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护

2024-05-01

心理防护(精选七篇)

心理防护 篇1

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未来战争具突发强性、伤亡率大的特点,这不仅给参战人员肉体带来巨大伤害,也给其精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冲击。在1973年阿以战争中,以军中因战争心理性疾病所致伤员占伤员总数的60%;1994年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报告,美国仅用于应激性疾病的治疗费用和由此造成的损失,每年共计约450亿美元[1]。因此,积极开展战时心理防护研究,努力提高指战员平、战时心理素质,防止或降低应激性疾病的发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军事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适应军事医学的发展需要,我们课题组潜心钻研,多方论证,历时一年,成功研发可用于战时和平时的野战心理防护方舱。

2 心理防护方舱研究概述

方舱是一种军用刚性矩形装载体,其容积是固定或可扩展的,用于安装、运输和在其中操作各种军用装备,并为设备提供环境保护,具有运载方式灵活、适用范围广、经济效益好的优点[2]。自20世纪50年代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率先使用方舱以来,至20世纪70年代已在外军中广泛应用,并发展出野战修理方舱、野战方舱医院、野战雷达方舱等多个系列标准化装备。

我国对军用方舱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起步,1982年由原机电部4192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骨架式F400电站方舱,揭开了我国自行设计生产方舱的序幕[3]。到20世纪90年代,方舱研制工作蓬勃开展,技术日趋成熟,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我军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化,方舱研制也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一系列标准化方舱类装备如野战淋浴方舱、野战手术方舱、野战方舱医院等标准化装备相继问世并装备部队,极大提高了我军的现代化水平和远程机动保障能力。

目前,我军在心理防护方舱的研究领域有很多有益的尝试,如沈阳军区总医院研制的心理危机干预方舱[4,5]、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研发的野战心理咨询车[6]等,这些成果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都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借鉴现有成果基础上,设计研制了野战心理防护方舱,研制代号设定为XLFH-1型,并选择与设计图纸尺寸相近的衡山大客进行了试验改装,为部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打造了精确化心理服务保障平台。

3 野战心理防护方舱的系统功能

3.1 功能定位

本方舱是一种在野战条件下开展心理防护的专业技术装备。主要用于战时、救灾、反恐、平暴等多样化任务中人员的心理疏导和紧急干预;平时用于开展心理知识教育普及,指导团体心理行为训练,组织心理健康评估,以及开展心理防护课题研究等[7,8,9]。

3.2 人员编配

本方舱标准编配包括舱长(心理咨询师兼职)、精神专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心理专科护士、司机。根据担负不同任务,编配人员可作适当调整。

3.3 保障能力

本方舱保障等级为战术级。一座野战心理防护方舱的心理防治能力,相当于或高于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心理科水平[10],能够满足对相当于1个旅级人员伴随保障的需要。利用舱内的专业设备,可实现检查、诊断、干预、治疗、评估全流程服务保障。舱内可一次性服务12名心理问题患者。利用方舱配置的信息网络技术和各种便携设备,以方舱为中心向外辐射,服务保障覆盖半径200 m。按日工作8 h计算,方舱日均开展团体心理行为训练4批次1 600人,实施心理测评1 000~1 500人次,个体咨询治疗80人次,中重症治疗6~12人次。

3.4 功能实现

方舱的优点在于机动性能强,保障功能齐全,既适合平时展开工作,也适应野战条件;既可提供流水式作业,实施及时、靠前、就地、有效的心理服务保障,又可建立基地化服务保障模式,还可通过信息网络与后方全军精神病专科中心医院保持联系,提供远程指导和会诊。

3.4.1 心理评估功能

通过方舱系统安装的军人心理测查软件系统,依托方舱可进行单体心理测试、心理评估和心理诊断,同时,利用车载便携式心理测查设备,也可满足群体在不同的方位同时测量、评估和诊断的需要。

3.4.2 心理治疗功能

利用方舱中集成的军人身心自控系统、军人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和军人情绪管理系统等3套软件系统,可针对需求开展个体或团体生物反馈治疗、催眠治疗、心理危机干预治疗等;利用方舱中集成的军人绘画治疗系统、军人音乐放松系统等2套软件系统,可开展个体或团体艺术心理治疗;利用方舱配备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可通过微电流调节脑内神经递质,针对心理重症患者进行深度治疗;利用方舱配备的电针治疗仪、数字皮温皮阻仪,可开展相应的器械治疗;利用方舱配备的精神类药物,可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

3.4.3 心理防御功能

利用方舱配备的便携式心理宣教设备(户外投影设备、音响设备等),针对部队及相关人员的心理防御需要,可以随时在车下展开,解答单一或群体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宣教活动,开展群体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行为训练。

3.4.4 远程会诊功能

对疑难病例能通过方舱配备的网络远程会诊系统或者配属远程通讯传输会诊方舱(野战方舱医院)进行信息传输,与后方精神心理专家进行会诊或咨询,以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也可运用该系统对一线救援人员进行技术辅导和信息督导,加强前后方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3.4.5 设备携运功能

各种心理诊室检测、治疗仪器设备的固定安装采取螺钉硬固定和保险带软固定两种方式,保证仪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安全稳固、性能可靠。仪器设备使用时,固定装置的松绑操作简单,取拿层次与铺设展开层次相符合,确保使用迅速便捷。

3.4.6 自动操作功能

通过电源输入输出控制系统、舱内照明与办公系统、影像编辑播放系统、音响合成输出系统、电视监视摄像系统、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等进行自动控制,保证在移动或静止状态下方舱各项防护功能的正常运行。

3.4.7 自我保障功能

利用方舱下部内嵌式行李放置空间和车顶的行李架,配置军用帐篷、野战水囊、油气发电机、单兵携行具以及微波炉、电磁炉、炊餐具,备足4~5 d的给养量。同时,配备军用担架、100 m长交流电缆和多功能插座等,确保方舱在遂行任务情况下实现自我保障。

3.4.8 机动拓展功能

方舱由衡山大客试验改装而成,该车最高时速达110 km/h,机动性强,能够在接到任务后,高速机动到任务地域,迅速展开。此外,我们在方舱外侧增备可收缩遮阳棚和3套便携式可折叠桌椅,在气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舱外拓展出一个面积达20 m2的拓展功能区,进行初诊接待、分诊治疗,有效扩大了方舱的服务范围。

4 野战心理防护方舱的结构设计

4.1 运载工具

本方舱选用与我们方案整体设计尺寸相近的湖南衡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衡山HSZ6106型43座大客车改装。保留原有车体外部结构及空调等功能。车体内部空间:9 130 mm×2 300 mm×2 015 mm(长×宽×高);最大行驶速度110 km/h;展开时间:≤10 min;外部工作环境温度:-30~+50℃:外部储存环境温度:-40~+60℃;外部工作及储存相对湿度:25%~100%,3%~100%;车内工作环境温度为:(25±1)℃;电源要求:AC220(1±15%)V,50(1±5%)Hz。

4.2 舱内功能结构

方舱内部总体布局按照“接诊、测评、干预、评估”的一般流程展开,中间为通道,两侧为功能单元。依据不同功能,将方舱划分为“指挥控制区、接诊咨询区、综合干预区、重症治疗区”等4个区域,不同功能区实施物理隔离。具体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

4.2.1 指挥控制区(2.0 m×1.0 m)

(1)位置:本区域紧邻驾驶舱,是登车后第一个功能分区。我们利用物理手段隔离出一个2.0 m×1.0 m的半封闭的办公区域,中间保留过道。

(2)结构配置:本区域配置拐角控制台1个(0.65 m×1 m×1 m),工作椅1把(0.4 m×0.4 m×0.5 m),传真机1台,打印复印一体机1台,无线路由器1个,刀片式服务器1台,17 in液晶显示器1台,光电阅读机1台,文件资料柜1个(0.42 m×1 m×1 m)。

(3)功能:指挥控制区是全车的指挥、协调、控制中枢,通过车载服务器和网络连接技术主要担负方舱的组织指挥、资料存储、信息处理、远程会诊等功能。编配舱长1名,履行指挥控制职责,协助接诊治疗工作。

4.2.2 接诊咨询区(2.0 m×1.0 m)

(1)位置:在与指挥控制区相对的区域,我们物理隔离出一个2.0 m×1.0 m的全封闭区域。

(2)结构配置:本区域配置可折叠椭圆形咨询桌1张(0.5 m×0.4 m),使用时可拉出,不用时可折叠贴于车壁上;咨询椅2把(1.0 m×0.4 m×0.6 m),固定于咨询桌左右,便携式计算机1台。

(3)功能:本区域为全封闭式,在舱内营造了一个相对私密的咨询空间,利用装有心理测评软件的便携式计算机,在本区域可以实现初诊接待、病员分类、个体咨询等功能,编配心理咨询师1名。

4.2.3 综合干预区(4. 2 m×2.3 m)

(1)位置:本区域紧邻指挥控制区和接诊咨询区,我们利用物理手段隔离出一个4.2 m×2.3 m的空间,保留中间过道。通过中间过道门与指挥控制区相通。

(2)结构配置:本区域配置多功能心理干预椅7把(0.6 m×0.8 m×0.7 m),以过道为界,一侧3把,另一侧4把,椅背、腿托坡度舒适可调,座椅可360°旋转。紧挨过道门,放置3把椅子的一侧配置1把双人工作椅(1.0 m×0.4 m×0.6 m),1张可伸缩办公桌(0.6 m×0.5 m×0.6 m),供工作人员使用,4把椅子一侧正前方隔断墙上安装26 in液晶电视1台,卫星电视接收器1部。

每把多功能心理干预椅配备10 in液晶计算机1台、无线鼠标、键盘、耳麦各1个、生理数据接收器1套,每把座椅一侧车体壁上都设置了一个控制面板,面板上集成了开机键、USB接口3个,每台计算机均录入我们集成的野战心理防护软件系统。显示器由支架可收缩控制,无线鼠标、键盘、隔音耳麦、生理数据接收器闲置时收入上方行李箱,使用时可放置于座椅小桌板上。

(3)功能:本区域是全车开展心理测评、治疗、干预的核心区域,主要负责收治重度以下心理应激患者。在非治疗时间,兼具小会议室功能。本区域配备多功能心理干预椅7把,通过座椅配置的软硬件设备,能够实现多维心理评估、音乐放松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心理危机干预、视听模拟训练等多维功能。每把椅子既可以自成系统,也可以通过局域网与服务器相连,实现数据共享。本区域编配心理咨询师2名、心理专科护士1名。

4.2.4 重症治疗区(2.3 m×2.3 m)

位于车体靠后部位,采取物理隔离手段,形成一个全封闭治疗空间(2.3 m×2.3 m)。通过中间过道,划分为重症治疗室、装备器材室两个区域。

4.2.4. 1 重症治疗室

(1)位置:位于过道左侧。

(2)结构配置:本区域配置多功能电动诊疗床1张(1.8 m×0.7 m),床体支撑部件牢固固定于车体,床体可通过电动控制的方法折叠成坐位、半坐位,工作用小圆凳1个,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1台、电针治疗仪1台、数字皮温皮阻仪1台、便携式呼吸机1台、心电监护仪1台,心电监护仪和呼吸机均放置在床头上方,行车时可采取保险绳软固定,其余仪器设备不使用时放置在装备器材柜中。

(3)功能:本区域是开展重症心理治疗的关键区域,编配精神专科医生2名,心理专科护士1名。主要对出现精神疾病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官兵开展器械治疗、药物治疗、帮助其缓解症状,减小危害。

4.2.4. 2 装备器材室

(1)位置:位于过道右侧。

(2)结构配置:本区域配置装备器材柜2个(1 m×0.4 m×0.8 m)、(0.8 m×0.4 m×1.2 m)、药品器械柜1个(1.4 m×0.4 m×1 m)。

(3)功能:本区域主要用于存放便携式装备器材、专用医疗器械、精神药物,柜内便携式设备采取软固定方式运行,确保牢固稳定。

以上4个功能区,均采取模块化集成方式设计,一经定型投产,可将其按标准化方舱尺寸设计生产,装卸方便,操作简单,便于对接,性能可靠。

4.3 舱外功能结构

为了增强方舱的自我保障能力,扩大服务范围,我们根据车体结构,专门在车体外部设置了自我保障区和初诊接待区2个拓展区域,配备了大量便携式拓展设备。

4.3.1 自我保障区

为增强方舱在野战条件下的生存和自我保障能力,我们在设计方舱时,利用车下原有的行李舱,进行了重新分割和改造,专门设计了自我保障功能区,将行李舱均分为1.26 m×0.65 m×0.9 m的4个单元:一个单元用于我们的电路改造,放置方舱改装的电力线路系统;一个单元用于存放我们的自我保障物品如野战水囊、微波炉、电磁炉、炊事用具、给养等;一个单元用于放置柴油发电机;一个单元用于存放根据任务需要携带的其他物资。在车顶安装行李架,用于放置野战帐篷,保证方舱能在各种困难环境中正常运转,保障自如。

4.3.2 初诊接待区

方舱空间有限,为了拓展服务半径,我们在舱体外侧设计了拉伸式遮阳棚,利用方舱携带的便携式可折叠座椅,在气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舱外可拓展出一个20 m2的初诊接待区,可批量接待来访者,进行病员分类、初诊测查和简单的心理咨询。

4.3.3 便携式拓展设备

为了扩大方舱服务半径,借助车载无线网络技术,我们研发了4类便携式设备,可用于方舱达不到的前沿部队、基层连队。

4.3.3. 1 便携式心理测查仪器设备

(1)配合我们自主研发的军人心理测查系统使用的光电阅读设备。本设备可以通过投影仪和答题卡,在车下对一个团的官兵进行心理测查,所有测查结果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出,并通过无线局域网传输到服务器。

(2)配合军人心理测查系统使用的无线答题设备。通过投影仪和手持抢答器,可以同时对一个排的官兵进行心理测查,所有答题结果可以通过无线路由器,实时传输到车载服务器上,及时对测查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和评估。

(3)配合军人绘画治疗系统使用的心理拼图。通过将被测者的拼图拍照后传输到计算机中,由软件对图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迅速发现军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4.3.3. 2 便携式综合干预类仪器设备

本类设备主要包含5个我们自主研发的便携式心理服务诊疗箱,每个都配备12 in便携式计算机1台、便携式单兵心理测试仪1台、便携式军人危机干预仪1台,光电眼镜1副、生理数据采集线2条、高保真耳机1个。每台计算机都具备了我们车载综合心理干预椅的功能,安装了我们开发的军人心理测查系统、军人音乐放松系统、军人身心自控系统、军人绘画治疗系统、军人危机干预系统等6套,目前在全军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的专业心理服务软件,能够实现心理测查、音乐放松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绘画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多维功能,设备全部展开后,可以同时在车下对100余人进行心理综合干预,实现了心理综合干预的简便化。

4.3.3. 3 紧急救援类便携式仪器设备

本类设备主要包含心理卫生急救箱3个,每个箱子配备精神科治疗药物若干、电子血压计1台、听诊器1台、输液器2支、注射器2支。设备展开后,可以同时对重度心理疾病患者2~3人进行药物治疗,基本上可以满足重症心理治疗的需求。

4.3.3. 4 便携式心理宣教设备

本类设备主要包括户外投影设备1套、胸麦3个、拉杆音箱2台,可以在车下同时开展大范围心理宣教活动,大大拓展方舱的服务范围。

5 结束语

本方舱研发成功之后,先后执行了济南军区心理新装备示范观摩展示活动、军区实兵对抗演习、年度老兵复退工作、军区联勤部年度新兵营心理服务等大项活动中的心理伴随保障任务,为部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打造了精确化心理服务保障平台,得到了专家、各级首长和基层官兵的高度评价。方舱装备的心理学软件、医疗设备、便携设备具备军民两用功能,在平时,可以作为医院心理科、基层部队卫生队、科研机构心理技术研发中心的设备使用,也可以为相关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主要适用于野战条件下的心理服务方舱,该方舱也可用于平时开展心理工作。方法:采用与整体设计尺寸相近的衡山HSZ6106型43座大客车改装,在保留原车外部结构和空调的基础上,将车内空间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造,划分为指挥控制区、接诊咨询区、综合干预区、重症治疗区等4个功能区域,在车下设置了初诊接待区和自我保障功能区。方舱配有8 kW发电机、综合心理干预椅、电动诊疗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电针治疗仪仪器和设备等;可在舱内实现全流程心理服务,依托便携式设备可在车下对部队实施心理伴随保障。结果:方舱最大行驶速度130 km/h;展开时间≤10 min。结论:该方舱是一种适用于平时和战时的精确化心理服务保障平台,为在野战条件下开展心理服务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硬件装备。

关键词:野战心理防护,方舱,研究,设计

参考文献

[1]刘晓红,程灵芝,李川云.国外军事应激干预研究新进展[M]//苗丹民,王京生.军事心理学研究,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28-35.

[2]邵治良.军用方舱综述[J].电子机械工程,1990(4):1-14.

[3]杨占民.军用方舱及其发展趋势[J].火控雷达技术,1993,12(22):31-34.

[4]刘勇.心理危机干预方舱的设计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7):65-66.

[5]孙景阳,刘勇,黄津芳,等.CIT-1型心理危机干预方舱的结构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7):4-6.

[6]娄振山,廖贻农,胡卉栋,等.野战心理咨询车的结构与功能[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3):9-11.

[7]谭树林,李若新,徐洗新.S95-100.野战机动医疗系统及其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3,24(10):104-106.

[8]孙英勇,周维震.卫勤作业方舱远程医疗功能的设计与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2000,21(1):22-23.

[9]姜毅,普云敏,王毒荣,等.野战条件下的心理卫生健康保健[J].解放军健康保健医学杂志,2003,5(2):118-119.

心理防护 篇2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应该充满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那些不断跳动的数字,那些不断闪现的镜头,那些不断更新的消息,这场疫情每时每刻的变化都在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内心。疫情的来临,不仅威胁着公众身体健康,也影响着公众心理健康,特别是居家隔离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疫情时期,学生的心理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孩子们的正常生活被打乱,精心策划的家庭旅行没有了,春节的各种聚会取消了,不能约上三五小伙伴一起玩乐,并且还要经常被逼着洗手、戴口罩,学校推迟了开学……这种长时间在疫情阴影下、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与外人隔绝的居家生活,确实会给人们带来紧张、恐慌的心理。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化的需求在增加,情绪有较多体验但控制能力不足的阶段,对于疫情的关注加之生活空间的缩小会让学生在认知、情绪、行为、人际交往和躯体方面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在认知上,可能因为过多摄入疫情相关新闻和真假难辩的消息而无法对疫情作出科学的判断,甚至会出现灾难化的想法;在情绪上,会出现无聊、烦躁、憋屈、消沉、抑郁、易怒、恐惧等各种不同的困扰;在行为上,会无所事事,懒于学习、不思读书或沉迷手机游戏网络电视;在人际交往上,会产生人际交往范围极窄(缺少同伴交往)、交往能力和欲望都下降、易与家人争吵等问题;在躯体化反应方面,可能会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疼痛问题、消化系统问题、饮食问题和睡眠问题,也可能因为对疫情的担忧出现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症状或出现反复洗手、消毒等行为。

二、面对疫情,应该如何做好孩子心理防护?

(一)留心观察,及时掌握情况新闻、网络、视频关于病毒、疫情、死亡的消息铺天盖地的袭来,一下子让这些涉世未深的小朋友们感受到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恐惧。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焦虑、恐惧就有可能通过反常的行为表现出来。比如:晚上频繁醒来、哭闹,害怕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总是问:“妈妈、爸爸,你不要离开我好不好!”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他们对事物小心翼翼,饭量减少。或者,突然变得很胆小,平常很喜欢玩的玩具或游戏都不愿意参加了;还有可能出现尿床、反复吸允手指、咬指甲这样的行为。出现以上反常情况,家长要特别注意!

(二)自我调节,控制自己情绪。

一是不能将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只有家长表现得从容淡定,孩子才能从你的身上获得更多放松的信息。同时,也要允许孩子表达恐惧,当他们感到害怕的时候,耐心的倾听,陪伴。而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劝他们不害怕,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二是对孩子要包容、有耐心。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长,难免会产生更多摩擦,要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耐心教育。晨昏颠倒、游戏过度是许多孩子身上容易出现的现象,对此,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对孩子发火,也不宜立即将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适度打游戏不仅能增进孩子生活的乐趣,也能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玩手机也是“00后”少年的重要行为特征,通过手机孩子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学到更多的东西,但完全沉湎其中是万万不可取的,父母要控制好孩子的游戏时间,并关注游戏内容。

(三)以身作则,做好自我管理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模仿家长的行为。

在行为习惯和情绪调适上,家长都需要做好榜样,保持理性,积极应对,规律生活,给孩子传递战胜疫情的信心。在行为习惯上,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做“手机的奴隶”。均衡饮食,给自己和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餐食,彻底煮熟所有食物。在情绪调适上,需要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尝试用正向的思维去思考,让生活充满正能量,也给孩子带来温暖与信心。

(四)创新方式,教给孩子防护知识在孩子问到疫情的详细问题时,家长应用有趣的、具体的、积极的语言,给孩子解释病毒及其防护方法,给孩子带来稳定的情绪。

用正确的方式,向孩子传递关于疫情的信息,而不是只让他们看新闻,或者听大人说:哪个地方的情况又更严重了。对孩子最好的知识普及的方式就是减少孩子直接接触新闻的机会,给他们讲相关的儿童故事或者绘本。通过孩子喜欢的故事主人公,通过隐喻的方式把对抗病毒的知识和当前的疫情告诉他们,是最容易让儿童接受的方式。

(五)关心孩子,陪伴孩子快乐成长在这段时间里,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变长,不仅需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也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

可以每天晚上抽出时间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这段时间的感受和困惑,给予孩子需要的帮助。在空闲时间,可以陪孩子进行一些亲子活动,放松心情。玩玩具、读绘本、唱歌、文字接龙、下棋、观看优秀影视作品等等,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家务、搞卫生。让孩子的生活被有趣的游戏与活动占据,这非常有利于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体会当下生活的乐趣,这样自然而然就放松下来了。

(六)因势利导,加强孩子德育教育家长应利用疫情防控的契机开展科学教育、健康教育、社会教育、人生观教育、生活教育等,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科学和科学家的价值、什么样的人生最美、什么样的行为值得颂扬等等。

中华民族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非常好的教育资源,这次抗疫中无数医护人员为了抢救病人而争分夺秒、奋不顾身,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等,都是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极为生动的教材。此刻,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角色扮演等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

三、面对疫情,学生应该如何做好自身心理防护?

(一)劳逸结合,做好假期计划延长的假期给了我们更多自我支配的时间,还有不少的同学趁着这段时间“弯道超车”。

所以,在假期要做好详细规划,划分学习时间、休息时间、娱乐时间,屏蔽电子产品的干扰,按照日程表安排每日的生活学习,给自己更多的生活掌控感,让自己在假期中有所成长。同时,在家里也可以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例如跳绳、仰卧起坐、健身操等,增强免疫力。

(二)调适心情,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难免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可能会焦虑紧张或者觉得空洞无聊,及时觉察自己的心情,通过写日记、与他人倾诉等方式抒发,或者通过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缓解。

允许自己存在负面的情绪,不需要一味排斥它或者进行自我贬低。我们的计划可能被打乱,生活方式也让我们感到不适应,像以前一样保持平稳的情绪状态是很难的,但如果我们排斥自己的“焦虑”,会让自己更加焦虑,进入死循环。同时,尝试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虽然没有办法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但是我可以重新制定计划”,“虽然疫情让人恐慌,但我相信我可以照顾好自己”。我们可以肯定自己度过这段日子时付出的努力,肯定自己面对负面情绪的勇气,肯定自己积极正向的思维,看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三)保持联络,与家人朋友倾诉自己心情虽然不可以走访亲友,也不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游玩,但是我们还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和他们保持联系。

和家人、朋友通过视频的方式拜年,聊聊大家的近况和最近的心情,互相给予支持和鼓励,一起度过这段日子。现在短暂的分别是为了以后更好的重逢,等到疫情过后,我们再一起相聚!在家里,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变多,可以多和父母聊聊天,了解一下他们以往的趣事,倾诉一下自己的烦恼,走进彼此的内心。也可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者一起包包饺子,享受其乐融融的生活。

(四)及时求助,加强与父母老师沟通如果发现自己的不良情绪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睡眠,无法用自己内在的力量来自我调节了,应及时通过和父母沟通,或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自己内心感受,通过家长老师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让专业的咨询师陪你走过这一段路。

四、面对疫情,应该如何做好学生心理防护?

由于各地延迟开学,只能通过网络对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和心理咨询,一些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辅导、面对面的心理咨询都不能使用,这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许多挑战,但这不等于学校和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不可为。

(一)开展在线心理辅导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可采用“科普教育和专业辅导相结合、个人辅导和家庭辅导相结合、各种服务平台和网络通信手段相结合”的思路和方式,通过电话、微信等网络手段提供在线心理辅导服务。

学校可以为学生和家长编写疫情期间心理调适的在线读本,可以通过网络建立班级群或更小的学生群开展在线心理课堂。当然,还可为学生建立心理危机服务热线和平台,把电话提供给学生和家长,让他们随时拨打。当然,在提供心理服务的过程中,要遵守伦理,流程专业规范,避免对受助者的二次伤害。

(二)关注重点学生心理学校和教师一方面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要对一些重点人群进行重点关注:一是父母是确诊患者及在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学生;

二是身边有确诊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学生;三是疫情重点区域的学生;四是初三、高三即将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五是原来就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或自身性格比较敏感、比较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学生。此外,一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如家庭不健全、没人照料或父母自身有不良心理的学生等等。

(三)多措并举做好防护第一,学校和老师要让学生在疫情期间留意自身的身心变化。

要让学生知道,在疫情压力下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第二,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蝴蝶拍”等或用运动、音乐、倾诉来转移注意力、增加积极体验。第三,发布疫情防护知识、心理科普类文章等,指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看待和接纳自己在本次疫情中的心理状态,学习如何在疫情中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加心理韧性,进行自我心理保健。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定时关注官方通报,停止频繁了解信息,避免灾难化思维,积极面对自身情绪变化,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家长、老师帮助。第四,特别重要的是,要做好家校合作。及时通过家长微信群、等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状况,引导教育广大家长合理安排学生生活起居。

篇二:疫情期间缓解心理情绪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主题

抗击新冠肺炎,我们共同努力

二、班会背景

由于突发的疫情,使得过年期间正应该是走亲访友,与小伙伴玩耍的机会没有了,学生被要求进行自我保护,不能与外人进行接触,长时间的封闭生活使得学生出现了浮躁、懒散、害怕、焦虑的情况,影响身体健康。

三、班会目的1.懂得新冠病毒的危害,学会正确认识病毒。

2.做好疫情期间的预防,学会基本预防常识。

3.了解焦虑与突发状况的关系。

四、班会准备

1.将自疫情爆发以来的相关事件进行搜集。

2.分享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五、班会过程

老师以直播的方式

1.介绍此次班会的流程,介绍了班会召开的背景。

2.将重点部分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例,做正向分析。

(1)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形态在显微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柱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已命名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

(2)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般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多数患者症状为轻、中度,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3.就容易引发的焦虑情绪与突发状况的关系进行明确。

(3)什么是焦虑?

心理焦虑:是由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为什么会产生焦虑?

(2)怎样缓解焦虑情绪?

①认知疗法:改变不良认知或进行认知重建。

正确看待冠形病毒的危害,对它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了解自己身边的具体疫情,做好适当的防范,不要过度害怕和紧张,按照要求正常应对即可。比如:做好日常的消杀、测温、配合管控、尽量不出门、多关注时事……

②行为疗法:呼吸训练、松弛训练。

做深深呼吸、眺望远方等放松训练,或是干一些可以使自己放松下来的事情,比如瑜伽、看书、做手工、画画、弹奏乐器、唱歌等,并且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增加身体的免疫力。

4.就自我防护过程中的细节部分进行讲解。

5.学生连麦,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对大会内容进行总结:

(1)正确认识新冠形病毒,从自己身边做起,做好自我防范,不为医疗人员麻烦;

(2)正确看待新冠病毒,树立正确的心态,积极应对,积极配合。

六、班会教学设想

心理防护 篇3

一、享用“网络”便利,警惕诸多负面影响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学习、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麻烦,尤其是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网络成瘾导致学业荒废。有的中学生由于自控能力不强,上网很容易成瘾,常常在网吧熬到深夜,甚至夜不归宿,这不但影响了当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正常学习。课程落下很难再跟上,长期下去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以致沉迷于网吧而置学习于不顾。

上网易受不良信息影响。不少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含有淫秽内容,许多网络游戏非常暴力,聊天室中也不太健康,学生沉迷其中会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被引上犯罪的道路。

网上交友不慎易受骗。许多中学生喜欢网上交友,而又特别看重友谊、过分相信情感再加上涉世不深,很容易被社会上不良人员利用,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若处理不当会留下终身遗憾。

沉迷网络者身心俱受创伤。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时间久了还会出现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身心憔悴,精神萎靡。个别中学生由于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而不愿意与别人交流,性格孤僻,脱离集体,心灵游荡不愿回家,也找不到停泊的港湾,人生之路变得阴暗,整个家庭从此蒙上阴影……

二、探寻根本原因,明晰克服网络成瘾有效策略

为什么有的中学生会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这其中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原因,更有自身的原因,而心理发展不完善,人格发展不健全才是导致中学生网络成瘾最根本的原因。从理论层面上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克服网络成瘾至关重要。

首先,从时代发展的客观趋势和要求来看,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都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时代的变革必然产生层出不穷的新观念、新事物,健全的人格是人们主动、积极地调节自我适应转变的根本保证。有很多中学生之所以沉迷于网络,往往与他们人格不健全有关。作为跨世纪的青年一代,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急剧变化,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而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沉迷于网络的学生从网络世界中走出来,心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从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现状来看,长期以来,“假大空”的德育内容和枯燥灌输、外在强制的教育方式,不仅导致德育效果不佳、学生抗拒接受,而且还不断造就出青少年认知和行为脱节甚至相反的“双重人格”或“两面人”。一般认为,良好的人格品质是知、情、意、行等要素的和谐发展与统一。重视认知的教育无疑是正确的,这是良好人格形成的前提。但不能指望仅靠认知教育就能顺利产生良好的行为实现知行统一,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换句话说,忽视了情感、意志这些把“知”转化为“行”的中间环节的培养,往往会造成知行矛盾的恶果,这也是造成当前不少中学生认识到上网有害,但仍然沉迷于网络的重要原因。

三、健全学生人格,构筑“网络心理防护墙”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切认识到:帮助中学生戒除网瘾、远离网吧,需引导他们建立起有效的心理防范机制,而这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通过“五个结合”来完善学生人格,构筑网络“心理防护墙”。

1、“知、情、意、行”相结合。

近年来,我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留守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上网、网络成瘾现象明显存在,这严重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更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发展。为此,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意在完善学生心理,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健全学生人格,建立心理防范机制,让学生从心理上远离网吧,戒除网瘾。

一是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远离网吧,戒除网瘾”的主题教育活动,经常开展有关“网络成瘾”的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增强他们自觉的心理防范意识。

二是成立留守班,向留守学生实施关爱教育;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三远离”主题教育活动、“文明礼仪进校园”活动、“感恩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是通过军训、“李阳疯狂周”、励志讲座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锻炼。

四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投身于校园内社会实践,培养了学生主人翁意识;进行网络成瘾社会调查,让学生亲身感受上网的危害;参加远离网吧签字仪式,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戒除网瘾。

2、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在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家庭、社会的作用往往大于学校。我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特别注重家校联系,并积极寻求社会教育力量的支持。

每学期学校都要请社会上著名人士到学校开展报告、讲座。民主派出所、消防大队的领导是学校的常客,“关工委”的几位老人也常到校与学生谈心,合肥一中等名校的名师经常向学生传经送宝,李阳等著名的励志专家也经常性的为学生鼓劲打气,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同时,我们还引导家长们认识到:治疗“网络痛疾”不能“堵”只能“疏”。很多家长,一提到网络,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网络一棍子打死。实际上,根据调查显示,有13%的家长对孩子上网“坚决反对,发现了就训斥”,43.9%的家长则是采取严格“控制时间”的办法。常听到一些父母哭诉,苦口婆心的劝说失效后,就把孩子关在家里,甚至看着他不让他出门。但是,孩子仍然能找到借口或办法“逃出”家门,紧接着是更长时间的不回家。这些家长都忽略了造成孩子网络成瘾的原因并不是网络本身,在它的背后,有着很多的原因。网络成瘾的孩子,无法控制自己。他们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责备。人机对话代替不了师生对话,也代替不了亲子关系,所以,这需要父母、老师更细心地关心这部分孩子的学习、生活,给他们多一点关切,耐心地和他们讲道理,帮助他们走出“网络成瘾”这个迷阵。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3、各种心理教育力量相结合。

完善学生心理,健全学生人格,学校心理老师责任重大,学校心理咨询室担负着主要责任。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还积极寻求校园内各种心理教育力量的配合。

教导处大力倡导教学改革,引导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学生喜欢的、易于接受的教学风格,比如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等等。另外,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进行组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思考探索的氛围。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了,课堂的吸引力自然加大,那么对网络的兴趣就会减少。

中学生迷恋网络或厌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存在着学习障碍或人际交往障碍。教师如果不能关注到这些孤独脆弱的孩子,让他们融入班集体,这些孩子就很容易成为离群的孤雁,去寻找有价值的地方,躲进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学校政教处、团委会引导班主任有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主题班会、知识竞赛、辩论会、篮球赛等活动,提高大家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在教学中,老师要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课内外相结合来完成探究学习任务;认真开展课外团体活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结识更多朋友。同学关系好了,沟通的时间多了,虚拟的网络世界自然就会退居“二线”。

4、外部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再好,对学生而言只是外部教育。要使教育真正有效,还需把外部教育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他们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学校发出“远离网吧,戒除网瘾”倡议书,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网络的黑板报评比,征文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假期社会实践,调查了解学生上网及网络成瘾的情况,对学生都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在学校政教处和团委会的领导下,学生会、文学社、青年志愿者等学生团体,以及广播站、校报、橱窗等媒体在学生自我教育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帮助学生完善心理,健全人格,构筑“网络心理防护墙”最重要的自我教育力量。

5、不同形式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形成健全人格方面,学校心理咨询室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心理咨询室利用开展省级课题《新时期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的有利时机,努力尝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引导中学生远离网吧,戒除网瘾。心理咨询室常年、全天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排忧解难;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引导学生学会调适心理;经常利用教室小喇叭、橱窗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解除学习上的困惑;多渠道与家长联系,寻求社会力量帮助,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合力;在学校教导处、政教处、团委会的领导下,取得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理解与配合,促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整合……

应对网络谣言的心理疏导与防护 篇4

“众口铄金, 积毁销骨”, 网络在提供信息发布便利的同时, 同时也给谣言提供了温床。克兰兹伯格第一定律认为“技术既无好坏, 亦非中立”, 信息技术革命在推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 也为社会谣言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温床。

社会谣言与闲话、宣传和公众舆论一样, 是一种人们共享信息和思想的方式, 并且是一种非正式的共享信息和思想的方式。社会谣言指向的是社会公共事务, 而非“无关紧要”的个人事务。这里“无关紧要”十分重要, 它表述的是一种事务的“社会性”, 事务如果是“无关紧要”, 就不能引起公众的“共鸣”, 就不会产生社会影响。

如发生在2003年“非典”时期的广东第二次抢购风波, 前后仅花一天时间, 谣言就已传遍广东全省主要城市, “2月12日上午, 肇庆、清远出现购盐人潮, 其中清远最为突出;中午12时后抢购风迅速蔓延至江门、湛江、澄海、汕尾等城市, 之后扩展到抢购大米、食用油、调味品;傍晚时分, 抢购风波及深圳、珠海、东莞等珠三角大城市;傍晚6时后, 广州卷入抢购风波。”社会谣言的这种传播速度是传统社会所难以想象的。

二、网络谣言的影响及成因

(1) 网络谣言引起恐慌和社会不稳定

人们对SARS的恐慌远远高于交通事故, 尽管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比SARS高很多倍;人们对坐飞机安全感的关注也远远高于心脏病, 尽管心脏病的发病和死亡率要远高于飞机失事, 其实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有深刻的心理背景。大多人都同意, 对于知情不报, 导致小道消息满天飞, 引发社会恐慌, 是一种对社会不负责任的做法;除了突发性危机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外, 社会公众心里恐慌很大程度上还与隐瞒不报和过分负面报道有关。从而使沟通机制不但没有发挥作用, 还会进一步导致社会公众的非理性行为和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非典”肆虐导致中国许多农村出现怪力乱神的流言, 一些城市也不能幸免。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各种各样的谣言在网络流传, 如, 水污染的谣言、捐款被贪污挪用的谣言、海南“9.13”地震海啸谣言和广州大地震谣言等等。无论是在灾区还是在其他地区, 都受到波及。

(2) 网络谣言的成因

在非常时期, 恶劣生存环境中的高度紧张、超负荷的精神兴奋状态、庞杂而不确定的信息, 以及频繁的危机情景、模糊情景的不确定性等引起民众心理应激。民众容易产生心理上的迷惘、所以分析直接分析电影的叙事机制和叙事结构与一般现实逻辑之间的关系即可。

1, 真实影像系统:影像系统内部的叙事机制或故事本身在一般现实逻辑层面上是能够或者可能得以实际发生的事件。叙事机制的真实和环境人物造型机制的真实, 是真实影像系统最基本和本质的要求。可见这种影像系统是完全符合一般现实逻辑的。电影艺术的主流影片也大多是这类, 其生命力生生不息。如《色戒》《霸王别姬》《无间道》《秋菊打官司》《天下无贼》等等等等, 所有主流电影。

2, 象征影像系统:存在于影像系统内部的叙事机制在一般现实逻辑层面上的性质是寓言式的, 在实际生活中是极少作为实际具体事件而实际发生的, 或者极少实际存在的。

象征影像系统的三大特征是:

Ⅰ叙事机制寓言化或称非现实化

Ⅱ人物的符号化或称非现实化

Ⅲ环境或时空的虚拟化或者非现实化。

3, 特殊文化影像系统:

特殊文化影像系统的叙事机制的营造不是源于一般现实逻辑, 而是源于某种特殊文化学说, 如精神分析学说, 存在主义学说, 符号学学说等。它的叙事机制的合理性或逻辑性只能在一种深奥的特殊文化学说中才能得到合理解释, 如果接受主体事先不了解这种学说, 那么将很难在自己的一般现实逻辑层面上得到合理解读。如根据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说营造的影像系统《爱德华大夫》等。

4, 神话影像系统:叙事机制中的超自然, 超人类的力量, 是主要的剧作元素或者叙事因素。这些超自然超人类的因素, 是不符合一般现实逻辑的, 但是神话影像系统叙事机制内部的故事本体还是符合一般现实逻辑的, 所以在完成与接受主体预先约定的神话假定下, 受众还是可以接受神话影像系统内部在一般现实逻辑层面上构架起的故事, 其起承转合, 前因后果的叙述。

疑虑、紧张、恐惧、惊慌、害怕、疲惫不安、不知所措和缺乏理智判断。在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下, 民众的注意力偏向于威胁性的信息, 提取信息时也倾向于威胁性信息。根据信念偏见效应理论, 如果有一个可信的结论与人们对问题的心理表征一致时, 人们倾向于接受这个结论。因此威胁性的谣言不仅会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 而且容易获得广大民众的信任, 从而引发严重的社会后果。

三、网络谣言的防护对策

(1) 政府的及时信息发布和辟谣

在危机管理中沟通是最重要的工具, 社会成员只有在充分了解危机的实际状况及政府的应对政策情况下, 才能确立自身定位, 决定自己在危机管理中应采取的举措。“5·12”汶川大地震中, 政府通过多种信息发布渠道, 迅速发布信息, 并通过议程设置主导舆论, 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增强了政府公信力。首先表现在政府反应迅速, 信息传递透明。

(2) 塑造网民的良好心态

在和平年代, 政府要通过宣传和教育塑造网民以下意识和行为:抱着娱乐心态、宣泄心态发布谣言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猎奇心态受到权威充分信息的抵制, 随意的心态受到谣言危害性教育的免疫, 以谣言作为谈资会受到同伴的压力, 遇到不确定信息时可以向权威部门求证。

(3) 树立网络媒体的权威发布机构

网络媒体的素质参差不齐, 而且除了境内的服务器, 还有境外不受管理的服务器。在平时, 要培育一批在网民中有高度威信的政府网站, 如新华网、人民网, 加强网络安全, 以免在非常时期无法抵御得住黑客的网络战的攻击;当然也要加强对权威性比较高的民营网站的监督、管理和教育, 要求其建立完善的把关人制度。

(4) 提高网民独立思想能力, 培养成熟网民

加强媒体素养, 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网民是个年轻态的社会群体, 网谣的迅速传播, 和部分年轻人缺乏媒体素养, 独立、理性思考能力有关。青少年缺少足够的判断力, 又有较强的表现欲和好奇心, 容易轻信谣言。因此, 一方面要提高网民素质, 包括社会责任感和是非判断力。作为一名网民, 在享受现代网络传播的快捷便利和网络言论的相对自由的同时, 也要时刻不忘公民责任。

摘要:网络为谣言传播提供了平台, 而网络谣言给社会和群众带来了极大的负作用。本文对网络谣言的影响和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对网络谣言的防护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网络谣言,疏导,防护

参考文献

[1]陈佳芝, 徐寅.企业网络谣言浅析。东南传播, 2009年第7期。

[2]叶明昌.网络背景下的社会谣言及其社会控制。湘潮 (下半月) , 2008年第6期。

[3]柯贵幸, 迟毓凯, 王波.非常时期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和应对策略。社会心理科学, 2009年第1期。

心理防护 篇5

关键词:社会群体 心理防护 机制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的不断取得跨越式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地丰富与满足的同时,在精神与心理上却受到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等现实问题的强烈冲击和影响,从而导致罹患心理和精神疾病的人数量巨大,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据中国卫生部提供的资料,我国现阶段各种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患者己高达16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有各种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高达3000万。然而,单纯依靠以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等“头痛医头”的方式难以解决我国心理服务人才数量相对短缺与我国日益增长的心理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在借鉴了国内外团体心理服务工作的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解决上述的矛盾和问题应至少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应针对我国心理服务需求逐年增加的实际情况,采取防治结合的方式,即对发生心理和精神疾病的人们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估、治疗的同时,还应通过采取心理教育训练、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防护手段来降低人们发生心理问题的几率;其次,应针对心理服务人才短缺的实际,通过采取以团体为服务对象的策略,从而在更充分地发挥心理服务人才的效能。鉴于此,通过在学校、工厂、社区等社会群体中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心理防护机制将成为提高我国各种社会群体中心理服务效能的有效途径。

一、心理防护的目标与原则

心理防护工作主要包括心理防护教育与测评、心理防护训练、心理调适训练、心理危机干预、心理疾病治疗等方面内容。本文认为其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维护防护对象的心理健康;二是培养防护对象心理素质;三是增强由防护对象构成的群体的凝聚力和士气。鉴于心理防护工作的对象主要由成长经历、受教育程度、个性特征、家庭环境、社会背景均有所不同的个体构成的特点,本文认为在开展社会群体心理防护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防护对象的主体地位,注重人文关怀,从而促进防护对象的心理健康与发展;二是讲求科学的原则,要遵循心理学原则,客观分析防护对象的心理状况,采取科学的方法手段开展防护工作;三是预防为主的原则,要把提高防护对象心理素质作为防护工作的重点来抓;四是贴近生活的原则,要把各项防护措施融入到防护对象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以求实效。

二、心理防护机制的建立

心理教育训练机制。在社会群体中组织开展心理教育训练,应以提高防护对象心理素质为着力点,注重把握贴近生活的原则。在其体制建设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根据社会团体的性质,充分利用行政部门及民间团体的力量,建立健全心理防护的组织机构,确保心理教育训练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能够得到有力保障;二是制定符合教育、训练对象特点的教育计划;三是要突出教育内容的时效性、现实性特点,如在社区组织心理教育应着重以心理健康的预防,问题儿童教育等家庭生活的心理教育为主;在学校组织的心理教育中应突出以如何应对学习压力、如何克服青春期叛逆心理等内容为主;而心理训练应突出以社会能力或技能的训练为主,如儿童、青少年及成人社会技能的形成和培养等问题。

心理测量评估机制。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测量与评估,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各个社会群体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心理防护工作者开展预测分析,并制定教育训练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别是对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提供十分有价值的参考。建立心理测量评估机制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群体对心理服务具有正确客观认识的基础上,按照自愿的原则通过利用科学可靠的心理测量手段对心理防护对象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二是由专业人员对心理测量结果进行正确的解释、整理及记录,并建立完备的心理档案;三是对同一群体应采取动态心理测量与评估、及时更新心理档案的策略,从而确保该群体心理防护实现全程跟踪,全域覆盖。

心理咨询疏导机制。心理咨询疏导主要是针对某个社会群体中少数或个体的不适应以及心理问题进行咨询服务。虽然其工作效率相对心理教育训练较低,但却是维护整个社会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心理咨询疏导机制应注意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如在社区开展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咨询,在军队开展克服心理应激的咨询与治疗,在学校开展学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辅导;二是切实把好心理防护专业人员的素质关,即要以专业咨询师作为技术骨干力量,从而确保防护对象能够得到专业化的心理服务;三是要对心理咨詢疏导专业人员的资质认证、技术手段的选择、保密准则等形成制度化,切实提高社会群体心理咨询疏导的规范化水平。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心理危机如若发生在群体中,尤其是由心理危机引起的社会攻击行为和自杀,对整个群体的负面心理影响以及群体安全将带来不可估量的隐患,因此,加强心理危机干预是十分有效的心理防护手段。其机制建设应注重加强以下内容:一是心理健康宣传。在社会群体中以心理健康的知识与理念为中心,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心理防护意识。二是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在团体中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协调顺畅的预警体系,并建立健全危机干预方案,从而实现对危机的发生能够尽早发现、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和快速控制;三是建立危机干预体系。根据各群体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包括心理支持、及时阻控、实时监护、心理咨询、紧急救助,以及对自杀未遂人员心理干预等各个环节的体系,确保危机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

参考文献:

[1]夏雁军,杨坤.心理咨询师培训的思考[N].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7(1):52-54.

心理防护 篇6

近年来, 部队执行的多样化军事任务逐年增多, 官兵对心理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所以积极开展战时心理防护研究、搭建机动化心理服务平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我军多家单位已经做出了尝试, 研制出或正在研制“心理服务车”或“干预方舱”[2,3]。2010年, 军区联勤部在总结以上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研发出第Ⅰ代野战心理防护方舱[4]。这些方舱的野战机动性、通用化和模块化的设计仍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5], 有必要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本单位研发的野战心理防护方舱总结以往研究的经验, 立足战时的实际需求, 严格按照国标、军标进行设计, 很好地解决了方舱的野战机动性、通用化和模块化等一系列问题。

1 环境适应与机动性

方舱在野战条件下的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机动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 野战心理防护方舱的设计从运载底盘、舱体的选择、装卸设计及空气维护系统选用等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

1.1 运载底盘

运载汽车底盘采用陕汽SX2190整体自装卸专用越野汽车, 载质量为12 t, 最高时速为86 km/h, 具有较强的野外机动能力, 能够顺利通过野外复杂的路况, 包括行军急造公路。2010年, 解放军153医院野战方舱医院玉树救援行动验证了其优越的野外机动能力[6]。其主要战术技术性能参数见表1。

1.2 方舱舱体

方舱采用标准6 m双侧手动翻板式扩展方式。该扩展方式根据平行连杆运动的设计原理, 操作人员通过推拉方舱的侧板, 使侧顶板带动侧底板进行联动性的展开或收拢, 打开端板即可使用, 可在任务区域不借助外力快速手动在车上或车下展开, 克服了二代方舱液压扩展受温度条件限制的不足, 故障率低, 性能可靠。方舱扩展顺序如图1所示。

1.3 自动装卸

方舱底部采用H形托架设计, 无需借助附属装置即能够在陕汽SX2190越野车上实现自动装卸, 这是增强方舱机动性的又一重要举措。H型架的下端与舱底滑橇铰接, 上部与舱顶用销连接。导向轮安装在舱后下端。底架式滑橇与底板连接。H型架是方舱自装卸的关键部件, 两边梁和横梁采用矩形钢管焊接成型。H型架自身质量为180 kg, 向下翻转时扶手处的操作力最大为109 kgf (1 kgf=9.8 N) , 2人可安全轻便操作。

1.4 设备固定

方舱内设备固定的方式应该满足2个条件[7]: (1) 便捷拆装, 便于方舱的快速展开、撤收。 (2) 牢固可靠, 确保运输过程中的设备安全。科学、有效的固定方式也是提高方舱野外机动能力的措施之一。本方舱设备主要采用2种固定方式:硬固定方式与软固定方式。硬固定方式主要用于设备在工作位置上的固定, 在设备相应的工作位设计硬卡具, 便于快速固定和展开设备。软固定方式采用固定性好、抗冲击和抗颠簸的专用固定工具, 主要用于设备在运输过程中的固定。靠车厢边和车底一定位置设计与软性固定卡具相匹配的内凹固定环。软性固定卡具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单向卡口锁紧的特点。

1.5 环境维持

方舱良好的环境维持能力是野外生存及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本方舱设计满足以下性能指标: (1) 环境条件:工作温度-41~+46℃; (2) 贮存温度:-55~+70℃; (3) 相对湿度:95% (温度30℃时) ; (4) 淋雨强度:6 mm/min; (5) 日照:总辐射强度:1 120 (1±10%) W/m2; (6) 盐雾:有抗盐雾大气腐蚀的能力; (7) 霉菌:有抑制霉菌生长的能力, 霉菌的生长等级为0~2级; (8) 总传热系数:方舱在内外温差55℃环境条件下的总传热系数不大于2.5 W/ (m2·℃) ; (9) 光密性:处于工作状态, 门、翻板、窗关闭, 放下遮光窗帘, 不应有直射光线漏出舱外; (10) 海拔高度:在海拔2 500 m以下能正常工作。

为满足以上性能, 本方舱采用空调、空气过滤设备、暖风机和换气扇等环境保障设备。选用的合肥天鹅FKWD-50×2C军用空调的内部同时集成了空气净化装置, 该空调具有制冷、制热、通风、除湿、清洁室内空气等功能。舱体前后端板上部安装4个换气扇, 遵循“上进下排、前进后排”的原则。

1.6 电磁屏蔽

方舱电磁屏蔽处理的根本目的是确保屏蔽方舱的电气连续性, 主要着手点是缝隙处理, 包括组舱缝隙、门 (窗、壁盒) 、空调、暖风机等孔口与舱壁间的缝隙及贯穿舱体导体等[8]。解决缝隙电磁泄漏的措施主要有:增加接触面的重合面积, 这可以减小电阻, 增加电容;使用尽量多的紧固螺钉 (铆钉) , 这也可以减小电阻, 增加电容;保持接触面清洁, 减小接触电阻;保持接触面较好的平整度, 以减小电阻、增加电容;使用电磁密封衬垫, 消除缝隙上的不接触点。另外, 各开口的电磁密封采用双层金属橡胶芯屏蔽条衬垫。

2 结构设计与通用化

野战心理防护方舱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军用方舱通用规范》进行通用化和标准化设计。

2.1 方舱外部设计

野战心理防护方舱系在6 m标准集装箱基础上进行改装, 外部尺寸在收拢状态下为6 058 mm×2 438 mm×2 438 mm (长×宽×高) , 展开状态为6 058 mm×5 800 mm×2 438 mm (长×宽×高) 。按照功能实现要求, 设置环境维持设备区、外携设备存放区以及通风窗6个、舱门2个, 如图2所示。

2.2 方舱内部布局

野战心理防护方舱的内部尺寸在收拢状态下为5 904 mm×1 780 mm×2 020 mm (长×宽×高) ;展开状态下主舱为5 930 mm×1 780 mm×2 020 mm (长×宽×高) , 侧舱为5 430 mm×1 845 mm×1 915 mm (长×宽×高) , 展开后可使用面积为30.6 m2。按照“接诊、测评、干预、评估”心理学工作的流程, 将方舱内部划分为指挥分诊、团体干预、个体干预、重症救治4个功能区域。本方舱采用旋转翻板隔断法分割出所需的功能区, 旋转翻板选用轻型蜂窝隔板材料, 以铰链与舱体相连, 可根据需要变换空间;精密计算翻板尺寸和厚度, 确保方舱顺利撤收, 以软胶条密封四周, 以保证翻板在顺利移动情况下的隔音效果。展开后以插销装置固定翻板, 以确保空间稳定性。

1.方舱角梯;2.方舱锁紧机构;3.活动采光窗;4.抽拉导轨;5.活动采光窗;6.附件箱;7.H型托架及滑橇;8.军用管道式空调;9.电缆盘箱;10.电源壁盒;11.信号壁盒;12.暖风机;13.暖风机壁盒;14.手动调平机构;15.轴流风机壁盒;16.走廊门;17.重症救治区门;18.侧舱辅助支撑;19.外携存放区

方舱内部所有空间均有通道与舱外相通, 指挥分诊区、走廊和重症救治区有舱门通往外界;个体干预区和团体干预区经外推式活动采光窗与外界相通, 窗体尺寸为500 mm×400 mm, 能够容一人顺利通过。以上设计在紧急情况下, 能够有效解决疏散问题。其内部空间布局如图3所示。

3 功能实现与模块化

本方舱是开展心理防护工作的专业作业平台, 主要用于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官兵的心理评估、心理教育、行为训练和紧急心理干预。方舱的团体干预区可同时对8人进行心理评估、教育、训练和干预;个体干预区为心理咨询师提供一对一心理服务设计;重症救治区主要针对重度心理反应或精神疾病者进行物理或药物干预;指挥分诊区是方舱的核心, 所有数据汇聚于此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各功能均实行模块化设计, 可在舱内实现功能, 同时利用便携设备将功能扩展到舱外。

3.1 指挥分诊功能

指挥分诊区配置刀片式服务器、交换机、无线路由器、北斗通信指挥系统、卫星设备接收器等设备, 依托新研发的野战心理防护方舱管理平台和官兵数据信息录入系统2大软件平台, 通过局域网实现指挥控制功能。官兵数据信息录入系统具有批量录入官兵信息的能力, 被试人员在进入方舱前, 通过此系统可将个人信息导入数据管理平台, 并与指纹绑定。野战心理防护方舱管理平台是信息系统的核心, 是方舱所有软件的管理平台, 采集到的评估、干预、训练数据均汇总于此平台, 自动进行统计分析, 如图4所示。

3.2 心理评估功能

通过研发的军事应激危机预警系统, 应用26种量表收集官兵的心理数据, 自动分析官兵的心理应激水平和心理危机状态, 形成评估报告, 并将评估对象分为重、中、轻、无心理问题4类。舱内每次可测验10人, 舱外在局域网范围内依托便携设备每次可测验100人以上, 利用纸笔测验方式和光电阅读系统可实现更远距离和更大人群的评估。

3.3 心理教育功能

方舱配备官兵心理教育系统、影音系统及官兵心理教育课件和影视资料。心理防护人员针对官兵的实际心理需要, 利用方舱设备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解答心理困惑, 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此功能可在舱内和舱外开展, 舱内主要针对有心理问题的特定人群, 团体区每次可对8人进行心理教育;舱外利用扩展帐篷, 每次可同时对50名以上官兵实施心理教育, 利用便携和移动教育设备, 可在营区或驻地组织大规模心理教育。

3.4 行为训练功能

心理行为训练分为舱内模式和舱外模式。舱内模式主要在团体干预区进行, 军事应激训练系统采用军事应激强度分级处置的方案, 利用系统脱敏的原理, 配合3D投影系统, 可帮助官兵逐步适应不同应激强度的军事应激场景;配备22种心理行为训练器材, 心理防护人员可在舱外开展多样的心理行为训练。

3.5 心理干预功能

方舱具有多层次的心理干预功能: (1) 一般心理问题的干预或军人压力的管理。军人心理压力管控系统通过分析心率、呼吸、血压等生理数据, 判断来访官兵的心理压力水平, 应用脑波诱导放松技术, 逐渐诱导应激状态下的官兵进入深度放松状态, 快速缓解压力。 (2) 心理危机处置。军人心理危机干预系统以军人心理素质模型为基础, 使用眼动脱敏和生物反馈技术, 快速缓解官兵心理创伤的症状。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可调节患者大脑的异常脑电波, 以缓解来访官兵紧张的心理状态。 (3) 重度心理问题或战时精神疾病的救治。配置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可快速修复应激者脑神经的紊乱的状态, 以缓解心理危机状态。专科药物的及时应用, 能帮助官兵缓解恐惧、思维和行为紊乱症状, 此功能主要在重症救治区实现。

3.6 远程会诊功能

远程会诊系统对疑难案例能通过“军卫一号”系统与后方专科医院联系, 与精神心理专家进行会诊和咨询, 以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同时也能运用该系统对一线救援人员进行技术辅导和信息督导, 加强前后方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4 应用效果分析

野战心理防护方舱自2012年11月研制成功后, 先后参加了新兵精神疾病监测任务1次, 参加军区边远仓库巡回服务2次和军事演习保障1次, 直接服务官兵2 745人次。通过实战检验, 与国内其他同类方舱相比较, 本方舱具有以下特点: (1) 灵活的野外机动性能。方舱运载底盘陕汽SX2190越野车能够通过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复杂路况;双侧手动翻板扩展方舱可在任务区域不借助外力快速手动在车上或车下展开, 故障率低, 性能可靠。 (2) 规范的心理工作环境。按照心理服务工作流程, 将方舱内部划分为4个功能区;旋转翻板隔断法分割出所需的功能区, 确保形成相对私密的心理工作空间;功能区采用淡黄色、乳白色等色调内饰, 淡蓝色、淡苹果绿色彩灯及美丽风景挂图, 构成相对淡雅、静美的空间。 (3) 高效的信息处理功能。方舱所有软件基于野战心理防护方舱管理平台展开工作。自动分析舱内、舱外采集的所有评估、干预数据, 生成综合报告, 能够及时把握部队官兵的心理状况及干预效果, 以便为单位领导上级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4) 强大的心理干预能力。方舱的军事应激训练系统、军人心理压力管控系统、军人心理危机干预系统以及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仪、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设备等物理治疗设备能够对官兵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置, 效果显著。 (5) 便捷的舱外扩展能力。方舱采用功能模块化设计, 可使用便携式设备在方舱服务区域外开展心理防护工作。

5 结语

与外军相比, 我军医用方舱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国内, 研究也远滞后于军内其他专业技术方舱, 特别是心理防护工作相关的方舱直到2005年才有了突破。目前, 现有的心理工作相关方舱均在大客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机械化、自动化、集约化、信息化等程度还不够高, 特别是在越野机动能力、通用化和组合化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本野战心理防护方舱在2012年研制成功, 以标准化集装箱为基础, 以越野性能强的陕汽SX2190型越野车为底盘, 严格按照军用标准设计, 很好地克服了以往心理方舱机动性和通用化方面的缺陷;工作空间宽敞, 整体布局合理, 结构紧凑简洁, 信息自动化程度高, 自主研发的管理和功能软件能够很好地满足心理防护工作的需求;在多次实战运用中, 机动性能和心理防护能力得到了验证, 可以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研制机动性强、标准化的野战心理防护方舱, 用于部队平战时的心理防护工作。方法:以双侧手动翻板方舱为方舱舱体, 以陕汽SX2190整体自装卸越野汽车为底盘, 严格依照军用标准进行设计;按照心理防护的工作流程, 将方舱内部分为指挥分诊、团体干预、个体干预和重症救治4个区;依据信息集成和心理防护功能实现的需求, 进行硬件、软件的研发和配置。结果:方舱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和高度的信息集成分析能力, 其心理评估、心理教育、行为训练、心理干预和心理救治等功能实现了模块化和一体化, 满足了心理防护工作迅速、及时和有效的要求。结论:该野战心理防护方舱机动性能好、信息处理能力强、通用化程度高、心理防护功能多样化, 是专业的心理防护装备。

关键词:方舱,心理防护,结构设计,卫生装备

参考文献

[1]智佳平, 贾少华, 汪玥.非战争军事行动官兵心理防护方法浅析[J].实用医药杂志, 2010, 27 (6) :560-561.

[2]孙景阳, 刘勇, 黄津芳, 等.CIT-1型心理危机干预方舱的结构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7) :4-6.

[3]娄振山, 廖贻农, 胡卉栋, 等.野战心理咨询治疗车的结构与功能[J].医疗卫生装备, 2009, 30 (3) :9-11.

[4]李宁, 赵建华, 贾少华.野战心理防护方舱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 2012, 32 (2) :27-30.

[5]卢耀晖, 周继伟, 谭拯, 等.开展方舱模块化研究, 建立机械维修方舱标准体系[J].移动电源与车辆, 2008 (4) :19-23.

[6]郭新, 安军防, 黄咏梅.野战方舱医院在玉树抗震救灾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1, 18 (7) :653-654.

[7]陈渝, 孙汉军, 史长宁, 等.医疗装备在卫勤列车中固定方法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 2007, 28 (1) :59-60.

心理防护 篇7

关键词:病人,家属,心理,护理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病人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有些还会增加痛苦,病人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身体和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病人和家属的积极配合,病人的心理护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所以我们要想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才是关键。

1 什么是心理护理

人在患病后都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家庭成员应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对疾病的错误感受和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

2.1 疼痛的心理护理

某些肿瘤、手术后、外伤及慢性炎症或结石等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有些慢性疼痛,原因较为复杂,影响疼痛的原因也很多。对疼痛的病人应转移其注意力,创造和谐、愉快的环境与情绪,消除不良消极因素的影响。

2.2 焦虑的心理护理

病人表现焦虑,是一种痛苦不安的心理状态。不同病人焦虑的行为表现也因病情轻重而异。因此,在护理病人时,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正确的诱导。首先应尊重病人,其次让病人感到自己不是完全依赖他人,使其减轻焦虑,若病人焦虑心理较重且不易缓解,可酌情给予安定口服,并及时处理引起焦虑的疾病。

2.3 悲伤的心理护理

悲伤是病人感觉或预感到将要出现失去亲人或重要事物时的一种心理反应状态。可表现为沉痛、哭泣、懊丧、忧郁等,甚至有自杀的念头,因此积极劝慰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帮助病人找到支持的力量,如和亲密朋友诉说等;通过和病人的深入交谈,提高病人自身价值。

3 患者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

3.1 焦虑和紧张

入院时对疾病缺乏认识,对环境陌生感到焦虑,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住院期间由于亲属病情变化而引起的焦虑与紧张,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随时关注自己的家人。

3.2 怀疑和不信任

对疾病的不了解,查阅网上或书籍与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自己查阅的资料为准,对医生的治疗方案表示怀疑,并拒绝配合医护人员的各种护理治疗,其次因医疗设施和环境的局限性引起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便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

3.3 依赖感

患者家属对病人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护理人员,对自己缺乏信心,生怕自行的行为会伤害病人。

3.4 容忍

对患者不正确的行为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属的共同表现,他们对病人的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许多过激行为如辱骂医护人员也不劝阻并支持。

4 常见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4.1 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大部分急性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1)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患者一旦进入医院,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给患者留下美好印象。

2)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以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感染病人,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3)使病人感到安全。对急性病人,多给予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4.2 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慢性病人因为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护理应紧紧围绕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

4.3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1)病人术前的心理与心理护理。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患者对手术往往害怕过程,又担心预后。例如在心脏科的一个病室里,其中一个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死在了手术台上,另外两个待手术的女孩就都偷偷写下了遗书。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均证明,病人术前恐惧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此应当进行术前心理咨询。咨询应由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针对不同的病人,用恰当的语言交待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如准备在局麻下做腹部手术,就应告诉病人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感到不适和牵拉痛,届时应有思想准备,并行深呼吸,努力放松。

2)病人术后的心理与心理护理。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因此,对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及时告知手术效果;(2)帮助病人缓解疼痛;(3)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4)鼓励病人积极对待人生。

4.4 重危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大部分病人疾病经过诊治可以治愈,但不论医学发展到什么程度,总有一小部分病人因医治无效而面临死亡。不管死亡是突然发生或久病造成的,一般说护理重危病人和安慰这阶段病人的家属,是护理上最难处理的情况。临终病人的心理状态极其复杂,E.Kubler-Ross将大多数面临死亡的病人心理活动变化分为五个阶段:

1)否认期。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此时护士应当劝说家属不可当着病人面表现出难过。

2)愤怒期。度过了否认期,病人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表现得悲愤、烦躁、拒绝治疗,甚至敌视周围的人。此时护士要谅解宽容病人,真诚相待,说服家属不要计较和难过,并与医护合作,帮助病人度过愤怒期。

3)妥协期。病人由愤怒期转入妥协期,心理状态显得平静、安详、友善、沉默不语。能顺从地接受治疗,此时护士应尽量地安慰病人,为之解除疼痛,缓解症状,使病人身心舒适。

4)抑郁期。病人已知道自己面临垂危,表现了极度伤感,大多数病人在这个时候不愿多说话,但又不愿孤独,希望多见些亲戚朋友,愿得到更多人的同情和关心。护士要同情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允许亲人陪护和亲友探望,让病人同亲人在一起度过不可多得的时刻。嘱咐亲人要控制情感,不要再增加病人的悲痛。

5)接受期。这是垂危病人的最后阶段。病人心里十分平静,对死亡已充分准备,护士应一直守护在临终病人身旁的人,要帮助病人整容,用生理盐水擦拭眼睛、鼻孔和面部的污迹。病人听觉是人体最后的丧失知觉的器官。故不可议论不利病人心情的话,不可耳语。

5 心理护理具体护理措施

我们首先要“报喜不报忧”,尽量多谈一些使病人和家属感到愉快、宽慰的话语和事情。安慰病人及其家属,让病人精神宽松,早日恢复健康,避免谈论可能刺激对方或对方忌讳的话题。当见到病人及其家属后,一般先讲述一些凭自己直观得到的印象,例如“你的气色不错。”“你比以前胖了。”“你的精神很好。”接着,多讲一些医院外和与病情无关的内容,如单位里、家庭里甚至国内外的重大消息,尽可能地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病人诉病情时,应该认真聆听,并从中发现一些对病人有利的因素,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安慰。例如病人说过“胃口不错”的话,探望者就可以借题“发挥”,多讲些胃口好对战胜疾病的重要意义,使病人认同这是个有利条件,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要有真挚的同情心,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美好的语言,理解家属对亲人生病带来的痛苦,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

6 心理护理的发展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心理防护】相关文章:

人防心理防护范文05-31

浅谈战时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06-03

高压线防护防护方案08-13

防护04-16

防护设计05-05

机房防护05-06

电梯防护05-08

防护技巧05-09

训练防护05-16

防护对策05-24

上一篇:体育教育与健康心理下一篇:小型制造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