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营模式

2024-05-06

环境经营模式(精选十篇)

环境经营模式 篇1

营林经营模式出现的问题有很多, 但是营林的基础地位很不稳定。对于营林工作的认识依然停留在较为传统的思想认识上, 比如重采轻育, 营林方针没有很好地落实到实处。我们大家都知道, 营林工作实际环境比较艰苦, 待遇相对而言比较低, 这样就使得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够高, 尤其是一些作业条件很艰苦的地方这种情况更是严重。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 营林经营模式的改变, 实际上落实到最根本之处, 则是如何调动营林工作者积极性的问题, 这应该引起相关领导的足够重视。营林经营中, 存在者机构不健全, 队伍素质不够高的现象, 而且技术力量相对而言比较薄弱和滞后。实际上营林工作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但是由于工作的枯燥和单一, 再加上待遇和工资也不够高等原因, 不能很好地吸引相关人才加入到营林管理的队伍中来, 这样就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境。而且一些老技术工人能够调走的则调走, 现有的一些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 没有很好的工作实践经验, 工作人员的严重断档甚至缺位现象特别严重, 根本满足不了当下营林工作日益发展的需要。

其次,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 营林经营模式水平低, 经营依然是一种粗放型的模式, 受到经济利益关系的影响, 在具体的经营管理工作中, 还是注重人工更新, 而忽视天然更新, 而且一些树种也相对单一, 结构性不均的问题很突出。近年来受到木材产量的调减等因素的影响, 造林的任务也在减少, 而相关的经费也在减少, 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坚实的保障, 营林的经营管理和基础工作随之而来也出现了全面的下滑的情况。树苗的数量很有限, 也谈不上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与更新, 只是在追逐眼前利益, 盲目扩大造林面积, 结果造林质量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针对上边这些问题, 笔者以为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应该从下边这些方面予以着力改进:

第一, 还是要依靠科技发展林业的经营模式, 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丝毫的余地, 因为在林业发展上如果不能与科技同步, 则不能很好地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在林业的具体发展上, 要始终依靠科技进步这个方针不能改变。同时要切实转变经营模式, 要在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上下苦功, 只有这样才能有序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也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好互动。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 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 延伸产业链, 增加附加值, 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这个问题尤为关键, 设计到营林发展的长远问题。

第二, 要逐步完善营林经营的相关法律制度。我国的林业立法, 目前来看还有很大的缺陷, 首先是没有全面反映生态的要求, 没有具体的指导也没有真正贯彻生态优先、保护资源的立法思想, 在这方面应该大力出去学习, 特别是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的先进经验, 把好的管理和先进的方法吸纳过来, 特别是要坚决实行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在处理一些关键问题上, 比如在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及其他利益发生冲突时, 我们的领导者不能优先考虑经济利益, 而是应该优先考虑生态利益。在具体的问题上我感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必须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 这是根本问题。因为多度的乱砍乱伐只能造成自然资源的枯竭以及浪费, 而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恰恰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要适当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 健全管理机制, 加大管理力度。必须加强林地管理,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防止有林地逆转, 坚决防止在具体政策的实施中上紧下松的现象, 要严格地按照相关法律来办事, 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 对于违法乱纪现象要坚决查办, 特别是严惩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还应该注意相关监督的执行。在监测方面, 要加强领导, 要逐步规划化和制度化监测条例, 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做到不能遗漏, 要充分实现所有森林资源的可控可知可查, 要实现对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 切实在大处把关, 要严格领导特别是要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整合现有监测资源, 加大高科技检测资源的配备, 适当地扩展监测内容, 在高技术的支撑下充分实现对森林资源和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要把工作量化到人,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采取有力的措施, 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林业经营的管理。另外必须认真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 严格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 抓好林业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 只有把很好的方针政策落实到了实处, 才能很好地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中, 看来只有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 才能很好地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合理化。

第三, 要加强种苗基地的建设。现代营林业的发展, 关键在于有没有很好的种苗基地, 只有从长远利益出发, 才能实现营林发展的有序进行。同时要搞好搞活苗圃运营机制。在保证造林质量的前提下林场按造林设计要求在苗圃中有权自由选择其所需苗木。造林要适地适量, 充分利用现有的天然苗木, 降低人工苗木的投入量。降低造林成本关键在于降低苗木成本。在更新造林的树种培育上, 尤其是集约经营丰产林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林产品要向深加工层次发展, 加强集约经营管理。加强城镇周围山体绿化工作城镇山体绿化是提高城镇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在此基础上实施林区综合开发与多产业协调发展, 提升林业系统发展功能。

环境经营模式 篇2

1、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

在农业经济时代,生产者与消费者距离非常近,甚至是合一的,他可以制作出非常合乎使用者要求的东西。到了工业经济时代,专业化的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单位成本,形成了规模经济。分工越来越细,环节愈来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远,消费者的需求常常由于过长的生产销售链而不为生产者所知。从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到市场营销观念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工业社会为克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分离而作出的努力。但由于科技手段的限制,这种分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和,却无法完全消除。

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规模生产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冲击,数字化网络改变了一对多的关系和生产者的统治地位,使用者重新加入到生产中。通过因特网提供的企业与顾客即时双向的交流通道,全球各地的顾客可以随时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或业务,获得基于信息的服务,提出反馈意见,发出订单乃至根据自己的需求参与产品的设计。这样,企业的产品虽然可能由于顾客的个性化定制而各不相同,但由于网络的作用而仍然享有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工业革命而离异,现在却由于网络时代的大规模定制而破镜重圆。融合了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生产制作的优点,大规模定制使得网络经济时代的产品藉着信息技术,使生产者把商品和服务的生产链的末端交到消费者手中,不仅享有更低的成本,而且无比贴近顾客需求。正如亨利。福特首倡大规模生产(Mass ;Production)并成为其代表一样,戴尔是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的先驱者和典型。

2.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

工业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变,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表现为经济重心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换。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使得它的产出和就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使服务业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经合组织成员国净增的6500万个工作岗位中,95%都是由服务业提供的。网络经济是信息占主导地位的服务型经济。网络经济时代的服务性工作,与工业经济时代的服务性工作不同,后者仅限于生产辅助性服务(如交通设施、银行等)和个人服务(如商业零售、家政服务等),而前者共包含4个层面:个人性服务;商业服务;交通运输、通信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服务;信息、教育、卫生、研究和政府部门的服务。这些部门的中心任务是创造、处理和分配信息。其中前3个层面在工业社会也有涉及,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正是第4个层面服务的增加。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从产品质量和成本方面的竞争转到服务质量上。IBM公司表示,该公司不是在从事电脑制造,而是在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服务。比尔。盖茨认为,今后微软80%的利润将来自产品销售后的各种升级换代和维修咨询等服务,只有20%的利润来自产品销售本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发展迅猛,日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目前的经营额已超过全球贸易总额的1/5.而从服务贸易内部的构成来看,保险、银行和通信等业务增长尤快,超过了传统占首要地位的旅游和运输,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了46%。

3、从实体经营到虚拟经营

虚拟化经营也是一种通过专业化生产提高效率的行为,虚拟化这一崭新的企业组织和经营方式,正在为世界经济提供一个全新的、倍增了的拓展空间。网络经济从两个方面引发了虚拟化经营的出现。首先,国际互联网给虚拟化经营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企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可以仅保留最为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功能通过各种方式如联合、委托、外包等,借助外部的资源力量进行整合来实现。其次,市场情况和竞争方式的新特点,形成了对虚拟化经营的内在需求。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以服务取胜的竞争条件,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富有弹性的动态组织结构,即需要建立虚拟企业。虚拟企业有如下优势:有利于技术开发,有利于拓展市场,有利于共同筹资,有利于精简机构,有利于专业化生产,有利于多元化经营,有利于组建企业集团。4.从互相竞争到双赢合作

工业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变过程中,企业从竞争到合作,从“零利”到“双赢”,合作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思路。方式多种多样:兼并、收购、上下游整合、合资、技术转让以及各种各样形式的战略联盟;对象也各色各样:客户、供应商、甚至竞争对手。以合作代替竞争作为企业经营的新思路,源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商品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物质商品的特性:首先,信息商品具有可重复使用性,信息商品的使用并不像物质商品的使用那样会被消耗掉。其次,信息商品具有不完全排他性。所有物质商品都具有排他性,但你拥有一种信息,不排除他人同时拥有此信息。另外,网络技术为企业实施该战略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条件。通过因特网,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可以应用EDI等信息系统实现彼此的资料互换、信息共享,联合进行产品开发、生产、营销,以及售后服务。

营销渠道是促使产品或服务顺利的被使用或消费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面对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企业营销渠道出现了新的变革趋势。

1、营销渠道的结构性优势日趋突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营销渠道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一个对目标市场全方位覆盖、全渠道控制的营销渠道是绝大多数产品取得成功的先决因素。而随着现代零售商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厂商的营销渠道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商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生产商由于能为社会提供稀缺的商品而在渠道内处于支配地位。但是,市场格局的变化使营销渠道系统内权力由生产商转向零售商,零售商逐渐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市场供求发展为有效供给大于有效需求的买方市场,消费者成为稀缺资源,由于零售商处于渠道的最前沿,最能够接近和直接影响目标市场顾客,因而成为产品流向市场的“守门人”。其次,零售商通过扩张、兼并、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方式急剧扩张规模,零售商的集中程度大大提高。如 ;1996年美国“R”玩具公司销售的产品占美国玩具市场的20%。零售商实力的日益壮大增强了他们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结构性优势,使厂商在整个价值链系统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再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地区之间销售渠道的差别正日趋减少。超级市场、连锁商店和直复营销等形式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许多巨型零售机构把自己的销售网络扩大到世界各地。零售商业的国际化发展,反过来进一步带动了生产商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但伴随而来的是,生产商的国际化也更加依赖渠道网络的国际化。

2.渠道组成结构向扁平化方向转变。传统的销售渠道结构呈金字塔式,存在着许多不可克服的缺点:一是厂家难以有效地控制销售渠道;二是多层结构有碍于效率的提高,且臃肿的渠道不利于形成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三是单项式、多层次的流通使得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反馈;四是厂家的销售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落实。因而,许多企业正将销售渠道改为扁平化的结构,即销售渠道越来越短、销售网点则越来越多。

渠道扁平化作为一种销售模式,简化了销售过程,缩减了销售成本,使企业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但扁平化并非是简单地减少哪一具体销售环节,而是要对原有的供应链进行优化,剔除供应链中没有增值的环节,使供应链向价值链转变。供应链管理最优化将是未来厂商、分销商、电子商务营运商经营成功的关键之一。要做到营销网、物流网、信息网、客户服务网、互联网五网合一。借助互联网,把产品销售、物流控制、信息沟通、客户管理及意见反馈有机结合起来,使传统分销模式向电子分销模式转化,利用电子商务来解决传统渠道的低效率运作,以求以最短的供应链、最快的反应链、最低的成本来进行运作。

3、营销渠道终端的个性化。针对消费者的产品定制不仅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没有产品积压,而且个性化的产品价格缺乏弹性,所以可以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如伊莱克斯冰箱,可以按照消费者的偏好换门板,正是凭着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进入中国市场的短短几个月中,市场占有率已进入同类家电行业的前五名。福特汽车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工业化时代大规模、低成本的无差异营销的案例,但是在1999年9月,福特开始发起网上计划,消费者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零部件、车型、可信赖的分销商和保险服务等,瞬间就可以完成个性化的定购。相反,看不见消费者差异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将难以生存。

4.新型营销渠道的拓展与延伸。网络经济推动了渠道的变革,因特网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空间,在这个由数以万计的计算机主机和光纤、电话线连接起来的虚拟空间中,人们可以进行测览商品、订货、付款、交货、广告、市场调查等一系列的商务活动。这种新型渠道的突出优势在于其便捷性和透明度。供求双方同时在网上进行交易,节省了中间环节的成本,供求信息能够及时获得沟通,对双方都具有较大吸引力。

5.注重渠道成员的客户关系管理。由于争取一个新顾客的成本要大大高于保持老顾客的成本,所以建立同顾客之间的联系,并管理这些事关顾客和公司利益的关系就显的尤为重要。关系营销的中心就是顾客品牌的忠诚。据美国学者的研究表明,顾客的忠诚度提高5%,企业的利润就增加25%。经济全球化时代,网络的运用更加普遍,通过开发数据库软件,可以建立起目标客户群的档案。针对具体目标客户的特点进行“一对一”营销。如亚马逊的网上书店,就是以低成本建立了庞大的客户数据库,利用顾客以前购物的信息,巧妙的提醒顾客去浏览可能会引发兴趣的其他书籍等。今天的营销方法不再是强加信息给顾客,而是试图吸引消费者的兴趣,获得他们的许可,然后同他们开展产品的对话: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关于产品的信息,通过实行一种“许可营销”来培养顾客的忠诚度。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传统的营销渠道模式和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全球一体化、需求多样化、消费个性化的市场了。因此,对中国企业的营销渠道进行适当的改进,必将更加有利于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

1、政府的信息网络建设。政府要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改进贸易实务的运作方式,使电子商务进入贸易的各个流通环节。首先,可以运用电子数据交换的方式改进通关流程,进

出口企业与海关计算机联网,通过网络数据的传输进行申报、审核、复核、下达指令等,加快通关速度,降低贸易成本。其次,通过电子数据交换改进物流系统,使运输、仓储信息、交通联合起来,实现运输革命。最后,使电子方式进入国际贸易的支付环节,从而单证的审核、付款、交付都可以通过网络银行得以实现,使跨国经营企业的营销渠填更加快捷、流畅。

2.企业的供应链再造。供应链再造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会出现一种由不同层次的供应商组成的供应等级结构,供应范围不仅涉及原料,而且涉及零部件甚至整个生产系统。一方面企业要精心挑选供应商,通过收购、战略联盟、合资等方式与供应商形成紧密的关系,使供应链变得合理;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只控制核心能力,而将非核心能力的业务虚拟化,外包给专门的供应商,即对其业务流程和服务进行区域和全球的整合。21世纪,已经进入了快速反应的供应链阶段,通过电子商务手段与合伙者形成物流、信息流的无缝连接,通过对供应商的培训整合他们的能力,以达到对消费者需求的准确、快速反应。如戴尔公司通过互联网与几百个供应商相连,每隔两个小时经因特网向仓库发出部件需要通知,从定单的下达到电脑部件的个性化组装,再到消费者收到电脑往往在一周之内。因此国内企业可以适当的参照他们的运作方式,与供应商建立稳固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于一些标准化的大件出口商品,可以实行根据顾客的不同要求定制化的生产方式。

3、建立扁平化的渠道结构。渠道扁平化作为潮流,是市场规则使然,最大限度地减少供应链环节,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同时给渠道合作伙伴盈利空间,是当代企业渠道建设和发展的方向。IBM公司面对经销商的直销计划和电子化支持的渠道策略就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也使得IBM渠道更加扁平化。分销渠道扁平化,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这应是今后我国企业分销渠道建设的共同追求。

4.与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业竞争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只有与当地的合作企业建立起长期可依赖的关系,采取“双赢”战略,才能借助合作伙伴的渠道赢得市场地位。日本的三菱集团与德国奔驰公司在汽车、宇航、集成电路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得以在欧洲统一大市场建立之前就进入欧洲。作为回报,三菱集团帮助奔驰公司在日本建立起了销售网,双方各有所取。与当地企业合作,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市场占有,更要为对方提供广阔的赢利空间。如可口可乐在中国建立的合资企业只提供可乐原液,除此一不投资,二不出人,三不分利,但却对当地可乐企业的建设、生产和销售、宣传广告和职工福利等提供一切的支援和扶持,从而使可口可乐公司的利益深深根植于当地企业的利益之中。

5.建立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GRM),源于“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管理机制。它实施于企业的市场、销售、技术支持等与客户有关的工作部门。目标在于通过提供快速、周到、优质的服务来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通过优化面对客户的工作流程以减少获取客户和保留客户的成本,它关系到企业在未来怎样与客户和与潜在客户进行交流和互动。它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以客户为主的外部商业关系资源,扩展新的市场和业务渠道,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企业的赢利能力。

6.数据库营销。数据库营销指企业通过搜集和积累供应商、消费者的大量信息,经过处理后分析供应商、消费者的行为,给产品以精确定位,制订有效的营销计划。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整个营销渠道的整合都可以使用因特网,从而建立起与供应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密切联系。企业除了可以利用它加强同当地供应商的直接交流,建立快速反应供应链外,还可以建立网站,通过电子邮件加强消费者、经销商的直接交流和产品信息反馈,通过数据库建立目标客户的档案资料,灵活运用不同的直复营销手段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环境经营模式 篇3

另外,市场低迷固然意味着参与市场交易的资金减少,但并不意味着公司实体经营的减速,部分公司的高速扩张,以及为今后高速扩张进行的布局,仍值得投资者关注。

招商证券本周推荐的桑德环境(000826)即具备快速扩张的特征。公司本周公告与山东省临朐县人民政府签署了《生活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协议》,确定桑德环境为临朐县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焚烧发电+卫生填埋工艺)的投资、建设及经营主体。具体的看,该项目为桑德环境独家处理临朐县境内的生活垃圾,规模不低于500吨/日,预计于2011年下半年正式开工建设,拥有30年特许经营期,项目投资约3.5亿元。

事实上,该项目并不是桑德环境在山东的第一例工程,公司此前在山东承接了德州绿能垃圾焚烧发电工程,而此次临朐县特许经营项目更进一步推动了公司在山东区域的业务范围,项目实施后,能在当地树立起示范效应,有助于后续市场开拓,并承接更多项目。

招商证券分析,桑德环境山东临朐特许经营项目预计内部收益率不低于8%。从盈利模式上来看,该项目建成后,桑德环境可获得垃圾处理补贴费和垃圾发电电费,为公司带来稳定的垃圾处理运营收入。临朐县政府需将支付垃圾处理补贴费纳入当年财政预算,并按约定向桑德环境及时足额支付垃圾处理补贴费,这足以保障公司收入的稳定性。

与EPC 工程模式相比,特许经营模式能为公司增加持续性收入的比例,而且,也有助于改善公司现金流状况。招商证券同时也指出,项目目前还有前期可研立项及具体行政审批等工作要完成,短期内对公司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利好公司长期发展。

在该项目之前,桑德环境的固废业务主要以EPC(工程总包)为主,而自2010 年开始,公司先后承接了湖南静脉园(50亿投资)、重庆南川生活垃圾处理(4.4亿投资)、及此次山东临朐县生活垃圾处理(3.5 亿投资)等带有后续运营的项目,BOT或BOO的模式也逐渐成长起来。与单纯依赖EPC工程收入相比,新的业务模式更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招商证券判断,重庆、静脉园、山东等大项目正式开展之后,一方面可为公司带来大量的工程收入,另一方面又可为公司带来长期稳定的运营收入。预计公司2011—2013年EPS分别为0.70元,0.99元和1.39元。

小资料:

EPC:包括Engineer、Procure、Construct。含义是对一个工程负责进行“设计、采购、施工”,即工程总承包。

BOT:是建设(Build)、经营(Operate)、移交(Transfer)三个过程,即从建设开始,到经营,再到转让。

环境经营模式 篇4

我国出版业近年来再发展中取得了较多突破性的成就,从当前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出版的图书便可印证这一观点。出版业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又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集中表现在出版经营模式难与图书市场网络化发展趋势相适应,更无从谈及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借助网络环境带来的机遇,在出版经营模式上不断创新。因此,本文对图书出版经营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图书出版经营受网络环境影响分析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出版经营所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图书出版与图书经营方面。从图书出版角度看,网络技术应用下可解决出版时空限制问题,即使对于部分落后地区,出版单位也可在收集网络信息的基础上,使自身发行空间不断扩大,仅需保证在信息获取、加工与分析能力上进行提高,便能达到图书出版要求,而且图书出版中,也能简化出版流程。以往,图书出版过程中,要求投入大量物力、人力资源,尤其在编辑环节,既要考虑到编辑工作,也需关注图书发行问题,这便导致编辑工作效率较低,而网络技术运用下,出版周期将会缩短许多,如在稿件审读过程中可直接完成审读、校对发稿与检查样书等工作。同时,对于编辑工作,可直接利用网络完成市场信息调研,且在组稿过程中可直接通过选题信息的发布、Email的利用与作者联系,编辑工作效率将提升许多。另外,从图书经营角度看,出版单位在宣传与销售中将不再单纯依赖于发行人员,而直接在相关网站上进行图书信息发布即可。由于网络环境下,出版经营更为容易,所以不同出版单位间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将较大,这种压力不仅表现在国内出版单位竞争层面,且存在与国外出版单位竞争情况,同时人才竞争也极为明显。由此可见,图书出版经营在网络环境下,可利用多种机遇。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出版经营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经营可借助其中许多优势,但从国内出版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存在的弊端仍较为明显。首先,在出版结构上较为滞后。由于出版单位本身可被纳入事业单位范畴,这样在图书出版经营目标上完全以图书政治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为主,忽视了图书的商品属性。现行出版社逐渐转向企业制背景下,若编辑思想过于滞后,很难保证图书出版的创新性,这样出版单位整体市场竞争能力便无法提高。其次,当前出版单位在信息技术应用上效果较差。信息时代下,各行业领域都强调走信息化建设之路,但大多出版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仅止步于简单的信息化操作层面,其他如出版网站等并不完善,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网络技术的应用效果。再次,出版单位整体实力不强,成为影响出版经营创新的主要原因。现行出版单位在发展中规模不断扩大,且图书出版数量呈现日趋增多状态。但出版单位经营管理中,分工不明确、抗风险能力低、经营业务单一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加上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未能落实到出版单位中,使出版集团优势难以凸显出来。最后,出版资源市场配置问题。无论图书出版或经营,其都要求有相应的物力、财力与人力资源作为保证,但我国出版单位大多面临资本运作能力差、人才缺失等现状,使图书出版经营的目标很难实现。

四、图书出版经营模式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建议

(一)基于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出版经营模式

针对当前网络环境下图书出版经营问题,本文在研究中主要考虑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构建相应的出版经营模式。该模式下要求出版单位在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各方面能力,如图书品牌影响能力、选题能力以及创新应变能力等方面,打造与其他出版单位不同的特色模式。从该模式的内容看,主要包括:第一,在组织结构上进行完善。该结构强调对以往集权式三层结构利用多样化、柔性化、扁平化等结构替代,这样在资源配置整合效率上将进一步提高。第二,以创新为工作出发点。图书出版经营中应将创新贯穿于所有环节中,包括编、印、发等,尽可能在当前“生产过剩”的图书市场内做到“独树一帜”,如外研社在营销中采取的“CCTV杯英语演讲”,使英语读物销量日渐上升。第三,资源的充分利用。出版单位在保证企业内部资源包括物力、财力与人力等得以调动的基础上,可考虑采取联盟形式,与其他某方面优势较为明显的出版单位合作,如营销优势、选题优势较为突出,这样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另外,该经营模式下,也要求对新技术的利用给予足够重视,如数字出版、网络书店等,有利于推动出版单位的长足发展。

(二)出版经营模式实现的路径

新模式的实现,要求出版单位在发展中,要把握网络环境下带来的出版转制机遇,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使自身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际出版经营中,要求引入品牌战略,在出版方面做到出版服务、出版人才等专业化,而在经营方面强调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销售空间不断扩大,这样才可满足图书营销要求。另外,在出版经营模式实现中,也需在用人机制方面不断完善,保证图书出版经营人才在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对当前网络市场带来的机遇正确把握,在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上不断提高,这样才可为图书出版经营提供人才保障。

五、结语

图书出版经营模式的创新是我国当前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实际发展中,应正确认识图书出版、经营受网络环境的影响,立足于当前出版业图书出版经营存在的问题,构建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模式,并在模式实现中引入品牌战略,完善用人机制,以此推动出版业的持续发展。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各行业领域都受到较多影响。从出版单位角度出发,其在图书出版、经营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要求在出版经营上不断改善。但实际出版经营中仍存在较多弊病,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此,本文将对图书出版经营受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环境下图书出版经营存在的问题以及图书出版经营模式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建议进行探析。

关键词:图书出版,图书经营,网络环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雅.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出版经营的模式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13):169.

种猪养殖经营环境分析 篇5

(1)行业分析

公司主要从事种猪养殖和生猪繁育、销售业务,属于畜牧业中的生猪饲养行业。经营区域主要针对朝阳市周边地区生猪饲养企业。

①国内种猪养殖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猪业源远流长,品种资源非常丰富。在目前世界上存在的300多个猪品种中,收录在《中国猪品种志》中的中国猪种有60个,其中地方品种48个,培育品种12个。中国猪的存栏数、出栏数和猪肉产量接近世界的一半。

2010年中国猪存栏数4.5亿头,占世界总存栏数的51%,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7%。中国是世界上第一猪肉生产大国,与养猪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猪出栏率较低,头均产肉量也不高。养猪业是我国畜牧业经济中最大的行业,种猪产业是猪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种猪产业的顺利发展依赖于健全的种猪市场。

目前国内种猪发展有如下特点:

种猪发展对生猪养殖发展至关重要。与国外相比,国内生猪饲养特点是饲养规模较小,养殖农户众多,总体规模较大。随着消费市场对猪肉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国内广大生猪养殖户对优良品种仔猪的需求量在逐年加大。近年,国内出现大量资本正在进入到生猪养殖环节,出现大规模养殖的趋势。生猪的大规模养殖对种猪的需求加大。

养殖种猪具有更高的利润空间。相比商品猪的养殖,种猪的盈利也更为稳定和持续,而且平均盈利率也比商品猪高出1倍以上。2007年,一头母种猪的养殖成本为3217元,盈利为1748元,利润率达50.57%;2008年养殖母种猪的成本为3525元,盈利为7162元,利润率超过200%。而商品猪在价格最高的2007年利润率为37.23%,2008年利润率更下降为5.24%。

种猪存档数量尚不能满足需求。2008年按照参与保险数字统计)我国能繁殖的母猪数为4870万头,如果每年更新30%,则需要优良种猪1460万头,而我国年进口种猪数量才数万头。种猪市场的潜力不应该被忽视,种猪养殖成为一个对单个企业和整个产业投资回报率非常高的市场。

②朝阳地区生猪饲养行业概况

朝阳市是辽宁省内的农业发展重点地区,丰富的饲料资源和良好的自然资源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基础,养猪业又是我省农业、畜牧业一项传统的养殖产业。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地畜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在当地消费市场的带动下,养猪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从饲养的品种看大多数还停留在原来当地猪(土猪)杂交的过程中,许多优良的新品种引进的数量少杂交改良的层次低,致使生猪生产的品质差、效益低、规模小、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弱,已经影响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朝阳在调整优化畜牧品种结构方面提出要加快发展养猪业。养猪生产水平虽然有了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距离。对运用现代遗传理论进行新品种的引进扩繁和繁育,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国内市场目前要求生猪瘦肉率要达到65%,而我省大部分生猪瘦肉率只有50-55%,不适应国内市场需求,因此,引进新的优良种猪是加速提高养猪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

朝阳地区市发展养猪业的条件十分优越,随着朝阳地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满足粮食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要解决转化和增值问题,这已成为加快朝阳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课题。大力发展畜牧业是解决大量余粮转化增值、促进种植业稳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现阶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是重中之重。

2009年以来,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但由于仔猪猪源短缺,养殖户无猪可养。最近,国家财政部下发了扶持和促进生猪生产的相关制度和办法,加大贴息、参加保险等多项政策,鼓励养猪户扩大投入积极发展肉猪生产。

整体来看,该行业受宏观经济周期和相关工业景气状况较为明显。

③行业壁垒

种猪养殖、繁育企业发展主要受资金和技术两方面的制约:(1)资金壁垒:

种猪养殖需具备一定的种猪种群数量规模,国内繁育种猪单价5000至6000元,国外引入品种价格1万至2万元左右,需大量资金引入良种种猪;而且为保持种群良性循环,每年需引入新的良种;同时种猪养殖和生猪繁育要求具备较大的经营场地面积、良好的繁育环境,土地和其他硬购置需投入资金也较高。存在一定的资金壁垒。

(2)技术壁垒:

种猪养殖相对生猪养殖,在养殖环境、良种繁育、卫生防疫等方面有很高要求,要同时具备畜牧、畜养、兽医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需具备一定的生物科技水平。因此种猪养殖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

④行业政策

辽宁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畜牧局等部门《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和价格稳定的实施意见》,辽宁将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建设生猪生产基地,对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生猪深加工企业,将按照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予以补助。同时实施能繁母猪补贴制度,每头能繁母猪补贴100元。以农户小额贷款为重点,支持生猪发展: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对生猪加工企业和养殖场信贷计划优先安排、优先受理、优先调查、优先审查、优先审批、优先发放,农户小额信贷最高由2万元提高到5万元;农户联保贷款额度最高由5万元提高到2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可放宽至3年,并可实行利率优惠政策。

(二)上游、下游市场情况 上游环节

公司上游经营环节主要为种猪引入环节,和饲料采购环节。种猪引入

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除了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之外,种猪的引入便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了。优良的种猪是提高养猪效益的基础要素,而种猪质量却是关系养猪成败的关键环节。

种猪分为原种猪法系(大白、长白、皮特兰)、台系杜洛克、英系大白、新丹系长白、达兰配套系、美系猪;和合成系种猪,二元杂交种母猪及其他配套系种猪等市场。种猪生产企业可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决定选择哪一类或几类,甚至整体市场为本企业目标市场的决策,从而发挥本企业的有利条件,制定最佳的营销策略,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及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知名的种猪企业大多集中在发达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或郊区,由于环境因素的制约,种猪场生产规模扩大的成本非常高,有的种猪企业已经开始向外地转移生产规模,考虑到交通、引种费用、服务等实际的问题,父母代种猪本地发展是大势所趋。

目前2011年种猪引入成本总体上涨,由于种品种不同,和繁育质量差异,加之地域性差异。国内种猪价格存在差异。以北方地区重点地区北京为准,2011年11月底美系原种猪(大白、长白):公猪:特级10000元至7000元/头,优级4500元/头,杜洛克优级4800元/头;母猪:特级8000元/头,优级4300元/头左右。((以50kg以下含50kg为基准价,每增加1kg增加约20元)。

与2010年相比,由于目前防疫、成本的上涨,种猪价格均比2010年有不同程度涨幅。下游环节 生猪市场

2011年由于国内经济的平稳,猪肉价格开始升高。促进了生猪养殖户养殖热情。2011年全国生猪收购均价为9.34元/斤,环比上涨0.43%;最高价为12.30元/斤,出现在浙江等地;最低价位为7.50元/斤,出现在山东等地。

辽宁生猪平均收购价为9.82元/斤,环比上涨2.61%;最高价为10.50元/斤,出现在沈阳康平县等地;最低价为8.75元/斤,出现阜新阜新县。仔猪平均零售价为27.84元/斤,环比上涨5.45%,最低价为20.00元/斤,出现在锦州凌海市等地;最高价为40.00元/斤,出现在沈阳新民地区。

驱动中前行的环境经营 篇6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推进技改项目实施

韶钢始终坚持环保设施“三同时”,“十二五”期间共投入环保改造资金11.32亿元,逐步引进和吸收了一系列国内外最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建设了多项节能减排工程。目前,韶钢在水处理和综合利用、废气治理、固体废弃物的利用、能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已经拥有多项核心技术,这些“独门绝技”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为彻底消除重金属环境风险,韶钢投资4000万元建设了烧结脱硫废水重金属处理项目,一期投资2300万元,重金属处理效率达99.9%;投资4000万元建成10×104立方米/日的综合性水处理中心,实现废水100%达标处理,减少悬浮物排放7000吨/年,减少COD排放1280吨/年,并建成1250立方米/小时的污水综合回用设施,进一步降低了水耗和污染物排放量。

针对废气问题,2015年韶钢投入1000万(一期),实施原料堆场防风抑尘网改造,减少无组织扬尘77%~95%,粉尘扬尘高度降低50%~60%;投入8800万元实施除尘系统改造,三台烧结机的机头、机尾、整粒、配料等除尘设施实现了提标改造。完成了烧结机全烟气脱硫改造并投入运行,新增烟气处理量140万立方米/小时,累计脱硫能力320万立方米/小时,年削减二氧化硫约1亿吨;淘汰、拆除了3座420立方米、420立方米、450立方米的小高炉,现有高炉都配备了齐备的出铁场、炉顶、矿槽除尘设施,高炉煤气净化全部采用纯干法布袋除尘技术,极大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对不节能90t电转炉产线进行了封停处理,年减少粉尘排放180吨;现有两条120吨转炉生产线都配备了齐备的除尘设施,包括混铁炉、精炼炉、一次除尘、二次除尘、精炼炉除尘等设施,减少了无组织扬尘的排放。

在固废方面,成立专门的工业固态废弃物处理加工公司(华欣公司),多渠道消纳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固废资源,建成了多条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循环链,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成3条处理量60万吨/年的高炉水渣微粉生产线和“综合污泥处理工程”、“钢渣综合利用生产线”等项目,高炉水渣及钢渣经热闷、筛分、磁选后再回收,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解决了尾渣、钢渣、工业垃圾的逐年积压、占地和污染环境等问题;建设了2条焦油渣综合利用生产线,焦油渣经加工后回用于炼焦工序,减少焦油渣外排近5000吨;焦化酚氰污泥全部回用于烧结工序,减少酚氰污泥外排近5500吨;高炉布袋灰经15万吨/年的综合利用生产线进行综合利用,实现了污染物的减量化。

经过历年发展,韶钢已实现了从原料的投入到钢铁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固态废弃物的全面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并形成了27万平方米面积“韶钢循环经济工业园”,固废综合利用达到100%,返生产利用率达到22%~25%。

探索低碳发展路径,

积极参与碳交易试点

投资5.6亿元先后建成了90吨/小时、140吨/小时、140吨/小时三套干熄焦余热发电设施,年发电量达2.8亿千瓦时,节煤量17万吨标煤/年,减排CO218万吨/年;

投资3亿元先后建成了烧结机环冷机余热利用工程,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年节约标煤量约5.4万吨;

对现有三座高炉全部配套建设了干式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年发电量约2.8亿千瓦时;

配套建设5座余热锅炉,充分利用转炉炼钢时释放的高温烟气(1200~1600℃)的余热作为热源产生蒸汽,吨钢回收蒸汽约75~90t/t钢,吨钢节约标煤4.6公斤;

先后建成了轧钢棒一线、棒三线加热炉余热回收节能技改项目,对轧钢余热进行利用,年节能量达9000吨标煤,直接经济效益1000万元。

“十二五”期间,韶钢共投资7.77亿元组织实施了烧结烟气余热利用、加热炉余热利用、工业煤气综合利用等一系列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能量达到81.793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54万吨。

韶钢还建成了能源中心系统工程,对现有41个数采子站以及18个发、变、配电站进行改造,依托技改项目和能源管理系统(EMS)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对韶钢能源产出及使用进行集中监视、统一调度与管理,完成节能量约60万吨标煤。

此外,韶钢所有的轧钢加热炉都实现了蓄热式燃烧,有效地降低了能源消耗,高炉煤气蓄热式燃烧技术获全国冶金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技术被国家列入“十一五”大力推广的节能技术。

管理创新,

促绿色制造更上一层楼

为了加强环保管理的顶层设计,韶钢专门成立环保管理委员会,并分层管理,制定环境经营《节能环保专项行动计划》和《驱动者工作计划》,明确绿色制造的目标和措施,与二级单位签订年度《节能环保目标责任书》,设定约束性目标、提出工作要求和评价办法,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通过制度的设计及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韶钢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低碳绿色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不断优化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韶钢先后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和清洁生产审核,并作为广东省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首批试点单位通过了验收。

不断探索环保工作的管理创新模式。对环保设施实施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其中AI类共35套、AII类共44套、BI类共22套、BII类共40套,实现对环保设施的过程和状态管控;优化了A类环保设备管理模式,与主作业线同步制定检修计划,根据环保设备停机对产线、环保的影响度进行分类,确保了环保设备运行状态及排放。

健全环境监测体系。投入220万元建设重金属实验室,投入200万元建设三座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投入60万元建设8座厂区环境监测视频监控装置,对厂区实现全天候、无差别监控,发现冒烟及时处理。

开展生物多样性建设。实施绿化整治项目9项,整治绿化面积98879平方米,绿化搬迁与恢复16项,全年新增绿化面积16.3万平方米,公司绿化率达37.7%,厂区降尘量较去年同期降低40.12%,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显著。

与2010年相比,2015年韶钢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8%,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65.9%、31.6%和66.7%。

“十三五”期间韶钢将继续全面履行责任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力度,以环境经营为引领,优化能源结构和成本、提升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完善系统性环保整治、提高副产资源利用附加值、降低污染物排放、消纳社会废弃物,创建物流有序、环境优美的生态型清洁钢铁企业。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近年来,韶钢不遗余力地推进“绿色制造”建设,积极实施“蓝天、绿水、青山”环保工程,为员工及社区居民营造了一个舒适、优美、温馨的工作、生活环境。

目前,韶钢的绿化面积达324.2万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超过国家、省、市规定的绿化标准。如今,企业以成片的绿树、清洁的环境引来群鸟筑巢,国家级保护动物白鹭也飞来定居、繁殖,呈现出一幅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的景象。

环境经营模式 篇7

乌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它地处黄河上游。是东北、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同时还是“宁蒙陕”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 是新疆、甘肃、宁夏开发运行的大通道,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中小企业已成为乌海市国民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主体, 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劳动就业等方面,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加快, 经营规模迅速提升, 经济社会贡献突出, 从事行业产业广泛,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显, 由此我们对乌海地区的中小企业进行了关于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介绍

截止2011年末, 乌海全市注册的各类市场主体共22753户, 同比增长6.7%, 按照国家新型《中小企业各行业划型标准》, 约99%的市场主体属于中小微企业, 且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的多个行业中。其中, 从事第一产业的有235户, 占市场主体总数的1.03%;从事第二产业的有1705户, 占市场主体总数的7.49%;从事第三产业的有20813户, 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1.48%。

乌海地区中小企业遍及一、二、三产业, 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 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乌海市经济发展的, 重要经济来源和主要的经济形式。据不完全统计, 2011年乌海市非公经济中小企业有886户, 从业人员47904人, 总产值4767537万元, 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4838295万元, 年度上缴税金307306万元, 本年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690000万元, 成为乌海地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乌海地区中小企业经营涉及煤炭 (开采、洗选、焦化) 、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物流、冶金、纺织、家具、医药、食品、运输、酿酒、旅游、信息等各行业。本次调研发放调查问卷100家和访谈企业10家, 共110家企业。其中煤炭行业14家、冶金业9家、化工业15家、房地产业4家、交通运输业11家、住宿餐饮业8家、建筑建材业12家、金融业8家、零售业15家、其他服务业12家, 基本涵盖了乌海地区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 保证了调研数据的全面性。在发放的100调查问卷中, 回收100份, 回收率为100%, 其中有效问卷96份, 问卷有效率为96%, 无效问卷4份, 保证了调研所得数据真实有效。

二、乌海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访谈和对问卷的数据整理分析, 在与相应的文献信息参考印证之下, 从数据中能够最直观地反映出乌海地区中小企业在经营状况和经营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1. 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匮乏, 融资较难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 目前全市只有乌海市盛达投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开展着担保业务, 2011年担保贷款约1.6亿元。仅一家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弱, 远远不能满足数千户中小企业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生产经营的融资贷款需求。而国有银行门槛高, 基于中小企业的诸多实际, 融资更难。在调研的110家企业当中约占67.07%的企业出现融资困难的情况, 只有3.66%的企业不会出现融资难的现象, 而这些企业中只有37%的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进行企业融资。银行贷款门槛高, 银行贷款困难, 中小企业贷款有风险, 中小企业信用度不高, 几乎成了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进行融资贷款的最头疼话题。中小企业缺少资金扶持, 发展更为缓慢, 甚至出现财务风险, 导致企业信用更低, 银行更不会倾向贷款, 致使中小企业融资陷入一个无法挣脱的死循环之中。

2.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亟待健全完善

乌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中小企业相关配套的服务体系亟待健全, 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少, 涉及领域不宽, 综合服务手段不强, 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尤为突出。在调研过程中, 关于社会服务方面的调查显示, 约有70%的企业很少或者没有接受过政策咨询、技术服务、信息服务、行业协会服务、担保服务和管理咨询服务等社会服务方面, 约67.4%的企业对各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了解很少或几乎不了解。同时, 在调研过程中还了解到2012年6月由乌海市中小企业局申报的《乌海地区中小企业“窗口”公共服务平台》方案, 已经同自治区中小企业局同意并签订了承建协议, 有望在2013年划拨专项资金建成窗口服务平台。此服务平台将为乌海地区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将是乌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完善的重要一步。

3. 人力资源隐患问题突出

由于相比较于大型企业或者事业单位, 中小企业薪酬低, 缺乏必要的福利待遇以及发展前景等, 中小企业一直面临着人力资源隐患, 企业员工流动性大, 企业招工难, 企业人才难留, 企业员工缺口大, 企业员工文化水平平均水平较低等等一系列因素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正常发展。根据调研结果显示, 11.7%的企业存在招工难的现象, 13.3%的企业存在人才难留的情况, 36.8%的企业面临人才流失的情形, 12.3%的企业甚至存在招聘问题。其中招工难和流动性大现象以宿餐饮业行业最为严重。在统计的调查问卷中, 虽然有87%的企业偶尔或者经常进行企业培训, 但是仍然有56.9%的企业认为其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需要培训。调研企业管理人员中只有15.4%的管理人员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53%的管理人员是大专学历, 31.6%的人员在高中水平以下, 人力资源水平偏低成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 部分中小企业在学历或者年龄上降低用工标准, 从招聘来看, 大多数员工为本地招聘, 特别是在住宿餐饮和物业服务行业内, 新员工很多未经培训或者简单培训就直接上岗, 这必然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另外, 中小企业企业规模小, 发展空间不足也难以吸引大企业或者高质量的人才加入。

4. 中小企业内部机制亟待完善

在调研过程中, 发现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内部机制不完整, 有的企业部门缺乏, 有的企业层级混乱, 管理混乱, 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基本企业制度或者中长期规划。根据调研结果显示, 只有35.8%的企业拥有人力资源部门或专职人员、33%的企业拥有采购部门或专职人员、90.6%的企业拥有财务部门或专职人员、45.3%销售部门或专职人员, 这固然与企业本身特性或者业务有关, 但还是存在部分企业其所有企业活动均由一人处理, 这种家长式的管理必然会降低企业的运行效率, 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员工积极性。在调研的企业中, 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 大约83.7%的企业无企业网页, 59.4%的企业无内部网络,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 企业仍然固守着传统商业的模式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调研的110家企业中, 企业管理制度健全的只占62%, 还有着6.7%的企业面临着制度起草的困难, 27.4%的企业存在着营销策划困难, 8.5%的企业存在着绩效考核的困难, 没有齐全完善的部门分工, 没有健全的内部机制, 这无形当中限制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规模。

5. 中小企业对地方暂时优势依赖过重

乌海地区是一座资源型城市, 地区各种资源丰富, 外来人口较多, 人流量较大, 这给乌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但同时也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乌海地区中小企业大多数集中在依托资源的煤炭化工冶金行业和依赖大量流动人口的住宿餐饮业, 在机械加工制造和产品零售行业中小企业相对较少。资源相对于人类需求来说是稀缺的, 依托资源毕竟不是企业长期发展之道, 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当前环境下, 国家政策暂时还没有对国家资源开发利用有较多的钳制, 一旦政策有变, 最先冲击的无疑是这些资源为依托的中小企业。最明显的例子是, 在乌海地区近一年来经济发展受国际大环境影响, 人流量大减, 直接导致乌海地区的住宿餐饮行业遭受巨大打击。由此可见, 寻求机会进行企业转型升级或进行多元化经营, 摆脱企业对原始资源的过分依赖, 方能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乌海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针对乌海地区中小企业在经营状况和经营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特别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措施: (1) 完善政策法规, 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和公开的法律环境; (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积极营造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环境; (3) 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信用体系的建设, 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4) 创造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务环境; (5) 认真执行国家鼓励创业的相关政策, 悉心培育创业环境。

结合自治区出台的发展政策, 乌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在自治区政策的扶持下, 积极完善各方面的不足, 促进企业的发展。

1. 大力改善乌海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为促进乌海地区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首先就必须得改善乌海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政府应继续出台一系列大力发展经济以及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 促进已经建成的三区经济开发区和正在兴起的乌海市经济开发南区的快速发展, 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除了组建了乌海市氯碱协会、乌海市能源协会等一批行业协会、清理淘汰了一批60万吨以下焦化项目、降低和取消了一批收费项目, 大力整顿和规范经营市场秩序外, 应当继续减少不合理费用的收取, 减轻企业税负负担,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步入更加良性的发展轨道, 积极致力于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改善企业投资环境, 增强乌海地区市场活跃程度。

2. 构建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

融资困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是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一个能够保障中小企业正常发展的融资体系。构建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体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应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 特别是在民间贷款这块灰色地带设置专门法律法规, 从法律上保障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减少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第二, 政府应该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设立专门为其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相对于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有着较低的信用等级, 较高的放贷风险和较小的贷款金额, 导致中小企业在大型国有银行贷款非常困难, 有着这种金融机构的保障, 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状况。第三, 加大扶持小额贷款公司, 作为金融市场上的一部分, 小额贷款公司能够帮助中小企业缓解其融资难度, 政府应积极调整金融政策, 放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规模限制等其他方面的限制, 使得小额贷款公司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3. 健全企业内部机制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

中小企业若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 必须强化企业自身应对市场冲击的能力, 必须强化企业内部机制, 完善企业内部各项职能, 中小企业应做到有着明确的部门分工, 完善的福利和保险制度, 有着自身的绩效考核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 员工培训制度, 在完善的规章制度基础上建立自身的企业文化, 增强企业凝聚力, 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中小企业应该多进行校园招聘, 在就业压力突增的今天, 将会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中小企业, 这对中小企业提高人员素质, 改善人力资源状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 积极调整企业经营, 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乌海地区的中小企业过度依赖资源生产和外来人口的弊端在过去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暴露明显。产业链短, 技术含量低, 依赖流动人口等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乌海地区中小企业应尽快寻求新的突破口, 摆脱这种劣势, 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中小企业中已经形成规模的稍大型企业应尽快转型升级, 调整企业结构, 提升企业服务,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而相对较小的中小企业应当积极推进行业集群发展, 施行优势互补, 以整体力量对抗市场冲击, 增强企业生命力。

结论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中小企业的存在不仅活跃了市场经济, 也对我国经济转型起到了促进作用。只要政府能够一如既往的、恰当的、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中小企业发展, 积极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机制, 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各项问题, 中小企业必将为地方或者国家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本文在对乌海地区中小企业调研的基础之上, 通过对所得数据统计分析, 指出中小企业在经营状况和经营环境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并根据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乌海地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经营环境

参考文献

[1]梁婧.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2012

[2]乌海市中小企业局.乌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R].2013

校内外环境的“经营”之道 篇8

要像外交家一样去“经营”校内外环境

校外环境对学校工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校外环境的存在范围在校长权利管理之外, 所以, 校外环境经营得好坏能直接反映出校长的工作能力。笔者认为, 要想经营好校外环境, 校长就应该具有像外交家一样的手腕。

1. 要善于取得上级主管部门和媒体的肯定

在做好校内工作的前提下, 校长要善于向媒体和领导部门推介自己, 得到他们的肯定, 从而扩大学校的影响, 主要手段是把他们请进来, 然后再将自己宣传出去。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偏僻的山区中学, 以前在县内名气不大, 教育局领导也难到此视察, 笔者上任后, 致力于向外推介学校;定期把教育局领导请到学校视察工作, 作报告至少三次, 定期在《石门晚报》上发表宣传本校的报道至少10篇, 而且还由《石门晚报》做了两期专题报道。终于使本校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从而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2. 要善于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

学校所在地的政府对学校工作也具有较大的影响, 如果取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 学校的工作就会顺利得多。那么, 如何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呢?

首先, 要让他们建立这样一种意识:当地学校的工作是他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工作离不开他们的领导和支持, 校长要经常和他们密切联系, 向他们汇报工作。

其次, 抓好教育教学, 为当地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让当地政府觉得自豪, 而且校长要把学校工作取得的好成绩归功于当地政府。1999年我校集资修桥花费四万元, 2001年修建校道和水泥球场花费三万元, 都是由乡村两级政府出面做工作或出物资完成的, 学校没花一分钱, 就是因为学校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3. 要善于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学校工作与家长密切相关, 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学校切不可把家长当作生财和发泄不满的对象。这样只会自掘坟墓, 笔者认为, 要取得家长理解与支持, 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成立家长学校, 成员要选择具有较高声望, 正派, 面向学校的家长;二是遇事要召开家长会, 形式可是全体的或部分的, 事情要公开, 要让家长参与讨论、定论;三是要经常走访“钉子户”家长, 做细致的工作, 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

4. 要善于处理好与周边老百姓的关系

正如要处理好与邻居的关系一样, 校长既要善待别人, 但又要不卑不亢, 对于经常骚扰学校的人员决不可姑息, 要和公安机关配合, 给予坚决打击。

只要做好了以上工作, 校外环境自然就会好了。

要像经理一样“经营”校内环境

改善校内环境是学校工作的根本, 校内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 因此, 校长像公司的经理一样去经营校内环境。

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严格奖惩, 这是最起码的约束, 校长必须公平、公正、大公无私, 才有说服力, 才能做到人心齐。

2.人文环境与硬件环境并重。硬件设施是校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点不容忽视, 而人文环境则反映出学校是否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校长要倾力创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校本文化, 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校园环境才能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3.加大校长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

校长非权力因素的影响是极具影响力的, 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和动力, 是不需要说教的。

(1) 注意自己的形象气质。要有良好的形象、修养和精神面貌, 情绪不能随时外露于形, 要善于控制自己。

(2) 注意作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要求别人不做的, 自己坚决不做, 敢于担重担、敢于担责任、不揽功、不诿过、遇事身先士卒, 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

外部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篇9

1. 企业外部环境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和当时中国的封闭性的影响, 因此对外部环境的研究起步较晚。

环境变化方面, 周晓东、项保华认为变化的环境是企业机遇与威胁的来源;环境维度度量方面, 李大元以动态性和敌对性两个维度研究了不确定环境下的企业竞争力问题;环境视角方面, 王兰云、张金成认为客观、感知与塑造三种环境视角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关键。

2. 外部环境对企业影响因素

2.1 市场供求对企业经营的作用

在市场供求影响商品市场价格、商品市场价格影响市场供求的过程中, 都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直接相联系, 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市场供求对企业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 市场供求状况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决策的重要依据

企业作为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全然不能脱离市场环境, 不能摆脱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因此, 企业需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做出有利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2) 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企业的产品能否卖得出去和价值能否实现

如果企业了解和掌握市场供求状况, 及其产品在品种、规格、质量、价格等方面符合市场需求, 则产品就能够卖得出去, 价值得到实现。这就是说,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都得到了市场的承认。否则, 企业的产品将卖不出去, 价值实现不了, 企业的再生产就难以维持。

(3) 市场供求状况和变化趋势制约着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不是单一的。同时, 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也不会是“一贯制”的。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要更新换代, 要调整产品结构。企业调整产品结构, 不仅要了解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变化, 而且要了解市场能提供什么样的技术、设备、原材料。所以, 市场供求状况和变化趋势, 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的外在动力和根据。

2.2 价格构成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价格构成是制约企业价格行为的重要因素, 它们合理与否,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影响企业的活力和生机。同时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构成是价值构成的反映。价格构成有四大要素, 即生产成本、流通费用、税金和利润。不同生产经营方式的企业和处于不同流通环节的价格又各有特点, 以价值构成为基础的价格构成以及各个要素的相互关系, 是企业经济分析和经营核算的主要内容, 是制定合理价格的根本依据, 是节约社会劳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尺度。

2.3 消费者行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1) 消费者需求是企业实现生产目的的根源

企业只有不断了解消费者千差万别而又不断变化的需求, 才能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 实现从“以产定销”到“以需定产”的转变, 减少产销矛盾, 保证企业经营的良性循环。

(2) 消费者需求是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依据

市场经营活动成败与否关键在于是否适应消费者需要。企业通过消费行为的研究, 以求充分理解消费者需求及其需求范围和程度以及满足需求的方式和途径等, 从而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利用各种可控因素, 如产品开发、定价与调价、广告、包装、分销渠道等策略, 吸引顾客购买, 提高企业的市场凝聚力和竞争力。

(3) 消费者行为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客观尺度

测定企业市场营销策略效果的最根本标准是销售额和利润指标, 而销售额和利润都取决于消费者对其产品接受的程度和范围。因此, 从这个角度说, 消费者对企业所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看法与感受, 社会形象和公众舆论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3.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环境不确定性是指企业决策者由于缺乏信息或者没有能力从而不能精确地感知或评估企业外部环境的状态或发展趋势。环境不确定性包括三类:状态的不确定性, 环境的客观状态不确定, 决策者不知道环境的组成要素将怎样变化;影响的不确定性, 决策者没有能力预测环境的未来状态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反应的不确定性, 决策者没有能力预测相应选择决策的可能结果。

企业环境不确定性, 可以通过分析并采取一定的行动来消除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 提高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 这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 企业如何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措施

通过以上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 在企业众多的外部环境因素中, 对企业有着共同的且日益巨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企业预警管理、顾客和竞争。

4.1 建立企业外部环境风险的预警管理机制

由于企业外部环境风险的客观性, 我们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风险的预警管理系统, 来监测与评价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明确企业面临或可能面临的不利环境变动, 然后采取有效对策, 保持企业在变化的环境下不断发展。

企业外部环境预警管理系统由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两大任务体系构成: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预警分析是对企业外部环境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价, 并由此做出警示的管理活动。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监测、识别和诊断。预控对策, 是根据预警分析的活动结果, 及时矫正与控制企业内部管理活动, 采取有效管理活动来迎接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包括三个活动阶段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危机管理。正确有效的预警管理活动将保持“企业良好的经营状态”;失效与错误的管理活动使企业处于困境, 此时, 预警系统的直接对象指向“企业危机”, 在这种状态下采用危机管理方式, 直至企业恢复正常状态。

4.2 明确顾客需求

企业是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 以满足顾客的某种需要从而获得利润而生存与发展, 并且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购买力水平大大提高, 顾客不再是被动的产品的接受者。相反, 顾客才是企业产品生产的决定者, 他们告诉企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他们对企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满足顾客的需求”已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满足什么样顾客什么方面的需要”才是企业经营的真正追求和永远探索的方向。

4.3 保持竞争优势

产品竞争已不再是现代企业唯一的竞争方式, 现代企业的竞争战略、竞争手段之多令人眼花缭乱, 如形象竞争、时间竞争、组织竞争、未来竞争等等难以枚举。这种白热化的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变革, 不断寻求新的竞争方式。因此现代企业经营需具备创新的技术, 创新能力的人才, 优秀的企业文化, 卓越的品牌影响力, 打造核心技术与培养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结语

进行外部环境的研究, 可以使企业敏锐地洞察环境的变化, 保证企业经营决策的及时性;可以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有扎实可靠的基础, 保证经营决策的正确性。可以使企业具有远见卓识, 保证企业经营决策的稳定性。因此, 企业应力求在外部环境变化时, 以内部较小的调整去适应环境的变化, 在变中求稳定求发展。做出比较稳定的符合环境和市场长远发展趋向的决策, 保持企业经营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陈林, 徐伟宣, 刘正林.企业外部环境的认知与应对[J].北京:现代商贸工业, 2000 (12)

[2]李大元.不确定环境下的企业持续优势:基于战略调适能力的视角[D].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关于完善企业经营环境的探讨 篇10

关键词:经营环境,市场环境,重要意义,相关因素

一、完善企业经营环境的重要意义

企业经营环境与市场环境有着最密切相关的因素。从总体上说, 市场环境制约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如果没有能够使企业自主经营的市场环境, 企业就不能发挥自主经营的能力。近几年, 由于市场竞争环境不佳, 不合理的价格体系, 使企业的竞争条件极不平等, 不少企业由于价格因素使得经营水平无法衡量, 并使企业的经营行为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因此, 创造一个良好的, 有秩序的市场环境, 是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也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 它对企业的经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社会水平不断提高, 整个经济发展节奏在加快, 反映到市场上, 不仅变化快, 变化幅度大, 而且市场自身在不断扩展, 市场信息量在不断增加。因此, 任何一个企业能否掌握市场信息, 能否对市场环境有个全面的了解, 是企业能否进行成功经营的前提。因此, 企业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和掌握市场信息, 应成立专门收集市场信息机构, 建立市场信息网络, 采用现代化的手段收集, 加工, 传递和贮存市场信息,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完善企业经营相关因素

完善企业经营环境, 必须以客观环境作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客观环境从经营角度讲是那些与企业经营有关联的外界因素。一般归纳为以下9种因素。

1、政治因素。

企业必须遵循党的路线、方针, 政府的政策、规定、条例、原则等。否则, 会偏离方向, 寸步难行。

2、法律因素。

企业经营必须懂法, 特别是有关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的情况。如果犯法, 企业就难以生存。

3、经济因素。

企业必须建立经济体制, 掌握经济成分, 经济结构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等这些总体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素将影响企业经营的总方向;经济因素密切关系到财政金融、国际收支状况, 国家投资运用及方向, 货币升值或贬值, 物价指数等, 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

4、科学技术因素。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 重大科研成就及其影响, 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以形成实际生产力的水平, 企业必须关注产品开发情况, 科学技术人员的结构与水平, 工人的技术状况, 以及设备、工具现代化水平与合理性等, 使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中立于不败之地。

5、人口因素。

任何企业的经营和开发产品, 必须掌握人口地理分布及民族状况;职业结构, 家庭结构及其收入水平;年龄结构、性别结构, 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爱好、文化、习惯等。市场由人口、购买力等要素构成, 因此人口因素是企业经营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6、心理因素。

企业经营有关心理因素一般包括:社会方面心理因素, 特别是消费心理, 与企业管理有关的管理心理, 如影响职工积极性的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相互作用的心理, 个体心理和行为特征与群体和组织相互关系的心理等。

7、自然因素。

人类的生活与生产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 企业的经营活动, 不仅受着经济规律的支配, 而且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充分重视与之相关的自然因素, 如:自然资源情况, 包括能源、水源、矿产资源、农产原料状况;气候及季节特点;地理位置等。

8、竞争因素。

竞争是商品经济运动的普遍规律, 对企业的经营来说, 是一种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在商品经济中, 市场竞争是非常复杂的。从销售者和购买者之间的关系看, 主要存在三种竞争类型, 即买者与卖者之间争夺资源的竞争, 卖者和买者争夺销路的竞争, 买者与卖者之间争夺货币的竞争。因此, 对一个企业来说, 除了解自身状况外, 还必须了解竞争对方的状况和消费者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9、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文化、社会习俗、社会道德观念、社会公共价值观念等。变化的社会因素影响社会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需要, 也能改变企业的战略选择。社会文化包括人们的价值观、思想、态度、社会行为等。文化因素强烈的影响着人们的购买决策和企业的经营行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主导文化传统, 也有着不同的社会习俗和道德观念, 从而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方式, 购买偏好、工作态度, 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因此企业必须了解社会行为准则、社会习俗、社会道德等文化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三、如何使企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相协调

企业内部条件是企业赖以生存, 发展及壮大的内部诸因素以及企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为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实现经营目标, 就必须在充分利用企业内部条件的基础上, 使企业的经营方针, 战略, 计划与决策始终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相协调, 在内外协调中求生存, 谋发展。为此, 企业在搞好外部环境研究与内部条件分析之后, 必须着重处理好内外协调的问题。

1、通过经营决策的变化达到内外协调。企业经营决策的基本任务, 就是谋求外部环境, 内部条件与企业经营目标三者动态平衡, 三者关系协调, 使企业经营动态趋向最优化。

上一篇: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下一篇:个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