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实践任务书

2024-05-09

大学计算机实践任务书(精选9篇)

篇1:大学计算机实践任务书

《大学计算机基础》任务书要求

一、计算机实践的任务、性质与目的计算机实践是在学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实践。在实践当中学生应综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点,创建网站,并在网站上发布一个综合内容的网页。通过计算机实践更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各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操作及综合应用,重点在培养学生自学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应用、动手和创新能力。

二、计算机实践的内容及要求

1.学习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的使用,并用此软件设计一份综合演示报告(如某个感兴趣的活动、某项运动、科技知识等)挂在网页上,制作的幻灯片至少有5张;

2.学习HTML语言和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的使用,并用此软件创建网站和制作网页;网站至少包含3个页面,页面之间使用超链接。

3.网页和幻灯片的页面修饰要求用自己制作的动画、图形、图像,网页与幻灯片内容以及页面中的元素均与所选主题相关;

4.用Word撰写出相应的计算机实践报告论文(字数:1500字左右,论文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号字,标题采用粗宋体、小三号,段落为单倍行距),内容包括:

(1)任务概述:描述所选主题。

(2)设计规划:对所选题目进行分析,确定主题的相关内容采用何种方式展示。

(3)设计实现: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

(4)总结:对设计实现效果的比较与完善

篇2:大学计算机实践任务书

班级:时间:(周)(日期)指导教师:

一、计算机实践的任务、性质与目的计算机实践是在学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实践。在实践当中学生应综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点,设置一个网站,并在网站上发布一个综合内容的网页。通过《计算机实践》更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各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操作及综合应用,重点在培养学生自学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应用、动手和创新能力。

二、计算机实践的配套教材

1.《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与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计算机实践的内容及要求

1.学习掌握HTML语言和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 2003,制作网页;

2.学习掌握中文演示软件PowerPoint 2003的操作及使用,并用此软件设计一份综合演示报告(如:某公司的产品介绍;我校各专业介绍;学生简历等);

3.对于网页和幻灯片的页面修饰要求用自己制作的动画、图形、图像;

4.对于网页页面要求至少3个页面(使用超链接),网页中的内容与学生所选主题相关;

5.对于PowerPoint 2003制作的幻灯片要求至少有5张,幻灯片中的内容与学生所选主题相关;

6.学习网站的设置和网页的发布。作品存放在一个文件夹中,以学号(学生卡上的学号)为文件夹名。

7.用Word字处理软件撰写出相应的计算机实践报告论文(字数要求:3000字左右)。

四、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1.出勤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

2.设计成果评价占总成绩的 60%;

3.计算机实践报告评价占总成绩的 20%。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篇3:大学计算机实践任务书

1 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 课程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采用“理论+ 上机”的教学方式,即“知识型+ 技能型”的教学模式,关注点是计算机及通用计算手段的应用。由于课程知识点繁多,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加上学时限制,教师自身知识储备缺乏更新等原因,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上生搬硬套,“依样画葫”现象严重,缺乏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要培养的是大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工作的能力,而不仅是掌握计算机或办公自动化等软件的操作技能。

1. 2 课程与专业脱节

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计算机知识的获得和通用计算手段技能的培养,但通用的计算手段和专业计算手段之间却存在巨大的鸿沟,也就是学生在如何正确运用所学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实际专业问题,以及应用计算机进行学科创新和研究方面存在较大问题[2]。这也导致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第一门计算机课程面临着普遍质疑和严重危机,不少人甚至建议取消该门课程。

1. 3 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不少人认为大学教育作为职前教育,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思维能力的培养可有可无。这也造成大量毕业生入职后在短期内职业技能表现良好,而在中后期却缺乏有效的思维指导和高效的自学能力,影响长期发展。

2 基于计算思维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认为计算思维应该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不仅属于科学家。计算思维就是通过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等方法,把一个看似困难的问题重新阐述成一个怎样解决的问题[1]。思维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提供有效引导和指导。思维教学的核心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且要教会他们发现值得解决的问题,以及运用高效的思维去寻求有效的解决方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以任务为主线,在任务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3]。“任务驱动式”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4]。

计算思维的培养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注重的都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运用于计算思维培养是非常适合的。根据探究式教学模式和计算思维的特点,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总结了基于计算思维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见图1。

3 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根据以上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的基于计算思维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笔者以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章Microsoft Word文字处理进行实践研究,主要探讨该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教学效率的提高和计算思维的培养。

3. 1 设计任务

针对Microsoft Word文字处理章节的教学,设计了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毕业论文排版任务,将知识技能的教学融于现实任务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并综合运用知识,培养科学排版、艺术排版的综合思维能力。课程任务如下: 学习Microsoft Word之后,每位学生完成1 篇本专业毕业论文排版任务,熟悉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熟练掌握Word处理文档格式的技术和技巧,并能举一反三。

3. 2 呈现任务

该环节教师主要采用计算思维关注点分离法( SOC) ,把系统、复杂的毕业论文排版任务约简、转换为一个个子任务,让学生从简入繁,弄清任务,明确目标,以任务为驱动,探寻完成任务的方案和思路。子任务设计如下: 1) 理解版面、版芯的含义,进行页面设置; 2) 理解页眉、页脚的含义,设置页眉、页脚; 3)字体设置,段落设置; 4) 利用“样式”和“格式刷”快捷设置文档标题和正文样式; 5) 创建目录; 6) 理解“分隔符”的作用,借助“分隔符”为目录和正文分别设置页码; 7) 插入和编辑图片、剪贴画、形状、图表; 8) 表格制作; 9) 数据处理; 10) 图文混排; 11) 参考文献和注释; 12) 文档打印和装订。

教师在呈现完教学任务后,展示毕业论文排版案例,对其中的注意事项、排版技巧等做全面分解和剖析。学习者根据任务自我思考解决方案,初步形成行动计划。

3. 3 实施任务

教师运用计算思维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和服务,针对任务的相关问题结合专业实际情况提供支持与帮助。例如在经济学类毕业论文中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图表制作; 艺术设计类毕业论文涉及大量的截图; 农学、畜牧类毕业论文涉及大量的实验数据录入与处理; 对于这些教师都应当结合不同类别专业论文特点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思考,给予指导。学生再对任务进行逐层深入的分解与剖析,按照行动计划自主探究,逐个思考并深入探索解决子任务的方法。例如学生在进行农学类毕业论文制作时,需要对不同的实验数据按照表格样式进行录入与处理,在word表格制作与排版部分,结合农学类专业论文的特点,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以下方法与技能。1) 表序。表应按章编号,由“表”和阿拉伯数字组成。2) 表题,即表的名称置于表的编号之后。表的编号和表题置于表上方,表序和表题之间留出一个汉字字空。3) 表注,即表的注释,置于表的下方。4)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读。5) word插入和绘制表格。6) 表格样式的设计一般采用国际通行的三线表,居中放置。7) 单元格的合并和拆分。8) 文本型和数字型( 正、负整数、小数、分数) 数据的录入与排版。9) 特殊符号的录入与编辑。10) 字体和段落设计。11) 如某个表需要转页接排,在随后页上应重复表的编号。编号后跟表题和“续”,置于表上方。如果需要在后续表格页上看到标题行重复,也可以通过表格“标题行重复”命令自动在后续页重复标题行。

3. 4 任务评价

教师在教学任务完成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对任务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共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同时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任务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让学生在总结中巩固所学知识、技能与思维方法,并从交流与评价中获得启发与提升。任务完成后,学生提交的作品有排版后毕业论文1 份、任务报告书1 份。

在学生提交的任务报告书中,关于word表格操作与排版的总结与反思不仅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进一步体现了学生在计算思维能力和知识结构内化能力上的提升。1) 关于在后续表格页上看到标题行重复的方法,学生总结出教师所教授的通过表格“标题行重复”命令实现,需要满足一个先决条件,即只有在自动分页时,word才能自动重复表格标题。如果手工插入分页符,表格标题将不会重复,而且重复的表格标题只有在打印预览视图或打印文档时才可见。2) 当word表格长度超过1 页,而且在页面末尾被切断,下1 页的内容没法正确显示时,可以通过设置表格属性中的文字环绕方式为“无”来实现。3) 微调表格线。在调整表格时,经常出现多次调节表格大小时总有一些表格线对不齐的现象。用鼠标线选中这条线后双击鼠标左键,表格线会自动合成一条。如果这样调整后差距转移到最右边的线上,这时只需双击一下这条线即可。

3. 5 任务拓展与迁移

教师应以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契机,鼓励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以所体验的学科知识进行拓展迁移,运用到其他的学习( 个人简历、产品说明书、活动说明书、营销计划、宣传手册等文档处理) 当中,并转换、内化为思维方法和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这种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或减轻了通用计算手段和专业计算手段之间的数字鸿沟,让学生在学习和体验中去熟练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为大学全面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条件。

4 结语

基于计算思维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能较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自我进行知识意义的建构和思维培养,不但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与探究创造了条件,为终身学习提供了良好的信息资源和高效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仅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授者或操作演示员,更多的要肩负起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引领者的作用,既要精通计算机知识,又要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创新研究和学习能力。在“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合理设计和选取任务,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实施有效监管和指导,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加强自我修养,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切实为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摘要:计算思维是当前社会计算机教育领域广为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基于传统知识讲授和技能演示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面临新一轮计算机课程体系调整改革和大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等诸多现实问题时,已暴露出不少弊端和问题。计算思维作为一种有效解决当前问题的途径,被纳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中。笔者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构建了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任务驱动式”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计算思维,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实践

参考文献

[1]周以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战德臣,聂兰顺,徐晓飞,等.“大学计算机”:所有大学生都应学习的一门计算思维基础教育课程[J].中国大学教育,2011(4):15-20.

[3]李青,袁玫.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定位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20):16-17.

篇4: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实践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计算机教学;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法(task-motivated learning),或称“以项目为基础局的学习法”(project-based learning)是近20年来国外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提出的最“前卫”的教学方法,他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倡的是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仅作为组织者和促进者,将知识有机整合到有意义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的获得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计算机专业教学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重点,这样的特性恰好符合任务驱动法的实施条件,通过对计算机专业中的一些实践课程的改造,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索中培养学习兴趣,学会知识的综合运用,这样的教学新模式将是未来改革的趋势。

1.计算机专业任务驱动法教学的任务设计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中,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任务设计中我们应当注意如下问题:

1.1 明确性原则

无论是何种教学方式,都应当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明确,任务驱动法更是如此。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它脱离课本,却不偏离课本,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们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固然是一件好事,然而一旦教师的任务设计明确性不强,学生也很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分清知识点的主次,导致学习成果的偏离,因此,任务的明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要将所授知识分成清晰的层次,也将大任务分解成为相关联的小任务,按知识的重要性将其巧妙的嵌入任务中,要求学生做简单了解的内容,可以只在分割开的小任务中提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则需要在小任务中反复应用,而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的知识,应当是解决大任务实用的核心知识,贯穿整个任务的始终。

1.2 可操作原则

任务驱动法中的“任务”都是从书中的知识提炼出来的,在提炼的过程应该充分考虑到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在学生进行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为了完成一堂“创新”的任务驱动教学课程,忽视任务的可操作性设置任务,使学生结束课程后并无所得。

1.3 趣味性原则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趣味性是任务驱动法的优势之一,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哪里有兴趣,哪里才有记忆”,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积极的加入到课堂中,才能够保证一堂任务驱动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效果。

2.任务驱动法的情境创设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创设与任务相关的,真实而生动的情境会让学生在最自然的状态进入学习情境。接近于真实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自觉地整合自己的所学知识,进入思考状态,并且在对新任务的探索中,根据过往的学习经验,获得全新的知识。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天然优势,在情境创设中还要注意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因素的综合运用,通过对听觉和视觉的刺激,让学生尽快的融入情境,调整出较好的学习状态。比如我们在对powerpoint课程进行讲解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职场情景,要求学生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以office创新使用为主题的演示文稿,在制作中要求学生加入一些元素,如需要学生的幻灯片插入声音资料、设计动画等要求,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会了powerpoint的声音插入和动画设计。

3.任务的分析与探索

在教师完成了课程导引,引入本堂课的核心问题即提出本堂课任务后,不应当急于让学生展开任务,因为面对新的知识,缺乏正确引导可能导致学生对问题认识的偏差,找不到课堂的重点。以上文的powerpoint教学为例,在教师提出本次的主要任务——制作office创新应用的演示文稿后,可以开展分组的探讨,将主题任务分解成若干小任务,在小任务中又要用到哪些以往学过的知识,遇到哪些无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的问题。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剖析之后,教师可以适当的将各组所得的结论进行汇总,并适当的给予提示。这样的边学边练可以让学生时刻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不断的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创新思考的机会,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了完成任务,学生还需要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不断的扩充知识,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学习习惯在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后也将是大有裨益的。

4.协作学习

在经过任务分析探索阶段后,学生们对于任务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就可以开始进行任务。在任务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集思广益,在交流的时候分享学习经验,相互促进、相互启发的模式更容易让学生的思路变得开阔。

在学习过程中,另一大重要的收获就是协作精神。在学生们对任务进行分析开始一直到开始动手操作,被分作一组的同学就一直是一个整体,在进行任务解决的过程中,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意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沟通技巧,这虽不关乎课程所要讲授的专业内容,但是这些技能却是学生在离开学校后,在人际交往和日常工作中非常看重的。

5.科学的评价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法提倡不给学生设置思维定势,鼓励每个学生运用自己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通过解决任务展示自己的思路,尽管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做法有很多不同,有一些可能显得比较稚嫩,但是教师还是要给与积极的肯定。在开始评价环节时,应当避免过去传统教学法的“权威式”评价,不以教师的喜恶或课本的标准进行评定,而是开展各组之间的互评和教师讲评相结合的方法,并且在评价的过程中,结果并不是考核的唯一标准,要更加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由于每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在一堂任务课后特别设置一堂讲评课,以前文中提到的powerpoint教学为例,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不仅包含成果的汇报,同时也要求学生对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总结的心得进行分享,台下充当“观众”的同学也可以积极的加入到这个过程中来,与台上的学生针对问题展开探讨,在同学们思路的交锋总,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6.搭建网络平台,构筑开放式教学体系

利用计算机专业的优势搭建网络虚拟班级,在这个虚拟班级中,学生们可通过申请专属的账号参与进来,在班级中,可以开辟一些板块比如交流区、虚拟课堂、作品展示等。在交流区,学生们可以自由的交流学习经验、学习心得,也可以分享一些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利用网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进行线上讨论;虚拟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一些电子课件、课后习题、信息新知等等发布到网络课堂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作品展示可以使用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一些优秀作品作为内容,学生们可在课后以原作品为基础,进行一些小的、细部的完善,将这样的作品作为范例,给同学们的学习提供方向。

7.任务驱动法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7.1 任务设置的重点要分散

在任务设置中我们应当注意,重点的设置应当鲜明且适度,很多教师为了达到任务的综合性,将很多知识点一次性的融入到任务中,这样的情况不仅导致了学生对课堂重点把握的障碍,同时过于难解的题目对建立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自信心是很不利的,教师要力求做到,通过一堂成功的任务驱动法教学课程,让学生收获知识、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应当为学生树立信心,因为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还要遇到很多不能预知的困难,如果没有自信心,很多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被动的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定是事倍功半的。

7.2 因材施教

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在一般的情况下,基础教育阶段如初中、高中的生源都来自学校的附近,学生们的背景和享受的教学条件都是相似的,因此基础的差别不大,而高等教育的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经济水平和教学条件所限,有些学生自小有机会接触计算机和网络,对于计算机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在计算机操作上也较为熟练,而在一些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常常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知识所知甚少,有些学生甚至在进入高校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面对这样的情况,用一个统一的条件要求不同的学生显然是不科学的。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酌情而定,将学生的基础进行简单的分类之后,根据不同的水平提出不同的任务,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且不损伤自信心。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上文中提到的网络平台,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一些基础课程的辅导课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计算机进行补习,争取让学生在毕业时消除这样的差异,成为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7.3 教师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需要作出的努力

任务驱动法倡导的是“以任务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全新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课堂角色上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以教师为主导,并不是说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就不需要做其他工作,相反,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们应该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而在学生们开始动手操作时,教师也应当细心的观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在实践过程中有怎样的问题,在课后对观察结果进行整理,这些一手资料将作为日后对课程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说,任务驱动法对并不是放松了对教师的要求,降低了作为教师的门槛,而是让教师从原来“学术权威”的位置上走下来,与学生们进行平等交流,关注的不再只是学生的考试能力和考试技巧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独立思考、思维创新的能力。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知识和技能融于一炉,让学生们在更加轻松的环境中吸收知识、锻炼能力,并且通过激励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杨利民.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2(2).

[2]李广庆,翁苏湘,方胜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资讯,2012(33).

作者简介:田志军(1977—),男,云南昆明人,硕士,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化与教学管理、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软件项目管理。

篇5:大学计算机实践任务书

三、设计题目、任务及要求

1、设计题目

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

2、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水温控制系统对象的传递函数:G(s)20e50s,炉子为电炉结100s1

构,单相交流220V供电。温度设定值:室温~100℃,可以根据要求任意调节。要求:

(1)画出电路原理图,包括:给定值、反馈、显示的电路及主电路;

(2)阐述电路的工作原理;

(3)采用对象为大滞后的算法,求出u(k);

(4)画出闭环数字控制的程序框图。

四、设计报告及书写内容要求

课程设计任务完成之后,每位同学必须独立书写一份课程设计报告,注意:不得抄袭他人的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应包招以下五个部分:

(1)设计题目和l设计要求;

(2)设汁任务分析(包括系统设计、控制方案);

(3)详细设计:包括水温控制系统的有关知以介绍、系统的设汁、分析以及改善;

篇6:大学计算机实践任务书

构建任务体系,提高计算机实践课堂效率

文章根据当前计算杌教学情况,以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说明了采用任务式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解决学生因为原来基础不同而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指出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是可促进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素质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SUZHI JIAOYU LUNT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任务设计   教学模式   任务分析  

篇7:大学计算机实践任务书

邵祝燕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杭州 310053)

摘要:设计了多种适用于医学高职高专学生认知特征和学习规律的集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与医学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目的是为了增强医学高职高专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提高职业技能。

关键词:任务驱动;医学;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Design and Practice “task-driven”teaching model of basic Computer in Medical Vocational colleges

Shao Zhuyan(Zhejiang Med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53, China)Abstract:Many related tasks were designed to integrate knowledge,skills and professionalism which should be applied to medical vocational students,we teach in the way of task-oriented teaching model.The purpose is to strengthen medical vocational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mprove 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skills.Key words: The task drives;Medical science;Basic computer

医学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利用计算机解决医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但在计算机实际教学中普遍还存在着以下弊端:理论课“满堂灌”,枯燥无味;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走上工作岗位计算机应用能力差等。面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在近9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地摸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探索,于2009年在我校逐步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1何为“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任课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目标)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所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分析任务并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任务驱动方法的采用,使教学内容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方法的采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老套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若干个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新建构[1]。2 任务的设计原则

对Excel、PowerPoint、Access、FrontPage、Internet教学内容分别设计为一个综合性任务,设计的原则是跟学生的医学工作相关的开放性任务,再把综合性任务分解成多个小的子任务,子任务的设计原则是包含大纲所要求的所有知识点,最后同学上交完成的任务。任务在设计上注重把能力的培养放在主要位置,任务在完成过程中学生可通过教师或同学获得帮助,另外安排一定时间,教师组织课堂及时交流、展示和讨论,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及时做出反馈、评价。例如:让学生制作一个与专业相关的网站,要求网页上设置有滚动字幕、背景图片及背景音乐等网页元素,设置相关的动态效果及超链接等,其它由学生自由发挥。在设计PowerPoint演示文稿任务的时候,给定综合任务及子任务要求,其它由学生自由发挥并组织小规模的班级PPT比赛等一些实践内容设计。

最后通过不断摸索总结研究设计得到一套适合于医学高职高专学生认知特征和学习规律的与医学相关的基于开放性典型工作任务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实践,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最终提高医学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践 3.1 教学内容

对于要从事医院管理和医院临床等工作的学生来说,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最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学习并熟悉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各项基本功能,了解和熟悉现代化医院的业务运作流程是非常有必要的[2-4]。

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内容设计上除了Windows、Excel、PowerPoint、Access、FrontPage、Internet综合任务教学内容外,另外还增加了“基层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教学内容。根据我校自编教材《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教学中以浙江飞易特公司的1+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1HIS)为实验内容进行操作。该系统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操作简便、快速,软件界面通俗易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医院成功实施。该系统俗称HIS系统,即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适用于中小医院、乡镇、私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通过该教学内容的安排,目标是使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临床实习和入职工作,缩短适应工作的实间,为医疗单位输送合格人才。3.2任务的具体设计及实践

以下以PowerPoint2003软件操作举例来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具体设计与实践:本操作软件的综合任务的设计是要求学生制作完成一个与自己医学专业相关主题的演示文稿,表1中列举了演示文稿的综合任务设计及分配的8个子任务,表2列出了综合任务中“动画设置”子任务的8个具体要求。表2中子任务的设计特点是根据教学大纲内容给出具体要求,但是具体每个学生可以选择设置不同的内容与效果,因此对于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开放性的演示文稿任务,最后每个同学交上来的作品都是唯一的,但都又可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保每个知识点的掌握。

表1 演示文稿“典型工作任务”设计 设计一个与自己医学专业相关主题的演示文稿,包括以下8个子任务:(附考核分数)一 创建演示文稿子任务(10分)二 幻灯片板式设计子任务(10分)三 幻灯片格式设置子任务(20分)

四 幻灯片中对象元素的插入操作子任务(10分)五 动画设置子任务(20分)

六 幻灯片切换效果设置子任务(10分)七 演示文稿超级链接设置子任务(10分)八 页面设置子任务(10分)

表2 演示文稿典型工作任务 “动画设置子任务”设计

五动画设置子任务设计 子任务的设计也具有开放性特点:(附考核分数)1.2.3.4.5.6.7.8.对任意一张图片设置“进入”动画效果(2分)对任意一张图片设置“强调”动画效果(2分)对任意一张图片设置“退出”动画效果(2分)

对任意一张图片设置“动作路径”动画效果,并设置动画出现的方向及速度(3分)

对其中一个动画效果设置动画的声音(3分)

对其中一个动画效果设置动画播放后的效果(3分)设置其中一个动画开始的方式(3分)

任选一张幻灯片设置任意一种动画方案(2分)

3.3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法往往对学生操作能力的测试与评价不够,不能全面测评学生的实践技能。基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适合的考核方法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因此,我们采用“任务评价”的考核方法,即对每一章完成的任务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由三块内容组成:最终作品的考核、子任务的考核及学生互评,对于三个考核内容分别设定一定的比例,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对于最终作品的考核,考核方法为对额外完成的一些操作内容以及作品的整体性、美观性等进行考核。子任务的考核采用量化评价的方法进行考核,根据每一项完成的情况评定成绩。首先制定量表,定制的原则是根据“对评价起重要作用的要素”以及任务的重要性、难易度进行量化,例如表1中对于演示文稿的制作共分8个子任务,先对每个子任务进行考核分数分配(如表1),再对每个子任务的具体要求分配考核分数(如表2)。“任务评价”考核方法注重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操作能力的评价,重视考查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4 教学成效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每次评出优秀任务进行课堂展示,通过比较学生作品整体质量提高明显。(2)对我校笔者任教的2009级护理0949—0952班和药学0964—0967班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药学班作为试验组接受“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护理班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以浙江省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成绩的平均成绩、通过率及优秀率为对比项,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接受“任务驱动”教学的药学0964—0967班的通过率及优秀率明显要高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班组。表3 接受两种教学方式的计算机一级考试结果的比较

试验组(115人)对照组(121人)平均成绩 75.75 67.28

通过率 95.65% 80.67%

优秀率 19.13% 5.04%(3)对于接受任务驱动教学的115名学生做抽样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12份。其中93位同学更接受“任务驱动”教学法,只有19位同学选择传统的授课方式。98位同学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法更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以医学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每次学生完成任务后都是一个完整的作品,每个作品都是唯一的,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同学们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学成效明显。因此,该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提高计算机实践能力,更是努力为医疗系统培养合格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温超.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网页设计》课程“层次推进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6):594-597.[2]李包罗.医院管理学-信息管理分册[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埃森哲咨询公司.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R].2008.[4]王世伟,周怡.医学信息系统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附:

作者简介:邵祝燕(1977-),女,浙江杭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基础教学和科研

篇8:任务驱动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

计算机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分析当前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 不难发现目前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不能满足需求, 不能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革。计算机课程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它的特点是实践性强, 知识更新速度快, 这要求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计算机课程的知识点的分布往往是网络型的, 而不是线性的。运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时候, 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因此, 计算机教学没有必要严格地按照线性的方式进行, 可以根据内容的特点从不同的点开始, 同时要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知识点。

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 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 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 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 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 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 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 组成一个任务链, 以便学生踏著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2 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的策略

第一, 任务分析, 明确学习目标。学校的计算机课本应当是任务驱动型的软件应用教学, 设计出一个步骤明确的实例制作。在学习新课前让学生先观察比较范例和练习,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存在的问题, 再一起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所需的技巧。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快地集中注意力, 温故知新, 明确课程的学习任务, 并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 多问问题, 激发思考。任务驱动理念认为, 知识的获得并不是授予而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在教学中, 教师不应只是给学生以知识, 而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建构知识。计算机知识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适合以问题引导。在教学中, 教师应把任务分解为问题支架, 鼓励学生自己从书上、网络中或同学处找寻答案, 并把答案大声地说出来。这种经过学生自己思考和重组的知识比教师直接讲授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掌握。同时, 问题可以多问, 重复地问。例如, 在Word教学中, 插入图片的文绕图方式是学习的难点, 在每次使用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 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比较熟悉, 加深记忆。在这问与答的互动中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营造更好的学习气氛。

总的来说, 任务驱动的计算机教学应当从解决问题出发, 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通过问题解决进行学习是计算机教学的主要途径。一方面, 通过问题解决活动学习信息,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另一方面, 也可以促使学生把信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甚至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信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 尽量将信息课安排在计算机机房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场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

第三, 联系实际, 延伸课本知识。在信息教学中, 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课本的基本知识, 而更应该了解信息的应用和学会把信息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所以除了讲授计算机课本上的知识外, 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索学习的信息技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用, 鼓励他们回家尝试使用, 或请教父母。如果是工具软件的学习, 则可设计与学生生活或其他课程相关的制作活动。例如, 在节日设计贺卡、海报, 结合自然和社会课制作专题报告, 制作我的小帐本等。只有通过这种自主创作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学会信息技能。

第四, 关注基础水准和认知特点差异, 设置不同的任务, 鼓励个性化发展。学生在信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分化很快, 再加上起点水准参差不齐, 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教师应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任务和多样的学习方式, 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 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 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准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 消除他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 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 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 给予专门辅导, 使其早日成才。

最后, 鼓励竞争与协作, 进行自主探究。信息课程开放性、多样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非常适合开展协作学习。例如, 在学习网络安全时可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上网经历总结网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 然后通过分组讨论、收集信息了解如何在网络上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而在软件使用的学习中则可尝试设定开放性任务, 例如制作电子报和专题报告, 让学生分组协商, 自定主题, 收集信息, 评价分析信息, 共同制作完成作品。这是一个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的过程, 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自主探索学习的热情。同时, 在教学中适当营造竞争气氛可增加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也可帮助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育当中有着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提升这种教学方式的水平也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对计算机任务驱动型教学相关理念的概述, 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理念,策略

参考文献

[1]丁铁红.计算机“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法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施“任务驱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3 (2) .

[2]刘利强, 陈凯文, 周细义.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12) .

篇9:大学计算机实践任务书

关键词:中职;任务型;英语教学;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72-02

收稿日期:2015-01-08

作者简介:

王 琳(1982-),女,中山市坦洲理工学校英语教师。(广东 中山/ 528467)

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离不开英语,许多专业术语、菜单、出错信息、代码、程序段都是英文。因此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这往往会成为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瓶颈,在学习中的表现就会不如人意。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应该充分利用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与发展的实际,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式,充分与专业结合,实现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的有效融合。

一、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特点

任务型英语教学首先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语言形式为目的,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其次是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再者,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再次,把课内的语言学习与社会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最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任务结果评估任务完成的情况。

二、任务型英语教学与专业结合的设计与操作

我们以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为例,重点剖析在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与专业结合。案例选自《职业英语系列——计算机英语》中的the computer software。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教学既不同于普通高中英语的学习,也不同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是二者的综合,它有着自身的特点。为此,教师只有了解到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才能够因地制宜地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1.以单词作为抓手,统领教学

在讲授新课之初就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课后先自己预习好单词,特别是在文中出现频率较高,而又会在口语练习中反复使用的单词。例如:

introduce v.介绍 software n.软件 video n.视频

wechat n.微信 image n. 图像 function n.功能

advertisement n. 广告

在此过程中,教师以单词竞猜的方式,开展小组PK。这种形式是在告知学生任务的前提下,充分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

2.创新导入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在The computer software一课中,教师结合当下计算机软件发展的实际,以“Wechat微信”为新课导入点,在图标展示出来后,马上提出问题“What do you do with Wechat?”于是,学生被充分激发起来,大家都踊跃发言,畅谈微信的强大功能。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开以后,教师随后呈现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3.注重任务型学习过程,强化与专业结合

首先,在The computer software一课中,教师根据教材上的听力材料,自行设计“听然后填空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关注听力材料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学习与专业有关的词汇或短语。重复听两遍后,学生不仅能够熟悉听力内容,而且能够短时记忆专业词汇。

其次,教师自编小短文,充分结合“微信”这款软件,辅以教师指导,让学生系统学习微信的功能。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充分为后面的学生活动做好铺垫,重点展示必要的短语和句型。

The Useful Sentences:

Can you introduce it to me?

What do you do with it?

Do you use it quite often?

Yes, I usually use it to do something.

Wechat has many functions. For example, we can know about friends information; and we can read the news and advertisements by Wechat. Moreover, we can pay for something online.

最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以自主选择口语对话练习任务为主,结合有用的短语或句型,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角色扮演,开展oral practice,教师选择的口语对话训练任务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身边常用的软件。

教师一边设计好口语训练任务,一边融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口。在这个环节,教师巧妙地设计出每款软件对应的重点语句,极大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善教学环节,突出教学重难点,并结合一定的情境,有效地将英语学习与专业知识进行结合。

三、任务型英语教学与专业结合的反思与评价

计算机英语是一门语言课,语言是靠习得,是靠“练”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出来。因此采用常规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根本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很难领会到学习的要点、方法和乐趣。实施任务型英语教学的课堂能够使所有学生同时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都被一种积极的情绪影响着,将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转化为自己想知道、自己能完成的强烈愿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另外,如果学生想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他们会自觉地在课前或课后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就解决了强迫式的预习和复习要求。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采用学生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而较为客观地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此外,教师要对任务执行过程中记录下来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对陈述内容的完整性进行适当的评估,判定任务设计的有效性和执行效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差距,做好总结与反思,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铺垫。

总之,英语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与专业知识学习的有效结合,更是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张海桢,刘洪泉.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07.

[2]高艳平.关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探讨[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

[3]李慧兰.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

上一篇:我最爱的人作文650字下一篇:小学班会活动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