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分析工作意义问题思考建议

2024-05-14

农业信息分析工作意义问题思考建议(精选6篇)

篇1:农业信息分析工作意义问题思考建议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信息工作高度重视。近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对农业信息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实现生产经营信息化。当前,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分析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任务十分

紧迫。

我国农业信息分析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发端于农村,开始于农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索过程。在每一个阶段,对农业信息分析的需求不断强化,对农业信息分析的认识不断深化。

———市场经济体制越完善,就越需要加强农业信息分析。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实质上也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过程。市场经济体制越健全,市场化的程度越高,就越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四大以来,市场经济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深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信息对于市场经济的引导作用不断强化,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逐步凸显。实践表明,无论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还是弥补市场失灵,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都必须占有充分的信息资源,都必须依赖于客观、及时、准确的信息分析研判,否则市场运行就会出现偏差,市场调控就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总言之,农业信息分析工作之所以如此重要,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发育程度和整个产业对外开放深度所内在决定了的。

———政府职能转变越到位,就越需要加强农业信息分析。党的十七大指出,政府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这当然要从多方面入手,但要对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牢牢把握和驾驭农业发展的主动权,不占有相应的信息资源,不站在全局高度、以广阔视野开展农业信息分析显然是难以做到的。从近年农产品市场波动看,能否及时、准确、全面掌握产业发展的基础数据,能否高效捕捉和灵敏跟踪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能否有预见性地对产业发展大趋势做出科学分析判断,已经成为衡量政府部门执政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国际竞争越激烈,就越需要加强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分析水平是国际农业竞争软实力角逐的一个重要战场。有关资料表明,二战结束后,美国在“粮食作物为了和平”的旗帜下,通过援助、指导等方式介入日本农业,从而培养出了乐于吃美国面包而不愿吃日本大米的一代日本人,逐渐占领了日本农产品市场。当然,在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中,日本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那只被捉弄的老鼠。这给我们很多思考,如果当时日本能够从战略高度进行前瞻性信息分析,今天的日美农产品贸易格局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结果。从我国来说,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我们常讲具有大国效应,但现在关键是如果发挥正向、为我所用的大国效应,而不是一旦我国有进口需求,世界农产品市场价格便闻风而涨,使我国利益受损。我们在世界农产品市场竞争中不去争当“猫”的角色,但也决不能因为对信息分析不透,对走势把握不准,而处于被动境地。

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分析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毋庸置疑,这些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分析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一批从事农产品品种分析的专家,开始能够走上国内外一些大型会议的讲堂,有一批专业期刊开始诞生,决策层更加关注和倾听农业信息分析专家关于形势的研判和所提的政策建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农业信息分析工作确实才刚刚起步,急需一个大的飞跃。总体看,目前存在五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数据支撑乏力。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利益多元化,传统生产经营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这对农业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必须努力实现新的提升,否则直接影响农业信息分析工作质量和水平。产业基本数据不准容易引发农产品市场波动,最后为此付出代价的则是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

二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分析选题分散。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其内在的规律,任何一个领域都有一些值得长期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和制约,农业信息分析工作与农业科研的其他许多工作一样,科研跟着项目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啥项目能拿到经费就分析啥。这种频繁变化研究和关注领域的情况难以培养出“大家”。当然,这种环境给农业信息分析工作者带来不少苦衷。但这导致一批重大农业信息分析选题出现真空现象,而另一批选题则在同一层面上徘徊不前。

三是独唱多合唱少———行政、事业、科研及其他社会力量缺乏科学的分工和配置。客观地讲,现在从事信息分析的专业和兼业机构和人员也不少,但是哪些是偏重农业经济理论研究的,哪些是偏重分品种信息跟踪分

篇2:农业信息分析工作意义问题思考建议

及对策建议思考

一直以来,信息宣传工作在人民法院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促进人民司法事业的发展,为宣传法院、宣传法律、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奠定了基础。但因认识的差距和重视的程度及信息宣传措施、人员素质的差异,基层法院的信息宣传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对其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对策,有利于全面加强和提高法院信息宣传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绝大多数基层法院存在着重业务轻宣传的错误认识,认为法院就是审理案件的职能部门,只要业务能力过硬,案件审理合法合理,抓好审判工作,打造精品案件就能提升人民法院的形象。对待信息宣传工作则存在轻视心理,不主动、不愿写现象较为严重。宣传文章数量少,质量更没法说,省级以上级别媒体采用的宣传稿件屈指可数,调研文章更是寥寥无几。归结到底是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宣传对基层法院建设的重要性,导致基层法院信息宣传工作停滞不前。

(二)撰写报送信息时间观念不强。

有的突发信息、重要信息应及时报送,但有的迟迟不报或漏报,使一篇有价值的信息变得毫无价值。信息报送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报送不及时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目前影响信息宣传工作的主要原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环节。一是撰写不及时。这种情况或是因为信息不灵;或是因为时间冲突;或是因为捕捉信息不敏感。二是报送不及时,意识不强,认为新闻宣传是宣传人员的工作,(三)与自己无关。

三是捕捉信息能力差,敏锐性不强。审判执行动态瞬息万变,审判热点、难点层出不穷,现有的宣传人员多毕业于法学专业,欠缺新闻专业素质和信息敏感性,对一些好的素材不能及时予以发掘或者不能以恰当的体裁进行宣传,影响了宣传效果。

稳定的宣传员队伍难以形成。重业务轻宣传思想的影响,受司法责任制改革以及岗位待遇等情况的影响,基层法院的宣传队伍每两三年甚至每年都要不断地进行更换,难以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宣传队伍,严重阻碍了基层法院信息宣传工作的发展。再有就是人员不专职。没有专职的信息宣传人员,当工作发生冲突的时候,势必影响信息宣传工作的时效和信息宣传稿件的质量。

(四)撰写信息宣传文章的能力和水平不高。

受上级法院和基层法院本身条件的限制,基层法院新加入的信息宣传员难以及时参加上级法院组织的信息宣传员培训班,而一些有一定写作基础的信息宣传员,也因岗位的调换不再从事信息宣传工作,使基层法院现有的信息宣传员捕捉信息宣传素材的敏感性差,收集和组织信息宣传要素的能力低,制约了基层法院撰写信息宣传文章的能力和水平,造成流水帐的动态消息多,空话套话多,无信息价值。

信息不灵通且连续性差。主要是信息宣传的工作机制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对重要工作安排、重大工作部署,信息宣传工作人员不能迅速了解情况并及时做出反应;一些工作根本无法参与,一些信息无从了解。另外,在对一些重要信息的捕捉上,信息宣传工作人员也缺乏必要的敏感性。连续性差,习惯于报结果信息,对事前、事中没有连续性上报,缺乏事前预警与事中监督,未能深层次、全方位发现、采集、挖掘信息源,深层次的调研类、问题类、建议类信息少。

信息宣传人员分工不明确。由于客观原因,信息宣传工作人员全部是兼职的,各自处在不同的工作部门,因工作性质不同,自然形成分工上的差异。在信息采集和宣传报道上,要么存在抢信息、抢报道的事情发生,要么造成因怕抢信息而遗漏报道的情况出现。没有形成哪方面的信息由谁主写,又由谁协助的明确分工。

宣传稿件数量少、层次低。在国家级报刊、省报及其他重要媒体上刊载少,侧重于在系统内部网站和法学类报纸、期刊上发表,大多集中在小报小刊上。这些问题的产生同有关领导重视不够,信息宣传人员业务素质、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工作机制不完善有关。对于受众广泛的新闻性网站、都市报刊和电台电视类媒体,法院宣传较少,对于一般性的方法措施和案件报道,媒体采稿率低且不断压缩版面,使得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五)信息宣传经费保障不足。

现在的基层法院受地方经济影响深远,往往在新闻宣传这一多数人眼中的“旁余业务”上经费保障不足,在一些大型宣传活动上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一些照相机、摄像机、便携电脑等宣传设备配备不齐全或维护更新不及时或设备老化,也导致宣传效果不佳。

二、解决信息宣传工作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队伍建设。

领导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动力,要把信息宣传工作和审判执行工作一并纳入法院重要工作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带动干警认识到信息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彻底改变宣传可有可无的思想。加强学习培训是强化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把组织信息宣传员参加学习培训成为常态,可以邀请媒体记者、编辑前来授课,提高信息宣传员的新闻敏感性和写作技巧与水平,还可以组织宣传骨干到报社、电视台等跟班学习。信息宣传队伍的培养要注重长期性和稳定性,信息宣传员在一定时期内应相对固定,因岗位调整交接工作时应有一个“传、帮、带”的过渡过程,确保信息宣传工作不间断,信息宣传队伍不断层。

(二)建立健全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奖励机制和信息宣传人员关怀机制。

一是要把信息宣传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内容纳入岗位目标和部门绩效考核,建立信息宣传工作考评制度,对各部门的信息宣传材料报送、采用情况进行统计,定期通报,考核结果与年底评先挂钩,对完成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完成差的部门取消评先资格。二是要建立良好的信息员学习、培训机制。结合法院实际情况,组织信息宣传员参加学习培训,邀请媒体记者、编辑前来授课,提高信息宣传员的新闻敏感性和写作技巧与水平,还可以组织宣传骨干到报社、电视台等跟班学习。信息宣传队伍的培养要注重长期性和稳定性,信息宣传员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相对固定,因岗位调整交接工作时应有一个“传、帮、带”的过程,确保信息宣传工作不间断,信息宣传队伍不断层。三是要提高信息宣传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待遇,在提拔任用上优先考虑长期从事信息宣传的人员,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经费补助和奖励,使他们在政治上看到前途,在物质上尝到甜头,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信息宣传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完成任务。

完善信息宣传采编、报送机制和专兼职信息宣传员协同作战机制。首先,要为信息宣传工作制定特殊政策和提供便利条件,所有文件、简报以及领导讲话等材料,都应先由信息宣传人员进行阅览,以便及时掌握上级党委和法院相关政策及精神,找准信息宣传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院里召开的所有会议,包括党组会和活动安排部署会等,除涉及秘密不宜进行信息宣传写作的以外,都应有信息宣传员列席,以便及时掌握党组的工作思路和审判工作动态,增强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其次,要完善信息宣传采编和报送机制。信息宣传的报送要坚持及时、准确、全面的原则,对一般的经验性、问题性信息,可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细细雕琢,而对时效性强的信息,要突出“快”,应在第一时间进行采编,即使加班加点,也要及时把信息上报和编发出来,不能把“新闻”变成“旧闻”,失去信息的价值。同时,信息采编人员还应主动增强敏感性,要从动态工作中把握规律性,从苗头性中发现倾向性,从偶然性中提示必然性,以增强信息采编的“精品”意识。最后,还应加强专兼职信息宣传员协同作战的宣传模式,专职信息宣传员身在综合部门,不能及时了解审判执行一线工作动态,视野受限,因此要加强各部门兼职信息宣传员和院专职信息宣传员之间的沟通联络,及时交流所获得的信息宣传材料,寻找最佳写作体裁,使法院的信息宣传报送工作做到全面、及时、准确。

(三)加强新媒体运用及特定节点的宣传。

要积极运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微电影等新媒体技术手段,认真开展有法院特色的新闻宣传工作,采用动态消息和纵深报道、文字叙述和影像展示相结合的方式,打造识别率高、特色鲜明的新闻宣传品牌,全方位立体地展示法院形象和工作动态,主动出现在群众视野内,多接地气。主动、深入发掘身边的工作亮点和经验,大力宣传法官干警司法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服务人民群众的好人好事以及公正司法、廉洁司法的典型,树立基层法院和法官的良好形象。在“国家宪法日”、“妇女节”、“儿童节”“重阳节”等特殊节日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常态化宣传进学校、进工厂、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等,争取民众对法院工作有直观具体的了解。

(四)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络,切实拓宽信息宣传渠道。

衡量信息宣传工作的好与坏,采稿量是一个直接标准。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络,积极寻求媒体对法院信息宣传工作的支持,是新时期新常态下法院信息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可以借助媒体记者与编辑的力量提高法院信息宣传员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在用稿上予以倾斜。仅在法院系统网站和专业性刊物上进行宣传,难以收到良好效果,只有拓宽信息宣传渠道,尤其是提高受众面广的报刊及电视台等采稿量,才能让社会各界人士更多更深层次地了解法院工作,进而支持法院工作。加强与媒体的沟通,还可以促进相互监督,一方面是媒体对法院的司法公正廉洁情况进行监督,另一方面是法院对媒体报道的真实情况进行监督。对新闻媒体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听取,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和不当之处;对媒体做出的不真实的报道要及时予以澄清,避免误导受众。通过沟通联络,建立起稳定的信任合作关系,促进双方对法院新闻宣传工作达成共识,把握好新闻尺度,发挥好正面导向作用。

篇3:农业信息分析工作意义问题思考建议

一、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概念及意义

农业信息体系的建设是通过知识、信息、技术的大量汇入,使农业基础设施装备现代化、农业技术操作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农业信息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农产品质量的改善,有助于各级农业部门改进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有助于改造农业产业的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农村产业结构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助于提高农村各类产业之间及其内部的构成比例关系,包括农业生产结构、农村工业、农村商业、服务业、新兴的农村旅游业,有助于农业系统内外的信息共享和行业间信息差距的缩小,最终实现农村经济体制和农业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

二、石屏县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石屏县基本情况。

石屏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贫困县。石屏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部,东经102°08′~102°43′,跨度35′,北纬23°19′~24°06′,跨度47′。东与建水县接壤,南与红河县隔江相望,西与元江、新平两县毗邻,北接峨山、通海两县。主要农耕区海拔1300~18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干湿分明,冬春少雨,夏秋多雨易涝。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324天,≥10℃积温3879~6069℃,年降雨量800~1100毫米,全年降雨量集中在5~10月,年日照时数2024~2312小时,光热资源好,日照充足,属农作物的适宜区。以盛产粮食、韭菜薹、柑桔和大杨梅等名誉省内外,但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石屏县仍然是个多山区,多民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信息滞后、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农产品品种较单一,科技含量低,效益差,农业生产规模化、现代化水平低,经济发展缓慢的农业贫困县。全县辖7镇2乡、112个村民委员会和3个社区、947个自然村、1,426个村民小组。全县有国土面积3,03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94.6%;有耕地总资源26.45万亩;人口29.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8万人;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17.85亿元,农业总产值14.0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0元。

(二)石屏县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发展现状。

石屏县从1997年被列为云南省35个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推广县之一,农业信息技术在石屏县开始应用推广,并配套给石屏县COMPAQ多媒体计算机7套,其中5台分别配给龙武、龙朋、宝秀、异龙、坝心5个乡镇农科站,并开始在这五个乡镇推广应用农业信息技术。2000年石屏县又配套了1套多媒体计算机、扫描仪,加强了农业信息体系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开通了石屏县农业信息网,增加了农业信息向外传播的平台,同时开展了信息入乡、信息员培训和信息服务工作。通过近几年来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虽然对石屏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农民增收工作初见成效,但由于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工作起步晚,到目前为止,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尚未完全建成,农业信息队伍还不够健全,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成效仍不明显。

(三)石屏县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

用于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资金缺乏、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特别是乡镇上仅有的17套多媒体计算机到目前也只有9套能上网发布信息。

2.农业信息体系队伍不健全,宣传、培训力度不够。

没有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科技信息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知识不够熟练、缺乏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懂农业科技知识、农业信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信息收集、采集难度大。

(1)信息意识差。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思想保守,对农业信息认识不充分,农民整体素质低,农民对农业信息技术认识和掌握能力不强。(2)受农业特殊性的影响,农产品的集约性和可控性较差:农作物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受生长习性和种植习惯的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区域性,农产品具有鲜活、易腐烂、难储运的特点。(3)农产品是由单户分散生产,市场交易无处不在。(4)农业信息收集涉及面大,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业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商业。(5)没有完整的信息收集、整理、传播管理体系,不能深入农村面对广大农民服务。

(四)信息产品开发及普及环节薄弱。

数据库建设数量、质量不高,实用性差,农业应用软件开发的人员少,品种少,适应性差,阻碍农业信息的普及。

三、加强石屏县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服务平台。

建立一个专门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和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坚定走农业信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民服务的路子。利用网络体系,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优势。坚定走利用网络打通农业信息进入千家万户的渠道,满足广大农民对信息的需求,为农产品经营企业和农民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解决他们生产、生活、经营、销售方面的困难,做农民的贴心人,把外地的先进经验、技术、高质、高效的精品农业品牌引进来,达到横向联合、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共享效益的目标。把本地的农产品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发布出去,为石屏县农产品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寻找市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农业信息工作服务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合格农业信息队伍。

利用各种形式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素质,使其适应工作的需要。把懂业务的各种人才充实到这支队伍中,能及时、准确地为农业信息工作服务。

(三)增加投入。

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争取政府给予强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将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列为工作重要内容,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必要的农业信息处理设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设施装备,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完善农业信息工作体系。

1.信息采集、供求。要建立完整的信息收集、整理、传播管理体系;要加强对农业信息队伍的培训,举办农业信息员培训班,通过计算机知识、信息知识的培训,为及时准确采集农业信息提供保证;主动深入到农业企业和农民当中去,了解他们的需求、愿望,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

2.加强数据库建设,提高数据库建设的数量和质量,增强实用性,加强农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开发适应性广、竞争力强的优质品种。数据库的建设是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核心。数据库包括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和农业专家系统。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主要面向的是领导决策层和管理层,提供决策的依据和信息;农业专家系统主要面向基层的科技人员和生产者,提供的是可直接使用的决策实施方案,如:本县推广应用的水稻、小麦、玉米、蔬菜、马铃薯等作物栽培专家系统,以及水稻、小麦、马铃薯、玉米等作物的施肥专家系统,它能给农户以直观的方法指导农业生产。

3.抓住机遇,利用契机。随着经济发展,国家“863”计划金农工程项目的开展,1997年石屏县被列为35个推广示范县之一,利用这一机遇,以电脑农业专家系统为契机,改变传统小农经济意识,实现质量和效益双赢的目标。

4.找准本县目前发展的路子。以电脑农业专家系统为契机,搞好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将产、供、销相结合,建立石屏县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含各乡镇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利用网络功能,将全国各地农业信息进行快速传输,把本地农产品发布到信息网上,提高全球知明度,为本地农产品打开销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办公的自动化。

(五)加大宣传力度。

(1)加强农业信息宣传工作,普及农业信息知识,加深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对农业信息知识的掌握及信息工作的认识和了解。(2)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农业信息员培训班,进行计算机知识、信息知识的培训,加强农业信息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干部和科技人员的素质。

(六)加强信息收集工作的领导。

搞好信息收集工作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这是做好农业信息收集的根本保证。当前,信息工作越来越重要,面临的困难也比较多,只有加强信息收集工作的领导,才能切实解决信息收集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七)加大网站建设维护费用,确保网站正常运行。

积极争取网站建设维护费用,加强后台管理,进一步完善上传的基础信息资料,及时更新信息内容,充分发挥信息网站提供领导决策依据、促进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职能。

总之,在全球经济、农业经济、农业信息不断飞速发展的时代,在加入WTO后,石屏县农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如何提高石屏县农业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只有加强石屏县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建立石屏县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建立完整的信息收集、整理、传播管理体系,才能提高石屏县农业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农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农业各类信息,包括生产信息、管理信息、农产品营销信息和农业科技信息及其相关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与合理利用,才能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现代技术运用的程度,加速信息的获取和运用程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高效发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目标。

摘要: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是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对加入“WTO”后对农业产业、农产品市场的冲击、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农业依据市场需求合理地调整结构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篇4:农业信息分析工作意义问题思考建议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bu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s still in its initial stage, the lack of systematical and scientific policy makes its operation process problematic.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willingness of insuring and balance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series of feasible suggestions by analyzing the operational problems that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faced with.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意愿;保費补贴

Key words: policy-oriente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willingness of insuring premium subsidy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农民生活的改善等,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农业是世界公认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极差的“脆弱产业”,作为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我国亟须农业保险来保障农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自从2007年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力度以来,发端于2004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得以快速发展。无论是政府重视程度、承保范围、财政补贴,还是保费收入、保险模式,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保障范围、承保品种、经营主体、赔付率、覆盖面以及规范性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不足。

本文着重分析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就未来如何更好地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保驾护航”作用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一、农民对保险的认可度较低

由于大多数农户对保险的了解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常常把保险与欺诈联系在一起,对保险的认可度低,认为其农作物没有投保的必要性。该观念极大地影响了农业保险的宣传进程,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此外,农业保险宣传的覆盖面不广,不能有效地纠正农民对保险的错误认知。因此,对于农业保险的宣传必须切实执行,要避免执行力不足的情况,以达到正面的宣传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保险公司可定期派遣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开展宣传活动,这些具备较高保险专业素质的人员在推广农业保险的同时也向农户普及保险知识,加深其对保险的认可度,增强其投保意识,从而保证了宣传效果。此外,保险公司也可对村镇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保险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可自主在各自的村镇进行农业保险宣传活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宣传更加便捷有效,而且能保证宣传的可信度。为加强保险公司政策执行力度,政府应对此方面的开销予以补贴。

二、保单条款难以理解

即便农户对保险的认可度较高,但是由于当前保单条款过于冗长与复杂,农户很有可能会因对对条款的理解有误而导致错误投保,这主要表现在投保作物发生的风险事故不在承保风险范围内以至于最终无法获得预期赔偿,或者保险事故发生后所获得的赔付额远远小于其期望赔付额等问题上,这些问题都将会直接导致农户未来投保意愿下降。

为解决这类问题,有以下两种解决方式:一方面,政府可出资聘请专业人士解答农户对于保单的疑问,或者对各村内部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员进行保险专业知识的培训,由这类人对保单进行专业解读;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可以在不曲解保险条款本意的前提下,针对农户重新拟定更为简单易懂的保险条款说明,并履行为投保农户详细介绍保单条款的职责,在农户充分理解条款的基础上为其提出合理的投保建议。

三、保费过高

虽然政府对农业保险制定了补贴政策,但由于农业保险受高风险和高赔付率的制约,其保费依然较高,与农户的收入水平不相匹配,这超出了农户的承受范围,导致农户投保意愿下降。对于该问题,政府可以拟实施差异性补贴率政策,对于农民需求量较大的保险产品给予更多的补贴。由于保险产品的逆向选择性,往往需求越大的保险产品,其积聚的保险风险也越大。这体现在保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大,赔付额度高等方面。保险公司利用大数法则对此类产品定价时,需收取较高保费才能保证其盈利性和稳定性。高额的保费又超出了农户的承受能力,因此,政府应根据保险品种的不同、保费的差异程度给予农户差额补贴以提高其投保意愿。

四、赔付困难

保险事故发生后,赔付速度是农户关心的重要问题。由于农业保险的勘察定损花费时间长,因此保险事故的发生与实际赔付完成的间隔时间过长,使得农户受损后损失不能及时得以补偿,这极大的降低了农户的效用,导致农户对保险的信任感降低,影响了农户的投保意愿。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建立专业的核赔机构,保险事故发生后由此机构进行定损、核赔,并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该机构可以根据农业保险农户的分布地理位置按就近原则设置,便于出险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核赔,同时相对于保险公司也更加有信息优势,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并可极大缩短勘察定损时间。此机构可由政府独立运营或者政府与保险公司合作经营,相关经营费用由政府的财政支出予以补贴。

五、赔付过少

赔付额度的大小是农户关心的一个核心问题,因为这决定了保险事故发生后农户的损失是否得到有效的补偿。但在当前情况下,赔付额度过小,保险额度上限是农业生产成本,而作为以农业为生的农户们的收益并不能得到保障,一旦发生灾害,农户获得的赔偿仅是损失的一小部分。

对于这个问题,政府应该放宽农业保险的保险金额管制,适当提高赔付金额上限。在此情况下,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和承担的风险都会相应的提高,政府应该给予其经营成本的补贴。而针对保险公司承担过高风险的部分,政府可通过购买再保险进行转移。即便大规模的保险事故,农户也能得到足够的赔偿,其正常生活不受影响。

六、保险产品缺乏多样性

实地调查显示:在售的险种太过单一,不能满足农户的实际需求。对于某些急需投保的标的,保险公司并不予以承保。其根本原因在于此类险种风险过大,远超出保险公司承受能力上限。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对保险公司进行补贴,激励保险公司不断开发新的保险产品,增加农业保险市场的产品多样性。例如采取税收优惠的策略,对保险公司创新性险种的保费收入给予税收优惠或者直接对开发创新产品按照数量进行奖励。

我国在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同时,需要针对以上提出的六点问题做出改善与调整,从农民的角度出发,使农民能以较低的保险费获得较高的保障,更积极地参加农业保险,更自主地选择参保的农险品种,在出险时能从保险中真正获得充分的利益保障。

篇5:农业信息分析工作意义问题思考建议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科学技术与应用得到飞速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时期,加大力度开展农业机械信息化工作,对各地区的农机灌溉、跨地区作业及其相应情况的及时交流和反馈,有着巨大的优越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农机信息化网络的建立,对农机现代化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扩大信息来源渠道,实现资源共享是信息网络服务的优势,而快速、便捷、实用、互联的农机信息化网络,可以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服务水平,将高品质、高标准的农机信息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可以为农民们提供农机政策、信息查询以及技术指导等信息,让农民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从而引导农民们作出正确的生产决策,趋利避害地进行农业耕作生产,规避风险,以取得农业投资最大的回报率,提高农业机械的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更好更快的发展。

2农机信息化网络的问题

2.1认识不到位,部分地区财政困难,资金投入不足

有些地区认识不到农机信息化网络的重要性,认为可有可无。也有些地区受资金的限制,无法建立农机信息化网络平台,或者网络平台设备落后,传递速度缓慢,无法发挥信息化网络的优越性。

2.2农民对信息化网络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农民对信息化网络意识不强,在信息的采集、整理、开发及利用等方面得不到拓展,农机信息网络人才匮乏,导致农机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低,无法取得信息服务应有的效果。

2.3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农机信息化网络建设缓慢

由于农技人才和精通网络技术人才的缺乏,许多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信息也得不到及时更新和交流,信息服务水平差。同时,由于资金投入、重视程度、地域差异等因素,各地的农机信息网络建设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信息化网络建设十分缓慢。由于农村网络设备落后,网络不畅通,所以信息的收集、处理系统也十分落后,甚至有些地方还未建立信息平台,从而阻碍了农机信息化网络的发展。

3农机信息化网络的建议

3.1加强为农服务的理念,提高认知水平

从事农机信息化工作,在思想上就要牢固树立为农服务的思想意识,时刻把农民的事放在首位,忧农民之所忧,急农民之所急,只有设身处地为农民考虑,才能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才能以更饱满热情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农机信息化网络建设中去,为农民谋福利。

3.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筹资渠道

积极争取政府资金的扶持,提高农民自筹资金的热情。通过宣传,让政府和农民了解到农机信息化网络建议的重要性,在社会上普及信息化网络的优越性以及发展趋势的必然性,从而得到政府和农民们的支持,以取得资金的投入。

3.3加大农机信息网络的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作为信息网络的管理就是对网络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递的工作。信息采集是网络体系的基础,我们要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从而选出符合本地农业机械发展的信息,并且让这些筛选后的信息去指导服务于农业生产。当然为农民们提供的信息要可靠安全、实用性和指导性强。同时也要及时收集农民们的信息,了解农民们农业生产时的各项所需和困难,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传输到农机信息网络平台,以便大家集思广益,得到解决。

3.4加强网络建设,建立信息网络平台

由于地区差异,加之经济影响,有些地区尚未建立信息网络平台,有些地区信息网络发展落后,网络不畅通,为此只有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才能进一步的提高网络的覆盖率,才能实现农机信息网络的现代化。

3.5加强信息化网络人才的建设

信息网络人才是整个农业信息网络系统运行、操作的基础。信息网络人才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信息的质量。为此必须加强信息网络人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从而确保网络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农机信息化网络建设是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必然,只有适应社会潮流,积极探索,努力建设好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机信息化之路,从而提高农机化整体工作水平,开创农机信息化网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篇6:农业信息分析工作意义问题思考建议

1 甘肃省金塔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自2001 年“金塔模式”实施以来, 金塔县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在“以建设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下, 金塔县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组织体系、信息员队伍建设、信息化服务等方面取得一定发展。

1.1 地区简介

金塔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北部边缘, 位于东经97°58′~100°20′, 北纬39°47′~40°59′之间。东与高台县毗邻, 西与玉门市接壤, 南临肃州区和嘉峪关市, 北靠内蒙古额济纳旗, 驰名中外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坐落于县境内东北部, 是现代飞天的故乡。全县总面积1.88 万km2, 东西长约250 km, 南北宽400 km。总人口14.5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1.87 万人, 占人口总数的79%。金塔县辖金塔镇、三合乡、东坝镇、大庄子乡、西坝乡、中东镇、古城乡、鼎新镇、航天镇、羊井子湾乡5 个乡5 个镇和1 个城市社区管委会, 89 个行政村, 479 个村民小组, 是个以农牧业为主、工业为辅的县。

1.2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金塔县经过政府及广大人民的大力建设, 信息化水平取得较大发展, 但由于地域环境、县域经济水平及信息化建设不够成熟等因素制约, 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1.2.1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 金塔县为发展信息化, 积极推动信息网络发展, 加速网络向农村延伸以解决“最后一千米”问题。该县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大力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14年, 全县农村家用电脑每百户达43台, 电视机每百户达116台, 农村数字化程度大大增强;同时, 该县积极推动通讯建设, 截至2014年, 移动、电信、联通三大通讯运营商建成基站212座, 遍布全县, 实现了全县通讯信号全覆盖、无盲区。全县农村每百户固定电话拥有量为41部, 手机拥有量为251部, 全县农村通讯设备充足。

1.2.2 信息组织体系。金塔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将农业信息化建设重头抓起, 积极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带动当地现代化发展。全县积极稳妥推进信息化建设, 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 农牧、教育等经济和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信息网络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该组织主要负责全县农村信息工程的建设与发展规划, 及协调信息化建设中各部门关系。并将原来由统计、农业、经贸、商业等部门承担的网络信息工作职能进行整合, 新建了直接由县政府管理的信息网络服务中心, 该中心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和设施设备, 并在各村建立信息点, 形成了覆盖全县农村的信息网。

1.2.3 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响应农业信息化建设, 当地政府积极增加信息化建设投入, 并引进信息化建设人才。目前, 有县技术指导员17 名, 乡技术指导员30 名 (每乡镇3 人, 农、林、牧各1 人) , 村农技员90 名。村农技员负责对农民进行农事指导, 并利用“农技宝”学习知识。同时, 农牧局加强对原有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充分利用现场培训、远程教育平台等提高信息员素质。自2014 年, 实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以来, 聘用了55 名县乡技术指导员和73 名村农技员, 形成了县、乡、村3 级农业技术培训服务体系, 进行了现场指导培训200 场次以上, 培训农民1 万人次以上, 极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信息素质。

1.2.4 信息化平台。 金塔县坚持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着力点, 通过政府引导、部门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 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发展。建成了以公文交换为平台的商用密码网、电子效能监察网, 并全部接通连接到全县各个单位, 覆盖延伸到全县10 个乡镇;建成数字化示范企业10 户, 西域阳光、佳诚食品、兴农辣椒等全县30%以上的企业拥有自己的门户网站, 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销售产品。同时, 开通推广了“校讯通”“车务通”、科技“12396”“网格化社区”“村通工程”等一批网络应用工程, 信息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1,2,3]。

1.2.5 农业信息化服务。 一是借助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项目建设, 建立了新型农业社会化网络服务平台, 实现了农业科技专家和农民的直接对接, 通过服务平台, 农民生产实际中的科技难题可以直接解答, 有效提高了服务效率, 节约了服务成本;二是通过“金塔县农业信息网”, 及时发布宣传最新农业相关政策法规、新品种、新技术、供求信息等, 全年共发布各类信息400 余条;三是通过“12316”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及时将农业气象信息、灾害性天气预防措施、供求信息等通过平台发送至基层农技员、村两委班子、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等, 同时要求各村农技员将信息发布至电子显示屏, 全年通过平台共发布信息30 余条;四是建立QQ交流平台, 群成员达到120 余人, 都是生产一线的农业专家和基层农技人员, 通过平台交流, 及时解决生产一线难题, 很好地利用了现代信息网络之便。但该县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服务人员以高中学历为主要力量, 大专为辅, 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员特别少。以大庄子乡为例, 全乡有7 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工作站, 共有服务人员12人, 其中4 人为大专学历, 8 人为高中学历[4,5]。

2 金塔县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信息化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012 年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保障仍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金塔县农业信息化建设也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2.1 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农业信息基础资源建设是建设重点。该县农业信息化基础资源建设近年来取得重大发展, 设施推广率、建成率、光纤网络覆盖率不断提高。据县工业和信息化局2015 年3 月《宽带中国·光网金塔工程实施方案》显示, 到2015 年底, 城区和重点乡镇所在地实现100%光网覆盖, 保证20~100 M宽带接入能力, 实现通信网、计算机网、高清电视三网融合。但调查资料显示, 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信息获取设备计算机的普及率却在各乡镇差别较大。以该县大庄子乡为例, 大庄子乡全乡共有计算机41 台, 其中联网数量为33 台, 全乡手机、电视普及率达到了99.5%。大庄子乡全乡2 619 户, 计算机每百户即为1.57 台, 明显低于该县平均标准每百户43 台。电视普及率99.5%也明显低于该县每百户116 台的平均标准。该县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而制约因素则主要是由于该县地广人稀, 有许多农村居民点比较分散, 受环境、电力、资金等限制, 光纤接入和基站建设投资大, 成本回收期长, 市场竞争机制失效, 面临经济效益与民生效益不能兼顾的双重困难, 制约了宽带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同时, 部分地区劳务输出较多, 而输出的大多是年轻力壮、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 导致计算机使用能力较弱, 计算机普及率较低, 而文化水平差异也导致对计算机等新形事物的接受能力及学习能力不同。其次, 该地区地域广袤, 主要经济作物品种、土壤肥力不同等, 导致经济水平差异, 致使农户购买计算机能力不同。

2.2 有限资源利用率低

农业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主要是由于3 个原因:一是农民自身信息素质较低, 缺乏信息意识;同时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制约, 使用计算机等为农业发展服务的能力较差。调查结果显示, 使用手机、计算机上网的用户分别为52、42 户, 使用电脑或手机查阅、观看农业类信息、节目的人数为20 人, 约占总人数的28.6%, 观看农业类电视节目的人数为25 人, 占总人数的35.7%;同时, 70 份有效问卷中, 仅11 人表示计算机使用、手机上网没有问题, 其余37 人表示存在不会打字、不会搜索、不会下载、不会使用视频软件等不同问题, 22人表示直接不会使用任何计算机、手机上网。二是村民自治组织成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引导不够。首先, 该县农村广播普及率为100%, 但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农村广播只在通知开会时使用。其次, 农村文化机构利用较差。该县农村文化站10 个, 文化室86 个, 即每个乡 (镇) 有1 个文化站, 但文化站、文化室使用情况不尽人意。调查中, 32.8%的人不知道文化站 (室) 的存在, 仅13.6%的人表示常去借阅书籍。三是网站建成后续工作不足。网站信息更新速度较慢, 主要为政府工作报告、文件等, 农民迫切需求的实时信息不足, 同时在线咨询、留言等较为特色的农业咨询方式打不开或无法留言, 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2.3 农业信息化建设融资渠道较窄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 农业信息化更是解决农业弱质性的有效途径。政府部门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职责所在, 但由于农业信息化建设时间长、投入大, 使其仅靠政府投入明显不足。该县地域宽阔, 网络线路建设投入较大, 仅靠运营商难以进行有力的建设, 同时由于农业信息化的公共产品性质, 注定了当前多数群众还不能自发自觉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支持。

2.4 信息化建设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培训体制不顺。2000 年该县农广校合并到职中后, 管理上由县教育局统一管理, 由此造成管理和业务工作安排脱钩, 农广校职能作用发挥受限, 不利于该县农民职业教育发展。二是乡级培训力量薄弱。2003 年该县按照上级要求对乡级农业服务机构进行了体制改革, 改革后原有的机构培训服务职能弱化, 导致乡级农业服务工作开展难度大, 严重影响了培训工作开展。三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率下降。近年来, 农业科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逐渐老化, 大部分为40岁以上人员, 30~40 岁人员断档, 致使农业科技知识更新慢, 科技成果转化率下降。四是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首先是农民接受应用信息化能力差, 其次是信息化手段和相对落后的农业基础不配套, 最后是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2.5 农业信息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该县农业信息人员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 获得较快发展, 人员相对齐备, 但人员素质却有待提高。高学历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部分工作人员信息化建设理论知识薄弱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部分工作人员长期不主动学习导致知识老化, 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自身非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信息化知识欠缺。而长期由于体制与工作人员薪资问题, 专业性强、业务素质高的人才很难引进。在调查中发现, 该县农业信息技术人员文化程度较低, 村级的信息技术人员中初中学历者不在少数。

3 甘肃省金塔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金塔县近年来始终致力于信息化发展并卓有成效, 但基于我国信息化发展程度以及当地自身建设问题, 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更是当地农民减少风险、增产增收的需要, 发现问题并致力于解决问题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3.1 加强农业资源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资源利用率, 平衡区域发展

按照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 逐步推进”的原则, 金塔县应立足于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实际情况规划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3.1.1 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信息化的实现建立在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上, 要实现农业信息化必须建立健全信息网络、信息使用设备。该县政府应加强网络网线的建设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建设, 积极推广信息通讯设备, 促进农民利用已有信息设备获取农业信息。日本为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将电脑购买加入大型农机具补贴政策, 大大促进了农业信息化发展。该县可以效仿日本, 对电脑等信息设备进行政策性补贴, 或与供应商进行协商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农业信息设备, 促进设备推广。

3.1.2 加强已有信息设备利用率。 面对当地农业信息资源的低利用率, 一是政府应积极宣传农业信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刺激农民对信息资源的渴求。比如, 政府可以通过对示范户等的培训, 增加示范户的信息资源利用, 而后由他们带动普通村民实用信息资源;二是政府应加强对农民信息设备使用的培训, 许多农民存在有设备但不会使用的情况, 政府可以定期举办“计算机使用大赛”, 通过大赛形式刺激农民学习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方法, 同时通过对使用技术的讲解, 提高农民的信息使用能力;三是加强信息平台的公众开放力度, 勿使平台成花瓶。对各镇、各村的信息服务平台, 增加开放时间降低开放门槛, 使有需要的农民均有机会使用该平台。四是可以加强农业信息广播, 该县广播入村率为100%, 可以每天定时播放农业知识, 如天气预报、实时病虫害防治、蓄养防病措施、农业新政策等。五是调查中被调查者的手机上网率为74.3%, 因此可以利用手机微信、QQ群等发放农业类相关信息。

3.1.3 大力建设与国家、省、市接轨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国家、省、市的宏观指导下才能少走弯路。农业政策、发展方向、惠农支持都由政府提供, 加强农业信息与宏观政策接轨, 可以使农民了解农业发展动向、知晓惠农政策。同时, 应大力提倡农民自办信息平台, 加强信息的及时性、明确性以及近民性。

从调查中可知, 70 人中有45 人表示若政府或相关部门建立相关农产品销售网站, 他们愿意加入网络销售队伍, 64.3%的比例表明若建立合理、完善、由政府监督的网络销售平台, 该地区的农产品网销潜力巨大。

3.1.4 提高农业信息平台网站使用效果。 受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影响, 许多农民或识字不多或不爱看文字, 对介绍农业的许多文字望而生畏。农业信息化建设首要的就是农民从农业网站发现信息, 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 要解决农民不爱看、看不懂问题, 应在县办农业类网站增加语音功能, 语音可分为普通话语音与方言语音。方言语音解决部分农民听不懂或理解有欠缺的问题, 提高网站使用效果。

3.1.5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增加农民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农业信息化平台的主要受用主体是农民, 但当地农民受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等影响, 部分农民不认识字或不会使用计算机查阅资料, 使原本就有限的资源无用武之地, 政府加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 教授其掌握最基本的识字技能, 并将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培训查阅资料类网站的使用, 使有限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调查显示, 75.7%的农民表示愿意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相关计算机培训班, 但57.1%的农民表示只参加免费的培训班, 其余24.3%可接受50~200 元不等的培训班。通过具体程序的教授, 可以使民众学习具体使用方法, 通过使用相关视频了解农业相关信息。同时, 若政府相关财政吃紧, 可以有计划地收取部分费用, 这样既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同时有偿学习可以增加学习动力与效果。

3.2 拓宽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渠道, 增加信息化建设投入

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发展过程中投入大、见效相对缓慢的特性以及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信息化建设中政府为主要投资者, 普通民众的投入态度不积极, 尤其在前期成效较低时。现在, 该县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 效果也已呈现, 但投入不足严重影响该地农业信息化发展。

首先, 政府部门的各项政策可以向农业信息化建设予以一定的倾斜, 比如农业信息化建设奖励机制的建立。同时, 政府应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 整合县内电信运营商, 遏制运营商间的恶性竞争。具体通过税收、奖励等政策, 刺激电信运营商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同时通过与电信运营商合作, 由政府牵头运营商与农民搭建“网络进村”活动, 在政府与运营商合作期间, 农民的上网费用一方面政府投入一部分, 同时活动期间运营商降低费用以增加农民的入网率。政府还可以与运营商磋商, 看是否可以在活动的基础上, 若每村连网超过一定数目, 再降低连网费用。其次, 加强信息化宣传力度, 积极吸引有能力、有资金、有技术人员参与到信息化建设, 增加建设的资金与人才投入。尤其对私人企业、个体大户等积极引导, 促进其对信息化建设的兴趣, 同时可以对促进信息建设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等。最后, 积极招商引资。近年来, 该县制种、羊肉等产业发展势头较好, 尤其是制种业蓬勃发展, 潜力巨大, 积极吸引有实力企业入驻将极大促进该县信息化发展。

3.3 健全信息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原有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当地已建立的信息服务平台, 应加大人才投入, 积极产出农民需要的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信息, 调查结果显示, 38.6%的农民表示政府相关部门不能满足其农业信息需求, 仅有15.7%的农民表示政府可以完全满足其农业信息需求, 建立适合农民切实需要的平台, 发布适时农业信息。二是加强农民网站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使用主题是农民, 农民的参与才能更好地促进信息化建设, 同时建设中的弊端也会及早发现。积极支持农民自建网站, 自己发布相关农业信息, 形成农产品购销网络化。三是进一步开放已有设备资源。调查结果显示, 农技推广站、信息服务中心的信息化设备、资料相对农民较为充足, 但农民使用率却很低。仅占调查人数22.9%的农民主动、常去这些单位咨询、查阅相关资料。四是加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力度, 省市每年要对县、乡2 级农技人员进行科技培训和知识更新, 不断将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五是加强已有资源利用率。调查显示, 该县农技员可以通过“农技宝”发布农业购销信息, 但该软件的使用仅推广到农技员, 广大农民大多数都不知道有该软件, 也不知道该软件如何使用。应有计划地给农民推广该软件, 并进行系统化的培训。

3.4 提高农业信息化工作人员素质

当地农业信息化人才数量不少但质量有待提高的现状严重影响农业信息化发展, 目前迫切需要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服务态度好的能够解决农民实际问题、预测农业发展前景、开发新型信息化平台同时对农业有足够了解的专家队伍。计算机专业、农学专业、畜牧兽医专业在我国发展较好, 甘肃省也有对口专业人才, 但因为制度、薪资、地位等问题导致不能有效吸收真正有用的人才。为保证人才进入专业, 当地应积极引进合适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 建设一支熟悉业务、有责任心的农业信息化建设队伍, 除专家外还有农村信息化技术推广人员。要建设这样一支专业素质强、服务于基层的队伍, 政府应做到以下几点。

3.4.1 多渠道培训已有农技工作人员。培训方式可以采取研讨会、田间技术讲座、专业技术培训及测评、在职培训等, 开展专业性教育与系统性、跨学科教育相结合, 使他们的专业农业素养得以提升的同时, 计算机技术大幅度提高, 让他们在教授农民农业技术的同时, 承担计算机的教学工作。

3.4.2 通过各种政策、高薪吸引一批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鼓励他们从事农业信息工作。对具有农业信息建设兴趣的人才, 应予以政策上的扶助, 为其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积极沟通, 对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帮助其解决。这样做不仅是对人才的留用, 同时也是政府对农业信息化建设支持的有利宣传, 促进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当地信息化建设中。

3.4.3 积极与高校取得联系, 加强与高校人才培养对接。政府应对发展做出整体规划, 对需求人才以及将来当地的人才缺口与高校进行合作, 这样既可以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也可以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状况。同时, 培养的人才应是集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发布与信息系统研发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大力推进当地信息化建设, 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素质, 提高政府、民众的参与度, 积极促进信息化建设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增产增收。

4 结语

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金塔县农业信息化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 但由于客观条件制约, 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与弊端, 找出问题并解决困难, 将促进该县农民增产增收。网络销售是时代趋势, 农产品网络购销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该县应在已有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产品网络销售, 加速信息化建设在农民致富中所起的作用。

摘要:金塔县是甘肃省农业生产大县, 近年来制种产业的发展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该县农业信息化也不断发展。受客观条件制约, 该县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也存在许多问题, 如在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有限资源利用率低, 农业信息化建设融资渠道较窄, 信息化建设服务方面存在问题, 农业信息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加强农业资源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资源利用率, 平衡区域发展;拓宽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渠道, 增加信息化建设投入;健全信息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信息化工作人员素质。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问题,建议,甘肃金塔

参考文献

[1]杨毅, 仵树大, 马海生.金塔县:开创国内农业信息发展新模式[J].中国信息界, 2007 (1) :80-84.

[2]陈宝玉.甘肃省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算及发展趋势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 2013.

[3]王炬.农业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 2003.

[4]刘波, 徐稳, 沈岳.湖南农村信息化现状调研与启示[J].吉林农业, 2011 (5) :61-63.

上一篇:学生会网站工作计划下一篇:学校中华经典诵写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