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区域调查报告

2024-05-07

安徽省区域调查报告(通用6篇)

篇1:安徽省区域调查报告

安徽省区域城镇协调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成祖德(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合肥,230022)

本文从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安徽省区域城镇群体协调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徽省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重点战略任务,并对安徽省实现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相应保障措施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以及思路的创新。[关键词]区域 协调发展 战略 保障措施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内涵

区域城镇协调是指区域内部城镇的和谐及与区域外部城镇群的协调共生。区域城镇协调发展是通过内在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发展聚合,在区域内部城镇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的关系,通过良性竞争与紧密合作,与区域外部城镇协调经济社会关系,创造最佳总体效益,形成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格局,从而达到一种区域内外城镇群体高度和谐的协调发展高级阶段。从空间地域结构的角度来看区域城镇协调发展包含区域内部城镇和区域之外城镇群体的协调发展。此外,它还包括区域城镇之间的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区域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区域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协调发展,以及区域各种行政关系的协调发展。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区域整体和谐发展。

2.安徽省城镇协调发展的现状特征与问题

2.1全省城镇化水平地域差异明显

根据安徽省2004年统计年鉴计算得到,用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分析安徽省各地的城镇化水平,可以看出全省城镇化水平地域差异明显,城镇化水平呈现较明显的东高西低的差异。马芜铜地区是本省城镇化水平较高区域,是皖江城镇带的领跑者。皖中城镇群和皖南旅游城镇群中仅中心城镇合肥市和黄山市城镇化水平较高。以阜阳、亳州市为重点的皖西北城镇群城镇化水平较低,急需重点培育中心城市,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

2.2城镇行政区与经济区不一致

根据场强辐射力模型和断裂点计算公式,分析安徽省1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经济强和弱的辐射半径、强和弱的辐射范围(见表1)。在这17个城市中,其强辐射范围有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蚌埠、黄山、淮南、淮北、巢湖等9个城市大于行政范围,其余8个城市的强辐射范围小于行政范围。从弱辐射范围来看,大多数城市的辐射范围大于其行政范围,只有阜阳、六安等2个城市辐射范围小于其行政范围,说明这2个城市尚不能起到市域中心的作用。比较计算出的辐射范围与行政区范围可见,安徽省城市的辐射范围与其行政范围不一致。

2.3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不突出,难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

从安徽省域来看,省域的中心城市-合肥市人口仅150万人左右,规模偏小,很难带动全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加上我省省域城镇体系结构不尽合理,缺乏特大城市,使区域经济缺乏核心,难以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我省在推动城镇化发展时,要注重中心城市的战略突破。

2.4省内区域城镇协调机制不健全

安徽省近年来编制了不同等级层次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合肥都市圈、皖江城镇带、京沪铁路安徽段沿线城镇带、马芜铜城镇群等城镇协调规划,但由于没有专门的区域城镇协调规划管理机构和区域城镇协调发展法规来保障规划的实施,仅由省有关部门使用有限的权力去协调城镇间错综复杂的各方面问题,规划实施效果不够显著。

2.5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存在行政管理体制分割的问题

近年来,安徽省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同时,安徽省与周边其他省份也形成了一定的经济联系网络。但由于受行政管理体制的分割,区域合作缺乏政府的有力推动和区域城镇协调机制的引导。因此,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整合市场与资源,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是确保安徽省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3安徽省区域城镇协调发展战略

3.1战略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坚持五个统筹发展,重点加强省内城镇协调,优化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完善城镇职能结构,调整城镇地域空间组织,划分经济协作区;加强与省外相邻、相关地区的协调发展,核心在与长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重视城乡空间发展的协调,加强对区域性基础设施统筹安排,构建区域“无地界”基础设施体系;划分用地分区,防止城镇无序蔓延,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最终实现安徽省区域内部城镇的和谐及与区域外部城镇群的协调共生,从而达到区域内外城镇群体高度和谐的协调发展高级阶段。

3.2重点战略任务

(一)重视省内区域空间结构的协调

经济协作区是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与其紧密相连的广大地区共同组成的经济上紧密联系、生产上互相协作、在社会地域分工过程中形成的城市地域综合体。区域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表现为通过不同的城市经济协作区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整体和谐发展。

充分考虑安徽省现状中心城市及其影响范围和各级中心城市的发展潜力,将安徽省划分为皖北经济协作区、皖中经济协作区、皖江经济协作区、皖南经济协作区四个经济协作区。皖江经济协作区以长江为纽带,由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宣城、宁国等城市和当涂、和县、无为、芜湖(湾址)、繁昌、铜陵、青阳、枞阳、东至、怀宁、望江、宿松等县的城镇组成。皖北经济协作区包括宿州、淮北、阜阳、亳州、蚌埠、淮南各市和凤阳、寿县等县的城镇组成。皖中经济协作区由合肥市、六安、巢湖市、滁州市为次中心,以及肥东、肥西、舒城、庐江、长丰等县的城镇组成。皖南经济协作区由黄山市徽州区、黄山区、休宁、歙县等区、县的城镇组成。四个经济协作区在经济上要加强彼此协作,又要加强自身的协调发展。安徽省各经济协作区之间的城镇群,特别是合肥都市圈、马芜铜城镇群、合巢芜城镇群应加强与长三角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而在安徽省的区域城镇群(带)内部,以及城镇密集区内部的城镇间要强化区域性大型基础共建共享的思想,构建区域“无地界”基础设施体系,对区域内的大型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共同投资、共同受益,实现多赢。

(二)加强与相邻相关区域的协调

1.东向发展、全面融入长三角,与长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

随着长三角连绵带的外扩,东向发展、全面融入长三角,与长三角协调发展,是提高安徽省城市竞争力和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战略。

(1)实行梯度融入战略,塑造新的城市经济增长极。以近临长三角和交通优势明显的合肥经济圈和马芜铜城市群为重点,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强跨省区域合作,逐步推进梯度融入长三角步伐。

(2)突出比较优势,建设面向长三角的“四大基地”。建设面向长三角地区的能源、原材料和化工产业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劳务输出基地;旅游休闲基地。

(3)打造与长三角接轨的基础平台。一要着重搞好与长三角接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着手进行长三角轻轨线的延伸规划,力争实现与长三角的无障碍流动。二要以信用建设和接轨为重点,形成吸引长三角地区要素流入的良好发展环境。三要着力数字并轨。加快数字安徽建设,尽快缩小安徽同长三角间的数字鸿沟。

2.加强区域协作,与周边省份的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重心由沿海逐步向内地推移,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开发开放,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与实施,给位居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由安徽省和豫、鄂、赣、湘构成的中部五省地区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强劲的推动。中部五省应按照“合理分工、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打破区内各省之间的封锁和利益局限,集分力为合力,加强横向联系,建立统一规范的大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组合,共谋进步。

(三)关注城乡协调发展

1.协调城乡空间,实现城乡空间和谐发展

城乡空间协调发展的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重要空间战略,重点在保持城镇和乡村各自特色,建立城乡协调、城乡一体的新型关系,促进城乡空间和谐发展。首先要建立跨城乡、跨地区的城乡统一市场,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与城乡劳动力就业协调。其次,要统一考虑城乡两个层次产业结构和地域结构,强化产业发展的协调,建构分工协作、组合有序的城乡地域分工和经济体系。再次重视生态环境的协调,统筹安排污染性工业布局,对基本农田、自然湿地、野生物种及其生活环境、大型水库、湖泊、水源地和其他禁止建设区统一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此外,要兼顾城乡各方利益,加强规划建设的协调,把城乡居民点、工业布局、区域基础设施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

2.加强城乡用地的空间管治,保护城乡生态环境

实现安徽省城镇间的整体协调发展,要形成良好的城乡生活空间,走可持续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可将安徽省划分为城镇建设发展区、区域绿地、乡村发展区三种用地分区进行分类指导:第一,城镇建设发展区应根据城镇规划留足发展建设用地,高效利用土地,积极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严格控制城镇对长江和淮河水系等的污染。同时,在城镇密集区应为各城镇规划设置环城绿带。第二,对区域绿地进行管制,把对区域生态环境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的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大型水体等划为区域绿地,实施严格保护。第三,乡村发展区应适度控制工业企业布点,通过撤村并点,减少分散的自然村落数量,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并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规划。实现区域城镇协调发展保障措施的探讨

4.1设立“城镇协调规划管理办公室”,健全区域城镇协调机构

区域城镇协调发展涉及到各城镇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的协调,在现有体制下只有建立超越省内各城镇的从长期稳定的协调机构才能胜任这一工作。建议安徽省政府设立“城镇协调规划管理办公室”这一实体性执行机构,受省政府直接领导,与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合署办公,受省政府直接领导,业务上可由省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指导。

4.2探索构建安徽省城镇群体发展地区的城市管治体系

城镇群体发展地区城市管治体系的组织形式可以是自上而下的,也可以是自下而上的,这种协调组织与一般的行政组织在性质、目标和组织结构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现阶段,安徽省城镇群体发展地区的城市管治比较可行的策略是:垂直职能重新分配和管治体系的组织重构,两方面结合,形成以“城镇协调规划管理办公室”为龙头,半官方的城市联合协调组织为补充的比较完整的管治组织体系.4.3完善区域城镇协调发展法规

国外一般都有相应法律、法规来保证区域协调机构的权威性和协调规划的实施。要构建完善的区域城镇协调机制,应在国家及安徽省现有法规的框架下,建议由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颁布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各城镇群(带)协调发展规划的条例,确立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执行机构,确定区域城镇协调发展规划在区域协调中的法律地位,以及规划的审批与实施主体,使区域城镇协调工作既有机构保障,又有规划依据。

4.4建立和完善区域城镇协调机制

综合运用政策手段、规划手段、经济手段、科技手段等,建立和完善区域城镇协调发展机制。

⑴政策手段:要从区域协调整体出发,逐步制定省域城镇体系、城镇群(带)、都市圈、都市区等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投融资等方面的区域性政策,为地方层次的规划和发展调控提供战略性政策框架。⑵规划手段:一方面,除了制定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外,还要针对重点区域,如开展城镇群(带)、都市圈、都市区等的区域城镇协调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专项规划和下一层次规划应充分落实上一层次的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群(带)规划、都市圈规划、都市区规划等城镇协调发展规划。在具体建设政策和决策上要突出落实区域城镇协调规划,规定凡跨区域项目,必须纳入所在区域的城镇协

调发展规划或不违反规划所确定的原则,否则不予核发各类许可证,重大项目选址一定要通过“城镇协调规划管理办公室”。

⑶经济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地方与地方之间建立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机制,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在有条件的区域,可以试行通过区域内城镇参股的形式设置区域内城镇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基金,用来引导跨境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投资。

4.5推行区域城镇共同制度

制定产业、土地、人口、环境、投融资等方面区域共同遵守的制度,为地方层次的规划和发展调控提供战略性政策框架,为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提供制度保障。

⑴建立跨区域协调用地的新机制:为了保证土地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建立跨区域协调用地的新机制,建立以土地用途管治为核心的规划管理制度,根据各区域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实行跨地区调剂建设用地指标和占补平衡的政策,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实现用地平衡,既有效保护耕地总量,又能满足城镇建设发展用地的需要。

⑵实施环境保护考核制度:为了避免区域内城镇群之间的恶性竞争,遏制区域内生态环境的恶化,应推行在城镇密集区(带)实施绿色GDP核算和环境保护考核制度。

⑶建立区域交通设施建设和管理一体化制度:为了提高区域交通体系的整体效率,对于不同投资主体建设的交通设施,应加紧制定同一收费和管理政策。特别是在城镇密集区(带)推行公共交通跨境经营政策、公共交通统一定价政策、区域公交一卡通政策、机动车异地处理政策、多方式联运政策、高速公路统一收费政策。

4.6建立区域城镇协调发展规划和实施的监督机制

为了确保区域城镇协调规划对城镇协调发展发挥综合调控作用,规划的审批、实施和调整都必须通过法定程序。实行规划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大力提倡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调整的全过程,加大全社会对规划的监督力度。强化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能,增强区域城镇协调规划的监察力量,对强制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实行动态监控与督查。此外,应从经济、社会、环境、基础设施及城镇间的合作等方面设定规划目标和监测变量,建立规划实施考评办法,以便对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斌、张兆刚、霍功编著 中国三农问题报告[J],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

2.傅崇兰、陈光庭、董黎明等著 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3.《理论动态》编辑部编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J],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

4.连玉明主编 中国城市蓝皮书[J]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

作者简介: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篇2:安徽省区域调查报告

区域物流交通网络及空间竞争格局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对近安徽省区域物流的空间结构演化与竞争格局变动进行了定量测度,赫佛因德指数计算表明:集中化是安徽区域物流空间结构的整体趋势,但明显的.集中化在皖北、皖南尚未出现;移动-分享(share-and-shift analysis)分析显示:三大物流区之间及其内部均发生了激烈的竞争,三大物流区内部的竞争更为激烈,芜湖、合肥在竞争中的枢纽地位初见端倪.

作 者:谢五届 曹有挥 焦华富 XIE Wu-jie CAO You-hui JIAO Hua-fu  作者单位:谢五届,焦华富,XIE Wu-jie,JIAO Hua-fu(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曹有挥,CAO You-hui(中国科学院,南京湖泊与地理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81)

刊 名:物流技术 英文刊名:LOGISTICS TECHNOLOGY 年,卷(期): “”(3) 分类号:F503 关键词:物流:空间竞争   安徽省  

篇3:安徽省区域调查报告

本次调研数据, 是集工厂总部、工厂办事处、代理商、工程商、安徽区域市场设计院等多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 对部分厂商的销售结果的统计可能有所偏差, 欢迎业内批评指正;

本次调研为本刊独立调研结果, 整个调研过程未得到任何企业和个人的费用赞助;

本次调研数据仅作为暖通中央空调行业内部参考资料, 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因此任何企业及个人利用本次调研及相关区域市场报告所进行的市场宣传行为, 以及由此出现任何形式的纠纷与本刊无关;

本报告作为行业内部交流资料, 若有需求欢迎来电来函联系;

在本次安徽区域走访中, 我们得到众多厂家、分公司、设计院和代理商、工程商的大力配合,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版面受限, 本刊节选了部分品牌、代理商、工程商、设计

【总体特征分析】

安徽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跨江近海的内陆省份, 简称“皖”, 位于华东地区, 省会合肥。是华东地区跨江近海的内陆省份, 境内山河秀丽、人文荟萃、稻香鱼肥、江河密布。5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横卧江淮, 素为长江下游、淮河2岸的“鱼米之乡”。

近几年, 中部城市“大发展风”在安徽显然获得了成效, 2011年全年全省生产总值15 110.3亿元, 连续8年保持2位数增长。发达的经济、便利的交通, 在华东地区相对落后, 发展潜力巨大使得安徽成为众中央空调厂家的重要“拼杀”阵地。万科、万达、恒大、绿地及当地地产大亨等纷纷在安徽开发住宅、高档写字楼及城市综合体, 带动了家用、小型商用等中央空调市场的兴起。

安徽市场主要划分为皖南、皖中、皖北3个区域。皖南指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中央空调市场的进步, 市场容量约占整个安徽市场的35%, 大多数品牌透过芜湖辐射整个皖南;皖北市场包括阜阳、蚌埠、淮北、淮南、亳州、宿州等地, 煤炭、化工、电厂等工业项目成为该地主要的增长点, 市场容量约占整个安徽市场的20%, 另外, 皖北的地质条件较好, 水/地源热泵产品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发展势头良好;皖中有省会城市合肥的优势, 受多数品牌的重视, 辐射了周边城市, 市场容量约占整个安徽市场的45%。

2012年上半年, 受宏观经济环境及房地产调控和政策总体偏紧影响, 中央空调行业在2011年下半年放缓的基础上继续慢行, 各品牌当期合同签约量明显下降, 较2011年同期下滑明显 (图1、图2) 。安徽中央空调市场也未能幸免, 同比2011年下滑约8%,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低迷, 很多项目停滞, 中央空调市场受到了消极的影响, 很多原定配套中央空调的房产项目纷纷停滞, 零售家装将成为未来家用中央空调的趋势。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安徽, “大熔炉”最合适不过了, 本土品牌合肥天鹅、扬子仰仗地理优势及口碑, 在安徽的销售业绩斐然。格力、美的建起生产基地, 品牌知名度响亮的同时, 降低运输成本, 增强后续服务, 在竞争中互相促进, 逐渐蚕食外资品牌的市场, “国进外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安徽是个有发展潜力的市场, 拥有相对稳定的产品格局, 2012年1—8月, 对家装依赖程度过高的大金下滑非常厉害, 而其他的众多品牌都分得一杯羹, 海信日立、东芝等其他品牌另辟蹊径, 在紧盯公建项目的同时, 加大三四级市场的开拓力度, 迅速抢占了大金原有的市场份额。

【品牌特征】

品牌总体格局分析

传统美系4大品牌方面, 麦克维尔近几年在市场上增速比较明显, 江森自控约克稍微增长, 特灵、开利保持稳定但其整体市场占有率在下降。日韩系品牌方面, 大金进驻市场已久, 销售基数较大, 受整体市场大环境的影响, 1—8月份销量出现明显下滑;海信日立、东芝、三菱电机、LG稳中有增。国产品牌方面, 格力、美的近几年一直保持强势地位, 逐渐拉开与其他品牌之间的差距, 此外海尔、天加、盾安、国祥、奥克斯、TCL等品牌增长的潜力不容小视。值得一提的是, EK近2年在市场销售业绩进步较快, 迅速占领了一定的市场比重。

国产品牌格力、美的依然强势

相较于外资品牌而言, 格力、美的在安徽均设有生产基地, 地理优势非常明显,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迅速成为市场主力。一方面, 凭借销售渠道的优势, 格力、美的无论在工程项目还是在家装市场上表现均比较抢眼, 接下来2大国产品牌还将进一步拉大与其他品牌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 格力、美的品牌知名度以及产品质量逐渐得到甲方和用户的信赖, 市场欢迎程度较以往大幅度提升, 市场份额增长非常明显。

上半年中小品牌生存压力大

众多品牌近几年在安徽市场纷纷立足生存, 触角已经延伸到其中的二三线城市。1—4月, 对于中小品牌而言, 项目少导致订单减少, 生存压力巨大, 5—8月份市场逐渐开始好转, 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有一些中小品牌受成本价格方面的压力, 以及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劣势, 在这种情况下, 低价中标往往并不能成功, 生存压力继续恶化。如果这种市场状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这些中小品牌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市场洗牌在所难免 (图3、图4) 。

品牌分述

麦克维尔

麦克维尔中央空调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在安徽除了合肥分公司以外, 还在皖南芜湖地区设立了芜湖事务所。2012年1—8月, 受市场整体大环境影响, 市场销售出现了轻微波动, 但麦克维尔紧抓优质项目, 提升服务品质, 销售额同比2011年逆市增长, 在稳步中争取进一步的发展。

作为安徽市场的实力品牌, 离心机为主打产品, 麦克维尔在全省树立了诸多的样板工程:安徽广电中心、安徽省国际金融中心、安庆南翔家居、合肥圣达国际等。其中, 安徽广电中心项目采用麦克维尔8台离心机以及末端产品。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作为合肥目前最高建筑, 也被麦克维尔揽入囊中。据了解, 国际金融中心项目采用了麦克维尔4台离心机、3台螺杆机。

格力

在安徽市场上, 格力的市场表现堪称“奇迹”, 奇就奇在格力安徽的市场占有率超过20%。在产品方面, 不仅中小型机组方面表现强势, 在水系统方面表现也很抢眼, 其离心机、螺杆机产品大有赶超外资品牌的势头。

目前, 格力中央空调已经渗透到各领域, 尤其在医院、机场、会展中心等表现强劲。其中,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合肥要素大市场、合肥滨湖医院、淮南矿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洞山新村商场、白马商业广场等知名项目均采用了格力离心机、螺杆机产品;黄山市屯溪区政务新区办公楼、池州市体育馆、宣城市建设科技大厦等项目采用了格力多联机产品;另外, 格力还向工业厂房项目等领域进行拓展, 刚中标安徽地区最大的LED生产厂家芜湖德豪润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封装厂和照明厂空调采购项目, 共采用了6台大型螺杆水冷机组, 为格力在工业领域发力树立了标杆。

2012年上半年, 格力在安徽市场继续发力, 市场份额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如此之高的市场占有率, 可谓是顶在了天花板上, 如何顶破天花板, 实现再突破?对此, 安徽盛世欣兴格力贸易有限公司商用空调部部长朱克富显得胸有成竹。他表示, 继续加强渠道和设计院推广, 强化细分行业开拓, 注重方案设计, 同时加强人力资源的储备, 提升服务能力, 加快市场反应速度, 如此一来, 格力的市场表现会给业内更大的惊喜。

美的

近年来, 美的在安徽市场上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 依靠扎实的技术实力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美的中央空调在政府、民用、商用等领域均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一直处于行业三甲地位。

2012年1—8月, 美的在安徽市场冷水机产品稳步提升, 多联机保持增长的势头。在项目方面, 美的在安徽项目上早已遍地开花, 不仅在医疗、政府、学校等领域表现出众, 在煤矿、净化、机房、军工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对于接下来4个月及今后发展规划, 美的合肥暖通设备公司负责人表示, 继续发挥渠道优势, 精耕渠道, 通过公司系列举措, 与商家共同协作, 加快美的中央空调产品渗透力。同时, 进一步强化自身业务人员培训, 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细致的服务, 确保销售额稳步增长。另外, 美的中央空调将加大离心机、螺杆机、多联机等拳头产品的推广力度, 进一步提升品牌市场占有率。

海信日立

在严峻的市场情况下, 海信日立在安徽提高工作标准, 不断巩固和发展市场基础工作, 在政府公建、商业办公、地产住宅配套等项目中都获得了广泛的合作。2012年上半年, 海信日立在安徽市场销售额近5 000万元, 同比2011年稳步增长近30%, 树立了安庆地方新城、金大地房产、安徽省电力科学院、滁州市公安局、桐城市人民医院等众多典型项目, 受到市场一致好评。

经过多年的市场耕耘, 海信日立在安徽市场不仅获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 也获得了较高的市场口碑, 各大设计院暖通专家及设计师对海信日立品牌及产品表示一致的认可。据了解, 坚持以诚信为本, 善待合作伙伴也是海信日立在安徽市场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 安徽九建、合肥银燕等都是海信日立多年来忠实的合作伙伴。

三菱电机

三菱电机合肥办事处1—8月中标一系列房地产类项目, 包括紫郡别墅群、淮南泉山湖房地产项目、红叶花园等, 而且成功进驻一批政府类项目, 如滁州商检局、明光检察院、安徽省工行网点等。据办事处主管汪焱介绍, 三菱电机2010年正式成立合肥办事处, 2012年不仅在工装项目上取得不错的成绩, 在家装市场也有突破, 1—8月份家装市场销售规模已达500万元以上, 在安徽区域共设立4家体验店, 分别在合肥、芜湖、马鞍山、宿州。相关负责人向《中央空调市场》表示, 下半年市场开始逐渐回暖, 将会继续加大对家装市场的开拓力度。

盾安

盾安2010年设立分部正式进入安徽市场, 2011年销售规模达1 000万元, 2012年1—8月销售规模已经突破千万元大关, 较2011年同期增长30%以上。安徽分部营销经理王琢初告诉《中央空调市场》, 目前在安徽市场主要以末端产品、主机、屋顶机为主。近2年, 安徽分部针对销售结构进行合理规划, 着重打造核心经销商, 在价格和渠道方面重点关注, 取得的成绩非常显著。1—8月中标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样板工程:巢湖广得利胶囊壳厂 (螺杆、风柜、末端, 此项目盾安专门为甲方设计节能方案) , 东怡金融广场 (风机盘管) , 合肥招商银行, 银泰百货 (末端) , 江淮汽车 (风冷螺杆) , 中科大某实验室。此外, 在8月底, 盾安模块机组成功进驻六安裕安区人民医院, 为盾安在安徽区域又树立了一个典型样板。

国祥

2012年1—8月, 国祥中央空调在安徽地区取得了同比30%的增长率, 中标了联想 (安徽) 产业基地、中盐红四方等一批典型项目, 其中联想 (安徽) 产业基地项目选用王牌空调箱产品, 设备金额700多万元;中盐红四方公司采用王牌螺杆机产品, 设备金额500多万元。

面对日趋严峻的市场环境, 国祥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陈建锋表示, 国祥在安徽市场基础相对薄弱, 自2011年以来, 国祥在安徽市场加大了渠道的开发, 同时还加强了与设计院的紧密交流, 品牌美誉度逐步提升。接下来, 安徽国祥首先加大激励机制, 培养精英业务人员, 保证工程优良率, 提高用户满意度;其次, 在细分市场方面进一步发力, 尤其是王牌强项的军工和药厂方面。另外, 积极参与重大项目的投标, 力争在2012年销售业绩创历史最好水平。

奥克斯

2012年1—8月奥克斯合肥营销中心出货额达800万元, 据合肥营销中心经理王振介绍, 模块机、多联机成为奥克斯2012年在市场上的主要增长点。就在8月份, 奥克斯成功中标芜湖千润发超市, 项目选用18台130模块机, 又为奥克斯中央空调在安徽树立一个典型的样板工程。王振经理告诉《中央空调市场》:“目前在家用中央空调市场, 奥克斯薄客系列产品取得150万元的销售成绩, 接下来还将继续打造专业的工程商, 重点开发家用中央空调市场。”合肥营销中心1—8月份主要样板项目有:合肥万孚超市 (12台65模块) , 六安鸿运宾馆 (风管机) 、芜湖海关大厦 (变频多联机) 。

LG

LG于2006年底进入安徽市场, 在溴化锂行业, LG在安徽市场每年都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在电制冷领域, 2012年LG合肥事务所加大了推广力度, 接下来将重点加大对电制冷产品的销售。从合肥营业所了解到, LG自进入安徽市场以来发展比较平稳, 收获许多样板工程, 如中绿广场、宝文三期、信地美凯龙、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蚌埠火车站、巢湖大酒店、矿业集团等。目前, 在溴化锂行业里, LG技术发展已经逐渐成熟, 安徽溴化锂市场仅有几个品牌竞争, 整体市场发展趋于稳定。2012下半年甚至以后, 电制冷领域将会是LG重点需要突破的市场。

大连三洋

2011年大连三洋在安徽地区销售额近5 000万元。笔者从大连三洋合肥事务所了解到, 大连三洋产品主要锁定市场中高端客户, 且中高端等优质项目回款速度较快, 因此, 大连三洋在市场上销售扎实稳健。其项目中有近90%为医疗、制药项目。除此以外, 高端酒店类项目也是其重点锁定的目标。据了解, 大连三洋在安徽地区的典型项目主要有希尔顿、喜来登、天鹅湖大酒店、滁州卷烟厂、合肥热电以及马钢项目等等。随着时间的过往, 大连三洋在市场上留下的一个个典型精品项目印证着其产品的优越性。

【机型特征】

安徽市场2012年1—8月主流机型市场分析报告, 延续以往的分类, 对冷水机组 (包括离心机、风冷螺杆、水冷螺杆、模块机) 、多联机组 (包括变频多联机组、数码涡旋机组) 、溴化锂机组、水/地源热泵机组的整体市场状况进行分析 (图5) 。

1冷水机组分析

离心机方面, 虽整体市场下滑, 但美系4大品牌依然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江森自控约克、麦克维尔、特灵、开利表现依旧不错, 但安徽市场格力、美的抢占了很大部分的离心机项目, 传统的外资品牌垄断局面逐步被打破, 为国产品牌成功树立了典范。螺杆机方面, 品牌众多, 竞争激烈, 除传统4大品牌及国产“家电派”格力、美的外, 顿汉布什、国祥、汇中、天加等品牌也有不错的表现。模块机方面, 格力、美的实力不容小觑, 奥克斯也有不俗表现。

2多联机组分析

2012年, 安徽房地产市场相对低迷, 房产配套项目或停滞或转为毛坯, 从整体情况来看, 对多联机市场存在影响。1—8月, 安徽市场多联机份额大约占据整个行业的33.1%, 相比2011年同期有所下滑。值得注意的是, 大金下滑幅度非常厉害, 而其他品牌则迅速抢占了其原有的市场份额, 所以对大金来说是下滑, 对其他品牌反而是相对增长的。

数码多联机目前市场份额逐步缩小, 除了在一些特定领域不可替代外, 发展不引人注目。而变频多联机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更多地运用到项目中去, 海信日立、东芝继续保持了一定的增长, 格力、美的凭借产品实力, 也及时扩大了市场份额。另外, 众多品牌在安徽市场布局的专卖店注重经营质量, 也提高了零售的终端出货量。其中, 在海信日立、江森自控约克、麦克维尔等品牌的大力推动下, 水源多联机受到市场的热捧。

3溴化锂机组

近几年来, 随着安徽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 大大地推动了溴化锂产品的市场容量。但是由于整个市场大环境的影响, 不少重点工程项目出现了暂时性的搁置, 使得2012年1—8月, 安徽溴化锂市场有所萎缩。

在安徽市场活跃着诸多的经营溴化锂产品的品牌。这其中包括, 大连三洋、远大、双良、LG、荏原等等。而针对于安徽的溴化锂市场, 这些品牌凭借自己的产品在各自钟情的领域都能取得不错的销售成绩。大连三洋通过在市场上的多年努力, 凭借过硬的产品性能主要锁定安徽的高端酒店地产项目、医院系统、医药企业以及热电、烟厂等项目。远大依旧坚持走政府路线, 主要攻克政府性项目。双良在安徽地区主要瞄准工矿企业类项目。LG的溴化锂产品主要遍布地产项目之中。虽然, 2012年市场行情不是很好, 但是有着诸多品牌在市场中的穿梭, 安徽的溴化锂市场依旧显示出其活力。

4水/地源热泵机组

近年来, 我国政府号召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 并出台大量优惠政策, 水/地源热泵行业面临着大好机遇。如今, 安徽作为中部的“桥头”, 水/地源热泵得到了重视, 占行业整体市场份额的6.1%。据了解, 安徽省有6市3县1镇获全国可再生能源示范县镇, 合肥市、铜陵市、芜湖市、黄山市、池州市、六安市和利辛县、南陵县、芜湖县先后被纳入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和示范县, 来安县汊河镇被列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镇。

如今在安徽市场, 众多厂家参与到水/地源热泵大军中来, 麦克维尔、美意、克莱门特、枫叶能源、WFI等主流品牌为安徽水/地源热泵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主要示范项目有:安徽两淮豪生国际大酒店、安徽省名人馆、合芜蚌综合实验区、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艺术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及合肥市科学家园等。

【渠道特征】

总体特征

经销商零散, 低价风盛行

在安徽市场上从事中央空调行业的经销商少说数十家, 多则上百家, 然而真正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大户则少之又少, 年销售额达到七八千万元的经销商也不过是凤毛麟角。这一方面由安徽省整体的经济水平决定, 另一方面则与目前安徽市场上正盛行的一股低价风潮有关。所谓低价, 并不是产品本身价格在安徽市场变低, 而是经销商通过压榨自身利润空间, 甚至在亏本的情况下降低投标价格。安徽市场上这种普遍存在的低价中标的情况, 是迫使这种现象出现的导火索之一, 另一条导火索, 则来自一些本土企业间的激烈竞争, 支持各自经销商进行低价位的项目竞争。企业间的竞争用渠道作为棋子是否破坏市场平衡暂且不论, 而亏本经营的思路则极大地伤害了经销商自身的利益, 但是往往很多经销商不得不为之, 这种情况在规模稍大的经销商中出现的概率尤为频繁。

低价风的盛行, 一方面迅速提高了安徽市场中央空调的普及率, 让一些原本买不起中央空调的项目变得有往配套中央空调发展的思路。另一方面, 也进行了一整套类似大浪淘沙的市场清洗, 这种清洗无疑是残酷的, 难以支撑的小型经销商最终只能离开这个行业, 一些原本有实力进行更优化发展的企业在安徽市场自身存在的环境下被润色, 只能随波逐流。也有部分实力足够的经销商开始选择多元化经营的道路, 尝试在行业范围内进行调整和转型, 转而去做能源环境优化等工程, 也有部分工程商开始走上零售的道路。这也就出现了市场上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情况——大户经销商几家独大, 小型经销商实在有够零散。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安徽中央空调市场本身存在着一些秩序不稳定, 不正当竞争频现的情况下, 越来越多的外地企业反而在安徽市场越挫越勇。一方面这得益于安徽本地经销商拥有雄厚实力的并不在多数, 另一方面也在于安徽人本身并不太排斥外来企业或品牌。这点完全不同于本土化情节严重的青岛等地, 外来企业想要在安徽市场分得一杯羹, 在当地经销商看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至少不会“死”得那么快。加之安徽市场本身经销商之间竞争就相当激烈, 外来经销商只要看准安徽市场的“低价原则”则可以在打入市场阶段抓住救命稻草。众所周知, 相当多的企业在进入新市场时愿意承受一些承受能力之内的亏损, 而这一点和安徽市场的特点不谋而合。所以一位安徽本土的经销商坦言, “想在安徽站住脚不是很难, 但是想有长久的发展则要看企业真正的实力。”可见, 外来的和尚的确好念经, 而且往往许多和尚是“吟游和尚”,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只做一两个合适的项目, 并不长期占据安徽市场, 如此也不要长期承受安徽低价市场给其带来的巨大压力。当然, 这样的后果就是, 当地经销商的压力陡然增加。

主流经销商简述

安徽九建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平

在安徽市场上说起安徽九建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大家都夸其是一匹强劲有力的“黑马”。短短几年时间, 九建就已经超越行业众多老牌经销商, 成为安徽中央空调市场上经销商中的领跑者。

九建董事长丁平笑言, 公司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 靠的不仅仅是这2年中央空调的普及和发展, 更多的在于公司在做人做事上的诚恳以及目标的明确。丁平说, 自己是一个做事很讲究目的性和条理性的人, 做任何事情, 特别是做生意, 喜欢把视野放在一个更高更广的角度。站在更高的高度看问题, 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才能让企业获得更大的源动力, 这是九建这些年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条重要因素。

九建早已实现年销售额破亿元的大关, 这在安徽市场寥寥无几。与九建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品牌就包括日立、三星、麦克维尔、江森自控约克、顿汉布什、东元、美的、台佳、天加等等。受到如此众多的品牌青睐, 九建在安徽中央空调市场上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丁平开玩笑说, 自己的办公室之所以要这么大, 是因为这里经常要接待一些品牌的高层来访, 这里面也包括一些韩国人和日本人, 所以公司从简单的杯子到整体的布置装修都很有讲究, 重在让客户体会到九建是一家很有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公司, 同时也是一家做事一丝不苟的中国企业。

谈到2012年安徽市场的走势, 丁平表示上半年公司并没有受到来自市场的冲击, 相反在这种大环境萧条的情况下, 九建这样有实力的企业反而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而他本人也对2012年下半年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同时丁平坦言, 企业的发展少不了各方面的支持, 在企业发展起来之后也不能忘记回报社会, 目前九建已经与安徽多家高校联合, 在暖通专业设立了奖学金, 也与一些学校达成协议, 无偿地帮助一些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丁平认为, 只要让这部分拥有了足够专业技术和知识的人顺利走出大学校门, 才是维持这个行业生命力的根源。

合肥银燕冷气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亚平

提到安徽市场上中央空调经销商前辈, 银燕绝对是一位合格的“老红军”, 1994年成立, 近20年的辉煌, 为行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眼光独到是吴亚平获得成功“钥匙”的关键, 20年前, 在家用分体空调还不曾流行的时候, 吴总便看好中央空调行业的发展前景, 成立了华东地区大型专门从事中央空调系统设计、研制、经销、安装、调试和维护一条龙服务的专业公司。成立至今, 成功树立了安徽商之都、宣城人行大厦、马鞍山国税局、海口金海岸大酒店、昆山华利大厦、上海老介福商厦、常州自来水厂改造、阜阳卷烟厂联合厂房、安徽华侨饭店、阜阳市百货大楼、安徽省国资委企业经营楼、国家电网安徽继远软件园等众多省内外大型中央空调项目, 获得业内一致好评。其中, 宣城人行大厦、人民银行淮南市中心支行营业办公楼皆获得“黄山杯”省优良工程奖。

自成立银燕以来, 在选择品牌及企业的发展道路上, 吴亚平有着自己的坚持。做中央空调工程商, 要想取得较好的发展, 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是极为重要的, 海信日立与特灵正是经过深思熟虑及实践后决定合作的, 至此, 银燕成为了“倔强”的忠诚经销商, 用吴亚平的话来说, 既然是经过考验的, 既然合作了, 那我就要忠诚地服务下去, 真正为市场做一些事。

了解吴亚平的人都知道, 吴亚平接手的工程, 质量就是第一生命, 这在有些人看来, 几乎是有些执拗。公司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的安装制度, 非常严格, 为了安装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公司花重金为所有的安装队伍配备了先进的专业工具, 工程用料也是层层把关。在工程安装过程中, 每一个细节都是银燕关注的重点, 工程验收合格后, 银燕还免费为客户培训管理设备技术人员, 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 实现真正的设备、技术人员同时交钥匙。

安徽省现代冷气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孟虎

记得有位业内朋友说过, 要想了解安徽市场, 找孟虎准没错。果然, 在市场上奋战了十几年, 孟总对安徽市场可以说是非常了解, 疑惑一一被解答。跟孟总的采访约在早上08:00, 本来有些疑问, 到了才知道原来孟总每天早晨07:40左右就已经到公司, 是员工的楷模。

安徽省现代冷气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 是全国暖通行业协会及装饰协会的团体会员单位, 有雄厚的技术力量, 承担过众多星级酒店、写字楼、医院、剧院的冷暖设施、集中供氧、精华除尘、自动化办公的配套设计安装和装饰装修工程, 树立的典型项目数不胜数, 如:安徽省黄山市国家税务局、安徽省皖北汽贸大厦、合肥卷烟厂、新文采国际大酒店、巢湖市人民政府、合肥市妇幼保健院、芜湖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安徽电力公司、蚌埠市公安局、安徽省华泰集团、皖西博物馆、马鞍山地税局、中铁二十四局安徽分公司、安庆市文化局、安徽省疾病防控中心、亳州人民医院等等。

作为东芝在安徽唯一指定工程商, 现代冷气与东芝携手走过了8个年头。孟总表示, 相对其他日系品牌, 定位高端的东芝进入市场较晚, 但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认真的做事态度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认可。2012年, 东芝继续与合作伙伴相辅相成, 在政策、资源等方面不遗余力地支持经销商, 把对经销商的市场保护做到最好, 上半年成功逆市增长。

合肥市南极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永年

2009年市场调研时, 就听说南极制冷很厉害, 这次有幸拜访, 了解了南极制冷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合肥南极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 秉着“诚实经营, 服务第一”的经营理念, 公司在空调安装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逐步发展壮大, 2011年销售规模达1.3亿元, 是安徽中央空调市场上名副其实的“大户”。

提到合作伙伴, 袁永年表示选择很重要, 如今南极制冷不仅是约克多联机安徽总代, 与大金、海尔、麦克维尔等品牌也都有着良好的合作, 好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市场上奋力拼搏, 南极制冷在安徽市场上的影响首屈一指, 树立了众多的典型样板工程, 如:涡阳县行政服务中心、安徽蓝盛置地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援毛里塔尼亚政府办公楼、绿城玫瑰苑、合肥新桥机场、高速滨湖时代广场、港汇广场等, 受到专家、甲方及用户的好评。

谈到2012年的情况, 袁永年表示, 以前的项目以房地产配套为主, 2011年开始增加了地暖与家庭中央空调的零售, 所以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 南极制冷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另外, 从准确的工程预算报价到后期现场安装施工调试, 均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 在质量上层层把关, 无论在方案设计还是在安装技术上, 都让用户充分感受到南极人周密细致、无处不到的优质服务, 这也是南极在逐步发展及壮大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安徽泰琪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仁胜

安徽泰琪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位于合肥香格里拉花园紫阳会所的位置, 用公司总经理张仁胜的话来说便是“已经处于极品位置。”公司紧邻一条街道就是生态公园, 植被茂盛郁郁葱葱, 而根据会所改建而来的3层公司办公楼也被绿荫环绕, 用来作为环境工程公司显得相得益彰。

张仁胜说, 现在在安徽做中央空调不容易, 虽然市场整体份额很大, 或许在一些小的市场看来安徽市场是一块大的蛋糕, 然而为数众多的经销商加之一些滥竽充数的工程项目, 让一些本身具备一定实力的经销商不得不步步为营、小心谨慎, 当然也因此会失去一些本该拥有的机会。泰琪工程有限公司成立至今, 张仁胜已经把战略转向了水/地源热泵等机型, “我们公司有一个原则, 就是房地产项目一律不碰。”张仁胜解释说, 不碰房地产项目最初的原因在于自己的性格使然, 和零散的客户打交道比较操心。而后也做过几个房地产项目, 但是其中诸多隐晦也的确不符合公司的发展目标。张仁胜说:“可能现在回头看, 当初的这个决定让自己现在规避了房地产下滑带动的一系列产业下滑。”在2012年上半年多数经销商, 特别是主营房地产项目的中央空调经销商出现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 泰琪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依旧按部就班, 并稳中有增。张仁胜认为, 企业要发展就不能困死在一座围城里, 目前泰琪环境正在谋求在同一产业中进行转型。“现在正在尝试一些园林方面的事情, 公司也成立了相关的部门, 这也算是中央空调行业一系列产业下来的一个部分。同时, 现在公司还在经营一些红酒生意, 公司给员工配置了咖啡吧、餐厅、3D报告厅等等, 都是希望让企业文化充实丰满起来。”

安徽中天制冷空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永生

潘永生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人, 与潘总的深入交流, 令笔者增长了许多见闻和知识。1995年潘永生开始涉足空调行业, 3年的打拼让他渐生创业的愿望, 1998年中天制冷正式成立。1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不平坦, 2010年中天制冷年销售总规模达8 000万元, 2011年销售规模7 000万元, 这在安徽渠道市场上屈指可数。目前, 中天制冷的销售收入一半以上来自格力, 包括格力的家用空调, 此外, 中天制冷与麦克维尔、天加、海信日立、顿汉布什等品牌都有合作。

从品牌的选择上, 潘永生着实有他自己的一番独到理解。说起合肥的发展, 潘永生笑言10年前的长江中路一到傍晚时分, 路上几乎没什么人, 而当时的中天制冷的地址也在长江路上。10年后的今天, 合肥飞速发展, 暖通空调市场同样如此。潘永生的理解:目前整个安徽市场对于品牌的接受程度并不是太高, 也就是高价位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小, 因此目前的选择也是针对具体市场而定。

中天制冷经10多年的诚信经营, 已成为安徽省空调行业的佼佼者。潘永生说他最近一直在研究管理学, 对于公司的管理建设逐步趋于正规化, 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竞争机制和培训体系。在人员配备和专业程度上已经相当完备, 而且中天制冷已经成功申请机电二级资质, 已经拥有一套完整、规范的施工队伍。潘永生告诉《中央空调市场》:“企业做到一定规模, 有的时候要急流勇退, 适当地把一些权力下放, 而自己从宏观的角度思考公司的发展, 具体的事情不再过问, 给自己的心灵一个休息和放松的时间。”徽商历来以勤奋、吃苦、坚韧的精神著称于世, 而潘永生也算是这其中一个代表人物。

安徽弘金祥机电设备公司总经理夏弘

安徽弘金祥机电设备公司成立于2010年, 相对成立较晚, 但提到夏弘, 大家都不陌生。作为当初大金在安徽的核心经销商, 为大金奋斗了8年, 创下了优秀的业绩, 如今作为东芝安徽唯一零售商, 也为东芝在安徽的零售业绩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对于中央空调的零售, 夏弘有着自己的见解。中央空调工程滞后, 回款慢, 已经成为市场不争的事实, 零售能保持资金链顺利的回转, 以便很快进入到新的项目中。安徽近期土地拍卖成交量增多、精装修房大幅减少、合肥单体装修价格提高, 给家装设计师和家装公司带来了福音, 也给弘金祥带来了信心。夏弘表示, 业内只要团结一致, 在下半年度过难关, 2013年市场一定会迎来爆发。

谈到与东芝的合作, 夏弘表示, 选择优秀的品牌是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 而IPLV节能性最高、噪音最低、更加安全可靠, 无法复制的高端产品是东芝在市场上取得胜利的关键, 强强联合, 必定能交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另外, 弘金祥代理的电梯、酒窖、净水、除尘等高端家装配套, 也为弘金祥在家装零售业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非常有思想及创造力的夏弘还搭建了合肥设计师网。作为安徽最大的建筑师与室内设计师网站, 合肥设计师网笼络了安徽省的设计师资源, 在安徽市场上颇具影响力。

安徽瑞格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克胜

安徽瑞格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是美的在合肥市场的一家主力经销商, 目前每年销售额近5 000万元, 作为美的多年的合作伙伴, 瑞格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朱克胜对于美的公司和自己长久的合作表示了由衷的欣慰。

朱克胜说, 虽然自己也经手一些其他品牌, 但是在量上与美的的产品无法相提并论。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坚守美的的最大原因在于美的对于经销商的扶持。“美的业务员工作都很认真, 我们一些项目遇到问题他们都会帮忙。”朱克胜说,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不过这也是公司一向以来本着以为人本, 重工程质量, 重合作伙伴利益的结果。

朱克胜认为, 瑞格机电能够在安徽市场生存并发展下来, 一部分原因离不开对市场的适应性。朱克胜说, 安徽的中央空调市场经销商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特别是合肥市场, 还有诸多外地经销商前来瓜分蛋糕, 面对这样的局面, 瑞格机电选择稳抓小项目, 不放过一笔有可能谈成的项目。正是这样勤勤恳恳的态度, 让瑞格机电赢得了行业内的认可, 也赢得了厂家的信任。

安徽美之星节能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冰

安徽美之星节能工程有限公司在安徽市场上算是一家相对特殊的公司, 在节能工程的范畴里, 美之星目前并不接触传统的中央空调项目, 而是把公司重心放在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的小型项目上。

美之星总经理夏冰向《中央空调市场》解释说, 公司有这样的战略规划是结合目前安徽市场的特殊情况而决定的。目前安徽中央空调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同时大多数项目默认低价中标, 这极大地损害了大部分经销商的利益, 加之一些品牌在项目竞争中甚至有“送设备”的极端举动出现, 让经销商能够掌握到手的大型项目变得岌岌可危。而美之星节能工程有限公司原先数年与一本土品牌长期合作, 但现今也因为品牌保护不够、同品牌经销商竞争等原因最终分道扬镳。夏冰表示, 对于这样的现状, 公司很无奈。同时, 夏冰坦言目前市场情况并不明朗, 从2012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 公司同比业绩有所下滑, 但相比同行业经销商, 美之星的下滑的幅度尚在公司承受范围, “有一些经销商已经彻底转行不做这个了。”夏冰如此说到。对于2012年下半年安徽的中央空调市场, 夏冰认为在合同量上或许会有所增加, 但是回款等方面还将遗留2012年上半年甚至2011年的一些问题, 总体态势不容乐观。

科宇人工环境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总经理袁景林

作为一位“外来的和尚”, 河南科宇在安徽显然也是成功的“和尚”, 人们常说,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科宇在进入安徽市场短短的几年时间内, 就创下了佳绩, 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河南科宇人工环境有限公司创立于1998年, 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专业从事中央空调、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安装、维修、调试、保养以及中央空调、建筑智能化产品销售、开发、生产的专业型、多元化企业。借力总部品牌优势, 安徽分公司凭借实力和经验, 认真细致的工作精神, 经济专业的施工设计, 严格的施工督导, 可靠的设备配置, 健全周到的保证体系, 完善的后期服务, 高度的长期信誉, 成功树立了众多的项目典范。

安徽分公司总经理袁景林向《中央空调市场》介绍, 科宇在安徽通常选择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高端项目, 如百货大楼、五星级酒店、5A级写字楼和商业综合体, 完全避开住宅类房产项目, 所以大环境不好对科宇并没有带来影响, 2012年1—8月, 科宇安徽分公司同比2011年保持了稳步的增长。

另外, 作为外来的企业, 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会受到质疑, 做几个项目不了了之, 售后跟不上是常有的事, 但作为有责任心, 并要长期发展的企业来说, 科宇在安徽市场上同总部保持一致, 把完善的售后服务和市场的良好口碑当作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合肥冰然制冷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敏

合肥冰然制冷工程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魏敏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强人。在经营冰然制冷多年之后, 跃然成为格力在合肥市场上最为重要的经销商之一。作为格力的大户, 冰然制冷却没有把精力放在小机上。而是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将公司的发展重心定位在大型仓储超市办公区的空调设备上。

魏敏表示, 目前公司每年的合同额已经能够达到3 000万元, 同时公司拥有自己的安装团队以及完善的后期维修保养团队, 公司将大量的开支用在团队建设上, 一方面是确保在项目工程中不出现任何失误偏差, 同时也是对于客户以及项目的高度负责。特别是项目的后期维护保养, 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和财力。魏敏认为做一件事就要在一个领域做到绝对的专业。所以, 自从将方向对准大型仓储超市后, 接连与家乐福、乐购等大型连锁超市成为了战略合作伙伴, 应这些企业苛刻的工程要求, 冰然制冷的项目水平也在同行业中成为数一数二的佼佼者。与此同时, 魏敏也坦言自己放弃了许多唾手可得的项目机会。

面对2012年上半年中央空调市场普遍的颓势, 魏敏表示冰然制冷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 同时面对安徽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态势。魏敏认为, 冰然是把眼光放在全国市场的企业, 并不受安徽市场的局部牵制。对于2012年下半年的发展, 魏敏表示, 像家乐福这种外资连锁企业每年的开店计划都是有条不紊进行的, 自己只需要按时跟进即可。

【专家、设计师】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节能环保开发部总工程师朱斌祥

朱斌祥在暖通领域浸淫多年, 积累了宝贵的一线实践经验。朱斌祥向笔者介绍说, 近年来为了紧跟国家节能减排的形势, 能为社会和企业提供节能技术和服务的同时, 培育新兴的战略性产业,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专门成立了节能环保开发部门。

朱斌祥告诉笔者:“我们现在从事的主要是工业节能, 建筑节能是我们的组成部分, 建筑节能主要是暖通空调保温和空调设计技术的节能。建筑节能从几个方面来讲, 我们比较关心的包括:空调系统节能技术、设备节能技术, 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包括地源热泵、水源热泵, 设备节能技术就是开发研发高效主机设备。”

“例如现在的冷水机组COP制冷系数每年都在提高, 在空调方面像水/地源热泵已经具备成功的技术, 现在有关科研机构还在研发更为先进的技术, 我们在做设计时也随时改变。”朱斌祥重点向笔者介绍了节能环保方面的内容, “我们节能环保开发部有几个方面:一是节能环保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二是节能环保推广应用改造项目的提高, 我们目前做得比较多的是发电和回收利用;三是节能咨询, 给企业进行节能诊断和节能方案改造咨询;四是政府机关节能减排工作, 给他们的节能机构做参考, 为他们做一些政策提供服务”。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技术工程系系主任、建筑节能研究所所长沈致和

历经20多载, 沈致和见证了安徽整个暖通行业不同时期的发展。从安徽市场的品牌格局到安徽市场水/地源热泵的发展现状, 沈教授作了详尽的介绍, “说起安徽市场的品牌格局, 由于历史原因, 安徽地方暖通空调企业和自有品牌少。在中部崛起、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安徽市场是开放的, 没有地方保护使得国际国内各类品牌都得以入驻。安徽市场的中央空调产品, 大多是通用设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比的是质量、服务、信誉和价格, 于厂家而言, 在做好每件事的基础上做好人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近年来地源热泵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前沿和热点, 自从国家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 特别是2009年财政部、住建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颁布实施后, 掀起了全国范围的水/地源热泵技术应用高潮, 安徽市场也不例外。沈致和透露:“经过广泛调查, 认为全省的浅层地热能具有分布广泛、宜于开发利用的特点, 应用前景广阔。然而在实际建设项目中, 出现了一些现象是令人担忧的。如有些项目, 由于自身条件限制, 并不适宜采用水/地源热泵技术, 但业主执意要安装, 技术人员的意见听不进去, 只为今后能拿到财政补贴。又如个别项目, 因为建设场地限制, 将垂直埋管布置在高层建筑的基础下, 这使得埋管打井的深度要大大超过地基的深度。这势必导致该建筑建在‘蜂窝煤’状的基础上, 如果不经过结构专业复核计算, 是有重大隐患的。”

【编辑感言】

洋务还是国务?

文/王宇

由南京南出发, 至合肥火车站, 乘动车只需要1小时15分钟。何其快也!

几天的时间让笔者对合肥这座城市有种莫名的好感。有位经销商朋友说, 10年前合肥的长江中路只是一条傍晚掌灯时分就不见人迹的小路, 如今却是贯穿合肥市中心车水马龙式的主干道, 一座城市之发展崛起何其快也!

李鸿章故居埋没于浩瀚的滚滚人物流之商业中, 朱漆的大门紧锁, 历史的沧桑感骤无。他这样一位在后世充满争议的人物, 在那个时代却是在危难关头临危受命, 有功亦有过, 有先见之明亦有时代之局限。在人的一生中, 看清楚一些事情实属不易, 而在历史的长河里, 一切事物都显得微不足道。

几天的拜访已使我们心中不安, 但是欣喜, 非常感谢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叨扰的朋友们, 分公司经理、经销商、专家等等朋友, 正是缘于你们的配合与热情, 让我们这些到访之客倍感温暖!

合肥, 发展何其快也!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 暖通市场发展亦逐渐壮大。

在笔者看来, 自2012年5—6月以来, 合肥的中央空调行业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下半年的市场走势可能远远好过于市场人士的预期。窃以为, 合肥市场目前正处于一个蒸蒸日上的阶段, 多联机市场处于快速发展的高峰, 传统的水机市场依然稳固。况且, 合肥正奔走在一个经济发展的高速路上, 未来的市场依然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

其实, 在中国甚至放眼全世界, 如今的信息时代, 基本上告别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商业模式。对于中国市场, 国产品牌的操作模式和方法做起来更是驾轻就熟, 而一些外资品牌却在营销理念以及操作模式上往往并不符合中国国情。有经销商朋友告诉笔者, 在安徽区域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还将会进一步提升。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也确实感受到了这一点。不是贬低外资品牌, 外资品牌的产品质量、技术、服务以及理念都是较国产品牌先进很多, 笔者以为这应该是一个互补的过程。营销依托于产品, 产品服务于营销。

中央空调市场是一个活物, 不是固定不变, 而是瞬息万变的。做好一个市场, 尤其在项目操作上, 笔者以为“人”最重要, 尤其在当下的社会, 企业如何用能“人”、能用“人”, 这是关键一节。无论对于国产品牌还是外资品牌, 这些都是应该要引起反思的地方。

阵痛

文/张基一

又是一趟省会之旅, 走在不同省的省会的路上似乎已经变成了出差调研的必修课。不过幸好这堂课还没有变成千篇一律的应试教育, 不同的城市总会有那么一些看似模棱两可, 其实却千差万别的不同。合肥这个城市便是如此, 高增速的发展、社会的矛盾、先进潮流的席卷、落后文化的劣根, 都在这样一座省会城市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 中央空调行业自然不能避免这样环境的浸染, 虽然这种浸染不会把其推向风口浪尖, 但随波逐流之时我们却时时刻刻感觉到这个社会在阵痛, 这座城市在阵痛, 整个合肥的空调行业也在阵痛。不过, 纵观历史, 经验或许在告诉我们发展总是伴随着阵痛。

其实这句话的原话应该是变革总是伴随着阵痛。但是无论怎样变, 我们相信这座城市和他的中央空调行业总是向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且不说政治上生产力那一套, 仅论整个合肥给人的感觉就比数年前不知道好了多少。我们走访了许多安徽市场的品牌, 更实际地与众多身处第一线的经销商进行了长聊, 或许我们在其他许许多多的市场里也是这么做的, 但唯一让笔者感到一个区域的中央空调市场充满了未知性和期待性的地方只有合肥而已。未知自然便是这个市场充满了巨大的变数, 市场还是那个市场, 然而在市场中搏击长空的人, 或许今天是你, 到了明天便成了他, 无数的起起伏伏让众多的经销商选择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有人说, 蛋糕还是那么大, 略增或略减最后都会被人所消化, 不同的是到底这一口由谁咬下。百家争鸣的情况在安徽市场难以看见, 即使在全国来说都不寻常。几家独大众人出力才是一个市场的常态, 纵然各行各业或许都如此, 安徽的中央空调市场目前也呈现得过于明显了一些。“大哥”不能有很多个这个道理, 说浅显一些从《古惑仔》这样的娱乐电影里都能够看明白, 商场如战场, 更是如此。发展的阵痛, 会让行业里一些琐碎的争端, 细微的矛盾, 无限制地放大, 放大到一个大家不得不共同面对却又难以及时解决的地步。就像合肥乃至安徽市场的低价竞争, 谁也无法避免, 你可以另辟蹊径, 却不能力挽狂澜。所以不能承受的人注定离开, 一直到这个问题有朝一日得以解决, 或者大家以及习惯到它不在成为一个问题, 这个市场的阵痛才算到头。有时候常说存在即合理, 用在这里却有那么一些意思。

说到希望, 这个容易理解一些。世界上无数大型甚至是巨型企业的发展都来自于一系列的市场波动、经济波动、甚至是战争。越大的波动带来越多的可能, 一个城市的发展自然带来了无限多的可能。一个困难难倒了无数人, 若有人脱颖而出即便是矮子里面拔将军那也是货真价实的第一。就像是买彩票, 无数人的失败缔造了一个人的传说。这说似乎有些牵强。但是目前在安徽市场上存在的可能性以及我们所看到的希望还是实实在在摆在眼前的。由于整体中央空调市场在2012年上半年的颓势,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谋求着某种变革。不论这些变革究竟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它们都将是一种尝试, 谁又会知道哪一次尝试不会变成一次“伟大的尝试”呢?我们都看见董明珠现在的成就, 却更不能忽略她当年还在安徽做过业务员。

时代的机遇摆在这里, 阵痛不可避免, 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忽略阵痛之后所可能孕育而出的新的生命。

合肥印象

文/马菲

合肥去了好多次, 从最早的2008年到现在, 变化不是一般的大, 便捷高效的交通、不断崛起的高楼大厦, 都是这座城市快速城市化的一个缩影。作为一个中部省会城市, 合肥起点比较低, 但发展势头极猛。2006年, 合肥GDP历史性地突破千亿元大关。然后, 只用了3年时间, GDP又完成一次重大突破, 迈上2 000亿元大关, 2009年一举达到2 102.1亿元。2010年, 合肥GDP达2 702.5亿元, 连续7年保持17%以上的增长, 增长速度位居全国省会前列、中部省会城市第1, 这一切一切都是令人惊讶的。

记得最早对合肥的印象, 是来自圈内一位朋友的经历, 夜里坐黑车差点被抢劫, 拉开车门滚下车弄的一身的伤。后来每每跟安徽的朋友说起时, 大家都直呼夸张, 再到后来我切身体会, 才完全改变了对合肥甚至安徽的印象。还记得在火车站排队等出租处乞讨的残疾人, 不停吆喝让大家遵守秩序, 不排队不插队, 碰到插队的还教育一番, 与其他的乞讨者相比瞬时少了一分厌恶;还记得美女出租司机, 不仅耐心解释疑问, 还热情介绍合肥风土人情;大到公司产值几亿的老总, 小到品牌分公司销售, 被访者热情、耿直, 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在谈到圈内竞争对手时, 公正、客观、友好, 那份和谐, 在别的城市非常少见。

作为中部桥头城市, 作为华东区域最为落后的区域, 交通越来越便利, 投资项目增多, 合肥中央空调市场随着经济的快速进步超越发展, 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摆在眼前, 政府公建项目、商业综合体、五星级酒店都在建设中, 这对中央空调行业来说是百年难遇的好时机, 行业正欣欣向荣起来。虽然遭遇了经济低迷, 遭遇了市场遏制, 但整个“圈”积极向上、乐观, 这对长久发展来说是极好的。最值得表扬的是格力与美的, 作为“家电派”的代表, 格力和美的在合肥乃至安徽市场的发展令人满意, 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高, 增幅超过外资及合资, 让“国进外退”的趋势进一步放大, 成功打破外资独大的局面。

另外, 笔者发现, 回馈社会成为安徽大型企业间的良好风气, 甚至成为一种文化氛围。就拿中央空调行业来说, 好多大户在企业上升到一定高度时, 不单一追求高利润, 都很愿意回馈社会。如安徽九建、合肥银燕, 老总亲自带领员工参与救助站、希望小学等慈善工作, 帮助行业未来人才学习实战经验, 这些都令笔者深受触动。企业在强大自身的同时又赋予“社会责任感”, 回报社会、帮助社会, 这样的企业时刻保持着生命力, 有什么样的理由不能继续发展、继续壮大呢?

光阴在市场中奔走

文/徐燕

路, 在时间里奔跑着。南京合肥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几年之间, 合肥渐渐褪去了臃肿古拙, 展现了青涩朝气的现代都市的模样, 虽然城市的气息里还有些许青涩。就在这蜕变的时间里, 给中央空调市场带来了一波又一波发展的机遇。

我们, 在时间里奔跑着。分公司至分公司, 经销商至经销商。曾经见过面的, 或初次见面的。在寒暄之间, 说话直来直往, 感受着其中的真实。合肥中央空调的圈子说大不大, 说小不小。说起某个人、聊起某件事的时候, 总是能够听到被拜访对象积极地应和。瞬息万变的中央空调市场与不大不小的空调圈子, 作为圈子里的人, 都能有所感受。跟我们热情洋溢地介绍着自己的同时, 还热情地推荐着别人。这就是合肥圈子里人, 质朴不做作。

在安徽中央空调这个圈子里的人, 无论是品牌负责人还是经销商, 都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占据市场尽可能多的份额, 证明自己品牌的强健实力, 同时也努力证明自己为此付出精力是多么地有意义。然而, 当竞争对手相互见面时, 又是把笑言欢, 或许工作之余是私交甚好的朋友。竞争是一回事, 私交是另一回事。这就是笔者感受到的安徽中央空调市场温暖的氛围。

看似冰冷的中央空调市场, 原来也可以这般的丰富多彩。在出差拜访中, 有与自己同龄之人, 也有诸多长者。无一例外的都在为这个行业奔走着, 用自己的光阴书写着安徽中央空调市场, 在书写着中国中央空调市场历史。或许, 他们曾经有着各式各样的理想, 但是当迈进中央空调这个行业时, 感受到了这个行业的蓬勃发展之力, 浸淫其中, 从黑发到白头。

我们每一期的杂志, 每一期杂志中的市场调研报告, 总是在追求贴近市场, 希望通过短暂的拜访, 能够展现每一个市场的独特之处。当然, 这其中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可是, 或许在N年以后, 在匆匆流逝的光阴之间, 我们稍稍暂停, 回首过往。翻开杂志的这一次的市场调研, 回想起拜访过的某一个人, 某一个场景, 给人感觉仿佛昨天。

篇4:安徽省区域调查报告

摘要: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依据实证结果将其划分为:发达城市、次发达城市、一般城市、欠发达城市四个梯队,然后分析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安徽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增长;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7;F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01(2015)06004208

Research on the disparity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nhui province and possible solutions

-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CHEN Chang-yun, XUN Shou-kui, MOU Y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then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16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of Anhui province in 2013 by the method of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results, they are classified into four classes: the developed, the under-developed, the general, the backward. Second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regional disparity,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coordin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n Anhui province.

Key words:regional economy; economical growth;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曾一度扩大,严重挑战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早期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变化态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上。许月卿、贾秀丽(2005)通过变异系数、威廉森系数研究发现,1990年以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差距明显且呈两极化发展[1]。魏后凯(2007)分析得出自1978年以来中国四大区域间经济差距一直在扩大,而省际差距则以1990年为拐点呈U形变化[2]。刘天宝、韩增林(2009)通过对人均GDP等变量的动态分析,指出我国区域经济差距正逐步缩小,且长远来看呈区域收敛态势[3]。洪名勇(2003)提出科技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区域经济差距[4]。任建军、阳国梁(2010)则认为是投资差异导致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5]。

随着安徽省区域经济的布局和发展,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顾宗武借助绝对和相对指标分别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演变进行了测度,得出差异正呈逐年扩大趋势[6]。盛楠通过对标准差、变异系数、比率、相对发展速度等参数的计算,分析了安徽省内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和空间特征[7]。笔者认为只有明确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差距现状,弄清造成差距的成因,才能为缩小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正确的对策和建议。

一、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近年来,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推进,安徽省经济一直保持着相对较快的持续增长势头。2014年全年实现GDP20 84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3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 392.4亿元、11 204亿元、7 25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6%、10.3%和8.8%。人均GDP达34 427元,接近规划提出的中部地区2015年人均GDP达到36 000元的目标。

然而,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背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也日益凸显。

表1为笔者根据2014年统计年鉴整理所得的各地级市GDP、GDP占比、GDP增长率、人均GDP、人均GDP与全省人均GDP离差数据,数据显示,安徽省内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存在着明显差距。

表1安徽省2013年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数据比较

GDP(亿元)GDP占全省GDP

百分比(%)GDP较2012年

增长率(%)人均GDP(元/人)人均GDP与全省人均GDP离差

合肥4 672.9124.54 11.561 55529 973.07

淮北703.73.709.132 9961 312

亳州791.14.159.716 071-15 613

宿州1 014.335.3210.518 784-12 900

蚌埠1 007.855.28 11.131 482-202

阜阳1 062.55.58 9.713 839-17 845

淮南819.44.30 9.734 8978 163

滁州1 086.175.7011.127 474-4 210

六安1 010.35.308.017 778-13 906

马鞍山1 2936.78 11.058 55926 875

芜湖2 099.5311.0312.054 67622 992

宣城842.84.4310.732 928

1 244

铜陵680.63.5711.392 59960 915

池州462.22.4310.232 541857

安庆1 418.27.4410.526 534-5 150

黄山470.32.459.334 7253 041

安徽省19 038.9100.00

10.431 6840

数据来源: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2014》直接或经过统计加工所得

从GDP总量及其比重看,仅合肥和芜湖两市就贡献了全省GDP的35.57%,占三分之一以上,其余14市贡献了64.43%,池州市、黄山市贡献最低,只有2.43%和2.45%。从GDP增长速度上看,芜湖较上年增长12.0%,位居第一;依次是合肥、铜陵、蚌埠和滁州、马鞍山,皆保持11.0%及以上的增长率;六安增长缓慢,仅有8.0%,与上述城市相差较大。从人均GDP水平看,铜陵市遥遥领先,人均GDP为92 599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达60 915元;依次是合肥、马鞍山、芜湖,分别高出平均水平29 973.07元、26 875元、22 992元;而阜阳、亳州、六安、宿州则远位于平均水平之下。

由此可见,省内各地级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依然严重,是安徽省在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基于差距视角对安徽省区域经济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选择及数据来源

对差异的测度通常使用变异指标,包括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但两类指标都只能通过单一指标从一个方面进行测度,无法综合多种因素进行测度和评价,鉴于区域经济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笔者选用综合差异测度方法中的因子

分析和聚类分析法[8]。

笔者以安徽省16个各地级市为研究样本,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2014》及《安徽省2013年科技统计公报》进行统计数据的加工和整理。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涉及经济、政治、环境、资源等多方面,所选指标既要能反映经济总量,又要能全面反映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人民生活水平、区域创新能力等,考虑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典型性、可比性、可取得性,在咨询专家意见基础上,笔者最终构建了表2的指标体系[9-12]。

资料来源:根据《

安徽省统计年鉴2014》及各地级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徽省2013年科技统计公报》直接或间接计算所得

(三)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通过降维处理将原本多个指标变量降为少数几个指标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取出来的少数几个指标成为公因子,每一公因子综合反映了原来多个变量的共同特征,彼此互不相关。

笔者首先对初始变量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并进行KMO 和 Bartlett 检验,结果表明:KMO检验为0.730,Sig值为0.000。0.730在0.7和0.8之间表明较适合做因子分析,Sig值为0.000<0.001,否定原假设,说明变量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较适合做因子分析,见表3。

表3KMO检验 和 Bartlett 检验结果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730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dfSig.456.836105.000

笔者运用spass20.0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变量X1-X15标准化后的Z值进行了因子分析,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数据表明,前两个因子特征值λ>1,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5.598%和31.076%,两者累计贡献率达到86.674%>85%,说明这两个因子可以综合反映原15个指标的主要特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可作为公因子。

为进一步直观反映每个变量在公因子上的荷载,采用最大方差(Varimax)正交旋转法,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荷载矩阵,如表5所示。

表中数据表明,公因子1在X1、X6、X7、X9、X11、X12、X13、X14上荷载较大,是综合反映安徽省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总量、政府管理与投资、创新能力的因子,笔者将其命名为综合竞争力因子,用FAC1表示;公因子2在X2 、X3、X4、X5 、X10、X15上荷载较大,主要反映人均水平高低,笔者将其命名为社会发展水平因子,用FAC2表示。

为进一步分析,笔者用spass20.0计算出各公因子的得分,再以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出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综合得分,F代表综合得分,即:,并进行了排序,详细计算结果见表6。

综合得分数据表明:只有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四

市得分为正,居于平均发展水平之上,合肥得分2.335 604,遥遥领先,其他12市都居于平均发展水平之下,亳州得分最低为-0.504 92。由此可见,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四)聚类分析

鉴于安徽省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而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内容丰富,战略发展区域之间有很多交叉,为进一步认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为政府更好地进行区域经济规划提供参考意见,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安徽省各区域根据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划分。为实现以上目的,笔者采用系统聚类法用spass20.0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结果见图1。

可以看出,安徽省16个地级市可采用三种不同分类。结合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将其划分为四类:合肥为第一类,芜湖、马鞍山、铜陵为第二类,亳州、宿州、阜阳、六安、安庆为第三类,其余7市为第四类,分别归属为发达城市、次发达城市、欠发达城市和一般城市四个梯队。

表616个地级市的因子得分及综合排名

地区FAC1FAC2F综合排名

合肥3.360 24.502 432.335 6041

淮北-.541 95-.149 99-0.401 4211

亳州-.191 00-1.066 56-0.504 9216

宿州-.211 71-.967 71-0.482 7714

蚌埠-.080 41-.060 46-0.073 265

阜阳.160 26-1.441 33-0.413 9712

淮南-.449 66-.037 97-0.302 059

滁州-.097 93-.096 23-0.097 326

六安.044 94-1.113 28-0.370 3310

马鞍山-.115 981.562 060.485 6633

芜湖.857 79.953 060.891 9482

宣城-.434 72.297 80-0.172 087

铜陵-.868 942.194 270.229 344

池州-.758 93-.041 53-0.501 7115

安庆.208 40-.946 77-0.205 778

黄山-.880 41.412 21-0.416 9613

图1 安徽省16个地级市聚类分析树状图

三、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原因分析

(一)自然资源差异分析

在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下,自然条件虽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具有不可改变性。

第一、二梯队中四市地处沿江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便利。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马鞍山拥有铁矿资源,铜陵是著名的铜都,冶炼产业发达。与长三角临近,水路、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可以很好地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区位优势明显。

第三梯队中的淮南、淮北虽拥有丰富优质的矿产资源,且已形成其支柱产业,但近年来受到煤炭行业不景气的严重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宣城、池州、黄山位于安徽南部山区,农业基础薄弱,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上紧邻浙江、江苏发达地区,受其辐射,经济发展较好。滁州地处安徽东部,地势平坦,农业生产发达,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区位上是苏皖交汇之地,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城市圈”、“皖江示范区”的成员城市,经济发展势头迅猛,2013年GDP达1 090亿元,名义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实际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第四梯队中阜阳、宿州、亳州地处安徽北部,虽属平原但土地质量较差,易受到干旱、洪涝灾害影响,自然资源匮乏且人口众多。区位上,与河南、山东和江苏的不发达地区接壤,远离长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地区,且远离省内第一、二梯队。六安、安庆地处安徽西南部,境内地貌复杂,不利于开展农业规模化发展。近年来,两市借助大别山、天柱山开发了一系列旅游资源,但因交通不便,旅游竞争力不强。

(二)产业结构差异分析

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是区域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过程,也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当前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和未来经济发展趋势都与产业结构息息相关。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研究,产业结构演进的大致趋势应该是:第一产业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先不断上升后速度放缓至趋于稳定,第三产业应一直上升,产业结构最终由一、二、三产业的正三角形形态转变为倒三角形形态[13]。

表7表明:第一、二梯队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占比排名靠前;第三产业排名参差不齐,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第四梯队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占比较低;第三产业占比相对较高。整体上,一方面呈现出受自然条件影响的产业结构特点,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安徽省第三产业整体薄弱的现状。

2013年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2.3:54.6:33.1,安徽省“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将其调整到9:53:38。纵观各市,离规划目标甚远,未来仍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努力降低第一产业占比,提升第二、三产业占比,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

(三)创新能力差异分析

如今,创新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力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潜力,区域经济格局也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许吉黎、韩玉刚根据2011年安徽省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和聚类分析法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科研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和划分,结果表明:从综合创新能力看,合肥得分最高,处于核心地位;芜湖第二;铜陵、马鞍山、蚌埠属于第三层次;淮南、淮北、宣城、黄山属于第四层次;阜阳、安庆、滁州、六安、池州、亳州、宿州科研创新能力处于最末层次[14]。时隔两年,指标数值虽有所变化,但对笔者的研究依然很有支撑作用,鉴于本文研究主题和篇幅原因,笔者在此不再根据2013年数据进行科研能力差异实证分析,直接借鉴两位学者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第一、二梯队创新能力居于全省前列,第四梯队居于末列,第三梯队基本居于中间,区域创新能力格局与经济发展水平格局一致。

(四)支持机制差异分析

经济格局并非一朝一夕所致,支持机制长久以来的累积影响不容小觑。从区域发展政策上看,无论是80年代提出的“两核一中心”还是90年代提出的“两点一线”,以及之后陆续提出的“合芜蚌实验区”、“合淮同城化”、“皖江城市带”、“泛长三角”等发展战略中,合肥都作为中心城市,芜湖、马鞍山皆居于重要的战略发展地位[15]。战略上的支持无形中引导了金融和资本的倾斜,促进了战略地区对外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人才引入的比较优势,城市创新能力随之增强,最终实现了战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区域经济差距的事实。

四、促进安徽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依靠各地资源,挖掘潜力,发展特色经济

“打铁还需自身硬”,经济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各地应在现有资源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经济。第三梯队的黄山、池州、宣城可借助“皖南旅游示范区”建设的契机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提高旅游竞争力,一方面加强与苏、杭、庐地区合作,进行旅游资源整合,打造富有竞争力的旅游集群;一方面开发更多旅游关联产品,进一步挖掘旅游产业附加值。第三梯队的淮南、淮北是重要的能源城市,一方面应依靠煤炭资源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等产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现有产业孵化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和创新,防止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第四梯队的亳州、宿州、阜阳等地劳动力资源富足、农业基础好,可在现有农业生产基础上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业附加值。其中,亳州地区可发展中药材产业,打造中药材文化名片。

(二)不断推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根据安徽省产业结构数据及配第克拉克定理,安徽省处于工业化尚未完成阶段,未来首当其冲要实现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其次是拓展第三产业。淮南、淮北、铜陵、马鞍山等资源型和重工业城市,需要在现有工业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加工深度和广度,延伸产业链,提高技术、知识要素投入,增加工业附加值,促进工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芜湖、合肥、宣城等轻工业城市要提升家电、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产业等行业竞争力,不断创新,积极研发和引入高新技术,在3D打印、人工智能、低碳环保、人性化等前沿主题上下功夫,不断突破,在保持原有产业竞争力基础上开发出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16-17]。

滁州、亳州、阜阳、宿州、六安等农业大市,必须走农业规模化道路,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为开发其他产业提供基础。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开发经济附加值高的农业产品,打造特色农产品和延伸产业,如有机农产品、地方特产、乡村旅游等。

第三产业是安徽省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开发服务品种,提升服务深度。第三产业的发展既要根据其他产业发展需要突出重点,对交通、物流、金融、信息、旅游、商务等优先发展,注意和其他产业相融合,又要多样化全面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另外,在产业布局上,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突出地方特色,优势互补,尽量避免同质化竞争。

(三)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和引入,鼓励创新,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引入有两条路径:一是自己培养,二是积极引入。安徽省内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科院等高校和科研结构林立,每年都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科技人才,但留在安徽服务于安徽的却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安徽省整体经济水平不高和用人机制缺乏吸引力所致。鉴于此,安徽省及各地应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完善用人机制,以优惠的条件留住人才,以人性化的服务满足人才所需。企业也要主动根据发展需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第一、二梯队可利用经济发展优势,以高科技园区、高新产业开发、知名企业、课题招标等为载体,积极引入高科技创新人才。人才引进要多样化,既可通过咨询服务、挂职锻炼、人才租赁、项目招标解决短时间内人才需求,也可以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队伍。由于省内各地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人才吸引力也存在很大差异,政府应积极给予第三、四梯队更多优惠政策,适当倾斜,减少差异。

与此同时也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创新,积极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加强交流和合作,实现创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提高创新效率。

(四)加强政府引导和统筹,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按照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总是先让一部分城市和产业先发展起来,形成增长极,然后借助其带动和辐射促进其他区域发展,通过“点—线—面”演变,最终实现共同发展[18]。目前第一、二梯队已成长为安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对周边城市有一定的辐射能力。而第四梯队离这些增长极城市甚远,邻近的河南、山东等城市经济发展也较落后,政府可以考虑培育相对条件较好的蚌埠市作为一个新的增长极,辅以城市带建设,从而推动第四梯队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差距是必然的,但是必须缩小,过大的发展差距会影响安徽省整体发展,这就需要政府认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布现状,从大局出发,利用政策手段,统筹布局,协调发展。参考文献:

[1]许月卿,贾秀丽.近2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测定与评价[J].经济地理,2005(5):600-603.

[2]魏后凯.中国市场转型中的区域经济差距:社会影响与政策调整[J].开发研究,2007(4):1-8.

[3]刘天宝,韩增林.基于八大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差异及趋势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3):12-13.

[4]洪名勇.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实力差异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03(5):606-610

[5]任建军,阳国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成因分析[J].经济地理,2010(5):784-789

[6]顾宗武.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盛楠.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J].科技与产业,2013(7):18-20.

[8]陈小勇.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成因分析[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9]孙警.关于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以粤东四市2011年数据为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9-31.

[10]王金英.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辽宁省区域经济综合评价[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1(6):187-190.

[11]王晓鸿,朱丹丹,慕一君.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分析[J].中国发展,2013(3):24-28.

[12]徐永兵.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评价——基于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的分析[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1):58-65.

[13]吉利斯.发展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4]许吉黎,韩玉刚,杨显明. 安徽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格局分析——兼论省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模式[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5):51-56.

[15]吴亚伟.安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0):1-5.

[16]丰志培,刘志迎.经济升级版背景下的产业升级路径与对策——以安徽为例[J].江淮论坛,2014(4):99-106.

[17]王可侠,彭玉婷.安徽“十二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学术界,2010(3):135-141.

[18]安虎森,朱妍.产业集群理论及其发展[J].南开经济研究,2003(3):31-36.

篇5:安徽省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一、当前形势:农村职业教育既出现低迷,又面临发展的机遇

安徽是个农业大省,目前农村人口仍占70%以上.八十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全面开展县级经济教育调查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科教统筹结合”积极实施以“三教统筹”位主要内容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农村职业教育走进全国先进行列.近二十年来,全省农村职业教育共培养各类中初级人才70万人,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近几年安徽省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逆转,发展规模逐年下降,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和在校学生数占高中阶段的比例由1996年的61.37%和59.60%下降到XX年的32.24%和41.95%

二、症结所在:农村职业教育在社会需求日益旺盛的新形势下走入低迷,起症结在于指导思想,工作措施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一)办学指导思想急需调整.农村教育要转轨的指导思想,即从升学教育转移到主要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和大面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指导思想.应当说已经越来越明确.但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或者说办学定位问题,显然没有很好解决.主要表现:一是对“农”字的理解太狭隘,往往局限于传统农业;二是对培养目标的定位太落后,仍局限于培养“不离土,不离乡”的“扎根派”三是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划分不科学,统计口仍然局限于县及县以下,实际上城市里许多职业学校、大中专学校、民办学校主要招收的是农村学生,仅以合肥市四所中华职业学校为例,XX年四校在校生7000余人面向农村招收学生占85%以上;四是对农村和就业时常的新需求不适应,仍然在开办有游离于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对农民青年毫无吸引力的传统专业;五是把农村职业教育限于高中阶段或者职业高中,忽视了大批不能升高中阶段的初中毕业生,而这些占初中毕业生60%以上的农村青年更加迫切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职业培训.有资料表明,外出打工或在城市就业的农村青年80%以上未经政府组织或介绍,其中在打工前经过培训的农村青年80%以上未经政府所办学校的教育培训.(二)对教育结构的宏观调控亟待加强

篇6:度安徽省餐饮业发展调查报告

昨天,记者从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获悉,根据最新出炉的《度安徽省餐饮业发展调查报告》,截至209月,安徽餐饮业营业收入增长12.7%,近五成餐饮企业净利润得到增长。其中正餐业增长迅速,重返餐饮业主导地位。快餐业增长比率仍位居第一,但增速放缓。

关键词:利润增长

近五成餐饮企业赚到更多钱

“U形反转,年强势回暖。这应该是行业现状最简洁的真实写照。”据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平介绍,今年8-9月份,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向全省各地会员单位发放综合调查问卷,并结合我省2016国家钻级酒店和中国绿色饭店的现场评审,对全省各市县不同类型的近百家餐饮酒店就经营、管理、用工、人才、菜品、服务、文化、特色、营销、竞争、规划、发展、品牌、愿景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展开调研,形成了调查报告。

根据抽样调查,企业营业收入同期增长12.7%。其中52%的企业处于增长状态,31%的企业处于持平状态,只有17%的企业营业额同比下降。据统计,正餐业增长16.6%,快餐业增长17.8%,团膳业增长14.2%,主题餐饮增长12.4%,火锅业增长10.6%,休闲餐饮增长9.7%,农家乐增长7.6%。

2016年盈利的餐饮企业数也大面积增加,净利润方面同期增长10.96%。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企业占受调查企业的49.7%,而20是29.2%,只有12.49%,同比增加了20.5个百分点;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企业数占比24.2%,同比减少了17.4个百分点,年是41.6%,20更是高达53.13%。这说明了大多数企业在2016年已经走出困境,终于找准了方向,建立起模式,探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其中,团膳业增长11.58%,主题餐饮增长9.7%,火锅业增长8.9%,休闲餐饮增长8.2%,农家乐增长7.04%。

全行业仍然处于微利状态,但较上一年增加了近6个点的利润空间。据了解,各项经营成本占总营业额比重的平均值分别为,原材料占40.6%(去年为43.3%),房租占15.6%(去年为15.1%),人力资源成本占23.4%(去年为25.2%),水电气占5.1%(去年为5.4%),各项税费占6.16%(去年为7.54%)。总占比达到90.86%(去年为96.54%),在税收新政下,企业税费负担相对减轻,菜品毛利率有所回升,在企业加大经营成本控制力度的情况下,人力资源和能耗成本有所下降,房租仍处于小幅上涨态势。

关键词:整体回暖

正餐业重回第一把交椅

徐平介绍,值得一提的是,曾经遭受重创的以中式桌餐为主的.正餐业,经过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正焕发出其应有的生机,以崭新的面貌立足行业市场。2016年同比增长16.6%,增速达9个百分点,远远超过快餐业(6.5个百分点)和团膳业(4.2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正加快回归餐饮市场主导地位的步伐。

据分析,正餐业营业收入的主要构成来自四大方面,以婚宴、寿宴、庆生宴、乔迁宴、升学宴等为主体的喜宴市场;以会议、培训、营销推广、商务活动等为主体的商务宴市场;以家庭、亲友、同学、同事、战友等为主的聚会宴市场;来源于其他方面的消费群体。

今年以来,在经过万众瞩目、盲目从众、无序入市以后,虽然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一业态增长,但在经过市场的检验矫正与自我洗牌已逐渐明显,快餐业的无序状态得到基本扭转,步入稳定发展期。2016年快餐业较去年增幅扩大了2.5个百分点,仍位居餐饮业增幅首位,但增速明显放缓。

此外,以各个历史时期为背景的怀旧文化、中国革命的红色文化、具有显著代表性的林园文化和山水文化、清新质朴的田园文化、萃取中国四大名著之精华的小说文化,甚至是卡通文化等为场景设计的各类主题餐厅,越来越受到不同消费群体的喜爱,渐成市场亮点。

关键词:政策建议

减轻税费负担降低租房压力

《20安徽省餐饮业发展调查报告》建议继续减轻税费负担,优化发展环境。“营改增”,让广大餐饮企业真正分享到了政策创新所释放的改革红利,但仍需改善经营环境,出台相应配套细则和措施,切实解决进项中可抵扣项目较少、法人公司汇总纳税等现实问题。还应通过“公租房”等改革措施,降低餐饮网点巨大的房租压力。

大力扶持安徽品牌餐饮发展,增强品牌餐饮集聚效应,扩大与省外餐饮企业的竞争力。按照《安徽省品牌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要求,切实落实对国家钻级酒店、中国绿色饭店及国家级绿色餐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餐饮业的品牌建设。

上一篇:机关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倡议书下一篇:班主任谈对“优生”的培养-班主任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