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

2022-09-12

1 大学生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1.1 高校学生社团的地位

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与校园活动中所积淀形成的精神财富和营造的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在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之上的活动形式。学生社团不仅是学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而且为广大同学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在推动大学生素质计划的实施和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方面起着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1.2.1 学生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主导

作用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从数量上看, 学生人数又占有绝对优势。如果学生能在一种文明向上、宽松愉悦、竞争创新、协调有序的校园中学习、生活, 那么他们的身心就能获得全面发展, 随之实现个性的和谐发展。如:哈工大华德学院学生社团数量多、种类全、辐射面广, 已成为学院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学生组织, 并在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也体现出了学院“侧重个性培养、全员成才教育”的育人理念。

1.2.2 学生社团是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新时期,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单一的说教方式已经很难被同学们所接受, 而通过学生社团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则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模式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社团的起点在于自发性, 学生参加社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成长模式的一种自我选择。在社团活动中, 学生处于主人翁的位置, 具体活动的策划、组织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 学生主动意识、参与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加强,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加显著[4]。

1.2.3 学生社团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主力军

构建和谐校园, 学生社团应该成为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和辐射源。学生社团以学生为本、以第二课堂为主要手段的群体文化是众多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之一, 体现着校园文化“三育人”的内涵, 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力。如, 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文体娱乐、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 把德、智、体、美等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有利于建设良好的学风、院风。社团活动所形成的文化氛围, 对大学生有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深刻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2 高校社团活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现状

从学生社团数量、人数规模和类别来看, 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并程现出鲜明的自发性、自主性、活动多样性、广泛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如哈工大华德学院学生社团总数达30个, 社团会员2000余人, 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15%。这充分说明学生社团在高校学生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活动开展也是围绕学校学生工作整体布局, 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各种平台与机会。

2.2 当前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

社团发展良莠不齐, 社团资源配置不合理, 缺少有效整合, 不利于社团多角度、集团化管理;个别社团活动有头无尾, 雷声大雨点小, 搭了台子唱不出好戏, 活动的规划缺乏系统性和目标性, 品牌意识淡薄;个别社团组织结构不健全, 管理制度不配套, 分工不明确, 指导意见不能贯彻落实;个别社团负责人匮乏管理意识、不注意社团骨干的梯队建设, 忽视新成员培训和管理思想更新, 社团后劲不足、昙花一现, 出现“大一热, 大二冷, 大三、大四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社团文化缺少积淀和延续性, 出现断层等问题。

3 规范社团活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3.1 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

一:思想领导, 要把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摆在对社团成员要求的第一位, 在遇到思想矛盾和问题时, 积极疏导, 警惕和抵制错误思潮对学生的误导。二:组织领导, 党团组织要把握对社团组织的审批、考核与监督。三:加强社团的干部队伍建设, 要求社团的主要负责人必须符合学生干部的任职资格, 并享受学生干部待遇, 严格坚持社团联合会例会学习制度, 不断提高社团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3]。

3.2 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社团的规章制度是实现社团规范化管理的保证, 也是学生社团活动得以蓬勃开展的保证。学校要通过制定政策来建立社团的管理体系, 理顺各方面关系, 整合多方面资源, 明确日常管理部门及其部门的职责范围, 对学生社团的成立、审批、考核及学院的基本要求等加以明确规定, 使学校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有章可循。

3.3 重视发挥社团骨干的作用

学生社团干部是社团的骨干力量, 一般来说, 他们都有较高的工作热情、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号召力, 在社团成员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一个社团活动开展得好不好,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团干部的表现, 要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座谈会、户外素质拓展等, 加强与社团骨干的联系与交流, 增进感情、掌握情况、改进工作、完善管理[1]。

3.4 坚持双重教师指导

学生社团属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社团, 但并不意味着学生社团就不需要学院有关部门和老师的指导, 选拔部分专业强、责任心强的教师做社团的业务指导老师和思想政治教育老师, 在指导社团开展特色活动的同时, 有效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两方面的老师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较硬”, 实现学生社团的全面发展[2]。

3.5 注重培育精品社团

高校学生社团已发展成规模不小的“社团群”, 对有价值和前景的社团给予重点扶持, 有意识地培育几个精品社团, 在社团中树典型、立榜样。一方面, 既要积极鼓励学术研讨型社团和社会实践型社团向更广阔更深入的领域发展, 另一方面又要求文艺类、体育类社团追求高层次、高格调, 并且辅之以学生社团考评办法加以奖优罚劣, 充分体现学生社团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内涵。

实践证明, 学生社团在高校构建和谐校园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学校应该顺应学生社团日益发展的趋势, 重视学生社团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的作用, 并积极探索学生社团管理体制, 切实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育人作用。

摘要:学生社团作为推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和高校主体性德育实践的重要载体, 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正与日俱增。本文试从学生社团的作用、特征及规范社团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浅析如何引导和积极地推进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 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 使它在保持健康向上的基础上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 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关键词:学生社团,和谐校园,内涵

参考文献

[1] 韦文学.大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J], 当代青年研究, 2005 (4) .

[2] 章剑锋.研究性学习——高校社团工作创新的有效途径[J].当代青年研究2005 (6) .

[3]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5.

[4] 王江.大学生社团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 1996 (6) .

上一篇:专业编辑综合能力提升与发展探析下一篇:数学统计在现代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