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作文

2024-04-22

武术的作文(共9篇)

篇1:武术的作文

关于武术的高中作文

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生存技能,中国传统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成为维系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和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魄,止戈为武。下文是关于武术的高中作文,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关于武术的高中作文_1

我这人比较落伍,《功夫熊猫》出来老长时间了我昨儿才看了,看了以后感触良多哇,咱算长眼见了。首先我很佩服美国人的想像力(是美国人拍的吧?)熊猫的老爸你说怎么就是鸭子?我觉的吧,这个真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还想问一下这熊猫是蛋生的,还是胎生的?如果是蛋生的那就发了,我们的国宝计划也就可以完成了,到时候我也养两只熊猫玩玩。我们也可以走到农贸市场对一大叔说:“老板,要二斤熊猫蛋!”

电影里的中国功夫还真不错,感觉咱中国挺牛X的。但这个功夫在现实生活中嘛……这个,这么说吧:奥运开始了,不少朋友都遗憾中国武术没进奥运会项目。按我看武术没进奥运很正常,看过武术的都知道,除了小说和电视上的瞎说的以外,其实在现实中我们的武术根本不是用来打人防身的。武术似乎成了种另类的体操,你们不信看看武术运动员,个头普遍不高。为什么呢?个子小容易翻跟头呗。所以我看我们的武术的体操在自己家玩玩就行了,就甭去奥运会丢人现眼了。

不是我不爱国哈,各位千万别骂我。不是我看不起中华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神韵。我不是韩寒,也不是王朔之类的,没本事也没胆子批评这个批评那个,但我是在是看不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神韵到了现在就变成了体操,还到处骗人老外。

武术我也学过,说实话,没啥用。我学了三年,后来和一个学跆拳道……俩礼拜的小子打架,我被扁的很残。我不是说武术很弱哦,关键我当时是在学校武术队学的,别看平时可以直接开砖头啥的没事在耍耍花枪,挺威风。我告诉你们,开砖头是假的,是个人就开得了,不费劲。练武也不扎什么马步啥的,就练套路,真正打起架没用。就是逢年过节我们表演一下,看着挺不错。

关于武术的高中作文_2

武术,是我们中国起源最早的文化之一。

它最初,来自于战争。将士们通过短兵相接,在近距离的战斗下,通过武术的高低,来分出胜负。可以说,武术的高低,就是武士们价值的根本。

但是,武术发展到今天,却被现代人渐渐的淡忘。并且,武术也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成为“不良”的代表。这也并不奇怪。因为现在的好多青年人,学习了套路也好,跆拳道也好(居多),散打也好,等等。都把这些当成炫耀的资本。同时,也用这些最早的文化来当成打架斗殴的工具。这对于武学文化来说,是一种错误,更是一种遗憾。

不得不说,武术,只有在战争年代才能体现它的价值。那么,和平年代,它的价值就荡然无存了吗?这显然是错误的。

那么,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怎么样去面对武学,或者说,怎么样正确的理解并学习武学呢?就这个问题,我想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要区分的是,武术,在不同的年代,其作用也是不同的。就算是在当今的法治社会,武术,也有其作用。

先说一下在战争年代。

这个年代,是一个兵荒马伦、民不聊生的时期。远则古代,近则解放前。

不用说,在战场上,武术,是少不了的根本因素。尤其是在古代,将士们都是手拿武器,进展搏斗。一个好的将士,胸怀韬略不说,且武艺过人。例如:战国时期的廉颇、秦末汉初的楚霸王项羽、西汉时期的霍去病、三国时期的吕布、更有与吕布同期的关羽(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后代人称其为“武圣”)、明朝开国著名将领李文忠;近代的更有叶剑英、许世友等人物。

就算是在近代或者当代,在战场上,也少不了武术的具备。举个例子:当手里的枪子弹打光的时候,并且属于近战的战斗中,武术高的`人,能通过徒手搏斗,在瞬间消灭眼前的对手。

可见,在战争的年代,武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那么和平年代呢?

我觉得,越是和平年代,越不能忘记武术的修习。

第一,习武,可对身体关节、血液循环有一定的好处,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但是也要注意,习武不能急躁,循序渐进。

第二,通过习武,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生很多的道理。

伟大的功夫大师李小龙曾经说过:“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这就告诉我们,在习武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自弃自馁,循序渐进,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当然,这不仅仅是学武,在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是要如此的!李小龙的截拳道,更是一部人生的哲学理论。这不仅仅是一套武术,也是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的哲学思想。

第三,武术,同样是我们中国最早的起源文化之一。它也是一种文化,但是,当今的人却偏重书本,忘记了这种肢体的文化。总觉得,读书,才是习心习德德直接途径。其实不然,否则,那么多的武学宗师,哪里来的修养呢?

其实,当今的社会之所以疏远了武术,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学习武术的部分青年街头斗殴;

第二:耽误孩子学习的时间,并且没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现在不怎么注重武学教育的原因。

古人有句话,习武先习得。你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还谈什么习武呢?武德,也就是做人的道理。我们中国的武术,之所以称之为世界武术的鼻祖,是因为我们中国的武术,不单单是肢体活动那么简单。我们中国的武学,融入了哲学的思想,不仅在习武的同时能让我们了解怎么做人,更能通过这样的肢体活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否则,晨练的老年人怎么不去练空手道跟散打或者跆拳道呢?因为那些都只是搏斗的工具,没有我们中国武学的内涵。

但是,我们也不能排斥外国武术。因为,我们中国人讲究的是:扬长避短。

无论是多么简单、多么没有内涵的东西,总有值得去学习的地方。这要看怎么去发掘了。

说到底,我自己就是个武术爱好者。但是,我说的的话,并不是偏袒武术,而是我觉得,我应该耿正的说出武术的本来含义,让现在的意识到,我们的文化,不仅仅是书本,还有武术。

篇2:武术的作文

我们来到了明珠广场,只见赛场上人声鼎沸。漂亮气派的比武赛台展现在我们面前,赛台的两侧挤满了运动员和观众。我不由地仔细打量着运动员。他们绝大多事都是爷爷奶奶级别的人物。今天,他们穿上了比赛的运动服,更显得英姿飒爽,精神抖擞。

比赛时,我看到每位运动员都精神饱满地上场,他们做的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动作整齐到位。如他们今天比赛的是太极拳二十四式,一招一式都是那么惹人眼球,令人难忘。尤其是‘白鹤亮翅’这个动作那度系数很大,左脚直立,右脚提起,脚背绷直,脚尖朝下,左手向左侧平伸,五指成球状,指尖朝下,右手举过头顶,五指呈蓝花状,还得静立半分钟,这样超难度的动作,这些银发老人竟然娴熟地做到了,我真佩服他们的毅力和意志。

篇3:武术格斗对武术的影响

1.1、从搏斗到格斗

武术的本义是指徒手或手执武器搏杀的技巧。2009年最新修订的武术定义则为:“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主要从理论基础、基本内容、运动形式和属性四个方面对武术进行了界定。其中,套路、格斗、功法是形式,技击动作(包括徒手、器械攻防动作)是内容。在此之前,《中国武术教程(上册)》中按照运动形式将武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格斗”与“搏斗”虽只有一字之差,其内涵却有不同。“搏”与“斗”都是主动进攻的动作行为;而格斗中的“格”是防守,“斗”是进攻,防中寓攻,攻中寓防,体现了攻防互寓的技术特点,更符合武术的技击思想。武术的本质是技击,套路、格斗、功法三种运动形式通过技击有机地融为一体。套路是通过攻防格斗方法来表现技击,功法练习的目的是提高技击能力,格斗则是运用技击。目前武术格斗分为长兵、短兵、散打、太极推手四个项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于套路、功法、格斗三者而言,格斗则是检验技击能力的唯一标准。

1.2、套路为阴,格斗为阳。

若从阴阳思想来认识武术,则套路为体,属阴,格斗为用,属阳。武术讲究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平衡,提倡体用兼备。由此可见武术格斗是武术运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现行武术规则或定义常常将套路和格斗割裂开来。其中,武术套路是指武术动作以攻守进退、动静结合、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组编成的整套练习。格斗则是指运动员双方在遵循一定的规则的前提下,以对方的身体为攻击目标寻求制胜的体育运动项目。散打作为武术格斗的代表项目之一,与其他格斗术略有不同。散打是双方按照规则,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战术进行徒手搏击、对抗的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由此可见,套路和格斗的比赛时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这也导致运动员培养模式、训练方式、训练内容等方面的不同。然而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最全面、最优秀的武术人才。

1.3、武术格斗与武术比赛

目前武术的比赛主流依然是分为武术套路比赛和散打比赛,武术运动员则分为散打运动员、套路运动员,出现了套路运动员不能打,散打运动员不能练的现象,将原本阴阳合一的套路与格斗割裂开来,导致阴阳失衡,笔者认为这也是武术套路与散打在各自领域发展遇到瓶颈的重要原因之一。太极拳作为流传最为广泛的武术拳种之一,近几年一直在积极探索将套路与格斗进行结合,2014年第十二届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进行了太极拳推手(实验规则)展示赛,向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介绍和推广太极推手运动。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太极推手被越来越多的太极拳爱好者所接受和认可。目前,许多大型太极拳比赛不仅设有太极拳套路比赛,还设有太极推手比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武术上百拳种中,只有太极拳比赛将其格斗技法竞赛化,其余比赛基本还是将套路和格斗割裂开的。武术的发展必须将套路、格斗、功法三者牢牢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武术独特的发展魅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武术格斗对武术史的影响

2.1、武术格斗对古代武术史的影响

回顾中国武术史,格斗在武术的孕育、形成、衍变、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学界对中国武术史的年限划分虽争议不断,尚无定论,却习惯于将武术的源头追述至原始社会的生产活动与军事活动。根据周伟良在《中国武术史》中的阐述,中国武术的起源受到原始社会的生产活动(人与兽斗)与军事活动(人与人斗)的影响。先秦时期,武术活动基本上开始从军事活动中分化出来,除攻击外,还具有了教育、娱乐等功能,并且以“两两相当”(即角力手博与剑术技艺)为特征的武术技艺开始发展,其中手搏就是一种体现徒手搏斗技能的活动。秦、汉时期的角抵运动(即角力活动)发展成一种既有观赏价值、又有一定实战意义的“两两相当,角力,角技艺”的竞技搏斗,并在此基础上,吸收其他活动内容,形成了一种规模宏大的综合性文体表演———角抵戏。汉代的手搏运动已发展成为一个多种打法、手足并用的技术体系。两晋南北朝时期,角抵相扑活动相当兴盛,并具有极强的技击性,往往会致对方于死命。此外,表演性武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角抵活动发展至唐代基本形成摔跤与散打两种形式。宋、元时期受武举制与武学的影响军事武术得到发展,民间武术则出现了“套子”武艺,即一种势势相承的预设性编排,也就是后来的“套路”。明清时期的武术虽与军事武艺仍保持相当的联系,但是二者分歧越来越大,另外各色拳种大量出现。受“禁武”影响,武术只能在秘密状态中传承,并在秘密的传承过程中异化,最终蜕化成为了一种以套路演练为主的,灵活多变却程式化和理想化的格斗方法。20世纪初,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武举制被废止,标志着传统军事武艺历史终结,武术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由古代武术史可以看出,武术在诞生之际只是一种格斗搏杀之术,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改变与发展,逐渐具有了教育、娱乐等功能,其格斗属性逐步弱化,表演性却逐步增强。

2.2、武术格斗对近现代武术史的影响

民国时期,国术馆将套路演练与对抗比赛分别列为初试和正试考试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关于武术“击”与“舞”的讨论就从未停止过。1958年丁凡在《略论武术技术的发展方向》中指出,唯技击论是错误的,武术不能向舞蹈、戏剧的方向发展,武术是体育项目之一。此后由于极左思想对“唯技击论”的批判,武术的技击属性被抹杀。以拳击比赛出现的严重伤害事故为界线,武术走上“惟套路”发展之路。虽然“惟技击论”的批判促使了武术由注重实战搏杀的技击术向现代体育运动的转变,但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时代,由于过多地强调武术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共同本质,即健身性,而忽略武术与其他运动项目的差异,致使武术“技击”对抗项目长期被排斥于体育运动之外,直至1979年,散打运动才逐渐恢复开展。

纵观中国武术史,武术最初的起源一定是简单实用的格斗形式,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作用于军事武艺,通过实战发挥其技击价值,其后才逐渐形成不以格斗制胜他人为目的,而是以个体之间接触性对抗为核心展开的一系列程式化套路演练。程大力先生将中国武术史总结为:明代以前是军事武术时代,清代至民国是民间武术时代,从今天开始是艺术武术时代。由此可见古代武术主要服务于搏杀格斗,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浸润之下,武术逐步由野蛮、血腥的搏杀格斗技术,演变为文明的体育文化形态。在体育范畴下,就武术套路而言,尽管不同的拳种、流派均与实战或近或远地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但他们都只是对格斗进行的一种提炼和抽象,不能等同于格斗。武术发展至近现代,其格斗属性进一步被弱化与分裂。

3、武术格斗对未来武术发展的影响

3.1、目前武术发展的困境

目前武术的发展遇到很大的困难,不仅连续申奥受挫,还面临日本空手道的极大挑战。竞技武术在“舞台化”、“体操化”、“技击化”之间徘徊。散打虽形成较为完整的训练、比赛体系,但受到国际其他格斗项目的严重冲击,甚至被称为“拳击加腿加摔”。太极推手虽于近几年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却被称为“中国相扑”,其竞赛规则也有待商榷,短兵则尚在实验之中,步履蹒跚,长兵更是还未开展。武术格斗包括踢、打、摔、拿四种技击方法,而这四种武术格斗项目却没有一个能够将这四种技击方法融合在一起,即使是发展较为成熟的散打,也只是将拳法、腿法、摔法结合在一起,而最能体现武术技术特点的“拿”法却被隔离在散打技术体系之外。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属性,无论武术如何发展演变都不能抛弃其格斗属性,也不能盲目学习西方体育,丢失本民族的特色。

3.2、武术格斗要融于武术体系之中

格斗是武术技击本质最直接的体现,泰拳、拳击、柔道、摔跤、跆拳道、空手道、柔术等其他格斗项目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绩,新近兴起的综合格斗(MMA)赛事也以其全新的格斗理念、精彩的竞技对抗而逐步风靡全球。可见格斗是存在发展的市场与空间的。但是,发展武术格斗既不是一味地学习西方,也不是一味地追本溯源,而是在保留武术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吸取其他格斗项目的精华,顺应时代的潮流与发展需求,探索出武术格斗特有的发展途径。

格斗不单单体现于武术整体的体系中,还应体现在套路练习中。以太极拳为例,要想练好太极拳,不仅要刻苦练习太极拳套路,还要练习太极推手。套路练习使练习者能够静下心来体会太极拳撑掌坐腕,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圆裆开胯,膝屈足抓的身型要求,以及丹田内转、丝丝入扣、绵延不断、一动俱动、节节贯穿的运动要求。而推手练习则是检验套路动作是否正确的有效手段,也是体会太极拳技击特点的重要方法。只进行套路练习则空有拳架,只进行推手练习则难成大器。

4、结论

武术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根本在于其民族文化本质、技击本质和健身本质的融合,体现在其套路、格斗、功法三位一体的运动形式中。武术格斗推动着武术的发展,丰富着套路的演练内容,是武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现今武术的发展,绝对不能将套路、格斗、功法三者割裂开来单独发展,也不能盲目学习西方体育,丢失本民族的特色。我们必须遵循武术本质,开阔思路,顺应时代潮流,面向未来,面向大众,面向市场,走国际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综述、逻辑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格斗与武术的关系及武术格斗对武术发展的影响进行梳理和探讨。研究得出:武术格斗是武术运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影响着武术的产生、形成、衍变与发展。未来武术的发展必将与武术格斗紧密结合。

关键词:武术格斗,武术,武术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浩.回眸与反思:武术格斗现代化[J].搏击(武术科学),2014,03.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中国武术教程(上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刘霓尘.中国传统武术徒手格斗技击体现形式及其缘由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05.

[4]丁凡.略论武术技术的发展方向[J].体育文丛,1958,(6).

[5]洪浩,杜纪锋.论武术本质的层次性[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06.

[6]程大力.体育文化历史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篇4:热闹的武术节与干瘪的武术

本文所指的武术节含两个内容,一是冠之以本名的武术节,二是泛言各种武术项目如同节日般热闹乃至狂热性的赛事,包括对抗赛、强队联赛、精英赛或以某人、某拳、某地、某景点冠名的邀请赛、循环赛、国际赛等。当然,所议重在“武术节”。

近年来,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上,不断见到各种有关类似武术节的报道。或以某拳种之创始人、掌门人、高手者为旗帜,或以某教派圣地、某著名景点为名义,或以具有国际性影响的某城市为主办方,主持者八方发邀请,四面迎宾客,企业家赞助,明星出场,政要登台,多种媒体多方位赶场。与会、与节者有企业界组团,有公务员组“阁”,有旅游公司组队,有文艺队登台献艺,也有协会、训练基地、民众自愿者、武术爱好者接踵而至参加,于是沸沸扬扬,热闹的武术节日便开场了。来此观光旅游者、洽谈生意者成了主流人群、主流意识。于是对武术毫无兴趣的来了,对武术一窍不通的来了,借此良机拉公款游山玩水的来了,主办者一方也搞点儿武术,或竞赛,或表演,或评级,或培训,只不过是装潢门面,而最要紧的是以各种方式敛财与经济洽谈。于是,来人中真想见识武术节的掏空了荷包,一腔的遗憾,心怀不满;主持者一方的口袋装满了钞票,一脸的笑容,自得意满。欲要问与会、与节者,观赏了多少武术,领略了多少武道,提高了多少武品的认识,无不怅然久之,一言以蔽之日:武术其名而已。

二、历史的滑稽理应记取

热闹是好事,但热闹走向极端,必成坏事。央视《百家讲坛》的主讲易中天先生曾断言:凡一件事、一个单位、一个行业起于猛烈快速、且过于红火,必定其根基浅薄,其跌落也必快速(大意)。目前的武术节日不能说没有这样一个倾向。

让我们回顾若干年前反复出现的各种热闹乃至狂热。最令人难忘的是气功热流。本来,气功是一种很好的健身功法,演练得当的确可治疗某些疾患,极少数人也可产生一些超乎常人之功力。但是,当其无限制地张扬与夸大时,“热闹”便走向极端。当热流酝酿成滚滚洪流时,高人、神者、仙者、妖者一个个出山了,在各种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在某些政要人员的默认下,甚至在哲学家、科学家或题词、或参与、或挂职下,在相当一部分民众的盲目地随波逐流与随声附和下,在某些别有用心、居心叵测者的兴风作浪下,“大师”们从高山来,从古刹来,从大泽来,从江湖来,从海外来,各种绝世高功如雨后春笋般滋生,它的奇人异事比魔幻小说想得奇特,写得荒诞,有穿墙洞壁者,飞天遁地者,千里飞身者,隔山打牛者,意念搬运者,以气杀人者,意想移山填海者,意念呼风唤雨者,据说“大师”带功的气功报告可使卧床不起的瘫痪者舒肢展臂,可使高位截瘫者走下轮椅,可使聋子与哑巴耳聪能言,可使智障者如同常人。特异功能者甚至可无据去银行取款,可用意念打开保险柜,可无米做饭,能以水代油而开车,更有甚者可使星球改变轨迹。据说慧星本应于前些年与地球相撞击造成地球毁灭,是因为某“大师”之法力才将其推移了30年……各种奇谈怪论,无知妄说,接二连三,牵五挂四,气功成了无所不能的妖功。在这种神乎其神的鼓捣喧嚣中,盲从之民众中有人心甘情愿将可怜的家当送到“大师”们的怀中;有人走火入魔,离妻别子追随“大师”;有人杀人放火了断尘缘,紧跟“大师”;本当多活十年没问题的健康老人却因拜“大师”辟谷闭关而死等,现在看来是120%的错误与荒唐,但在当时受蒙蔽者的心中却是200%的正确与合理。

何以如此滑天下之大稽、肉天下之大麻?无非是多种媒体全方位疯狂炒作、名人政要直接与间接介人,加上民众的盲从轻信。当然最重要的是有人图谋不轨、心怀鬼胎地“利用”。这几者在特定的气候转换条件下,畸形地组合在一起,于是由热闹转狂热,由狂热转疯狂,再由疯狂转冷落,在这种转化中,不少人上当受骗,某些人发了洋财,也有那么几个倒霉者锒铛入狱。而那些上当受骗的多数人也只好请出阿Q的“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所谓失钱免灾,“好比害了病”。而教训并没真正吸取,于是若干年后,这种滑稽剧则又不可避免地乔装打扮地上演了。

当吉林的疯狂的君子兰炒到数十万元一株然后跌到几分钱时,情形是这样;当所谓魔水可当汽油使用这一“绝秘技术”引得高干与名人参与及投资时,情形也是这样;当基民轻信基金鼓吹只须八年的等待人人可成百万富翁尔后大跌得恨不得上吊时,当某功法某拳术被渲染成灵丹妙药可以医治百病、长生不老时,情形还是这样。人们似乎咬牙切齿般地后悔莫及。但是,时过境迁,时代健忘了,历史的闹剧不会停止演出。而真正头脑清醒者、静观默察、洞幽如观火者,睹其萌而知著者能有几人?

三、干瘪的武术

回忆历史的滑稽闹剧,并非指眼下的武术热点已成狂热。但热闹中的虚泛毕竟存在,且不容忽视。纵观近年来举行繁多的各类武术赛事,如同节日,武术节更是节日中的节日。喧宾夺主者有之,假托名义者有之,本末倒置者有之,名不副实者亦有之。武术节本应彰显的是武术,既是武术实体的展演,是武术品位的提高,又是武术理论的升华,还应是武术法理的探求,更应是武术新老明星的展现。然而,我们所见并非如此。这里,我们不得不从节日二字谈起。节者,节制也。节日者,团聚也,时节也。没有一定的时节,非节日,没有特定内容的团聚,亦非节日;没有一定的节制,更非节日。一年之休闲与团聚——春节,夏秋丰收之阶段性休闲与小团聚——端午节与中秋节,如此等等。如果没有节制,日日节日,节日则泛化得没有什么意义。就武术而言,例如正儿八经的太极拳节,应该是各门各派的团聚与喜庆的日子,有各派掌门与名流的参与,有新星的实力性展演,有实打实的技击比赛,有代表性套路与功法的竞赛,有理法心法的理论探索,有围绕太极拳和与太极紧密相关的服饰、器械、图书、光碟等的业务洽谈,有旅游资源的开发,这样的节日,势必对于太极拳运动的蓬勃发展起到推动与促进作用,对于太极拳的声望、太极明星的培养也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这样的节日,是要有充分的酝酿与准备时间的,关键在于其过程,而不是某几天之结果,如果过程充实,准备充分,其果实必定饱满。反之,准备不足,过程虚空,其果实必定干瘪。至于冠名以武术节的,则必须有百余个拳种(尚有若干民间有影响拳种设计其内)的绝大多数的内容,有武术活动开展已成规模的绝大多数国家的参与,然后围绕武术节而开展的竞技赛事、套路与功法展示、理论的探索、武术家的风采展演,武术的电影、电视戏剧、曲艺的展播或演出等,这些活动都是世界上最新颖的、高端性的。围绕这些必定对服务业、旅游业、广告业、文化产业、商贸业,乃至武术外交、

武术政治、武术军事等等给予支撑和促进。如不具备这些内涵的武术节就必定是准备草率、内容干瘪的武术节。

四、武术的理念

没有正确的理念就不会有正确的行为,武术节毫不例外。我们对于武术节的理念应考虑武术和节日这两方面。下面重点谈武术的理念,我们理应十分鲜明地认识到:

武术是中国文化与历史传统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概括性体现。

武术既讲究历史的继承性与基础性,更讲究现实的发展性与创新性。必须合理地处理好这二者关系。

武术运动的形式尽管多样化、多渠道,领域宽广,但其技击方法是基本内容,套路、格斗与功法是主要运动形式。而增强体质、磨炼意志、陶冶性情、祛病延年、丰富生活是主要价值与主流目标。

武术的传承应受到尊重,但不能拘泥于门派与辈分、死守世袭嫡传。否则便阻碍其发展。世事总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武术的发展与展示,既要弘扬原有理论技术与方法的精神,又要新的科技与理论的支撑。因此重视理论研究,贯彻实事求是、百家争鸣的原则与方针是必须坚持到底的。

武术既要重技术、重知识,还要注重武德、武魂,重视法纪观念。重视精神气质的同时,也应重视辩证思维的智慧。体质、技艺、精神与智慧结合的武术才是完善的武术,才是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武术。

经营武术必定带来武术经济的繁荣,而武术经济的繁荣,必定促进武术的发展。故武术与经济是不可分离的,但武术是主体,经济是手段。如果颠倒过来,势必削弱与排斥武术,必定先毁武术而后必定毁了武术经济。

有着如此武术理念作指导的武术节才可能避免内容干瘪,做到名副其实。

有着这样的武术理念指导的武术节,才可能将武术的各个门类与各个拳种平等地放在一个平台上,不计声名之大小,不计人数之多寡,只要你符合武术理念,有套路、功法与技击实力,你就可以享受到竞技的机遇与权力,你照样可以脱颖而出。正如非洲一些小国家的长跑选手参加奥运会也能夺取冠军一样。

有着这样武术理念作指导的武术节才可以尽量避免门户之见与畛域之念,尽可能消除死守世袭嫡传的陈腐观念,以技击论高下,以实绩排奖项。

这样的武术节才是众望所归、令人心悦诚服的武术节,才是朝气蓬勃的、兴旺发达的武术节,也必然是久远而宽广的永恒的武术节。

五、武术节的畅想

我畅想的武术节先要有时段的制约。节日节日,没有时段,即没有节日。新的武术定义如下: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的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从定义看,它的节日不是如同儿戏的苟合与轻率简从的赋名,如按已发展百年的奥运时段为镜子,则全球性武术节少说也得4至6年一次。

或许有人认为这是不是时间太长了、太慢了、太保守了,我的回答这是由目前武术训练与活动开展现状决定了的。世界性武术节必须有各拳种的代表性套路与功法,而竞赛还必须有统一的裁判及裁判准则,至于说到代表性团体的组队训练,其进展程序比奥运会组队要难一些。这是由于奥运会有国家级训练队伍,运动员处于常备训练状态,运动员选拔随时可行。加之有各个门类的世锦赛作为坚实的基石,而百年奥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及历届竞技过程可贵的案例。而武术方面尚不具备上述条件,因而目前的循环时间要长一些。

组织机构的设置也必须是常规性的,组织地点的选择与场所、场地的建设,必须综合考虑其承受力量与承接实力及商贸、旅游、交通等条件。还必须考虑武术器械的研制(如刀、剑、枪、杆、球),武术服饰与标志性的制作、武术场馆的建设等。

关于承办单位,不可能由某一座山、某一座庙,或某一个县、市级行政单位去举办,它只能由国家机关或相关机构牵头。这如同奥运会尽管由某城市举办,而实际则是某城市所在的国家来组织一样。

当这种武术节在某地承办时,必定接纳五湖四海的观众和普天之下的英才与爱好者,故各类媒体的从业人员蜂拥而至,武术电影、戏剧将不停地上映与上演,武术博物将有所展现,武术科研将有理论的突破与新的成果展示,世界性权威的武术家、武术明星与超明星将登场与诞生,历史上武术大家的后裔及现代各派武术名流将登场献技,于是武界为节日翘首以盼,媒体为节日激情奔忙,武术爱好者为节日欢欣雀跃,商界为节日欢欣鼓舞,旅游业为节日大展宏图,交通为节日而规模性地改善与调适,乃至整个国家甚至世界为此节日而欢庆,我相信这样的武术节才是人们所企盼、企求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某些武术的“节日”只是冠以武术节之名,而人们漠然视之,节日一过,人们怅然若失,遗憾与惋惜郁积于胸。

六、武术节的哲学审美

哲理及审美是人类一切物质与精神活动的最高概括与归宿。当一种活动趋向于哲学审美价值时,此项活动便成为永恒。武术活动蕴藏着哲学审美金矿,如同海洋般深厚与宽广。开掘其哲学审美,既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展现,又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提升。武术的节日理应凝聚丰厚的哲学审美。仅举一些事例,比如节日标志的征集、设计与制作、象征物的选拔与艺术加工,它不是原始图像或动物或植物的复活与仿制,而应是更为深广的抽象,它给文化人带来新的课题与新的创造空间。再如陶瓷艺术中的武术彩绘,雕塑艺术中的钢雕、铜雕、木雕表现演武者飒爽英姿,或半裸,或全裸及各种绘画艺术中的武林人物及其演练等。假如能达到敦煌壁画飞天中所体现的历史沉淀或唐三彩中所展现的奔马气势与汉代马踏飞燕中所体现的想象与神采,或商代青铜器所展示的饕饕纹之凶猛与阳刚,将多么令人流连忘返。当武术文化、武术经济、武术外交汇集于武术节时,当武术节繁花似锦地展现出人类的健康、活力与智慧时,当武术节武术的竞技流程热烈而欢腾地展演并被现代传媒向全世界展放哲学审美时,当比武者的雄姿以现代科技为平台而辐射四面八方时,其哲学审美所引起的人们心灵的震撼及其全球性的文化影响与精神影响必定久远地活在人们的记忆里而回味无穷。它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的安宁与幸福都将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篇5:练武术的作文

到了武术房门口,看到徐老师正在门口面带微笑的迎接小朋友,还不时地摸摸小朋友的头或帮小朋友整理武术衣,真像小朋友的妈妈,虽然徐老师在教武术的`时候很严肃。

8:30分,武术学习正式开始。先开始做双手牵拉、高抬腿、压腿等准备工作,小朋友练得很认真也很勇猛,象一只只小老虎似的。为了让我们这个班能赶上武术团队班,今天老师为我们增加了一个新的动作叫“二级跳腿”,非常难,我还没有完全学会,但我有信心,经过努力,我会学会的小学生关于练武术的作文作文。

篇6:少林武术的作文

“武林高手” 王亮兴冲冲来到了河南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在接触了真正的少林功夫后,才发现现实中的武术并不像网络游戏那么简单。其他的不说,每天的基本功训练就让王亮吃不消,生了退缩之心。教练知道后,特地找王亮谈话,了解到他其实很喜欢武术,只是刚开始吃不了苦,才打了退堂鼓。教练通过和王亮聊网络游戏里的武术,并为他讲解这些武术原理,帮助孩子重新对武术产生深厚兴趣,重新认识到学习基本功的重要性。

通过教练的引导和鼓励,王亮克服了娇气、怕苦等毛病,鼓起勇气每天认真苦练扎马步、压腿、站桩等基本功,渐渐熟悉以后,进步飞快。取得的成绩又不断激励着他努力学习更难、更高的招式,一步步朝着武林高手的梦想奋斗。如今的王亮武术成绩优秀,已经跟随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体表团进行了多次武术表演,不但变得更有礼貌,举手投足间也颇具少林风范,成了大家眼中真正的“少林功夫小子”。 众所周知,河南嵩山少林寺被赞为“千年古刹、禅宗祖庭”,具有1500多年的传统少林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有更多青少年踏上“学武之路”,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弘扬少林禅武文化的历史重任。站在中岳嵩山少林寺寺院内,我们有理由相信“少林学武之路”必将成为万众景仰之路、群英荟萃之路。

篇7:我的武术教练作文

——题记

我练武术到现在已经有五年了,今年寒假我从中班升到了大班。

我的武术教练——唐教练,他瘦高瘦高的,黑黑的,英俊潇洒。

唐教练上课时手里拿个小棍儿,面无表情,或蹲或站观察我们做的动作是否正确,如果有同学做错了,唐教练就会记到脑子里面把错误的动作一一做给我们看,再挑同学把错误的原因说出来,让我们更深刻的记在了脑子里。

他在课堂上认真、严肃,从来不说说笑笑,但有时也很关心我们,如果在练功时有同学哪里不舒服,他就会给那个同学的家长打电话,来接走,如果在冬天练功,我们会出很多汗,放学时,唐教练总不会忘记对我们说:“外面冷,你们出了不少汗,出去时要记着把衣服穿好,别着凉了。”

唐教练对我们说过:武术课和文化课一样都是先复习旧动作,再学习新动作。

学习新动作时是我最紧张最担心的时候,唐教练只教三遍,两遍分解动作,一遍连贯动作。唐教练做动作的时候,我睁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用脑子记,之后就是自己练了,每人做二十遍,最后要每一个人做给唐教练看,如果做的好就可以休息了。

在我前面的两个哥哥都没有过关,更别说我了,我的心儿怦怦直跳,深深吸了一口气,我努力回想着唐教练做的动作,,走到他面前,很快我就把动作做了出来。唐教练说:“过关!”

篇8:武术礼仪对武术传播的价值

1、古代的武术与武术礼仪

1.1、原始社会中的武舞

在最古老的原始社会当中, 武舞主要就是来体现原始人们对于巫术和图腾的崇拜。在原始社会巫术活动中, 武舞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古代人们在狩猎等活动前后, 就要跳武舞, 并幻想以这些动作来产生力量从而战胜敌人。武舞就是最古老的原始社会中武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同时, 武舞也是最原始的社会中宗教的一种礼仪仪式, 所以, 可以说武术本身就是礼仪的一种。

1.2、古代社会中的礼射

在西周时期, 为了提倡人民习射, 周天子就经常习射。西周射术的发展中有一种就是将射术和礼乐结合形成“射礼”。“射礼”其实就是把道德礼仪理念和规则相结合产生的一种射箭活动。“射礼”之中内容丰富, 包含了诸多的礼仪规范。射箭是我国古代时期非常流行的一种武术形式, 它本身也是古代国家礼仪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且“射礼”它还包含了各种的礼仪形式。

1.3、传统的武术礼仪

隋唐时期的少林武术, 其中合十是礼仪形式, 门规戒律是礼仪规范。明清时期的陈氏太极拳, 礼仪同样丰富, 拜师需跪拜之礼, 现在的太极拳比赛也有抱拳礼。传统的武术还有其他的礼仪形式, 如:鞠躬礼、握手、举手礼等。在整个武术的发展历史中, 我们可以总结武术礼仪的发展特点, 即武术之中存在礼仪, 礼仪之中包含武术。武术之中存在礼仪是指少林武术、太极拳等传统武术, 他们都有着完整的礼仪方式;礼仪之中包含武术是指武舞、射礼等, 在当时都是礼仪内容。

2、当前武术礼仪的现状

2.1、当代武术礼仪的教育缺失

现在,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有些传统的道德规则被打破, 而新的道德规则却还没有建立完全, 使得当代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比较大的问题, 甚至一些学生的道德意识出现缺失的现象, 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样情况是各种原因造成的, 但是, 不能不承认, 礼仪教育的缺失, 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礼仪教育的缺失, 导致学生的道德水平降低, 随之产生新的道德危机。还有一部分的学生只知道追求西方的自由民主和个性的解放, 一直放任自己, 无所事事, 失去了前进的生活目标和自控能力, 导致了极度的精神空虚, 并且经常以自我为中心, 无视他人的存在, 这些人就是没有礼仪道德约束的典型例子。

当前, 学校中的武术教育是一个非常受社会关注的课题。对于学校里的武术教育情况进行研究、调查, 得到的结果显示, 当前我国有大部分的学校都没有武术课, 学生们主要是利用武打的影片和小说来对武术进行了解, 导致学生对武术的认知非常的片面, 对于武术的价值还停留在武术仅仅能强身健体的价值上, 而忽略了武术本身具有的文化价值, 造成武术礼仪教育的缺失, 使得农村的学生都到武术馆去学习武术, 而城市的学生将学习跆拳道当作时尚。究其原因, 还是我国长期以来, 学校对于武术教学方面只是强调武术的健身和防身能力, 忽视了对武术礼仪教育的重视, 而过分的强调学生对技能的掌握, 使得武术文化礼仪传授的缺失, 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武术的过程中, 都不能很好的体会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武术礼仪文化, 也就不能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得到礼仪文化的教育和道德的熏陶。更有一些人对于武术的意义存在严重的错误认识, 以为练习武术只是为了可以不被欺负或者可以欺负别人, 这对传统武术在学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2.2、传统武术礼仪单一的形式和功能的局限

传统武术比赛的过程当中的抱拳礼, 现在已经变成了武术礼仪的代表礼节, 传统的武术礼仪已经在随着武术的发展而渐渐的消失, 而在武学之中还有一些其它形式的武术礼仪, 只不过他们的影响力还是很微弱, 人们大多数会将它们忘记或者忽略。现在说到武术礼仪, 人们大多数只能想到抱拳礼, 而不知道其它的礼仪, 于是, 抱拳礼就渐渐的成为了武术礼仪的代表性礼节, 进而人们就形成了抱拳礼就是武术礼仪, 武术礼仪就是抱拳礼的认知。由于现在人们缺少对于传统武学礼仪文化知识的了解, 有缺少对其进行相关深入研究的人, 导致人们面对武学礼仪的只有单调和枯燥的形式。

由此可知, 当前最需要的是对于武学礼仪的深入研究, 同时还要重新的构架现代武学礼仪系统, 丰富现代武学礼仪内容, 加大现代武术文化底蕴。

3、武术礼仪的正确价值

3.1、武术礼仪教育的功能

(1) 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着良好的作用。传统武术礼仪文化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武术礼仪的过程中也是在学习和传播中国武术文化, 使得作为中国文化之一的武术可以等到继承和发扬。

(2) 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品质, 养成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在中国古代中, 礼仪可以对一个人的行为进行端正和规范, 使人们可以理智而又文明的处理各种遇到的问题, 进而达到修身养性的功效。武术礼仪可以具体的体现出一个人的武德,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

(3) 能提高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武术礼仪, 也是一种武术精神, 是对一种礼法的恪守, 对于国家的忠诚, 学生们在学校进行的武术礼仪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 提升对国家的忠诚度, 所以, 武术礼仪的教育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形式。

3.2、武术礼仪对于国家形象所能造成的影响

(1) 可以提高人民文化自觉的需要。可以开展针对武术礼仪教育的宣传, 让人民在接触、学习、发扬武术文化的过程当中能时常地想起我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品, 使之时刻的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通过学习到的武术礼仪来纠正心态, 也可以通过武术礼仪来提升武术技艺的境界。新时代之中, 要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保持冷静的思考, 坚持自己的选择, 只有不忘本, 才能时刻明确的看清自己。

(2) 体现出中国武术文化软实力方面的需要。武术礼仪包含着中国武术文化,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外界展示的一个窗口, 通过中国的武术礼仪, 外国人才能更好的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 加大武术文化的软实力, 才能显示出武术的价值, 展现武术的内涵, 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

(3) 保持我国人民谦逊的性格需要。对于谦逊的中华民族来说, 他不会去张扬, 在别人面前只会显示出他的淡然的性子, 也正是这种性格培养了中国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的关系。大多数武术都是具有攻击性的特点, 而武术礼仪却是以谦逊、仁义等内涵为主, 这就使得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 可以默默的对一个人的行为性格进行规范。所以, 武术礼仪教育的进行可以最大的保持我们民族谦逊的性格。

4、结束语

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仪和传统的武术礼仪都可以为当代的武术礼仪提供丰富的内容和经验, 可以使人感受到古代人们的人文情怀, 只有对古代文化礼仪的继承和发展, 使现代的武术礼仪与时俱进, 让人们明确武术的概念和功能, 了解武术礼仪的真正意义, 才能让武术更为有效的进行传播。

摘要:中国武术是在中国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中诞生的, 经过长期的发展, 沉淀了深厚的中国礼仪文化, 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部分。而武术礼仪作为传统武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对于武术健康的发展和快速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由于当代大众对于武术礼仪文化知识的缺失和认识的不足, 导致武术礼仪的传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从而使得武术在当代的传播变得非常困难。以下文章是对于武术礼仪对武术传播的价值的一些浅述。

关键词:武术,礼仪,传播,教育

参考文献

[1]汤立许, 蔡仲林, 饶英.北京奥运会武术礼仪文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0, 7.

[2]董刚强.中国武术礼仪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11, 11.

[3]王柏利.对学校武术礼仪教育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09, 8.

[4]马光, 张云龙.论学校体育中武术礼仪与跆拳道礼仪的对比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10, 7.

[5]毛海涛, 黄利华, 蔡清顺.析中华传统武术的礼仪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 11.

[6]张令, 从跆拳道、柔道礼仪看中华武术礼仪[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 1.

篇9:探究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的传承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在现阶段日趋紧张的国际竞争中,民族文化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中国热”的浪潮下,中国文化发展到了全世界,中国的武术更是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因此,加深在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的传承教育,对于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中的影响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武术文化 教育 影响力

武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民几千年积攒下来的宝贵财富。因此,弘扬武术教育、加强武术文化的传承,对于现阶段日益发展的民族文化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一、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一)对道德本身的促进作用

在我国的武术文化汇中,“武德”是武术文化的核心。“武德”就是指社会的公正原则,如正义、公正、尊师、助人为乐等。加大对武术文化的传承,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我国的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对人的教育意义是巨大的。它在培养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行的同时,又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因此,加大对武术教育中的武术文化的传承,是我国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工作重点。

以大多数武道大师而言,他们大多数都提倡平心、平和。我国传统的水墨画往往是一个人心境的体现,2009年4月11日,武道大师魏来在南京举办了美术画展,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副会长言恭达亲自为画展题词。当画展上记者询问魏来为什么能在书法绘画艺术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时,魏来解释道:武术提升了他的心性,所以他能平心静气的将爱好放在书法美术上。由此可见武术文化能磨练人的心性,提升人的品质。

(二)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重要途径

在现阶段的国际竞争中,文化竞争成为现代竞争的主要方式。在20世纪末期,外国文化对我国的冲击持续加大,这种文化冲击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的各个领域,“韩流”、“欧美流”成为了很多青少年的关注焦点,而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

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的传承,会有效的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现代,每个青少年都有一份对武术的激情,武术教育在青少年中的推广所受的阻力较小,同时武术文化又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所以说,武术教育中更要加大对武术文化的传承力度。

二、加强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传承的措施

(一)要明确武术教育与武术文化的区别

想要加强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的传承,首先要明确武术教育与武术文化的区别。一些武术的教育中把武术教育与武术文化混为一谈,殊不知武术教育只是单纯的教育,单纯的讲解武术的招式;而武术文化更接近于一种思想,对人的行为动作、思想方式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说,武术教育不等同于武术文化的传承。

在很多武术教育中,往往会忽视了对武术文化方面的传承,这是现阶段我国武术教育中的常见现象,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武术的学习中,只是单纯的学习招式,而往往忽视了武术的瑰宝——对人性的培养,这是我国武术教育中的一大缺失。由此可见,区分武术教育和武术文化的工作势在必行。

(二)重视学校对武术文化传承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载体,而学生又是武术文化传承的主体,因此,一定要发挥学校在武术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首先,要营造校园的武术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对武术文化的认知程度。氛围是学习的前提,所以说,武术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相应的校园氛围的支撑。学校可以适当的开展业余武术活动,在节假日期间组织学生参观武术学校,通过解说员的讲解,进一步加深武术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画报等校园宣传措施,在学生中普及武术文化知识。另外,学校也可以鼓励创办校园的武术团体,进行简单的武术文化的交流。

(三)要明确武术文化的位置

武术在很多国人的心中,只是一种为格斗而产生的技巧,这是很多国人对武术的误区。首先,我们不能忽视武术创建的初衷之一:防身,武术的创建之初也存在着军事的目的。但与此同时,武术对于修身养性、强健身体的积极作用,也对医学、伦理等方面的广泛涉猎,所以说,武术文化是诸多文化的集合。

现阶段的教学中,也要明确武术文化的地位,通过对武术文化深度剖析,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美的将武术文化与现代教学融合在一起,也要明确武术文化在现代教学中的位置,不能本末倒置。

(四)注重对武师的武术文化培养

武师作为武术教育的实际接触者,对武师的武术文化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武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武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展现出良好的武术文化的素养,对于他的学生而言,会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因此,武师的培养,对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

三、结束语

在国际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把国家的综合实力放在经济的发展上,也要兼顾民族文化的发展,明确民族文化的发展对武术文化的带动作用,这对于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同样,现阶段我国要将武术文化的教育推广到学校,保证武术文化能在人民中顺利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伏静.高校武术教学对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1.

[2] 李勇,邢伟.文化的传承:当代武术教育的核心问题[J].搏击武术科学.2010.9.

[3] 陆小黑.浅谈当代武术教育中的文化教育[J].搏击武术科学.2011.7.

上一篇: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下一篇:朴华致远 读书笔记《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