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整合风险

2024-05-17

纵向整合风险(精选七篇)

纵向整合风险 篇1

1.1 纵向整合的定义

纵向整合战略是近来被广泛提起和运用的企业战略, 旨在加强企业对企业成长所需的战略性资源和能力的控制, 从而构建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竞争优势。由于纵向整合属于企业战略管理的范畴, 本文对纵向整合概念的理解主要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展开。

关于纵向整合的概念, 从西方战略管理各学派来看, 由于各学派研究的重点和角度不同, 对纵向整合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本文认为企业的纵向整合是:企业为了应对动态变化的环境, 对企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上的战略性资源进行整理、协同、综合、系统化、集成、融合, 形成对企业战略性资源和能力的有效控制, 不断构建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行为。

1.2 纵向整合的分类及主要模式

企业纵向整合按研究的目的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 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5类:后向整合和前向整合, 完全纵向整合和不完全纵向整合、紧密型纵向整合和松散型纵向整合、集约型纵向整合和粗放型纵向整合、前瞻型纵向整合和务实型纵向整合。

企业纵向整合战略弥补了纵向一体化战略在资源整合实现模式上的单一化, 而是将更多的、更富有灵活性和操作性的实现模式引入进来, 主要有投资自建、整合、战略联盟和合资、隐含契约和长期关系、特许经营权、企业集团等几种整合实现模式, 其中以兼并收购运用得最为频繁。

2 纵向整合风险分析与评价

交易费用理论认为, 当企业发现对其上游的要素供给和下游的产品销售进行控制可以节省交易费用时, 就会发动纵向整合。在纵向整合过程中, 如果不考虑交易对象的交易特征和企业交易的实力而盲目整合, 可能使纵向整合效果大打折扣, 甚至引起整合失败, 由此也就产生了纵向整合的风险。

2.1 纵向整合风险的类型

企业整合活动涉及面广, 风险存在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 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本文按风险因素的来源划分, 将企业纵向整合风险划分为微观层面风险和宏观层面风险两种类型。

2.1.1 企业纵向整合的微观层面风险

企业纵向整合的微观层面风险是指企业在纵向整合策划和实施过程中, 由于整合系统内部的不确定性因素而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

(1) 战略和方案决策风险

整合前期, 企业都会制定详细的整合战略, 整合战略分析不当或战略选择错误都会引起的纵向整合过程当中的战略风险。另一方面, 纵向整合交易方案的选定是整合最终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对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判断过程中, 整合者出现决策失误而导致整合最终失败的风险因素称为方案决策风险。

(2) 目标企业的信息风险

整合购方选择整合对象必须对其历史和现状以及资产状况、财务状况、市场状况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在整合过程中, 整合方与目标企业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 整合方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判断往往难以做到非常准确, 降低了整合行动的成功率。

(3)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 指整合方不能及时地以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获得与其所需要的整合资金及多付整合价款的可能性。包括完成纵向整合后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等带来的财务风险。

(4) 经营整合风险

经营整合风险是指企业完整纵向整合后的控股成本、注资成本、整合运作成本、保持业绩成本、整合后的企业集团的融资能力、成长性等等。

(5) 人力资源整合风险

人力资源整合风险指在企业整合中由于人力资源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收益的不确定性和不可能性。纵向整合可能使员工之间产生不信任和自我保护、抵制变化等行为, 使企业的生产率下降, 经营业绩受损。另一方面, 心理上的压力及整合后权利与利益的重新分配, 会导致大量员工特别是高级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动离职。

(6) 文化整合风险

由于不同企业的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有一定的稳定性、独立性和差异性, 因而常存在企业间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难以相融、互相冲突的现象, 致使整合完成后企业运行效率低下, 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2.1.2 企业纵向整合宏观层面风险

现阶段的中国, 企业纵向整合所需的必要条件很不完善, 存在着种种缺陷, 加之我国企业资本运营起步较晚, 因而与国外企业整合相比, 宏观层面的风险相对来讲更大一些。主要包括产业环境风险、体制风险和法律风险。

(1) 产业环境风险

纵向整合过程中, 企业所处产业的整体环境, 包括产业政策、产业规模、产业集中度等因素都对企业纵向整合活动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评价产业环境风险对企业纵向整合的整体风向的评估也是十分重要的。

(2) 体制风险

企业纵向整合势必要涉及到产权、财税、金融、社会保障等体制, 而这些体制目前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缺陷。在纵向整合中政府的适度参与有助于加快整合速度, 降低交易成本。但是政府的过度介入极易导致市场机制的严重扭曲和并购效益低下的行为, 给整合活动带来巨大的风险。

(3) 法律风险

纵向整合过程的法律制度风险对于整合方来说非常重要, 整合方如果违反法律并且被追究法律责任, 则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其社会影响, 远远超过整合者在并购活动实施后所能获取的商业利润与企业形象, 因此并购计划在法律部分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已越来越被并购方所重视。

2.2 纵向整合风险的评价

评价纵向整合风险的方法多种多样, 本文主要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对这些风险进行综合的度量。模糊数学是美国著名控制论专家查德 (L.A.Zadeh) 1965年始创的, 是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 考虑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 对其作出综合评价。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企业纵向整合风险是指通过引入模糊数学理论, 测评企业整合风险并做出选择。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企业纵向整合风险的步骤与方法如下:

2.2.1 确定因素集

按照上述纵向整合过程中要考察的风险, 建立起因素集U={u1, u2, …, ui, …, un}。

2.2.2 确定权重分配

通常U集中的各元素对评价事物的总体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为此, 应根据各因素在总体中的重要程度, 赋予一定的权重, 权重的总和应等于1。A={a1, a2, …, am}。不同的决策者对各指标权数的确定也各有不相同的看法。权数的确定方法有许多种, 德尔斐法 (即专家打分法) 、专家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判断矩阵分析法等。

2.2.3 建立评语集

建立评价等级集V={v1, v2, …, vk}, vk代表备选目标企业对因素集的表现程度。一般取k=5, v1, v2, v3, v4, v5分别代表最高、较高、一般、较低、很低。

2.2.4 隶属度和评价矩阵

由专家组对评价对象中的每一个指标进行相对等级评判, 则隶属度为r=判断某指标属于Vj专家个数/专家总数, 则评价矩阵R为:

R= (r11r12r1nr21r22r2nrm1rm2rmj)

其中, rij (i=1, 2, …, m;j=1, 2, …, n) 表示对第i个评价指标作出的第j级评语的隶属度。

于是, 可以得到模糊综合评判为:

B=AR={a1a2am} (r11r12r1nr21r22r2nrm1rm2rmj) ={b1b2bj}

bj表示在综合考虑了所有因素的影响时, 评价对象对评级档次集中第j个元素的隶属度, 然后根据隶属度的大小进行决策。

3 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发展及纵向整合现状

3.1 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纵向整合现状

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性地位, 而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是我国钢铁行业中最优质的资产, 是我国钢铁行业的脊梁。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在规模上, 产品结构、能耗等方面与国外企业都存在差距。2000年, 中国宝钢、鞍钢、首钢、武钢4家集团的集中度合计只占33.4%, 2002年进一步降为27.6%;作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 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低下, 60%以上的是低附加值、低档次产品, 一些重要的钢材自给率不高, 仍需大量的进口。另外, 我国钢铁行业正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 阻碍了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的步伐。为了应对市场竞争环境的新变化, 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兴起了一股纵向整合的浪潮, 旨在通过灵活多变的整合方式, 实现对影响钢铁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的控制, 保持在复杂多变环境中的长期竞争优势。

在公司内部的生产环节,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通过自建、合资或收购母公司钢铁主业资产等来实现生产环节产业链的整合。在钢铁生产的上下游领域,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也开始延伸价值链和产业链, 对钢铁行业的上下游实行纵向整合。在原料供应上, 国内一些有实力的钢铁公司开始在海外逐渐拥有了自己的矿山。在产业链的下游, 钢铁业上市公司也运用签订战略协议、控股、参股等方式进入家电、汽车零部件等领域。这些现象都表明在过去的几年中, 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纵向整合方兴未艾, 整合的程度不断提高。

但是, 2008年以来仍在蔓延的全球金融海啸令国内钢铁业深受影响。钢价一度大跌40%左右, 全行业出现亏损, 钢铁企业大面积减产, 部分企业的现金流状况恶化, 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较低, 这也正是大型钢企迎来规模扩张的好时机。宝钢、鞍钢、武钢和河北、山东等地方国企不断扩张, 整合区域内钢铁企业。2008年我国钢铁行业迎来了17起并购重组案例, 如宝钢重组韶钢和广钢、武钢重组柳钢、山东钢铁集团和河北钢铁集团的成立等。2009年1月14日, 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鼓励钢铁产业实施兼并重组, 以提升产业集中度。这一规划更加促进了未来钢铁行业的新一轮整合浪潮。

3.2 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纵向整合的特点

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目前的纵向整合活动, 对我国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走势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将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纵向整合的特点归纳为以下3点:

3.2.1 涉及的企业多, 几乎波及所有上市公司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 无论是资产存量大的像宝钢股份、武钢、鞍钢、马钢等传统普钢类上市公司, 还是资产规模小, 产品富有特色的特钢类上市公司, 如太钢、西钢、冶特钢、大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纵向整合行为, 最终引发成为全行业的整合浪潮。

3.2.2 整合的力度大, 几乎涉及到钢铁生产所有环节

目前各家上市公司的纵向整合活动, 可以说涉及到钢铁生产的所有环节, 整合力度大。从烧结、炼焦、炼铁、炼钢、连铸到成品钢材的轧制无所不包, 有的开始还涉及机械、汽车配件、建材等下游产业;而上市公司的后向整合更是涉及到对销售渠道、销售网络、钢铁物流等方面的整合。

3.2.3 纵向整合实现模式趋于多样化和灵活化

与传统一体化单一的实现模式相比, 当前上市公司实现纵向整合的模式却各不相同, 呈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一家上市公司往往采取多种模式而不是单一模式来实现纵向整合, 如宝钢股份运用投资自建、收购母公司资产整合生产环节的资源, 通过在海外设立合资公司来获取铁矿石资源等等。

4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纵向整合风险

本章根据第二章介绍的纵向整合风险的类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结合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纵向整合的现状及特点,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评价以宝钢股份为例的纵向整合过程中的风险。

宝钢股份是我国钢铁行业最大的上市公司, 是世界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也是纵向整合力度最大的一家上市公司之一。生产整合方面, 宝钢股份自2001年先后收购了宝钢集团的热镀锌、电镀锌生产线, 收购了宝钢厂区的船队、热电机组, 热轧平整机组等资产, 至2002年, 宝钢股份已拥有宝钢集团所有钢铁制造经营性资产。在后向整合方面, 通过收购、联盟、合资等形式, 宝钢股份对铁矿石、冶金煤、焦炭、运输等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的控制能力显著提高。在前向整合方面,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宝钢股份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合作与联盟。通过运用各种整合模式, 宝钢股份实现了整个钢铁业务的纵向整合, 在生产环节上, 大大拓宽了公司的业务领域, 形成碳钢、特钢、不锈钢三大门类钢铁产品相结合的完整的产品体系。而通过收购包括宝钢国际和宝钢集团下属海外贸易、矿业、运输等公司在内的供应链和物流系统, 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战略性联盟与合作, 公司建立完善的原料供应体系和钢铁营销体系, 强化对铁矿石、煤炭、远洋运输能力等战略资源的控制能力, 增强长期的抗风险能力, 从而大幅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宝钢股份已初步形成了六大板块的业务结构:钢铁主业、资源开发业、钢材延伸加工业、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服务业。根据宝钢股份公布的2008年第三季报, 每股资本公积为2.105元;主营收入15954334.05万元, 同比增10.78%;每股未分利润为1.598元;净利润为1249069.52万元, 同比增18.41%;基本每股收益0.71元, 稀释每股收益0.71元, 每股收益 (扣除) 0.72元;每股净资产5.6元, 净资产收益率12.74%。

本文以宝钢整合上海宝钢国际经济贸易公司100%的股份为例,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评价纵向整合的风险。上海宝钢国际经济贸易公司是一家集矿业、钢材贸易、加工配送、金属资源业、设备工程业、钢制品业、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和汽车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贸易公司, 注册资本14.5亿元人民币, 资产总额192.97亿元人民币, 公司员工2200人。

根据第二章介绍的纵向整合风险的类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建立因素集U={u1, u2, …, u9}。其中u1为战略和方案决策风险、u2为目标企业的信息风险、u3为财务风险、u4为经营整合风险、u5为人力资源整合风险、u6为文化整合风险、u7为产业环境风险、u8为体制风险、u9为法律风险。U集中的各元素对评价事物的总体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因此根据各因素在总体中的重要程度, 赋予一定的权重, 这里, 因素集中各因素的权重分配为A={0.1, 0.15, 0.15, 0.1, 0.1, 0.05, 0.1, 0.15, 0.1}。建立评价等级集V={v1, v2, v3, v4, v5};v1, v2, v3, v4, v5分别代表最高、较高、一般、较低、很低。利用德尔菲法打分, 得到评价矩阵R为:

R= (0.550.3000.15000.30.550.1500.20.10.40.300.10.150.40.350.050.20.050.10.600.150.150.350.3500.150.150.40.30.50.150.10.30.400.10.250.350.3)

于是, 可以得到纵向整合风险的模糊综合评判为:

B={0.1350.1450.14250.330.315}

可见本例中纵向整合风险隶属于较低, 可以实施纵向整合。

5 结 论

纵向整合将大幅提高行业产能集中度, 从中长期看这将有效提高行业产能产量约束自律能力, 增强对上游原材料和下游客户谈判能力, 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对被整合钢企而言, 将获得整合方管理、技术上的支持, 有利于公司竞争力的提高;对整合方而言, 在政策支持下, 可以通过纵向整合获得快速产能扩张、更好的区域分布和产品结构优化。

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 国际钢铁业面临需求下降、整合步伐放缓, 以及贸易摩擦上升等困难, 行业发展形势严峻已经毋庸置疑。中国钢铁工业也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受害者之一, 国内市场需求萎缩、铁矿石及钢材价格的困扰直接导致国内钢铁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在这一大背景下, 从整体市场和政策环境来看, 2009年是进一步开展纵向整合的大好时机。从世界工业发展历史的轨迹来看, 行业持续低迷一向是大规模纵向整合产生的直接驱动力。

但是,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纵向整合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不容忽视。这些风险都是影响纵向整合最终成败的重要因素。为此, 企业在纵向整合活动开始之前就要对相关风险进行识别, 并对这些风险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最终达到防范风险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Williamson OE.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Market failure consideration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1, (61) :112~123

[2].Richard T.mpoyi.Vertical integration:strategiccharacteristic and competitive implication.2003, 13 (1) :44~55

[3].多纳德.海, 德里克.莫瑞斯.产业经济学与组织[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612~623

[4].张晓平, 张青云.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钢铁工业的影响[J].世界地理研究, 2005, (6) :81~85

[5].周勤, 吴利华, 杨家兵.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纵向整合的模式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 2007, (7)

[6].吴利华, 周勤, 杨家兵.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纵向整合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8, (5)

三星、英特尔的整合风险 篇2

如今,三星全球第一电子品牌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而早在4月2日,美国纽约股市发布消息,三星电子当日市值以496亿美元,历史性地超越索尼480亿美元的市值。这一轰动全球媒体的消息,使得三星员工欢呼雀跃,秘书们忙于汇报这一消息。

至此,三星已成为全球电子领域的新王者,而其垂直整合的发展模式,也为众多企业所推崇。

然而,三星会长李健熙却表现出一如既往的冷淡,并且当即告诫所有部门:不要进行过分的宣传活动;不要以公司为骄傲自满的资本;不要在聚会时夸夸其谈……

是什么造就了三星这一系列的辉煌?

垂直整合:

1988年,在三星株式会成立50周年庆典上,会长李健熙决定抛弃“替日本三洋打工”的角色,宣布三星进入“二次创业”阶段。在李健熙的蓝图里,三星将是全球排名前5位的电子品牌。李健熙将公司的半导体业务合并入“三星电子”,最大限度地配置技术资源,开发增值产品。

,“三星电子”成立30周年庆典上,李健熙决定集中精力发展优势业务,将不具备优势的业务统统砍去。同时,看清了未来的电子产品将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进而推出“数字文艺复兴计划”,将旗下系列电子产品向数字化方向演进。而此时的索尼,还沉醉在自己工业技术的高贵之中,而且不遗余力地崇尚工业设计的精耕细作之美,

看清了数字化趋势之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发挥产品的综合优势?李健熙给出的答案是:基于下游的系列数字化电子产品(数字电视、显示器、笔记本、手机、存储器),在上游开发共有的与数字化相关的核心部件(半导体芯片、LCD)及核心技术,以达到整个纵向产业链的整体领先。

三星借助这种模式,在电子业领域成功崛起,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强势品牌。学者们在研究三星时,给这种模式取了一个名字——垂直整合。于是,“垂直整合”成为三星商业模式行走全球的名片,进而引发诸多企业纷纷效仿。

垂直整合的风险:

从目前来看,三星的垂直整合模式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众多企业将其立为效仿的标杆。但是,垂直整合是否会是三星的终极模式呢?

三星的垂直整合模式,打造了一条纵向的产业体系,并依此建立了一条基于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建立了从最上游的半导体,到最下游的零售、营销、客服的一整条产业纵深带。这种拉长战线的打法,必定强烈考验着企业的内部协作与后勤补给能力。特别当产业出现转型的时候,如果企业不能完成契合式的转变,很可能面临四分五裂的局面,重走苹果在个人电脑上的老路。

与之对应的是英特尔制高点式的产业链整合:

英特尔的整合风险:

在“阵地战”的战场上,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发现,只要占据某个“战略制高点”,便能掌握整场战争的控制权。这个“制高点”是什么?是能够控制整个产业价值链的最核心的部件。

我国煤炭企业纵向整合动因研究 篇3

纵向整合是指一体化或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是指在一个产业链上,上(下)游企业通过资产运作来获得下(上)游企业的部分或者全部资产的控制权(周勤2004)。[1]近年来,在煤炭产业内掀起行业兼并巨大浪潮的同时,煤炭企业的纵向整合案例也时有出现,针对此现象,我们有必要去深入了解煤炭企业纵向整合的动因。

对纵向整合动因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产业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技术效率理论,这些理论虽然都存在一定的分析逻辑,但还是各自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产业组织理论,其对于纵向一体化的解释都是基于市场上具有一定垄断势力的企业而言,可我国煤炭产业当前市场集中度还明显偏低,所以该理论适用性不强。交易费用理论在分析纵向整合问题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但是也对很多案例无法解释,而煤炭产业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政府规制特色,这一点利用交易费用理论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释。技术效率理论更加注重上下游企业内在技术上较强的关联性,这一要求对于很多产业来说显然又是苛刻的。因此,文章认为单从某一个理论来解释中国煤炭企业纵向整合动因都显得有所不足,所以,希望结合以上理论,通过构建基于“内在利益追求”和“外在力量推动”的分析框架来分析我国煤炭企业纵向整合的动因。

1 基于内在利益追求的动因分析

1.1 降低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理论在解释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方面应该说是几种理论里面最为成功的,因此文章也首先利用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思路来解释煤炭企业的纵向整合行为。Williamson(1971)将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作为决定交易费用大小的三个维度对纵向一体化动因进行考察,其认为,一个企业的资产专用性越强、交易不确定性越高和交易频率越高,企业就越容易趋向纵向一体化,目的在于降低交易费用。[2]

煤炭开产需要大量煤机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投入,这些机械设备往往都是根据煤矿开采的需要而制造的,很难挪作它用,煤矿技术人员所拥有的技术也往往具有专业性,因此这两方面决定了煤炭生产资本投入具有很强的资产专用性特点。同时,由于对煤炭的需求受到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经常波动,当经济处于高增长时期,煤炭需求旺盛,经济疲软时,煤炭需求低迷,因此交易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在交易频率方面,煤炭交易显然又存在交易频率高的特点。所以,基本可以认为我国煤炭企业符合资产专用性强、交易不确定性高和交易频繁的特点。因此,交易费用较高,而纵向整合是降低交易费用的一个较好的选择。以上市公司中国神华为例,它是中国唯一拥有大规模一体化运输网络、以煤炭为基础的综合性能源公司,受益于巨大的一体化网络,企业的交易费用明显较低,如图1所示,中国神华的营业费用与同行业的平均值相比明显要低很多。(数据来源中国神华年报和中国统计数据应用支持系统)。

1.2降低生产成本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往往被认为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可以选择的路径,这一点在煤炭行业也不例外。

1)规模经济。煤炭企业生产原煤需要大量的资本性投入,包括为获得煤矿开采权的前期投入、进行煤炭开采所用的各种煤机设备、进行煤炭运输的各类工具等实体性的固定资产,另外还有为煤炭开采提供技术支撑的各类技术性人才等人力资本,在煤炭产量没有达到使这些资本使用最优的情况下,通过纵向整合、扩展产品销路、增加原煤产出,可以使得单位产品的成本获得下降,从而获得规模经济。

2)范围经济。范围经济往往是得益于生产设备和技术、管理者能力的共享或者是运输环节的减少等方面。煤炭企业纵向整合,也算是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一个模式,煤炭企业通过纵向整合上下游业务,可以在生产、运输通过互补性上获得范围经济,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1.3 提高市场势力

纵向整合作为一种企业行为是否会对市场结构产生一定影响,目前理论界并没有一致的观点,但是斯蒂格勒曾指出,一体化成为排除竞争者的一种可用的武器,具体作用机理是使得进入那些已联合成一体化生产的资本需要量提高了。[3]文章认为,煤炭企业进行纵向整合有助于提高企业市场势力,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1)提高进入壁垒。煤炭企业通过对其上下游进行纵向整合,企业资本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由此可以带来单位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规模上的影响力对整个行业实施一定的影响,比如增强对于上游煤机制造的订货和下游煤炭销售的谈判能力,而小企业却未必能做得到。如果这种力量对煤炭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纵向整合造成的资本壁垒就提高了行业的进入壁垒。

2)扩大市场份额。煤炭企业通过纵向整合,有利于企业稳定上下游的购销,为企业营造一个稳定的外部交易环境,便于公司进行生产规划,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一个外部交易环境相对稳定的煤炭企业更加能够提高自己的产出和销量水平,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提升企业地位。

2 基于外在力量推动的动因分析

2.1 政策环境支持

煤炭产业的发展历来受到国家政策方面的极大重视,纵向整合也不例外。立宏和郁义鸿研究发现,对于中国煤电产业链而言,政府规制政策是影响厂商纵向整合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4]文章认为,由于从国家到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煤炭企业的纵向整合。政府部门也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意见鼓励煤炭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加煤炭利用价值。

2.2 运输瓶颈倒逼

我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西北部地区,而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区则是东南沿海地区,资源分布与市场需求存在的巨大空间距离给中国煤炭运输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煤炭运输主要以铁路为主,外加公路和航运。然而中国铁路运力,尤其是主要煤炭生产基地的铁路外运能力严重不足,铁路运输成为煤炭供需之间的一个瓶颈环节。煤炭企业在煤炭产出有所保证的情况下,就想方设法要获得更多的运输能力。由此导致运输上的瓶颈倒逼了部分实力雄厚的企业对下游运输环节进行纵向整合。

2.3 价格机制所迫

我国在2003年以前一直实行煤炭价格双轨制,对重点火电煤实行了政府定价的合同煤,而火电煤的消耗占了煤炭消耗的绝大部分,所以煤炭企业的利润存在一定的让渡和被侵蚀的状况,整个煤炭行业基本上是处在盈亏平衡点附近并且时有亏损。为了避免受制于下游火电企业,不少煤企选择了将煤炭就地转化,例如建立坑口电厂,建立了自己的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对电力业务的纵向整合,煤炭企业在避免受制于下游火电企业的强大势力的同时,也降低了一系列的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正如威廉姆森认为纵向一体化可以减弱原敌对双方相互侵犯的倾向,各种利益被完美地协调一致,至少也是免除了心胸狭隘的机会主义的种种表现。[5]所以价格的非完全市场化促使我国煤炭企业对电力行业进行前向整合。

3 结论及不足

本文在交易费用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技术效率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基于内在利益追求和外在力量推动的分析框架来分析我国煤炭企业纵向整合的动因,得出的结论认为:

1)基于内在利益追求的分析认为:煤炭企业因为具有资产专用性高、交易不确定性高和交易频率高的特点,所以选择纵向整合可以降低交易费用;煤炭企业选择纵向整合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带来生产成本的节约;也可以通过提高进入壁垒和市场份额来提高其市场势力。

2)基于外在力量推动的分析认为:煤炭企业选择纵向整合受到政策环境的支持、运输瓶颈倒逼和价格机制所迫。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本文只对我国煤炭企业纵向整合的动因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尚没有实证层面研究,这也是当前整个学术界关于纵向整合研究的一个瓶颈问题,作者后续将进一步对此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勤.企业纵向关系论——纵向关系的产业组织理论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Williamson O.E.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market failure consideration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 eview,1971,61(2):112-123.

[3]斯蒂格勒.产业组织和与政府规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

[4]于立宏,郁义鸿.需求波动下的煤电纵向关系安排与政府规制[J].管理世界,2006,4:73-86.

区域卫生资源纵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篇4

1 合作模式及内容

在区域内医疗资源整合过程中, 在卫生行政部门主导下, 在充分利用区域内各级医疗资源的基础上, 构建科学、合理的运作平台, 见图1。

1.1 利用三级医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 为下级医院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

1.1.1 医师下社区为社区医院提供技术支撑。

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 瑞金医院医师晋升副高职称前的下基层锻炼已全面延伸到区中心医院和社区。这些医师到基层后主要利用其技术优势为基层医师进行业务和科研能力培训, 在基层帮助指导解决一些医疗疑难问题等。

1.1.2 在人事制度方面医院积极引导有志于社区工作的人员下沉社区。

为了提升社区团队医师的整体医疗水平, 瑞金医院根据对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需求, 积极宣传引导适宜的专业技术人员下沉社区开展支援, 承担临床带教、家床查房、学术讲座、业务指导、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等任务。如建立“社区首席医师”制度, 鼓励三级医院专家担任。

1.1.3 开展覆盖全区医务人员的基本临床技能培训。

瑞金医院利用三级医院的技术优势, 开展了覆盖全区医务人员的基本临床技能培训, 同时也接受基层医院的医师到瑞金医院进行短期业务和管理知识的进修培训, 力图在卢湾区卫生系统营造良好的业务学习氛围, 努力为提高区域医疗护理队伍的技术水平创造良好环境。

1.2 配合社区团队医师在社区开展疾病知识健康教育

结合卢湾区社区居民实际需求, 瑞金医院联合区中心医院以常见病、多发病为切入点, 利用老百姓相信上级医院专家的心理, 配合社区医师每月两次定期循环到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 同时还编制了慢性疾病系列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希望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 让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从而全面提高整个卢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1.3 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作开展科研项目

在现有卢湾区居民健康档案基础上, 与社区医疗机构一起, 顺利完成了卢湾区部分常见病病种如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发病率及控制状况的抽样调查, 部分街道也进行了高危人群的检测。同时, 从三级医院下基层的医师也有步骤地对基层医师进行了科研能力的培训和指导, 协助其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和课题申报, 这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更高层次的科研项目打下扎实的基础。

1.4 开展区域内纵向转诊工作

开展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纵向转诊, 理顺工作流程和路径是开展区域内卫生资源整合, 合理利用分级医疗资源的关键所在, 也是难点所在。为有利于此项工作的逐步推进, 瑞金医院率先和区中心医院的神经内科以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为切入点, 开展了纵向转诊的试点工作。尽管在试点过程中, 确实遇到很多的困难, 但仍为今后逐步理顺转诊通道打下了基础。

2 存在问题

通过先易后难、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的方式, 卢湾区内的纵向卫生资源整合工作正在有序地开展, 通过一年多的试点, 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已经形成有效的联动, 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 特别是实施纵向转诊试点工作中, 也确实存在一些矛盾, 需要进一步探索。

2.1 政策导向的配套

现行医保政策不能有效支持双向转诊工作的开展, 医保的地域限制、没有实行分级偿付机制、覆盖面不够宽等因素已成为影响双向转诊的重要瓶颈口;此外缺乏统一的转诊标准, 造成转诊过程中无章可循;缺乏医疗信息共享的平台, 造成转诊病人在转诊过程中被动地接受重复化验、重复检查;在转诊过程中缺乏对合作医院服务质量的有效监控及发生医疗纠纷后的责任无法认定等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医务人员和患者参与转诊的热情。

2.2 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的配套

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的投入是非常有限的, 各级医疗机构主要靠市场化运作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在市场趋利因素的影响下, 各级医疗机构都在争夺医疗市场, 想方设法扩大市场占有率, 而不能按照各级医疗机构的分工定位来完成其职责范围内的医疗工作, 因此在没有有效调整利益机制或建立相应补偿机制的前提下, 市场的趋利因素也是制约双向转诊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病人的就医观念一致性

三级医院无论在技术上、设备上还是人才上都具有诸多明显优势, 老百姓普遍相信和肯定三级医院的医疗水平。由于目前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费用支出无明显差异且还缺乏政策面的有效引导, 加上在宣传面上还比较薄弱, 故很多居民的就医观念尚未转变, 没有充分认识转诊为其带来的方便和益处。

2.4 社区医院的自身建设

近年来, 政府部门在提升社区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使社区医护人员无论在学历层次方面还是业务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由于长期以来其所接触的患者群体比较单一和狭窄, 这导致了目前社区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方面相对比较薄弱, 在大病的发现、应急救治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3 思考

加强区域内医疗资源整合, 合作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 必须坚持在政府的主导下, 在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共同努力完成。作为区域内的三级医疗机构, 在行使好自己职能的同时,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一步推进该项工作:

3.1 搭建数字化信息平台, 实行区域内医疗信息共享

在数字化建设高度发展的今天, 医疗信息的互认和共享是方便老百姓就医和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 为此瑞金医院目前正在自主开发区域内的双向转诊信息平台, 希望通过实现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医疗信息的共享, 方便居民就医, 也可有效避免重复化验和检查, 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远程医疗咨询和远程医疗教育奠定基础。

3.2 努力提升社区医务人员的整体医疗水平

大力提升社区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 增加其对大病、急病的鉴别能力是目前卫生行政部门急需要做的一项工作, 从长远发展来看, 除了要加强对现有社区医师的岗位培训外, 关键还要做好全科医师培养工作。

3.3 加大对疾病预防的宣传力度, 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继续配合社区医师做好疾病健康知识教育, 同时对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鼓励社区居民加强社区随访,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 逐步降低社区居民的疾病发生率, 真正做到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为建设健康城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也是主要的民生问题。目前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医院, 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卫生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瑞金医院和卢湾区卫生局贯彻中央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思路, 加强区域内医疗资源整合, 积极搭建平台, 建立合理、有序的就医流程, 帮助有效缓解老百姓看病就医问题。本文就合作项目初期取得的成效及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对进一步深化此项改革提出初步建议。

关键词:资源整合,社区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程之红, 寇志军.医疗服务经营链初探[J].中国医院管理, 2002, 22: (7) .

[2]张宇, 肖十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实施途径和管理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02, 5 (2)

纵向整合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篇5

一、纵向整合的内涵

1 、 纵向整合的定义

纵向整合作为战略管理领域的一个概念,是指单个企业向其产品的生产、销售等产业链上各个阶段的延伸程度。波特在《竞争战略》中提到,“纵向整合是指在某一企业范围内把技术上不同的生产、分销或其它经济过程结合起来。它表示了企业决定用内部的或行政管理上的交易来代替市场交易去实现其经济目的”。只要是产业链上的企业能够直接或间接控制链上其他企业的决策,使之产生期望的协作行为就可以视为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整合,而纵向一体化是产业链整合中最极端的形式。企业之所以实施纵向整合是因为可以节约交易成本,当交易双方的交易行为涉及投入和产出时,这种交易行为就可以看做纵向整合。

纵向整合是由纵向一体化发展而来的,但与纵向整合相比较,纵向一体化的表现形式更为极端,而纵向整合克服了传统纵向一体化中简单的“自建 + 购买”方式,应对动态变化环境企业的适应能力显著提高。而纵向一体化一般是通过投资自建,兼并收购的模式来控股。总的来说,纵向整合来源于纵向一体化,但纵向整合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在应对环境变化上具有更大的弹性。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变化莫测、竞争与合作不断发展、产权安排不断更新的形势下,纵向整合更具有多样化的时代特征,对提高企业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弹性和能力作用非常显著。

2、纵向整合的方式

纵向整合的方式包括合并、收购、兼并等完全意义的整合,也包括战略联盟,通过签订长期合同来建立契约关系等有限意义的整合。一方面,纵向整合可以使一定的外部性转而内部化,从而降低和节省市场间发生的交易费用;另一方面,企业在将其他组织在一定程度上纳入自己的经济系统时,也将增加企业的经营管理费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纵向整合实施成功与否取决于这两种费用的比较。

纵向整合可以根据对资产所有权控制程度分为紧密型整合及松散型整合。紧密型的整合有利于节约市场交易费用,但内部经营管理费用相对较大。而以战略联盟、合资、长期契约等方式来实现整合的松散型整合方式内部经营管理费用相对较低。现今,松散型纵向整合方式越来越受欢迎,虽然不能实现企业对上下游资源的内部化控制, 但效率更高。

3、纵向整合的动因

首先,实施纵向整合可以降低交易费用。纵向一体化可以通过降低和节省市场上发生的交易费用使一定的外部性转而内部化,这也是企业实施纵向整合的动因之一。 当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边际成本小于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时,企业就会选择继续扩张,将其纳入内部组织交易,即实施纵向整合战略,而企业的边界就企业内部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此时企业停止扩张。这一理论为企业实施纵向整合战略及企业扩张到何种程度做出了解释。

其次,实施纵向整合可以降低企业外部的不确定性。纵向整合可以规避一系列的市场风险,减少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不确定性。上游产品供给的不确定性和下游未来需求信息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施纵向整合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即纵向整合可获得比较确定的投入要素供给,或确定的产品市场,从而避免了原材料和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所带来的损失,降低企业外部的不确定性。

再次,实施纵向整合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势力。纵向整合战略不仅能够排挤市场中已经存在的竞争者,同时也可以提高进入壁垒,阻止潜在竞争者的进入。企业实施纵向整合后,新进入者要想进入生产过程就需要提高资本量,因此就会排除一部分新进入者的竞争。这意味着一个强有力的纵向整合企业可以通过价格歧视、抬高竞争者成本等一系列手段排斥竞争对手,把未进行整合的企业排挤出去,获得原材料、生产成本、销售渠道、价格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势力。

最后,实施纵向整合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企业通过实行一系列的纵向整合策略,可对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进行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率,从而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

二、纵向整合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1、纵向整合通过改变产业环境而影响企业竞争力

纵向整合对产业环境的改变最主要体现在产业链上各环节主体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影响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等因素从而对市场结构产生影响。市场结构反映的是产业市场上企业之间的垄断竞争程度。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范式,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又影响了市场的绩效,从而市场结构的变化必然对企业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绩效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因此纵向整合能够通过改变市场结构影响企业竞争力的环境决定因子,从而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

2、纵向整合通过改变代理效率而影响企业竞争力

代理效率是指纵向链条中商品或服务的交换组织形式能够减少的代理和交易费用的程度,它与交换过程相关。企业的纵向整合行为会影响其代理效率,这体现在企业成本的变化上,即交易费用与组织费用变化的综合表现。这种企业成本的变化反映了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的质量及其运作效率的变化,反映了企业利用资产获利的能力的变化,由此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

3、纵向整合通过改变技术效率而影响企业竞争力

技术效率是指厂商使用最低成本的生产过程的程度, 它与生产过程相关。纵向整合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外部交易内部化,通过产权的统一能够为技术创新提供通畅的信息流、协调投资计划,使上游企业更多、更及时地了解下游需求方的技术,从而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或开发。如纵向并购可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取得或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源、提高协同效应、减少交易成本等。因此,纵向整合能够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企业知识,由此改变企业内部资产专用性及垄断能力,从而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

三、基于纵向整合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1、根据产业生命周期制定纵向整合战略

在不同的产业生命周期阶段,企业应该选择不同的整合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整合效果。如就并购来说,处于成长性行业的公司进行横向并购绩效相对较好,而处于成熟性行业的公司进行纵向并购绩效相对最好,处于衰退性行业的公司进行横向并购的绩效最差。实施纵向整合后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发展规划与战略,而这些因素均与企业自身所处的产业生命周期息息相关。

2、科学选择纵向整合对象

企业纵向整合成功的首要条件体现在对整合对象的合理选择上,好的整合对象可以使整合主体不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若整合对象与整合主体不匹配,反而会减弱整合主体的竞争力。要避免整合某些投资密集度高并且价值增值功能弱的资产和项目。应该采用战略性思维来对待纵向整合选择,而不是以一种反应性的心态来实施纵向产业链管理。

3、合理运用纵向整合方式

整合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包括合并、收购、兼并等完全意义上的整合,也包括战略联盟,通过签订长期的合同来建立契约关系等有限意义上的整合。企业应充分利用战略联盟、隐含契约等处于中间地带的松散型整合方式,使组织结构更富有柔性,从而更容易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同的纵向整合方式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条件选择合适的方式。

4、选择效益最优的纵向整合维度组合

一个完整的纵向整合决策是由整合的层次、整合的形式、整合的宽度以及整合的深度四个维度组成的。整合的层次是指企业进入上下游价值链的环节的多少;整合的形式包括全资拥有和准一体化两种,这和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企业能力、转化成本等因素密切相关,当某种形式效益更大时,企业就会倾向于选择该种整合形式;整合的宽度取决于进入不同的投入生产环节是否有利。企业通过比较各种维度下经济效益模型的影响因素状况,进而从效益最大化角度出发,选择效益最优的整合维度。

5、动态调整纵向整合战略

企业的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企业与环境是一种动态匹配。企业如想长期生存和发展,必须时刻保持对环境的敏感,并善于灵活调整自己,因时制宜,顺势而为。企业管理者必须随时洞察和把握经营环境的变化,从企业边界及组织结构上改进企业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经营环境。

摘要:纵向整合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成长战略,可以降低交易费用、降低企业外部的不确定性、提高企业的市场势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给整合后的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而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本文从产业环境、代理效率及技术效率三个方面分析了纵向整合战略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实施纵向整合战略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纵向整合风险 篇6

一、企业电商的困境

假如电子商务项目获得成功,对企业来说收益是巨大的,并且付出的成本也相对较少。相关数据显示,传统广告的成本是网络营销广告成本的10倍左右,并且在销售量上,传统广告远不及电子营销。将EDI支付方式使用,能将采购成本缩减10%左右,并且中小企业目前也越来越认可电子商务,其原因是电子商务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交易时间短;第二,订单获取渠道多和对象广;第三,成本降低;第四,产品更加丰富;第五,销售区域和范围被拓展。然而企业发展要求假如与电商不适应,就会将支出成本增加,同时造成企业盈利困难。相关报告显示,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经营的时候与传统经营方式相比出现的问题更多,其原因可能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部竞争压力大且经营不善的情况下迫使开展的电子商务;二是作为一项新业务,电子商务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发现的阶段,因此极易引发相关问题的产生,如运输、仓储问题,信用和支付问题,技术创新问题,内部管理问题,融资问题及其订单获取难度大的问题。企业之所以很难通过电子商务获得利润,其原因是竞争激烈和人才匮乏,因此必须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战略调整,并且在电子商务中摒弃传统的经营理念,保障工作重心与速度要求与电子商务发展相符。如企业在电子商务营销中,为了将爆款打造,必须对用户需求予以了解,之后才能大量生产,并将合理的价格与较多的广告投入,这样才能将爆款打造并上市,在此期间必须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设计公司与零售商的良好沟通和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协作互通。可见在电商中零售商必须与上游链条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保证营销畅通,按时、按质、按量的进行营销,并且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快速化需求,进而将全产业链模式的电子商务形成。

二、全产业链模式主要问题分析

1. 全产业链链内的企业是否都能获利。

受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影响,电子商务全产业链诞生,该策略不仅能够迎合市场变化,同时还能提升竞争力,在该模式中,互联网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作为销售商来说,在反应能力上也必须相当敏捷,即形成集销售、运输、制造和设计于一体的产业链,并且链内所有企业之间加强沟通,并迅速调整策略和加强合作,将企业间的关系改造,促进链内企业的良性联合发展。在全产业链电子商务中全产业链的参与是电子商务提倡的,也就是实现链内企业的利益关联、风险共担和资源共享,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奋斗,而不是孤立无援。这样就能将企业的联合性增强,并将产业链内附加值的调节分配实现。

2. 怎样提升全产业链模式的绩效。

提升绩效是目前整合产业链的关键问题,要想将该目标实现,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将交易成本以产业链协作降低。基于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原材料企业、加工企业与销售终端具有密切协作,因此可大大压缩交易成本,仅需通信成本就能将目标达成。当然前提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保障,在公平和守信的基础上以协作的方式降低交易成本。二是贴近市场开展产业链协作,促进快速反应能力的增强。在电子商务中,全产业链模式是环环相扣的,以生产者和消费者密切相关,并且离不开互联网的辅助,使得在企业计划和市场机制作用下消费者的需求被及时的向原材料生产商传递,进而将顾客需求快速反应实现,同时也起到了引领市场的作用。三是整合链内企业形成品牌聚合效益,将产品知名度提升,将人气吸引,促进抗风险能力的提升。四是以产业链协作确保产品安全和质量,将某些环节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有效的避免。

三、实现产业链的形式

基于企业具有自身文化和利益诉求,因此在利益分配上必须合理,在协调机制上必须统一,在责任分配上必须公平。具体可采取以下方式实施:一是实施核心企业控制模式,该形式对企业要求较高,因此对于一些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并不适用;二是企业联盟,该模式对企业要求较低,因此可广泛应用,具体方法可以是企业间相互控股,形成利益共同体,还可成立股份公司,避免企业间的相互影响,同时也体现链内拉动效应,且以用户为中心。

四、结语

以上我们提出电子商务经营新战略,希望能够以全产业链模式促进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并将电子商务快速反应市场主体形成,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企业在市场中竞争优势的提升,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庞卫宏,曲吉波,刘莉.基于产业链结构的整合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2):39~40+55.

[2]梁浩.“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国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模式初探[J].建设科技,2015,(14):98~103+107.

纵向整合风险 篇7

关键词:医疗资源整合,二级医院,郊区

目前, 国内对医疗资源整合的实践多为集团化、医疗联盟等较为紧密的合作模式与单纯双向转诊和业务互助等较为松散的合作模式[1,2]。虽然各式各样的医院集团或医疗联盟蜂拥而起, 然而医疗资源的现状非但没有改善, 公立医院的竞争却更加剧烈[3], 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圈地运动, 而城市近郊的一二级医院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和群众医疗需求的提高, 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

上海市区医疗资源丰富、医疗机构众多、资源浪费与恶性竞争并存, 而不少郊区没有三级医院, 远郊的医疗资源更显缺乏。要改善这种郊区医疗资源匮乏的状态, 二级综合性医院可以主动与周边一级医疗机构进行纵向医疗资源整合的探索, 试点进行区域医疗服务网的建设, 同时与市区多家有诊疗特色的三级医院建立转诊关系, 发挥其在区域的覆盖能力和优质医疗资源的整合能力, 从而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提供能力。

经过几年的实践, 我们逐渐总结出一套与上下级医疗机构不同形式的合作方案, 以区域医疗服务网的形式, 与市区三家三甲医院和周边五家一级医疗机构组成松紧适度的合作模式,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提高整个服务网的医疗水平、建立一系列社区首诊、梯度就诊、双向转诊的运作机制以及相关保障措施等, 在全面提高医疗服务网内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建立分级诊疗和转诊机制、寻求利益与风险共担机制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现就整个方案和初步的实践探索做简要介绍。

1 医疗服务网的建设, 首先是提高成员单位的技术和服务水平

1.1 加强与市内三级医院的合作

分科室或诊疗特色与上海市相关三级医院确立稳固的合作关系, 如儿科、妇产科、急救等, 通过抢救绿色通道保证患者能够快速得到救治, 使患者以最快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1.2 提升二级医院诊疗和服务水平

通过与三级医院建立技术合作中心、人才互派机制、会诊绿色通道等形式大大提升我院服务水平, 并通过人员培训、人才柔性引进、专科建设和软硬件设施改善等方式, 大力加强二级医院的诊疗能力, 全面提升医疗服务网的服务水平。

1.3 提升一级医疗机构人员技术能力

通过人员柔性流动和培训等方式充实一级医疗机构技术力量, 一级医疗机构的低年资医师到二级医院进修, 二级医院高年资医师派往一级医疗机构作为“社区首席医师”直接参与工作, 人员身份不变, 适当补偿, 加强文化融合, 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解决医疗资源整合的核心即人力资源整合问题。

1.4 提升一级医疗机构诊疗能力

通过共享双向转诊软件系统和HIS系统端口相连实现检验检查等硬件资源共享, 既可提高一级医疗机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 又可提高二级医院资源利用效率, 且减少重复检查, 既减轻病人医疗费用负担, 又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1.5 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功能实现

选取多发常见慢性病, 由二级医院医师组织, 根据流行病学调研结果, 制订相应的诊疗方案, 由一级医疗机构医师负责组织实施, 既可加强社区慢性病的管理, 又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好实现“六位一体”中的医疗、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功能。

2 医疗服务网的建设, 关键在建立社区首诊、梯度就诊、双向转诊的运作机制

2.1 促进社区首诊

通过二级医院对一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持, 提升一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配以医保和药价等政策的倾斜, 促进社区首诊的实现。

2.2 实现梯度就诊

二级医院全面加强服务能力, 通过专家、专科、专病、设备、设施、技术等与一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功能错位, 实现网内梯度就诊, 为二级医院筛选病源, 使病人质量与医疗质量互相促进、共同提升。

2.3 完善双向转诊

首先要建设统一的转诊平台。网内各家医疗机构建设“区域医疗服务网双向转诊服务中心”, 作为医疗资源整合的外向展示和双向转诊的载体, 通过统一的CIS设计, 营造紧密的合作平台。同时建立与多家三级医院间的转诊绿色通道。其次是信息化的转诊系统。通过各医疗服务提供单位共享双向转诊信息系统来规范双向转诊服务, 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双向转诊的服务效率, 使信息即时送达转诊目的地, 且方便后续作业, 而且可以直接用于考核转诊效果。双向转诊信息系统的共享可以实现以下功能:合理调整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的经济效益,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规范管理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有利于“双向转诊”与医疗保险制度相结合, 加强医院间及医患间的信息沟通等。保证转诊安全是前提。建立急救绿色通道, 实现第一时间抢救, 消除一级医疗机构抢救力量不足的隐忧, 同时提高二级医疗机构急诊资源的使用效率。

3 医疗服务网的建设, 充足的保障措施是成功的基础

3.1 要有充分的组织保障

领导重视是保证, 文化融合是基础, 资本整合是关键, 要加强各家单位的无缝连接, 必须有有效的组织领导才能促进文化的融合和资本的整合。因此, 需要区卫生局牵头, 以局领导担任医疗服务网建设组委会的组长, 以二级医院院长为副组长, 以其他医疗服务提供单位为成员, 共同组建区域医疗服务网。

3.2 要有足够的经费保障

首先是启动资金, 包括医疗服务网内双向转诊系统初装与培训、CIS设计与双向转诊中心基建等。其次要争取医保支持, 可以建议在区域内核定医保总额, 通过历史数据和队列研究确定一级和二级医疗机构间的看诊比例, 从而合理分摊医保费用。同样需要加强医保的考核, 可通过医保额的管控, 加强对一二级医疗机构的考核, 先要确定总门诊人次, 促使区域内医疗机构不贪多获风险, 不推诿失效率, 照护好适合在区域内照护的病人。同时通过一二级医疗机构间的看诊比例考核两级医疗机构是否通畅而有效率地实现双向转诊。最后可以通过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基金, 共同承担转诊过程中的医疗风险。

我院从2007年初就开始从双向转诊、下派医师等方面探索进行区域医疗资源的整合工作, 2008年开始正式启动医疗服务网建设的工作。在近两年的合作过程中,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努力的地方。同三级医院的合作中, 我们建立了内科、妇产科、外科、放射科等技术合作中心的探索从2004开始已4年, 运行非常顺畅。三级医院高级职称医师每周定期来我院参加工作, 现场带教我院医师;我院医师定期到三级医院进修;一旦遇到急救情况, 三级医院医师第一时间来到我院参与抢救或通过绿色通道直接送往三级医院。

我院与网内一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协作和社区首席医师制度已落实两年多。就较大型手术来讲, 仅网内协作开展普胸及心脏手术19例, 晚期食管肿瘤支架植入术5例, 胸部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更是达到46例。而社区首席医师的落实富有成效, 我院挑选11名高级医师, 分赴网内几个一级医疗机构, 仅2008年第一季度门诊工作量就达882人次, 指导结对医师工作 172次, 健康教育讲座参加115人次 , 双向转诊41人次, 病例讨论与讲解79人次, 查房患者293人次。在充分发挥他们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业务水平的同时, 也积极开展其他的帮扶活动, 受到了当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好评。这两项工作的扎实落实, 为进一步加深合作, 成立医疗服务网奠定了良好的机制调整和文化融合基础。

2008年下半年我们启动了区域内一级机构所有参与值班与抢救的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全面提升院前急救能力。第一期用近三个月时间分九批281人次进行了针对夏季高发的急危重症区域内全覆盖培训, 主要涉及心肌梗死、药物过敏性休克和哮喘急性发作的社区急救。

实践证明, 一二级医院建立医疗服务网形式的区域医疗资源整合, 是居民、一二级医疗机构、政府三方共赢的有利举措。作为区域内唯一一所综合性二级医院, 我院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规模、品牌和资源整合的优势, 积极提升网内各医疗机构的综合卫生服务能力。此次医疗服务网建设的探索,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郊区的医疗资源整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汤仕忠.双向转诊工作的现状和对策[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 (5) :377-378.

[2]张增琦.建立城乡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开创就医服务新模式[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6, 23 (3) :74-75.

上一篇:产业集成园区下一篇:园林中水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