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病病人护理

2024-05-05

老年精神病病人护理(精选十篇)

老年精神病病人护理 篇1

1 老年精神病病人的生理特点

老年精神病病人由于其年龄和疾病的特殊性, 与普通病人相比常具有以下特点:①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 生理功能逐渐下降, 睡眠时间减少, 而老年精神病病人睡眠障碍则更加明显, 常有睡眠倒错、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等[2]。②神经、精神功能降低, 病人常有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情绪改变, 易产生焦虑、抑郁、性格改变如孤僻、多疑、固执等[3]。③体力减弱、灵活性降低, 患病后老年病人可变得生活不能自理或生活懒散, 需别人督促或协助完成。④全身脏器功能的减退, 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抗精神病药物作用强, 副反应较多, 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便秘、尿潴留、吞咽困难、体位性低血压等, 这些副反应在老年病人中易发生, 且危害较大[4]。⑤免疫防御机能亦下降, 易并发与原有疾病无关的疾病, 常有发热、肺部感染、腹泻等。⑥由于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或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病人, 因痛觉反应迟钝, 痛觉阈下降, 常对躯体疾病缺乏应有的主诉。

2 护理管理体会

2.1 加强生活护理

老年精神病病人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特别是一些精神衰退痴呆病人, 精神分裂症伴有躯体疾患及受精神症状支配所致的生活不能自理, 常表现为不会洗漱、进食、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等, 因此, 将他们安置在一级病房, 专人照顾, 重点护理, 使病人的饮食、睡眠、如厕等活动在工作人员的视线之内, 便于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发症。

2.1.1 饮食

老年病人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糖、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病人一般安排在饭厅内集体进餐, 对受精神症状支配和个别药物反应或动作迟钝的病人给予喂食, 对不知饱者应限制食量, 饭后给予足够的汤水, 拒食者则予鼻饲;夏天要供给病人足够的水分, 每日不得少于2 500 mL, 满足机体营养需要, 维持身体新陈代谢, 增强抵抗力, 做好病人饮食护理[5]。

2.1.2 睡眠

大多数精神病病人, 尤其老年病人, 睡眠障碍是较常见的, 一些情绪抑郁的病人因失眠而更加剧焦虑和抑郁情绪, 在精神症状较重且影响睡眠的情况下, 给予短、中效催眠药物, 如水合氯醛、安定等诱导睡眠, 同时做好精神安慰, 及时解除身体不适, 为病人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 保持病人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 病人的睡眠症状逐渐得到改善, 每晚睡眠时间可达10 h左右[6]。

2.1.3 个人卫生

对老年病人除了与一般精神病病人一样, 定期给予洗澡、更衣、理发、修剪指 (趾) 甲外, 而且要重点照顾体弱和痴呆病人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 如洗澡时有专人协助擦身、换衣, 给予搀扶, 卧床不起者施行床上擦浴, 季节交替之际, 及时更换衣着。同时, 老年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易出现尿潴留和便秘, 对生活不能自理或无主诉的病人, 尤应注意排泄情况。生活不能自理或痴呆病人, 定时督促和训练排泄习惯, 发现尿潴留应诱导排尿, 无效时给予导尿。对3 d无大便者, 常给予开塞露肛注或口服缓泻剂或低压灌肠, 同时还应注意老年人的个体差异, 调整饮食结构, 平时鼓励病人多活动、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等含粗纤维多的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7]。

2.2 安全护理

老年精神病病人生理功能下降, 加之精神症状, 常可发生意外, 因此, 安全对于护理老年病人是很重要的。①老年精神病病人免疫防御机能下降, 易发生院内感染, 护理人员应加强病区管理, 保持病人床位清洁、干燥、整洁, 随时清理病人污物, 室内定时换气通风, 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密度,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但要注意保暖[8]。②老年精神病病人易受精神症状支配或严重焦虑、抑郁易产生自杀念头,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 加强巡视, 掌握病人自杀行为的前驱表现, 观察病人细微变化, 尤其夜间病人睡眠不好时重点监护, 严格保管危险物品, 此类病人病情好转时, 也不能放松警惕, 对特殊和重点病人要床边交接班, 严防自伤、自杀等意外的发生。③老年病人由于步态不稳或药物副反应, 行走时可跌倒且易引起骨折, 平时保持地面清洁干燥, 病人起床活动、如厕均有人搀扶, 使病人活动在工作人员的视线之内。对兴奋躁动者, 必要时稍加保护性约束, 以防坠床。④给老年病人喂食, 不吃易发生危险的食物, 如吃鱼时去掉鱼刺等, 耐心慢喂, 不催促, 以免呛食、噎食, 对因药物引起吞咽困难者, 劝慰病人缓慢进食, 谨防食物塞满嘴造成窒息。⑤老年精神疾病病人常因视力下降、感觉功能减退、反应迟钝、行动不便等, 在自己打水、进餐、洗澡、使用热水袋时容易被烫伤, 医护人员应帮助调试好温度, 以免发生烫伤。⑥部分病人有嗜烟习惯, 应在规定地点吸烟, 为了防止烟蒂乱扔, 随时检查督促烟头掐灭情况, 同时向病人宣传注意安全, 以防发生火灾。⑦老年精神病病人常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 否认有病, 加上牵挂家庭, 想念孩子, 带病人外出检查或散步时, 护士对病人的病情应心中有数, 让病人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以防发生出走及外出迷路等意外。⑧老年精神病病人常伴有各种身体疾患, 如患有心功能不全, 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 护士应细心观察才能发现, 预防严重不良后果发生。

2.3 心理护理

老年精神病病人同其他精神病病人一样, 有思维混乱的一面, 也有其正常衰老的心理状态,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是心理护理的主要内容。①老年精神病病人入院后, 因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 离开亲人常表现焦虑、孤僻以及被家人抛弃等心理状态, 有的牵挂子女, 有的受病态支配不愿住院治疗, 整日吵闹等, 护士首先要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 向他们介绍自己和病室环境, 使病人感到有人负责和关心自己, 耐心倾听他们的叙述, 关怀体谅、爱护尊重他们, 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不伤害其自尊心, 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宽慰而安心住院接受治疗[9]。②对受病态支配的病人, 应根据不同的原因而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③恢复期的老年病人其心理想法多种多样, 有的担心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而成为子女的包袱, 有的担心出院后被同事和亲友另眼相看, 有的认为自己已经老了担心病情反复发作, 自己对家庭是一种负担等, 从而出现消极悲观情绪, 甚至出现轻生念头, 护士在了解病情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病人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 讲解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及预防, 提高他们对精神病的抵抗能力, 消除担心病情复发的恐惧心理, 指导病人处理好人际关系及自我保护的能力, 对生活充满信心, 其次护士要有诚恳的态度、肯定的语气, 切莫嘲笑、哄骗病人, 在病人出院前, 通知其家属或单位同事来院, 向他们宣教有关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知识和出院的注意事项, 因为只有社会、家庭和医院三者的紧密配合, 才能使病人在心理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促进疾病康复。

关键词:老年人,精神病,运动障碍,护理

参考文献

[1]熊万年.浅谈恢复期精神病的治疗与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 2006, 4 (5) :89-90.

[2]刘文英.住院老年期精神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 2007, 19 (12) :1109.

[3]刘文英.住院老年期精神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4) :368.

[4]朱萍, 崔红梅, 韩扬, 等.2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噎食原因分析与护理[J].当代护士, 2007, 39 (3) :224.

[5]任莉, 赵兰民, 刘立志.老年精神病病人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 2003, 20 (8) :610.

[6]赵玲, 赵宗兰.老年精神病病人的护理[J].山东精神医学, 1995, 8 (1) :44.

[7]张红卫, 王传荣, 张红梅.老年期精神病人临床特征与护理措施[J].职业与健康, 2007, 23 (7) :577.

[8]张红, 甄鹰, 王晰环.老年痴呆病人护理需求[J].航空军医, 2004, 32 (6) :262-263.

老年精神病病人护理 篇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住院精神患者骨折发生部位及原因,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17例年龄在65岁以上的精神患者发生骨折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住院患者多见于腰椎骨折、股骨颈骨折、肋骨骨折、四肢骨折,主要原因是长期住院缺少营养、骨质疏松、长期服用精神病药物、互相斗殴,活动室、卫生间、澡堂等患者出入较多的场地地面湿、滑,也极易导致跌伤。结论: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以人为本,积极寻找预防对策,采取各项防护措施,以预防骨折的发生。

关键词:住院精神患者;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54-01

精神病以精神分裂症最常见,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疾病。由于其本身疾病的特殊性,住院期间极易发生各种意外,骨折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1]。在人口步人老龄化的今天,老年人生存质量问题也正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是其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特有的生理及心理特征,比如:认识和判断能力下降、自我保护能力减退、意志行为能力以及生理状态的退行性改变等,都容易导致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尤其是骨折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我院17例年龄在65岁以上的住院精神患者的骨折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17例患者系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均为因精神问题住院发生骨折的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住院时间在3~25天。其骨折均经X线检查确诊。精神科诊断:精神分裂症10例,躁狂症6例,自残1例。一般经3-5个月治疗,均获临床痊愈,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基本恢复。

2原因分析

2.1一般因素:人体自然老化,长期住院,缺少营养尤其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容易导致骨折。安全设施管理不完善,活动室、卫生间、澡堂等患者出入较多的场地地面湿、滑,地面过于平滑,水渍过多,摩擦系数小,使患者站立不稳,极易导致跌伤。

2.2管理因素:分级管理不严,处于疾病不同时期的患者没有分室居住,使兴奋冲动患者突然将恢复期没有防范的患者推到。以及兴奋冲动患者互相斗殴而发生骨折。

2.3疾病因素:因慢性疾病导致头晕,腿脚无力而跌倒。许多精神科药物会出现如体位性低血压、过度镇静、共济失调等诸多不良反应使患者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失去自我防护能力而跌倒[2]。

2.4护理因素: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重点患者、年老体弱患者特别是对精神科具有”三防”的患者没有充分了解病情并严密监护。安全护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对于年老体弱患者没有针对性的安全陪护,致使患者上厕所时跌倒。护士安全意识不强,不能正确及时的预见和防范骨折意外。健康教育执行不彻底,许多患者没有自身保护意识,不能应对紧急突发事件。

3护理对策

3.1骨折后的急救处理:一旦发现患者骨折,首先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异常,有无生命危险,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对症处理 总原则是止痛、止血、骨折固定,包括妥善处理伤口,对患肢进行简单有效的固定,科学搬运患者,力争最大限度地减少疼痛,防止其他合并损伤。

3.2日常活动管理:对于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要有针对性的安排专人陪护,合理膳食和运动,有计划地安排户外活动,减少骨钙流失;多晒太阳,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以利于体内钙质的吸收和利用。督促或协助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3.3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地面铺塑料垫,增加摩擦系数,尤其是经常有水源的地方如洗澡间、洗漱间、厕所等,塑料垫要经常清洗日晒,保持干燥整洁。病房内全部安装扶手,床边配置凳子及轮椅,厕所配置垂直扶手,危险地带设置警示标志[3]。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和各项常规,做好分级护理,将兴奋躁动患者置监护室,专人看护,必要时给予约束,与恢复期患者分室居住,减少人为伤害。

3.4安全用药管理: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人院时要了解其有无晕厥史,帮助患者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及发病的前期症状,掌握发病规律,积极治疗原发病。做好精神药物治疗中护理工作,掌握药物治疗的有关知识,严密观察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并给予对症护理和心理疏导,确保用药安全。

3.5护理责任:精神患者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工作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熟悉患者的病情、诊断,对有严重伤人、逃跑的患者要心中有数,加强患者观察,将年老体弱重点患者放在视野下监护,加强巡视,班班交接[4]。

3.6健康教育:加强护士思想工作,重视安全教育,树立安全观念,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护士对意外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以便能及时准确的预见和防范骨折意外。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提高患者对自身的保护能力。

综上所述,对老年住院精神患者这一弱势群体应特别给予照顾,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和各项医疗常规,才能杜绝各种意外的发生。通过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防止骨折等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ZK(#〗张冬红,蒋玉卉,李宁.综合干预对预防住院老年精神病人跌倒的研究[C]//河南省精神科护理管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05

[2]陈道美,李德萍.住院精神疾病患者骨折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民康医学,2005,17(6):297-297

[3]胡卫红,谢帆,陈美娟.老年精神疾病患者院内跌倒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3(6):344-345

浅谈老年精神病人口腔护理要点 篇3

(1)对于生活有自理能力的病人,应该做好宣教工作,教患者养成良好的漱口和刷牙习惯,保持口腔卫生。特别要注意饭后的漱口和睡前的刷牙,最好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时,注意避免采用多数人习惯的长距离水平像拉锯式的横刷法。应采用短横刷法,刷毛只在牙面及牙间隙中做前后短距离的颤动,或采用竖刷法。

(2)对轻度痴呆者要提醒、督促病人早晚刷牙。对瘫痪、卧床不起的痴呆老人,可协助其漱口,具体方法如下:病人侧卧,头侧向护理者一侧。将干毛巾围于颈部,以防弄湿被褥;用盘或碗置于病人口角处,以便病人吐口水、漱口;让病人自己漱口、刷牙。

(3)对严重痴呆老人不会刷牙者,要帮助病人清洗口腔,方法如下:用冷开水或1%食盐水棉球或盐水纱布,裹食指擦洗病人口腔粘膜及牙的3个面(外面、咬面、内面)。其手法是顺齿缝由齿根擦向齿面,再由舌面到舌根。注意防止病人咬伤手指。也可用打湿了的棉签擦洗口腔。

(4)对清醒的病人,可让其用吸管吸入漱口水,再将漱口水吐入口角边的盆内。对神志不清的病人,要防止他们将棉球误吸入气管,造成窒息。洗完后用手电筒检查口腔内部是否已清洗干净,再在其唇部涂石蜡油或甘油。有口腔溃疡者,可涂1%龙胆紫、冰硼散;有假牙的病人,在饭后或睡前取下假牙,用牙刷刷洗,冷水冲净,放冷清水中浸泡,次晨再替病人装上;如暂时不用假牙,可浸泡在清水中,每天换水1次。

同时,由于人到老年后,机体的各种机能和全身组织器官的机能都会减退,表现在口腔方面为粘膜萎缩、唾液分泌减少,味觉异常,牙槽骨吸收、牙齿部分或全部脱落,直接影响到口腔咀嚼功能。少牙或无牙老人咀嚼功能的降低,使许多食物的进食受到限制,极易造成老人的营养不良。这就需要根据老人的口腔特点做好口腔保健并注意科学饮食。老年期修复能力降低,加之在失牙过程中营养不良,使得口腔粘膜及有关组织对张力、压力和疾病的反应极敏感,微小的机械刺激都会产生较大的反应。为了减少缺牙所致的不良作用,失牙老人应注意饮食营养:

(1)应食易于咀嚼和利于消化并富有营养的食品,可多食肉汤、乳类制品、鸡蛋、软鱼和水果等。

(2)应多食富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因为维生素对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与功能有很大关系。矿物质,尤其是钙、磷对骨质的影响较大。

(3)应食一定数量的蛋白质,老年人每天摄入蛋白质以男性75克,女性65克为宜。按这一要求食用足够量的蛋白质,有利于口腔支持组织的健康耐力。

(4)食物中添加调料和作料味道要浓一些,可刺激老人味觉和增加食欲,但老年人不要食用过多的食盐和糖。在吃饭时要多咀嚼以增加唾液,以唾液增加味觉,以味觉增加食欲。

(5)要保持口腔洁净,使口腔内少有杂味,这样能增加味觉敏感性,有利于提高食欲。同时失牙老人还应尽可能地补牙、镶牙和装上假牙,以改善口腔咀嚼功能

老年精神病病人护理 篇4

精神病人由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跌倒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常导致骨折、脑出血等严重损害, 不但影响医院的信誉度, 也给病人及家庭造成负担[1]。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由于环境的改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疾病等的影响, 容易发生意外跌倒[2]。现分析老年精神病人跌倒原因, 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住院精神病病人118例, 其中发生过跌倒10例, 女6例, 男4例;年龄>65岁8例, 50岁~65岁2例;3例病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2例患有双向情感精神障碍, 服用氯氮平、碳酸锂、利培酮等精神病药物;跌倒发生时间:夜间7例, 服药过后3例;跌倒地点:厕所、走廊、浴室。

2 原因分析

2.1 药物因素

抗精神病药物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能显著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 尤其是抗精神药物有较强的镇静效应。其中氯丙嗪在口服后30 min内能迅速起效, 如在效应发作后病人下床或如厕可能会跌倒。另外, 注射抗精神病药物比口服更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等药物副反应, 长期服用安眠药也会造成定向力降低、嗜睡、头晕、共济失调等, 增加跌倒的危险。

2.2 内在疾病原因

主要指能影响任何系统的功能, 以致能降低机体稳定性的因素[3], 主要是血管因素。老年精神病人脑血管适应性下降, 病人的主动活动减少, 加上本身的躯体因素, 其自身调节能力降低, 直立改变时易引起一过性脑缺血, 从而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2.3 饮食因素

老年精神病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 加之精神症状的躯体疾病, 经常进食不足, 易导致低血钾和肌无力, 从而增加跌倒机会。

2.4 躯体因素

有些老年精神病人伴有其他躯体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如饮食不足引起低血糖、血压突然增高往往引起头晕, 从而增加跌倒的危险。一些上身体形偏胖而下身偏瘦致步态不稳, 易跌倒。

2.5 精神症状

一些精神病病人因精神症状和痴呆, 在夜间下床时不知放下床栏而企图翻越床栏时跌倒。另外, 兴奋的病人因兴奋、躁动或被保护在椅子上, 躁动时将椅子弄翻, 自身随之跌倒。

2.6 环境因素

厕所、走廊如有水渍未及时擦干, 病人白天或晚间如厕, 走路不慎易跌倒, 病人洗澡时地面较滑易跌倒。

3 护理对策

3.1 了解病情

查阅相关文献, 列出精神病人跌倒的高危因素, 如高龄、认知行为受损 (焦虑、烦躁不安) 、感知和听觉退化、应用药物、有跌倒史、平衡障碍、躯体疾病等。责任护士对有跌倒史及被评估高危跌倒的病人做到心中有数, 评估项目为表格式, 打勾即可, 并与家属交谈, 使其明白病人目前的状态及配合内容, 制订规范的预防跌倒护理流程, 确定为高危病人后, 应进行书面详细交班, 并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 及时了解病人的躯体情况, 尤其是伴有腹泻、尿频、肢体活动受限、步态不稳者。护士每日还应了解病人的进食情况, 加强饮食管理, 增加各种营养的摄入量。对病人的各项生化检查做到心中有数, 异常者交班时应交代清楚。

3.2 环境准备

环境因素与内在因素共同作用可增加跌倒发生的危险。引导病人熟悉病区环境, 对不安全地带进行重点说明, 精神病房环境要适当改进。夜间增加光线柔和的照明灯, 避免日光灯的闪烁对老年人眼睛的刺激;病区的走廊安装长条扶手, 洗手间用垂直的扶手替换水平扶手;对病床进行必要的改进, 将病床高度降低为50 cm;危险地带设立警示标志;浴室地板铺防滑地毯等。另外, 保持走廊、厕所地面干燥。

3.3 观察病情

加强巡视, 责任护士应将病人置于工作人员视线内。特别是夜间、中午值班时工作人员少, 病人起床如厕要加强巡视, 尤其是精神症状、服用抗精神药物剂量较大、痴呆病人、生化检查异常、步态不稳者, 可安置在靠近护士站的地方。可定时协助其如厕, 必要时给予专人陪伴。对于有直立性低血压史、食欲较差、上床栏的病人应加强巡视, 做到重点看护、重点交班。需要保护约束的病人, 应保护在床上, 并加强观察。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病人在未完全清醒时不要下床活动, 尤其是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应注意用药后反应, 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如出现走路摇晃, 应进行步行辅助及指导。

3.4 合理用药

对晚间服用抗精神药物, 特别是安眠药剂量较大者, 应在服药前督促或帮助其完成洗漱、如厕、饮水等活动, 以减少入睡后起床次数[4]。对于注射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 应至少卧床半小时。同时应安置好床边灯及洗手间夜灯, 及时清理病人身边的杂物。服药后协助上床, 呼叫器设置在合适位置, 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随手可得的距离内;注意走廊的障碍物及地面是否有水;走廊、厕所、浴室应设置扶手, 并使用坐式马桶。同时嘱病人穿稳定性好且防滑的鞋子, 避免滑倒。

3.5 协助病人进行活动

应督促或协助老年人精神病人进行适当活动, 因多数跌倒与肌力减退有关, 特别是下肢肌力减退, 可以督促或协助其散步、做操 (保健回归操或太极拳) 。对病人做好宣教工作, 讲解久坐的危害, 起床、下床、站立时应动作慢, 以减少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3.6 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部分护理人员对预防跌倒缺乏充分的认识, 很难在护理工作中做好预见性护理。所以要学好相关文献中预防跌倒知识, 树立防跌倒意识, 并通过真实事例敲响警钟, 强调以人为本。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增加主动服务意识, 提倡“主动服务”“超价服务”, 平时多与病人交流, 主动询问病人所需, 并及时解决, 避免病人怕麻烦他人而导致跌倒事件的发生, 在走廊与病人相遇时, 若发现其步态不稳及地面滑, 应及时给予扶助并负责交班。

3.7 健康教育

①做好入院评估[5]: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应从多方面收集以往有无跌倒的病史, 本次病人或既往病史中是否有易跌倒的疾病、病人视力情况, 入院时或入院前用药是否有潜在跌倒的危机, 步态及平衡能力、下肢能力、下肢肌肉骨骼是否有疾病、本身的肢体行动能力等;详细介绍病室环境, 易引起跌倒的危险场所, 如厕所、浴室、楼梯等, 以引起病人的重视;对活动不便易跌倒的老年人应建议家属陪护, 对家属无法陪护者, 应详细说明病情, 并签字为证, 以免发生医疗纠纷。向高危人群讲授跌倒的不良后果及预防测试, 将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张贴在每个病区的醒目位置, 内容包括:哪些人员易发生跌倒;应与医护人员配合所采取的措施以及跌倒时如何呼救;指导病人跌倒时抓好扶手, 穿合适的鞋子, 变换体位要慢, 生活起居要做到起床、下床、行走要慢。②制订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标准:加强高危跌倒病人的预防, 不断完善各项预防措施及健康宣教制度、高危病人的交接班制度等, 每3个月召集全体质量管理成员, 对各项制度进行评价并不断完善, 提高全科护士对跌倒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防备能力, 组织全科护士系统学习跌倒原因、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能对跌倒因素进行准确判断, 宣教到位, 及时除去各种不利因素。护士长随时深入病房检查宣教的落实情况、病人自我防范技巧的掌握情况等;对理论知识定时考核。

4 小结

各种原因导致的跌倒直接影响老年精神病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应加强精神病人的看护, 分析现存和潜在的风险因素, 以探讨相应的对策。通过对全科护士对跌倒相关知识的学习, 落实预防措施, 完善宣教内容, 及时去除危险因素, 增加病人对跌倒知识的了解程度。在本年度我科病人跌倒次数明显减少, 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的预见性, 防范或减少了护理纠纷, 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作为1名精神病医院的专科护士, 有义务广泛宣传有关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基本知识, 以进一步提高全民的防范意识, 科学地预防老年精神病人跌倒。通过持续质量管理办法, 不断丰富护士的理论知识, 提高护士的护理技巧和宣教能力, 使其以良好的沟通方式取得病人及家属、陪护的配合, 保证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安凤荣.精神病病人住院期间跌倒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 2008, 22 (4B) :973-974.

[2]张丽红, 卓娜, 张红菊, 等.住院病人跌倒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 2010, 24 (增刊1) :61.

[3]韦莉.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 (1) :73

[4]孙淑红, 卫淑静, 卢艳华.对精神病人严重药物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6, 20 (11C) :3033.

老年精神病病人护理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科收治的 80 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5 例,女性 35 例,45例属于精神分裂的病状,22例属于阿尔次海默病,10 例为血管性痴呆,3 例为双相情感障碍,年龄49~88 岁,平均年龄为 (68.9±3.8) 岁。一般住院时间为 2个月至 3 年,平均为 (1.9±0.8) 年。

1.2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1) 消极抑郁:由于精神病患者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歧视,使得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自尊心受挫。同时患者一般不承认自己患病,希望以此来适应社会,得到正常治疗。

(2) 孤独失落:患者被收治入院后,会使个人自由受限,并且会慢慢远离社会生活,会对于这种改变不习惯而孤独失落。

(3) 敏感多疑:患者发病后会对周围一切事物怀疑,尤其是病情发展程度,并且对所有人不信任。

(4) 焦躁不安:患者因环境的改变不适应,同时又不想与家属分开,因此易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

(5)依赖心理:老年精神病患者一般会在行为及思想上出现懒惰性与退行性的改变。时常需要依赖他人以及获得他人的安慰、支持与理解,使其能够得到满足。

1.3全程护理方法

1.3.1睡眠护理老年精神病患者出现严重失眠时,会加重不良情绪反应以及病情的恶化,严重时会出现意外情况。因此,护士应了解影响失眠的原因,同时监督患者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在睡前受到刺激,为患者营造舒适的休息氛围。

1.3.2饮食护理由于老年患者吞咽功能的降低以及药物刺激使咽部肌体功能失调,易造成吞咽困难,因此应使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进食蔬菜水果。对于能够正常进食的患者,可以通过劝说、诱导等方式鼓励患者进食;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可通过下胃管鼻饲进食。

1.3.3大小便护理对于排便困难的患者,可首先通过适当运动,按摩腹部的方法促进肠蠕动;而对于便秘较严重的患者,需利用灌肠及使用导尿管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向患者进行宣教,督促其多进食富含高纤维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1.3.4卫生护理对于生活自理能力不同的患者应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即能够自理的患者只需要督促他们做好个人卫生,而对于无自理能力的患者,则需护士定时为患者清洁身体,进而保障患者的个人卫生以及生活的舒适度。

1.3.5安全护理

(1) 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年龄及身体状况的作用,常常会出现并发症,例如糖尿病或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2) 应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鞋子及衣裤,定期清洁病房环境,清除杂物,保持地面的.干燥,避免患者出现意外情况。

1.3.6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通过交流了解诱发疾病的因素,耐心向其讲解原发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疾病,进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支持患者,使其认识到可以通过医护人员的帮助及自身努力战胜疾病,树立治愈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讨论

老年精神病病人护理 篇6

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器质性精神障碍之一,属于老年神经精神病学的范围。所以老年痴呆不仅仅需要生理上面的护理,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精神上面的护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慢慢治疗慢慢恢复。所以精神护理和家庭护理是老年痴呆患者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相关资料

痴呆患者在以下的精神利益中至少有3项受损: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认知。患者通常具有的特征:一是患者呈现痴呆综合征,且记忆丧失。二是至少有一个非记忆的人之区域的损害,且除外其他潜在的痴呆原因。三是可预期的逐渐进展的病程,如:隐匿起病。进行性恶化或持续性智能衰退。在痴呆患者的护理中不论是患者本身、医护人员以及家庭都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

二、护理方法

(一)精神护理

由于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精神病,所以精神护理是一项最要紧的治疗的瓶颈,所以我们一定要能够“尽情地温柔关爱”确认其记忆,让其学习。

首先我们要跟患者进行交流慢慢地走进患者的精神世界,或者是其本身自己幻想出来的一个自己渴望存在于其中的世界,然后了解到病人的愿望,或者是精神需求。他们总是沉溺在往年的那些不能实现的愿望和一直期待的事情,他们总是希望当年他们没有做那些让自己一直后悔的事情,他们想要得到那些一直想要得到而又得不到的事物。所以我们应该要了解到他们的愿望和期待,然后尽量地去帮他们实现,如果真的没有办法实现我们应该婉转的表述那些事件,像跟孩子说话一样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不要因为没能实现而过分伤心,在这件事情上让他建立另一个价值体系,不过切忌语气不可过硬,不可以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摧毁,有时候留给痴呆患者一点点的不同于常人的臆想也不是很坏的事。

对于痴呆患者的记忆能力、工作能力下降,学习新知识困难,生活中容易闹矛盾,然后自己就越来越不自信,但是总是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时候我们就应该适当的赞许他们,帮他们恢复自信心以及自身存在的价值。建立被感激和尊敬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更加相信他人,觉得自己很安全别人都是爱他的,然后这样那些生活中的小矛盾都能尽量地避免了。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够跟痴呆患者斤斤计较,因为其实他们也不是真正想伤害我们的,他们只是属于一种过分的保护自己,所以很多事情我们得过且过就好了。

(二)家庭护理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家里有一个痴呆患者的时候我们每一个家庭成员本就应该出一份力的,所以我们不仅仅要有心去护理痴呆病人,更要知道如何护理,这样找对了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有益于病人早点恢复。

我们要注重于他们的情感交流然后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在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的时候更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只有他们觉得被尊重了,他们就会尊重别人,然后表现地更加的同平常人一般。我们要经常用温柔的抚摸的动作和亲切的语言给他们最好的关心和爱护,因为很多时候痴呆病人的精神世界很单纯,就像2、3岁的小孩一样,当我们非常体贴的关爱他们的时候,他们就能感受到周围人对他的喜爱,然后他们会信任我们,想要做一些我们希望他们做的事情,想要的到我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以及赞同。就像小孩子在玩耍的时候总会希望爸爸妈妈说做的很好,然后得到一两个糖果奖品,当他们在品味这样的战利品的时候,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味蕾感受到了甜滋滋的味道,更重要的是那样的甜甜的微风轻轻地拂过他们的心田,他们的心就暖暖的了。

当他们跟我们不停的讲话的时候我们不要不耐烦,即使是一些琐事,即使他们要把所有没有意义的细节一点点的叙述给我们听。因为他们只会跟最信任的人才会进行这样的交流。每当这种时候我们应该高兴,他邀请着我们走进他们的记忆和精神世界。当他们叙述的时候我们要偶尔给他们一个支持的眼神让他们继续,偶尔要微笑一下,证明他说的事情很有趣。偶尔也要安慰她一下,因为别人的行为总是那么容易让他们那脆弱的心受伤。

三、日常生活安排

在家我们要时常关注他们,防止意外发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陪伴在他们身边,更不要轻易让他们外出,最好能在他所穿的衣服中放一张关于家庭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资料的安全卡片。

他们的自理能力很差,所以我们要像照顾婴儿一样对他们体贴入微,尽可能多的想到一些对他们不便的事情,并且为他们安排好。比如饮食起居要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做他们已经能做的事情,在培养他们应该能做的事情增加他们的自豪感;要给他们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安全的氛围,让他们在家里面放松,并且不过分的防御;要经常跟他们交流,聊聊一些开心的事。

所以我们要辅助医生给患者做康复训练(记忆,思维,注意力和集中力,视觉空间障碍;失语,睡眠倒错)。在照顾的层面应该做到:(保证病人安全,保证房间整齐,妥善保管危险物品;避免其他伤害,病人外出要紧随,增加交流,消除疑惑,转移他们不好的注意力,不用疑问句,而用委婉的陈述句)。

四、结论

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入住我院的9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 男42例, 女48例, 年龄60~83岁, 平均69.4岁。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 躁狂症患者18例, 抑郁症患者20例, 更年期精神病患者16例, 其他6例。以上均符合老年精神病诊断标准。

1.2 护理方法

1.2.1 掌握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1.2.1. 1 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的生理特点

(1)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下降, 使得他们的睡眠时间减少, 睡眠质量下降, 尤其是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睡眠功能障碍更严重, 常常有入睡困难, 眠浅易醒等。 (2) 神经、精神功能降低, 患者的记忆力下降, 反应迟钝, 从而易产生焦虑、抑郁、躁狂等情绪上的改变和性格的多变。 (3) 老年人体力减弱灵活性降低, 患病后可能变得生活懒散, 运动出现障碍, 后期可能连生活都不能自理, 需要别人的协助才能完成。 (4) 全身脏器功能的减退。在服用一些精神病药物时, 可能会出现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 如药物过敏, 引起运动障碍, 恶心呕吐, 便秘等[5]。 (5) 由于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 在患病期间易并发一些其他疾病, 如感染、发热、腹泻等。

1.2.1. 2 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1) 消极抑郁:由于现在社会上对精神病患者存在严重的歧视, 所以有些患者往往不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病, 从而不能积极地配合治疗, 久而久之还会对社会生活失去信心, 产生自卑心理;患者入院后, 远离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 交际圈缩小, 常会产生孤独、寂寞感。 (2) 紧张恐惧、悲观绝望:由于患者经常住院治疗, 病情反复发作, 使得他们对医院、医师、护士不再有信心, 对自己的病情恢复也失去了信心, 加上远离家人, 患者感到被冷落、疏远、遗弃, 甚至产生自杀企图及行为。 (3) 焦虑烦躁、多疑敏感: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过分关注, 加上自控能力的下降或消失, 心理承受能力的减弱, 他们往往会焦虑不安, 怀疑家人和医护人员对其隐瞒病情, 怀疑自己的病情非常严重, 对一切事物都非常的敏感。 (4) 敌对易怒:患者对所有的人都不信任, 使得他们很容易对事物不满, 而大发脾气, 甚至发生暴力攻击行为。 (5) 依赖心理:由于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体力与智力上的衰退, 造成他们容易依赖他人, 寻求心理上的安慰与生理上的帮助。

1.2.2 护理要点

1.2.2. 1 生理上的护理

(1) 严密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命体征:由于老年患者的语言或者肢体动作的退化, 使得他们的主诉能力减退, 加上服用精神病药物会使患者的反应迟钝, 常常掩盖一些疾病症状,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经常进行询问, 每天进行一次常规体征的检测, 及时发现患者的问题, 及时进行治疗。 (2) 有些精神病老人活动不方便或生活不能自理, 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记忆和智商减退, 经常不能找到自己的床位或不能自己上厕所等, 护理人员要对这些患者多加注意, 并帮助其完成。大多数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要时刻注意患者的活动, 对病情严重的患者一定要加强巡视, 避免其发生严重的骨折或摔伤。 (3) 有些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经常把床铺衣裤弄脏, 或随地大小便, 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更换, 及时清洗, 还要经常擦洗患者的身体, 保持干净, 避免发生尿路感染和褥疮。 (4) 在饮食上, 老年患者一般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低糖、低脂、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对于不能自主进食者要喂食, 并控制其能量的摄入量, 如果有抗拒进食者可以进行鼻饲, 甚至静脉输入营养液;同时注意补充足量的水分, 满足机体的需要[6]。 (5) 睡眠:老年精神病患者经常失眠或少眠, 医院一定要为患者创造好的睡眠环境, 如有必要可以适量的给予严重失眠患者一些安眠药, 帮助患者入睡。

1.2.2. 2 心理上的护理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护士应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 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 做到有耐心、热心、爱心的对待患者, 取得患者的信任, 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要求, 使患者安心的进行治疗。 (2) 进行积极地心理暗示, 老年精神病患者很容易接受周围人的暗示, 护理人员要注意平时的语言、动作, 积极地与患者交流, 给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 让他们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严格注意有自杀倾向的患者, 经常与他们进行心理辅导, 随时掌握此类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 (3) 对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建议, 有些老年精神病患者是由于子女经常不在身边, 感到孤独寂寞而发病的, 所以家属要经常的与患者进行交流, 关心患者, 消除他们的孤独寂寞感,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加强患者的行为训练, 训练患者自己洗脸、刷牙、吃饭、上厕所等, 让患者逐渐的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减轻患者的依赖性,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结果

通过总结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可以得出, 90例患者中有54例痊愈, 27例有效, 9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0%。

3 小结

通过总结以上护理经验, 笔者体会到作为护理人员, 一定要具有扎实的精神病专业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的知识;根据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自身特点, 护理人员在工作时要细心、耐心、热心以及具有爱心, 在语言、行为上要温柔, 对老年人要尊重, 使老年人保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由于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的需要, 往往要求护理人员进行全天候的护理, 经常与他们进行交流, 消除他们的孤独寂寞感和悲观绝望的心态, 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 并及时进行解决。同时笔者还体会到家属的关心与照顾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及疾病的康复, 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丽, 薛丽平, 李宏利, 等.老年期精神病的护理经验[J].中国现代生, 2008, 46 (17) :54.

[2]黄鲲鹏, 李凤丽, 聂利梅.长期滞留住院无主精神病患者87例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24) :79.

[3]李海虹, 徐小勇, 郭丽华.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 2008, 20 (4) :334.

[4]姚敏杰, 李秀兰, 李桂锦, 等.语言艺术是胜任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9) :206.

[5]乔元秀, 宋艳辉.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整体康复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 2011, 23 (8) :997.

浅谈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2009年—2011年共收治老年精神病患者100例, 其中男60例、女40例。情感性精神病40例, 精神分裂症30例, 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20例, 老年期痴呆8例, 老年期酒癖2例。经护理治疗后治愈32例, 好转48例, 病情稳定20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首先, 护理人员要与精神病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常与之沟通, 关心、理解他们, 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适当满足其合理要求。患者有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帮助改善不良心理状态, 减轻精神压力, 最大限度改善他们的怪癖个性, 从而适应社会。每月组织1~2次座谈会, 引导他们交谈并组织过好节日和生日;重视娱疗, 组织看电视、打扑克、下棋及功能锻炼;此外加强社会支持, 经常与家属联系, 说服家属来院探望患者, 让他们能感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 尽可能消除患者的孤僻感。

2.2 饮食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数牙齿不好, 咀嚼不充分或神经系统反射活动减弱, 以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副作用, 出现吞咽困难, 吃干食易噎, 喝稀饭易呛, 有些患者受精神病症状支配或躯体疾病导致食欲亢进, 暴饮暴食不知饥饱。因此对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在饮食上要做到: (1) 味香色美; (2) 少食多餐, 定时定量、避免过饥过饱; (3) 服用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糖、低盐食物; (4) 少食煎、炸、硬及粗纤维食物; (5) 少用过于精细食物, 主食应提倡米、面、杂粮混合, 纠正偏食等不良习惯。

2.3 安全护理

由于老年精神病患者易出现跌倒、烫伤、自伤或伤人等安全问题, 要求病房整洁、经常通风、安静无噪声、温湿度适宜、物品摆放相对固定、地面防滑。每日查房, 排除锐器、打火机、绳带等危险物品。患者按护理级别分类安排病房, 二三级护理的病房可摆放收音机、书报、盆花等, 一级护理的病房要随时观察患者病情, 以防患者由于兴奋、躁动、情绪不稳出现自伤、他伤等事故发生。

2.4 基础护理

因老年精神病患者大多缺乏自知力, 对于卧床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专人护理, 每餐专人喂食, 耐心服侍, 定期洗澡、洗头、剪指甲, 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发生, 及时清除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因老年精神病患者尿液易外溢, 严重者大小便失禁, 所以要经常清洗会阴部,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老年精神病患者常合并躯体疾病, 用药种类多, 易产生副作用, 给药的剂量、时间、配伍必须慎重。如一部分老年患者患脑血栓、脑出血后遗症, 吞咽困难, 易呛噎, 口服药时要看患者服下, 丸剂挤碎和泡汤服下;再如心肺功能差的患者静脉给药时输液量和速度要控制得当。

2.5 预防便秘

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 便秘发生率为45.65%[2]。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衰退, 运动减少, 抗精神病药物抑制作用, 较正常老年人更易出现便秘。预防和处理便秘的具体措施有: (1) 督促患者定时排便, 以养成习惯, 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泻药会干扰正常反射, 单纯便秘者尽量不用。 (2) 鼓励患者进食富含纤维食物、蔬菜和水果, 并多饮水。 (3) 鼓励患者参加体育活动, 以增加腹肌、膈肌、肛提肌的肌力。 (4) 顽固性便秘者可用液体石蜡、开塞露、甘油等, 严重便秘且无肠梗阻者可灌肠。

总之, 护理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是一项难度较大而艰巨的工作, 护理人员的精神和体力的消耗很大。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耐心;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老年精神病患者要延年益寿, 除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外, 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刘维.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居家养老模式的思考[J].理论与实践月刊, 2010, 9 (3) :70.

老年精神病病人护理 篇9

1 病例介绍

病人, 男, 70岁, 精神病史30余年, 精神分裂症, 服用过多种抗精神病药, 此次入院给予维思通2 mg/d口服。入院后体检:血压160/100 mmHg (1 mmHg=0.133 kPa) , 心电图显示有S-T段改变, 头颅CT检查:腔隙性梗阻, 余 (-) 。入院第13天05:30发现病人在床呼之不应, 呼吸停顿, 面色苍白, 口唇发绀, 压眶反射迟钝, 瞳孔缩小成针尖样, 小便失禁。检查:血压75/45 mmHg, 心率100/min。立即给予经鼻持续氧气吸入, 吸痰, 应用升压药、呼吸兴奋剂、利尿剂, 留置导尿, 病情逐渐缓解。13:00左右, 病人又再次出现呼吸暂停, 脉搏46/min, 即给予气管插管, 庆大霉素针8×104 U、糜蛋白酶400 U、生理盐水5 mL气管内滴注。肺部听诊大量湿口罗音, X线摄片示肺部感染, 高血压性心脏改变;血气分析示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经及时抢救与护理, 病人转危为安。

2 护理

2.1 了解病因

SA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 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病情逐渐发展可出现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呼吸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可分为中枢型、阻塞型、混合型三型, 以阻塞型多见。由于精神病人经常出现睡眠障碍, 而需要服用镇静作用较强的抗精神病药及催眠药物, 一般来说, 治疗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对呼吸没有抑制作用, 而催眠药物会抑制呼吸, 尤其是老年人, 而且二者合用会加重催眠药物的作用, 促进SAS的发生。因此, 对待精神病人的睡眠障碍, 应慎用催眠药物, 即使应用, 应以速效、半衰期短的药物, 短期应用, 加强观察, 预防SAS的发生。

2.2 特殊生理特征的观察

肥胖、脖子又短又粗、下颌小、腭垂长、扁桃体肥大、鼻梁弯曲、蒜头鼻。对有上述特征且睡眠中伴有明显鼾声的病人应在其睡眠期间加强巡视, 做到每15 min 1次, 针对此类病人, 要提高其对此症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①不要过度疲劳;②睡前不要做刺激性的活动;③避免吸烟、饮酒和服用刺激性药物;④注意减肥;⑤保持侧位睡眠, 抬高床头。对反复发作者, 建议其到相关医院做进一步的治疗。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出现SAS的病人要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定时吸痰, 持续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正确使用呼吸兴奋剂。

2.4 心理护理

SAS发病较少, 一旦发生, 病人对此深感恐惧, 不敢入睡或睡眠时易做噩梦等。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 做好心理护理, 使其消除恐惧, 增强信心, 放下思想包袱, 情绪稳定, 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何金淼, 冯志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精神科临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6, 2 (1) :60-62.

[2]Guilleminault C.Sleep apnea syndromes[M].New York:Liss, 1978:1-12.

老年精神病病人护理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组为我院老年病科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年龄≥60岁出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对照组为同期出院的非老年精神病患者。精神疾病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医院感染诊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1月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由该院医院感染科专职人员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查,结合临床医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的信息作出诊断。

1.2 方法与内容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由研究者通过查阅病历资料填写统一的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住院科室、精神疾病的诊断、住院天数、感染部位、感染发生日期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资料性质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医院感染病例582例,其中男性317例,女性265例;年龄范围60~81岁,平均年龄(64.3±11.6)岁;住院天数3~356d,平均住院日(88.6±85.7)d;疾病种类:精神分裂症412例(70.79%),情感性障碍136例(23.37%),其它精神障碍34例(5.84%)。对照组986例,其中男性581例,女性405例,年龄范围16~59岁,平均年龄(32.6±12.8)岁;住院天数3~162d,平均住院日(48.2±42.7)d;疾病种类:精神分裂症682例(69.17%),情感性障碍216例(21.91%),其它精神障碍88例(8.92%)。2组比较年龄、住院天数差异有极显著性(t=12.42,P<0.01;t=35.69,P<0.01);2组性别及疾病种类差异无显著性(χ2=2.97,P>0.05;χ2=4.96,P>0.05)。

2.2 2组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率比较

老年精神病患者与非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率(按发生例次计算)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表1)。

2.3 2组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比较

2组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计较,老年精神病患者上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与非老年精神病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 5)(表2)。

2.4 2组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住院时间分布比较

结果表明,老年精神病患者与非老年精神病患者在出院天数(31~60)d及≥91d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表3)。

3 讨论

3.1 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率

研究显示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率39.17%,显著高于同期非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率11.46%,也明显高于综合医院老年患者的14.46%[2]。精神病人总的医院感染率为21.50%,这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3],但是也明显高于全国医院感染平均水平的8.4%。同时发现,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提示老年精神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易感人群,所以,他们是医院感染控制和护理管理的重点人群。

3.2 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胃肠道多见,这与非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一样,但是,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显示其泌尿道、皮肤软组织部位显著高于非老年精神病患者,而上呼吸道感染则显著低,结合住院时间考虑,认为老年精神病患者,一方面年老体弱,存在多种基础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另一方面,与他们住院时间长有关。他们住院期间活动更少,自理能力更差,对药物耐受性差,更容易发生泌尿道、皮肤软组织部位感染,而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相对较低,与国内同类文献报道相近[4,5,6]。这提示老年精神病患者是精神病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医院感染有自己的特点,需要给予特殊关注,给予不同的方法和预防措施。

3.3 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住院时间分布

老年精神病患者与非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与住院天数有一定关系,住院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年轻精神病患者一般可住院时间较短,而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增加,尤其是3个月以上者,与医院感染显著相关。目前国内精神病住院患者普遍实行封闭式管理,患者集中生活,集体活动,相互之间密切接触,空气洁净度差,室内飞沫间的传播不易控制,研究表明封闭式管理和开放式管理相比,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差异显著[7]。

4 护理对策

4.1 加强培训,预防为主

医院科室领导重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9],针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强化预防意识,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年龄、基础疾病及合并症、住院时间、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抗生素的使用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等与医院感染发生的有关因素。

4.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严密监测病室空气质量,采取消毒、定时通风措施,提高空气质量,降低空气微生物含量。对出现感染症状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学习和推广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以控制蔓延。

4.3 做好基础护理

实施各项诊疗护理时,做好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口腔等基础护理。督促患者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早晚刷牙、漱口的习惯,对危重、生活不能自理者,给予口腔护理;督促患者勤洗头、洗澡,更换衣服,必要时督促更换内衣裤。对长期卧床者,保持皮肤清洁,受压部位按摩1次/2 h,防止发生褥疮;做好会阴部护理,适当多饮水,防止呼吸道、泌尿道感染[10]。

4.4 做好饮食管理

对患者家属宣传饮食卫生,严格检查家属带入的食品质量,尤其在夏、秋季,水果要新鲜,清洗干净,不吃过宿易腐败变质食品。

4.5

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总结分析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向有关科室及时反馈,对个别病区出现的医院感染的现象,要分析讨论,落实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研究医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提供有效的干预和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582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与986例非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与非老年精神病患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二者在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部位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其医院感染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干预和护理对策。

关键词:精神病,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病例对照研究,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张保刚.老年患者医院感染调查结果[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4):394.

[3]何佩芳.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3):191.

[4]岳平,郑慧,陈琦.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分析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7,13(9):832.

[5]曹玲珍,夏娟静.老年精神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杂志,2008,18(5):651.

[6]马菊琼.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原因探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2):1147.

[7]孙玉玺,刘福喜,吕冬苗.351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4):224~225.

[8]钟健英,朱英娥.老年精神分裂症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6(1):31.

[9]赖成美,张大平,杨蕉.精神病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2):206~207.

上一篇:切割工艺下一篇:志愿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