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 母亲的故事

2024-05-08

安徒生童话 母亲的故事(精选10篇)

篇1:安徒生童话 母亲的故事

母亲的故事

---《安徒生童话》

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小孩病得很重。他的母亲守着他,不停地流泪,看起来真叫人难过。

这时,外面来了一个穷苦的老伯伯,他冻得浑身发抖,于是母亲为老伯伯温了一杯酒。老伯伯一边坐下来喝酒,一边摇着孩子的摇蓝。

母亲已经三天三夜没有休息,她再也支持不住,于是闭上眼就睡着了。但她只睡了两三分钟就惊醒过来,发现孩子不见了。原来那个老伯伯是死神装扮的,他带走了孩子。

悲伤的母亲哭着跑出去寻找她的孩子。母亲碰到一个穿黑色外衣的女人,她就是夜神。夜神对母亲说:“你看见死神走进你的屋子。当你打瞌睡时,他就抱着孩子走了。”

母亲说:“请您告诉我,他朝哪个方向走了。”

“我可以告诉你,不过你要把唱给孩子听的歌再为我唱一遍。”夜神说。

于是母亲流着泪唱起歌来。她的歌声打动了夜神,于是她告诉母亲:“右边有一片黑枞树林,你去那里找吧。”

母亲走进那片树林,发现路上全是挂着冰柱的荆棘,母亲问:“荆棘,你看到死神抱着我的孩子经过这里吗?”

荆棘说:“你把我抱在胸口上温暖一下,我就告诉你。”

于是母亲抱起荆棘放在胸口,尖刺把她的胸口扎出了血,她也不觉得疼,随后荆棘就告诉母亲应该走的方向。不久,母亲来到一个大湖边。

大湖说:“你的眼睛真美,如果你能把眼睛送给我,我可以把你送到对岸。每棵树每朵花儿都代表一个人的生命,我想你的孩子也许已经变成了一朵花儿。”

母亲说:“只要能得到我的孩子,我什么都可以给你!”说完她就把眼睛留给了大湖,大湖把母亲托起来送到了对岸。

母亲继续向前摸索着。这时传来一个老太婆的声音:“你是谁?这里是墓地,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母亲问:“我来找我的孩子。您能告诉我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我的孩子吗?”、老太婆说:“你的黑头发很漂亮,如果你愿意用它和我的白头发交换,我就带你进温室。” 母亲说:“只要能找回我的孩子,黑头发算什么,我愿意给你!”

于是他们交换了头发,然后走进了死神的大温室。这里有数不清的花朵,但母亲却能在花丛中听到她孩子的心跳。她叫道:“我找到了!”说着她伸出双手去拥抱一朵蓝色的早春花。这时死神走了进来,伸手要拔这朵早春花,母亲护着花儿哀求说:“请把孩子还给我吧!” 死神说:“上帝要把这朵花儿移到天国去。”

母亲用手抓住另外两朵花儿说:“如果你不答应,我就把所有的花儿都拔掉。”

死神说:“别这样,它们也有生命,它们也有母亲,难道你要别的母亲也和你一样痛苦吗?” 母亲听到这里就渐渐放松了手,她怎么忍心让别的母亲也和她一样痛苦呢? 母亲说:‘不!我不会这样做!请你把我的孩子带到天国去吧!“ 于是死神就带着这个母亲的孩子飞走了,飞向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

篇2:安徒生童话 母亲的故事

一个母亲坐在她孩子的身旁,非常焦虑,因为她害怕孩子会死去。他的小脸蛋已经没有血色了,他的眼睛闭起来了。他的呼吸很困难,只偶尔深深地吸一口气,好像在叹息。母亲望着这个小小的生物,样子比以前更愁苦。有人在敲门。一个穷苦的老头儿走进来了。他裹着一件宽大得像马毡一样的衣服,因为这使人感到更温暖,而且他也有这个需要。外面是寒冷的冬天,一切都被雪和冰覆盖了,风吹得厉害,刺人的面孔。

当老头儿正冻得发抖、这孩子暂时睡着了的时候,母亲就走过去,在火炉上的一个小罐子里倒进一点啤酒,为的是让这老人喝了暖一下。老人坐下来,摇着摇篮。母亲也在他旁边的一张椅子上坐下来,望着她那个呼吸很困难的病孩子,握着他的一只小手。

“你以为我要把他拉住,是不是?”她问。“我们的上帝不会把他从我手中夺去的!”

这个老头儿——他就是死神——用一种奇怪的姿势点了点头,他的意思好像是说“是”,又像“不是”。母亲低下头来望着地面,眼泪沿着双颊向下流。她的头非常沉重,因为她三天三夜没有合过眼睛。现在她是睡着了,不过只睡着了片刻;于是她惊醒起来,打着寒颤。

“这是怎么一回事?”她说,同时向四周望望。不过那个老头儿已经不见了;她的孩子也不见了——他已经把他带走了。墙角那儿的一座老钟在发出咝咝的声音,“扑通!”那个铅做的老钟摆落到地上来了。钟也停止了活动。

但是这个可怜的母亲跑到门外来,喊着她的孩子。

在外面的雪地上坐着一个穿黑长袍的女人。她说:“死神刚才和你一道坐在你的房间里;我看到他抱着你的孩子急急忙忙地跑走了。他跑起路来比风还快。凡是他所拿走的东西,他永远也不会再送回来的!”

“请告诉我,他朝哪个方向走了?”母亲说。“请把方向告诉我,我要去找他!”

“我知道!”穿黑衣服的女人说。“不过在我告诉你以前,你必须把你对你的孩子唱过的歌都唱给我听一次。我非常喜欢那些歌;我从前听过。我就是‘夜之神’。你唱的时候,我看到你流出眼泪来。”

“我将把这些歌唱给你听,都唱给你听!”母亲说。“不过请不要留住我,因为我得赶上他,把我的孩子找回来。”

不过夜之神坐着一声不响。母亲只有痛苦地扭着双手,唱着歌,流着眼泪。她唱的歌很多,但她流的眼泪更多,于是夜之神说:“你可以向右边的那个黑枞树林走去;我看到死神抱着你的孩子走到那条路上去了。”

路在树林深处和另一条路交叉起来;她不知道走哪条路好。这儿有一丛荆棘,既没有一起叶子,也没有一朵花。这时正是严寒的冬天,那些小枝上只挂着冰柱。

“你看到死神抱着我的孩子走过去没有?”

“看到过。”荆棘丛说,“不过我不愿告诉你他所去的方向,除非你把我抱在你的胸脯上温暖一下。我在这儿冻得要死,我快要变成冰了。”

于是她就把荆棘丛抱在自行的胸脯上,抱得很紧,好使它能够感到温暖。荆棘刺进她的肌肉;她的血一滴一滴地流出来。但是荆棘丛长出了新鲜的绿叶,而且在这寒冷的冬夜开出了花,因为这位愁苦的母亲的心是那么地温暖!于是荆棘丛就告诉她应该朝哪个方向走。

她来到了一个大湖边。湖上既没有大船,也没有小舟。湖上还没有足够的厚冰可以托住她,但是水又不够浅,她不能涉水走过去。不过,假如她要找到她的孩子的话,她必须走过这个湖。于是她就蹲下来喝这湖的水;但是谁也喝不完这水的。这个愁苦的母亲只是在幻想一个什么奇迹发生。

“不成,这是一件永远不可能的事情!”湖说。“我们还是来谈谈条件吧!我喜欢收集珠子,而你的眼睛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两颗最明亮的珠子。如果你能够把它们哭出来交给我的话,我就可以把你送到那个大的温室里去。死神就住在那儿种植着花和树。每一棵花或树就是一个人的生命!”

“啊,为了我的孩子,我什么都可以牺牲!”哭着的母亲说。于是她哭得更厉害,结果她的眼睛坠到湖里去了,成了两颗最贵重的珍珠。湖把她托起来,就像她是坐在一个秋千架上似的。这样,她就浮到对面的岸上去了——这儿有一幢十多里路宽的奇怪的房子。人们不知道这究竟是一座有许多树林和洞口的大山呢,还是一幢用木头建筑起来的房子。不过这个可怜的母亲看不见它,因为她已经把她的两颗眼珠都哭出来了。

“我到什么地方去找那个把我的孩子抱走了的死神呢?”她问。

“他还没有到这儿来!”一个守坟墓的老太婆说。她专门看守死神的温室。“你怎样找到这儿来的?谁帮助你的?”

“我们的上帝帮助我的!”她说。“他是很仁慈的,所以你应该也很仁慈。我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我亲爱的孩子呢?”

“我不知道,”老太婆说,“你也看不见!这天晚上有许多花和树都凋谢了,死神马上就会到来,重新移植它们!你知道得很清楚,每个人有他自己的生命之树,或生命之花,完全看他的安排是怎样。它们跟别的植物完全一样,不过它们有一颗跳动的心。小孩子的心也会跳的。你去找吧,也许你能听出你的孩子的心的搏动。不过,假如我把你下一步应该做的事情告诉你,你打算给我什么酬劳呢?”

“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了,“这个悲哀的母亲说。“但是我可以为你走到世界的尽头去。”

“我没有什么事情要你到那儿去办,”老太婆说。“不过你可以把你又长又黑的头发给我。你自己知道,那是很美丽的,我很喜欢!作为交换,你可以把我的白头发拿去——那总比没有好。”

“如果你不再要求什么别的东西的话,”她说,“那么我愿意把它送给你!”

于是她把她美丽的黑头发交给了老太婆,同时作为交换,得到了她的雪白的头发。

这样,她们就走进死神的大温室里去。这儿花和树奇形怪状地繁生在一起。玻璃钟底下培养着美丽的风信子;大朵的、耐寒的牡丹花在盛开。在种种不同的水生植物中,有许多还很新鲜,有许多已经半枯萎了,水蛇在它们上面盘绕着,黑螃蟹紧紧地钳着它们的梗子。那儿还有许多美丽的棕榈树、栎树和梧桐树;那儿还有芹菜花和盛开的麝香草。每一棵树和每一种花都有一个名字,它们每一棵都代表一个人的生命;这些人还是活着的,有的在中国,有的在格林兰,散布在全世界。有些大树栽在小花盆里,因此都显得很挤,几乎把花盆都要胀破了。在肥沃的土地上有好几块地方还种着许多娇弱的小花,它们周围长着一些青苔;人们在仔细地培养和照管它们。不过这个悲哀的母亲在那些最小的植物上弯下腰来,静听它们的心跳。在这些无数的花中,她能听出她的孩子的心跳。

“我找到了!”她叫着,同时把双手向一朵蓝色的早春花伸过来。这朵花正在把头垂向一边,有些病了。

“请不要动这朵花!”那个老太婆说:“不过请你等在这儿。当死神到来的时候——我想他随时可以到来——请不要让他拔掉这棵花。你可以威胁他说,你要把所有的植物都拔掉;那么他就会害怕的。他得为这些植物对上帝负责;在他没有得到上帝的许可以前,谁也不能拔掉它们。”

这时忽然有一阵冷风吹进房间里来了。这个没有眼睛的母亲看不出,这就是死神的来临。

“你怎么找到这块地方的?”他说。“你怎么比我还来得早?”

“因为我是一个母亲呀!”她说。

死神向这朵娇柔的小花伸出长手来;可是她用双手紧紧抱着它不放。同时她又非常焦急,生怕弄坏了它的一起花瓣。于是死神就朝着她的手吹。她觉得这比寒风还冷;于是她的手垂下来了,一点气力也没有。

“你怎样也反抗不了我的!”死神说。

“不过我们的上帝可以的!”她说。

“我只是执行他的命令!”死神说。“我是他的园丁。我把他所有的花和树移植到天国,到那个神秘国土里的乐园中去。不过它们怎样在那儿生长,怎样在那儿生活,我可不敢告诉给你听!”

“请把我的孩子还给我吧!”母亲说。她一面说,一面哀求着。忽然她用双手抓住近旁两朵美丽的花,大声对死神说:“我要把你的花都拔掉,因为我现在没有路走!”

“不准动它们!”死神说。“你说你很痛苦;但是你现在却要让一个别的母亲也感到同样地痛苦!”

“一个别的母亲?”这个可怜的母亲说。她马上松开了那两棵花。

“这是你的眼珠,”死神说。“我已经把它们从湖里捞出来了;它们非常明亮。我不知道这原来就是你的。收回去吧;它们现在比以前更加明亮,请你朝你旁边的那个井底望一下吧。我要把你想要拔掉的这两棵花的名字告诉你;那么你就会知道它们的整个的未来,整个的人间生活;那么你就会知道,你所要摧毁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她向井底下望。她真感到莫大的愉快,看见一个生命是多么幸福,看见它的周围是一起多么愉快和欢乐的气象。她又看那另一个生命:它是忧愁和平困、苦难和悲哀的化身。

“这两种命运都是上帝的意志!”死神说。

“它们之中哪一朵是受难之花,哪一朵是幸福之花呢?”她问。

“我不能告诉你。”死神回答说。“不过有一点你可以知道:“这两朵花之中有一朵是你自己的孩子。你刚才所看到的就是你的孩子的命运——你亲生孩子的未来。”

母亲惊恐得叫起来。

“它们哪一朵是我的孩子呢?请您告诉我吧!请您救救天真的孩子吧!请把我的孩子从苦难中救出来吧!还是请您把他带走吧!把他带到上帝的国度里去!请忘记我的眼泪,我的祈求,原谅我刚才所说的和做的一切事情吧!”

“我不懂你的意思!”死神说。“你想要把你的孩子抱回去呢,还是让我把他带到一个你所不知道的地方去呢?”

这时母亲扭着双手,双膝跪下来,向我们的上帝祈祷:

“您的意志永远是好的。请不要理我所作的违反您的意志的祈祷!请不要理我!请不要理我!”

于是她把头低低地垂下来。

死神带着她的孩子飞到那个不知名的国度里去了。(1844年)

这个故事最先发表在《新的童话》里。写的是母亲对自己的孩子的爱。“啊,为了我的孩子,我什么都可以牺牲!”死神把母亲的孩子抢走了,但她追到天边也要找到他。她终于找到了死神。死神让她看了看孩子的“整个未来,整个的人间生活。”有的是“愉快”和“幸福”,但有的则是“忧愁和贫困、苦难和悲哀的化身。”仍然是为了爱,母亲最后只有放下自己的孩子,向死神祈求:“请把我的孩子从苦难中救出来吧!还是请您把他带走吧!把他带到上帝的国度里去!”安徒生在他的手记中说: “写《母亲的故事》时我没有任何特殊的动机。我只是在街上行走的时候,有关它的思想,忽然在我的心里酝酿起来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安徒生童话故事第162篇:纸牌The Court Cards

2.安徒生童话故事第118篇:《波尔格龙的主教和他的亲族》中英文版

3.安徒生童话故事第7篇:旅伴The Travelling Companion

4.安徒生童话:恶毒的王子——一个传说

5.安徒生童话:老房子

6.安徒生童话故事:小杜克

7.安徒生童话故事:猪倌

8.安徒生童话读后感2000字

9.安徒生童话《跳蚤和教授》

篇3: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隐喻翻译

童话, 自人类在摇篮时代起就已经产生。童话植根于人民中间, 通过祖母、母亲们的编织, 在人类开始认识世界时就成为了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童话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辞海》中的童话基本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 反映生活, 增进儿童性格的成长”。童话让读者们从感人的诗境和意境中发现真理, 发现人类灵魂中最诚实、最美丽、最善良的东西, 从而使人们的感情得到净化和升华。

2 隐喻与童话故事

隐喻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思维机制, 是人类的想象与理性对外部世界感知信息的共鸣与契合。隐喻是在彼类事物暗示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我们把隐喻界定为:是人们体现了人们对不同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特征产生的隐喻化联系 (陆秀英, 2008) 。作为思维中深层结构的一个机能, 隐喻帮助我们揭示人类本身、民族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客观世界。隐喻的本质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 (束定芳, 2000) 隐喻主要是因为所用语言字面意义与语境发生冲突时所选择的与语境相符的另一种理解 (束定芳, 2000) 。

童话故事本身就是一种隐喻, 其简单明白的文字后面常常深藏很深的涵义, 通过简单的情节、对话, 传递深遂的哲学道理或人生寓意。童话故事是所有人物都可以被看作是来源于客观生活的真实人物形象的喻体。对于童话故事的理解, 是一种通过喻体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本体的认知过程 (阮敏, 2009) 。

3 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隐喻翻译

翻译是一种再创造, 从表面上看, 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 但转换的背后却有着一系列深层的认知活动。译者在这一系列深层的认知活动中将原文转换为译文, 联系不同的语言知识域, 这一复杂的过程映射在读者的思维中。由此可见, 翻译是一个认知过程, 翻译主体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译者在透彻理解原语语篇所表达出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 要尽量将其在目标语中映射转述出来, 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 (王寅, 2005) 。

隐喻翻译是一切语言翻译的缩影, 因为隐语翻译给译者呈现出多种选择方式:要么传递其意义, 要么重塑其形象, 要么对其进行修改, 要么对其意义和形象进行完美的结合, 林林总总, 而这一切又与语境因素、文化因素如此密不可分, 与隐喻在文内重要性的联系就更不用说了 (Newmark, 1995) 。童话故事本身就是一种隐喻。童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故事, 赋予动植物, 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以生命, 讽喻社会上的丑恶, 宣扬美好的品质。

安徒生用自己40年的心血精心编织了166篇童话故事, 他以童话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及其社会生活, 深厚地表达了平凡人的感情和意愿。他满腔热情地歌颂人民的优良品质, 同时又尖锐地揭露出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丑恶, 以此来衬托人民的心灵美, 使读者从感人的诗境和意境中发现真理, 发现人类灵魂中最诚实、最美丽、最善良的东西, 从而使人们的感情得到净化和升华 (叶君健, 2001) 。

安徒生童话在描绘人物、动物、甚至没有生命的物体时运用了大量的隐喻, 而叶君健先生的中文译文中也确切地表达出隐喻的应用, 读者在阅读文章时, 原文的喻体和译文的喻体以及喻体暗指的本体同样触动读者。

在The Buckwheat (荞麦) 一文中, 有这样的描写:

原文:Now a terrible storm came on:all the fi eld fl owers folded their leaves together or bowed their little heads while the storm passed over them, but the Buckwheat stood erect in its pride.

译文:这时一阵可怕的暴风雨到来了:田野上所有的花儿, 当暴风雨在它们身上经过的时候, 都把自己的叶子卷起来, 把自己细嫩的头儿垂下来, 可是荞麦仍然骄傲地立着不动。

这段描写将荞麦的自以为了不起、一意孤行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本体和喻体一看就可以明了, 喻体“荞麦”暗示本体“骄傲而不识时务的人”, 并在描述中准确地刻画出喻体的行为举止, 结果“…but the Buckwheat was burned coal-black by the lightning, and it was now like a dead weed upon the field.” (被闪电烧得像炭一样焦黑。它现在成为田里没有用的死草。) 在翻译中, 译者忠实原文, 让读者清楚明了地感受到原文包含的意蕴。

在The Daisy (雏菊) 一文中, 有大段对小雏菊的刻画:

原文:The little daisy was as happy as if it were a great holiday, and yet it was only a Monday.All the children were at school;and while they sat on their benches learning, it sat on its little green stalk, and learned also from the warm sun, and from all around, how good God is.And the daisy was very glad that everything it silently felt was sung so loudly and charmingly by the lark.And the daisy looked up with a kind of respect to the happy bird who could sing and fl y;but it was not at all sorrowful because it could not fl y and sing also.

译文:小雏菊是那么快乐, 好像这是一个伟大的节日似的。事实上这不过是星期一, 小孩子都上学去了。当他们正坐在凳子上学习的时候, 它就坐在它的小绿梗上向温暖的太阳光、向周围一切东西, 学习了解上帝的仁慈。雏菊觉得它在静寂中所感受到的一切, 都被百灵鸟高声地、美妙地唱出来了。于是雏菊怀着尊敬的心情向这只能唱能飞的、幸福的鸟儿凝望, 不过, 它并不因为自己不能唱歌和飞翔就感到悲哀。

文中, 雏菊是一种最普通的小花, 长在草丛中, 谁也看不上它。但它却拥有一颗伟大、美丽、高尚的心;它本性谦朴, 毫无嫉妒之意, 尊重和喜爱比它优秀的名花。在译文中, 译者根据原文用中文优美的笔触译出雏菊的谦逊和美好的本质。喻体“雏菊”指向本体“社会上那些平凡的人们”, 那些平平凡凡的人们创造了社会的财富, 建立了良好的风尚, 但却默默无闻, 不能受到人们的注意和尊敬。

在A Leaf from the Sky (天上落下来的一片叶子) 一文中, 对天上落下的那片叶子的形象、细致的描写让读者轻易地联想到了作者的身世, 安徒生的作品一直被人忽视, 没得到应得的评价。

原文:“A funny kind of slip, that, ”said the Plants.

And neither Thistle nor Stinging-Nettle would recognize the stranger.

“That must be a kind of garden plant, ”said they.And they sneered;and the plant was despised by them as being a thing out of the garden, but it grew and grew, like none of the others, and shot its branches far and wide.

“Where are you coming?”cried the lofty Thistles, whose leaves are all armed with thorns.“You give yourself a good deal of space!That’s all nonsense–we are not here to support you!”

译文:“这真是一根很滑稽的插枝, ”别的植物说。蓟和荨麻都不认识它。

“这一定是花园长的一种植物!”它们说, 并且还发一声冷笑。它们认为它是花园里的一种植物而开它的玩笑。但是它跟别的植物不同;它在不停地生长;它把长枝子向四面伸开来。

“你要伸到什么地方去呢?”高大的蓟说。它的每片叶子都长满了刺。“你占的地方太多!这真是岂有此理!我们可不能扶持你呀!”

这篇文章发表在1855年, 联想到安徒生的写文生涯, 初期时安徒生就象“天上落下的一片叶子”, 这片叶子默默地努力, 但无人赏识, 安徒生用花园里其它植物的嘲笑比喻当时的一些评论家, 不懂得真正艺术作品的价值。

The Tea-pot (茶壶) 一文则对人性的弱点揭露得淋漓尽致, 且看作者如何描述:

原文:There was a proud tea-pot, proud it its porcelain, proud of its long spout, proud of its broad handle;it had something both before and behind, the spout before and the handle behind, and it talked about it;but it did not talk about its lid;that was cracked, it was riveted, it had a defect, and onedoes not willingly talk of one’s defects;others do that sufficiently.The cups, the cream-pot, and the sugar-basin, the whole of the tea-service would remember more about the frailty of the lid and talk about it, than about the good handle and the splendid spout;the tea-pot knew that.

译文:从前有一个骄傲的茶壶, 它对它的瓷器感到骄傲, 对它的长嘴感到骄傲, 对它的那个大把手也感到骄傲。它的前面和后边都有点什么东西!前面是一个壶嘴, 后面是一个把手, 它老是谈着这些东西。可是它不谈它的盖子。原来盖子早就碎了, 是后来钉好的;所以它算是有一个缺点, 而人们是不喜欢谈自己的缺点的—当然别的人会谈的。杯子、奶油罐和糖钵—这整套吃茶的用具—都把茶壶盖的弱点记得清清楚楚, 谈它的时候比谈那个完好的把手和漂亮的壶嘴的时候多。茶壶知道这一点。

茶壶的骄傲和自负、其它茶具的闲言碎语不是正好反射的人性的弱点吗?自负、嫉妒不也是缠绕人的一生吗?这些特点不也是人一生需要不断征服的缺点吗?

4 结语

童话是一种特别的文学体裁, 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 反映生活。童话具有特殊的语言魅力与艺术美感,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奇异瑰丽的形象塑造, 诗意灵动的风格, 对童话的翻译需要艺术的加工。童话里的隐喻无处不在, 分析故事中的喻体形象, 用恰当的翻译手段诠释童话故事中的隐喻是让童话故事跨越文化鸿沟, 感动人类的有力尝试。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Phoenix, 1995.

[2]陆秀英.认知语用角度下隐喻的哲学阐释[J].河南社会科学, 2008 (3) :23-25.

[3]阮敏.英语童话故事中的隐喻翻译[J].宁波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09 (1) :52-55.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5]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中国翻译, 2005 (1) :13-15.

篇4:安徒生童话的中文译本

自从五十年代安徒生的童话的中文译本,以选集和全集的形式先后在中国出版后,欧洲的汉学家,特别是北欧的汉学家,对此感到极大的兴趣。他们认为安徒生童话中的诗意、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安徒生(也是丹麦人民)所特有的幽默感和风趣,在中文方块字中是不好处理的。他们写了不少有关中文译本的书评和论文,在欧洲的一些有关“东方学”的刊物上发表。这里选译了两篇。

第一篇是书评,出自名汉学家苏伦·埃格洛(SorenEgerod)教授的手笔。他是当代欧洲著名汉学家之一,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东方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小说家,曾任上届丹麦笔会的主席。他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近代方言,著有《隆都方言》一书。这篇书评发表在“丹麦、挪威、瑞典东方学会”(SocietatesOrientalesDanicaNorvegicaSvecia)出版的刊物《东方世界》(LeMondeOriental)一九六一年第十四卷一、二期合刊上。第二篇是长篇论文《安徒生在中国》(HansChristianinChina)的《后记》(Postscript),作者是挪威奥斯陆大学东方研究所的高级讲师克里斯朵夫·何莫邪博士(ChristophHarbsmeir),他用英文和德文出版了好几部有关中国古文语法的著作。此文发表在“国际安徒生学会”(InternationaIAndersenSociety)一九八O年出版的丛刊《安徒生研究》(Anderseniana)上。

一、书评

《安徒生童话选》,叶君健译自丹麦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九年版

这个新的中文译本收集了安徒生的二十二篇童话和故事。这些故事大部分都是最知名的作品(《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幸运的套鞋》、《夜莺》等)。另外还有些不大常为人阅读和翻译的作品,只是由于它们牵涉到安徒生个人的发展以及他对于当时社会问题的态度而被收进去了(《她是一个废物》、《光荣的荆棘路》、《沙丘的故事》、《冰姑娘》、《园丁和主人》等)。

译者序言中提出了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安徒生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个学派的关系。叶先生虽然推崇安徒生对普通老百姓的同情,但却认为他缺乏现代所理解的那种社会觉悟和进步性,因而也具有一些“消极和不健康”的因素。

译文是有权威性的和准确的,准确得有时近乎学究气①。他按照原文的分段和缩格一字不漏地翻译。文体正如现代中文一样,词汇用得相当多,但是非常清晰流畅,特别适宜于朗读。他的处理很象珍·赫尔叔特女士所译的那个优美的美国版本②。这个版本牺牲原作某些微小的地方而取得流畅易懂的效果。所以现在中国的版本,很象这个美国的版本,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安徒生版本;这个版本,对现代的儿童说来,要比原文本在今天的丹麦清楚易懂得多。

《夜莺》是在一个假想的中国环境中发生的故事,但是从丹麦人的眼光看,译笔是无懈可击的(译者在脚注中提醒我们,在真正的中国,宫廷的女子是喝茶而不是饮咖啡的)。对于侍臣所讲出的那个模糊的字眼(Tsingpei!),译者在中文中找到了一个近似的说法:“钦佩!”他还把这位了不起的侍臣所发出的那个字母“P”也在中文中找到了一个同等音“呸!”。

很难找到误译,有一个误译是《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中的“De-gn”(基督教或天主教中的“副主祭”)这个字。译者把它译成“乡下牧师”。这就给这个故事带来了一点错误的寓意,特别是因为译者在他的序言中对于这一点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叶君健先生对于安徒生所作的翻译工作是最严肃认真的,从文字学的角度讲,他的翻译在任何语言中也要算是最好的翻译。

二、后记

当一九七九年十一月我在中国旅行的时候,我常常得解释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总是习惯地说,“从安徒生出生的那个岛上来的。”这种说法比说“从丹麦来的”要使人容易懂得多——也不奇怪,在中国可以买到的唯一一本有关丹麦的书是《安徒生的故乡》(一本很可爱的小书。③顺便提一句,这使人联想到描写一个辽远的文化的困难。我们很想知道我们所写的关于他们的情况,他们看了会作如何想法……)。

我在北京正是当第四届全国文代大会在举行的时候。大会的主席,中国最伟大的活着的小说家茅盾,在会上总结了对中国儿童文学他在一九六一年所感到不足的地方和他现在在一九七九年仍感到儿童文学所不足的地方,那就是(一)为了政治而牺牲了艺术。(二)故事可以预测得到,同时是教条化的。(三)人物是没有生命、抽象和概念化的。(四)文体是枯燥寡味的。接着他说:“现在我们得加强艺术性。我们要使作品活起来。即使我们达不到安徒生那样的水平,至少我们得研究他的作品,我们要取其精华,把它溶化成为我们的血肉……”(原文如此)

这位有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茅盾,在二十年代就翻译了一些安徒生的作品成中文。其他也有好几位有名的中国作家这样做过。儿童故事或童话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有成就的部门。一部包括从二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中国儿童故事选已经于一九七八年在上海出版了:《童话选》,680页。

不过这里得着重地指出来,这些故事并不是安徒生的作品的模仿品。它们是建筑在非常丰富的中国民间故事的传统基础上的。它们所希望产生的作用与安徒生的作品不一样。如果我们研究一下一九四九年以来中国人为了自己的目的而改写安徒生的故事的那种有系统的方式,我们就可以理解安徒生的艺术和中国官方文化政策的距离是多么大。这个距离正在缩短,但是目前仍然很大。

叶君健,现代中国的安徒生的著名译者,最近重版了他所写的安徒生的传记(指《鞋匠的儿子》)。他的写法完全是遵从浪漫主义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统。安徒生是以一个无私的无产阶级英雄的面目出现,一个反对资本和特权的战士。

事实上,叶君健是一个卓越的、真实的共产主义作家。从一九四六到一九四九年他在伦敦用英文发表了三部长篇小说,用的是Chun-ChanYeh这个名字。其中一部名为《山村》的小说被广泛地译成了许多不同的文字,包括挪威文、瑞典文和冰岛文,但是很惋惜,却没有安徒生的文字的译本!!

一九五○年他回到中国,在北京当大学教授。从那时起他发表了许多中文作品。他最新的巨著是关于二十世纪早期中国社会的一个三部曲。其中第一部他最近送了我一本。作为一个创作家,叶君健没有怎么表现出安徒生所具有的那种对一切人,对社会的一切阶级的浪漫主义的、心气平和的理解。他在阶级斗争中采取了立场。他无情地谴责阶级敌人,正统派地歌颂被压迫者。他不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是一个浪漫主义革命者。

叶告诉我,安徒生给他印象最深的东西是他的幽默和温暖的人道主义精神。的确,在我所读过的叶君健的作品中,我察觉到一种温暖的敏感性和一种深厚的对人的关心,这是他创作的原动力。但是我仍然感到奇怪,这位写宣传小说的叶,居然能把安徒生的全部童话翻译出来,而且工作是做得那么细致,费了那么多充满了爱的心思。

看来好象是,在不同的文字和意识形态框框的表皮下,安徒生的诗情和社会主义的宣传倒似乎很深刻地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如果说有什么人能够把这两个特点溶化在一起的话,那就只有象叶君健这样的一个诗人。

①在《丑小鸭》中,两只雁对丑小鸭说:“‘听着,朋友’,他们(de)说,‘你丑得可爱,连我(jeg)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叶先生把de忠实地译成“他们”(多数),把jeg译成“我”(单数),但在脚注中指出“我”与前面的“他们说”不一致。同样,在《海的女儿》中,老祖母两次的说法不一致,也被指出来了:头一次她说,海的女儿死后就要变成泡沫,连一座坟墓也没有;但第二次却说,尽情地享受了生活以后,也可以快乐地在坟墓里安息了。

②Jean Hersholt: The Comp-lete Andersen.N.Y.1942and 1948.

篇5:安徒生经典童话故事励志童话故事

月亮先生走呀走,走到一栋房子面前,他突然听见了房子里传来了一个小女孩的哭声,于是,月亮先生“咚”一下从窗户跳了进去。他想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小女孩见到月亮先生,便嚷嚷着要月亮先生带她到天上看看。

这对月亮先生可不是什么难事。于是月亮先生就答应了小女孩。

月亮先生驮着小女孩,慢慢地在天空里飘呀飘。小女孩第一次在夜空里飞行,高兴得咯咯咯直笑。

月亮先生闭着眼睛,心里很高兴。忽然,一阵嚷嚷声把月亮先生惊醒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地面上站满了小孩子。他们一个个仰着头,张着嘴,羡慕地看着骑在月亮背上的小女孩。他们的爸爸妈妈想把自己的小孩拉进屋里,可是怎么也拉不动。

月亮先生看见了,真想把所有的小孩都扛到自己的`肩上。可惜,月亮先生没有魔法。

在拉小孩进屋的大人们中间,有个叫开开米的人,是个玩具制造商,看见小孩子们都想骑着月亮去天上玩耍,他心里立刻有了一个主意。

开开米给已经下班的工人们打电话,要他们马上去工厂集合。他拿出一张图纸,上面画着月亮先生的模样,要求工人们按着这张图纸,连夜做出无数个充气月亮先生。

第二天晚上,几乎所有的小孩都从开开米手中买到了充气月亮先生。他们骑着闪闪发光的月亮先生,在城市的屋顶上空飘来飘去。真正的月亮先生驮着爱哭的小女孩也在里面。他看见身旁许许多多月亮先生,吃惊得不得了,大声

问:“你们是谁呀?”许许多多月亮先生一起回答:“我们是月亮先生!”

篇6:安徒生童话:真可爱的故事

是啊,要是我现在中了那五万块大洋的彩,这位遗孀说道,那我们就动身旅行去!我和我女儿!您,阿尔弗里兹先生领着我们!我们三人一起旅行去!再邀上一两位好朋友!于是她便客客气气地朝所有的人都点一点头,谁都可以以为自己会陪着去的。我们要去意大利!但是我们不去有匪盗的地方,我们去罗马,走那些安全的大道!

女儿微微地叹了一口气,微微的一叹中能包含多少东西啊,或者说,从微微的一叹中可以悟出多少东西来呀。这年轻人觉得这一口微微的叹息里有许多的东西。那一双湛蓝的眼睛,这一晚向他显示了隐蔽着的宝藏,精神的内心的宝藏,非常丰富,比得上罗马所有的胜景。在他从宴会告辞的时候,是啊,他的神魂被摄走了被那位小姐摄走了。那位遗孀的家是雕塑家阿尔弗里兹先生拜会得最多的家了。可以看得出来,这不是因为母亲的缘故。尽管每次都是她们两人一起谈话,他去必定是为了女儿。人们把她叫做卡拉,她的名字是卡伦·玛莱妮,两个名字联在一起成了卡拉。她很可爱,但是略有点懒散,有人这么说,早晨她总想多在床上躺一会儿。

她从小就这样习惯了!母亲说道,她一直就是个小维纳斯,美丽的小姑娘都容易疲倦。她睡的时间稍微多一些,可是这样一来,她便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

这样明亮的眼睛,这两潭海一般蓝的水,这深不可及的平静的水④,里面什么力量没有!年轻人感到了这一点,他牢牢地坐在这深深的海底里。他说着讲着,妈妈总是问得很生动、很随便,又很莫名其妙,就和第一次会面时一个样。听阿尔弗里兹讲话是一种乐趣。他谈到那不勒斯,谈到维苏威的迁动,还拿些火山爆发的画来给她们看。这位遗孀以前从未听说过或者想过这个。

老天啊!她说道,这不是会喷火的山吗!难道就没有人因此而受害吗?

整座整座的城都被埋掉呢!他回答道,庞贝和赫尔库拉楞姆就被埋掉了!

可是那些可怜的人,所有这些您都亲眼看到了?没有,这些图画上的那些喷发我都没有见过。不过,我要拿一张我自己作的素描,让你瞧瞧我自己见过的那次喷发是什么样子。

于是,他拿出一幅铅笔素描来。一直在聚精会神地看那些强烈色彩的图画的妈妈,看见了那淡素的铅笔素描,她惊叫了起来。

篇7:安徒生童话:素琪的故事

是的,他们讲了许多这类与他们的年龄和知识相称的话语。他们想把这个年轻的艺术家一道拉到快乐的生活中去也可以说是拉到放荡的疯狂的生活中去吧。有些时候,他也想陪陪他们。他的血是热的,想象是强烈的。他也能参加愉快的聊天,跟大家一样大声地狂笑。不过他们所谓的拉斐尔的欢乐的生活在他面前像一层蒸气似的消散了;他只看到这位伟大的工匠的作品散射出来的光芒。他站在梵蒂冈城内,站在数千年来许多大师雕刻的那些大理石像的面前。他胸中起了一种雄浑的感觉,感到身体里有某种崇高、神圣、高超、伟大和善良的东西。于是他也希望能从大理石中创造出和雕刻出同样的形象。他希望能从自己心中所感觉着的、向那永恒无际的空间飞跃着的那种感觉,创造出一种形象来。不过怎么样的一种形象呢?柔软的粘土被他的手指塑成了美的形象;不过第二天他照例又把他所创造的东西毁掉了。

有一天他走过一个华丽的宫殿这样的建筑物在罗马是很多的。他在一个敞开的大门面前停下来,看到了一个挂满了美丽画幅的长廊。这个长廊围绕着一个小小的花园。花园里面开满了最美丽的玫瑰花。大朵的、雪白的、长着水汪汪的绿叶子的百合花从喷着清泉的大理石池子里开出来。这时有一个人影在旁边轻盈地走过去了。这是一个年轻的姑娘,这座王府家里的女儿。她是那么优雅,那么娇柔,那么美丽!的确,他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一个女性,她是拉斐尔画出来的,作为素琪的形象绘在罗马的一个宫殿里的。是的,她是绘在那里;但是她现在却在这儿活生生地走过。

她在他的思想和心中活下来了。他回到他那座简陋的房间里去,用粘土塑造了一个素琪的形象。这就是那位华丽的、年轻的罗马姑娘,那位高贵的小姐。这也是他第一次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满意。这件作品对他具有一种意义,因为它代表她。他所有的朋友,一看到这件作品,就快乐地欢呼起来。这件作品显示出他的艺术天才。他们早就看出了这一点,现在全世界也要看到它了。

这个粘土的塑像真是栩栩如生,但是它没有大理石所具有的那种洁白和持久性。这个素琪的生命应该用大理石雕刻出来,而且他已经有一块贵重的大理石。那是他的父母的财产,搁在院子里已经有许多年了。玻璃瓶碎片、茴香梢子和朝鲜蓟的残茎堆在它的四周,玷污了它的洁白;不过它的内部仍然洁白得像山上的积雪。素琪将要从这块石头中获得生命。

这样的事情就在某一天发生了那颗明亮的星儿一点也没有讲出来,也没有看到,但是我们却看到了。一群罗马的贵客走进这个狭小而寒碜的巷子。他们的车子在一个不远的地方停下来,然后这群客人就来参观这个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因为他们曾经偶然听到别人谈起他。这些高贵的拜访者是谁呢?可怜的年轻人!他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不幸的年轻人吧。那位年轻的姑娘现在就亲自站在他的房间里。当她的父亲对她说这简直是你的一个缩影的时候,她笑得多么美啊!这个微笑是无法模拟出来的,正如她的视线是无法模拟的一样那道朝这青年艺术家一瞥的、奇异的视线。这是一个崇高、高贵、同时也具有摧毁力的视线。

这个素琪一定要用大理石雕刻出来!那位富有的贵族说。

这对于那没有生命的粘土和沉重的大理石说来,是一句富有生命的话,对于这位神往的青年艺术家说来,也是一句富有生命的话。

篇8:安徒生童话 母亲的故事

一、儿童阅读童话的心理图示的内涵

儿童阅读童话的心理图示研究是儿童在阅读童话时, 围绕着童话故事中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为主线, 以知识的储存为目标, 通过有序的组织和积极的引导, 能够有效地透过故事的表面抓住故事的本质, 实现童话故事的升华。以此, 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形成知识体系网络图示构筑的现象, 有效地塑造儿童健康向上的人格特征, 进行思想启蒙。

二、构筑儿童阅读童话的心理图示脉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童话心理图示, 让儿童了解童话故事的本身, 实现社会知识的积攒

童话, 以儿童作为主要的受众, 其语言通俗直白, 易理解, 极具生活哲理和处事原则。童话故事一般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 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中, 针对儿童阅读童话时的心理图示显示, 融入了夸张、象征、拟人的写作手法, 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赋予动物等以人的生命, 满足儿童的好奇心, 走进儿童的心灵。安徒生童话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童话文学中的佼佼者, 歌颂世间美好事物, 但又独具讽刺意味, 对比鲜明, 效果显著, 教会儿童那颗懵懂的心灵分辨善恶, 辨别真伪, 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儿童在阅读安徒生童话时的心理图示有着不可忽视的思想启蒙意义。也正是因为安徒生童话的此种意义, 它才成为床头书籍的首选, 成为广大的家长朋友们教育孩子的蓝本。

2. 童话心理图示, 让儿童紧握童话故事的本质, 实现精神情感升华

童话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学表现形式, 儿童阅读童话所形成的童话心理图示能够让儿童锻炼抽象思维能力, 剖开浮华的表象, 紧紧握住童话的本质, 实现精神情感升华。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在其《童话的心理分析》中指出“较之神话、传说, 童话因其不涉地域政治和意识形态, 具备人类共有的经验框架而受到不同国界的人们的欢迎”。根据心理图示的理论依据, 儿童阅读童话的心理图示研究主要是关于儿童对于童话知识的综合性概括理解, 是对于童话故事的全方位的认知, 同时更是深刻地把握童话故事背后潜在的意义和价值。针对儿童阅读童话的心理图示研究讲究的不仅仅是童话故事的本身, 更是在某一个童话故事能够带给儿童的那种精神意义, 主要呈现出递增的关系, 是实现由浅易深, 由表象转化为本质, 由具体到抽象的延伸和发展的重要研究, 从而使得童话故事能够充分地发挥其自身的教育价值, 对儿童起到启蒙作用。《安徒生童话》中的经典之作《丑小鸭》, 在苛刻地以外貌看人的环境下, 丑小鸭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嘲笑和欺负, 成为了一只可怜的“鸭子”, 但丑小鸭没有因此而自卑, 没有自暴自弃, 在历经了困苦之后, 丑小鸭悄然间变成了美丽的天鹅。丑小鸭的经历告诉儿童, 生活中难免有困难, 难免有不如意, 但是只要坚定信念不放弃, 风雨之后, 迎接自己的将会是美丽的彩虹, 这教会孩子不懈地追求和奋斗。

结语:总之, 儿童正处于人格塑造的特殊时期,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饱含人生哲理的体裁创新, 童话故事的阅读在儿童心理图示构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阐述儿童阅读童话的心理图示的内涵, 深刻地研究和探讨了构筑儿童阅读童话的心理图示脉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提出了积极引导和正确推进儿童阅读童话时的心理图示形成的措施, 以期提高儿童的语言表现能力, 利用童话故事为儿童提供一个消极情绪宣泄的释放口, 提高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 有效地解决儿童的心理冲突, 能够在童话的旅程中, 感悟到成长的艰辛和需要付出的代价, 获得珍贵的成长经验, 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摘要: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饱含着人生哲理的体裁创新, 是能够通往儿童内心世界的桥梁, 是人类千百年以来智慧的积淀。童话故事让儿童能够在充满着梦幻的世界中去不断地认识自己, 感知社会, 憧憬未来。童话故事的阅读儿童在心理图示构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可替代。本文以安徒生童话为例, 通过详细地阐述儿童阅读童话的心理图示的内涵, 深刻地研究和探讨了构筑儿童阅读童话的心理图示脉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期有效地解决儿童的心理冲突, 在童话的旅程中, 感悟到成长的艰辛和代价, 获得珍贵的成长经验, 促进健康成长。

篇9:魅力永恒的安徒生童话

打开中丹文化交流一扇窗

安徒生童话自传入中国以来,风行百年,成为中国读者最熟悉、最喜爱的作品之一。安徒生童话独特又充满幻想,富有精神营养,在滋养少年儿童的心灵、培育品行情趣等方面起着独到的作用,也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在纪念安徒生童话进入中国百年之际,回顾安徒生的创作成就,追忆几代翻译家为安徒生童话在中国传播作出的贡献,深感这个展览为中丹文化交流发挥了桥梁作用,彰显安徒生童话魅力永恒的力量。

1913年,周作人发表《丹麦诗人安徒生传》,第一次向中国读者详细介绍了安徒生的生平与创作。1914年,刘半农翻译了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此后,孙毓修、赵景深、郑振铎和顾均正等人也热心推介安徒生及其童话。这一时期,安徒生童话对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叶君健、林桦和任溶溶等先后翻译了《安徒生童话全集》,使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翻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他们对安徒生著作的翻译超越了儿童读物的范围,并使安徒生童话在中国广泛传播,影响了几代人。特别是中国著名文学翻译家、作家叶君健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获得国内外学者、专家的极高评价,被丹麦媒体称誉为“在近百种语言的译本中,水平最高”。1988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授予叶君健“丹麦国旗勋章”。第一个直接从丹麦文本翻译并推出完整的《安徒生童话全集》的,就是叶君健。他致力于安徒生童话的译介、研究历时几十个春秋,曾多次到丹麦参观考察,熟悉丹麦语言的格调风味,这使他在译著中得以原汁原味地传达安徒生童话的“诗情、幽默感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化语言”。展览中,人们看到了叶君健半个多世纪以来所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原版本和再版本。

百年来,安徒生童话在中国已有近200种优秀选本、10多种全集。中国还是唯一翻译了安徒生全集和安徒生文集的国家。《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经典名篇入选小学课本;《皇帝的新装》《野天鹅》《夜莺》等被改编成儿童剧、戏剧甚至杂技;邮票、地铁票、电话磁卡都曾发行过以安徒生为主题的纪念票。安徒生在中国家喻户晓,影响广泛且深入。

2005年4月2日是安徒生诞辰两百周年,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2005基金会在世界范围内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庆典活动在丹麦、中国、美国等35个国家以文化节日的形式举行,其中中国被指定为全球活动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区的庆典活动内容丰富,其中最重要的项目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丹麦官方授权的新版《安徒生童话全集》。除此之外还举办了现代视觉艺术展、儿童绘画比赛和童话音乐剧等30余项活动。

同时,中国翻译家林桦、体育明星姚明、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美猴王”六小龄童、歌唱家宋祖英、盲人钢琴家孙岩以及艺术评论家王文章等人应邀担任“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形象大使”,他们也是中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见证这些百年足迹的文稿、手迹、图照、雕塑、出版物都在西湖美术馆展出。

安徒生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丹麦欧登塞市之所以驰名世界,因为它是世界“童话大王”安徒生的故乡。整座城市都以安徒生为中心,可以说是安徒生激活了这座城市。

一间位于小街转角的黄色小屋,就是安徒生出生的地方。安徒生父亲是鞋匠,母亲是洗衣妇,他的童年生活十分清贫。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喜爱文学。安徒生在欧登塞度过了生命中最初的14个年头。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他在14岁那年告别祖母,孤身去了哥本哈根。

经过8年奋斗,安徒生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展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

安徒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创作。1829年,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出版,第一版销售一空。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在皇家歌剧院上演。同年还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这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安徒生热爱旅行,遍访欧洲诸国,还访问了非洲的摩洛哥和小亚细亚半岛的土耳其。他著有《瑞典纪行》《西班牙风光》《访问葡萄牙》等游记。西湖美术馆的展览厅里放着他叠满床垫的木床,还有伴随他旅行的旧旅行皮箱,行李箱的皮带像大象的耳朵,所以安徒生称它为大象。

安徒生在诗剧和长篇小说的文学创作上获得了成功,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文本。而1835年,30岁的安徒生却决定给孩子们写童话,他先是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然后是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童话书给孩子们。

如果你问一位丹麦人,丹麦最著名的景点是什么?答复只有一个,那就是坐落在哥本哈根海滨长堤的那座“小美人鱼”雕像。世界各国到哥本哈根旅游的游客,都会争先恐后地到她的身旁,仔细端详她的神态和形象,愉快地与她合影。今天,她不只是安徒生及其童话的象征,而且已成为哥本哈根、丹麦国家与人民的象征。此则童话中文版译名《海的女儿》,但安徒生著作的丹麦文本原稿名称为《小美人鱼》。

《海的女儿》是怎样的升华和超越啊!怀着爱,怀着善,怀着不息的追求,灵魂永远飞翔。《卖火柴的小女孩》用她那细细的火柴为黑暗而寒冷的世界点燃了温暖与光明。这其实也是安徒生自己心灵状态的写照。

《海的女儿》《夜莺》《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豌豆公主》等等,一部接一部佳作喷涌而出。19世纪安徒生迎来了创作高峰期。我国先后出版的安徒生童话的优秀选本都陈列在“安徒生童话进入中国百年纪念展”上,开本装帧不一,各呈其美。他的作品语言优美、情感澎湃、想象丰富、情节生动。由于佳作不断,安徒生的大名在欧洲几乎家喻户晓,他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nlc202309041124

安徒生中后期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变化,大多转向了现实主义。其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柳树下的梦》等充满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切,情感忧郁,故事悲切。他走过千山万水,写过百卷书稿,把浪漫和忧伤都融入他的作品中。在展现真善美、歌颂人性的同时,不忘批判和揭露现实中的丑陋,读来耐人寻味。

安徒生童话以其深邃的思想、博大的爱心、独特的个性、高超的艺术,赢得了全世界儿童和成人的尊敬,成为人类阅读史上的一个奇迹。

“学习剪纸是创作的开始”

安徒生是中国儿童最喜爱最熟悉的儿童文学作家,几代人都是看着安徒生的童话长大的,但至今鲜为人知的是,安徒生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剪纸艺术家,而且是他那个时代北欧最优秀的剪纸艺术家之一。“安徒生童话进入中国百年纪念展”的展厅里展出许多安徒生剪纸作品,天鹅、女舞者、丘比特……还有安徒生剪纸用的剪刀、钢笔等文具。

安徒生那个时代的北欧传统剪纸主要是纪念性的人像式剪影,那是欧洲民间工艺美术创作中普遍使用的方式。这种古朴直接的人物剪影的民间艺术一直流传到今天。看看今天丹麦、挪威、芬兰的现代剪纸作品,我们也可以想见一百多年前安徒生喜爱并实践这一手工艺术的情景。他很有剪纸的天分,事先从不画出样子,而是先把纸折起来,然后开始剪,最后就能剪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形象,而且每次剪的都不一样。安徒生一生剪了一千多幅剪纸作品,极大地拓展了北欧的剪纸传统技艺。

研究安徒生更重要的发现是,他创作童话的方式往往是边剪纸边讲故事,口传故事和剪纸图形互动共生,许多童话的故事情节在剪纸过程中完成构思。1867年,安徒生在他的书信中写道:“学习剪纸是创作的开始。”

安徒生的剪纸是他心灵的窗花。据安徒生的学生、艺术评论家瑞格莫·史坦佩回忆:“安徒生剪纸剪得快而轻松,不注重细节,但表现的形象却自信而特点鲜明。剪纸背后蕴含的童话故事的精神引人入胜,让人难以忘怀。”史坦佩还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19世纪五十年代初,安徒生创作了11件最有趣的剪纸作品。在圣诞节前夜,他把这些剪纸送给我们挂在圣诞树上。这些剪纸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剪成,套在一起,形成了有花纹、折痕和花边的长裙、胄甲和制服。”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一直热衷于安徒生文学作品。她在安徒生童话的基础上创作了戏剧、动画片和插图。2009年,女王亲手为由安徒生童话《野天鹅》改编的动画电影设计了服装和剪纸。丹麦女王的艺术作品不仅展现了安徒生的童话世界,其艺术表现形式也与安徒生在剪纸中表现出来的相共鸣。

走进西湖美术馆的“安徒生童话进入中国百年纪念展”,安徒生的手稿、老物件和剪纸艺术品,—起来到我们身边。最令人意外的展品是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两幅版画,画面上是安徒生的两张剪纸作品。这是安迪·沃霍尔生前最后一次艺术创作,一周后他便与世长辞。

安徒生的童话是开放的、世界的,但安徒生本人有一颗明亮的爱国心,他的创作始终扎根在民族文化的土地上。1875年,安徒生去世时,他的童话在全世界已被翻译成15种文字。生前他写下一首诗:

“《安徒生童话》拿着文明拐杖,

在国外找到了知己。

他们穿上了新衣—衣锦还乡时,

虽然穿着别国的衣裳—

但心仍是丹麦心。”

篇10:安徒生童话:天国花园的故事

“现在你可以看到喜马拉雅山了!”东风说。“这是亚洲最高的山。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到天国花园了!”

他们更向南飞,空中立刻有一阵花朵和香料的气味飘来。

处处长着无花果和石榴,野葡萄藤结满了红葡萄和紫葡萄。他们两个人就在这儿降下来,在柔软的草地上伸开肢体。花朵向风儿点头,好像是说:“欢迎你回来!”

“我们现在到了天国花园了吗?”王子问。

“没有,当然没有!”东风回答说。“不过我们马上就要到了。你看到那边石砌的墙吗?你看到那边的大洞口吗?你看到那洞口上悬着的像绿帘子的葡萄藤吗?我们将要走进那洞口!请你紧紧地裹住你的大衣吧。太阳在这儿灼热地烤着,可是再向前一步,你就会感到冰冻般的寒冷。飞过这洞子的雀子总有一只翅膀留在炎热的夏天里,另一只翅膀留在寒冷的冬天里!”

“这就是到天国花园去的道路吗?”王子问。

他们走进洞口里去!噢!里面冷得像冰一样,但是时间没有多久。东风展开他的翅膀;它们亮得像最光耀的火焰。这是多么奇怪的一个洞子啊!悬在他们头上的是一大堆奇形怪状的、滴着水的石块。有些地方是那么狭小,他们不得不伏在地上爬;有些地方又是那么宽广和高阔,好像在高空中一样。这地方很像墓地的教堂,里面有发不出声音的风琴管,和成了化石的旗子。

“我们通过死神的道路来到天国!”王子说。

但是东风一个字也不回答。他指着前面,那儿有一道美丽的蓝色在发出闪光。上面的石块渐渐变成一层烟雾,最后变得像月光中的一块白云。他们现在呼吸到凉爽温和的空气,新鲜得好像站在高山上,香得好像山谷里的玫瑰花。

有一条像空气一样清亮的河在流着,鱼儿简直像金子和银子。紫红色的鳝鱼在水底下嬉戏,它们卷动一下就发出蓝色的光芒。宽大的睡莲叶子射出虹一样的色彩。被水培养着的花朵像油培养着灯花一样,鲜艳得像橘黄色的焰光。一座坚固的大理石桥,刻得非常精致而富有艺术风味,简直像是用缎带和玻璃珠子砌成的。它横在水上,通到幸福之岛——天国花园,在这儿开出一片花朵。

东风用双手抱着王子,把他带到这个岛上。花朵和叶子唱出他儿时最悦耳的歌曲,不过它们唱得那么美,人类的声音是决唱不出来的。

生长在这儿的东西是棕榈树呢,还是庞大的水草?王子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青翠和庞大的树木。许多非常美丽的攀援植物垂下无数的花彩,像圣贤著作中书缘上那些用金黄和其他色彩所绘成的图案,或是一章书的头一个字母中的花纹。这可说是花、鸟和花彩所组成的“三绝”。附近的草地上有一群孔雀在展开光亮的长尾。是的,这都是真的!不过当王子摸一下这些东西的时候,他发现它们并不是鸟儿,而是植物。它们是牛蒡,但是光耀得像华丽的孔雀屏。虎和狮子,像敏捷的猫儿一样,在绿色的灌木林中跳来跳去。这些灌木林发出的香气像橄榄树的花朵。而且这些老虎和狮子都是很驯服的。野斑鸠闪亮得像最美丽的珍珠。它们在狮子的鬃毛上拍着翅膀。平时总是很羞怯的羚羊现在站在旁边点着头,好像它也想来玩一阵子似的。

天国的仙女到来了。她的衣服像太阳似的发着亮光,她的面孔是温柔的,正如一个快乐的母亲对于自己的孩子感到幸福的时候一样。她是又年轻,又美丽。她后面跟着一群最美丽的使女,每人头上都戴着一颗亮晶晶的星。

东风把凤凰写的那张叶子交给她,她的眼睛发出快乐的光彩。她挽着王子的手,把他领进王宫里去。那儿墙壁的颜色就像照在太阳光中的郁金香。天花板就是一大朵闪着亮光的花。人们越朝里面望,花萼就越显得深。王子走到窗子那儿去,在一块玻璃后面朝外望。这时他看到知识之树、树旁的蛇和在附近的亚当和夏娃。

“他们没有被赶出去么?”他问。

仙女微笑了一下。她解释着说,时间在每块玻璃上烙下了一幅图画,但这并不是人们惯常所见的那种图画。不,这画里面有生命:树上的叶子在摇动,人就像镜中的影子似的在来来往往。他又在另一块玻璃后面望。他看见雅各梦见通到天上的梯子①长着大翅膀的安琪儿在上上下下地飞翔。的确,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全都在玻璃里活动着。只有时间才能刻下这样奇异的图画。

①这个故事见《圣经·旧约全书·创世记》第二十八章第十一节至第十二节:雅各“到了一个地方,因为太阳落了,就在那里住宿,便拾起那地方的一块石头,枕在头下,在那里躺卧睡了。梦见一个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头顶着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

仙女微笑了一下,又把他领到一间又高又大的厅堂里去。墙壁像是透明的画像,面孔一个比一个好看。这儿有无数幸福的人们,他们微笑着,歌唱着;这些歌声和笑声交融成为一种和谐的音乐。最上面的是那么小,小得比绘在纸上作为最小的玫瑰花苞的一个小点还要小。大厅中央有一株绿叶茂密、枝丫低垂的大树;大大小小的金黄苹果,像橘子似的在叶子之间悬着。这就是知识之树。亚当和夏娃曾吃过这树上的果子。每一片叶子滴下一滴亮晶晶的红色露珠;这好像树哭出来的血眼泪。

“我们现在到船上去吧!”仙女说,“我们可以在波涛上呼吸一点空气。船会摇摆,可是它并不离开原来的地点。但是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将会在我们眼前经过。”

整个的河岸在移动,这真是一种奇观。积雪的阿尔卑斯山,带着云块和松林,现在出现了;号角吹出忧郁的调子;牧羊人在山谷里高声歌唱。香蕉树在船上垂下长枝;乌黑的天鹅在水上游泳,奇异的动物和花卉在岸上显耀着自己。这是新荷兰①——世界五大洲之一。它被一系列的青山衬托着,在眼前浮过去了。人们听到牧师的歌声,看到原始人踏着鼓声和骨头做的喇叭声在跳舞。深入云霄的埃及金字塔,倒下的圆柱和一半埋在沙里的斯芬克斯②,也都在眼前浮过去了。北极光照在北方的冰河上——这是谁也仿造不出来的焰火。王子感到非常幸福。的确,他所看到的东西,比我们现在所讲的要多一百倍以上。

①这是澳洲的旧称。

②这里指埃及金字塔附近的狮身人面像。

“我能不能永远住在这儿?”他问。

“这要由你自己决定!”仙女回答说。“如果你能不像亚当那样去作违禁的事,你就可以永远住在这儿!”

“我决不会去动知识树上的果子!”王子说。“这儿有无数的果子跟那个果子同样美丽。”

“请你问问你自己吧。假如你的意志不够坚强,你可以跟送你来的东风一道回去。他快要飞回去了。他只有过了1以后才再到这儿来;在这儿,这段时间只不过像一百个钟头;但就罪恶和诱惑说来,这段时间却非常漫长。每天晚上,当我离开你的时候,我会对你喊:‘跟我一块儿来吧!’我也会向你招手,不过你不能动。你不要跟我一道来,因为你向前走一步,你的欲望就会增大。那么你就会来到长着那棵知识之树的大厅。我就睡在它芬芳的垂枝下面;你会在我的身上弯下腰来,而我必然会向你微笑。不过如果你吻了我的嘴唇,天国就会坠到地底下去,那么你也就失掉它了。沙漠的厉风将会在你的周围吹,冰凉的雨点将会从你的头发上滴下来。忧愁和苦恼将会是你的命运。”

“我要在这儿住下来!”王子说。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1下一篇:20xx年市中考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