关联词语用法

2024-04-30

关联词语用法(精选14篇)

篇1:关联词语用法

前面分句提出假设,后面分句表示结果。

如果…就…要是…就…假如…就…倘若…就…即使…也…

①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②即使你成绩再好,也应该谦虚点。

篇2:关联词语用法

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

①只要刻苦努力,成功的道路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篇3:牢记关联词语(一)

什么是关联词语呢?它是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 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的统称。一般来说, 中小学学习阶段会学到的复句关系, 一般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承接、条件、选择和假设等八种, 关联词语在其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有相对固定的搭配;反过来说, 记住固定搭配, 你也可以反推出复句之间的关系。牢记搭配相对固定的关联词语, 是同学们必须做到的。

下面, 我们按八种复句之间的关系分别阐述。

1. 并列关系

含义:表示句子间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都存在, 且平行并列、程度相当。

常见搭配:又……又……/一边 (面) ……一边 (面) ……/一会儿……一会儿……/那么……那么……/有时……有时……/既……又 (也) ……

例句: (1) 人民大会堂看起来又高大, 又庄严。

(2) 他的情况不稳定, 有时高烧, 有时全身发冷。

2. 递进关系

含义:表示句子间两种情况中后一种情况的程度更深一层。

常见搭配: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但不……反而……/何况/甚至

例句: (1) 他不但成绩优秀, 而且品德更好。

(2) 你平时都管不了他, 何况现在病了。

3. 转折关系

含义:表示句子间两种情况与预想相反或逻辑关系对立。

常见搭配:不是……而是……/虽然……但是……/尽管……可是……/即使……也……/却/然而

例句: (1) 这里的花虽然很多, 但是没有奇花异草。

(2) 他即使身体瘫痪了, 也没有放弃上学。

4. 因果关系

含义:表示句子间一情况是另一情况出现的原因或结果。

常见搭配: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之所以……是因为……

例句: (1) 因为那天下了大雨, 所以我没有来。

篇4:关联词的用法

“只要……就……”常用于表示充分条件,它们的关系:具备某一条件,必然会产生某一种结果,不具备某一条件,未必没有一种结果,因为还有其他条件会产生某一结果。如“只要有船,就能过河”,这里的“船”就是“过河”的充分条件,即有了“船”这个条件,必然会有“能过河”这个结果。如果没有船,不一定就不能过河,如采用架桥、游泳等办法也可过河。可见充分条件虽说在若干条件中,每个条件分别能产生同一种结果,但是每个条件对同一结果来说都是充分的。

“只有……才……”常用于表示必要条件,即不具备某种条件,必然没有某种结果,但具备了某种条件,未必会产生某种结果,因为还要有其他相关条件的配合。如“只要具备适当的温度,种子才能发芽”,这里“温度”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没有这个条件,种子就不会发芽。但是,虽有“温度”这个条件,而没有“水”,种子仍不可能“发芽”。所以必要条件是指几个条件合起来才能产生某一结果,缺少一个都不行,那么,其中的每个条件对共同的结果来说都是必要的。

根据以上分析,就可以按照句子的内容来判定下面括号内该使用什么关联词语了。

1、(

)坚持锻炼身体,(

)能不断增强体质。

2、(

)上分数线的考生,(

)能被录取。

3、(

)还剩一口气,我(

)坚决守阵地。

4、( )骄傲自满,你(

)会落后。

通过辨析可知:1、2应填“只有……才……”,3、4应填“只要……就……”。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单看一个句子,选用“只要……就……”可以,选用“只有……才……”也行,不好辨别,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才能看清楚。例如:(

)你说的有理,他(

)会接受。这一句,如果在句子前面加上“这个人很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一具体语境,就应该选用“只要……就……”;如果在句前加上“这个人不太容易讲话”这一前提,那么就应该选用“只有……才……”了。

篇5:小学关联词语用法

或者…或者…宁可…也…不是…就是…与其…不如…

①桑娜宁可自己多受苦,也要照顾西蒙的两个孩子。

篇6:关联词语的分类及用法

(2)两个注意点

搭配要得当:使用一组关联词语是要前后呼应,要“成双配对”,不能交叉使用,这样才能是句意畅通、明确。

运用要合理:该用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就不用,不要生搬硬套。根据句子表达的需要,正确的选择关联词语。

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

1、并列关系:概念:各分句间所表示的意思、事件或动作是并列平行关系,有的分句分别说明描述几种情况,有的分句表示相对相反或同时发生的几种情况。

……又……又……

……一边……一边…… 例:弟弟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例:李老师既会拉小提琴, 又会吹笛子。

……也…… 例:爸爸不抽烟, 也很少喝酒。

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又,也,又,还,同时。不是……而是、是……不是……。

2、承接关系 概念: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

……一……就(便)…… 例:我一做好功课, 便到球场踢球。

……首先……然后……

……便……

……於是……

……才…… 例:哥哥拟好作文大纲, 才打草稿。

……接著……

3、递进关系:概念: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分句在意思上比前一分句更近一层。

……不但……而且…… 例:地球上不但有氧气,而且还有氮气。

……不仅……还…… 例:博尔特不仅夺得了金牌,还打破了世界纪录。

……不但不……反而……

……连……也……

……何况……

……甚至……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更),而且,并且,况且,何况,尤其,甚至。尚且……何况(更不用说),别说(慢说、不要说)……连(就是)。

4、选择关系:概念:分句所说的事情不能同时并存,而是要从中选择一项。

……不是……就是…… 例: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宁可……也不…… 例:我宁可给老师责罚, 也不说谎, 隐瞒真相。

……还是…… 例:饭前吃水果好,还是饭后吃水果好?

……与其……不如…… 例: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

篇7:关联词语的分类及用法

……一……就(便)…… 例:我一做好功课, 便到球场踢球。

……首先……然后……

……便……

……於是……

……才…… 例:哥哥拟好作文大纲, 才打草稿。

……接著……

★ 四年级关联词语的用法

★ 小学关联词语

★ 关联词语有哪些

★ 小学常用关联词语

★ 关联词语填空

★ 关联词语造句

★ 什么是关联词语

★ 所有的关联词语

★ 关联词语的使用

篇8:巧用关联词语,提升论证品质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恰当运用关联词进行逻辑推理,能使学生掌握多种论证方法,进而开拓学生的论证思路,使学生更科学更有效地运用论据对论点进行全方位论证。这是改变学生议论文写作论证意识薄弱的状况,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不过,有人可能会担心,这样会不会落入多年来被摒弃的写作技术主义的泥淖?我认为这些人显然是将运用关联词进行语言形式训练混同于写作技术主义训练了。是的,写作技术主义也是立足“形式”的,但两种训练的目的与策略却是截然不同的。运用关联词进行语言形式训练的确可以说是一种语言技术训练,但着眼的却是人类思维和理性的“形式”,表面上是让学生掌握一个个固定的写作“形式”,其目的是从关联词这一小角度入手,通过掌握关联词这一技术性操作,以点带面,加以引领,逐步构建完善学生思维与理性的“形式”,教给学生一种使文章有深层意蕴、有理性思考的方法,以提高其思维思辨能力。

就语法意义层面而言,关联词不但能体现复句关系和句群关系,而且是逻辑推理的语言表现形式,是议论文逻辑推理的语言轨迹。关联词所连接的分句与分句之间、单句与单句之间的各种关系,实际上就是推理中由大前提、小前提推导出结论的各种关系。巧用关联词,可以使语句之间衔接紧密、层次分明,使语言富有条理性、逻辑性。

例如:“兔子是短跑冠军,不会游泳,这是由它先天条件决定的,而鸭子教练却逼着兔子学游泳。虽然功夫费了不少,但成效却不大!鸭子教练却还不明原因地嚷嚷“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加油!”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例子。试想,如果那只兔子不但没有学会游泳,反而把跑步的本领也给忘了,那又该怎么办呢?

有一篇文章曾写道:“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质地过于松软,无法吹出悠扬的笛声来。但他们不是没有用了,它们还可以发挥自己柔性强的特点,还用做编竹席的材料!”倘若非要嫩竹做笛子,那想必是费力不讨好的。别说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那样勾起客居者的思乡之情,恐怕是自己自娱自乐也显它声音太艰涩难听了吧!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因材施教,辩证客观地看待人和物,而不是一个模板育人办事,这样才能突出每个人的个性,使其成为自己领域中的“爱因斯坦”、“毕加索”,而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人!”(摘自2009年高考全国Ⅰ卷优秀作文《因材施教,发展自我》)

此段论述,作者不是材料的简单罗列堆砌,而是巧妙运用了一系列关联词承递过渡,或假设推断、或条件推断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体现出了严密的逻辑思维,因此读起来觉得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第一段作者先运用“而”“虽然……但”“却”等转折关联词,突出强调了“逼着兔子学游泳”是违背客观规律、费力不讨好的,是荒谬的。再运用假设关联词“如果……那”、转折关联词“不但……反而”,按“逼着兔子学游泳”的错误逻辑逐步引申,强调其性质,扩大其范围,加深其程度,引申出一个更加荒谬的结果,从而使对方观点的荒谬性充分地暴露出来,最终无法立足。第二段作者先运用转折关联词“但”,指出“嫩竹”的特性,再运用假设关联词“倘若”,通过把性质、特点相同或相近的“逼着兔子学游泳”“嫩竹做笛子”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彰显不“因材施教”的荒谬性;再运用转折关联词“而”、条件关联词“才”,突出强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这样就使材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使论证更翔实,也使得论证的语言多样化,更有说服力。如若不然,只是水过地皮湿、蜻蜓点水式的分析论证,其论证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问题在于,如何指导学生运用关联词进行逻辑推理,走出光知道堆砌材料,只是平铺直叙,缺乏对材料必要的分析,缺乏理性的思考的困境呢?

我认为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议论文中常见关联词的运用规则与方法;其次引导学生注意避免运用关联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区。下面我仅就中学议论文写作中常用的关联词“如果”谈谈自己的看法。

例如:“这世界如果尽是健谈的人,就可怕了。每一健谈的人都需要一个善听的朋友,一个人要说得尽兴,必须有另一个人听得入神。如果说话是权利,听话就是义务,而义务应该轮流承担。”(余光中《娓蝇与喋喋》)

这段话是台湾作家余光中的小品文《娓娓与喋喋》中一段关于“谈话”与“倾听”的关系问题的议论。主要谈论了对“健谈”问题的一些体会,其中最为出神入化之处是关联词“如果……就……”的运用。当我们要论述一个问题时,光讲死道理很可能并不会有那么大的感召力和可信性,在这里余光中就假设了一个如果人人都那么“健谈”的情况会引起的结果———“每一健谈的人都需要一个善听的朋友”,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任何人都可以判断出这个假设在每个人都健谈的情况下是显然不可能成立的,因此,作者就不费吹灰之力地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如果……就……”这一关联词语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以“如果发生了会怎么样”的假设方式,形象生动地虚拟呈现出我们想要予以肯定或否定的那种事物的极端情况或形势,以显而易见的假定事实协助说理。在议论文中巧妙地运用这一关联词,不但能于常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中,拨开迷雾,翻出新意,直指事物的本质,增强论辩的说服力,而且能形成强烈的讽刺,使话语风趣幽默,增强论辩的趣味性。

我们在议论文写作时怎样运用这种论述方法呢?

(1)归谬反证法。不直接对对方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式进行正面驳斥,而是按照对方的逻辑和思路,先运用“如果”提出一个假定成立,再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使其论点不攻自破。

例如:“如果我们所谓的“90后”,依然穿着绿灰蓝补丁的衣服,背着“军挎”,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念着革命的“老三篇”,张口革命,闭口共产主义,随时准备着解放全人类,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21世纪中国现代都市的大街上,作为所谓的“50后”、“60后”的你们又作何感想?是骄傲,自豪,并由此百感交集激发你们对革命年代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美好回忆,还是自责,叹息:60年了,我们的子孙还没有改变我们贫困落后的面貌和简单同向的思维呢?”(2009天津高考满分作文《我说90后》)

(2)假设分析法。在列举事实论据后,先运用“如果”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假设,假设材料中能达到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再推论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突出强调该条件的重要性,从而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司马迁为被迫降敌的李陵辩护,武帝震怒,将他打入大牢,并施以宫刑。这无疑是弯道的来临,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生命的机遇,他明白了:刚正不阿的书生和专横跋扈的君王是水火不相容的。于是,他不再幻想,不再抱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全身心投入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之中。

至此,他完成了从御用文人到独立人格的转变。可以说是弯道带来了他生命的坦途。如果没有这场危机,司马迁也许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史令,依然是皇帝的喉舌,唯皇命是听,能否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大书,就难说啦。也许历史根本就记不住这个小人物的名字。可以说,是弯道擦亮了他的眼睛,磨炼了他的意志,清醒了他的头脑,让他迸发出强大的生命潜能,从而从弯道走向平坦,走向超越。”(2009安徽高考满分作文《弯道》)

篇9:关联词语考点透析

②由于世界性水危机,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日益恶化。

分析这两个句子都是不合逻辑,①句所引导的前后分句是表示递进关系的,既然为递进关系就有逻辑上的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的顺序,那就应先“种下……树苗”才能“加快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②颠倒因果关系,“由于”引导的是因果关系复句,只有“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日益恶化”,才有“世界性水危机”。

提醒关联词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递进”等关系,句中有关联词时,一定要辨别它的逻辑关系,不能用错。

五、错用强加

例如“英语广播讲座”之所以能给我很大的帮助,我认为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是它突出的优点。

分析 例句属于强加关联词, 分句前后无因果关系,后一分句不是前一分句“帮助” 的“因”,属于自说自话。

提醒判断关联词是否错用或强加,一方面可以根据语感和语意,另一方面可以将关联词去掉看句意是否连贯。

六、关联赘余

例如 ①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

②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分析上述两个例句都属于关联赘余,①句“之所以”本身就表示原因,而后又有“原因”一词,赘余。②句“万一”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而后的“若”也是假设,赘余。容易造成赘余的还有:如果、一旦、并非是、惟其(“惟其”是文言虚词,表因果关系,与“正因为”相近)、因为等等。

篇10:关联词的种类与用法

关联词语是在句中起着关联作用的词语。根据构成句子的类别,可以分为八类。

一、构成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常用关联词语

又„„又„„

既„„又„„

一边„„一边„„

那么„„那么„„

是„„也是(不是)„„

不是„„而是„„ 即„„也„„

一面„„一面„„

不是„„而是„„

一方面„„一方面„„ 例句:

1.我们一边听歌一边写作业。

2.领导一方面肯定了他的优点,(另)一方面也指出了他的缺点。3.这个商场的东西价格又贵,质量又差。

4.老王既当爹又当妈,好不容易才把孩子养到这么大。5.这本书不是我的,而是他的。

二、构成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

不但„„而且„„

不仅„„而且„„

不但„„还„„

不仅„„还„„

„„更(还)„„

„„甚至„„

不光„„也„„ 例句:

1.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2.他不但平时不休息,而且周末也工作。3.他不仅自己完成了任务,还帮助了其他同学。4.他不光自己完成了任务,还帮助了其他同学。5.他不但自己完成了任务,还帮助了其他同学。

三、构成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常用的关联词语还可以分成三小类,分别是: 两者中选其中一个 不是„„就是„„

或者„„或者„„

是„„还是„„

要么„„要么„„ 例句:

1.要么他来,要么我去,明天总得当面谈一谈。2.这个周末我不是去故宫,就是去长城。3.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两者中选前一个

宁可„„也不„„

宁愿„„也不„„ 例句

1.我宁愿走着去,也不坐你的车。

2.邱少云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暴露潜伏部队。两者中选后一个

与其„„不如„„ 例句

与其坐公共汽车去,不如骑车去。

四、构成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虽然„„但是„„

尽管„„可是„„

„„然而„„

„„却„„ 虽然„„可是„„

尽管„„还是„„ 例句:

1.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2.虽然你是好意,但是也要注意说话的方式。3.尽管很多人不理解,他还是坚持自己的信念。4.这孩子尽管年纪不大,可是懂得的东西却不少。5.尽管天气很冷,可是爷爷还依然坚持早锻炼。

五、构成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因为(由于)„„所以„„

„„因而(因此)„„ 既然„„就„„

之所以„„是因为„„ 例句: 1.既然你们都知道了,我就不再重复了。(前因后果)2.我之所以不再重复了,是因为你们都知道了。(前果后因)

3.之所以没人违抗哈尔威船长的意志,是因为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前果后因)

4.由于有了同学们的热情帮助,因此小明的学习进步很快。5.因为有了同学们的热情帮助,所以小明的学习进步很快。6.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六、构成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两类:  假设与结果相一致:

如果„„就„„

假如„„就„„

要是„„那么„„

要是„„就„„ 例句:

1.如果那本书写得精彩,大家就喜欢看。

2.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我们就不可能取得胜利。3.假如明天下雨,我们就下个星期再去游乐园吧。4.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假设与结果不一致

即使„„也„„

即便„„也„„

哪怕„„也„„ 例句:

1.哪怕明天下雨,运动会也照常举行。

2.即使遇到更大更多的困难,我也一定要 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

七、构成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只要„„就„„

无论(不管/不论)„„也(都)„„ 只有„„才„„

凡是„„都„„

除非„„才„„ 例句:

1.只要有机会,我就练习说英语。2.只有多听多说,才能学好英语。3.不管你有没有道理,你都不应该骂人。4.无论你有没有道理,你都不应该骂人。5.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八、构成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一„„就„„

起先„„后来„„

„„接着„„

„„就„„ „„于是„„

„„便„„ 例句:

1.小明一考试就偷看别人的试卷。

2.起先他还很认真,后来就把妈妈的话全忘了。3.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关联词重点难点解析

一、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例如:

1.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2.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3.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详解:第一句是因果关系,第二句是假设关系,第三句是条件关系。在我们平时的说话、造句或作文当中,究竟选用什么关系,这就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二、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例如: 1.只要经常锻炼身体,才会增强体质。2.他宁可挨打,不如泄密。

3.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却是按时到校学习。

详解:第一句,“只要”应与“就”相配,“只有”应与“才”相配,“只要”与“才”搭配不当,应把“才”改为“就”。

第二句,“宁可”应与“也不”相配,“与其”应与“不如”相配。句中“宁可”与“不如”搭配不当,根据两个分句的意思,最好是把“不如”改为“也不”。第三句,“不管”与“却”搭配不当,应把“却”改为“都”。

三、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例如:

1.虽然今天天气十分寒冷,却清洁工流下了汗。

2.今天,我们班搞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台演讲了,而且从小不爱说话的小明也上去演讲了。

详解:第一句,“却”表示转折并没有错,可是,全句不通顺。如果把“却”放在“清洁工”之后,句子就通顺了。

第二句,让人念起来感到很别扭,如果把“不但”放在“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前面,句子就顺畅了。

四、不能缺少关联词。有一部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可根据情况省略其中的前一个,如“不但„„而且„„”,可省去“不但”、“虽然„„但是”,可省去“虽然”。但一般不能省去后一个的“而且”、“但是”。如果只用前一个关联词语,而省去了后一个关联词语,句子间的关系就会不明确,意思也会表达不清。例如: 1.自从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以后,不但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2.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把这件事情办好。

详解:第一句有递进的关系,但缺了一个与“不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语,读上去感觉话没有说完,递进的关系不清楚。如果在“增进了”前加上“而且”或者“并且”,不但递进的关系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也清楚了。

第二句是假设关系的句子,前面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后一分句表示结果。因为缺少与“如果”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句中的结果就不明确,让人读后也有一种话未说完的感觉。要是在“把这件事情办好”之前加上“就能”,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五、不要乱用关联词。例如:

1.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

2.我的成绩差,可是我能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但是诚恳地向优秀同学学习,所以我有了很大的进步。第一句应该是转折关系,不是递进关系。乱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却”。

篇11:competition词语用法

competition 是名词,表示比赛;竞赛时是可数名词,还可以解释为竞争者;对手。

当它作竞争角逐的时候是抽象名词,就是不可数名词,如:He was in competition with 10 othersfor the job.

这时competition就是不可数名词。

篇12:寒暄词语解释与用法

1.嘘寒问暖(暄:温暖)。今泛指宾主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也指见面的客套话。

2. 【寒暄】古代病名。指肺有痰热,每感寒即发咳嗽的病征。

3. 【寒暄】指年岁。

篇13:关联词语用法

关键词:“侥幸”类副词性关联词语,亚瑟·柯南·道尔作品,语篇衔接功能

1.引言

英国侦探小说之父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系列自19世纪末问世, 迄今仍风靡全球, 并成为世界侦探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实这只是他的诸多贡献之一。他还曾写过多部其他类型的小说, 如科幻、历史小说等。本文以语篇衔接和语篇功能理论为理论基础, 从柯南·道尔的小说作品入手, 对作品中表示有利条件的副词性关联词语 (1) luckily, fortunately, happily, 又称作“侥幸”类副词性关联词语 (以下统一称为“该类副词”) 进行研究, 选取的语料主要来自其代表作《福尔摩斯探案集》。本文旨在为读者欣赏其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国内外学界关于该类副词的研究不多, 国内有所涉及的学者如张谊生 (1996) 、高原 (2003) 、杨亦鸣 (2004) 等, 国外学者如夸克 (1985) 、韩礼德 (1994) 等。还有一些从不同角度涉猎的研究, 诸如句法方面 (Bellert 1977;Ernst 2002/2006) 、语义方面 (Thomason 1970) 、语用方面 (Schiffrin 1987;Brinton1996) , 以及历时语法化方面 (Traugott&Hopper 2003) 等。本选题正是在前人研究的背景下提出的。

2.柯南·道尔作品中“侥幸”类副词性关联词语的语篇衔接功能分析

在语篇中, luckily, fortunately, happily都表示“幸亏”、“幸好”、“好在”的意思, 表示出乎意料的有利结果, 连接句子与语段。本文主要从篇章层面探究该类副词的句法、语义、语用功能。

2.1句法功能

我们对从语料中检索到的该类副词的例子进行分析, 根据语例的不同句法位置, 分类并归纳它们的特征。

对于该类副词研究, 我们主要收集柯南·道尔作品中的例子。英语在一定程度上是“SVO”语言, 每个小句都可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个是主语, 一个是谓语 (原苏荣, 2013:199) 。我们发现柯南·道尔作品中的该类副词大多位于句首和句中, 故本文对其句法结构的分析仅涉及这两方面。

2.1.1句首

2.1.1.1△+主语+谓语

(1) “Jacky has very strong likes and dislikes, ”said Ferguson, putting his arm round the boy.“Luckily I am one of his likes.” (The Sherlock Holmes)

(2) Fortunately, I had a definite clew, for there was a particular picture in his sketch-book which showed him taking lunch with a certain ecclesiastic at Rosario. (The Lost World)

(3) Happily, I have always laid great stress upon it, and much practice has made it second nature to me. (The Sherlock Holmes)

根据大量例句可见, “△+主语+谓语”是最基本, 也是作者使用最多的句法结构。该类副词后加了逗号, 加强了语气, 表示对“幸好”意思的强调作用。

2.1.1.2~+△+主语+谓语

(4) They are a most unpleasant couple, but fortunately I spend most of my time in the nursery and my own room,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in one corner of the building. (The Sherlock Holmes)

(5) There seems no other way, and fortunately we need concern ourselves with the one paper only. (The Sherlock Holmes)

该结构是“△+主语+谓语”结构的变化形式。由于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借助诸如连接词等连接成分建立小句间的衔接关系, 我们可以发现该类副词位置前多与连词例如but, and合用, 表示衔接关系, 这是作者使用较多的句法结构。

2.1.2句中

其结构式为:主语+△+谓语。

(6) You are, fortunately, the only man in London who does. (The Sherlock Holmes)

(7) “Precisely so, ”said Mr.Acton.“There can be no possible doubt as to their intentions.I have the clearest claim upon half of their present estate, and if they could have found a single paper—which, fortunately, was in the strong-box of my solicitors—they would undoubtedly have crippled our case.” (The Sherlock Holmes)

例句 (6) 中, fortunately仅作为插入语出现在is, are等be动词之后。由此我们可以发现, 英语副词用于句中形式较丰富和多样, 限制性较少。

在数据资料收集中, 我们对柯南·道尔作品中该类副词出现的频率作了统计。对luckily, fortunately, happily用词频率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由于作品以侦探小说为主, 作者使用fortunately的频率相对luckily, happily较高, 大多表示由于案件或者不好情况被避免;对句法位置进行比较发现:该类副词出现在句首的比例最高, 句末基本不出现。分析原因, 本文认为由于柯南·道尔作品大多为侦探小说, 需保证叙述事情的严密性和结构的起伏跌宕, 以及作品的悬疑性、可读性, 因此该类副词一般不在句末出现。

2.2语义功能

2.2.1转折关系

转折关系意味着所表达的内容和原先预料的内容相反, 体现了作者的一种意料之外的情感态度。

(8) The big-horn–for so it is called–was acting, probably, as a guardian over a flock which were invisible to the hunter;but fortunately it was heading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and had not perceived him. (The Sherlock Holmes)

例 (8) 中, 前文交代了野兽正在执行警戒任务, 提出了一个令人感到不愉悦的预期情况, fortunately说明了野兽背对着侯波, 他并未被发现, 此时, “侥幸”类连接副词连接下文一个令人满意的事实或现况, 表达了与前文相反的语义, 表现出了一种与上文现实不同的积极态度或侥幸情绪。而fortunately前的but, 则提高了其转折程度。

2.2.2条件关系

(9) There seems no other way, and fortunately we need concern ourselves with the one paper only. (The Sherlock Holmes)

例 (9) 中fortunately的结构表示了主人公话语中表示的有利条件关系。该类副词连接的一些条件的发生或存在, 导致了下文结果的发生或存在, 而且这一结果通常是好的, 是有利的条件, 并体现了说话者积极的情感态度。

2.3语用功能

从语用功能分析收集的语料, 我们发现该类副词具有强调、焦点标记、主观化三种功能。

2.3.1强调功能

“侥幸”类副词性关联词语luckily, fortunately, happily具有强调功能, 通过上下文可以发现, 此类词表示强调时大多出现在句首。

(10) “Precisely so, ”said Mr.Acton.“There can be no possible doubt as to their intentions.I have the clearest claim upon half of their present estate, and if they could have found a single paper—which, fortunately, was in the strong-box of my solicitors—they would undoubtedly have crippled our case.” (The Sherlock Holmes)

在例 (10) 中, fortunately提供了与前文信息不同的新信息, 并强调了阿克顿先生的想法:我已经把证据放在我律师的保险箱里了, 所以他们不会找到它, 也不可能胜诉。

2.3.2主观化功能

在交流中, 交际主体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体, 因为语言必须通过主体的视角表征现实。本文研究的副词反映了语言的人际功能。主观化功能指的是该类副词能够表达讲话者的情感和态度, 这种功能实际上重释了韩礼德的人际功能, 韩礼德 (1994) 把这些副词称为评注性附加语 (原苏荣, 2013:258) 。

(11) Then and there we should have tried the thing out, for he was effervescing with fight, but fortunately I was rescued from an odious situation.A policeman was beside us, his notebook in his hand. (The Lost World)

此类副词表现了说话人积极的态度, 并表示了侥幸的意外收获。例子 (13) 表现了说话人庆幸自己被拯救的事实。

2.3.3焦点标记功能

焦点是同语言信息结构相关的一个术语。就语音层面说, 信息的焦点通常反映主要声调变化的成分:主升调、降调或者方向的改变 (Halliday 1994) 。就字面看, 很难找出句中的焦点成分, 但是语篇一般都是在某一语境中产生的。因此, 我们可以从语篇中的具体语境中推断信息的焦点 (原苏荣, 2013) 。

(12) “Hence, ladies and gentlemen, ”he added, “that frightful brood of saurians which still affright our eyes when seen in the Wealden or in the Solenhofen slates, but which were fortunately extinct long before the first appearance of mankind upon this planet.” (The Lost World)

(13) Worst of all, he speedily assumed the same attitude towards my daughter, Alice, and spoke to her more than once in a way which, fortunately, she is too innocent to understand. (The Sherlock Holmes)

在例句 (12) 中, 我们不难发现焦点是extinct long before, 该类副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理解信息的焦点。而例句 (15) 中, fortunately帮助我们寻找的信息焦点是too innocent to understand, 对于房客的胡说八道和轻薄, 幸好女儿年轻不懂事。

3.结语

篇14:关联词语用法

1. run vi. (物)延伸,扩展;(事情)继续。例如:

(1)The road runs along the river.

那条道路沿着河流延伸。

(2)The ivy runs along the hedge.

常春藤沿着篱笆攀爬。

(3)The musical play has been running for five years. 那部音乐剧已连续演了五年。

[搭配]run across 偶然遇见;跑过

run after 追求,追逐

run against与……相撞

run at 向……冲去

run away 逃跑,跑

run back to 追溯到

run out of 用完

run up to (数目)达到……

2. be made up of 由……组成。例如:

Our class is made up of six groups.

我们班由六个小组组成。

[比较]be made up of/be made with/be made out of/be made into

(1)be made with指制成品中包含的某种原材料,是“由……做成的”的意思。

A fruit cake is made with fruit. 水果蛋糕是用水果制成的。

(2)be made out of 指做成整个成品的材料,多用于口语,意思和be made of/from差不多,只是语气强一些。例如:

The shirt is made out of the material.

这衬衫是用这种料子做成的。

(3)be made into是指“某种原料制成某种成品”。例如:

Wool has been made into sweaters.

羊毛已做成羊毛衫了。

3. surround vt. 包围、环绕

[用法]surround指一物四周被另一物围绕或完全覆盖;也可指人(尤指土兵或警察)包围一个地方。例如:

(1)The house was surrounded by high walls. 房屋四周围着高墙。

(2)The whole cake is surrounded by a thick coat of jelly.

整个蛋糕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果冻。

(3)The village was surrounded by troops. 村庄被部队包围了。

(4)They have surrounded the town with troops. 他们动用部队包围了这座城。

4. same adj. 同一的,同样的

[搭配]the same… as 与……一样

the same… that 是……同一个

at the same time 同时

all the same 尽管,如此,仍然。例如:

(1)We are the same age. 我们同岁。

(2)Let’s meet at the same place as yesterday. 让我们在昨天见面的地方相见吧。

(3)That jacket is the same as mine.

那上衣与我的一样。

(4)This is the same pen that I lost.

这正是我丢失的那支钢笔。

(5)They began to laugh at the same time. 他们同时笑了起来。

(6)He has faults, but I like him all the same. 他有缺点,然而我还是喜欢他。

(1)He is famous for his fine acting.

他以演技精湛闻名。

(2)China has been famous for its silk trade. 中国以丝绸贸易著称。

[比较]be famous for/be famous as

be famous as表示“以……身份闻名”,be famous for是“以……而著名”。例如:

(1)The town is famous as a gambling resort. 该城是个著名的赌城。

(2)He is rather famous as a speechmaker.

他作为一个演说家是相当有名的。

(3)The boy is famous for his handwriting. 这个男孩以他的书法而闻名。

6. settle vt. 安排;料理;解决;决定;使平静;安静;安家;家居。例如:

(1)The moment she got up, she settled her room. 她一起来就收拾房间。

(2)That settles the matter.

事情就这样定了。

(3)He settled in the country after his retirement. 他退休后定居在乡下。

(4)The family finally settled down in Canada. 这一家最后定居加拿大了。

7. by不迟于,到……为止

[用法]by表示“不迟于某时”,“在某时之前(已经完成)”,常与完成时态连用;若指“到过去的某一时候止”,则用过去完成时;有时by后接将来时间,也用将来时。例如:

(1)Perhaps she has recovered by now.

或许到现在她已康复了。

(2)By next Friday I ought to have finished the job.

到下周五,我应完成这项工作。

(3)By the end of last term, we had studied more than five hundred English words. 到上学期期末为止,我们已经学了500多个英语单词。

(4)Your son will be all right by supper time. 你儿子到晚饭时会好的。

8. sign vt. & vi. 署名、签字(约)。例如:

(1)He signed the check.

他签发了支票。

(2)Please sign here. 请在此签名。

(3)He signed his name on the painting which he had just finished. 他在刚刚完成的画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4)She signed with the company.

她与那家公司签署了合约。

[拓展]sign也可以用作名词,作“记号、标识、信号、迹象”等解。例如:

(1)maths signs 数学符号

(2)the sign of a barber’s shop

理发店的标志

(3)The teacher made a sign to us to be quiet. 老师做了一个手势叫我们安静。

(4)There were no signs of life on the island. 那个岛上没有生物存在的迹象。

9. refer to涉及;说到;查阅;参考

[用法]refer to中的to为介词,表示“提及、涉及”的对象。例如:

(1)What are you referring to?

你指的是什么?

(2)I thought that he had referred to the boy. 我想他指的是那个男孩。

(3)The speaker often referred to his notes. 那位演讲者常看他的笔记。

(4)He referred to the dictionary.

他查阅了那本词典。

[比较]refer…to… 为“把……提交”“指点……”,“交付”,其中的to也为介词,例如:

(1)We referred her to a doctor.

我们把她交给了医生。

(2)He referred me to the dictionary.

他吩咐我查字典。

10. population n. 人口

[用法]population,作“人口”解时是集体名词,一般不用作复数。当我们说一个城市,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时,常加冠词。如:人口众多:has a large population;有……人口has a population of…。表示人口多、少一般不用much, little,而用large, small来修饰。提问有多少人口时应用疑问词what。例如:

(1)Our country has a large population.

我国人口很多。

(2)The city has a population of 100,000.

那城市有十万人口。

(3)What is the population of your province? 你们省有多少人口?

[注意]当population作主语指人、且宾语或表语是表职业或身份的词时,其谓语动词应用复数形式。例如:

Most of the population in this factory are women workers.

这个工厂大部分职工都是女的。

11. take place发生

[比较]happen与take place都有“发生”的意思,但用法有所不同。

happen指事情的发生,往往带有“偶然”,或“未能预见”的意思。

take place指事先布置或策划好而后发生,没有“偶然”的意味。例如:

(1)If anything happens to the patient, let me know at once. 如果这位病人发生什么意外,请马上告诉我。

(2)I happened to meet him in the park that day. 那天我碰巧在公园遇到了他。

(3)The December Ninth Movement took place in 1935.

“一二•九”运动发生在1935年。

[注意]take place与happen都是不及物动词,不能用于被动语态。例如: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y hometown. 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2. compare比较

[搭配]compare…to… 把……比作; compare…with… 把……与……进行比较。例如:

(1)A beginner’s painting can’t be compared to that of an expert.

初学者的画不能同专家的相比。

(2)If you compare her work with his, you’ll find hers is much better. 要是把他俩的工作比较一下,你就会发现她的好得多。

[注意]①compared with(to)“和……比较”,常位于句首或句尾,作状语。例如:

Compared with(to) drivers in other countries, Americans think they’re good drivers. 同其他国家的司机相比,美国人认为它们是不错的。

②compare notes (with sb.)(习语)交换意见、观点、看法等。例如:

We saw the play separately and compared notes afterwards. 我们各自看了那出戏,后来交换了意见。

13. while conj.而

[用法]while作连词,表对比,常译为“而”;此时,不能同when互换。例如:

(1)He is lazy, while his brother is diligent. 他懒惰而他兄弟勤勉。

(2)While you maybe right, I cannot altogether agree with you.

你也许是对的,可我不能完全同意你。

[注意]while作“当……的时候”讲时表示一段时间,往往有自己的特殊意义,含有“趁着”之意。细读下列句子,体会句中while与when意义的区别:

If you don’t work hard while you are young, you may regret when you are old.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4. Possession n.(U)所有;拥有(C)财产;所有物(常用复数)。例如:

(1)The possession of a passport is important for foreign travel. 去国外旅行需要护照。

(2)She has valuable information in her possession. 她掌握了重要的信息。

(3)He lost all his possessions in the fire.

他在火灾中损失了所有的财产。

[注意](习语)in possession of sth.控制,占有,占据某物; take possession of sth. 占有(某物)。例如:

The old couple were in possession(took possession) of the house 30 years ago.

这对老夫妇30年前就买下了这座房子。

[比较] possessions/goods/wealth

possessions作“财产;所有物”讲,常用复数;goods“货物;商品;财产”,复数名词,无单数形式,不能与数词连用,但可与many, these, those等词连用,谓语动词用复数;wealth“财产;财富”,为不可数名词。例如:

(1)The goods were produced by a big factory in Shanghai.

这些货物是由上海一家大工厂生产的。

(2)The king’s wealth was too great to measure. 国王的财富多得难以计算。

Unit 19

1. against的用法

(1)作“反对”解,相当于“in opposition to”。

There were 20 votes for him and 12 against him. 有二十票赞成他而十二票反对他。

(2)作“防备;预防”解,相当于“in preparation for”。

We all need some savings against a rainy day. 我们都需要储蓄一些钱以备不时之需。

(3)作“抵抗、抵御”解,相当于“as a defence or protection from”。

We are all taking medicine against the disease. 我们都在服药以抵抗疾病。

(4)作“违反;犯;禁止”解。

This is against the law. 这是违法的。

(5)作“逆……,对着”解,相当于“in an opposite direction to”。

I swam against the stream. 我逆流游泳。

(6)作“不利于……”解。

The evidence is against him.

证据对他不利。

(7)作“衬托;相映;对照;以……为背景”解,相当于“in contrast to; having as a background”。

Ms. Alice is beautiful against the sky.

在蓝天的映衬下,艾丽斯小姐是美丽的。

(8)作“对比;比较”解。

He was elected president of our class by a majority of forty votes against seven. 他以四十票对七票之多数被选为我们的班长。

(9)作“靠;依;接触”解。

The ladder was placed against the wall.

梯子靠着墙放着。

(10)against与beat, dash, hit, push, run,strike等动词连用,作“打在……上,碰到……”解。

Rain beats against the window.

雨打在窗户上。

He hit against a tree. 他撞到了树上。

(11)against与over连用,作“面对;相对;在……的正对面”解。

We live over against the temple.

我们住在那寺庙的正对面。

2. develop的用法

(1)发展,养成,形成,培养(vt.)

He developed an interest in science.

他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Fresh air and exercise develop healthy bodies.新鲜空气和体育锻炼造就健康的体魄。

(2)发展,成长,形成,出现

He developed into a strong leader.

他成长为一位身体强健的领导人。

(3)冲冼(胶卷)

Let’s have these pictures developed.

咱们把这些照片冲洗一下吧。

(4)开发,建设

We must develop the natural resources of our country.

我们必须开发我国的自然资源。

3. research的用法

(1)①作名词“研究工作”(不可数)

I asked him how his research was going.

我询问他的研究工作进展得如何了。

(可作定语:research work研究工作)

②“一项研究工作”(可数)

They are carrying out a research into(for)the causes of cancer.他们在进行一项研究癌症起因的工作。

I tried to concentrate my attention upon my chemical researches.

我尽力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化学研究上。

(2)①作动词“研究”(vt.vi.)

The scientist researched the cause of the disease. 科学家研究了这种疾病的起因。

②用于research into/in/on研究

He is researching into the reading problems of young school children.

上一篇:祝教师教师节快乐的文案下一篇:人力资源规划 140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