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培养

2022-09-18

歌唱艺术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再创造活动, 技能、技巧决定了它的根本属性、基本规律和原则。演唱者声音的技巧和技能是必需的, 但除此之外, 有了好的技巧、技能并不等于有了完美的歌唱。在这两者之间发挥作用并起调控功能的关键是歌唱的心理因素。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声乐的技能、技巧, 提高对声乐艺术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 并最终成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但在声乐教学中, 人们往往比较重视的只是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的训练, 容易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和教学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1 歌唱者心理素质的内涵

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很难把握, 它是一个抽象复杂的心理过程, 是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具有的心理素质。心理学研究表明:歌唱艺术是音乐和文学相结合的综合艺术, 学习歌唱艺术不仅要摸索其中符合歌唱发展规律的特定的思维方式、创作手法、表现形式, 同时还要通过严格的发声训练, 探求其中生理与心理的微妙变化及其隐含的科学原理, 更要了解与其相关的学科领域, 如生理学、解剖学、物理学、音响学、音乐声学等自然科学。也就是说, 一个歌唱者不但要发展其特殊的音乐才能, 同时还要促进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注意力的发展, 培养其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如成功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荣誉感、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等, 调动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培养其创造力、与人交往能力、对复杂事态的应变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等。可以说, 歌唱者心理素质结构愈完善, 其整体素质和功能就愈强。

2 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和教学所起的作用

歌唱者要想取得良好的演唱效果, 取决于许多条件, 而从歌唱者自身的因素来说, 有两个方面是最基本的。其一, 是否能够使其发声器官保持最佳的演唱状态;其二, 歌唱者对声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是否是全面、深刻、准确。而这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同歌唱者的歌唱心理都有紧密的关系。

第一, 从发声器官来说, 如果歌唱时心态不良, 如紧张、自信心不足等等, 必然会影响歌唱者对发声器官的准确控制, 无法保证发声器官保持最佳的状态, 从而造成诸如走调、跟不上伴奏节奏等问题, 导致歌唱失败。

第二, 从歌唱者对声乐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来说, 则歌唱心理的作用则更大。不同的声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 或抒情、或缓慢, 或热情、或粗犷。这样, 具有不同歌唱心理的人对不同声乐作品的理解与表达, 就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首声乐作品会因演唱者不同而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

意大利马腊费奥迪医生曾指出:“让心理去支配一个完整音域范围的声音, 若是在歌唱家心中有戏剧和悲剧的诗篇的话, 会使歌唱显示出抒情和悲剧性的感情。”这就很形象地告诉我们演唱者的心理状态在歌唱中起着很重要的支配作用。也正因为如此, 要求我们在声乐教学中, 除了要注重对学生歌唱生理技能技巧的培养、训练外, 还应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提高其调控自己演唱心态的能力, 使他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都能不受干扰地保持良好的歌唱心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只有解决好心理失态, 提高其驾驭心理、调控心理的能力, 在持之以恒的练习中掌握良好的歌唱心理, 才会有良好的舞台效果。对教师和学生来说, 加强歌唱心理素质的修养和训练, 就显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 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培养方式探析

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歌唱心理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方式不是单一的, 必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着手, 才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3.1 主观上

3.1.1 坚强意志和稳定性格的培养

意志和性格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基础和关键, 坚强的意志具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四种品质。在声乐学习中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 这就需要歌唱者有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 多接触声乐活动的相关事物, 逐步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 不断克服不良情绪和各种困难的干扰。在教学中, 教师可设计各种困难, 并使困难的程度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克服这些困难, 并给予必要的帮助, 最终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和稳定的性格, 促进其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

3.1.2 树立正确的歌唱态度

歌唱态度是增强演唱者自信心和必胜信念的前提, 有利于演唱者消除自卑感从自我束缚中解脱出来。演唱时, 在心理镇定的基础上, 保持适度的兴奋感可以让演唱者更积极地投入到艺术创造中去。此外, 还需要不断加强自控能力的培养, 对演唱中不利的因素应有惫识地加以控制, 将其调整到演出所需要的最佳状态以便进行最佳的歌唱艺术创作, 发挥最佳的演唱效果。在声乐教学中, 演唱者的技术训练要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必需要达到心理平衡精力集中, 心情愉快。在这种状态下, 发声器官各部分的肌肉都会处在一种平衡协调的积极状态, 有利于演唱者进行自我调节有效地控制发声器官的正常运动。特别要强调的是演唱者在技术训练中只有对心理状态从理性上加以认识在实践中仔细体验才能在声乐演唱中收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3.1.3 训练和提高扎实的基本功

克服紧张、恐惧的关键是信心, 而信心取决于学生高超的演唱技能。正确的歌唱姿势、呼吸、发音和共鸣训练, 咬字清晰, 发声器官在发声状态中协调一致。保持一种积极的歌唱状态, 也就是演唱者要保持兴奋的状态。熟练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经过长期演唱实践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 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是演唱技巧的前提。由于声乐演唱技巧必须在基本的训练中进行, 教师要求学生的演唱首先要有个整体观, 教学也需要有更周密的计划和步骤。所以在平时的课堂,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充满感情的演唱。平时练好基本功, 演唱不同风格的作品, 增加自身修养, 整个身心最大的放松, 在舞台表演会胸有成竹。

3.2 客观上

3.2.1 教师必须具有较高深的艺术造诣和业务能力

教师必须具有较高深的艺术造诣和业务能力, 科学的、良好的教学方法, 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敬,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并把这种信赖转移为学生的自信心理。教师自身的艺德修养尤为重要, 集思广益, 善于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就会有助于影响学生的行为,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格。在实际教学中, 要熟知如何透过语言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学生会发现这样练习, 能使声、字、情成为一体。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示范都会传递出情感的信息, 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 要善于挖掘自己的情绪, 发挥榜样作用, 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挚, 从而强化声乐教学的情绪作用, 使教与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3.2.2 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

教师教授的学生千差万别, 每个人的音乐天赋、学习基础、文化修养、心理素质、理解能力、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等都有所不同。对待不同的学生就要采用具体的方法, 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计划。在基本训练、歌曲选择等方面, 要因人而异, 选择风格不同的作品。在很多考试中笔者都注意到, 某些教师偏爱某一类型风格的作品, 对他的学生一律讲授同一风格的歌曲, 而不管适不适合学生演唱, 有的学生, 由于作品的难度超过了能力范围, 在学习和演唱过程中非常吃力, 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就会慢慢丧失, 甚至对唱歌也会渐渐失去兴趣, 这是我们所不愿见到的。因此, 在教学中, 应该进行充分和细致的准备, 为每个学生选择难易程度适合他的作品, 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演唱个性, 在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 因人而异, 量体裁衣。

3.2.3 多增加教学实践

在声乐教学中, 如果实践课少的话, 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 有大量的观众或考试面对评委的时候, 由于缺乏心理准备和适应能力, 紧张心理自然就会产生。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就要给学生创造在众人面前表演的机会, 帮助他们适应和熟悉这种场合, 从而克服紧张的心理。在演出或考试前, 要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此时技术的要求不再是最主要的, 要让学生把思想集中到歌曲的情感当中, 多用启发、联想的方法, 使学生脱离紧张的情绪。

总之, 在声乐教学中, 歌唱心理的训练与培养对技巧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不仅要大力提倡歌唱技术, 还要同样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心理素质。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声乐技能与歌唱心理的训练与培养方法,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高超歌唱技巧和成熟心理素质的合格的毕业生。

摘要:歌唱心理影响和支配着技能技巧的掌握及艺术情感的发生和发展, 歌唱心理培养在声乐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歌唱者心理素质的内涵, 阐述了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和教学所起的作用, 并对如果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歌唱心理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声乐教学,歌唱,心理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晋玮, 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

[2] 严凤.心之声:声乐演唱与教学指南[J].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1.

[3] 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4] 雷晓兰.论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2006 (1) .

[5] 杨敏.培养歌唱心理, 强化声乐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1) .

[6] 杜立新.谈歌唱技术与歌唱心理的结合[J].辽宁高职学报, 2007 (5) .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结合下一篇:急性胰腺炎围手术期的处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