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数据通信原理总结

2024-05-10

自考数据通信原理总结(精选6篇)

篇1:自考数据通信原理总结

1存储转发的过程:存储转发交换分为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报文交换是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当所需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下一个交换机或用户终端。而分组交换是把报文分割为若干个短的,规格化的分组,对分组进行交换和传输,每个分组都带有地址信息和控制信息的过程

2扰乱器的作用:在发端将传送的数据序列中存在的短周期的序列按某种规律变换为长周期序列,以便恢复接收端的定时

3数字调制方式考虑的因素:频谱利用率,普特性,抗噪声性能,成本和复杂性等

4群计数码检测错误的能力:群计数码针对分组后的信息码元组,计算出每组码元1的个数,再将该数目的二进制编码作为监督码,加在信息码元在后一起发送,除0变1和1变0成对出现的错误以外,群计数吗可以检测到所有其它形式的错误,检错能力很强

5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所依据的参数特征: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所依据的这些参数值是根据当前的通信网内的各有关因素的变化,随时做出相应的修改

6路由选择算法有哪些要求:最短的时间内使分组到达目的地,使网中各节点的工作均衡,算法简单易于实现,不应过重的增加全网或各节点的开销,算法要能适应分组交换网的变化和扩展并能适应部分网络节点暂时性故障所带来的影响

7呼叫请求分组传输时延:自原点分组交换机收到主叫DTE送来呼叫请求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直到终点分组交换机收妥该呼叫请求分组,并准备好向被叫DTE转送的一段时间

8数据通信网有那几部分构成:数据通信网是一个由分布在各地的数据终端,数据交换设备和通信线路所构成9差错控制方式的类型:检错重发,前向纠错,混合纠错检错,信息反馈

10报文交换的特点:属于存储转发系统在主被叫用户之间不需要建立物理链路,无呼损,很容易实现不同类型终端的互通,可采用时分多路复用,线路利用率高,并能实现同报文广播,但传输时延较长,不适宜实时通信,适用于公众电报和电子信箱业务

11相对调相和绝对调相的关系:相对调相避免了绝对调相方式中倒π现象

12速率适配:速率适配又称速度适配,类似于数字通信时分复用的码速调整,他是把输入时分复用器的不等式的数据信号变为等时的数字信号,而该等时的数字信号的时钟与时分复用器的时钟同步。游标法,止码元调整法

13解释R(0)-R(∞)= 物理意义:就是平稳随机过程的平均功率与直流功率只差等于它的交流功率

14网管中心的基本功能:用户管理,网路配置管理,测量管理,计费管理,网路状态监督,路由控制,软件管理,运行日志

15网际互连及目的:网际互连是指若干通信网根据一定的条件互连,目的:是使一个网上的数据终端设备DTE不仅可与本网上别的DTE通信,还可与另一网上的任何DTE通信,从而实现跨网通信及资源共享

16数据传信速率与传送速率的不同之处:数据传信速率是传输数据的速率,而传送速率是相应设备之间实际能到达的平均数据转移速率

17时域均衡的思路:它是利用接收波本身进行补偿,消除取样点的符号间干扰,提高判决的可靠性

18相干载波的获取方法:直接从已调接收信号中提取,利用插入导频提取接收载波

19随机过程协方差函数和相关函数的作用:协方差函数和相关函数是用来衡量随机过程在任意两个时刻上获得的随机变量的统计相关特性

20虚电路方式的特点:终端之间的路由在数据传送前已被决定,一次通信具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呼叫请除三个阶段,对于数据量大的通信传输效率高,数据分组按已建立的路径顺序通过网络在网络终点不需要对数据重新排序分组传输时延小,不容易产生数据分组的丢失,当网络中由于线路或设备故障可能是虚电路中断时,需要重新呼叫建立新的连接 21分组交换机的费用:与分组数量成比例的分组处理费用,与分组长度成比例的存储器费用

22分组交换网的组成:分组交换机,网管中心,远程集中器,用户终端设备,线路传输设备所组成23位定时的作用:是使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接收端的位定时时钟信号和DCE收到的输入信号同步,以便DCE从接受的信息流中正确的识别已个个信号码元,产生接收数据序列

24部分响应系统:允许存在一定的,受控制的符号间干扰,而在接收端可以消除,这样的系统既能使频带利用率提高到理论上的最大值,又可降低对定时取样精度的要求

25数字调相8相调相低通滤波器的作用:滤除2fc调制产物,其输出取样,正值判为1,负值判为02DPSK信号的解调方法:极性比较法和相位比较法,极性比较法是对2DPSK信号先进行2PSK解调,然后用码变换器将相对码变绝对码,相位比较法是比较相邻码元的载相位,将2DPSK信号延迟一个码元

27奇偶监督码的编码规则:将所要传输的码元分组,在每组数据后面附加一位监督位,使得该组码连同监督位在内的1的个数为偶数或奇数,在接收端按同样的规律检查,如发现不符就产生差错

28非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所依据的参数特征:非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所依据的参数,如网路的流量,时延等,是根据统计资料得来的,在较长时间内不变

29数据报方式的特点:用户之间的通信不需要经历呼叫建立和呼叫清除阶段,对于短报文通信传输效率比较高,数据分组传输时延大,且离散度大,对网络拥塞或故障的适应能力强 30数据分组传送时延:从源点分组交换机收到主叫DTE发送的一个完整数据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到把同一数据分组送到终端分组交换机并准备好向被叫DTE送出该数据分组的一段时间

30流量控制的目的:保证数据流量的平滑均匀,提高网络的吞吐能力和可靠性防止阻塞和死锁现象的发生

31分组长度的选取和交换过程中的因素有关:延迟时间,交换机存储容量,线路利用率,信道传输质量,数据业务统计特性以及交换机费用

DDN的组成:本地传输系统,复用交叉连接系统,局间传输及时钟供给系统,网路管理系统

33分组交换方式的特点:传输质量高,可靠性高,为不同种类的终端互通提供方便,能满足通信实时性要求,可实现分组多路通信,经济性好,能与公众电话网,用户电报及低速数据网和其他专用网互连

34分组交换网的性能指标:吞吐量,数据分组传输时延,呼叫建立时延,残留差错率,网路可用性

35数据通信系统:通过数据电路将分布在远地的数据终端设备与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系统

36数据通信网:是一个分布在各地的数据终端,数据交换设备和通信线路所构成37频域均衡的思路:利用幅度均衡器和相位均衡器来补偿传输系统的幅频和相频的特性的不理想性已达到所要求的理想形成波形,从而消除符号间干扰

38插入导频:就是在已调信号频谱中额外的加入了一个低功率的线谱,其对应的正弦波称为导频信号

39异步传输:如果DTE的数据信号时钟与PCM信道时钟是非同步的40半固定连接:是指所提供的信道属于非交换性信道,但在传输速率,到达地点与路由选

择上并非完全不可改变的41分组层与单组层的优点:形成中枢网大量减少中继线路;便于网路的集中管理;可使整DDN同步精确可靠;便于DDN的扩容

42DDN网络配置的优点:网路的分层,便于规划和扩容,集中式网路管理,调度和监控,提高网路的可控性和可靠性,采用数字交叉连接系统提高网路的灵活性,提高时钟精确度,减少费用

1检错重发的3种形式:停发等候重发,返回重发,选择重发

2循环码的检错能力:能检出全部单个错码,能检查全部离散的二位错码,能检查出全部的奇数个错码,能检测所有长度不超过(n-k)的突发错误

3传输控制规程的主要功能:数据链路的建立和解除,信息传输,传输差错控制,异常情况的处理,4电路交换的特点:信息传输时延小,交换机对用户的数据信息不存储,分析和处理。信息的编码方法和信息格式不受限制。缺点;电路接续时间长,短报文通信效率低。电路资源独占,电路利用率低,有呼损,错差率高

5非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扩散式路由算法,固定式路由选择算法,最小全数标记算法,分支流量算法,6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独立自适应,分布式自适应,集中式自适应,混合式自适应。7流量控制结构:段级控制,源目的级控制,网端级控制,端端级控制

8流量控制方式:证实法,预约法,许可证法,窗口方式

9窗口控制:根据接收方缓冲存储器容量,用能够连续接受分组数目来控制收发方之间的通信容量

10开方系统:遵循OSI参考模型和相关协议标准能够实现互连的具有各种应用目的计算机系统

11远程集中器的功能:将离分组交换机较远地区的终端数据集中起来通过中高速传输信道与分组交换连接起来

12用户接入方式和规程:用户终端经专线电路接入分组网X.25 X.28.经PSTN拨号入网X.32X.28.经用户电报网接入分组网

篇2:自考数据通信原理总结

1.数据库的最小存取单位是:数据项.2.数据库应用程序的编写是基于三级模式结构中的外模式.3.关系模式设计理论主要解决的问题时:消除操作异常和数据冗余.4.SQL中,与“not in”等价的操作符是:< >all.5.并发操作带来的三个问题:丢失更新/读脏数据/不可重复读.6.在子类之间的语义约束中,表示超类中的对象必须在子类中出现的是:complete.7.在对象联系图中,双向箭头(<-->)表示:两个属性之间值的联系.8.在数据库技术中,用数据模型的概念描述数据库的结构和语义,对现实世界的数据进行抽象.9.DBMS的存储管理器包括:权限和完整性管理器/事务管理器/文件管理器/缓冲区管理器.10.当局部ER图合并全局ER图时,可能出现:属性冲突/结构冲突/命名冲突.11.封锁对象的大小称为:封锁的粒度.12.SQL中把完整性约束分为三类:域约束/基本表约束/断言.13.关联是对类的实例之间联系的命名,相当于ER模型中的联系类型.14.文件系统阶段数据管理的缺陷: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数据联系弱.15.实体完整性规则是指关系中的元组在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16.insert/delete/update语句,以及查询结果肯定是单元组时的select语句,都可以直接嵌入到主程序中使用,不必涉及到游标.17.当select语句查询结果是多个元组时,必须使用游标.18.事务的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分别由DBMS的事务管理/完整性/并发控制/恢复管理子系统实现.19.用户访问数据库的权限:读(read)权限/插入(insert)权限/修改(update)权限/删除(delete)权限.20.在SQL/CLI中,宿主程序与数据库交互过程中的重要记录:环境记录/连接记录/语句记录/描述记录.21.数据库系统的生存期分为7个阶段:规划阶段/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实现阶段/运行和维护阶段.22.SQL Server 2000中,实际用户连接的数目上限是32767个(2^15-1).23.PB开发空间的三个层次:工作空间、目标和库文件.

篇3: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学法指导

从2005年1月份开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管理类专业启用了《政治经济学原理》2004版新教材。新版教材的逻辑结构更趋合理,便于考生整体把握,但内容增加,需要考生理解和记忆的东西明显增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 体系结构。

新版教材在体系结构上作了较大调整,把整个体系分为五篇二十二章,将一般原理和范畴集中在第一篇,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构成第二、三篇,第四、五篇阐述了经济体制、经济运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2. 考点变化。

新考点主要分布在以下知识点上:(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2)剩余价值学说的地位;(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4)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劳动交换方式及其特征;(5)价值的形成与创造;(6)价值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和劳动者;(7)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8)分工与协作的关系;(9)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10)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11)资源配置的任务、目标、方式;(1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13)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14)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及其途径;(15)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16)渐进式改革的历史地位、特点;(1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处理好的关系问题;(18)小康社会的实现目标。据以往经验,每有新版教材推出时,其新增内容都是命题的高度关注区。

二、学法指导

1. 系统复习,善于整理。

有很多考生经常出现这样的状况:自己学的时候好像挺明白,但是考的时候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在于没有理清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政治经济学,只靠死记硬背是很难行得通的,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涉及内容多,知识范围广,各章节阐明不同的问题,但是它们之间密切联系,内容环环相扣。例如,理解了商品,就理解了货币;理解了商品和货币,对资本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要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相互间的联系,没有捷径,只看题典不看教材,猜体押题都将事倍功半,必须通过系统的学习才能全面掌握。何谓系统学习?就是认真通读教材,按照大纲要求,做好各章考核的知识点标记,然后整理、理解。大纲是编写教材和命题的依据,大纲明确列出了各章节的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可以此为线索看教材是如何分析的。如果对某些知识点印象不深或理解不透,则说明这部分内容还欠缺,再重复读教材,把这些问题弄懂。

分析历年试卷可以看到,虽然考试面广,但是答题一般只要答到要点就会得基本分,所以建议考生将笔记整理成框架式,详略得当,要点明确,便于记忆。整理时注意先后顺序、逻辑联系,在普遍联系中把握本学科的内容结构体系,对一些跨学科跨章节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前后相互对照着复习。例如,第四章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可以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内容一起思考,从而提高理解深度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明确重点,抓住关键。

在系统复习后,考生对整个教材的概貌就会有所了解,有总体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考生应进一步有重点地深入学习,即对整个学科中的一些重要理论弄懂弄通,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用一些事例来加以解释和说明。因为重点是整个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关键性原理,是理解其他问题的枢纽,掌握了它,就容易把握教材的全部内容。

本课程重点如下:第一篇是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及劳动价值论;第二篇是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论、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第三篇是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基本经济制度、个人收入分配和国民收入分配;第四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和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第五篇是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

如何记忆以上重点呢?考生不要一看到题目就背,那样短时间内即使背出了过后也还是忘。可先“思考”后“做”,在“思考”的基础上“做题”。“思考”就是对每个问题及其内在联系认真地想:首先从问题中找到要点,然后从要点中找到关键词,将关键词记住,再反过来用自己的话将关键词扩展为要点,将要点组合成问题,最后用自己的话对要点作一些必要的说明,这样问题的答案就比较全面了。一个大问题,关键词只有几个,才比较容易记住。

例如“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这个知识点内容很多,考生可把它分三个层次来回答。第一层次为定义;第二层次分析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第三层次分析相对剩余价值形成的过程。这个问题内容很多很难,但抓住关键就好掌握了。关键句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生活资料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超额剩余价值,然后将关键字扩展为关键句,再作一些说明,答案就完整了。

在全面系统学习和掌握重点的关系中,全面系统地学习是最主要的,在全面系统学习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考生通过掌握和领会重点问题,就能带动对全部课程内容的理解。

3. 答题技巧。

(1)识记类型题

该题型一般以单项选择题形式出现,特点是点多面广,识记性强,答案具有唯一性,但缺少灵活性。该类题虽然每小题分值低,但总分值占每份试卷的30分,所以不能轻视。

应对单项选择题的基本办法是理解原理、熟记要点,也就是考试大纲中要求“识记”的知识点。但大纲上的知识点较为琐碎,概念很多怎么办?从历年的命题情况来看,单项选择题大多数考的是每一章每一节中最基本的知识点,因而在复习的时候,考生应把这些知识点理出来,把一些有可能出选择题的关键句子列出来,以填空题的方式熟记。以2010年7月试卷为例:第4题: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实际上是一种让考生从试题的标准答案看试题,掌握应对试题的方法。那么知识点的重点又在哪里呢?从历年试卷分析看出,在于每一章的黑体字和标题。以2010年7月试卷为例:第3题:两大部类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是(制造消费资料部类所占比重下降,制造生产资料部类所占比重上升);第5题: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还有第9、12、16、17题,等等。

这类题是最容易拿分的,答案规范标准,不易在选项上产生异议。在答此类题时,考生应仔细审题干,弄清题目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然后根据题目内容的要求去选项,避免草率地看题干、仔细地选答案的做法。因为选项答案中有些句子本身可能是正确的观点,但正确的观点不一定是该题所要求的最正确的答案。如2010年7月试卷中选择第19题:垄断资本在经济和政治上进行统治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A.制订垄断价格;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C.掌握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D.协调垄断组织之间的矛盾。如果不仔细审题,就会感觉4个选项都是对的,可仔细一看,题干的关键字“归根结底”,所以只能选B。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该份试卷的选择第26、28、29题中。

(2)领会类型题

该题型一般以多项选择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是基础知识、原理进行基本理解和简单应用的层次,是对考生基本分析问题能力和解释能力的考核。题目大多是在大纲要求“领会”的部分,一些简单的识记题,答案分第一第二第三的,在以往的命题里也会少量出现,但是大部分是在大纲“领会”的部分。

多项选择题由于所给的正确选项在2—5个之间,是不确定的,因此它在整个试卷中难度最大,该题中关联性、层次性多,对干扰项中迷惑性大的考生要仔细识别、比较分析,真正不会做的,不要空白,凭现有记忆的内容,跟着感觉选也比放弃得分机会要好。

简答题要求答题要点全面、紧扣题意、简明扼要,不要面面俱到、长篇大论。论述再多、再深刻也只得一个要点分。简答题涉及名词概念时,必须回答名词概念,这是简答题不可少的要点之一。如“商品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这个问题,就要求回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在简答题中凡有区别和联系,必须既回答联系又回答区别,如:“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果只答一个方面,就会丢掉一个要点分。

(3)应用类题型

该类题型是以论述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加以论证,该类题目在大纲的“领会”和“应用”部分。它需答内容多、层次多,是一份试卷中最难的部分,论述题三选二,第一题为大部分考生所选,选二、三两题大致各为50%。难度高,分值高,失分也最多。考生在答论述题时要注意:不要“联系实际”应用、发挥,只要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加以概括、组织即可。考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教科书所阐述的原理的取舍、重新组织,反映出考生对原理的理解、把握,以及文字的组织、表达能力。

答好论述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审清题意,明确题目要求,即明确答什么,大约有几层要点;二是理清思路,分出层次,先答什么,后答什么;三是排出次序,把想好的要点、思路写在草稿纸上;四是正式答题。这样既会有条理,又会紧扣题意。如:“金融资本是怎样形成的?金融寡头如何实现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要求回答定义、形成、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四点,层次思路十分明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考生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不仅是考试过关,而且要弄懂弄通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解决一些实际经济问题。

参考文献

[1]顾学荣编著.政治经济学原学原理自学考试题典.2005.

篇4:《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探索

摘 要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等信息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存在理论性强、不易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笔者根据多年的通信系统设计经验以及大学本科授课体会,在理论实验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授课质量。

关键词 通信原理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003-02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信息的传播方式也从上世纪末的以书信和固定电话为主转变为蜂窝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学习和掌握现代通信系统和技术也成为信息社会每一位成员,尤其是未来的通信工作者的迫切需求。作为现代通信系统的理论基础——通信原理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通信人才的理论基础甚至未来整个通信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因此对通信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拟从多方面对通信原理课程进行改革,特别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上做出创新与改革。

一、改革理论教学,夯实理论基础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随机过程及信道、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PCM终端技术、最佳接收的概念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使学生熟悉现代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分析和研究通信系统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的实验实践,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设计和仿真较大规模通信系统,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这门课程内容比较丰富,原理性较强,抽象概念多,除了用到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的相关知识,也需要具有较为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特别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并且前后概念与内容相互交错,知识体系繁杂,对于教和学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繁琐的理论推导简单化,尽量进行理解性、简单化讲解,总体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处理方法和思路,而不是陷入繁琐的数学推导中却把握不住方向。考虑到近年来数字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要侧重于数字通信基础理论方面的讲解,并且要联系当前热门的3G和4G等移动通信系统。同时理论的讲解要结合必要的能够充分说明问题的例题,理论是抽象的,而例题是接近实际问题的,因此例题的讲解能够更好地强化学习的效果。此外,在选择和设计例题时,要多联系前后知识点,既能够回顾过去的知识点,解释当天课程内容的应用方法,又能够引出后面章节的知识内容。最后给同学们一定的练习题并适时的进行习题讲解说明,通过多个方面的结合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改革实验教学,紧密联系实际

《通信原理》课程通常会有一定学时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采用的相关技术等,建立通信系统较为完整的框架体系,在分析和理解通信系统方面建立统一的理论和感性认识。实验往往是通过通信原理实验箱来进行,一般包括PCM编译码、AMI/HDB3编译码、FSK调制解调过程以及帧结构及其传输等实验内容,来了解通信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接收的整个流程。比如通过模拟电话的抽样、量化和编码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接收的时候再进行模拟信号的还原,并可通过示波器来观测传输过程中各部分信号的变化,能够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基本通信系统的整个流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由于实验箱上的实验大多都是验证性的实验,而且过于基本,学生仍然不能够了解每个部分内部的实现方法,也不能够了解目前通信系统实现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因此可以添加Matlab或者Simulink等方面的实验内容,着重对一些常用的数字基带调制解调方式,如QPSK和QAM等进行编程仿真,绘制误比特率曲线,更进一步可以将实现过程定点化,使学生更能够学习到实际实现时的种种细节,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三、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内容体系确定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非常重要的。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数学公式较多的学科,对学生的数学基础也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是按部就班的讲解会比较枯燥,因此在教学手段上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黑板板书为辅,在教学方法上面注重与现实结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过程中,结合现代通信发展的现状,穿插讲授各种基础技术理论的发展演变和现实当中的应用,做到让学生学得有目的、有感受,而不是孤立的学习理论知识。比如说目前与我们生活密切结合的WIFI技术和蜂窝通信系统,在每一部分内容的讲解上都可以跟这些系统的某些部分联系起来,并辅以Matlab或者Simulink的仿真演示,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这些知识点的应用带来的优势,解决了哪些方面的问题等,从而达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方式,提高考核质量

考核是对学习的结果做出评估,是反映教学效果的手段。而课程开设能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课程的考核方式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特点,考核方式作如下尝试:结合课程的专业特点,采用试卷笔试和实验编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笔试主要侧重于考核学生对于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出题的时候要注意将概念性的知识应用化,不单纯考学生对概念的记忆情况,而是考核学生对概念是否理解,能否在实际当中应用的能力。实验编程可以根据平时实验课上的学习内容稍加变动,考核同学们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的实际问题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综合两个方面可以全面地对学生做出考核,并且可以引导学生从考试前突击进行死记硬背的思维中走出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总结与创新的过程,目前仍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如何能够将通信中的概念和原理讲解的深入浅出;如何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气氛的调动能力;如何提高基础差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够兼顾吸收较快的同学有新的学习点等。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加强与同行交流学习,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青,于秀兰.通信原理(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樊昌信等.通信原理(第6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3]白运新.现代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8,(9).

篇5: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总结

1、实体正在进行接收时,它才必须是活跃的。无按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连接服务的优点是灵活方便和比较迅速。但无帧中继交换、信元交换等。

2、按拓扑结构:有集连接服务不能防止报文的丢失、重复或失序。中式网络、分散式网络、分布式网络。其中,集无连接服务特别适合于传送少量零星的报文。中式网络的特点是网络信息流必须经过中央处理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答:网络协机或网络交换节点(如星形拓扑结构);分布式网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络的特点是任何一个节点都至少和其他两个节点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直接相连(如网状形拓扑结构),是主干网采用的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一种结构;分散式网络实际上是星形网和网状形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网的混合网。

3、按作用范围:有广域网(WAN)、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其中,广域网的详细说明。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作用范围为几十至几千公里,又称为远程网;局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域网的作用范围常限制在一个单位或一个校园(1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km)内,但数据传输速率高(10 Mb/s以上);城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域网常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局限在一个城服务。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市(5~50 km)内。4按使用范围:有公用网和专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用网。其中,公用网都是由国家的电信部门建造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和控制管理的;专用网是某个单位或部门为本系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统的特定业务需要而建造的,不对单位或部门以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外的人员开放。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报务各自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的特点是什么?答:所谓连接,就是两个对等实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体为进行数据通信而进行的一种结合。面向连接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服务是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当数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试将TC据交换结束后,则应终止这个连接。面向连接服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讨论其异务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这三个阶同之处。答:(1)OSI和TCP/IP的相同点是段。在传送数据时按序传送的。因而面向连接服二者均采用层次结构,而且都是按功能分层。务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在无连接服务的情(2)OSI和TCP/IP的不同点:①OSI分七层,况下,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立好一个自下而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连接,因此其下层的有关资源不需要事先进行预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留。这些资源在数据传输时动态地进行分配。无P分四层: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IP)、传连接服务的另一特征是它不需要通信的两个实体输层(TCP)和应用层。严格讲,TCP/IP网同时期是活跃的(即处于激活态)。当发送端有实间网协议只包括下三层,应用程序不算TCP/I体正在进行发送时,它才是活跃的。这时接收端P的一部分。②OSI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用关的实体并不一定必须是活跃的。只有当接收端的系,两个(N)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

(N-1)层实体,不能越级,而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这种层次关系常被称为“等级”关系),因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提高了协议的效率。③OSI只考虑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分组交换网可分划成哪两个子网?这两个子网的作用分别有哪些? 答:分组交换网可划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由通信设备与通信线路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传输、转接、加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资源子网包括主机、终端、I/O设备、软件与数据资源等。•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解释下列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答:协议栈: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模型后,每层的主要功能由对等层协议的运行来实现,因而每层可用一些主要协议来表征,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栈的结构。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在许多情况下,实体是一个特定的软件模块。对等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通信双方实现同样功能的层。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单位。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服务访问点SAP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体上就是一个逻辑接口。客户、服务器:客户和服务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

方。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当客户进程需要服务器进程提供服务时就主动呼叫服务进程,服务器进程被动地等待来自客户进程的请求。物理层要解决什么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连接计算机的具体的物理设备或具体的传输媒体。现有的网络中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种类繁多,通信手段也有许多不同的方式。物理层的作用正是要尽可能地屏蔽掉这些差异,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这样数据链路层只需要考虑如何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而不必考虑网络具体的传输媒体是什么。物理层的重要任务是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数字信号:取值为有限的几个离散值的信号。数字数据:取值为不连续数值的数据。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特性?各包含什么内容?答:(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号传输,一条电缆中可同时传送多路的数字信定和锁定装置等等。(2)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号,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数据链路层中的链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3)功能特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答:数据链路层中的链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路控制功能有:(1)链路管理。(2)帧定界。意。(4)规程特性: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3)流量控制。(4)差错控制。(5)将数据能事件的出现顺序。常用的传输媒体有哪几种?

和控制信息区分开。(6)透明传输。(7)寻址。各有何特点? 答:常用的传输媒体有:双绞线、试简述HDLC帧各字段的意义。HDLC用什同轴电缆、光纤。双绞线可用于模拟和数字传输。么方法保证数据的透明传输?答:(1)HDLC其带宽取决于导线的粗细与架设的距离。通常情帧的格式,信息字段(长度可变)为数据链路况下,数据传输率可达每秒几兆比特,距离可达

层的数据,它就是从网络层传下来的分组。在几公里。在局域网环境中,每段线缆的长度为10信息字段的两端是24bit的帧头和帧尾。HDL0m。双绞线性能好、成本低,其应用极为广泛。C帧两端的标志字段用来界定一个帧的边界,同轴电缆分50Ω基带电缆和75Ω宽带电缆两类。地址字段是用来填写从站或应答站的地址信基带电缆又分细同轴电缆和粗同轴电缆。基带电息,帧校验序列FCS用来对地址、控制和信缆仅仅用于数字传输,数据率可达10Mbps。对息字段组成的比特流进行校验,控制字段最复于高频信号,其抗干扰性能比双绞线强。宽带电杂,用来实现许多主要功能。(2)采用零比特缆是公用天线电视CATV系统中使用的标准,它填充法来实现链路层的透明传输,即在两个标既可使用频分多路复用的模拟信号发送,也可用志字段之间不出现6个连续1。具体做法是在调制解调技术传输数字信号。宽带电缆传输模拟发送端,当一串比特流尚未加上标志字段时,信号时,频率可达300Hz~400Hz,传输距离可达先用硬件扫描整个帧,只要发现5个连续的1,100km。光纤是非常理想的传输介质,它不仅具则在其后插入1个0,而在接收端先找到F字有很宽的带宽,而且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段以确定帧的边界,接着再对其中的比特流进传输距离可达数公里。但光纤成本高且安装较困行扫描,每当发现5个连续的1,就将这5个难。EIA-232和RS-449接口标准各用在什么场连续1后的1个0删除,以还原成原来的比特合? 答:EIA-232和RS-449接口均可用于串性通流。数据链路协议几乎总是把CRC放在尾部,信。EIA-232接口适应于低速、近距离场合。当而不是放在头部,为什么?

用于远距离通信时必?胧褂?Modem。而RS-449接口更适应于工业控制的场合。具有传输距离远,答:CRC是在发送期间进行计算的。一旦把数据传输率高、抗干扰性能好等优势。基带信号

最后一位数据送上外出线路,就立即把CRC与宽带信号的传输各有什么特点?答:基带信号编码附加在输出流的后面发出。如果把CRC将数字1和0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表示,然后放在帧的头部,那么就要在发送之前把整个帧送到线路上传输。宽带信号是将基带信号调制后先检查一遍来计算CRC。这样每个字节都要形成的频分复用模拟信号。采用基带信号传输,处理两遍,第一遍是为了计算校验码,第二遍一条电缆只能传输一路数字信号,而采用宽带信

是为了发送。把CRC放在尾部就可以把处理时间减半。HDLC帧可分为哪几大类?试简述各类帧的作用。答:分三大类。1信息帧:用于数据传输,还可同时用来对已收到的数据进行确认和执行轮询功能。2监督帧:用于数据流控制,帧本身不包含数据,但可执行对数据帧的确认,请求重发信息帧和请求暂停发送信息帧等功能。3无编号帧:主要用于控制链路本身,不使用发送或接收帧序号。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答:主要特点:(1)点对点协议,既支持异步链路,也支持同步链路。(2)PPP是面向字节的。PPP不采用序号和确认机制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若使用能够实现可靠传输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如HDLC),开销就要增大。在数据链路层出现差错的概率不大时,使用比较简单的PPP协议较为合理。第二,在因特网环境下,PPP的信息字段放入的数据是IP数据报。假定我们采用了能实现可靠传输但十分复杂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然而当数据帧在路由器中从数据链路层上升到网络层后,仍有可能因网络授拥塞而被丢弃。因此,数据链路层的可靠传输并不能保证网络层的传输也是可靠的。第三,PPP协议在帧格式中有帧检验序列FCS安段。对每一个收到的帧,PPP都要使用硬件进行CRC检验。若发现有差错,则丢弃该帧(一定不能把有差错的帧交付给上一层)。端到端的差错检测最后由高层协议负责。因此,PPP协议可保证无差错接受。PPP协议适用于用户使用拨号电话线接入因特网的情况。SLIP和PPP协议的主要特点

是什么?它们适用在什么情况下? 答:SLIP协议主要特点是:(1)SLIP没有差错检测的功能。如果一个SLIP帧在传输中出了差错,就只能靠高层来进行纠正。(2)通信的每一方必须事先知道对方的IP地址。这对拨号人网的用户是很不方便的。(3)SLIP仅支持IP,而不支持其他的协议。(4)SLIP并未成为Intermet的标准协议。因此目前存在着多种互不兼容的版本,影响了不同网络的互连。PPP协议主要特点是:(1)PPP既支持异步链路(无奇偶校验的8比特数据),也支持面向比特的同步链路。而且PPP不仅可支持IP,而还可支持其他的协议,如:IPX,Netbios等等。(2)PPP可进行参数协商,而且可进行动态IP地址分配。(3)PPP具有差错检测的功能。(4)PPP可进行身份认证。(5)PPP是Intermet的标准协议。SLIP主要用于低速(不超过19.2kb/s)的交互性业务。当用户拨号接人ISP时,可使用PPP协议。因为PPP不仅能进行动态IP地址分配,自动配置网络协议,而且可进行用户身份认证试比较几种共享信道的方法的特点。答:共享广播信道采用基于信道的共享和基于排队的共享两种方法。信道共享可采用频分复用或时分复用,无论采用哪种技术都可以有固定分配和按需分配两种不同的方式。基于排队共享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分配带宽:一种是随机接入,即允许各站自由发送数据。当发生冲突时,则通过一定的算法来解决冲突。另一种方法是设法形成一个分布式的逻辑队列或用令牌来协调各站发送数据。这四种共享广播信道的方法:固定分配法实时性好,但信道利用率低;按需分配方法信道利用层的作用。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对率高,但工作站必须增加一定的处理能力,而且上面的运输层有何影响?(2)当应用程序使信道忙时,一部分用户对信道的申请可能被阻塞,用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IP时,这种传再申请产生时延;随机接入的方法简单,工作站输是面向连接的还是面向连接的?(3)接收接入与安装方便,在低负载时,网络基本上没有端收到有差错的UDP用户数据报时应如何处时延,但发送时延不确定,重负载时,网络的效理?答:(1)从通信和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率下降很多;分布式逻辑队列或令牌法,发送时运输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运输延确定,可设优先级,能传送数字化的分组话音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信号,重负载的性能好,但协议复杂。流量控制

(2)都是。这要从不同层次来看。在运输层与拥塞控制有和关系与区别? 答:流量控制与拥是面向连接的,在网络层则是无连接的。(3)塞控制的关系与区别如下: ①流量控制:接收端丢弃。解释为什么突然释放运输连接就可能丢向发送端发出信号,请求发送端降低发送速率; 失用户数据而使用TCP的连接释放方法就可拥塞控制:接收端也向发送端发出信号,告之发保证不丢失数据。答:当主机1和主机2之间送端,网络已出现麻烦,必须放慢发送速率。②连接建立后,主机1发送了一个TCP数据段流量控制:主要控制收发端之间的通信量; 拥塞并正确抵达主机2,接着主机1发送另一个控制:是全局性控制,涉及所有主机、路由器以

TCP数据段,这次很不幸,主机2在收到第及其它降低网络性能的有关因素。流量控制二个TCP数据段之前发出了释放连接请求,与路由选择有何异同之处? 答:流量控制与路由如果就这样突然释放连接,显然主机1发送的选择的异同之处是: ①路由选择是网络中的所有第二个TCP报文段会丢失。而使用TCP的连结点共同协调工作的结果。其次,路由选择的环接释放方法,主机2发出了释放连接的请求,境往往是在变化的,而这种变化有时无法事先知

那么即使收到主机1的确认后,只会释放主机道。而流量控制是收发两端共同协调工作的结果。2到主机1方向的连接,即主机2不再向主机②好的流量控制可以使更多的通信量流入网络,1发送数据,而仍然可接收主机1发来的数据,而好的路由选择可使网络的平均时延较小。③路所以可保证不丢失数据。试用具体例子说明为由选择可保证分组通过一条最佳的路径达到目什么在运输连接建立时要使用三次握手。说明的。流量控制要考虑网络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为

如不这样做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答:我们知什么说,“只要任意增加一些资源就可以解决网道,3次握手完成两个重要的功能,既要双方络拥塞的问题”是不正确的? 答:只任意增加一做好发送数据的准备工作(双方都知道彼此已些资源可能无法解决网络拥塞的问题。例如,将准备好),也要允许双方就初始序列号进行协某路由器缓冲区的存储空间扩大,但保持其输出商,这个序列号在握手过程中被发送和确认。链路速率的不变。这时,虽然该路由器可以接收现在把三次握手改成仅需要两次握手,死锁是更多的分组,但由于其输出链路速率的没变,存可能发生的。作为例子,考虑计算机A和B在于该路由器的许多分组可能因超时,必须重发,之间的通信,假定B给A发送一个连接请求从而导致网络的性能可能变得更糟。试说明传输

分组,A收到了这个分组,并发送了确认应答

分组。按照两次握手的协定,A认为连接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分组。可是,B在A的应答分组在传输中被丢失的情况下,将不知道A是否已准备好,不知道A建议什么样的序列号,B甚至怀疑A是否收到自己的连接请求分组。在这种情况下,B认为连接还未建立成功,将忽略A发来的任何数据分组,只等待连接确认应答分组。而A在发出的分组超时后,重复发送同样的分组。这样就形成了死锁。局域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局域网是一个通信网?答:局域网LAN是指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将有限的通信设备互联起来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局域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共享传输信道。在局域网中,多个系统连接到一个共享的通信媒体上。②地理范围有限,用户个数有限。通常局域网仅为一个单位服务,只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局部范围内连网,如一座楼或集中的建筑群内。一般来说,局域网的覆盖范围约为10m~10km内或更大一些。③传输速率高。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为1~100Mbps,能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高速通信,所以时延较低。④误码率低。因近距离传输,所以误码率很低,一般在10-8~10-11之间。⑤多采用分布式控制和广播式通信。在局域网中各站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可以进行广播或组播。从网络的体系结构和传输控制规程来看,局域网也有自己的特点:

①低层协议简单。在局域网中,由于距离短、时延小、成本低、传输速率高、可靠性高,因此信道利用率已不是人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所以低层协议较简单。②不单独设立网络层。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多采用总线型、环型和星型等共享信道,网内一般不需要中间转接,流量控制和路由选择功能大为简化,通常在局域网不单独设立网络层。因此,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仅相当与OSI/RM的最低两层。③采用多种媒体访问控制技术。由于采用共享广播信道,而信道又可用不同的传输媒体,所以局域网面对的问题是多源、多目的的链路管理。由此引发出多种媒体访问控制技术。在OSI的体系结构中,一个通信子网只有最低的三层。而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也只有OSI的下三层,没有第四层以上的层次。所以说局域网只是一种通信网。IEEE 802局域网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有何异同之处?答: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与OSI的体系结构有很大的差异。它的体系结构只有OSI的下三层,而没有第四层以上的层次。即使是下三层,也由于局域网是共享广播信道,且产品的种类繁多,涉及到种种媒体访问方法,所以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局域网中,物理层负责物理连接和在媒体上传输比特流,其主要任务是描述传输媒体接口的一些特性。这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相同。但由于局域网可以采用多种传输媒体,各种媒体的差异很大,所以局域网中的物理层的处理过程更复杂。通常,大多数局域网的物理层分为两个子层:一个子层描述与传输媒体有关的物理特性,另一子层描述与传输媒体无关的物理特性。在局域网中,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一些数据链路层协议,在不太可靠的传输信道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负责帧的传送与控制。这与OSI络,具有较小的时延和较低的误码率,数据(比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相同。但局域网中,由于特)从一个被连通的设备传送到另一个被连通各站共享网络公共信道,由此必须解决信道如何的设备范围;(3)、各站点之间形成平等关系分配,如何避免或解决信道争用,即数据链路层而不是主从关系;(4)、能进行广播或多播(又必须具有媒体访问控制功能。有由于局域网采用称为组播)。简要说明常用的IEEE802.3和的拓扑结构与传输媒体多种多样,相应的媒体访IEEE802.5局域网协议体系结构。答:问控制方法也有多种,因此在数据链路功能中应IEEE802.3:该标准定义了以太网发展起来的该将与传输媒体有关的部分和无关的部分分开。网络,以及数据链路层的LLC和MAC(介质这样,IEEE802局域网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访问控制子层),完成网络层的很多功能,主划分为两个子层: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和逻要负责将“差错“的实际传输信道变换成对上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在IEEE802局域网参考层是可靠的传输信道,具有介质访问控制功模型中没有网络层。这是因为局域网的拓扑结构能,并提供多种介质访问控制方法。MAC子非常简单,且各个站点共享传输信道,在任意两层使用了一种叫做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碰撞检个结点之间只有唯一的一条链路,不需要进行路测(CSMA/CD)的竞争访问技术。这个技术通由选择和流量控制,所以在局域网中不单独设置过让每个设备监听网络以确定它是否空闲来网络层。这与OSI参考模型是不同的。但从OSI降低冲突的影响范围,企图传递数据的设备只的观点看,网络设备应连接到网络层的服务访问有等网络空闲时才能传递。这样减少了冲突,点SAP上。因此,在局域网中虽不设置网络层,但并没有消除冲突,因为信号在网络中传播需但将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SAP设在LLC子层与要时间,设备传输数据时,也要继续侦听,所高层协议的交界面上。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局域以它能检测冲突的即将发生。冲突发生时,所网的参考模型只相当于OSI参考模型的最低两有的设备都停止传送,并发出一?quot;拥塞“信层,且两者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也有很大号,通知所有冲突的站点。每个设备在重新传差别。在IEEE802系列标准中各个子标准的物理递前,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这些安全措施的层和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是有区别的,而逻结合使用,明显地降低了网络冲突,但对于最辑链路控制LLC子层是相同的,也就是说,LLC繁忙的网络却不那么有效。以太网的体系结构子层实际上是高层协议与任何一种MAC子层之是基于CSMA/CD访问方法 IEEE802.5:该间的标准接口。什么是局域网?有什么特点? 标准定义了令牌网使用令牌的传递结构,以及答:

1、局域网是一个通信系统,它允许很多彼此数据链路层的LLC和MAC(介质访问控制子独立的计算机在适当的区域内、以适当的传输速层),完成网络层的很多功能,主要负责将“差率直接进行沟通的数据通信系统。

2、局域网的特错“的实际传输信道变换成对上层是可靠的传点:(1)、覆盖一个小的地理范围,约为几公里的输信道,具有介质访问控制功能,并提供介质地理范围,为一个单位所拥有,地理范围和站点访问控制方法。MAC使用令牌帧访问技术,数目均有限,所有的站点共享较高的总带宽,即令牌网的物理拓扑是环型的,使用逻辑环逐站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2)、局域网是一种通信网

传递令牌,每个节点都必须连接到一个集线

器,它称为多路访问单元MAU。令牌网的每一站通过电缆与干线耦合器相连,干线耦合器又称为转发器,有发送和收听两种方式,每个站点不处于发送数据的状态,就处于收听状态。令牌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帧,平时不停地在环路上流动,当一个站有数据要发送时,必须先截获令牌,干线耦合器一旦发现环路输入的比特流中出现令牌时,首先将令牌的独特标志转变为帧的标志(即称为截获),接着就将本站的干线耦合器置为发送方式,并将发送缓冲区的数据从干线耦合器的环路输出端发送出去。令牌网的体系结构是基于令牌的访问方法。试比较802.3,802.4和802.5三种局域网的优缺点。答:总线网使用最为?惴骸U龅缋率窃吹模缋碌淖畲蟪ざ戎挥?2.5km。站点的接人与安装很方便。每个站随时可以发送信息。在低负载时网络基本上没有时延。802.3协议最大的缺点就是发送时延的不确定性,这对某些实时应用是非常不利的。当网络的负载很重时,由于冲突增多,网络的效率就下降很多。此外,802.3还不便于将光纤作为总线。802.4协议使用高可靠的电视电缆。令牌总线局域网在重载时的性能非常好。可以设定优先级。这有利于传送数字化的分组话音信号。802.4协议没有对数据帧的长度设置下限。802.4协议发送时延是确定的,虽然在关键时刻连续发生令牌的丢失会造成一些时延的不确定性。由于802.4协议采用的是宽带电缆,因此它可以支持多个信道。802.4协议非常复杂。在负载很轻时也要等待令牌的到来,产生了不

必要的发送时延。和总线局域网相似,令牌总线局域网也很难用光纤来实现。802.5的令牌环形网既可用双绞线连接,也比较容易用光纤来实现。将令牌环形网做成星形结构可自动检测和排除电缆的故障。802.5协议可设置优先级。这一点和令牌总线局域网相似。此外,802.5协议允许发送很短的帧,但对发送很长的帧则有限制,因为一个站截获令牌的时间不得太长。在重载时,802.5协议的效率和吞吐率都是很高的。令牌环形网的一个主要缺点是令牌的管理采用了集中管理方式。当管理令牌的站出故障时,虽然按照协议可以再产生一个新的管理令牌的站,但这还是造成了一些麻烦。此外,像802.4一样,在低负载时,发送数据的站由于要等待令牌,会产生附加的时延。这三种局域网的标准都是不兼容的。对比802.3~802.5的帧格式可以看出:每一种帧所包含的字段种类差别很大。这是由于支持这些标准的厂家(施乐、通用汽车公司和IBM)谁也不肯放弃自己的经济利益所造成的。三个标准的最大MAC帧长不同。802.3的最大帧长是1518字节。802.4是8191字节(从帧控制字段到FCS字段为止,其中地址按4字节计算)。802.5未规定帧长的上限,但每一个站持有令牌的时间是有上限值的。若按一般取值10ms,则在4Mb/s下最大帧长为5000字节。人们经过对这三种局域网的性能进行过定量分析后,唯一可做的结论是:在很重的负载下802.3局域网彻底不能用,而基于令牌的局域网则可达到接近于100℅的效率。若负载范围是从轻到中等,则三种局域网都能胜任。

令牌网的物理拓扑是环型的,使用逻辑环逐站IEEE802局域网参考模型与0SI参考模型有何异传递令牌,每个节点都必须连接到一个集线同之处?为什么 IEEE802标准得到了广泛应器,它称为多路访问单元MAU。令牌网的每用?答:0SI体系结构指7层开放式互连标准参一站通过电缆与干线耦合器相连,干线耦合器考模型,0SI模型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建议,又称为转发器,有发送和收听两种方式,每个作为各层使用国际标准化协议的第一步发展起来站点不处于发送数据的状态,就处于收听状的。这一模型被称作IS0 0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态。令牌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帧,平时不停地模型,它是关于如何把相互开放的系统连接起来在环路上流动,当一个站有数据要发送时,必的。须注意0SI模型本身不是网络体系结构的全须先截获令牌,干线耦合器一旦发现环路输入部内容,因为它并没有确切描述用于各层的协议的比特流中出现令牌时,首先将令牌的独特标和服务,它仅仅说明每层应该做什么。IS0已经志转变为帧的标志(即称为截获),接着就将为各层制定了标准,但它们并不是参考模型的一本站的干线耦合器置为发送方式,并将发送缓部分,而是作为独立的国际标准公布的。IEEE802冲区的数据从干线耦合器的环路输出端发送是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发布的关于办公自出去。令牌网的体系结构是基于令牌的访问方动化和轻工业局域网体系结构的一系列标准文法。

件,该标准基本上对应于0SI模型的物理层和数与同轴电缆相比,采用双绞线有什么优点?据链路层,这个标准使网络的物理连接和访问方答:双绞线的价格低于同轴电缆,并且安装、法规范化,已被IS0陆续接收为标准。因此,维护方便。什么是对等网?如何连接?答:每IEEE802标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简述Ethernet台计算机的地位平等,都允许使用其他计算机和Token-Ring这两种局域网工作原理。答:以内部的资源,这种网就称之为对等局域网,简太网MAC子层使用了一种叫做载波侦听多路访称对等网。连接方法:首先在每台计算机中安问/碰撞检测(CSMA/CD)的竞争访问技术。这个装同样接口的网卡,通过网线和HUB把每台技术通过让每个设备监听网络以确定它是否空闲计算机连接起来,安装好后,启动计算机,安来降低冲突的影响范围,企图传递数据的设备只装网卡驱动程序,并在Windows95/98的“控制有等网络空闲时才能传递。这样减少了冲突,但面板/网络“下安装“IPX/SPX兼容?quot;和并没有消除冲突,因为信号在网络中传播需要时“NetBEUI协议“,并点击“文件及打印共享“按间,设备传输数据时,也要继续侦听,所以它能钮,选中“允许其他用户访问我的文件“和“允检测冲突的即将发生。冲突发生时,所有的设备许其他计算机使用我的打印机“两个选项,再都停止传送,并发出一个“拥塞“信号,通知所有选择相关需要共享的资源以及登录方式,就可冲突的站点。每个设备在重新传递前,都需要等实现对等网。交换式集线器有何特点?用它怎待一段时间。这些安全措施的结合使用,明显地样组成虚拟局域网? 答:交换式集线器的特点降低了网络冲突,但对于最繁忙的网络却不那么主要有: ①所有端口平时都不连通。当工作有效。以太网的体系结构是基于CSMA/CD访问

站需要通信时,交换式集线器能同时连通许多方法。令牌网的MAC子层使用令牌帧访问技术,对的端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工作站都能像

独占通信媒体那样,进行无冲突地传输数据。通信完成后就断开连接。②与普通共享式集线器不同,它使连到每个端口的用户独享该端口所具有的带宽。③可以很方便地实现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 LAN)。④交换式集线器的交换方式有存储转发交换和直通交换两种。但是,交换式集线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目前还没有制定一个统一的管理交换式集线器的标准。网络管理员必须使用多个管理控制台才能监控不同厂商生产的交换式集线器。②绝大多数交换式集线器在分析交换流量方面都很欠缺。网络管理员需要为每个端口配备测试工具。用交换式集线器构成虚拟局域网的方法是:首先,将执行任务性质相同(如:财务处,科研处等)的站点确定在同一个LAN中,然后,可基于连接站点的端口。或者基于站点的MAC地址,或者基于站点所执行的协议(如:IP协议、IPX协议等)划分VLAN。FDDI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和以太网相比,优缺点各有哪些? 答:FDDI的主要特点有:①使用基于IEEE 802.5令牌环标准的令牌传递MAC协议;②使用802.2LLC协议,因而与IEEE 802局域网兼容;③利用多模光纤进行传输,并使用有容错能力的双环拓扑;④数据率为100Mb/s,光信号码元传输速率为125MBaud;⑤1000个物理连接(若都是双连接站,则为500个站);⑥最大站间距离为2km(使用多模光纤),环路长度为100km,即光纤总长度为200km;⑦具有动态分配带宽的能力,故能同时提供同步和异步数据服务;⑧分组长度最大为4500

字节。和以太网相比,FDD I的优缺点与令牌类似。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答: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以短的分组形式传送。典型的分组长度的上限是1000个字节(或称八位组)。如果一个源站有一个长的报文要发送,该报文就会被分割成一系列的分组。每个分组包含用户数据的一部分(或一个短的报文的全部)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控制信息至少要包括网络为了把分组送到目的地做路由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分组被接收,短时间存储,然后传递给下一结点。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 ① 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有。② 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的路由。③ 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通信之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网络使用高速链路。④ 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答:(1)电路交换:由于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因而有以下优缺点。优点:①由于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所以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②通信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双方可以随时通信,实时性强。③双方通信时按发送顺序传送数据,不存在失序问题。④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⑤电路交换的交换的交换设备(交换机等)及控制均较简单。缺点:①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建立时,还可能要存储几个完整报文等待转发,要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嫌长。②电路交换连接建求网络中每个结点有较大的缓冲区。为了降低立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

成本,减少结点的缓冲存储器的容量,有时要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把等待转发的报文存在磁盘上,进一步增加了③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传送时延。(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仍采用存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储转发传输方式,但将一个长报文先分割为若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2)报文交换:报文交干个较短的分组,然后把这些分组(携带源、换是以报文为数据交换的单位,报文携带有目标目的地址和编号信息)逐个地发送出去,因此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换结点采用存储转发分组交换除了具有报文的优点外,与报文交换的传输方式,因而有以下优缺点:优点: 相比有以下优缺点:优点:①加速了数据在网①报文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络中的传输。因为分组是逐个传输,可以使后的通信线路,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用户可随时一个分组的存储操作与前一个分组的转发操发送报文。②由于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使作并行,这种流水线式传输方式减少了报文的之具有下列优点:a.在报文交换中便于设置代码传输时间。此外,传输一个分组所需的缓冲区检验和数据重发设施,加之交换结点还具有路径比传输一份报文所需的缓冲区小得多,这样因选择,就可以做到某条传输路径发生故障时,重缓冲区不足而等待发送的机率及等待的时间新选择另一条路径传输数据,提高了传输的可靠也必然少得多。②简化了存储管理。因为分组性;b.在存储转发中容易实现代码转换和速率匹的长度固定,相应的缓冲区的大小也固定,在配,甚至收发双方可以不同时处于可用状态。这交换结点中存储器的管理通常被简化为对缓样就便于类型、规格和速度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冲区的管理,相对比较容易。③减少了出错机行通信;c.提供多目标服务,即一个报文可以同率和重发数据量。因为分组较短,其出错机率时发送到多个目的地址,这在电路交换中是很难必然减少,每次重发的数据量也就大大减少,实现的;d.允许建立数据传输的优先级,使优先这样不仅提高了可靠性,也减少了传输时延。级高的报文优先转换。③通信双方不是固定占有④由于分组短小,更适用于采用优先级策略,一条通信线路,而是在不同的时间一段一段地部便于及时传送一些紧急数据,因此对于计算机分占有这条物理通路,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线路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分组交换显然更为的利用率。缺点:①由于数据进入交换结点后要合适些。缺点:①尽管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经历存储、转发这一过程,从而引起转发时延(包传输时延少,但仍存在存储转发时延,而且其括接收报文、检验正确性、排队、发送时间等),结点交换机必须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②分组而且网络的通信量愈大,造成的时延就愈大,因交换与报文交换一样,每个分组都要加上源、此报文交换的实时性差,不适合传送实时或交互目的地址和分组编号等信息,使传送的信息量式业务的数据。②报文交换只适用于数字信号。大约增大5%~10%,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③由于报文长度没有限制,而每个中间结点都要效率,增加了处理的时间,使控制复杂,时延完整地接收传来的整个报文,当输出线路不空闲

增加。③当分组交换采用数据报服务时,可能

出现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要对分组按编号进行排序等工作,增加了麻烦。若采用虚电路服务,虽无失序问题,但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虚电路释放三个过程。总之,若要传送的数据量很大,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呼叫时间,则采用电路交换较为合适;当端到端的通路有很多段的链路组成时,采用分组交换传送数据较为合适。从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上看,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优于电路交换,其中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尤其适合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试从多个方面比较虚电路和数据报这两种服务的优缺点。答:(1)在传输方式上,虚电路服务在源、目的主机通信之前,应先建立一条虚电路,然后才能进行通信,通信结束应将虚电路拆除。而数据报服务,网络层从运输层接收报文,将其装上报头(源、目的地址等信息)后,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单位传送,不需建立和释放连接,目标结点收到数据后也不需发送确认,因而是一种开销较小的通信方式。但发方不能确切地知道对方是否准备好接收,是否正在忙碌,因而数据报服务的可靠性不是很高。(2)关于全网地址:虚电路服务仅在源主机发出呼叫分组中需要填上源和目的主机的全网地址,在数据传输阶段,都只需填上虚电路号。而数据报服务,由于每个数据报都单独传送,因此,在每个数据报中都必须具有源和目的主机的全网地址,以便网络结点根据所带地址向目的主机转发,这对频繁的人—机交互通信每次都附上源、目的主机的全网地址不仅累赘,也降低了信道

利用率。(3)关于路由选择:虚电路服务沿途各结点只在呼叫请求分组在网中传输时,进行路径选择,以后便不需要了。可是在数据报服务时,每个数据每经过一个网络结点都要进行一次路由选择。当有一个很长的报文需要传输时,必须先把它分成若干个具有定长的分组,若采用数据报服务,势必增加网络开销。(4)关于分组顺序:对虚电路服务,由于从源主机发出的所有分组都是通过事先建立好的一条虚电路进行传输,所以能保证分组按发送顺序到达目的主机。但是,当把一份长报文分成若干个短的数据报时,由于它们被独立传送,可能各自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主机,因而数据报服务不能保证这些数据报按序列到达目的主机。(5)可靠性与适应性:虚电路服务在通信之前双方已进行过连接,而且每发完一定数量的分组后,对方也都给予确认,故虚电路服务比数据报服务的可靠性高。但是,当传输途中的某个结点或链路发生故障时,数据报服务可以绕开这些故障地区,而另选其他路径,把数据传至目的地,而虚电路服务则必须重新建立虚电路才能进行通信。因此,数据报服务的适应性比虚电路服务强。(6)关于平衡网络流量: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中继结点可为数据报选择一条流量较小的路由,而避开流量较高的路由,因此数据报服务既平衡网络中的信息流量,又可使数据报得以更迅速地传输。而在虚电路服务中,一旦虚电路建立后,中继结点是不能根据流量情况来改变分组的传送路径的。X.25的主要协议内容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答:X.25是一个对公用分组交换网接口的规格说明。网络内答:进入本机IP层时报文长度为部由各个网络自己决定。“X.25网“仅说明该网络

3200+160=3360bit;经过两个局域网的网络与网络外部数据终端设备的接口应遵循X.25标层,又加上两个头部信息,此时长度共有准。X.25是以虚电路服务为基础的。X.25接口分3360+160+160=3680bit;在第二个局域网,为3个层次,最下层的物理层接口标准采用X.21报文要进行分片,已知最长数据帧的数据部分建议书,使用最多的就是RS-232标准。第二层只有1200bit,所以共分成4片,故第二个局是数据链路层采用的接口标准,是平衡型链路接域网向上传送3840bit。某单位分配到一个B入LAPB,它是HDLC的1个子集。第三层是分类IP地址,其net-id为129.250.0.0。该单位组层,DTE与DTC之间可以建立多条逻辑信道

有4000多台机器,分布在16个不同的地点。(0---4095),1个DTE可以在网上同时建立多个如选用子网掩码255.255.255.0,试给每一个地虚电路进行通信。X.25分组交换数据网特点是可点分配一个子网号码,并算出每个地点主机号实现多方通信,大大提高线路利用率,信息传递码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安全、可靠、传输率高,通过申请账号、标识答:每个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NUI),可实现全国漫游,提供速率从2400b/s为254。某个IP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是至64kb/s。

C22F1481,试将其转换为点分十进制的形式。IP数据报中的首部检验和并不检验数据报中的这个地址是哪一类IP地址?答:用点分十进数据,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制表示,该IP地址是194.47.20.129,为C类答:在首部中的错误比在数据中的错误更严重。地址。有人认为:“ARP协议向网络层提供了例如,一个坏的地址可能导致分组被投寄到错误转换地址的服务,因此ARP应当属于数据链的主机。许多主机并不检查投递给它们的分组是路层。”这种说法为什么是错误的?答:ARP否确实是要投递给它们的。它们假定网络从来不不是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它本身就是网络层的会把本来是要前往另一主机的分组投递给它们。一部分,帮助向传输层提供服务。在数据链路有的时候数据不参与检验和的计算,因为这样做层不存在IP地址的问题。数据链路层协议是代价大,上层协议通常也做这种检验工作,从而象HDLC和PPP这样的协议,它们把比特串引起重复和多余。因此,这样作可以加快分组的从线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ARP和RARP转发,但是数据部分出现差错时不能及早发现。都是将地址从一个空间映射到另一个空间。在一个3200bit长的TCP报文传到IP层,加上这个意义上讲,它们是相似的。然而ARP和160bit的首部后成为数据报。下面的互联网由两RARP在实现方面却有一点很不相同。请指个局域网通过路由器连接起来。但第二个局域网出这个不同点。答:在RARP的实现中有一所能传送的最长数据帧中的数据部分只有个RARP服务器负责回答查询请求。在ARP1200bit。因此数据报在路由器必须进行分片。试的实现中没有这样的服务器,主机自己回答问第二个局域网向其上层要传送多少比特的数ARP查询。在因特网上的一个B类地址的子据(这里的“数据”当然指的是局域网看见的数网掩码是255.255.240.0。试问在其中每一个子据)?

网上的主机数最多是多少?答:对于一个B

类网络,高端16位形成网络号,低端16位是子网或主机域。在子网掩码的低端16位中,最高有效4位是1111,因此剩下12位(第3字节低4位和第4字节)用于主机号。因此,存在4096个主机地址,但由于全0和全1是特别地址,因此最大主机数目应该是4094。在IPv4首部中有一个“协议”字段,但在IPv6的固定首部中却没有。这是为什么?答:设置协议字段的目的是要告诉目的地主机把IP分组交给哪一个协议处理程序。中途的路由器并不需要这一信息,因此不必把它放在主头中。实际上,这个信息存在主头中,但被伪装了。最后一个(扩展)头的下一个头段就用于这一目的。当使用IPv6时,是否ARP协议需要改变?如果需要改变,那么应当概念性的改变还是技术性的改变?答:从概念上讲,不需要改变。在技术上,由于被请求的IP地址现在变大了,因此需要比较大的域(也称段)。IPv6使用16字节地址空间。设每隔1微微秒就分配出100万个地址。试计算大约要用多少年才能将IP地址空间全部用完。可以和宇宙的年龄(大约有100亿年)进行比较。答:使用16个字节,总的地址数为2128或3.4×1038。如果我们以每10-12秒106,亦即每秒1018的速率分配它们,这些地址将持续3.4×1020s,即大约1013年的时间。这个数字是宇宙年龄的1000倍。当然,地址空间不是扁平的,因此它们的分配是非线性的,但这个计算结果表明,即使分配方案,即使分配方案的效率为千分之一,这么多地址也永远都不会用完。试说明10BASE5,10BASE2,10BASE-T,1BASE-5,10BROAD36和FOMAU所代表的意思。答:10BASE5,10BASE2,10BASE-T分别表示以太网的三种不同的物理层。10表示数据率是10Mb/s,BASE表示电缆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采用曼彻斯特编码。5表示粗缆,每一段电缆的最大长度是500米。2代表细缆,每一段电缆的最大长度是185米。T表示双绞线。10BROAD36:“10”表示数据率为10Mbit/s,“BROAD”表示电缆上的信号是宽带信号,“36”表示网络的最大跨度是3600m。FOMAU :(Fiber Optic Medium Attachment Unit)光纤媒介附属单元。以太网使用的CSMA/CD协议是以争用方式接入到共享信道。这与传统的时分复用TDM相比优缺点如何?答:CSMA/CD是一种动态的媒体随机接入共享信道方式,而传统的时分复用TDM是一种静态的划分信道,所以对信道的利用,CSMA/CD是用户共享信道,更灵活,可提高信道的利用率,不像TDM,为用户按时隙固定分配信道,即使当用户没有数据要传送时,信道在用户时隙也是浪费的;也因为CSMA/CD是用户共享信道,所以当同时有用户需要使用信道时会发生碰撞,就降低信道的利用率,而TDM中用户在分配的时隙中不会与别的用户发生冲突。对局域网来说,连入信道的是相距较近的用户,因此通常信道带宽较宽,如果使用TDM方式,用户在自己的时隙内没有数据发送的情况会更多,不利于信道的充分利用。对计算机通信来说,突发式的数据更不利于使用TDM方式。10Mbit/s以太网升级到100Mbit/s和1Gbit/s甚至10Gbit/s时,需要解决目的站MAC地址属于另一网段,则通过查找哪些技术问题?在帧的长度方面需要有什么改站表,将收到的帧送往对应的端口转发出去。变?为什么?传输媒体应当有什么改变?答:以若该帧出现差错,则丢弃此帧。网桥过滤了通太网升级时,由于数据传输率提高了,帧的发送信量,扩大了物理范围,提高了可靠性,可互时间会按比例缩短,这样会影响冲突的检测。所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的以需要减小最大电缆长度或增大帧的最小长度,局域网。但同时也增加了时延,对用户太多和使参数a保持为较小的值,才能有效地检测冲突。通信量太大的局域网不适合。网桥与转发器不在帧的长度方面,几种以太网都采用802.3标准同,(1)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而转发器工规定的以太网最小最大帧长,使不同速率的以太作在物理层;(2)网桥不像转发器转发所有的网之间可方便地通信。100bit/s的以太网采用保持帧,而是只转发未出现差错,且目的站属于另最短帧长(64byte)不变的方法,而将一个网段

一网络的帧或广播帧;(3)转发器转发一帧时的最大电缆长度减小到100m,同时将帧间间隔不用检测传输媒体,而网桥在转发一帧前必须时间由原来的9.6μs,改为0.96μs。1Gbit/s以太执行CSMA/CD算法;(4)网桥和转发器都有网采用保持网段的最大长度为100m的方法,用扩展局域网的作用,但网桥还能提高局域网的“载波延伸”和“分组突法”的办法使最短帧仍

效率并连接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局域网为64字节,同时将争用字节增大为512字节。传的作用。以太网交换机通常有十几个端口,而输媒体方面,10Mbit/s以太网支持同轴电缆、双网桥一般只有2-4个端口;它们都工作在数据绞线和光纤,而100Mbit/s和1Gbit/s以太网支持链路层;网桥的端口一般连接到局域网,而以双绞线和光纤,10Gbit/s以太网只支持光纤。以太网的每个接口都直接与主机相连,交换机允太网交换机有何特点?它与集线器有何区别?许多对计算机间能同时通信,而网桥允许每个答: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是一个多端口网桥。工网段上的计算机同时通信。所以实质上以太网作在数据链路层。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直交换机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连到交换机上的接与一个单个主机或另一个集线器相连,并且一每台计算机就像连到网桥的一个局域网段上。般工作在全双工方式。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网桥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转发,而以太网交的端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换机还可采用直通方式转发。以太网交换机采信媒体一样,进行无碰撞地传输数据。通信完成用了专用的交换机构芯片,转发速度比网桥后就断开连接。区别:以太网交换机工作数据链快。假定所有的路由器和主机都工作正常,所路层,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集线器只对端口上有软件的运行也都没有错误,那么是否还有可进来的比特流进行复制转发,不能支持多端口的能(尽管可能性很小)会把分组投递到错误的并发连接。网桥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是什么?网桥目的地?答:有可能。大的突发躁声可能破坏与转发器以及以太网交换机有何异同?答:网桥分组。使用k位的校验和,差错仍然有2-k的的每个端口与一个网段相连,网桥从端口接收网概率被漏检。如果分组的目的地段或虚电路号段上传送的各种帧。每当收到一个帧时,就先暂码被改变,分组将会被投递到错误的目的地,存在其缓冲中。若此帧未出现差错,且欲发往的并可能被接收为正确的分组。换句话说,偶然的突发噪声可能把送往一个目的地的完全合法的分组改变成送往另一个目的地的也是完全合法的分组。

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答: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ARP协议:完成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RARP:使只知道自己硬件地址的主机能够知道其IP地址。ICMP: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从而提高IP数据报交付成功的机会。域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域名系统中的根服务器和授权服务器有何区别?授权服务器与管辖区有何关系?答: 域名系统的主要功能:将域名解析为主机能识别的IP地址。因特网上的域名服务器系统也是按照域名的层次来安排的。每一个域名服务器都只对域名体系中的一部分进行管辖。共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域名服务器。即本地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授权域名服务器。当一个本地域名服务器不能立即回答某个主机的查询时,该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以DNS客户的身份向某一个根域名服务器查询。若根域名服务器有被查询主机的信息,就发送DNS回答报文给本地域名服务器,然后本地域名服务器再回答发起查询的主机。但当根域名服务器没有被查询的主机的信息时,它一定知道某个保存有被查询的主机名字映射的授权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通常根域名服务器用来管辖顶级域。根域名服务器并不直接对顶级域下面所属的所

有的域名进行转换,但它一定能够找到下面的所有二级域名的域名服务器。每一个主机都必须在授权域名服务器处注册登记。通常,一个主机的授权域名服务器就是它的主机ISP的一个域名服务器。授权域名服务器总是能够将其管辖的主机名转换为该主机的IP地址。因特网允许各个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将本域名划分为若干个域名服务器管辖区。一般就在各管辖区中设置相应的授权域名服务器。文件传送协议FTP的主要工作过程是怎样的?主进程和从属进程各起什么作用?答:FTP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一个FTP服务器进程可同时为多个客户进程提供服务。FTP 的服务器进程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主进程,负责接受新的请求;另外有若干个从属进程,负责处理单个请求。主进程的工作步骤:

1、打开熟知端口(端口号为 21),使客户进程能够连接上。

2、等待客户进程发出连接请求。

3、启动从属进程来处理客户进程发来的请求。从属进程对客户进程的请求处理完毕后即终止,但从属进程在运行期间根据需要还可能创建其他一些子进程。

4、回到等待状态,继续接受其他客户进程发来的请求。主进程与从属进程的处理是并发地进行。FTP使用两个TCP连接。控制连接在整个会话期间一直保持打开,FTP 客户发出的传送请求通过控制连接发送给服务器端的控制进程,但控制连接不用来传送文件。实际用于传输文件的是“数据连接”。服务器端的控制进程在接收到 FTP 客户发送来的文件传输请求后就创建“数据传送进程”和“数据连接”,用来连接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数据传送进程。数据发送完毕后,SMTP 应释放 TCP 连接。简传送进程实际完成文件的传送,在传送完毕后关述FR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它与一般分组网的闭“数据传送连接”并结束运行。试述电子邮件主要差别。答:帧中继FR就是一种减少结的最主要的组成部件。用户代理UA的作用是什点处理时间的技术。在一个结点在接收到帧的么?没有UA行不行?答:电子邮件系统的最主首部后,就立即开始转发该帧的某些部分。当要组成部件:用户代理、邮件服务器、以及电子检测到有误码的结点要立即中止这次传输。当邮件使用的协议。UA就是用户与电子邮件系统中止传输的指示到达下个结点后,下个结点就的接口。用户代理使用户能够通过一个很友好的立即中止该帧的传输,并丢弃该帧。FR与一接口来发送和接收邮件。没有UA不行。因为并般分组网的主要差别有: ①一般分组交换网非所有的计算机都能运行邮件服务器程序。有些的数据链路层具有完全的差错控制。而帧中继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存储器来运行允许程序在网络,不仅其网络中的各结点没有网络层,而后台运行的操作系统,或是可能没有足够的CPU且其数据链路层只具有有限的差错控制功能。能力来运行邮件服务器程序。更重要的是,邮件只有在通信两端的主机中的数据链路层才具服务器程序必须不间断地运行,每天24小时都必有完全的差错控制功能。②一般分组网的数须不间断地连接在因特网上,否则就可能使很多据链路层具有流量控制能力(如:滑窗技术);外面发来的邮件丢失。这样看来,让用户的PC帧中继的数据链路层没有流量控制能力。其流机运行邮件服务器程序显然是很不现实的。电子量控制由高层来完成。③一般分组网采用带邮件的信封和内容在邮件的传送过程中起什么内信令;帧中继采用带外信令。④一般分组作用?和用户的关系如何?答:一个电子邮件分网逻辑连接的复用和交换在第3层;而帧中继为信封和内容两大部分。电子邮件的传输程序根的逻辑连接的复用和交换在第2层。什麽是V据邮件信封上的信息(收信人地址)来传送邮件。LAN?为什麽要进行VLAN划分? 答:VLRFC822只规定了邮件内容中的首部格式,而对AN即虚拟局域网,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邮件的主体部分则让用户自由撰写。用户填写好设备逻辑地址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工首部后,邮件系统将自动地将所需的信息提取出作组的新兴技术。VLAN的划分增加的网络连来并写在信封上。电子邮件的地址格式是怎样接的灵活性,有利于控制管理成本;能有效减的?请说明各部分的意思。答:TCP/IP 体系的少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广播风暴;能增加网络的电子邮件系统规定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如下:收安全性。什么是网桥?答:网桥(Bridge)也信人邮箱名@邮箱所在主机的域名

符号称桥接器,是连接两个局域网的存储转发设“@”读作“at”,表示“在”的意思。例如,电备,用它可以完成具有相同或相似体系结构网子邮件地址 xiexiren@tsinghua.org.cn试简述SM络系统的连接。一般情况下,被连接的网络系TP通信的三个阶段的过程。答:1.连接建立:统都具有相同的逻辑链路控制规程(LLC),连接是在发送主机的 SMTP 客户和接收主机的但媒体访问控制协议(MAC)可以不同。简 SMTP 服务器之间建立的。SMTP不使用中间的述路由器的工作原理。答:路由器是用来连接邮件服务器。

2.邮件传送。3.连接释放:邮件不同网段或网络的,在一个局域网中,如果不

需与外界网络进行通信的话,内部网络的各工作站都能识别其它各节点,完全可以通过交换机就可以实现目的发送,根本用不上路由器来记忆局域网的各节点MAC地址。路由器识别不同网络的方法是通过识别不同网络的网络ID号进行的,所以为了保证路由成功,每个网络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网络编号。路由器要识别另一个网络,首先要识别的就是对方网络的路由器IP地址的网络ID,看是不是与目的节点地址中的网络ID号相一致。如果是当然就向这个网络的路由器发送了,接收网络的路由器在接收到源网络发来的报文后,根据报文中所包括的目的节点IP地址中的主机ID号来识别是发给哪一个节点的,然后再直接发送。FDDI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和以太网相比,优缺点各有哪些? 答:FDDI的主要特点有:①使用基于IEEE 802.5令牌环标准的令牌传递MAC协议;②使用802.2LLC协议,因而与IEEE 802局域网兼容;③利用多模光纤进行传输,并使用有容错能力的双环拓扑;④数据率为100Mb/s,光信号码元传输速率为125MBaud;⑤1000个物理连接(若都是双连接站,则为500个站);⑥最大站间距离为2km(使用多模光纤),环路长度为100km,即光纤总长度为200km;⑦具有动态分配带宽的能力,故能同时提供同步和异步数据服务;⑧分组长度最大为4500字节。和以太网相比,FDD I的优缺点与令牌类似。在令牌总线中,如果某站点接到令牌后即崩溃,将会发生什么情况?802。4协议是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的?答:在一个站将令牌传出之

篇6:通信原理总结

2.2PSK恢复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倒π现象,反相工作现象

3.为了减小频率选择衰弱的流向需要限制数字信号传输速率(对)

4.高斯过程是广义平稳,是不是严平稳的(不是)

5.高斯过程通过线性后是不是高斯过程(是)

6.相干解调的2DPSK误码率最小……

7.基带系统所能提供最高频带利用率2 B/Hz

8.调幅抗噪声性能好于调频。错 调频性能好

9.如果一个系统各态历经性,是平稳的对,反之不一定成立

10.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包括哪几个部分:连续谱和离散谱

11.信道容量:离散信道容量,连续信道容量

12.如何消除码间串扰:基带传输系统的冲击响应波形h(t)仅在本码元的抽样时刻上有最大值,并在其他码元的抽样时刻上均为0

13:码间串扰的产生:系统传输总特性不理想,导致波形畸变,展宽从而对当前码元产生干扰。14:数字调试三种方式:PSK/FSK/ASK。

已知AMI码(信息交替反转码)恢复原有信号:把-1改为1

已知消息码,写CMI码(把1改11,00交替,0改01)双向码(1改10,0改01)

17.随机过程:E(均值、数学期望)与时间无关,自相关函数与时间间隔有关

18.广义平稳的随机过程特点:均值是一个常量,自相关函数只与时间间隔有关

19.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中产生误码:信道加性噪声、码间串扰

20.PCM编码的几个过程:抽样、量化、编码。

21.高斯白噪声服从正态分布、高斯分布。

22.单边带信号:相移法、滤波法、相移滤波法

23.数字传输中传输特性不良引起的失真与传输中叠加的噪声可产生误码。

24.观测码间串扰和加性噪声对可靠接受的影响靠眼图来观察。

上一篇:如何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条件下一篇:医疗线核心制度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