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2024-05-12

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共12篇)

篇1: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为坚持“安全为首要、排查为关键、稳定为目标”的安全工作原则,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思路,特制定学校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1、学校要加强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领导,组织学校各层次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细致的管理人员成立排查小组,确保排查效果。

2、学校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实行月查月报制度,每月10—15日组织全方位排查,排查结果提交学校领导例会,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

3、安全隐患排查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前后左右,天上地下;校园内外无遗漏”。

一查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包括校舍状况、实验教学设施、消防设施、体育设施、水电设施、学校车辆等。

二查教职工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素质。三查学校德育工作和法制安全教育。四查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五查学校食堂。

六查学校周边治安秩序。七查安全制度建设。八查组织领导。

篇2: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漫町九年制学校 2014年9月

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

为坚持“安全为首要、排查为关键、稳定为目标”的安全工作原则,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思路,特制定学校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

一、学校要加强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领导,组织学校各层次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细致的管理人员成立排查小组,确保排查效果。

二、组织机构: 总负责:任校长 分管领导:王飞 姜安锋

人 员:王红,张芳芳,张艳婷,王卫玲,席凤玲,常小晶,贺雪梅,姚一皎,曹晓丽

二、学校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实行月查月报制度,每月10—15日组织全方位排查,排查结果提交学校领导例会,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并于每月20日前将排查和整改情况上报学校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三、安全隐患排查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前后左右,天上地下;校园内外无遗漏”。

1、查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包括校舍状况、实验教学设施、消防设施、体育设施、水电设施、学校车辆等。

2、查教职工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素质。

3、查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

4、查学校德育工作和法制安全教育。

5、查学校食堂。

6、查学校周边治安秩序。

7、查安全制度建设。

8、查组织领导。

篇3: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排查化解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全力维护校园的安定稳定,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奋斗目标:

通过落实《校园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切实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处理得了、控制得好”,及时化解学校各类矛盾,为学生提供和谐安全的校园教育教学环境。

三、矛盾排查化解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1、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领导小组: 组 长:陆 暾(学校校长)

副组长:邰胜书(分管副校长)顾先祥(工会主席)成 员:徐鹏基、邰海辉、杨胜德、陆爱华、龙希睿、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学校安全办负责日常工作,事故隐患、矛盾纠纷报告电话:***

2、领导小组分工:

陆 暾:主抓学校各类矛盾排查、预防、处理的全面工作。

邰胜书:主抓各类矛盾排查、预防、处理的具体实施,并承担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和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协调工作。

顾先祥:协调师生之间各类矛盾。

邰海辉:教辅人员、校内与校外人员各类矛盾、。

杨胜德:教师之间各类矛盾。徐鹏基:学生之间各类矛盾。各班班主任:负责本班安全隐患、矛盾纠纷协调、处理,报告。

3、领导小组工作制度:(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学校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归口到处,责任到人,定期排查,限期解决。学校各部门主要领导是维护学校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可能影响学校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亲自协调,督促解决;对可能引发群众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因排查工作不细致,调处工作不到位导致矛盾激化,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

(2)信息畅通、加强矛盾预测、预防工作

为了把各种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学校广开信息来源,拓宽信息渠道,及时发现“萌芽”。通过谈心、交流、各班安保小组、个宿舍长人脉资源等渠道,及情报信息报送情况和日常领导带班、节假日各部门领导值班等形式,广泛获取有关内幕性和预警性信息,切实做到上下联络畅通,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此外,学校各部门要注意掌握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通过定期召开有关的座谈会、分析会,了解各种动向,研究应对措施;通过领导深入基层和校长信箱、学生座谈会、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要求,认真解决问题。对于反映出来的各类矛盾和纠纷落实化解责任,做好疏导工作。

(3)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

学校各职能部门在对本单位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必须从学校的安定稳定大局出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和协调,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充分发挥党办、工会、队部、保卫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和基层单位处理本单位矛盾纠纷的优势,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

等手段,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化在本单位。

(4)抓好经常性与重要时期的排查化解

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加强预测、预防、化解工作。坚持集中排查调处和经常性排查调处相结合,突出抓好重大节庆和敏感时期前的集中排查调处。对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影响重大的矛盾纠纷,学校领导亲自协调,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和化解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的一些矛盾纠纷,协助处置违法、违纪行为。突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重点化解师生员工因教学、工作、学习、婚姻、家庭、邻里、交往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以及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努力化解消极因素,积极防范突发事件,更加深入地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影响学校稳定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有效遏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杜绝影响稳定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对群体性事件苗头,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控制得住、处置得好,把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把负面影响缩到最小范围。学校教育处、各班主任密切关注学期末一些行为、品质、思想差的学生滋事。依据各班问题学生的不同情况,分类做行为、思想稳定工作和矛盾化解排查工作。

(二)、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排查方式

1、学校建立学生会,认真负责,有情况及时报告,对班内及宿舍一切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有义务及时上报、妥善解决,确保本班及宿舍内不发生安全事故、不加剧矛盾纠纷,对于不及时处理或上报的,给予严厉处罚。

2、各班班主任组织本班同学每俩周进行一次排查,必须有详细的排查记录、改进措施及上报内容(包括学生发言),教育处定时或不定时对各班排查情况进行检查,检查

结果纳入班级量化。

3、领导小组人员认真做好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建设工作,利用政治学习时间,除对国家方针政策进行集中学习外,还要搜集案例对教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教职工能在相互融洽的关系中团结合作,理解支持。对教职工之间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采取全校教工会,个别谈心等方式把矛盾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我校利用家长会、学校节假日、家访等形式积极向家长宣传学校教育,争取家长及社会人士对教育的更大支持,创“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学校。

4、领导小组人员妥善处理校园周边关系。各班主任教育好学生不破坏周边群众设备设施,不损坏群众利益。虚心听取周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如周边环境中存在对学校校产和师生安全极大隐患的人事,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解决的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和公安机关。

5、学校领导实行24小时开机,包括节假日。在上班期间,学校领导轮流值班,保证办公室有人值班,对来访者进行接待。对来访电话进行登记、答复、处理和汇报。进行电话登记、处理、汇报。

6、学校实行关门上课,对来访者由门卫进行登记。开门登记之前对来访者要进行一问、二看、三登记、四联系,保证不放可疑人员进入校园;盘查还要注意文明礼貌,做到文明值勤,礼貌待人。

7、领导小组人员 对校园内发生的师生有关人员的矛盾纠纷进行处理,坚持及时、逐级处理原则,对班内发生的学生之间、科任教师间的矛盾原则上由班主任进行协调处理。班主任不能处理的交由教育处和年级部。校内外其它纠纷交由分管领导先进行调查处理。不能解决的矛盾纠纷要及时报告校长,对于突发性的学生群殴激化后的矛盾纠纷发现者必须及时制止并上报领导小组,不能坐视不管,对做事不

关者,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全体教职工必须做到不推诿责任,不把小纠纷都推向领导,不把小矛盾上交;在处理中,还应兼顾学校及其它教师利益,做到以人为本。

8、对各类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处理后,各分管领导要定期进行检查、了解现状,要找当事人谈心,听取当事人意见反馈。如果当事人在心里还有不服或不满,要进行开导与说服教育。以达到彻底化解矛盾,增强内部团结的目的。

9、对出现的安全隐患、重大矛盾纠纷,每次情况的调查和协调要做好相关记载,以备上级参考和检查。调查情况必须有当事人外的两人以上在场。

(三)、奖惩

1、无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排查情况记录,每次扣除班级量化50分。

2、班内安全员不能认真排查,发生后果的,取消安全员及班级一切荣誉评选资格,并给予全校通报批评。

3、不按时排查,交安全隐患、矛盾纠纷表,每次扣发班主任费50元。

4、各班班主任不能及时排查出安全隐患及矛盾纠纷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扣发当月班主任费、辞退班主任一职,全校通报批评。对于及时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的,及时报告并化解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

四、安全隐患、矛盾纠风化解原则

篇4: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村、各单位要加强矛盾纠纷和隐患的排查工作,全面掌握不稳定因素;对矛盾纠纷和隐患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化解,确保不发生新的重大重复访户,彻底解决一批复杂疑难信访问题,化解积案,减少存量;按照 “大事不出,小事减少,管理严格,秩序良好”的要求,确保实现到区以上非正常访和集体访“双零”指标。

二、工作任务

(一)积极预防

1、源头预防,评估风险。各村、各单位在研究重大决策和实施重点工程建设前,做到工作前置、关口前移,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分析论证,评估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反映不同群体的合理要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发生。

2、超前排查,提前化解。坚持基层周排查、镇月排查和重点敏感时期天天排查相结合,将矛盾纠纷和隐患全部纳入工作视线,建立台账,挂账处理。对确定的重点矛盾纠纷及隐患逐级实行领导包案,加大解决力度。做到“排查不留死角,化解不留积案”。

3、加强办理,妥善解决。各村、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工作,对一般性的问题,要专人负责,按程序办理;对影响较大的问题,要实行领导包案,成立工作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办理,确保初信初访一次性解决,避免发生重复访。

4、完善预案,积极稳控。对突出信访问题的重点人员、缠访人员,责任单位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研究制定稳控预案,明确责任人,加强动态监控,严密盯防,死看死守。按照“谁包案、谁负责”和“一包到底”的原则,研究制定信访积案的解决方案,加大化解力度,确保年内妥善化解。

5、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大力宣传《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学法守法先进典型、促进社会和谐的经验做法等,适时对非正常访典型案件进行曝光,教育和引导群众依法反映诉求。相关部门要加强奥运宣传,增强信访群众特别是非正常访人员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自觉规范信访行为。

(二)处置化解

1、加强信息预警工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发挥镇三级调处工作网络中信访信息员的作用,加强信息预警报送工作,做到信息灵敏。一旦发现访苗头,要立即向镇党政办、信访办、派出所等相关部门报送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加强处置和劝返工作,将访群众稳控在镇内。

2、对发生到区以上集体访的处置工作

发生群众到区集体访或围堵区委区政府大门时,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必须及时赶到现场与公安、综治、信访等部门做好现场处置。

3、对发生越级访的处置工作

发生群众越级访时,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必须赶到现场,与公安、综治、信访等部门共同做好处置、劝返工作。发生问题突出、情况紧急、规模较大的越级进京集体访时,镇主要领导要及时赶到现场,做好处置、劝返工作。

4、对非正常访的处置工作

派出所要依法将群众劝离;对到区委、区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集体访,要对组织、煽动、幕后操作人员进行训诫谈话;对到国家重点地区的非正常集体访,要逐一进行训诫谈话,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加强对非正常访重点人的防范,避免发生重复访。

5、对到区以上集体访、联名信和隐患、苗头性问题的化解

派出所、综治办和信访办等有关部门与责任单位要认真分析研判,对集体访、联名信等信访突出问题,责任单位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联合办理。对隐患、苗头性问题,要采取“双向承诺”和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把矛盾纠纷控制在基层。能当时解决的,要立即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向群众讲清原因;不能解决的,要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疏导工作。

6、建立工作平台,加强相互沟通

每月5日前,由镇主管领导牵头,组织镇“无重大重复访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分析信访矛盾隐患,研究会商重大疑难复杂信访问题的解决方案。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基层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隐患,实行月汇总、月通报制度,对发生的突出信访问题形成工作动态,及时报镇主要领导和区相关部门,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三、相关单位工作职责

镇信访办:负责实现“无重大重复访户”的牵头工作;组织协调全镇各部门、各村、各单位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负责对排查出的重点矛盾纠纷建立台帐,明确包案领导、责任单位、工作职责;督办各部门、各单位的控制化解工作;对于发生的越级访和非正常访,负责启动劝返预案,开展劝返工作,并负责与区有关部门协调,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影响。负责对领导包案及重大重复访案件重点督办,确保信访案件办理落实到位。

镇纪委:负责对群众反映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等信访问题的调查处理;负责对农村干群矛盾和两委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调查处理;对因工作不利引发信访突出问题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严肃追究责任。

镇组织部:负责抓好全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好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加强农村两委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提高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调查处理农村干群矛盾及两委干部违法违纪问题。

镇宣传部:负责宣传《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学法、守法先进典型和做好信访工作的经验做法;加强奥运宣传,增强信访群众特别是非正常访人员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形象。

农发办:负责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负责涉及农村政策信访问题的排查化解工作。

镇司法所:负责法律宣传、教育和援助,积极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访;在各村设立法律工作站、调解室等,配备调解员,使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有机结合,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镇社保所:负责摸排全镇劳务用工情况,严格执法,确保不出现企业恶意拖欠、损害职工利益而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镇村建科:负责对违反土地政策行为的查处和纠正;负责土地权属管理,依法化解土地权属纠纷;协调化解土地纠纷的历史遗留问题。

镇社会事务管理科:负责指导城乡基层政权建设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掌握部队退役人员的思想动态,按政策妥善安置,避免引发退役人员访;排查化解社会福利、农村自治组织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矛盾纠纷和隐患。

派出所:负责维护信访秩序,制止违法行为;加强对围堵镇、区政府大门集体访和进京非正常访的处置、劝返工作;与责任单位配合,做好重点访人员的稳控工作。

经济管理科:负责对全镇村级财务、土地收益使用分配、土地承包合同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对村干部任职期间的审计,源头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好农村土地承包、集体资产管理使用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隐患。

各村:按照“分级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负责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和隐患的排查化解工作。

篇5: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排查情况报告

局办公室:

根据《关于对全县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隐患开展专项排查的通知》(宁政法明电〔2014〕3号)要求,我馆及时按照排查要求专门严格组织了排查,通过各科室逐个进行排查,并将排查结果进行梳理,经过排查,我馆不存在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隐患。

宁洱县图书馆

篇6: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一、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坚持每月一次协调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综合治理工作,落实调处解决矛盾纠纷和不安全因素的有关领导和责任人。

二、综合治理办公室坚持每半月组织一次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工作,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工作目标。

三、治保委员会坚持每季度组织一次治安中心户长,治安巡逻队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群防群治,自防自治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

四、调解委员会坚持每月十五日和三十日之前,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书面报镇综合治理办公室,同时做好调解档案管理工作。

民事调解纠纷的调处原则是:

1、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一句社会公德进行调处。

2、在双方当事人资源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3、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调解或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法院诉讼。

4、严禁对刑事案件进行调解。

篇7: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文明,定期排查、及时发现并化解校园内教职工及家属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各类矛盾纠纷,消除各种不安全、不稳定、不文明的因素,创建安全、稳定、文明、和谐、团结的校园。

二、工作措施

1、幼儿园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在幼儿园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小组领导下进行,小组成员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责。

2、定期排查校园内各类矛盾纠纷,建立领导小组——各教研组——班级之间信息双向反馈的畅通渠道。

3、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要遵守预防为主、发现调处为次的原则,以说明教育为主要方法,以团结、安全、稳定为出发点。

4、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不推诿,谁先知道谁负责,重大问题上报校党委、校委会研究处理。

5、无论是定期排查,还是问题的发生及处理都要及时、真实地做好记载并做好归档工作。

6、每月对幼儿园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行汇总,填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月报表,供各级领导和幼儿园检查。

为切实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特制定本制度。

(一)信息报告制度

1、采取上下结合、条块结合、日常排查与定期集中排查相结合,重点排查与普遍排查相结合起来的方式,对人事编制工作矛盾纠纷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努力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2、不管单位有无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情况,各室必须每月汇总一次情况,向上级领导报告,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

3、及时准确上报排查调处过程中发现的预警性涉稳信息以利及早防范不稳定事件,确保社会安定团结。

(二)要情报告制度

1、凡发生10人以上的集体上访或围攻冲击幼儿园等重大情况,所在教研组各室必须在事件发生后向分管领导报告。并在 3小时内向园长报告,24小时内向上级维稳办报告。

2、凡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苗头,所在组室负责人必须在24小时内向分管领导报告原因和处理情况,以后每天报告一次,直到矛盾全部化解。

3、发生有影响的刑事案件,必须在发生后的6小时内向主要领导报告。

4、建立健全重大稳定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各组长定期进行排查,并将排查出的尚未化解的各种不稳定因素进行梳理,按轻重缓急排序,将较为重大的不稳定因素详情报局备案,由分管领导对重大不稳定因素进行挂牌督办。

(三)抄告回报制度

1、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各方参与、分级负责”的原则,果断、迅速、认真调处。

2、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下发督办函,责成有关组室限期调处,各组长积极配合,并在规定时间内回复调处结果。

3、要及时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不得把本地本部门应该解决、处理的矛盾和问题推向社会,推给上级。

(四)考核督查制度

1、幼儿园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首要任务,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按照分工归口负责,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

2、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责任不落实、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工作失职等发生重大事故和重大群体性闹事事件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实行“一票否决”。

3、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纳入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晋级和晋职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迟报、漏报、不报、督办回执不填报的,坚决予以责任追究。

4、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组长各负其责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和化解工作,着力在落实工作措施,谋求工作实效上狠下功夫。

(五)形势分析会议制度

1、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形势分析会议制度,幼儿园每季度召开一次。

2、形势分析会议对排查调处工作做得好的进行表扬。对工作不到位的进行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

篇8:排查矛盾纠纷制度

1、学校每星期要组织一次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工作。注重元旦、春节及重要会议召开等重要节曰和敏感时期的集中排查工作。集中排查调处工作要结合本地实际,要抓住影响本地社会稳定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

2、对于集中排查出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要定期报调处中心,调处站要区别情况,进行处理;能够当场调处的简单矛盾纠纷当场调处;一般纠纷按调解程序进行调处;重大纠纷要组织力量集中进行调处,并及时向上级组织报告。

3、调处站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工作,要注意积累原始资料,建立专门排查调处工作档案。

篇9: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一、坚持经常性排查、集中排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重大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重点开展排查。

二、矛盾纠纷排查要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发现问题,全面掌握本地区矛盾纠纷的具体情况。在排查中做到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对排查出的问题不夸大、不缩小,尤其对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高度警惕,如实上报。

三、建立乡、村委会、村民小组三级排查网络,健全矛盾纠纷信息员,实行分级排查,村民小组随时排查,村委会每周排查一次,根据上级部署安排,针对重大节假日和敏感特殊时期及时组织排查。

四、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信息报告和预警制度,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每月底前逐级填报统计表。对排查出的可能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要及时上报。

五、健全排查调解机制,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按照纠纷性质、大小和调解权限进行分类梳理,对需要上级协调解决的重大矛盾纠纷,要详细填写《重大矛盾纠纷隐患排查情况登记表》,同时随附请求说明,载明纠纷当事人情况、发生原因,矛盾焦点等基本情况。

篇10: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1、学校要加强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领导,组织学校各层次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细致的管理人员成立排查小组,确保排查效果。

2、学校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实行月查制度。

3、安全隐患排查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前后左右,天上地下;校园内外无遗漏”。

(1)查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包括校舍状况、实验教学设施、消防设施、体育设施、水电设施、学校车辆等。

(2)查教职工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素质。

(3)查学校德育工作和法制安全教育。

(4)查学校周边治安秩序。

(5)查安全制度建设。

(6)查组织领导。

矛盾纠纷排查要做到“内外兼治,上下并查;事无俱细,防患于未然”。一是各层面全方位排查。二是关注重点人群。三是落实帮扶人员。四是确保纠纷彻底解决。

篇11: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制度

组织开展学校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工作是做好学校安定稳定工作的前提和保证。进行排查整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真排查本校存在的不安定不稳定因素,并认真加以整改,维护学校安定稳定。

1、建立组织、制度、人员三落实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构,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

2、成立预防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及时化解,预防和制止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发生。

3、定期排查学校内各类矛盾纠纷。

4、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要遵守预防为主、发现调处为次的原则,以说明教育为主要方法,以团结、安全、稳定为出发点。

5、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不推诿,谁先知道谁负责,重大问题必须上报。

6、无论是定期排查,还是问题的发生及处理都要及时。

7、矛盾纠纷排查要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

8、矛盾纠纷排查一般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特殊时期每周排查,主要掌握信访老户和重点人员的情况。

篇12: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

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实行“谁主管,谁负责”。

二、要定期排查公司内的矛盾纠纷,确定办法,制定预案,做到“底数清楚,防范到位”。

三、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要及时进行调处,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初期,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小矛盾纠纷不出班组,大矛盾纠纷不出公司。

四、对排查出的重大矛盾纠纷,要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联合调处,落实责任,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制订预案,做到排查一件,调处一件,教育一片。

上一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下一篇:农民种子种植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