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植物周围空气湿度

2024-05-05

如何提高植物周围空气湿度(精选13篇)

篇1:如何提高植物周围空气湿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知道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能计算相对湿度.

2、知道露点的概念;

3、知道湿度计的原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新课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知识的自我更新的能力,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属于选学内容,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教师注意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主线:

(1)空气的干湿评价标准――单位体积的空气所含水蒸气的`质量来表示;

(2)干湿程度的测量――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引出绝对湿度;

(3)主观上感觉的干湿程度――跟空气中水蒸气离饱和状态的远近有关――引出相对湿度.

(4)直接测量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较困难――引入露点,可以根据露点和气温的差值,大致判断出空气中水蒸气的饱和程度――判断出相对湿度的大小;

(5)利用蒸发和饱和汽的特点制作了测量湿度的装置――湿度计.

教学设计方案

本节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自学;

(一)课堂引入系列问题的设计:

在学生阅读时可以参考下列问题进行自学:

(1)空气干湿的评价标准?

(2)干湿程度如何测量?

(3)主观上感觉的干湿程度与什么有关?

(4)露点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可以用露点来判断相对湿度?

(5)干湿泡湿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怎样的.

(二)处理课后习题,教师可以不必再添加新的习题.

(三)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

篇2:如何提高植物周围空气湿度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份。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简单知识以及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2.掌握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重要用途。

3.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并了解其工业制法。

4.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5.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区别。

6.初步认识两种常见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对燃烧和缓慢氧化的现象有所认识。

7.对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有清醒的认识。在学习化学知识同时不断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8.积极参与有关的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活动,识别并会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规范自己的一些实验操作行为。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认识空气的主要组成。

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3:认识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4: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重点:空气的成份、物理性质

难点: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

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

【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演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例如:

(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特别注意烟、雾的区别)(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黄白色,有浓厚的白烟,因为生成固体小颗粒)。

用文字表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式子: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4P + 5O2 点燃 2P2O5(2)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提示: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状态、溶解性:气态不溶于水就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追问:上述实验不仅知道N2不能维持生命,还可以知道N2的什么性质(难溶于水)?

(4)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以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吗?

(空气组成中按体积计算氮气占78%);博学多才的氧气博士(氧气占21%);用途广大的二氧化碳教授(二氧化碳占0.03%);沉默寡言的惰性世家„稀有气体占0.94%‟;还有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小结空气的成分,介绍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介绍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例:O2、CO2、P2O5 混和物:由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和而成。例:空气,食盐水.,矿泉水。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中。请注意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

(2)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3)这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4)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全部燃烧,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雷雨后,为什么空气格外新鲜?雷雨后,常会感到空气格外新鲜,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一场倾盆大雨,给空气洗了个“淋浴”,去掉了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另一方面,在闪电时,发生了一场奇妙的变化——空气中的氧气变成了臭氧。即:氧气臭氧。臭氧,顾名思义,有臭味,它是氧气的亲姐妹。臭氧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漂白物质,能杀灭细菌。浓度很稀的臭氧一点也闻不到臭味。反而有一种清新的感觉。

1:.氧气的用途:供给呼,.支持燃烧.,氧气易跟其他物质反应,放出热量,因此用于炼钢、焊接、切割金属,也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等

由于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利用物质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热,制做焊枪和割枪,进行金属的气焊和气割;在炼铁炼钢的生产中通入空气(利用氧气),提高炉温,加速冶炼过程,提高冶炼质量;制做液氧炸药和火箭中的液态氧助燃剂等。利用氧气可供给呼吸的性质,医疗时急救病人、高空、潜水、登山等缺氧环境中供给所需的氧气。现在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极大丰富,继歌厅、舞厅、酒吧之后,氧吧又成为后起之秀,使生活在繁忙都市的人可以坐下来,吸氧休息,放松调整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在高中化学课本里还要专门讲解,因此,本节只极简略地讲了它的性质和用途

(1)很多电灯泡里都灌有氮气,因为这样可以减慢钨丝的氧化速度,使灯泡经久耐用。

(2)充氮包装,把贵重而罕有的画页、书卷保存在充满氮气的圆筒里。有许多产品也采用充氮包装。因为蛀虫在氮气中不能生存,也就无法捣蛋了。

(3)我国近年来,把粮食用巨大的塑料帐幕笼罩起来,抽走里面的空气,充进氮气。这样可以使霉菌、蛀虫无法生存,而且可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使粮食能够长期安全保存。氮气虽在一般的情况下很“孤独”,不爱跟其它的物质反应。但在高温下能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显示出活泼性。利用氮气的这种性质可以制取氮肥、炸药等。氮气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4)氮气可以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豆科作物的根瘤菌具有特殊的固氮能力,它能巧妙地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氮肥。化学家正在努力研究生物固氮的奥秘。

3:关于稀有气体的性质,教材强调了这些气体的化学不活动性。指出一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这种“惰性”跟物质结构有关,以后会讲到。教材指出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稀有气体也能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因此,这种气体的“惰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讲解稀有气体的用途时,要联系它们的化学不活动性以及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等特性。通过稀有气体的应用,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学习化学、钻研科学的积极性。

稀有气体: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由于它们很“懒”,很难与别的物质反应,生成化合物。过去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些“惰性”气体也能跟某些物质反应生成化合物。如氙、氪的氟化物以及二氧化氙、三氧化氙等。

稀有气体虽然“懒”,但它也有许多广泛的用途。稀有气体也可以作保护气。氖气、氪气、氙气可用于激光技术等方面。氦气在原子反应堆技术中可用作冷却剂。氙气可以作为麻醉剂。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还会发出有色的光,因此它在电光源中有特殊的应用,在灯管里充入不同的稀有气体,就能制得五光十色的各种霓虹灯。机场的灯标;氙灯发光强度高,被誉为“人造小太阳”。

不要把氮气化学性质的相对稳定性和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的稳定性相提并论。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或其他物质都稳定。三:保护空气

教材指出以氮气、氧气为主的空气,是长期以来自然界里各种变化所造成的。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还有可能被污染。因此,要使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自然界里的变化,并了解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若不同时开展环境保护建设,排放到空中的“杀手”——有害气体和烟尘,就会改变空气的成分,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危害了人类和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因此,保护环境、防止空气受到污染,是一项千秋万代的大事。

空气是人类生命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空气大约2万多次。吸入的空气量达15-20m3,为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重量的10倍。生命一时一刻离不开空气。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断绝空气5min就会死亡。空气也是人们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每天做饭在燃料燃烧时都需要空气。

在环境科学中,对室内、车间、厂区空气的污染,称为空气污染,而对区域性空气污染,则称为大气污染。

人类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各种污染物,例如,煤燃烧产生的烟,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等等。污染物超过了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就会使大气的质量发生恶化,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建筑物等直接或间接破坏或产生恶劣影响,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当前一些城市的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一定要把大气污染的防治提到议事日程,采取措施,防止大气污染,保护环境,为人类生活提供清洁的空气。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讨论交流] 1.请根据你们的经验讨论并判断,下列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并简要说明理由。(结论填在横线上,可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正在上课的教室里______________ 操扬上; 白天的森林里 ______________ 晚上的森林里;

城市繁忙的街道上______________ 农村清净的田野上; 冬天的室内 ______________ 夏天的室内; 地面上 ______________ 地窖里;

枯物园里(室外)______________ 温室里。

2.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在市场上有许空气清新剂出售。请问真的能清洁空气吗?为什么? 3.你对防治空气污染有哪些建议? [资料查询] 为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市场上有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出售,另外一些空调器也具有产生“负离子”的功能(俗称健康空调),你对“负离子”了解吗?试通过你的查找回答。空气质量周报

从1997年开始,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多了一件新鲜事,许多城市就像发布天气预报那样,在当地电视台、电台、报纸上公布一周来本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从此,城市空气质量的好坏对于许多老百姓来说,不再是一个未知数了。

通过新闻媒介向全社会发布空气质量周报是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1997年1月做出的决定,当时要求在全国46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发布空气质量周报。当年5月23日,南京市率先在当地新闻媒介上发布空气质量周报,紧接着,上海、武汉、沈阳……到1998年6月,46个城市全部推出了空气质量周报。这46个城市包括所有的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以及一部分重点旅游城市。

空气质量周报的主要内容为: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和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就是将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值简化成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污染指数的分级标准是:

1、污染指数在50以下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即优;

2、污染指数在50以上、100以下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2级,即良;

3、污染指数在100以上、200以下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3级,即轻度污染;

4、污染指数在200以上、300以下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4级,即中度污染;

5、污染指数在300以上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5级,即重度污染。

篇3:如何提高植物周围空气湿度

一、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是指空气的干湿程度,一般用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描述。绝对湿度是指单位容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的饱和绝对湿度的比值,是一个百分比。日常生活中所指的湿度为相对湿度,该探究活动测量的湿度就是相对湿度。

二、空气湿度的测量

1.空气湿度测量的方法

湿度测量始终是世界计量领域中著名的难题之一,虽然测量湿度的方法很多,测量仪器种类也很多,但是目前没有简便准确的测量方法,也没有既准确又简单的测量仪器。学校实验室配备的测量湿度的仪器是干湿球温度计。用干湿球温度计测量湿度的方法是一种间接方法,通过测量时干球、湿球两支温度计的读数换算出湿度值(一般在换算表中直接读出),准确度只有5%~7%RH。而测量时是有条件的:即在湿球附近的风速要达到2.5m/s以上。

2.影响空气湿度测量的因素

使用干湿球温度计测量湿度,测量结果受以下因素影响。测量仪器准确度低,误差较大;风速过小或过大都会影响湿球水分的蒸发,使测量的结果相应偏大或偏小;测量时要求达到水气平衡状态,一般要求10分钟,如果测量时间不足,测量的结果就会偏小;水质、阳光等也会造成测量结果的偏差。

三、探究活动的开展

1.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该探究活动效果很差,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学生对湿度的概念不理解;学生不能熟练使用仪器;由于各种影响因素造成学生测量的结果误差过大,甚至测量的结果与实际相悖,以至于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活动耗费学生太多时间和精力。

2.原因分析

湿度的概念及干湿球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不易理解掌握。部分教师对湿度的概念及干湿球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不是很熟悉,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也不到位。这会造成学生在活动前基础知识准备不足,活动过程中测量湿度的操作方法不规范或错误,得不到正确的结论,也会影响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

探究活动在设计时忽略了风速对湿度测量的影响。在测量时,由于所使用的不是通风干湿球温度计(实验室室配备的都是普通干湿球温度计),在测量时由于茂密灌丛中风速显然低于裸地和草地,由于风速小,水的蒸发速度就低,测量出的湿度值就偏大。如果测量的草地、裸地的面积不是太大而风速较大的话,测量出的湿度就有可能不是测量环境中空气的湿度,而是随风而来的其他地方的空气的湿度。

测量时间要求较长。使用干湿球温度计测量湿度,不仅要求湿球周围有一定的风速,还要求达到水气平衡状态,一般要求10分钟。学生测量不同环境的湿度,还要记录多组数据的话,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可想而知。

一些学校校园由于地面硬化等原因,在校园内也不易找齐该探究活动测量的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三种典型环境。

四、改进及建议

1.使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

在学校现有实验室仪器条件下开展“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效果很差,效益很低。所以必须对活动进行改进。

教师先要给学生讲清湿度的概念,也要教会学生湿度的测量方法,并且改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通风干湿球温度计由于强制通风,能够排除风速大小的影响,得到相对准确的数据;同时通风干湿球温度计测量的速度也相对较快,可以节省学生很多的时间。但是通风干湿球温度计价格相对较高,按配备标准实验室一般不配备,要使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必须提前购置。

2.改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除湿度外还包括光照、气温、土壤等许多方面。探究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除采用测量的方法外,也可以采用其他多种方法,如资料分析、调查等。例如,探究植物对气温的影响,可以让学生去直接感受草地、裸地、树下的冷热;由于温度相对容易测量,所以也可以安排学生测量这三种环境的温度。按教学仪器配备标准,生物实验室配备红液温度计(0~100℃)23到45个,足够满足学生需要。探究内容和形式的改变可以大大提高活动的效益。

篇4: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案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做个小测试,好吗?让我们一起屏住呼吸,看看能不能坚持十秒钟。

好,开始!10、9、8、7、6、5、4、3、2、1停止。老师发现在我喊停止的时候,大家都狠狠地吸了一口气。那谁能告诉老师,你吸进去的,是什么呢?(学生:空气)

课件展示——我们呼吸的地方都有空气。

二、身边捕捉空气,初步感知空气

1.我们周围哪里有空气呢?谁来给大家具体说一说。2.谁能证明教室里真的有空气呢?(学生利用手中的透明塑料袋捕捉空气)

3.那我们周围的空气又有什么特点呢?结合我们的实验记录单

(一),通过小组讨论,认真观察,让我们一起研究空气。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空气的特点,并有小组代表上讲台做出实验汇报。

师总结:(1)观察塑料袋里的空气,松开袋口,放出空气。“老师把袋子里的空气放出去,大家看到了吗?”(没有)因为空气是没有——(颜色的),也就是空气是(无色的)

我们都知道,空气无处不在,我们的教室里也充满空气。那么,老师和你们之间有没有空气?(有!)那大家为什么还能透过空气看见老师呢?大家想一想,因为空气是——透明的。(2)老师把口袋中的空气对准学生的手,然后松开袋口,让学生“摸一下”,你摸到了吗?——没有!所以说空气是摸不到的。

老师用手抓空气,问学生:老师手里的是什么?——空气 吹起来的气球里是什么?——空气 教室里无处不在的又是什么呢?——空气

我们发现,把它放在哪里,它就成为什么样子。那它有没有固定的形状?——没有!所以空气是无形的。

(3)师引导:我们呼吸的地方都有空气,那么大家深深地吸一口气,闻一闻,然后张开嘴巴再好好尝一尝,看看它是什么味道的。

——学生:没有味道。

所以,我们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无形的。4.刚刚大家用自己的方法观察和感受到了空气,老师这有一个办法,能让大家看见空气,大家想不想试一试?

我们用之前的透明塑料袋抓一些空气,然后把袋子放于水槽中,让水淹没它,然后拿牙签在被水淹没的塑料袋上扎一个孔,观察一下,产生了什么?——气泡!(空气)

大家自己动手试一试,借用水来观察一下空气。

三、比较空气和水

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大家小组讨论一下,完成我们的试验单

(二)学生举手汇报自己观察的结果。

2、老师有个问题,空气和水,哪个轻哪个重?你是怎么证明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号杯里装满水,二号杯里装满空气,放在两只手里,比一比看谁重。老师总结:

共同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形。不同点:水:摸得着、看得见

四、空气的流动

(一)空气会流动

我们刚刚感受了水和空气的重量,大家再来观察一下老师手中的水。(将一号杯里的水慢慢倒入水槽中,引导学生说出水会流动)

既然水会流动,那么空气会吗?大家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两个水杯。

教师操作实验,并说明过程:将一号水杯垂直倒置于水槽中,引导学生观察杯子中的空气,再将二号水杯装满水倒置于水槽中。将两个水杯口对接,并且二号杯口略偏上。慢慢倾斜一号水杯,观察一号杯中的空气以气泡的形式慢慢流入二号杯。让生观察是谁把二号杯中的水赶走了?观察空气的流动。

师问:那么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空气的流动呢?大家拿起手中的书,和老师一起扇一扇,感受到了什么? 生回答:感受到了风,凉凉的,很舒服。

师:对了,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那么大家在生活中是怎么观察到风来了?

生回答:树枝的飘动,红旗的飘动„„

师:大家说了很多你们看到的风,那么谁能把它画下来呢?把课本翻到77页,在右边的记录纸上,画一画,并说明为什么这么画。

(二)如何利用风?

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那我们能利用空气的流动(也就是风)做点什么呢? 学生一:可以晾衣服; 学生二:可以发电; 学生三:玩风车、放风筝;

师总结:风可以放风筝、使风车转动、玩风帆、风力发电、将鱼风干„等。

五、拓展延伸,净化空气

同学们还记得上课前我们做的小测试吗?短短十秒钟没有呼吸空气,大家就那么难受,证明空气对我们确实很重要。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空气。我们要健康成长,需要怎样的空气呢?细心的你们发现身边有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吗?(课件出示空气污染的图片。)

2、污染了的空气严重危害我们的健康。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保护空气不受到污染,净化空气呢?

3、对学生进行保护空气的环保教育。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空气,也明白了它是无色、无味、透明、无形的。希望大家课后继续观察和研究空气,争当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设计意图: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新课程理念。】

板书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气体)

无色

无味

有质量

流动

六、教学反思:

篇5: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一、谜语引入,激发求知欲:

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

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

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

(空气)

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板书)

二、阅读感知,交流汇报。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找出应该重点掌握哪些知识。

生:(同位交流)学生汇报。

师:在这一单元中,重点是氧气的有关知识。

三、启思诱想,讲练结合。

1、空气的组成:

师:大自然中的氧气主要存在于空气中,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各成分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请同学们完成卷上的练习1。

2、空气的污染:

师:一般说来,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损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态平衡,请同学们看一段小资料。

出示科件:小资料

(1)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至8日,英国伦敦全境几乎为燃煤产生的烟雾毒气所覆盖,致使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余人。其主要原因是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被氧化生成硫酸泡沫,凝结在烟尘上而造成的。

师:看完这段小资料,你有哪些感想呢?

生:大气污染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师:请同学们继续看图片(出示大气污染图),找出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生: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动植物死亡、人生病等。

师:哪些物质可以导致大气污染?

生: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工厂的废气。

生:矿物燃料的燃烧和一些有害气体。

师:有害气体有哪些?

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师:因此,我们一定要学好化学,利用所学的知识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请谈谈你的做法。

生:植树造林、种草。

生: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生: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生:节约纸张。

3、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

师:我们知道,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这是为什么呢?

生:这是因为氧气的浓度(含量)不同。

师:我们在学习氧气时,主要是从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这三个方面进行学习的,其中重点是氧气的性质和制法。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师:首先,让我们复习一下它的物理性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科件(1)

①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颜色,()气味的()体。

② 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故可用()法收集。

③ 它()溶于水,故可用()法收集。

压强为101千帕压强为101千帕

④ 氧气 ()色液体( ()色()状固体

约—183℃约—218℃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师: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幅图,判断分别是哪些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能完整地描述一下它的实验现象吗?

出示科件(2):

铝、硫、红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图片。

生:交流并汇报,不完整的由其他同学补充。

师:请同学们写出这四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师:此外,我们还学过哪些物质也可以与氧气反应呢?

生:镁、木炭、一氧化碳、甲烷、酒精。(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3)氧气的用途:

师:氧气的性质决定着它的用途。说出它有哪些用途呢?

生: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一组物质用途的图片——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判断哪些是氧气的用途)

生:答略。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师:氧气既然有那么多的用途,我们该怎样制得氧气呢?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它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用什么药品,它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生:答略。

师: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生板演)

师:在这两个式子中,都有二氧化锰,但它们的含义却不同,谁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呢?

生:在(1)式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是反应条件,它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在(2)式中,二氧化锰是生成物。

师强调:催化剂的概念(一变二不变)。

师: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请同学们考虑设置发生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

生: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师:收集装置与什么有关?

生:生成物的性质,如密度、溶解性等。

师:通过分析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让学生说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必须用的一种仪器是酒精灯,利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与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相同。

师:出示四副装置图,请同学们观察,找出哪幅可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哪幅可用于分解过氧化氢。

生:答略。

师:其中第二幅图是最简易的装置,请同学们比较2、3两幅图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优点呢?

生:为了便于随时添加液体。

师:除此以外,还可用什么仪器代替长颈漏斗呢?

生:注射器、胶头滴管等。

师:请同学们观察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的导气管有什么不同?

生:排水法是弯管。

师:请同学们根据图示的仪器,设计并组装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所有装置,用字母表示。其中玻璃片和铁架台省去。

生组装并交流汇报。

师: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注意问题,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生看录像。

师: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呢?

生:分离液态空气,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开。

四、反思回顾、整理归纳。

篇6:如何提高植物周围空气湿度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化学所要研究的内容。虽然我们每天都跟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但还没有对物质作详细的研究。初中阶段将要研究一些重要的,与我们的生命活动以及农业生产联系紧密的物质。本章主要研究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重要物质。(空气、氧气、水和二氧化碳) 通过本章的研究和学习,我们将: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份。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简单知识以及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掌握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重要用途。 3.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并了解其工业制法。 4.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5.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区别。 6.初步认识两种常见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对燃烧和缓慢氧化的现象有所认识。 7.对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有清醒的认识。在学习化学知识同时不断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8.积极参与有关的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活动,识别并会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规范自己的一些实验操作行为。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认识空气的主要组成。 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3:认识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4: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 重点:空气的成份、物理性质 难点: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 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 【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演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 【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     例如:     (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特别注意烟、雾的区别)(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黄白色,有浓厚的白烟,因为生成固体小颗粒)。 用文字表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式子: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4P + 5O2 点燃 2P2O5 (2)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提示: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状态、溶解性:气态不溶于水就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追问:上述实验不仅知道N2不能维持生命,还可以知道N2的什么性质(难溶于水

[1] [2] [3] 下一页

篇7:切莫忽视室内空气湿度

在冬季里,室内必须要保持一定的湿度。这是因为正常人的气道能够通过不断分泌粘液,使吸入的干空气得到加湿变成饱和水蒸气,从而顺利通过气道并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而对患者而言,由于致病菌的侵入,气管及肺组织水肿,便有炎性分泌物渗出而成为痰液。此时如果空气湿度过小,就容易造成痰液粘稠或结成干痂不易排出,这样,不仅使得贮留的痰液成了病毒、细菌的孽生地,从而进一步加重感染,而且结成干痂的痰液会固定于气管粘膜上皮,使得粘膜顶端的纤毛不能依靠正常运动来帮助排痰,也进一步地破坏了粘膜绺毛的生理功能。

下面,提出几点保持室内空气湿度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A、安装空气加湿器。现在的许多家电商场内有销售,可以根据个人的经济条件及喜好进行选择。

B、养花及绿色植物,也可以养鱼。

c、适当在室内晾晒一些洗完的衣物。

D、在一些闲置的部位安放盛水的容器。

篇8:《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

(一)

空气这部分内容较以前有了更加充分的设计。这一课从谈谈你认识的空气开始,到捕捉空气并观察空气,再到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没有像以前在有关空气的特征上追根揪底,搞不灵清。所以,这节课的气氛非常轻松!有了前面对水的认识,通过比较,学生能够轻松的建立对空气的认识。这节课的几个活动设计虽然很简单,但学生兴趣极高。特别是捕捉并感受空气以及画风这个活动。

(二)

在讲解空气的特点时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后面又会讲到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这里学生会问:既然是摸不着的,那为什么电扇在吹的时候能感觉到风,既然感觉到了风也应该是能感觉到空气,也就能摸到空气。

篇9: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

本课是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的复习课,本单元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空气和氧气,空气主要复习了它的成分、探究实验、用途和空气污染。而氧气主要复习了它的性质和制法。首先是让学生回忆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所回忆的内容进行复习。通过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回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进行复习,并配有一定的中考真题。不管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习题的选择上,我都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但是整节课下来,还是有很多缺点,现对本节课做出反思。

首先是学生回忆本单元知识环节,从以往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对第二单元的知识掌握得还是比较好,可是从本次环节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本单元的整体认识不够,而且不愿意去看书及思考。在此环节浪费了较多的时间,从而导致本单元的复习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环节如果改成先让学生快速浏览本单元重要知识点然后再请个别学生进行汇报的方式进行,可能效果较好。 因为我们的学生都存在一个特点是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是被动地去学习,不愿意思考问题,从本环节也能看出我对学情分析不够。其次,也是我一直都存在的问题,上课都能给学生准备一些习题,也能给时间给学生思考,但是对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的评价力度不够,没能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机会,也没有适当地鼓励学生,这可能也是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思考问题及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再次,由于复习内容较多,虽然本课的重难点都能突破,但是对于学生本身的难点,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分化。我们学生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设计了让学生进行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但是由于时间较紧,本环节被省略了。

总之,经过本次公开课,让我对我们学生的学情及我个人都进行了深刻反思,也让我对我今后的整个复习计划进行了改变。我希望经过我的努力能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篇10:《周围的空气》优秀教案

1、能借助其他物体(塑料袋、气球、扇子、水等)直接观察空气,在观察空气的活动中,会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运用多种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并能描述空气的形态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猜想,并能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2、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地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三)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2、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3、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

教学准备

薄而通明的塑料袋、扇子一柄,气球3-4个、泡沫塑料一块、粉笔一支、小卵石一枚、水槽一个、矿泉水瓶一个、塑料吸管一支、大烧杯一个、手钻一支。

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时间为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课题:

师述: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魔术,请大家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给一个杯子底部塞进有色纸,直着扣入水槽中。)你猜,纸被水浸湿了吗?(直立取出杯子。)你们观察到纸怎么样?纸没有被浸湿可能是里面有……教师板书:空气。

活动1 “找空气”(探究空气的特点)

1、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请你看一看,摸一摸,有什么感受?

2、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它,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把空气找出来?(学生汇报)

一、用塑料袋;

二、扇子;

三、气球;

四、塑料管。

3、小组开始活动吧!(学生分小组活动)

4、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来找空气的?(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把观察深入下去:听、摸、感觉)

生1:我用塑料口袋找空气(师引导:感受一下自己收集的空气)请你捏捏口袋中的空气,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叙述:我发现……)

生2:用扇子一扇就有风(师引导)有风,难道就说明有空气吗?(生)那是空气在流动。

生3:用气球一吹,里面装的就是空气(师引导)请你把气球吹涨一点,然后对着你的耳朵把气球慢慢松开,你有什么发现?(生)气球松开后,空气流动而发出哧哧的声音。

生4:用塑料吸管在空中一吹,就有风,这就是空气。

生5:用塑料吸管深入水槽中一吹,水里冒出许多气泡,这也是空气。(师引导)你再吹一次让大家瞧瞧,你们发现了什么?

3、通过上面的找空气,你发现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无处不在)

板书:空气就在我们周围

4、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可能有空气?(学生想像猜测,有就叙述没有就教师引导至下一步)

5、拿一块泡沫塑料,你们认识这一个物体吗?(泡沫塑料)你猜一猜。(课件出示表格)组织学生猜测,将猜测填在表中。

物体名称

泡沫塑料

粉笔

碎砖块

小卵石

有空气吗(猜测)

实验结论

6、怎么知道这些猜测对不对呢?你凭什么认为里面有空气?你准备怎么实验?

7、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不要把水洒出来;放石头和砖块时动作要轻;小组同学要谦让、要团结;实验结论要记录在表格中等。)

8、学生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入表中。

9、学生汇报。

10、同学们,通过“找空气”的活动,你发现空气是什么样?

(板书:和一些物体中)

11、好!请你把自己的发现以及想到的问题记录在书上的空行里。

活动2 吹气球(探究空气还有什么特点?)

1、(第一次在空气中吹气球)

同学们,我们来放松一下,做个深呼吸。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场比赛,那就是吹气球。现在,每一组选一名代表到前台来参加比赛。

2、还想再来吹一次吗?(想)不过,这次吹气球有点小小的变化(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气球让学生观察))。这次气球有什么特点?(课件演示:气球口套在塑料瓶口上了)现在就请这几名选手再来一次比赛,在吹气球的过程中,希望孩子们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吹气球,可气球总是吹不大)

3、时间到,孩子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气球吹不大)你们还想再吹吗?为什么?(课件演示:很费力,吹不大)

4、这是谁在捣鬼?(学生做出猜想:瓶子里面有空气)为什么里面有空气就吹不大气球?(课件演示:用小圆点表示瓶子里装满了空气;板书:空间)

5、有什么方法可以把瓶内的气球吹大?

(学生汇报所想的方法)

方法一钻孔 怎么钻?钻孔的时候注意什么?

方法二把气球口从瓶口上取下

方法三 用手指或者吸管等什么东西将瓶口和气球隔开,再吹气球就能吹大。

…………

6、现在你们把气球带回小组进行改装,改装好了,我们再回到台上进行第三轮比赛。(学生活动)

7、学生再进行比赛。(气球能吹大了)

这一次,每一组都圆满的完成了任务,祝贺你们。

8、你们是怎么把气球吹大的?(课件演示:因为我们在瓶底打了一个孔。)为什么打了一个孔气球就能吹大?(因为一吹气球,瓶内的空气受挤压,就从孔里跑出去了。课件演示:三个朝下的箭头)

10、你怎么知道空气从孔里跑出来了?谁也没有看见呀!(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借助水来观察吹气球时,空气是怎样从塑料瓶里逃出去的。)选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

11、气球在吹大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12、教师演示:把杯子倒立放入水中,有色纸为什么没有浸湿?

总结拓展:

1、总结导板书:通过今天的探究,你了解到空气是怎么样的?你还想对老师说点什么?(指导读板书)

篇11:如何提高植物周围空气湿度

摘要:中国西北干旱区是中国沙漠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太阳能资源丰富区。本文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光伏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光伏电站内外不同位置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监测发现,在夏季晴天情况下,光伏电站具有增温、降湿的效应,空气温度最高时刻与空气相对湿度最低时刻均出现在15:00左右。光伏电站内1.0m、2.5m高度处空气温度分别比旷野提高了0.3℃~1.53℃、0.44℃~1.34℃,相同高度空气相对湿度较旷野分别降低了1.05%~3.67%、1.15%~2.54%。在沙漠地区,光伏电站存在“热岛效应”。

关键词:光伏电站;温湿度;动态变化;乌兰布和沙漠

中图分类号为:X828,S161。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化石燃料等传统能源日渐枯竭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因其清洁、永续、取用方便等多种优势,成为目前发展前景最为广泛的一种能源生产技术[1-4]。中国西北干旱区是中国沙漠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约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80%,同时也是太阳能资源丰富区[5-7]。在沙漠地区建设太阳能电站,不仅不占用宝贵的耕地,还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光照资源,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8-9]。然而,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的反射作用,部分太阳辐射被反馈回空气中,额外的能量输入会造成微环境的变异。目前,针对沙漠地区光伏电站对厂区内微环境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光伏电站内不同位置空气温、湿度的监测,在小尺度上研究环境因子对光伏电站的响应及变化,以期为光伏电站周围的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的试验地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市磴口县境内,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属温带荒漠大陆性气候,冬、春季受西伯利亚——蒙古冷高压控制,夏秋季为东南季风所影响。年平均气温7.8℃,绝对最高气温39℃,绝对最低气温-29.6℃,7月平均气温23.8℃。年平均降水量102.9mm,最大年降水量150.3mm,最小年降水量33.3mm,降水主要集中于7~9月份;年潜在蒸发量2400mm~2900mm,年大风日数20d~40d,年平均风速3m/s~3.7m/s,主害风为西北风[10-11]。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试验样地选取磴口工业园区光伏产业生态治理示范基地内四周为空旷的平整裸沙地的典型独立的光伏电站,地理坐标为106°54′46″~106°54′51″E,40°23′20″~40°23′30″N。光伏电站已建成3a,规模为100m×300m,电站内地貌为平整裸沙地,植被覆盖度<5%,光伏电板规格为5m×3m,与地面呈30°倾斜角,电板前檐距离地面1.2m,地表后檐距地面2.5m。

采用HOBO小型气象站,分别在电站外旷野处(CK)以及电站南部区域、中心区域、北部区域的阵列电板行间设置4个观测点(图1)。于2015年7月,选择晴朗、无风、云量少的天气条件,同步观测距地表1.0m处大气温度与相对湿度。观测时间为每天8:00至18:00,数据采集周期设置为5min,重复观测5d。选择每个整点前后各10min内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观测值,数据标准化方法采用Z-score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光伏电站对空气温度的影响

如图2、图3所示,分别为光伏电站的南部区域、北部区域、中心区域以及电站外旷野处1.0m、2.5m高度处的空气温度日变化特征。可以看出,空气温度日动态变化呈现单峰曲线,4处位置空气温度均呈现了先增后减的趋势。总的来说,不同位置处1.0m高度的日均空气温度变化呈现了电站中心(31.58℃)>电站南部(30.29℃)>电站北部(30.12℃)>旷野(29.58℃)的趋势,2.5m高度处空气温度变化呈现了电站北部(30.67℃)>电站南部(30.52℃)>电站中部(29.77℃)>旷野(29.32℃)的趋势。空气温度在记录开始时刻差距不明显,自10:00开始,光伏电站区域内空气温度上升迅速且明显,电站中心区域1.0m高度处空气温度升高最快,电站内不同高度空气温度均高于旷野空气温度,至15:00空气温度达到最高。

参考晏海[12]针对城市公园绿地小气候环境效应的试验方法,本文以空气温度达到最高值15:00时刻与观测结束18:00时刻空气温度为例,阐述不同时刻下光伏电站内外不同区域空气温度的差异性。如图4、图5所示,15:00时电站中心区域1.0m处空气温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为34.75℃,而旷野与南部、北部区域温度相接近,为33.4℃,南部、北部空气温度分别为33.7℃与33.3℃;此时旷野处2.5m空气温度为32.6℃,电站区域内南北两部区域2.5m处空气温度明显高于旷野,分别为34.68℃、34.50℃。单因素方差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在15:00时刻,电站中部1.0m高度处空气温度与电站南部、北部区域及电站外旷野差异显著(P<0.05),电站南部、北部空气温度与电站外旷野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2.5m高度处,电站中心区域与南部、北部区域空气温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电站南部、北部间差异不显著(P>0.05)。15:00以后,各观测位置空气温度都开始逐渐下降,至观测结束18:00时刻,电站中部1.0m处大气温度为30.15℃,仍略高于旷野对照处29.85℃;在2.5m高度处,电站南部、北部区域空气温度分别降低到30.68℃、30.40℃,略高于电站外旷野空气温度29.49℃,此时刻下光伏电站内外不同位置1.0m、2.5m高度处空气温度差异变得不显著(P>0.05)。

3.2 光伏电站对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

如图6、图7所示,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趋势同温度基本相反。4处位置相对湿度都呈现了先降后升的趋势,日动态呈近“U”型变化。在8:00时刻空气相对湿度最高,光伏电站内外空气相对湿度差不大,随后随温度升高相对湿度迅速下降,在15:00相对湿度达到最低,旷野处空气湿度表现为高于电站区域内空气相对湿度,随后随温度的降低,湿度逐渐上升,且上升较为缓慢。总的来说,在1.0m高度上,不同区域大气相对湿度变化呈现了旷野(39.32%)>电站南部(37.89%)>北部区域(37.60%)>电站中心(35.64%)的趋势。2.5m高度处表现为旷野(39.71%)>电站中心(38.56%)>电站南部(38.03%)>电站北部(37.28%)的趋势。

如图8所示,在15:00时刻,旷野处1.0m空气相对湿度为30.1%,南部、北部区域空气相对湿度分别为28.3%与27.9%,均高于电站中心区域空气相对湿度26.3%,此时旷野区域1.0m处空气相对湿度明显高于电站内空气湿度,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图8),电站外旷野处1.0m空气湿度与电站内南部、北部、中心区域1.0m空气温度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如图9所示,在2.5m高度处,旷野空气相对湿度为30.8%,略高于电站内区域空气相对湿度,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电站中心区域与南部、北部区域在2.5m空气湿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南部、北部间空气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15:00后空气湿度开始逐渐增大,至18:00时刻,电站内外1.0m、2.5m高度处空气相对湿度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本实验选择在连续典型晴天,无云或云量少的天气情况下,对四周为旷野裸沙地的光伏电站内外进行了空气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的野外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光伏电站具有增加空气温度和降低空气相对湿度的局地小环境效应。司建华[13]对荒漠河岸林胡杨和柽柳群落小气候特征研究的结果表明,生长季节林地气温均低于林外空旷地,林地内气温比无植物种植区域温度较低,胡杨林地空气相对湿度值高于柽柳林地,胡杨、柽柳群落的林冠的遮蔽作用具有增加湿度的效应,由于林冠层含水率高,水的比热容高,较周围空气温度升高缓慢,因此低于周围环境。由表1相关性分析可知,空气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其相关系数达到0.973~0.983,光伏电站内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呈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电站内光伏电板及空气比热容较小,升温快,光伏电板吸收太阳能转化电能过程的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消耗散出,具有增加气温的效应,使得具有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同时由于光伏电站内光伏电板与环境产生热传递的特性,至傍晚18:00时刻空气温度会产生时滞现象,电站内空气温度仍稍高于旷野。

4.2 结论

在夏季晴天情况下,光伏电站中心区域具有增温、降湿的效应。空气温度最高时刻与空气相对湿度最低时刻均出现在15:00左右。光伏电站内1.0m处空气温度较旷野处提高了0.3℃~1.53℃,2.5m处空气温度较旷野处提高0.44℃~1.34℃。1.0m处空气相对湿度较旷野处降低了1.05%~3.67%,2.5m处空气相对湿度较旷野处降低了1.15%~2.54%。在15:00时,光伏电站内外1.0m、2.5m高度处空气温湿度差异显著,至18:00时,光伏电站内外相同高度处空气温湿度差异不显著。

参考文献:

[1] 张海龙.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 石红莲.低碳经济时代中美气候与能源合作研究[D].武汉大学, 2010.

[3] 陆维德.太阳能利用技术发展趋势评述[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 展,2007,29(1):95-99.

[4] 廖华,许洪华.超大规模荒漠并网光伏电站的建设[J].可再生能 源,2006,06:93-95.

[5] 高峰,孙成权,刘全根.太阳能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世 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04:35-39.

[6] 胡兴军.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综述[J].上海电力,2008,04: 365-370.

[7] 胡文康.20世纪塔克拉玛干沙漠环境及其变迁[J].干旱区研 究.1992,9(4):1-9

[8] 曹承栋.浅谈国内外太阳能发电技术发展状况及展望[J].通信电 源技术,2011,28(1):35-37.

[9] 李晓刚.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

[10] 汪季.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植被抑制沙尘机理的研究[D].北京 林业大学,2004.

[11] 董智.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农田沙害及其控制机理研究[D].北京 林业大学,2004.

[12] 晏海. 城市公园绿地小气候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北 京林业大学,2014

篇12: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是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为此,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塑料袋、纸条、气球,用手、眼、鼻、耳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点。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2、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与合作,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描述。

三、教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播放器或MP3播放器;吹泡泡器、清洁精、花露水、香水、蜡烛、打火机等。

教师备份材料:水槽、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牙签、吸管等。

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1个装有水的水槽、吹泡泡器、清洁精等。

学生自带: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牙签、吸管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导语:

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做一个“闭眼游戏”好吗?

请同学样缓慢地闭上你们的双眼,放飞你们的想像。

2、用多媒体或MP3播放器播放班德瑞音乐《清晨》。师用语言帮助学生想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一同闯入了一片迷雾森林,那里有自由流淌的风,穿过浓密树叶的会跳舞的阳光,欢快清脆的鸟叫声。多么美妙的早晨,我们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做一个深呼吸……

3、睁开又眼,谈谈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说说吸进了什么。

方案A:如果学生能回答出“空气”,则顺利地引出课题。

方案B:如果学生一时说不出来,师可引导:是不是感觉有一股气从鼻子吸入,科学上把这种气叫做“空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

(二)、我们知道的空气

1、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课本P75气泡图中。(如果学生感觉有困难,可引导启发: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空气,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可以运用你的各种感官来感受一下空气是什么样的。再想想,除了在教室里,你还在哪里也感受到了空气。没有空气,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2、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学生说,教师运用实物投影或小黑板整理归纳。→引导学生观察气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三)、空气存在吗

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都认为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但是口说无凭,你们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2、师:可以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透明塑料袋、玻璃杯、吸管、气球等)思考看看。

→老师这里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一个装着水的水槽,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请大家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每人选择自己方法向另外三人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组员认真听讲解,请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适时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并请学生试着举例。)

(四)、比较空气和水

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回顾水的特点;

→相同的地方;

→比较不同。

2、全班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利用课件或小黑板出示维恩图,与学生交流。

3、探究空气比水轻

师:空气和水,哪个轻?哪个重?说一说你是怎样证明的? →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工具试一试,当小组内一名同学动手操作时,其他组员认真观察。(对于感觉有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可适当启发。

4、空气的流动 ①师:水能流动,空气能流动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可在进行到这一环节时,悄悄把花露水洒到讲台桌下,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还可请一位学生上台吹泡泡,让大家通过观察泡泡的流动,感受空气的流动。②动手画一画风。③思考: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

五、总结与延伸

1、回到课前的气泡图,看看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前我们所知道的一样吗。

篇13:《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 罗山二中 许成群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巩固理解氧气的制法、性质及用途。 ②复习巩固学生对空气成分、空气污染及防治、验证空气成分实验的有关知识. ③复习巩固并强化化合及分解反应、纯净物及混合物、催化剂等基本概念. ④培养学生的是学习探知欲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杜朗口教学的“三三六”模式,采用预习、展示、反馈三种课堂模式,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交流和讨论确定学习目标,根据目标将知识分解成学习任务交给学习小组去完成,通过达标反馈来查漏补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自主完成任务,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难点:依据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解决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开放性试题。 三、教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应不讲或少讲,本节课教师的角色是组织、策划、导引、点评、拓展和提升。 四、学法 陈旧的学习方式是教师讲学生记,新课改要求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去说、去做、去表演。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五、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将精心准备的六个小组的学习任务抄写在黑板上,并精心准备用于课堂反馈的试卷或小纸条。 六、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师:请同学们来猜一条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生:空气 师:本节课我们共同来进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复习。现在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小组交流讨论本章复习目标,然后请同学们分别展示你所总结出的本章复习目标 师根据课标及学生的展示在黑板上写下如下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本章知识,梳理本章知识,并形成本章知识的系统结构。 2、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3、氧气的性质、几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4、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探究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5、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归纳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6、对本章基本概念通过对比和分析,区分分解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混合物及纯净物的组成 师:根据大家讨论出的目标,结合中考方向,下面各组同学相互讨论,完成以下任务。 第一小组:完成本章知识树的填写。(教师将本章知识归纳成知识树以填空的形式发给每生一份,要求第一小组的学生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完成本章知识树的填写)。 第二小组: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如下图所示:用该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盛放在燃烧匙内的物质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中看到____________同时水进入 瓶中, 约占_____________ (3)如果实验步骤是先用夹子夹紧橡皮管,点燃燃烧匙里的物质,将燃烧匙伸入广口瓶中,塞上塞子.燃烧完毕后打开夹子.实验后发现测定的氧气含量不是21G.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三:探究氧气的性质,讨论后完成下表 (1)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的现象 选择:石蜡、碳、镁、磷、硫、铁、铝、填入相应的现象, 物质 现象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产生大量白烟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写出上述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分析上述反应方程式有哪些共同点,就每一个共同点再写出一个方程式 小组四:探究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试题展示在黑板上) 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证明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是――――――――――――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 小组五:科学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试题展示在黑板上) 现有下列A、B、C、D、E五种实验装置: A B C D E根据题意,将装置的序号填入下列空格中。 ⑴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 装置,收集氧气最好用 装置。 ⑵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用 装置。 ⑶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用 装置,收集氨气最好用 装置。 小组六:空气污染及防治 我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标识如右图) (1)北京奥运会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与“绿色奥运”理念无关的是: 。(填序号) ①招募志愿者为奥运会提供服务;②在奥运场地使用新型清洁燃料汽车;③奥运工程建设中,应用太阳能、地热等能源。 (2)“祥云”火炬的燃料是丙烷(C3H8),丙烷在空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符合“绿色奥运”的要求,其化学方程式为 。 (3)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消除这两种物质对大气污染的方法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这两种气体是:_____和_________。 反馈 1、展示时及时反馈,每一小组在展示时,其它学生可就展示的情况随时补充,随时发问,提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展示课结束后,为检测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复习掌握情况,首先要求每一小组的同学相互检测,检测的方式有口头提问,相互出题。然后教师以试卷的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检测。个别学生采用小纸条的形式随时检测。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堂堂清”,“时时清”。 教育的目的: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如何提高植物周围空气湿度】相关文章:

如何提高备课05-24

如何提高修养05-09

如何提高演讲力05-23

如何提高初三成绩05-23

如何提高管理效率05-25

如何提高申论范文05-31

工厂如何提高效率06-29

高中语文如何提高07-02

教育质量如何提高07-07

如何提高团队效能07-13

上一篇:县委宣传部庆祝新中国60周年征文下一篇:城市规划——浅谈城市公共交通与道路交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