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开展顶岗实习动态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关于我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调查报告

2022-09-11

一、调查反映顶岗实习现状, 梳理顶岗实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 从学生的言谈举止来看, 确实有明显的改善, 譬如沟通交流方面, 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的心不在焉、支支吾吾、挠头瘙痒、言语不详等现象没有了, 而出现了内容详实、语速适当、表情自然、眼神温和的交流情景, 不排除学生顶岗实习在师生关系中地位变化所带来的改变, 但更多应该是职业素养和职能能力、社会能力的提升;从学生的工作精神来看, 整个访谈座谈过程中, 面带笑容, 非常轻松愉悦, 与其他不能适应岗位的同学相比, 自豪感、自信心、满意度都有了明显的体现, 工作节奏明快, 行动积极快速, 遵守工作制度和规范, 更难能可贵的是能够替团队、他人着想;从知识和能力的角度来说, 仅有部分学生能完全胜任, 大部分学生要胜任现任的工作需要经过一段培训和考核, 这说明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面要加强联系, 学校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使其不断适应企业顶岗实习的需求, 争取让学生早日适应顶岗实习的工作;另外, 学生也认为工作业务是非常枯燥的, 重复性跟客户沟通令人非常厌烦, 无礼客户和无理要求让人无奈, 但是让学生更加懂得学习生活的纯真和珍贵, 也让他们更有耐心和坚韧, 更尊重管理和规则。

(2) 家庭和学生在顶岗实习方面表现相对消极, 除了家庭对子女溺爱、学生怕苦怕累等常见的问题外, 可能存在:

(1) 顶岗实习薪酬相对较低, 家庭通过“关系”安排的岗位更实惠。

(2)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 家庭对此并不认识到位。

(3) 家庭缺乏对顶岗实习企业的了解, 更不能实地考察学生的工作场所和业务内容, 并不知晓顶岗实习对学生的帮助和提高程度。

(3) 顶岗实习非常必要, 但需要匹配岗位与专业。在访谈座谈的交流过程中, 不论是企业还是学生, 对开展顶岗实习工作都是非常认同的, 都认为这项工作也将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抓手, 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向, 但从岗位和专业对口匹配问题上来看, 尽管公司管理人员没有太多强调专业对口问题, 但认可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学生能够降低企业培训的成本和时间, 赞同学校开展对口的顶岗实习安排;学生普遍认为顶岗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关系度不大, 在校学习知识不能帮助他们在岗位上开展业务, 需要重新学习, 企业培训和考核的要求难以适应, 成为明显的“陡坡效应”, 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在培训期内就离开公司, 不再考虑顶岗实习。

(4) 为了适应顶岗实习动态管理的需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顶岗实习沟通平台 (或QQ群、微信群) , 化解顶岗实习时空的分散性带来的管理困境, 公司管理人员和学生都认为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办法, 当问询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向谁倾诉、用什么方法倾诉时, 学生有些沉默, 最后选择摇头;这样的表达并非告知没有问题, 而更说明了学生不想将自己的困惑和困难带给学校和老师, 更不想表现自己很无能和无力, 而是想将自己最好的方面呈现给学校和老师, 所以需要更隐晦的手段来了解学生及其工作状态, 否则学生“逃离”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二、分析顶岗实习差距, 探究顶岗实习实践的思路和方向

(1) 目前, 顶岗实习工作是学校和企业在双方共同需求和意愿的基础上开展这项工作。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职业学校根据市场导向招录学生、培养学生、毕业学生, 验证学生培养的质量在于是否能够让学生找到职位、岗位, 因此顶岗实习不仅是专业教学的重要形式, 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更重要的是能够克服学生实习组织不够规范、实践教学有效性不强、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体现不够等问题, 通过顶岗实习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竞争, 适应企业岗位职位管理、适应人才市场的遴选。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用人单位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聘用人员本身流动性非常大, 需要不断的补充人力资源来稳定用人规模和适应工作量的需要, 所以职业学校的顶岗实习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的补充, 同时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遴选适应岗位需要的人才, 并晋升职位和提高酬薪福利待遇来留住人才。正是学校和企业存在利益的契合点, 所以顶岗实习的企业合作定位应该是比较明确的。

(2) 进入顶岗实习阶段, 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老师对学生指导存在一定的“真空地带”, 企业指导教师从公司业务的角度来指导学生开展工作, 将顶岗实习的学生作为一名实习员工来看待, 要求进行业绩考核;学校指导老师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认为在校学习基本完成, 只需要跟踪顶岗实习情况, 定期汇报顶岗实习的人数即可;而实际上, 学生尚且是学生, 员工尚且不是员工, 无论是学业、职业, 还是成绩、业绩, 都需要得到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3) 访谈座谈中, 大多数学生认为顶岗实习可以帮助他们。首先在实践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其次在融入企业文化、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和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提升, 再次是在沟通交流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行为规范养成方面有所提升。

三、集思众益, 研究顶岗实习动态管理的举措

(1) 强化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要求学校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明确学校责任和实习企业责任, 从确定实习目标、任务下达、计划安排、组织实施、过程监控及考核到多元成绩评定等制度、流程、规范都有明确要求。

(2) 对接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规范。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充分对接相关职业标准或企业岗位规范, 结合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 合理确定实习条件、实习内容等, 应提供学生集中教学所需的场地及设施以及顶岗实习工作岗位所涉及的生产工艺与流程、作业指导书、设备操作手册等学习资料以及企业管理规章制度等。

(3) 突出实习的职业性和针对性。顶岗实习标准规定了相对应专业的顶岗实习岗位范围, 强调学生顶岗实习要进入企业真实生产环境, 开展实际生产操作。

(4) 积极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各顶岗实习标准均对学校和企业在学生实习中的责任和义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强调要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5) 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信息传递工具QQ、微信、云盘等作为平台基础, 按年级加入顶岗实习管理群, 或者按企业加入顶岗实习讨论组, 成员除了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外, 还包括顶岗实习领导小组、管理人员、考核人员以及指导老师等, 应用“互联网+”化解顶岗实习时空的分散性带来的管理困境。 (1) 通过手机、电脑及其他设备利用沟通平台, 顶岗实习学生可在固定时间实时上线签到、接受任务、参加培训或学习、反馈有关情况, 管理人员、考核人员以及指导老师实时在线点签记录、督促考评、辅导沟通、下达学习任务等等, 实现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多方式信息传递; (2) 平台也提供随时随地的分时上传下载教学资料、实习任务、岗位职责和要求, 以及实习日志等, 实现统计与分析, 报告与预测等; (3) 网络化在线监督、考评、考核顶岗实习过程, 做到日日签到反馈、周周交流疏导、月月见面解决。

(6) 营建校外顶岗实习 (基地) 企业群和校内顶岗实习基地并举解决学生不能完成顶岗实习的突出问题。校外顶岗实习 (基地) 企业群, 是在学校专业建设过程中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形成围绕学校专业教育教学和学生实训实习的联盟体系, 企业与学生、企业与学校进行双向选择, 学校对学生实行ABC法进行推荐、过程记录、状态跟踪以及岗位流转;但部分学生因为并未完成学业任务或被企业群“淘汰”, 需在指导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顶岗实习过程。

摘要:为了跟踪管理学生顶岗实习, 同时也为第三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顶岗实习动态管理的实践研究》 (立项号ZYB175) 进行实地调研, 学校组织课题组到苏州昆山的江苏汇通数据有限公司、江苏远洋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等开展调查研究, 具体包括人事经理访谈交流、公司场所体验、学生座谈交流等内容。通过访谈、座谈和实际体验, 课题组再结合学校、系部顶岗实习工作的现状进行认真梳理, 认为职业学校顶岗实习实践与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思考探索了适应顶岗实习动态管理需要的举措。

关键词:顶岗实习,动态管理,实践

上一篇:儿科留观治疗登记本设计及应用下一篇:云环境下的自动化测试平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