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2022-08-01

无论你是处在何种工作岗位上,书写工作计划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通用工作技能。在新的年度,很多人又在为如何写好计划苦恼了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8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8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2010下8年级物理计划

2010年下学期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桃源县沙坪镇中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的指导思想领导下,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一系列教学工作计划。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是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新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程还比较陌生,但是对生活实际当中的很多物理现象还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和引导,是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能顺利的走上正轨。顺利的完成教材基本内容的学习,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声学和光学的教学应该自成系统,物态变化的内容是后续热学内容的基础,电学的教学是重中之重。

三.学情分析

今年我校八年级两个班,学生人数较少,基础较弱。两个班存在优等生少、后进生面较大的特点,特别是有个班的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少于发言,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有一部分同学由于思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学习的兴趣不是很高,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然后,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为我校八年级的物理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是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

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6.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具体安排(具体时间安排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时间内容

第一周组织入学制定学习计划

第二周—第十五周新课教学

第十五周以后组织系统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第二篇:8年级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沙坪中学八年级2011年下学期物理科实验教学计划

教者:

一、实验教学目标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 教材分析

本学期一共有五章,内容主要为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分组实验比较多,演示实验也不少。

三、 学生分析

物理是学生刚刚接触的一门课程,物理实验也是学生刚刚接触到的。但是对于生活中的很多物理现象,同学们见得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和社会生活和实际相联系。

四、实验教学重点

1. 平面镜成像规律

2. 凸透镜成像规律

3. 电学实验

五、 实验教学难点

电学实验

六、实验教学措施及策略

让学生熟悉并掌握每一个分组实验,能按要求独立操作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按照课本上的步骤一步步完成实验,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我们进行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之后,能对实验有一个自己的认识,并对实验提出改进方法与意见,在认真分析实验原理步骤之后,能自主设计一定的实验,这才是实验教学的难点。

1. 对所有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报告和实验记录。

2. 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实验操作。

3. 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七、进度与安排

分组实验: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凸透镜成像规律

3.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

4.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第三篇: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2《二力平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③理解二力平衡 条件;

④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 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难点: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 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

3. 教学用具

2把弹簧秤,一块轻质塑料片(片上有几个洞),一把剪刀。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 列举: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在路边的人、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提问: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力的平衡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平时生活中 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举出身边一两个受力物体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在黑板上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比如放在桌子上不动的墨水瓶,挂在天花板上不动的电灯匀速运动的小车等)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其所举的实例,利用这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从而得出“力的平衡”的概念,指出这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

一、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在几个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我们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情况。 2.二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仍从同学所举的例子中找出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并不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要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

[实验]:用两把弹簧秤拉扯桌上的塑料片,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片保持静止不动? 归纳小结塑料片静止必须满足的条件。

这两个力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二力大小不相等、二力方向不相反、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并动态显示最终的结果(均不能保持静止状态):

对第四种情形(二力不在同一物体上)进行点拨:将塑料片从中剪断,变成两部分,这两部分能静止吗?

结论: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的条件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演示实验]:手在绳端用力F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静止,观察弹簧秤的示数。然后用力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匀速上升,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并比较两次弹簧秤示数的大小。

分析物块受的两个力的大小、两个力的方向、两个力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通过上述演示实验,归纳: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得出二力平衡条件。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将条件归纳成口决:“同物、等大、 反向、同线”。 归纳: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为零。

“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物体所受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或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其中一个力。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 2.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可求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3.反馈练习

1.物体 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 或 状态,这几个力就相互平衡。 2.汽车在斜坡上所受到的重力和斜坡的支持力 (填“是”或“不是”)平衡的力。 3.每方十人拔河时,某时刻绳子静止不动,这时这二十个人拉绳子的合力是 。 4.一个物体 受到的重力 是500牛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是 牛顿,方向是 ,重力和支持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 和 。

5.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向东行驶的汽车重为5000牛,受到的牵引力是200牛。 那么,汽车受到的阻力是 牛,方向是 。

6.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静止悬挂在绳子上,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牛?若提拉物体使它匀速向上运动时,拉力又是多少?(g=9.8牛/千克)

7.如下图所示,物重6牛,弹簧秤竖直向上拉,示数为4牛,水平地面给物体的支持力是多大?

课后习题

课本第49页练习3-5。

第四篇: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2二力平衡教案

第二节 二力平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小丽同学听到头顶上有一阵轰鸣声,抬头一看,原来是一架商业用直升机拉着巨幅广告静止在空中。请同学们思考:扔出去的铅球、踢到空中的足球会落向地面,为什么这架直升机却能停在空中不动呢?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20页至第22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平衡状态

【演示实验】 用小刀将铅笔竖立在手指上的实验,让学生思考铅笔为什么不倒,激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点拨】 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这时铅笔处于平衡状态。

【讲解】 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向个力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

(1)教师举例:吊在天花板上的日光灯、正在匀速降落的跳伞运动员。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各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它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教师总结】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作二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

学生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教师点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决定力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从这三个要素来考虑。

(2)学生选择器材,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最后由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如右图)

①使作用在硬卡片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时,卡片__平衡__;当两个力的大小不等时,卡片__不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②使作用在硬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卡片__平衡__;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卡片__不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③使作用在硬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__平衡__;当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时,卡片__不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

(3)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两个力才能平衡。即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满足条件的两个力叫做一对平衡力。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学生回答:[书本(重力、支持力);电扇(重力、拉力);老师手中的粉笔(重力、静摩擦力)等等],观察图中的平衡力。

5.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教师强调】 平衡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必须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二力平衡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力和运动的关系

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4.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异同点

相互作用力

平衡力

相同点

大小

相等

相等

方向

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区别

作用

对象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作用

时间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没有时间关系

力的作

用效果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一般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两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使物体保持平衡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一个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此二力(  )。

A.一定是平衡力    B.一定不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 B

2.如图所示的各物体中,所受的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有(  )。

答案 C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

B.物体如果有外力作用,不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C.两个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的

D.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在不断改变,它受到的力一定不平衡

答案 D

4.如图所示,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

B.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球的拉力

C.弹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D.球对弹簧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答案 C

5.如图所示,连接弹簧测力计的绳子各挂10N重物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10N

B.20N

C.0N

D.无法确定

答案 A

6。见《练习册》学生用书配套部分。

板书设计

一、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

1.条件

2.应用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下册《8.3 连通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三、连通器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2.知道连通器的应用,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例子。 3.知道船闸是连通器的应用之一,知道船只通过船闸的简单过程。

(二)教具

演示用:连通器装置、用橡皮管连接的U形管、漏斗、茶壶、船闸的活动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旧课复习、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

(1)简述液体压强的规律。 (2)写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3)课堂练习:

题目:(课前写在小黑板上)如图1所示的容器,甲、乙两管横截面积相等,等于1厘米,内装水,水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20厘米,问:A、B两处受到的压强各是多大?

此题要求学生在下面做,另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做,做后进行评讲。

2.引入新课:由以上计算讲述,容器甲、乙两部分底部连通,我们把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板书课题:第四节连通器、船闸)由此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1.读图:读课本中图8-14,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教师板书)。 2.阅读课本P64“科学窗”中图8-15,分析为什么连通器内静止液体的页面总是相平的呢?我们来进行看图分析:

设假设液片的面积为S,左、右两管内水深分别为h左和h右,由于水不流动,即液片左、右两面所受二力平衡,这两个力同作用于液片上,则左、右两管中的水对液片的压强相等;因为两管中同是水(即液体密度相同),只有两管水深相等,压强才能相等。即h左=h右, 1

所以左、右两管水面总保持相平。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应用公式p=ρhg,证明h左=h右。 3.交流讨论:列举例子,说明连通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了连通器的这一特点及其具有这一特点的道理后,了解一些它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除了课本上图8-16外,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请同学们举手发言,列举出自己所见到的连通器的例子。然后请同学们课后多观察,了解一下你家中哪些地方、哪些部件上应用了连通器。 4.讲述船闸:

(1)首先讲述船闸就是一个巨大的连通器,根据连通器的特点,船只在修筑了大坝的江河中航行,必须修建船闸。

(2)然后介绍我国三峡工程中的葛州坝的二号船闸。

(3)出示船闸活动挂图,讲述船闸的简单结构和船只从上游经船闸航行到下游的过程(讲述时,请同学看清“闸门”和“阀门”的位置和它们的开闭情况,明确船闸就是一个巨大的连通器)。

三、归纳本课内容和课堂练习: 1.归纳本课内容

讲述:本课要求同学们了解连通器(可复述一遍连通器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连通器的应用比较广泛,请同学们课后多观察,进一步了解连通器的应用,船闸就是应用连通器道理,它是利用小道理解决大问题的一个好例子。 2.课堂练习:

如果船要从下游经过船闸到上游,请同学们说一说它的简单过程,着重讲明“闸门”、“阀门”开、闭顺序。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了解连通器的特点及其原理;看图8-17,说一说船只经过船闸的过程。 2.观察家中哪些用具利用了连通器,举出1~2个例子。 教学反思

1.本课属液体压强的应用,要多举些例子进行说明,特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如洗衣机的排水管、卫生间的排污管等。在知识上不宜作过高要求,只要常识性了解就行了。 2.关于连通器的演示实验,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兴趣很有作用,特别是较矮的那个容箱,取下橡皮帽后向外喷水,很受学生喜欢,由此也可以简介喷泉、公园里的喷水装置、

水塔和自来水管等简单问题,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

3.根据大纲要求制订出本课教学目的,因此不能要求过高。只能控制在一种液体不流动的条件下,而不能引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液体。对于为什么连通器内装入一种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平的理论推导,只作一般讲解,不宜作为本课重点,利用p=ρhg这个公式证明只有h左=h右,即液面保持相平,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去作,不能要求全体学生都去推导证明。

4.为了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可布置学生课后说一说船从下游经船闸到上游的简要过程,只要说清楚“阀门”、“闸门”的开、闭顺序就可以了,不必要求用书面的形式写出来。 5.除了布置的作业以外,可让学生回家观察洗衣机的排水管口为什么比洗衣缸口低?卫生间的排污管为什么都做成U字形?这样作有什么好处?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物理,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上一篇:中考语文背诵下一篇:8月份防火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