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法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从毕业生角度对中国疾控中心在职公共卫生硕士教育的评价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国疾控中心2003-2010级在职公共卫生硕士(Mater of Public Health, MPH)毕业生的调查,分析被调查毕业生对在职MPH教育、工作状况及自身素质能力的评价情况,为中国疾控中心在职MPH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开启在职MPH毕业调查工作之后,经反复论证调查方案和问卷,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联络毕业生,获取联系方式并进行调查动员、设置网络调查平台等,采用自行研究设置的匿名调查问卷对中国疾控中心在职MPH2003-2010级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利用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动态数据采集平台进行调查并回收问卷数据,从平台导出数据后,用SAS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0级共计370名MPH毕业生,其中联系到毕业生347人,其余23名毕业生未联系到,截止2016年1月,共收回有效问卷2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4.93%。被调查毕业生对中国疾控中心在职MPH毕业生教育总体满意度达到较满意水准的评价占95.4%。71.1%的毕业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处于较满意及以上水平,“课余活动”、“校园文化”、 “后勤服务”、“奖惩制度的执行”这四项在较满意以上水准评价方面分别占53.9%、58.1%、62.3%及64.2%,其他各项评价均在80%以上。在培养阶段,51.2%的毕业生在求学期间困难选择了“与老师交流困难”。在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方面,59.2%的毕业生认为高级卫生经济这门课程有必要开设,其他课程均有7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在课程内容与范围评价方面,高级卫生经济、专业英语、卫生法学这三门课程分别有48.5%、62.3%和69.6%的毕业生认为其内容与范围合适,其他课程均有7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其内容与范围合适,能够满足工作需求。在工作状况方面,82.7%的毕业生对工作总体满意度的评价在较满意以上,在对自身各项能力状况评价方面,在较好及以上水准,除英语水平(38.1%)、科研能力(70.8%)、口头表达能力(78.4%)、计算机操作水平(74.6%)、医学基础知识(74.6%)外,其他各项能力状况均有80%以上毕业生处于较好以上水准,毕业生自身评价较低的能力中,口头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水平、医学基础知识对毕业生的工作状况总满意度有影响,且口头表达能力对其影响显著。英语水平、科研能力与工作总体满意度间无显著性差异,“达到预期上学目标程度”是在职MPH教育满意度及毕业生工作总体满意度评价的共同相关因素。结论:1.毕业生对在职MPH教育及工作状况、自身状况的评价现状较好。毕业生对中国疾控中心在职MPH教育的总体满意度方面,达到较满意以上水准的评价占95.4%,高于同类研究的满意度水准。在“校园文化”、“奖惩制度执行”、“后勤服务”及“课余活动”方面,毕业生较满意以上的比例均在60%左右,低于同类研究的评价水平。在课程设置方面,“生物医学伦理学”、“专业英语”及“高级卫生经济”在必要性方面评价较低,“专业英语”、“卫生信息技术”、“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及“高级卫生经济”在课程设置合理性方面评价较低,其他课程的必要性及合理性评价较高,表明中国疾控中心在职MPH教育的大部分课程设置是合理的,可以满足大多数毕业生的需求。在被调查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及自身状况方面,82.7%的毕业生对工作状况的满意度处于较满意以上水准,表明大部分毕业生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对自身各项能力状况评价方面,除“英语水平”、“科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水平”、“医学基础知识”外,其他各项能力状况均有80%以上毕业生处于较好以上水准,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较好。2.毕业生的性别、现教育情况、学位课题与工作关联性、达到预期上学目标程度、工作总体满意度是在职MPH教育总体满意度的主要相关因素,本科教育情况对在职MPH教育总体满意度有影响,但不显著。3.中国疾控中心在职MPH教育在提升学员能力方面,“口头表达能力”需要重点加强,“计算机操作水平”及“医学基础知识”也需要提高。4.综合分析以上评价结果及培养过程评价,本研究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完善在职MPH教育:首先、对课程设置实行进一步调整;其次、进一步提高在职MPH学员学位课题与工作关联性,明确上学目标;第三、对现阶段毕业生比较薄弱的且与其工作状况相关的各项能力,应在具体教学或课程设置中予以安排,以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第四、进一步增进学员与教师、导师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毕业生;在职MPH;评价

学科专业:公共卫生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目的和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对象

2.4 研究方法

2.5 数据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问卷回收情况

3.2 一般情况

3.3 对在职MPH教育的评价

3.4 对工作状况的评价

3.5 对自我状况的评价

3.6 相关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在职MPH教育评价现状及相关因素

4.2 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评价

4.3 课程内容设置合理性评价

4.4 工作状况评价

4.5 自身状况评价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上一篇:云南城乡统筹规划论文提纲下一篇:班主任教学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