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22-12-3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因此, 低年级短文阅读识字导学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在语文课堂导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 要构建语文卓越课堂, 在导学理念上要凸现生本化, 指导方法上要呈现多样化, 自悟学习上要突出自主化, 评价方式上要体现多元化。这样, 才能更好地克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那种重教轻学, 重练轻悟的现象。如何更好地解决好低年级短文阅读识字导学, 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共同探究的问题。

一、未雨绸缪, 独俱匠心

教师在备课时, 首先要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 低年级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是:活泼好动、爱玩, 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 喜欢具体形象的东西, 记忆力较强, 但学得快, 忘得也快。儿童对其形状的辩认经历的认知过程是:先整体后局部, 即识字总是先感知字的整体, 然后才辩认个别笔画;先轮廓后内函, 即低年级儿童往往对字形的轮廓容易掌握, 对具体笔画笔顺难以牢记。教师如果真正了解儿童的这些认知特点后, 在备课时, 就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来精心设计教案, 内容上要从易到难, 由简到繁, 由浅到深;教学形式上要生动活泼,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例如, 我在备课《小壁虎结尾巴》时, 我估计“借”的书写学生容易少写草字头下的“一”, 于是, 我就给他们编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到他的小伙伴草儿家去借书, 他站在屋外大声喊:把你的书借给我看一天 (一日) 吧, 我只看一天, 就一天。上课时, 我一边讲, 一边写, 学生们就牢牢记住了草字头下的一横了。教师只要千方百计独俱匠心创新导学方法, 学生们就喜闻乐见, 易于接受和记忆, 从而促使识字教学效能提高。

二、兴趣昂然, 导学同心

谁都知道课堂是学生掌握阅读识字方法的主阵地,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记忆为主, 学习的动机主要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以新奇内容为主的学习活动。有一位教育家说过, 课堂是生命相遇, 心灵相约的场域, 是质疑问难的场所。因而, 集中趣味识字方法,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为学生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教师在上课时, 要有儿童心理, 恰如其分的应用儿童语言, 把生硬的学习变成一个游戏, 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最直接, 最清晰, 最深刻的了解和掌握。我在教学《美丽的小路》时, 我和孩子们一起表演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路过开满鲜花的小路时的高兴;一起表演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路过脏兮兮的小路时的不同感受, 在表演的过程中, 一边出示相关的生字词, 一边指导学生读出文中语句的不同语气。这样, 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体会到了小路给动物们带来的不同心情, 从而使学生更深刻的感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也使学生巩固了生字词, 使阅读识字在表演中凸显。

在阅读识字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汉字文化, 阅读识字要爱为先, 快乐阅读识字, 要从兴趣开始。因为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动力, 如何激发学生阅读识字的兴趣。首先应培养学生热爱中华的汉字文化。中华汉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她形象美极富魅力。双木为“林”, 给你眼前展现出一幅郁郁葱葱茂密森林的景象, “笑”字使人欢乐, “哭”字让人落泪, 千口“舌”, 舌甘“甜”;合手“拿”, 分手“掰”。汉字变化其乐无穷, 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图画,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力求使生字的图画或故事富有儿童情趣, 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记住字形。上课时, 教师要和学生同心同乐,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激发学生阅读识字的兴趣, 真正让课堂“乐”起来。

三、以生为本, 自主用心

在课堂上,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 挖掘学生的潜能, 给足自主学习的机会,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导学过程中, 教师如何调控引导学生自主用心地学习呢?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就要千方百计让学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 在课堂上要安排四分之三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用心的学习, 大胆地质疑。老师时而点拨, 时而引导, 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 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问题, 去自主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在自主用心的学习中, 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 边读边想。“手到”则要学生勤查工具书, 边读书边圈圈点点, 写写划划, 将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起来,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生字再创造, 组成词, 串成句, 连成段, 让生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再现, 巩固加深学生对字的印象, 从而提高学生识字的效力。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不是生来就有的, 不是当“观众”看来的, 也不是当“听众”听来的, 它同其它的事件一样, 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从学习中慢慢培养出来的。小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因此, 老师要把课堂中的时间留给学生, 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不要总是“抱着”学生走, 也不要把语文“嚼”得太烂。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 自主感悟, 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让学生从“手动、口动、脑动”, 最后达到“心动”之目的。

四、融会贯通, 求知开心

导学有法, 但无定法。针对低年级短文阅读识字导学而言, 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 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点, 教师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 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 导学方法多样, 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

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 做到玩中学习, 玩中思考, 玩中创新。因此, 教师在一课堂中要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 借助形象化, 趣味化, 导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 生动愉快的阅读识字。我在教学“球”时, 很多孩子总是写掉“一点”, 纠正多次, 还有写掉的“一点”的同学。于是, 我安排了一个分组拍球的游戏:一个没有充足气的球孩子们怎么也拍不起来, 我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学生们都知道要给球打气, 可怎么才能打进气呢?我让他们仔细观察, 学生们都回答球体上有气眼。我马上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球”, 强调“一点”的重要, 孩子们就牢牢记住了“球”的“一点”了。汉字的形体千变万化, 字字都有差异, 但是汉字作为音、形、义结构体, 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读其音, 看其形, 放飞想像, 把握汉字本义, 引申义, 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 交给学生识记的方法及规律, 减轻学习负荷, 使他们开心求知, 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在短文阅读导学中。用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 教师要因势利导, 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 在指导学生自学阅读课文要强调学生边读边想, 在“想字”上下功夫;用境引趣:教师带领导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的兴趣, 在导学时,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再现书中所写的情景, 播放配乐课文录音, 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的感觉;朗读生趣, 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以读激情, 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阅读理解课文。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 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 让他们带着最佳学习心境, 进行品词品句, 理解课文内容, 将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语文导学重在启迪学生心智, 开发学生潜能。特别在低年级短文阅读识字教学中, 教师更要“四心”同用, 情真意切, 才能有效地发挥“四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巨大作用。

摘要:在小学语文短文阅读识字教学中, 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未雨绸缪, 独具匠心;兴趣昂然, 导学同心;以生为本, 自主用心;融会贯通, 求知开心, 才能开发学生潜能, 启迪学生心智。

关键词:四心,教学,语文,课堂,作用

上一篇:实施全成本核算加强医院经济管理下一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欣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