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项目课程和项目教学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2022-09-12

项目课程以职业能力为主线, 以职业生涯为背景, 以岗位需求为依据, 以工作结构为框架, 以工作情境为支撑, 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而受到越来越多职业院校的认可, 但在其实施的过程中, 由于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很难得以实施。我院江苏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两年制高职教学模式的研究》, 在教学模式上开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高职课程模式框架”, 并在两年制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按照项目课程模式实施。

1 学院政策的支持

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 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 学院领导给予高度的重视, 积极参与, 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奖励制度, 为项目课程和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政策保障。

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首先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了有机结合, 把理论课融入实践情景之中, 因此, 对于课时的统计就不能按照常规来做, 我院对于项目课程的课时就给予了1:1的待遇, 没有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区分。

2 项目课程的开发与职业标准的融合

2.1 教学计划的制订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结合

数控技术专业在项目课程开发前, 首先开始的是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南, 因此请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一起来完成教学计划的制订, 最终是以企业的需求为依据, 以职业标准为切入点, 进行职业岗位的分析, 再根据职业岗位提炼出对应的职业能力以及该岗位的工作任务。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入手, 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课程结构, 完成职教课程门类的重新划分, 打破传统的职教学科性课程结构, 突破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 实现了高职课程体系由学科体系到工作体系的转变, 构建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职教课程体系, 并根据职业岗位的范围把职业资格证书引入教学当中。

2.2 项目课程的开发与确定

数控技术专业的项目课程在开发时, 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 以岗位需求为基准, 以典型零件为项目, 以模块为单位, 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形式贯穿所有的项目课程。确定典型零件的原则是:

2.2.1 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作为培养

目标和评价标准, 教学以专项能力的培养展开, 以综合能力的形式结束, 体现了“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

2.2.2 能力标准的制定, 一定要有企

业或行业参与, 且以企业或行业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为主, 并以此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 进行课程开发;

2.2.3 坚持产学结合共同培养, 职业

院校与企业用人单位密切合作, 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需求与发展紧密结合;

2.2.4 课程结构改革中都强调要加强

基础, 拓宽专业面, 强调加强职业综合素质与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以增强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使学生以较宽厚的基础和较强的实力去迎接未来多变且多元的世界;

2.3 项目课程与职业标准的融合

数控技术专业对“数控车床操作工中级”、“数控车床操作工高级”等职业标准进行了认真分析, 对职业标准中相关知识进行了分类整理, 使新教学计划在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的同时, 在理论知识方面覆盖了中级工职业标准中的所有相关知识, 在技能训练方面覆盖了中级工职业标准中的所有技能要求, 部分覆盖高级工职业标准中的技能要求, 使毕业生既具有高职学历又全部达到中级工水平, 获得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部分优秀毕业生达到高级工水平, 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使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紧密相结合, 这样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可以缩短学生的上岗周期, 达到社会与企业的要求, 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3 组建“双师素质”的课程团队

我院新开发的高职项目课程在教学组织形式上, 采取分组教学和集中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项目训练和自选项目训练相结合的形式。这就要求项目课程任教教师具有“双师素质”, 要求课程负责人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有很好的实践动手能力, 对其岗位的驾驭能力要很强。

3.1 项目课程负责人

项目课程负责人既要有企业工作经历, 接受过专业技能训练, 能够掌握实训设备的操作过程, 还要有多年的教师工作经历, 可以掌握职业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以便能总结已有的专业实践经验, 并与职业教育目标和任务结合起来, 解决项目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3.2 团队教师

项目课程团队成员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 对本项目课程中不同的模块分工合作, 帮助课程负责人共同开展项目课程的教学。项目课程对团队教师也要求具有“双师素质”, 至少在企业工作一年以上, 了解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机构、生产经营方式和相应的实际操作技能。为满足项目教学对任课教师的要求, 我院一方面从企业生产一线调入, 另一方面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来完成“双师素质”的培养。

4 良好的实训基地和设备

由于项目教学是以典型零件为项目主线, 以培养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标准为准则, 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 因此, 在项目课程的教学中要有配套的实训设备。数控加工技术项目课程配有数控加工项目室, 其中既有多媒体教室又有实训设备。

5 配套的教材开发

为配合项目课程的教学, 我院组织教师开发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先后开发了7门课程, 其中《机械制图》、《C A D/C A M应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被批准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6 项目课程和项目教学法的效果

6.1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项目教学中, 每个项目或模块, 每堂课都有具体的学习任务、评价方法, 按照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教学思维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能够发挥高职学生的思维特点优势, 增强学习自信心,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6.2 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在“项目教学室”进行的项目教学, 教学内容是围绕工作任务的项目 (或模块) , 教学过程以工作过程为基础, 教学环境以工作情境 (职业环境) 支撑。学生在实践性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技能, 学会了知识。

6.3 全院广大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高职教育的服务质量主要取决于课程质量。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 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系统的工作分析, 我院教师充分认识到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结果与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 只有全面、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才能体现对学生、社会负责, 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而增强了广大教师立足课堂服务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并积极投身到教研和科研中去。

摘要:项目课程和项目教学法现在越来越得到我国教育界的重视, 但其在课程项目的开发和项目教学的实施中, 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实现。本文以我院项目课程和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总结实施项目教学的经验, 为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个依据。

关键词:项目课程,项目教学,高职人才,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 李新生.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9) .

[2] 赵志群.德国职业教育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32) .

[3] 刘喜鸽.职业教育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J].机械职业教育, 2007 (9) .

上一篇:题词下一篇: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