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9-12

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 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而,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归宿。这种交际能力除包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外, 还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所以,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文化导入就成为必要的教学内容。

1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 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是人类在其进化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财富, 属文化的一部分, 具有文化的特点。一个民族的语言必然反映着这个民族的文化。

文化是指某一特定时期集居在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的人们所共有的信仰、习俗、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没有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 就不可能正确地使用这一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也是语言的一部分。

海默斯 (Hymes) 于1971年提出了交际能力的理论。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 而且包括对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充分了解和掌握。语言交际过程不仅涉及语言系统, 而且涉及同语言系统紧密相关并赖以生存的文化系统。语言学家们强调了语言的社会属性, 认为必须把语言学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 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外语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必须同时学习第二语言文化。语言学习, 不能独立于文化学习之外, 文化学习也不能独立于语言学习之外。

2 文化导入的原则

文化导入就是外语教学中适时适量切合实际地导入一些目的语所属的文化知识, 以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语用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能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满足他们语言学习的要求, 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对语言学习产生积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与世界接轨已呈必然趋势。随之而来的是涉外交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 这就意味着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机率也会随之增加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应具有跨文化交流的知识和能力,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语言知识外, 还应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

束定芳、庄智象认为, 英语教学阶段的文化导入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 阶段性原则和适合性原则。具体的说: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英语教学阶段的文化导入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和适合性原则, 即:

(1) 实用性原则

所导人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 与日常交流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流实践, 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 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2) 阶段性原则

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 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 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 由现象到本质。

(3) 适合性原则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适度。教师对文化内容的讲解要有选择。对于主流文化的内容, 或有广泛性的内容, 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 举一反三。另外, 由于文化内容本身就广而杂,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 增加文化的积累。

3 文化导入的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方法得当, 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英语课堂中,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文化导入:

(1) 阐述法

就是对于教材中那些文化含义不同的词汇、谚语、成语以及课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注释和解说。在词汇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在词语教学中, 教师除讲授词语的词义、交际功能和认知功能外, 还应重视其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其次教师可以在在文章讲解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结合课文, 介绍英语国家的地理、风俗习惯、民族、宗教、制度、饮食习惯、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 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英美等国家。

(2) 情景会话法

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让他们沉浸于目的语文化的氛围中, 同英语本族语使用者接触。教师尽量为学生创造环境, 提供条件, 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练习各种不同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以此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异同比较法

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说明, 引起学生重视。如在说英语的国家里, 当人们得到邀请而愿意接受时, 他们会直接接受对方邀请, 所以邀请没有必要发出两次。而中国人认为直接接受对方的邀请是不礼貌的, 所以还要一再的推辞。当邀请者再次甚至多次提出邀请以示诚意后, 方才客气的接受。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国家两个民族对家族关系称谓的区别;送礼、招待的方法和方式, 让学生多了解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同时, 教师要通过课外阅读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 指导他们有意识地去留心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民族特性等方面的知识和收集非语言交际方面的“语料”, 对比中英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 及时进行演示、归纳和总结, 并且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电影、电视、广播, 歌曲等。

4 结语

文化背景知识的导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语言教学中有意识有系统地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重视中外文化的差异,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英语人才。

摘要: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入手, 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原则及方法。大学英语教学应以文化导入为手段, 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 充分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1.

[2] 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3] 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 2000.

[4]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上一篇:德育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下一篇:谈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