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分析

2024-05-06

电力系统自动化分析(精选十篇)

电力系统自动化分析 篇1

1 电力系统的组成及其应用分析

所谓电力系统,是指电能的生产和消费系统,主要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多个环节,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受电力能源特殊性的影响,电力系统的结构相对复杂、规模十分庞大。在电力系统中,存在有大量的网络节点,这些节点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从而实现了电网的全面覆盖,满足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

由于电力的生产、传输和使用是同时进行的,因此电力系统需要24h不间断的工作,以满足社会的用电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电力系统出现问题和故障,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将会给社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因此,所有能够为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的新技术,都应该得到电力企业的推广[1]。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在电网的中心地带,设置相应的自动化调控中心,并以此为基础,向周围辐射网络系统,通过网络节点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反馈,实现对于整个电网的远程控制和调节。在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之后,会形成非常方便的信息反馈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在系统中,调控中心可以根据网络节点传输的各种信息,对电力进行调配,也可以通过监控系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在线监控,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探讨

在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发展速度快,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可以分为电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等,这里对其技术发展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2.1 电网调度自动化

现阶段,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核心,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控制系统。在调度系统中,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现了对电网运行实时信息的收集、整理、计算、分析,为系统操作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而现阶段,电网自动化调度多是利用相应电网运行状态的有效监控实现的,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对电网及相关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电网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隐患,保证电网运行安全,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同时,通过电网调度自动化,能够减少人工调度中存在的滞后性和效率低下问题,提升供电效率,实现节能降耗[2]。

2.2 配网系统自动化

在配电网系统中,计算机技术同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为电网改造工程提供技术支持。伴随着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配网系统逐渐实现了网络化,形成了配电主站、子站以及光纤终端的三层结构,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促进自动化系统性能的提高。

2.3 变电站自动化

输电线路与变电站是沟通发电厂与电力终端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变电站自动化管理系统,能够减少变电站管理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实现无人值守。从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方面考虑,应该将传统设备替换为计算机设备,同时以光纤和网络电缆替代信号电缆,实现对电力系统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数字化管理,进而实现对变电站的远程监控管理。

3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方向分析

电力系统自动化对于现代电力系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是能够保证优质的电能供应,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为电力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供应;二是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输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实现故障的准确定位和快速恢复,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三是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而且影响因素众多,通常观察范围较为广泛,闭环控制内容丰富,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引入自动化技术,能够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成本,在保证电网稳定可靠的同时,实现经济运行。

3.1 自动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一是在控制策略上,逐渐向着最优化、智能化、协调化、适应化以及区域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在理论工具上,开始更多的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三是在设计分析上,要求从实际出发,对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面对多机模型,对现实问题进行处理;四是在控制手段上,增加了许多新的技术,如远程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机看技术等;五是在人员构成上,涉及的专业知识更加广泛,愈发需要实现多兵种的联合作战[3]。

3.2 供电方式发展方向

现阶段,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电力系统供电方式的发展和转变。传统电力系统中,采用的是集中供电,分散配电的形式,以区域为中心,通过输电线路,将发电厂生产的电能传输到变电站和配电所,经变电及配电处理后,输送到电力用户。这种供电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一旦配电网络或者发电厂出现问题,则必然会引发大面积的停电事故,给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使得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可再生能源等得到了应用,促进了供电方式的变化。例如,分布式电源的存在,使得电力系统中的电力来源更加广泛,供电距离更短,供电效率也更高,而且可再生能源如风电、水电等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网的备用容量,提升电网运行的经济性与可靠性。而微电网主要是以区域为对象,对其中存在的分布式电源进行统一,对用电负荷进行整理,形成以区域为中心的微电网,这样,当区域内的电网结构或者负荷容量变化时,通过对分布式电源的调控,能够切实保证电网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灵活性,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的电能供应。

3.3 变电站自动化发展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自动化发展也备受关注。从目前来看,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综合自动化系统,结合各类先进技术与设备,能够实现对于变电站二次设备功能的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进而实现对变电设备运行状况的监督、测量和控制。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变电站中的各种设备能够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结合远程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变电站的运行监视和远程控制。可以说,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和前提,能够对变电站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缺陷进行有效处理,提升其安全运行水平,降低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成本,为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电能,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4]。

3.4 通信方案发展方向

在电力系统中,通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各种需求,实现信息的传输和交换,是对系统事故进行预防和应对的关键,也是电力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基础。从目前来看,通信系统的自动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其发展方向主要是从满足电力系统的通信需求出发,注重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通常来讲,对于电力通信系统通信方案的选择和通信设备的配置,应该满足自动化业务、调度通信业务等的相关需求,具备至少两种不同路由的调度通信通道,设置专用不间断电源,保证通信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

3.5 电力系统自动化整体发展方向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电力系统自动化整体发展方向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的转变,其典型代表为系统功率总加向自动发电控制的转变;二是电压等级的扩展,如能量管理系统EMS到配电管理系统DMS;三是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四是由单个元件向区域乃至全系统的发展,如SCADA的发展以及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五是追求目标的改变,逐渐向着协调化、智能化和最优化的方向发展,其典型代表为潮流控制、励磁控制等;六是装置性能的拓展,逐渐向着灵活性、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如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和演变[5]。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促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减轻电力工作人员的负担,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应该立足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推动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隆娟.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及其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2):158-159.

[2]马吉娜.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6):213.

[3]杨星.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及其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1(35):42.

[4]张利.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及其发展[J].电子制作,2013(18):197.

电力系统自动化分析 篇2

关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的分析 作者:屈卫锋

来源:《电子世界》2012年第14期

【摘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保证电网安全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持手段,随着电网的日益扩大,电网的运行和控制日益复杂,这就要求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的电网实时运行数据和控制功能必须及时、准确和可靠。本文主要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日常运行中在遥控、遥信、遥测三个方面碰到的缺陷问题进行分类总结,以达到尽量缩短调度自动化系统缺陷消除时间从而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目的。

【关键词】调度;自动化系统;遥控;安全运行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为电网调度运行管理人员提供电网运行所需的各种实时信息,实现对电网的实时监视和控制,因此,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SCADA)是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的运行和控制日益复杂,这就要求SCADA系统采集的电网实时数据和控制功能必须及时、准确和可靠。

笔者通过工作实践并结合相关资料,从SCADA系统日常运行维护和使用过程中,在遥控、遥信、遥测三个方面碰到的缺陷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分析探讨出解决方法,以达到缩短调度自动化系统消缺时间从而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目的。

一、遥控

遥控是由调控中心发出命令,通过远程通信技术,远距离对发电厂或变电站的断路器等设备进行分闸或合闸的控制操作。

1.遥控执行流程

遥控一般是由调控人员在主站SCADA人机界面(监控工作站)上选择设备,启动遥控操作。遥控命令由前置机系统下发,经远动通道、厂站远动主机到测控装置,遥控操作遵循先选择、校核、后执行的原则,遥控执行流程如图1所示。

因遥控操作是为达到对电网运行的控制,而现在变电站又都是无人值班,这就要求遥控操作必须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但是实际操作中有时会出现遥控返校失败,遥控执行失败等现象,紧急时会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遥控失败原因分析

遥控失败一般包括遥控返校失败、遥控返校超时、遥控执行失败等现象,一般检查流程是:检查主站系统对于该开关的有关遥控参数的填写是否正确、通道有无异常、远方/就地切

换开关位置、远动主机是否异常、测控装置是否异常、遥控出口压板是否正常、控制回路和控制电源是否正常等。下面简要介绍影响遥控失败的几个因素:

(1)主站参数设置原因。当远动传输规约参数设置不一致、遥控点号设置不正确等会导致遥控返校失败,甚至误遥控的情况。因此,主站遥控参数的设置应与现场一致,且不得随意改动,遥控参数的变更可以参照保护定值单进行管理。

(2)通道原因。通道中断时会导致遥控失败,而当通信线缆接触不好或者通道存在干扰源使得通道误码率较高时,会导致主站的遥控命令源码产生畸变或者不完整,不能正确的下发到厂站,或者不能正确接收厂站遥控返校报文,会导致遥控返校失败、遥控返校超时、遥控执行失败等现象。

(3)测控屏上远方/就地操作把手处于就地位置。这时遥控回路不通,会导致遥控返校失败。要注意开关柜(开关本体操作机构箱)上的远方/就地操作把手,当其处以就地位置时,也会导致遥控失败。

(4)测控屏上遥控压板未投入。这时会导致遥控执行失败。

(5)设备处于闭锁操作状态。当测控装置处于置检修状态时,遥控操作会失败。当设备满足逻辑闭锁条件时,会导致设备遥控操作失败。当断路器机构处于控制回路断线、SF6压力低闭锁状态时,会导致遥控操作失败。当断路器机构处于弹簧未储能状态时,会导致遥控合执行失败。

(6)出口执行继电器不能正确动作。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执行继电器失电,二是继电器损坏,均会导致遥控执行失败。

(7)遥控电源断开。当遥控电源断开时,遥控点的执行继电器处于失电状态,不能执行遥控点的开合操作,会导致遥控执行失败。

二、遥信

遥信信号是电网调度中最重要的信号之一,它反映电力系统中发电厂、变电站内各种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遥信值例如开关位置信号、报警信号、保护动作等信号,远距离传送给主站端。遥信值及其状态是调度自动化系统其他数据处理的基础,也是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因此,遥信信号应及时、准确和不丢失,否则可能给电网调度运行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电网事故情况下,遥信信号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调度员处理事故的正确与否以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尽量减少遥信误发、漏发、丢失等现象的发生,是自动化专业人员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1.误遥信原因分析

遥信漏发、误发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情况:

(1)测控装置发生异常导致误发、漏发。如测控遥信板件故障、与远动主机通信中断等。因此测控装置(包括测控保护合一装置)异常时要有硬接点告警信号产生(一般接入相邻测控装置)并能够及时送到远方监控中心。如没有硬接点交叉告警或接入公共测控装置的须确保在总控实现装置通信中断信号,防止自身故障不能产生告警软报文。

(2)电磁干扰导致遥信误动。如果遥信电缆很长,且经过一次高压设备附近,则高压设备产生的电磁场会在信号回路上产生一定的干扰信号,当干扰较大时,便会导致遥信误动。另外,现在测控一般都就地安装于开关柜上或安装于继电小室里,离远动主机所在的主控室相距较远,一般用通信电缆互联,如通信电缆受到干扰,同样也可能导致遥信误动。为降低电磁干扰对遥信的影响。首先确保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的信号隔离,遥信电缆要采用屏蔽电缆,远距离的通信优先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光纤以及设备的接地必须良好;其次在软件上通过“延时重测”的方法,即首先保留第一次变位的状态,设置一段延时(对该信号屏蔽)后重新测量其状态,以此确认真实的遥信状态。

(3)辅助触点抖动导致误遥信。断路器等遥信一般取自操作机构的辅助触点,当断路器动作一定次数后,其辅助触点的机械传动部分会出现间隙,辅助触点表面也会氧化,从而造成触点接触不良导致遥信抖动甚至不动。可以在测控上对每一个遥信输入都设定一个防抖时限,也就是通过“延时重测”的软件方法来消除抖动,一般断路器设定为20ms,刀闸等其他信号为150ms。

(4)远动通道中断或误码较高。远动通道中断会导致遥信接收失败,而通道存在误码则有可能导致遥信误动。

(5)主站数据库、画面处理出错。如信号被设置成封锁、告警抑制、遥信点号不对等状态时,在SCADA人机界面上同样不能正确反映出正确的遥信状态。因此,主站维护工作要认真细致,进行厂站验收时,要做传动试验,确保每一个遥信量都能精确传送到主站。另外,经常核对SOE事件与实时数据库的检查,查看是否存在漏报现象。

三、遥测

遥测量是电力系统远方监视的一项基本内容,从厂站采集的遥测数据,是计算量和其他应用软件的基础。调度运行人员根据电网实时的遥测数据来分析电网各厂站的负载率、电厂的有功出力等,因此要保证SCADA系统的遥测数据能够正确反映电网实时的潮流分布。

1.遥测量采集过程

遥测量的转换过程如图2所示。

电量主要包括一次系统中的母线电压、支路电流、支路有功和无功等,非电量主要是绕组温度、油温等。

2.遥测量分析

(1)测控装置所接线路相序错误,会导致电流正确而功率不正确。检查一下接线,更正接线即可;

(2)主站系统遥测系数、点号等参数设置不正确,会导致遥测量不正确。因此,在验收时必须做遥测加量试验,以验证主站遥测系数等设置的正确性。

(3)测控装置异常,装置显示的电压或电流与装置测量单元输入端子测量值不符。拆掉装置测量输入线,利用精度较高的测量源直接对装置测量单元加量,如果所加量与装置显示不符,则可能是装置精度或通道系数问题,但也有可能是装置内部接线错误。

(4)远动主机异常或通道异常。通道中断或通信规约参数设置不正确,毫无疑问为导致整站遥测量不正确,远动主机异常也会导致整站或部分遥测不正确,因此,当整站或许多遥测显示不正确时,应优先检查远动通道、远动主机及规约参数。

四、结语

调度自动化系统除了要完成对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的监测,还要对电力运行设备实施控制,以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随着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已不再满足于“四遥”功能,更要向遥视、电力MIS、电力市场、智能调度方向发展。结合新的发展方向,学习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及分析 篇3

【关键词】电力系统 自动化 发展趋势 分析

我们现代生活的发展对电力行业是具有极大的依赖性的,现代各种工业设备和设施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电力系统,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力系统的发展对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生活的稳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今天。当前,我国的电力事业虽然不断发展、保持着稳步前进的势头,但仍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必须要建立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因为这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方向。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内容

1.电网调度的自动化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国就已经提出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就标志着我国现代化的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出现和开始。我国最早的电网系统调度的自动化,是通过模拟通信通道和模拟计算机来实现对自动发电控制的,当时的这种发电控制还很不完善,技术也很是落后。后来,也就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电力系统控制中心首次实现了数字计算机的应用。实现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是为了确保电网的优质、安全和提高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电网调度系统的自动化是管理现代化和电力生产自动化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技术依托。

2.发电厂自动化

发电厂是电力的主要供应系统,它主要包括自动电压控制系统、自动发电量控制系统以及动力机械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发电厂的自动化能够最大可能的为电力的发电提供充足的电量。发电厂的电量根据用途主要可以分为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当然,依据不同的发电要求,发电厂的自动化系统也不同。比如说水电厂的水轮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和火电厂的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等。

3.变电站自动化

我国变电站的自动化最早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从那时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步进入了稳步发展的环节。变电站是一个综合性的改变电压的场所,它是为了将发电厂发出的电更好的输送到各个用户而建立的系统。变电站在电量的传输过程中其中重要的作用,而对变电站的改革与创新,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变电站的自动化就是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通过这种自动化的装置来取代人工的自动化系统。这在我国已经广泛的运用到实践之中。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远程发展趋势

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往往是使用扩展测控的方式来完成接口电路,这种电力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本的网络硬件平台的。这种电力系统的设计方法,所需要的时间很短,非常便于开发,而且它的拓展性也非常之好,但是这种电力系统的一大缺点就是功耗大、体积庞大、设计成本也是非常高,在社会的逐渐发展中,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应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所以,一种新型的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远程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是使用远程终端技术不断发展起来的,具有小型化和智能化的优点,改革了以前陈旧的设备,最大程度的节约了资源,使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朝着远程化的方向发展。

2.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技术的图形化

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也基本上实现了联网工程,而电力系统联网功能的实现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用网络来轻松地对工作实行管理和调动。近年来,我国的网络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更加迅猛,传统的没有图形的查看数据方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开始出现了有图形的数据查看方式。以往没有图形的数据查看方式,无法对数据资料获得一种清晰的认识,因为没有图形对数据的查看予以佐证,这就不利于电子系统数据资料的准确性,而提出了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技术的图形化,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这就可以看出,未来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数据分析所要努力的方向就是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技术的图形化。

3.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技术的分布化

新的能源化、小型化、分布化的发展方向,是我国电力系统未来应该要朝向的目标,在未来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这种自动化技术应该是分布化的,而不是像当前这种比较集中的方式。所谓分布化就是要建立各种的能源发电单位,比如说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利用种种新型的能源进行发电,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还能提高发电的清洁性和环境的保护性。这种发展趋势,是未来要发展的重点,但是在现在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所以要解决工作人员或者是其他难题,使自动化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电力系统与新技术的运用

1.微机实时保护系统的应用

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微机装置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经出现并开始使用了第一套微机装置来对线路进行保护,而后,微机装置开始越来越广发的出现在一些单位之中,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且,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因此,将这两个方面组合在一起,也就为了电力系统提供了更好的微机实时保护。通过微机实时保护,电力自动化系统就可以实现更好的供应能力和保护功能。微机实时保护系统,可以随时的监测电力系统,出现任何一点故障都能够被检测出来,防止危险的扩大化。

2.电力系统的智能技术

我国的电力控制系统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在这么长久的过程中,我国的电力系统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最近的发展趋势就是电力系统智能化的发展,这是电力系统未来最主要的发展方向。电力系统的智能技术,简而言之就是智能计算机技术,从含义上就可以看出,它包含的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很多种类的计算机机型,比如说模糊性控制计算机等。智能技术,是已经经过了长久的发展,具有了组织功能、适用功能以及学习功能的行为,它能够自动的解决一些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动的对一些简单的电力系统进行操作,解决传统的电力系统中的一些顽固问题,使电力系统的职能技术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和发展。

3.基于GPS的动态安全监控系统

GPS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成熟,应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而电力系统中也逐渐引进了GPS技术的应用,以促进电力系统更加的安全有效,并且能够更加及时的运用GPS来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的动态安全监控。之所以在电力系统中引进GPS技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GPS具有低成本、高效率、高定位精度的优点,它能减少电力系统的监护负担,利用定位技术对电力系统的测量控制网络进行实时的监护。电力系统与GPS技术结合的作用主要是对通信系统、中央信号处理系统、定时系统、动态相量测量系统的监护,以更好地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

四、结束语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已成为当前电力发展的大势所趋。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内容就是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发电厂自动化和变电站自动化,而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趋势就是朝着远程、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还处于缓慢发展的初步阶段,很多功能和内容还没有完全展现和开发出来,这就需要在以后的长远发展中,不断发展新技术,更好的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鑫,徐妍妍. 浅谈国内企业机电一体化和机械制造的现状和发展[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12(16):32-33

[2] 周亚峰. 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13(06):23-24

[3] 董世芳,黄娟. 电力系统自动化未来发展新技术的若干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15(12):16-17

分析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应用 篇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各种新技术也层出不穷,而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发展。自动化控制影响着电能的安全、质量和发展,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电力系统以及自动化技术概述

1.1 电力系统简介

电力系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分别是:发电厂、输电网、配电网和电力用户。电力系统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主要是由发电厂将一次性能源转化为电能,然后由输电网和配电网组成的电网将电能输送到每家每户,也就是电力用户。除了这些部分,电力系统还包括一些辅助系统,主要是一些自动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等等。现代化的输电网包括了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输电网承受着最高等级的电压,是电力系统中的骨架,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有经济总量大、同时性、集中性、适用性、先行性,有这些特点就决定了电力系统的运行要保证安全可靠供电、要有合格的电能质量、要有良好的运行经济性这些要求。

1.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简介

现代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没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参与是无法使得现代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主要就是实现对电力的发电、调度、调控、管理等方面都实现自动化的发展,这是电力系统技术一直发展和追求的方向。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涵盖了电网调度的自动化、配电方面的自动化、电力系统运输、通信、继电保护、信息管理、发电厂自动控制,变电站自动化,运用计算机、现代控制理论和技术,以及智能化仪器仪表等。总的来说,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就是运用信号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局部或者整体的就地或者远距离的调控、监视,实现电力系统安全高效地运行。

1.3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工作流程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工作中心是各方面配备装置都现代化的计算机,发电厂、配电厂、变电站等都受它的控制,围绕它形成一个全面的立体的覆盖网络体系,通过这个网络体系进行指令的传达、信息的接收、安全的监控、实时的反馈等等。还要有相关的监控设备与计算机相配实现自动化的全面发展,通过监控设备和计算机的联合记录设备的操作相关数据、事故记录数据、自动化处理异常等。还可以通过计算机与计算机的结合,进行资源的共享,也能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范围扩大。还有通过更多软件的应用也能扩大自动化的范围。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 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实现自动化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数据的处理是很核心的内容,也是信息流的主要表现形式。根据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特点可以将其数据分为:现场实时数据、基础数据、日常运行数据、市场数据这样四个部分。在数据的传输上主要有限和无线两种方式,但是我国目前主要还是采取有限的数据传输。无线网络数据传输解决了可靠性和实时性以后会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数据具有唯一性、共享性、安全性的特点,要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数据处理能力也从这几个特点入手。为了确保唯一性,要进行离线和在线的统一管理,实现数据库的实时更新,避免重复。要实现更加具有共享性就要加大网络数据开放性、提高访问速度。要实现数据的安全性保障需要完善制度、加强硬件设施、安装必要的防病毒软件。

2.2 实现安全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提高安全保障

电能供应的前提就是要安全,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安全系统的自动化质量也要随之跟上,提高安全的保障。传统的安全控制是主要靠人为的监守模式,还有通过预告信号、仪表检测等来预防和警告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没有自主修复的功能。现代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实现了远程监控、远程调控、自主检测等功能,具有操作简便、保护性能提高、装置功能完善先进的安全特色。在电力系统发生安全问题时,自动化系统能第一时间检测到,并且快速警报告知工作人员,还能进行简单的自我修复。更多的是能在安全问题发生前提前检测到,减少因为发生故障等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2.3 发电系统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

我国发电厂主要有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两种类型,无论哪种类型都应该运用自动化技术来提高效率。在发电系统中使用自动化系统,将发电厂的设备与计算机相连,实现人机一体的生产和操作模式,这样可以对电力发电电量进行控制,还能提高效率,还能对质量进行监控,对故障进行控制。发电厂实现自动化大力地节省了人工成本,还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失误几率大的可能性。

2.4 配电系统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

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配电系统中的自动化具有连续、节能、自动等优点。在配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主要起到了检测、控制、保护的作用。配电系统是有高压输送系统、低压输送系统等组成的,所以传统的配电系统是由工作人员在高压环境下亲自操作,严重危及着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而配电系统实现了自动化可以使得配电系统的工作由计算机系统来完成,很好地保护了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配电系统实现了自动化还可以进行检测,对运行参数、远程计量、电能质量等进行检测,反馈数据,能有效进行调配控制。

3 强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措施

3.1 强化数据接口建设

数据的处理是电气系统自动化的关键,而数据在收集后和处理后都需要传输,传输功能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强化数据接口建设可以促进数据的安全性、快捷性、高效性、稳定性等。强化数据接口建设要注意建设标准化的接口,方便在操作中实现接口的完美对接,这样可以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减少费用。

3.2 强化技术创新

电气工程自动化是综合了很多技术的的一个系统,要保障电气工程自动化建设能一直有所创新和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建设统一的平台,满足不同终端用户的实际需要。要强化技术创新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投入,高校要大力培养电气工程自动化方面的技术创新人才,要注意创新思维的培养,也要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国家在技术研究上要进行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鼓励科研人员花费更多的精力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中技术创新。

3.3 加强通用型网络结构应用探索

加强通用型网络结构应用探索能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安全性、便捷性,能实现电力系统更加开放,高效管理,便于调控和检测。将计算机技术和通用型网络结构建设更加完美地结合。

4 结束语

在现如今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蓬勃发展的情况下,电力系统自动化也会得益于这些技术,取得飞速的发展。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应用在发电、配电、输电、变电等环节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提高了安全性能、提高了效率,保障了电力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还减少了很多环节中人力的运用,节省了人力成本,计算机自动化调控还减少了失误率。电力系统的各个部分和整个系统都会逐渐实现自动化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必然的趋势。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建设也日益完善。现在社会生活生产要求电力系统24小时的工作时间,因此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应用很好地满足了不间断供电的需求,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和对电力系统的监督工作。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前景、应用范围等等,旨在促进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向阳,黄芳,李瑞晴.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现状和走向[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3).

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分析 篇5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

中图书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2-0106-02

从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历程来看,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在我国发展已有50余年的历史。虽然其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短,但是以前在电力系统中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综合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不过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电气自动化逐渐突显出的巨大的应用优势,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已开始步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在电气自动化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中,其优势具体表现为广泛的适用性以及宽阔的专业性。在我国大力建设电网以及电力系统良好的发展趋势影响下电气自动化开始蓬勃发展。

1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建国初始,由于受当时经济实力及科技水平的限制,电气自动化在我国并没有获得很好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腾飞、科学技术的改革创新,我国电气自动化应用越来越广。特别是IEC61131的颁布、OPC技术的出现以及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是使电子自动化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有了极大的发展。

1.1 电气自动化系统维护简易

从当前电气自动化的系统构成来看,还是以Windows NT、Internet Explore为主要的技术支撑,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技术形成了标准的操作规范和执行语言,建立了标准的平台。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操作界面也日趋完善,使其更易于被企事业单位接受,从而使其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并且也极大的方便了自动化系统的维护。

1.2 分布式控制应用

分布式控制系统又称为分散控制系统,其由多台计算机分别控制生产过程中多个控制回路,同时又可集中获取数据、集中管理和集中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 。由于在电气自动化系统要实现对各个运行组成部分的有效调控和管理,而且还要处理好线路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关系,因此分布式控制系统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1.3 IEC 61131标准使编程接口标准化

在IEC61131标准颁布以前,由于各个生产厂商执行的标准不同,导致电气自动化系统元器件市场较为混乱,可能各种元器件的型号、使用功能甚至定义方式都有着相当大的差别,这样就使设备不能很好的组合应用和进行统一管理。而在IEC61131标准出现后,使得各种元器件可以更好的组合应用,提升了其使用的效率。

2 电气自动化技术新发展

2.1 变换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展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加快了电力电子元件更新换代的速度,因此变换器电路也随之变化。由于普通晶闸管有交流变频的特点,因此以前在使用普通晶闸管时,电力系统中直流电路的运行总是处在交-直-交交替变换的状态。然而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其中PWM变换器逐渐取代了普通晶闸管,从而使电力系统的功率因素有了显著的提升以及有效的解决了电动机在低频区出现的转矩脉动现象,但是也随之带来了较大的震动噪音。

一段时期内,这一问题困扰着大量相关的技术人员,直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Divan教授研发出直流环逆变器,才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直流环逆变器实现了电子器件功能的灵活转换,使其能在零电流或者是零电压的条件下进行转换,并且它完全消除了开关损耗。因此使系统运行成本得以降低,同时也减小了逆变器尺寸,有效的提升了逆变器的集成化程度。

2.2 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

在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了以晶闸管为代表的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这种半控型器件标志着自动化控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逐渐的出现一系列的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典型的代表是:GTO、GTR、MOSTEFT,这些电子器件的出现标志着电力电子器件进入第二代。而IGBT的出现则是电力电子器件跨入了第三代。由于这些电子器件的额定电流、电压以及开关时间不同,所以它们的适用范围也不尽相同。

GTO(Gate-Turn-Off Thyristor)是可关断晶闸管的简称,又称门控晶闸管。其主要特点为:当门极加负向触发信号时晶闸管能自行关断;但由于其关断的增益较低,所以GTO的主要缺陷是:需要一个大功率的关断驱动电路。

GTR(Giant Transistor)是电力晶体管的简称,其是一种双极型大功率高反压晶体管,由于其功率非常大,所以它又被称作为巨型晶体管。由于其过流能力较低、热容量小,而且安全工作区以及二次击穿现象受到外界影响较大,所以根据不同的特性需要配备相应的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

P-MOSTEFT是电力场效应晶体管的简称,其是用栅极电压来控制漏极电流,它的显著特点是驱动电路简单,驱动功率小,开关速度快,工作频率高。但是其电流容量小,耐压低,通态电压会随着额定电压的增加而急剧的增加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是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简称,其是由BJT(双极型三极管)和MOS(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IGBT作为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的典型代表,其综合了GTR的低导通压降和MOSFET的高输入阻抗两方面的优点。GTR饱和压降低,载流密度大,但驱动电流较大;MOSFET驱动功率很小,开关速度快,但导通压降大,载流密度小。IGBT综合了以上两种器件的优点,从而使驱动功率小而饱和压降低。

2.3 交流调速控制理论日渐成熟

矢量控制实现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和控制异步电动机定子电流矢量,根据磁场定向原理分别对异步电动机的励磁电流和转矩电流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控制异步电动机转矩的目的。

2.4 智能保护与综合自动化技术

根据电气自动化的需要,我国从事该方向的研究人员加大了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理论的研究力度,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和理论应用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中,例如:人工智能、综合自动控制理论、模糊理论、自适应理论以及网络通信、微机技术等。从而使新型保护装置进入了智能化时代,也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我国科技工作者结合我国实情对自动化系统也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其中研制的分层分布式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适用于我国35~500kV的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

2.5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

在软件仿真方面,研究人员则对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建模以及电力系统负荷动态特性监测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且还引进了加拿大TEQSIM公司研发的电力系统数字模拟实时仿真系统,从而建成了我国具备混合实时仿真环境能力的实验室。这套仿真系统可以模拟进行电力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稳态和暂态实验,为科学研究提供大量的试验数据,同时其还可以与多种不同的控制装置构成闭环系统,从而可以对新装置进行测试,为智能保护、灵活输电系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

2.6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和配电三部分组成。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服务于城乡配电网改造建设的重要技术,其主要是利用电力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与电力设备相结合, 并采用配电网递归虚拟流算法进行潮流计算以及应用现代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进行负荷预测。

2.7 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根据我国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需要,研究人员开始了将模糊逻辑、专家系统以及进化理论等应用到电力系统的故障诊断、运行分析以及系统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从而使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逐步实现智能化成为可能。

3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电气自动化开始散发出巨大的活力,并为其带来了广阔的前景,电气自动化不仅可以与新兴的科技成果相结合应用于科技创新的实践中,而且还可以运用于工业生产。另外,伴随我国电网的大力建设,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虽然电气自动化在我国已有50余年的发展历史,但是我国的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技术起步却相对较晚,因此在某些技术方面与国外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在电气自动化应用越来越普遍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而且需要根据我国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自主研发出更适用于我国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4 结 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电子技术也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了电气自动化应用的普遍化,也使其越来越广泛并深入的应用于电力系统之中。这些都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及管理方式有了极大地改变,各种新技术、新理论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也促进了各专业知识、技术的融合和渗透,而这些反过来又推动着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电力系统的科技含量将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 张俊.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

[2] 董小震.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J].科技风,2011,(13).

电力自动化系统控制分析 篇6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控制,操作

自动化变电站的控制和操作是与常规站、自动化站的控制和操作有着很大差异的, 变电站是我国电网可以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同时也是保证用户用电安全的保证。近年来, 人们对于用电的安全和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保证用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电力企业在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和操作上要更加的注意。

1 变电站控制的可靠性

变电站在进行设计的时候, 就要对它的控制和操作可靠性进行必要的研究。自动化系统的变电站使用的都是计算机监控系统, 在设计这种系统的时候要对设计的方案进行必要的研究, 使得设计没有漏洞的, 这样也是保证变电站控制可靠性的一种方法。为了使变电站在高压电力系统中还是可以更好的实现自动化, 就要保证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功能来保证可靠性。

1.1 多级多地点控制功能

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方式有三种主要的形式, 一种是远方遥控的方式, 这种方式是有调度人员在调度段对自动化系统发出控制的指令, 使得系统可以进行相关的操作, 这种操作是可以在远方实现的。一种是站控操作, 这种操作是操作的人员在变电站对控制的主机发出操作的命令, 使得系统进行具体的操作, 这种操作是要有一个对话的过程, 这个对话的过程是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对话, 在对话的时候需要控制系统选择操作的对象以及操作的性质, 来完成具体操作过程中的要求。最后一种是后备操作, 这种操作的控制是在监控系统出现故障或者是网络故障的时候才会使用的一种控制的方式, 这种控制的方式可以实现手动的方式来对控制系统进行操作, 使得控制系统可以正常的运行。在实际的工作中, 这三种操作方式是可以通过软件来进行切换的, 在切换到后备控制的方式时, 远方遥控和站控的命令都是不会被执行的, 同样在站控的控制方式下, 后备的控制命令也是不会对系统产生任何的影响。对于系统控制选择控制的方式时只有三种中的一种可以被使用, 这是因为对计算机来说, 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台设备只能执行一条控制的命令, 同时收到多条的控制命令会导致计算机出现错误。

1.2 操作过程中软件的多次返校

对于变电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来说, 操作员的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操作员的操作时要对操作员的权限进行必要的限制, 这样可以杜绝错误的操作以及非法的操作。在现在, 很多的监控系统都是有一定的容错能力的, 就是即使系统在运行的时候出现一些操作上的错误, 都是不会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系统中一些功能的丧失的。一旦出现特殊的情况引起系统故障的出现, 系统都是具有一定的恢复功能的。在操作员对系统发出操作指令的时候, 都要通过选择一步一步来完成, 这个步骤可以提示操作员对操作步骤进行反复的校验, 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错误, 操作的命令会被终止, 在每个操作结束以后, 系统都会对操作的过程进行存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般都是多作双机双网配置的, 在工作的时候, 如果出现设备的故障都是不会对监控有任何影响的。在故障发生的时候, 监控的系统可以自行的切换到没有故障的设备上, 这对监控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 操作的方式

为了使变电站的控制和操作系统更加的可靠和准确, 在设计变电站的系统时, 防误操作在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实现了计算机进行监控以后, 变电站就不用采用以前复杂的监控了, 在进行监控的时候可以采用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操作的闭锁方式也是采用的分层分布式闭锁, 这是与系统的结构相对应的一种方式。在进行监控的时候, 每个间隔的测控装置都是可以采用间隔的交流电流、电压, 防止出现操作的错误出现。智能型装置可很方便地利用上述信息进行编程, 实现该间隔的操作闭锁功能。对于全站涉及多个电气间隔和多个电压等级间的操作闭锁, 目前有三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其一, 用软件实现, 即将全站的防误操作闭锁用软件编程置于监控主机之内。监控主机可从通信网上获得全站所有开关、刀闸的状态信息及每个间隔控制终端的操作信息, 引入设备操作规则, 进行软件编程即可实现全站的操作闭锁功能。该方式应该说是最简单经济可靠的方案之一。其二, 硬件闭锁,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一个主要特点便是操作闭锁装置的相对独立性, 作为控制及操作闭锁之用, 每个间隔的刀闸信息实现该间隔的操作闭锁, 各间隔的刀闸信息经重动后都进入到一定的装置内, 母联刀闸及母线地刀等直接引入装置, 装置实现间隔之间的操作闭锁功能。其三, 软硬相结合的闭锁方式, 间隔之间的闭锁采用装置实现闭锁功能, 监控主机内做一套全站的软件操作闭锁。以软件实现全站的操作闭锁, 对于一套成熟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来说, 也应该是高可靠性的;既然整个变电站的监控功能都由监控主机实现, 那么操作闭锁软件功能做在监控主机内也应是安全可靠的。对于双机系统冗余配置, 闭锁软件也为双套设置。对于一个半开关接线的变电站, 系统每个断路器及两侧刀闸的操作闭锁由相应测控装置实现以外, 每串内的断路器及刀闸之间的闭锁采用专门一套硬件闭锁装置以提高其可靠性。

3 自动化控制技术分析

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不仅从软件上实现了分层分级, 从硬件上也实现了分层分级, 这样使得变电站的控制和防误操作可以得到明显的控制。提高变电站的可控性和操作的可靠性是自动化控制要实现的目标。在综合自动化前提下, 可以实现远方、当地和就地三级的控制。但是常规变电站在控制的时候只能通过把手来进行控制, 在常规的变电站电气的联锁设计是非常复杂的, 而且在实际的使用中是需要设备提供接点的, 设备在提供接点的时候通常都是非常有限的, 而且设备在电压不同的情况下联系也是非常不方便。在常规站进行闭锁回路的设计是会出现非常多的闭锁或者是出现闭锁不到的情况。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使得闭锁实现多级操作, 而且操作非常的方便, 可靠性也非常高。在常规站, 整个监控的核心就是人, 人的感官在对信息进行判断的时候会出现误差, 这些误差的出现就导致判断的错误, 进而影响设备的使用。在自动化系统站里, 系统的核心是监控的主机, 主机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变电站进行控制和操作, 通过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达到控制的目的。自动化系统在使用的时候可靠性更高, 而且它的功能也是非常齐全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简化了变电站的运行操作, 可方便地实现各种类型步骤复杂的顺控操作, 且操作安全快速, 对于全控的变电站, 线路的倒闸操作几分钟便可完成;而常规站实现同样的操作往往需要几个小时, 且仍存在误操作的隐患。常规变电站控制一般采用强电一对一的控制方式, 信息及控制命令都是通过控制电缆传输。

4 结束语

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技术分析 篇7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分析

0 引言

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平稳、健康的运行, 对电力系统的各个元件、局部、全系统, 采用具有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置, 通过信号和数据传输的系统, 就地或远距离进行自动监视、调节和控制等, 从而达到合格的电能质量。在一般情况下, 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主要构成有: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和配电网自动化。

1 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技术的含义

电力系统自动化, 从含义上是对电能生产、传输和管理实现自动化、自动调度和自动化管理;从种类上, 它的分类较多, 例如:电网调度自动化等。智能技术是智能计算机技术的简称, 从含义上, 它包含体系结构和人机接口;从种类上, 它的种类也较多, 例如:模糊控制等。

智能技术是具备学习、适应及组织功能的行为, 能够对产品问题进行合适求解, 解决传统鲁棒性控制和自适应控制无法解决出令人满意结果的, 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的控制问题。目前, 智能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 但它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各个领域中, 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专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范围很广, 它是一种基于知识的系统, 用于智能协调、组织和决策, 激励相应的基本级控制器完成控制规律的实现。主要针对各种非结构化问题, 处理定性的、启发式或不确定的知识信息。如:电力系统恢复控制、故障点的隔离、调度员培训、处于警告或紧急状态的辨识、配电系统自动化等。以智能的方式求得受控系统尽可能地优化和实用化, 并经过各种推理过程达到系统的任务目标。虽然取得广泛应用, 但存在如难以模仿电力专家的创造等局限性。一般而言, 专家控制系统应用较大的原因是由于该方法可适用范围广, 且能为电力系统处于各种状态提出辨识, 根据这种具体情况给出警告或提示, 同时还能进行控制和恢复。虽然专家系统得到一定的应用, 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这种局限包括对创造性的难以模仿, 而只限于浅层知识的应用, 缺乏极有效的深层模仿和设计, 难以适应复杂状态。因此, 在开发专家系统方面应注意专家系统的代价/效益分析方法、专家系统软件的有效性和试验、知识获取、专家系统与其他常规计算工具相结合等问题。

模糊方法是一种对系统宏观的控制, 十分简单而易于掌握, 为随机、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系统的控制, 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将人的操作经验用模糊关系来表示, 通过模糊推理和决策方法, 对复杂过程对象进行有效控制。通常用“如果……, 则……”的方式来表达, 在实际控制中的专家知识和经验不依赖被控对象模型, 鲁棒性较强。模糊控制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与常规控制相比, 其在提高模糊控制的控制品质, 如:稳态误差、超调等问题, 自身的学习能力还不完善, 因此要求系统具有完备的知识, 对工业智能系统的设计而言是困难的, 如模糊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或自组织模糊控制、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神经网络变结构控制等。另一方面包含了各种智能控制方法之间的交叉结合, 对电力系统这样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来讲, 综合智能控制更具备巨大的应用潜力。现在, 在电力系统中研究较多的有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的结合, 专家系统与模糊控制的结合, 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的结合, 神经网络、模糊控制与自适应控制的结合等方面。这些模糊方法的运用因其可使用范围广, 目前已在自动化控制中被广泛应用。智能集成化是综合智能控制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 其可将多项智能技术相互结合于一体, 不再单独运用, 各取优势。如模糊技术和神经网络的结合、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的结合、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的结合等, 这些都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有较多研究。

2 智能技术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结合

智能技术被应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有效应用, 不仅协调了电力系统发展的不成熟性和该系统本身的不稳定性, 还满足了公众对于相对廉价、便利的电力网络的需求。所以, 智能技术作为一种技术被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中。

众所周知, 智能技术从分类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系统控制、线性最优控制和综合智能控制。如今, 电力系统自动化还未发展成熟, 还存在一些缺点以待改进, 如:强非线性, 时变性且参数不确切可知, 含有大量未建模动态部分和电力覆盖范围大但却具有网络阻滞、延迟等。下面, 我们将具体分析如何通过应用智能系统改变电子系统智能化的缺点。

3 将智能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具体做法

3.1 模糊控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模糊控制使得建立模型来进行控制变得十分简单和易于掌握。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控制是一种比较现代的方法, 与建立常规的模式相比, 更具优越性、相对简单。例如, 交通信号灯的转换是由前面的主列队与后面的主列队决定, 并使用一定的工具实现二维模糊控制器。洗衣机可根据清洗过程中水质的变化对衣物进行不同程度的清洗, 以保证衣物的干净。模糊控制主要是在汽车的自动变速器上起作用, 是通过自动变速器检测驾驶员的速度得出驾驶员的驾驶意图, 判断路况和汽车受到的阻力、监测发动机的情况。通过以上举例, 我们可以得出模糊控制适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 并且具有广泛性和通用性, 能够适用于其他不同的领域。

3.2 神经网络系统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具有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相适应的性质“非线性特性”, 同时, 其还具有自我学习与自我组织的能力, 以及具有强壮的网络系统和处理的能力。因此, 大量的、简单的神经元构成了神经网络控制技术, 有了神经网络控制方式。神经网络利用一定的学习算法, 将隐藏在其连接权值上的大量信息进行了调节权值, 从而实现了非线性的复杂映射, 从m维空间到n维空间。这个概念被应用于许多领域, 如:自动控制领域;处理组合优化问题;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传感信号处理和医学领域等。因为人体与疾病之间的关链非常复杂, 因此神经网络控制技术也被广

泛应用到医学上的多个领域, 例如:医学专家系统中的麻醉和危重医学相关领域的研究等。由上述举例, 我们可以知道神经网络控制技术适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 具有广泛性和通用性, 能够适应于其他不同的领域。

3.3 专家系统控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专家系统控制能及时处理和辨识发生故障的电力系统, 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阻滞或延迟给人们带来的危险和不便。专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 例如能够辨识电力系统所处的状态:警告状态或紧急状态、紧急的处理、系统恢复控制、系统规划、切负荷和电压无功控制、故障点距离的测量、做出短期负荷预报、所处状态的安全分析以及先进的人机接口等方面。在电梯控制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 电梯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更新, 由简单逐渐趋向于复杂化, 现在, 在电梯即将出厂时, 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调试, 但当安装好后, 电梯一旦出现故障时, 为本单位所配备的维修人员, 却不能快速找到问题, 解除故障, 这是由于电梯构造复杂化了, 因此我们需要在安装电梯之前, 安装专家控制器以确保电梯的可用性和保障性。由此可见, 专家系统控制适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

3.4 综合智能系统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综合智能系统根据模糊控制结构有效、合理地将这些控制方法结合起来, 以完善电力系统自动化, 使其能够具备稳定性、协调性和简易性。由于智能控制方法之间的交叉结合, 一般人们会将其进行如下组合进行分析, 例如:神经系统与专家系统的结合;专家系统和模糊控制的结合;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的结合;神经网络、模糊控制与自适应控制的结合等方面。

4 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了解到智能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及其产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目前虽然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还不够完善, 但是我们坚信, 只要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 随着人们对智能技术研究的愈加深入化, 我国的智能化技术一定会有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作刚.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广东科技, 2008 (4)

[2]林广灯.浅探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及管理[J].科学之友, 2010 (2)

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分析 篇8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分析

1 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发展现状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得益于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有如下特点。

1.1 信息化应用

电气自动化依赖于信息化的发展, 电气自动化的信息化应用不仅体现在机器的操控方面, 在部门管理和数据的分析处理方面也得到了体现。信息化的发展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同时给相应的软件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得电气自动化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方面的要求, 同时对信息化软件也做出了具体的要求。所以电气自动化充分体现了信息化的水平, 是技术发展的充分体现。这种信息化技术的引入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效率, 并且给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做了铺垫。

1.2 便于维护和控制。

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与信息化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那么由于信息化操作的简便性以及信息的充分性, 使得应用计算机自动操作的系统更易于控制、灵活性较强。这就使得电力系统提高了维护效率, 区别于传统的系统处理程序, 计算机自动化的引入增强了系统的可操作性, 这是与传统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差别的。电气自动化的引入较传统领域的系统有了很大的突破性进展。随着电气自动化在中国的普遍应用, 其易于维护和控制的特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万方不断进步, 电力系统不断做出改善, 逐步引入高科技的操作系统, 增强可控性。电气自动化系统有着便于操控的特点, 根据计算机智能化的控制, 可以随时对电力系统做出调整, 这就大大降低了操作的复杂程度, 同时减少了人工的耗费, 而且对紧急问题可以有效地做出控制, 这是电气自动化的优势所在, 而便于操作、控制和维护的特性也由此发挥出来。

2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 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是依赖计算机技术的大力发展而逐步普及的, 那么电气自动化应用的效率就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操作能力以及技术自身的水平。依赖于计算机技术, 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促进了电力系统的便捷性和可空性。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如下表现闭。第一, 仿真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逐步得到普及, 这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日趋完善, 当然, 在应用的过程中, 还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真态化发展, 其不仅可以处理大量的实验数据, 同时可以进行多操作的同步进行, 并且在新装置的测试方面发挥作用, 这一切都是仿真技术的大量应用。仿真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中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仿真技术不仅可以提供模拟的操作实验环境, 而且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仿真建模操作, 使现实情况可以在模拟操作系统中显现, 从而可以对现实操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以便增加现实操作的效率和效果。

2.2 智能技术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促进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 在系统控制的程序中, 引入了很多高智能技术, 例如微机处理技术、网络通信等等方面, 这就为电力系统提高了灵敏度, 当故障发生时, 网络就会传递实时信号, 这就大大加速了问题的发现效率同时会促使电力部门作出解决方案, 由此完善了电力系统本身的漏洞。智能技术的应用为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做出了保障, 同时提高了系统的灵敏度, 降低了电力系统故障的损失, 促进了电力系统工作的效率。

2.3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可以使系统自发发现故障的发生并且及时对问题进行反馈, 这是区别于传统电力系统的重要方面。传统的电力系统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和人工测试检修等等环节, 耗费大量人工并且处理问题的效率不高。那么电气自动化技术中人工智能的引入就可以使问题处理效率大大提高。同时针对一些特定问题, 网络自身可以做出解决, 这就防治了人工的耗费, 同时使问题的反映更加精准, 这是自动化的优势所在。

2.4 电网技术的应用

电网技术是对电气自动化的推动动力, 同时电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随着电网技术一体化的发展, 电力系统中高级软件不断被应用, 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效用。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部分, 其发展也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完善。电网调度自动化促进了区域的整合, 从计算机网络的整个领域进行调度操作, 增强了电力系统的效率, 具有重大的意义。

3 电气自动化发展的方向

3.1 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给电力系统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 给电力系统披上了信息化的外衣, 当然也在内部实质上做出了调整。然而需要正视电气自动化的作用, 并不断做出创新, 以此来更好地推动电气自动化的健康发展, 为电力系统的完善做出贡献。那么基于电气自动化发展的现状, 要不断提高电气自动化的技术含量, 创新的技术手段, 以此来更好地服务于电力行业, 创造价值的同时, 节约成本。

第一, 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的发展。电力系统的运用器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 从最初的晶闸管发展到二代全控式器件直到第四代电子元件, 期间的发展正好说明了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电力方面的突破进展。那么由于传统的器件存在一些不易控制的缺点, 而全控式的电子开关就促进了可控性, 同时由于其电流密度较大而且开关速度相对较低, 使得电路在处理方面变得更为方便, 由此全控型电子开关的应用就可以促进电流的驱动和保护, 同时可以整合检测等等流程, 这是未来电气自动化的一个应用, 而且必将对中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 对待全控型开关, 要不断完善其弱点, 针对不足进行改善, 创新新一代电子开关技术, 为电力系统注入新的科技力量。

3.2 变换器电路高频化的发展

变换器电路的高频化会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可以降低开关损耗。由于高频变换器不会阻碍逆变器的工作频率所以可以适当缩小逆变器的尺寸, 节约成本。随着电气自动化的不断创新, 变换器会随着技术的更新而更新, 未来趋势会趋向于高频化的需求。那么电力的高频化不仅可以降低外界对电压的干扰, 同时可以提供供电的功率, 逐步改善低频引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华.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神州, 2012, 10.

[2]蔡蔚.试论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J].农家科技, 2011, 03.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要点分析 篇9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技术,综合智能,控制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特别是在逐渐淘汰高污染能源的国民经济结构转型期, 电力资源不断成为并且必将成为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能源。因此, 其动力供应系统的稳定与可靠性就成为了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正常稳步发展的重要前提。

1 综合智能自动控制系统

在当前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中, 由于电力系统运行的特殊性:能量负荷高、潜在危险性大、系统受外界干扰影响较大, 智能自动化控制成为系统运行稳定的主要控制手段之一。而综合智能控制系统是采用现代化的智能管理手段, 综合计算机技术、硬件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电力故障诊断与排查技术等多重技术为一体的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 它的反应快、灵敏度高、兼容性强、数据处理快、异常诊断排查能力强的特点, 加之其具有较强的自诊断能力, 稳定性与可靠性均相对较强, 因此成为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改造的主要方向, 也是未来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的主要控制系统之一。

2 综合智能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特点

2.1 智能诊断模块

综合智能自动控制系统在工作运行时在整个供配电网络设置有多个密布的数据采集点, 通过可靠传输 (一般采用封闭式局域网或加密开放式无线网络) 到系统数据处理中心, 系统后台通过对反馈的各个节点的数据进行分析, 辨识各节点数据信息或查找系统运行中各节点处存在的异常, 从而确定适应的故障排除方案等, 这便是综合智能自动控制系统的智能诊断模块工作机理。

2.2 误操作联锁制动模块

对于跟社会各方面紧密接触的供配电系统而言, 其系统运行中存在有大量的不可预知因素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在城镇乡村居民动力/照明用电中, 常会由于大量的人员无操作而导致电气火灾、触电等事故。综合智能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对各个模块单元的即时数据 (主要包括瞬时电压、即时电流、电力负荷波动等) 传输分析该节点处是否存在有异常变化, 从而在最短时间范围内进行局部区域内电力紧急联锁制动。

2.3 电网供配电智能调控

对于当前社会电力供应,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存在着电力供应相对不足的困境, 特别是用电负荷较高时间段, 电网供配电电力平衡供应就成为了一大难题, 而采用综合智能自动控制系统的电力供应可以合理的对电网内各区域配电进行调控, 在保障基本需求的基础上, 合理的实现电力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实现地区供电的相对平衡。

3 综合智能控制系统的缺陷与控制手段

由于综合智能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的反应相对灵敏、故障排除率较高, 在未来的电力系统改造中必将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但该系统应用到实际的电力系统中却仍存有部分缺陷, 在运用综合智能电力自动控制系统中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处理。

3.1 造价高

由于系统运行的数据处理速度与系统后台硬件处理水平直接相关, 而高度的灵敏度与智能性必将带动了整个控制系统的成本的提升。特别是综合智能电力自动控制系统实际运行中需要大量的数据采集点与信息沟通通道, 各个模块运行时均需要较为高昂的维护费用, 因此该系统的改造所带来的成本是一般供配电企业所不能承受的。因此在进行电力控制系统改造中需要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特点选择是否采用综合智能电力自动控制系统, 或者可以采取削减部分模块的办法来降低成本。

3.2 运行维护技术要求高

对于综合智能电力自动控制系统而言, 其虽然具有一定的自诊断功能, 能够运用自组织能力对本系统运行故障进行初步的排查和诊断、整改, 但对于大型系统故障而言, 自诊断功能无法满足实际的运行需求, 而人为的运行维护对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相对于其他系统而言较高, 这就使得在实际的运行中, 可能会由于从业人员无法处理自动控制系统本身的故障而产生系统失效的后果。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电力控制系统改造中需要着重对人的培养, 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与培养。

3.3 安全保障相对困难

这里的安全保障一方面指的是综合智能电力自动控制系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 另一方面指的是系统运行自身的安全保障。

3.3.1 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 其系统运行的结果直接反映在对配电网的综合调控上, 而综合智能电力控制系统运行的基础是对参数的诊断与分析, 是从大量的数据分析中得出的结论为基础进行的自动化控制作业, 而任何数据信息的失真与跳跃均有可能使得控制系统产生错误的判断, 从而导致自动控制系统发出错误指令 (在系统自诊断功能完好的状况下基本不会出现, 但是, 没有人能保证该功能模块永远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 如通信渠道的断裂、基于开放式网络传输通道故障而导致的数据失真、数据传输延迟等, 均会导致自动控制系统对电力系统安全保障功能不足。因此在实际的运用中, 除了智能自动控制系统外, 电网还应该加装一套独立的人工控制系统, 以避免明显的自控系统误操作带来的电力系统问题。

3.3.2 综合智能电力自动控制系统自身安全保障

综合智能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是以大量的数据诊断与分析为基础的, 而其核心模块的分析也是基于此, 这就使得实际运行过程中, 系统运行负荷相对较高, 相比于其他自动控制系统而言, 其多重功能模块的布置使得系统运行自身安全保障相对不足, 这就使得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以充分缓解系统高负荷压力、合理调控系统负担为基础的。

4 总结

以综合智能电力自动控制系统为核心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改造是未来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 而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解决人工操作带来的事故风险, 通过合理的调控来确保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是未来电力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是未来电力系统能否满足日益增长用电需求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威.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及其控制方法[J].河南科技, 2014 (01) .

[2]刘伟.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分析[J].机电信息, 2012 (33) .

[3]夏天.浅析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J].通讯世界, 2013 (19) .

电力系统自动化分析 篇10

【关键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

一、前言

用电范围日益扩大,要求电力企业必须要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避免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应该加强继电保护的运用,提高自动装置的可靠性。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运行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促进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的运行。所以,应该全面的分析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运行情况,从而保证电力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和可靠。

二、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的特点

当电力系统过载运行或者发生短路的情况,为了可以把相关情况的信息及时的发送出去,应该保证继电保证装置的可靠性,才可以把相关情况的信息快速准确的发送出去。继电保护装置可以与其它相关设备一起进行排除故障,这样可以快速有效的切除故障点。当继电保护装置出现问题时,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般为误动故障和拒动故障。继电保护在出现误动故障时,主要表现为当电力系统没有出现故障时,如果自身特性不良或者因为其它因素受到影响,导致出现误动作,这样就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自动化装置主要作用为控制电力系统和实时检测运行参数,如果自动化装置在发生故障后,对电力系统运行调节、测量以及控制参数时,则会影响到其准确性。当发生拒动故障时,主要表现为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继电保护装置不能快速准确的发出信号,这样就不能快速的排除电力系统的故障点。当继电保护故障非常严重时,可能会造成整个电力系统瘫痪的情况。

三、提高继电保护运行的可靠性

3.1冗余设计以及优化措施

对于提高继电保护系统容错技术,必须采用硬件冗余来实现这种容错技术。在对继电保护进行设计时,可以采用容错技术,这样当继电保护系统中的某一个保护装置出现错误动作时,电力系统运行不会受到影响,有效的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在采用硬件冗余时,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可用度和拒动率等指标,可以采用多数表计、备用切换和并联等多种方法进行有效的提高,并且也能够更加全面的显示恶化的误动率。在采用硬件冗余时,应全面分析继电保护系统的具体情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冗余方式。为了保证可靠性指标可以完全有效的满足要求,应该科学合理的制定优化冗余设计方案,达到有效节约投资额,并且可以减少保护装置的使用数量。

3.2加强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工作

在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过程中,还应要做好维护工作,可以更好的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需对继电保护装置定期进行有效的查评和检修,主要检查内容包括二次设备元件的名称、标志,检查它们是否齐全,并对按钮、转换开关及动作等方面全面进行检查,确保装置可以灵活使用,还应排除装置接点接触压力不足的情况,并且还需检查是否有烧伤的现象。同时还需全面检查继电保护装置的红绿指示灯泡及制室光字牌,保证它们的使用正常;其次,还需定期检查配线,确保固定卡子没有发生脱落的情况;当断路器上操作机构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进行全面的排除等方面工作。在继电保护装置通过定期检查之后,还需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分类,一般是根据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情况来分类。当定期检查继电保护发现异常时,应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采用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来处理问题,及时把隐患排除,维护电力系统运行安全。

3.3加强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当保护装置在规定的范围内出现故障时,则继电保护装置一般不会出现拒动故障,如果其他保护装置在对拒动进行保护时,继电保护装置不会出现误动作,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为了使继电保护可以更为安全稳定的运行,应该采用科学有效的计算方法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指标进行计算,保证可靠性指标的准确无误。在计算继电保护装置运行工作的正确率时,应先排除不正确动作。在采用继电保护辅助配套装置时,一般是利用自动控制回路以及二次继电保护。辅助继电保护配套装置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证继电保护装置运行安全可靠,所以,应该同时加强继电保护辅助装置的可靠性。

四、加强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

4.1全面了解自动化装置的设定值和初始状态

由于自动化保护装置的结构比较复杂,而且运行状态也很容易出现波动。当自动保护装置在后续运行工作中,初始状态对保护装置有直接的影响。为了保证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应该对自动化装置的初始数据进行清楚的了解,主要包括自动装置的设计图纸、技术资料以及其他相关数据信息等进方面应有全面的了解。

4.2统计和分析自动化装置的运行状况

对于自动化装置的运行情况,应该要做好全面的统计工作,同时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在总结自动化装置运行规律时,可根据统计和分析的数据作为依据。自动化装置在运行的期间,会出现各种程度不同的问题。当自动化装置在运行时间过长时,则装置可能会产生更为严重的问题。所以,应该定期检查和维护自动化装置;如发现自动化装置存在问题,应及时解决,还应并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排除隐患,加强维修工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使自动化装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得到确切的提高。

4.3关注自动化装置的技术改造

为了促进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应随时关注自动化装置技术的改造和更新,在选择自动化装置时,必须要科学合理的选择相适应的的技术方法。在选择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化装置时,可以选择两套不同的生产厂家,并且装置的原理也要不一样,这样可以双重的保护,也可以有效减少装置出现故障的情况,但是在同一站内,不可以采用太多的保护装置型号。在对信息进行控制、采样及存储时,可以适当的采用非常规互感器数字信号以及全数字化保护系统等方法。

4.4对自动化保护装置进行检测

为了确保自动化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应该要采用装置检测器对其进行有效的检测。在对保护装置进行日常检测和保护时,需要使用变压器绕组对其进行变形测试,并且也可以红外热成像技术等方法等进行保护和检测。

五、结束语

上一篇:个人游下一篇:塌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