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观光示意图

2022-08-26

第一篇:生态农业观光示意图

观光农业发展模式, 如何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园市场分析

极限意识的确立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的基础 当传统社会将经济发展等同于人类发展的发展模式凸显出越来越多的负面效应时,传统的发展模式开始受到了怀疑和批判,由此产生了发展的“极限”概念,即技术状态和社会组织作用于环境,以满足人类需要能力的极限

这就要求人类自觉地在这两方面限制自己对资源和环境持续性的破坏,维护生物圈满足人类长期的物质需要的承载能力,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寻求解决之道,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依托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它特别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予以鼓励,对不利的应予摒弃。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

准之一。

另外,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以及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它提倡自然不再是人类征服、盘剥的对象,而是生命和价值的源泉。“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把自己当作自然界中的一员,与之和谐相处”。

从1972年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到2009年的27年中,可持续发展被广泛地应用到了社会、经济、政治的各个方面,发展出了可持续人口理论、可持续人力资本论、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在环境方面,可持续理论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其中包括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伦理研究、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哲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自然保护区规划中的研究、可持续发展与湿地资源研究、可持续发展与流域管理研究等等,为指导实践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生态农业观光园分析,什么是休闲观光农业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的概念最先是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有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

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1987年由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领导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也称为布伦特兰报告书)中所载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的、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可持续景观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全球的园林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响应,并致力于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园林景观设计结合起来。1993年10月,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 发表了《ASLA环境与发展宣言》,提出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视角下的可持续环境和发展理念ASLA提出:景观是各种自然过程的载体,这些过程支持生命的存在和延续,人类需求的满足是建立在健康的景观之上的。因为景观是一个生命的综合体,不断地进行着生长和衰亡的更替,所以,一个健康的景观需要不断地再生。

没有景观的再生,就没有景观的可持续。培育健康景观的再生和自我更新能力,恢复大量被破坏的景观的再生和自我更新能力,便是可持续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专业目标。

景观生态学 1938年,德国地理植物学家特罗尔首先提出了景观生态学这一概念。70年代后,全球性资源、环境、人口、粮食问题日趋严重,加之生态系统思想的广泛传播,使景观生态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强调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所在。

第三篇:农业观光规划设计,休闲观光农业策划

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和wTo等国际背景下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尚不高的情形下,尽早实现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不仅是推进我国生态农业实质性发展的科学选择,也是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朝着健康高效方向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基本内容。因此,本研究将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作为中国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战略。

产业化现状与问题 20余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己经得到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一体化服务为手段,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初步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 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与常规农业产业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常规农业产业化是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但生态农业产业化与通常所讲的农业产业化又有很大不同。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虽然一定程度地晚于常规农业产业化,但在从中借鉴到许多宝贵经营之道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更加凸显农产品生产中的环境安全与产品安全。我国近年的绿色食品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世纪末有机食品商场也如火如茶,国家以及国内出台了A级和AA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逐渐对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化。

与此同时,生态农业模式也不断向着提高产业化水平的方向发展,在我国主要农业区域己经取得了一批成功模式,如江浙等东南沿海地区的“专业市场+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专业协会、合作组织+ 农户”和“农工商一体化”等,西北地区的草地生态农牧业产业化模式,西南山地的山区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东北、华北平原的平原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等,这些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果,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进步。 然而,就全国整体发展水平看,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整体上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目前,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态农业产业化理论基础尚不完善。前面的章节己经讨论了生态农业相关理论问题,表明生态农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多种自然与社会科学的共同支撑,单一学科研究己经远远不能满足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多种要素之间

的祸合规律、生态农业结构优化、生态农业标准化、生态农业评价等领域,相关研究还相当薄弱。

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了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快速而健康的发展,由于农业污染不仅导致农产品产地和农产品污染,同时导致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等大范围环境问题,对农业自身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不利的影响。生态农业科技支撑还较为薄弱,还未形成体系,特别是产业化工程化配套体系远未形成,这极大地制约着产业化的进程。

生态农业产业化政策薄弱,经营与管理水平落后,土地流转机制不畅,推广体系很不健全,农业信息与市场体系薄弱等,不利于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我国小农户大市场的局面己经持续了20多年,上世纪80年代,小农户生产模式曾极大地刺激了农业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其弱点逐渐暴露出来了,农户既不能很好的应对市场的变化,又常常无法顾及生态环境问题,在经济大潮中往往招致较大的损失,同时造成较大的环境负担。

第四篇:如何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

生态观光农业园的研究涉及到了产业、经济、生态、农业、旅游、园林景观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交叉。本文主要运用了有关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理论、可持续景观理论三个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本文对这三个学科都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多学科的综合分析方法。

“千层饼”模式研究法 本文采用了麦克哈格教授的“千层饼”模式进行研究,将研究对象纵向分为水体、地形、道路、建筑、非生产性植物、农业生产系统等层面来进行研究;虽然这种分析方法遭到过一定程度上的质疑,但其仍然是一种较好的景观结合生态的分析方法,目前仍广泛运用于园林景观理论研究。

实例研究法 本文因笔者参与无锡市环太湖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缘起,萌发以此为论文主题,所以将研究理论应用到实践时,便也以无锡市环太湖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为例,由此来阐述本文的研究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共分为六章,第

一、

二、三章为背景研究、相关理论研究。第四章是文章重点,着重阐

述了生态观光农业园可持续设计原则、方法等。第五章为实例论证,将前一章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的设计项目中。第六章为结语。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阐述环境危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观光农业园的快速发展,在这些背景下,观光农业园的发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

提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研究目标。 第二章:介绍本文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景观、景观生态学、生态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等。 对国内外观光农业园发展状况进行阐述,介绍欧洲、美国、亚洲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生态观光农业园建设的有益经验;分析我国目前观光农业园的发展状况,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对于本文主要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理论的一些研究内容、成果进行阐述,并从中提取可借鉴之处。 第四章:根据对第三章中三个理论的提取和抽象,将其整合运用到生态观光农业园的可持续设计中。将生态观光农业园分为水、地形、道路、建筑(村落)、非生产性植物、农业生产系统等几个层面,具体论述各个层面的可持续规划设计方法。

结合无锡环太湖生态观光农业园的实际,运用到具体的设计中去,论证本文结论的可推广性。 第六章:结语,总结本文的研究过程、成果以及局限性,展望未来我国可持续景观技术的发展。 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还没有被污染和破坏的农村是我们重建生态环境的根据地,倘若它的生态环境也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遭到破坏,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在可持续发展己经深入社会各个领域的背景下,本文希望通过整合各个学科对于生态观光农业园的研究经验和成果,总结可持续景观在生态观光农业园的设计、建设中应用的一些具体技术和方法,希望新农村建设在生产发展的同时,也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此外,也希望以此文抛砖引玉,倡导可持续景观能在中国广泛应用开来,将文件中、书本上、文献中的可持续发展能真真切切地落到实地。

第五篇:生态农业报告,生态农业观光园计划书,生态农业案例,生态农业观光园案例

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评价方法简便易行,具备初等数学知识和一定的工作经验就可进行各种生态经济分析,结果简单明了,实用性强。但是,这些方法在全面深刻地反映系统本质上存在不足。应用数学模型,借助电子计算机发展起来的各种现代评价方法,理论基础和科学性强,运算手段先进迅速,有利于分析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和探刻揭示系统的结构、功能、效益及各种经济变量相互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因此,两者结合可以收到取长补短的效果,用现代方法以补充和加强传统方法的评价效能、用传统方法可以检验现代方法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可比性原则 评价结果应具有系统自身在不同时段的纵向可比性及相同层次的不同系统在同一时点的横向可比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3个方面:(1)采用同一种评价方法计算综合功能和效益;(2)指标体系的设置要为综合功能效益评价服务,指标体系的分类设置要便于进行权衡分析,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给同类指标以相应的权重,进行综合评价;(3) 要对各种指标进行统一量纲和无量纲处理,使综合评价的结果具有相同的意义。

构建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一般倾向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其特点是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系统性、简洁性和实用性,可将一些量化困难的定性问题 在严格数学运算基础上定量化;将一些定量、定性混杂的问题综合为统一整体进行综合分析。

AHP法的基本原理,是把研究的复杂问题看作一个大系统,通对系统的多个因素的分析,划出各因素间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再请专家对每一层次的各因素进行客观的判断后,相应地给出重要性的定量表示;进而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并加以排序;最后根据排序结果进行规划决策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措施。

上一篇:社团联合会章程最新下一篇: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