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抚小班幼儿情绪

2023-02-09

第一篇:如何安抚小班幼儿情绪

浅谈如何安抚小班哭闹的幼儿

【摘

要】刚入园的幼儿因突然改变了生活环境、脱离了家庭的熟人而与一群完全不认识、不熟悉的人在一起便显示出了很多的不适应,哭闹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他们宣泄自己内心不满和焦虑的手段之一,教室一度成为“哭海”,安抚幼儿、稳定幼儿情绪,让幼儿逐渐熟悉环境、停止哭闹、爱上幼儿园成为幼儿园小班开学的重点工作之一。

【关键词】安抚 刚入园幼儿哭闹 浅谈

每年的九月份,幼儿园都会在哭闹声中迎来一群新生,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哭闹现象更为严重。他们有的还没进教室就开始大哭大闹,有的在教室里拽着家长的衣角不肯松手,有的则从早到晚持续哭喊着问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还有好久放学?”,有的干脆要逃跑、不进教室等现象,从而导致无法组织正常的活动。如何使这些孩子尽快地停止哭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我以往的观察和带班的经验,总结以下方法:

一、在最短的时间内叫出孩子的名字,消除幼儿的陌生 紧张心理。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亲人的庇护之下,很少与同伴或是陌生人一起玩耍,当他独自一人进入一

1 个陌生的环境中,必然会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老师如果能随时地叫出他的名字,会使幼儿感到安全。因此,在孩子来园前我都会提前熟悉孩子的名字,让每个孩子的名字在自己的脑海中都有印象,还为孩子制作精美的奖牌,上面写上每个孩子的名字,并用漂亮的丝带穿好,在孩子来园的第一天,亲手给孩子挂在脖子上,并亲切地告诉他:“我送你一件礼物,我还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你挂上奖牌真神气,如果哭鼻子,就难看了”……这样一做,孩子觉得老师认识了他,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不再是陌生人了,孩子自然也乐意与老师亲近,消除了孩子对老师的陌生感和紧张心理,这样会很容易在师幼间建立友好的感情,减少孩子哭闹现象。

二、创设丰富有趣轻松的环境,“诱惑”幼儿“不想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陈鹤琴先生曾在一次演讲中就提出,教师要解决幼稚生的入园适应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要“设置丰富的教育环境„„以便转移小孩子的心情,使他从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当中消失对环境的陌生感。”创设一个丰富的环境,重要的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乃至不同性别来创设。我们可以投放一些与家庭生活相关联的、让孩子感受到既熟悉又亲切的、情感有所寄托的一些玩具,如:娃娃家的锅、碗、瓢、盆、勺子、炉子、蔬菜、娃娃等玩具;孩子从家里带来的一些宠爱的电动汽车、玩具熊、布娃娃等玩具;以及能让

2 孩子爬爬、跳跳的运动器材等等,这样的环境可以大大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幼儿想家的情绪,减少孩子哭闹现象。

三、用“小动作”多给幼儿鼓励,做孩子们的“妈妈”。 在幼儿每天入园时,用微笑迎接孩子,不嫌弃孩子哭闹,抱抱孩子、亲亲孩子,和孩子聊聊天,让孩子不再感到孤单。哭的孩子可告诉他“老师想你了,你来幼儿园,老师真高兴。”对不哭的孩子说:“你真棒,老师最喜欢坚强、勇敢的孩子!”这些“小动作”不但稳定了幼儿的情绪,又进一步增进了和孩子们之间的感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从不吝啬我的言语和行动,经常夸奖他们、亲吻他们,使孩子真正感到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他们。当幼儿有一丁点儿进步时,教师要及时以肯定和表扬,让幼儿愉快度过每一天。

去年我班有个孩子,第一天一进教室就哇哇大哭起来,我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对她说:“芳芳,你看幼儿园有好多的玩具,还有这么多好朋友一起玩,咱们不哭好吗?”孩子只顾着哭闹,对我不理不睬,我一看这办法不行,低下头在她小脸上亲了一下,芳芳停止了哭闹,对我说:“老师,只有妈妈才会亲我的,你怎么亲我呢?”我借此机会说:“那就让老师也做你的妈妈吧!”孩子有点不好意思,停止了哭闹,笑了。

四、开展简单好玩的游戏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小班幼儿更是如此,因为好玩是幼儿的天性,丰富多彩的活动最

3 能吸引幼儿、留住幼儿,尤其要以幼儿园同龄幼儿集中的优势,让幼儿感到集体生活的乐趣。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幼儿。例如,为了满足幼儿喜欢户外活动的需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去玩大型玩具(玩滑梯、迷宫等),组织幼儿玩沙土等;我们还可以开设活动区,在活动时老师参与活动,并且到各个活动区内照顾组织好孩子。这样孩子们会完全放松地去活动,在自由自在的玩耍中,让他们感受到极大的乐趣和满足。教师还可以给幼儿讲好听的故事,带他们唱他们喜爱的歌曲,做他们喜欢做的游戏,教师在游戏中充当角色,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小朋友在一起有无限的乐趣,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活动转移幼儿想父母的情绪,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的生活、学习。

五、对于个别“难缠”的孩子,可以适当地采用“冷处理”的方式

对于那种哭闹不止并且软硬都不服的孩子,适当地采用“冷处理”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慢慢冷静,然后再进行诱导。我班有个叫李欣的小女孩,由于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又住在公路边,奶奶担心在外面玩不安全,经常就是把她关在楼上一个人玩,很少与外界接触,造成了她性格孤僻,害怕与任何人交往,整天就是不停地哭,且不参加活动,我们一玩游戏也吓得大哭,不管用什么方式对她都不起作用,并且是老师越哄她哭得越伤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班的三个老师决

4 定对她采用冷处理的方法,看看她自己没人理的时候究竟会怎样,结果过了一会儿,李欣的哭声渐渐地变小了,并且时不时用目光来寻找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回应,寻求安全感。这时,我们再对她加以关心,抱抱她,和她聊聊天,就这样,孩子自己就不哭了。

六、鼓励家长配合要“舍得”疼爱,减少孩子的依赖感。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环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孩子们在幼儿园时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但每当下午或是周末回家后,再回到幼儿园,他们又是哭闹成群,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不能过分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让孩子明白上幼儿园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在家时可多给孩子们讲讲幼儿园有趣的事情、多给他们一些言语上的鼓励、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事情后要及时与老师沟通,配合老师指导幼儿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千万不能包办。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统一口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幼儿的教育要求要一致,不能让幼儿找到“靠山”而顶撞正确的要求。家庭教育要与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口径也要保持一致,要互相协调配合,使幼儿进步更快。

在工作中,我还会采用给家长模拟打电话、红花鼓励法、选“小老师”等一系列的方法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这些方法的运用,让孩子们渐渐熟悉、渐渐习惯了上幼儿园,在一周左右就基本上不哭了。

5 总之,小班幼儿在入园时哭闹是很正常的事情,相信只要教师不嫌弃孩子哭闹,想方设法地去关心、爱护、帮助孩子,带着一颗童心与孩子交往,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孩子们就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忘记哭闹,开开心心的在幼儿园学习。

[1]《幼儿园教育规程》

[2]《如何让幼儿结束哭闹》,蓝之韵教案网。 [3] 《陈鹤琴论幼儿教育》,陈鹤琴

第二篇: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克服分离焦虑情绪

每一年的九月,是小班幼儿入园哭闹最厉害的一个月,开学的第一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有些幼儿当他被父母抱进幼儿园时刚刚还笑容满面可一看到快要进教室了,他们一下子就变了脸,拉着父母往外走怎么也不肯进教室。有些幼儿当家长抱着他踏进教室门时便紧搂家长的头颈又哭又闹,死活不肯进门,如果老师从家长手中抱过孩子,这些孩子就会大哭大闹,有的甚至打老师,咬老师,当他们看到父母已经真的走了,他们当中有的幼儿在幼儿园就表现出情绪不稳、少言寡语有的甚至是拒绝喝水、进食。如此现象,一般至少要持续几周,有些甚至长达数月之久。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叫作“入园分离性焦虑”。虽说一定的焦虑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但反过来说孩子长时间的焦虑则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这也正是我们老师和许多家长所担心的问题。

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于陌生环境的一种本能的不安全感和害怕感;二是对父母的依恋行为。为此,我园今年改变以往的方式,把新生幼儿的家长会提前到孩子入园前,目的就是要让家长首先要有个心理准备,了解什么是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家长应该怎样面对,怎样积极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让幼儿尽快消除入园的分离焦虑情绪。幼儿进入幼儿园,家长如何配合教师消除幼儿的入园焦虑。我们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1.教师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和孩子们建立良好、融洽、亲切、安全的依恋关系

依恋是亲人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依恋对象不是单一固定的,可以是父母、祖父母、甚至没有血缘关系的其他人。因此,可以让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提前入园,对于入园焦虑程度较高的幼儿,教师会给予幼儿更多的关爱,适当增加与孩子的交往频率,经常和幼儿进行身体接触,如拥抱、抚摸等。这样使幼儿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建立起信任关系,等到幼儿入园后,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依恋,与家人的告别就相对容易了。

2.帮助每个幼儿建立起自信

首先我们会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让每个幼儿学会正确的认识了解自己幼儿,认识到自己的是独立的个体,帮助他们建立“我长大了,我要上幼儿园,我会喜欢幼儿园的生活”的自信。其次是要使幼儿有成功的体验。当幼儿体验到“我会”“我能”“我行”时自信也就随之产生了。第三是教师要及时鼓励幼儿

3.注重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 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还与幼儿的生活能力差相关,在幼儿园不会做力所能及的事,这种不适应同样会引起幼儿紧张、焦虑。因此,在入园前请家长给予幼儿生活技能上的指导。例如要求幼儿坐好吃饭,自己洗手、洗脸,自己穿脱衣裤、鞋子,自己拿玩具等。还要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如按时午睡,按时起床,按时游戏活动等之类。

4.开展丰富的交流活动转移幼儿的消极情绪

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宣泄情感,练习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使现实变得不那么使他恐慌。教师根据新入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需要,精心布置活动室环境和区域角。同时准备大量的活动材料和道具,如图书、玩具等幼儿感兴趣的物品来吸引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稳定入园情绪。

家长要配合幼儿园做到以下几点: 1.上幼儿园前,先告诉宝宝:“你在幼儿园里开心地玩,当下午放学时,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这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亲并没有扔下他不管,他还会回到父母身旁的。

2.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了批评,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或找出做错事的原因,教育孩子要勇于克服困难,承认并改正错误,做个坚强的孩子。

3. 孩子若向父母提要求,对于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对不合理的或虽合理但一时无法满足的,要向孩子讲明原因。

4. 对于因病或其他原因间隔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事先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孩子对重返幼儿园有一个心理准备。同时,送孩子上幼儿园要持之以恒,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随意中断。

5. 送孩子上学时,父母一定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看到你不高兴的样子,以免让孩子在幼儿园里为父母担心,这可避免孩子因为你的苦恼而加重他的焦虑。

6. 父母亲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大些,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除了上述几点,家长们还要记住六个字,“坚决、坚持、鼓励”

第三篇:运动情景与小班幼儿情绪体验的关系研究

班级:小四班 教师:唐蓓 时间:20

14、6 良好的运动不仅能增强幼儿的体质,还能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发展,在运动中注重幼儿愉悦情绪的体验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因为,任何活动有了兴趣就有动力,有了动力就会去实践,才有可能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才会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

布鲁纳曾经说过:“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情景教学来得直观、深刻。”可见,情景化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具有灵活的、可调控的特点,对幼儿习得知识、掌握经验、养成习惯等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小班幼儿来说,则显得尤为适当。因为小班幼儿孩子年龄小,直观形象思维占首要地位,情景化游戏化的教学更能让幼儿进入情景、进入角色,以游戏的形式轻松地达到教育目标。在运动中也同样如此,在情景化的环境创设中,先让幼儿具有一定的情绪体验,然后通过游戏达到身体锻炼的目的。本学期,我们小班年级组的三位老师也本着这样的理念,选取并组织开展了《运送蛋宝宝》的观摩活动,也获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和好评!下面就关于情景与幼儿情绪体验之间的联系,我做出如下总结:

一、创设游戏情景,让幼儿积极主动地运动

1、创设自主选择的运动游戏情景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活动的特点是幼儿在游戏中创造了一种“想象的情景”。要有效地提高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应该遵循游戏活动的这一显性特征,幼儿园的运动场景的情景化,为幼儿运动提供了“联想的场景”,如:草坪场地可以说成“现在我们来到了小动物们住的森林,这是会是谁的家呢,会发生什么事呢?”又如水泥地或塑胶地上“这是在宽阔的马路上,在马路上我们行走时要注意安全,如何注意安全呢?”等等,既能使运动呈现出显现的游戏功能,又能使一些运动的技能隐含其中。游戏的场景有效地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在运动中体验快乐,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体能,有利于充分调动幼儿自主运动的欲望。

2、 创设童趣盎然的运动游戏情景

运动游戏情景的创设能让幼儿在运动中得到满足是激发幼儿运动兴趣的关键。提供的运动游戏情景要丰富、有趣,从外观上能吸引幼儿。运动游戏情景与幼儿运动呈动态互动状态,运动中孩子们有成功的体验。教师们将运动游戏赋予故事性,让幼儿不再是简单地练习某一动作,而是自发地投入到所创设的故事环境中运动,这其中故事情景的创设显得尤为重要。如:摘物品,对于幼儿这一动作略显枯燥乏味,简单地摘并不能引发幼儿的兴趣与热情。我们将这个动作创建于幼儿所熟知的故事《猴子摘桃》上。在摘桃活动开始前,叙述一个故事引起幼儿兴趣,以故事为载体,让幼儿成为故事中的主角,自发通过不同高度的跳跃摘到诱人的桃。活动与钱老师和倩倩本学期开展的小班游戏活动《摘葫芦》类似,也是设置了葫芦藤的场景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培养幼儿不同高度的跳,要求手眼协调,锻炼幼儿跳的能力和手指灵活性等。故事性的运动游戏情景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协调性,更轻松愉快地达到运动锻炼的目的。

3、 创设安全且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游戏情景

提供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游戏情景,同时要符合小班幼儿现有的运动力,让幼儿既获得成功又受到挑战。自主选择的运动相对比较分散,整个运动游戏情景的创设以幼儿安全为前提,要确保幼儿在自主选择活动的过程中的安全性。就拿游戏活动《运送蛋宝宝》来说,活动过程中“走小路、跨小沟”对小班幼儿来说都有一些难度,因为这只是游戏前的练习准备活动,所以快速走小路就没必要请孩子在一定高度的物体上行走了,主要锻炼孩子身体平衡和协调性,为后面真正有挑战性的“马路上拖小车安全运送蛋宝宝回家”作铺垫,首先当他们第一次尝试玩小拖车时速度是很快的,人和车都容易碰撞,这时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当初次尝试后,加上蛋宝宝时,孩子们会自己调节运送速度,尽量安全地将蛋宝宝运回家,这时很多孩子分散着一起出发“运蛋”是有挑战性的。

二、借助语言情景,让幼儿轻松愉悦地运动

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这一点对小班幼儿来说更为明显。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他们都会积极地模仿,教师在运动中情绪体验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活动状态。因此,教师在和幼儿共同运动时,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夸张准确的动作、积极丰富的表情等方式来激励幼儿主动地投入到运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1、在运动前,教师采用猜谜、儿歌、故事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出活动内容,以积极的情绪引发幼儿对活动内容的兴趣,激发幼儿尝试的欲望,并且幼儿在儿歌的帮助下能立即进入角色,更加大胆的模仿各种动作,幼儿在老师积极情绪的引领下兴趣激昂。特别是对小班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存在于行动中,这种活动前,教师语言、情绪的支持,使孩子感受到老师就是好朋友,会轻松愉快地投入活动,更有利于提高他们活动的质量。例如,一次我准备带孩子们去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就说:“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偷吃油,下不来,咕噜咕噜滚下来。”接着,我一边念儿歌,一边做起小老鼠偷吃东西的样子,孩子们马上和我一起做起来,还有的幼儿说:“小花猫要来抓老鼠了!”我马上接口:“对了,小老鼠要注意了,小花猫会来哦!”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孩子们运动的兴趣,又让他们明确了“我们今天玩什么”。

2、 在运动中,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及时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他们进行有效的互动,激励他们更愉快地参加运动,使幼儿维持良好的运动状态。例如玩户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时请孩子当老狼,因为已经活动了一段时间,他们的兴趣不是很高。于是,我学着大灰狼凶狠的样子对幼儿说:“现在我是一只强壮的大灰狼了,我今天好饿,要提前到11点吃午餐了,就吃你们,小心了啊”这时候他们一下子来劲儿了,兴奋又害怕的问我”老狼老狼几点了…”,并能坚持玩到最后,玩得也非常的开心。从幼儿最初的运动状态来看,他们的积极性不高,对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动作已经没有兴趣。但当老师参与活动后,为活动提出新的要求。再一次激发了幼儿积极的活动,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3、 在运动后,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给予评价,为下一次活动做好铺垫。活动结束了,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展开活动。可以了解幼儿更多的需要,也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支持性的评价,比如评论游戏《运送蛋宝宝》:“你们今天都做的很棒,都注意安全的把蛋宝宝送回了家,鸡妈妈真高兴!”在回教室的路上,我就请做的不是很好的幼儿说一说,你下次想怎么玩小拖车,你觉得怎么玩更有趣…?有的说想夹着当马骑,有的说想拼在一起跳,还有的想让泡沫板飞起来……我也同意他们的想法。翘起大拇指说,“这些办法真好,我们下一次一起来玩。”同时,也对个别幼儿提出了新的要求,如“XX小朋友,下次玩要注意安全,慢一点、擦擦汗。”孩子们都欣然答应了,情绪也非常好。

由于是小班幼儿,平时我设计的运动活动还常以小动物来贯穿整个主题。在练习跳的时候,就扮演小白兔、小青蛙;练习跑的时候,扮演小马;练习钻爬的时候,扮演小乌龟、小老鼠等,孩子们在童话般的情景中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对运动活动的兴趣逐渐提高,但活动的目的性差,注意力不稳定,控制能力差,竞赛性游戏和规则性强的游戏不适合幼儿。过多的语言要求,规则限制会使幼儿失去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在游戏情景中边说边做,寓简单要求于带领幼儿所做的动作中则能受到很好的效果,让幼儿玩得开心。

三、投放合理材料,让幼儿充满自信地运动

材料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直接进行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的发展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说明材料与幼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充裕的活动材料,支持幼儿运动活动的延伸。

1、 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求的材料,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

例如:幼儿经常看到飞机在天空中,每次都会兴奋的大声喊:“飞机!飞机!”对于幼儿们渴望的飞机我想出了制作并让他们玩布飞盘的安全方法来尝试玩飞行物品,也教他们在手工活动中折了纸飞机,让他们带回去在户外玩。到

四、五月份时,幼儿园出现了很多漂亮的蝴蝶,也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和兴趣,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我们一同收集各种颜色的垃圾袋,并在上面画、粘贴各种有趣的装饰等等,制作了简单了捕网,天气好的时候,我就带孩子们在草坪玩捕蝶游戏,孩子们简直高兴得不得了。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老师投放了一定的材料,既能满足幼儿模仿成人的需要,又让他们在大肌肉方面和智能方面均得到了发展,幼儿对运动的兴趣也大大地得到了提高。

2、 选择生活化的材料,使幼儿乐意操作

小班幼儿对那些自己熟悉的、真实的、颜色鲜艳的、形象可爱的材料特别喜欢。因此,我针对他们的喜好,把幼儿在生活中看到的、认识的、用过的实物,经过加工后做成他们的运动材料。比如,薯片罐穿上铅丝和小棒就变成了小滚筒,小碟片插上水彩笔就变成了小陀螺,长袜子塞进海绵就变成了软棍,饮料瓶上装饰下装上沙子就能打保龄球……,总之,要把材料变活,这样,更加激起了他们对材料的兴趣,并乐意操作材料。

3、 提供满足幼儿不同水平发展的的材料

根据幼儿发展具有差异性的特点,我们在投放材料中应考虑材料的层次性,使每个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和自信地发展。如在投掷抛接游戏中,我设制了大小不同的投掷桶和球,有的小些,有的大些,有的高些,有的矮些……在这些蕴涵着不同要求、不同内容的材料中,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激情昂然,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幼儿从多种角度锻炼了投准能力,还有助于幼儿视觉运动能力和运动准确性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幼儿运动的适应能力。呈现多样化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组合。

正是通过创设游戏情景,借助游戏语言,让这些运动器具和材料“活”了起来,使幼儿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例如在玩滑滑梯,钻小鱼,平衡木时,我让幼儿学做环保小卫士,让幼儿把滑滑梯当作小山坡,把钻小鱼当作小山洞,再把平衡木当作独木桥,让幼儿翻过小山坡,爬过小山洞,走过独木桥栽种一棵小树苗幼儿一下子非常感兴趣,非常的投入。又如为了让幼儿练习夹物并脚跳的技能,我采用了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游戏,让幼儿模仿小兔,一边念念儿歌,一边练习夹物并脚跳,幼儿完全的投入其中,积极性很高。再如,“投篮”,“运西瓜”,“赶小猪”等游戏运用的就是一个简单的球。游戏情景教学,更加有利于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运动活动,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并有利于形成健康自信的个性。

第四篇:幼儿园小班安全健康活动教案:情绪变变变

www.hoing.net

幼儿园小班安全健康活动教案:情绪变变变

一、

理论依据

情绪调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情绪心理学家对情绪调节的涵义的界定方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可称之为适应性界定方式,即强调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原情绪和行为反应。第二类可称之为功效性界定方式,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个人目的。 第三类可称之为特征性界定方式,即从情绪调节的某一特征或特性着手,对之加以界定。 当然,这三种界定方式之间其实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认识情绪调节的本质。

现在关于情绪调节及其发展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消极情绪领域,因为许多研究者发现,人们认为最好的情绪调节方法,大都是在特定消极情绪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情绪调节主要与消极情绪体验相联系,或是以积极情绪取取代消极情绪。

二、

年龄特点

幼儿的情绪,内容已相当丰富,一般成人体验到的情绪大部分已为幼儿所体验,只是在引起情绪的动因、情绪表现方式上还有许多的不同。幼儿的情绪表现完全是外显的,缺少控制的,情绪常常极度强烈而高涨,小班幼儿更是如此,有时哈哈大笑、手舞足蹈,有时大发脾气、哇哇大叫,情绪调节能力较弱。另一方面,第二学期的小班幼儿已能简单的辨别积极情绪和不良情绪对自己带来的不同感受,因此,在小班让幼儿体验不同的情绪并进行情绪自我调节的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

设计思路

重点:感受“笑、生气、哭”三种情绪,学习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难点:情绪调节方法。

形成原因:幼儿年龄小,自我调节能力弱。 解决方法:情境创设策略、图示策略。

活动目标:

1、感受“笑、生气、哭”三种情绪并产生相应的体验。

2、积极探索情绪调节的方法,知道要保持积极的情绪。

www.hoing.net

3、体验帮助他人,与他人交流的快乐。

准备:材料准备:音乐,汇总图,材料(皮球、书、油画棒等),三个大班幼儿。 心理准备:幼儿坐成圆形。

线索:教学线:引题(拍手歌)——体验情绪——情绪调节——欢庆舞。 心理线:心理适应期——心理体验期——心理调节期——心理释放期。

过程:

一、引题

向老师问好。拍手歌圆圈上入坐。(帮助幼儿适应陌生的人和环境,拉近与教师的心理距离。)

二、体验情绪

1、介绍三个小客人。(开门见山,马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体验。学学开心、生气、难过时的表情,谈谈自己的情绪经验。(让幼儿对这三种情绪产生共鸣。)

三、情绪调节。帮助气宝宝、哭宝宝变成笑宝宝。(幼儿互相交流及与表演者的交流,教师及时记录方法,让幼儿产生自信心,体验帮助别人后的快乐。汇总图使幼儿的经验汇总、归类,并可以时刻提醒幼儿,具有长期性。)

四、欢庆舞(活动在气氛高潮中结束。)

第五篇: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情绪易受外在刺激的影响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情绪易受外在刺激的影响,意志较为薄弱,他们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也不能主动支配和调整自己的行动。如果活动的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体验,是很难说服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而音乐游戏用游戏化的方式使音乐更形象,让孩子们能在音乐中唱唱、跳跳、动动、玩玩,亲身体验着音乐,获得了“和玩一样”的感觉,从而自觉自愿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活动之中。在具体实施中,我们突破了原有音乐游戏的局限,将一些音乐活动也游戏化了。

一、 歌舞游戏

歌舞游戏主要是侧重于歌唱和韵律活动的游戏。这种活动是按照歌词、节奏、乐句或乐段的结构做动作、变化动作和进行游戏。我把这种游戏又分为唱游和韵律游戏两类:

1.唱游。柯达依曾说过,唱歌是使幼儿进入音乐天地最自然的途径。

为了激发幼儿对唱歌的兴趣,应运用游戏的手段让幼儿在玩中学唱歌。选择一些曲目短小、节奏简单、音域垮度小、幼儿感兴趣的歌曲:(1)适用于动作表现歌词内容的歌曲。如:《小手爬》、《小手拍拍》、《我上幼儿园》等,在《我上幼儿园》中幼儿边唱边背着书包上幼儿园,向老师问好、和爸爸妈妈再见等,歌词“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不哭也不闹”。既符合了幼儿初入幼儿园的情绪,又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要,因此,很受幼儿的喜爱。(2)结构简单、多含重复的歌曲。如《小鸡小鸡在哪里》,老师做“鸡妈妈”,幼儿做“小鸡”,鸡妈妈和小鸡玩捉谜藏,小鸡找个地方躲起来,鸡妈妈边找小鸡边唱(“小鸡小鸡在哪里?”)小鸡跑到鸡妈妈面前应(“叽叽叽叽在这里”!)这样,幼儿边唱边玩,很自然地学会了对唱的形式,在第二课时,还可以进行编歌词的游戏,引导幼儿想出各种动物:如小猫、小狗、小鸭、青蛙等动物的叫声,帮助幼儿将新词填入曲调中唱出。(3)有故事内容的歌曲。如《小老鼠上灯台》,整首歌曲就是讲述一个故事:“小老鼠,上灯台,偷吃油,不下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幼儿边唱边模仿小老鼠有节奏地一下一下爬上灯台,唱到“叽里咕噜滚下来”时,幼儿都很开心地从高处快速蹬下来,幼儿唱得欢快活泼,表情真挚、自然,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这种游戏中可能有简单的情节和角色,但与表演游戏不同,它通常没有专门的音乐来表现,它不需强调情节和角色的表演)。

2.韵律游戏。韵律活动就是随音乐进行的身体活动,是幼儿体验的表达情感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在学期初,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正在哭哭闹闹的幼儿一听到一首首儿歌联唱的音乐,便立即停下了哭闹,并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这是由于幼儿难以用语言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抒发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于是,捉住幼儿这种喜形于色、情感外露的特点,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小班幼儿的韵律游戏:(1)拍手游戏。这里所指的拍,就是对幼儿进行初步的节奏训练。我们刻意从拍手开始,和幼儿边跟着音乐的节拍边一拍一拍地拍手。随后,再逐步地添加走步、点头、摸脸蛋、拉耳朵、招手、用手指五官位置等基本动作,这样,幼儿跟着音乐做这些简单的动作,既轻松又有节奏感。(2)模仿游戏。幼儿对模仿动作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所关心的不是动作的本身,而是动作所表现的熟悉事物。由于小班幼儿比较容易接受连续重复的动作,因此要注意在音乐段落之间或乐句之间变换动作。模仿动作的类型有:如洗脸、刷牙、穿衣服、拍球、打气等;模仿成人活动的动作:如司机开汽车、解放军吹号打鼓、开枪打炮等。

二、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指主要侧重于音乐性质变化进行情节和角色表演的游戏。这种游戏的特点是:按专门设计、组织的不同音乐做动作、变化动作进行游戏。如游戏“小白兔采蘑菇”,音乐由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睡觉和起床”,第二部分是“出门采蘑菇”,第三部分是“打雷和跑回家躲雨”。小班幼儿好动,易兴奋,而且不能控制自己。但在这种游戏中,幼儿的动作和表演必须要符合音乐的性质、情感、节奏和结构。又如游戏《猫捉老鼠》,音乐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小老鼠跑来跑去”;第二部分是“小老鼠吃米”;第三部分是“小老鼠睡觉”;第四部分是“猫来了,小老鼠逃回家”。这样,幼儿在游戏中随着音乐的变化用动作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音乐的体验,乐在其中!

三、听辨反映游戏

听辨反映游戏指侧重对声音或音乐的听辨结果进行快速反应,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高低、强弱、音色等的分辨能力。这种游戏只要求按规定方式对音乐或声音的某种要素作出反应。

如“什么在响了”要求分辨的是熟悉的乐器的音色;如传统的音乐游戏“击鼓传花”,要求分辨的是音乐的进行和中断,这个游戏还可让音乐停下时拿住花的幼儿出来表演唱歌,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和表演欲望,他们拿着麦克风,站在一个“小舞台”上,跟着伴奏乐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尽情地表现自己,抒发内心的情感而且在掌声中享受音乐给自己、给大家带来欢乐。

常言道:游戏即欢乐。音乐教育应该是欢乐的教育。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音乐,从而达到了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并为幼儿良好的音乐素质奠定了基础。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只有目的明确,方法得当,让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才可以更好地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有效地获得发展。

上一篇:如何搞好项目经营管理下一篇:如何弘扬志愿服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