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期末试卷

2022-08-05

第一篇:初一历史上期末试卷

初一期末历史试卷

初一历史上期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6分)

1、下列远古居民中,生活年代距今最久远的是 ( ) A.元谋人 B. 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2、北京人使用天然火的最突出的意义是 ( ) A.能用火烧烤食物 B.能用火驱赶野兽

C.能用火照明防寒 D.增加了适应自然的能力

3、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居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 ( )

A. 北京周口店

B. 陕西半坡村

C. 山东大汶口

D. 浙江河姆渡

4、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相传,文字的发明者是 ( ) A. 皇帝 B.嫘祖 C. 仓颉 D. 伶伦

5、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是 ( ) A.皇帝 B.尧 C.舜 D.禹

6、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粮食种植和房屋建筑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 自然条件的不同 C. 地域和生活习惯不同 D. 生活时代的不同

7、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

A.皇帝 B.炎帝 C.蚩尤 D.禹

8、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产生的 (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 等级制

9、右图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它制造于( )

A.夏朝 B. 商朝 C.西周 D. 东周

10、导致西周灭亡的事件是 ( ) A.商汤起兵 B.武王伐纣

C.国人暴动 D.天子分封

11、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 ( )

A. 晋文公 B. 楚庄王C. 齐桓公 D. 宋襄公

12、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 )

A.使用青铜农具 B.重视使用肥料 C.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D.使用磨制石器

13、商鞅变法是一次 ( )

A. 奴隶主阶级的变法 B. 旧贵族的变法

C. 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 D. 农民阶级的变法

14、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选自( ) A. 《道德经》 B. 《孙子兵法》 C. 《孙膑兵法》 D. 《论语》

15、右图人物在战国时期提出了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主张,他是 (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 D.孙武

1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7、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 ( )

A.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B. 春秋无义战

C. 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 建立君主专制的国家,就要法治

18、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9、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离骚》是 (???)

??A.战国末年楚人屈原新体诗歌的代表作 B.春秋时期有名的史书 C.用甲骨文写成的 D.阐述天象的科技著作

20、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乐器中,最珍贵的是 ( ) A. 编钟B.整套编钟 C.鼓 D. 瑟

21、如右图,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秦皇汉武”之句,“秦皇”指的是 ( ) A.三皇 B.皇帝 C.炎帝 D.秦始皇

22、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目的是 ( )

A. 作为农牧区的分界线 B.抵御匈奴

C.维护国家统一 D. 屯驻军队

23、下面图中,秦朝统一的货币是 ( )

24、针对秦朝建立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状况,秦始皇下令实行的政策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货币 D. 焚书坑儒

25、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了 ( ) A. 秦朝人民习俗,不喜欢穿鞋子,喜欢拄拐杖。 B. 秦朝法律的残暴。 C. 秦朝规定人民不能穿鞋子,只能拄拐杖。 D. 那是外来品。

26、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中,哪一项不属于秦政府的行为 ( ) A. 徭役繁重 B.刑法严酷 C. 赋税沉重 D. 土地兼并

27、汉初统治者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的直接原因是 ( ) A. 秦王教训 B. 文治天下 C.经济贫困 D. 人心思安

28、汉初几代皇帝连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核心是 ( )

A.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条件 B.提倡节俭,减免租税数额 C.解放劳动力,增加劳动人口 D.减轻刑罚,创造宽松环境

29、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你考上了全国最高等的学府太学,准备求学的地方是 ( ) A.洛阳 B.长安 C.开封 D.咸阳

30、我国的下列发明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的是 ( )

A. 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B. 丝织业使用提花机

C. 丝绸的染色技术 D. 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1、如右图,亲临治理黄河工地的皇帝是 ( ) A. 汉高祖 B.汉文帝 C. 汉武帝 D. 光武帝

32、下列两汉时取得的成就,哪两项居世界前列? ( )

①丝织品使用提花机 ② 用水利鼓风冶铁

③钢材制作方法 ④铸造五铢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33、汉武帝收回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的意义,不包括 ( ) A.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 B. 大大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C.实现了经济大一统 D. 影响了各地经济发展

34、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较大改造,其本质意图是 ( ) A、用儒家思想教育青年子弟 B、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C、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使儒家经典成为封建教育课程

35、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的战场主要有 ( )

A、莫南战役 B、漠北战役 C、河套地区 D、河西走廊

36、把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的西汉皇帝是 (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元帝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 原始居民的生活分别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距今约四五千年,皇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在 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皇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 族。

2、约公元前 年建立的 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约公元前

年, 建立商朝。公元前 年,通过 大战,西周建立。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统治实行 制,西周后年,政局混乱,终于发生了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 ,史称“东周”。东周分为 和战国两个时期。

3、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 年,秦王 陆续灭掉六国。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兵直逼 ,秦的统治者向他投降, 灭亡。公元前 年, 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成为西汉。

三、连线题(6分)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亲爱的同学你能找出下面成语的历史典故吗?请用线将它们连接起来。你一定能行!

阵前倒戈 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牧野之战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

围魏救赵鸿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桂陵之战

纸上谈兵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

四、列举题(10分)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人。(5分)

2、列举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5分)

五、材料解析题(10分)

1、阅读下列材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请回答:

①这句话是谁的作品?他生活在战国时期的什么国家?(2分)

②其代表作是什么?(1分)

③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2、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①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2分)

②汉武帝为提高儒家学说地位,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六、问答题(10分)

商鞅变法的时间、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或历史作用)?

七、学以致用(8分) 阅读下面孔子的这三段话,请你在理解每句话意思的基础上说出它们对你学习上有什么帮助和启示。(不少于100字)

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D D C D B D C B C C C C D C B A B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A B D B C A B D A A B D C B D B B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河姆渡 半坡 涿鹿 华夏 2. 2070 夏 1600 汤 1046 牧野 分封 国人暴动 洛邑 春秋 3.221 嬴政 咸阳 秦朝 202 刘邦

三、连线搭配(每线1分,共6分) 阵前倒戈 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牧野之战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

围魏救赵鸿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桂陵之战

纸上谈兵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

四、列举题(10分)

1. 儒家:孔子或孟子 道家:老子或庄子 法家:韩非子 墨家:墨子

兵家:孙武

2. ①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③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④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⑤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五、材料解析题(10分)

1.①屈原 楚 ②《离骚》 ③同情人民生活的艰难

2.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六、问答题(10分)

时间:公元前356年 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重大意义(或历史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七、学以致用(8分)

孔子的名言对我们学习帮助很大,如学习态度要老老实实、谦虚谨慎,学习方法要温故而知新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第二篇: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部分(每题2分共40分) 1.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你知道下列哪位人物改进了造纸术

A.蔡伦 B.扁鹊 C.炎帝 D.祖冲之

2.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黄河

3. 2005年5月20-22日,全国第14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在沂南县召开。诸葛亮是下列哪一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南北朝 4.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顾恺之 B、郦道元 C、王羲之 D、贾思勰 5.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6.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①书桌上有一卷竹简 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 ④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屋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 )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

8、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 ) A、因为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英雄

B、因为炎、黄两个部落走向了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C、因为炎帝和黄帝通过禅让制和平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D、因为炎黄二帝带领人民治理了水患,发展了农业生产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的时间大约是: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2070年 C、公元前1600年 D、公元1600年

10、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 ) 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B、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D、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11、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

12、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①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④张骞出使西域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3、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14、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新疆

1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16、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17、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A、祖冲之-《神灭论》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郦道元-《水经注》 D、陶渊明-《归园田居》

1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主要反映了( ) A、南朝统治者大力抑制佛教 B、南朝统治者极力宣扬佛教

C、南方气候润湿,雨水较多 D、南朝统治者剥削人民群众

19、下列几位历史人物,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 A.张衡 B.张骞 C.蔡伦 D.祖冲之

20、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 21.列举题(10分) (1).列举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三例)(6分) (2).列举三国和西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的名称(四例即可)(4分) 22.下列观点,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正确的请在括号内画上“radic;”否则画上“×”(共10分) (1)商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最早国家的产生。 ( ) (2)春秋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了。 ( ) (3)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被称作东西二城,长安城里还有较为完备的下水道。 ( ) (4)佛教史载东汉末年传入我国的,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又深远的影响 ( ) (5)三国时,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 ) 23.阅读下列材料:(第1题12分,第2题19分共31分)

1、材料一: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1)根据材料

一、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你能判断出它们是哪次改革的措施吗?(4分) 2)材料一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3)这两次改革的主持人是谁?在改革过程中,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什么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4分)

2、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宋bull;苏轼《念奴娇bull;赤壁怀古》

请回答:(1)三国是哪3个国家?并分别写出建立者和时间。(9分) (2)简单写出三国鼎立中你最感兴趣的2个故事。写出不少于3个和三国有关的成语。(7分) (3)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英雄是哪位?(不写曹操,因为他是生活在东汉末年)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3分)

24、问答题(9分)

1、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4分)

2、试简要分析公元3到6世纪,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发展趋势。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深刻的启示?(5分) 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进入紧张的初中阶段。这篇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

第三篇:初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2分)

1. 用楷书抄写下面冰心的一首小诗,并谈谈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3分)

我要挽那“过去”的年光,但时间的经纬里已织上“现在”的丝了。

(1)抄写:

(2)感受: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2分)

A.乳臭未干(xiù) 无边无垠(yín) 猝不及防(zú) 头晕目眩(xuán)

B.随声附和(hã) 模样可怜(mó) 煞费苦心(shà) 诲人不倦(huǐ)

C.言简意赅(güi) 精神虐杀(nûâ) 执著守候(zhù) 瞑目蹲身(míng)

D.精神恍惚(huǎng) 熹微晨光(xǐ) 泥沙沉淀(diàn) 不能自己(yǐ)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销声匿迹 无可耐何 司空见贯 心有余悸

B.笑容可掬 寥寥可数 棱角分明 涛涛不绝

C.微不足道 名副其实 不缀劳作 含辛茹苦

D.崭露头角 任劳任怨 趋之如归 扑朔迷离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年,流出了_____,流出了_____,流出了_____。

1黄皮肤人的群落 2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3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A.123 B.312 C.321 D.231

5.生活即是语文,关注生活就是学习语文。下面是很多公共场所都能看到的两幅图,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其表达的意思介绍出来。(2分)

(1) 禁止鸣喇叭__________ (2) 出口标志___________

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的打“X”。(4分)

(1)出自《乐府诗集》的《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 ( )

(2)《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作者是女作家丁·K·罗琳,她与马克·吐温都是美国人。 ( )

(3)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运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 ( )

(4)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 )

7.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7分)

(1) 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2)《木兰诗》中用互文手法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4)《登飞来峰》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5)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所描写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意境与郦道元《三峡》中的两句相似,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 。

(6)由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莺啼”,你联想到朱自清在《春》中描写江南春天鸟儿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8-12小题(10分。)

(甲)1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顽艺。2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3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4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乙)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A)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B)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8.乙段所介绍的主要事件是________ (不得超过15个字,并根据已段的内容写出事件发生的地点、结果。)(3分)

地点:________结果:________

9.文中已段A、B处应分别填入的词语是A________ B________ (只写序号)(1分)

A.a.害怕 b.惊恐 c.惊惶 B.a.愤然 b.傲然 c.傲慢

10.在甲段中用横线画出表明“我“对风筝的态度的语句。(1分)

11.体会甲段

2、3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并任选一句分析其作用。(3分)

12.结合选文和你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儿童放风筝这种游戏的认识。(2分)

三、阅读下列选文,完成13-16题(8分)

1老婆婆不再说话,拉起我的手直冲出校门,然后拐到一个偏僻的巷子里。

2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黄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3“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这三年,我哪能每个月回乡?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

4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5“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的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

6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8分)

13.3段中老婆婆说的一段话对刻画母亲的形象有怎样的作用?(2分)

14.5段对母亲外貌和神态的描写,蕴含着“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5.简析选文中反复提及的小巷和竹棒的作用。(2分)

16.读了这篇文章,你怎样看待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2分)

四、阅读下列短文,完成17-20题(9分)

春天在哪里?

风说:在这里,在万里无垠的长空。是我,把春天驮负而来,让春的气息撒满环宇。鸟儿,在我怀中纵情歌唱,满舞翩跹。多情的云,为春天绣出绚丽的衣裳。

春天在哪里?

山说:在这里,在这连绵起伏的岗峦。是我,把春天挽留,让春的色彩遍染大地。万树千花呢喃低吟,潺潺的流水,为春天编织闪光的银练。

春天在哪里?

海说:在这里,在辽阔广袤的波域。是我,把春天簇拥紧抱,让春的旋律震荡浪涛,你看那金色的沙滩,玩耍的人们开怀嬉戏,无忧的潮阵,为春天鸣奏蓝色交响曲。

春天在哪里?

心说:在这里,在平和愉快的心房。是我,敞开双肩,迎接春天怡然来往。啊,春天,你曾来过,又不辞而去。这回,我终于想到了留住你办法,你别再想离去!

17.文章描写了风、山、海、心四幅画面,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朱自清在《春》中描绘的几幅画,它们依次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迎春图。(2分)

18.作者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来歌咏春天,主要赞美了春天的什么特点?(2分)

19.春天无处不在:在天空、在山岗、在海域,更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请模仿文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文字的补写。(2分)

春天在哪里?

孩子说:在这里,在小伙伴花样百出的游戏中。

说:在这里,________

说:在这里,________

20.结合文中的画线句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打算怎样留住春天?(3分)

(回答时不能用文段中的语句)

五.阅读下列古诗文选段,完成21-24小题。(11分)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并释义。(3分)

巘( )________ 竦( )________ 眦( )________

22.翻译1段中的画线句子(2分)________

23.这三段文字都有写景的内容,但侧重点不同。请将下列三个词语填在对应语段的横线上,只填序号。(3分)

A.巍峨雄壮 B.清新秀美 C.博大豪迈

1段________ 2段________ 3段________

24.请谈谈你对3段最后两句话的理解。(3分)

六、作文(40分)

告别了小学,你开始了全新的初中生活,同时,你在一天天长大,不仅身体在逐渐长高,思想也越来越成熟。请以《我懂事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等,请用不同字母A、B、C代替)

初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22分)

1.抄写1分,感想2分。感想要围绕着“时间稍纵即逝,要珍爱每一寸光阴”来谈,大意对即可。

1. B (2分) 3.D(2分) 4.B(2分)

5.(1)禁止鸣喇叭 (2)出口标志(意思对即可)

6.(1)√(2)×(3)√(4)×(共4分,每小题1分)

7.(每小题1分)(1)学而不思则罔(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5)朝发白帝,暮到江陵(6)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本小题2分,每空0.5分)。

二、(10分)

8.(每项1分,共3分)主要事件:少年时虐杀弟弟的风筝梦。地点:堆积杂物的小屋。结果:“我”得到完全的胜利,傲然地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9.A.a B.b (共1分,每空0.5分)

10.第一句(1分)

11.第二句加点字:用一连串的动词传神地表现出小兄弟聚精会神、仰头长时间看放风筝的神态,表现出他对风筝的喜爱。 第三句加点字:通过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出小兄弟对风筝的喜爱到了极点,即使他自己不能放,也如痴如醉地观看,突出小兄弟的天真烂漫。(本小题3分,大意对即可)

12.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分)

三、(8分)

13.老婆婆的话从侧面交代了母亲三年来为“我”默默付出的一切,使母亲的形象更感人(意思对即可)(2分)

14.藴含着“我”被母亲无私伟大的爱深深感动之情,也流露出“我”对自己无知、爱慕虚荣的深深自责。(每点占一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5.小巷是母女俩家的所在,竹棒是母亲生活的曾经依靠,二者浓缩了他们生活的场景,也是作者情感的依托。(意思对即可,2分)

16.略(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四、(10分)

17.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每空0.5分,共2分)

18.歌咏春天的新、美、勃勃生机(大意对即可,2分)

19.略(2分)

20.此题旨在检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答案不唯一。(3分)

五、(11分)

21.巘-yǎn山峰;竦-sǒng高耸;眦-zì眼眶(每个字的注音、解释各0.5分,共3分)

22.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2分)

23.(1)B (2)C (3)A(每空1分,共3分)

24.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峰顶,看到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这是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分)

六、作文(40分)

第四篇:七年级上历史期末试卷

2014-2015学七年级历史下期末试卷

第4页 共4页

(3)材料中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哪个朝代?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是谁?(4分) (4)材料中的这条路线必须要经过今天的新疆地区,当时的政府设置了一个什么机构来管理该地区?(2分)

(5)这条路线的开通有什么样的历史作用?(2分) 29.(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材料二:

答案第1页,总1页

第五篇:七年级上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一、原始成绩分布情况分析(担任多个教学班的,要逐班分析)

1.班级:七年级3班 应考人数:65 实考人数:65最高分:56 最低分:8平均分: 29优秀率(90%):0 良好率(80%):0 合格率(60%):0 从总体看来,该班成绩分布情况:30-50分学生人数较多,优秀生、良好生无。 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基本知识点了解不清楚,背诵少,基础题错误比较多,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点、典型性错误的分析

(一)试题内容分析

1.试题覆盖面全,难度较大,接近中考试题。 2.阅读材料,学生不会正确审题,答卷较差。 3.问答题学生不能准确审题。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阅读材料题学生失分较多。

2.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课上画出的重点不能准确记忆。 3.理解能力差,对材料不理解,找不出重点句、关键词。 4.答题时语言组织能力差。

三、对教学工作的反思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2、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4、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回答问题的能力。

5、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清晰,字体工整,卷面干净。

教师 俎本航

2017年1月

上一篇:初一历史备课组总结下一篇:产业园服务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