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专家(师带徒)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办法

2024-04-18

名老中医专家(师带徒)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办法(精选5篇)

篇1:名老中医专家(师带徒)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办法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集》

吴林生

一、个人简介

吴林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硕士。1981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成为我国第一批运动医学硕士,并曾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运动医学中心和澳大利亚运动医学中心进修学习。前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暨望京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骨研所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意大利国立帕维亚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国际中医学院教授,韩国运动医学及康复医学协会咨询顾问,香港中医骨伤学会特约理事。

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三十余年,主要致力于关节外科和运动创伤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应邀赴四大洲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行医讲学。发表论文30余篇,英、日文译文20余篇,专著多部,代表性著作为《膝痛》(人民卫生出版社)、《运动创伤的诊断和中医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另有《骨伤科诊疗规范》及《骨伤生物力学》等著作。曾获国家体委科技成果奖、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及国家专利一项。

二、学术思想与临症经验 1.中西医结合认识膝痛

在中西医结合的理念指引下,系统学习了中西医学,不断地吸取国内外医学精华和先进成果,并集多年的临床经验,在膝关节伤病的研究上闯出了自己的道路,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

中医认为膝痛属于痹症。对膝痛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痹症分型,创设了六痹八型的理论(风、寒、湿、热、瘀血、痰郁、气血虚和肝肾虚),并对引起膝痛的各种疾病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超出了传统的风寒湿痹,明确提出血瘀作痹、痰郁作痹和因虚作痹(包括肝虚及肝肾虚型)的观点。而这些是膝痛中更为常见的类型。对骨关节炎的疼痛特点作了总结性的论述(初动痛、负重痛、主动活动痛、反复痛和静止痛),还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其他临床表现作了总结,包括关节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等。此总结既符合临床规律,抓住了该病的特点,又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概括总结。

在膝关节伤病的治疗方面,主张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强调“术、药、针、功、具”并用,充分体现了综合措施和因人因症施治的个性化主张,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疗效卓著,符合我国国情,对膝痛的诊治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其中“术”指手法和手术。总结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膝痛和运动损伤的手法,作用是松筋、解锁、止痛、动节、松髌、归位、减压、活血,近30余种手法,具有无痛、高效、简便、安全等优点,其中解锁四法可立见功效,松筋及松髌治疗上下楼痛也屡试屡效。手术治疗包括关节镜、小针刀、关节清理术、软骨成形术、截骨术、垫高术、伸膝装置调整术及关节置换术等。主张尽量以小的手术取得好的疗效,形成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治疗方法。“药”包括中药、西药的内服和外用。药物治疗主张中西药并用,以达到最好疗效。物理治疗强调湿热敷、漩涡浴和水疗法,不主张干烤的热疗法。“针”指针灸和局部药物注射。针刺犊鼻、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膝阳关、委阳、浮郄、足三里及伏兔、风市、髀关、环跳、曲泉等穴,对于膝痛受凉加重者,用艾灸上述穴位,其效果更佳。注射疗法分局部痛点注射(封闭疗法)和关节腔内注射两种,均应严格消毒,定位准确。注射疗法可以消除原病灶刺激,阻断病理反射的发生和发展,消除炎症渗出增生肿胀,缓解肌肉紧张或肌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制止原发和激发疼痛。“功”指练功。提出了练功疗法的四项原则:养生之道,常宜小劳;少负重,常活动;先练力量(等长),再练活动范围(等张);病进我退,病退我进。强调功能锻炼是膝痛的有效而必不可少的措施,同时提出练功与间断使用支具相结合。另外,提倡使用膝关节牵引,在牵引下活动及CPM(持续被动活动)疗法,特别是采用“研磨加润滑”的方法治疗骨关节炎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具”指支具、支持带、矫具等。发明的“护髌器”获国家专利。

2.运动损伤的中医治疗

提出了中医对运动损伤的辨证施治原则,填补了中西医结合运动医学领域的空白。对韧带的损伤提出了三度(轻、中、重)和三期(急性、亚急性、慢性)的分类方法及相应的治疗原则。既符合国际上的经典分类,又提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独到见解和治疗方法。例如对“新伤忌按摩”及“点穴拨筋法”的运用,三度治疗方案,三期外用药(急性期外敷,亚急性期外擦或外贴,慢性期外洗等方药),简明合理,方药独特而疗效显著。加上支持带疗法及支具的使用,更是为骨科医师推荐了过去不常使用而又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3.对膝关节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1)骨关节炎

将骨关节炎总结为六痹八型:行痹治当祛风通络,舒筋固表,方用玉屏风散(黄芪、防风、白术)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牛膝,五加皮、秦艽、威灵仙、桂枝等。着痹治当利湿行水,消肿止痛,方用四妙散(苍术、黄柏、牛膝、苡米)加味,加草蘚、茯苓、泽泻、秦艽、防己、五加皮等。痛痹治当温经和阳,散寒止痛,方用阳和汤(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麻黄、白芥子、甘草)。热痹治当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用白虎加桂枝汤(石膏、知母、甘草,梗米,桂枝)加味,加入黄柏,苍术,牛膝,苡米,忍冬藤、连翘、稀莶草等。瘀痹治当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方)加味,牛膝,地龙、羌活、秦艽、香附、甘草、当归、川芎、黄芪、苍术、黄柏、五灵脂、桃仁、没药,红花,加丹参、乳香等,水煎服,必要时可冲服三七面,每次1~2g。有交锁者当行手法解锁。郁痹治当祛痰散结,行水利湿,方用白芥子散(白芥子、木鳖子、没药、桂枝、木香)加味,加防己、萆蘚、泽泻、葶苈子,泽兰等。气血虚痹治当益气养血,滋阴生津,强筋健膝,方用芍药甘草汤加味,药用白芍、赤芍,甘草、牛膝、木瓜、五加皮、人参、黄芪、生地、熟地、山萸肉、菟丝子、杜仲、川断、寄生等。肝肾虚痹治当补肝肾强筋骨,投予健步壮骨丸,或六味地黄丸。骨关节炎的非手术治疗还包括劳逸结合,适当休息;消除关节劳损因素,如减轻体重;

四步练功法(直退抬高、负重直退抬高、负重短弧练习和负重长弧练习);理疗;合理使用支具;手法和针灸治疗等。

手术治疗包括关节镜手术、关节冲洗术、骨赘切除术、游离体摘除术、半月板切除术、滑膜切除术、关节软骨成形术、关节清理术、截骨术、膝关节、融合术和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2)髌骨软骨软化症

髌骨软骨软化症是髌股疼痛或称膝前痛中最常见的疾病。系统叙述了髌骨软骨软化症的病理分级、临床症状,深刻的认识了髌股软骨软化症的本质。还特别突出介绍了十几种检查体征如:叩髌试验、音叉试验、髌骨活动度、髌骨轨迹检查等,都是国内外最先进的。对于练功法,总结了增强力量练习和增强活动范围练习的具体动作,非常实用而有效。

增强股四头肌力量练习。理疗:以湿热敷、超短波及电脑中频效果较好。外敷药:息伤乐、消伤痛、舒活酒或吲哚美辛擦剂。笔者用寄奴酒外敷,效果颇佳。配方如下:刘寄奴50g,红花50g,威灵仙50g,五灵脂50g,川乌25g,五加皮25g,加75%酒精500ml,浸泡1周,过滤后,用酊剂外敷。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左右。手法治疗:揉、拿膝部肌肉如腓肠肌、腘绳肌,提拉股四头肌腱,搓髌、提髌、旋髌及松髌I势(术者以拇中指提拿患者髌骨,并在髌股间上下滑动)及揉脂肪垫等。中药熏洗;膝痛熏洗方,伸筋草、透骨草、威灵仙、木瓜、五加皮、牛膝、川椒、海桐皮、刘寄奴各15g,加水煎开,趁热熏洗患膝。内服药。中成药如野木瓜片、木瓜丸、健步壮骨丸等,西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硫酸软骨素片及维生素E等。手术的功能可分两类;一是解除髌骨力学上的异常,二是治疗病变的软骨。术式包括软骨病灶磨削术、软骨面修整加软骨下骨钻孔术、胫骨结节垫高术(Maquet手术)、髌骨切除术。3)髌股外侧间隙高压

率先在国内详细地描述了有关髌股外侧压力过高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其描述中总结了国外最新的先进经验,并提出了自己独具创新性的观点。休息是重要的治疗措施。对创伤急性发作者尤为重要。包扎制动有时也很必要,可用夹板或棉垫“夹板”弹性绷带包扎半制动,均不可压迫髌骨。口服阿司匹林,临床观察及试验研究表明,该药有利于软骨修复。使用膝支持带或固定架,将髌骨由外向内推,以减轻其向外的分力。手法治疗:在股内侧作揉、攘、拿等手法,在髌骨外侧作拨、推、刮等手法。功能锻炼。进行直腿抬高静力练习,及直腿抬高负重抗阻练习,以增强股内侧肌力量。痛点固定不移者,可行针灸或采用小针刀剥离松解、铲推刮剥等措施。亦可采用局部封闭或药物注射疗法。手术疗法适应于疼痛严重,持续较久,保守治疗无效者。4)髌骨力线不良

认为该病多数与股内侧肌萎缩有关,据此指导临床实践,指导患者练功结合理疗、药疗,屡获良效。增强股四头肌力量练习,直腿抬高及负重直腿抬高。手法治疗包括揉、攘股内侧肌;推拨髌骨从外向内,搓髌、旋髌、提髌及揉拿腘绳肌等。还可使用膝部支持带或具有推髌作用的护膝。病情较重,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手术疗法包括外侧支持带松解术、部分髌韧带内移术、伸膝力线调整术、胫骨结节内移术等。5)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擅长半月板损伤的临床鉴别及不同的治疗方法,既有别于传统的手术治疗,又不同于单纯的中医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治疗方案应根据半月板损伤部位的血运来选择。6)膝关节韧带损伤

对韧带的损伤提出了三度(轻、中、重)和三期(急性、亚急性、慢性)的分类方法及相应的治疗原则。既符合国际上的经典分类,又提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独到见解和治疗方法。例如对“新伤忌按摩”及“点穴拨筋法”的运用,三度治疗方案,三期外用药(急性期外敷,亚急性期外擦或外贴,慢性期外洗等方药),简明合理,方药独特而疗效显著。加上支持带疗法及支具的使用,更是为骨科医师推荐了过去不常使用而又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4.膝关节伤病的手法治疗

解锁法:用于关节交锁时,不论是关节内游离体还是半月板破裂,嵌于两骨之间均引起交锁,产生剧痛和功能障碍,应紧急解锁。包括牵引复位法、牵引解锁法、伸屈复位法和推拉复位法。解锁手法一: 患者仰卧,患膝抬起,助手扶持固定其患侧大腿。术者一手握其踝部牵引,同时作旋转、晃动、伸膝动作,另一手拇指按压在其患膝关节隙疼痛处,同时向内按压,膝达伸直位。活动恢复即为解锁。解锁后症状多可消除。若患者体型胖大,术者也可用腋下夹持踝部牵引,手持小腿作旋转屈伸,另手操作同前。解锁手法二: 患者体位同上,术者以肩抗其患膝,面向踝侧,以背顶靠其大腿,双手握踝牵引,边牵边旋转边伸直,即可解锁。解锁手法三: 伸屈复位法,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其患侧(比如右侧)。左臂屈肘,用前臂托住患肢的腘窝作支点,右手握住小腿远端做力点。左臂用力向上牵拉同时右手用力向下牵拉小腿,使之加大膝关节间隙。在牵引下作膝关节屈伸活动,有时可听到解锁声即示缓解。未解锁可在牵引下作小腿内翻、内旋或外翻、外旋动作,听到解锁声,即告成功。或在伸屈膝关节时,顺势突然用力屈曲或伸直膝关节,利用突然的活动,将相嵌滑过或解除。解锁手法四: 推拉复位法,患者仰卧,屈膝90°,术者位于其患侧,以臀部坐其患足或用膝部压住其患足作固定。然后双手环抱其小腿上端,用力行前后推拉(近似抽屉试验),或在推拉同时作小腿内外旋转动作,利用关节的滑动解除交锁。

消肿止痛法:消肿止痛法,用于畸形不重的病例,有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和增强膝关节活动功能等作用。急性发作期,红肿热痛时暂停使用。患者仰卧位,常用手法为攘、揉、弹拨,揉拿放松腘绳肌,揉髌下脂肪垫、搓髌、旋髌、刮髌,提髌、松髌,及攘压、提拿股四头肌、伸膝扳镇等手法。俯卧位,常用手法为点按委中穴、揉、攘推、拿、散、扳镇、捋等手法。整理放松手法: 常用揉、搓、牵抖、拍打、摩擦等手法。5.膝关节疾病的小针刀治疗

小针刀疗法对某些膝痛,尤其是骨性关节炎、筋膜炎、髌周炎等膝前区疼痛;疗效较好,膝内、外侧疼痛操作正确,选症恰当也可应用,膝后痛,当慎之。其技术要点:①首先要选准痛点,包括疼痛激发点、痛性筋结和索条。疼痛局限。定位准确则效果好。而且要明确病灶的深浅层次。并作以标记。②严密消毒。酌情施以局麻。逐层麻醉,再次认定病变深浅部位。⑧施术必须熟知局部解剖,进刀点要避开神经血管。最好是一手执刀,另一手在确保无菌消毒下触摸痛点,推按组织,引导施术。④行刀时尽量贴近骨面,越是紧贴骨质越安全。对于离开骨组织的病变。应平行于韧带,肌腱行刀。不可横行切割。也可在病灶周围行刀以松解之。⑤常用施术方法。纵行切割法、横行剥离法、铲磨推平法、侧向刮剥法、垂直切割法(如用于挛缩的纤维索条)、顶推掘进法等。⑥术毕,用手压迫局部以减少内出血,并用纱布敷益,压迫包扎,2~3天内宜减少活动。⑦常用的施术区为髌骨周围、髌下脂肪垫、股骨内外髁缘等处。⑧术中用刀手法要轻缓,尽量避免扭曲,折撅,以免断刀,可用另一手协助推按。⑨一次施术进针点不宜过多,以1-3处为好,最多不过4~5处。每处施术范围不超过1~2cm。骨性关节炎所致膝痛病理很复杂,小针刀有一定疗效,而且简便宜行。相对安全,痛苦较小。但并不能解除所有的致病因素,必要时应配合其它疗法。

三、出版专著、发表论文目录 1.《膝痛》(人民卫生出版社)2.《运动创伤的诊断和中医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3.《骨伤科诊疗规范》 4.《骨伤生物力学》

篇2:名老中医专家(师带徒)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办法

为贯彻落实脑病科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使学术继承人切实提高中医理论水平与临床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特制定脑病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措施。

一、理论学习【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中医典籍,学习临床学科古代重要医籍及现代学术专著,以拓展知识面,加深对古籍的理解,培育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努力提高中医理论水平。

【学习要求】

培养对象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在专家指导下选定精读与泛读的古典医籍书目(附后),要求精读四门典籍,泛读六部以上与本学科相关的古代医籍及其它医籍。

【学习形式】

学员自主学习为主,可参加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举办的经典理论学习班。在专家指导下,深入学习钻研、领悟和发掘古典医籍的精华,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学习体会。

【考核指标】

1.系统自学典籍,完成学习计划,并写出读书心得笔记。2.参加各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组织的继续教育项目学习。3.每年至少完成经验总结1-2篇。发表论文1-2篇。

二、临床实践 【实践目的】

强化中医临床实践,结合现临床岗位,开展临床研究,提高临床疗效。【实践要求】

继承期内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开展临床研究,进行创造性临床实践;提高解决本学科危急重症及疑难病症的临床能力与服务总量,扩大服务半径,提高社会知名度;提高中医临床科研能力,逐步形成中医临床科研思维方式,掌握中医临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实践形式】 1.临床工作应包括门诊、病房及会诊,可根据研修内容确定时间安排。

2.继承人结合学经典做临床的体会,针对临床的某一问题,选择临床研究课题,完成一项科学、严谨、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临床科研设计方案。

【考核指标】

在临床实践中,要结合理论学习和临床研究,写出心得体会。3年完成100份专科病历。病历要体现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并有病证分析。

3.公开发表反映本人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的论文或专著至少1篇(部)。

三、跟师学习【跟师目的】

研究、领悟、学习当代中医名家及本科名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以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术。

【跟师要求】

拜1位中医药名师重点学习,学习领悟导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精华,加以整理提高。

【跟师形式】

随师门诊、查房、会诊、拜师请教等,并整理代表老师主要学术思想或临床经验的典型医案。

【考核指标】

篇3:名老中医专家(师带徒)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办法

据王炼介绍, 作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已成为中医药师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1995年和2003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人事部、卫生部等有关部委先后开展了第一、二、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三批共聘任指导老师1603人次, 培养了2285名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特长的中医临床和中药技术人才。

在总结前三批继承工作经验基础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8年启动了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与前三批师承工作相比, 第四批师承工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现了师承工作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衔接, 专门设立了临床医学 (中医师承) 专业学位, 这是中医师承教育与专业学位教育相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 是我国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 在中医药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经过三年的项目周期,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圆满结束, 师承工作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衔接顺利进行。532名指导老师完成了带教任务, 1026名继承人结业考核合格, 合格出师率达97%, 产生了62名优秀指导老师和105名优秀继承人, 644名继承人申请了临床医学 (中医师承) 专业学位。

篇4:名老中医专家(师带徒)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办法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 何某某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9.8 就诊日期: 2013.6.23

初诊

发病节气:夏至

主诉:左耳听力下降1个月

现病史:患者自诉1个月前感冒后突发左耳听力下降,在某医院就诊,服西药治疗(具体药名不详),服药后左耳听力未见明显改善。

现在症:左耳听力下降,睡觉时头部近耳上方发热,左眼有时跳动,头晕,口苦口干,睡眠不好。舌质暗红,苔薄黄,脉细弦。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史,否认“外伤、手术、输血”史,无特殊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体格检查:血压:116/76 mmHg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耳聋

证候诊断:肝胆火热,阴虚阳亢

西医诊断:神经性耳聋

法:清泻肝胆火热,滋阴平肝潜阳

方:龙胆草6g 黄芩9克 山栀子9克 泽泻12克 木通9克 车前子9克

当归8g 柴胡(10克)生甘草(6克)石菖蒲15g,枳壳10g,生白芍20,香附10g,天麻10g,防风10g,钩藤20g,生地黄20g,生牡蛎30,甘草5g,夜交藤20g,炒枣仁2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复诊:二诊左耳聋稍见减轻,续用原方加减。三诊左耳听力恢复,诸症减轻,原方去夏枯草、川芎,加枸杞、女贞子补益肝肾,巩固疗效。

心得体会:耳主司听觉,是清阳之气上通之处,属清窍之一。耳与肾、心以及肝、胆、脾均有密切关系。本例患者肝胆火热闭塞耳窍,故左耳听力下降;耳上方为胆经分野,故觉发热;阴虚阳亢,则头晕眩,口干口苦;肝经风热上扰,则眼皮时有跳动;肝火扰心,心神不宁,则夜卧失眠。舌质暗红,苔薄黄,脉细弦为肝经郁热之象。

签 名:

****年**月**日

指导老师评语(不少于100字):

本龙胆泻肝汤所治证候,乃肝胆实火或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所致。治当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肝经湿热为君。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助龙胆草泻火除湿为臣。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助龙胆草清下焦湿热。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肝经有热,易耗伤阴血,再用大量苦燥渗利降泄之品,恐更伤肝之阴血,故用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使标本兼顾,共为佐。柴胡疏肝兼以引经,既合生地、当归养肝体而和肝用,又防苦寒降泻抑遏肝胆升发之气;甘草护中,以防苦寒太过伤胃,兼可调和诸药,共为佐使。综观全方,泻中有补,利中有滋,以使火降热清,湿浊分清,诸证自愈。

签 名:

篇5:名老中医专家(师带徒)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办法

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管理细则

为发展我院中医文化传统,传承弘扬张氏骨伤技术,提升各层次中医药人员的中医药理论及实践水平,开展医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

我院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由医院制定相关规定,医院科教科、医务科、人事科共同管理,由科教科负责日常工作。在制定管理细则的同时,要为指导老师和继承人提供必要的工作和学习条件(包括场所、设备、时间等),关心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的工作与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因难。定期检查继承协议执行情况,若遇特殊原因不能正常履行协议时,应及时上报卫生主管部门,并要建立专门的继承人业务档案(包括思想表现、学习进度、继承成果、考核考评等)。具体管理实施细则包括:

一、对象及要求

(一)指导老师应当为富阳市级及以上“名中医”,或医德高尚、医技精湛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正高人员。

(二)继承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应当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在本院注册的执业中(中西医结合)医师;

2.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3.热爱中医药事业,无不良或不诚信行为记录。

(三)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指导老师同时带教继承人员不得超过两名。继承人与其指导老师之间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应基本对口。

(四)继承人员必须与指导老师签订《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传统医

学师承关系合同书》。

(五)继承时间以合同签订之日起,为三年。

二、学习形式与内容

采用理论学习与临床跟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师徒在签字协议书的基础上,共同制定3年教学计划,分实施。其中理论授课:以自学为主,指导老师辅导为辅,时间不少于500学时。跟师学习:不少于150个工作日。独立临床实践:不少于250个工作日。执行计划必须做到:

1、指导老师每周带继承人从事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1天。

2、继承人每周除跟师外,另行安排两天从事临床或实际操作;其他时间用于自学和研究。

3、继承人应根据教学计划自学相关理论知识。以学习古典医籍为主要内容。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在指导老师指导下选定学习书目,制定学习计划。3年师承学习期间,要求学习医古文,精读四大经典,至少一部与继承人所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专科经典著作。

4、继承人根据指导老师的时间表,安排跟师学习,并完成以下工作内容:

(1).跟师笔记

跟师笔记是继承人进一步提炼心得体会、月工作记录和管理者阶段考核的原始依据。应做到有跟师就有记录。跟师笔记统一格式,采用便于分类整理的活页形式,内容包括:

封面:继承工作教学单位、指导教师、继承人姓名、启用日期; 内页:每页页眉包括阳历、阴历日期、天气情况栏目,以体现中医医案注重时令季节的特点;页脚有页码,便于查阅。

跟师笔记的内容:指导老师面授的系统论述或只言片语;指导老

师的典型案例;继承人应用老师经验的诊治案例;与老师的讨论内容;继承人的自身体会等,均可作为跟师笔记的内容记录。

(2).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在理论学习、跟师笔记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体现继承人对指导老师学术思想或经验的体会和领悟,原则上每月1篇。每篇心得体会的字数要求在1000字以上,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反映继承人跟师的体会。心得体会完成后交指导老师批阅。

(3).月工作记录

月工作记录是继承人每月工作情况的实际反映,既是继承人书写总结和出师工作总结的基础,也是管理部门阶段考核的依据之

一。月工作记录要求每月底整理出当月的跟师记录1篇,其篇幅可长可短,内容包括:时间、月学习计划、月学习计划完成情况及收获、指导老师评语等。

(4).医案整理

医案内容:对跟师随诊案例和继承人应用指导老师经验诊治的案例进行整理。医案的内容一定要反映指导老师诊治疑难病独到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技术。

医案形式:病案采用电子文档形式按月报送医院科教科,同时递交纸质医案。

医案格式:考虑到继承工作教学特点,为突出指导老师临证辨治特色和用药思路,便于对名老中医独到学术思想或临床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医案需按以下格式(基本信息栏目)书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联系方式,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辅助检查(若无就不需记录),辨证思路、处方用药、处方用药特色,继承人按语、老师评阅意见等。

如医案为住院病案,继承人必须建立所选病案的详细查阅目录

(住院号等),便于出师考核时从医院病历库中提取。

(5).学术论文:其内容必须是反映指导老师学术思想或学术经验。论文格式参照有关期刊论文要求。鼓励继承人对指导老师学术思想或学术经验开展科研课题研究。

5、指导老师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专题讲座或病案讨论,并吸收所在单位专业人员参加,会后由继承人做出书面小结。

6、继承人在本单位独立临床(或实地)实践时间,每周不少于2个工作日,3年不得少于250个工作日,其中到省级以上重点学科(专科)进修或短期培训班学习时间,3年不得少于100个学时。

7、以上所有心得体会、月记、医案、论文、小结等均需同时向科教科提交电子稿备案。

三、目标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主要环节,3年继承的基本目标是:

1、继承人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其临床疗效或操作技能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水平。跟师笔记、心得体会、月工作记录、随诊医案或操作记录、论文发表的数量、格式、内容符合要求,质量经专家验收认可。三年中,撰写心得体会36篇,撰写月工作记录36篇,医案整理60份或总结的中药特色技艺材料60份。

2、提供反映指导老师专长和经验等方面总结材料。撰写总结指导老师学术经验的论文,3年内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同一指导老师所带的两名继承人应分别选定不同的专题各自完成,避免重复整理。

3、继承期满,提交1万字左右全面总结指导老师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结业论文,以备答辩和出版选用。结业论文内容必须全面系统、真实可靠、联系实际,充分反映指导老师的主要经验和专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

三、继承人员出师考核

1、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行淘汰制度,继承人不能“一

2、每年由科教科对继承人进行2次考核考评,认真填写考核表。平时考核的主要依据是平时考核和月记。平时考核要能反映每对师生继承教学的实施情况及其效果,对继承教学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3、继承人学习期满后,由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行专家统一组织考核。通过临床应诊病案分析、操作演示、现场咨询、论文答辩等方式、定量定性,综合考评,严格把关,确保质量。

4、经考核合格者,发给继承合格证书,并报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5、单位对继承工作有突出贡献的指导老师、继承人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四、经费管理

1、单位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情况,相应投入适当的继承工作经费,经费主要用于继承工作所需的教材、学习资料、经验整理、带教津贴、表彰奖励及有关管理费用等,并保证专款专用。

2、指导老师在带教期间,可享受一定的带教津贴,各级“名中医”者按国家相关政策发放津贴,非“名中医”者每月发给150元津贴。继承人的学习费用,每人每年600元(由单位职工教育经费项内支出,纳入师带徒工作经费统一支出)。

富阳市中

医骨伤医院

教科 榜定终身”。对于定期检查、考核不合格者,应及时予以淘汰或更换。

上一篇:七夕情人节浪漫表白祝福语说说下一篇:九年级备课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