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双一流”导向下的涉海高校海洋教育课程多元数据库实证研究

2022-09-12

2015年11月, 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世界一流学科不仅在学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表现出很高的水平和层次, 而且具有很高的国际地位和很强的世界影响力[2]。“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是一流学科建设。涉海高校作为海洋科技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 被列入重点支持和发展行列。青岛市地区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农业部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近36家海洋科教机构, 海洋领域两院院士占全国70%, 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半, 海洋科研与教学机构占全国的1/3以上, 区域周边海洋学科文献资源优势明显, 海洋科研实力居全国首位[3]。

中国海洋大学与国内涉海高校和海洋科研机构在学术交流上一直保持着密切合作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信息用户对建立海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表现出强烈的诉求和愿望。2016年5月, 中国海洋大学发起成立涉海高校海洋课程联盟, 以中国海洋大学为首的21所涉海高校成为联盟成员 (见表1) 。通过课程联盟机制, 汇聚联盟成员高校资源, 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共建共享优质海洋教育课程, 完善海洋教育课程体系, 为全国涉海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机会, 提供更好的海洋课程服务。

基于上述海洋学科发展优势的基础上,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联合联盟成员, 共建共享优质海洋教育、海洋科技、海洋文化资源。对涉海高校海洋教育课程联盟成员的资源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搜集, 以青岛市高校科研所的海洋学科人才及涉海专业学生为对象, 开展随机发放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 围绕涉海高校海洋教育课程多元数据库以及海洋文献资源使用开展调研。调查对象中, 本科生共700人, 占总体比例46.7%;具有硕博士学位共405人, 占总体比例27%;具有副高职称共169人, 占总体比例11.3%。调查结果表明虽然不少高校及科研院所对于海洋资源建立专题性特色数据库, 但是使用率和普及率远远低于预期。目前, 涉海高校海洋多元数据信息资源的管理及有效的利用, 相对落后于教学科研及高校学科发展的需求。

我国尚无高校及科研院所对于海洋相关学科资源建立专题性特色数据库。大部分高校科研单位的学科信息资源建设存在资料更新速度慢, 缺乏系统管理升级。相当一部分海洋教育课程仅仅掌握在高校各级学院及所属学科授课教师手中, 处于分散的状态, 数字化缓慢, 亟待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公共平台。涉海高校及科研院的海洋教育课程资源信息建设存在交叉重复, 缺乏一个健全的多元资源保障体系来协调和保持数据可持续性。社科类涉海学科建设偏少, 缺乏能够针对性开展深层次海洋学科信息情报服务的人才。

涉海高校海洋教育课程联盟多元数据库建设正是以此为契机, 以海洋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为重点, 增强海洋基础知识教育, 以高校学科教育为重点, 提高高校海洋意识;引导扶持涉海重点学科建设。

它以助推海洋强国战略为目标, 整合各种海洋综合信息资源, 通过共建海洋科教数据库, 共建共享优质海洋教育课程, 完善海洋教育课程体系, 深度揭示整合海洋文献, 更好提供涉海学科咨询服务, 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共享, 既是开发利用海洋信息资源的重要举措, 更是建立高校海洋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必需。涉海高校海洋教育课程联盟多元数据库建设为涉海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提供坚实服务保障。

涉海高校海洋教育课程所包含的多元化数据在海洋学科信息资源分布范围很广。载体上, 海洋学科教育信息资源包括各种载体和介质中的资源, 如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多媒体数据资源、电子图书、网络中的视频、图像以及学科涉及的各类型海洋文献、海洋科普、海洋公报、海洋科技成果通报、海洋法规、学术会议文献等。

这些信息资源主要分散存在于各种海洋类学校、科研机构中。此外, 涉海高校海洋教育课程联盟多元数据资源建设应该包括各种形式的海洋类数据库、网络环境下的海洋信息资源和海洋文献, 数字博物馆、信息发布平台。

以上形式的数字资源, 能优先满足和保证学校涉海重点学科的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能进一步支持涉海领域创新体系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充分发挥优势, 进行数据融汇, 未来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彼此间合作, 建立本联盟内较为完整的多层次的共建共享资源建设体系。

通过对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形成具有海洋学科特色的信息门户和统一的开放存取平台, 扩大对数字信息资源的组织利用, 挖掘整理各类与海洋学科课程相关国内外信息资源以及衍生的海洋信息资源, 建立健全海洋学科课程资源保障体系, 成立海洋学科资源多元数据资源中心, 最终搭建涉海高校海洋教育课程联盟多元信息共享体系, 实现海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因此, 建设双一流大学导向下的涉海高校海洋教育课程联盟多元数据库, 能够梳理整合现有涉海类学科课程的动态信息, 开发拓展海洋学科信息资源范畴, 把握涉海一流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趋势, 及时调整信息资源的结构和内容, 为高校建设有特色的世界一流学科提供海洋意识、海洋经济和海洋教育的重要资讯来源。

对拉动涉海学科发展、提升涉海高校学科竞争力具有显著关联效应, 是建立科学保护与利用涉海高校海洋教育课程共享体系的必需举措, 为“十三五”规划课题提供科研助力。

这也是未来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学科信息管理及数据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摘要:本研究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契机, 探讨涉海高校海洋教育课程多元数据库建设和组织管理的新模式, 通过系统总结和分析涉海高校联盟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以及特色学科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实践经验, 结合实际情况, 论证“双一流”导向下的涉海高校海洋教育课程元数据库的可行性路。

关键词:世界一流学科,涉海高校联盟,海洋教育课程数据库

参考文献

[1] 张伟, 徐广宇, 缪楠.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内涵、潜力与对策--基于ESI学科评价数据的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 2016 (06) :32-36.

[2]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http://www.bfse.cas.cn/sysjcss/gjsys/.

[3] 中国海洋大学发起成立涉海高校海洋课程联盟http://web.ouc.edu.cn/jwc/b7/e2/c6644a47074/page.htm.

上一篇:浅析供给侧改革下能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安徽省淮南市为例下一篇:从人与环境关系角度看青年社会化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