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2024-05-10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精选十篇)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篇1

1 主要问题及案例分析

1.1 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阴道炎患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分析:滴虫性阴道炎应使用抗滴虫药, 细菌性阴道炎应使用抗厌氧菌药, 念珠菌性阴道炎应使用抗真菌药。以上3种情况均应停用广谱抗菌药物。

1.2 抗菌药物配伍不当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 与其他药物联用越来越多, 一些药物联合使用可能出现疗效拮抗作用, 不良反应往往被忽略。

1.2.1 药理拮抗:

抗菌药物与活菌制剂合用, 如头孢克洛与金双歧合用。金双歧的主要成分为长效双歧杆菌及保加利亚乳酸杆菌等, 属革兰阳性菌, 非致病菌, 皆为健康人肠道的正常菌群, 主要用于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便秘及用抗菌药物无效的腹泻便秘。其对头孢类、青霉素类等抗菌药物特别敏感, 2种药物合用时, 抗菌药物可杀死金双歧中的有益菌, 二者宜间隔2h分开服用, 发挥各自疗效, 达到治疗目的。

1.2.2 重复用药:

抗菌药物联用应有一定指征。近年来, 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 且检验条件限制, 难以及时进行细菌药敏试验, 因此医师常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以期达到较好效果。如青霉素与阿莫西林舒巴坦钠联用。分析:同类药物不宜联用, 用则2种药物竞争同一受体部位, 降低两者的疗效, 且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3 未按照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选择用药

(1) 剖宫产术后选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或甲硝唑预防感染未停止哺乳。分析:克林霉素磷酸酯或甲硝唑可分泌进入乳汁, 而新生儿不宜使用上述药物, 产妇必须使用时, 应停止哺乳, 在医嘱中注明。 (2) 庆大霉素静脉注射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分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口服吸收差, 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长[1], 适用于消化道感染, 相同剂量的药物静脉滴注对胃肠道感染的作用反而弱于口服, 且不良反应增大, 因此不适用于消化道感染。

1.4 用药方法和剂量不当

在临床治疗实践中, 给药时间、次数和方式不尽合理, 未严格按照每12小时1次、每24小时1次给予抗菌药物。分析:对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如不严格按照恰当的间隔时间给予抗菌药物, 可影响抗菌效果, 并可导致细菌产生耐药。用药方法不当主要是:为了静脉滴注方便, 一般每天给药1次, 但很多药物半衰期很短。如环孢菌素A制剂与磺胺类药物合用, 若静脉给药环孢菌素A时, 同时给磺胺类药物, 可使环孢菌素A的血药浓度明显降低, 当口服环孢菌素A时再给磺胺类药物, 其血药浓度则无明显影响[2]。由于某些医师不了解, 认为静脉给药剂量准确、作用快而采用静脉给药。还有些医师忽视了药物的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大而增加, 错误认为给药剂量越大, 有效血药浓度维持越长、抗菌作用越强。

1.5 抗菌药物选择不当

抗菌药物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预后影响重大, 有的医师习惯选用常用的几种药物而不充分考虑感染程度和细菌的耐药情况, 还有些医师为了避免青霉素类药物皮肤敏感试验, 广泛应用喹诺酮类药物, 这样一来, 不仅疗效不满意, 而且大大增加了细菌耐药[3]。部分医师对抗菌药物的作用原理掌握不牢, 导致频繁更换药物品种。

2 解决对策

2.1 建立药物监测系统

对不同个体制定最适给药方案, 根据用药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坚持少用、避免长期使用的原则, 防止滥用现象的发生。

2.2 加强监督和相关知识学习

加强药师对应用抗菌药物的监督, 对药理性、化学性的配伍禁忌处方拒绝发药并提出合理建议。同时, 加强医务人员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提高鉴别感染类型的能力, 掌握病原微生物及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应考虑其不良反应、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严格限制无指征及非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使用抗生素。根据药物抗菌性能不同, 人为将抗菌药物分为一线、二线、三线, 并对其进行分线性临检管理, 联合用药要严格掌握指征, 以二联为主, 杜绝三联、四联的出现[4]。定期检查, 并与各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挂钩。

2.4 充分发挥药师的职责

药师应提高对不合格处方的判断能力, 依照《处方管理办法》赋予的权力和责任, 对处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审核, 严把处方审查关, 并做好与医师、护师、患者的沟通, 加大对合理用药的宣传力度, 让医院的合理用药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78.

[2]蔡霞, 王沛坚.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类型剖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 2 (17) :56.

[3]曹雪.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18) :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篇2

根据大丰市卫生局、大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大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大丰市农业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市开展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的通知》(大卫〔2011〕 52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请将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我院在抗菌药药物使用中存在以下不合理现象:、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联合用药率过高。抗菌药物使用应根据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药物到达感染部位的浓度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致病菌尚未明确或病情危急时, 可根据感染的部位及患者的年龄、病史、临床特征等进行经验治疗。经验性的治疗方案是以各种感染常见致病菌的种类及其目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基础制定的, 并非个人经验。单纯的病毒感染、非感染所致的发热不应选用抗菌药物。然而, 抗菌药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率过高的现象比比皆是。我院在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今年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目前使用率有了明显下降,但仍然达到40 %左右,与目前相关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无指征和预防用药过多。临床工作中,无论门诊还是住院患者, 都存在抗菌药物应用比例偏高的现象, 医师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过宽,有的甚至缺乏应用指征, 抗菌药物被滥用。如在门诊或急诊,即使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也较广泛地应用抗菌药物;有的临床医师一旦发现患者有发热现象, 便开始应用抗生素, 既不查询发热原因, 也不做相应病原检查。事实上, 这不但违反临床诊疗常规,也违反了合理用药原则。

3、由于缺乏病原微生物检测, 医师选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围手术期用药过多、起点过高、外科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三代头孢菌素类较多, 甚至在没有任何严重感染指征的情况下。手术患者抗菌素使用率过高,外科系统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几近为 100 % , I类切口联用抗菌药物率也相对较高。

4、给药方式和剂量存在问题。目前我院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者比例较高为主,这说明抗菌药物给药方式非常不合理。在使用剂量方面,大剂量、超剂量现象屡见不鲜,大剂量、超剂量的使用, 不

仅造成患者的经济负担, 更会给患者身体带来严重的危害。

二、对策

我国卫生部 2004年公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出台,意味着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有了遵循依据。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有效地控制感染, 避免菌群失调及防止药物的毒副作用, 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化,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药品不合理支出费用, 必须加强以下工作

1、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察、处方审核、分级管理及医生使用权限;尽可能确立病原学诊断,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证、抗菌活性、药动学和不良反应;

2、切实加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与知识培训, 让医师掌握抗菌药物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联合使用及预防使用的指征、细菌学、药效学、药动学、药物经济学等相关知识;建立完善的细菌耐药监测系统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

3、加大媒体宣传力度, 让全民意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切实做到抗生素合理应用。

4、结合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新农合,切实加强合理用药的考核工作

三龙中心卫生院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篇3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89-01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可引起全身各脏器损害,病情较为严重,容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1]。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许多抗菌谱广的新品种不断进入临床,抗菌药物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应用较为广泛,相应的也就出现了不合理用药的问题,且这种不合理用药现象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等问题也日趋严重。为避免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60例资料完整的急性上呼吸道患儿用药处方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0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该组患儿具有完整的病历记录,所有病例均符合2006年第10届全国小儿呼吸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3个月内无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史,既往无心脏病史,无严重的肝、肾疾病及肌肉疾病,无中毒性脑病,不伴有其他感染性疾病如肝炎、肾炎或肠炎等及电解质紊乱。其中男192例,女168例;年龄6个月~5歲,平均(3.2±0.2)岁。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360例患儿病历处方中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品种、用量及用药时间、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实验室检查等。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

该组患儿中有252例患儿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0.0%,其中一联用药116例,占32.2%;二联用药109例,占30.3%;三联用药19例,占5.3%;四联用药有8例,占3.2%;无四联以上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

2.2 抗菌药物的应用种类

用药频度排序列前3位的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奇霉素、青霉素G。见表1。

2.3 抗菌药物选择的依据

对体温>38℃的286例患儿,抗菌药物使用241例,占84.3%。体温正常的74例患儿,抗菌药物使用11例,占14.9%。

白细胞正常值范围是(4.0~10.0)×109/L,白细胞升高的患儿157例患儿,抗菌药物使用157例,占100%。白细胞正常的203例患儿,抗菌药物使用95例,占46.8%。有并发症(如中耳炎、淋巴结炎)的50例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占100%。

2.4 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及疗效评价

该组患儿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共209例,占82.9%;静脉给药联合口服用药35例,占13.9%;口服用药8例,占3.2%;无口服、静脉联合用药及肌内注射给药病例。252例患儿经治疗后治愈143例,占56.8%;好转79例,占31.3%;无效30例,占11.9%;无死亡病例。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有无指征用药、给药途径不当、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等。

3 讨论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常见症状有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发热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占90.0%以上,主要有鼻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及柯萨奇病毒等,抗生素非但无效,还可引起菌群失调,有利于病菌繁殖[2]。由于其病程较长,病情较重,且儿童处在成长阶段,该病极容易影响儿童的健康发育。初期治疗以休息、对症及抗病毒为主,但病情加重,容易诱发各种感染,这时可选用抗菌药物治疗[3]。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抗生素用量最多、最不规范的疾病之一,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70.0%,明显高于卫生部规定的50%使用率的标准,这是不合理的。用药频度排序列前3位的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奇霉素和青霉素G,大环内脂类抗菌药物具有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好、血药浓度高的优点,对支原体、衣原体、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结果还显示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二联、三联、四联的现象,这也是不合理的,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为轻、中度感染,很少出现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的现象。因此,一般没有联合用药的指征[4]。且该组患儿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给药,既浪费了资源,又增加了患儿的痛苦,违背了儿科药物治疗原则[5]。综上所述,笔者所在医院存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合理用药现象,建议医院出台相关的文件,加强医院对抗菌药物的管理,着手遏制抗菌药物的滥用。

[参考文献]

[l] 盂黎辉,董宅坤.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9,6(1):24-26.

[2] 李霞.我院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9):150-151.

[3] 邱芝青,谢丽明,谢华金.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抗生素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7):4-5.

[4] 赵亚琳.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121.

[5] 王春富,董得时,高森.门诊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用药分析[J].中外医疗,2009,9:117-118.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门诊处方1000张、内科出院病历100份、外科手术病历50份、Ⅰ类切口手术病历50份, 分别统计上报市卫生局“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使用抗菌药物的数据。部分数据能用计算机统计, 更多的数据只能手工抽查统计。

2 结 果

2.1 抗菌药物品种

医院总药品种918种 (品规1214个) , 其中西药品种482种 (品规767个) 、中成药85种 (品规105个) 。中药饮片351种。抗菌药物34种 (品规39个) , 不包括抗结核药、寄生虫药、抗病毒药、植物类药及局部用药;口服剂型15个品规, 注射剂型24个品规;第3、4代头孢菌素 (含复方制剂) 口服剂型2个品规, 注射剂型5个品规;氟喹诺酮类口服剂型4个品规, 注射剂型1个品规;碳氢霉烯类1个品规, 无深部抗真菌类。

2.2 抗菌药物使用量

2011年12月药品总销售金额63.5万元 (按含中药销售金额计算) , 其中抗菌药物使用金额19.15万元, 占30.16%;抗菌药物注射剂型累计2282.76DDD, 口服剂型累计9013.18DDD, 均按统一DDD值计算, 暂不考虑儿科用量的剔除。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 (按通用名和累计DDD值统计) 见表1。

2.3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标

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281张占28.10%, 以口服阿莫西林胶囊为主, 其次是头孢克肟胶囊和青霉素V钾片;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31例, 使用率为62.00%, 使用强度为51.2DDD, 以静脉滴注头孢噻肟为主, 其次是头孢硫脒和克林霉素;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0.5~2h内的比例为70.00%;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率为70.00%, 主要以头孢硫脒为主, 其次是克林霉素, 使用时间不超过24h的占5.00%, 人均用药3.1d。

3 讨 论

从以上结果可看出, 药剂科在购用抗菌药物的工作中做得较好。抗菌药物34个品种及各类品种数也在卫生部规定的范围内[1],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0.00%, 较株洲市报道的100%好[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2.00%, 较文献[3]报道的63.0%好, 但较卫生部的要求差。应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逐渐达到“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的要求。从表1可知, 使用量排序前10位的抗菌药物, 前3位为口服用药, 基本做到了“能口服不静脉给药”, 减少了药品不良反应。

头孢克肟胶囊、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分别在使用量的前2位、前8位, 均为第3代头孢菌素及酶抑制剂, 与邓彩菊[4]报道类似。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主观因素、应用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欠合理、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管理较薄弱[5]。应加大基层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的力度。首先, 卫生行政部门要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专项督查;其次, 医院内部要加强其专项管理, 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多管齐下的职能, 加大考核力度, 奖惩分明;医院加强培训, 特别是科主任、医师、新上岗人员和管理人员。

该院暂时未施行电子病历, 较多数据均是用大量人力手工统计一部分, 以点带面, 代表性较差。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对抗菌药物处方和医嘱实施了专项点评, 点评结果对抗菌药物合理及不合理使用前10名的医师全院公示, 并与绩效挂钩。所以12月抗菌药物使用的报表结果较以前好些。

建议卫生部开发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软件, 报表内容均能随时统计和抽查, 才能保证各级医院所报数据真实可信;还应有对报表内容弄虚作假的处罚管理措施, 才能保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S].卫办医政[2011]56号.

[2]罗圣平, 陆向红, 罗晓波, 等.株洲市区二级以上医院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 11 (7) :586-588.

[3]王鑫.我院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调查与分析[J].北方药学, 2011, 8 (2) :99-100.

[4]邓彩菊.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22) :171-17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篇5

中国是抗菌药物生产和使用大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严重,WHO对世界不同地区的监测报告指出,中国全国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74%,联合使用>2种抗菌药物的比率占抗菌药物使用的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就整个国家来说,有50%的人患病时使用抗菌药物,但事实上,只有25%的患者患病时需要使用。近年来,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细菌耐药率上升、新的多重耐药菌的不断出现,我国卫生部为了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先后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2011年至2013年连续3年的“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出台,更是掀起了督查医院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热潮。

一、我院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1、整治前

抗菌药物在我国滥用现象明显,在我院,情况也不容东观。如抽查门、急诊处方时,发现诊断为感冒、发烧甚至有一例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都应用了抗菌药物。根据统计,2011年共抽查了4174张门、急诊处方,使用了抗菌药物处方1499张,占35.91%,属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有89张,占5.94%。联用2种抗菌药物的处方有501张,占33.42%,联用三种抗菌药物处方的有12张,占0.80%。住院科室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在病历抽查中发现,无论是哪一类的切口手术都会在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而且很多时候都是二联甚至是三联的。住院患者使用率达70%,外科高达97%,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皮肤科抗菌药物使用率竟然100%,DDD值也大得吓人,192DDD,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为89DDD。抗菌药物用金额占药品使用总金额的37.82%,在医院药品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中,就有3到4个品种是抗菌药物,其中1到2个品种是排名前5的,滥用现象明显。

2、整治后

随着一系列整治抗菌药物滥用的相关文件出台,我院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和治理活动,并陆续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控制细菌的耐药,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统计,2015年1月-8月抽查门、急诊处方7343张,使用了抗菌药物处方1136张,占15.47%,属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2张,占1.06%,联用2种抗菌药物的处方有42张,占3.70%,联用三种抗菌药物处方的有12张,占0.26%。根据2015年抗菌药物专项点评结果显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

用率为53.53%,使用强度为38.76DDD,微生物送检率为20.05%,略低。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23.83%,在医院药品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中,只有一个品种是抗菌药物。各个科室都基本能按照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现大都能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预防用药时间也多数控制在72小时以内。现今,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基本符合整治要求,但在临床应用上还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需要继续加强整改。

二、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表现

1、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以及药物更换过频

在我院,临床无指征地使用抗菌药物相当普遍,虽然抗生素没有抗病毒也没有退烧作用,但许多医生对感冒发烧的患者还是会应用抗生素。另外,有部分医生由于对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认识不清、掌握不牢,导致频繁更换药物品种。在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检查中曾发现有一例在7天内更换了4种抗菌药物,其中2种均只用了1天。频繁换药使各种抗菌药物维持血药高峰浓度时间过短或低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过长,无法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反而会加速耐药菌株的产生。

2、抗菌药物选择不当

抗菌药物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预后影响甚大,但部分医生往往不够重视,习惯选用常用的几种药物而不充分考虑感染程度和细菌是否产生了抗药性;有的则从自身的经济利益考虑,偏向使用昂贵的抗菌药物;还有的则喜新厌旧,不管什么菌感染,喜欢用“最好”“最新”“最先进”的,如头孢菌类第三代,喹诺酮类第四代等,这样不仅疗效不如意,还会导致病人机体正常菌群严重失调,防御屏障被破坏,抵抗力下降,细菌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并由此产生恶性循环。

3、坑菌药物联合应用不当

坑菌素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增强疗效,减轻药副作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有效地控制感染。但很多医生在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不注意用药指征和药物间的协同作用,联用两种会产生拮抗作用的抗菌药物,导致治疗失败。同类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如应用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的联合应用,二者属重复用药;抗真菌药物联合应用会使血液、肝肾毒性增加;不同种类的联合应用也会导致某些毒性增强,如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会增加肾毒性;β-内酸胺类与大环内酸类药物同时使用可降低治疗效果,产生抵抗作用。

4、用药方法和剂量不当

在临床实际治疗中,给药时间、次数和方式不尽合理。特别是门诊病人,为了静滴方便,一般给药一次/日,但好多药物半衰期很短,如青霉素、头孢他啶等,应一日二次给药才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抗菌作用才会增强。还有部分医

生忽视了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是随着剂量增大而上升,错误认为给药剂量越大,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越长或抗菌作用越强。还有些医生按经验给药,忽视用药个体化,未区分老人、儿童或孕妇与成人用药剂量的生理差别。

5、细菌送检率和药敏试验率较低

由于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率是呈正比关系,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可导致耐药菌株增加,所以应该根据细菌学检查,药敏试验结果选择1-2种最敏感的抗菌药物作为首选治疗。但我院部分医生都是凭经验用药,冶疗前未及时采集标本送检,直至发现无效时才考虑取标本做药敏试验,这样就易导致患者出现细菌性耐药、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等的风险。当然,如果病情危急,也可以根据感染过程,发病部位、症状和体征来推断致病菌,选择一种有效药,待药敏试验报告出来之后,即时调整用药方案。

三、解决对策

1、加强医院的管理制度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力度,并实行奖惩措施,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医生的年度考核、经济利益相挂钩。针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临床医生进行相应的知识培训,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证、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尤其要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2、加强抗菌药物专项检查工作

定期统计各科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率、微生物送检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指标,公布不合理用药典型病例,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的送检率应该达到非限制类≥30%、限制类≥50%、特殊使用类≥80%的要求。

3、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在临床治疗中,首先应防止或减少细菌产生耐药性,因些,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要降低其使用率,尤其是外科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凡属于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一种抗菌药物能秦效时绝不联用2种。确需联用时,可以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的交换使用,这样对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因为细菌耐药性产生不一定稳定,有些耐药菌株在停药后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又可以恢复敏感性的。要及时报告细菌药敏实验结果,定期通报我院抗菌药物耐药监测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篇6

[关键词] 抗菌药物;限制性;疗效;监控

[中图分类号] R97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75-02

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of antibiotics under indicators monitoring and restrictive use

HUANG Xuelian  YU Ju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Boluo Coun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Boluo 516100,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dicators for monitoring of antibacterial drugs i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restricted use. Methods A hospital in March 2010 - September 2011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prospective monitoring of antimicrobial drug use indicators to break down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Results The indicators monitor restrictive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antimicrobial drug use fell 8.07%; rational drug use rate increased 6.51%; combination therapy decreased rate of 6.53%. Conclusion The hospital activel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dicators for monitoring of antimicrobial drugs and restricted use of antibiotics after the lower rate, and improve rational drug use rates, control drug-resistant strains appeared and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 Key words ] Antibacterial drug;Restriction;Efficacy;Monitoring

濫用抗菌药物直接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大范围出现及细菌谱的快速变迁,导致较多抗菌药物治疗作用下降,易使医院感染发生暴发及流行[1]。抗菌药物在医院临床使用药物占比重大,是一种涉及科室多、应用患者群体广的药物。为了更好指导、监控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现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9月住院患者行前瞻性监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9月住院患者共1 512例,男806例,女706例,男女之比为1.15∶1;年龄3个月~88岁,平均(56.9±5.3)岁。住院时间:1~75 d,平均(13.8±8.9)d。

1.2 监控方法

由笔者科室专人负责临床查房每周3次,监控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感染疾病诊断、感染时间、原因、相关支持辅助检查数据、抗菌药物使用时长、种类、患者治疗疗效,每周行资料汇总,每月统计分析当月情况,监控信息制表汇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月会议通过后通报科室负责人及全院通告;并根据每月监控指标变化情况制定下个月工作目标值。

1.3 平均指标

对笔者所在医院监控指标分别在2010年3月~2010年12月及2011年1月~2011年9月在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用药、联合用药例数;给药途径、选药依据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3.0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用药、联合用药比较

2010年3月~2010年12月(2010年)及2011年1月~2011年9月(2011年)在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用药、联合用药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用药途径、用药依据比较

2010年及2011年临床用药途径、用药依据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药物有效率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疗程、配伍药物、药物剂量、途径、不良反应行综合判断,评判等级为合适、欠合适、不合适。汇总结果提示,合适率为55.05%;欠合适率为38.95%;不合理率为6.00%。对患者辅助检查提示明确感染灶、致病菌者,药物有效率为87.06%;不能明确感染灶、致病菌者有效率为33.12%。

3 讨论

结合本组研究,经指标监控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后,抗菌药物使用率2010年63.20%,2011年55.13%,下降8.07%;合理用药率2010年52.91%,2011年59.42%,上升6.51%;联合用药率,2010年46.66%,2011年40.13%,下降6.53%。各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标均向有利化趋势发展。

在行指标监控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需注意以下方面。

3.1 在全院多形式、多次开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抗菌药物基本知识、细菌耐药性成因、药代动力学等相关课题讲座,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行考试考核,促进医务人员更新知识、更替技术,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综合能力。

3.2 对全院抗菌药物行分级管理及指标监控药物使用合理性

充分发挥药事管理、院感管理委员会职能并及时行临床用药技术指导。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疾病诊断等基本病情,在卫生部抗菌药物应用原则指导下,制定疗效稳定、切实可行的抗菌药物管理方案; 制定合理用药评估指标,在综合监控下将抗菌药物评估指标纳入医疗质量目标管理之中[2]。每周定期行临床查房,在临床一线监控用药合理性情况,并于奖罚挂钩,通过全院通报、评比等方式使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透明化,以便提高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自觉度。

3.3 提高对患者入院后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结果的重视度

注重检验标本采集阳性率, 提高检查标本正确采集程序训练及指导,减少送检过程中人为造成的假阳性率; 临床用药过程中需减少依靠经验总结性用药,降低用药盲目性,提倡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性高抗菌药物;每季度持续通告医院耐药菌株动态、细菌谱及院感情况。督查医务人员是否据细菌药敏结果及时更换及停用相关药物[3]。

3.4 监控治疗过程中预防性用药

在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中使用三代头孢及更高档次抗菌药物严格控制。建立分线用药制度,普通、常见感染以价廉高效一线抗菌药物为主,降低用药压力、节约医药资源同时可延缓耐药菌发生。

3.5 对常用性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审查

在医务科、院感科、药剂科不定期抽查就诊患者涉及抗菌药物处方,对处方中抗菌药物数量、等级、疗程进行记录及点评,发现处方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处予备案处方号、开具医师、错误点并及时与督查所涉及医师改进。

3.6 保护特殊类别抗菌药物

亚胺培南、万古霉素等级别高、剂型新抗菌药物列为临床重点监控药物,对该类型药物使用时必须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需要科室治疗小组负责任同意,在临床资料顯示该药敏感并急需使用情况下予应用,在疗效稳定,病情恢复后及时停药,避免滥用。

结合本组研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可降低患者住院费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利于医院收入结构化转变。医院实施特殊药品专项管理,督促临床医师在药敏结果中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对患者辅助检查提示明确感染灶、 致病菌者,药物有效率为87.06%;不能明确感染灶、致病菌者有效率为33.12%。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尽早、及时行病原学检查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中占关键地位。

抗菌药物过度联用,一方面易导致细菌耐药,另一方面使药物不良反应倍增,更易并发二重感染,给患者带来更深层次的危害及临床治疗造成困难[4]。笔者所在医院在对抗菌药物积极实施指标监控及限制性使用后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并提高合理用药率,控制耐药菌株出现及院感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彭蕾.2009年某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2):399-400.

[2] 张秀勤.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856-857.

[3] 张常然.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对监控抗菌药物使用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8):2836-2837.

[4] Gikas A.Prevalence study of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 in14Greek hospitals:planningfrom the local to the national surveillance level[J].J Hosp In-fect,2002,50(4):269-275.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7年11月至2008年12月门诊非手术患者门诊处方1170例, 其中每月选取90例, 共选13个月。所有原始数据与资料均来自我院HIS系统。

1.2 方法

采用用药频数 (DDDS) 对用药频数与药物利用指数给予计算分析, 根据WHO药物统计方法合作中心及《新编药物学》制定的药物DDD为依据。用药频数 (DDDS) =用药总数/DDD, 按照DDDS值的大小来判断每种药物的使用频率, 其DDDS值越小, 说明药物使用频率越低;药物利用指数 (DUI) =DDDS/实际用药天数, DUI指数≤1为合理, 按照DUI值的大小作为评价用药合理性的技术指标。

2 结果

2.1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170例门诊处方中, 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569例, 占处方总数的48.63%, 共涉及抗菌药物达78个品种, 其中前10项抗菌药物主要为阿奇霉素注射液, 占抗菌处方的8.32%;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 占抗菌处方的7.86%;羟氨苄青霉素胶囊, 占抗菌处方的6.14%;阿莫西林, 占抗菌处方的5.17%;头孢氨苄胶囊, 占抗菌处方的4.61%;甲磺酸妥舒沙星胶囊, 占抗菌处方的3.56%;炎龙宁冻干粉针, 占抗菌处方的3.29%;罗红霉素胶囊, 占抗菌处方的2.43%;头孢羟氨苄片, 占抗菌处方的2.18%;克林霉素分散片, 占抗菌处方的2.09%;合计占抗菌处方的45.65%。

2.2 门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分析

单用一种抗菌药的处方有395张, 占抗菌药处方的69.42%;联用两种的处方有156张, 占抗菌药处方的27.42%;联用3种的处方有18张, 占抗菌药处方的3.16%。其中抗菌药物联合处方主要以同类抗菌药间联合使用、快速抑制药与繁殖期杀菌药的联合使用及抗菌药物与抗厌氧菌药的联合使用为主。

2.3 不合理用药分析

569例门诊抗菌药物的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共189例, 占抗菌处方的33.22%。其中不合理用药主要因单剂过大和超大剂量共46例, 占24.34%;每日给药次数过少共43例, 占22.75%;选药过高或不当共33例, 占17.46%。其次表现为联合用药不当、溶媒选用不当、临床诊断与给药不符及无指征用药等。

3 讨论

本组中抗菌药的使用一般以单种抗菌药使用为主, 占占抗菌药处方的69.42%, 其次为联用2种及联用3种的处方, 这一般符合临床感染对抗菌药联用的观点。本组中联合用药不当是造成抗菌药不合理用药的因素之一, 主要因联合用药越多, 其导致的不良反应越多, 且联合用药之间的禁忌证及药物相互的影响等均会导致患者不适, 故需谨慎使用。

本组569例门诊抗菌药物的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共189例, 占抗菌处方的33.22%, 其主要以单剂过大和超大剂量、每日给药次数过少及选药过高或不当为主。如何减少不合理处方的使用, 首先需要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就诊时对抗菌药物有正确的认识, 并适当的向患者进行讲解让其明白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性。然后, 医护人员需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能力, 从而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能给予正确的用药。最后, 改善门诊药房药学的服务, 需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在向患者讲述用药方法。

综上所述, 通过对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 能明确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合理性。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不足的地方, 需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的使用原则及严格掌握抗菌药的适应症, 从而减少不合理用药及滥用药物的情况发生, 并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合理运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7~2008年门诊非手术患者的门诊处方1170例对其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统计、分析, 并探讨运用的合理性。结果 1170例门诊处方中, 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569例, 占48.63%;不合理处方共189例, 占抗菌处方的33.22%。不合理用药主要以单剂过大和超大剂量、每日给药次数过少及选药过高或不当为主。结论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需落实原因给予改善。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用药频数,门诊处方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解放军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2004.

[2]吕娟, 李彦, 刘洋, 等.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6) :843~845.

某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篇8

关键词:抗菌药物,药物经济学,用药频度,金额排序

随着医疗条件的提高, 抗菌药物的种类越来越多, 随之而来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越发严重。药物经济学[1]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 对治疗感染、控制细菌为主的传染病, 特别对抢救危重感染患者的生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新型抗菌药物不断涌现, 更新换代快、上市品种多。在基层医院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非常普遍, 不仅不能有效控制感染, 还会导致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增多, 更为严重的是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将加快细菌产生耐药性, 耐药病原菌增多特别是多重耐药菌的增多使人类抗感染治疗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掌握我院的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现进行使用情况的调查。现将我院的抗菌药使用情况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对2010年7月至12月份我院住院的各科室的住院病历、处方和药房计算机系统记录的抗菌药使用情况, 对我院这段时间来抗菌药物的使用的数量、种类、批号以及合理应用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并做好排序。

1.2 方法

根据我国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法律规定, 以及根据选择药物测量单位限定日剂量 (DDD) 、用药频度 (DDDs) 和金额排序等指标, 对我院的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每个指标代表的问题不同, 其中, DDD值是指药物用于成人主要适应证的平均日剂量, 每日剂量并不是越大越有效, 容易造成依赖性;而用药频度 (DDDs) 的计算是以总用药量除以该药的DDD值, 即为1天用药的人数, 根据定义算出抗菌药使用人数, DDD越大说明此药使用频率越大[2,3,4]。根据此方法可以评估我院的抗菌药使用数量、使用人数等参考值, 利于研究。

2 结果

2.1 2010年7月至12月份在我院就诊的患者使用的不同抗菌药物的DDDs值和不同抗菌药的价格排列顺序情况, 具体结果见表1。

2.2 2010年7月至12月份在我院住院接受受治疗的患者使用的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和相应药物的金额总和, 以及不同药物占全体的比例值, 具体结果, 见表2。

2.3 总体看来, 我院住院患者在2011年7月至12月的抗菌药物的消耗总额占下半年药品消耗总额的18.5%, 比去年降低了了7.3%左右。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繁多, 主要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林可酰胺类等八大类的56个不同批号的药品。下半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趋近于合理化。

3 讨论

金额DDDs位次比反映了药物使用金额与数量的同步性, 该比值越大, 说明药物的日使用人数越多, 日治疗费用越低。通常药物的价格低越低, 患者在药物的每日花费就越低。有些药物如夫西地酸、克林霉素、磷霉素等, 这些药物价格相对较高, 导致患者的每天的治疗费增高。从实验结果来看, 我院DDDs排名前20位的抗菌药物中, 大部分药物的用药金额与DDDs位次比≥1, 充分表明了我院较医师用药较为合理, 医师站在医学和患者的双重角度, 既治病又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支出。

调查结果还表明了,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中头孢菌素类居多, 占了50%左右, 消耗金额及DDDs均排第一的是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呋辛。头孢呋辛因抗菌谱广, 对多种细菌有杀伤作用, 血药浓度较高, 关键它能治疗骨组织和脑脊液的细菌感染, 治疗效果突出, 肾毒性和耳毒性均较小等, 因而到到广大医师的青睐, 被广泛用于外科手术后伤口的细菌感染。排在第二位的是青霉素钠, 此类抗菌药杀菌机制是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使细菌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 起到杀菌的目的, 并且它的不良反应小, 但用前须做皮试, 检查有无过敏反应, 它的抗菌谱较窄, 但对革兰阳性菌的药物效果好。根据2010年7月至12月我院的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我院的青霉素使用量较多且用量合理, 说明医师积极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的号召, 充分为患者着想, 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合理用药观念渐渐形成。

我院遵照卫生部相关部门出台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 对我院各科室医师进行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短期培训, 从调查结果来看, 通过培训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的使用的种类和剂量上更加合理和完善, 以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改进。2010年7月至12月,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总额占上半年药品总额的比例为18.9%, 与去年 (26.7%) 同比下降了7.8%。同时调查结果显示, 我院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58%, 虽然符合二级医疗机构的评价标准 (≤60%) , 但仍高于我国卫生部规定的50%水平。表明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还有待于积极改进。

抗菌药物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 它的合理使用直接关系到医院总体药物使用的合理程度。根据调查结果表明,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符合二级医疗机构的标准, 但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同样存在。我院以后的工作方向逐步侧重于加强各科室医护人员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的宣传力度。药师应该不断提高对不合格处方的判断能力, 医院组织人员定期抽查用药情况, 对不合理现象及时通报、改进。

参考文献

[1]胡善联, 杨莉, 陈慧云.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华医学杂志, 2004, 84 (22) :1857-1862.

[3]濮旭萍.我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抗感染药学, 2006, 3 (1) :38-39.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篇9

1资料与方法

隔日抽取我院2010年儿科抗菌药物处方, 共1580张。记录患儿的年龄、诊断、抗菌药物 (不包括抗真菌药和外用药) 的名称、给药途径、日剂量、用药总量、用药天数、联合用药情况。经统计, 患儿平均34个月, 4岁以下占94.6%, 以此年龄为参照, 以患儿体重10kg计算。对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以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日剂量 (DDD) 、用药频度 (DDDs) 及药物利用指数 (DUI) 作为评价依据进行分析, DUI≤1.0为合理用药, DDDs=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 DUI=DDDs/总用药天数。

2结果

2.1 患儿基本情况

在随机抽取的1580张儿科抗菌药物门诊处方中, 4岁以下1413张 (89.4%) ;处方诊断为呼吸道感染1326张 (83.9%) 。

2.2 使用品种情况

使用抗菌药物5类16各品种, 其中青霉素类3种, 头孢菌素类9种, β-内酰胺及酶抑制剂复合制剂1种, 大环内酯类2种, 其他β-内酰胺类1种;

2.3 联合用药情况

二联用药处方116张 (7.3%) , 无三联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联合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处方1478张 (93.5%) ;使用频数前10位的品种、处方数和排序见表1。

注:所统计患儿4岁以下占89.4%, 表中DDD值以体重10 kg计算

3讨论

3.1 无适应证给药

儿科门诊以呼吸道感染居多, 而呼吸道感染的可能病原菌通常为病毒, 少部分为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2]。抗菌药物对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治疗无效, 无需常规使用抗菌药物, 只有患者继发细菌感染后才需加用抗菌药物。抗病毒治疗大多没有明显效果[3]。而我院患儿处方全部选用第二、三、四代头孢菌素联合利巴韦林, 抗菌药物的选用以及抗病毒药物的选用均不合理。氨曲南对婴幼儿的安全性尚未确立, 应慎用。

3.2 使用的抗菌药物起点高

在使用频率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中, 头孢菌素类为7种, 用药频次1266 (80.1%) , 说明该类抗菌药物已经成为目前儿科临床抗感染的首选, 实际应首选青霉素[4]。阿奇霉素作为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药物, 对肺炎支原体的作用优于红霉素, 半衰期长, 体内的血药浓度高于红霉素[1]88, 取代了红霉素在临床的应用, 在门诊的使用频数较高 (14.9%) 。三代、四代头孢菌素排列在前10位, 且应用于呼吸道感染, 存在用药起点高的问题。

3.3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不合理

二联用药, 以阿奇霉素与β-内酰胺类联合居多, 虽然临床实践证明两者联用对重症感染, 混合感染是非常有效的[5], 但是门诊轻度感染使用二者联合, 亦无必要。阿奇霉素与罗红霉素或者克拉霉素联合应用, 同属大环内酯类, 作用机理相同, 抗菌谱、不良反应相近, 联合用药产生拮抗作用, 同时易产生耐药性, 加重不良反应[6]。头孢匹胺与头孢呋辛联合应用, 属重复用药。

3.4 与其他药物配伍不合理

妈咪爱、思密达和希刻劳配伍, 用于患儿腹泻。思密达会吸附抗生素和妈咪爱的活性菌, 使它们失去活性;抗生素会杀灭妈咪爱的活性菌。因此, 这三种药一起服用时, 疗效互相削弱。

3.5 超剂量使用

头孢呋辛、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阿奇霉素的DUI值均大于1.0, 且所占比例较大, 表明抗菌药物使用剂量过高。

3.6 给药间隔时间不当

所使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 均为一日一剂, 又皆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血药浓度高时, 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 一般无显著的抑菌作用[7], 应根据药物的半衰期一日多次给药。

综上所述,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其原因主要是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够重视。目前已经停止头孢吡肟在门诊的使用。医院药学部门, 应对临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医务部门要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检查、考核。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需要医院管理者、医生和药师的共同努力, 其中最主要的是靠医生的自我约束。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隔日抽取我院2010年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1580张, 根据有关文献以及公开出版的书籍, 对抽取的处方中用药目的、抗菌药物的品种、出现频率、药物利用指数、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中, 头孢菌素类为7种;联合用药占7.3%;联合抗病毒药占93.5%;头孢呋辛等3种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 (DUI) >1.0。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医院领导者、医务、药学部门要加强培训、督导。

关键词: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中国国家处方集》编委会.中国国家处方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399.

[3]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编委会,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 基层部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33.

[4]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

[5]王海生.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2;

[6]张永信.制定抗菌药科学的给药方案.中国临床医生, 2005, 33 (7) 16-17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现状分析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随机抽取药房2010年1月~2012年1月门诊处方500张。

1.2 方法

对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途径、频率、联合用药及合理性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3]。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资料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

抽查5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309张,占抽取处方的61.80%。其中使用头孢类处方169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54.69%;使用青霉素类处方75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24.27%;使用大环内酯类处方35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11.33%;使用其它类抗菌药物处方30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9.71%,见表1。

(n,%)

2.2 抗菌药物联用情况

在309张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中,用一种抗菌药物处方170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55.02%,用二联抗菌药物处方139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44.98%,无三联使用抗菌药物者,见表2。

(n,%)

3 讨论

抗菌药物使用率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本中心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1.80%[4,5],高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规定的<50%的标准,更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30%的标准[6]。抗菌药物滥用所导致的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得越多,而选择的压力也就越大。门诊患者大多为轻、中度疾病,疗程短,多数根据经验选药,无指征或指征不明而滥用抗菌药物。调查结果显示头孢菌素类使用率最高,这是因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小,品种多,选择范围广,适合口服,尤其适于门诊轻症患者。青霉素口服品种少,使用受到一定限制,但因其低毒、价廉,在临床应用中仍占据重要位置。

本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时间间隔及联合用药几个方面[7],联合用药情况:二联用药有许多不合理之处,如注射用氨苄青霉素与阿莫西林颗粒联用,疗效并不一定增加,因为二者竞争作用靶位而产生药理拮抗,使毒性增加;口服克拉霉素,静脉滴注青霉素,因青霉素为杀菌剂,在细菌的繁殖期起作用,而克拉霉素是抑菌剂,抑制了细菌的繁殖,青霉素起不到杀菌作用,从而影响了疗效,还易引起细菌耐药。给药次数不合理: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其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抗菌药物配伍不合理:抗菌药物与微生态制剂联用。微生态制剂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合用易灭活,二者应间隔2~3 h使用。

综上所述,本中心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偏高,还存在一些不合理联用、用药起点高等现象。为防止抗菌药物滥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和耐药菌的产生,治疗中要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给药方案[8],同时,要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开展处方点评和不合理用药干预,指导、监督临床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了解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现状和存在问题,促进门诊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进行随机抽取药房2010年1月~2012年1月门诊处方500张,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做了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抗菌药物的门诊处方有309张,占抽取处方的61.80%。其中使用头孢类处方169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54.69%;使用青霉素类处方75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24.27%;使用大环内酯类处方35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11.33%;使用其它类抗菌药物处方30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9.71%。用一种抗菌药物处方170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55.02%,用二联抗菌药物处方139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44.98%,无三联使用抗菌药物者。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还存在不合理用药等现象,应加强门诊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和监管,提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对策建议,以便更好的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应用。

关键词: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现状,指导,监管,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倪政彪.我院门诊急诊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海峡药学,2006,6(83):173-173.

[2]张远光.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12):1625-1626.

[3]袁宜军,王学智,宋瑜.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和存在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8):2594-2595.

[4]李林,王龙飞,杨禹等.我院2008年至2009年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中国药业,2011,20(23):40-41.

[5]胡守伟.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分析.当代医学,2010,16(18):63-63.

[6]唐宏杰.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吉林医学,2009,30(17):87-87.

[7]吴秀萍.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分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4):357-358.

上一篇:功能检验方法下一篇:网络大学德育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