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历史进程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现代性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研究(1919-1949)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性是密切相连、相辅相成的。现代性危机的频发以及现代性研究的匮乏愈益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清晰可感的现实困境。“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要想明晰危机的产生原因和解决途径,需追本溯源回到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碰撞、彼此影响的历史中寻求答案。1919—1949年这段革命历史时期,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开端到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也是受到西方现代性冲击迫使中国改变道路,走向中国自身现代性的艰难探索时期,是现代性转型历程中极富探索意义的历史篇章。因此,在现代性的变化视域、批判视域及扬弃视域下,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成、发展和完善过程进行重新审视,并依次在话语、理论、实践、价值层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不断形成和深化的历史进程进行研究,是实现学术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重要课题。通过对现代性产生根源与发展脉络的梳理,对比西方资产阶级、马克思及中国学者的现代性概念,在本质与现象的相互升华中深入挖掘和尝试整合现代性的内涵,使现代性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深化认识的过程和彰显形态的尺度而发挥着作用。现代性精神的演变及断裂是造成现代性危机的根源和表现,在后现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危机回应中,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现代性觉醒”开启了新的路标。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密切交织,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出现的时代转型、理性启蒙、人的生存意义问题和社会发展出路等问题不仅具有“现代性问题”的普遍性,还在特定革命历史时期和阶段具有特殊性。现代性的西方源发性以及资本逻辑的扩张本性,使现代性通过“殖民侵略”强势进入中国,中国现代性的发生是在内忧日甚、外患日迫的紧张局势中,呈现出一幅被迫的、遭遇式的尴尬状态,革命本身就是追求现代化和反思现代性的必然结果。因此,中国对现代性的认识是在外来的、既有的现代性思想基础上的一种“再认识”,在形式上依次经历了话语译介、理论借鉴、实践探索、价值升华的渐进过程,从现代性话语、现代性理论、现代性实践、现代性价值层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形成、理论发展、实践演变、价值进步等方面的历史进程进行研究就成为一种必需。以问题的出现、途径的探索和问题的解决为逻辑主线,在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苏俄马克思主义现代性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的现代性认识规律中,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如何取得话语权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独特话语表达方式的形成过程,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如何发挥理论感召力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成果的发展进程,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如何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特色实践的演变进程,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主客体的统一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价值启蒙、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的进步过程。当然,这几个部分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反映了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多重维度中的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这一探索不是对既有思想的简单归纳,而是在现代性视野中、在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交融互动中,具体分析、深入论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进行的多方位的重新审视,以期扩大特定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视野,开创历史新局面,还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代发展、正确处理中国现代性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求得丰富历史资源。

关键词:现代性;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困境与反思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困境

2、突破困境的反思:追本溯源的探求

(二)学术梳理:研究专题的国内外现状

1、国外学界的关注与思考

2、国内学界的研究

(三)价值意义:选题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四)思路方法:论文选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选题的研究思路

2、选题的研究方法

二、现代性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现代性”的多方面解读

1、产生根源与发展脉络概述

2、内涵的对比梳理与整合尝试

3.“现代性视域”的界定

(二)“现代性危机”的突显与回应

1、危机的突显:现代性精神的演变及断裂

2、危机的回应: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三)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交织关系及问题域

1、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交织

2、现代性问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域

三、现代性话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形成

(一)话语困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话语冲击

1、现代性话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2、中国传统话语的现代冲击

3、五四启蒙运动时期的“话语”传播与倾向

(二)话语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争夺

1、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话语的“失语”趋向

2、苏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话语合法性的价值考量

3、建构中国自身话语的反思

(三)话语定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色话语形式

1、顺应时代发展的“结合话语”

2、符合时代特征的“革命话语”

3、满足时代主体的“大众话语”

本章小结

四、现代性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

(一)理论偏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遭遇的理论选择

1、资本主义现代性理论的理论主题

2、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立场及逻辑

3、理论思维对比下生成自身理论的辩证认识

(二)理论尝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构现代性理论的历史必然

1、借鉴西方现代性理论的尝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向

2、苏俄社会主义现代性经验下的理论探索

3、现代性在中国的“理论化”反思

(三)理论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1、创新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创新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创新意义:丰富了现代性理论

本章小结

五、现代性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演进

(一)实践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经的实践境遇

1、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全球扩张

2、内忧外患下的救亡图存

3、相对落后的传统文明

(二)启蒙式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初试

1、现代性的“被动”实践

2、西式现代化道路的短暂尝试

3、革命失败下的实践反思

(三)苏俄(联)式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渡

1、现代性的“被动到主动”发展

2、“城市武装起义”占据实践主流

3、道路选择下的实践反思

(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色实践

1、现代性的“主动”创新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型革命道路

3、革命道路的现代图样

本章小结

六、现代性价值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提升

(一)价值危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蒙受的价值困境

1、“现代性价值”的内涵趋向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危机的具体表现

3、价值危机的根源分析

(二)启蒙现代性价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启蒙的理念依据

1、自由主义旗帜下的价值启蒙

2、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价值启蒙

3、对“价值”中“主体需要”的认识

(三)文化现代性价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取向的文化保证

1、西方现代文化影响下的价值理念

2、苏维埃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理念

3、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新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

4、对“价值”中“客观环境”的认识

(四)社会现代性价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追求的理想基础

1、借鉴资本主义现代性价值理想

2、塑造社会主义现代性价值理想

3、期待共产主义现代性价值理想

(五)“价值”的再认识以及“价值建构”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的再认识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建构的意义

本章小结

结语:历史观照下的现实反思

(一)“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与时俱进

(二)“后现代”学术争论中的坚定立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自觉自信

(四)“和谐一致”共同愿景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上一篇:医院基础会计论文提纲下一篇:横切口手术妇产科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