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必修5Unit 5 first aid的教学反思

2024-05-05

英语必修5Unit 5 first aid的教学反思(精选8篇)

篇1:英语必修5Unit 5 first aid的教学反思

1.这个单元的主题是English around the world,所以我搜集了一些关于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比较的资料,在上课的时候分发资料,然后带领学生看资料上面的部分单词的区分,并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英语是什么类型的英语。同时也让男生和女生分别代表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来读单词从而做个比较。通过这种方式,发现同学们的积极性很容易就被带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非常热烈。

2.今天上了一堂公开课,英语组的全体教师都来听课。下课后,总的感觉是紧张,不仅我自己,学生也紧张,之前有让他们自己好好预习,学生也都非常配合。但是因为那么多老师坐在教师后面,学生们都放不开,所以课堂气氛也没有平时活跃,不过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教学进度也适中,不过仍需要加强锻炼。

3.Reading 里面的知识点较多,讲解单词与短语时候还要列举相关的例句,所以占用了大量课堂时间,同时又担心一下子讲这么多知识点学生根本记不住,因此在稍后的课堂上还要对重点短语、句型加以强调。

4.今天上了一节作文课,课后给学生们布置了一篇课文,在批阅的时候很高兴地发现有那么一部分学生能后把前两单元中新学的短语甚至句型运用到她的作文中去,这种学习方法是非常值得鼓励的。

5.经过前几个单元的阅读训练,发现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当然这跟他们提前预习了有关系,也发现学生们仍然不能够主动记单词和短语,所以还应该加大听写力度。

篇2:英语必修5Unit 5 first aid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高二必修五第五单元的一节阅读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理解文章的能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教学设计:

1、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高中英语课文大多篇幅较长。课文内容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可以启迪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紧扣教材,层层推进,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欲望,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

2、保证学生积极而有效的参与

(1)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

(2)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教学不要“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学生能讲的,要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能动的,要尽量让学生动。

(3)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譬如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这样的话题让他们各自表示不同的看法.这样的讨论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在讨论中,同学们畅所欲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为阅读奠定了基础。

3.培养学生归纳理解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树材料的阅读,抓住大意,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阅读材料题材与体裁的不同,因而在阅读中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各种不同的归纳方式去归纳、理解材料内容,如可以归纳动词,显示事件过程;归纳文章人物,突出重点人物等等,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篇3:英语必修5Unit 5 first aid的教学反思

本单元讲述了一段沿湄公河的自行车旅行, 主人公王坤记录了这一过程。学生通过跟随这一段旅程, 探讨与旅游相关的话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与旅游相关的语言知识, 还会使学生对旅游产生兴趣, 通过旅行了解各地文化, 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练习和应用上, 还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文化内容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节课的内容是语言运用 (Using Language) , 分为三个部分:阅读与讨论 (Reading and discussing) 、听和说 (Listening and speaking) 、写作 (Writing) 。

第一个部分是阅读与讨论 (Reading and discussing) 技能的综合。读的内容是主阅读篇章故事的继续和延伸, 记录了王坤和王薇姐弟两人在沿湄公河旅行途中在山间穿行, 并在山上过夜的情形。第二部分是“听和说” (Listening and speaking) 的整合, 在内容上也是上一部分读和说的延续。第三部分是“写作” (Writing) , 是对沿湄公河而下的整个旅程的总结。

2.教学过程

2.1Procedures1:Reading and discussing (20分钟) .

2.1.1布置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 之后一起说答案。接下来我让学生在文章当中画出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 通过对这些语句的分析, 可以得出文章中渗透的深层含义, 从而对文章的信息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并且能推断出王坤和王薇对这次自行车旅行的感受。

2.1.2布置学生做课本上P.22练习一的回答问题, 之后让学生分成6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并且相互补充, 最后提供参考性答案。

2.1.3接下来让学生从课文中挑出比较难理解的句子, 然后在黑板上集中处理。

2.2Procedures 2:Listening and speaking (10分钟) .

2.2.1 T:So much for the reading text.Next let’s come to th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part.Before you listen, read the exercises below and try to predict what the listening is about.让学生快速阅读练习二和三, 抓住主要信息, 从而猜测听力的内容。

T:Are you ready?Let’s listen and try to find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2.2.2 Now look at page 23, title 2, and do it.Which one is correct?学生一起说答案。

2.2.3 Next let’s look at title 3.Listen again and complete the passage below. (再播放一遍录音, 让学生同桌相互对答案, 接着让学生听第二次录音, 看看谁的答案准确。最后教师给出参考性答案。)

2.2.4 Now it’s your show time.What else would you expectWang Kun and the girl to talk about?Get into pairs and continue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m.Use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 to end your conversation. (接着上面的听力内容教师把学生分成6人小组继续讨论和猜测王坤和老挝女孩还会谈些什么事情, 从而完善刚才的听力对话。注意使用P.23Ex.4的句型结束对话。)

(之后我挑选2—3组的同学表演对话, 然后给予适当点评。)

设计意图:听前能抓住主要信息对听力内容进行预测是一项重要的听力技能, 我可以在平常的听力练习中教给学生如何从现有的线索出发对听力内容进行猜测。后面的对话练习实际上是前面听的内容的继续, 可以发挥学生想象, 充分利用所提供的功能语言编对话, 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6人讨论多人表演的方式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3Procedures 3:Writing (10分钟) .

给出话题让学生可以围绕这个话题或者自己想话题进行写作。

T:Another task for you.Imagine that you are a friend of Wang Kun.Write a short E-mail asking about Laos.For example, what is the food like in Laos?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ountry?You can choose two or three questions and use each as a new paragraph.

2.4Procedures 4:Homework.

首先, 完成写作, 下次课拿出三名学生的作业来点评。 (每次作文课都拿出几名同学的作文来点评, 全班同学轮流。) 其次, 熟记本单元的单词与词组, 用自己的话复述王薇和王坤旅游的1-3部分。

设计意图:用自己的话复述王薇和王坤旅游的1-3部分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练课文内容, 同时也巩固了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短语。让学生从网上搜集湄公河的信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过的语言, 也加深了对湄公河的认识, 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教学反思

本节课把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都有涉及, 而这几个方面我侧重阅读多一些, 因为这是本单元Travel journal的第二部分, 是前面Reading部分的继续。我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3.1设计提问, 激活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切入点。设计问题,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2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 从“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 授之以法, 培养学生主动性。学生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 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 并使学生受益终身。

3.3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教师要引导, 要努力并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为此, 要做到: (1) 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和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 (2) 有参与时间和空间。学生能讲的, 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能动的, 尽量让学生动。 (3) 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 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 (4) 增加语言实践量, 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应该说, 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课标实验新教材必修模块中每单元一篇阅读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好文章, 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 但是, 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 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做法之一:每周要求学生阅读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课标实验新教材《同步阅读》1、2中的材料, 或选择三到五篇难易适中的读物, 要求学生课后阅读, 并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题。

做法之二:从新近出版的英文报刊、杂志上精选阅读材料, 也可采用一些有声读物和视听读物 (VCD, MTV, Video tapes, etc) 。这些材料的特点是题材多样, 且能把握时代特色, 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4英语阅读教学应渗透人格教育。

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阅读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人格教育的渗透。如Unit 3Travel journal就是典型的案例。通过阅读Journey down the Mekong, 学生不仅要进行阅读技能的训练, 学习一些新的词汇和短语的表达方法, 还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并欣赏英语语言的美感, 感受主人公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纯洁美丽的心灵。

摘要:高中英语必修—Unit 3的话题是“Travel Journal”讲述了一段沿湄公河而下的自行车旅行, 主人公王坤记录了这一过程。学生通过追随这一段旅程, 探讨与旅游相关的话题, 这一堂课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阅读与讨论 (Reading and discussing) , 第二部分是听和说 (Listening and speaking) , 第三部分为写作 (Writing) 。

篇4:英语必修5Unit 5 first aid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 导学案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5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Module 5 Unit 3 Life in the future的Reading部分。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未来生活”,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们带着极大的兴趣走进了这单元的学习。这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笔者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完成了Warming-up,Listening in the workbook以及Speaking的内容。本篇Reading“First Impressions”是一封电子邮件,文章主要讲述主人公Li Qiang乘坐时间胶囊来到公元3008年的见闻,着重介绍了未来的环境、交通和房屋三方面内容。通过学习,学生们能够受到启发而畅想未来,关注未来,意识到要适应社会发展就必须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这样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如下词汇:impress, constant, previous, lack, optimistic, tablet, opening, aspect, surroundings, capsule, uncertain, take up, tolerate, sweep up, lose sight of, remind sb of sth, suffer from, slide into, be back on ones feet.

②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未来展开想象,并对未来生活进行一定预测,在预测中尝试使用有关表示预测的功能结构,如:It is likely/unlikely that...; It is possible that...; Im sure...; Its certain that...; I wonder if...; I imagine that...; Suppose that...; Perhaps/Maybe/Possibly/Probably/Most likely...等。

③学生能够发现过去分词作状语的基本用法。

2.能力和技能目标。

①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导学案和课堂再现强化的方式理解文章文体和大意,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②学生能够通过细读得到作者在未来世界旅行所见、所想的事实信息,从事实信息中去把握作者思想态度和观点,如第一段中的worried, unsettled, nervous, uncertain等,以及“What would I find?” 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

③学生能够学会在整合信息的基础上使用话题阅读中所学到的相关文体知识、语言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三)重点与难点

1.以导学案的内容为线索从词、句、语法、阅读理解四方面来梳理文章。

2.了解记叙文体特征,由物寄情,以及学会使用过渡句、表因果关系的表达方式。

3.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了解过去分词作状语的用法。

二、教法分析

这节阅读课尝试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传统阅读课的授课模式使得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被引领着从导入到略读、精读,再到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仅限于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几个阅读理解问题,和所谓的泛泛的小组讨论,课堂效率并不高。在本节课中,教师设计符合学生语言水平的导学案,即需要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学习提纲,其中共包括词汇、句子、语法和阅读问答四方面。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完成所有任务。教师集中收阅所有导学案,归类整理,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反馈去设计最终本节课的课堂教学重难点, 有的放矢,各个突破,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内化,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分析

学生一改往日与教师课堂共同完成阅读任务的习惯模式,而是先通过教师设置的导学案内容自己课前去熟悉文本,从词、句、目标语法句型和阅读问答四个方面梳理文章内容并总结出记叙文以时间和空间顺序展开叙述的方式,再通过教师对全班学生导学案典型错误和出彩回答的展示型回馈,形成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简单回顾前一节课对于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生活的对比,并简述听力材料中的两项新发明,完成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逻辑衔接,顺利导入到本节课的话题中。

(二)课文串讲

以导学案为线索,展开阅读课的串讲。通过词、句、语法、阅读问答四方面内容考查学生对于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重点词汇、句子和语法的掌握。由于学生们准确无误地完成了对于重点词汇的汉英互译练习,教师只要求全班朗读再次强化记忆。对于重点句子改述的练习,教师挑出一些典型错误和出彩答案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全班学生,供大家讨论修正。这样做既解决了问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目标语法句式学习环节,大部分学生仅能挑出3到4個句子,教师通过解析引导学生再次发现并补全修正自己的答案。本节课最难的部分就是让学生通过判断文章的文体来划分文章结构。在这一环节,教师将不同小组的不同划分方法展示在幻灯片上,让学生再次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教师再次带着大家一起思考总结,最终得出最符合文体的文章结构划分,同时也完成了对文章主干内容的课堂梳理。最后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考查学生提炼处理文本细节性信息的能力,总结出未来生活三个方面的优点以及局限性。

(三)预测讨论

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小组讨论除了课文中讲到的三方面未来生活,大家还期待未来生活中的哪些变化,包括教育、环境、交流方式、交通工具等方面。以此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想象,增强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够使学生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得到训练。

五、课后反思

利用导学案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思考。首先,要督促并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意识,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必须自觉地进行课前自学,然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其次,在导学案内容的设置上还有许多可挖掘的空间。由于不同的文章题材不同,阅读理解的切入点也不同,因此如何科学地设置导学案,从不同的侧面去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语言表达的理解,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如何不使这样的课堂演变成简单的习题课堂,如何有效调动学生更加细致用心地去完成导学案,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进而过渡到愿意学、善于学、乐于学,是笔者需要不断思考解决的问题。

篇5:英语必修5Unit 5 first aid的教学反思

教师:代芒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新上岗教师,我目前从事的是高一英语的教学工作,已经进行了半个多月的教学工作了,下面我就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1.Friendship 的教学做出教学反思,希望和大家分享。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友谊”,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展开的。Warming Up部分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间发生的真实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Pre-Reading部分的几个问题启发学生对“友谊”和“朋友”进行思考,使学生明确不仅人与人之间可以做朋友,日记也可以成为人们的朋友;Reading部分Anne’s Best Friend以日记形式讲述了犹太女孩安妮的故事;Comprehending部分通过连句、多项选择和问答形式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细节进行更深入的理解;Using about Language 部分教学本课重点词汇和重点语法项目。

刚刚升上高中的学生,大家相互之间还不是很熟识,需要了解、沟通,友谊是他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他们每个人对友谊的认识不同,见解不一。对于友谊这一话题是特别感兴趣的,所以大部分学生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对该课保持较高的积极性。

在本单元课文内容讲解之前我提出以下思考问题引发学生对交友对象的思考,开阔学生的思维,并引入到阅读部分的主题--安妮和日记交朋友。

1.Does a friend always have to be a person? 2.What else can be your friend? 在阅读读中, 给同学们讲授阅读技巧。第一遍阅读使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学会浏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通过听录音扫清新单词的发音障碍.Skim : To read or glance through(a passage, for example)quickly to get the main idea.在精读讲解过程中,让同学们回答一下问题。1.What is a true friend like in Anne’s opinion? 2.What is an ordinary diary like according to Anne?

3.Why did she stay awake on purpose until very late one evening? 通过所学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学习安妮的乐观勇敢的精神,培养学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加深对本课题――友谊的理解,同时通过提问和练习提提高学生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友谊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个话题,学生有话可说,对该话题也比较感兴趣,但在教学环节要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合理,符合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不能过难,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此外,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在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以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有效性。

在本单元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总结出一下优点:

1.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本单元的教学环节设计得紧凑、合理,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难易得当,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以旧促新”的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对学生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打造出充满活力的课堂,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同桌之间讨论,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增强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程度,起到了“破冰”的交际效果。听说读写几个课型,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技能。

3.本单元教学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手段,课堂容量大,课堂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对单元学习内容的吸收和理解。

本单元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及建议:

1.由于该单元是学生初中升初中的第一个单元,也是他们适应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态要亲切、自然,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2.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学习策略和技巧,具有初步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是阅读这样一篇英文原著还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师要估计到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课堂上要多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和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克服“不张嘴”的心理障碍,尤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消除他们的顾虑。

4.由于该单元处于新学期初的特点,所以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练习和磨合的时间,不要一味追求教学进度,而忽视了教学效果。

5.虽然学生对与本单元的话题比较熟悉,但由于英语不是学生的母语,学生对很多在生活中和熟悉的词汇仍然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会造成学生词汇贫乏,表达有限,不知所措的局面,所以一定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充分的预习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是保证课堂效果的很重要的步骤。

6.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便于学生今后能够更主动地学习。

篇6:英语必修5Unit 5 first aid的教学反思

Warming up通过三组图片让学生总结出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不同。穿插了视频和绕口令,内容新颖有趣,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让学生listen,speak,read及完成表格,理解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不同。师生、生生互动性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Speaking口语训练中充分利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减少焦虑。学生write,然后在全班面前表演对话,要求他们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激发他们对课堂、对学习的兴趣。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比较符合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薄弱的教学实际。Summary让学生做课堂总结,加深了对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认识与理解。Homework巩固本节所学词汇与有用短语,通过查阅英语的发展变化相关知识,预习reading部分。

这节课有两点不足:一.学生刚刚升入高中,学生听说能力较弱,视频可以播放两遍。二.生词直接在课件中用不同颜色及斜体打出没能引起学生更多的注意。如果列到黑板上会更好

有人说:“真正良好的教育是设法启发一个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语言上,我力求生动、幽默、风

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励学生努力进取,不断向上。在听说训练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与英语语言发展变化相关的话题和表达,感受到英语语言的多层次和多元化,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化,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能使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得到满足。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努力合作。课堂氛围热烈,参与面广,基本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展现了“主动、和谐”的教学风貌。

篇7:英语必修5Unit 5 first aid的教学反思

一、反思教学内容

本单元围绕traveling这一主题开展听、说、读、写多种教学活动。这个话题能激发学生热爱旅游,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发散性思维和事实求是以及科学探索冒险精神。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听说活动引入本单元的话题,达到热身的目的。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听说获得与旅游相关的信息,如旅游的目的、交通工具等。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用现在进行式表达将来的含义。要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总结概括、延伸,把traveling这一主题融入到生活情景当中去,不仅使得学生能真正在生活中运用英语,同时也促进了英语学科与地理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二、反思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到课程总体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些与旅游相关的表达,能懂的并能运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要听懂相关的英语材料,用流利的英语来谈论与旅游相关的话题,通过学习学生都能用流利的英语说出自己的`旅游经历,并能制定一个旅游计划,尽力用现在进行时表达将来的含义。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信心,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克服交流中的`困难,使交际顺利进行。强调为什么旅游,如何旅游和旅游中应该带什么东西,最后升华到在旅游中和旅游后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通过学习有关旅游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反思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新课程标准中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能力为重点,在教学设计中强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根据对教学设计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注意临场发挥,出现引人入胜的闪光点。这节课课堂节奏快,信息量大,通过对英语文章的阅读, 重点培养学生快速查找文章大意和复述中心思想的能力。本节课从视觉享受入手,展示尽可能多的名胜古迹,让学生们说出这些的名字,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问到是否去过其中的一些地方而引出话题。通过填写“个人旅游卡”,其中包括:目的地,交通方式,费用,停留的时间,准备的东西。然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同时我以自己去“山东日照的旅游卡”为范例,并配上相关的照片,一并展示给学生,以增进和学生的距离。然后学生小组讨论,尽力说出旅游的目的。并把自己的目的地用图片的形式展示,最后用文字的形式对部分目的地进行描述。结合一些照片,选择自己所带的物品并说明选择的理由。结合学校和美国交流的项目,想学生展示一些美国所拍摄的照片,让学生说出是美国的哪些地方,然后制定一个自己去“美国的旅游计划”。强调旅游计划中所要涉及的要素:最后引入现在进行式表达将来含义的句型结构。通过完成有关假期旅游的文章,注意用所学语法现象完成,达到巩固难点的目的。通过学习有关旅游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罗列出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不该做,达到对本单元教材主题的升华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最后总结本节课的相关词语和语法现象,布置相关的作业。

四、反思教学方法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再只是承载特定知识的文本,而是学生生活世界的经验;课程也不再是教学计划和目标,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不再只是由教材这一单因素构成的静态课程;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的构建过程,而这种经验和体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离开活动是无法实现的。本节课通过大量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将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融于活动中,尽量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设计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针对学生实际水平,立足教材,适当活化教材,设置难易程度不一的任务,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师本”走向“生本”,突出学生主体,着眼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行为表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参与即得分”的方式鼓励学生关注课堂,适时表扬。并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生通过小组比较,与同伴讨论、合作,主动探究等学习方式,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反思教学理念

1)探究式和合作学习教学理念。本节课我多次组织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体验、讨论、合作和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强调让学生在做中习得英语。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互助的精神。

2)任务型教学理念。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练、在做中巩固。本节课共设计了多个任务,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篇8:英语必修5Unit 5 first aid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教学设计,翻转课堂,导学案,自主学习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Module 5Unit3Life in the future的Reading部分。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未来生活”,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们带着极大的兴趣走进了这单元的学习。这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笔者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完成了Warming-up,Listening in the workbook以及Speaking的内容。本篇Reading“First Impressions”是一封电子邮件,文章主要讲述主人公Li Qiang乘坐时间胶囊来到公元3008年的见闻,着重介绍了未来的环境、交通和房屋三方面内容。通过学习,学生们能够受到启发而畅想未来,关注未来,意识到要适应社会发展就必须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这样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如下词汇:impress,constant,previous,lack,optimistic,tablet,opening,aspect,surroundings,capsule,uncertain,take up,tolerate,sweep up,lose sight of,remind sb of sth,suffer from,slide into,be back on one’s feet.

(2)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未来展开想象,并对未来生活进行一定预测,在预测中尝试使用有关表示预测的功能结构,如:It is likely/unlikely that...;It is possible that...;I’m sure...;It’s certain that...;I wonder if...;I imagine that...;Suppose that...;Perhaps/Maybe/Possibly/Probably/Most likely...等。

(3)学生能够发现过去分词作状语的基本用法。

2. 能力和技能目标。

(1)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导学案和课堂再现强化的方式理解文章文体和大意,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2)学生能够通过细读得到作者在未来世界旅行所见、所想的事实信息,从事实信息中去把握作者思想态度和观点,如第一段中的worried,unsettled,nervous,uncertain等,以及“What would I find?”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

(3)学生能够学会在整合信息的基础上使用话题阅读中所学到的相关文体知识、语言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三)重点与难点

1. 以导学案的内容为线索从词、句、语法、阅读理解四方面来梳理文章。

2. 了解记叙文体特征,由物寄情,以及学会使用过渡句、表因果关系的表达方式。

3. 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了解过去分词作状语的用法。

二、教法分析

这节阅读课尝试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传统阅读课的授课模式使得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被引领着从导入到略读、精读,再到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仅限于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几个阅读理解问题,和所谓的泛泛的小组讨论,课堂效率并不高。在本节课中,教师设计符合学生语言水平的导学案,即需要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学习提纲,其中共包括词汇、句子、语法和阅读问答四方面。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完成所有任务。教师集中收阅所有导学案,归类整理,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反馈去设计最终本节课的课堂教学重难点,有的放矢,各个突破,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内化,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分析

学生一改往日与教师课堂共同完成阅读任务的习惯模式,而是先通过教师设置的导学案内容自己课前去熟悉文本,从词、句、目标语法句型和阅读问答四个方面梳理文章内容并总结出记叙文以时间和空间顺序展开叙述的方式,再通过教师对全班学生导学案典型错误和出彩回答的展示型回馈,形成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简单回顾前一节课对于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生活的对比,并简述听力材料中的两项新发明,完成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逻辑衔接,顺利导入到本节课的话题中。

(二)课文串讲

以导学案为线索,展开阅读课的串讲。通过词、句、语法、阅读问答四方面内容考查学生对于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重点词汇、句子和语法的掌握。由于学生们准确无误地完成了对于重点词汇的汉英互译练习,教师只要求全班朗读再次强化记忆。对于重点句子改述的练习,教师挑出一些典型错误和出彩答案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全班学生,供大家讨论修正。这样做既解决了问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目标语法句式学习环节,大部分学生仅能挑出3到4个句子,教师通过解析引导学生再次发现并补全修正自己的答案。本节课最难的部分就是让学生通过判断文章的文体来划分文章结构。在这一环节,教师将不同小组的不同划分方法展示在幻灯片上,让学生再次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教师再次带着大家一起思考总结,最终得出最符合文体的文章结构划分,同时也完成了对文章主干内容的课堂梳理。最后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考查学生提炼处理文本细节性信息的能力,总结出未来生活三个方面的优点以及局限性。

(三)预测讨论

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小组讨论除了课文中讲到的三方面未来生活,大家还期待未来生活中的哪些变化,包括教育、环境、交流方式、交通工具等方面。以此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想象,增强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够使学生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得到训练。

五、课后反思

上一篇:软件工程判断题、名词解释、填空题下一篇:2020年扶贫工作个人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