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讨”与“挑刺” “发展”与“提升”

2024-04-15

“检讨”与“挑刺” “发展”与“提升”(精选6篇)

篇1:“检讨”与“挑刺” “发展”与“提升”

“检讨”与“挑刺” “发展”与“提升”

10月17日星期四,下午刚一上班,脱硫一班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安全活动。班长梅晓强全面组织员工学习事故案例,谈感想,深剖析,以“检讨”和“挑刺”为主要形式,积极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各种安全问题。这是我班在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中的一个镜头。

自9月份我公司4号机组进行了A级检修。特别是十月份以来,我公司的大修工作进入检修、施工的高峰期。为加强安全工作管理,使秋查活动在我班出实效,我班组开展了许多检查、自查学习活动。特别是这次以“检讨自身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不足”、“给别人挑挑安全生产中的刺”这样的形式开展大讨论活动,让大家畅所欲言,互相学习。之后大家对事故原因、暴露的问题进行讨论,提炼事故关键词,并分别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排查自身和同事身上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和违章行为,对照安全规范要求,提出事故防范对策和整改完成时限。秋查活动期间,我班组对安全活动录音、学习剖析问题记录,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秋查活动在我班组取得实效。希望我班的安全工作能在这样“检讨”与“挑刺”中“发展”与“提升”。

篇2:“检讨”与“挑刺” “发展”与“提升”

1.1 从发展战略上看

临港产业 (Waterfront Industries) 是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首选产业、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带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节点。美国的纽约, 荷兰的鹿特丹, 日本的横滨, 韩国的釜山, 新加坡, 以及我国的香港、上海、天津、大连等都提出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战略, 依托港口以临港产业区及产业区内企业群落为主体, 形成临港型产业经济集群, 促使港口的多功能充分释放, 由单纯的水陆运输枢纽转变成为城市和腹地经济服务的基地和龙头。鹿特丹港是临港工业发展的成功典范, 其临港工业发展模式是一种多功能、多层次的工业园区式临港工业模式, 临港工业已成为鹿特丹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鹿特丹在发展临港工业时, 非常注重临港工业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建成了一个安全、高效、高附加值、综合和环境友好型的临港工业综合区。

1.2 从资源配置上看

临港产业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国家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各种要素的集聚中心, 临港产业具有整合生产要素的功能, 所依托港口作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点, 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交汇点, 实现了人流、货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大流通, 强力吸引货物、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港口通过发挥经济的聚集效应, 整合各种生产要素, 临港产业在整个产业链中迅速发展成为整合生产要素功能的平台, 吸引和培育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群落户。

1.3 从产业结构上看

重化工业是临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国家的重化工业主要布局在沿海沿江地区, 如美国休斯顿依托自然资源禀赋优势, 特别是墨西哥湾及其沿海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 使其成为美国石油化工中心, 享有“世界能源之都”的美誉;荷兰鹿特丹港最重要的是炼油和化工工业;日本在东京湾及其以南的“三湾一海”地带兴建了一批钢铁、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汽车、造船等工业基地, 为日本最终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重化工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奠定了基础;韩国、台湾、新加坡是在经历“优先和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这一阶段后, 才形成今天的经济地位的。

1.4 从港城互动上看

临港产业对城市现代化和经济国际化发挥了支撑带动功能。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 港口、城市、临港产业、区域腹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腹地广阔和现代城市的依托条件也必然促进港口建设, 拓展临港产业发展空间;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加快发展必然增强港口城市辐射效应, 世界级大城市群和临港产业群基本上都是依托世界级的港口群, 依托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而得到发展, 大城市的发展趋向于向周边卫星城市拓展, 形成了由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组成的城市群, 对所在区域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劳动就业的贡献, 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加坡建立节约型的产业集群, 由于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 新加坡经济腹地主要以海外为主, 境外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货物成为其服务的主要对象[1]。

美国、荷兰、日本、韩国、新加坡临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宁波临港产业的发展, 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2 宁波临港产业提升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2.1 港口区位优势

宁波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 南北和长江“T”型结构的交汇点上, 地理位置适中,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内外辐射便捷。向外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海上至香港、高雄、釜山、大阪、神户均在1000海里之内;向内不仅可连接沿海各港口, 而且通过江海联运, 可沟通长江、京杭大运河, 直接覆盖整个华东地区及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 是中国沿海向美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等港口远洋运输辐射的理想集散地, 随着现代港口船舶大型化和集装箱化的发展, 这种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

2.2 港口资源优势

宁波港是长三角地区唯一位列我国四大深水枢纽港的天然良港, 是中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 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 进港航道水深在18.2m以上, 可开发的深水岸线达120km以上。北仑港区北面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 水深流顺风浪小, 港域航道不冻不淤, 在北仑港区建码头无须修建防浪堤, 投资省、效益高, 且深水岸线后方陆域宽阔, 对发展港口堆存、仓储和滨海工业极为有利, 具有广阔的开发建设前景, 2009年, 宁波港货物吞吐量3.8亿吨, 仅次于上海港, 居中国大陆港口第2位、全球第4位, 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箱, 排名全球第8位。

2.3 港口产业优势

宁波临港工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已基本形成了一条绵延20多公里的沿海临港工业带, 临港工业在全市工业中已经占有1/3的比重, 临港工业已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率先走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工业[2]。

2.4 港口的体制优势

临港区域的北仑新区, 拥有国家级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大榭开发区、宁波出口加工区, 是全省外向型区域最为集中、开发开放较为成型的区域。国家级开发区的聚集, 形成了政策资源的综合集成, 四大功能区分别具有不同的优惠政策, 从而使北仑区域拥有我国对外开放最完整、最系统、最丰富的政策体系, 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需要的各类投资者的需求[8]。

2.5 港口的交通优势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甬金铁路、甬台温铁路的建成, 以及舟山大陆连岛等工程的竣工, 宁波的交通格局得到了根本改变, 从“交通末端”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海陆交通枢纽和节点城市, 并进入了上海“1.5小时”交通圈, 同城效应和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宁波已初步形成以港口为龙头, 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衔接的现代化立体式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成为42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和长三角物流区域3个中心城市之一。依托区位优势, 目前已有十几个城市与宁波合作建设无水港, 开展海铁联运、江海联运业务。

3 宁波市临港产业提升发展的总体思路与重点领域

3.1 总体思路

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 以“临港产业循环化发展、传统产业集群化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跨越化发展”为方向, 做大做强临港工业,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 推进产业集中、促进产业集聚、打造产业集群,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 全力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3.2 重点发展领域

结合宁波港具体实际及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机遇, 宁波临港产业的发展重点临港大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及临港型服务业等3个方面。

3.2.1 石化产业

石化产业是宁波市支柱产业之一, 已形成具有25个行业、50个品种的石化工业体系, 其中炼油工业、合成材料、精细化工、化肥农药、基本无机化工原料和橡塑加工等行业已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利用宁波现有石化产业基础、港口优势和宁波化工园区、北仑化工园区、大榭化工区等空间载体, 以炼油和乙烯为重点, 依托镇海炼化、台塑台化、三菱PTA、逸盛PTA、中金PX、烟台万华MDI、LG甬兴等大企业、大项目, 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石化产业群。同时加大石化后续项目建设, 吸引国内外石化巨头入驻宁波, 充分发挥石化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和高产业关联效应, 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端石化产品, 建设成为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推进镇海炼化扩建1500万吨、台塑宁波石化二期炼油1000万吨、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台塑宁波石化二期120万吨乙烯等项目, 力争到2015年形成炼油能力6000~7000万吨/年, 乙烯生产能力达400万吨/年。

3.2.2 钢铁产业

宁波现有宝新等钢铁企业。利用宁波港作为全国最大铁矿石中转港这一独特优势, 通过项目合资合作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与研发, 积极推进钢铁的规模化生产和各种优质钢、特种钢的生产, 丰富钢铁产品品类, 提高钢铁产品附加值率。加大与上海宝钢等国内国外钢铁企业的技术合作和联合技术攻关。宁波钢铁产业的近期目标为, 加快建设宁波钢铁项目, 积极推进宝新特钢的规模化生产, 成为我国新兴钢铁生产基地。力争到2015年, 形成800万吨/年钢铁生产能力。

3.2.3 纸业

以宁波中华纸业为主要依托, 宁波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高档包装纸生产基地, 并由此带动了宁波印刷业制品、包装制品、化工等产业的发展。宁波纸业的发展重点为, 加快建设中华纸业白板纸三期工程, 形成300万吨的造纸生产能力, 建设规模力争达500万吨。大力发展液体包装纸、高强度瓦楞纸及防伪防霉的特种纸板。延伸造纸产业链, 发展包装制品、印刷制品等纸制品产业, 使宁波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档纸制品生产销售基地、重要的高档纸制品及各类包装材料生产销售基地。此外, 在充分利用宁波港口优势、继续加大国外纸浆进口、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 要利用港口和便捷的综合交通优势, 大力增加废纸的进口和国内收购, 使宁波成为我国重要的造纸原料 (废纸) 供应基地。

3.2.4 船舶修造业

宁波现有新乐造船、恒富造船等修造船企业为依托, 适应上海国际航运与舟山、宁波深水港航海运输业发展的需要, 以北仑港为主要空间载体, 积极发展适合宁波港优势和特色的造船工业体系, 积极培育若干符合现代化造船模式的大、中型造船总装厂, 以及一批具有“专、特、精、新”特色的中小型船舶修造企业, 优先发展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制造业, 加快健全船舶配套产品交易市场, 力争成为国内重要的大中型船舶修造中心和特种船舶制造基地。

3.2.5 能源产业

在加快推进电、热、天然气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的同时,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力争开工建设大唐乌沙山二期200万千瓦机组并10万吨海水淡化项目等重大项目, 建设一批500KV、220KV变电站及配套网架工程, 建成浙江300万吨/年LNG接收站项目和年产1000万吨煤矿项目。

3.2.6 高新技术产业

把握后危机时代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立足现状、发挥优势、着眼未来,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着力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制造业、海洋高技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和生命健康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 做好科技创新、政策扶持及产业化方面的准备, 统筹产业规划布局、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使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3]。

3.2.7 临港服务业

围绕港口优势发挥、亚太地区重要门户地位确立需求, 强化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港口信息、通关服务等核心业务市场主体的培育与引进, 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态势, 构筑现代化港口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海运相关产业, 延伸航运服务产业链, 探索推进建设国际海运信息平台, 打造成为全国物流节点城市[4]。

4 宁波临港产业提升发展的对策

临港产业的国际化对宁波做大做强临港产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走出一条效益好、能耗低、污染少、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临港产业, 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4.1 注重规划导向, 做好临港产业规划

宁波临港产业按照“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发展战略, 做好产业规划与空间布局细化落实, 在规划的制定中, (1) 围绕临港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海陆生态的可持续性、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 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2) 注重区域的协同性。在制定重化工业发展规划过程中, 必须与其他临港工业的规划进行综合协调, 以实现资源共享, 互动发展; (3) 从“以人为本”高度, 把工业区与居民集居区分离开来, 特别是把化工园区与居民集居区拉开距离, 迁址分离, 妥善解决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生产与生活的关系[5]。

4.2 加大扶持力度, 优化临港产业发展环境

综观上述国内外临港产业的经验, 无一不是以政府的规划投资和各项有利于发展的政策与措施为基础的。因此, 宁波市政府应充分发挥其总体规划者与调控者的作用, 明确港口的功能定位以决定临港工业的定位和发展规模, 注重临港工业的合理布局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为加快临港工业建设提供必要的行政保障。 (1) 在土地出让、简化政府办事程序和提高效率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 为临港工业的发展提供宽松与平等竞争的环境; (2) 加强岸线资源的整合利用, 节约使用建设用地, 建设临港工业园区, 形成特色产业群, 鼓励组建产业集团, 以形成功能明确的现代化临港工业基地, 发挥其规模经济效应; (3) 吸引民间投资, 多渠道筹措临港工业发展资金, 发展临港工业, 除国家投资和利用外资外, 吸引民间投资也是一条重要渠道[6,7]。

4.3 促进产业集聚, 提高产业带动力和辐射力

借鉴日韩产业集群经验, 宁波临港工业的发展也应走集群化、全球化道路, 通过发挥天然水深港的优势, 实施产业规划、优惠政策、产业配套等措施, 将港口运输与地区经济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 推进产业集中、促进产业集聚、打造产业集群,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 全力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向高端化发展。继续发挥港口资源优势, 进一步做大做强临港工业, 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好、环境影响小、产出效益高的临港制造业, 力争到2015年, 基本形成区域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大、创新能力强的石化、钢铁、造船等临港工业产业集群[9]。

4.4 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

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 严格临港工业准入门槛, 提高技术标准和环保标准, 有选择地发展石化、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业, 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建设, 走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的道路, 把临港工业项目节能减排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要强化对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对节能减排的部署, 对临港工业项目“三废”治理技术、排海工程技术及施工、竣工验收要严格审批, 并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 做到管理有法可依, 审批有章可循;鼓励引进和使用国际一流的生产装备和生产线, 重点发展当今世界先进水准的高端产品。

4.5 强化产业联动, 构建临港服务业

着力构筑起, 立足宁波, 依托浙江, 服务长三角, 辐射中西部, 对接海内外的服务业发展大格局, 加强港口城市与临港服务业互动发展。 (1) 注重产业融合发展, 在宁波临港产业的发展中, 适应促进制造业优化升级、推动工业企业二三产分离的需要, 大力发展以金融服务、现代会展、科技与信息、文化产业、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 建成优秀会展城市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 (2) 加强信息化建设, 建设数字化港口, 大力发展以航运交易、航运金融、通关服务、航运信息、航运代理、货运服务等为重点的国际航运服务业, 以服务拉动临港经济的快速跃升; (3) 发展现代物流, 加快国际物流中心建设, 加快服务平台创新[10]。

摘要:借鉴美国、荷兰、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临港产业的经验, 结合宁波港口资源特点, 就临港产业布局与发展提升等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旨在为宁波临港产业发展提升提供新思路, 促进临港产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宁波港,临港产业,协调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朱涵.连云港临港产业发展研究[D]:[硕士论文].东南大学, 2004

[2].沈文天, 张荣昌.产业集群理论与宁波国际港口产业群建设[J].商场现代化, 2005, (11) :278~280

[3].罗平.我国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趋势[J].综合运输, 2006, (10) :23~26

[4].吕荣胜, 袁艺.港口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社会科版) , 2006, (9) :47~50

[5].李南, 刘嘉娜.唐山市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构想与实施路径[J].水运管理, 2007, (3) :9~14

[6].于妹晖.临港工业发展模式研究——以福建为例[D]:[硕士论文].福建师范大学, 2007

[7].曲世民, 刘立.注重推进大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宏观经济管理, 2006, (1) :70~71

[8].王铭.宁波市临港产业发展模式[J].水运管理, 2007, (9) :15~18

[9].刘大禹.天津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D]:[硕士论文].大连海事大学, 2008

篇3:“挑刺”与“钻牛角尖”

一、引导质疑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清人唐彪说:“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利用批判性地阅读能帮助学生摆脱崇拜作品的心理,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对提高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学生在学习中有疑,说明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大脑在积极地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诱发出他们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而解决疑难。使学生取得进步。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明代理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教师要有胆识引导学生“不惟书”,“不惟师”,大胆质疑,寻求真正的理解。“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以这样说,质疑是激发学生内驱力、挖掘潜在智能、增长知识的良方。

其次,教师在肯定其大胆质疑的同时,也应教绘学生质疑的方法,学生在开始质疑时往往是缺乏思考,问题比较单纯幼稚,教师决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加以批评甚至训斥,而应加以鼓励,肯定他的态度,并在引导上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学生一旦掌握了质疑的方法,能力就会迅速提高。

二、教学生“挑刺”

例如,学习八年级下册巴金老先生的短文《月》。《月》这篇短文里,有几句话的意思确实令人费解。这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如学生提出,在文章开头“我在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在第二段里有写道:“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在文章的结尾处写道:“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这里的“镜里”、“明镜”是很好理解的,就是月亮。重复提到的“某某人”、“什么人”指什么人,不清楚。如果只一次提到“某某人”,可以理解为是泛泛而指,并不专指一人,而这里接二连三提到“某某人”应该是有所指的,那指的人是谁呢?文中好像没有其他的说明。如果是后羿的话,那又该怎样理解,是他在想念嫦娥吗?

学生在文章的另有一处也提出疑问,“的确,月亮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如何来理解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从“冷得很”、“死了的星球”、“死的光”可以看出作者对月球的感情并不热烈,是冷漠的,或者说是毫无感情可言的。可从教材的参考书上却这样写道:说是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我们认为这样的理解的确有点牵强附会,有贴标签的味道。

文章的后半部分写到:“但是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这嫦娥奔月的传说,可谓人人皆知,嫦娥为了长生不老,偷吃了不死的仙药飞到了天上去了吗,但她到天上去并非去要让月球起死回生。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来表达对光和热的想往和追求。或多或少有点勉强,说服力不强。所以,学生对文章的主题的理解与教参的主题理解是大有出入的。

三、教学生“钻牛角尖”

一般来说,“钻牛角尖”这是个带有贬性的词语,形容一些抓住一点而不放的人。在学习中,有时也不妨钻一下“牛角尖”。

八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敬畏自然》。“敬畏”一般是敬重、畏惧的意思,我们要敬畏的不是别的,而是自然。在这里可以启发学生提问题,如:我们为什么要敬畏自然呢?古人与自然是什么关系?今天应该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也确实有过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事例。古代的大禹治水可谓家喻户晓,大禹征服了自然,李冰修筑了都江堰,绍兴的太守马臻治理鉴湖水系,等等。人类发展的历史难道不是与自然较量的历史吗?现代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都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种活动。难道我们要敬畏自然,就要停下这些工程。当然,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犯过错误,吃过苦头,有过惨重的代价,造成的原因是没有用科学的方法对待自然,而并不是因为不“敬畏自然”的缘故。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相处,不能只靠“征服”或只靠“敬畏”。人类的活动必须做到与自然的平衡发展,做到既造福人类又保护环境。从标题上看,“敬畏自然”的意思,就是作者为了表达一种强烈的环保意识而带有的比较片面的说法。

该文中还有可钻的“牛角尖”。如“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前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读这句话后,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疑问,譬如说我们有没有嘲笑古人的智慧,我们对古人的智慧是嘲笑的多呢还是赞美的多?可以肯定地说到今天为止,我们仍以我国的四大发明而自豪。雄伟的万里长城、神秘的金字塔难道不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吗?有谁嘲笑过他们呢。

篇4:融资租赁与中小企业发展提升

一、融资租赁是中小企业一条现实可行的融资渠道

融资租赁是二战后世界金融创新潮流的产物, 起源于美国, 兼有融资和融物的功能, 能够满足企业及时获取新技术设备和筹措资金的双重需要。融资租赁以其投资少、成本低、方式灵活而倍受企业欢迎, 已经渗透到经济活动中的各个行业、领域, 通过融资租赁形式进行的设备投资在整个经济投资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 融资租赁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投资方式。由于设备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通过融资租赁企业不仅可以减少设备与技术的调整成本, 缓解企业的资金问题, 还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灵活性, 使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保持一定的先进性以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与企业依靠自有资金、银行信用、分期付款等方式购买设备相比、租赁设备的期限一般短于它的法定使用年限, 而与技术装备的市场生命年限一致, 从而使承租企业掌握对设备进行及时更新的主动权。而且融资租赁还有加速折旧、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方面的优势。因此, 融资租赁是企业获得新技术设备、回避技术风险、降低投资成本的有效途径。融资租赁为那些没有可供抵押的资产、没有完整的信用记录的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创业期的中小企业, 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的融资渠道。

二、融资租赁是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升级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的正处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 许多技术设备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对技术、设备的更新、升级具有迫切的需求。但是, 由于金融资源有限, 许多企业依然在原有的技术水平上, 通过加大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 以环境的破坏、资源的高消耗和压榨的人力资本进行着低层次的竞争, 生产着附加值低、毫无竞争优势的低端产品, 通过出口换取处在贬值之中的外汇资产。

中小企业规模小、利润不高, 对于企业而言, 日常的运转已经很难, 因此, 用于研发的投入就更少。从企业外部来看, 首先, 国家的财政科技拨款中绝大部分都是给了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以及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很难从中分到一杯羹;其次, 银行信贷政策偏重于大企业, 银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的贷款大多数是流动资金贷款, 规模小且分散, 工作量大, 融资服务成本高且收益少, 加上信用担保机制及其体系的不健全, 因此, 当前银行的信贷政策并未倾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 这些风险也会阻碍企业加大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影响技术创新成败的因素众多而且复杂, 涉及政治、社会、市场、技术和生产经营、销售等多方面, 因此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多风险和不确定, 进而影响企业投入的意愿。

现代科技的快速进步, 使设备的技术价值及经济耐用期限缩短, 加快技术改造是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与企业投资购置设备所有权属于企业不同的是, 融资租赁的承租人只需按照租赁协议规定的租期支付相应比例的租金即可获得设备使用权的全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如此一来, 承租人只需积累需要支付的首期租金, 再以企业租赁的设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利润的一部分支付之后各期租金, 从而减少购置设备而增加的固定资本的占用, 提高了资本的周转速度, 实现货币资本的时间价值带来的经济效益, 并克服了中小企业自身资本积累不足对扩大生产的影响。有利于企业及时进行技术改造, 提高市场竞争力, 避免科技进步带来的设备无形磨损损失。

三、融资租赁存在的风险与规范发展

融资租赁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 由于现代租赁具有一次性投资金额大、租赁周期长、投资回收期内不可预测的因素多等特点, 从而有关当事人在整个业务运转过程中, 随时会有出现妨碍合同顺利执行的各种风险。融资租赁的风险来源于许多不确定因素, 是多方面并且相互关联的, 主要有产品市场风险、金融风险、技术风险。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 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其对一国或地区产业发展、技术改造、资源优化配置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 政府层面上应加强对融资租赁的经济意义的认识, 从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甚至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对融资租赁行业的认识, 积极培育融资租赁市场体系。同时, 引导并加强各界对资产价值的认识, 树立资产使用权优于所有权的观念。加强法律和行政法规建设, 出台金融、税收等政策, 规范和扶持融资租赁业务发展, 为中小企业突破资金瓶颈, 加快升级改造, 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源动力。

摘要: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和金融体制的原因, 长期以来一直受融资问题困扰, 发展受到阻碍。融资租赁作为一种“融资”与“融物”相结的新型融资方式, 能够很好地解决企业因技术升级、发展生产而产生的资金短缺问题。构建和完善融资租赁体系, 促进融资租赁发展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融资租赁,技术升级,设备投资

参考文献

[1]、吕冰洋.中国资本积累:路径、效率和制度供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张小新.金融租赁解除中小企业成长的烦恼[J].中国中小企业, 2002 (4) :58-5.

[3]、蒋振声, 周英章.国外金融租赁业的成功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与经济, 2001 (2) :34-38.

篇5:“检讨”与“挑刺” “发展”与“提升”

文化产业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 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指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 狭义上包括文学艺术创作、音乐创作、摄影、舞蹈、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谈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 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 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 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竞争力和文化持续发展能力, 努力谱写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篇章。

文化产业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

长春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办公室的赵主任对此曾阐述:“有文化, 未必能做成产业, 但是产业一定要有文化来支撑。”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企业管理理念的变化呈现出一种文化趋势, 企业竞争将超越营销竞争和战略竞争而成为一个文化制胜的时代, 文化产业是灵魂和精神支柱, 对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文化产业价值发展创新的特点

每个企业都在追求高效的投入产出模式, 但往往事与愿违。究其原因, 不外乎缺乏文化产业的发展, 缺乏对建设发展系统引领的规划, 缺乏对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重要功能的认识, 缺乏金融资源的有效整合而简单地把金融资源利用等同于融资行为资源, 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机制。

文化产业发展是一个巨系统, 企业需要树立具有文化导向的建设发展观, 通过文化产业创新, 以企业发展为核心, 利用规划理论引导和金融支撑, 针对企业的竞争力和长久发展为目标, 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 形成和谐的投入产出模式。

文化产业价值发展模式强调企业建设发展的“战略为势、文化为魂、创新为本、规划为纲、金融为器”。通过文化产业系统规划和企业融资体系完善两条路径, 系统的解决了“我是谁”“我要去哪”“我怎么去”的发展命题, 使得文化产业需求得以准确把握并通过路径创新加以解决,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注重落实的实操性, 实现了规划与产业、规划与金融、产业与金融、金融与制度的统一, 体现了文化产业发展理论、企业运营体系、系统规划方法、结构化金融的创新。

文化产业价值发展创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一个目标——文化产业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朝阳产业”, 它的前途也取决于能否坚持科学发展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离开可持续发展, 文化产业就不会有长久的活力和生命力。这就要求树立核心理念, 把可持续发展落实和贯彻到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中去;把握市场取向、突出特色、资源保护优先和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辩证处理和统筹兼顾的原则。

文化产业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是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而打造核心竞争力首先表现在创造个性、突出特色。有了特色、个性就会有品牌, 就能形成优势。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巨头”, 无不以或专、或精、或新、或强、或大等特色而著称。面对区域性分工越来越细, 文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趋势, 文化产业要求得到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必须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 展示自己的特色。特色就是竞争力、生产力和比较优势。立足自身的资源、人才和先发优势, 形成自己的优势项目和主导产业,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是效益最大化原则。文化作为产业, 必须追求效益的最大化,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2. 两个落地——项目落地和资金落地

文化产业项目收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其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 所以文化产业不能只是一纸空谈, 必须贯彻落实, 相关部门要主动参与到文化产业项目规划中去, 加强对已建成文化产业项目的管理, 保证文化产业项目按规划要求发挥作用, 防止文化产业在商业运作中“走了形、变了味”。

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需要各方鼎力协作, 而如何实现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 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对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 则是文化产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鼓励金融业为文化产业输血, 扩大文化产业的比重, 是推动企业产业结构升级、缓解资源能源瓶颈的重要举措, 也是文化产业得以长久实施的后备能源。

3. 三个高度——理论、政策及机制

文化产业需要一定高度的支撑。首先是理论高度, 要准确清晰的明白“是什么”才会知道“怎么做”, “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文化产业的实施离不开理论这个基石的支撑。其次是政策高度, 即关于中国文化产业的政策, 或者说是关于中国要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作为战略性政策的中国文化产业政策, 于2000年10月召开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正式提出, 经过2001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正式批准, 最终于2002年10月召开的十六大上正式形成。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 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 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政策”概念, 首次明确出现在官方的正式文件中, 标志着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正式提出。

实际上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由两种调节机制的文化生产方式构成。第一种是“看得见的手”——政府调节机制, 第二种是“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机制。所以文化产业需要机制的调节。

4. 四个统一——规划与产业、规划与金融、产业与金融、金融与制度

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离不开四个统一, 规划是前提, 没有规划一切都是杂乱无序, 无法形成产业长期有效的发展机制, 长春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办公室的赵主任对此曾经说过:“文化产业需要金融的植入。”它是文化产业的骨骼部分, 在文化支撑和发展愿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环节, 起到真正意义上的“行动”和“发展”的意义, 而制度的好与坏将可能导致结果上的宏大差距。

5. 五个创新——发展理论创新、运营体系创新、系统规划创新、产业选择组织创新、结构化金融创新

创新在文化产业领域, 确实是关乎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唯有创新才能永葆生命力。其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是发展理论创新, 理论来源于实践, 高于实践同时又能反作用于实践, 指导实践。理论创新是在原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创新理论更适应于客观规律, 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强。理论创新能够推动文化产业实践活动的层次、质量的提高和更新, 创造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成果。第二是运营体系创新, 运营体系指组织运作的规则及规则下的相应资源, 是组织存在并延续的根本。所以创新也是不可或缺的。第三点是系统规划创新, 有助于文化产业的精准定位和系统规划之后的发展道路。更好的预测、掌握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轨道, 从机制上实现文化产业瓶颈。第四是产业选择组织创新, 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可持续发展来发展后劲以及面临的新挑战。第五点是结构化金融创新。通过规划和引导现金融体系的完善, 打造文化产业资金流动, 使之覆盖整个产业发展的金融资本, 最终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多体系融合互动的文化产业发展动车组

文化产业价值发展体系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子系统, 代表了文化产业的资源聚集平台和发展方向, 包括文化产业体系、规划理论体系、投融资体系三部分。三者综合在一起构成了多体系融合互动的文化产业发展动车组, 促使文化产业更好、更快、更有力的前进。

文化产业体系是文化产业的经济发展子系统。代表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 规划理论体系是文化产业的空间子系统, 代表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聚集平台和发展方向, 投融资体系是文化产业的制度和金融子系统, 代表了文化产业的信用支撑。

文化产业规划理论为融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包括自身定位、文化需求、发展方向、制度创新、项目策划和投融资结构的安排等因素。投融资体系是以金融为主线来响应、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上世纪90年代, 横店集团涉足文化产业, 通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 以影视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横店经济的支柱产业, 浙江文化产业的一个品牌。横店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战略方面

加快推进影视产业转型发展, 顺应全球影视产业发展趋势, 以创新为引领, 以人才为支撑, 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促进影视产业转型发展。大力吸引多种资本参与, 整合提升外景拍摄资源, 兴建世界顶尖高科技摄影棚, 强化影视拍摄服务功能, 打造全国领先的影视拍摄基地。引进国际先进的高科技数字化后期制作技术和设备, 组建高水平后期制作团队, 打造全球知名的影视后期制作中心。积极发展新兴影视业态, 打造囊括影视投资、影视摄制、器材租赁、电影发行、院线管理等多环节的现代影视产业集群。促进作家、剧组、传媒机构等各类影视要素集聚互动, 完善影视审查、展播、交易等公共服务, 打造全国最大的影视产品交流、交易平台。这些都是横店在发展过程中的战略优势。

2. 文化方面的优势

立足实验区现有产业基础, 推进文化创意、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深度挖掘东阳木雕文化内涵, 做大做强横店木雕红木家具设计与生产基地。不断丰富实验区文化产业业态, 切实提升实验区文化产业承载能力。

3. 创新为本

推动影视文化科技创新, 鼓励并支持开展影视文化领域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新技术研发, 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影视技术创新体系, 鼓励影视技术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设备改造。对在影视科技创新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团体和个人, 按规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 省财政给予扶持奖励;符合税法规定的, 奖励可作为不征税收入, 在计算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推广数字化技术在影视制作、发行、放映、存储、监管等环节的应用。

4. 规划理论引导的好, 这也是横店文化产业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强化影视产业与相关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 充分发挥影视产业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影视文化旅游业, 依托横店影视城景区, 创新影视旅游产品,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到2020年, 实验区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2亿元, 年接待游客量达到1800万人次以上。丰富影视节庆会展活动, 定期举办有关评选活动, 争取永久承办全国性、国际性的重大影视活动, 积极开展国际影视作品交流交易活动。鼓励促进影视娱乐业、动漫、策划咨询等其他影视相关产业多元发展。

5. 金融方面的助力是横店文化产业发展的后盾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积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验区建设的支持力度, 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 加大有效的信贷投放。完善授信模式, 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推动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 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展适合文化企业特点和需要的险种, 建立承保理赔的便捷通道。支持各类投资人以多种出资方式在实验区内设立文化企业, 非货币出资金额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70%。支持文化企业通过上市、股权出质等方式融通资金。支持开发建设主体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项目信托计划、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扩大资金来源。引导银行在横店设立文化产业专营机构, 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合作组织。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 引入国内外知名文化产业股权投资管理机构, 参与投资实验区重点影视文化产业项目和实验区建设。鼓励东阳市通过政府注资引导设立实验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或创业引导基金。支持实验区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鼓励更多民间资本投资实验区发展影视产业、参与实验区建设。

到2020年, 实验区影视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 总收入力争突破150亿元, 现代影视文化产业链基本形成。

动漫文化产业, 是指以“创意”为核心, 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 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 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因为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动漫产业被称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动漫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以下三点:

1.文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 物质水平的提高, 娱乐文化产业的崛起已是必然趋势, 老百姓从民生必需的消费转向消费需求, 与此相关的消费比率在快速成长, 将会促使卡通产业迅猛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WTO, 知识产权保护将成为文化产业的崛起重点, 近期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国产动画市场,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卡通文化产业, 因此发展动漫形象和卡通周边商品的经营事业, 将成为未来几年高速增长的产业。

从本质上看, 动漫产业是一种文化娱乐业, 主要的群体还是青少年儿童, 而数字化教育型动漫能快速打入青少年儿童的生活。这也成为众多商家进入动漫市场的前提条件。

2.规划理论体系

比如小樱桃公司, 成立于2000年, 是一家以动漫为产业的民营企业, 动漫内容核心产业现有在职员工50多人, 饮料产业现有在册员工260多人, 员工的平均年龄28岁。两个协会有团体和个人会员200多个。几年来, 已创作小樱桃漫画21000多集, 成为世界上规模最长的漫画作品, 在全国近千家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媒体上开辟了“小樱桃动漫专栏”。出版发行小樱桃漫画图书200多个品种1000多万册, 在全国除台湾、西藏之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地级以上的城市建立了经销代理网点, 在国内原创漫画图书出版发行领域占据30%的份额。目前小樱桃已成为世界上篇幅最长、出版图书最多的漫画作品, 其发行量也荣登中国原创漫画图书销售排行榜第一名, 深受国内外广大青少年的欢迎, 小樱桃被他们誉为“中国第一幽默女生”, 仅加入小樱桃动漫俱乐部的成员就达十多万人。

3.投融资体系

动漫企业设计一款动漫形象, 然后渗透到衍生品中, 衍生品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 再推出合适的动漫作品。无独有偶, 首个入驻国家动漫产业园里的动漫企业华漫兄弟 (天津) 互动娱乐有限公司, 经过自身的摸索和总结, 2008年提出了动漫营销前置的理念, 在动漫影视作品上映之前就完成动漫品牌授权、动漫衍生产品开发、动漫产业合作等营销战略布局。就此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贾建英表示, “目前为止我看我们大部分的动画企业, 它的主要收入, 一方面是电视台的播出, 一方面是基地政府的补贴, 一部成功的动画片的运作, 衍生品的收益约占整个收益的70%左右。”

动漫产品本身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而动漫产品的衍生产品市场空间更大。动漫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上文所说的。

三、总结

基于发展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文化产业创新理论是我们探索企业建设发展创新路径的理论内涵, 并具体表现为以资源聚集力、产业聚集力、人口聚集力、空间聚集力和金融聚集力为构成要素的企业聚集力。企业建设发展就是不断在突破聚集瓶颈, 打造文化产业聚集力, 体现聚集效益的过程。

我们将文化产业系统规划和文化投融体系完善两条创新路径付诸实践, 不断优化, 逐步归纳为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方法论, 形成了文化产业发展创新模式, 并加以推广, 解决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摘要:文章阐述了文化产业价值发展创新的特点, 提出了发展创新的要素。并通过横店、小樱桃公司等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多体系融合互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推动作用。

篇6:“检讨”与“挑刺” “发展”与“提升”

1 不断探索, 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素质

首先, 计算机专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 以现代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以先进的教学方法、科学的管理手段为前提, 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更新知识, 力争成为思想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具有较高教研工作能力、专业知识结构齐全、专项特长突出、教学训练能力强、能够适应不断发展需要的新型骨干教师。

随着知识的不但变化, 尤其是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 计算机专业教师应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教的理论, 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借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社会实践能力。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协作能力。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 只有自己首先有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才能把这些能力传输给学生。

其次, 课堂上努力创造和谐、活跃的氛围, 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提高教学效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 在基础知识、基本应用方面, 是比较成熟的。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网络实验操作, 进一步加深的网络动手能力, 计算机网络的学习与计算机软件学习不一样, 软件学习设备简单, 几台电脑就可以了, 而网络学习则不一样, 需要大量往往很昂贵的设备, 可以说, 有些网络技术的工作必须到企业生产实践中才能得到学习, 很多网络故障的现象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是所有企业都愿意与学校合作的。现在的高校教师很少有机会到外面参与网络实地设计和施工, 这导致教师在教学时很难举出网络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故障事例, 显得实践经验不足, 对实践出现的问题解决起来不是游刃有余。

第三, 建立校内、校外实验实习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一项重要措施。这能够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得以拓宽, 科研能力得以提升, 专业技能得以发展, 整体素质得以提高。使教师及时了解到从网络运行实际中产生的问题故障以及解决的办法, 了解网络设备企业技术的发展动向;也可聘请资质较深大学教师到学校上课, 这样可以解决大规模教师外出对教学带来的影响。

2 积极参加教学和科研, 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水平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 当代的教师除了课要讲的好以外, 更加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 科研水平不仅仅是职称评定的需要, 更能反映出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水平和能力。

(1) 加强课题研究是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参加教研组和教务处进行的课题研究和学习, 除了掌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外, 注重收集与专业相关的学习资料, 多参与同事及其他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 做到随时记录的好习惯, 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综合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手段, 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不断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 借鉴其他教师好的作法, 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老教师指导。让自己从被动的计算机课程执行者变为课程研究者。

(2) 计算机专业课教师间共同探讨, 制定学习目标。计算机专业更应调动教师的主动性, 发扬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不断发挥教师的潜能, 不断创新, 多参与教师之间及教师与其他高校之间的交流培训, 可以说, 计算机专业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的一门学科, 要求教师要适应新的变化需求, 不断与时俱进, 不能固步自封, 跟上时代的步伐, 这是一个信息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 计算机及相应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惊人。计算机专业是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 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 以实现计算机专业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3 不断创新, 逐步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能力

近年来, 计算机专业课程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初中到大学都在学习计算机, 因为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 无论你从事哪一行业, 都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 互联网的发展把世界连在了一起, 成为一个共存的大家庭。这要求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要不断的改进, 现代教育技术强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注重编制和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进行教学设计, 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教师自身的现代化教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的重要保障。

计算机专业课程是一门不断发展壮大的学科, 也是一门与时俱进又不断推陈出新的学科, 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去学习, 不断的与社会和世界接轨, 来迎接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只有自身素质过硬, 才能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不断的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计算机方面的人才。

摘要:本文结合学校计算机系开展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阐述了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质量取决于任课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文章探讨了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对教育的普及, 及促进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教师发展,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苗红午.计算机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04 (01) .

上一篇:不舍造句下一篇:长版忧伤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