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管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2-09-11

糖尿病属于一种全身代谢异常类疾病,目前我国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效果较差,迫切需要提高糖尿病的诊疗水平,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1,2]。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临床规范管理方式,最先使用在外科疾病中,随着应用逐渐成熟,开始使用在普通病房中,该院在糖尿病管理中引入临床护理路径,取得很好效果,现整理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2013年就诊的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经过相关实验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排除掉生化检查不全患者,共收集患者200例,男98例,女102例,年龄(68.7±12.0)岁,所有研究对象在2014年应用临床路径管理规范管理,比较分析临床路径管理干预前后患者各生化指标控制情况。

1.2 方法

以我国卫生服务规范和糖尿病防范指南为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临床路径管理表单见表1所示,设立糖尿病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全面掌握患者的健康动态,引导医师落实临床路径管理任务,定期采集糖尿病患者信息,设立质量监控模块,提高规范管理效率。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患者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各指标比较

临床路径管理前后,糖尿病患者各指标变化见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后,经过干预患者血糖均值和收缩压和干预前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患者干预后舒张压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

2.2 糖化血糖血红蛋白水平分层比较

在未采取临床路径管理前,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0%的患者约占据65.0%,糖化血红蛋白大于7.0%的患者占据35.0%,以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是否正常作为指标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见表3所示,糖化血红蛋白偏高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正常患者,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和干预前相比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全身代谢异常类疾病,目前我国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效果较差,采用合理的管理方法提高糖尿病的诊疗水平,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临床路径管理在应用初期主要使用在外科疾病中,这与外科疾病治疗方法比较单一有关,当前临床路径管理逐渐使用在慢性疾病中。在该研究中分析临床路径管理在糖尿病中的应用,临床路径管理能够将很多相关治疗信息融合到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制定更加符合医学规范的方法,为患者的诊疗提供帮助[3]。

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年时间的临床路径管理,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均值和收缩压均得到明显降低,通过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患者通过临床路径管理,这两种生化指标下降幅度更加明显,糖化血红蛋白正常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有所提高。结果给表明,针对糖化血红蛋白高于正常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管理有更好的效果[4]。针对糖化血红蛋白正常患者,两种指标反而上升,推测是因为在临床路径管理中,医患双方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上,忽视了血糖的管理,提示在糖尿病患者的控制中,不仅需要关注糖化血红蛋白异常患者,也需要注意糖化血红蛋白正常注:“#”代表必做,“O”代表选作。患者的血糖控制,减缓病情的发展[5]。

在该研究中中的临床路径管理开展中,设立医院糖尿病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全面掌握患者的健康动态,有助于全科医生全面掌握患者的诊疗信息,全方位跟踪患者的病情进展,及时调整控制方案,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有重大意义[6]。

医院在采取临床路径管理中,从短期来看必然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医疗费用,但是从长远角度出发,能够更加严密的检测患者并发症情况,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治疗费用,减少药物的浪费下,因此能够逐渐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

不少研究[7]表明采用临床路径管理能够使临床诊疗更加标准化和科学化,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在临床路径管理中能够保证患者在最合适的时机得到最完善的诊疗,同时也能明确医疗职责,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中,患者与医院人员的交流会逐渐增多,能够满足患者的知情权,有利于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提高患者满意度。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采用临床路径管理,能够很好的控制患者生化指标,减缓病情的发展。西方国家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中取得很好的效果,通过建立和应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规范诊疗过程,鼓励患者之间的沟通,鼓励患者自我监控血糖,我国在糖尿病临床路径管理中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8]。在糖尿病的管理中有研究表明影响费用的因素包括病程、付费方式等因素,在该研究中由于时间较短,未分析临床路径管理对患者医疗费用、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变化的影响。当前临床路径管理的应用时间较短,长期的效果还难以评价,该研究的不足在于样本量少,临床路径管理观察时间短,未分析改进后管理效果,这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

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200例糖尿病患者,患者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另外在2014年选取200例糖尿病患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管理。对临床路径管理干预前后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效果对比。结果 经过干预患者血糖均值和收缩压和干预前相比,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偏高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正常患者,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和干预前相比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路径管理有助于强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路径管理,糖尿病,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岚,高静,王敏哲,等.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发生变异的多因素分析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7):151,153.

[2] 张艳君,赵瑞芳,李书敏,等.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门诊早期干预临床路径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5):28-30.

[3] 陶红兵,刘鹏珍,梁婧,等.实施临床路径的医院概况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管理,2010,30(2):28-31.

[4] 李海燕.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中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8):50.

[5] 陈四萍.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0,29(32):25-26.

[6] 张研,石琳琳,王清.开展临床路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管理的优化作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480-1481.

[7] 查万群.健康护理教育路径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2,31(17):128-129.

[8] 王爱萍,陈寅晨,许樟荣,等.中国糖尿病足病临床路径初探[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5):1-4.

上一篇:内部控制质量与债权人保护研究下一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