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效果

2024-05-17

阶段效果(精选十篇)

阶段效果 篇1

2014年, 市面上出现了由中央音乐学院教师编著的《松鼠钢琴师》。选择这套教材的理由是, 这是由中国人自己、并且是权威专业院校教师编著的最新教材, 也许与中国人的思维和国情结合得较紧密。

本课题将选择三组学生分别学习不同教材。通过每周1次课, 共12次的课程设计比较学习效果的异同。

一、三种教材的12次课程设计

《汤普森》从全音符的中央C开始学习, 然后向两边顺序延伸至相邻的音符。双手在学习之初就要求轮换着弹。通常第1次课讲解最基本的乐理和弹奏知识后, 可以从第8页《请弹吧》学到第10页《爷爷的大钟》。之后一般每周学习2首新乐曲、认识1—3个知识点, 并辅以练习题。到第12次课程结束时, 一般可以学完第一册或刚刚开始第二册。

《巴斯蒂安》一套分为四册, 以《基础》为核心, 配合《乐理》《技巧》和《演奏》各分册使用。《基础》在简单说明坐姿、手型和手指编号后, 第1次课程是从左手2、3指、右手2、3、4指弹奏黑键开始的。节奏最先接触的是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此时并未出现五线谱表, 是用图示告知手的位置后仅靠音符的高低排列和指法标注表示需要弹奏的琴键。从第10页《三只小猪》到第12页《老麦克唐纳》均更换了黑键手位, 学生需要时间来适应。

大约从第5次课, 两手换到固定的白键位置, 并且学习音名标注。随后该教材将进入到五线谱的学习。这样到了第12次课程为止, 《巴斯蒂安》进度应该在第29页左右。其他各分册按照教材的提示学习。

《松鼠钢琴师》是以五线谱与音阶、钢琴键盘与手型等预备知识为开篇, 随后两手都从3指开始学习全音符E。根据本书的教学安排, 将依次学习3、1、5、2、4指。

第1次课程可以学习到第8页。之后一般以每1到2次课程时间学习《松鼠钢琴师》的一课。在学习中, 不仅有该课标题所强调的重点知识, 如新的音符;同时还有些弹奏方法的补充, 例如换句、呼吸等。另外, 每一课结束时均配有听唱、节奏等趣味练习。因此能够“在学习钢琴演奏的同时能够学习音乐基础理论和视唱练耳, 把钢琴考级与‘音基’考级结合在一起”3。12次课程后, 学生至少能进行到教材第九课前后。

二、三种教材的阶段学习效果比较

1. 音符、节奏等基本知识

三本教材都是两手分别学习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12次课程过后, 《汤普森》中右手对应CDEFG弹奏、左手则是FGABC;《巴斯蒂安》中右手和《汤普森》一样, 左手练习的则是低1个八度的的CDEFG;《松鼠钢琴师》最初是和《巴斯蒂安》一样的位置, 但随着曲目的难度增加, 学生认识的最低音为小字组的C音, 最高到达小字二组的G音。

相对而言, 《汤普森》中的音符是一个个学习的, 《巴斯蒂安》是让学生熟悉一个手位, 因此学生对音符掌握得较牢固。《松鼠钢琴师》中超出十个手指控制范围的音符需要学生推算, 有可能使学生对于音符在五线谱或琴键上的位置印象不够深刻。

三本教材均学习了四四拍、四三拍和四二拍;也都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附点二分音符。《松鼠钢琴师》还涉及到稍难的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 学生可以依靠模仿进行学习。《汤普森》和《松鼠钢琴师》还有介绍简单的休止符。

另外, 《松鼠钢琴师》还学到了反复记号和力度记号。《巴斯蒂安》在第30页也将进入强弱对比的学习。说明这两种教材更早对学生有音乐性的要求。

2. 音名和唱名

两本国外教材, 尤其是《巴斯蒂安》较强调音名。《松鼠钢琴师》的编排有所不同:音名只稍作介绍, 强调唱名的情况更多。

熟悉音名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调性及其转换等乐理知识, 对于学习即兴伴奏也有相当大的益处;强调唱名的编写方式则与视唱结合得较紧密, 也较符合国内的教学模式和教师习惯。

3. 两手合奏以及与他人合作

《汤普森》教材在学到《老麦克唐纳》时会遇到双音和一点点两手同时弹奏;《巴斯蒂安》中还未出现两手同时发音的情况, 一般都是两手轮流演奏;《松鼠钢琴师》则在较早的课程中就出现了两手合奏。首先是齐奏;到第六课双手开始弹奏音符、节奏均不同的内容;第七课时安排了双手反向练习。

当两手开始合奏时, 对于学生是个小小的坎。每个学生两手协调能力不一, 有的学生能较轻松完成这个过渡, 有的学生在演奏两手合奏的乐曲时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另一方面, 对于多为单音演奏的曲目, 为了使音乐不枯燥, 《汤普森》及《巴斯蒂安》中的曲目大部分都有可供教师演奏的伴奏部分。这些简单的联弹不仅增加音乐的丰富性, 更培养了学生倾听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尤其是《巴斯蒂安》的伴奏使用了与独奏曲不同的调性 (或有变化音) , 能够体会音色的多姿多彩, 同时也贴合前言中提到的本书采用多调性教学法。而《松鼠钢琴师》由于较早的进入了双手合奏, 没有涉及与他人的合作。

4. 手的位置变换

到12次课程止, 《汤普森》中手的位置固定。《巴斯蒂安》最初让学生熟悉了黑键的多个指法位置, 后转移到固定的白键位置。《松鼠钢琴师》则根据曲目的要求使手位发生了较多转换。

固定手位容易让学生产生习惯, 以至于在《汤普森2》学习时, 部分吸收较慢的学生会对原手位产生依赖。不过分强调固定位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任一手指可以弹奏琴键上的所有音, 只是在最初变换手位时需要教师耐心地讲解清楚。但频繁地变换新手位, 增加了技术上的困难。

5. 弹奏的具体要求

《汤普森》和《松鼠钢琴师》并未明确用什么运音法弹奏。这里的“运音法”是“定义不同类型的触键以及音与音之间分开的不同程度变化”。4

而《巴斯蒂安》在乐曲《级进上下歌》, 也就是第5次课时左右, 就已经明确“用连奏来弹”。本页上写有“连奏的意思是连贯、流畅地演奏。连奏时, 一个手指弹出下一个音时, 另一个手指才能抬起来。”5

另一方面, 《巴斯蒂安》从第一首小乐曲就对练习有具体的指导要求。如“边拍手边大声数拍子、找到手指的正确位置、边弹边唱出手指编号”6等等。这些对学生在家里练习和家长陪练都是有益的提示。

《松鼠钢琴师》在《小星星》中开始标记呼吸记号, 这能够弥补学生在学习初期容易忽视的音乐问题。

三、结语

根据教师的教学习惯和学生的练习情况, 教学进度会有个体差异。本课题只按照相对统一的、且是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的进度横向比较三种教材的阶段学习效果。

通过教学案例比较, 《汤普森》每首曲目学习目的较明确, 是最易学习的教程之一。但其固定的手位, 前期基本不涉及音乐性的要求等等, 使本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12次课程学习的内容也是三套教材中最少的。

《巴斯蒂安》对钢琴的学习较为全方位和系统性。它的编排, 例如对黑键的认识、固定手位的弱化和对音名的强调等等方面, 都对钢琴的学习具有长远的意义。这套教材学习的内容较多, 但如教会学生理解和消化后, 整体学习进度并不慢。

《松鼠钢琴师》的编排则与其他教材大相径庭。包括用较易支撑的3指入门、与每课学习重点牢牢相扣的自编曲目、充分将乐理知识与动手演奏结合起来, 这些都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地对教材作为选择。也可以以一套教材为主, 穿插其他教材作为补充。这也对钢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在我国,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和《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是较常见的钢琴启蒙教材。除此之外, 文章还选择了一套新出版的由国内专业院校教师编著的教材《松鼠钢琴师》。通过三套教材初学阶段的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案例, 比较学习效果的异同。为钢琴启蒙教学及教材选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松鼠钢琴师》钢琴启蒙教学

注释

11. (美) 约翰·汤普森.《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3年版.封三。

22. (美) 詹姆斯·巴斯蒂安.《巴斯蒂安钢琴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3年版.封二。

33.《松鼠钢琴师》 (上) 特色及评论http://www.bookschina.com/6604822.htm.

44. (俄) 鲍利斯·贝尔曼, 汤蓓华译.《钢琴大师教学笔记》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2:49.

55.同注释[2], 第16页.

阶段效果 篇2

本学年在教研员的带领下,我们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确立了课题的研究方向和指导思想,确立了各阶段、各年级的目标,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教学实践。在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交流各自经验并不断总结的基础下,充分运用 “微课”资源,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回顾这段时间的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对策,在研究对策的过程中得到成长”这是我们最大的体会。现将本学期课题研究小结如下

一、明确意义,促使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是指教师按照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精心组织的学习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工具知识和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各种信息源进行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大多老师都是以教会学生操作为主旨,并不管学生的信息素养与综合处理能力的提高,更别提创新能力了,这样的教学,一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累,老师觉得还完不成任务。通过学习本研究的意义,老师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各种信息源进行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才是本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不能主动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那么整个教学都只是教师在演“独角戏”,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教师必须把主角的位置还给学生,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他们自己“说了算”,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教学资源,勇敢参与实践

明确了我们的研究方向之后,最缺的就是我们的微课资源。如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就要我们老师课后去努力了。我们的研究主题是利用微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怎样做微课,做什么样的微课,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我们思考再三,只有充分吃透教材,把课本中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才能做出真正符合学生学习的资源。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首先,教师要能准确的把握教材,理解教材深度;其次,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一线的经验,知道在以往的课堂实践中学生们经常会出现哪些共性错误,这样,才能知道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真正需要哪些资源。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几位信息技术教师充分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及教研活动时间,共同研读教材,根据教材重难点以及我们的学情去确定微课主题,然后着手去做,之后把做好的微课资源放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验证,发现问题再进一步修正,如此反复优化我们的微课资源并生成最终成品大家共同分享,学生们在课堂上也不会再出现优生等,学困生没法动手的现象,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有了提高,各位信息技术教师也在共同的研讨中得到提高。

三、广泛进行社会调查,进一步发现更深一层的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调动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老师们总是用一切机会和同事们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积极参加研讨活动。同时为了进一步发现问题,我们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会进一步调整我们的教学策略,更好的把微课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虽说这一学期课题研究确实有了实在的进步,但综观整个研究过程以及各班的变化,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1.研究结果的理论性呈现形式比较薄弱。表现在虽有进步,但老师们却没有从研究的表象中提炼出理论性的东西,来便于今后的总结、推广。

2.教师的提升培训还不够。在研究之中,我们发现微课不仅带来了学的革命,也带来了教的革命。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提升需要培训。

3.研讨的活动有待更优化。本期虽然组织了公开课、阶段研讨、集体备课等活动,但每次活动中,老师们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学生的客观因素,从而严重影响了探讨的质量。今后要将探究的话题细化、具体化,将活动的内容深化、可操作化,将探讨的形式广泛化,从而推动实验的进程。

浅谈如何增进高中阶段英语教学效果 篇3

一、和谐师生关系,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英语课堂高质量教学的前提。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性味的,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便会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并花功夫学这门课。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产生逆反心理,也就不愿学这位老师的课。

英语一向是学生学习比较吃力的一门学科。作为英语教师,更需要深入学生当中,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加教师的人格魅力,为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英语学习积极创造条件。

二、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随着新一论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也必须适应这一形势,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想。

首先,教师应该在师生观上实现四个转变:由学生为教师服务,转变成教师为学生服务;由学生围着教师转,转变成教师围着学生转;由学生被当作充塞知识的容器转变成课堂活动的主人;由教师在台上表演(拉大提琴)转变成导演或指挥。总之,要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其次,教学观念要实现六个转变:由只研究“教”变为同时研究“学”;由“教决定学”转变为“学决定教”;由“只研究教法”变为“同时研究学法”;由“教法决定学法”变为“学法决定教法”;由“只研究教的过程”变为“同时研究学的过程”;由“教的过程决定学的过程”变为“学的过程决定教的过程”。总之,要由“以教定学”变为“以学定教”。

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一味以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形式,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为此,教师应努力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重视问答式、讨论式教学,变单向传播过程为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双边活动过程;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重视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指导其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培养自学能力。同时利用图片、幻灯、录音机等多种教学手段,从听、说、读、写不同的角度展开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中。

课堂教学要敢于打破旧模式,选择符合教学规律和适合具体教学情境相对优化的教学形式,将所教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使教学过程艺术化,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不仅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其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教师要把英语教学作为创造性的,给人带来美感的艺术活动来看待,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艺术性。教师可以利用简笔画、英文歌曲、英语绕口令和短剧表演等表现形式,增添教学活动的艺术性,使学生获得足够的审美体验。教师还要注意对课堂教学的调控,使之多变、有高潮、过渡,交替自然、难易适中,能调动多种感官活动等。另外,教学过程的艺术化还体现在双方活动的艺术化,以期达到教学相长的和谐局面。

五、加强中学阶段的外语阅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英语要求学生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实际,对听说读写能力要求很高,特别是读写能力。为此,必须加强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为了获得真正的外语语感和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习俗,阅读内容首先应是原汁原味的外语材料。可以读些短文、诗歌、公文、信件,分析报刊杂志上的英文原文。学生通过大量接触外语原文材料,耳濡目染,向大脑输入大量的材料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理解,进而背诵、记忆,从而达到需要时有用信息的有效输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加大外语语言材料阅读量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之,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的改革,立足素质教育,讲究实效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必须在教学中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改革旧模式,使英语教学进入一片崭新的天地。

探析现阶段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篇4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观念

学生是主体, 是教学的对象。正确的规范的动作示范和生动形象的讲解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具体情况, 特点和差异, 根据他们的特点去组织教学。体育课的学习更是如此, 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 发挥其主动地位, 成为教学的核心, 才能最终达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可如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却并非易事。在这一点上, 我认为:在教学时, 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 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学生也体会到自己对教学进度和其他学生的积极影响,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总之,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绝不是依靠改变一些教学方法便能做到的, 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的教学质量才能更好。

二、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 田径项目, 特别是中长跑, 学生的情绪一般不高, 感到枯燥, 鼓不起劲, 因而影响教学效果。教材的搭配对活跃课堂气氛很重要。学生一般对新授课的内容有一定的兴趣, 对复习没有难度的教材缺乏兴趣, 对此, 除了需要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外, 还要注意不同教材之间的合理搭配以及运用"旧样新做"的教学方法。在一节课中, 以新旧教材的安排各半为宜, 并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这样从教学内容上也可使课堂气氛得到适当的调节。在教学方法上要推陈出新, 比如, 学生在做练习时, 教师要注意观察, 如果发现学生兴趣索然、不太认真, 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 调节一下学生的情绪或用改变练习的方法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当学生对练习产生主动意识时, 教师又要做到适可而止。在课堂上, 教师居于主动地位, 要随时掌握好火候, 当学生情绪过于高涨或低落时, 都要进行调节, 使课堂气氛始终保持和谐协调。这对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三、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

竞技运动项目仍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但不是为了竞技, 更不是为了竞技运动追求的终极目标——更快、更高、更强, 而是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其不断超越和勇于拼搏的精神。传统教材中的田径就是强身健体较为简便、易行和有效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好教材。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一直把队列队形当作体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的组成部分, 一直把队列队形练习当作培养学生团结一致的集体精神和集体行为规范的重要手段, 成了每节课必有的内容, 并予以特别的重视。开发课程内容资源 (如改造学校原有运动项目、开发新兴运动项目、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等) 也将有助于解除教学内容选择的困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说确有很大的空间, 但需要体育教师准确把握体育学科的性质、特点和价值去“筛选、改造、选取、创新、开发、整合”。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应避免低龄化、幼稚化、追求简单生活化的倾向。一些非体育性游戏和非体育性比赛的内容, 如用活动器材组装拼搭等, 都不符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课程改革的精神, 而且也背离了体育学科的特性与体育教学本质。

四、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实施体育新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电教媒体、通过鲜明的二维、三维图形模拟实际教学内容, 动静结合的画面、逼真的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能迅速传递信息, 充分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 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体育教育手段也要不断的更新。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必能为体育教学提供很好的教学环境。比如, 在推铅球的教学中, 先采用在多媒体教室的理论讲解, 通过幻灯片、动画等, 使学生们初步了解场地、持球、握球和投掷的角度, 让他们首先在理论上有一个初步的动作技术概念;使同学们有一个直观的初步的印象, 再通过投掷角度与投掷远度的关系动画的演示, 使同学们知道投掷角度直接影响着投掷的远近;通过最后用力的动画演示, 使他们了解最后用力的重要性;通过完整技术动作的动画演示, 使用他们了解推铅球的完整技术动作, 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 为下一步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根本保证。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体育兴趣是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 是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积极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心理因素。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学校的实际可能, 精选教材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改进体育活动的方式, 抓住体育运动的特点以及体育多功能的作用, 逐渐介绍给学生, 使他们对体育本身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 同时结合实际使他们对体育在生活中的作用更清晰、更全面的了解, 从而激发他们的锻炼热情和学习兴趣, 并督促他们积极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通过运动和学习, 使他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积累经验, 改进不良的生活习惯, 学会与人沟通,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体态, 同时逐渐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综上所述,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 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 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 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 措施有力,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面向跨世纪的青少年, 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 每节课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特点, 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总之,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面贯彻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 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 增强体质, 锻炼体能, 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定能得到提高。

摘要: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 确立有效教学的学生观;体育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的核心理念, 并把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知识有梯度的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始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体育教学是否有效, 应该关注体育教师是否尽心的教, 学生是否努力的学, 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 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初中体育

参考文献

[1]黄显忠.浅谈组织体育课堂的教学艺术[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1]黄显忠.浅谈组织体育课堂的教学艺术[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

[2]李红梅.中师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体育教学, 2006.[2]李红梅.中师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体育教学, 2006.

[3]储培君.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3]储培君.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

阶段效果 篇5

【关键词】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剖宫产;护理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112-01

近年来,我国选择行剖宫产的产妇人数上升,术后有效治疗及综合护理成为产科、产妇及其家属广泛关注的焦点。健康知识教育是指通过人为教育干预或信息传播等途径,帮助产妇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并熟练运用到日常健康生活管理的一种行为。医学研究发现,在剖宫产护理干预中全面性加强健康知识教育,通过提升产妇对自身及新生儿的健康知识认知,可有助于缓解其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从而提升整体治疗及护理效果。本文中,通过对39名行剖宫产产妇实施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达到理想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行剖宫产的产妇中随机选取78名进行研究观察,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均为39名。对照组产妇中,年龄为21~40岁,平均年龄为35.47±1.10岁;初产妇有14名,非初产妇有25名;孕周为35~40周,平均孕周为38.14±1.04周。实验组产妇中,年龄为22~40岁,平均年龄为35.82±1.40岁;初产妇有16名,非初产妇有23名;孕周为36~40周,平均孕周为38.51±1.23周。两组产妇在年龄、产次及孕周等一般资料上差异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讲述常规常规检查的知识与方法;剖宫产手术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并回答产妇相关疑问。

1.2.2实验组: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1)术前教育:医护人员主动亲近产妇,详细讲解剖宫产手术的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提升其手术治疗的认知,缓解其紧张、焦虑等情绪;进入手术室前,讲解麻醉方式、备皮范围及配合要点,引导产妇主动配合手术操作。(2)术后康复教育:①指导产妇术后6h内保持平卧位,术后1h可帮助产妇坐起,将导尿管拔除后可自主性走动训练,促进肠胃蠕动;观察产妇是否存在子宫收缩或阴道出血情况,若发现异常情况则需第一时间告知其主治医师,及时有效处理。②产褥期教育:产褥期是产妇身体恢复的重要关键阶段,医护人员应指导产妇适当进行床下走动训练,以促进子宫收缩。另外,指导产妇注重饮食搭配,多摄取高蛋白食物,适度适量加强营养补给;告知产妇会阴及乳头护理的重要性及方法,时刻保持卫生清洁。③新生儿喂养及护理教育:通过视频或现场讲说方式,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方法与正确姿势、哺乳量、相隔时间等知识。

1.3观察指标

①护理前、后,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评估产妇的抑郁及焦虑情况。其中SDS评分标准为>72分为重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SAS评分标准为>69分为重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②将护理态度、健康知识、技能操作等内容编排为问卷调查,从整体上把握产妇对本次护理的满意情况,并就得出结果对护理进行改进。问卷调查满分为100分,共为10道选择题。其中<59分为不满意,60~80为满意,80~10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统计分析研究数据,以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使用()表示,并使用t进行检验,若P﹤0.05可视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护理前、后产妇SDS评分与SAS评分

如表1示,护理后,对照组产妇SDS评分与SAS评分均高于实验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产妇对护理的满意情况

如表2示,对照组产妇满意率(79.49%)低于实验组(94.87%),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常规健康教育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缺乏针对性与全面性,仅停留于某一阶段,无法有效体现产妇的需求与意志。建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进一步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深化护理与教育,将教育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突出术前、术后产妇的需求。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后,对照组产妇SDS评分与SAS评分高于实验组,满意率(79.49%)低于实验组(94.87%),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表明,通过加强术前健康教育,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可提升产妇对手术治疗及健康知识的认知,对于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有积极意义;而通过术后健康教育,可让产妇了解会阴、乳头等护理方法,以及母乳喂养、自身护理等健康知识,教育效果显著。总之,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应用在剖宫产护理中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胡伟英,单金花,王庆燕.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32) .

[2]高郡.剖宫产护理中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的应用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13).

孕期阶段性健康教育及指导效果观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产科门诊产前检查的2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年龄18岁~32岁, 平均年龄 (20.05±2.17) 岁;对照组:年龄20岁~29岁, 平均年龄 (21.13±2.20) 岁。2组孕妇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社会背景、孕周、产次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孕期保健中接受常规的产前教育及指导;观察组在孕期保健中发放我科自行整理的孕妇健康教育小册子和每次产前检查过程中, 在具体了解孕妇的情况下进行个体化的口头讲解并结合列举、示范操作等多种形式对孕妇实施阶段性的健康教育及指导。具体内容如下: (1) 孕早期 (6周~12周) 告知孕妇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胚胎正常发育的药物, 避免接触生活及职业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等优生优育的基本常识。让孕妇了解妊娠期身体各功能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解释因妊娠导致的身体和体征上的不适, 消除孕妇心中的疑虑和不安, 从而树立起本次妊娠的信心。指导孕妇妊娠早期膳食搭配, 12周以内补充叶酸, 以保障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和预防母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向孕妇及其家属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培养孕妇良好的调适能力, 消除和减少影响母胎健康的不良心理。让孕妇掌握自我识别早孕、早期流产的知识, 督促孕妇定期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 (2) 孕中期 (13周~27周) 让孕妇清楚营养失调导致的各种母胎并发症, 了解和掌握妊娠中期合理的营养知识。告知孕妇清洁和舒适的方法, 以便适应母体变化。指导孕妇运动和休息, 包括孕妇运动和休息的具体建议, 如何开始运动、运动的类型及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和频率、运动环境、运动安全措施及运动禁忌证, 休息时的卧位, 睡眠时间等。 (3) 孕晚期 (28周~40周) 让孕妇及家人了解自然分娩的好处和剖宫产的风险, 向孕妇介绍分娩镇痛的方法和不同体位的分娩方式, 增强孕妇在自身条件可行的情况下, 选择自然分娩的信心。告知孕妇及家属母乳喂养的优点和重要性, 及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 教会孕妇护理乳房。让孕妇了解及掌握产后生殖器的变化, 预防产后晚期出血和产褥感染的具体措施。指导产后营养、产后形体康复、产后性生活及计划生育, 提供心理支持与咨询热线。2组孕妇的健康教育及指导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且语言交流正常, 无心理、精神疾患。

1.3 效果评价方式

1.3.1 采用问卷方式调查2组孕妇围生期的知识知晓情况, 共20道问答题, 满分100分, ≥60分为及格。孕妇能自行笔答尽量要求自行答题, 不能则由护士帮助完成, 但必须是孕妇本人的真实意愿。2组问卷调查率均为100%, 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3个阶段各进行1次。

1.3.2 以回收的孕妇母子健康档案资料为依据, 统计分娩方式、孕期并发症 (包括早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死胎等) 、新生儿窒息情况。

1.3.3 采用上门访视或电话回访的形式, 了解孕妇母乳喂养 (4个月~6个月) 及产后6周健康检查人次。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孕妇围生期知识知晓情况比较见表1。

2.2 2组孕妇分娩方式、孕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2.3 2组孕妇母乳喂养 (4个月~6个月) 及产后6周健康检查人次比较见表3。

3 讨论

英国国立临床规范研究所 (NICE) 2008年发布的第六版《产前保健:健康孕妇的规范保健》指南[1]明确指出:妊娠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 应向孕妇提供其可以接受的保健干预, 为所有正常孕妇提供最佳的产前保健综合信息, 为临床医生和孕妇提供在特定情况下作出适当治疗决定的证据, 可见妊娠期健康教育及指导的重要性。我国《护士注册法》明确规定, 健康教育是护士应尽的义务。因此, 每一名妇产科护理工作者都应承担起妊娠期健康教育及指导任务, 并力争做到尽善尽美。

孕期健康教育旨在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 传播孕期健康知识, 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建立健康的孕期活动方式, 消除或减少影响母胎健康的危险因素, 预防和减少母胎并发症的发生, 保障母婴健康,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由表1~3可以看出, 观察组的围生期知识掌握程度、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及产后健康检查人次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孕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充分说明我们在孕期开展的健康教育方式是有效的, 可使孕妇妊娠期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有较好的改善, 对母婴健康,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不过, 在健康教育及指导过程中, 我们深感此方面知识的欠缺, 表达、沟通、示范能力不足。为此, 今后应加强培训, 不仅要掌握较全面的围生期保健知识、营养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而且还应注意培养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只有这样才使孕期健康教育及指导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阶段效果 篇7

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接受业主的委托和授权, 根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 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监督管理。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并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工程建设监理在国外己有几百年的发展史, 已成为国际工程建设领域的惯例。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 把实行监理作为提供建设贷款的条件之一。

安全生产监理是指监理机构针机构对所监理的工程施工, 制定旨在保证施工生产过程中员工的安全和健康的目标及为达到这一目标, 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工作的总称。安全生产监理的有效方法就是应用目标管理方法, 此方法首先制定企业安全管理总目标, 然后通过自上而下的层层分解, 确定各级、各部门直到每个员工岗位的安全指标, 通过认真细致的安全监理工作, 保证每个目标的实现, 最终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1 安全生产监理的内容

(1)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的强制性标准。

(2) 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过程中, 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 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 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 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3) 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 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2 安全生产监理目标的确定

2.1 安全生产监理总目标的确定

安全生产监理总目标确定步骤:

(1) 全面搜集、掌握项目系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资料, 并对其安全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分析, 作为确定安全生产监理目标的依据。

(2) 拟定多个目标方案, 并进行比较、鉴别和优选。

(3) 选择最优方案。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 对拟定的多个目标方案逐一就危险因素、风险控制综合效益、潜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从众多方案中选出最优的目标方案。在方案优选过程中应权衡各方案的利弊得失, 有时还需要在综合原拟定方案的基础上设计新的方案。

(4) 根据选定的最优方案, 确定施工安全生产监理目标的具体目标值, 如工伤事故频率和严重率。该目标值必须要符合国家或企业规定的目标和要求。

2.2 安全生产监理目标的分解

施工安全生产监理总目标确定以后, 各层次、各部门围绕项目的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角, 制定各层次、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3 安全生产监理效果评价

3.1 安全生产监理效果评价指标

安全生产监理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 (1) 安全事故发生次数; (2) 轻伤事故发生次数; (3) 重伤事故发生次数; (4) 重大伤亡事故发生次数; (5) 特大伤亡事故发生次数; (6) 轻伤事故发生的频率; (7) 重伤事故发生的频率; (8) 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的频率; (9) 重伤人数: (10) 重伤人员占全体人员的比率; (11) 死亡人数; (12) 死亡人数占全体人员的比率; (13) 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14) 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工程造价的比率; (15) 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工程盈利的比率等; (16) 安全生产监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次数; (17) 安全生产监理预防轻伤事故发生的次数; (18) 安全生产监理预防重伤事故发生的次数; (19) 安全生产监理预防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的次数; (20) 安全生产监理减少的经济损失; (21) 安全生产监理减少的经济损失占工程造价的比率; (22) 安全生产监理减少的经济损失占工程盈利的比率; (23) 安全生产监理减少人员伤亡的数量; (24) 安全生产监理减少人员伤亡数量占全体人员的比率。

3.2 安全生产监理效果评价

安全生产监理效果评价就是将评价指标实际发生情况与评价指标的目标值进行对比, 分析目标值完成情况, 据此判定安全生产监理效果的好与差。评价标准: (1) 一般情况, 指标 (1) 至 (13) , 评价指标实际值>评价指标目标值, 安全生产监理效果差;评价指标实际值簇评价指标目标值, 则安全生产监理效果好; (2) 特殊情况, 指标 (14) ~ (22) , 评价指标实际值) 评价指标目标值, 安全生产监理效果好;评价指标实际值<评价指标目标值, 则安全生产监理效果差。

以上进行的是安全生产监理效果的单项评价。安全生产监理效果的综合评价综合反映安全生产监理效果。综合评价办法如下: (1) 首先进行单项评价, 并根据单项目标值完成情况打分 (百分制) ; (2) 根据单项指标的重要程度, 赋于权数值; (3) 根据单项指标分数和权数, 进行加权平均, 得出综合分数值; (4) 将综合分数值与综合评价目标标准值进行比较。综合分数值) 评价标准值, 则表明安全生产监理总体效果好;综合分数值<评价标准值, 则表明安全生产监理总体效果差, 没有达到预期监理效果。

3.3 安全生产监理效果评价结论

安全生产的道理人人都懂, 但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是只重视经济效益的管理, 忽视安全生产管理。因此, 日常工作中安全生产一般由政府职能部门强制检查、督促管理。为了保证安全生产监理效果能够有效显现, 政府职能机构应定期对安全生产监理效果进行评价, 并根据评价结果对监理机构进行评比, 对安全生产监理效果差的企业, 及时通告, 勒令整改。并进行处罚, 对屡次安全监理效果评价差的监理机构, 应让其停业整顿, 情形严重者可调消其营业执照。对安全生产监理效果差的评价结果, 我们要认真分析原因和责任, 以防处罚有误。对安全生产监理效果好的评价结果, 政府职能机构应给予褒奖, 以此鼓励。还可在监理委托竞争中给业主一个建议, 建议业主使用安全生产监理效果好的监理机构。通过以上的方法和措施, 保证安全生产监理效果得到较大提高, 以此保障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4 结束语

由于时间仓促和本人水平有限度, 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进行量化研究的范围还应在扩大, 使研究成果更加科学、完善和合理, 以便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通过有志这方面研究人士的不断努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建设监理行业必将呈现出一派大好景象。

参考文献

[1]朱锦华.浅谈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承包单位之间的关系[J].中国市政工程, 2002 (04) .

[2]蔡晓春.正确处理建筑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关系[J].城市开发, 2001 (10) .

阶段效果 篇8

一、树立岗位理念

教师对岗位认识、对本职工作责任心的与否决定对工作的行为, 需要对教师岗位的准确认识, 树立正确的家与思想、提高对本职工作的责任心和忠诚。为此, 首先要掌握教学岗位的特性, 即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在不少教学岗位经常把教学管理与教学服务混在一起, 重于管理、轻视教学、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作为服务主体教育服务于教育对象, 包括家长和学生。因此, 从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和利益出发, 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相。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避免些表面上以生为本, 实际上偏向于管理为主的知行不一的情形,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抓落实, 贯彻好“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的原则;树立好对不同学生同等对待, 以进步为荣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本职任务是教育学生, 学生的进步是教学效果的体现。在实际教学环境中要避免想教“好学生”、厌倦“后进学生”, 相待“好班级”、回避带“后进班级”的行为思想。对老师来说, 能够促进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就是教学效果。从道德规范来说, 教学过程中尊重每一个学生,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进而塑造一个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的融洽的教育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氛围中, 师生关系能变得融洽, 教师能快乐地进行教学, 学生能快乐地学习, 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1.课堂教学及作用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课堂教学效果是在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布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给学生传授知识的程度。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文本学习, 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技能, 不断发展的过程。目前课堂教学效果直接的衡量标准时考试考核成绩的提高。但是, 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 成绩并不是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 课堂教学效果除了短期效应外, 还包括学生后期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即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语言表达、社会适应能力、道德规范、独立思维能力的形成等无法直接衡量的指标。

2.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步骤环节

(1) 了解学生总体水平

学生总体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教学深度的重要因素。虽然, 课堂教学在统一环境下进行的传授知识的环境。但是, 教师的知识传授、深度、方法及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等原因, 课堂效果不一定是一样的。教师因考虑学生的总体水平。改正教学方法时, 能够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 教学效果接近最佳。

(2) 熟悉教材是实施教学目标的第一步

教师课前深钻教材, 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 精心准备, 选择好恰当的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合适。定位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各知识点的确定合适, 所选择的重点和难点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措施得力, 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以外, 还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注意到系统性、完整性。设计好合理的教学流程, 确定好合适的教学方式。

(3) 重视教学语言的表达

除了备好课意外, 教师讲课时的情绪、语调, 讲课的速度、节奏等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都属于教学语言的范畴。因此,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要求教师既要掌握教学语言的特点和要求, 又要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教学语言必须语音正确, 用词规范, 表达合乎语法、逻辑, 准确规范, 能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教学的内容要点表达出来, 能够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理解的实际情况, 决定讲解的详略。

用语简洁, 观点鲜明,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 教学语言要明白易懂、要生动性、启发性, 讲课要有激情。

(4) 要注意课堂教学细节

教师要注意掌控好课堂进程, 在组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采的用教学方法手段要明确有条不紊。要形成实际进程中发生的具体情况, 灵活应变, 恰当调配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能力。保持始终教师的引导、合理有序的状态。要善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多在学生当中走动, 尽量做到脱稿讲课, 从而更有效地掌控好课堂进程。

(5) 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听、看、动是学生学习的三大方式。传统教学环境中因技术条件、教师的能动性等因素, 限制通过黑板教学给学生演示更多地教学内容, 现代都没提手段的普及已经解决了这个缺口, 丰富了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技术, 就把教学内容、图文并情景能够清楚地呈现出来, 确实显示出手段的优越性, 给学生提供接触更多内容与“看”的条件。利用多煤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现代多媒体课件的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趣味性等特点, 具有开阔视野、方便观察、启迪思维增强记忆等作用, 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利于活跃思维、培养探究能力、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但是, 不能取代教师的讲解, 如果教学手段代替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语言讲解, 将会降低教学效果, 削弱教师在教学语言表达上不重视下功夫, 减弱学生通过“听”来强化学习的环节。因此, 教学语言的作用仍然不能降低和削弱。只要教师教学的讲解、良好的语言素养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就能够进一步教学效果。

一般来说, 高效课堂的一节课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讲解及点评和学生练习三部分构成。教师在课堂上要少讲精讲, 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 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三、提高课外教学效果的途径

1.课外教学及作用在中学课外教学效果是公共学生基础知识的保证

在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 尽量做到全面掌握基础知识。但是, 课堂教学时间的局限性那一是学生熟练所学知识。因此, 提高教学效果的另一个环应该是合理组织、安排学生课外学习。传统课外教学的组织仅限于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及部分参考书的阅读基础上的知识拓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知识的可得环节已经扩展到网络远程教育领域。

2.课外提高课外教学效果的途径

(1) 布置作业的难度要适当

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 以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基础上, 布置相应的作业的难度要适当。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熟练课堂掌握的知识, 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用好课堂教学知识, 而且能够顺利完成作业。课外作业是, 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 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强化。因此, 课堂作业的选择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 且基础、典型、新颖, 作业的布置要分层, 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要避免高难度问题以作业形式留给学生, 这将会是学生失去信心, 对课堂掌握知识程度的怀疑。坚决避免重复, 免得学生失去兴趣。

(2) 教会学生课外资源的利用

课外资源包括相关书籍、网上解答以及网络远程教育等。对中学学生的兴趣爱好角度看, 他们在利用课外资源时, 希望快、有效、准。使用网络资源的频率远远高于参考书籍的使用。甚至随时可以找到相关问题的准确答案和解答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及相关知识快速、及时地掌握和巩固, 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能力的发育。因此, 教师在安排课外作业时尽力提供有关参考资料的同时, 及时与家长联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学习态度, 避免学生养成任务式、机械化学习习惯。

对于远程教育而言, 远程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缩小了各地区教学资源的差距, 替代了家教是式强化教育。远程教育可以用两种形式进行, 一是替代课堂教学, 二是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远程教育的合理使用可以使学生弥补课堂教学吸收能力的不足。在课外时间学习中, 教师应鼓励、指导、教会学生远程教育资源使用。特别是在农村教学资源的弥补中, 远程教学成为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获取知识的渠道。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途径与方法, 提高的学习兴趣, 提供各种包括视频、动画、等媒体资料、教学示例、习题精选等良好素材来源。只有形成学习资源、用资源、研究资源的良好局面, 才能让远程教育面向学生。

总之, 在教学中任何教学方法、手段、环境提供的条件是有限的只要努力做到整合资源,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向前再迈出一大步, 课堂效率得到相应的提高。

摘要:在中学阶段学生不仅依赖于课堂教学, 而且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此为基础的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关键词:中学阶段,教学效果,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陈琳玲.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策略探析[J].试题与研究, 2012, (20) .

[2]曹建强.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中学课程辅导, 2012, (10) .

[3]陆彦华.善用资源,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21) .

[4]肖国春.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J].成才之路, 2011, (35) .

阶段效果 篇9

2014年初,医院成立品管圈管理小组,对品管圈活动进行科学分析、评估,针对其明显阶段性特征,在部分科室试行阶段培训-科室实践-现场指导-阶段汇报的阶段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医院结合以上实践经验,在2015年全面推行了阶段管理模式。此模式在护理人员与管理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有效而快速的沟通与协作桥梁,使护理人员能够定向获取品管圈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真正认识到质量管理能全面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调动其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按照预期的标准或水平进行品管圈活动。

1 对象与方法

1.1 构建依据

阶段管理模式基于精细化管理理论而构建。精细化管理源于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泰勒1895年《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阶段管理模式在泰勒之科学管理四要素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阶段培训-科室实践-现场指导-阶段汇报的管理模式。第一,以刘庭芳[5]等主编的《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为标准,以关键环节量化评价为手段,建立品管圈管理组织、制定工作制度、岗位职责等实现标准管理。第二,通过民主管理科学地挑选圈长,并进行阶段培训和持续教育,使之能胜任岗位责任的要求。第三,通过现场指导、阶段汇报与各圈人员密切合作,对圈员实施激励手段,以确保所有工作能按照所制定的科学原则行事。第四,通过科室实践,把计划职能和作业职能分开,使圈长、辅导员发挥计划职能负责研究、计划、调查、控制以及对圈员进行指导,逐步发展护理管理专业队伍。

1.2 工作方法

建立由品管圈领导小组和品管圈培训小组组成的品管圈管理小组。领导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和科护士长组成,职责是制定贯彻品管圈活动的政策、制度及推行计划,统筹安排教育培训。培训小组由经过品管圈专业培训的护理骨干组成,职责是实施品管圈活动的政策、制度及推行计划;负责品管圈知识培训和指导工作。

阶段管理模式由阶段培训、科室实践、现场指导、阶段汇报4部分组成。品管圈管理小组将品管圈的10大步骤分成5个阶段,每一阶段均实施“阶段培训-科室实践-现场指导-阶段汇报”的阶段管理模式。严格进行过程监管与关键环节量化评价,每一阶段结束后进行整体评价、反馈,针对存在问题将解决方法列入下一阶段培训内容,全员共享。

1.2.1 阶段培训。

培训小组分阶段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培训内容:第一阶段为品管圈管理基本理论、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意义、组圈、主题选定;第二阶段为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第三阶段为解析、对策拟定;第四阶段为对策实施与检讨;第五阶段为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

1.2.2 科室实践。

护理人员接受每一阶段的培训后,按照阶段培训的内容及要求召开圈会,进行品管圈活动。具体实施:圈长召集圈员召开圈会,平均每周1次,每次1h左右。圈员们自行设计、民主评选确定圈名和圈徽。各圈通过临床调查、文献查证等提出选题理由,从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圈能力三方面进行评分,确定活动主题;通过拟定活动计划表,现状把握进行临床资料收集,使用亲和图、鱼骨图、系统图等统计数据,利用头脑风暴法,从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演绎或归纳影响问题的不良因素;利用柏拉图找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真因验证确定真因,每个真因制定2~3个对策,使用对策评分表从可行性、效益性和经济性3方面进行评分,选定对策,制定对策实施计划,分派工作任务;对策实施过程中,圈员不断收集临床数据并对实施进度进行反馈,最后进行效果确认、标准化及总结检讨。

1.2.3 现场指导。

品管圈管理小组实施分片区包干管理,指定片区责任人。通过圈会登记、预约管理、树立圈活动典范等形式,鼓励、督促、监管各圈品管圈活动过程。协助组圈、制定活动计划拟定,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解析原因,拟定、实施对策等,不断评估效果,修订对策,总结经验等。通过参加各圈圈会、现场培训、经验推广等形式进行现场指导,积极解决各科室品管圈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1.2.4 阶段汇报。

品管圈管理小组依据品管圈的开展情况制定汇报计划并实施。具体步骤:第一,审核与指导:每一阶段圈活动结束后,各圈圈长制作汇报幻灯。培训小组成员审核汇报内容,纠正缺陷与不足;同时给予语言表达、时间控制、演讲技巧等方面的指导,提升圈长的汇报能力。第二,组织汇报:培训小组按照圈活动汇报计划,组织阶段汇报会。各圈圈长按照汇报计划要求进行品管圈活动阶段汇报,讲解圈活动的过程及结果。第三,阶段评价:品管圈管理小组成员按照圈活动十大步骤评价表[6]进行阶段评价,现场反馈、点评汇报结果,针对圈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完善下一阶段工作计划。第四,结题评价:管理小组在圈活动结束后召开品管圈成果汇报会,通过医院品管圈竞赛评分表[7],对各圈的活动特征、计划性、活动进行方法、实践力及活动成果、发表方法5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2 结果

2.1 品管圈活动完成情况

医院2014年3~12月自愿开展品管圈活动32个科室,随机分组,每组各16个科室。对照组采用集中培训、分散开展的实施方法进行品管圈活动;试验组采用“阶段培训-科室实践-现场指导-阶段汇报”的阶段管理模式分阶段开展品管圈活动。品管圈管理小组召开品管圈成果汇报会,通过医院品管圈竞赛评分表[7],对各圈的活动特征、计划性、活动进行方法、实践力及活动成果、发表方法5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其中试验组圈活动结题率75%,圈活动评价得分为72.88±14.25分;对照组圈活动结题率仅有43.75%,圈活动评价得分为56.06±17.7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试验组的VIP病房唯爱圈、心内一科心钥圈、ICU希翼圈、胸心外科点点圈参加了2014年的山东省护理实践工作年会,进行了展示与交流;心钥圈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品管圈大赛,荣获三级医院护理三等奖。可见,在品管圈推行过程中实施阶段管理模式,能够把握、掌控品管圈活动的进程,保证品管圈10大步骤的顺利进行,提高品管圈活动的效果。

2.2 品管圈活动的改进效果

2014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有30科室的42个圈在阶段管理模式下顺利完成了品管圈活动。42个圈的按期完成率为95%,结题率100%;品管圈培训直接参与率86.76%,知识考核合格率100%。通过品管圈活动修订和完善操作标准及流程共110项,目标平均达标率107.49%,平均进步率49.25%,项目检讨合格率99%;涉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护理安全、护理操作和护理书写各个方面。其中有效对策如便携式血标本试管架设计、ICU高凝状态患者筛选表、普胸患者咳嗽咳痰五部曲、新入患者大便情况评估表、高血压宣教路径表、高血压公共微信平台、眼科患者毛巾覆盖体验式训练、手麻系统手术通知特殊物品提醒、手术医师专用手术物品卡、小儿甘露醇输入速度一览表、产科联合早吸吮早接触宣教、耳鼻喉科缩唇腹式深呼吸训练、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护理路径与流程改进、出院流程改进、外出检查患者吸氧流程改进、动脉血采集流程改进、骨科术后患者尿管拔管流程改进、口服药发放流程改进、医护患三位一体查房、SBAR病情交接评估表、动静脉内瘘操等项目,有效解决了一系列临床难题,推动了医院质量持续改进,在全院年终大会上受到表彰。

2.3 品管圈活动的人才培养

阶段管理模式促使护理人员参与品管圈质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准确熟练地应用PDCA循环,使用质量管理工具,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懂科学、讲理论的护理管理人才。目前,我院45个临床科室有护理人员857人,其中有759人直接参与了品管圈活动,共培养品管圈圈长、副圈长92人,指导员46人,专业培训员8人。有72人已晋升为科室质控小组核心成员,44人成为护理总带教,16人成为业务或操作培训师,10人成功竞聘为护士长走向护理管理岗位,成为我院管理队伍的新生力量。

3 结论

3.1 保障品管圈活动顺利进行,提高品管圈活动效果

阶段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品管圈活动传统的集中培训、分散开展的局面。其显著特点是通过实施阶段培训-科室实践-现场指导-阶段汇报的管理模式,严格进行过程监管和关键环节量化评价,实现了阶段准入制。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科学、有针对性地干预。对各阶段未达标内容实施整改后再评价或淘汰等措施,结合不同的激励手段,使品管圈活动各个阶段平稳过渡、有效续接,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使品管圈这一管理工具更加有效地服务于临床工作。

3.2 为品管圈活动提供衡量标准,推动持续质量改进

我院品管圈管理小组制定全院品管圈活动方案,明确实施办法,其中包括立题申报、发表、评审、奖惩和监督管理等,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使阶段管理模式进入标准化管理轨道。阶段管理模式基于精细化管理理论而构建,包含阶段培训、科室实践、现场指导、阶段汇报4部分,为品管圈活动提供了恰当的衡量标准。首先,通过阶段培训使辅导员、圈长接受系统的决策训练,为其决策行为提供支持、指引、理性判断与决策的系统,在真正理解价值创造要素的基础上,做出正确决策。通过科室实践,辅导员、圈长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实现了计划职能和操作职能分开,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使品管圈逐渐走向规范管理、规范操作道路。通过现场指导帮助辅导员、圈长做出客观正确的决策,制定出更加清晰的目标,使工作中最佳实践经验和知识形成标准程序固化下来,达到了带动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通过阶段汇报,品管圈管理小组严格进行关键环节量化评价,重塑奖励标准,将绩效奖金与品管圈活动成绩相结合,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实现了医护、医院的利益一致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护理人员更加愿意通过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及护理操作水平来提高自身的薪资待遇以及职业前景[7]。

3.3 有利于护理管理人才培养

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品管圈活动可持续发展与否的关键。在阶段管理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我院品管圈管理小组紧跟科室实践,第一时间掌握品管圈活动动态,及时解决圈活动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多方位支持,进行科学、有针对性地干预。护理人员在圈活动中得到充分关注和及时、有效、全面的帮助,增强了持续质量改进的信心和决心,从被动工作者转变成实施管理的主动参与者,推动了品管圈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现场指导,使护理人员感受到了护理部的重视,增进了彼此间的理解、支持、互动,收获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技能。通过阶段汇报,护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制作PPT,组织创作发布,锻炼了语言表达、演讲技巧等能力,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各圈取长补短,推动全院质量持续改进的步伐。阶段管理模式实现了从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的转变[8],充分发挥团队的创新意识、革新意识、改进意识及忧患意识,提高了协作、管理、解决问题的能力[9],在护理人员与管理者间架起了一座及时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桥梁,达到了最优沟通、最畅交流、最佳协作。

参考文献

[1]钱湘云,谢幸尔,沈娟,等.品管圈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3):1605-1608.

[2]刘庭芳.我国医院品管圈活动综述[J].中国医院,2015,19(7):1-3.

[3]卢芳燕,江南,赵锐袢.推行护理品管圈活动的困难因素调查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10(8):664-666.

[4]迟俊涛.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及建议[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7):745-747.

[5]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23.

[6]郑树森,张幸国,王临润,等.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19-220.

[7]应菊素.运用情景领导理论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J].护理管理杂志,2010,24(8):367.

[8]孙旭晴,陈金芳,毛秀英.品管圈用于ICU提升基础护理合格率的实践与体会[J].浙江医学教育,2012,11(4):37-39,56.

阶段效果 篇10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26例行剖宫产患者, 年龄21岁~39岁, 平均年龄 (29±1.43) 岁;经诊断明确, 根据患者的病情入院后给予剖宫产。

手术指征:母体因素:骨产道异常如骨盆狭窄或畸形、软产道异常、产力异常、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症。胎儿因素: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过期妊娠、巨大胎儿、双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盘脐带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出血严重、脐带脱垂宫口未开全。

禁忌证:死胎及胎儿畸形、估计胎儿无法存活、产妇有严重的内外科疾病、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腹壁宫腔已有感染、无法保持剖宫产体位。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产妇入院后, 协助患者办理入院手续, 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 帮助患者尽快地熟悉环境, 告知患者及家属医生所开具的常规检查的地点及方法。观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及子宫收缩情况, 宫颈扩张和胎头下降程度, 行胎心监测, 观察阴道流水情况, 羊水的颜色、性状和量。安慰产妇, 同时向产妇及家属耐心详细地讲解分娩过程, 对产妇所提出的问题认真解答, 直至产妇完全理解, 并安抚产妇的情绪。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 如备皮、药物过敏试验、留置导尿管等。

2.2 术后护理

产妇完成剖宫产手术回到病房后立即给予检测血氧饱和度及生命体征, 随后每15 min~30 min测1次, 主管护士要与手术护士及麻醉师详细进行交接产妇的情况。产妇术后要采取去枕平卧位6 h, 6 h后可给予枕头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24 h, 之后可下床活动, 并注意禁饮食, 可帮助产妇翻身, 每2 h翻身1次。并嘱患者禁忌在床上静止不动, 一定要早期就开始床上活动, 促进产妇胃肠蠕动、减少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出现。如患者出现胃肠胀气可给予少量的二甲硅油。观察产妇子宫收缩情况和阴道流血情况, 注意观察恶露的色、量、味, 如出现恶露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防止术后大出血的发生。术后6 h内禁饮食。

3 阶段性教育

3.1 入院教育

产妇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在第一时间来到产妇身边, 将产妇带至床边, 并注意嘱产妇在床上休息, 向产妇及家属介绍手术前需要做的常规检查及方法, 住院事项。然后向产妇及家属介绍剖宫产手术的过程及常见问题, 并教育产妇剖宫产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 医生及护士对该手术都能够非常熟练地操作, 并可以处理手术中出现的情况, 让产妇及家属安心。

3.2 术前教育

对产妇及家属术前首先要做好心理疏导, 产妇存在对手术及分娩的恐惧, 导致恐惧、焦虑、紧张等心理负担, 甚至影响产妇的休息, 严重者会引起血压、心律等上升, 使产妇情绪更加不安。护理人员此时更加应该注重对产妇的情绪、心理给予更多的关注, 与产妇多沟通, 了解产妇的忧虑, 多安慰产妇, 耐心解释, 消除产妇的顾虑, 使产妇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以轻松的心情迎接手术。向产妇及家属讲解一些关于剖宫产的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将剖宫产的适应证、禁忌证、优缺点等全面的给产妇讲解, 使产妇及家属充分了解剖宫产。

3.3 术后教育

3.3.1 疼痛教育

疼痛是剖宫产术后最常见的反应, 产妇对于术后疼痛的反应较为敏感, 加上产妇术后感觉疲惫, 使之对疼痛的反应更加敏感, 可能对术后的恢复造成影响。护理人员要向产妇耐心地讲解疼痛出现的原因及可能持续的时间, 指导缓解疼痛的方法, 如采取舒适的体位避免牵拉伤口, 教产妇学会如何放松的方法, 并安慰产妇的情绪。鼓励产妇多与婴儿接触, 早接触有助于将注意力转移到婴儿身上, 以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

3.3.2 腹胀及禁食的教育

产妇在完成手术后由于麻醉作用及卧床休息使胃肠蠕动功能减弱, 而导致腹胀, 要指导产妇适当地按摩腹部和放松腹部绷带, 使用开塞露等方法促进排气以缓解腹胀。产妇术后6 h内要禁饮食, 之后可适当进食少量的流质食物, 在肛门排气前要禁食糖类、面包等易产气食物避免加重腹胀症状。在排气后要注意营养, 可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食物。而且要注意营养物质的搭配, 合理全面地进食。

3.3.3 产褥期的教育

产妇产褥期在产妇的恢复中是十分重要的, 在产褥期要对产妇及家属进行相关教育, 以促进产妇早期恢复。告知产妇可适当早下床进行适量运动, 促进子宫的收缩, 保证切口及身体康复。要打破传统观念, 总是在床上休息而不运动, 这样不利于产妇产后的恢复。对产褥期的饮食也要合理搭配及全面的摄入, 不要按照传统的方法只进食小米粥, 这样不能够满足产妇及婴儿的营养需求。另外对产妇也要进行乳头及会阴的护理措施, 要保持乳头及会阴部的清洁、干燥。教育产妇注意观察恶露的情况, 告知产妇恶露会持续大约4周~6周, 嘱其不要焦虑及紧张。

3.3.4 母乳喂养的教育

要教育产妇在产后要尽早开始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喂养品, 营养丰富、安全、方便, 母乳喂养还可以促进母亲与婴儿之间的感情交流。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 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和方法, 哺乳量及间隔的时间等。婴儿的充分吸吮可以增加产妇的乳汁分泌, 促进产后子宫阴道的恢复。

4 结果

所收集的126例剖宫产产妇经过科学的护理和系统的健康教育后, 均能够积极地面对手术, 配合医生的治疗, 无不良情绪出现, 无不良后果的发生。通过本组患者的观察, 我们体会到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对产妇具有很大的意义, 可使其生理和心理能够得到放松, 缓解恐惧焦虑心理, 保障分娩顺利进行。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护理中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6例剖宫产患者给予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经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后所有初产妇均顺利完成分娩。结论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初产妇顺利分娩。

上一篇:网上家长学校下一篇:儿童康复训练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