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门乡村振兴战略

2023-01-25

第一篇:农业部门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工农发展差距和区域发展差距,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方向之一。

1、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解决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战略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十分丰富,包含了六个方面的重点:1.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2.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建设;3.是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4.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5.致力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6.致力于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建立和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浙江经验浙江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走在了全国前列。我们既有条件也有信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的历史征程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努力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省和示范省。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工程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按照走高效生态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高效优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的“农业两区建设”,确保粮食安全和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以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试验和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为契机,构建绿色化循环化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让绿色美丽经济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建设生态化的宜居家园我们要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丰富内涵实施好万村景区化的“新千万工程”。建设一批高标准、高颜值、高普惠、可推广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面提升县域村庄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污水治理、“三改一拆”等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打造一批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美丽庄园、美丽乡道、美丽水道等美美与共的美丽乡村风景线。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复兴工程促进农村文化繁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农村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和乡愁记忆最丰富区域,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把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作为乡村文化复兴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以农村文化礼堂等为抓手,构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把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大力推进乡村社会和兴工程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大力推广新时期的“枫桥经验”和花园村乡村治理现代化等经验。按照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探索新型乡村治理模式和治理办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核心作用,大力发挥农村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挥妇联、共青团、社会志愿者和新乡贤的作用,形成共建共享农村文明新秩序、文明新风尚和文明新生活的良好氛围。大力推进乡村生态绿兴工程力促绿色可持续发展要着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加快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和生产生活污染,大力推进绿化造林和退耕还林,保护好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地,努力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的生态涵养基础,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绿色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大力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增强乡村振兴新动能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机制尚未从根本上消除影响城乡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政策障碍,应当从实际出发,积极推动城市的资本、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与农村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结合,引导城市消费向农村延伸,使“一城一乡”的投资、创业和消费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内需扩大的强大动能,努力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绿色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协调推进。顾益康作者为省政府咨询委“三农”发展部部长,浙江农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第二篇:农业农村局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业农村摆上优先发展的位置,必将有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X要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应该提升服务成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一、工作目标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真正的建立起逐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根据X实际,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建立以农产品优质化品牌化、产业融合化多功能化为突破口,构建高效优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农业两区建设,切实保护和提升好基本农田的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构建绿色化循环化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加快构建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为新型主体,家庭经营与产业化合作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安全绿色、环保、优质的农副产品供给。

二、X年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

(一)发展壮大特色农业。

继续抓大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设施蔬菜基地的发展,X年新增露地蔬菜面积X亩,设施蔬菜面积X亩,培育X家蔬菜专业合作社,争取省、市级蔬菜产业项目X-X个,项目资金X-X万元。开展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蔬菜种植大户的技术培训,加快发展葡萄、蓝莓、杨梅、茶叶等特色农业。

(二)继续狠抓粮棉油生产。

抓好粮棉油优质高产创建和大规模连片种植工作,粮食播种面积X万亩,总产突破X万吨,棉花播种面积X万亩,总产X.X吨,油菜播种面积X万亩,总产X.X万吨;加大技术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重点开展无公害生产,标准化生产和集成技术、优化模式应用。做好科技抗灾、减灾工作。推广稻田综合种养、粮经饲统筹发展等模式。

(三)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增规范化农业经营主体

X个。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提高合作层次,扩大合作范围。深入引导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促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

(四)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

加快我县一区五园建设;争取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农业产业园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X年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X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X.X:X。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创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示范园。新增农业三品一标产品X个,确保农业三品一标产品合格率达到X%。

(五)强力推进科技服务。

科技培训组织X名技术指导员,培训科技示范户X户,建设好科技试验示范基地X个,培训新型职业农民X名。逐步推进农业科技信息化工作,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

植保工作抓好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监测、试验示范等工作,确保农作物病虫害损失控制在X%以内。土肥工作落实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X%。

(六)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农村新能源,加大小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力度,打造特大型生物天然气与有机肥循环综合利用工程亮点,优化小沼工程建设的升级版,加强后续服务。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推广有机肥;做好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工作。

(七)加强市场监管。

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和市场执法力度,双管齐下做好农业行政执法工作。

开展专业培训X人次以上,发放各种宣传资料X份,重点整顿种子市场生产乱象、农药经营主体不规范行为,从严打击处罚假劣种子、化肥和假劣违禁农药销售行为,完善农资纠纷处理流程,摸索农产品质量案件查处,做到市场检查覆盖率X%,双随机抽查率X%,案件结案率X%,农民投诉回复处理率X%。

三、工作举措

(一)引导“地”的流转,优化乡村振兴环境

X、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地”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的载体。X县土地平整、肥沃,但长期以来,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农民增收缺乏新动力、新途径。特别是农村耕地“碎片化”,路渠修不通、机械难掉头,技术、人才、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都无法进入田间、融入生产。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放心地将手中闲置土地流转出去。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X、加强耕地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农业基础。

一是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要进一步整合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棉、油)基地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项目资金,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集中力量、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二是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在抓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蓄水保水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丘陵地区抗旱水源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改善农村水环境,提高农田的旱涝保收能力。

三是改善耕地质量。加快实施沃土工程,进一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规模,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促进土壤改良,提高耕地质量,夯实农业基础。

X、培育地域特色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需要有载体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就是这样的载体。立足

X的农业禀赋和发展优势,总结过去“一区五园”等好作法,为更好地出经验、拼实力、树牌子,今后农业发展要“布局三区、建设九园”。

一是精细农业发展区,要对接沿江改革开放先行区,以发展绿色设施蔬菜、种植高效旱地作物方向,以X万亩为目标,以绿色蔬菜产业园、小池农民工创新创业园、城郊农业等旱地作物试验园等为重点支撑,探索出一条开放型农业发展之路。

二是现代农业示范区,要对接产城融合示范区,以综合种养提质增效为方向,以X万亩为目标,以杨柳湖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康宏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乳业生态产业园为重点支撑,建设两湖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样板。

三是农旅一体观光区,对接禅文化旅游区,以发展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林下经济和蕴含禅文化的农副旅游产品为方向,以X万亩为目标,以柳林玫瑰谷、杉木林苑科技为代表的农旅融合园,油茶、蓝莓产业园,鄂东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园为重点支撑,建设全域旅游的多样性、差别性旅游目的地。

X、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

根据县境内区位、产业和资源禀赋,按照差异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方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布局,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区五园”)。

(二)提升“人”的素质,奠定乡村振兴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关键的就是“人”,包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劳动者)、服务三农工作的人(服务者)。就是要在继续推动农业人口转移进城、降低乡村人口占比的同时,注重解决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

X、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农业干部是一个钮带,上联系党委政府,下联系着群众百姓,对上是领导者的“三农”工作参谋,对下是引领“三农”发展的排头兵。

要培育一支热爱本职工作,能扑下身子为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奉献自己的青春,不怕苦,不怕累,为农民群众解决问题的农业队伍。

培育一支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力度,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培育一支返乡创业队伍。引导部分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在城市长大的科技人员下乡,到农村去创业。高起点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

(三)发挥“钱”的引领,满足乡村振兴需求

“钱”。就是要广辟来源、多措并举,按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配置公共资源优先向“三农”倾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上、停在口头上,而要贯穿于乡村规划制订的过程中,贯穿于有关政策制定的全过程中,把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要放到农村,加强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乡村的振兴。”

X、适应结构调整,完善基础设施投入机制。

发挥财政资金的调控、引导作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财政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必须抓住关键环节,给予支持,才能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第一个是“桥”的作用,即怎样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很好地连接起来。这就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培育市场和开拓市场。二是向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以信息指导农业结构调整。三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中介组织,形成“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订单协议等形式,把公司和农户联系在一起。

第二个是“脑”的作用,即怎样才能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发挥科技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推动作用,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搞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二是通过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搞好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坚定落实科教兴农战略,完善社会服务组织,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农村第一产业的调整,应依靠科技进步,重点抓好品种更新换代,加快发展优质品种,以适应加工增值,满足市场的需要。

第二产业的调整应把农副产品加工作为重点,并通过关、停、转,并与集镇建设相结合等途径,改变生产过于分散的现状,形成更高的集约化生产。应以产前、产中、产后包括信息在内的各种社会服务为主,广泛发动并组建各种民营组织,把现在农村中的各种专业协会、专业人员普遍发动和组织起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改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

X、绿色生态为导向,建立完善农业补贴制度。

资源生态保护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要全面落实农业“三项补贴”改革,稳步推进国内渔业价格补贴改革。强化耕地、草原、林业、湿地等主要生态系统农业补贴补偿政策,实现农业“休养生息”,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

探索农业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有效扶持政策,重点解决耕地重金属污染、地膜污染,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绿色防控。

X、搞好项目规划,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应以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持良性的生态循环为主旨,搞好总体规划和项目管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予以切实认真的审查,凡不符合要求的就不予立项。通过总体规划和立项审查的两道关口,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充分起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作用。

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培育农业产业新业态,实现农业生产者与市场无缝对接,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同时,充分利用好国际资源和市场,合理调剂国内余缺,弥补我国耕地和水资源不足的制约,实现补充国内市场需求、促进结构调整、保护国内产业和农民利益的有机统一。

X、突出扶持重点,健全高效的市场调控机制。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健全市场机制为目标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一是发挥金融保险政策的杠杆作用。当前重点是加快构建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并尽快实现实质性运营,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服务,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立完善农业保险政策,重点发展符合适度规模经营需求的多层次、高保障农业保险产品与服务。

二是继续深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在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的基础上,巩固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大豆目标价格,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和棉花补贴政策转型调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是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积极优化龙头企业生产环境,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引导其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增强供给效率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大力度支持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和统运统销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转变传统农业小而散的生产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第三篇: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总遵循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总遵循。

一、深刻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战略举措。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农村地区体现得最明显,农村地区是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主战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指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举措。如果说,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城乡差距所导致的“推力”和城市二三产业快速扩张形成的“拉力”共同构成强烈的“推拉效应”,农村人口、资源、资金持续流出,许多地方“村庄空”、“产业空”、“组织空”现象突出,那么在经济发展新阶段,这种状况将会有明显改变。一方面,二三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民工年龄结构与产业就业结构要求不相适应的状况越来越突出,城市生活成本也上升很快,近两年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增幅都不超过0.5%,达到历史低点,城市“推力”开始出现;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大量农村人口流出并稳定在城市使一些农村地区人均耕地面积显著增加,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可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使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因此农村的“拉力”也开始显现,形成新的“推拉效应”。正因此,要精准预判短中长期城乡人口、产业发展变化趋势,在利远弊近和利近弊远诸政策目标之间做出尽可能准确的战略权衡,并依此制定实施精确的政策安排,而不是事到临头被动地应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在我国城乡关系结构变化节点上做出的重要战略安排。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村地区内生性发展的战略举措。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更多着眼于基础设施方面,在很多地方被简化为“新村”建设,甚至是“新房”建设,忽视了农村特点和农村社会建设,巨额投资未能实现与乡土因素的有机融合,不能实质性促进农村内生性发展,不能有效实现农村良性社会变迁。一方面,农村精英分子始终在大量流出,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不快;另一方面,一厢情愿地将城市治理思路和逻辑简单化移植到农村,在“水土不服”的同时还破坏了原有社会网络体系和治理结构,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衰落。总书记深刻地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村落会积聚更多人口,一些村落会逐步消亡,这符合村庄演进发展规律。关键是要做到规划先行,哪些村保留、哪些村整治、哪些村缩减、哪些村做大,都要经过科学论证,不要头脑发热,不顾农民意愿,强行撤并村庄,赶农民上楼。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乡村有乡村的逻辑,要按照乡村的规律、根据乡村特点来办好乡村的事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改变以往单纯的“输入性”乡村建设模式,形成“内生性”乡村建设力量和治理结构的关键举措。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和政策创新的丰富内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完成全面实现小康决胜阶段任务的重要举措,又是对全面实现小康之后农村发展建设的新的总体战略布局。要对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要充分理解生活富裕的丰富内涵。生活富裕不是一个孤立的要求,只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要求达到了,生活富裕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结果。或者说,前面的四个要求是实现生活富裕目标的先决条件,生活富裕取决于前面四个目标的实现。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推进乡风文明,去除陋俗鄙俗同样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民生活和福利水平。因此,这五个方面的要求具有完整的内在逻辑一致性。

二要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产业是脱贫之基、致富之源。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脱贫难以持续。给钱给物只能是救急解渴,兴办产业才能开流活源。 “产业兴旺”就是要立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定位,着眼于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要求,这个要求呈现出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战略思维。

三要重视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宜居”是对整个农村地区提出的要求,既包括搞好村庄环境卫生,也包括治理农业生产带来的面源污染,还包括农村二三产业产生的工业污染,既包括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也包括赏心悦目、舒适祥和的较高要求,体现了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期盼。

四要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治理有效”,在政策导向上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目标,这就要求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概念束缚,综合使用多种手段,调动传统与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资源,整合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农村经济组织、新型社会组织力量,重视和有效利用乡村文化网络系统,构建更加完备的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这是走中国道路的坚实步伐,是完善我国社会治理的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着眼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增加农村内生性动力。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是继续发挥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发挥好农村作为现代化建设战略总后方作用的根本保障。无论是农村承包地、宅基地还是集体建设用地改革,都应当以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利益为依据,而非一味地以推进城市化和发展工业为目的。以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体系为例,当前,增减挂钩产生的节余建设用地指标只允许在县域内流动,农村土地增值空间非常有限,不足以抵偿村庄建设和土地复垦的成本,也不能将发达城市地区的资金通过土地渠道转移到农村建设中,同时,单一的地方财政投资渠道又极大限制了农村建设的规模和水平,事实上成为农村宝贵土地资源被城市廉价使用的重要渠道。如果能够逐步建立省域和全国性的节余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平台,通过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就可以更好落实土地用途规划,为农村建设提供充足资金保障,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农民居住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地区负载产业和人口的能力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好的展开条件。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发挥集体经济综合功能。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内生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基础。要鼓励基层和农民群众在创新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产权形式上进行大胆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实现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理论和政策的创新;要重点研究解决当前集体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尤其是在农民合作社中,“一股独大”必然使合作社变相成为翻牌公司,合作社社员成为大股东的雇佣劳动力,失去集体经济的优势和活力,而如果股权过于分散,则缺乏组织性,决策成本高昂,市场竞争能力减弱。如何真正发挥合作经济和共有产权在农村的积极作用,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形式,是关键性的课题;要将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村基本治理单元相结合,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构建农村新型生产生活共同体,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同时全面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应当在发挥集体经济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功能的同时,通过政策安排,赋予集体经济组织担负一定的为本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使农民共享集体经济的基础设施,以各种具有集体主义色彩,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农村经济体,重塑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心理结构和精神面貌,使生产组织与生活共同体在空间上高度融合,利益诉求方面高度一致,实现物质、人口和精神三个再生产的统一,这将是乡村振兴的理想图景。

积极鼓励农民返乡创业,构建良性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政策导向上应当从鼓励“资本下乡”转向大力支持外出农民返乡创业,扎实开展好正在进行的“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推动建立城乡相互吸纳机制和城乡精英循环机制。实践证明,资本下乡这种“资合”方式不可避免地具有社会成本高昂和“道德风险”等问题,资本逐利和流动的基本特点也在切割农村原有社会关系结构,容易引发农村社会治理中一系列问题。外出农民返乡创业,可以将他们多年积累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管理经验与乡土资源、信任关系很好结合,将经营成本、道德风险降到最低,实现地缘、血缘、业缘纽带的充分联结,实现“资合”与“人合”的内在统一,实现企业与农村社区的高度融合,同时很好发挥农村精英的“组织员”功能,有利于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目标。

注意保护小农户利益,避免“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到2015年,我国农村承包地流转水平超过30%,也就意味着将近70%的农村耕地仍然由小农户耕作经营,“家家包地、户户务农”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的常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所要求的市场体系、金融体系、法律体系、科研体系之间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并且实事求是地提出应对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地推进土地流转,扶持规模经营。一方面,小农户经营在我国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国情下有天然的合理性。实践证明,在当前普遍较为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和低下的管理水平下,较大规模经营几乎无法做到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往往导致单产下降,浪费宝贵耕地资源。而“半耕半工”的家庭生计模式,在解决农村中老年人就业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优势,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作用巨大。因此不能在观念上将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对立起来,贴上绝对的落后与先进的标签,必须立足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道路。另一方面,土地流转水平其实是城镇化水平在农村土地上的投影,换言之,有多少农村人口永久离开土地进入城市生活,决定了农村土地流转水平。因此,提高农村土地流转水平,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而是决定于城镇化水平这一基本约束条件。必须以大力发展各种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多种创新形式缓解小农户经营导致的土地碎片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重视新技术革命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促进作用。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在良种良法结合、农机农艺配套等具体农业科技上,更要注意到高速互联网的全面覆盖、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对农村生产关系领域的深刻影响。例如,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条件下,中小型农产品生产者与若干消费者直接结合成为虚拟社区,甚至形成网上消费合作社等多种组织形式,通过可视技术监控生产全过程,以全程可追溯保证农产品质量信誉,同时实行农产品定制化服务,通过已经极其成熟发达的物流配送网络送净菜进城,极大降低城市垃圾生成量。这就使以小农户、小型家庭农场及其组合为主要形式的生产经营组织替代辐射广大区域的大型蔬菜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条件,整个鲜活农产品生产经营模式将发生质的变化,使新的农业组织方式、经营方式、农产品流通方式成为可能。

第四篇:乡村振兴战略论文:精准减贫视角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摘要: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胜利推进,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当前仍然面临艰巨的减贫治理任务。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新时代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要求。

关键词:精准减贫;

乡村振兴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为我国新一轮扶贫攻坚指明了方向。截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届时农村的绝对贫困会暂时消失,但贫困问题会一直存在,扶贫是我国社会发展长期存在的历史任务。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如何破解日益严峻的乡村问题成为我国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九大对“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时全党工作重重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位列我国七大发展战略的第4位,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亮点,为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带来了新希望。

1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1.1乡村振兴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是农业文明时代的巅峰。农耕文明的区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赋予了中华文化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基因和厚重感。因此,农耕文明所蕴含的精华思想和文化品格是中华现代文明的根基,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

1.2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区域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国gdp已然超越日本,占美国gdp70%以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户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城市和乡村地区发展的巨大差异,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短板”。必须振兴乡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初衷,才能确保城乡一体的全面发展。

1.3乡村振兴是推动新型城市化、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乡村振兴,将城市和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统筹考虑和安排,实现城乡生产空间高效利用、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始终确立以人为中心,把城乡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兴家园,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增长,走出一条新时代下的中国特色城镇化之路。

1.4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充分发展的必由之路

乡村振兴不仅是中国城乡平衡发展的要求,也是城乡居民充分发展的需要。乡村振兴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增添精神慰藉,带来全面充分的发展。

2精准减贫下乡村发展的总要求

在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前提下,我国依然要砥砺前行,大力实行减贫政策。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规划,对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发展要求得到了显著升级。由抽象的“生产发展”升级为层次更高的“产业兴旺”;

由要求一般的“生活宽裕、村容整洁”升级为要求更高的“生活富裕、生态宜居”;

由不作效果要求的“管理民主”升级为富有成效的“治理有效”。现在的总要求赋予了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高水平、更高需求的新涵义,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与超越,更符合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精准减贫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

3.1建立多维贫困识别体系

积极贯彻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基础工作,确保贫困户信息真实。健全精准扶贫动态监管与目标考核体系,制定精准扶贫责任清单和进度协调计划,加快推进精准减贫各项配套政策和制度创新。精准减贫政策是解决我国当前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对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3.2明确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历史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镇化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7年的58.47%,已经接近65%-70%的城镇化顶峰。然而由于人口巨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013.33,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2,耕地质量较低。因此农业现代化不可能走美国式单一的大規模高度机械化的农庄模式,而必须走多样化、适度规模、精耕细作之路。因此,乡村必须保证适度人口。但是由于乡村发展不景气,而城市变化巨大,迫于生活压力和房价的剧增,大多数青壮年离开乡村来到城市,农村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大大减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落。同时,由于人口过快、大量集中至城市,城市发展又面临新的“城市病”。城市与乡村是鱼水关系、血脉相融、密不可分,只有两者均衡可持续发展,才能相互支撑。因此,应该转变“以城统乡”的思路,更强调农业农村的优先位置,让广大乡村能与整个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形成村镇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的新局面,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3.3明确土地承包期限

明确土地承包期限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党十九大报告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在延长30年”,这一利好政策极大的增加了农民的信心,也提高了农业投资人的兴趣,让其放心的撸起袖子加油干,更有底气加大投入、扩大生产,改善农田设施条件,做好长远规划,对中国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提升意义重大。同时,有志青年不必漂流在外,在乡村就可以解决就业创业问题。

3.4明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明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当前,传统的农业理念、经营方式和种养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新时代农业被赋予了生态、休闲、养生、文化传承等更多功能和期待,通过渗透融合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党的十九大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乡村产业要兴旺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3.5明确乡村治理体系

明确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当前,部分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严重弱化,农村基层“苍蝇式”腐败问题严重,成为乡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在“自治”上,要创新村民议事方式,充分尊重和保障村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在“法治”上,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培育村干部和村民的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引导其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在“德治”上,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使村民树立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3.6明确“三农”工作队伍要求

明确三农工作队伍要求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当前,乡村人口出现空心化,呈现“386199”的特点,发展农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在农村留不住的现象比较普遍,较多涉农专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去农村,三农工作队伍人才缺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要求。把“懂农业”放在第一位,切中“三农”工作队伍视野不宽、本领恐慌的要害;

同时,只有爱农村、爱农民才能在乡村扎下根,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实现农民富。要坚持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本质属性,实行农村职业教育的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乡村振兴服务能力,造就高素质的农村职业学校校长队伍,要引导种养能手的农民工返乡,鼓励大学生和涉农科技人员下乡,到农村去开创新天地。

4结语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主要任务,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总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需求。只有乡村发展,中国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发展;

只有乡村实现小康,中国全面小康才能得以落实;

只有发扬乡村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才能永续传承。因此,乡村兴,国家兴。

参考文献

[1]雷望红.论精准扶贫政策的不精准执行[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1):1-8.

[2]王雨磊.精準扶贫何以“瞄不准”?——扶贫政策落地的三重对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01):88-93+128.

[3]张强,张怀超,刘占芳.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j].经济与管理,2018,32(01):6-11.

[4]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18,(01):65-73.

[5]李军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重大[j].当代农村财经,2018,(01):2-6.

[6]郭园庚,鲁俊辉.准确把握当前乡村发展难题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任务[j].经济论坛,2018,(02):74-78.

第五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作文,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作文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作文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作文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作文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作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调动全县上下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面做好“三农”工作,推进崇义乡村全面振兴,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精准扶贫为抓手,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举全县之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推进崇义乡村全面振兴。

二、目标任务

充分利用我县资源禀赋,突出全域旅游的理念,举全县之力,分阶段、分步骤,围绕“一条主线”(即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五大振兴”(即乡村产业振兴、基础设施振兴、生态环境振兴、乡风文明振兴、

乡村治理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现农村产业“强”、生态环境“美”、乡风文明“淳”、乡村治理“安”、农民生活“富”。

(一)到 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基本构建,南酸枣、刺葡萄、毛竹、油茶、茶叶、脐橙、蔬菜、生态鱼等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有效提升。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5000 元,年增长率达 10%以上;城乡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新农村村庄整治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制度基本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增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移风易俗工作常态化开展,农民精神风貌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农村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建立。

(二)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根本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供给保障有力,资源利用绿色高效;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建成;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现代乡村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三)到 2050 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县、乡(镇)两级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三农”工作列入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三农”短板。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和绿色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打通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渠道,促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有机结合,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发展新格局。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生态优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坚持规划引领和分类推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趋势变化,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和乡村全面振兴。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切实发挥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四、工作重点

(一)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重点抓好南酸枣、刺葡萄、笋竹、脐橙、油茶五大农业主导产业,鼓励发展蔬菜、茶叶、生态鱼、林下经济、休闲农业、高山梯田米等农业特色产业,推动农业由增效向提质转变。

1.做强做优主导产业。立足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以现代农业攻坚战为契机,以产业集群为抓手,以万亩基地建设为重点,做强做优南酸枣、刺葡萄、笋竹、脐橙、油茶五大主导产业。以齐云山公司为龙头,以葫芦洞国家级南酸枣种质资源库为核心,建成一个集产、学、研、游为一体的万亩南酸枣基地,辐射带动产业规模扩张。以君子谷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依托,把过埠—上堡沿线 15 公里建成万亩刺葡萄产业带,打造集农业种植、精深加工、休闲旅游、智慧服务于一体的刺葡萄现代科技示范园。大力引导林农开展竹

(木)新造、低改,重点推进华森竹业重组竹、红杉木业高端原生态板式家具、益佳木业等竹木精深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知名竹(木)基地,加大竹木深加工企业的引进力度,开展竹木工艺品开发,助推乡村旅游。以龙勾、铅厂为重点,提升脐橙管理经营水平,积极发展脐橙深加工,结合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建设脐橙新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基地。以齐云山山茶油、厚莫坊山茶油为龙头,改造低产油茶林,促使油茶在短期内实现高产稳产。2018 年到 2020 年,力争全县五大主导产业规模逐年递增 10%以上。〔责任单位:县农粮局、县林业局、县果茶局、县委农工部,各乡(镇)人民政府〕

2.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围绕“特色、高效、生态”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高效和绿色经济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积极鼓励发展蔬菜、茶叶、生态鱼、林下经济、高山梯田米等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并依托农业产业资源和优良生态环境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加大农业产业招商力度,将长龙-龙勾沿线打造成一个集大棚蔬菜和传统蔬菜种植合一的万亩蔬菜基地,推动每个乡(镇)因地制宜发展大棚蔬菜。提升上堡万长山和赤水仙、乐洞龙归、横水馨阳岭 4 个规模茶场,引导品牌整合,着力构建集四大品牌为一体的有机茶基地。加快阳明湖发展特色渔业和外向型渔业,建立生态水产品加工基地,打造一个集产、加、销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鱼

基地。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以订单农业为主要形式,打造一批以茯苓、草珊瑚、吴茱萸、七叶一枝花等森林药材为主要品种的示范基地。以企业为龙头,以质量为核心,结合山区优势,重点在上堡、丰州、聂都等乡镇打造一批高山大米示范基地。进一步扩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规模,打造田园综合体,重点开发一批集观赏品尝、采摘体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旅游产品。结合脱贫攻坚,鼓励多形式、多种类发展养蜂、生猪养殖等其它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力争每个乡(镇)每年重点建设 3 个以上百亩产业基地,逐步实现全县 124 个行政村都有一个以上百亩产业基地。〔责任单位:县农粮局、县林业局、县果茶局、县委农工部、县旅发委、县残联,各乡(镇)人民政府〕

3.落实产业扶贫机制。全面对标省、市考核标准,按照产业扶贫“五个一”机制,全面推动和完善贫困户产业全覆盖,行政村产业基地或经营主体、扶贫车间全覆盖,建立健全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目标,动员贫困户积极发展南酸枣、刺葡萄、脐橙等特色产业,通过扩大规模,加强管理,低产园、低产林改造,发展田间、林间等立体种养,提高综合效益。积极引导经营主体通过土地、资金、劳力等入股,鼓励能力较差的贫困户发展家禽等传统产业。对于没有能力发展的贫困户通过光伏电站、资金土地入股、村级集体经济分红等形式获得收益。2018

年,每个村至少有 1 个扶贫产业基地或龙头企业,有扶贫车间,有光伏发电项目,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责任单位:县精准办、县农粮局、县林业局、县果茶局、县发改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4.扶持农业经营主体。选择一批规模较大、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重点扶持,积极开展“国字号”和“省字头”推荐申报。规范管理,每年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30 家以上。通过市场化手段对全县笋竹、油茶、南酸枣、茶叶等加工企业进行整合,提高市场竞争力。大力引进、培育和扶持壮大一批竞争能力强、带动面广、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形成大企业带小企业、主体项目带配套项目、上下游产业互动的企业集群。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主动与外企、央企及上市、品牌企业对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进“百县百园”工程,加快葫芦洞、旗岭脑两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创建省级园区步伐。〔责任单位:县农粮局、县林业局、县果茶局、县委农工部、县市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5.打响崇义农产品品牌。通过开展绿色有机食品示范县和农产品安全示范县建设,挖掘和培育本地优势产业,抓好品牌建设、包装提升和市场推介。鼓励品牌建设,重点围绕刺葡萄、南酸枣等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做响干红刺葡萄酒、齐云山南酸枣糕、高山梯田米、崇义高山茶、齐云山油茶等

品牌和商标,对新获得省著名商标、有机农产品认证、绿色认证的给予奖励。鼓励支持经营主体开展标准化种养,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服务体系,实现农产品规模基地监测、检测正常化。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查,从严从快查处违法经营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等农资产品行为。鼓励支持县内笋竹、油茶、南酸枣、刺葡萄、茶叶、高山大米等加工企业和生产基地通过电视、网络、展览等各种平台和途径,加大产品的宣传和推介力度,全面提高我县特色农产品在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科技推广运用,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大力培育发展市场营销队伍,发展电子商务,全面拓宽我县特色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责任单位:县农粮局、县林业局、县果茶局、县市监局、县旅发委、县商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6.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土地确权数据平台为基础,搭建全县农村土地承包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成果综合利用,推动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完善 16 个乡(镇)流转服务中心,探索土地确权不确地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合作社等自治组织推进土地流转,完善土地入股分红机制。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全面完成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开展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试点,搭建完善产权交易和金融服务平台、林农互助平台、“企业+基地”示范平台等三个服务平台,促进林权规范、有序流转。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农合联”规范化运行,打造集经营性、公益性、政策性一体的综合型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县委农工部、县委改革办、县农粮局、县林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供销社,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振兴,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对标贫困村退出“9 大体系”和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加大资源整合和政策倾斜力度,根据上级资金和县级财力实际,每 3 年制定一个计划,整合资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行项目申报制度,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改善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1.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四好农村路”要求,推动全县农村公路建、管、护、运一体化发展,统筹安排农村公路建设,不断完善全县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偏远乡村群众脱贫致富发挥“交通先行引领”作用。到 2020年,力争县、乡道升级改造率分别达 50%、20%;村道拓宽至5 米(或加错车道)改造率达 30%;每个乡(镇)有一条三级公路,全县农村公路列养率达 100%、好路率达 80%。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现“四个有”即:有目标,每个乡镇有 3 条以上按“四好农村路”标准化建设样板示范路;有机构,成

立养护公司,有专业队伍专职化管养,实现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分级管理;有资金,县道养护资金除上级补助外,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足额配套,乡村道由县乡两级财政按要求足额配套养护资金;有监督,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路长制”,负责资金筹措,管理辖区内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和路域环境整治。同时,运营好农村公路,大力发展乡村物流,推进镇村公交持续健康发展,让广大群众在交通领域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2.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立完善全县防洪减灾综合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水利管理体系,到 2020 年,基本建成古亭水、崇义水、扬眉江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主要支流的重点河段堤防达到规划标准,重点乡(镇)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重点低洼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排涝标准基本达到 5 年一遇以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85%以上。新增与恢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4.5 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1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55 以上,重要饮用水源区水质指标达标率 10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 95%以上。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开展农田高效节水项目,

重点在上堡乡先行试点。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以申报阳明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重点,逐步将齐云山、长河坝水库、七星湖、聂都章江源头申报为省级乃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到 2020 年,成功建设 3 个以上国家级或省级水利风景区。〔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水保局、县农粮局、县发改委、县旅发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3.加强农村信息化项目以及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建设。加大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施力度,积极引导电信、移动运营商、电商、金融机构等共同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切实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光纤宽带和 4G 网络建设,重点对未覆盖的自然村进行补盲建设,建设完成 260 个 4G 基站,进一步强化弱覆盖基站建设,强化 4G 网络信号在自然村的覆盖能力。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推动组建信息进村入户全运营实体。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信息服务,提升农村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普及。加强农村地区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努力缩小“数字鸿沟”。到 2020年,实现“四个全覆盖”,全县各村以及各 25 户以上的村民小组通讯信号全覆盖、4G 网络全覆盖、光纤宽带全覆盖、有线电视全覆盖。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村 D 类供电区域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完成全部省定贫困村的电网改造,村村通动力电。〔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供电公司、县网络公司、电信崇义分公司、移动崇义分公司、联通崇义分公司,

各乡(镇)人民政府〕

4.加强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建立科学可控的运行机制,及时将新增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确保贫困患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卡通”即时结算,自负费用比例控制在 10%以内。探索建立贫困人口门诊治疗与住院治疗同步报销制度。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落实分级诊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进村入户。加强健康扶贫政策落实监管工作,遏制冒名医疗、过度医疗等乱象。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实施边远乡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县财政出资将边远艰苦地区教师津贴发放范围覆盖到所有乡镇,建立农村从教满 30 年的奖励机制,并采取“点对点”方式招聘偏远村小教师,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实现教师资源城乡共享。全面落实资助政策,真正做到资助政策“应享尽享”。〔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卫计委、县医保局、县人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振兴,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进“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实现“五个到位”(“三房一场”拆除到位、村庄整治到位、圩镇整治到位、农村环境整治到位、农村生态保护到位),到 2020 年,力争每个乡镇建立 1 个以上 3A 旅游景区。

1.推进“三房一场”整治。继续实施“空心房”拆除奖补政策,着重抓好“三房一场”(土坯房、违建房、负面房屋、畜禽养殖场)整治,全面完成剩余农村“空心房”拆除任务,并严格按照“拆除到位、清理到位、复垦到位”要求,使拆除后的房址达到没有废弃物堆积、可再利用或复垦的条件。加强土坯房改造,通过政策引领,引导群众拆旧建新。加大对不可移动文物及有价值土坯房的保护维修力度,保护传统村落,保留农村文脉。加强农村建房管理,严格审批程序,规范农民建房行为,加大超高超大整治。〔责任单位:县国土资源局、县城建局、县委农工部、县文广新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全面落实“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规划,突出“七改三网”和“8+4”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短板,确保到2020 年实现全县所有宜居村组“扫一遍”。按照脱贫攻坚的要求,实施贫困村村庄整治再推进,把全县深度贫困村组和最偏远、基础设施最差的村组作为重点对象,进一步加强指导和帮扶,确保村容村貌有根本改观,12 个省级贫困村如期达到贫困村退出标准。大力开展精美乡村示范点建设,在继承和完善“六统四联创”的基础上,立足更高标准把“精心规划、精细设计、精致施工、精美呈现”工程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示范工程,重点实施“一带两路”,即过埠-麟潭-上堡

乡村旅游产业带,崇余公路沿线和上寡公路沿线,努力把“一带两路”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文化彰显、富有崇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参观点。大力开展乡村旅游建设,依托崇义生态、文化、产业等优势,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规划、基础设施和服务上提升水平,开发一批具有崇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让乡村旅游成为发展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重点支持上堡客家梯田创建全国乡村旅游 4A 景点,君子谷创建全国乡村旅游 3A 景点。鼓励支持基础条件好的村落编制乡村旅游规划,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实施后,由县财政给予一定的补助。〔责任单位:县委农工部、县水利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扶贫和移民办、县旅发委、县农粮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推进圩镇整治建设。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以奖代补,采取项目申报奖补的形式,加大投入资金用于圩镇建设,鼓励市场运作筹集资金、用活各项收费政策以及做活土地开发文章等。科学规划编制,按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和吸纳人口潜力,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机衔接县域规划。高标准建设圩镇示范街,做好人行道、路沿石、下水沟等市政设施建设,建设文化小广场,完善圩镇各项基础设施。打造特色小镇,以富氧山水、客家梯田、阳明文化为资源依托,着力开辟圩镇改造安置,将新规划建设农民住宅小区管理与圩镇建设结合起来,做到开发一片,连成一片。建立圩镇长效管理机制,将城市化发展、社区管理的理念引入

到圩镇。到 2020 年,把全县各圩镇建设成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新型小城镇。〔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城建局、县城管局、县委农工部、县国土资源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

4.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遵循“城乡一体、购买服务、管干分开”原则,建立村庄、道路、河道环卫管护长效机制。以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实现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实现全覆盖。开展农村污水处理,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在有条件的村庄建设标准化农村公厕,改造农村户厕,实行各乡(镇)圩镇都要有公厕。抓好交通沿线村点建筑立面整治提升,引导农民开展民房庭院整治,改善群众居家环境。〔责任单位:县委农工部、县环保局、县卫计委、县生态办、县城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5.推进农村生态保护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加快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保障饮水安全。推进低质低效林改造,提高森林质量。实施森林抚育、退耕还林、乡村风景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有效保护湿地、野生动植物、水生生物

等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强水生态治理和保护力度,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河长制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产养殖污染整治等工程设施建设,恢复农田生态系统。〔责任单位:县生态办、县环保局、县农粮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四)大力推进乡风文明振兴,繁荣兴盛农村文化

从乡风文明队伍建设、阵地建设、专项整治、典型选树、群众活动五个方面入手,依托农村志愿者和乡(村)规民约,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农村文化发展,夯实农村移风易俗成效,实现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群众文明素质有效提升。

1.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队伍。不断加大农村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建设“百村万人”志愿者队伍,以农村志愿者传播文明乡风。着力培养富有崇义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引导广大乡贤关注、支持、参与乡村振兴发展。启动“百村千人”文化骨干队伍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丰富基层文化生活。〔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民政局、县文广新局、团县委、县妇联,各乡(镇)人民政府〕

2.夯实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阵地。以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统一挂牌,建设“文明之家”。

利用农村现有祠堂、开放式村部等场地和设施,建设农村公益性婚庆和治丧场所“文明理事堂”。在行政村醒目位置固定设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等内容。深入挖掘村史村情、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突出崇义特色,整合资源打造村史馆。打造乡风文明示范点、示范区,到 2020 年底,全县建成 2 个乡风文明连片示范区。〔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民政局、县文广新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抓实乡风文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快健全完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其积极的教化、规范、引导、评价作用。开展“三沿六区”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农村绿色殡葬、文明殡葬建设,完善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遏制办丧扰民、重殓厚葬等陋习。开展“百善孝为先”、“诚实守信”、“节俭养德”等主题教育,着力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大风水堪舆类人员教育引导工作,逐步消除封建迷信活动。整合各部门资源综合施策,加强婚事新办和勤俭节俭教育,加大餐饮行业制度约束和行业自律教育,加强升学宴的规范引导和制度约束,综合整治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市监局、县教育局、县民宗局、县科协,各乡(镇)人民政府〕

4.选树乡风文明振兴典型。开展寻找“最美农村志愿者”

评选表彰活动,不断发挥农村志愿者推动乡村振兴的作用。发掘和保护一批有历史、有文化的村庄,在全县开展“美丽乡村风采”展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信用户、文明家庭、卫生家庭、身边好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收集、整理一批“脱贫致富”贫困户典型和“脱贫攻坚”扶贫攻坚典型,用脱贫攻坚路上的生动事例激励全县贫困户脱贫信心、鼓舞全县扶贫干部工作斗志。〔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民政局、县文广新局、县旅发委、县市监局、团县委、县妇联、县精准办,各乡(镇)人民政府〕

5.丰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每年开展“阳明文化旅游节”,以阳明文化为载体,组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俗读本并向群众免费发放。依托乡村干部、扶贫干部力量,以群众乐于参与的方式,围绕“扶贫、扶志、扶德、扶勤”开展“扶志家访”活动。以“做一次饭、谈一次心、传播文明乡风”为主要内容,通过志愿者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养成文明习惯。广泛收集、整理全县农村优秀家风、家训,每年在全县所有乡(镇)、行政村进行一轮巡回展示。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展现农耕文明在新时代的魅力和风采。推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大力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依托农村中小学校,大力开展“小手拉大手”宣传活动,带动家庭参与移风易俗。

加大文艺作品创作力度,创作一批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移风易俗文艺作品,积极反映我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喜人变化。〔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文广新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教育局、县体育局、团县委、县妇联、县精准办、县法制办,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大力推进乡村治理振兴,实现农村长治久安

突出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确保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充满活力。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基层组织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提升工程。到 2020 年,全县所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扎实推进“党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县财政安排 20 万元/村专项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二是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村干部动力、能力、绩效“三提升”工程,实行村书记分类管理,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分层级全覆盖轮训村“两委”干部,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拓宽村干部出路,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聘乡镇事业编工作人员力度。加强名誉村书记、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助力脱贫攻坚。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稳妥有序处置

不合格党员。建立农村党员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建设,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加强廉政建设。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重点整治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突出问题,持续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选优配强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工作流程和职责权限,建立完善履职保障机制,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委)、县人社局、县农粮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2.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大力破解人才瓶颈制约,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引导人才向基层农村流动。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等多种方式,加大科技、教育、医疗等各类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施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加强校地合作,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二是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发挥涉农院校、农技推广机构培训作用,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建立实训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对接

跟踪服务。开展农技推广人员定向培养工作,积极联系引导高校、职业院校涉农专业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三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加大对乡村人才支持和倾斜力度,保障乡村津补贴、办公、交通等基础工作经费,在职务、职称晋升上给予政策优惠,增加绩效考核奖励。建立职级晋升机制,加大乡镇事业编制招录和选拔事业编制干部进乡镇班子政策的倾斜。〔责任单位: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党委〕

3.加强村民自治建设。坚持村民自治为基础,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一是完善落实各项制度。坚持村“两委”议事规则、村民代表会议等各项制度;健全完善“三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行分类管理、“四定两监督”和“双述双评”,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作用,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二是推进村级民主管理。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基层协商格局。充分发挥新乡贤作用,积极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三是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把资源、服务、管理逐步下放到基层,每乡

镇开展 3-5 个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创新,整合优化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在农村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委组织部,各乡(镇)人民政府〕

4.加强和谐平安乡村建设。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积极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一是优化农村治安环境。加强综治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村级综治专干、综治网格员,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继续整治农村乱建庙宇、滥塑宗教造像。持续开展乡村治安问题和治安乱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各类危害乡村经济发展、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二是完善农村社会治理常态机制。健全完善常态排查机制、诉求受理机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以综治中心建设、综治网格化建设和综治信息化建设功能和运行机制。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持续开展农村安全隐患治理。加强农村警务、消防、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有序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三是推

进乡村法治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法治教育,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引导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强基层法庭、派出所和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加强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完善规范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将小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继续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全面推动法治乡村建设。四是加强农村德治建设。坚持德治为先,发挥道德引领、规范、约束的内在作用,增强乡村自治和法治的道德底蕴,以德治实现善治。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发挥模范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传承提升耕读传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家规祖训,培育和弘扬地方性优秀道德传统。将道德规范融入乡规民约,外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县公安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崇义县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指挥部,由县委书记许斌同志任总指挥,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邱凌同志任第一副总指挥,县委副书记潘金城同志任常务副总指挥,县领导曾帅、何琳、王豪、刘春香、黄硕、朱志勇、张小兰等同志任副总指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县

委农工部,由朱志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李秀松任常务副主任,肖开朗、邱志坚、张羽、黄学鹏任副主任,并从相关部门抽调一批业务骨干充实指挥部办公室力量,强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乡(镇)要相应设立乡村振兴战略办公室,保障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实行县领导牵头“五大振兴”,乡村产业振兴由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刘春香同志牵头,县农粮局为牵头单位;基础设施振兴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边建忠同志牵头,县发改委为牵头单位;生态环境振兴由县政府副县长朱志勇同志牵头,县委农工部为牵头单位;乡风文明振兴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何琳同志牵头,县委宣传部为牵头单位;乡村治理振兴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豪同志牵头,县委组织部为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农工部、县农粮局、县发改委、县人社局、县编办、县直各相关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强化责任意识。全县上下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由县发改委编制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明确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部署系列重点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五大振兴”牵头单位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实际分别制定具体的三年推进计划。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县级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各

乡(镇)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县直、驻县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加强协调配合,汇聚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农工部、县农粮局、县发改委、县直各相关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加大资金投入。按照“政府出一点、单位帮扶一点、社会捐赠一点、农户自筹一点、金融贷款一点”,加大财政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设立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确保当年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全面整合涉农部门的建设项目资金,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聚集效应,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保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优化融资结构,增强融资能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乡村振兴筹资投入机制。推进金融机构与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拓展支农领域,加大利用国内外金融资金力度,完善“一事一议”和“筹资筹劳”制度,调动农民加大投入,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创业,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的积极作用,开展乡村振兴志愿者活动、巾帼行动和百企帮百村行动。〔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金融局、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委农工部、县农粮局、县发改委、县精准办、县工商联、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严格督查考核。建立完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目标考

核责任机制,严格实行检查考核、责任追究和表彰绩效奖励,使目标、权利、责任相统一,推进抓落实的制度化、规范化。对乡(镇)的考评要突出考核重点、难点工作,提高考核实效,更好地指导和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对县直单位的考评,重点考核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效。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列入乡(镇)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和县直部门绩效评价,并设立乡村振兴战略单项奖,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评选,表彰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为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单位的所在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可以发一个月工资性奖励资金。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作文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作文村振兴战略在价值、制度及组织三个维度上的创新是新时代的产物。价值维度上的创新是根本方向,制度维度上的创新是重要保证,组织维度上的创新是强劲支撑。这些创新耦合形成乡村振兴发展的不竭动力,将日益推动乡村振兴由蓝图走向现实。

继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对多年“三农”工作的继承与创新,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正在形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之处可以从价值、制度、组织三个维度来认识,意义重大。

价值维度上的创新

明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文件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明确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明确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任务作了部署。分别是到 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制度维度上的创新

高起点。与新农村建设不同,乡村振兴战略首先从国家层面制定战略规划。《规划》通过与文件对表对标,分别明确至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2022 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包括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等,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在此基础上,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高标准。乡村振兴,法制法规先行。一方面,文件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把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多年来,特别是 2005 年新农村建设以来,中国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治措施,需要制度化、法制化,同时各地方可以从本地乡村实际需要出发,制定促进乡村振兴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文件提出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要求、政策等以党内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这意味党对“三农”的领导法制化了、制度化了。

高质量。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旨在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全方位高质量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其中,若干制度创新值得关注:如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

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上述举措旨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创新性政策举措改变了以往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均取之于乡、用之于城的做法,通过跨省域调节,可以大大提高节余指标的含金量并用以反哺农村。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这些制度创新有助于构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

组织维度上的创新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打造一支新时代“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为此,文件强调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

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打造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

惩治“微腐败”,打造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从基层党组织抓起。文件提出,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文件首提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上述经营主体及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的骨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须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文件指出,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积极促进小

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国现有两亿多小规模兼业农户,多数年龄偏大,有的是老人和妇女。现阶段的迫切之举,是采取针对性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使之分享到现代农业发展红利。

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行业组织,带领中国农业“走出去”。文件提出,积极支持农业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农业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能够引导小农户参与系统内的分工协作,使农民由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向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投资意识、风险意识的现代产业工人或农业企业家转变,从而解决土地配置细碎化、生产经营分散化问题,整体提升农业的产业层级和质量效益。农产品行业协会是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以及相关科研、教学和其他组织、个人参加,为维护和增进全体会员的共同利益,在自愿互利基础上依法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可以跨地域、跨组织发展,能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水平上提高农民和农业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小农户和农业经营与国内外市场对接,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有助于带领中国农业“走出去”。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作文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作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____总书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2017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 2018 年中

央一号文件为我们勾画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并专门进行了重大决策部署。2017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的 8 项重点工作之一。2018 年 1 月 30 日,____总书记在主持中央...

上一篇:女朋友对男朋友的承诺下一篇:哪里有修电动独轮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