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电话诈骗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防范电话诈骗范文

强化防范意识免受电话诈骗之灾

作者:韦少团

近年来,电话诈骗在全国各地疯狂蔓延,诈骗的手段五花八门,不断翻新,但归根结底,就一个目的,让您掏钱。

诸如此类的案件在全国泛滥成灾,极大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给人们的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希望公安部门尽快将不法分子收入法网,同时着眼于推进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人防、物防、技防、心防一体的宣传防范措施,也希望广大群众提高警惕,强化“心防”意识,提升防范能力,以免再次上当受骗。

第二篇:电话诈骗[精选]

预防各类电话诈骗的温馨提示

1、【欠费电话】“我是xx电信局(公安局、检察院),您的电话已欠费,而且您的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请配合。”

提示:不法分子打电话到事主家中,谎称事主在某地办理了固定电话并欠费,并以事主身份信息可能泄露被他人冒用、公安机关正在调查此事为由,将电话转接到所谓的公安部门报案,诱骗事主将银行存款汇入不法分子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内。

2、【退税电话】“我是xx税务局(财政局、车管所),现在国家下调了购车附加税(购房契税),向你退还税金。”

提示:不法分子冒充税务或车管所工作人员打电话到事主家中,谎称事主购买的汽车、房屋可以退税,并留下“税务局”电话。当事主与所谓的“税务局”电话联系后,不法分子即让事主到ATM机上按照提示进行“退税”转账操作,而实则是将事主卡内资金转入不法分子的账户内。

3、【车祸电话】“你的孩子在学校门口出了车祸,要动手术,请尽快汇款1万元。”

提示:一是不法分子采取电话盲打的方式,冒充受害人亲属、朋友,以”在外出事,要求汇款”等借口骗取钱财;二是以“在外出车祸”等事由诈骗当事人的家人或朋友;三是通过号码任意显示技术,冒充上级单位领导,骗取下级单位财务。

4、【彩票电话】“电脑预测彩票中奖号码、推荐代炒股票保证盈利,不赚不收费。”

提示:不法分子利用市民的投机心理,声称以能够预测电脑彩票中奖号码或指导投资股票盈利,以收取“服务费、咨询费、顾问费、会员费”等名义骗取市民大量钱财。

5、【透支电话】“顾客你好!你已在xx超市透支消费xx员,垂询电话xx。”

提示:不法分子以银行或商场的名义群发消费短信,一旦受害人与之联系,几名不法分子便分别冒充银行或商场工作人员、公安民警、银行专职人员,哄骗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汇款。

6、【中奖电话】“恭喜您获得xx公司十周年庆典抽奖活动一等奖,公司电话xx。”

提示:不法分子以短信、网络、刮刮卡、电话等方式发送中奖信息,请对方领取大奖,借机诱其汇“邮费”“税款”到指定的银行卡,收到钱后便杳无音信。

7、【卖车电话】“本公司售新车,均以1万元处理。”

提示:不法分子通过短信、网络,谎称销售走私汽车、窃听电话等违禁商品或廉价物品。并采用号码任意显示技术,骗取受害人钱财。

8、【贷款电话】“免费提供长期贷款,无担保,可立办。电话xx。”

提示:不法分子通过手机或网站发布消息,称能够提供免担保贷款,必须先付保证金,并要求对方办理一张银行卡,先打一笔“验资款”到账户上以”证明还款能力“,利用新办银行卡的初始密码把钱转走。

9、【转账电话】“你的银行账户需要更新,请点击下面的链接进入银行网站进行操作。”

提示:诈骗者伪装成银行或其他合法机构,发出数以百万计的诱骗邮件,而其链接的标题就是一个诈骗网站。他们通过仿冒银行网页,利用粗心用户在假网站上输入的账号、密码和其他金融信息,迅速从用户的账户里转走所有存款。

10、【点歌电话】“您的朋友为您点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拨打9xxxx收听。”

提示:电话吸费诈骗是新型的诈骗方式,不法分子通过境外运营商注册一个特殊的服务号码,如声讯电话号码,使用工具拨打事主电话接通后自动挂断。如事主回电话,电话将被直接转到特殊声讯号码上,强行吸收事主话费,一次少则数十元,多则几百元。

第三篇:如何防电话诈骗

通信网络诈骗十年账单教您如何防骗

网络诈骗十年账单简介

1、座机欠费停机诈骗

2004-2008年是座机欠费停机诈骗的高发时期,民警描绘出骗子行骗套路图,第一步:语音提示“异地欠费”,按“9”了解详细情况;第二步:转到人工服务,“电信人员”确认并帮助报警;第三步:“经侦科长”称其资料被盗用,透支了20多万元,并给银行电话;第四步:“银行主任”提供“安全帐户”,叫把钱打上去;第五步:打钱后发觉上当,仅过2分钟钱就被转走了。

民警提醒广大市民,接到“欠费”电话切莫轻信,所谓办理宽带业务、异地开通电话等均系骗子诈骗的幌子,即使真的欠费,也不要轻易转账付款,可直接到电信营业厅去办理交费手续。

2、盗用QQ号实施的诈骗

2009-2010年是盗用QQ号实施诈骗案的高发时期,不法分子通过买来的木马程序,在网络聊天时种到别人的电脑上,盗窃QQ密码等相关资料,再使用他人的网络身份实施诈骗……从2009年开始,不法分子绞尽脑汁盗取网友QQ号和密码,再给好友群发消息,向好友们借钱或是代充值等。有些则是利用网民淘宝购物的时候,假借支付失败名义,通过QQ发送支付链接,让人进入对方设置的钓鱼网站。

民警表示,我市公安机关曾破获此类盗取QQ号实施网络诈骗案,骗子使用黑客程序破解用户密码,然后张冠李戴冒名顶替向事主的QQ好友借钱。如果对方没有识别很容易上当。需要您特别当心的是一些冒充熟人的网络视频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盗取图像的方式用“视频”与您聊天,您可千万别上当。遇上这种情况,最好先与朋友取得联系,防止被骗。

3、电话冒充熟人诈骗

2010-2011年通过电话冒充熟人诈骗的案件频发,在这里举个例子:老王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称是他失去联系多年的老战友,第二天将到青岛办事,想起老朋友想顺道过来聚聚。第二天一早,老王正赶去给老友接风,电话又响起:“老王,我在高速上追尾了别人的车子,你知道我开的是公车,想尽快私了,能不能先打2万块钱给我。”老王一听立马拿出银行卡准备去银行转账。还好,银行工作人员及时阻止了他。

4、网购低价销售骗定金

2012-2013年间,常见的网络诈骗案是一家电子公司网购一批货,付了2万元定金和10万元货款后,对方发了个空邮包,而且联系不上了。民警调查得知,这家公司在网站上,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销售一款电子产品。而一个月后,销售方称因为是亏本出售,要求买家先期支付80%货款,否则不发货。收到80%货款后没几天,对方又发来快递单,让支付尾款。付完尾款后,这家公司收到的是空邮包,才知道上了当。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不法分子制作钓鱼网站实施诈骗有两个特点:一是“虚实结合”,网页布局与真网站几乎没有区别,只在联系电话、支付链接等处藏有猫腻,通常难以识破;二是“诱惑性强”。抓住人们贪便宜的心理,利用信息不对称的特点,打着“店庆”、“促销”等旗号骗取信任,实施诈骗。在网上的交易活动要格外留心,特别是在以低于市场价购买金额较大的贵重物品,且卖方提供的付款账户为私人账户时更是要提高警惕。

5、微信二维码盗取存款

2013-2014年,微信兴起,二维码方便流行,但是也很危险,近期出现了微信二维码诈骗的案例,买家发送商品二维码,实则是手机木马。今年9月,小李看到微信上有人称可以代购港版iPhone6,他立即联系订购了两部。迟迟没收到货的他,立即跟微信上的卖家联系,对方称货在海关被查了,可能要加关税钱,要求他每部多付800元,还发来二维码,让他扫描二维码微信支付。小李信以为真,扫描二维码支付后,信用卡里的2万元被盗,等他上微信找人时,对方的账号已没了任何信息。

民警提醒,二维码作为一种新颖的信息获取渠道,已成为骗子行骗的新手法。大量网购、银行、第三方支付类应用被二次打包了病毒、恶意扣费代码,一旦用户下载安装就会被窃取网购、银行、支付账号密码。通过手机支付,虽然减少了验证和输密码的次数和环节,但安全性也相对降低,应尽量避免通过手机进行支付。扫描二维码时一定要注意出处,不要随意扫描陌生人发来的二维码,以免造成损失。

快车支招——网络诈骗维权举措

1、在网上跟陌生人交流的时候凡是涉及到网络交易给陌生人汇款的,千万不要给陌生人汇款。

2、无论在娱乐还是交友还是购物,涉及到银行卡的密码和账号让你去泄漏自己身份信息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能随意地去泄漏自己的敏感信息。

3、建议大家随时开启安全软件,防范这个钓鱼和木马,不要随意打开陌生人发来的连接以及文件。

4、而对于兼职类的网络诈骗,应该要多了解和关注网络诈骗手段,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另外一定不能从事非法或者游走于法律边缘的工作,因为它本身就不受法律的保护。

5、如果你发现自己被诈骗了,那么第一时间你应该去公安局报案,提供被骗过程,这时候可以要求警察陪同你去银行办理冻结被害人银行卡的手续,以防诈骗犯对你的银行进行转账操作。

6、如果你是因为被骗转账,那么你可以向警方提供诈骗犯的银行卡号,通过卡号可以查询到该卡的开户点并且可以查询到资金流向,警方也可以通过银行卡号获取到诈骗犯的个人信息。

7、如果你的银行卡号密码被诈骗犯获取了,那么你可以立刻登录银行官网,输入3次错误的密码,然后再去ATM机进行相同的操作,这样你的银行账号就会被冻结,诈骗犯也就没办法对你的银行卡进行操作了。

8、遇到陌生网络信息,不要主动与对方联系,拨打所谓的咨询电话,这样只能使您一步步上钩。

9、意识到自己被网络诈骗了,马上进行举报,可拨打官网客服电话、当地派出所电话或110报警电话向有关部门进行求证或举报。

有关公安部门专门提醒

所谓通信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当前,各种骗术层出不穷,手段花样繁多,冒充熟人、冒充警察、冒充银行……使用任意显号软件、VOIP电话等技术,以受害人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经济犯罪,以没收受害人所有银行存款进行恫吓威胁,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遇到此类情况,要遵循“三不要”原则,即不轻信,不透露隐私,不向陌生人转账。

第四篇:诈骗防范常识

一、电话诈骗

1.虚构事实杂诈骗。犯罪分子虚构子女或朋友被绑架、出车祸、生病获因违法需交纳罚款等为由,拨打电话欺骗家人或朋友汇款;或者冒充亲朋好友,以车祸、生病、因违法需交纳罚款等为由实施诈骗。

2.冒充电信局、公、检、法、司等工作人员电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以电话欠费等名义实施诈骗行为,或冒充公、检、法、司等国家工作人员,以受害人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为由,利用受害人急于澄清自己的心理,让受害人将自己银行存款转入不法分子指定的安全账户的诈骗行为。

3.中奖诈骗。不法分子拨打受害人手机,称其手机号在摇奖活动中中奖或某公司为祝贺新产品上市创办移动号码开彩,奖金丰厚多达十余万甚至几十万元,通过语音电话的方式告知可亲自前往领取或银行转账。受害人如选择银行转账,告知其需缴纳个人所得税、服务费和银行手续费等实施诈骗。

4.利用任意显号软件诈骗。不法分子使用任意显号软件,冒充电信局、公安局等单位工作人员随意拨打手机、固定电话,显示国家机关的热线号码、总机号码,以受害人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犯罪等,以没收受害人银行存款进行威胁恫吓,骗取受害人汇款到指定帐户。

5.“电话欠费”诈骗。“我是XX电信局(公安局、检察院),您的电话已欠费,而且您的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请配合。”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工作人员打电话到受害人家中,谎称受害人在某地办理了固定电话并已造成欠费。当受害人反映并未登记办理“欠费”电话时,犯罪分子即会继续以受害人身份信息泄露、被他人冒用、公安机关正在调查此事为由,将电话转接到所谓的公安部门报案。接下来,不法分子冒充公安民警谎称受害人的身份资料被人盗用,银行存款可能不安全,或称受害人涉嫌“洗黑钱”犯罪,诱骗受害人将银行存款汇入不法分子提供的安全账号内。

6.“骗取话费”诈骗。不法分子通过拨打“一声响”电话(响一声即迅速挂断的陌生电话),诱使受害人回电,“赚”取高额话费。或以短信形式发送“您的朋友***为您点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你拨打***收听。”一旦回电话听歌,就可能会造成高额话费或定制某项短信服务,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

二、短信诈骗

1.利用银行卡消费实施诈骗。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受害人,称其银行卡已在异地刷卡消费,如有疑问,可致电***号码。在受害人回电后,其同伙假冒银行工作人员,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从而达到诈骗目的。有的不法分子谎称钱物被偷,无法生活或返乡,先骗取受害人的同情,然后以朋友、亲人要汇钱过来为由,借用受害人的银行卡使用,套取密码,骗取钱财。

2.“引诱汇款”诈骗。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将“请把钱存到**银行,**账号,**先生”等短信内容大量发出。有的受害人碰巧正打算汇款,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即可能未经仔细核实,将钱直接汇到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账号上。还有的受害人因拖欠别人钱款,收到此类诈骗信息时,自认为是催款的,没有落实真实姓名,便匆匆把钱汇入该银行账号。

3.“猜猜我是谁”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受害人的熟人,在电话中让受害人猜猜他是谁,当受害人报出一熟人姓名后即予承认,然后谎称近期将来看望受害人。隔日,再打电话编造因赌博、嫖娼、吸毒等被公安机关查获,或出车祸、生病等事由急需用钱,向受害人借钱并告知汇款帐户。

4.无偿提供低息贷款诈骗。“我公司在本市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3%,无需担保,请致电经理”。此类诈骗短信,是犯罪分子利用在银根紧缩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和个人急需周转资金的心理,以低息贷款诱人上钩,然后以预付利息名义骗钱。

5.“刷卡消费”诈骗。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刷卡消费**元,如受害人有疑问,可致电**号码咨询,并提供相关的电话号码转接服务。在受害人回电后,其同伙即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及公安局金融犯罪调查科的名义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其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所谓的更改数据信息操作,或是根据其电话指引进行所谓的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将受害者卡内的款项转到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达到诈骗的目的。

6.“高薪招聘”诈骗。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利用通过群发信息,以高薪招聘“公关先生”、“特别陪护”等为幌子,要求受害人到指定酒店面试。当受害人到达指定酒店再次拨打电话联系时,犯罪分子并不露面,声称受害人已通过面试,向指定账户汇入一定培训、服装等费用后即可上班。步步设套,骗取钱财。

三、网络诈骗

1.以提供博彩、股票资讯进行诈骗。不法分子以帮助选股票付酬劳、收益分成或帮受害人购买股票为由骗取受害人汇款。

2.发布虚假中奖信息诈骗。受害人上网时会显示QQ中奖或网络游戏中奖,要获得奖金必须先交纳手续费、个人所得税等名目,骗取受害人汇款。

3.代购诈骗。不法分子声称物品价格非常优惠为诱饵,为受害人打折代购,受害人付了代购款之后,不法分子会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类似的理由要受害人加付“关税”,等受害人钱付了,等到花儿也谢了,货品也收不到。

4. 二维码诈骗。不法分子以商品为诱饵,给受害人返利或者便宜,再发送商品二维码,实则木马病毒。一旦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受害人的应用账号、密码等其他个人隐私信息。

5.盗号诈骗。盗用QQ号诈骗,不法分子冒充受害人的家人跟受害人联系,并以各种理由向受害人要钱。

6.点赞诈骗。不法分子发布“点赞”信息时,就留了“后手”,并不透露商家具体位置,而是写着电话通知,要求参与者将自己的电话和姓名发到微信平台,一旦所征集的信息数量够多了,这种“皮包”网站就会自动消失,目的是套取更多人的真实个人信息。

四、其他类型诈骗

1.ATM机虚假告示诈骗。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在ATM机上粘贴虚假服务热线告示,诱使银行卡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受害人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套取卡内现金。

2.冒充黑社会敲诈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冒充“东北黑社会”、“杀手”等名义给手机用户打电话、发短信,以替人寻仇 “要打断你的腿”、“要你命”等威胁口气,使受害人感到害怕后再提出“我看你人不错”“讲义气”“拿钱消灾”等迫使受害人向其指定的账号内汇钱。

3.交友诈骗。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聊天工具,或者在报纸上刊登个人条件优越的交友信息(如:谎称自己为“款姐”、“富商”、“富二代”),在网络和电话沟通中,以甜言蜜语迷惑受害人,后以各种原因骗取钱财。

4.“丢卡”诈骗。不法分子自己制作所谓消费金卡,背面写有卡上可供消费的金额和联系网址、电话,并特意说明该卡不记名、不挂失。他们将这些金卡扔在一些大型商场、超市、高档娱乐场所的显眼处,如有人捡到卡,拨打卡上的联系电话或上网咨询,不法分子就会告诉受害人要先汇款到指定账户,缴纳一定手续费进行“金卡激活”后才能消费,从而实施诈骗。

防范诈骗“三不一要”

一是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二是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老师核实。

三是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四要及时报警。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警惕诈骗,揭穿骗局

如果接到自称是电信局或是公安局工作人员来电,谈到银行帐户问题时,不要轻易相信。可选择拨打110或者是电信10000号电话查询核实。

当接到来自亲友号码、公安机关电话号码以及

110、95598等热线短号要求汇款的电话或短信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予以核实确认,避免财物损失。

任意显号软件不支持回拨,即使不法分子来电的时候显示的是110或者10000号,但只要回拨过去就会打不通,或者转接到真正的单位。

第五篇:关于防止电话诈骗的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们:

近期电信诈骗、特别是电话诈骗案件较为高发,我校也发生学生被骗事件。电话诈骗案件的诈骗手段主要有四种:一是冒充事主家属亲戚朋友以急需用钱为由;二是冒充警察以事主的包裹藏有毒品、银行卡等物品涉嫌违法犯罪需将存款转账至安全账户为由;三是以事主信用卡透支、涉嫌违法犯罪需将存款转账至安全账户为由;四是以购房、购车退税或下乡补贴、退返社保金等需提供银行帐号为由。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请同学们做好以下防范工作:

一、平时多跟家里联系,让家人知道你在学校的情况。告诉家人除非接到本人电话,不要相信任何其它人要求寄钱、汇钱的电话。

二、同学们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遇到涉及银行转账的电话、短信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及时向学校老师反映,必要时及时向公安机关求助验证,不要自行擅自处理。

三、告知家人班主任、辅导员电话,万一家人遇到类似情况,同学联系不上时,可以与班主任、辅导员进行联系。也可以与学生工作处或者保卫处联系。学生工作处电话:0551-3813595,保卫处电话:0551-3811281。

望同学们相互转告,加强防范,以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学生工作处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上一篇:房产辞职报告范文下一篇:傅雷家书免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