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常见病超声诊断

2022-08-09

第一篇:腹部常见病超声诊断

腹部超声总结分享

胆道系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哪些?胆囊位于肝右叶脏面下方的胆囊窝内,为梨形中空器官。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分,长约7-9cm,宽2.5-3.5cm,容量30-60ml。胆囊底部微露于肝脏下缘,其体表投影相当于右上腹直肌外缘和右肋弓缘的交界处或右侧第9肋软骨处。胆囊体是胆囊底向左后上方逐渐缩窄的部分,在近肝门右侧与胆囊颈相接。胆囊颈膨出的后壁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囊,称为哈德门囊(Hartmanrh’s pouch),其远端较细,内有螺旋瓣,与胆囊管相接。胆囊结石常嵌顿在胆囊颈部,超声探测时须注意。胆囊管长约2-3cm,内径0.2-0.3cm,常以接近平行的锐角从右侧汇入胆总管。胆囊按机体需要起着贮存、浓缩和调节胆汁排放作用。胆总管下端的奥狄括约肌在空腹时处于收缩状态,能承受一定压力,因而肝胆管内胆汁转流入胆囊,胆囊壁能吸收大部分水份及盐类。胆汁浓缩后贮存于胆囊内。进食后,由于神经反射及内分泌作用,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松弛,胆囊内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内。肝内胆管由肝内毛细胆管汇合成小叶间胆管,再汇合成段肝管(三级分支)、叶肝管(二级分支),在近肝门处汇总成左、右肝管(一级分支)。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长约3-4cm。肝总管背侧有右肝动脉横行通过,有肝动脉在门脉和肝总管之间穿行,是肝总管定位标志之一。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胆总管长约6-9cm,内径0.4-0.6cm,管壁厚0.2-0.3cm。胆总管依行程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十二指肠下段(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内段等四部分。除十二指肠上段外,其余各段易被十二指肠和横结肠遮挡。通常胆总管和胰管汇合后略膨大,形成Vater壶腹,最后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十二指肠乳头,此处有奥狄括约肌。2.胆道超声探查前的准备及探测方法如何?(1)探查前准备:①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上,以保证胆囊、胆管内胆汁充盈,并减少胃肠内容物和气体的于扰。②检查前24小时禁食脂肪食物,停用影响排空胆汁的药物。③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天后、胆系造影2天后进行。X线胃肠造影的钡剂是超声波的强反射和吸收剂。胆囊胆管附近胃肠道内残存钡剂会影响超声检查。胆道X线造影剂虽不像钡剂那样构成直接影响,但对胆道正常生理状态有影响,因此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天后、胆系造影2天后进行。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为缩短病人等待时间,经常在钡餐次日进行超声检查,胆道、胰腺也能清晰显示。④横结肠内容物和气体较多,干扰胆囊、胆管的成像和观察,可灌肠排便后检查。(2)探查方法:①体位:患者通常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②胆囊的观察:将探头置于右肋缘与腹直肌外缘交界处移动探查,直到在肝右叶下方出现胆囊轮廓。探头方向与胆囊的长轴平行时,先观察长轴切面,然后探头原地转动90o,可清晰显示胆囊底、体、颈,并可见肝门处肝总管和其后方与之平行的门静脉横断面。③肝外胆管的观察:右上腹斜切显示门静脉后,其右侧前壁可见与其平行的肝外胆管。胆囊切除或胆囊显示困难的患者,可利用肝左叶内门静脉呈“工”字形结构的特征,向右追踪至门静脉主于,来发现肝外胆管。④肝内胆管的观察:探头置于剑下右侧肋缘下,侧动探头可显示门静脉左、右支。向右扫查可显示门静脉右前支及右后支。各级肝管与相应的门静脉伴行,胆管走行于门脉前方。向左可显示门静脉左支矢状部,肝内胆管走行于“工”字结构内侧缘。3.正常胆道超声图像及正常值有哪些?(1)胆囊:正常多数纵切呈梨形或椭圆形。囊壁为轮廓清晰的光环,边缘光滑,胆囊颈部常有皱折。囊内胆汁为无回声区,胆囊后壁回声增强。超声测量正常胆囊的长径<7cm,前后径<4cm,囊壁厚<0.3cm。(2)肝内胆管:正常肝内小胆管内径较小,肝切面图像显示不清。若管腔增宽并与门静脉形成平行管征,应考虑存在扩张。左右肝管位于门静脉左右支前方,正常内径<2mm,若>3mm,则提示存在扩张。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和外侧支的分支构成特征性的“工”字形结构,肝管走行于“工”字结构内侧缘。可据此识别肝管和门静脉。(3)肝外胆管:在声像图上胆总管大致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位于门静脉主干前方,易于显示;下段与下腔静脉伴行,走行于胰头背外侧。下段因肠道气体回声的干扰,多不易清晰显示。正常肝总管内径一般0.4cm,>0.6cm时提示有扩张(如有胆囊切除及胆系手术史除外)。胆总管内径一般<0.6cm,多为相应门静脉内径的1/3。胆总管>0.7cm提示扩张,多因部分梗阻或炎症影响。>1.0cm时为显著扩张,可确定胆总管存在病变。4.急性胆囊炎的类型及超声图像特征有哪些?主要病因为胆汁滞留和细菌感染。视炎症轻重分为3种类型:(1)单纯性胆囊炎:胆囊稍大,壁轻度增厚,粘膜充血水肿,胆汁正常或略显混浊。(2)化脓性胆囊炎:胆囊肿大明显,壁明显充血水肿,胆汁混浊或脓性。胆囊周围组织有炎性渗出或脓肿形成。(3)坏疽性胆囊炎:胆囊轻度肿大,壁坏死穿孔,胆汁外流形成腹腔脓肿。单纯性胆囊炎声像图表现为:胆囊肿大,囊壁毛糙、增厚,厚度>3mm。化脓性胆囊炎超声图像表现为:囊壁增厚明显,可达0.5-1.0cm,常有“双环征”改变。胆汁暗区可清晰显示多少不

一、强弱不等的细小点状回声,常可见到结石图像。脂餐试验可见胆囊无收缩功能。将探头压迫胆囊体表区,触痛加重,即超声莫非征(Ultrasonic Murphy’s sign)阳性。急性胆囊炎穿孔时,可显示胆囊壁的局部膨出或缺陷,胆囊轮廓模糊不清,胆囊周围探及局限性积液或囊腔内积气。时间较长后胆囊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与胆囊可形成一边界模糊的炎性肿块,呈实性低或强回声。国外有学者提出超声诊断急性胆囊炎标准为:①胆囊壁增厚>5mm。②胆囊壁呈双环征,回声减低。③胆囊扩张,最大前后外径>5cm。④多有胆石症史。5.慢性胆囊炎的超声图像特征有哪些?轻度慢性胆囊炎胆囊壁可稍增厚,毛糙或无明显的声像图改变。多数病人声像图表现为:(1)胆囊增大,前后内径>4cm。(2)囊壁毛糙,增厚呈强回声,厚度>3mm。(3)胆囊腔内可出现中等或较弱的点状回声区,呈团块状,乳头状或长条状,无声影。改变体位时可缓慢流动,系稠厚淤积的胆汁所致。(4)有时可见结石强回声伴声影。(5)少数病人胆囊萎缩。空腹8-12小时后胆囊腔变小,内径小于1.3-1.5cm,囊壁明显增厚、毛糙。或仅可见胆囊区呈一弧形光带,后壁显示不清,囊腔闭合即可诊断胆囊萎缩。如合并结石,可出现囊壁-结石-声影三合征。慢性胆囊炎脂餐试验胆囊多无收缩功能。6.胆管炎的类型及超声诊断依据是什么?胆管炎分化脓性胆管炎和硬化型胆管炎两种类型。化脓性胆管炎的病理特征为胆道梗阻和化脓性感染。其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肝外胆管明显增粗,管腔扩张,内可见细密点状回声,为粘稠脓性胆汁,壁增厚、回声增强或模糊。部分患者可伴肝内胆管扩张、胆囊炎、胆管内结石、胆道蛔虫肝脏肿大,少数可出现肝脓肿。硬化性胆管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病理特点为胆管壁均匀性纤维性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继发性胆管炎多由手术损伤、引流管及肝动脉插管化疗等引起,病理多表现为局限性管壁增厚,纤维化狭窄。声像图均表现为胆管壁明显增厚,可达5mm以上,回声明显增强;管腔显示不同程度狭窄。肝内小胆管受累者可见肝内散在多个“=”状强回声。胆囊受累时囊壁增厚,收缩功能减低或消失。肝门区可探及肿大淋巴结。7.胆结石的化学成分及超声图像特征是什么?(1)胆结石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胆色素、胆固醇、碳酸盐及钙。常见结石有以下三类:①混合型结石:由上述多种成分混合构成,表面光滑,呈深绿或棕色。②胆色素结石:主要由胆色素构成,呈泥沙状。③胆固醇结石:主要由胆固醇组成,类圆形,表面较光滑,大小不一,切面呈放射状,外层可有钙盐沉积。X线对后两种结石不显影,但超声可清晰显示。(2)典型胆囊结石超声图像特点:①胆囊形态清晰,囊腔内有一个或数个强回声团块。②强回声团块可随患者体位的改变而沿重力方向移动。③在强回声团块后方有与之相应的清晰声影,呈一条无回声暗带。这是声束在通过结石的途径中反射、衰减和折射使能量丧失的结果。一般在结石直径>0.3mm、超声束垂直射于结石表面时,即可形成声影。同时具备以上三个特征是超声诊断典型胆囊结石的可靠依据。(3)不典型结石的声像图特点:①胆囊泥沙状结石:显示清晰的近侧胆囊壁轮廓,远侧胆囊壁则因多量结石堆聚以至明显增厚和粗糙,回声增强,后方伴有声影。变换体位,胆囊后壁强光带随重力方向移动并且形态有改变,可散开呈细小点状回声或堆积成团。②胆囊充满型结石:胆囊的液性暗区消失,仅在胆囊区见一半圆形或弧形强回声带,后方伴有相应宽度的声影。③胆囊颈部嵌顿性结石:表现为典型胆囊结石图像,但结石位于颈部,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也可表现为胆囊颈部囊腔被结石充满而不显示,呈团块强回声,后方伴声影。④无声影的疏松结石:表现为囊内中等回声团块,无声影,随体位移动。此型结石需与凝血块、蛔虫残体、脓液、淤积胆汁、炎症坏死组织等鉴别。后者均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且体位改变时移动缓慢,可出现漂浮状或分层征。8.胆管结石的种类及超声表现有哪些?肝内胆管结石应与哪些疾病鉴别?(1)种类:胆管结石按部位可分为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后者含肝总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2)肝外胆管结石的超声图像特征:①有结石的胆管近端扩张,内径>0.6cm,胆管壁增厚,回声较强。②胆管腔内可见到形态固定不变的强回声团,后方伴有声影。③强回声光团与胆管壁之间分界清楚,典型的可见到细窄的液性暗区包绕着结石强回声团。④胸膝卧位或脂餐后结石强回声团发生位置变动,或直接观察到结石强回声团的移动过程。(3)肝内胆管结石的超声图像特征:①在肝内沿胆管的走向出现形状、大小差异较大的强回声区,可为斑点状、条索状、圆形或边界不规则的片状。②强回声区后方伴有声影。③结石阻塞部位以上的小胆管扩张,多与伴行的门静脉分支形成“平行管征”,亦可成分叉状,合并感染时可呈囊状。(4)肝内胆管结石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肝内胆管积气:多有胆道手术史,其虽沿胆管分布,呈条索状强回声,但与胆管壁分界不清,有气体多重反射的慧星征。一般不伴胆管扩张,深呼吸或体位改变后形态位置可改变,另X线片上可见气体影像。②肝内钙化斑:分布在胆管分枝和门脉分支之间。为边界清晰的强回声斑块,后方多伴声影,但无胆管扩张。③胆管慢性炎症:呈散在“=”状强回声,后方无声影,胆管不扩张。④肝圆韧带:其横切面表现为肝内强回声团块,后方常伴声影。但原地转动探头90o改纵切面后,可显示条索状强回声,并延伸至腹壁。9.胆总管结石与壶腹周围癌如何超声鉴别?壶腹周围癌可来源于主胰管末端,胆总管末端或十二指肠乳头部。与胆总管结石声像图差别有:(1)壶腹癌为扩张胆总管末端和胰头右后方实性低回声团块,边界不清,外形不规整,后方无声影;胆总管结石为扩张胆总管内强回声团块,后方伴声影。(2)壶腹癌与胆总管壁分界不清;胆总管结石与胆管壁分界清晰,可见细窄液性暗区包绕强回声团块。(3)壶腹癌团块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总管结石在体位变动或脂餐后位置可移动。(4)壶腹癌因病变部位特殊,早期即可造成胆道末端阻塞,因此较早出现胆道及主胰管全程扩张,扩张呈进行性加重;胆总管结石因结石大小不同而造成胆道扩张轻重不一,一般扩张程度较壶腹癌轻且扩张程度有波动,结石位置稍高时可不引起主胰管扩张。(5)壶腹癌常伴肝内转移灶及周围淋巴结肿大;胆总管结石则无,它常伴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10.怎样诊断胆道蛔虫症?其超声图像特征如何?胆道蛔虫是肠道内蛔虫经Vater壶腹钻入胆道系统引起的疾病。蛔虫多位于总胆管内,也可进入胆囊或肝内胆管。虫体钻入胆道可引起胆道阻塞导致胆管扩张和继发细菌感染,但很少引起黄疸。临床多见于青少年,曾有上腹部及脐周反复疼痛史。发病急骤,上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伴恶心、呕吐,少数人可呕出蛔虫,不发作时如正常人。实验室检查:粪便镜检有蛔虫卵,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声像图特征为:(1)肝外胆管,特别是胆总管有明显扩张。(2)扩张的胆管内有数毫米宽的双线状长条形的平行强回声带,形态自然,边缘光滑,前端圆钝,光带中间可见暗区,是蛔虫的假体腔。(3)超声探测看到虫体在胆管内蠕动是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异性表现。(4)肝内胆道蛔虫,可见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其中可见平行线状强回声光带。存活蛔虫可见蠕动。(5)胆囊蛔虫,在胆囊内可见双线状强回声光带,多呈弧形或蜷曲状。(6)如蛔虫死亡则虫体萎缩,逐渐裂解成段,不易识别。11.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图像有哪些特点?胆囊息肉样病变多数为胆囊非瘤性增生性病变,如胆固醇息肉。少数为胆囊腺瘤,小胆囊癌很少见。其声像图总体表现为胆囊内附壁强回声小结节,直径一般<2cm,图像呈不规则分叶状,边界清晰,后方无声影。好发于胆囊颈部或底部,单发或多发,可有蒂,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其中胆固醇息肉最多见,常多发,基底窄,有蒂,直径一般<1cm。胆囊腺瘤直径稍大,1cm左右,常单发,好发于胆囊颈部或底部。小胆囊癌常单发,体积较上述两种更大,直径1.5cm左右,基底较宽,内回声较杂乱,外形不规整。好发于胆囊颈部,内部可检测到彩色血流信号。12.什么是胆囊腺肌症?超声图像特征如何?胆囊腺肌症好发于成年女性,是胆囊壁的一种非炎症也非肿瘤性良性病变。病理表现为囊壁增厚,可达正常的3-5倍、囊腔缩小、粘膜上皮增生、罗-阿窦增多和肌层增厚。罗-阿窦多扩大成囊并深入肌层,一般不超过浆膜层。窦较深者易发生胆汁淤积,形成结石,或并发感染。根据病变范围不同可分为三型:弥漫型,节段型和局限型。其中以局限型较多,常发生于胆囊底部,呈肿块样增生。胆囊腺肌症超声图像特征有:(1)胆囊壁弥漫性、节段性或胆囊底部局限性增厚。(2)增厚囊壁内有类圆形无回声小囊腔样结构。(3)囊壁内有结石强回声改变,后方有彗星尾征。(4)脂餐实验,胆囊收缩功能亢进。增厚囊壁内有类圆形无回声小囊腔样结构是区别于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的重要特征。弥漫型胆囊腺肌症可通过脂餐实验与厚壁型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鉴别。前者胆囊收缩功能亢进,而后二者收缩功能减低或丧失。局限型胆囊腺肌症超声难以与腺瘤或息肉鉴别。13.胆囊癌的声像图特征有哪些?胆囊癌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50%合并有慢性胆囊炎,80%伴有胆结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断性上腹痛,向右肩背部放射。患者消瘦食欲不振,可有恶心、呕吐,半数患者有阻塞性黄疽。临床触诊,可扪及肿大胆囊,压痛不明显。胆囊癌声像图根据其不同的癌变特点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可分为四种类型:隆起型、厚壁型、混合型和实块型。(1)隆起型:显示胆囊壁向腔内有结节状、蕈伞状、圆球形隆起。基底宽,边缘凹凸不平,内部回声不均匀,直径一般1.5cm左右。(2)厚壁型:胆囊壁呈不均匀增厚,表现多不规则,往往以颈、体部增厚显著(见图29)。(3)混合型:胆囊壁显示不规则的增厚,并且伴有结节状或蕈伞状突起物,突入胆囊腔,为隆起型和厚壁型的混合表现。(4)实块型:胆囊形态失常,其内无回声区消失,充满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呈一实质性肿块图像,常伴有结石强回声团及声影。当癌肿浸润肝脏时,肝与胆囊之间的正常强回声带被破坏、中断甚至消失。癌肿侵及周围组织和肠袢时,则胆囊轮廓显示不清。本型为晚期表现。各型胆囊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可见胆囊动脉及其分支迂曲扩张,血流信号丰富。病变区内也不检测到彩色血流信号,呈动脉频谱或动、静脉混合频谱,血流阻力指数较低。14.胆管癌的超声图像特征是什么?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胆管癌指肝外胆管的恶性肿瘤,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起病缓慢,早期无特殊症状,黄疽常是最早就诊原因,晚期伴感染才有腹痛。肿块好发于胆总管远端及胆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处,多伴有明显的肝内外胆管的扩张。在胆汁无回声区衬托下可见胆管阻塞处肿瘤呈不同形态;(1)乳头型:肿块呈乳头状强回声团,向腔内生长,边缘不整齐,后方无声影,与管壁多无分界。其形态、位置于脂餐后固定不变。(2)截断型:扩张的胆总管远端突然截断,阻塞端及其周围区域可见到实性团块,边界不清楚,系癌组织浸润所致。(3)狭窄型:癌肿沿管壁浸润生长,使管腔不规则狭窄,变细如鼠尾状。间接征象有:(1)病灶以上的肝内外胆管扩张及胆囊肿大。(2)肝脏弥漫性肿大。(3)肝门淋巴结肿大或肝内有转移病灶。胆管癌需要与下列疾病鉴别:(1)肝外胆管结石:结石有声影,可随体位改变移动,易与胆管癌鉴别。无声影结石且嵌顿不随体位移动或疏松泥沙样结石较难与之区别,但结石所在部位胆管壁完整、连续性好,加之结石嵌顿后的急腹症表现可以鉴别。(2)胰头癌:胰头区探及实质性肿块:胆管癌时胰头正常。(3)肝门区肿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可压迫胆管导致梗阻,但梗阻部位团块包膜光滑、呈类圆形、回声相对较低、边界清晰,体积也较大,临床有原发病史。(4)胆管内癌栓:胆管内可见点状稍强回声团块,但胆管壁光滑、连续性好,无被浸润现象。(5)硬化性胆管炎:常伴肝内胆管硬化,管壁增厚,一般无胆道扩张。15.先天性胆道异常的超声表现有哪些?先天性胆道异常依据部位不同分为先天性胆囊异常及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1)先天性胆囊异常声像图特征:先天性的胆囊异常种类较多,一般均无重要临床意义,多偶然发现。其中常见的先天性胆囊异常有:①皱折胆囊声像图显示在胆囊的体底部之间或颈体部之间有强回声皱壁,胆囊被分隔成前后两个相通的腔。②双胆囊在肝下显示两个相互独立、分离而各自完整的胆囊图像是其特征。两个胆囊大小可一致或不一致。③胆囊憩室一般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囊壁局部向外突起,形成一个圆形的囊腔、大小约1cm,此囊与胆囊腔相通。憩室内常有小结石。(2)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声像图特征:依据发生的部位不同有以下三种类型:①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胆总管局部膨大,呈囊状扩张,可为圆形、椭圆形、梭形,其内为液性暗区,后方有增强效应。囊内可以有结石征像,囊状扩张与近端胆管相通,较大的囊肿与远端胆管的关系常不易显示清楚。胆囊常被推移至腹前壁。②先天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亦称卡路里病。囊肿沿左右肝管分布并与胆管相通,囊腔呈圆形或梭形液性暗区,有时可呈节段性或均匀性扩张。③胆总管与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可合并存在。16.梗阻性黄疸有哪些原因?超声如何判定梗阻部位?(1)梗阻性黄疽的原因有:肝内胆管结石、肝脏肿瘤压迫肝内胆管、胆囊癌、胆管癌、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炎症、肝总管肿瘤、慢性胰腺炎、胰头癌、壶腹周围癌、十二指肠肿瘤等。超声依据胆道扩张来诊断梗阻性黄疽。当肝内小胆管与并行门脉形成平行管征,左右肝管内径>3mm,肝总管内径>6mm,胆总管内径>8mm,胆囊增大前后径>4mm时即提示胆道扩张。(2)梗阻部位不同则超声表现不同:①虽胆总管、肝总管正常,但左右肝管有两侧或一侧扩张,则提示肝内胆管阻塞。②仅有胆囊肿大,而肝内、肝外胆管正常,提示胆囊管阻塞或胆囊本身存在病变。③胆总管正常而肝内胆管或左右肝管扩张,提示胆总管上段肝门部有梗阻。④多数情况下,胆囊与胆总管的张力状态是一致的,如胆囊扩张则提示其下端梗阻,胆囊不大提示其上端胆道梗阻。⑤胆总管扩张是胆道下段梗阻的可靠佐证。⑥胆管、胰管均扩张,提示Vater壶腹水平的阻塞。17.哪些原因可造成胆囊壁增厚呈“双边影”改变?空腹超声检查胆囊不显示应考虑哪些可能?造成胆囊壁增厚呈“双边影”改变的原因有胆囊本身疾病和非胆囊性疾病两类。前者常见于急性胆囊炎。后者常见于低蛋白血症、肝硬化、慢性肾病、急性肝炎、右心衰竭等也可造成胆囊壁增厚呈“双边影”。如超声检查技术正确,空腹时正常充盈的胆囊应易显示。胆囊不显示,应考虑以下可能:①慢性胆囊炎致胆囊萎缩,囊腔缩小或消失。②充满型胆囊结石。③实块型胆囊癌。④胆囊管水平以上胆管梗阻,胆囊未充盈。③胆囊内积气。多见于产气菌感染、消化道内瘘及胆系手术后。⑥胆囊先天性缺如或过小。⑦胆囊切除术后。⑧胆囊位置异常。

第二篇:腹部B型超声报告单书写内容

腹部B型超声报告单书写内容腹部超声显象报告是将超声探测到的全部信息,用数据、文字、绘图、照片或录象等方式记录下来,结合病史体征和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诊断意见,供临床参考。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腹部超声的显象报告单。各地区和各医院的报告单其大小和形式各不相同。尽管如此,其内容基本一致,不外乎以下六个方面。

(1) 一般项目。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婚否、门诊号、住院号、超声号和图象记录方式等。

(2) 脏器径线和病灶大小的测量值。

纵(上下径)横(左右径)厚(前后径)

(3) 图象分析。将超声扫查所获得的全部信息,提取对诊断有价值的部分,用超声术语,作简明扼要的描述。包括脏器(或病灶)的外形、大小、部位、回声(指内部回声、边界回声、后壁回声)等等,表面是否光滑,境界是否清楚,眦邻关系,也应用必要的描写。描述的顺序:由外到内,病变置于前,详细的描述,正常置于后,简单描述。

(4) 绘图。将具有特征性的超声切面图,绘制成线条图(也可采用各种图象记录方式,将典型图象记录下来),加以说明,使临床医师一目了然。具有特征性的切面图应与图象分析描述的内容相一致,尽量做到图文并茂,绘制一幅理想的线条图应具备以下几点:

① 有图题(胆囊、肾脏等);

② 图注,绘图的图形加以简单的注释,如胆囊与肝脏眦邻,应在肝、胆的恰当部位写上字或打上英文字线母表示;

③ 绘图比例恰当,如胆总管、门静脉、胆囊比例一定要恰当;

④ 绘出毗邻关系,如画胆囊应把肝脏画出,画子宫或前列腺应将膀胱画出等;

⑤ 画面布局合理,所用的箭头并且判断,英文字母或汉字说明,应放在恰当的部位,作到既不影响图象又突出重点;

⑥ 线条清晰; ⑦ 标出体位和探头位置。 (5)超声提示(超声诊断)。根据前面四项的内容,结合临床提出确切的诊断意见,如同一患者有多种疾病,应把诊断明确的疾病放在首位。

(6)提出建议。通过超声扫查,如有下列情况者应提出建议:

① 由于种种原因检查的脏器显示不清,建议复查;

② 暂时不能明确诊断者,建议随访或观察;

③ 需进一步明确诊断者,如发现肾积水,为明确肾积水原因,建议作进一步检查;

④ 其他一些原因。

一张理想的超声报告单,应按以上六个方面逐项书写,做到字迹清楚、语言精练、重点突出、测量准确、超声术语运用确切、论述内容层次清楚、超声提出和建议恰当。

超声诊断:

1、对文字描述的高度概括,诊断名称标准化:

占位/肿块:实质性、囊性、混合性

弥漫性病变:脏器 + 弥漫性病变

体积改变:脏器 + 肿大/缩小/萎缩

积液:腹水/胸腔积液、局限性积液

其他回声改变:光点增粗、回声增强等

2、原则上为物理形态学诊断,可结合临床资料给予提示性意见(谨慎,以免误诊)。

3、有超声特异征象者,可定性诊断。

超声报告书样式

× × × × × 医 院B 型 超 声 报 告 书

检查时间:2001年5月18日

超声号:012549 姓名:马六, 性别, 男, 年龄, 60岁, 病区, 普外科, 床号, 38, 住院号, 62157, 门诊号, 132045

报告时间:2001年5月18日

仪器型号: Aloka-SSD630型

检查部位:肝、胆。

左侧卧位,肋下纵切见胆囊增大达88×33mm,壁毛糙、增厚达5mm,近胆囊床中部,胆囊壁连续中断(孔达11mm)且该处胆囊壁增厚达7mm,内呈网络状改变,胆汁透声差,内有稀疏至较密粗光点。按压探头,光点稍见飘移,病人感压痛,胆道无扩张。

与胆囊床相邻处肝内有一约54×43mm、边界不规则低回声区,内亦为稀疏至较密粗光点,无肝正常回声,后缘增强,腹腔无积液。

意见:急性胆囊炎,胆囊穿孔,并肝脓肿。

医师签名:× × ×

第三篇:产前超声诊断

北京协和医院超声诊断科 孟华

写在课前的话

出生缺陷是严重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做好产前超声诊断,及时、准确地查出胎儿畸形,终止无意义的继续妊娠,可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降低婴幼儿和围生儿死亡率,对于产前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11-14周胎儿超声筛查

(一) 11-14w 胎儿筛查目的

这个周数主要的超声筛查目的在于,首先是确认胎儿是否存活,其次是通过头臀长判断准确的妊娠孕周,因为在 8-12 周时通过头臀长来判断孕龄是最准确可靠的。此外在这一时期还可以除外严重的胎儿畸形,如体蒂异常、无脑儿、前脑无裂畸形等等。最后还通过超声软标记来进行筛查,这些软标记包括 NT 、鼻骨。

(二)颈项透明层 NT 、颈背部皮肤厚度 NF 颈部淋巴水囊瘤褶 ” -amniotic sheet-fold

羊膜片或羊膜褶是指羊膜腔内出现条状的分割,通常不与胎儿的肢体接触,多数是由于宫腔粘连、宫腔手术感染所致,分割是由子宫内膜、绒毛膜、羊膜构成,不完全的羊膜片或羊膜褶预后好,完全性的羊膜片、羊膜褶时如果羊膜片上有小的空洞,中晚孕时可能会压迫脐带,导致突然的胎儿死亡。羊膜片、褶需要与羊膜带综合征、轮状胎盘、子宫纵隔等相鉴别。

(二十八)羊水量异常

羊水量异常,羊水多的诊断标准为最大深度大于 8 cm , 4 象限测量时四象限羊水深度之和大于 18 cm 或 20 cm ,羊水少的诊断标准为最大深度小于 2 cm ,或 4 象限测量时羊水量之和小于 5 cm 或 8 cm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超声诊断羊水量存在一定的误差,晚孕时羊水多比较常见,晚孕早期用 4 象限测量时常常会导致羊水量的测值偏大,此时应特别注意。

关于羊水量异常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羊水多的诊断标准中最大深度为大于8 cm

B. 4象限测量时四象限羊水深度之和大于18 cm或20 cm C. 羊水少的诊断标准中最大深度为大于2 cm D. 4象限测量时羊水量之和小于5 cm或8 cm A. 羊水多的诊断标准中最大深度为大于8 cm B. 4象限测量时四象限羊水深度之和大于18 cm或20 cm C. 羊水少的诊断标准中最大深度为大于2 cm D. 4象限测量时羊水量之和小于5 cm或8 cm 正确答案:C

解析:羊水量异常,羊水多的诊断标准为最大深度大于8 cm,4象限测量时四象限羊水深度之和大于18 cm或20 cm,羊水少的诊断标准为最大深度小于2 cm,或4象限测量时羊水量之和小于5 cm或8 cm。因此选择选项C。

(二十九)帆状胎盘

帆状胎盘是指胎盘的脐带入口位于胎膜上,脐带在胎膜上走行一段以后才进入胎盘组织。帆状胎盘在晚孕时可以导致胎儿发育迟缓,产前超声在中孕早期容易明确脐带的胎盘的入口位置,而到晚期以后不容易确定脐带在胎盘的入口位置。

(三十)血管前置

血管前置是指在宫颈内口的上方出现胎儿的主要血管,常常见于前置胎盘、帆状胎盘和复胎盘等。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产科并发症。如果自然分娩的话,靠近宫颈内口的胎儿的血管会突然破裂导致胎儿死亡,因此血管前置时必须采用剖腹分娩的方法。

(三十一)胎盘水泡样变性

胎盘水泡样变性见于胎盘间质发育不良,部分性葡萄胎、双胎之一葡萄胎等。多数的胎盘水泡样变性是由于胎盘间质发育不良导致的,会随着妊娠的进展而逐渐好转,不影响胎儿的预后。

(三十二)染色体异常

胎儿染色体异常主要包括 21 三体、 18 三体、 13 三体及其他少见的异常。 1 、21三体的病例

这是一例颈背部皮肤增厚,同时合并侧脑室轻度增宽的 21 三体的病例,不少中孕期或晚孕期的 21 三体常常不合并明显的结构异常。因此很容易被产前超声漏诊。

2 、18 三体的病例

这是一例 18 三体的病例,主要表现有宫内发育迟缓、羊水多、重叠指等。

3 、宫颈超声

宫颈超声主要是通过测量宫颈长度,观察宫颈内口的形态来及早的发现并诊断宫颈机能不全,必须通过经阴道超声或经会阴超声来检查,而不宜通过经腹部超声而进行检查来测量,因为误差过大。最佳的测量时间应该是在孕 14 —孕 30 周之间进行,正常宫颈管的长度应该是大于 25 mm或者是 30 mm ,这一方法在高危人群中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高,在低危人群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4 、双胎

双胎妊娠现在越来越多见,双胎妊娠中最重要的是在早孕期确定绒毛膜囊、羊膜囊的个数,最好在孕 12 周以前就进行观察,从而确定是双绒双羊、单绒双羊,还是双绒双羊的双胎,这对今后的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双胎妊娠由于危险性大、并发症多,因此最好在中晚孕期增加检查次数, 20 周后每隔两周检查一次。如果发现一胎死亡后,另一个活胎应及时进行处理。

双胎合并症很多,主要是单绒双羊之间出现双胎间输血、无心畸胎等,单绒单羊之间极易出现连体双胎等。而双绒双羊的双胎并发症比较少。

本课程讲解了产前胎儿超声筛查,采用超声进行早期的胎儿筛查是一种非侵入

性的检查方法,既可有效地控制出生缺陷,又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入侵检查所造成的正常胎儿的流产。

第四篇:超声诊断分析原则

[目的要求]

1、 了解和学习超声诊断分析原理

2、 识别各种声学现象在临床分析中的应用

3、 学习和掌握医学超声规范化术语

[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1、 识别不同组织的声像图特点;识别各种声学现象在临床分析中的应用;识别各种临床病理的声像图变化,由此掌握超声的基本原理及成像基础。

2、 掌握医学超声规范化术语。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甲状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目的要求]

1、 了解甲状腺的解剖和生理概要、检查方法。

2、 掌握正常甲状腺声像图。

3、 掌握甲状腺各种良恶性病变的声像图。

4、 掌握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

[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1、 了解甲状腺的位置和构造、甲状腺的血管及生理。

2、 正常甲状腺的声像图表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甲状腺上动脉的血流测值。

3、 甲状腺良性病变:甲状腺发育畸形(甲状舌管囊肿)、甲亢、单纯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甲减、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4、 甲状腺恶性病变:甲状腺癌、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5、 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掌握甲状腺占位良、恶性超声征像比较;甲状腺腺癌与甲状腺腺瘤的鉴别诊断;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结节的鉴别诊断。

6、 了解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疾病应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涎腺的超声诊断

[目的要求]

1、 了解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的解剖和结构层次。

2、 握正常三大涎腺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和超声结构层次图。

3、 掌握涎腺各种良恶性病变的声像图。

4、 掌握涎腺疾病的鉴别诊断。

[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1、 了解三大涎腺的位置和构造、主要血管及生理,以及局部区域的结构层次。

2、 正常涎腺的声像图表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3、 涎腺炎症性疾病:急慢性涎腺炎、涎腺淋巴结炎、涎石症、鳃裂瘘道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4、 涎腺囊性病变:舌下腺囊肿、腮腺淋巴上皮囊肿、腮腺表皮样囊肿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5、 涎腺良性病变:良性淋巴上皮病、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涎腺血管瘤、基底细胞腺瘤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6、 涎腺恶性病变:腺泡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鳞状细胞癌、恶性混合瘤、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上皮癌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7、 涎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掌握涎腺占位良、恶性超声征像比较;涎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良性淋巴上皮病与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结节的鉴别诊断。

8、 了解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涎腺疾病应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颌面颈部的超声诊断

[目的要求]

1、 了解颌面部及颈部的解剖和分区。

5、 掌握颌面及颈部软组织的正常超声声像图特点和超声结构层次图。

6、 掌握颌面、颈部各种良恶性病变的声像图。

7、 掌握颌面、颈部疾病的鉴别诊断。

[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2、 了解颌面、颈部的解剖位置和主要构造及了解各区域的主要好发病变。

3、 正常颌面、颈部的软组织声像图表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4、 颌面、颈部炎症性疾病:颌面部间隙感染、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5、 颌面、颈部囊性病变:血肿、鳃裂囊肿、(表)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6、 颌面、颈部良性病变: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鞘瘤、颈动脉体瘤、脂肪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成釉细胞瘤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7、 颌面、颈部恶性病变:鳞状细胞癌、恶性淋巴瘤、转移性癌癌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8、 颌面、颈部疾病的鉴别诊断:掌握不同淋巴结病变超声征像比较;神经鞘瘤与颈动脉体瘤的鉴别诊断;团块型炎性包块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9、 了解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涎腺疾病应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目的要求]

1、 了解乳腺的解剖和生理。

2、 掌握乳腺的正常超声声像图特点。

3、 掌握乳腺各种疾病的超声声像图。

4、 掌握乳腺其它疾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1、 了解乳腺的解剖(位置与结构、血管、淋巴结和淋巴引流)和生理。

2、 正常涎腺的声像图表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3、 乳腺炎症性疾病:急慢性乳腺炎、乳腺脓肿、乳腺结核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4、 乳腺肥大增生性病变:生理性乳腺肥大、病理性乳腺肥大、乳腺增生症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5、 乳腺囊性病变:单纯性囊肿、乳汁潴留性囊肿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6、 乳腺良性病变: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脂肪瘤、分叶状囊性肉瘤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7、 乳腺恶性病变:典型乳腺癌的声像图、非典型乳腺癌声像图。

8、 其它乳腺疾病:副乳、乳腺区血管瘤、乳腺整形术后声像图。

9、 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掌握良性、恶性乳腺肿瘤超声征像比较。

10、 了解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乳腺疾病应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阴囊疾病的超声诊断

[目的要求]

1、 了解阴囊的解剖。

2、 熟悉检查阴囊的检查前准备、仪器的选用及调节、检查方法及检查的内容。

3、 掌握阴囊及其内容物的正常超声图像。

4、 掌握阴囊及其内容物的异常超声图像

[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1、 了解阴囊、精索、睾丸和附睾的正常解剖(位置与结构、血管和淋巴引流)。

2、 熟悉检查阴囊的检查前准备、仪器的选用及调节、检查方法及检查的内容。

3、 阴囊及其内容物的正常超声图像:阴囊壁、睾丸、附睾、精索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CDFI显像。

4、 阴囊及其内容物的异常超声图像:先天性畸形(隐睾症、睾丸囊肿、附睾囊肿、睾丸扭转、睾丸附件扭转、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创伤(阴囊血肿、睾丸损伤、睾丸脱位);阴囊、睾丸肿瘤(典型的声像图、不同肿瘤的特异性声像图);炎症(睾丸炎、附睾炎、附睾结核);精索静脉曲张;精液淤积症;阴囊内钙化;阴囊壁水肿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5、 了解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乳腺疾病应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颈动脉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目的要求]

1、 了解颈动脉的解剖。

2、 熟悉检查颈动脉的彩超探测方法。

3、 掌握正常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4、 掌握颈动脉疾病的超声诊断。

5、 了解颈动脉超声检查新进展。

[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1、 了解颈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概要。

2、 熟悉探查颈动脉时的注意事项。

3、 正常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脉冲多普勒超声表现、测量颈动脉频谱的正常值。

4、 颈动脉疾病的超声诊断:颈动脉硬化、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方法及分级标准、大动脉炎、颈动脉瘤、颈动脉体瘤、颈动脉海绵窦瘘。

5、 了解颈动脉的三维超声重建的应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下肢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目的要求]

1、 了解下肢血管的解剖。

2、 熟悉下肢血管的彩超检查方法。

3、 掌握正常下肢血管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4、 掌握周围血管疾病的多普勒超声诊断。

5、 了解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新进展。

[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1、 了解下肢动脉及静脉的解剖概要。

2、 熟悉探查下肢血管的检查方法,检查内容及注意事项。

3、 正常下肢动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脉冲多普勒超声表现、测量下肢动脉频谱的正常血流参数范围。

4、 周围血管疾病的多普勒超声诊断:动脉狭窄和动静脉闭塞性疾病、动脉瘤(真性、假性、动静脉瘘)、深静脉阻塞(急性血栓、亚急性血栓、慢性血栓的声像图变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5、 了解下肢血管的三维超声重建及超声造影的应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骨骼、关节、肌肉疾病超声诊断

[目的要求]

1、 了解骨骼、关节、肌肉的解剖和结构层次。

2、 了解超声诊断的解剖、病理基础

3、 超声检查软组织适应症及检查方法

4、 掌握骨骼、关节、肌肉的正常声像图

5、 掌握软组织病理声像图表现。

6、熟悉肌肉、肌腱疾病。

7、熟悉滑囊、腱鞘疾病,膝关节病变的超声诊断。

[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1、 了解骨骼、关节、肌肉的解剖和结构层次。

2、 了解超声诊断的解剖、病理基础

3、 超声检查软组织适应症及检查方法

4、 骨骼、关节、肌肉的正常声像图:皮肤和皮下组织,肌肉,肌腱,滑囊和滑膜,血管和神经。

5、 软组织病理声像图表现:软组织包块(血肿),囊性肿块,冷脓肿,浅表脂肪组织内淋巴结,良性肿瘤(脂肪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鞘瘤、纤维瘤),恶性肿瘤等。

6、 肌肉、肌腱疾病:肌肉疾病(肌肉炎症,肌肉损伤血肿,横纹肌溶解症,骨筋膜间隙综合症等),肌腱疾病(肌腱撕裂或断裂,肌腱炎,韧带损伤等)。

7、 滑囊、腱鞘疾病,膝关节超声诊断:滑囊疾病(滑囊炎、滑囊囊肿,腘窝囊肿),腱鞘疾病(腱鞘炎、腱鞘囊肿、腱鞘肿瘤),膝关节病变的超声诊断。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经直肠检查前列腺的超声诊断

[目的要求]

1、 了解前列腺及阴囊的解剖和分叶、分区。

2、 了解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的方法和体位。

3、 掌握经直肠前列腺和精囊的正常声像图

4、 掌握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超声表现。

[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1、 了解前列腺及阴囊的解剖和分叶、分区(内腺和外腺)。

2、 了解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的方法和体位。

3、 掌握经直肠前列腺的正常声像图(形态大小、内部回声、柔和度和毗邻关系)。

4、 掌握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超声表现:良性病变(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囊肿);恶性病变(前列腺癌)。

5、 前列腺增生症结节与前列腺癌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五篇:3产前超声诊断

写在课前的话出生缺陷是严重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做好产前超声诊断,及时、准确地查出胎儿畸形,终止无意义的继续妊娠,可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降低婴幼儿和围生儿死亡率,对于产前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11-14周胎儿超声筛查

(一)11-14w胎儿筛查目的这个周数主要的超声筛查目的在于,首先是确认胎儿是否存活,其次是通过头臀长判断准确的妊娠孕周,因为在8-12周时通过头臀长来判断孕龄是最准确可靠的。此外在这一时期还可以除外严重的胎儿畸形,如体蒂异常、无脑儿、前脑无裂畸形等等。最后还通过超声软标记来进行筛查,这些软标记包括NT、鼻骨。

(二)颈项透明层NT、颈背部皮肤厚度NF颈部淋巴水囊瘤-cystichygroma颈项透明层NT、颈背部皮肤厚度NF的增厚以及颈部淋巴水囊瘤,是颈部皮下水肿或淋巴管发育异常的表现,同在染色体异常、心脏畸形、骨头系统异常是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中NT、NF增厚也可能是正常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的一过性表现。遇到这些指征的时候应该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三)颈项透明层:11-14w(CRL45-85mm)颈项透明层NT的在11-14周时,标准的测量方法需要在头臀长45-85mm时进行测量,要特别注意区分胎儿的皮肤和羊膜的不同的回声,要在完全的一个正中矢状心位上来进行测量,由于NT测值非常小,通常只有一两个毫米左右,因此测量的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

(四)21三体NT筛查 目前通过NT能够有效的在11-14周之间筛出21三体,现在在11-14周时不论颈后皮下积水是否有分割,均一律使用颈项透明层NT这一个词来代替。染色体及其它病变与NT的厚度密切相关,而不是形态。到了孕中期增厚的透明层通常会消退,但少数会演变为颈水肿或水囊瘤,但是否消退并不影响它对染色体异常风险的评估。

(五)21三体胎儿的孕早期筛查在11-14周之间,NT的厚度是随着头臀长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NT越厚,越有21三体的胎儿的可能就越大,也就是似然比越高。目前通过孕妇年龄、孕妇的血清血筛查,以及超声NT筛查已经能在这一时期检出大约80%到90%的21三体的胎儿。

(六)病例这是一个通过NT筛查出21三体的例子,胎儿早孕期NT是增厚,明显增厚的,是3.8mm,而到中孕期时仅仅发现膜部有一个小的室缺,大概在5mm左右。如果仅凭膜部的小的室缺,一般不会建议她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但是由于早孕期发现NT明显增厚,所以建议她进行了羊穿。

二、中晚孕期胎儿超声诊断

(一)评价胎儿生长发育的常用超声径线中晚孕期用于评价胎儿生长发育的常用超声径线主要包括双顶径、头围、股骨长、腹围等,这些径线的测量特别要注意它的标准化的切面和标准化的测量方法。

(二)提高胎龄估计的准确性

为了提高超声估计孕龄的准确性,需要了解以下几点:首先只有在孕8-12周时通过头臀长来确定胎儿的孕龄是最准确可靠的,因为中晚孕期胎儿的个体差异逐渐增大,误差也比较大,中孕期时超声误差可以达到1-2周,晚孕时会达到3-4周,而中孕时特别是在中孕早期,双顶径的误差是比较小的,一般在1周以内。但中孕晚期和晚孕时受胎头形状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头围适合于晚孕时应用,而腹围通常情况下误差都比较大,在晚孕时误差最大可以达到4周。

(三)前脑无裂畸形前脑无裂畸形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胎儿颅内畸形,它是由于两侧前脑包括大脑半球和丘脑在孕早期发育过程中没有完全分开导致,常常会合并

13、18号染色体的异常,有一定的遗传性。

(四)无脑叶型最严重的就是无脑叶型的前脑无裂畸形,它的脑前部会形成一个单一的巨大脑室、脑中线结构缺如,会合并严重的颜面部畸形,如独眼、眼距过近、喙鼻征、单鼻孔、正中唇裂等,这些严重的无脑叶型前脑无裂畸形胎儿出生后不久就会夭折死亡。

(五)半脑叶型、脑叶型而半脑叶型或脑叶型程度较轻,这种病例胎儿的脑室已经形成了两侧的枕角和颞角,而只有前角未分化而融合在一起,透明隔腔是缺如的,那颜面部畸形比较轻,包括轻度的眼距近,正中唇裂等,预后由程度的轻重来确定。

(六)Dandy-Walker综合征Dandy-Walker综合征是由小脑蚓部的部分或者是完全缺失造成的。超声表现是小脑延髓池增宽,通常我们使用的阈值是中孕期大于12mm,晚孕期大于15mm,同时伴有小脑半球的分离。鉴别诊断主要是蛛网膜囊肿和单纯的小脑延髓池增宽。

1、病例这是一例Dandy-Walker综合征的病例,我们可以看到小脑延髓池增宽,同时小脑蚓部缺如,小脑半球分离,而同时合并第三脑室和侧脑室的轻度增宽。这是一例经典型或称为完全型的Dandy-Walker综合征。

2、鉴别诊断:单纯小脑延髓池增宽-35w

(七)胼胝体发育不良-ACC

1、产前超声的胼胝体发育不良胼胝体发育不良,是指胼胝体部分或完全的缺失,它会导致透明隔腔消失,同时第三脑室积液位置上移。产前超声的胼胝体发育不良,通常是根据横断面的一些间接征象来诊断,

包括透明隔腔不显示,侧脑室前角与脑中线的距离增多,侧脑室的后角扩张明显,使整个侧脑室呈水滴样的形状,同时第三脑室扩张、位置上移等。

2、中孕期胼胝体发育不良中孕期超声发现的胼胝体发育不良胎儿中70%都会合并其他的异常,另外还有30%左右为单纯性的胼胝体发育不良,这种单纯性胼胝体发育不良,一般不产生明显的症状。生后可能有一些智力轻度低下等一些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也可能没有任何的症状,而在其他检查时偶尔发现,因此胼胝体发育不良是预后比较好的一种畸形。它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是否合并其他伴发畸形,以及在产前超声发现的侧脑室增宽的程度,如果在产前就发现侧脑室增宽程度在15mm以上时,这时候由于增宽的侧脑室会影响正常部位脑组织的发育,而导致预后比较差,而如果侧脑室没有明显增宽的病例,通常预后是比较好的。

3、病例这是一例晚孕期发现的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胎儿,超声上可以看到侧脑室的枕角增宽,而侧脑室的体部和前角没有明显的增宽,而核磁在胎儿正中矢状切面上找不到正常的胼胝体和透明隔腔的回声,同时可以看到整个的侧脑室呈现明显的水滴样的改变。因此根据超声和核磁的表现可以诊断为这是一个完全型的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胎儿。

了解Dandy-Walker综合征的超声表现,思考怎样鉴别诊断蛛网膜囊肿和Dandy-Walker综合征?

(八)侧脑室扩张重度脑室扩张也可以称为脑积水,多为脑室系统梗阻所致,预后比较差。其中常见的梗阻部位是中脑导水管。产前超声表现为侧脑室体部的宽度在15mm以上,且随着妊娠而迅速进展,同时伴有室间孔的扩张,脉络丛明显倾斜或呈垂直位。轻度侧脑室扩张是指体部宽度在10-15mm之间,且随诊无明显进展的病例。轻度侧脑室扩张一般非梗阻所致,主要的病因包括各种类型的颅内病变,特别是脑实质发育不良、胼胝体发育不良、局部占位压迫、病毒感染等等。此外还有胎儿染色体异常、右心衰竭、巨大儿等也都可以导致轻度的侧脑室扩张,发现轻度侧脑室扩张后,应进一步进行详细的超声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病毒检查、MRI胎儿颅脑检查等。

(九)侧脑室脉络丛囊肿侧脑室脉络丛囊肿也是一种常见的产前超声表现,双侧的大的脉络丛囊肿常常合并其他的一些异常,如染色体异常,左心发育不良等,而小的形态不规则的囊肿多数是由于一过性的积液所造成的,一般在27周后就逐渐消失。

(十)胎儿透明隔腔增大胎儿透明隔腔增大时会在脑中线上出现一个条状的无回声,横切时可以发现这个无回声位于两侧侧脑室前角之间,第三脑室的前方,这就是正常透明隔腔的位置,核磁检查也可以证实也是一个扩大的透明隔腔,而不是扩张的侧脑室或其他异常的囊性结构。扩张的透明隔腔在出生后会随着脑组织的发育而逐渐体积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十一)蛛网膜囊肿蛛网膜囊肿可以发生在颅内的任何部位,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壁薄的无回声,可能会有分隔,多数不合并其他畸形,一般不引起脑室扩张或其他压迫性的改变,预后良好。

1、颅内出血病例

这是一例中孕时的颅内出血的病例,产前超声可以发现他在一侧的脑实质中间可以看到一个形态不规则的强回声。十天后声像图发生明显的变化,强回声变成了低质无回声、周边回声增强,同时这一出血灶导致了侧脑室的明显扩张,而产前核磁检查可以证实这就是一个出血的病灶。

2、颅内感染怀疑颅内感染时应进行DORCH血清血检查,其中巨细胞病毒特别容易感染颅内。颅内感染除了引起各种非特异性的颅内异常之外,其特异性的产前超声表现主要是颅内出现一些强回声的病灶,有时可引起侧脑室的轻度增宽。

(十二)脊柱裂及脊髓脊膜膨出脊柱裂及脊髓脊膜膨出是由于先天性的椎管闭合不全所致,常常表现为受累节段的脊柱两侧椎板向后分开,同时有囊性或囊室性的组织向外膨出。脊柱裂及脊髓脊膜膨出时常常合并chairiⅡ综合征,超声表现为颅骨呈柠檬征、小脑呈香蕉征、小脑延髓池消失,这一征象是筛查并诊断脊髓脊膜膨出以及脊柱裂的一个非常特异性的征象。 这是一个隐性脊柱裂的病例,可以看到在骶尾部有一个异常的强回声,横切时可以看到两侧椎板向后呈U字型开放或距离增宽,隐性脊柱裂常常在产前超声时难以诊断,容易漏诊。

(十三)唇腭裂唇腭裂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胎儿畸形,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是累及唇及原发腭的唇腭裂,这是由于鼻突与两侧上颌突汇合失败导致的。其次为单纯累及继发腭的唇腭裂,它是两侧继发腭汇合失败所导致的,更罕见的是正中唇腭裂,通常是由于前脑无裂畸形或面裂综合征导致,以及对称性唇腭裂常常由羊膜带综合征导致。

(十四)胎儿心脏异常心内膜垫缺损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胎儿心脏异常,常合并多发畸形如唇腭裂、脐疝、染色体异常等等,产前超声的表现主要是心脏的中部十字交叉结构的消失。室间隔缺损也是一种常见的胎儿心脏的畸形,常常位于膜周部,产前超声可以在四腔心或左室流出道切面显示出来。

(十五)永存动脉干永存动脉干畸形也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畸形,正常主动脉和肺动脉从心脏的左心室和右心室发出,而永存动脉干是只有一根大血管从心脏的心室发出,再从这根大血管上分出肺动脉。(十六)食道闭锁 食道闭锁是一种常见的胎儿先天畸形,发病率大概在三千分之一左右,是由于食道气管隔的发育异常导致的。其中92%合并食管气管瘘,其中有87%位于食管的远端,还有60%左右的病例会合并其他畸形,包括脊柱异常、肛门闭锁、心脏肾脏异常等等,还有肢体异常。食道闭锁时可以表现为羊水多、胃泡小或无,但这两种征象并不是食道闭锁的特异性表现。但有神经系统缺陷、嘴腭裂、膈疝或其他胸腔内占位导致吞咽障碍时都会形成这两种征象,因此,不能单凭这两种征象诊断食道闭锁。上颈部囊袋征才是诊断食道闭锁的直接征象,产前超声表现为胎儿的颈部出现一个无回声区,随时间可以忽大忽小的变化,虽然食道闭锁是一种常见的胎儿畸形,但是由于食道气管瘘的存在,因此在产前超声中也很容易漏诊食道闭锁的病例。 (十七)十二指肠闭锁十二指肠闭锁超声表现为上腹部的双泡征,其中65%的胎儿合并其他肠道肝胆或其他系统的畸形或染色体异常,约30%的十二指肠闭锁的胎儿是21三体。(十八)胎儿肠管增宽胎儿肠管增宽我们采用的诊断标准是小肠宽度大于7mm,25周前结肠宽度大于7mm,晚孕时大于18mm,胎儿肠管回声增强是指肠管的回声同骨骼的回声相近或者更强。胎儿肠管回声增强常见于肠道梗阻性病变或者囊性纤维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空肠及远端肠管闭锁多数并不引起羊水增多,多数肛门闭锁的胎儿产前没有肠管扩张等异常的表现。(十九)胆总管囊肿

胆总管囊肿是由于胆总管的远端闭锁或狭窄所造成的,超声表现为肝门区的无回声,不蠕动。周围可以看到正常的胆囊回声,囊肿的两端可以看到与管状结构相通,而不是一个正圆形的结构。囊肿的周围还可以看到门脉或者是肝动脉伴行的血流信号。(二十)胆道闭锁胆道闭锁的Ⅰ型胆总管闭锁可以被产前超声所发现,主要也表现为肝门区的一个无回声区,但是与胆总管囊肿不同的是这个无回声区不随着运动的变化而随着增大,体积变化不明显,而且胆囊很小或者是不显示,因此需要与胆总管囊肿进行鉴别。因此胆管闭锁的预后是很差的,它常常会导致肝功能的衰竭,因此生后需要尽快手术。(二十一)永存右脐静脉永存右脐静脉是一种常见的先天变异,正常情况下胎儿的右脐静脉退化只存留左脐静脉,而在永存右脐静脉的胎儿,胎儿的左脐静脉退化保留永存的右脐静脉,超声可以看到永存右脐静脉的胎儿,胆囊和胃泡位于同侧,胆囊通常位于腹正中线上。永存右脐静脉如果不合并其他异常时,预后良好。(二十二)胎儿肾脏病变胎儿肾脏病变包括位置、形态、个数的异常,多囊性的肾发育不良,多囊肾包括常染色体显性以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多囊肾,单纯的肾囊肿、肾盂扩张、重复肾盂积水、肾脏囊肿、肾脏肿瘤、脓肿、血肿等等。

1、马蹄肾极少数的马蹄肾可以被产前超声所发现,可以看到两侧的肾脏在中线部位融合,但大多数的马蹄肾容易被产前超声所漏诊。

2、多囊性肾发育不良(MCKD)多囊性肾发育不良是很容易被产前超声发现并诊断的一种肾脏的发育不良性病变,通常是由于肾脏发育早期泌尿系完全梗阻所致,单侧者如果对侧肾脏正常,则预后良好。双侧时合并羊水少,预后差。超声表现为肾脏皮质处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其他部位肾脏回声增强,无正常的肾实质及肾窦组织。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ADPKD) 期无明显表现,需在明确父母之一有多囊肾后才能诊断,极少数病例在胎儿期可有一定的表现,包括肾脏回声增多,体积轻度增多,皮质处囊肿等等。在胎儿期即有异常表现者预后比较差。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也称胎儿型多囊肾,通常都为双侧受累,绝大多数合并羊水少或没有羊水,超声表现为肾脏体积增多,弥散性的回声增强,胎儿的预后都很差。

5、胎儿肾盂增宽诊断胎儿肾盂增宽时需采用标准的测量方法,是在胎肾横切位时测量肾盂的最大前后径,我们采用的诊断标准是22周前肾盂宽度大于等于4mm,32周前大于等于4mm,32周后大于等于10mm。胎儿肾盂增宽常见于泌尿系统梗阻,偶尔可见合并染色体异常。轻度肾盂增宽是指胎儿的肾盂分离达到诊断阈值,而不合并肾盏增宽的病例。(二十三)胎儿骨骼肌肉系统发育异常胎儿骨骼肌肉系统的发育异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全身性畸形包括骨软骨发育不良、染色体异常等;局部畸形包括部分肢体缺失、重复发育不良或过度生长、脊柱骨异常、合肢畸形、羊膜带综合征等,桡骨发育不良、手异常握拳、足内外翻等。肌营养不良在产前超声无法诊断。

1、骨软骨发育不良骨软骨发育不良是通常表现为全身的长骨短缩,病因主要为基因突变、常染色显性或隐性遗传。致死性骨软骨发育不良时,长骨长度短缩明显,通常小于平均值减4个标准差以下,常常伴有胸廓小、肺发育不良等,生后无法生存。非致死性骨软骨发育不良,指长骨短缩在平均值减2-4个标准差之间。

2、致死性骨发育不良的病例这是一例致死性骨发育不良的病例,超声表现为颅骨呈三叶草征,长骨弯曲如电话机手柄样改变,同时可能合并其他骨骼异常,如长骨弯曲骨折、骨化不良、颅骨形态异常等等。

3、局部畸形局部畸形更加常见,包括马蹄内翻足、裂手裂脚畸形、爪型手。

4、手足畸形胎儿手足内外翻常合并骨骼、关节发育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也见于各种染色体异常,胎儿综合征之中。

5、胎儿桡骨发育不良胎儿桡骨发育不良超声表现为桡骨未显示,前臂只有一根长骨,或桡骨长度小于正常值范围,通常表现为桡骨远端与耻骨远端不平齐,常常见于多种综合征、18三体、毒物接触史的病例中。

6、胎儿脊柱骨骼异常胎儿脊柱骨骼异常表现为局部脊柱骨骼的发育异常,常常导致脊柱侧凸、前凸、后凸、短缩等。常见于半椎体、蝶形椎体、椎体缺失等。(二十四)外生殖器发育异常——尿道下裂外生殖器发育异常中常见的是尿道下裂,产前超声可以诊断其中比较严重的两种类型,超声主要表现为郁金香征、阴茎短小、阴囊分成两半,但是最终的诊断需要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 (二十五)脐膨出和腹裂脐膨出和腹裂,脐膨出常常合并其他畸形,合并染色体异常的也很多见、膨出组织位于羊膜腔外,表现覆盖羊膜和腹膜,生理性脐膨出出现于孕12周之前,直径小于7mm,孕12周之后逐渐消失。腹裂,外翻组织位于羊膜腔内,表现仅覆盖脏层腹膜,绝大多数位于右侧,腹裂较小,或中孕时因腹腔压力较小,无内脏外翻而易漏诊。(二十六)羊膜带综合征羊膜带综合症是指羊膜腔破损后,部分羊膜与胎儿肢体缠绕、粘连,导致胎儿畸形,特异性的羊膜带综合征导致的胎儿畸形为体表的压缩环,部分肢体的缺失,还有非常见部位的脑膨出、唇腭裂等,如果产前超声发现局部的胎儿畸形,畸形处胎儿肢体与周围条带相连时,可以诊断羊膜带综合征。(二十七)“羊膜片-褶”-amnioticsheet-fold羊膜片或羊膜褶是指羊膜腔内出现条状的分割,通常不与胎儿的肢体接触,多数是由于宫腔粘连、宫腔手术感染所致,分割是由子宫内膜、绒毛膜、羊膜构成,不完全的羊膜片或羊膜褶预后好,完全性的羊膜片、羊膜褶时如果羊膜片上有小的空洞,中晚孕时可能会压迫脐带,导致突然的胎儿死亡。羊膜片、褶需要与羊膜带综合征、轮状胎盘、子宫纵隔等相鉴别。(二十八)羊水量异常羊水量异常,羊水多的诊断标准为最大深度大于8cm,4象限测量时四象限羊水深度之和大于18cm或20cm,羊水少的诊断标准为最大深度小于2cm,或4象限测量时羊水量之和小于5cm或8cm。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超声诊断羊水量存在一定的误差,晚孕时羊水多比较常见,晚孕早期用4象限测量时常常会导致羊水量的测值偏大,此时应特别注意。关于羊水量异常叙述不正确的是:A.羊水多的诊断标准中最大深度为大于8cm

B.4象限测量时四象限羊水深度之和大于18cm或20cm

C.羊水少的诊断标准中最大深度为大于2cm

D.4象限测量时羊水量之和小于5cm或8cm正确答案:C解析:羊水量异常,羊水多的诊断标准为最大深度大于8cm,4象限测量时四象限羊水深度之和大于18cm或20cm,羊水少的诊断标准为最大深度小于2cm,或4象限测量时羊水量之和小于5cm或8cm。因此选择选项C。(二十九)帆状胎盘帆状胎盘是指胎盘的脐带入口位于胎膜上,脐带在胎膜上走行一段以后才进入胎盘组织。帆状胎盘在晚孕时可以导致胎儿发育迟缓,产前超声在中孕早期容易明确脐带的胎盘的入口位置,而到晚期以后不容易确定脐带在胎盘的入口位置。

(三十)血管前置血管前置是指在宫颈内口的上方出现胎儿的主要血管,常常见于前置胎盘、帆状胎盘和复胎盘等。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产科并发症。如果自然分娩的话,靠近宫颈内口的胎儿的血管会突然破裂导致胎儿死亡,因此血管前置时必须采用剖腹分娩的方法。(三十一)胎盘水泡样变性 胎盘水泡样变性见于胎盘间质发育不良,部分性葡萄胎、双胎之一葡萄胎等。多数的胎盘水泡样变性是由于胎盘间质发育不良导致的,会随着妊娠的进展而逐渐好转,不影响胎儿的预后。(三十二)染色体异常胎儿染色体异常主要包括21三体、18三体、13三体及其他少见的异常。

1、21三体的病例这是一例颈背部皮肤增厚,同时合并侧脑室轻度增宽的21三体的病例,不少中孕期或晚孕期的21三体常常不合并明显的结构异常。因此很容易被产前超声漏诊。

2、18三体的病例这是一例18三体的病例,主要表现有宫内发育迟缓、羊水多、重叠指等。

3、宫颈超声宫颈超声主要是通过测量宫颈长度,观察宫颈内口的形态来及早的发现并诊断宫颈机能不全,必须通过经阴道超声或经会阴超声来检查,而不宜通过经腹部超声而进行检查来测量,因为误差过大。最佳的测量时间应该是在孕14—孕30周之间进行,正常宫颈管的长

度应该是大于25mm或者是30mm,这一方法在高危人群中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高,在低危人群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4、双胎双胎妊娠现在越来越多见,双胎妊娠中最重要的是在早孕期确定绒毛膜囊、羊膜囊的个数,最好在孕12周以前就进行观察,从而确定是双绒双羊、单绒双羊,还是双绒双羊的双胎,这对今后的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双胎妊娠由于危险性大、并发症多,因此最好在中晚孕期增加检查次数,20周后每隔两周检查一次。如果发现一胎死亡后,另一个活胎应及时进行处理。双胎合并症很多,主要是单绒双羊之间出现双胎间输血、无心畸胎等,单绒单羊之间极易出现连体双胎等。而双绒双羊的双胎并发症比较少。本课程讲解了产前胎儿超声筛查,采用超声进行早期的胎儿筛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既可有效地控制出生缺陷,又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入侵检查所造成的正常胎儿的流产。

上一篇:二十四节气之寒露篇下一篇:副处级转正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