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基本功是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根本

2024-04-12

苦练基本功是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根本(精选8篇)

篇1:苦练基本功是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根本

苦练基本功是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根本

把基本功练硬,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是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基层人员缺少、物质经费不足等问题也是必不可少的。

[找文章到--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练硬政治素质基本功。基层所队是公安机关最基本的战斗实体,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党的方针、政策各项公安任务就很难得到贯彻落实,政令、警令就难以畅通,因此政治素质必须是第一位的。要强化民警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完成各项公安任务的主观能动性,在政治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行动上做到令行禁止。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理念。把政治素质功练硬,使我们这支队伍永保长久,不衰的战斗精神。

二、练硬理论知识基本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的日趋多样化,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也在不断多样化、智能化、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公安机关各级领导和民警要具有更高的理论知识,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公安理论业务知识,更要具有全面的多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社会知识。就要苦练理论知识基本功。深入到知识的海洋,深入到社会吸取营养,广博多学。知识就是力量,有了无穷的知识,我们这支队伍就永远充满战斗力。

三、练硬业务技能基本功。公安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业务技能是我们做好公安工作的基础,随着我国逐步走入社会主义法制化轨道,新的法律、法规的不断颁布实施,处理各类案件规范化,程序化的不断增强,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必须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同时要不断学习研究,不断更新发展。不然就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公安工作。目前,我们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民警,大都是40岁以上的老民警,工作中习惯于沿用一些老的办案模式和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公安工作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治安处罚法”实施后,在办案过程中适用条款不准确、程序不规范。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调处矛盾纠纷的基础薄弱,行业场所、流动人口、重点人口的管理不到位等很多问题,制约了我们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因此,苦练基本功要与当前公安工作实际相结合,从基层民警急需掌握的业务基本技能入手,根据自身队伍特点,找准业务技能薄弱环节,从最基本的接处警,刑事案件、治安案件、行政案件的立案查处;做群众工作、治安调解、治安防范等方面入手,注重掌握告知、盘问、讯(询)问、案卷的整理、程序的规范等基本内容。采取业务比武、知识竞赛、案件分析、现场操作、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练硬业务技能基本功。

篇2:苦练基本功是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根本

苦练基本功是抓好三基建设的关键2007-12-12 19:11:4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苦练基本功是抓好“三基”建设的关键

2006年是全国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年”,同时也是公安机关当前乃至今后“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三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抓好“三基”工程建设,对基层派出所来说,可谓意义重大,十分关键。要抓好“三基”工程建设,就得苦练基本功。苦练基本功,就必须做到坚持一个根本,狠抓两个提高,完善三个机制,实现四个转变。一个根本:苦练基本功首先要紧紧抓住“政治素质”这个根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执法理念,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从思想上进一步打牢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保持忠诚的本质,做到执法公正,一心为民。两个提高:苦练基本功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民警的基本素质。一是提高民警业务素质。就是要组织民警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同时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培养民警学习的自觉性,将学习业务知识转变为每一名民警的习惯,全面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二是提高民警体能、技能素质。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强化体能、技能练兵,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好每日一练,深入开展大练兵活动,切实解决民警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民警具备胜任岗位、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素质和本领,从而使民警在体能、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三个机制:要使苦练基本功真正取得实效,就必须以机制建设做保障,体现在

具体的工作中就是要完善三个机制。一是完善学习培训机制。就是要按照“做学习型领导,带学习型队伍”的要求,结合派出所的实际情况,认真拟定学习培训规划,使学习培训有方案、有教员、有经费,努力解决工学矛盾,确保民警学习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完善日常工作机制。主要是完善人口管理、情报信息、群众工作和创新警务工作制度。因为这四个工作制度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人口管理是公安机关最基础的工作,要实行分级管理,重点掌握,只有管好了人,才能管好治安。情报信息是现代警务工作的主导,只有做到情报信息灵通才能做到科学决策。做好群众工作,不仅可以密切警民关系,缓解警力不足等问题,还可以解决破案难、取证难、追逃难等诸多问题。创新警务机制就是要建立与发案规律特点和治安状况相适应的基层勤务制度,重点完善警务前移,贴近群众,在社区警务站进行纠纷调解、代办户口、办理证件等警务

活动,推行错时工作制、案件主办责任制、与治保会联合办公制度等,实现打击准确、防范严密、管控有力的目标。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首先,量化绩效考核标准,认真推行个人考核机制,让平庸的人有危机感,让“搅浑水”的人有失落感,让不干事的人有淘汰感,从而使每个民警都树立起爱岗敬业意识,同时要大力宣扬先进,适度进行物质奖励。其次,积极推行激励轮岗机制,让想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能展示、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推行机关与基层民警岗位轮换,让机关的民警有实践,基层的民警有理论,通过岗位互换,实践不同的工作,就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提高机关队伍的务实作风,推动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四个转变:广大民警要通过苦练基本功活动,真正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实现思想观念转变。就是派出所要在纷杂的工作中,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到抓基层、打基

础、苦练基本功上来。二是实现工作作风转变。就是要紧紧抓住“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这一中心,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坚持“眼睛向内”查找问题、挖掘潜力,抛弃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把基层基础工作做好,树立创新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特别是基层领导要用全局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基层基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实现执法理念转变。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改进和解决执法执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规范执勤、公正执法、热情服务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落实警务公开的各种事项,开展便民利民活动,真正把执法为民思想根植于每一个民警,落实到每一个执法环节中,增强亲民意识,真正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四是实现工作模式转变。主要是从专项阶段性打击工作转变为做好经常性日常防范工作,加强对民警日常防范工作的培训和检查力度,使民警明确

基层基础工作,树立为整个公安管理工作服务的意识。

总之,基层民警要通过苦练基本功活动,立足本职,勤学苦练,逐步提高政治、法律、业务、体能素质,最终做到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会擒敌自卫、会执法执勤、会管理服务、会做群众工作。

篇3:苦练基本功是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根本

一、基层公安交警队伍建设的几点做法

近年来, 剑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在县局党委和市局交警支队的正确领导下, 以“三项建设”和“三项重点”工作为主线, 以队伍正规化建设为保证, 认真贯彻落实“从严治警, 依法治警”的方针, 严格执行“五条禁令”, 规范警容风纪和民警的执法行为, 积极推进了队伍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 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 抓班子建设, 坚持从严治警。

一是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制。二是认真落实绩效考评。三是严格警务督察。大队实行严格的警务督察制度, 不定期深入基层交警中队开展警务督察工作。

(二) 抓党建工作, 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是抓支部党员队伍发展。二是抓支部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党建工作制度, 加强了党员管理。三是抓支部组织建设。大队每季度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 通过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同志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 以进一步促进组织建设和业务工作。

(三) 抓工会组织建设, 丰富警营文化生活。

一是成立工会组织。大队成立了以教导员任主席的工会组织, 并按要求设置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二是做好工会维权工作。三是丰富警营文化生活。大队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活动, 切实将工会活动与警营文化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四) 抓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强化思想教育。大队以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教育为重点, 大兴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之风。二是强化岗位练兵。大队全面落实“三个必训”制度, 按照“战训合一、轮训轮值”的模式, 苦练交通法律法规、交通管理业务、执勤执法技能等方面的基本功。

(五) 抓内务管理, 营造优美办公环境。

大队以内务环境秩序整治为契机, 狠抓《内务条令》的贯彻执行, 认真落实“人要精神, 物要整洁, 说话要和气, 办事要公道, 内部要安全”的内务管理总体要求。

(六) 狠抓从优待警, 进一步凝聚警心民意。

大队始终把民警的安危冷暖放在心里, 切实从政治上关心民警、精神上鼓励民警、工作上爱护民警、生活上体恤民警, 真正把从优待警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当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 思想观念滞后。

(二) 敬业精神弱化。 (三) 服务意识不强。 (四) 综合素质不高。 (1) 重视程度不高。一些中队领导对新形势下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民警重使用、轻教育, 没有真正体现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 (2) 教育培训相对薄弱。个别部门对教育培训工作不重视, 培训工作不规范,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 (3) 人员结构较复杂。一是非执法主体人员较多。目前, 大队人员结构较复杂, 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人员超过了民警总数两倍还多。二是年龄结构偏大。目前, 民警队伍平均年龄为40岁, 因队伍结构老龄化比较严重, 导致交警队伍争先创优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不强的实际日益突出。 (4) 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交警队伍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 存在阶段性与经常性相脱节、群体性与个体性相脱节、原则性与灵活性相脱节的问题。 (5) 执法环境较差。随着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受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制约, 当前民警的执法环境日渐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

三、加强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 完善领导班子表率机制建设, 提升示范带动效应。

要围绕民主、集中、团结的原则,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成员内部加强民主团结, 做到同舟共济, 共谋发展。

(二) 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建设, 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一是提高政治水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增强政治敏锐性, 树立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的思想。二是提高业务水平。要以执法规范化现场观摩会为契机, 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增强规范化执法能力, 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三是提高服务水平。要强化服务意识, 增强群众工作能力, 树立服务群众、便民利民思想, 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三) 完善奖惩机制建设, 进一步凝聚警心。

一是要健全完善竞争激励机制。要大力推行全员绩效考核, 着重解决好公平和激励问题, 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二是要落实从优待警措施。要积极为民警排忧解难, 深入基层, 关心民警,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帮助民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激励广大民警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 充分调动广大民警的积极性。

(四) 完善警营文化育警机制建设, 提升感染力。

要把文化育警看成是凝聚警心、鼓舞斗志、陶冶情操、树立形象的有效途径。努力拓展警营文化的教育、凝聚、导向和激励功能, 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公安警营文化。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不断丰富和拓宽形式和内容, 有效缓解民警的心理压力, 提升民警的思想境界。

(五) 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建设, 确保警令政令畅通。

一是规范日常行为。要按照《人民警察法》和有关条例规定的要求, 从着装仪表、内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二是要严格监督。要直接听取辖区群众对民警的意见, 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及时解决;公安机关的内部监督部门要变事后查处为主为事先防范为主, 把预防民警违法违纪的关口前移。三是坚持依法治警。

篇4:苦练基本功是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根本

一、各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和对象

各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情况:

主要包括四大类,即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向群众提供活动阵地、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开展基层辅导培训工作,组织文艺团队、培养业余文艺骨干等。开展文艺活动、培训、辅导、举办文艺团队等传统服务方式得到了各县文化馆的重视。文化馆应该成为当地文化活动中心和培训、辅导、调研中心,但各馆对于新的形式尝试和开展并不多,比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网上群众活动和远程培训等。

州群艺馆、各县文化馆2007年—2008年开展了达563次的文化活动。各馆均开展了113次以上的文化活动,开展较多的州群艺馆、同仁县、尖扎县文化馆有近439次。在这些活动中,由政府交办的平均为80次,最多的有350次,包括黄南州群艺馆、同仁县文化馆、尖扎县文化馆等。政府交办的比例平均值为71%,即约一半的活动是政府交办、指定的,其中最多的是同仁县,达到100%,最少的馆不到25%。政府交办以外的活动,主要包括与社会力量联合主办的、有赞助的、文化馆自己开展的下基层活动等,即公益性的活动。

州群艺馆及各县文化馆共有10支文艺团队。各文化馆至少有一支以上的团队,最多的同仁县文化馆有7支。同仁县文化馆、尖扎县文化馆多年来潜心打造地区文化品牌,注意文艺团队的建设,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发挥文艺团队的“种文化”作用。2007—2008年各文艺团队的成绩为:平均开展192次演出活动,最多的同仁县有300次,最少的馆不到20次;平均举办了8次培训班,最多的是同仁县有20次,最少的馆不到1次;平均创作了73件作品,最多的黄南州群艺馆有50件作品,最少的河南县文化馆有0件。同仁县、尖扎县的文艺团队在自己的努力和有关方面的支持下活动开展得比较红火,成绩比较突出。

体现公益性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基本特征。在调研中发现,州群艺馆、县文化馆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努力。体现公益性主要包括免费提供活动场地和设施、免费下基层辅导培训、扶持文艺团队、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文化活动,同时还包括加强公益性宣传和讲座等。免费是各馆在落实公益性上谈的较多的一个话题。表示自己开展的文化活动已经可以达到100%免费的没有,达到80%—90%免费的有黄南州群艺馆、尖扎县文化馆、同仁县文化馆、河南县文化馆。收费项目中,包括少量的收费,在各馆平均占到20%,收费问题是体现文化馆公益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文化馆客观条件难以达到完全免费,少量收费是符合现实条件的。

文化馆各种活动和服务,其受益人口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体现了文化馆的价值和地位,黄南州受益人口超过50%的有2个,其余10%—40%的有3个,虽然本项为文化馆自评,但仍可以看出文化馆注意吸引更多的群众来参加活动,接受服务,聚拢人气,创出名声。

各馆服务对象的年龄段构成。老年人比例超过30%的有黄南州、尖扎县两馆,平均为20%;中年人所占比例超过54%的有同仁县、河南县两馆,平均为36%;青少年所占比例32%,平均为30%。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黄南州群艺馆及各县文化馆的服务对象相对重视中年人群的文化服务。老年人群仍然是文化馆的重点服务对象,对于青少年的文化需求还需要更加重视。

加强中低收入人群的关注是文化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项重要责任。四馆中低收入人群占全体服务对象的比例平均为67%。各馆集中提到的中低收入人群包括在校学生、农牧民群众、下岗失业人员、退休人员以及农民工、城乡居民。采取的服务方式主要包括提供场地、免费租赁音响设备、下基层送文化等。各馆还提到了对困难群体参加活动要减免费用。

二、各馆的品牌建设及在当地的地位

黄南州群艺馆和几个县文化馆一直坚持开展对群众的各项文化服务活动,其中部分县已经拥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活动或文化服务,政府、当地有关单位和群众对于文化馆的认可度也很高,但在经费投入、场地设施等某些方面与当地其他文化事业单位相比较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各个文化馆均表示自己都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活动或文化服务。在黄南州及各县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有:黄南州群艺馆每年4—9月份举办开展的广场文化活动、全省第四届藏族拉伊大赛、两届“热贡杯”藏族民间弹唱大赛;同仁县文化馆举办的热贡艺术博览会及曲库平乡将什加藏戏队、瓜什则香格里拉文艺队、浪加东格尔文艺队和保安老年秧歌队的三下乡演出活动在同仁县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尖扎县文化馆以歌舞、文化产品展示为主,形成自己的品牌;河南县文化馆开展的夏季锅庄舞比赛和“五一、五四”棋类、书画展比赛已形成一定规模和档次。

总的来说,各馆都较重视打造品牌,但是文化馆活动内容仍主要以假日、纪念日、传统节日为契机,承办各级政府交办的庆典活动、文艺演出、街头表演、广场文艺演出和各类艺术比赛等。文化馆真正拥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几乎没有,尤其具有创新意识的活动较少,同时适合中老年的活动还不多。因此,应该加强创新意识,扩大服务对象,更好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80%的文化馆认为自己的认可度比较高。表现在政府会给予表彰、在经费上较支持、并交与承办一些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等。作为文化馆就是要为群众服务,为政府攒劲,尤其是在元旦、春节、国庆节这样重大的节日里,文化馆会在政府的支持下,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组织安排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实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例如2007—2008年元旦、春节期间,黄南州、同仁县分别举办了庆两节大型广场歌舞演出、全州藏族弹唱比赛、民间藏戏表演;尖扎县举办正月十五大型文艺晚会及赴黄南州、化隆等地进行两节慰问演出等。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对于各文化馆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而文化馆也在弘扬主流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有部分馆认为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经费投入不足、人员调配不适,难以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调查发现,文化馆在当地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获得了一定的认同。在当地各企事业单位与群众的认可度上,80%表示比较认可,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各县文化馆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从而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同时应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关注度,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群众对于文化馆的认可度。

文化馆与当地其他文化事业单位进行比较,优势上普遍认为表现在政府重视,全额拨款,在基础设施、馆设面积、人员配备、人才引进等方面逐步给予大力支持;劣势表现为设备老化、经费不足、办班较少、专业性不强等方面。大部分馆普遍认为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主要还是需要政府在财政上大力支持,引进管理型人才,更新设备,保证各馆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各馆的硬件条件与队伍建设

州群艺馆、县文化馆是国办文化在基层的主要执行力量,有责任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文化娱乐场所和丰富的文化产品,对于维护广大农牧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有着关键的作用。文化场所指的就是文化馆的硬件环境和基础设施,一般包括宿舍、阵地活动厅室、馆内的必要设备等。下面就黄南州群艺馆、同仁县文化馆、尖扎县文化馆、河南县文化馆、泽库县文化馆的硬件条件和队伍建设做一简单的分析。

建筑面积和建筑使用时间

黄南州四县文化馆馆舍建筑面积总计1940平方米,其中最大的是尖扎县文化馆,面积有1250平方米(文化馆、文管所、图书馆合置办公),其中文化馆占760平方米;2003年泽库县政府投资新建约300平方米的文化综合大楼,2005年正式交付使用(文化馆、图书馆合置办公);河南县政府1984年投资27万元所建文化综合楼总建筑面积1044平方米,文化馆占有760平方米(文化馆、图书馆合署办公);同仁县政府文化综合楼总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同仁县文化馆占有180平方米(文化馆、文管所合署办公);黄南州群艺馆根据州镇规划要求原有馆舍正在撤迁,现被搬迁到黄南州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一楼临时办公。

活动厅室情况

面向公众提供服务厅室最多的是尖扎县文化馆,一共有四间;而黄南州群艺馆目前无一间活动厅室,最少的是同仁县文化馆的活动厅室只有1间;平均为1.6间。活动厅室面积最大的是尖扎县文化馆,有140平方米,占到全部面积的18%;活动厅室面积最小的是河南县文化馆的38.8平方米,只占全部面积的5%;活动厅室的平均面积为73.76平方米。

经费情况

黄南州群艺馆及各县文化馆均为全额拨款单位。年均需要人员经费最多的是60.48万元,最少的是15.12万元;平均为37.03万元。财政拨款占人员经费的比例平均为100%,各馆的人员经费财政拨款达到100%。

年均活动经费需要最多的是50万元,最少的是10万元,平均为24万元;财政拨款占活动经费的比例平均为70%。公用经费最多的黄南州群艺馆,人均每年2000元;最少的泽库县文化馆,人均每年200元。

可见,财政拨款基本可以满足馆内的人员经费要求,但在活动经费和公用经费上还存在着较大的缺口。

必要设备情况

设备总价值最多的是尖扎县馆的16万元,最少的是河南县馆的0.8万元,平均为8.4万元(泽库县文化馆无任何设备)。对一个县级文化馆来说,只有几件或无任何设备,势必对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实现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队伍情况

在员工人数中,最多的是州群艺馆14人,最少的是泽库县文化馆4人,平均为10人。

学历职称构成:黄南州群艺馆本科4人,大专6人,中专2人,高中以下2人;副研究馆员3人,馆员10人,助理馆员1人。同仁县文化馆大专10人,中专1人;馆员8人,助理馆员2人,管理员1人。尖扎县文化馆本科2人,大专8人,高中3人;馆员1人,助理馆员12人。河南县文化馆大专10人,中专1人;馆员2人,助理馆员9人。泽库县文化馆大专3人,初中1人;助理馆员4人。其中各馆本科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11.54%,大专学历占总人数的67.13%,中专学历占总人数的11.54%,高中以下占总人数的11.54%;副研究馆员占总人数的10%,馆员占总人数的40.38%,助理馆员占总人数的34.62%,管理员占总人数的2%。各馆提到尚缺专业人才较多的类别是:舞蹈编导、美术、摄影、市场营销、文学创作人才,这几项都是文化馆专业人才的大项。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馆的专业人员平均数可以达到一定的百分比,但也有个别馆存在着专业人员比例过少的问题。另外,文化馆的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一些类别的专业人才尚存在缺口。

以上就是对黄南州及各县文化馆的硬件和队伍建设的分析,在加强藏族聚居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文化馆的硬件建设需要放在首位。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文化馆建筑面积达到三级文化馆标准的一个都没有,为公众提供活动厅室的数量更是少得可怜,这从根本上限制了藏族聚居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经费不足、设备短缺,也形成了一个制约因素。在人员队伍方面,目前文化馆干部队伍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理论研究人才都很欠缺,可见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四、各馆的发展定位、优势与差距

通过前三部分的分析,我们已经对黄南州及各县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的整体状况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发展创新、谋划未来也是本次调研的重要目的。

文化馆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公益性。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馆的优势可以总结出多种,如历史的、现实的、品牌的、政策的等等。但归根结底,国办文化、公益性、非盈利性是我们的特性。尤其在“社会办文化”的大背景下,在文化馆提供的服务内容和形式不再具有唯一性的前提下,这一点更加重要。

公共文化服务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公共产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即惠及全体的,不预设门槛等筛除条件的,不为某些人所专有的。文化馆的功能定位与公共文化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近的,特别是文化馆可以惠及到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这些商业文化、大众文化不愿涉及的领域是文化馆发挥作用的重要舞台。

找出差距与不足是继续前进的基础,重视客观差距,但也不应忽视主观差距。不可否认,我们的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上尚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离群众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在调研中发现,各馆对自身差距有一定的认识,但并不清晰、完整。尤其是对自己的主观努力程度、机制建设、服务形式、内容、效果、范围、秉持公益性原则等方面的差距很少涉及。当然,“三缺”在某些方面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文化馆的困境仅仅归结于客观因素显然是不全面的。充分认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也是一种应有的态度。

加强公益性是各文化馆对自己未来的定位。加强公益性是文化馆在未来定位中谈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各文化馆表示要把公益性当作自身建设的第一要务,“应大张旗鼓地高举公益性文化大旗”,这与党和政府对文化馆的要求是相一致的,也是发挥文化馆优势的必然选择。

其他方面,黄南州群艺馆提到文化馆要成为当地的文化旗帜,要成为当地政府的一张名片;尖扎县文化馆谈到,不仅仅限于政府交办的任务,要成为社会文化的推动者;同仁县文化馆提到要重心下移,贴近农牧民群众。这些都表现了文化馆对自身未来发展进行过一定的思考和梳理。

在调研数据中也发现,个别文化馆对发展定位的认识流于空泛,过于宏观,如只泛泛地谈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

繁荣”等,具体怎样则语焉不详。另外,对自身各项制度建设和对创新的关注也还不够。

五、几点建议

第一,提高认识,摆正位置,把黄南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第二,完善机制,加大投入,使黄南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有足够的资金保证。

第三,发掘资源,多种样式,使黄南州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

第四,夯实人才队伍,提高服务能力。

第五,推进改革,激发活力,促使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积极为农牧民提供文化服务。

篇5:苦练基本功是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根本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 农村改革和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改革和发展之间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 党支部的整体凝聚力不高, 战斗力不强。

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不强, 部分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关系处理不当, 工作职责不明确, 一部分村党总支事事统包统揽, 不注重发挥村委会的作用;而一部分村委会干部又片面认为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 以村民自治说了算, 不能体现村党总支的领导地位。在个别农村党员中, 家族派性根深蒂固。这些党员首先想到的不是集体的利益、全村百姓的利益, 而是姓氏家族和其他各种关系群体的利益。

(二) 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不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农村党员队伍普遍存在文化偏低、年龄偏高、能力偏弱, 这也导致部分党员参与主体意识不强、自我要求有所放松。不少青壮年党员外出务工经商, 造成了基层党组织工作对象缺失, 客观上限制了党员作用的发挥。另外, 部分农村无职党员带头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 特别是一些年纪大、生活贫困的党员认为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无力发挥作用而放松自我要求的现象。农村党员队伍由于受文化程度、年龄等的限制, 在经济建设中很难发挥“领头雁”作用。

(三) 部分党员干部在思想方面和工作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不能自觉利用党纪、国法约束规范自己及村民的行为, 没有很好地利用行政、法制的手段对群众的利益和行为进行调整, 遇到难度较大的工作, 要么放任自流, 要么就装看不见, 甚至对群众的无理要求也随意迁就, 结果造成基层党组织工作出现不良循环, 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使得农村工作越来越不好做;二是部分党员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 茫然不知所措, 缺乏驾驭市场的能力和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如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对市场经济的特点、运行规律了解不清楚, 特别是在生产的手段和经营的方式上表现出了很强的不适应性, 还习惯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和落后的营销方式。对如何搞市场农业、现代农业, 尤其是利用网络、信息等现代技术, 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更是一窍不通, 根本谈不上在农民致富中发挥带头作用。

(四) 村级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混乱。

大部分村村级经济十分脆弱, 财务管理不规范。少数村主要领导会计出纳一把兼, 很多地方开支不合理, 群众意见较大。村务公开流于形式,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农民群众对部分党员干部存在很多意见, 说他们决策不民主, 办事不公平, 对财务公开的真实性产生质疑, 群众认为许多工作都是“暗箱操作”。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 要充分调动农村党员的主动性, 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巩固先进性教育的成果, 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 调动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

(一) 抓教育, 确保农村党员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发展很快, 执政理念和执政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党的路线确定以后, 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如果我们的干部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头脑里仍然是原来的工作思想, 用的仍然是原来的工作方法, 那么, 就势必会影响执政的效果和事业的发展。

1.解决好培训基地问题。

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基地, 逐步建立完整的现代教育网络, 不断扩大教育的辐射面。尽快完成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建设, 逐步建成区 (县) 、乡 (镇) 、村三级现代教育网络体系。如山东省岱岳区重点培树了7个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基地, 定期组织村党支部书记、村干部进行艰苦创业、发展经济、革命传统等方面的现场教育。同时利用远程视频培训, 发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作用, 建起了“远程教育先锋视频网”、“远程会诊”服务平台系统, 建立了专家储备库, 村党组织书记可以不出村就能利用远教视频, 实现了在网络上收听观看省市会议、与专家“面对面”沟通交流。

2.解决好培训内容问题。

培训要重点突出, 方法灵活, 注重实效, 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 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技能培训相结合。每年适当集中一段时间, 对乡村干部和党员进行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 随时宣讲党的新举措新决议决定, 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 紧跟党走。要采取多种形式结合产业调整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面向市场经济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 面向劳务经济对农民进行法律培训, 结合技能技术培训对农民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如泰安市岱岳区把村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到基层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 实行分层分级培训, 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一是推行学历教育。针对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学历普遍较低的状况, 从2006年起, 从区财政、区管党费中拨付专项资金39.8万元, 组织村干部参加省委党校举办的农村干部大专班。目前已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党支部书记788人。2012年, 区委对所有的农村支部书记进行了轮训, 内容涉及农村政策, 法律法规, 信访等方面, 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有了一定提高。二是异地办班培训。先后组织村党支部书记450余人次到江苏华西村、浙江滕头村、航民村、山东烟台南山村等全国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行了现场培训。三是邀请专家培训。采取请进来的方式, 先后邀请中科院国际合作局李志毅处长到岱岳区作了外事知识专题讲座、邀请中国管理科学院温州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邱安顺作了温州经济专题讲座等。近年来, 先后邀请国家、省、市领导及专家、教授25人次到岱岳区为村党支部书记授课。为推进“农民知识化”工程, 培训农村党员干部, 培养新型农民奠定了基础。

3.解决好提高能力问题。

以全国正在开展的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为契机, 提高农村党员干部践行科学发展的能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作为农村党员干部, 要成为模范的劳动者和致富带头人;要成为学习先进文化、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明白人, 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要成为凡事想着群众、心里装着群众, 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好党员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按照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工作的要求, 继续深化帮扶农村的“一帮一”、“多帮一”工作, 通过开展“帮带”活动, 帮助农村解决发展规划问题、发展机制问题和发展途径问题。 如泰安市岱岳区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上挂锻炼, 全区选拔了20名优秀村党支部到区直部门挂任机关党支部副书记, 开阔了他们的思路, 提高了工作能力。同时, 注重抓好平时教育, 建立落实村干部教育培训积分制度, 每名村干部全年教育积分为100分, 参加一次集体学习记3分, 撰写一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的心得体会记5分;把每一项学习培训指标量化为不同分值, 凡年积分达不到90分的, 不得评为先进个人;低于60分为不合格, 视情况分别给予谈话诫勉、提出警告和组织调整, 调动了村干部参与学习教育的积极性。

(二) 抓载体, 确保农村党员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锋。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党员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 只有农村党员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才能切实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因此,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 引导党员发挥模范作用。

1.做到“三个带头”, 争当“三个先锋”。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标志, 农村已进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发展阶段, 对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 要广泛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带头当先锋”活动, 做给大家看, 带着大家干, 做到“三个带头”, 争当“三个先锋”, 即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带头调整农业结构和采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 做致富和科技推广先锋;着眼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带头崇尚科学、弘扬美德, 做树立农村文明新风的先锋;着眼于管理民主, 带头履行应尽义务和解决矛盾纠纷, 做遵纪守法和维护农村稳定的先锋。

2.坚持和完善党员联系制度。

建立党员分工联系一户或几户群众或分片联系群众制度, 引导和帮助群众出谋划策, 发展生产, 勤劳致富。建立农村党员为群众办实事登记和考核制度, 通过活动、管理、教育, 使党员不仅成为勤劳致富的能手, 而且更重要的是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带头人, 促进“三个带头”、“三个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以确保农村党员心在群众, 身入群众, 同群众打成一片, 形成敬业、爱岗、奉献的良好风尚, 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使农村党员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3.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

进一步完善县 (区) 乡村三级组织联创活动, 坚持县 (区) 级党员领导联系乡镇、县 (区) 直局党组织联系乡镇包村抓党建制度, 按照“五个好”标准抓好村党支部建设, 实现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建党为发展服务“三服务”目的, 不断完善农村党组织的培训、管理、创建等各项职能和各种功能, 健全各项制度, 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强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总之,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和重大原则, 也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继续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 选好配强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 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积极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 为农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早日实现十八大所确立的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障。必须重视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方式和机制, 使广大农村党员成为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

关键词:农村党组织,新农村建设,党的先进性,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2].王君.农业和农村工作干部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1

[3].潘维, 贺雪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篇6:抓基层打基础是一切工作的根本

古人云: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求水之远者,必浚其源。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明白,高楼大厦需要稳固的地基,一个家庭要想和睦幸福,也必须有稳固的感情基础。大到一个政党、国家,小到一个企业、个人,我们都能从其变化的轨迹中感受到稳固基础与加快发展的辩证关系。

漯阜铁路公司的前身,设施装备陈旧老化,职工冗员过多,经济效益低下,组织建设残缺不全,有诸多遗留问题;干部职工懒洋洋地干,慢腾腾地熬,随意作业更是一种常态。新的漯阜铁路公司重组两年来,虽有不同程度改变,但仔细看来,依然旧迹斑斑。要想旧貌换新颜,消除“老病根”,迫切需要我们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此其一。

由地方铁路转变为由国铁控股的合资铁路后的领导体制,要求我们自我加压,以良好的成绩早日成为国铁大家庭中合格的一员;当前,复线电气化改造完成在即,管好用好发挥好全新高等级的装备设施,要求我们一丝不苟,以良好精神状态与技能水平与之匹配;公司重组后的现状,与国铁要求相比,在管理上仍有较大差距。要全面实现与国铁接轨,我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夯实管理基础。上述三种现状表明,我们必需刻不容缓地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此其二。

争创“全国合资铁路名牌企业”目标,是我们认真分析了漯阜铁路具有的各种优势和条件之后,慎重提出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认真做好添砖加瓦的工作,干部职工人人都要争当高素质漯阜人,各个基层单位都要争创漯阜发展杯,争创名牌班组、名牌车间、名牌站段。只有这样,才能层层筑起漯阜铁路名牌企业的高楼大厦。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此其三。

要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繁重任务,我们面对的情况更加复杂,形势更加严峻。笔者认为可能会有三种结果:一是任务没能圆满完成;二是虽然完成了任务,但却捅了娄子,发生了问题;三是不仅完成了各项任务,全面建设都很出色。全体漯阜人都愿意选择后者,而不是前者。那么,要防止一边出成绩、一边冒问题,还是离不开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

通过抓基层要打牢哪些方面的基础?

要打牢组织基础。一要加强班子建设。班子是一个组织的龙头,其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是一个组织战斗能力的根本体现。班子成员要刻苦学习、多谋善思、科学统筹,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要转变作风、拼命苦干,要清政廉洁、公正合理处理问题,要尊重同志、相互支持、维护集体权威。二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要加强党群组织建设。公司党委要严格按照“四强”要求,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支部、党小组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组织党员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工会组织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切实维护职工权益,组织发动群众,全面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团组织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好团员青年突击队作用。三要加强车间、班组建设。这是过去未曾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薄弱环节。抓基层打基础,就要注重抓好基层的基层,打牢基础的基础。

要打牢思想基础。共同的思想基础,是每一个社会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要建设“精神家园”,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当前,我们共同的理想就是要加快漯阜铁路发展,尽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作基础,而各自强调个人和单位利益,别说完成调整任务,恐怕连稳定也难以保证。

要打牢安全基础。当前,对铁路安全问题,党和国家领导、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铁路安全无小事,安全不稳地动山摇。各级领导对铁路安全生产重要性的深刻论述,已经到了无已复加的程度。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细节决定成败,打牢安全基础必须有这样的精神状态。人人都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打牢安全基础。确保施工安全、线路轨道安全、设备质量安全、道口管理安全、客货车运行安全和操作使用新装备安全。

要打牢人才基础。人才资源已经成为第一资源,人才优势已经成为推动发展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为此,我们必须加大人才建设力度。必须改变当前党政领导干部中好人多,能人少;机关干部中掂掂跑跑的多,能扛大梁担重任的少;职工队伍中干体力劳动活的多,懂专业精技术的少的“三多三少”状况。要通过各种措施,切实打牢公司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基础。

要打牢财力基础。资金如同企业的血脉,有了财力,企业就有了发展后劲。要打牢财力基础,一要增运增收,二要加强财务管理,三要勤俭治企。

要打牢管理基础。管理贯穿和体现在完成各项任务和日常生活之中。现在我们在管理上层次太低,要切实在加强管理上下工夫。一是标准要高,二是责任要清,三是要求要严,四是权威性要大,五是贵在经常。

要打牢稳定基础。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企业良好发展的必备环境。要保持职工队伍稳定,领导干部一是对职工的心肠要热,二是待人处事要客观公正,三是要学会借助法律。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抓基层打基础?

抓基层打基础,领导机关必须眼睛向下,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建设上。必须正确处理好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如果只求对上负责,整天揣摩领导心思,工作浮在面上,图形式、走过场,基层建设根本就不可能搞上去。领导机关必须牢固树立对下负责的思想,通过基层建设的全面加强和提高,实现对上负责的一致性。领导机关必须眼睛向下,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建设上,坚持心往基层想,劲往基层使,身往基层去,钱往基层花。

抓基层打基础,各级干部必须转变工作指导思想,自觉克服短期行为。抓基层打基础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各级干部长期抓、经常抓、反复抓才能见到实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各级干部要处理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我们有些同志由于考虑个人前途进步较多,心浮气躁,往往注重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这些显绩,而不肯在时间长、见效慢、难度大的潜绩上下工夫。这样,可能也会取得一些成绩,出名挂号,受到赞誉,但最终会因基层基础薄弱,甚至潜藏着一些深层次危机,一旦出问题就可能是大事,最终还会掉下来。

抓基层打基础,必须提高基层干部骨干抓好自身建设的能力。在这个问题上,方法有多种,以会代训、请人授课、专题辅导、正反典型剖析、定期召开行政的党务的例会、参观见习、到国铁挂职锻炼、出题调研、集体探讨等。至于如何提高各级干部的能力素质,主要有:把上级指示同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抓工作落实的能力;抓班子、带队伍,形成和谐奋进的能力;一级抓一级,层层分工负责推进工作到位的能力;学会授权,能够充分发挥车间主任、班组长骨干作用的能力;公平处事,平等待人,善于沟通,做深入细致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敢于严格管理,扶正祛邪,奖优罚劣的能力。

抓基层打基础,必须广泛发动群众,激发干部职工抓好基层建设的内在动力。我们只有深入挖掘和充分激励、调动广大职工加强基层建设的潜能、动力和积极性,抓基层打基础才能广泛、深入、持久,才有基础、才能更加有效。

抓基层打基础,必须切实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事关漯阜铁路的发展,事关基层基础的层次,事关各级干部的前途命运,要把基层建设建立在稳固可靠的基础之上,必须下真工夫、苦工夫、实工夫来培训员工、提高员工。

抓基层打基础,必须促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基层。再好的规章制度如果不落实,或者不认真落实,就等于没有或者形同虚设。我们只有把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实到了基层,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才算有了可靠保证。

抓基层打基础,必须切实推进三项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基础单位和技术骨干在基层建设中的基础作用。首先,要完善优化站段管理结构;其次,狠抓车间、班组建设;再次,要加强主要行车工种队伍建设。实现结构达标、素质达标、作业达标,只要把这三项工程建设搞好了,把这些“基础”建设中用的沙、石、砖变成钢筋混凝土了,基层建设也就稳固了。

抓基层打基础,必须加强“三线”建设。大力加强生活线、文化线、卫生线“三线”建设,标准是十能:能吃饭、能喝水、能睡觉、能看电视、能看书、能看报、能打球、能娱乐、能看病、能进站(有进站道路)。这是抓基层打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

抓基层打基础,必须抓典型推动,用榜样力量提升基层建设整体水平。在抓基层打基础过程中,各基层单位要形成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把我们的基层建设好。

抓基层打基础,必须改革评判标准,努力形成狠抓基层建设的强大合力。基层站段必须是全面发展、均衡发展、整体提高,在这个基础上,有些工作形成了鲜明特色、优势,这是好上加好。在抓基层打基础过程中,我们必须党委一条心、机关一盘棋、上下一股劲形成强大合力。

篇7:苦练基本功是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根本

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把教研组打造成为真正的学术团队呢?

一、学术意识是教研组的核心文化

产生不理想状况,客观上是因为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周课时多,成班率高,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讲评、下班辅导等繁忙的工作,占去了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使教师难以投身到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上来。主观上是因为教师学术意识不强烈。如何培养教师强烈的学术意识呢?

一是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团结友爱、关系融洽的团队。教师在工作中遇到了疑难和困惑,最想跟谁说呢?如果组里教师之间关系融洽,学术氛围浓厚,那么,彼此是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学友和战友。大家同事一场是缘分,应坦诚相待、和睦相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热心互助、用心交流,把教研组当做工作进步和专业成长的精神家园。这是经过大家努力可以做到的,不存在任何客观上的阻力和障碍。如果有,则完全来自主观上的障碍,即同行之间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存在竞争,担心帮助了别人,落后了自己,“同行冤家、文人相轻”的陈旧观念在一部分教师中仍然根深蒂固。要说竞争,不外乎有如下两种情形或结局:一种是“磁力线相互交叉(遮挡)的竞争”,即各搞各的、相互封闭,甚至相互损害、相互打击;另一种则是“磁力线平行的竞争”,即相互开放、相互交流,不损别人,甚至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提高自己,通过提高自己来超越别人。前者是小人所为,是恶性竞争,两败俱伤;后者为君子风范,是良性竞争,人格升华,互惠双赢。如果想通了这一点,“学术团队”就一定能建设起来,学术交流就一定能活跃起来。把想法说出来,跟别人分享,是思想观念的复制过程,不但没有失去这个想法,反而会引发对方更多更好的想法,这就是双赢与互惠。

二是把教研组真正当做专业成长的摇篮。试问,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有谁离得开“教研组”这么一个团队?优质课获奖有没有本组教师直接或间接的帮助?被评为省、市、县等各级学科带头人有没有本组教师的帮助?也许有人会说,这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没错,自己努力确实是主要的。但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在另一个学校、另一个教研组不怎么样,而在这个学校、这个教研组就能茁壮成长?这就是“摇篮”的不同。如果在教研组里,年轻教师有人帮、有人带、有人引路、有人扶,中年教师有学术竞争对手、有学习榜样和赶超目标,老年教师有人请他(她)做师傅,还在焕发出毫不逊色的新光芒,也就是说如果每个人都愿意在教研组里有所奉献、有所进步,则教研组自然就成为每一位教师成长、成熟、成名的摇篮。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教研组的工作就在于培养教师的学术意识,学术意识是教研组的核心文化。

二、良好制度是教研组建设的有力保障

要通过出台一些来自不同层面的制度,促进和保障教研组建设。

1.教研组内部制度。教研组内部合理有效的制度不是学校强加的,而是来自教研组建设本身的需要,经过大家酝酿达成的共识: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通过实践,把这些规矩固定下来,就成了制度。如可以制订以下制度:⑴每次活动都积极参加,并按事先的布置作好相关的准备,无特殊原因不请假。⑵每次活动能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⑶评课时优点、缺点都说,言者无过,听者虚心。⑷开展“八个一”活动:读一本教学专著;订一份业务杂志;记一本学习笔记;上一节公开课;作一次专题讲座;搞一个专题研究课题;写一篇教学论文;策划并主持一次教研组活动。

2.学校针对教研组的制度。(1)师徒结对有方案、有目标、有过程、有结果。(2)对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及其命题、阅卷、讲评、课后辅导等环节工作,教研组有明确、精细的要求,并抓落实。(3)教研组工作计划科学务实、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措施落实,效果显著。教研活动每周一次。(4)每年评一次“优秀教研组”,表彰奖励人际关系良好、学术氛围浓厚的教研组。

3.教育行政或业务部门针对教研组的制度。(1)教育局(或教研室)启动以学校为单位的“名学科”评比活动。(2)评选学科带头人时,把担任教研组长三年以上以及担任组长期间的表现考虑进来,或作为必备条件之一,或列为加分项目等。(3)对各级科研课题立项和结项的认可,必须取得本学科教研组首肯,否则无效。建议以后在研究课题申报表中设立学科教研组意见(组长签字)栏目。(4)分别制订高中、初中、小学教研组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定期开展对学校教研组教学常规和教研活动的检查与调研,并将结果予以公布。

三、教研活动是教研组建设的主要载体

教研活动是载体,离开了教研活动,教研组建设就成为一句空话。要通过教研活动为教师对话、交流、展示和提升创设机会、搭建平台,好的教研活动能让教师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一般来说,教研组可以组织以下系列的活动(内容与形式)。

1.课堂教学系列。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以不同的角度和名义来安排多种多样的公开课,让大家开展研讨。

走班课:在一定时间内,比如在一个单元、半个学期内,组里每一个教师到本年级所有的班上课。至少有三个作用:一是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教师上课,感觉新奇、有趣,听讲更认真;二是让教师体验不同班级的教学,经历教学组织和教学机智的考验与训练,更易找到反思的问题与机会;三是听课教师从不同教师和班级的横向比较中更容易发现普遍问题和各自特殊情况,对教研组的整体提高和团队共进十分有益。

帮扶课:课前集体备课→个人执教→集体点评→上相同内容的第二节课→集体点评→个人反思。意在帮助个人。

探讨课:两人或两人以上同上一个内容的课→相互听课、评课→个人反思。意在侧重问题研究,有选择地安排一些课,如多媒体课、作文课、探究课、复习课等等。

常态公开课:把某一节常态课录制下来,供同行和自己观摩与反思,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师徒结对课:师傅示范课、徒弟汇报课、出师过关课。

课题研究课:开题汇报课、过程研讨课、结题过关课。

此外还有外出学习的移植课、竞赛课等。

2.集体备课系列。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是教研组活动的基本内容,集体备课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如下方式:

(1)多案共享:对教材的一些重点和疑难课题进行分解(分工),通过“教师备课→集中讨论→定稿→试教→点评反思→修改定案”等,供大家参考。

(2)一案共享:把教材中某一个重点和疑难课题挑出来,每个人写对该节课独特的做法、创新的设想,不一定是详案,再通过“集中讨论→试教→点评反思→定稿”供大家参考

3.专题研讨系列。这也是教研组常见的活动之一。在某一个时间,将某篇课文的教学或某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热点、难点)积累起来,分类提炼形成专题,开展分析讨论,形成共识。如小学数学高段与低段教学的衔接、初中数学教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等,都可以组织专题研讨。

4.学术报告系列。经常开设讲坛,让教师在组里作报告,锻炼口才、展示才华。如案例分析报告(针对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事例进行分析)、教学调研报告(在教师或学生中作了调查后形成的调研报告)、课题开题或结题报告(各级各类课题立项时作开题报告,结项时作结题报告,让组里其他教师学习和认可)、赴校外学习经验介绍报告、读书心得报告等等。

5.技能、特长展示系列。针对组内教师的特点,开展课件制作、教具制作、说课、演讲、命题、短文写作、诗歌朗诵、诗词写作、三笔(毛笔、钢笔、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读书讲故事等比赛或展示活动等。(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教研室)■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

篇8:苦练基本功是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根本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55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5.024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5-042-02收稿日期:2012-04-10

在当今市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企业要实现发展战略,就要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有了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就会不断地创新、不停地发展。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不可轻视的关键作用。长春公交集团是长春市唯一的国有控股股份制城市客运企业。自2001年成立,至2006年改制揭牌的这几年里,集团上下团结一致,目标一致,建树企业文化,彰显企业精神,强化设施建设,规范经营管理,提升运营手段,提高服务水准,为长春市的经济发展和文明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特别是西昌汽车公司,把企业文化有效地渗透和贯穿到企业管理之中,对企业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笔者对企业文化也有了由衷的理解。

一、站在新起点凝人心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一个企业对企业文化有足够地认识是很重要的。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站在战略高度精辟指出:“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

长春公共交通事业始创于1935年,是长春最悠久的行业之一。辗转半个多世纪,经几代公交人艰苦努力,逐渐发展成今天这样的运营模式。长春公交集团揭牌正式成立后,公交战线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西昌公司在公交集团的领导下,认识到要想站在新的起点上,必须首先认清形势,看清目标,捋清思路;同时,必须建树企业文化,用企业精神和目标引导员工,心系公交,心倾企业,心植岗位。西昌公司的领导者们懂得:只有凝聚员工,只有齐心合力,才能完成新起点后的新任务。党委多次组织学习,统一思想,层层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企业发展时期,企业文化起到了根本的作用。

二、抓住新机遇知竞争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不可交易和不可模仿的独特的优势因素,是企业竞争中最具有长远和决定性影响的内在因素。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会具有企业文化有关的特质,应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真实稳定的财务状况,热情诚信的服务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乘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鼓励员工开拓创新的激励机制等。企业文化的魅力是无处不在的。

纵观西昌公司整个内外客运发展趋势,公司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市场预测,把握市场流程。企业利用改制、改革的良好机遇,大力宣传,形成共识,了解形势,确定发展思路,明确未来三年发展目标,即一年打基础,两年上水平,三年走向可持续发展。通过安全的运营质量,在做好日常运营外,还稳定了一汽大众、市政府、省广传媒等十余家客户的班车服务。其次,把竞争机制贯穿企业管理机制中,不断增添服务项目,让市民满意。如长春清明文化活动,增添祭扫专线等。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三、迎接新挑战研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内部控制往往通过规章制度来体现。规章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不会统一员工的思想和意志,就不能激发其潜力和热情。就不能培育对企业的认同感,就不能形成卓越的执行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强化内部控制和强化企业管理,提升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应当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这样才能致力和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以致企业愿景得以实现。

西昌公司从公司管理层到所属车队管理人员,转变经营理念,推进全局战略。在集团所属公司中率先创新管理体制,突破合作经营困局,完善托管权限;明确责、权、利关系,解决利益分配关系,从根本上扭亏为盈;同时,认真研究科学管理,实行单车核算,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实现管理到人、核算到队,指标风险全员共担,最大限度满足市民乘车需求,整体运营呈良性发展趋势。企业文化的作用不断彰显。

四、创造新业绩亮精神

企业文化的主体是人。企业精神是由员工实现的。因此,企业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是思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为员工搭建平台,展示企业精神,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知信赖和奉献精神。让企业文化通过员工的劳动而进一步展现和升华。几年来,经过西昌公司企业文化的锤炼和打造,员工们拼搏向上,苦干任劳,涌现出一大批像聂永军、孟繁娟、吴文朝等勤勤恳恳、默默奉献的先进典型,为企业、为社会不断创造业绩。这就是“公交人”“热爱祖国、贡献长春、服务乘客、忠诚企业”的企训和精神的最好体现。企业也在不断总结宣传他们的事迹,提炼他们的精神价值和精神内涵,推广他们的工作方法,传承企业文化,弘扬企业精神,更好地促进公交事业的发展。

对企业文化建树的作用,是在企业发展中不断地加以认识的;对企业文化的不断感知,是在企业发展中逐步提升和悟出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至关重要,万万不可轻视。

上一篇:低谷的反义词下一篇:李夏《生如夏花》观后感_李夏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