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再认识

2024-05-15

网络文学的再认识(精选十篇)

网络文学的再认识 篇1

关键词:军队,财务网络化,难题

一、军队财务网络化的主要特点

军队财务网络化是军队各级组织和广大财务人员通过军队计算机公共交换网, 完成经费的分配和使用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计划、协调、监督、控制等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收集并处理财务信息;做出决策;实施决策;检验实施决策的情况。军队财务网络化实质上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从节约军队财务资源出发, 以军队财务与事业任务协调, 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方式为手段, 达到事中动态核算和在线财务管理, 实现整个财务全面、及时的管理。军队财务网络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网络财务管理, 另一方面是网上理财服务。网络环境为财务信息系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信息支持。特别是Intranet, 它利用了Internet的一系列技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以网络的衔接方式进行重新组合, 其结果是财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这就使网络网络具有如下特点。

1、财务信息提供更及时。

网络财务实现了实时跟踪的功能, 可以动态地跟踪部门的每一项业务变动, 给以必要的披露, 可以随时满足部门管理者或外部信息使用者了解该部门财务信息的需要。

2、财务信息披露更全面。

网络财务的在线数据库包括了所有的部门财务及非财务信息, 并采用网上报告的形式, 有效地扩大了相关报表及附注的信息容量。通过在线访问, 部门内外信息使用者可以获取其全面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信息。

3、财务信息的获取更具有针对性。

网络财务可以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利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选取不同的方法, 生成不同的报表, 获取不同的信息, 从而满足更具体、更个性化的要求。同时, 部门也可根据统计资料了解用户所需信息, 为将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4、财务业务的分布式处理。

在单机工作情况下, 财务部门往往选定某些计算机完成某项工作, 使这些计算机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而在财务网络中, 一项复杂的工作可划分为许多部分, 由网络上不同的计算机同时分别处理。

5、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资源共享是网络财务特有的优点。单机系统的独立性使它拥有的各种软件、硬件资源只能限制在它自己占用。而网络财务除了服务器外, 其他终端均可共享服务器的各种软硬件资源, 并可进行实时处理, 既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又减少了投资。

6、管理结构的扁平化。

在网络环境下, 部门的组织结构变成了一个自动网络系统, 它把一些小型的团队整合起来以便进行实时管理, 用网络结构取代传统的金字塔结构, 管理幅度加大, 管理层次减少, 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 有利于部门提高快速反应及决策能力, 有利于企业保存竞争力。

二、实现军队财务网络化的意义

军队财务网络化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 利用网络技术将原有的财务系统引入网络管理, 它将财务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军队财务网络化促进了军队财务管理科学化。

军队财务网络化之后, 财务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实时监控, 任何一项与军队财务事项有关的经济业务, 输入计算机后即可根据有关原始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记账, 通过整理加工, 随时向各部门输送财务信息, 达到数据共享。同时军队财务网络化之后, 通过授权减少行政干预, 通过网络数据共享, 避免各级诸如汇总报表等重复劳动, 从而解决财务信息时效性问题, 提高工作效率, 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职能。

2、军队财务网络化是及时准确提供军队财务信息的保证。

军队财务网络化的最大优势是提供财务信息快捷、准确。网络时代的军队财务系统不再是一个封闭式的信息系统, 而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因此, 军队财务不仅不会独立, 相反军队财务网络化还会改变条块分割的状况, 使全军的财务工作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总部通过网上的财务信息, 随时可以了解和掌握全军某日或某时点的经费收支及执行情况, 实现总部“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各单位的“党委理财”实际上是在上级财务部门指导下的“党委理财”, 从而保证了单位经费投向和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财务监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

3、网络财务的运作方式提高了军队财务管理的效能。

网络财务在实践中是军队财务的效能进一步扩展。首先, 财务信息网页数据化。在桌面财务管理模式下, 信息载体主要是纸介质页面数据和磁盘数据。而网络财务下财务信息无纸质, 变成网页数据, 可供相关使用者随时提取。其次, 结算支付电子货币化。电子货币是实施电子商务的重要条件, 也是构建财务网络的重要基础, 其特色是结算时不需要货币自动划转。电子货币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结算效率, 加快了资金周转, 缩短了军队资金的在途时间, 降低了军队资金沉淀。第三, 办公方式多元化。依据互联网的在线办公、远程办公、分散办公和移动办公将可能取代现在办公方式, 只要将计算机联结在军队财务网络上, 不管在单位、野外或异地, 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可能在互联网计算机上完成, 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三、深入推行军队财务网络化建设需破解的几个难题

1、人才建设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在军队财务管理中的深入应用, 关键在于财务人员的素质。军队财务网络化建设是军队财务管理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既需要精通财务知识, 又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复合型人才。军队财务网络化的建立对财务人员的构成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人的素质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 只有适应网络要求的财务人员, 才能成为网络建设的中坚力量。网络对财务人员群体的构成要求是, 财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结合型队伍的是构成主体, 网络技术和网络系统管理人才应占一定比例, 专门从事软件开发的特种人才也应有一定比例。网络发展对军人培养模式的要求是, 要注重人才的科技性、通用性、综合性和超前性。把超前培养信息网络技术人才作为军队建设的战略任务。为此, 我们一定要站在未来信息化战争是人才较量的高度, 把培养信息网络化人才摆到战略地位上切实抓好, 把培养信息网络化财务人员作为军队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一部分, 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规划, 健全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积极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具体来说, 人才建设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从地方引进先进人才, 现在地方因特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也培养了大量的精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从地方引进人才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解决地方软件开发人员不愿入伍和军队缺乏软件开发人才的矛盾。可以考虑对引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采用聘任制, 即不要求他入伍, 给予他在地方公司服务的同等待遇, 并不受部队纪律的约束。另外也可以对软件开发采用招标、投标方式, 到完成软件设计时, 军队要求软件开发人员公布程序原代码, 以便由部队人员改进和维护。二是如何引进既懂计算机又懂财务的复合型人才。一般可直接从地方财经院校招收毕业生入伍。另一方面是采用多种措施培养人才。首先是加强思想教育, 改变一部分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网络排斥的传统观念, 激发财务人员自学的积极性。其次是各单位定期选拔一批干部集训, 综合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集训要注意改革集训方法和集训手段, 使财务人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同时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制推广应用, 加速实现集训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再次是由军队院校直接培养既懂计算机又懂财务的复合型人才。由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 具有“基础厚, 专业宽, 素质高, 能力强”的特点。所以, 以后人才建设要以院校培养为主, 其他方式为辅。

2、会计信息的真实件、可靠性问题。

在网络会计环境下, 仍然存在信息失真的风险。尽管信息传递的无纸化可以有效避免一些由于人为原因而导致会计失真现象, 但仍不能排除电子凭证, 电子账簿可能被随意修改而不留痕迹的行为。再加之网络存在自身的弱点, 即网络病毒、黑客工具等问题, 虽然目前网络安全技术可以基本上防范黑客攻击, 但也存在三类问题:一是管理问题, 管理人员、使用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下载文件不做安全技术检测;二是对一个安全性要求不高的网站, 使用防火墙软件显得成本比较昂贵, 加上自身软件存在漏洞, 为黑客攻击网站提供了可能;三是由于程序设计缺陷及使用者自身的素质问题, 容易产生一些系统性的问题。所以, 作为信息接受者有理由怀疑所获取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同样, 作为信息发送方, 也有类似的担心。

3、网络安全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军队财务网络建立后, 日常的维护与管理是保证财务管理及时、高效的必要条件。

(1) 加强与技术部门合作, 提高军队财务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各级财务部门要与技术部门通力合作, 建立和完善技术安全工作机制, 定期分析技术安全保密的形势, 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完善涉密技术和办公设备的保密管理和防范措施、安全检查、工作职责、技术泄密的查处等管理规定;加强对涉密人员的技术安全保密常识教育, 有组织地对涉密人员进行集训, 有计划地组织技术安全保密工作检查。要完善配套措施, 提高技术防范能力。涉密计算机, 必须配备经解放军保密委员会鉴定、技术指标达到标准地电子辐射干扰器, 用于涉密军事信息传输和通信的设备, 必须按保密要求, 采取加密措施;驻城市部队, 其办公场所面临地方高层建筑, 应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 防止窃密。军队财务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建立在全军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的基础之上的, 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作为一级财务部门, 人员实力、经费开支等信息都具有相当的密级, 因此对接入全军公用信息网络计算机应密切与技术部门合作, 适当区分信息用户访问权限, 同时还要对军队财务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事件进行收集、记录、分析、判断, 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处理。

(2) 严格保密制度, 狠抓行政管理。涉密计算机要有防止信息泄露的屏蔽或干扰措施, 处理、存储和传输绝密信息计算机, 必须采取防止非法调阅机内信息的技术措施并指定专人管理;便携式计算机的硬盘内不得存储绝密级信息;涉密计算机的维修、改装, 必须到指定单位进行;涉密软盘应按相同密级文件管理方法管理, 个人软盘严禁在涉密计算机上使用;单位、部门之间相互拷贝软盘, 应当按盘内最高密级的保密管理规定进行审批登记;淘汰或报废的涉密计算机必须彻底清除机内涉密信息;重点治理涉密信息传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坚决杜绝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密明混淆等问题;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私自加入地方或国际互联网;对已建成的局域网运行情况要进行清查, 纠正违规违纪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计算机病毒造成重要数据或资料的丢失。

此外, 为适应日益增长的对军队财务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需要, 相应成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 具体负责本部门或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总部可成立专门负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行政管理机构, 以制定和审查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确定安全措施的方针、政策和原则, 具体组织实施安全措施的执行、协调、监督、检查信息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系统管理。对网络系统的管理, 最主要的是对支持网络系统运行的环境、设施的管理。就是要保持设备完好, 定期检测公共数据网的通联状况, 发现通信线路总是及时报告上级通信部门。妥善保管好文件中的存贮介质, 如磁盘、硬盘等。对数据录入、系统文件的打印、数据传递与接收要有严格的保密措施和审批制度, 防止数据文件丢失。二是人员管理。财务部门要加强安全教育, 增强防患意识, 克服麻痹思想, 把安全作为军队财务工作的重点来抓, 提高人员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认识, 增强各级财务人员安全保密意识的自觉性。可专门成立负责财务网络安全机构, 制定和检查网络的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1]蒋继洪:计算机系统、数据库和通信网络的安全与保密[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分数的再认识 篇2

反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4---35分数的再认识。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22支铅笔、18块糖果、分数条、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12个完全一样的基本图形(涂上色的)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点明主题、熟悉整体

师:上课前我先给大家出个谜语,请大家在我的描述中进行快速抢答:它分上下部分,中间有一条横线隔着„„

师:对!这就是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分数,课前大家已经复习过以前的知识了,这节课我们来再认识一下分数。

二、组织活动,体验新知

出示三个盒子,分别装有8、8、6支铅笔。

师:这里有三盒铅笔,你能不能从每一盒铅笔中分别拿出整体的1/2?请三名学生到前面准备拿铅笔。

现场组织活动:(请三位同学分别从一堆铅笔中拿出。结果三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两位学生拿出的是4支,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支)师:咦?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他们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为什么呢? 师:真的哦,我的要求没变,他们都是拿出全部铅笔的1/2,可是拿出来的铅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对三人)你们是不是拿错了,请这四个同学交叉检查一下。

师:真是奇怪,他们都拿对了,可我的要求也确实没变呀,怎么回事呀?你们能猜猜吗? 学生交流。

师:大家都认为是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那你能估一估每一盒中各有几支铅笔吗?

师:想知道你们猜对没有吗?好,现在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铅笔都拿出来,告诉大家每个盒子里铅笔的总支数到底是多少支? 师:哦~~ 原来是盒子里的铅笔数量不同造成的!看到这个结果,你想说什么?(板书: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师:为什么生1和生2取出的都是4支呢? 板书: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相同)。你也试着验证一 2

下吧!

请同学们将自己笔袋里的笔拿出二分之一,同桌比较一下看一样多吗?为什么会这样?

三、创设情景、深化认知

1、师:淘气和小明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课件)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

师: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吧!

2.师: 我有两盒糖果,一盒有10块糖,另一盒有8块糖,准备将其中的二分之一作为奖品分给同学,你会拿哪一份呢?为什么? 3.画一画

出示一个图形的四分之一是小正方形,请画出这个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后,学生自已画,并展示作品(3)课本35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独立填写,展示,选其中几题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师:能吃完一个月饼的四分之一的同学请站起来?你们确定吗?不要吹牛哦!师课件展示申请吉尼斯的月饼

师:你能吃完这个月饼的四分之一吗?惊呆了吧,那你们想想应该怎样说才不会让人钻你说话的空子呢?

(5)分析帮助汶川地震中受灾地区的灾民,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1/4,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新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有这么多的收获,看来学好数学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精彩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认识分数的完整意义。因此“分数的再认识”不是初步认识整体“ 1”,而是对整体“ 1” 的再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懂得整体“ 1” 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学生对整体“ 1” 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所以本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体验到同样拿出整体“ 1” 的几分之几,但是由于整体“ 1” 不同,拿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另外,还让学生根据整体“ 1” 的几分之几所对应的数量,描述出整体“ 1” 的大小。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拿铅笔”、“比一比“、“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 1” 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检验教学”的再认识 篇3

【关键词】检验教学;检验;实施;再认识

如今,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在被各种理念所“熏陶”的同时,每名教师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借鉴和反思体系,注意从教学实际出发,挖掘反思素材。而检验的教学很少被人提及,作为学生数学智慧构成的重要部分,我注重了对检验教学的研究,从中进行了有效反思。

一、课堂教学中检验的再认识

1.从检验时间上分为:教学中的检验按时间分可分为并行性检验和延时性检验。并行性检验,就是边做边检验,做一步检验一步,将一题的检验解成若干分支,其准确性较高,但费时;延时性检验即在做完题目后再进行验证,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从检验准确性上分为:粗略检验和精确检验。粗略检验是通过估算、直觉思维等形式对结论作大概判断。此形式有益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及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因其缺乏准确性,所以,常被师生所忽视;精确检验是相对粗略检验而言的,它是通过周密的分析思考,较严密的逻辑论证,准确的推理演算等形式进行检验的,有利于学生严密的思维论证能力的提高。

3.从检验形式上分为:口头检验,也有书面检验,此两种形式构成了我们常说的狭义的检验。

4.从检验方式上分为:

(1)重复式检验。此法常受消极定势影响,检验效果有时不佳。如:计算题采用重算一遍的方法来检验。

(2)代入法检验。即将结论代入原题进行逆运算和逆思维,求已知条件,通过将检验计算结果与题中原条对比后,判断解答结论的正确与否。这种形式利于新知识的巩固,旧知识的温故,促进新旧知识体系的联结、互补和构建。如:解方程的检验和解决问题的检验就常用这种方法。

(3)通过联想估算、直觉思维进行检验。例如:某题算出答案为“六(2)班有40人” 时,通过结合实际进行联想,一般情况下“人不可能为分数”(除求平均数外),就可知道本题答案错;这种检验在应用熟练后可提高检验速率,此检验方式是精确检验的基石。

(4)具象检验法。即将题目原型具象为实物、图形、线段等,用来检验自己的解题思路,在确认思路准确后再检验计算结果。如:替换问题,图形计算等。这种形式有益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5)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常用到实验及生活检验法。可以通过亲自实验、实践验证结论。如:部分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假设检验法。如运用反证理念,如:部分判断题;还可以用思路重组法。消除思路定势,如:部分开放题。但更多的是综合运用。检验的方法策略各种各样,并非文本式的几条所限,它既因题而异,也因人而异。

二、检验教学中实施的再认识

现在众多教师在新课教学上已跨出了可喜的一步,检验教学中我们教育工作者还应有所突破:

1.检验教学理念的更新。我们教师要重视检验教学,改变“检验可有可无”的观点,杜绝检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赘生物的看法的产生,应将检验教学看成某些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让检验教学经常化、习惯化、成效化;同时,我们的检验教学绝不能局限于“本本主义”,书上提及则论之,书上来及则闭口不谈。这种疲于应付式的检验教学应为经常性、习惯性、融注式的所替代。

2.检验教学实施的自主。数学课堂的检验教学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让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究,多途径找出结论的验证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由于检验教学有其知识的再现性的特点,故教学中教师“引”的份量更重,学生自主探索的主体性成份更浓。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进行检验教学中要舍得放手、敢于放手、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进行旧知的再现、再造、重组和创新;留给检验时间,通过个人探究和小组研讨等形式,让学生主动提出各种新异的验证方法,进行广途径的验证,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达到和新课教学异曲同工培养之效。

网络文学的再认识 篇4

一、服务理念的创新

在科技以人为本的今天,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的发展给医院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 以书刊资料为主要收藏载体的传统医院图书馆与数字信息时代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以书刊资料为主要收藏载体的传统医院图书馆已难以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 数字化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因此数字图书馆建设将成为医院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旋律[1]。只有实现医院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 才能突破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存在的局限性, 从而使医院图书馆达到建立体系完整、架构清晰、特点突出的图书馆网络化服务环境的水平。

二、服务管理的创新

网络环境下的医院图书馆, 不仅是医院信息资源集散地, 也是医疗、教学、科研发展的基地, 建设与现代化医院相适应的数字图书馆, 对促进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建设数字化医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图书馆在医院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参与下, 经过调研及论证, 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原则和实施方案, 根据印刷型和数字型馆藏将长期共存的特点, 优化馆藏结构, 应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搞好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组合, 建立电子阅览室, 借助先进的现代网络设备和信息技术, 开发利用馆藏数据和网络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为医、教、研提供优质服务。

三、服务技术创新

实现图书馆自动化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前提, 馆藏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核心, 要实现馆藏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 必须选择好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图书馆集成软件时, 要考虑到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 是否具有开放性、可扩充性, 是否是集成系统, 能否实现网上共享等[2]。经过调查研究, 我院图书馆从实际出发, 借鉴其它院校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的新版系统, 建立了文献编目、流通服务、文献检索、网络咨询、现刊管理、馆务管理、系统维护等独立模块, 同时提供多个系统实用工具, 如文件传输服务、自动备份系统、MARC文件查看等, 整体结构化好。同时, 我院建成的多媒体电子阅览室, 为数字化图书馆的网络查询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四、服务内容的创新

我院图书馆借助医院局域网, 积极进行了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建成了通过院内局域网共享馆藏数据库资源和通过宽带访问等形式, 共享网上各种医学信息资源的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目前, 全院各科室的医务人员, 通过局域网24小时都可以检索医院图书馆的各种数据库, 索取全文方便省时, 为了使网上资源更好地为医、教、研服务, 我馆在没有增加人员的条件下增加了开馆时间, 提高了电子阅览室的使用率。随着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 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出版物越来越丰富, 价格愈来愈便宜, 其体积小、存储量大, 较纸质文献具有更大的信息传递功能, 因而我们应进一步减少纸质文献比例, 大力发展馆藏数字资源, 实现新型的馆藏形式, 使馆藏向多维化、虚拟化发展。

五、人才队伍创新

网络环境下数字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利用, 关键在于图书馆人员的素质, 因此, 信息时代对医院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多样化的网络信息服务, 不仅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技术、数据库知识、信息资源整序和开发利用的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及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 还要懂得和掌握现代通讯网络技术, 具有良好的信息素质, 敏锐的信息意识, 较高的信息能力, 合理的知识结构, 同时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3]。因此, 必须对现有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在职教育, 同时大力引进各方面人才, 使人员知识结构向高层次、综合化方向发展, 加快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步伐。

摘要: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主题, 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只有在服务理念、服务管理、服务技术、服务内容和人才等方面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关键词:网络,医院图书馆,创新

参考文献

[1]崔渤莉, 对图书信息管理进行全面创新.中国科技信息.2005, 9 (18) :30

[2]吴健, 李华才, 杨焱.利用医院信息网络进行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情报工作.2001, 22 (2) :33235.

对蜜蜂的再认识 篇5

在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里,有许多的珍禽、异兽、昆虫和微生物,它们都是渺小而必不可少的东西。可是,有谁会去深入的了解它们呢?今天,我就要谈一谈对蜜蜂的再认识。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蜜蜂是一个“嗡嗡”乱叫,而且还会叮人的讨厌的东西,我也这么认为。可蜜蜂的两个故事令我大吃一惊。第一个故事:酿蜜。当蜜蜂们采蜜回来后,就要开始酿蜜,酿蜜的过程非常艰辛。首先,三万只蜜蜂一同趴在花蜜旁边舔、吐、舔、吐,慢慢的,颗粒状的花粉变成了液体状。然后,三万只蜜蜂又一起扇动翅膀,形成了一个大风箱,把蜂蜜里的水份吹干之后,蜜就酿成了。这个故事体现了蜜蜂的团队意识,可有些人却做不到这一点。有些人心里只想着怎样赚钱,怎样赚大钱,怎样赚私钱,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是我们不足的一点。

第二个故事:逝世。没有一个人看见过蜂巢下堆积着成千上万的尸体,难道是有人来清扫过吗?不,不会有人闲得无聊而去清扫蜜蜂的尸体,因为事情另有原因。当某一只蜜蜂感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时候,它会飞出蜂巢,一直飞啊飞,飞到很远的地方,飞到很远的地方,找到一片鸟语花香、小溪流淌、清静安闲的草地降落,在那里闭上双眼,悄然无息的死去。这个故事体现了蜜蜂的低调,可有些人也做不到这一点。最近,电视上经常播放千年不腐的尸骨,专家正在寻找原因。可我想说,找出原因来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是想让后人也千年不腐吗?没这个必要。你既然死了,就等于回归了大自然,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尸骨给后人看呢?因为人们出名的欲望太强烈了。

人们,好好学学蜜蜂吧!好好学学大自然吧!好好学学世间的一切吧!补足自己的缺点,让自己更加完美!

教师作用的再认识 篇6

【关键词】教师 兴趣 策略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随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拉开帷幕,这句话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组织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已成为各中职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这一领域各学校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纷纷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在学校科技活动获得一定成功的背后,科技辅导员往往是奔波劳累。有些科技辅导员身兼多职:明师、严父、慈母、良探、益友……工作尤为繁重、艰难,多数指导教师在工作中事必躬亲,疲于奔命。几年来,笔者也积累少许的竞赛经验,在此整理总结出竞赛训练方法,为各辅导教师提供参考。

一、让兴趣成为老师

美国物理学家、哲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显然,参与竞赛的学生首先必须对竞赛具有强烈的兴趣。首先,我们在挑选参加竞赛的同学时,先要了解该生的兴趣爱好,然后在有兴趣的同学中挑选更加优秀的学生进行训练。其次,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建立起“我要学”“我爱学”的理念后,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式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起辅导作用,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在讲授Photoshop人物美化的处理时,由于美是千姿百态的,处理美化的部分也千变万化,我们可以从人的皮肤出发,也可以从身材、衣着等方面下手等等。因此,在练习PS人物美化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的方法。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利用PS美化一张人物艺术照片。学生可以从网络、报纸、杂志等收集资料,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他们先自己看书解决,解决不了再问同学或老师。通过独立训练,学生们的知识技能得到了提高,甚至能自主学习到一些新技能,同时培养了自我学习能力、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帮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帮扶式教学就是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因为学生之间的基础各不相同,帮扶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比如在训练时,我把同學们分成好几个帮扶小组,把新生和老生分在同一小组,结成帮扶对象,由老生负责起教会新生完成训练的责任,教师只是从中辅导。

在帮扶式教学中,学生既完成了练习,学到了相关的操作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间的合作能力。

四、引导培训组同学们之间的关系

前面讲述了帮扶式教学方法,有些辅导员老师也尝试过该方法,但有些时候我们会发觉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据笔者观察,就算是我们挑选出来的小部分同学,他们之间也存在关系较好和关系一般的情况。在进行帮扶式教学时,如果只是简单地随机分组,就达不到预期效果。我们要针对同学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最大化地让同学们互相促进。同时,倡导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改变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人际关系,防止学生个体的自我封闭和膨胀,使学生懂得关注他人的情感与态度,学会考虑他人和自我的关系。

五、定时竞赛激励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必要寻找一种方式来让他们把积累的知识和创作思想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发挥出来,组织同学们参加竞赛,对同学们能达到激励促进的效果。其中,结合学校的技能比赛,举办墙报、板报专栏,作品交流、习作展评,电子报、手抄报比赛,计算机图形设计比赛,学校间的友谊赛、省市以及全国的各种比赛活动等,学生可以参与各种竞赛。获奖的作品往往是具有独到的特色、融入了创新思维的好作品,获奖的殊荣又进一步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创新精神和创新力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得到了洗礼和提升,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去参与到竞赛中,最能唤起他们的激情。

六、发挥校企合作,引入企业案例

当今社会需要实用性人才。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引入企业的实际案例,教学时结合这些案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能力和传授知识相统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将来能更好地融入工作。

对“标准答案”的再认识 篇7

(一) “标准答案”与“自主阅读”间的矛盾

1.某实验初中的招生阅卷工作正在紧张而又有序地进行着。阅卷老师人人专心致志, 个个一丝不苟。整个阅卷室内鸦雀无声。忽然, 一位老师转过头与身边的老师低声嘀咕着什么, 一边谈论, 一边还不时看着手中的试卷, 看样子像是在谈论此份试卷答案正确与否, 接着又埋下头继续阅卷。过了一会儿, 又一位老师抬起头与身边的老师低语着, 继而又转向身边的其他几位老师, 看表情, 他们的谈论无结果。果然, 他又走向阅卷组长。组长底气较足, 声音洪亮, 只听见他说:“‘货郎书担’没这个词, 形容学习勤奋的, 更谈不上了。错, 错!我看这样吧, 我写几个成语在黑板上, 就以此为标准答案吧。”说完, 在黑板上潇洒地写下了五个成语:废寝忘食、孜孜不倦、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十载寒窗。阅卷老师见此放松地吁了一口气。

【画外音】“货郎书担”说的是三国时董遇和哥哥离乡背井去外做生意, 货郎担一头装货, 另一头却是书。只要一有空闲, 便争分夺秒地读书的故事。这个词不太常见, 可见此考生平时阅读广泛, 知识积累丰厚。可就是这样一个“亮”词, 在许多阅卷老师面前竟被判了“死刑”, 并因此引出了绝对的标准答案。

2.午饭后休息时, 阅卷老师们聚在一起, 只听得其中一位说:“你说这样的考试公平吗?标准答案就锁定在这五词。最起码还有‘手不释卷’也表达了学习勤奋的意思呀!”“对呀, ‘韦编三绝’也是的, 它原来是说孔子反复阅读《周易》, 竟使皮绳断了多次, 后来用以形容人们勤奋读书学习。”另一位老师附和道。“阅卷组长还挺熟悉教材的, ‘标准答案’中的这些词都在教材上出现过。看来还是只有狠抓课本才行呀!”一位老教师感慨万千地说。“不, 我们不能拘泥于教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积累,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一位年轻教师激动地说。“那可怎么办?鼓励学生多读, 读来的知识却不能答卷!”“唉!对了, 我们可以这样, 平时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让他们广泛地读, 让他们自由地说。到最后复习时再给他们来个‘一锤定音’, 给他们标准答案。”“不错, 不错, 是个好主意!”大家纷纷称道。

【画外音】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 老师们不再是教书匠, 他们在努力践行着新课改。可面临着考试, 面对着阅卷时的标准答案, 他们在思索、在探讨, 最终在新旧观念之间找到了第三条路, 想到了平时搞课改、复习搞应试的两全其美之策。

(二) 对“标准答案”的反思

通过以上的两个镜头, 不难看出“应试教育”给老师和学生带来的疑虑和担忧。对此, 广大老师应深入地进行自我反思。

1.老师, 你囊中羞涩吗?

自古以来, 老师就以“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份出现, 被誉为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在学生的心目中, 更是知识的权威、知识的化身。而如今,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限于教材、老师。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都给学生敞开了知识的大门。于是出现了学生能答出“货郎书担”、而老师却视为错误的怪现象。一位任教五年级自然的同事曾对笔者发过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懂得真多呀!”原来自然习题上有一道题:把闹钟放在哪里, 会听不到闹铃声。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多处询问其他老师均不得知。最后无奈, 在评讲时想越过此题, 直接进入下道题。不料刚刚读题, 学生小王就举起手, 说老师漏了一题, 他知道答案, 是真空, 并拿出了依据——《小哥白尼》。是学生懂得多吗?不, 是老师懂得太少了吧!常见老师们苦口婆心地教导学生不要浪费时间, 要多读书, 扩大知识面。可又有多少老师在充分利用时间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在新课程推行的今天,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拥有“活水”, 才能在学生面前永为人师。看来, 老师在提高业务水平, 加强理论修养的同时也该注重自身知识储备、丰厚文化底蕴啦!

2.老师, 你敢言吗?

镜头二中的老师不满标准答案, 他们还得知一些答案是正确的, 可为什么当时不提出来呢?集思广益, 大家说说议议, 也能将“标准答案”的杀伤力降到最低呀。平时课堂上, 总见一些老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 发表自己的见解, 可勇于举手者寥寥无几。老师们就不解, 就感慨:这些孩子是怎么啦?可又似乎发现:学生课堂上面对老师不敢言的情景与老师阅卷时面对组长的情景何曾相似呀, 记得一次听课调研活动中, 一位讲课老师用较快的语速、发抖的声音安慰学生不要紧张。自己的声音都发抖了, 这样的安慰有效吗?恐怕只能让学生听了更加紧张罢了。有怎样的老师, 就有怎样的学生。学生年龄小, 价值观还没有形成, 他们最爱模仿, 最容易接受心理暗示, 往往老师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及行为态度等对他们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 老师也该注意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人格素质啦!

3.标准答案, 你还好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词汇丰富。前面阅卷时仅将五词确定为标准, 而视其他于不顾。这样的答案标准吗?这样的阅卷公平吗?这样的考试有意义吗?词汇尚且如此, 阅读不提更罢。俗话说: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等不同带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同。可他们的感受都是基于生活、发自内心的生动的、真切的话语。在不违背正确价值导向的前提下, 能说他们错吗?一位上三年级的侄女曾在一次考试后哭泣着来找笔者。原来试题中有一道是:学习了《守株待兔》一文, 你明白了什么?侄女没有按老师讲的标准答案答题, 写出了自己的理解:守株待兔的人太死板, 不灵活。却被无情地打上了红“X”, 并扣去了5分。孩子还这么小, 就被剥夺了发表独特见解的权利。真不知这样心中只有“标准答案”的老师在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时是从何谈起, 又是从何做起的。在《荀子·子道篇》中有一段记载:“有一次, 孔子分别向子路、子贡和颜回提出了同一个问题:‘知者若何, 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 仁者使人爱己。’子贡对曰:‘知者知人, 仁者爱人。’颜回答曰:‘知者自知, 仁者自爱。’”同一个问题, 对象不同, 答案各异。孔子对他们的回答都给予了肯定。相形之下, 距孔子二千五百年之后的我们是否有些汗颜呢?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思考了:标准答案, 你还好吗?

对“翻转课堂”的再认识 篇8

也有把翻转课堂理解为它的下位概念——基于视频等数字化资源的翻转课堂。这虽说不影响实验者的实践, 但限制了其对翻转课堂的多元创意。

我们注意到, 先驱者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并没有把他们用视频帮助缺课学生补习功课称作“翻转课堂”, 而是把“翻转课堂诞生”定位在一个简单的发现:“只有学生卡壳了, 需要我特别帮助时, 才是他们真正需要我现身的时候。他们不需要我一直都留在教室里, 对着他们喋喋不休地讲着课程内容, 他们自己就能学习课程内容。”于是, 他们创意出事先录制讲课视频, 让学生在家观看视频, 课堂上“帮助学生厘清他们不懂的内容”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被媒体冠之以“Flipped Classroom”报道后, 才有了“翻转课堂”的译名。

不过, 他们认为,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一定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于是, 提出翻转学习 (Flipped Learning) 的概念, 并且赞同拉姆齐·穆塞莱姆的表述:翻转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 它把直接教学从集体学习空间转移到个人学习空间, 从而把集体空间变成一种动态的、交互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学生运用概念和创造性地参与科目学习的过程中给予指导。

这个定义清晰地描述了翻转课堂的形式和师生在翻转课堂中的定位。但是, 旁观者色彩浓重。微课程教学法把回溯翻转课堂历史与前瞻世界教育发展走向联系起来考察, 侧重于本质属性描述与追求目标的表达:

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习知识主要在课外, 内化知识、拓展能力主要在课堂”为基本结构的学习方式 (或曰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形态) , 其目的在于发展应对未来挑战必备的核心素养。

这一定义, 更便利中小学教师理解翻转课堂的操作模式, 把握翻转课堂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向, 从而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盟”, 与应试教育“分道扬镳”。具有本土化色彩。

至于翻转课堂是否翻转了教学流程、师生角色、教学理念, 我们不难从下面三幅图中看出端倪。

由图1可见, 翻转课堂仍然遵循从学习知识到内化知识的一般规律;图2表明, 师生角色并没有颠倒 (“翻转”本义) ;图3反映, 教学理念呈现变化、发展、更新的趋势, 但不是新旧理念的颠倒关系。

“运动之母”的再认识 篇9

关键词:运动之母,运动能力,基本技术,田径

一、何为“运动”之“母”?

“母”在《辞海》中解释为“根源”, 最初的或者能产生出其他事物的东西。根源即基础, 而基础的解释为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者起点。“运动”是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运动”之“母”从字面意思来理解, 就是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的根源, 也就是从事体育活动的根源、原动力。

二、体育运动的起源体育运动的起源

早在上古时代, 原始人类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他们为了生存, 必须练就能跑能跳的能力。许多古代人类的劳动技能, 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 逐步形成了现代体育项目。而这些体育运动离不开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素质等, 这些运动能力都是走、跑、跳、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前提条件。

三、“田径—运动之母”的认识误区及原因分析

1、误区一----项目众多、金牌大户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 42个项目的比赛中, 田径占了12个, 确立了田径的重要位置。1912年第5届奥运会期间, 成立了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 (简称国际田联) 。国际田联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之一。田径运动的项目很多,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 产生47枚 (男子24枚、女子23枚) 田径金牌。如此强大的比赛项目带来的是金牌大户的美誉, 历来有“得田径者得天下”的说法, 但这只能在数量上说明田径在体育运动中, 在奥运会上有举足重轻的作用, 并非为运动之母。

2、误区二----定义上的认识误区

1978年, 体育系通用教材《田径》这样描述田径这项运动“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1990年由蔡俊五译, 田麦久校的民主德国的《田径运动》将“田径运动是进行全面身体基础教育的手段”作为第一章节。1996年人民体育出版的张保罗编写的《田径》也把“田径是体育运动之母”列在其中。200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田径》同样也强调了田径的基础功能。

教材上的片面的认识, 干扰了我们对体育运动和田径运动之间关系的认识。同样, 也影响了体育研究者, 倘若不细分析, 这一片面认识将继续误导别人。《辞海》中这样解释运动, “运动”是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通常分为田径、体操、球类、游泳、武术、棋类、游戏等类。我们不难看出, 田径是作为运动的二级指标呈现的, 体操、球类、游泳等同样也是运动的二级指标, 地位和田径等同, 而它们的上一级为运动, 因此, 单独把田径誉为运动之母, 不但不准确, 反而混淆了体育运动和体育项目之间的关系。

四、体育运动的基础, “运动之母”的再认识

“母”在《辞海》中定义为根源, 运动的根源在哪呢?直接作用于运动、直接影响到运动水平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1、身体运动能力

运动的根源在与身体运动能力, 而身体运动能力主要是指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素质。速度和耐力素质构成了人体体能的重要基础, 而体能是一切活动的基础,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素质在运动中的作用, 速度与力量结合构成速度力量, 各种素质在体育运动中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 身体运动能力, 是运动的关键, 是基础之一。

2、各项目所需要的技术变化特点在运动训练学界, 一元训练理论与

二元训练理论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当然, 我们不可否认体能与技能在体育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运动过程中, 在具备身体基本运动能力的基础上, 合理有效的基本技术是运动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要素。运动过程中, 各项目的技术变化, 各运动项目的制胜规律同样是体育运动的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运动之母”的美誉,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 “运动之母”并非是一项体育项目, 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素质是身体运动能力的根源, 是运动的根源, 是本质的、内在的东西, 而田径、球类运动、游泳等等是体育运动的具体项目, 是运动能力的具体的外在表现。笔者认为, 体育运动之母应该是我们运动训练中所提到的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和各项运动所要求具备的基本技术。正确认识体育运动与体育项目之间的辨证关系、层次关系, 这对我们正确认识体育运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田麦久:《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年。

[2]陶于:《身体素质的转移规律》, 《田径》, 1999年。

[3]体育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4]张英波:《田径体能训练》,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年。

[5]夏征农:《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年。

[6]过家兴:《运动训练学》, 北京体育人学出版社, 1991年。

素描教学的再认识 篇10

关键词:素描,思维,创造力,专业技能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不断发展,艺术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思想,新观念的挑战。各学科专业都面临着如何面对传统,展望未来发展的问题,尤其在传统基础教育上更是众说纷纭、百花齐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改革的学术研究热潮。

在绘画基础素描教与学的改革争论上,尤是活跃突出。2003年以来,也有两次各大美院及综合院校举办的素描教学研讨会。这是素描的幸事。纵观各学术刊物论文,主要是传统与现代观念的矛盾分化。就教育而论,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方法;不管是什么学科、专业,要解决的应该是学生的思维、个性、技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更是重要。艺术教育对大脑思维的作用是不争的事实,是前人科学的定论。而素描的学习,对我们大脑的锻炼、思维的培养和提高,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甚至是很关键的。素描教与学的成功与否,对我们刚入学的学生来讲,也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他们未来的专业学习和发展前景。

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是人类大脑经历多少岁月的磨砺和大脑飞跃进步的结果。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高度健全发展的结果。我们学生目前的入学现状,很多观念意识、思维方式都需要转变。入学后,需要通过某种合适的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艺术学习的范畴,培养一个适合艺术创造活动的思维和大脑。无疑,素描是最佳的选择。

关于素描能起到这种思维培养作用的论证。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的艺术教授贝蒂·艾德华女士著有《新素描》和再版的两本《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有着强有力的著说。她阐述了在素描的学习过程中,素描这一学习形式使我们的左右两个大脑自觉地进行不断的转换,从而让掌管我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两个大脑在素描学习中得以全面的锻炼、开发。促进直觉认识和理性认识经验在大脑的成熟。从而提高我们认知世界和对事物判断的准确性。尽管书中很多是针对没有学习过绘画或很少绘画经验的人士。但对于目前高校扩大招生情况下,尤其对综合性大学和地方性大学,我们是很值得参考借鉴和学习研究的。

素描“基础”这一概念,也许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脑海里,仍只是具象、写实功夫。时代走到现在,素描的造型的概念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外延和内涵都得到了研究和充实。尤其在装饰性、意象性和抽象性素描都有了很深入的探索。在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社会的进步、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观念思维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使我们的教学不会滞后,和富于创新的新时代接轨。

在素描的写生训练中,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个整体的认识同时,还必须对物体进行敏锐的观察,捕捉到我们瞬间的“发现”,并将其通过线条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思维活动过程历练了我们的大脑。教会我们认识事物,怎么辩证掌握整体认知事物的同时,又要做到对事物局部认识的深度。这种对事物的认知表达方式,正是任何学科、领域都需要的。素描学习只是一种形式,思维的培养、提高才是关键。

素描的训练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世界。对于素描而言,它是各造型专业艺术的基础起点,在纯绘画艺术的专业学科,素描讲究的是线条、造型、结构、解剖、透视、明暗调子、质感、量感、强弱、虚实等全因素的要求,以客观还原物体为本,强调的是整体综合因素的探究和完美表达。现代素描则将传统素描各个素描词汇概念分解独立化,深化它的内涵,并发展出新的造型语言和新的教学方式、模式。并冠之意象造型,解构重组,有机造物,空间构筑、形象联想等具体的名称概念,语言上更多强调在艺术训练中注重发展观察和表现的多层次,以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的。其实传统与现代并无矛盾,它们相互深化发展,就像大树越往上长,越多分支分叉,这分支分叉多了并不妨碍树木的成长壮大。相反更加枝繁叶茂。矛盾的本身不在于学术,在于人的狭隘,因为获得绘画的技巧和所有艺术的基本技巧从来也不会阻碍创造力的涌现。

在素描技能的训练学习中,不管是纯绘画艺术学科还是设计专业学科,它们内部都有许多分科,各专业的素描训练其实是各有不同的取向追求。但不管何门类,我们的素描教学是以再现表达研究。并籍此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基本技能———通过对物体的观察,运用素描这一形式媒介来表达我们的内心世界。这种注重造型基本技能培养的素描训练,对于我们许多不具备“天分”、“资质”不成熟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需的。没有优秀的素描技能,纵有“千言万语”、思维再活跃、再好的创意,也难以再现,难以表达交流。对于这一表达技能的学习,我们应拓宽眼界,以包容的心学习各种不同风格、形式的素描表达方式;研究、探索素描的本质,运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充实、提高我们对创新思维的表现力。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它的基础性决定了它的非实用性。对它的学习作用没有立竿见影显现出来,造成很多学生忽视对它的钻研学习和足够的重视。教师认识的态度也会影响着教学质量,只有全面深入研究素描的内容和它未来的发展。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自我更新,充实,才能充分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贝蒂·爱德华.新素描[M].何工,译.

[2]贝蒂·爱德华.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之一[M].张索娃,译.

[3]赵健.新概念装饰素描[Z].

[4]刘剑虹.具象研究[Z].

[5]陈晓蕙.设计素描[Z].

上一篇:形式主义教学下一篇:角度转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