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清收案例

2022-06-23

第一篇:不良贷款清收案例

锲而不舍清收不良贷款的案例

一、案例简介

银行于XX年9月23日,对严某、吴某夫妻发放个人房屋抵押贷款420万元,担保方式为房地产抵押。次年6月,由于严某对外产生了大额债务,且严某、吴某离婚,该行贷款371万元贷款出现不良。针对大额不良贷款,该行多法并举开展清收,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近日,成功以现金收回全部贷款。

二、案例分析

(一)信息对称。该行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在贷款出现风险苗头时早发现,早行动,针对支行大额不良贷款,成立了不良贷款项目组,明确支行行长是大额不良贷款清收处置的第一负责人,通过与借款人的访谈,了解到不良贷款的成因是严某在外面有大额债务,且大额债务产生的资金流向可疑,目前两人已离婚,离婚后抵押物(门面房)产权归吴某。严某、吴某可能被诉讼(后严某、吴某被诉)。

(二)抓住关键。针对借款人在外有大额债务且已有被其他债权人提起诉讼的复杂情况。该行牢牢抓住关键:严某、吴某目前主要可偿债资产为门面房,且我行已办理了合法、充足、有效的抵押,抵押手续完备。经过了解,目前吴某继续在该门面房内经营餐饮,经过我行信贷人员的实地了解,经营情况正常,还贷资金充足。于是我行制定了一条贯穿主线的清收思路——紧抓现金流和抵押物,坚决维护我行债权。

(三)攻心为上。该行与债务人吴某沟通,讲清如果不归还该行贷款,将处置抵押物的利害关系;打消吴某的侥幸心理。由于门面房是吴某的主要经营资产,每年营业毛利可达110万元左右,一旦被该行处置拍卖,对吴某生活有极大影响。吴某接受了该行的调解方案,答应将不良贷款降至3期以内,并每月按期还款,一直到第二年12月。

(四)制定预案。在一年多内,该行一直坚持现场走访,每月提醒吴某还款,也及时了解其他债权人、法院执行部门的动向。并制定了一旦其他债权人要求强制执行该行抵押物的预案;同时加强与法院执行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借款人、其他债权人、法院执行部门的情况。

三、案例启示

由于整体环境、经营风险、不和谐因素等风险的存在,不良贷款的杜绝是不可能的,该笔贷款尽管产生了不良,但最终能够收回,主要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把牢准入关。尽管严某、吴某在贷款过程中出现了巨大变化,但由于贷前调查真实,贷款手续合规、抵押手续合法,在外部环境出现重大变化以后,核心资产和现金流没有重大变化,我行的贷前调查工作经受住了考验。

(二)加强贷后管理。信贷工作“三分贷,七分管”。贷后管理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患于未然。该笔贷款发放后,一年多来还款正常,但我行通过细致的贷后管理工作,第一时间得知严某在外面有大额债务,有被诉讼的风险,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我行债权。

(三)加强沟通。该案件金额大,除我行外,有十余人对严某、吴某进行诉讼,矛盾突出。我行在与法院的沟通中,坚持有理有节,加强沟通,提请法院配合我行维护信贷资产安全,获得了法院的大力支持,执行资金仅3天就全部到位。

第二篇:不良贷款成功清收的启示:浙江托普公司案例

摘要:文章以浙江托普公司为案例,分析了其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和金融机构清收不良贷款的成功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不良贷款;托普公司;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428(2005)10―0062―02

第三篇:不良贷款清收

不良贷款亦指非正常贷款或有问题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不良贷款是指出现违约的贷款。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无法收回时,应从利润中予以注销。逾期贷款无法收回但尚未确定时,则应在帐面上提列坏帐损失准备。

逾期贷款

是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不能归还的贷款(不含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 呆滞贷款

是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2年(含2年)以上仍不能归还的贷款和贷款虽然未到期或逾期不到2 年但生产经

工行发布一季报 不良贷款率降至3.6% 营已停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不含呆帐贷款)。 呆帐贷款

是指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则通》的规定,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借款人遭到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者以保险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贷款人依法处置贷款抵押物、质物所得价款不足以补偿抵押、质押贷款的部分;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贷款。

对于有偿还能力但拒不还款的赖债户、非信益企业和个人,要依法维权,运用法律手段清收不良贷款。对表内外抵债资产,在妥善保管的前提下,采取转让、重组和租赁等方式积极、及早处置变现。在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各社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采取有效措施,只要措施依法合规,效果明显,有利于调动信贷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加大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力度,做到每笔不良贷款都能落实到人,并限期清收。对新发放的贷款,应加强管理,并做到合法合规,坚决杜绝以贷收贷,以贷收息,以防止不良贷款前清后增。打蛇打七寸”,攻其要害,借力生力,巧收不良贷款。对于部分关系贷款,摊派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特别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清收人员主动去所在部门交涉,并视借款人态度以及还款承诺等情况向其部门领导反映,借助所在单位领导的压力督促其还清不良贷款。。比如临沂市兰山区政府房产科的借款人王某2008年2月18日在我支行借款29万元一笔,于2008年8月18日到期后,多次清收无果,总是应付从事。经清收小组登门催收,很快于2008年8月30日还清了该笔贷款。

灵活清收,通过对担保人施加压力,力促以物抵债或变卖有效资产偿还贷款。借款人因经营不善,工厂倒闭,屡次催收均无果,经调查,担保人有代偿能力,可通过给担保人施加压力,促使贷款收回。借款人杨某某在我支行2007年6月30贷款4.9万元于2008年6月30到期后,无力偿还,一直欠息。清收人员了解到杨某某有2亩左右厂房一处系对外出租,同时担保人张某的结算帐户上有存款余额3万元左右,清收人员及时把相关信息提供了兰山区执行局并当时给予了查封。担保人感到了压力,主动跟借款人和清收人员联系,最后一致协商担保人张某买下了借款人杨某某的厂房,还清了该笔贷款,很好的盘活了该笔贷款。

通过法院,检察院等权力部门,依法扣划、查封等措施清收不良贷款。在清收过程中,对于多次催收不积极主动配合偿还不良贷款的贷户,可与其说明情况,采取诉讼、执行、逮人等手段强制收回贷款,借款人许某某2006年3月13日在我支行贷款27万元,于2006年9月13日到期,该笔贷款到期后,一直处于欠息收款。经支行研究决定直接将该笔贷款进行了诉讼,通过法庭从担保人吴某帐户上扣划了借款本金及所有欠息,保全了该笔贷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协议分期还款是良策。对于有些不良贷款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一次性偿还所有贷款不现实,根据借款人的信誉状况,与其签订分期还款协议,也不失为不良贷款清收的一个良策。借款人王某某在我支行借款4.7万元一笔,考虑到借款人实际情况,与其签订了分期还款协议,每月还款1500元,到现在借款余额尚欠2.9万元。 )

“放水养鱼”盘活不良贷款。对于因资金周转困难形成的不良贷款,经信贷人员实地考察,考虑到借款人的经营项目有一定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可根据信用评定和资信评级适当给予信贷支持,帮助其发展项目,逐渐偿还贷款。例如,特别是养殖贷款,由于资金周转时间比较长,容易形成不良贷款,但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可考虑经营户的信用状况和养殖项目,适当给予一定的信贷资金扶持,帮助度过难关,从而更好的偿还贷款。

如何更好地催收不良贷款?

1、调查借款人实际还款能力(收入、支出、资产状况),确定是否有还款能力而没有还款意愿;如果有还款能力,加强追索,书面催收,如其仍不偿还,说明借款人主观上存在恶意拖欠的故意,因此最好的方法不是起诉到法院,而是通过公安局经济侦查部门追索;

2、如果借款人确实存在短期偿还能力不足问题,但是经营情况长期向好,则可以采取债务重组方式,重新确定还款期限,采用修生养息的方式培育第一还款来源,使得借款人通过自身努力提高经营成果偿还贷款;

3、如果借款人短、长期偿债能力都不足,而且也看不出其经营上有向好的趋势,要采取断然措施,保全其资产,扣押抵押物或者追索保证人的保证责任。

分类对待,有人喜欢钱,有人喜欢色,有人喜欢玩。还有人就是欠揍。对不同的客户要找到他们的弱点。还有就是在他们面前别像三孙子一样低声下气。这样你就会先矮人一节了!

增强清收工作中的主动性!!!!!!

第四篇:20080319清收不良贷款

追债困境的治本之道

近日珠海市农村信用联社(农信社)发出公告,面向社会追债人招标,以清收被债务人拖欠的贷款。农信社表示,对通过合法合理手段追回的债务,将给予追债人不超过10%的回报。事实上,以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的能力,如果产生了不良贷款,要么坏账,要么只有专业的讨债机构才有可能追回这些债权。

贷款是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的利润源泉,但大量的不良贷款也是金融机构出现危机的前兆。一笔不良贷款的产生要问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这笔钱会贷出去;第二,为什么借款人会不还这笔钱?作为农信社,未能鉴别借款人未来的还款潜力与信用是其失职之处,是不专业的表现,这是由农信社的不独立、内部治理混乱造成的,当然这是额外的话题。而对于借款人来说,之所以不还款,并不一定是因为缺乏还款能力,更多的是因为目前的法律、信用体系不健全,如法院判决后依然不履行还债的义务的、隐匿资产以逃脱清偿等等的债务人,这催生了专业的追债行业。

但早在1993年,国家就颁布了取缔、停止各类追债公司的规范性文件。现在除了国家批准的资产管理公司有经营债权的权力外,其他企业和个人不具备经营债权的资格。虽然代理债权人讨债本身不违法,但讨债机构凭什么能追回那些法院都难以执行债务,这其中难免存在打法律上的擦边球甚至违法的过程,如人身安全、个人隐私等方面被侵犯,国家对追债主体的禁止也是鉴于这方面的考虑。然而,换个角度来说,这一举措保护了债务人的权利,却助长了债务人欠债的动机,不仅伤害了债权人的利益,也客观上恶化了地区的金融生态。长期来看,随着金融服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金融机构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债务纠纷会越来越多,专业的追债公司是必要的社会需求,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规范追债公司的运行,而不是简单的禁止。

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的债务问题是民事主体之间纠纷,各类讨债机构或者个人的行为其本质上是为金融机构提供有偿法律服务。中国现行法律规定,只有律师才能从事有偿法律服务,由于律师行业的高准入门槛,实际中讨债行为不得不违法进行,所以放开追债行业的准入,规范追债行为是解决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目前民间的运行中也有着丰富的实践,如珠海的农信社便在合同中约定,不得采取恐吓、威胁等非法手段追讨债务的。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政府需要在全国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法律对债权人的保护、加强法院判决的执行力度等方面做出完善,这些是解决各民事主体之间债务纠纷的制度背景,才是治本之道。

第五篇:不良贷款清收部署

一、 成立清收领导小组:组长理事长杨远仁,副组长廖建平、唐金标、谢宏斌、沈忠辉,成员:刘新怡、朱青松、袁爱桂、刘舜堂、刘森林、钟吉文、阳平、罗建国、刘时良。下设不良贷款清收办公室,由***任主任。基层网点同样也要成立清收领导小组。

二、 要摸清不良贷款底数,建立台账,分区管理落实到人。

1、分清信贷员清收数据,逐笔落实信贷员;

2、“三违”贷款,管理信贷员,可以找贷款直接责任人帮助清收;

3、一户多社、联社审批大额不良贷款,由不良贷款清收办公室集中清收处置,形成一种攻坚战略。

4、抵债不良贷款要及时处置;

5、呆账贷款核销实现新突破;

三、 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手段创新积极推进:

1、 预案创新,针对一户不良贷款要有三个以上有价值的处置方案;

2、 组织架构创新,清收手段要与法律手段、清收队伍要与法律专业相结合;

3、 管理方式创新,事后管理要为事前服务;

4、 信息服务创新,建立清收平台信息,资源共享;

5、 激励制度创新,要出台激励的考核办法,调动基层社员工的积极性,强调贡献度。

上一篇:辩论赛开幕式致辞下一篇:辩论赛英语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