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偏低原因分析

2024-05-15

温度偏低原因分析(精选九篇)

温度偏低原因分析 篇1

关键词: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偏低,原因,处理方法

下垫面温度和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统称地温。下垫面温度包括裸露土壤表面的地面温度、草面 (或雪面) 温度及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

1 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偏低的原因

1.1 球部与地面土壤接触不够紧密

地面温度表的观测地段设在观测场内南面平整出的裸地上, 地段面积为8 m2。地表疏松、平整、无草, 并与观测场整个地面相平。3支地面温度表须水平地安放在地段中央偏东地面, 表间相隔约5 cm;感应部分及表身1/2埋入土中, 1/2露出地面。埋入土中部分与土壤必须密贴, 不可留有空隙;露出地面部分的感应部分和表身要保持干净。及时擦拭掉沾附的雨、露、霜、尘土等。在炎热的夏季, 空气干燥, 土壤容易板结, 最高的球部常常容易大部分暴露在空气中, 又因为最高表每天20:00观测后需要取出进行调整, 放置后又常常不动, 这样最高表频繁地取出和放回, 其球部与地面土壤的接触便没有地温表那样紧密, 土壤的热量交换也没有地温表那样充分, 这也是造成最高温度表示值偏低的原因之一。因此, 在炎热的夏季, 20:00观测完之后, 如土壤板结现象严重, 应及时耙土疏松, 并重新安置地温表, 保持地温表的示值正常, 准确获取正确的数据[1,2]。

1.2 地温表安装不当

在气象观测中, 常常出现地面最高表低于14:00地温的现象。观测人员一般认为是正常现象, 而且允许从定时观测中挑取最高值。根据历年的地面气象观测和资料审核工作经验, 笔者认为, 如果温度表正常, 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地温表安装的问题, 应确认2支表的感应部分埋入土中是否恰为1/2以及地表土的疏松程度是否一致。由此得出结论:由于刮风下雨或安放时忽视了感应部分埋入土中的深度, 因此便出现了最高地温表低于14:00地温的现象。因为一天的地面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13:00—14:00。如果地温表和地温最高表的感应部分埋入土中深度不一致, 在持续升温时2支表的示值便不相同, 埋深的不一定低, 埋浅的不一定高。这主要受地面干湿程度、地温和地表土疏松程度等因素影响[3,4]。

1.3 表身下陷雪内或被雪埋住

地面3支温度表被雪埋住时, 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 应小心将表从雪中取出, 水平地安装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雪中1/2。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 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身有被雪埋住时, 均应将表重新安装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被雪盖住, 可照常读数。

1.4 地面或雪面情况影响

地面潮湿或积雪面上, 其感应部分埋浅的温度就高, 埋深的就低。地面干燥、地温低于25℃时, 感应部分埋浅的温度就高, 埋深的就低;地温高于25℃时感应部分埋浅的温度就低, 埋深的就高。因为地面潮湿、积雪面上或地温低于25℃时, 土 (雪) 温没有气温高, 埋深的感应部分接收的热量比埋浅的少, 反映的温度就低;地温高于25℃时, 土温比气温高2倍以上, 埋深的感应部分接收的热量比埋浅的多, 反应的温度就高。

1.5 2支表的感应部分埋入深度不致

如果2支表的感应部分所埋的地表土疏松程度不一致, 其所反映出来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 2支表的感应部分埋入深度应一致, 均埋入1/2;地表土的疏松程度也要尽量一致, 板结时应及时耙松。不仅会出现地面最高表显示的温度并不是最高的现象, 也会出现最低温度表显示温度并非最低的现象。当出现持续降温的天气时, 在20:00定时观测中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

2 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偏低的处理方法

在安装地面最高温度表、地面最低温度表和地温表时, 一定要严格按照中国气象局下发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规定进行安装。巡视时要注意其球部的感应部分是否恰好埋入土中1/2。如果严格按照中国气象局下发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业务规定执行, 一般不会出现上述现象。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3.

[2]苏静.玻璃温度表的维修[J].陕西气象, 2006 (3) :52.

[3]徐辉.最高温度表断丝的两则修复方法[J].气象科技, 2004 (4) :78.

肌酐偏低的原因 篇2

在肾功用检查中,尿素氮与肌酐结果偏低于往常值时,通经常没有临床意义。因为中药祛淤扫除疗效,肾脏中不少造蛋白尿PRO偏低。肾脏受损的尿毒性物质被扫除经尿液排出,无搔痒感和不适感。

如尿素氮与肌酐值升高,且尿素氮/肌酐比值偏低,这是肌酐低的原因就是提示有肾实质性伤害的或许。在肾功能检查中,尿素氮与肌酐结果偏低于正常值时,通经常没有临床意义。 肌酐低的原因有不少,或许与贫血、肌营养不好、肌萎缩、白血病、尿崩症等疾病有关。如肌酐测定值比肌酐正常值稍偏低,可再复查一次。

肌酐低的原因有不少,尿素氮的数值容易受诸多其它原因的影响,于是不能单纯反应肾脏功能,在明确血肌酐低是什么原因后,我们也就明确了解了,肌酐的数值在无肌肉疾病时,则比较单纯,可与肾脏功能同步升降。于是当肾脏本身有病变时,尿素氮、肌酐同步上升,于是尿素氮/肌酐的比值大约会落在某种程度的数值范围内(小于20)。假如是肾前性的原因,常常尿素氮会上升的相对较多,于是尿素氮/肌酐的数值会较大些(大于20)。

温度偏低原因分析 篇3

某热电厂#10、#11机组是上海汽轮机厂生产的300MW亚临界、中间再热、双缸双排汽、空冷、抽汽凝汽式机组。机组布置有给水回热加热循环系统。

机组采用给水回热加热循环系统, 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性。根据测算, 在热力系统中纯凝汽式汽轮机的热力循环中, 新蒸汽的热量在汽轮机中转变为功的部分中占30%左右, 而其余70%左右的热量随乏汽进入凝汽器被循环水带走。如果将这部分损失于循环水的热量收回一部分, 如用来加热给水, 以减少给水在锅炉炉膛内吸收燃料的热量, 则必然使热力循环的效率得到提高, 从而减少了燃料的投入量。将进入汽轮机内做了一定量功的蒸汽抽出, 用来加热由凝汽器来凝结水或锅炉的给水, 从而来提高给水温度。这就形成了给水回热循环系统。

因为采用汽轮机的抽汽来加热凝结水和给水, 这部分抽汽不再排入凝汽器中, 因而可减少在凝汽器中的冷源损失。同时给水回热加热提高了热力循环吸热过程的平均温度, 使换热温差减少, 单位蒸汽在锅炉中的吸热量降低了, 所以可有效提高机组的经济性。给水最终加热温度的高低对机组的经济性有直接的影响。

1 300MW机组给水加热系统及高压加热器简介

300MW机组回水加热系统如图1所示。

300MW机组回热系统包括3台高加、3台低加、1台除氧器组成。蒸汽在汽轮机内做功后, 排入凝汽器, 形成凝结水, 经低压加热器加热, 再进入除氧器除氧, 成为高压加热器的给水, 给水从除氧器出来, 由给水泵升压进入高压加热器, 通过换热管与高中压缸抽汽进行热交换, 提高水温后进行入锅炉。

300MW机组给水加热系统原理, 就是利用从机组各压力段抽出的蒸汽, 加热给水, 提高给水温度, 一方面降低汽耗, 另一方面给水温度提高, 可以使锅炉产生蒸汽所使用的煤耗降低, 达到节能高效的目的[1]。

300MW机组高压加热器由上海动力设备有限公司生产, 为双流程、卧式、U型管表面式加热器, 基本结构如图2。

由钢管组成的U型管束放在圆筒形加热器壳体内, 并以专门的骨架固定。管子胀接在管板上。被加热的水经连接管进入水室一侧, 经U形管束之后, 从水室另一侧的管口流出。加热蒸汽从外壳上部管口进入加热器的汽侧。借导流板的作用, 汽流曲折流动, 与管子的外壁接触, 经凝结放热加热管内的给水。为防止蒸汽进入加热器时冲刷损坏管束, 在其进口处设置有防冲板。加热蒸汽的凝结水 (疏水) 汇集于加热器的底部, 采用疏水器及时排走。

2 300MW机组高加给水出口温度状况分析

300MW机组于2006年12月投产, 由于高压加热器未发生泄漏, 故未进行过检修。2009年开始, 发现高压加热器出口水温缓慢下降, 2010年9月开始, 发现高压加热器出口水温明显低于设计值。

(1) #10机给水温度相关数据 (如表1) 。

(2) #11机给水温度相关数据 (如表2) 。

(3) 检查抽汽门和逆止门启闭正常, 行程调整适当, 没有节流现象, 排除蒸汽流量对高压加热器出口水温的影响;解体检查高加给水三通阀及事故放水门严密, 没有内漏现象;高加汽疏水水位在正常范围内, 排除疏水水位高低对高压加热器换热的影响。

从表中对比数据可以看出各台高压加热器出口水温均未达到设计值, 怀疑水室内部存在内漏或者有结垢影响换热效果。

3 300MW机组高加给水出口温度偏低原因分析

2011年9月, 两台300MW机组停机检修。解体高压加热器人孔后, 对水室内进行检查, 发现如下问题:

(1) 六台高压加热器水室分隔盖板四周出现由于冲刷形成的大小不一的凹陷, 密封面完全冲蚀, 不起作用; (2) 入口水室分流隔板焊缝出现多处窟窿, 而且入口水室盖板上螺栓紧固不到位, 在盖板与水室分流隔板间有较大缝隙。

从以上现象分析, 300MW机组高压加热器出口水温低于设计值, 应是由于一部分给水在高压加热器内“短走旁路”, 而未流经加热钢管。这部分给水未与蒸汽进行热交换, 未能得到充分加热, 这部分走“短路”的给水与经过加热的给水混合后, 使给水温度整体降低, 造成高压加热器出口给水温度偏低。

进行一步分析, 300MW机组高压加热器水侧之所以出现给水走“短路”, 主要是由于以下两点:

3.1 制造工艺差

六台高压加热器水室盖板均出现冲刷, 形成凹陷, 是因为盖板安装时螺栓未紧固到位, 在盖板本身自重作用下, 使盖板与水室分隔板间留有缝隙, 同时在安装盖板时未装密封垫, 经高压水长期冲蚀, 出现凹陷。

3.2 水室分隔设计不合理

如图3, 水室分隔板设计成独立的封闭水室, 顶部形成锐角, 水流在此流速加大, 易对周围产生冲蚀作用, 而且采用焊接连接, 在焊接表面不平整时, 更容易受到冲蚀。

4 处理方案

(1) 重新制作水室盖板。原水室盖板已冲蚀, 表面有较大凹陷, 不能有效密封, 因此按原尺寸制作新的水室盖板, 要求表面平行度不大于0.05mm。

(2) 制作密封环, 密封环采用10mm厚钢板, 并用全周焊的方法焊在水室盖板与水室分隔板对应位置, 以补偿由于冲刷形成的凹槽。在焊接前先打磨冲刷区域, 露出金属光泽, 再将密封环用螺栓紧固在水室分隔板上, 测量并调整密封环平行度, 要求不大于0.02mm。焊接时, 先分段点焊, 再次测量密封表面平行度, 然后分段施焊。焊接时, 焊接电流控制在100~130A范围内。焊后对密封环表面平行度再次检查。

(3) 制作“L”形钢架, 焊接在水室分隔板顶部焊缝处, 作为焊缝的保护层。焊接时分段施焊。焊接电流控制在100~130A范围内。

(4) 制作密封垫, 安装水室盖板, 紧固螺栓, 并用塞尺检查结合面是否存在间隙, 对螺栓紧固进行调整[3]。

5 方案效果

300MW机组高压加热器经过上述方案处理后分别于10月31日和11月18日启动, #10机在286MW负荷下, 高压加热器出口水温276.5℃;#11机在300MW负荷下高压加热器出口水温275.9℃, 均有较大提高, 接近设计要求。

经济效益:给水温度变化10℃, 大约影响机组供电煤耗变化0.71g/ (k Wh) 。因此, #10机降低煤耗 (276.5~267.67℃) ×0.071×300000=188.1kg/k Wh, #11机降低煤耗 (275.9~269.97) ×0.071×300000=126.3kg/k Wh。

在2012~2015年连续对高压加热器给水温度监测中, 给水出口温度基本维持在276℃左右, 说明处理方法是适当的。

6 结论

给水回热循环是整个热力系统中至关紧要的环节, 高压加热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锅炉、汽轮机的整体效率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充分利用高压加热器加热给水是提高热效率、热经济性的关键所在。在运行检修中要重视对高加的监测, 提高检修工艺, 采用先进的方法处理及时处理高压加热器相关的缺陷, 使它在为电站的经济运行中发挥出至关紧要的作用, 为电站的节约降耗增加效益发挥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上海动力设备有限公司高加运行说明书》.

[2]《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300MW机组集控运行规程》.

肌酐值偏低的原因 篇4

1、肌酐的物质主要是肌肉代谢时肌酸的产生,肌酐是通过肾脏排泄到人体外。肌酐值偏低,一般情况下是由于人体肌肉量相对稳定,所以肌酐的生成量也是恒定的,肾脏排出肌酐的多少主要决定了人体血肌酐水平的高低。人的肾脏代偿功能是十分强大的,如果两个肾脏都正常,只要一个肾脏发挥作用,血肌酐就可以维持在正常水平。

2、只要当肾脏损害的程度达到肾脏的一半时,就会引起血肌酐的升高。所以,早期的轻度肾功能下降,血肌酐是不能反应出来的。血肌酐的偏低并不能代表着什么,只需要我们及时到医院检查。不过,“血肌酐正常,说明肾脏没事”这是大家存在的一个误区,不管肌酐值偏低或偏高,都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3、肌酐是检测肾功能最常用的指标了,它也是健康体检的项目之一。许多人在检查到自己血肌酐值正常范围时,就觉得自己的肾脏没有什么问题,其实这是在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到肾脏疾病的基本特征,才能做好平时的预防措施。

4、其实血肌酐值并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出肾功能的状况,只是当肾脏大面积受损,肾小球率过滤降低时,血肌酐的升高才会在临床上表现出来。

农业机械“三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篇5

一、“三率”低的主要原因

1. 农机手的法律、法规观念淡薄

由于乡村经济条件相对低, 交通不发达, 跑运输的车辆也比较少, 同时又由于农机手的法律意识低, 认为在田间地头耕作或在自己乡村道路上行驶, 有无牌证、年检与否都没有关系。农机入不入户都是自己的, 开车也不需要到专门的机构学习, 只要上车开几次就学会了, 何况交警又不怎么管, 致使很多农机手抱有侥幸的心理, 产生了车不用上牌, 人不用考证, 上路也可以躲避检查的不良观念。

2. 老旧、闲置机械无法报废

农机“三率”水平不高, 其主要原因是大量老旧、闲置的农业机械无法报废。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 农业机械装备更新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 新的、先进的, 更适合现代人们生活、生产需要的农机具不断推出, 农业机械数量逐年增加, 就会淘汰越来越多过时的、落后的农业机械, 同时已经进入报废阶段的农机也越来越多, 但是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报废制度。如何使农民愿意报废超期使用的旧农机, 已是当务之急。

3. 农机安监部门无处置权

根据《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公安部门监管农机车辆上路行驶, 农机监理部门目前只有发放牌证的行政许可权, 没有上路稽查执法权, 没有对农机车辆的监管处置手段。由于警力不足等原因, 公安交警部门对乡村道路上的拖拉机疏于管理。没有公安交警部门的配合, 农机监理部门只能对于一些违规上路, 违法开车的行为说服教育一下而已, 违法者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

二、提高“三率”的对策

1. 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安全文明行驶的氛围

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站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宣传, 做到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进一步拓展宣传力度, 动员和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手正确理解、积极参与学习农机法律、法规, 提高农民的农机安全生产意识, 使之知法、懂法、自觉守法, 能做到安全驾驶、规范操作各种农业机械。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农机安全村”和大力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 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农机安全生产意识, 形成一个良好农机安全社会环境, 这样就会为提高“三率”提供一个之坚实的基础。

2. 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减免培训费用

农业机械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的, 特别是联合收割机在公路上主要是进行场地转移, 它们的作业范围还是从田庄到农田;拖拉机也只有少数跑运输或者耕田运输两用, 多数是只用于田间的耕作。历年来机手不积极参加驾驶员培训, 不愿意考取驾驶证, 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培训费比较高。如果在机手考取驾驶证方面像补贴农机机械一样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减免, 这样既减轻了农民负担, 预防和减少了农业机械事故, 又保障了农机手的生命财产安全, 农机“三率”肯定会大幅度的提高。

3. 定出合理的年度检验方案

农业机械每年年检、年审可以由县级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站定出一个方案, 分阶段、定期、定地点亲自下到各乡镇进行车辆的年度检验。比如小的镇就以镇为单位, 如果镇比较大的, 就以几个自然村为单位, 做一个详细的计划, 安排好时间和地点由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组织, 县级监理部门到镇或联合村定好的地点集中进行统一农机安全检验, 同时也可以协调保险部门一起下到乡村为需要购买保险的机手提供方便, 这样就可以让农民少了来回奔波、少跑冤枉路, 让农民节省更多的时间去从事生产活动。无故不上牌证或者不参加年检的车辆就会大大减少。

4. 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加大上路检查的力度

管道保护电位偏低的原因分析 篇6

1 前期自然电位测试

对淄潍段管线俩端阴保站的阴保通电点进行断开, 确保测试管线无外加保护电流, 通过对淄潍段管道保护、自然电位进行了测试, 发现淄潍段管线的周村阴保站至临淄阴保站之间的保护电位, 保护电位测试低于阴保站保护电位-1.2, 由于俩阴保站同时对管线进行外加电流保护, 且通电点电位为-1.2, 而所测管段中间电位只在-0.85左右, 个别地段电位甚至低于保护电位-0.85。

以淄潍线安装到正式运行测试结果显示:随着月份增加和天气湿度的增加, 发现电位的越来越负, 在和旱季和雨季对比中, 我们发现同点的电位差能达到0.5V, 也就是说土壤的湿度越潮湿, 电位就越负, 反之, 电位就偏正。

2 原因分析

理论上来说, 钢制埋地管道在土壤中有外加电流保护的情况下保护电位不可能低于-0.85v, 通过对阴保站通电点电位的测试, 和中间管段电位测试结果形成的折线图分析, 可断定有电流从管道流出, 其原因可能是管线和套管搭接, 造成被保护管线防腐层破损, 电流从破损点流入套管最后流入大地。也可能出现与别的管道搭接情况, 造成电流流进管道, 以至于出现漏点, 保护电流通过漏点搭接别的管道, 造成了电位偏低。

2.1 管线交叉搭接分析

(1) 在对交叉管线的排查中, 与之交叉的管线都在安全距离范围内, 且管线防腐层都完好, 未发现与以搭接或安全距离不足的情况, 通过对交叉管线的电流测试, 也可说明管道保护电流未流入别的管线内。

(2) 在检查管线交叉的铁路时, 我们发现管线电位有轻微减少, 但不影响管线的保护电位, 至于轻微的电流流失, 这种流失在于和铁轨并行的长短有很大的影响, 在管线交叉点电流流失较大, 但不是造成管线保护电位低的更本原因。

2.2 管线外来电流分析

周村阴保站至临淄阴保站之间的管线, 共有高压线交叉、并行三处, 对此三处的电流测试中, 杂散电流确实很高, 因高压线并行产生的电流为交流电干扰, 对管线的保护电位和自然电位没有影响, 测得此三处的电位也在保护电位范围内。

2.3 套管与管线搭接

淄潍段管线为外加电流保护, 而在穿越重要河流和公路处, 对管道的保护都才去的是套管保护, 在管道与套管之间都安装有绝缘支墩, 套管的俩端也都密封, 这样就使得管道与套管完全隔绝, 外加电流只能在管道上, 而不会对套管进行保护, 本段管线内共有套管6处, 在对其中俩处管线和套管电位测试时, 我们发现在外加保护电流下, 套管的电位和管线的电位无限接近, 在断开保护电位时, 管线与套管的电位衰减值也是一样的,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管线与套管已经出现搭接现象, 造成搭接的原因可能是路基下沉中造成套管变形, 与被保护管道接触、挤压管道防腐层, 造成防腐层破裂与套管搭接。

2.4 套管密封不严、造成套管与管线之间的绝缘失效

淄潍段管线6处加套管线中, 其中穿河流、水渠的共有3处, 测试分析发现其中有一处管线与套管的电位接近, 在对套管俩端的密封情况查看中, 发现管线一端套管出现密封不严的情况, 因在水位以下已有水流入套管内, 通过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得出套管管线存在破损, 通过水介质导通了管线与套管之间的连接, 使得电位出现异常。

3 现场整改验证

通过原因分析得出的俩点问题, 对公路下套管进行开挖, 发现俩出套管严重变形, 在对套管切割后发现, 因套管变形, 造成对管线的挤压处, 防腐层破裂, 最大长度达到5cm, 可以确定管线与套管搭接造成了管道电流偏低。在对另一处管线穿河渠处, 开挖后发现管线套管内已经存在大量水和泥土, 套管与主管密封口处焊缝已经开裂, 裂口最大可达7cm, 因管线在水位以下, 水深已经到达了主管线中心。

三处套管的整改, 对已经变形的套管进行重新更换, 俩端进行密封封堵, 对套管内进水的整改是俩头掏挖, 除去淤泥和污水, 对其烘干俩头封堵。对管道保护电位重新测试后发现, 管道阴极保护系统运转正常, 电位恢复到保护电位内。

4 结论

淄博-潍坊 (简称淄潍) 天然气管道采用的是外加电流保护和主管线缠绕镁带双结合的保护, 防腐层采用的是3PE防腐。管道补口及补伤采用热收缩带;套管采用加强级环氧煤沥青防腐层防腐。本段管线上游为周村阴保站, 下游为坊子阴保站, 在本段管线中间有阴保站临淄站。三座阴保站分别有恒电位仪对管线进行外加电流保护。可实现通断进行管道的自然电位测试的能力。管道无外力破坏有其他外接电源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所以我们可以确定管道保护电位低的原因是由于套管的变形和套管俩端封堵不严密造成的管道内积水、管道与套管搭接, 致使管道保护电流通过套管流入大地, 密封口开裂的原因, 是由于管道在施工下沟时不可避免的遇到碰撞、沉降、热胀冷缩、不均匀受力等因素的影响, 而且所用套管的封口在人为、气温、环境的情况下难以保证质量, 故采用更好的套管封堵方法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是防止此类问题出现的关键。

摘要:淄博—潍坊天然气管道在投运阴极保护系统前, 在对其管道的保护电位和自然电位测试时, 发现该段管线的个别地段保护电位明显偏低, 管道电位低于正常状态的平均值-1.1V至-1.2之间。针对此现象, 对其现场考证并做了分析, 原因是由于缠绕镁带的主管被淹没在水里, 形成了牺牲阳极, 导致管道电位偏低。通过对套管穿越处进行风干及封堵处理, 电位测试回复正常。

关键词:牺牲阳极,埋地管道,自然电位,电位测试

参考文献

[1]胡士信.阴极保护工程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1]胡士信.阴极保护工程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

[2]SY/T0023-5919-1994, 埋地钢制管道干线保护技术管理规程[S][2]SY/T0023-5919-1994, 埋地钢制管道干线保护技术管理规程[S]

温度偏低原因分析 篇7

一、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偏低的主要原因

1.师资力量薄弱, 年轻教师紧缺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 形势严峻。以完小为例, 师资队伍不达标, 教师年龄偏大, 多属于老民办转正教师及县乡请教师, 他们学历偏低, 专业不对口, 经常是一个教师教授数学、语文、英语等三门以上的课程, 像体育、计算机、美术和音乐等课程, 都是形同虚设, 大部分都是让学生在教室学习主科或者上自习, 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 这些老教师虽然勤勤恳恳, 但由于知识水平有限, 接受新事物也慢, 没有现代的教育理念, 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常年都是接受相同的陈旧教学模式, 没有任何新鲜感, 教学效果很差。因为农村工作环境欠佳、待遇不高、工作量大等原因, 年轻教师数量少、不稳定, 因此未能给农村小学教育输入新鲜的血液。

2.择校就读严重, 农村小学规模日益萎缩

农村生活水平提高, 人们对孩子的成才欲望提升, 觉得农村小学教育相对落后, 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造成择校就读现象非常严重, 家庭情况稍好的学生家长都把学生转入乡镇中心小学或县城小学就读, 使农村小学学生数量越来越少, 办学规模日益萎缩。

3.教学理念滞后, 教学手段单一

由于农村教育信息相对闭塞, 经费短缺, 很多教师很难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大大妨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很多教师仍然采用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听讲的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得不到发挥, 课堂沉闷, 缺乏活力, 教学效果欠佳。

4.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家庭作为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 对学校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很多农村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过分依赖于学校。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 父母外出打工, 交给爷爷奶奶照顾, 他们只能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 却忽视了给学生营造良好家庭学习环境, 没有注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5.教学设施陈旧, 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学校教室大多没有配备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无法开展, 不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教师还停留在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来完成一堂课的教学, 学生无法像城里孩子一样获得直观、具体的感、知觉和情感体验。听、写、读、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 没有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 严格制订并执行农村学校的教师招聘计划, 鼓励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 落实各项补贴, 在生活上和工作上多关心新来教师, 让他们塌下心来安心在农村工作。

(2) 采取优惠政策激励城区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 给农村小学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帮助农村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3) 加强教师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每年组织农村教师利用寒暑假进修培训, 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每学期在校内开展各类教研活动, 如公开课、课题研究等, 同时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平台, 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 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

(4) 制定公平、合理的教师考核制度并规范执行, 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改革教学方法

面对新的课程标准, 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 转换课堂角色, 充分认识到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努力构建开放、自主、探究的学习课堂。

3.发挥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

(1) 定期召开家长会、座谈会, 指导和帮助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

(2) 教师定期进行家访, 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在家里的表现, 多和家长沟通、交流, 在教育学生上达成共识, 便于因材施教。

总之, 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不容忽视, 加强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只要每个教师都能深刻理解新课改的理念, 根据学生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相信一定能让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松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温度偏低原因分析 篇8

关键词:变压器,绝缘电阻,偏低,分接开关

引言

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最主要的电力设备之一, 是传递电能的电器。主变绝缘电阻的测试是变压器交接试验和例行试验的重要项目之一, 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 能有效地检查出变压器绝缘整体受潮, 部件表面受潮脏污, 以及贯穿性的集中性缺陷。经验表明, 变压器的绝缘在干燥前后, 其绝缘电阻的变化倍数比tanδ的大得多, 故在变压器在干燥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测量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来了解设备的绝缘情况。

1 影响测试绝缘电阻的因素

利用兆欧表能方便有效地检测出变压器绝缘的贯通性集中缺陷和受潮等分布式缺陷。而在现场测量中, 周围电磁场干扰、测量时间、环境温度、测量电压、环境湿度、接线方法、绝缘油性能等都将影响绝缘电阻的测试结果。对变压器这等大型设备, 通过绝缘电阻来判断其绝缘状态的同时应测量其吸收比和极化指数来作为辅助判据。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有测量技术和设备本身两方面。

1.1 变压器本身

1.1.1 外界干扰。

由于电容耦合使变压器带有一定的感应电压, 测量回路中会有干扰电流, 导致无法得到准确的绝缘电阻值。

1.1.2 剩余电荷。

电力设备退行后遗留的残余电荷, 致使绝缘电阻偏大或偏小。

1.1.3 温度变化。

当温度升高时, 绝缘介质内部离子运动加剧, 其内部水分、杂质、盐分等物质呈扩散趋势, 使电导增加, 造成绝缘电阻降低。

1.1.4 湿度和电力设备表面脏污。

当绝缘材料受潮时, 其表面吸附一些水分, 使表面电导率增加, 其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都显著地减少, 介质损耗增大, 耐压强度降低。

变压器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包括套管、绕组和有载调压开关的绝缘, 其中任一部分都会影响绝缘的测量结果, 对于套管, 主要是绝缘不良、整体受潮、绝缘油严重劣化、外部绝缘脏污、空气湿度较大等;对于绕组和有载调压开关, 主要是整体受潮、层间匝间绝缘件劣化、绝缘油劣化等。

1.2 测量技术方面

1.2.1 测试时间。

当大容量的设备绝缘受潮时, 泄漏电流分量会增加, 吸收比很接近1, 致使时间的误差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

1.2.2 测量顺序。

按不同的顺序测量各绕组绝缘电阻时, 绕组间电容发生重新充电, 导致附加误差的产生。

1.2.3 兆欧表与被试品的连线绞接或接地。

若兆欧表与被试品的连线绞接或接地, 测出的绝缘电阻是兆欧表接线端与接地端两根引线间的绝缘电阻。

1.2.4 兆欧表最大输出电流。

兆欧表最大输出电流值对吸收比和极化指数测量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大容量的电力设备应选用大容量的兆欧表测量, 以保证其测量精度。

一般情况下, 绝缘电阻偏低和吸收比、极化指数不合格可以考虑是:测量绝缘不良、整体受潮、绝缘油严重劣化、外部绝缘部分脏污、空气湿度较大等;绝缘电阻偏高和吸收比、极化指数不合格可以考虑是测量线断线、绝缘老化等。

2 实例分析

2013年3月, 在某110kV变电站1#主变改造后进行出厂试验过程中, 出现高压绕组连同套管绝缘电阻偏低的情况, 排除测量技术上的因素, 绝缘电阻仍偏低, 15s、60s、600s时的阻值分别为924MΩ、928MΩ、937MΩ, 测试结果不合格。《电力设备交接和预试性试验规程》规定:变压器高压套管绝缘电阻值大于10000MΩ;绕组绝缘电阻无明显下降, 吸收比≥1.3或极化指数≥1.5或绝缘电阻≥10000MΩ。

变压器高压侧接线复杂, 高压侧的接线结构顺序是引出线接线帽→套管内下引线→高压侧绕组→转换开关→分接开关→调压绕组→中性点, 可能是由于绕组、套管、铁芯、绝缘油、分接开关等方面的因素影响绝缘电阻阻值。取油样进行试验, 结果是油的各项指标都符合标准。由于吊芯工作量大, 又需停放很长时间, 决定进行分解实验后再进行吊芯检查绕组。分解试验是将分接开关吊出变压器本体, 对高压绕组连同套管进行绝缘电阻测试, 测试结果:绝缘电阻>10000MΩ, 吸收比为1.4, 与历次测试数据相近, 有测试结果判断问题可能出在分接开关上。对分接开关进行绝缘电阻测试, 测试结果:520MΩ, 绝缘电阻偏低。经放油后检查, 发现在分接开关底部有杂质, 开关芯子附有积碳。由于变压器在运行时, 有载调压开关在换挡过程中, 触头由于起弧、灭弧的原因, 使触头氧化, 油劣化。在改造过程中, 在分接开关进行处理过程中, 冲洗的不够彻底, 在死角处仍存有积碳等杂质。对分接开关再次处理后注油, 静置再次进行绝缘电阻的测试, 测试结果:>10000MΩ。重新组装后, 测量变压器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 测试结果:>10000MΩ, 符合相关规程的规定。

3 结束语

根据多年的试验经验, 影响主变绝缘电阻的主要因素有剩余电荷、湿度、测量时间、环境温度、测量电压、潮湿环境、接线方法等。在试验中, 应注意对试验方法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测出准确数据,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误判断, 找出原因所在, 较快正确的处理, 保证变压器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马丁·希思科特.变压器实用技术大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S].北京:电力出版社, 1996.

[3]陈天翔.电气试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4]陈化钢.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方法及诊断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5]张静.变压器绝缘电阻试验中容易忽视的问题[J].云南电力技术, 2007.

温度偏低原因分析 篇9

油料专业技术训练机构教员动作技能偏低的原因

油料专业具有“专业工种繁多、技能要求多样”的特征, 这使得油料专业技术兵培训相对其他专业培训凸现明显的职业特性。要求油料专业教员理论知识扎实, 专业技能娴熟。然而, 有些教员在实习操作中要领不得当, 示范不准确, 出现了动手能力偏低的现象, 制约了培训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教学人才流动频繁

部队培训机构是“铁打的营盘, 流水的兵”, 教学人才频繁流动现象严重。一是教员频频转业。受部队士兵复员、退役的影响, 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老教员离开教学岗位, 懂技术、会操作的能人、高手被迫离开。二是岗位频繁调动。培训机构中教员人数相对较多, 哪个单位缺人, 哪个岗位空位, 就从教员中找人顶“缺”, 使教员流失。三是主动要求“移位”。少数教员感觉教书辛劳, 工作忙忙碌碌, 职务难以提升, 从而要求“换位”。缺失教员的岗位, 只得从内部刚毕业的干部或行政干部调任, 他们与从事多年教学的教员相比, 其动手能力相对较低, 在短期内很难快速成为技能型专业人才。教学人才的频繁流动, 不利于实习操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 实践知识储备不足

实践知识的获取需通过亲自参加实践活动, 观察实践活动过程, 感知活动本质, 分析操作成因, 经过自我消化吸收, 逐步形成自己的实践知识体系。油料专业技术训练机构的教员大多来自军队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的学员, 理论基础扎实、全面, 但受军队院校条件的制约, 实践活动较少, 实践知识的积累明显滞后于理论知识, 造成实践知识储备先天不足。进入油料专业技术训练机构当教员, 角色转换很快, 没有足够的适应期和缓冲期, 更没有足够的时间感受完整的实践过程, 也没有机会积累处理实践中棘手问题的经验, 不可能迅速增加实践知识储备, 后天补足又不够。在教学中, 教员遇到学生提问时, 解答问题力不从心, 起不到释疑解惑的指导作用。

(三) 实践能力储备不够

油料专业技术训练机构教员在院校当学员时, 专业理论课时比重较大, 实习操作时间安排较少, 动手能力培养得不到保证, 没有足够的实践锻炼, 对工学专业需要较强动手能力的学员而言, 难以练就熟练定型的技能。例如, 某工程学院油料装备专业车、钳、焊的操作实习时间计划安排15天, 在这样短的时间内, 很难形成三个工种的动作技能。若安排在培训机构讲授车、钳、焊操作, 这样的动作技能储备远远不够。当学员毕业分配到油料专业技术训练机构进入教员行列, 往往又被迅速推上教学一线, 成为教学“主力”, 当骨干使用, 没有足够的时间脱产练习所教专业技能, 动手能力一时无法练成。教员在动手能力上存在“低能”和“短板”现象, 影响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的提升。

(四) 技能进阶培训相对缺乏

上级机关和领导对教员的理论知识更新非常重视, 每年都有正规的培训方案, 纳入正常的培训计划, 进行归口培训。而操作技能的进阶培训却成了“真空”, 缺乏必要的培训机制、培训渠道和培训手段。如果油料专业技术训练机构进行自训, 缺少必需的经费、设备和器材, 系统的技能进阶培训难以圆满完成。

加强油料专业技术训练机构教员动作技能培养的基本对策

教员动作技能 (操作技能) 的培养, 需要经过感性认识 (看或听) 、模仿 (学习) 、练习反馈等过程, 由不会到会再到熟练, 从而达到定型。油料专业技术训练机构的师资力量来源单一, 教员频繁流动, 实习课时比例不断加大, 实习资源严重短缺, 要想打造一支教学水平精湛、动作技能娴熟的教员队伍, 需切实加强教员动作技能的培养, 这已成为油料专业技术训练机构的首要任务。从训练机构实情出发, 笔者以为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 搭建平台育人才

对油料专业技术训练机构而言,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没有名师的培训机构, 培训不出一流的学生。一直以来, 油料专业技术训练机构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各专业教员只是自己完成本专业的实习任务, 而在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上不很重视, 教员的知识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 应从搭建平台入手, 保持教学人才的相对稳定。

创建党管人才的管理平台

把教员队伍建设作为油料专业技术训练机构的重要“民心工程”。领导从单位实际出发, 尊重、关心、体贴、爱护教员, 突出教员的主体地位。

创建有效的激励平台

打破“终身制”, 实行“竞聘制”, 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氛围, 并在晋级、立功受奖等事关个人荣誉方面优先考虑, 形成一个和谐的留人环境。

创建发展平台

在理论授课、实训和总部组织的各种比赛中把教员推向前线, 让教员当主角, 交任务、压担子, 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 加快成为“双师型”教员的速度。

(二) 外拓渠道学知识

采取“请学”、“送学”的多种方式, 增加实践知识储备, 确实提高教员的动手能力和水平。

请师进门学“真经”

根据教学需要, 对外聘请行业高级技术人员到油料专业技术训练机构进行讲学、讲座或兼职教学。把请来的具有专长的中、高级技师放在教学实习第一线, 由其负责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 培训机构教员跟班协同作业, 向技师学习操作技能, 熟悉操作要领, 这种“当师先为生”的做法, 既可从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员队伍实习操作能力的不足, 又可大大加快教员成才的进度。

送学培训取“真经”

通过送学, 鼓励教员特别是新任教员到企业生产一线见习、实践, 把他们放在与教学相对应的岗位上, 与生产一线的经营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保持交流与沟通, 向他们学技术, 及时掌握本专业的发展趋势, 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进而增加实践知识储备。同时, 利用教学休整期, 适当安排教员到同类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专业进阶短期培训, 向专家、教授学习先进的实习教学法, 了解本专业最前沿的技术, 拓宽视野, 逐步完善知识结构, 提升动手能力, 实现进阶培训的目的。

(三) 内提素质练精功

培训机构领导和教管人员积极配合、精心组织, 立足单位实际, 采取多种形式, 加强教员实习操作能力的培养。

真抓实练提水平

培训机构及其主管机关要对教员提要求、定课目。制定技能竞赛规程和奖励机制, 采用平时抽考、汇报表演、现场比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提高教员练习操作技能的主动性和热情。以比代练、以练代教, 确实提高教员的实习操作水平。

潜心自训练精功

各专业教员根据专业特点,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设施和实习场所, 主动利用教学休整期、上课间隙期, 对照军事训练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按本专业实操课程序, 自觉进行专业课目模拟操作练习, 不断探索操作新方法, 积累实践经验, 增强实习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增加实践能力储备, 为今后的实习教学做好第一手准备。例如, 担任焊工教学的教员, 在某一时期, 利用上课间隙每天抽出1~2个小时, 集中精力重复重点突破单一科目, 直到掌握该科目的操作方法和要领, 缩短专业技能形成时间, 储备实践技能。

创新手段练本领

鼓励教员真心学习多媒体技术, 运用影像、动画等高新科技手段进行自我练习, 丰富自学手段, 锤炼教学本领。例如, 油库专工培训教员可用Flash软件把钳工部分的实习操作制成动画, 进行直观自学。用AutoCAD进行模块设计, 再把设计好的模块制成操作流程图, 打印成册, 指导自学。利用摄像机拍摄实习过程, 当场纠正自己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要领, 对比自学。采用这种“训学生先训教员”的方法, 为专工实习课程取得实效提供技能保证。

(四) 创新教学促实训

创新实践教学是培训的重要环节, 也是培训机构教员提高自身动作技能的重要手段。在实践教学中, 教员要积极探索新路子、新方法, 应用新技术, 突出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 促进实习操作教学发展。

突破实训理念, 进行理论创新

鼓励教员积极探索实训新理论, 运用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模块式教学法, 进行实训教学模式创新, 达到突破实训理念的目的。

改革评价体系, 促进考评创新

从整个教学过程入手, 加大教员成绩的评价比例, 建立教员和学生成绩一体的评价体系。首先评价教员技能。改变过去以学生成绩评定教员优劣的单一做法, 把教员的实际技能水平纳入评比体系中, 进行综合测评。采取普考、抽考等形式, 教务处组织对教员进行岗前操作达标考核, 考核成绩记入评价体系相关分项。让考核优秀者上岗, 平庸者下岗, 达到以“考”促“教”, 以“教”促“训”。其次评价实习过程。在实习教学过程中, 教务处对教员示范、讲解、指导练习和解决学生反馈问题等进行综合评分, 记入评价体系相关分项。并将以上评价结果作为教员整个学期评比的依据, 纳入年底评功评奖、晋级、调衔的奖惩条件之中, 促进教员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9:44-45.

[2]姜绍忠, 阎文兵.高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7) :73-74.

上一篇:倾听让体育教学更精彩下一篇:财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