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4-04-10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篇1: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Unit1 My classroom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What’s in the classroom?及相关单词: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oard, light 教学难点:1. window一词注意w的发音,不要与v的发音混淆,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纠正。

2. 在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时,注意单词复数的读音。教具准备:

1.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1 Let’s learn/A]

2.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 教师自制的单词卡

4.一张画有教室的大图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 / Revision)

1. 教师播放第一册Recycle 1单元中得“Chant and find”部分,学生跟着录音一起说。

2. 教师出示与chant内容相符的图片,问:“What’s in the picture?”让学生进行回答。Picture一词由这里引出。3. 复习pencil, ruler, bag, book, pencil-case, sharpener, eraser, crayon,pen等单词。

4. 引导学生用以上单词做问答练习,如:What’s in the bag? What’s in the pencil-case ? 5. 在学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可再追问:How many pencils/pens„?使学生能用复数进行回答。如:What’s in the pencil-case? A ruler, two pencils…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教师把一张画有教室的大图贴到黑板上,说:This is a classroom.What’s in the classroom? 2. 学生听懂后,教师可先试着让学生回答,能说出英文的学生给与表扬(desk, chair, picture都已学过),也可让学生用中文回答。3. 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有关classroom的内容,教读classroom 4. 让学生观看本部分的教学课件2遍。[Unit 1 Let’s learn/A] 5. 让学生看着课件的画面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

(在看了两遍课件的基础上,考查学生的听力和记忆能力)学生不见得都能回答出来,能说出部分即可。教师可针对学生回答的不同程度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完整的回答出来。如有困难,可再看一遍本部分的教学课件。

What’s in the classroom?

A board, two lights, many desks and chairs„

当学生只回答出 board, light, desk and chairs 时,教师进一步再问:How many?引导学生说出:A board 或One board.Two lights.教师可以直接把many一词告诉学生。

6. 教师分别指着黑板,灯,桌子和椅子让学生说出单词。7. 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进行认读。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些记忆单词的方法。如观察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和最后一个字母等。(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

8. 学生跟读并模仿Let’s learn部分的内容。(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9. 教师在学生学习了对话的基础上,扩充词汇量:There are many things in the classroom.What are they? 10.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学习其它单词。可从已学的单词过渡到新单词。

11.教师指着教室中的相关事物问学生:What’s this?让学生回答。12.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进行认读。(并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13.看黑板上所贴的单词卡,读出单词。

14.让学生做pair work: 根据教室中的实际情况,自编对话 15.学生展示练习情况,教师注意学生对名词复数的运用,及时给与指导。纠正学生错误时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说得很好的学生应及时表扬。

16. 教师和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导入Let’s do的学习。I can do many things in the classroom.: Open the door, turn on the light, clean the window, put

up the picture, clean the board and sweep the floor.教师尽量把说话的速度放慢一些,边说边做出相应的动作,以便使学生理解。

17.教师先说词组, 然后再让能力较强的学生代替教师发布指令,让其他学生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建议多让一些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趣味训练(Practice)游戏1:

做“Listen an find”的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被指定为一个本课所学单词,然后教师读单词。如:教师读door, 那么各组被指定为这个单词的学生就必须马上跑到教室门的位置。然后由各组的其他同学判断对错。对了加分,教师接着读下一个单词,游戏继续。最后,比一比哪个组得分最多,哪个组就获胜。游戏2:

做“找朋友”的游戏。(此时黑板上已贴有一张大的教室图片和单词卡)让学生把单词卡贴到图中相应的地方。贴好后,让其他学生判断对错。如果对了,就大声朗读出来;如果错了,请他人改错后再读出来。

如果可以的话,这个游戏还可把单词卡直接贴到教室中相应的地方。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记忆单词。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Listen, draw and say

1.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图画纸。

2. 教师说一段话,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在纸上作画。

所听内容:This is my classroom.What’s in the classroom? A picture, two

boards, two doors, three windows, six lights , many desks and chairs.3. 请学生说出自己所画的内容,核对答案。

4. 两人一组,看图做问答

篇2: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许月红 授课人:许月红 授课时间:

9、2

教案内容:

Teaching aims and requirement

1.会说Hi和 Hello,能使用 He、Hello互相问好。2.会用I’m介绍自己。

3.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在相应的场景中自如地表演运用。Teaching aids Recorder and tape Teaching procedure: 第一课时

Step 1 Introduction 1.师生问候;(师说英语,用手势示意,上课,起立,坐下。)2.简介英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学好英语。Step 2 Presentation Teaching ‘Hi’ and ‘Hello’

1.师用Hi、Hello与学生问好,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适当纠正学生的读音。对学生及时给予表扬。

2.让学生用Hi、Hello自由问好。Step 3 Presentation Teaching ‘ I’m„.’

1.师先用中文介绍自己,再用英文说I’m Miss Jiang,放慢语速反复多次。

2.鼓励学生用I’m„.介绍自己。(每个学生说完,全班给予掌声鼓励)Step 4 Practice 1.师用Hi/Hello, I’m Miss Jiang.与学生问好,引导学生用 Hi/Hello, I’m „作答。

2.学生分组用Hi/Hello, I’m 互相自我介绍。3.唱《找朋友》,让学生下位用“Hi/Hello, I’m”找朋友。4.指名上台表演。

5.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他们在类似的生活场景中运用所学语言。T: Hello ,I am Miss Jiang.S: Hello ,I am Mike.Step 5 Act 用Hi/Hello,I’m„.Goodbye /Bye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Step 7 Homework 回家用所学的句型与父母问好、道别。Some thoughts after the lesson:

篇3: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援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9个生字, 书写4个生字。

2援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 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援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 了解这些成语的大意,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 学习生字, 书写生字。

2. 了解成语大意并积累背诵。

【教学难点】

了解字义, 了解成语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初次见面, 吴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吧。

生:好!

(师播放PPT, 讲《坐井观天》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窥、障、泰”

师:小朋友, 你们说, 青蛙弄错了吗?

生:弄错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青蛙待在井里, 它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

师:是啊, 就像鸟儿说的那样, 天还———

生:大得很哪!

师: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

生:坐井观天。

师:“坐井观天”是个成语, 像这样的成语,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 请看——— (课件出示:管中窥豹bào)

师:谁来读?

(师指名读, 全班齐读。)

师:“豹”是“豹子”的“豹”, (出示豹子的照片) 见过豹子吗?

生:见过。

师:在哪儿见过?

生:在动物园里见过。

生:我在电视里见过。

师:豹子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 古人就是根据豹子的样子造出了“豹”字。 (出示甲骨文) 哪里比较像?

生:豹子张着大嘴, 身体上有一圈一圈的纹, 还有爪子和尾巴。

师:对, 古人就是用这样一幅简单的图画来表示“豹”。后来, 简化为, 人们又在它的右边加上一个表声的部件, 使这个字变成了形声字, 现在楷书写成“豹”。记住这个字了吗?

生:记住了。

师:一起读一读这个成语。

生:管中窥豹。

师:“窥”是“看”的意思, 请你根据字形猜一猜, “窥”是怎样看呢?

生:“窥”就是往小里看。

师:不是“往小里看”, 是看到的面比较小而已。“窥”字的部首是———

生:穴宝盖。

师:“穴”表示什么?

生:就是与“洞”有关系。

生:就是“孔隙”的意思。

师:对, “窥”就是从小孔中偷偷地看。那“管中窥豹”能看到什么呢?别急, 老师这里有一根管子 (师拿出一细管) , 哪个小朋友窥一窥, 看看能窥到什么。 (课件出示一张完整豹图, 指名学生管中窥豹。)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尾巴。

生:我看到了豹子身体的斑纹。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头。

师:你们看, 这些同学管中窥豹都只看到了豹子身体的一部分, 却看不到豹子的全部。管中窥豹就是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看到的不全面。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成语吧!

生:管中窥豹。

师:再来读读这两个成语——— (出示:一叶障zhàng目不见泰tài山)

(生读)

师:“障”是“障碍”的“障”, “路障”的“障”, “屏障”的“障”。请猜猜看, “障”是什么意思呢?

生:“障”应该是“挡住”的意思。

师:是的。我们以前学过左耳旁, 还记得左耳旁表示什么吗?

生:左耳旁表示山。

师:像山一样隆起的地方能隔开、阻挡, 所以“障”有阻挡、遮蔽的意思。你们看, “一叶障目” (用一片叶子演示“一叶障目”) 会怎样?

生: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生:就连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泰山, 是我国的一座名山, 有谁去过吗?说说看。

生:泰山特别高, 我们下来的时候都看见云了。

师:泰山高耸入云, 气势壮美。但如果一叶障目, 就是高大的泰山———

生: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那你又怎样记住“泰”字呢?

生:我们学校是“景泰小学”, 就有这个“泰”字。

师:你看, 原来同学们天天和“泰”字见面呢!

生:老师, 我把“春”字下面的“日”换成下面那部分 (指‘氺’) , 就是“泰”了。

师:“下面那部分”是什么字?

生:好像是“水”。

师:就是“水”。你们看, 古时候“水”字是这样写的 (板书:) , 共有几笔呀?

生:五笔。

师:是的, 后来单独成字, 我们把“水”字左边两笔写成横撇, 变成了一笔, 右边变成了撇、捺。有人把刚才这位同学记忆“泰”字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小儿歌, 我们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儿歌)

生:春日去, 雨水来。民安康, 国安泰。

师:这首儿歌不但帮我们记住“泰”的字形, 还告诉我们“泰”有安定、安稳的意思。“景泰小学”多么吉祥的名字呀!再来读一读这几个成语吧。

(生读)

师: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生再读)

师:把这些生字放到句子中, 还认识吗?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 自由读, 指名读。)

从竹管中看豹子, 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斑纹;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一小块天空;一片小小的树叶障蔽眼睛, 就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读得真好!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句子就是那几个成语的意思。

师:是的。同学们,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 语言简洁, 但意义深刻。今天要学习的“识字4”就是由成语组成的。刚刚我们学习的几个成语, 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让我们借助拼音, 把课文读一读, 认识更多的成语吧。

三、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师:请大家借助拼音, 自己读一读课文, 遇到不好读的字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书)

师:能读吗?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课文)

师:文中还有几个生字, 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成语, 读准字音。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成语, 指名学生读, 其他学生跟读。)

师: (去掉拼音) 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

生:会读。

师: (把课件中的成语打乱排列顺序) 把这几个成语调换位置还会读吗?

生:会。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些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 放在一起还很押韵, 像一首诗一样。让我们把这些成语放到全文中再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听你们朗读这些成语, 就像听你们读诗一样。

四、学习生字“寸、益、彰”

师:谁来读一读这四个成语? (课件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指名读。)

师:这位小朋友读得真好听!同学们, “尺”和“寸”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你们看, 这是一尺 (实物) , 这是一寸 (示意) 。古人是这样写“寸”字的 (板书甲骨文) , 这是一只手, 在医生诊脉的地方做个标记, 表示手腕到脉搏的距离就是一寸。快伸出你的小手看一看, 从腕线到诊脉的地方这么长的距离就是……

生: (边做边说) 一寸。

师:对, 你看古人多聪明啊, 用这样简单的图画就表示出了“寸”的意思。“尺”和“寸”虽然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 但如果测量稍长一些的东西, 你觉得用哪一个更方便?

生:用尺。

师:测量长一些的东西, 尺子就有它的长处。但是测量短一些的东西, 比如这个铅笔盒 (不够一尺) , 尺子的长处还发挥得出来吗?那寸就显出自己的优势了。尺有长处, 也有短处;寸有短处, 也有长处。这就是———

生: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师:这里的“所短”就是“短处”的意思, “所长”就是“长处”的意思。 (课件出示选读课文《骆驼和羊》中的插图)

师:这两幅图你们熟悉吗?

生:熟悉, 是选读课文里的。

师:真好!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生:骆驼和羊。

师:对!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生:骆驼长得很高大, 能吃到树枝上的绿叶, 小羊却吃不到。但是小羊可以吃到穿过小门洞的园子里的嫩草, 骆驼却吃不到。

师:讲得真好!这说明, 高有———

生:高有高的好处, 矮有矮的好处。

师:这就是“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意思。那你们说, 有什么办法, 让骆驼和羊都能吃到树上的嫩叶和园子里的嫩草呢?

生:骆驼可以把羊托上去, 羊就可以吃到树上的绿叶了。

生:骆驼可以把树上的绿叶弄下来给羊吃。

生:羊也可以把园子里的嫩草弄一些给骆驼吃。

师:如果他们两个互相帮助, 不是像课文里讲的那样去吵架的话, 他们就可以既吃到树上的绿叶, 又吃到园子里的嫩草了。看来, 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就可以……

生:就可以使自己的短处变得不那么短了。

师:就可以使他们各自的长处发挥得更加明显了。请看 (指着“相得益彰”) , 这里的“益”就是“更加”, “彰”就是“彰显”“明显”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成语吧。

(生读)

师:快说说, 你们准备怎么记忆“益”和“彰”这两个生字呢?

生:我想记“彰”。“彰”是形声字, 左边是“章鱼”的“章”, 右边是三撇, 表形。

师:没错, 但你知道“彡”表示什么吗?

生:表示明显。

师:没错, 在这里它表示“光”, 光很明显, 容易被人看到, 所以“彰”有明显的意思。

生:我想记“益”。“益”的上面是“高兴”的“兴”去掉一个点, 下面是皿字底。

师:说得很清楚。但老师告诉你, 上面的字跟“高兴”的“兴”可没有关系。上面是什么呢?上面是, 不过, 是横过来的 (板书) , 你看古时候“益”就是这样写的 (板书) , 下面是一个装东西的器皿, 后来变成皿字底。你们看, 器皿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生:水。

师:对, 水多得都溢了出来, 这就是“益”。现在“益”字没有这个意思了, 现在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更加”的意思。

师:对。我们就这样记住了这几个字。再来读一读吧。

(生再读)

五、学习生字“徒、功、渠”

师:学得不错, 奖励你们看一个动画片。 (课件播放动画片《拔苗助长》)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

生:拔苗助长。

师:“拔苗助长”也是一个成语。看了这个故事, 你想对拔禾苗的人说些什么?

生:你不要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 不能帮它长。

师:是啊, 大自然自有它的规律。

生:禾苗慢慢地就能长大了, 不能太着急了。

生:不能急于求成。

师:急于求成, 只能是———

生:一事无成。

生:我想对他说, 做什么事都没有捷径。

师:对, 时机成熟了, 自然就会成功。

生:这个人想让禾苗快点成长, 但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 结果是白忙了一场。

……

师:是的。刚才你们对那个人说的这些话, 其实都可以用这几个成语来概括。 (课件出示“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徒”就是“白白地”的意思。“徒劳无功”就是白白地劳动而没有功劳的意思。那“瓜熟蒂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 就是瓜只要成熟了, 自己就会落下来。

师:连接瓜和藤蔓的那一部分叫瓜蒂 (课件演示) 。瓜熟了, 如果人们不去摘它, 它自己也会从瓜蒂上落下来 (课件演示) , 这就叫———

生:瓜熟蒂落。

师:对, 就像刚才那位小朋友说的, 事情都有它自然的规律, 条件成熟了, 自然就会成功。“水到渠成”的“渠”字是什么意思, 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给你们看一张照片, 这是“京密引水渠” (课件出示) , 我们北京人喝的水都是通过这条水渠从密云水库引到京城里来的。你说, “渠”跟什么有关系呀?

生:“渠”跟水有关系。

师:所以, “渠”字中哪一部分是表形的?

生:三点水。

师:对, 这个字念“q俨”, 也是形声字。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徒、功、渠”这几个字呢?

生:“徒劳”是白白地劳动, 如果不动脚就不能劳动, 所以“徒”右边是个“走”。

师:这位小朋友说“徒”跟“走”有关系。吴老师告诉你, 这个字还真跟“走”有关系, 但跟“徒”右边的“走”没有关系。请看 (出示古文字 ) , 古人这样写“徒”字, 左上表示路, 左下是脚, 右边是“土”, 这个字是形声字, 表示不乘车不骑马, 徒步在路上行走。你说, 哪一部分表示读音呢?

生:“土”表示读音。

师:对, 后来这个字左上部分变成“彳”, 左下的“脚”跑到右边“土”的下面去了, 就写成现在“徒”这个样子。你再说说, 哪部分表示读音?

生:“土”表音。

师:对, 其他部分合起来表义, “徒”跟“走”有关系。“徒步行走”就是用脚走。还有什么办法记住其他字吗?

生:我用“工”加“力”就记住了“功”。

师:“功”是生字, 还要书写, 看老师写一个。 (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 边写边讲解书写要领。) 请大家写一个。

(生练写)

师:“寸”也是要书写的生字 (边范写边讲解) , 请大家也写一个。

(生练写)

师:另外两个要书写的生字是以前学过的熟字, 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 (边书写边讲要领) “取”字第一笔横写过竖中线, 两竖一短一长, 中间的两个小横靠左不靠右, 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最后一笔是捺。“补”字起笔的“点”靠近竖中线, 特别要注意衣字旁的一撇一点是两笔, 右边的“竖”要写直。看清楚了吗?请大家写一写。写字时注意头正、背直、足安。

(生练写)

六、复习巩固, 积累背诵

师:字写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抢树叶”的游戏吧。 (游戏:看树叶上的字, 读出成语。)

师:九个生字都认识了, 让我们再一次把它们放到课文中读一读。这一次, 请你们边读边想一想, 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读全文)

师:读得真好!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我发现第一组成语, 后面的一个与前面一个的意思相近。

师:嗯, 她发现这一组成语意思相近。

生:这一课的成语都是4个字的。

师:对, 这一课的12个成语都是4个字的, 但成语可不光是4个字的, 还有……

生:5个字、6个字、8个字, 还有12个字的呢!

师:是的, 下节课我们可以交流交流。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第一组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师:是围绕哪个意思来写的呢?

生:取长补短。

师:很好的发现, 其实每一组都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生:我发现每一组成语之间都空一行。

师:那课文中的成语一共有几组呢?

生:三组。

师:为什么要把这些成语分成三组呢?老师留这个作业, 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生:老师, 我还发现, 一些成语都有故事。

篇4: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密切数学与生活联系的主要内容。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教材通过立交桥、交通标志、天安门、剪纸(窗花)等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的共同特征,再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而关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关键点是让学生理解这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一种位置关系,即两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能够重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研究、发现、归纳、比较、运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这对今后学习数学是有帮助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定義;

2.能辨别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轴对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并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轴及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轴对称的性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和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欣赏图片,将生活中的对称美牵引到数学中来(先不提轴对称现象)

教师: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中,利用图形的某种特征我们想象和创造了许多美丽的事物。(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飞机、窗花、蝴蝶、交通标志、天安门等图片)

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你能再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类似(对称)的物体,并与同桌交流吗?

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一)轴对称图形

1.做一做:老师把一张长方形的彩纸对折,折痕处不要完全剪短(先对折,再多次对折得出不同的图案),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图形?(教师多演示几遍)

2.结合先前观看的图片,请大家想一想: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提出对称现象)

3.前后或同方同学议一议:再引导学生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归纳: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对折),直线两旁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练习:

试一试: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吗?如果是,指出它的对称轴。

(二)轴对称

1.出示教材第59页图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讨论: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你能概括出来吗?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共同总结每对图形所具有的特征,学生可能发现:沿某条直线对折,两个图形就能够重合。

2.教师加以引导总结归纳出轴对称的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能够和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练习

(1)找出26个大写英文字母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小明站在镜子前,从镜子中看到对面墙上挂着的电子表,其读数如图所示,则电子表的实际时刻是多少?

(三)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特征

观察、类比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讨论交流,加深

理解。

1.思考: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吗?这两个图形对称吗?

学生归纳: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全等,并且也是成轴对称的。

2.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

区别: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性的图形。

联系: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直线,都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将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60页练习题。

四、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3)你能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吗?

五、作业

1.收集和整理生活中有关轴对称的图片,课余时间进行交流,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美;

2.教材第64页习题1、2、3。

篇5: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P5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上册PEP英语(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5页。本课时是对一个单元所学内容较综合的练习,其中包括听力练习和歌谣的学习,歌谣是以I have„„为句型为主,包括所学文具的单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歌谣,让学生进一步复习和巩固本单元所学的词汇。

【教学内容】:Let’s learn and Let’s chant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听、说、认读有关文具的词汇:pencil, ruler, eraser, crayon。会用I have a/an „句型表达自己有哪些文具。2能力目标: 能用英文介绍学习文具。

【教学重点】:能听、说、认读pencil, ruler, eraser, crayon。

【教学难点】:歌谣的学习。

【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本课相应的文具(实物)和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课件播放歌曲,师生共唱英语歌曲 “Hello”(2)表演见面打招呼或自我介绍用语:Hello, I’m „ 2 呈现新知(Presentation)(1)词汇呈现

教师拿出一个文具盒说I have a pencil-box.Do you have a pencil-box? Yes, you do.Boys and girls, guess.What’s in my pencil-box? Maybe you can come here.Close your eyes, touch it.OK.Tell us, what do I have? Yes, I have a ruler.Follow me.Ruler, ruler, I have a ruler.课件出示图片ruler。同法呈现其他单词。(2)词汇操练

A音义训练:听指令,拿出相应的文具.I have a ruler.Do you have a ruler? Show me your ruler.B游戏:Hide and seek.(3)让学生听录音,跟读 Let’s learn 部分的单词,并要求学生用手指着单词来认读,力求做到“眼、口、手、心、耳”的综合运用。3 趣味操练(Practice)(1)小组竞赛

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每次选一名选手上讲台前,一个学生先 看一下某张卡片,记住上面画的是什么。将卡片画面扣在桌子上,让另一名学生猜卡片画的是什么。“An eraser?” “A ruler?” “A pencil?” “A crayon?”如果猜对了,第一位学生答 “Yes”,如果没有猜对,第一位学生答 “No”.(3)Let’s chant A听录音听听录音里出现了什么文具,要求学生拿出听到的文具并按顺序放到桌上。

B再次播放录音,听到文具时举起对应文具。C跟读录音,然后进行小组展示。4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竞赛活动: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各派一个选手,教师说词,选手快速跑到讲台找到所听词的图片,并举起图片大声读出,这样即为胜利,为本组加一分。之后,在换另一名选手进行。

【板书设计】:

Unit 1 Hello

篇6: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首先,我备了第一次课,在三

(六)班上了一节课,课后又修改了教案,又在三

(五)班进行了第二次的教学。在这个备课,上课,又修改了教案,又上课的两次过程中,我有以下的反思:

(1)我刚开始设计了教师读数字,学生听和并出示手指,发现这样压抑了孩子们爱讲和好问的天性,于是我改为学生伸手出来问:“How many?”,老师来回答并展现新课的方式,效果不错。

(2)在趣味操练时,我一开始设计要先讲奇数拍手,偶数不拍手,谁知三年级的学生问老师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即浪费时间又显得教师的教学语言累赘,所以用示范的方法,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反而使课堂提高了效率。

篇7: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1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钟面上有几根针?请说出它们的名称。老师拨钟表,同学们仔细观察,走得最快的是哪根针?走得最慢的是哪根针?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数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2、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1时=60分 1分=60秒

秒 —— 分{时间单位}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

篇8: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当今世界, 科技越来越普遍地走入了我们的生活, 学会通过理解各种各样的科技说明文使用高科技, 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由此, 关注科技语文, 让学生学会阅读科普文本是新世纪赋予语文教师的责任。而解读科普选文, 要超越文本, 仔细咀嚼所蕴涵的语言因素。因为, 让学生仅仅读懂课文的科普知识, 那是远远不够的。要在情趣盎然地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激发科学探索精神的同时, 关注知识背后的特殊表达。将科普选文上出“语文味”, 使学生能够接受语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双重熏陶, 达到“鱼”和“熊掌”兼得的理想境界。这正是科普文教学必须把握的宗旨。

正如本课所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 当它们被选入人教版二上语文教材时, 便成了孩子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引导孩子们去感受那些古老的生物在摆脱重重磨难之后, 顽强地生存到现在的故事。同时, 也成了孩子们在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环境中, 提升语文素养的一个课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课文介绍的三种活化石之一“银杏树”。

2.通过有效的图文资料和实物, 识记、理解“化石”“活化石”“辨认”等词语。

3.通过放大细节、比较运用、辨认实物、自学交流等手段, 在丰富科学知识的同时, 学习科普说明文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感受科普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体会银杏树的古老和珍贵, 激发珍爱银杏树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悬念设置, 揭示课题, 走近活化石

师:今天,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非常特殊的朋友, 想知道是什么吗?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是活的?对, 是恐龙化石, 已经没有生命了。再给大家看几种动物化石。

师:除了动物化石, 其实还有植物化石, 看, 这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化石。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动物和植物, 它们已经失去了生命, 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了。所以,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 (板书:化石) 注意“化”的第一笔, 撇到田字格的横中线, 第二撇从田字格的交叉点穿过去, 最后一笔竖弯钩要靠近竖中线, 起笔一样高。书空一遍。

师:可是有一些远古时代的动物、植物摆脱了重重磨难, 顽强地生活到现在。它们非常珍贵, 科学家们叫它们—— (板书:活) 想知道有关活化石的故事吗?好, 今天就来学习第33课, 一起读课题。

(视点:将图片资料适时引入, 给学生学习科普文章提供了内容性的支撑, 为两个世界的转换提供了帮助。在较短时间里, 唤醒了学生对课文即将展示的活化石强烈的阅读期待, 有效激发探究兴趣!妙!)

二、整体感知, 摸清思路, 目标定向

师:打开课文, 快速地读读课文, 找一找,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珍贵的活化石? (板书: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师:谁能把这三种活化石的名字读准确? (正音:银yín杏xìnɡ鲟xún) 一起来读, 记住这三种珍贵的活化石名字。

师:大熊猫, 现在我们在动物园才能见到它。中华鲟呢?就离我们更远了, 在江河里也难觅它的踪影。只有银杏树生活在我们身边。这节课, 我们先来学习银杏树。

(视点:层次清楚, 是科普选文很明显的特点, 我们可以采用提纲式朗读, 采用设置重点问题法, 明确读的任务和指向, 还可以借助板书提纲, 只用很短时间, 摸清行文思路, 明白课文是按照哪几个层次写的, 大概介绍哪些知识。)

三、了解样子, 感悟珍贵, 言语学习

1. 放大细节, 渗透说明方法

师: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银杏树?大声自由地读读第2自然段。数一数,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师:看, 老师把这一段中的三个词请到了大屏幕上, 一起读。

正音:

师:什么叫珍贵? (宝贵) 这一自然段, 哪句话介绍了银杏树非常珍贵? (师课件出示这一句)

师:银杏树只不过是一棵树, 为什么那么珍贵呢?你能从这句话中发现什么秘密吗?

师:你很会读, 读出了一个重要的数据。 (板书:几亿年前)

师:你觉得离我们现在到底有多远? (生表达不清)

师:是的, 确实很难具体说清楚, 我们可以画个图来比较一下, 如果这一小格表示我们现在, 那么银杏树生活的时间就是…… (课件动画演示条柱形上升。学生“哇”地叫起来, 教师抓住时机马上问:你为什么“哇”地叫起来?)

师:是呀, 离我们实在是太遥远了。 (板书:太遥远) 我们还能从资料上查到, 银杏树是全球最古老的树种。 (板书:全球最古老的树种) 它被称为世界第一活化石。 (板书:世界第一活化石)

师:你们看, 课文通过一个数字让我们感受到银杏树的古老, 这种方法就叫—— (板书:列数字)

(视点:列数字, 是科普文常用的一种说明方法。文中出现的数据, 是课文推进中一个不可忽略的教学细节, 对孩子来说又是一个理解难点。由于数字十分抽象, 将“几亿年前”这个数字用柱形图标注出来, 从视觉上形成强烈对比,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并及时将列数字方法的指导蕴涵其中。)

师:现在谁能用自己的理解来说说银杏树珍贵的原因吗?

课件出示:因为____________, 但是到今天仍然活着, 所以非常珍贵。

(因为银杏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 但是到今天仍然活着, 所以非常珍贵。)

(因为银杏树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 但是到今天仍然活着, 所以非常珍贵。)

(因为银杏树是全球最古老的树种, 但是到今天仍然活着, 所以非常珍贵。)

(因为银杏树是世界第一活化石, 但是到今天仍然活着, 所以非常珍贵。)

……

(视点:此处, 适时的句式训练既进行了口语表达的训练, 又能让学生感受那些古老的生物在摆脱重重磨难之后, 顽强地生存到现在的精神。不露痕迹地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 激发科学探索的精神。)

2. 比较运用, 体会用词准确

师:珍贵的银杏树到底长什么样呢?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些树叶。你能快速地找到哪张是银杏树叶吗? (出示实物)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师:哦, 通过课文插图学习,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师:还有别的办法知道吗?根据课文句子来辨认。

出示课件: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 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师: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非常特别的数量词, 能找出来吗? (一片片、一把把) 像这样的数量词, 你能举例吗? (一棵棵、一个个……)

师:的确, 这样的数量词很多。那么, 我们是不是随意可以拿来放到这样的句子中呢?比如换成一个个叶子、一颗颗扇子?

师:对, 看来运用数量词, 我们要看和谁搭配, 运用要合适。老师这儿有几幅图, 你能用上合适的数量词, 再加上一些优美的词语夸一夸图上的这些事物吗?这叫学以致用。

(视点:用词准确, 是科普文一大特点。教学时应重视语感教学, 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引导学生, 初步明白怎么个准确、怎么个严密……从中感知语言精妙。这组训练, 层层递进, 调动学生已有的词汇储备, 看图语言实践, 精彩纷呈。在获得“语感”的同时, 也获得“美感”和“情感”。)

3. 借助实物, 凸现修辞特点

师:同学们, 你们看, 这句写银杏叶的话给了大家很深的印象。所以, 我们能从那么多叶子中找到那一片像小扇子一样的银杏叶。这个判断发现的过程, 我们就可以用句子中的一个动词来表示。是哪一个呢?对了, 是“辨认”。

师:那么, 同学们, 课文在写银杏叶的时候, 用了一个打比方的方法, 把它说成是像一把把小扇子。 (板书:打比方) 你觉得, 银杏叶还像什么呢? (课件出示:大自然中不同形状的银杏叶——像蝴蝶的小翅膀……像我的小手掌……像飞翔的小鸟……)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谁能连起来夸一夸银杏叶吗?

课件出示:银杏树的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像 ( ) , 像 ( ) , 真 ( ) 呀!

(视点:句中把银杏叶比作小扇子的修辞方法, 掌握起来不难。而后让学生看课件展示大自然中不同形状的银杏叶, 说说它还像什么的时候, 学生想象的翅膀腾飞了, 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语言训练中, 学生们对银杏叶的喜爱油然而生。)

师:看来, 银杏树可以像很多东西, 但是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小扇子打比方呢?

(视点:打比方在科普文中很常见。“为什么作者偏偏选择小扇子打比方?”教师此处的点拨非常重要。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打比方, 要选择我们最熟悉的事物才最容易辨认。这就是科普文运用这种方法所特有的严谨性。而多数教师往往忽视引导孩子明白:选择的这个熟悉事物要具有代表性, 能让读者迅速作出判断。)

4. 自学交流, 拓宽视角

师:那么第2自然段除了告诉我们银杏树的古老和银杏叶的与众不同之外, 还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信息呢?

课件出示:银杏树长得慢极了, 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 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 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 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师:什么叫慢极了?怎么知道慢极了? (板书:举例子)

师:老师换个例子 (请位女同学) , 如果你小的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 一直要等你当上—— (女孩嬉笑着说“奶奶”) 才能吃上它的果子。 (学生哄堂大笑)

师:怪不得, 它还有另一个有趣的名字叫—— (公孙树)

师:看来, 要想吃上银杏树果子还真不容易呀!这果子叫什么名字呢?藏在哪句话中呢?

师:既然银杏树的果子叫白果, 所以银杏树的另个名字就叫—— (白果树) 知道白果的营养价值吗? (反馈课前搜集的学习成果)

师:的确, 银杏树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树。它不仅古老, 而且对人类的用处很大。难怪课文写道, 读——

课件出示:银杏树, 又叫白果树, 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 十分珍贵。

师:现在,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棵银杏树, 喜欢吗?为什么? (出示课件图片)

师:是的, 长得很美。

师:课文中的这位小作者, 在《活化石》这篇课文中, 用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银杏树的古老。我班同学还搜集到了一篇关于一棵美丽的银杏树的文章。想读一读吗? (提供同学课前搜集到的文章)

篇9: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英语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对学习英语大多怀有好奇、兴奋、期待的心情。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应在帮助学习进行知识积累的同时,特别重视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学习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际的意识和勇气。本着这一宗旨,本单元安排了“自我介绍”和“询问对方姓名”的功能项目,并在词汇教学中,选择了较易激起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动物类单词。这样安排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新语言的焦虑心理。进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和信心。

教学要求:

1.能听懂、会说以下日常交际用语,并能运用所学交际用语进行自我介绍及询问对方姓名。

Hello/Hi ,I’m „

What’s your name?

要求读音正确,语调自然。特别要注意I’m 和name 的正确读音。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际的意识和勇气。

3.认识五个人物: David ,Liu Tao ,Yang Ling ,Mike ,Nancy.4.能听懂、会说以下八个动物类单词:

a dog, a cat , a bird , a tiger ,a monkey , a zebra , a panda ,an elephant。要求读音正确。5.会唱歌曲 Hello!6.理解冠词 a /an 之间的区别。教学重点:

见教学要求1、2、4。教学难点:

见教学要求:1、4、6。教具准备: 录音机(带)、动物卡片、人物头饰。课时安排: 共四课时。

第一课时: A

Learn to say.第二课时: B

Look and learn.第三课时: C

Look and say.第四课时: D

Fun house.Unit 1 Hello.The first period: A Learn to say.TEACHING CONTENTS: 1.Vocabulary :David ,Liu Tao ,YangLing ,Mike ,Nancy.2.Pattern : Hi /Hello ,I’m „ What’s your name ?

Good morning.TEACHING AIMS : 1.The Ss can understand and say the communion parlance : Hello /Hi ,I’m..What’s your name? Good morning.2.To know five persons : David ,Liu Tao, YangLing ,Mike ,Nancy.1 3.To encourage the Ss to talk in English.TEACHING AIDS : Cassette ,recorder ,masks(David ,Liu Tao ,YangLing ,Mike ,Nancy)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up

1.Introduce : Allow me to introduce myself.My name is „,You can call me “Mr /Miss ××.”This semester I teach you English.I hope we could get along with each other.First ,let’s say “Hello!”

2.Greetings: Hello!Hi!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Step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1.Learn to say :Hi /Hello ,I’m „

a.T: If you want to introduce yourself to others ,you should say : Hi ,I’m „/Hello ,I’m„ b.Read after the T.Hi ,I’m„ /Hello ,I’m„ c.Practice : T& S

S&S

Group work.Work in pairs.d.Check.2.Learn to say:What’s your name? a.The teacher wears the mask(David): Hello,I’m David ,What’s your name? The student answers :Hello ,I’m„

b.Read after the T: What’s your name? Pronounce : name [ei]

c.Ask and answer :

What’s your name?

Hi,I’m„

d.Check.Step 3 Break : Listen to the song “Hello!” Step4 Consolidation: 1.The T shows the masks(David ,Liu Tao, YangLing ,Mike ,Nancy): 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to them and ask“What’s your name?” e.g

Hi ,I’m „ ,What’s your name?

Hello, I’m „

2.Play a game: What’s your name? The Ss are divided for several groups.In each group ,the Ss ask and answer one by one.e.g Sa: Hi ,I’m „ What’s your name? Sb: Hi ,I’m „(Sa&Sb clap their hands)Sb :Hi, I’m „ What’s your name? Sc: Hi ,I’m „

2(Sb&Sc clap their hands)3.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Step5 Relax :Listen to the song “Hello!”;Try to sing together(老师做简单律动,学生跟做,试唱)Step 6 Homework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loud.Say “Goodbye.”

POSTSCRIPT: Phonetic symbol

The second period :B Look and learn.TEACHING CONTENTS : Vocabulary : a dog ,a cat ,a bird ,a tiger ,a monkey , a zebra ,a panda ,an elephant.TEACHING AIMS: 1.To understand and say the words :a dog ,a cat ,a bird ,a tiger ,a monkey ,a zebra ,a panda ,an elephant.2.To understand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and “ an.”

3.To encourage the Ss to learn English.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Warm-up.1.Greetings: Hello ,everyone!Hello,I’m „What’s your name? 2.Introduce.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to others(Prtactice in groups).3.Check.Step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1.Learn to say the new word: a dog.a.Show the card(dog)T: Hi ,boys and girls ,I’m Dog.(Please say “Hello”to Dog)Ss: Hello,Dog.b.Practice and check.c.Imitate “Dog”(Use body language)2.Look at the picture and say “Hello ,Dog/Cat /..” 3.听录音做动作。师:Monkey.生做猴子爬山状。师:Tiger.生模仿老虎吼声,并展示自己强壮的双臂。4.小组活动。

一人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其余学生猜,说出相应的动物单词。

5.对比练习:仔细看题板,找出每组词中表示“一”的单词。a cat a panda an elephant.提醒学生注意“a”和“an”的用法不同。Step3 Consolidation.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2.Play a game: Go hunting(Teacher’s Book Page5)3.Workbook : B Listen and draw.3 Step4 Homework: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3.Design: Unit 1 Hello 图1

a dog

图5 a monkey 图2

a cat

图6 a zebra 图3

a bird

图7 a panda 图4

a tiger

图8 an elephant.The third period : C Look and say TEACHING CONTENTS : 1.C Look and say : Hi ,„Hello „ I’m

What’s your name? 2.Workbook.A Listen and judge.TEACHING AIMS: 1.The Ss can inquire about someone’s name and introduce themselves.2.The Ss can talk in English.They like to speak in English.3.The Ss can sing a song “Hello!” TEACHING AIDS: Recorder ,cassette ,teaching pictures ,masks.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1 Warm up

1.Greetings.2.Free talk.3.Sing“Good morning to you.” Step2 Prsentation.1.Show the masks(animals),Please say “Hello.”to dog /cat /„

2.Ss practice by using “Hi ,„Hello ,„I’m „ What’s your name „ Woof!”

3.Show the teaching pictures(C Look and say)Look at the pictures.Q: 1)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 ?(Five)

2)Who are they ?(David ,YangLing, Nancy ,Liu Tao ,Bobby)

3)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 4.Discuss.5.Practice(By using masks)David : Hello ,I’m David ,What’s your name ? YangLing : Hello ,I’m Yang Ling, What’s your name ? Nancy: Hello ,I’m Nancy ,What’s your name? „„

Step3 Learn to sing “Hello!”

1.Listen to the song.2.Read after the T.3.Learn to sing(Sing and dance)Step4 Do the workbook.Page 1 Unit 1 Hello.A Listen and judge.Listen to the tape and look at the pictures.,then mark ,If it’s true ,please draw a smiling face.If it’s false, please draw a crying face.KEY: 1.J

2.L

3.J 4 J Step5 Consolidation.1.Listen to the tape.(PartA PartB)2.Read after the tape.3.Sing a song “Hello!” Step 6 ENDING.DESIGN

Unit Hello Hello ,I’m „What’s your name ? Hi ,I’m „

The fourth Period : D Fun house.TEACHING CONTENTS: 1.Listen and circle.2.Act and guess.TEACHING AIMS: 1.Go on learning the new words and the new sentences.2.To encourage the Ss to learn English and use it.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Warm up.1.Sing two songs : 《Good morning to you!》

《Hello!》

2.Greetings.3.Do what I do.Singing.crying , drinking ,watching TV, walking ,writing „(学生跟着教师模拟各种动作,把学生带到英语氛围中。)4.Free talk.Step2 Presentation.1.Show the cards(animals).Please say “Hello”to

them.2.Read the words.3.Listen and circle.e.g When you heard “a panda.”

篇10: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题:Do you like bananas ?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询问对方喜欢与不喜欢食物的几种典型的句型;学习常见食物的名称。能力目标:通过对食物名称和询问句型的学习,学会谈论自己与他人早、中、晚餐喜爱吃的食物。通过对食物的学习了解,学会配制营养餐。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词汇:有关食物名称的单词。

句型:Do you like … ? Yes, I do./ No, I don’t.2.教学难点:创设语言交际情景,操练句型

第一课时:P31—P32

Step 1 讲授1A中的新单词

1.通过用“What’s this in English ?” 句型询问一些具体的食物或图片,如:apple, orange, meat, rice 等,让学生通过直观回忆以前所学过的食物名称。

2.呈现新的食物或食物幻灯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出本课的新单词。

3.朗读P31—1a中的新单词。(先全班,再小组,然后到个人,层层检查、补漏。)

4.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以竞赛的方式让各组派一名学生,将食物的单词贴到挂图相对应的食物上,看哪组贴得最多,最准。

Step 2 Presentation

1.通过吃的动作和高兴的表情来展现“like”一词的意思,并将 “like”板书在黑板上;通过摇头的动作和皱眉的表情展现 “don’t like”一词的含义,并将 “don’t like”板书在黑板上。

2.通过动作及表情引出I like bananas, I don’t like broccoli.然后过渡到Do you like bananas / broccoli ? Yes, I do./ No, I don’t.3.选择不同的食物,向学生提问:Do you like … ?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Yes, I do./ No, I don’t.Step 3 Listening

1.看P31—1b的对话,听录音,完成书上要求标号的任务。订正答案。

2.跟读对话,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对话。

3.进行小组对话练习,可以更改有关的食物名词,编出自己的对话。

Step 4 Listening

1.大声朗读P32—2a中的单词,让学生先认真听,然后模仿重复两遍。

2.让学生听一遍录音,了解大意,抓住关键词。

3.让学生第二次听录音,在表格中圈出所听到的单词。订正答案。

4.P32—2b 听录音,要求学生将听到的单词填入横线上。订正答案。

5.再听录音,跟读1—2遍,分角色进行对话。

Step 5 Practice

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操练:Do you like … ? Yes, I do./ No, I don’t.通过句型的操练,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Step 6 Homework

上一篇:在州歌舞团迎新春老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下一篇:【电影】20部必看经典心理学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