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公司股权转让协议

2024-05-17

餐饮公司股权转让协议(通用9篇)

篇1:餐饮公司股权转让协议

股权转让协议

转让方:赵燕民、路建新、姚广、赵燕君、刘怀国、杨汉夫 受让方:路亿里

第一条 股权的转让

1、经双方友好协商,经北京双兴空港餐饮配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空港公司)全体股东大会通过,赵燕民、路建新、姚广、赵燕君、刘怀国、杨汉夫股东六人自愿将其在北京双兴空港餐饮配送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注册资金136万元,壹佰叁拾陆万元整)转让给路亿里,于 2014 年 4 月15日正式转让,自转让之日起,转让方不再享有股东权利与承担股东义务、受让方按出资额享有股东权利与承担股东义务,有转让方和受让方在工商局共同办理转让事宜。

2、转让方保证向受让方转让的股权不存在第三人的请求权,没有设置任何质押,未涉及任何争议及诉讼。,转让方承诺在2014年4月15日以前空港公司所产生的各种债权债务均由空港公司原股东负责,由原股东代表赵燕民(身份证号码:***810)负责接待。

3、转让方应确保按照原公司经营范围所需的所有相关证件、证书等在转让之后仍然齐全并有效,受让方可以在接手后正常使用。受让方在接手空港公司后有权对相应的公章图形进行调整,以示区别。

4、转让方应对该公司及受让方办理相关审批、变更登记等

法律手续提供必要协作和配合。

第二条 转让款的支付期限和方式

受让方应于本协议书生效之日起按前款规定的币种和金额将股权转让款以银行转帐方式分四次支付给转让方,具体支付安排如下:

第一期,应在2014年4月15日前支付转让款40万元(大写:肆拾万元整);

第二期,应在2015年5月15日前支付转让款40万元(大写:肆拾万元整);

第三期,应在2016年5月15日前支付转让款40万元(大写:肆拾万元整);

第四期,应在2017年5月15日前支付转让款16万元(大写:拾陸万元整);

所有支付的转让款应转账至以下账户,以转账收据作为付款依据:

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账户: 赵燕民

账号:***5110

第三条 违约责任

1、本协议正式签订后,任何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本协议约定条款的,即构成违约,任何一方违约时,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本协议,并追究损失。

2、如由于转让方的原因,致使受让方不能如期办理变更登记,或者严重影响受让方实现订立本协议书的目的,转让方应按照受让方已经支付的转让款的仟分之五向受让方支付违约金。

第四条 适用法律及争议解决

凡因履行本协议所发生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应当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则通过诉讼解决。

第五条 协议的生效及其他

1、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2、本协议生效之日即为股权转让之日,该公司据此更改股东名册、换发出资证明,并向登记机关申请相关变更登记。

3、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该公司存档一份,申请变更登记一份。

转让方:

住所:

联系方式:

受让方:

住所:

联系方式:

年月日

篇2:餐饮公司股权转让协议

转让方(甲方): 身份证号:

受让方(乙方): 身份证号:

甲、乙、三方经友好协商,就饭店永久性转让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方同意将自己位于成名学校旁边的清江饭店转让给乙方使用,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并保证乙方同等享有甲方在原有房屋租赁合同中所享有的权利与义务。

二、饭店现有装修、装饰、设备在甲方收到乙方转让金后全部无偿归乙方使用,租赁期满后不动产归房东所有,动产无偿归乙方(动产与不动产的划分按租赁合同执行)。

三、乙方在 年 月 日前一次性向甲方支付转让费共计人民币大写 元,上述费用已包括装修装饰设备及其他相关费用。甲方不得再向乙方索取任何其他费用。甲方剩余的房屋使用权归乙方所有。

四、该饭店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已由甲方办理,经营范围为餐饮,租赁期内乙方继续以甲方名义办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相关手续,但相关费用及由乙方经营引起的债权债务全部由乙方负责,与甲方无关。乙方接手经营前该饭店及营业执照上所载企业所欠一切债务由甲方负责偿还,与乙方无关。合同生效后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注销营业执照和相关工商税务登记手续,并重新以乙方名义办理相关工商税务登记手续。

五、乙方在接手经营后,可对饭店进行装修和改造,相关费用乙方自理。

六、如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因素导致乙方经营受损的与甲方无关,但因国家征用拆迁饭店,有关补偿归乙方。

七、本合同一式两份,两方各执一份,自两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字:

日期:

乙方签字:

日期:

附件:

一、原房屋租赁合同。

篇3:餐饮公司股权转让协议

(一)股权分置与股权结构

在中国经济转轨的背景下,对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有一个必须面对且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完全不同的前提,就是股权分置。大家知道,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为自由流通股和非自由流通股,前者指个人流通股,后者包括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和社会法人股等。按照中国大陆的上市交易规定,各类股权所拥有的权利和交易方式是不同的,如个人流通股可以在交易所自由流通,而其它非自由流通股只能通过协议的形式进行转让,即便如此,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和社会法人股在转让时面临的行政审批条件、交易程序也都是不同的。另外,不同性质的股权对应的持有人类型是不同的,不同类型的股权持有人其背后的委托代理关系又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一般意义上的股权结构,二是所有制意义上的股权结构。中国大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旨在保护国家股、国有法人股的控制权地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将对上市公司的绩效产生影响。忽视股权分置下的所有制结构的影响,会导致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分析结果的失真。

(二)研究的视角

与一般研究上司公司收购不同,笔者试图通过股权分置条件下的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研究,研究壳收购问题,从一个角度揭示所有制意义上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中国大陆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在交易主体的行为特征、交易动机和价格形成机制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完全不同于发达证券市场上的某些特征,反映了上市规则和交易方式存在的制度缺陷。壳收购行为的分析,是我们研究上市规则和交易方式的切入点。由于上市公司股权处于分置状态,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有的股份无一例外都是非自由流通的法人股股份(包括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和社会法人股),因此,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交易只能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本质上是协议转让的法人股市场。为此,笔者将公司控制权转让定义为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

二、股权分置下协议转让壳收购动机分析

(一)一般意义上的收购动机分析

一般来说,企业实施收购主要有五种可能的动机:(1)经营协同效应,即人们常说的规模经济,通过并购实现1+1>2的效果;(2)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指收购行为给企业在财务方面带来的种种效益,如合理避税等;(3)企业发展动机,收购是企业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和新建方式相比,收购能够有效地降低进入新行业、新区域的壁垒,能够降低企业发展的风险和成本等;(4)市场份额效应,通过收购增加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增强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无论是横向、纵向还是混合兼并,都能提高企业的市场实力,尽管不同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机理不同;(5)企业发展战略的动机,即企业有意识地通过企业收购的方式实现核心产品的转移。

(二)壳收购动机分析

上述各类收购动机基本上都能在笔者统计的134家样本中找到对应的案例,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存在股权分置的制度约束,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协议转让、收购中,存在大量的壳收购。所谓壳收购是指收购方并不是基于规模效应、市场份额效应等目的,也不在乎收购标的公司资产质量、行业发展甚至是债务情况,因为这些最终都会在协议转让过程中要求被转让方回购回去,收购方仅仅只收购一个上市公司的壳,这个壳成了收购方和资本市场连接的平台。壳的价值主要是上市融资权的获取。典型的一对一协议壳收购如图1所示:

第一步,收购方用现金收购转让方持有的标的企业的股权;第二步,收购方用拟注入标的企业的新的主业资产与上市公司拟置出的原主业资产进行置换;第三步,转让方用现金购买收购方从标的企业置出的原主业资产。三个交易步骤中的协议转让一般要求同时生效,所以实际交易中并不需要收购方支付大量现金,现金的用途只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主业资产置换中的补足差价而已。通过上述特殊的协议收购过程,标的企业的原主业资产甚至全部人员都回到了转让方,收购方得到的仅是一个剔除原主业资产的空壳企业,他们向购回的壳企业注入自己的主业资产,因此壳收购后的标的企业不仅主业资产发生质变化,甚至人员、办公场所都不同,可以说和收购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公司。当然,在实际案例中,壳中或多或少都遗留有一些非现金的经营性资产,但这些遗留资产不足以改变壳收购的性质,只是壳的干净程度不同而已。壳收购关注的是上市融资权的购买和购买成本。

(三)壳收购的理论解析

从理论上说,如果上市规则是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壳本身不应该具有商业价值。上市是公司融资的一种选择,只有想上市而因上市规则的非经济原因不能上市的条件下,壳才成为稀缺资源,壳的价值是资本市场上市行政管制的成本,是金融抑制的表象。从这个角度看,壳收购和市场意义上的公司收购完全不同,准确地说,壳收购不是公司收购,收购方购买的并不是一个公司,而是联系资本市场的一个壳或者一个平台而已,是购买上市融资权,是通过市场收购方式跨越上市行政约束的篱笆。

(四)壳收购的数据分析

在本分析中,笔者将收购协议签署后一年之内披露过重大资产置换信息,或尽管没披露重大资产置换信息,但下一个年报中的主营业务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股权收购定义为壳收购。依据这样的界定,笔者统计出全部134家收购样本案例情况如下:

表1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收购中4成以上都不是市场意义上的公司收购,比较而言,ST类公司更多地(占51.35%)是被用来作为壳收购的。

(五)壳收购的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既然壳收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收购,那么其收购时的定价机制就应该和一般收购不同。表2证实了这一判断。

显然,购买上市融资资格的企业更愿意对ST类公司给予更高的溢价,原因是壳的价值不取决于公司资产质量情况,而是取决于壳的干净程度、壳的股权结构和遗留资产对公司未来经营的影响等。此外,高的溢价也许可以从与上市公司的资产置换中得到部分补偿。按被收购公司是否为ST进行分类,还可以看清某些让人迷惑的表象。

ST类公司在发生收购时的股权溢价之所以表现得较高,并不是因为人们愿意给ST类公司更高的估值,而是因为ST类收购中存在更大比例的壳收购。上述分析表明,壳的定价机制与公司的估值是无关的。壳的价格是行政机制授予的公司上市垄断权的价格,是中国转型经济中一种特殊的租金,买壳实际上是以该租金资本化的计算定价的。

(六)壳收购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

大量壳收购和重大资产置换的存在给专家利用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研究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研究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上市公司购并及接管市场带来了数据失真等问题。正如上面所分析的,壳收购的本质不是公司收购,不能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并购来分析,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关系不大。事实上,大部分卖方在回购其在上市公司中的经营性资产的同时也接受了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全部员工,甚至他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都没有任何变化。因此,壳收购后的公司只是收购前公司法律意义上的延续,从本质上说,二者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公司,不具备可比性。

分组数据表明,ST类公司股权转让时的市净率和标准差都远高于普通上市公司,显然,我们不能认为这是市场给了ST类公司更高的估值,而是与我们重点分析的壳收购的价格形成机制有关。

三、壳收购与二级市场变化的影响

壳收购既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司收购,它有独特的价格形成机制和选择标准,二级市场的变化对壳收购也会产生影响。从A股市场看,以最具代表性的上证综合指数为基准,该指数于2001年6月达到笔者统计分析时段的高点:2 245.43点,随后便步入漫漫熊途,逐步下滑。2002年最高点为1 748点,2003年最高点为1 649.60点,和2001年最高点相比,分别下跌了22.15%和26.53%。

为了考察二级市场对公司控制权交易、特别是壳收购的影响,笔者将样本按股权交易实现的时间进行分类,各年度交易的平均市净率及交易动机情况见表4和表5。

表4、表5显示,尽管A股市场和法人股交易市场是完全分割的,但彼此的联系和A股市场对法人股交易市场的影响还是非常显著的:A股市场对法人股市场有正向的影响,A股市场走低,公司法人股价值下降;同时,A股市场的变化也对公司收购的动机产生影响,随着A股市场的走低,壳收购在整个公司收购样本中的比例下降。壳收购比例下降,除了A股市场价格走低的影响外,可能同逐步放宽对私营企业上市的控制、IPO市场化因素有所增长及其形成的预期也有关系。

A股市场对法人股市场的上述影响是容易理解的:首先,A股市场和法人股市场的价值基础一致,都是所对应上市公司的股权,A股市场走低,必然对法人股市场产生同方向的影响,这时市场同时对法人股估值相应降低;其次,如前所述,法人股交易中存在大量的壳收购现象,买壳方的动机是企图借壳上市,以达到利用壳资源直接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的目的,A股市场的疲软大大地增加了买壳方直接融资的预期成本,因此买壳的意愿下降;第三,由于壳收购的溢价远高于正常收购时的溢价,壳收购在总样本中的比例降低,必然降低了公司收购的平均溢价水平。由此可见:壳收购的动机与上市融资机会的成正比,也就是说:A股指数上升、股价上涨,上市融资机会多,壳收购动机增强;反之,则减弱。

四、结论

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的收购是在股权分置的条件下进行的,它是独立于交易所市场之外的法人股交易市场上通过一对一的协议完成的。法人股市场的交易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交易主要是通过买卖双方一对一谈判来实现的,拥有控制权的法人股转让价格受交易所市场的影响,交易透明度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本市场的选优功能和竞争机制,约束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善的空间。

上市公司收购中存在大量的壳收购现象,壳收购的比例高达40%以上。壳收购的目的是获取上市融资权。这是股权分置条件下上市规则不完善、金融抑制和法人股私下协议转让的特殊收购行为。在壳收购案例中,卖方所支付的溢价远高于正常收购的溢价水平,这是因为壳收购中买方看中的不是被收购公司的资产质量或经营情况,而是仅仅关注被收购公司作为壳资源的价值。壳的价格是行政机制授予的公司上市垄断权的价格,是中国转型经济中一种特殊的租金,买壳实际上是以该租金资本化的计算定价的。大量壳收购现象反映了上市权垄断的制度问题和金融压制的表象,从而影响了一些学者经验研究的数据基础和分析结果。

资本市场制度的完善和二级市场走势的变动,将影响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成本进而改变公司收购的动机。完善上市规则,消除金融抑制,将逐步降低壳收购在整个公司收购案例的比例,使一般意义上的公司收购成为上市公司收购的主流。

参考文献

[1]陈小悦,徐晓东.股权结构、企业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J].经济研究,2001(11).

[2]徐晓东,陈小悦.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治理、企业业绩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2003(2).

[3]孙永祥,黄祖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绩效[J].经济研究,1999(12).

[4]何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8(5).

[5]Jensen,M.C.,and Meckling,W.H.“Theory of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1976:305-360.

[6]Maug,E.“Large Shareholders as Monitors:Is therea Trade-off between Liquidity and Control?”,TheJournal of Finance,LIII,NO.1,1998:65-98.

[7]Yafeh,Y.,and Yosha,O.“Large Shareholdersand Banks:Who Monitors and How?”The Eco-nomic Journal,2003:113,128-146.

篇4:瑕疵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探析

关键词 瑕疵股权 转让协议 效力

对于何为瑕疵股权,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按照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在设立时,出资人实际认缴出资,成为公司股东并享有股权。如果股东没有实际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其出资义务,或在公司设立后抽逃资金等,其行为即构成瑕疵出资,形成狭义上的瑕疵股权。如何认定瑕疵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关于瑕疵股权转让协议是否能够生效的问题,主要存在“绝对无效说”、“区分说”、“绝对有效说”、“可撤销说”四种观点。

一、绝对无效说

持此观点者认为,瑕疵股权的转让协议不具备法律效力。其理由在于: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时,出资人若要取得股东资格,实际履行其出资义务是必要条件,出资人只有在实际缴纳出资款后才有资格成为公司股东。若出资人未实际出资、或未完全出资、或在公司成立后抽逃资金,则意味着其并未履行其出资义务,不能取得股东资格,其自然不能享有股权。该学说是从根本上否定股东资格来否定瑕疵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认定瑕疵股权转让的协议为无效协议。

二、区分说

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人认缴出资份额的方式可分为认缴资本制和实缴资本制,认缴资本制允许出资人在公司设立时实际缴纳部分出资,只要在约定时间内缴足其认缴的全部出资金额,即可成为公司股东;而实缴资本制则要求出资人在公司设立时即实际缴齐其认缴的全部出资金额,否则公司不能成立。持此观点者认为,是否承认瑕疵股权转让协议有效应当视情况而定,若该公司属于实行认缴资本制的公司(如依照我国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未出资的认股人不具备股东资格,不享有股权,其股权转让行为当然无效;而没有在约定时间内缴足其出资的认股人,则只需承担出资不足的责任,但仍然具备股东资格,其股权转让的行为应认定为有效。若该公司是实行实缴资本制的公司(如依照我国《公司法》设立的公司),未出资或未完全出资的认股人均不具备公司的股东资格,不能够享有股权,其股权转让行为则应认定为无效。

三、有效说

此观点与以上两种观点相比较来说,其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持,从各国的立法例来看,很多国家均或直接或间接地承认瑕疵出资人具备股东资格,允许其所持有股权的转让。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第 28 条第 3 款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未足额出资即转让股权,受让人以转让标的瑕疵或者受欺诈而主张撤销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也支持了此观点。

持此观点者认为,未出资的股东虽未实际履行其出资义务,但仍被登记为公司股东,而一旦被登记为公司股东,即具有公示公信的效力,该股东享有股权,因此,其转让股权的行为应认定为有效行为,转让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从这个角度看,此学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受让人权益的角度来讲,在受让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瑕疵股权转让必然会对受让人的正当权益造成侵害。

四、可撤销说

此观点主要是从受让人的主观心态上着手,区别认定瑕疵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持此观点者认为,瑕疵股权转让协议效力认定的关键点在于其是否对受让人构成欺诈。如果受让方不知道或不应该知道其受让的股权为瑕疵股权,出让方也未作出释明,则该股权转让行为为欺诈行为,受让方可以主张该协议无效或撤销该协议;如果出让方在签订协议前已经向受让方释明其出让的股权为瑕疵股权,或受让方应该知道该股权存在瑕疵仍表示愿意接受的,则该股权转让双方均属于自愿行为,应认定该股权转让协议有效。

笔者更倾向于“可撤销说”。首先,在探讨瑕疵股权转让协议效力问题时,亟需确认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出让人是否具有股东资格。有限责任公司属于商事主体,笔者认为,其股东资格的取得应当在《公司法》规定的范围内遵循商事主体的公示法定原则,即股东资格应由公司成立时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的股东名册确定,瑕疵出资不能成为否定股东资格的标准。因此,瑕疵股权是具有可转让性的。其次,在探讨瑕疵股权转让协议效力问题时,还需注意转让行为所应当遵循的交易规则问题。笔者认为,在处理股权转让问题时,不应僵化地恪守商事交易规则,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商法虽然是民法的特别法,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但我国公司法并没有明确规定瑕疵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认定,因此研究瑕疵股权转让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还要遵循《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中的相关规定。第二,股权转让行为从本质上讲,应属于民事行为的一种,因为其并不具备“经营性行为”的特点,由其而产生的协议效力认定,笔者认为适用民法通则或合同法更为恰当。

笔者认为,瑕疵股权具有可转让性,在判定瑕疵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时,应当从股权受让人的主观心理角度进行认定,如果受让方不知道或不应该知道其受让的股权为瑕疵股权,出让方也未作出释明,则该股权转让行为属欺诈行为,此时还应区分该欺诈行为是否对国家利益构成侵害,如果构成侵害,则应认定该协议自始无效;如果不构成侵害,则应认定为可撤销协议,受让人可以主张撤销该转让协议。如果出让方在签订协议前已经向受让方释明其出让的股权为瑕疵股权,或受让方应该知道该股权存在瑕疵仍表示愿意接受的,则该股权转让双方均属于自愿行为,应认定该股权转让协议有效。

参考文献:

[1]赵旭东主编.公司法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5:餐饮股权众筹协议书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地址:

乙方(微股东):

***由西安荣秦餐饮集团发起,目标是打造适合白领、学生消费的时尚轻快餐,强调简单、适量、健康和均衡。少油、少盐、少糖、高纤维及高钙,不给身体造成负担。果腹、止饥、分量不多,符合现代人健康卫生养生的要求。项目位于高新四路商业繁华区,紧邻高新CBD、西北大学桃园校区,建筑面积25㎡,出于打造互联网分享经济的目的考虑,发起方出让**%股份,通过众筹形式召集**位微股东。

第一条:乙方(微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1、微股东仅限**位;

2、每股2万=**%的股权,每人限买二股;

3、对应股权的分红权,**个月分红一次(保留日常运作的资金后再分红);

4、财务知情权,财务报表每月公开一次;

5、股东拥有至尊VIP卡消费特权(至尊vip卡只限本人使用,不可外借、转让):享受所有饮料8折、其他8.8折优惠;

6、针对西安荣秦餐饮集团的投资项目,股东同等条件下拥有优先投资权。

7、参加定期举办的股东交流会。

8、关于店面在微信、网络上面的推广活动,微股东应积极进行宣传以及参与。第二条:众筹金额

本次的众筹总金额为20万,项目启动资金为**万,众筹总金额占启动资金的**%,乙方占注册资金的 %,我们将严格按照条例给予分红,有异议可以与管理员财务处确认。第三条: 众筹有效期和注意事项

有效期始于本店开始营业的当天,乙方不得随意放弃股份。生效期开始后一年内退股扣除80%的投入金额,入股后一年若要退股将扣除60%的投入金额,入股后两年若要退股将扣除50%的投入金额,入股后三年若要退股将扣除30%的投入金额,超出三年退股按3年标准扣除投入金额。

第四条 违约

甲方承诺,为维护**店的公信力,设立众筹项目后,每个月的月度营业报表、分红详情于下一个月的第五个工作日做出,并接受每个股东的随时查阅。

第五条:款项转账账户

签订本说明书3日内请打款至如下账号:

户名:*** 开户行:****** 账号:****** 第六条 文本及生效

本投资协议是双方关于本项委托的最新文本,将取代在此之前达成的任何书面或口头的协议范本。除非在本协议范本生效后双方以书面的形式签订补充众筹协议范本,否则本协议范本所载条款不能更改。本众筹协议范本未尽事宜,由双方本着诚信原则友好协商并以签订补充协议范本的方式处理。

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一式两份,双方各执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七条 其他

1、餐饮投资有风险,该投资不保证乙方本金,乙方签署本协议即表明甲方已将投资风险告知乙方。

2、本协议范本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凡因本协议范本所发生的或与之相关的任何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如不能协商解决的,任何一方均可向乙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篇6:股权转让协议(公司)

股权转让协议

转让方(甲方):转让股权人亲笔签字(若为公司应写清企业全称)受让方(乙方):受让股权人亲笔签字(若为公司应写清企业全称)

经北京XXXX(公司名称)有限公司股东XXX(以下简称甲方)与XXX(以下简称乙方)协商,甲方同意将其持有的在北京XXXX(公司名称)的X万元(转让股权数额)股份,占注册资本的X%(占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百分数)转让给乙方。乙方同意受让甲方所转让的股份。

股权转让后,甲方不再对公司享有权利和承担责任,乙方按其出资比例在公司享有权利并承担责任。

本协议双方签字生效。

转让方(甲方):转让股权人亲笔签字(若为公司应写清企业全称)受让方(乙方):受让股权人亲笔签字(若为公司应写清企业全称)

200X年X月X日

篇7:公司股权转让协议

5.2 上述股权转让的变更登记手续应于本协议生效后60日内办理完毕。

第六条:双方的权利义务

6.1 本次转让过户手续完成后,乙方即具有********有限公司60%的股份,享受相应的权益;

6.2 本次转让事宜在完成前,甲、乙双方均应对本次转让事宜及涉及的一切内容予以保密。

6.3 乙方应按照本协议的约定按时支付股权转让价款。

6.4 甲方应对乙方办理批文、变更登记等法律程序提供必要协作与配合。

6.5 甲方应于本协议签订之日起,将其在********有限公司的拥有的股权、客户及供应商名单、技术档案,业务资料等交付给乙方。

6.6 自股权变更登记手续办理完毕之日起,甲方不再享有公司任何权利。

6.7 甲方承诺作为公司股东及/或职员期间所获得的公司任何专有资讯(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状况、客户资源及业务渠道等等)承担严格的保密责任,不会以任何方式提供给任何第三方占有或使用,亦不会用于自营业务。

第七条:违约责任

7.1 本协议正式签订后,任何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本协议约定条款的`,即构成违约。违约方应当负责赔偿其违约行为给守约方造成的一切直接经济损失。

7.2 任何一方违约时,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本协议。

第八条:协议的变更和解除

8.1 本协议的变更,必须经双方共同协商,并订立书面变更协议。如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本协议继续有效。

8.2 任何一方违约时,守约一方有权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本协议。

8.3 双方一致同意终止本协议的履行时,须订立书面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方可生效。

第九条:适用的法律及争议的解决

9.1 本协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

9.2 凡因履行本协议所发生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应当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都有权提起诉讼。

第十条:协议的生效及其他

篇8:餐饮公司股权转让协议

每年有无数创业者靠餐饮加盟赚得盆满钵满,同样也有人输得体无完肤,观其原因无非是在当初签订加盟协议的时候留了份心眼,把所有能规避的风险事先在协议中约束好。只有清楚的了解可能存在的陷阱,才能在当今“加盟越多,倒闭越快”的加盟乱象中成功捞金。餐饮合伙到底有哪些危险因素?合伙规则怎么定才能化险为夷?

餐饮加盟最经常产生纠纷的原因

一、李逵还是李鬼?总部特许经营资质没看清

很多创业者在考虑是否加盟一家餐饮品牌时,会优先考虑产品会不会受欢迎,总部的支持到不到位,但是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总部是否具备特许经营的资质?许多急于求成的创业者就是因为没有做到必要的审查才落入了骗子的圈套,最终血本无归。

举个例子,赵某想加盟一家火锅连锁,与火锅连锁店的店主陈某签订了《特许经营加盟协议》,交了3万元的加盟费,店铺也选好准备开始装修了,但很快赵某发现陈某作为个体工商户,不具备特许经营资质。虽然通过法院诉讼拿回了加盟费,但是前期投入的大量金钱和精力都付之东流。

二、收钱就跑路,总部到底靠不靠谱?

加盟品牌是否成熟直接影响到一家加盟店是否能成功经营,选择餐饮加盟的创业者都渴望抱上一条足够粗壮的“大腿”,但是因为缺乏对总部资质的考量,许多创业者误上贼船,最终经营失败关门大吉。曾经风靡整个亚洲并在中国大举扩张600家门店的韩系咖啡品牌“咖啡陪你”,在短短三年内就在中国走上了末路,从而也有了加盟商拉横幅“咖啡陪你还我血汗钱”的闹剧。

分析其原因,咖啡陪你总部对各门店的管理几乎为零,甚至各门店的饮品和食品原材料都需自行采购,总部不负责任的管理态度和经营支持的缺乏,最终导致了各门店的纷纷倒闭,以及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覆灭。

三、我的地盘能不能做主?特许经营区域模糊

商战电影中经常上演为了抢客争得你死我活的戏码,现实中确实也是如此。消费群体是固定的,同类型店铺的开张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一条街别开两家水果店”的道理同样也适用于餐饮加盟。

李某加盟了一个中餐连锁品牌

在某小区成立加盟分公司,生意做的蒸蒸日上,但在经营过程中发现公司在同一小区又开设了一家直营分公司,严重干扰了李某加盟餐饮店的正常经营活动,李某只好诉诸法院,法院认为餐饮公司在李某特定经营区域内开展自营业务,违反了诚实信用合同义务,判令其停止经营直营分公司。“我的地盘你得听我的”,约定好授权地域无疑是保证客源的重中之重。

四、赚钱需要时间,但总部不给时间

店铺租赁、装修、人员招募,餐饮店铺的经营前期往往需要大量的金钱投入,餐厅的盈利也需要一定的周期,在就要开始盈利的时候总部却突然要收回特许经营权,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尴尬的事情。虽然听起来匪夷所思,但是实际上这样的案例却数不胜数。

王某加盟了一家咖啡品牌,约定加盟期限是两年,双方也未约定续约的条件,加盟后王某按照总部要求的装修风格对租赁的店铺进行了装修装饰,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但两年特许经营期满后,特许人认为王某的店铺经营情况一般,不再与其续约,王某投入的装修费用尚未全部收回,本指望着再过一两年经营逐渐成熟后能够获利,却面临着店铺关门的困境。

五、不谈钱才伤感情!加盟费用切勿模糊

加盟店与总部之间的财务往来,除了一笔加盟费,可能还会产生各类繁杂的费用,如果不在加盟协议中约定好,可能会为之后的餐厅经营带来隐患。

刘某加盟了一家烤鸭品牌,双方约定支付加盟费10万元,另外还有烤鸭店销售的提成5%,烤鸭店开业后,刘某在支付销售提成时与对方发生了分歧,刘某认为应该以销售净利润为依据,特许人认为应该以销售额为依据计算,两种计算方式导致提成费用相差很大,刘某拒不支付这笔提成,特许人因此也不再提供后续的总部支持,导致双方关系僵化,烤鸭店在后续经营中生意逐渐冷淡,给双方都造成了收入上的损失。

加盟有风险,餐饮加盟风险更大,怎样才能将所有可能产生的风险用一纸合约规避掉,在加盟签约时又该注意哪几点呢?

确认特许入的主体资格

在签约之前要确认特许人是否为企业,如果是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或个人,加盟商可随时要求终止合作并有权向商务主管部门投诉举报此违法事实。另外,加盟商应当详细了解总部的特许经营资源是否真实,是否有瑕疵,比如商标是否注册,是否系国外品牌等。

确闪“两店一年”的资质

根据法律规定,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要满足“拥有至少2个直营店,并且经营时间超过1年”的条件,特许人不具备“两店一年”的条件导致合同无效,并意味着特许人可能缺乏提供成熟经营管理模式的能力,无法向加盟商提供成熟的经营模式、产品质量保证、相关培训以及企业宣传推广等。

明确选址及授权地域范围

在选择店铺地址时,被特许人最好事先和特许人做好充分沟通和确认,一方面作为总部的特许人一般在选址方面更有经验,另一方面有时由于涉及到品牌定位和统一规划管理等问题,特许人对被特许人的加盟店店铺地址也有一定要求,因此在确定店铺地址时应做好充分沟通。

另外,加盟方式一般分为单店加盟和区域加盟,如果是单店加盟,加盟商只能在特许范围内开一个店,如果是区域加盟,加盟商可在许可区域内开店,不限于一个,双方可约定开店的数量。

明确特许经营合同的期限

被特许人应当注意特许经营合同的期限(即授权经营的期限)不能过短,因为投资经营收回成本进而盈利的话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周期,如果授权经营期限过短,那么期限届满后是否能够继续加盟合作,继续合作的条件是否会变化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为保障合理的经营和投资周期,合同期限一般在3年以上,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也规定合同约定的特许经营期限应当不少于3年,除非被特许人同意。

明确收费项目及计算方式

加盟费是加盟商向总部支付的一次性授权费用。加盟费的金额一般取决于品牌的知名度、市场欢迎度、双方的认可度、合作期限长短等因素。此外有些企业用设备购置费等其他名目代替。对于此情形,加盟商应注意了解该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以免上当受骗。其他费用可能包括:培训费、市场推广及广告基金、设备费、原料费、产品费、店铺设计及施工费等,这些费用如果有一定要在合同中做好清晰的约定,以防止特许人乱收费。

篇9:东星集团股权转让协议风波再起

尽管还在湖北省洪山监狱服刑,极富冒险精神的狂人兰世立,或许会为这个消息感到振奋。“湖北省工商局的调查结果,将作为湖北东盛房地产公司股权纠纷案的新证据,提交给最高院。”兰世立侄女、东星集团发言人兰剑敏表示。

8年前,兰世立曾以20亿元身价登上“湖北首富”宝座。在几度浮沉、身陷囹圄3年有余之后,如今还有4个月即可重获自由。这场纠纷正是兰世立当年深陷高利贷漩涡,又在民航业国进民退潮中遭遇政商关系滑坡,最终鱼死网破惨淡收场的导火索,亦是他东山再起的唯一资本。

真假股权转让

在湖北省工商局表态的半个月前,“股权转让签名涉嫌造假”广为人知,并在东星集团与融众集团之间引发了一场口水战。

“东盛地产的股权转让协议中有几个地方是被别人假造的。”6月16日,兰世立侄女、东星集团发言人兰剑敏携律师在上海新闻发布会上宣称,获得足以“釜底抽薪”的新证据,“倘若湖北工商局查清事实,可依法撤销股东变更登记,恢复到原有登记状态。”

对此,融众集团董事长谢小青通过人民网回应,所谓伪造股权转让签名及印章的指责,纯属无稽之谈,期待司法鉴定以戳穿谎言,还原事实真相。

这场隔空论战,只是多年股权纠纷的冰山一角。2009年6月10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受理了这宗民事纠纷案。最初东星集团和兰世立诉称,融众受让东盛地产全部股权后没有如约支付3.15亿元转让款,要求对方支付尚欠股权转让款17648万、违约金1200万。两个月后,这场民事诉讼变更为索回股权,要求法庭判决解除股权转让协议。

2009年9月,融众向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诉称,除了支付8550万元转让款,他们还向东盛投入了数亿资金以维持运营,此外还发现应当由东星集团和兰世立承担偿付责任的原有债务总额8.78亿元已垫付2.93亿元,另有因协议承诺的未销售面积与实际相差造成经济损失达1.25亿元。因此,融众请求判决《股权转让协议》继续履行,确认转让款2.245亿元已经全部抵消,不再差欠任何股权转让款,同时还要求偿还垫付款、赔偿损失6.48亿。

这场历时悠久的民事纠纷,由湖北省高院在2012年5月10日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东星集团和兰世立的诉讼请求,确认《股权转让协议》中约定的股权转让价款义务已经履行完毕。

东星和兰世立无法接受这个判决 “明为委托经营和股权转让,实为抵押借款”。今年4月15日,湖北东星集团、兰世立上诉融众资本投资集团案在最高人民法院进行了二审质证,东星方面代理律师陈有西当庭问出一个关键信息,即通过售楼融众即获利4亿多元,“你们不能把母鸡下的蛋都藏起来,却把喂母鸡的米全记得。”他说:“基本的事实就是,融众资本通过乘人之危,以违法的分解高利贷方式,严重违反合同不支付股权对价的3.15亿元救命钱,只用了8550万,就买到了一个优良资产达到20多亿的房地产公司。”

这次质证后,东星集团应司法程序依法调阅《湖北东盛房地产公司》的工商登记档案时发现,登记日期为2008年7月8日《湖北东盛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变更登记资料中,《出资转让协议》、《股东会变更决议》上的“兰世立”的签名“有问题”。狱中的兰世立本人确认,这两份文件他从未见过,且签名也非出自他本人。兰剑敏还称,署名为东星集团的《出资转让协议》使用的“湖北东星集团有限公司”公章也同样和工商登记的不符,且没有法人签名。

当《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联系融众投资集团董事长谢小青时,他以6月18日已经通过人民网做了独家回应为由,不肯再谈“签名印章造假风波”。

祸起高利贷

1991年开始创业的兰世立创建了东星集团,旗下有航空、旅游及房地产三大产业支柱。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东星航空公司在航空业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资金链特别紧张,但却无法像国有航空公司那样理直气壮地寻求政府资助,也很难取得银行贷款,于是转而寻求高利贷。彼时,无论是东航还是南航,都获得中央政府超过百亿的注资。

彼时,兰世立以湖北东盛房地产有限公司名义向融众投资集团旗下三实体借款和产生的利息,高达1.54亿元。融众投资集团董事长谢小青曾经表示,这些借款在合同里规定必须用于地产项目,但是钱借出去了楼却迟迟没有复工,于是他决定从2008年4月开始监管资金使用去向,与兰世立旗下东盛地产公司签订了《委托经营合同》,开始全面托管光谷中心花园项目。

在签署日期为2008年4月18日的《委托经营协议》中,双方约定将东星集团旗下的东盛地产委托融众管理公司经营,由融众管理公司以东盛房地产的资产作为融资条件,向东星集团提供融资,以解决东星航空及东盛房地产资金不足,并约定以东盛房地产的股权和资产作为抵押。融众在获得足额的委托报酬、垫付费用、资金占用费、替代兰世立融资款项后,应以100元人民币无条件将东盛公司转让给兰世立。如融众不能在约定时间内获得上述资金,有权处置东盛公司股权,兰世立放弃任何形式的异议权利。

“对赌”的条件如此严苛,兰世立却赌运不佳,2008年7月7日《股权转让协议》在武汉市江汉区签署。其中,兰世立所持东盛地产的100%股份如约转出。次日晚,在武汉市珞瑜路1144号的湖北东星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会议室,由兰世立与谢小青共同召开了湖北东盛房地产有限公司全体职员会议,兰世立在会上宣布湖北东盛房地产有限公司从即日起委托武汉融众有限公司经营。

兰剑敏表示,“我们也能理解他,如果熬过这一关的话,他是有能力也有实力,再把东盛赎回来。”

对于与东星兰世立之间的过往,谢小青表示已经不想再说,6月21日下午,他谢绝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请求。

政府生变

除了求助于融众,兰世立还想起了政府。他在2008年10月15日就开始向湖北省政府求助:“现急需5000万至1亿元人民币流动资金,恳请各级领导能支持解决目前危机。”这个紧急请示,经层层批示最后由武汉市政府研究。

联系到当年东星航空筹建时,湖北省与武汉市各级政府所给予的支持,不难想象兰世立此番寄予的厚望。2005年,湖北省委书记和省长有史以来第一次以湖北省政府文头的形式,联名给民航总局致信请求支持,并由武汉市和湖北省相关领导一起到北京递交给民航总局。2005年6月10日,中国民航总局正式批准东星航空有限公司筹建,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豪情万丈的兰世立马上抛出了20架飞机的采购计划。

一位湖北的资深企业家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彼时,兰世立动辄公开批评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的一些公务员办事拖沓,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当面令一些官员难堪。极盛之时,兰世立也为自己惨淡的未来埋下了隐患。

对于兰世立那时的资产状况,一名知情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兰从来不是把钱准备好了才去做事。在筹建东星航空前后,他还先后投资钟祥风景区和神农架风景区,光谷中心花园地产项目也正施工,处处花钱。

左支右拙的窘迫,并没有让生性狂傲的兰世立有所收敛,2008年初不惜派出近200名员工连续一个星期到武汉市交委大楼前静坐以此讨要4500万欠款,2009年春节还多次扬言要把总部迁往郑州。

当兰世立2008年再次求救时,政府部门显然已经丧失耐心,“为支持东星航空的运营和发展,我市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2008年11月10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在文件中建议东星航空公司,“应立足于提高运营效益的潜力,积极向外融资。”

一度,狱中的兰世立实名举报曾经与其私交甚密的前武汉市副市长袁善腊,引起轩然大波,已是后话。

鱼死网破

彼时,融众已经通过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实际控制东盛公司,进而享有东星航空32.7%股权,是其第二大股东。因此,融众集团董事长谢小青积极参与到挽救东星航空的重组中,一旦重组成功他既可以出售股权套现,又可以继续持有股份获得分红。

公开资料显示,融众资本投资集团创立于2001年1月,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总部设于武汉的全国性大型金融服务机构,2004年12月实施战略重组,与香港金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结盟,成立融众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一位前负责人入主金榜集团后,一度增持融众股份达到71%,并通过提供循环贷款融资方式给融众提供运营资金。就在兰世立开始向谢小青借钱的2007年,金榜集团先后两次提供6000万港币和5亿港币、年利率为16%的贷款给融众。

2008年11月,兰世立在融众的帮助下找到了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下称“中航”)。在国进民退狂潮的席卷之下,中航一心想要对标全球最大最强航空公司德国汉莎,收购东星是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历来倚重国企的武汉政府,当然欢迎实力雄厚的央企中航,何况当地正雄心勃勃地想要建设航空枢纽。尽管时任中航总经理孔栋不喜欢人们把收购东星形容为“国进民退”,但这场商业谈判很快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并参与其中。这场力量悬殊的谈判,最终以兰世立拒绝合作告终,随后东星航空公司破产,兰世立被判刑4年,认定逃避追缴欠税5000万元。

在京衡律师集团律师张军看来,兰世立的案件更多涉及到国进民退的宏观背景,涉及到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有多大的生存空间。“5月31日第一次见兰世立,我们把整个案件剖析了一下。”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个是兰世立本人的刑事案,被判4年实际上是个错案,面临申诉的问题;第二个是行政诉讼案,就是中南局2009年3月14日的停飞令,这个行政行为有问题,打过官司没有赢,还可申诉;第三个是东星集团、兰世立与融众、谢小青、李军、杨的民事纠纷,借款与股权转让,湖北高院判决过了,最高法院开过一次庭,有可能还会再开一次。

上一篇:以过年了为话题的作文下一篇:以学为主 学导结合――《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