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那普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2022-10-15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DN) 是糖尿病疾病发展过程中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产生的肾小动脉硬化病理改变导致患者肾小球内出现高压、高灌注以及高滤过等情况。上述异常变化是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病理改变和肾功能不全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若未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措施, 患者最终会发展成为肾功能衰竭这个严重后果。本院采用贝那普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2007年2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病人。上述病例均符合以下各项标准:Scr水平为80~354mol/L;24h UAE≥0.5g;高血压处于正常水平或者仅轻、中度升高。所有病例均已经排除合并原发性肾脏疾病、重度高血压或者全身重要脏器器质性疾病等可能性。

1.2 分组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 (22例) 单用羟苯磺酸钙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 (23例)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药物。联合治疗组中男性15例, 女8例, 年龄30~62岁, 平均年龄为45.4岁, 病程平均为7.2年, 1型糖尿病为3例, 2型糖尿病为20例;对照组中男性17例, 女性6例, 年龄32~61岁, 平均年龄为46岁, 病程平均为8.1年, 1型糖尿病患者为4例, 2型糖尿病患者为18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糖尿病类型等各方面进行比较, 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治疗后2组比较, #P<0.05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常规服用降血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药物控制血糖水平, 合并有高血脂表现的患者同时予以降血脂水平药物治疗, 治疗前2周全部患者需要停用抗高血压治疗药物。联合治疗组:羟苯磺酸钙药物口服, 500mg, 每日3次, 贝那普利口服, 15mg, 每日1次;对照组:羟苯磺酸钙药物口服, 500mg, 每日3次。2组患者的血压水平需控制在130/85mm Hg以下, 治疗疗程均为8周时间。

1.4 疗效标准

显效:各临床症状明显得到改善, 24h UAE指标水平下降50%以上,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指标水平下降40%以上;有效: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24h UAE指标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未达到50%,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指标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未达到40%;无效:各临床症状改善并不十分明显, 24h UAE、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等指标水平无明显下降或者相反出现持续性升高表现。

1.5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检查所有患者24h UAE、Scr和BUN等指标水平。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 对临床症状数值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 率采用卡方检验方法,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1%, 明显高于对照组68.18%,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1 指标变化

2组患者治疗前24h UAE、Scr和BUN等指标无明显性差异 (P>0.05) 。2组治疗结束以后联合治疗组24h UAE和Scr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下降幅度更显著 (P<0.05) , 结果见表2。

2.2 不良反应

联合治疗组患者出现2例干咳, 2例头昏;对照组患者有2例皮肤瘙痒, 1例干咳, 2组患者未发生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疾病发展过程中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 最终可导致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发生。有相关统计资料显示, 美国2002年新发现由糖尿病疾病引发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人数约占到总发病人数的59%[1], 成为该病的首位因素。目前临床上主要对DN采取早期发现和早期予以干预处理等早期治疗方案, 从而使得患者的每天尿白蛋白排泄量出现减少, 甚至恢复到正常的排泄量, 此乃延缓和逆转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目的和关键所在[2]。

大量研究结果已经证明, 羟苯磺酸钙药物具有减少血液中大分子血浆蛋白、PAI-1和内皮素水平等多种药理作用, 并且能够显著降低红细胞相互的粘稠程度以及聚集性等多种生理特性, 从而起到保护肾小球基底膜免受损害的作用, 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肾脏的异常血流动力学情况[3]。另外, 通过对人体内Ⅳ型胶原表达水平的抑制, 羟苯磺酸钙还可以明显减少细胞外基质在肾脏的大量积聚现象, 从而起到直接缓解肾脏受到损伤的严重情况, 明显改善肾脏的生理排泄功能。该药物通过上述各种药理作用从发生机制方面发挥其治疗作用和肾脏保护作用[4]。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是人体内活性作用能力最强的一种缩血管物质。较早以前关于AngⅡ在DN中的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血流动力学方面。近些年科研人员越来越关注于AngⅡ引起的非血流动力学因素在糖尿病疾病发病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 主要集中在AngⅡ能明显促进体内大量细胞因子的生成, 以及引起细胞迅速增殖和发生基质较多积聚现象。在一些研究中已证实,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能在一定程度上治疗糖尿病肾病。ACEI能抑制ACE在体内的生成, 使得出球小动脉发生扩张, 系膜细胞得以松弛, 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出现明显的改善, 从而使得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都显著出现增加, 肾小球内高压明显出现降低, 最终改善了患者的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和肾血流动力学, 达到减少患者每日尿蛋白排泄量减少甚至恢复到正常值水平的治疗目的。此外, 该药物还可以抑制肾组织内细胞因子的分泌, 降低系膜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的活性能力, 缩小滤过孔径, 改善滤过膜上的电荷数目分布情况, 从而减少患者出现异常排泄蛋白尿的现象。

联合使用此2种药物治疗DN能有效抑制患者肾脏排泄尿蛋白的作用。本研究中采用贝那普利和羟苯磺酸钙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较单用羟苯磺酸钙显著减少24h UAE和Scr等指标水平 (P<0.05) , 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P<0.05) 。2种药物联合运用可优势互补, 减少肾脏尿蛋白排泄量, 延缓肾脏损伤过程, 保护肾功能。

摘要: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 (23例) 和对照组 (22例) , 对照组单用羟苯磺酸钙治疗, 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 各组疗程均为8周, 治疗前后检测和比较所有患者24h蛋白尿 (UAE) 、血肌酐 (Scr) 和尿素氮 (BUN) 等生化指标。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1%, 明显高于对照组68.18%,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治疗后联合治疗组24h-UAE和Scr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P<0.05) 。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效果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贝那普利,羟苯磺酸钙,糖尿病肾病,疗效

参考文献

[1] Edmund JL, Lawrence GH.Renoprotective effect of the 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 irbesartan in patients with nephropathy due to type2diabetes[J].New Eng J Med, 2004, 345 (12) :365~370.

[2] 张树俭, 姚建.血管紧张素Ⅱ的损伤效应及其AT1受体拮抗剂肾脏保护功能[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 4 (7) :426~427.

[3] Tejerina T, Ruiz E.Calcium dobesilate:Pharmacology and future app roaches[J].Gen Pharmacy, 1998, 31 (3) :357~360.

[4] 董静, 梁翠格, 张晓倩, 等.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6, 46 (1) :80~83.

上一篇:滥用职权罪的司法认定问题研究下一篇:论图书馆员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