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23

作为高等院校审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必须课程之一, 《成本会计》在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会计角度看, 成本会计岗位的存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在为管理会计提供对内报表、为财务会计编制报表等方面提供了相关基础的数据。通过对一些高校《成本会计》课程的调研, 发现当下的课程建设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需要通过一定的课程改革来适应会计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需求。

一、《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 理论性强

《成本会计》以经济学、财务会计、现代成本管理等理论为支撑, 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具有理论性强的显著特征。该课程需要许多前置的基础课程的学习, 需要具备相关的支撑性理论基础知识。

(二) 实践性强

《成本会计》主要以工业企业生产活动为核算对象。因该类型企业工艺流程复杂, 导致其成本核算过程也复杂。工业企业又存在许多不同的组织形式, 不同组织类型的成本核算差异也较大。在具体学习时, 学生需要熟悉生产企业的制造流程, 这样才能熟知相关的生产成本, 进而把握如何编制成本报表。这就体现了该专业课的实践性特征。

(三) 专业性强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课程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又是《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的后设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的专业性较高, 并用于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性决策活动。

(四) 计算方法多

《成本会计》在课程设计中需要较多的计算方法与分配方法, 对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具有较高的挑战。学生在学习《成本会计》课程时, 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 还要牢记相关的计算公式。

二、《成本会计》课程学生学情现状及问题

就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2015级审计专业105名学生对当前《成本会计》教学中自身的学习状况、教材的选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 学习习惯

《成本会计》是审计专业学的专业必修课, 在教学过程中, 55%的学生能够在课前预习, 75%的学生在课后能够复习, 90%的学术能够按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总体而言, 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主要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 缺乏主动自觉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二)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中, 96%的学生认为应选择两者相结合, 其中56%的学生认为两者相结合, 但应以多媒体为主;剩余的44%的学生认为两者相结合, 但以传统教学为主;75%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增强了自身的学习兴趣, 83%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在多媒体课件中, 66%的学生喜欢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33%的学生喜欢视频动画类的课件, 仅1%的学生喜欢纯文本类的课件。现有的《成本会计》教材里计算内容较多, 教师在涉及的计算知识讲解时, 多对比课本的表格内容进行讲解。学生会感觉到枯燥乏味, 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课程学习氛围。

(三) 教学内容

教材选用方面, 69%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材选用的合理, 剩余的学生不太确定。83%的学生认为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合理的。在当前市面上发行的中文教材中, 大量的篇幅介绍了成本核算的内容。成本管理的内容较少, 这样的课程体系, 导致学生很难对成本会计有宏观总体的把握和认识。

(四) 注重理论讲解, 缺乏实训教学

就学生对当前教学改进的意见来看, 90%的学生提出了应增加实训课程, 加深理论联系实际。市面上常用的《成本会计》教材多根据成本核算的程序编写, 聚焦理论教学, 缺乏实践操作内容, 尤其缺少实训类教材, 包括实训实验室等。这样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进入工作岗位后还要面临上岗再培训的要求。

(五) 考核方式

93%的学生对当前采用的“期末卷面+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是认同的。《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方式多采用传统的闭卷试题模式, 考试内容多以教材基础知识的记忆为主。在平时成绩中由课堂出勤、回答问题、课堂笔记等环节组成, 缺乏实践环节和应用能力的考核。

三、成本会计课程建设的思考

(一) 成本核算为主, 兼顾成本管理

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 成本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在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中, 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岗位构成了成本会计岗位。这样的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要求成本管理的内容应成为《成本会计》相关教材的主要构成内容。不仅如此, 《成本会计》教材还需要加入与成本相关的管理内容, 如决策、控制、分析等。

(二) 通过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1. 采用案例教学法

在成本会计理论知识用于具体实践活动时, 通过案例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3]。教师需要加强案例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课程。

第一, 教师要选用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这对于教师而言, 要求比较高。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研究、积累不同课程模块内容的鲜活企业案例。学生还要提前预习, 针对教师提及的案例进行扩展学习, 了解案例相关背景与信息。课堂上, 教师辅导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框架, 并进行分组讨论。

第二, 在课堂具体讲授时, 尤其针对案例讲授部分, 教师需要加强案例研讨的组织与引导, 正向鼓励为主, 结合分组讨论、角色扮演、主题发言等多种形式, 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参与度, 引导学生融入到案例教学活动中。每次案例教学活动后, 教师要充分发挥总结者的作用, 尤其指明案例研讨时所涉及的成本会计知识, 并梳理出案例研讨时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

第三, 通过布置作业的模式, 让学生撰写并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将该报告纳入学生课程的平时考核中, 刺激学生的投入与参与。

2. 采用启发式互动教学方式

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用课堂讲授、问题回答以及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4]。教师既要以讲授知识为主, 也要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 同时还要调动学生的参与度。通过互动式教学方式的引入, 能够降低学生上课不专心、走神的概率, 甚至逃课、旷课的情况也会得到大幅度减少。

(三) 专家进课堂、教师走出去与学生进企业相结合

介于《成本会计》的专业性与实践性特征, 专家进课堂、教师走出去与学生进企业相结合, 提高学生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

1. 专家进课堂

通过聘任实务导师、邀请企业工作人员进入课堂讲课。辅助网易公开课、慕课、网络课堂、远程教学资源等, 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短板,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知识的丰富程度。

2. 教师走出去

鼓励高校教师在会计实务部门兼职, 如一些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等, 在课堂中更好的将理论结合实际给学生讲解。

3. 学生进企业

借助于实训基地, 开辟第二课堂, 让学生去了解企业实际工作, 包括实际的生产流程、产品成本构成、财务核算工作等。借助一些沙盘模拟软件, 让学生通过软件教学来模拟企业活动。利用寒暑假、实习周、实践课程等, 安排企业进入企业实习。

(四) 创新考核方式, 加强学生能力测试

除了通过期末闭卷考试检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外, 还可以加强平时测试、案例报告、实习测试等方式, 全面测试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不仅如此, 还应创新考核方式, 比如笔试、答辩、现场操作、路演等, 多种模式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考核, 这样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规避传统应试模式的逆反情绪。

摘要:本文基于对现有审计专业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需求调研, 针对课程性质与内容进行分析, 重点研究教学内容与条件因素, 构建出课程建设思路, 旨在提升《成本会计》课程设计质量与改善其教学效果。

关键词:成本会计,课程建设,翻转课堂

参考文献

[1] 吴再芳《.成本会计》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1) :168-169.

[2] 程磊.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西部, 2013 (20) :154-154.

[3] 周婕峥.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会计师, 2014 (16) :57-59.

[4] 张妍.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会计教学探索[J].财会通讯 (28) :38-40.

[5] 沙娟, 王艳青.关于提高“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24 (1) :66-69.

上一篇:煤矿液压支架油缸故障的诊断及解决措施研究下一篇:浅谈施工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开裂的预防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