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治疗期间的护理

2024-05-18

呼吸机治疗期间的护理(精选十篇)

呼吸机治疗期间的护理 篇1

关键词:机械通气,气道管理,呼吸机治疗,护理

1 医护人员的基本要求

(1)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对病人高度负责。

(2) 知识面广: (1) 了解呼吸生理学、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学。 (2) 了解使用呼吸机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 (3) 能正确调节呼吸机。 (4) 了解呼吸监测的意义和临床应用。

(3) 身体素质好, 反应敏捷, 应急处理能力强。

2 呼吸机治疗期间气管插管护理要点

(1) 随时检查气管导管插入的深度, 头部稍微后仰, 以减轻导管对咽、喉的压迫。1~2h转动变换头部, 避免体表压伤及导管对咽喉的压迫。 (2) 导管要固定牢固, 避免随呼吸上下滑动损伤气管黏膜, 选适当的牙垫, 比导管略粗, 避免病人咬扁导管。注意口腔护理。 (3) 若气管阻力大或导管过细、死腔量大, 可将留在口腔外的导管剪除。 (4) 气囊定时放气:是预防和减少压迫性坏死和延长气管导管和套管寿命的较好方法, 可根据病人耐受脱离呼吸机的情况酌情掌握, 一般每间隔3~4h将套囊气体放掉3~5min, 放气时要守侯在病人身边, 防止发生意外。任何情况下, 放气前均应充分清除口腔和鼻咽部的分泌物。重新充气时可采用最小阻塞容量和最小漏气技术。 (5) 气管拔管后应密切观察病人, 有无会厌炎、喉痉挛等并发症, 并给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防低氧

3 呼吸机治疗期间的气管切开的护理

(1) 固定导管的纱布要松紧适当, 以容纳一指为度导管要适当支撑, 导管套囊充气适当。 (2) 切口周围纱布要每日1~2次定时更换, 保持清洁干燥, 观察切口及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湿疹, 局部可用红霉素软膏。 (3) 若用金属带套管导管, 内套管取出消毒2次。套囊的充气放气和吸引同气管插管。 (4) 导管拔除后注意管道分泌物的清除, 经常更换纱布, 使窦道逐渐愈合。

4 呼吸机治疗期间吸痰管的选择

(1) 粗细:根据气管导管的内径大小选用吸痰管, 其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 (2) 长短:吸痰管应比气管导管长4~5cm, 保证能吸出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 (3) 质量:要硬度适中, 一般用专用的吸痰管, 也可用不同型号的导尿管替代, 尖端应剪去1~1.5cm, 并在两侧开1~2个小圆孔, 分散吸引负压, 减少黏膜损伤, 提高吸引效果。

5 呼吸机治疗期间正确的吸痰方法

(1) 严格无菌操作, 可用无菌镊子或戴无菌手套进行操作, 准备多根无菌吸痰管。吸痰前先高浓度氧吸入1~2min。吸引负压以不超过40Kpa为宜。先阻断负压将吸痰管深入气管导管至一定深度, 边旋转边吸引, 动作轻柔。每次吸痰不超过15s。 (2) 若痰没吸完, 应予纯氧呼吸10~15次后, 再吸引, 切忌长时间吸引, 以免发生缺氧。 (3) 吸痰后再吸入纯氧1~2min, 然后把吸入氧浓度调至吸痰前水平, 以免发生缺氧。一定要先吸气管, 后吸口腔和鼻腔分泌物。在吸引气管分泌物时, 鼓励病人咳嗽, 以便吸出深部分泌物。痰不易吸出时, 可先向气管内注入3~5m L湿化液再吸引。 (4) 导管套囊放气前, 先吸引气管、再吸引口咽鼻腔, 换另一根吸痰管边放气边吸引气管内分泌物。用过的吸痰管集中消毒或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用的无菌储水瓶要准备2个, 分别供吸气管和口鼻部使用。

6 呼吸机治疗期间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及方法

(1) 对于神志清醒应用呼吸机治疗的病人, 细致的解释和语言精神安慰可以起到增强病人的自信心和通气治疗效果的作用。 (2) 向病人说明机械通气的目的, 需要配合的方法等。询问病人的感受, 可用手势、点头或摇头、睁闭眼等方法交流。经常和病人握手、说话, 态度要和蔼, 动作要轻柔, 增加病人安全感。 (3) 可做卡片与病人交流, 也可让病人把感受写出来供参考, 必要时请家属与病人交流, 有时会取得良好效果。 (4) 长期应用呼吸机者可产生依赖性, 要经常告诉病人加强自主呼吸, 争取早日脱机, 脱机前要做必要的解释工作。

7 气道湿化

(1) 无论呼吸机是否有蒸汽发生器或雾化器装置, 单凭机器的加温湿化装置做气道的湿化效果总是不理想。所以, 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一定不能少, 每个应用和操作呼吸机的人员切记。 (2) 气管或人工气道内直接滴入 (连续、间断) , 真正做好此项工作, 并不取决于某个医师或护理人员, 而取决于所有在班的医护人员, 只有每班的医护人员均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 并扎扎实实地去做好, 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3) 自气道内滴入液体的数量, 要由操作者随病人的具体情况酌情掌握, 一般没有明确的规定, 以能使呼吸道分泌物顺利被咳出、吸出或排除为原则。

对于机械通气病人来说精心的护理和细心的观察是抢救成败的关键措施之一。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医护人员应从各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 以了解其生理和躯体反应, 提高护理质量, 减轻其痛苦, 促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蒋其霞, 梁萍, 联广莉, 等.抢救5例呼吸肌麻痹病人的护理报告[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8) :454.

[2]庄小萍.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5) :73~74.

高压氧病人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 篇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自2007年12月来自治区人民医院高压氧科进修期间,到目前为止我科共治疗201例,908例次,其中男111例,女90例,年龄2~75岁,脑外伤38例,脑溢血20例,突发性耳聋32例,一氧化碳中毒48例,脑梗死8例,高位截瘫5例,其他50例。

心理特征分析,从年龄、性别和职业特点上看,以紧张、恐惧、孤独、焦虑情绪为主,主要原因有:①环境陌生。②庞大的高压氧舱舱体。③病人对高压氧治疗缺乏足够的了解等。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如:年龄、性别、病情、个性、文化程度以及来自不同地区等),宣传高压氧的治疗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特别是安全宣教要做到舱舱讲,对每个人讲。

入舱治疗前,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和提出的疑问,回答问题时说话速度要慢,通俗易懂,通过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高度的同情心,恰当地运用医学专业知识,科学地解答,使患者感到被尊重,被重视,让病人对我们有一种信任感。对压力增高所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教会捏鼻鼓气法,或饮水吞咽调节中耳腔内外压力平衡,防止气压伤。老年人反应迟钝,理解力减退,要不厌其烦的反复辅导。而昏迷病人则要取得陪舱家属的配合,辅导正确喂水,防止呛咳和误吸,正确的喂水能使患者产生吞咽动作,防止并发症。通过和患者交谈,了解焦虑,恐惧所在。打开显示屏让他们自己观看舱内情况,介绍舱内话筒和紧急呼叫开关的位置,使他们知道自己在舱内不是孤立的,和舱外能随时保持信息互通,是安全的。理解的语言,耐心的讲解能使患者和家属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帮助他们增强心理应对能力,更好地适应高压氧治疗。

入舱后,在加压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观察患者的呼吸、面色、表情,经常询问舱内人员各方面的感受,如出现耳胀、耳痛,应嘱其做捏鼻鼓气动作,或喝少量水做吞咽动作,积极发挥有经验患者的作用。让舱内的老病人和新病人多作些交流。我们还可通过对讲机与舱内病人多对话,用语言进行心理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医务人员对他们的关心,放些适合患者的音乐、歌曲,让病人感到安全、不孤单,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高压氧治疗全过程。

治疗结束出舱后,要询问病人在治疗中的感受、效果,有的病人做完第1次治疗后有不适的感觉,如耳朵胀痛等,从而动摇了做高压氧的信心,我们要耐心对病人讲解,对病人宣传高压氧治疗效果,以建立治疗信心。

讨论

呼吸机治疗期间的护理 篇3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1例, 其中男9例, 女12例, 年龄70岁~92岁, 平均年龄76岁。全部确诊为Ⅱ型呼吸衰竭, 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下行机械通气治疗。21例患者中2例自动出院, 死亡1例, 治愈18例。使用机械通气时间为20 h~50 d, 治愈率为85.7%。

2 护理

2.1 严密监测病情在ICU重症监护期间, 使用多功能

监护仪持续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根据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以及对呼吸频率、节律、幅度、胸部起伏的观察判定患者机械通气情况, 及时处置呼吸机发出高低压报警及人机对抗情况, 维持呼吸机正常运转。

2.2 心理护理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由于气管切开或气管

插管, 导致语言沟通障碍, 加上住在监护病房, 身边没有家属陪伴, 容易出现恐惧、焦虑、孤独、抑郁等心理[1]。同时老年人反应能力、理解能力均下降, 往往对治疗和护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和配合。护士除给予生活上周到细致的照顾, 同时还应给予精神和心理上的支持。主动耐心地与患者交流, 解释应用机械通气的原理和需要配合的方法。告诉患者不用担心呼吸机突然停止而无法呼吸, 医务人员会守护在床边及时发现和处理。对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可给予一块写字板, 让其写出自己的感觉和要求。每次护理操作前给患者做细致的解释, 使其配合, 安慰患者, 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加强呼吸机的管理

2.3.1 我科均为德国Drager多功能呼吸机, 机械通气呼吸机参数的合理设置与调整是发挥机械通气作用的关键。

否则, 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 反而会引起各种并发症, 严重时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参数的设置与调整应贯穿机械通气的全过程。根据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的情况及呼吸机显示的参数, 结合血气分析结果, 及时调整各参数, 出现呼吸机报警时应及时处理。

2.3.2 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 气道直接与外界相通,

气管黏膜纤毛的活动抑制甚至丧失[1], 导致排痰不畅而继发感染, 因此应加强气道的湿化。一般室温保持在22~24℃, 室内相对湿度50%, 呼吸机湿化罐内加入无菌蒸馏水, 调节湿化罐的温度, 保证吸入温度在32~35℃, 气道湿度在70%~90%。加强气道湿化, 24 h湿化液应不少于250 ml, 可通过间断或持续气道湿化的方法, 以防止痰液干结, 促进痰液排出。呼吸机管路中积聚的冷凝水及湿化罐内的湿化水是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冷凝水接水缸应置于呼吸机管路的最低位, 及时检查倾倒接水缸内的冷凝水, 避免冷凝水反流气道。呼吸机管路定期更换, 如有血渍、痰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浸泡、冲洗干净用环氧乙烷消毒。

2.3.3 及时有效吸痰, 确保呼吸道通畅。

根据病情每2 h~3 h翻身叩背1次, 促使痰栓松动, 或听诊有痰鸣音、气道高压报警患者咳嗽时应及时进行有效吸痰[2]。进行气道内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操作前后洗手、戴口罩及无菌手套, 先吸气道痰液, 再吸口腔内痰液, 吸痰动作应轻柔, 每次吸痰前给予纯氧2 min~3 min, 防止缺氧而引起呼吸心搏骤停。观察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 每班观察气道内的痰液色、量及性状, 每次吸痰后评价吸痰效果。

2.4 加强基础护理。

一般情况下, 发生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身体状况均不佳, 生理防御能力衰退, 免疫力下降, 机体极易发生感染。同时使用机械通气期间患者不能随意变换体位, 此外, 气管插管的患者不能经口进食, 鼻饲营养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机体需求, 易发生褥疮。应加强基础护理, 给予卧气垫床, 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每2 h翻身叩背1次, 主动或被动活动肢体。意识清楚的患者鼓励床上多活动, 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血栓形成及肌肉萎缩。每班口腔护理1次, 根据患者口腔内pH值选择口腔护理液, 生理盐水是最为常用的口腔护理溶液, 其他较为常用的溶液包括双氧水、碳酸氢钠等[3]。同时应注意进餐前或进餐30 min后吸痰, 减少刺激, 避免胃内容物反流而发生误吸, 减少肺部感染。留置导尿期间, 用0.05%碘伏溶液予以会阴擦洗, 每班1次。观察尿量、色, 并准确记录。

2.5 撤离呼吸机前后的护理。

经机械控制或辅助通气治疗一段时间后,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自主呼吸增强, 血气分析正常, 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后应逐渐调整呼吸机参数, 从持续应用呼吸机改为间断使用。意识清楚患者, 停用前应充分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 加强患者呼吸功能锻炼, 鼓励患者, 脱机期间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的变化, 有无呼吸困难和缺氧征象, 通过监测血气分析, 逐步脱机。撤机后从气管导管处给予氧气吸入, 观察24 h~48 h,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自主呼吸良好, 无呼吸困难, 血气分析结果正常, 方可拔管。拔管前要彻底吸净气管导管内及口腔内的痰液, 抽尽气囊中的气体, 在患者吸气末快速向后、向下拔出气管导管, 拔管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吞咽、发音等有无异常,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排痰技巧和呼吸功能锻炼。

3 总结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病情严重, 一般有多脏器功能不全, 同时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此时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就是及早进行机械通气, 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治疗的反应及病情变化, 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与气道压力报警十分重要。此外, 应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有效沟通, 鼓励安慰患者, 在机械通气及脱机后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及无菌操作, 可有效地减少院内感染, 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文琴, 卓惠敏.重危患者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2) :187

[2]徐文芳.循证护理在气管痰痂防治上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9) :31

呼吸机治疗期间的护理 篇4

【关键词】 呼吸机治疗;人工气道;护理

【中国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53-01

呼吸机是用于机械通气的一种手段。它能维持呼吸道通气,防止二氧化碳潴留,纠正缺氧。为抢救呼吸机衰竭的有力工具,是呼吸衰竭、心肺复苏等危重病人的预后大有改善。而人工气道的建立,既是保证气道开放,也是连接患者和呼吸机的唯一途径。所以人工气道的护理就成为呼吸机治疗中很重要的环节,人工气道的护理直接影响着机械通气的疗效。我科于2004年3月开展机械通气用于各种呼吸衰竭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共治疗各种呼吸衰竭病人32例,其中 有机磷农药中毒17例,镇静剂中毒1例,心脏骤停3例,重度支气管哮喘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症7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34岁。

1.2 方法 所有32例病人均采用经[1]气管插管的方法与呼吸机相连接。所有病人均派专人护理,密切观察治疗反应和病情变化,并做记录。

1.3 结果 死亡3例,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1例,心脏骤停2例,其余均痊愈。

2 护理

2.1 口腔护理 需两人配合,一人主要固定气管导管,以防止去除胶布和牙垫后的导管脱出或移位。操作者要洗净双手,戴无菌手套及口罩,操作时应检查气管套囊是否充气足够,以防止清洗液进入气管;用持物钳夹取0.05%碘伏棉球擦拭口腔,反复至清洁,污染严重可先用生理盐水擦拭,完毕后,可将牙垫及气管导管重新固定,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若有呛咳等缺氧表现时及时给予处理;若出现口腔白斑时应及时涂片送检。

2.2 气道湿化与温化 目前的呼吸机均配有加温加湿装置,可对吸入气体进行一定加温作用,但湿化效果欠佳,所以必须注意配合应用其他方法:

(1)病房內采用地面洒水,空气加湿等方法以增加室内的相对湿度;

(2) 每1小时导管内注入0.45%氯化钠液约3~5ml,注液时用两层纱布覆盖在气管导管口,每次注入时间约2分钟左右;

(3)根据吸出痰的粘稠度以增加或减少湿化的次数;

(4)注入湿化液后,应及时拍背与吸痰。

2.3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方法。

(1)严格无菌操作,戴口罩,手套进行操作,选择适宜的多根无菌的痰管。

(2)吸痰前最好先吸浓度吸氧1-2分钟,若呼吸机无法调节氧浓度,可酌情加大潮气量,负压以不超过-6.7KPa为宜。

(3)将吸痰管伸入气管导管,边旋转边吸引,直至气管、支气管内,动作要轻稳快准,一次吸痰不超过15秒钟。

(4)危重和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吸痰时不宜长时间一次吸净,应将吸痰与吸氧交替进行。

(5)注意吸痰的顺序,一定要先吸气管后吸口腔和鼻腔分泌物,对于清醒的病人,在吸痰时鼓励病人咳嗽以吸出深部分泌物。

(6)痰液过稠不宜吸出时,可先向导管内注入3-5mL氧化钠,然后再吸引。

(7)吸痰时注意患者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参数变化,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和量及粘稠度。

3 体会 

3.1经口气管插管的病人,由于口腔处于持续开放的状态,局部保护和自净能力削弱,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及下呼吸道纤主运动减弱或消失,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加上大剂量抗菌药物的作用,极易导致菌群失调,增加了口腔感染的机会,口咽部的分泌物通过气囊侧壁进入下呼吸道,极易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因此口腔护理是防止口腔炎和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要措施。

3.2气管插管后,呼吸要加温加湿,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易造成分泌物排出不畅,导致导管中痰痂形成,阻塞气管导管,使肺的通气功能降低,增加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因此气道湿化与温化,可以维护支气管上皮组织的纤毛功能,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3.3气管插管的病人,一旦发生导管内痰堵塞,就会直接影响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因呼吸机治疗的病人多数病情危重,神志不清,反应迟钝,并且因声门失去作用不能形成咳嗽前的气道高压[2]。因而不能达到有效的咳嗽,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淤积阻塞而出现气道阻力增高,通气不足,进而发生肺不张、肺炎呼吸道功能障碍,所以必须积极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本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患者,拔出气管导管后可见其中有大部分管腔被堵塞,可见吸痰的重要性。 

4 小结 

人工气道的建立,在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能够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是争取抢救时间、保障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确保各项治疗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因而在呼吸机治疗期间的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素质,灵敏的反应和应急能力,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各项护理工作,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救治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志红,周兰姝 危重症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

[2] 王保国 实用呼吸机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9-157.

呼吸机治疗期间的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收治的48例呼吸衰竭患者, 其中, 治疗组24例, 男17例, 女7例;患者年龄为60~73岁, 平均年龄 (66.58±1.91) 岁;8例为Ⅰ型呼吸衰竭, 16例为Ⅱ型呼吸衰竭;对照组24例, 男16例, 女8例;患者年龄为61~74岁, 平均年龄 (67.85±2.01) 岁;9例为Ⅰ型呼吸衰竭, 15例为Ⅱ型呼吸衰竭。对该研究选取患者的基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通过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 其吸气压为10~16 cm H2O, 呼气压为4~6 cm H2O, 呼吸频率为10~12次/min, Sp O2为90%~95%, 氧浓度为30%~45%。

1.2.2 护理方法

1.2.2. 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在患者通过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心理、营养和呼吸机等常规护理措施护理,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2.2. 2 治疗组

优质护理措施: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呼吸道护理和营养护理等措施。 (1) 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根据其具体生理和心理状况, 对其实施相应心理健康指导, 通过亲切和蔼的语言同患者交流沟通, 加强其沟通能力, 充分了解患者担心和考虑的问题。同时, 对患者讲解疾病相关基础知识, 保障患者充分了解该疾病, 并促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健康指导: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对其24小时呼吸状况进行观察, 并进行详细记录, 给临床抢救补液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 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无创呼吸机的相关知识, 让其充分掌握自身病情等。 (3) 呼吸道护理:基于患者需长时间治疗, 加上患者自身功能的减弱, 其极易出现痰液黏在咽喉部咳不出来现象, 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 护理人员应对其口咽部进行有效清理, 及时清除干净呕吐物、痰液和胃反流物, 避免患者出现分泌物阻碍呼吸现象。同时, 适当指导患者和鼓励患者咳痰, 通过多孔导管对口咽部异物进行引流等。 (4) 营养护理:基于患者呼吸做功增加, 因此, 其体内热量增加、体能下降。此时, 护理人员应指引患者多食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尽可能给以患者喜好的食物, 避免出现食欲不振和不良反应等。

1.3 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和护理后, 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有效: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和护理后, 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无效: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和护理后, 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治疗和护理前相比, 没有改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有效例数+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00%[2]。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脱机时间、HR (心率) 、RR (呼吸频率) 、Pa O2 (血氧张力) 、Sa O2 (动脉血氧饱和度) 和BNP (B型尿钠肽) 进行密切观察。通过该院自行拟定的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对该研究选取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其内容包括服务态度、交流沟通、人文关怀和解决问题等, 总分为100分, 其中, 非常满意:患者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评分超过80分;满意:患者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评分为60~80分;不满意:患者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评分低于60分。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 (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00%[3]。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其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相应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不同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差异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χ2检验法, 如果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P<0.05, 说明两者间数据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展开对比分析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展开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1.67%) 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66.6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对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展开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5.83%,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70.83%。对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展开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对两组患者脱机时间和呼吸困难改善状况展开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脱机时间为 (15.33±7.21) d、HR为 (105±4) 次/min、RR为 (25±4) 次/min、Pa O2为 (66.32±3.25) mm Hg、Sa O2为 (95.31±2.98) %、BNP为 (456.79±24.19) pg/m L, 对照组患者脱机时间为 (28.87±9.68) d、HR为 (116±4) 次/min、RR为 (32±5) 次/min、Pa O2为 (56.53±5.11) mm Hg、Sa O2为 (85.43±2.61) %、BNP为 (581.36±28.64) pg/m L。对两组患者脱机时间、HR、RR、Pa O2、Sa O2和BNP展开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脱机时间、HR、RR和BNP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Pa O2和Sa O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呼吸科, 呼吸衰竭为一种常见疾病, 其主要因肺组织病变、呼吸道病变、胸廓病变、肺血管疾病、神经及其传导系统病变等因素致使患者机体呼吸功能出现严重障碍, 进而导致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机体出现病理性生理紊乱综合征。若不通过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处理, 或是对患者处理不当均会导致其出现死亡现象, 因此, 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临床上, 呼吸机可有效减少患者呼吸肌做功, 增加肺泡内压, 避免患者出现肺泡萎缩。同时, 其可减少肺水肿患者液体外渗, 便于肺泡氧穿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进入毛细血管中[4]。对于呼吸衰竭患者, 应针对其病情制定富含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临床症状。基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 因此, 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 应对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降低其出现并发症发生率。首先, 在对患者治疗前,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对其实施相应心理护理, 为其介绍呼吸机治疗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适感, 减轻其出现的不良情绪, 增强患者心理支持, 提高治疗依从性[5,6]。同时, 该应确保患者呼吸通畅, 对于不能有效将痰液咳出的患者, 应通过雾化吸入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 观察蒸馏水状况, 及时添加蒸馏水, 避免呼吸道干燥。患者治疗后, 护理人员应指引其保持营养, 避免出现抵抗力降低现象, 促使其早日康复[7,8]。因此, 在对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呼吸机抢救治疗的气道护理中优质护理措施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改善患者预后。该研究选取患者中, 通过优质护理措施护理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5.83%、脱机时间为 (15.33±7.21) d、HR为 (105±4) 次/min、RR为 (25±4) 次/min、Pa O2为 (66.32±3.25) mm Hg、Sa O2为 (95.31±2.98) %、BNP为 (456.79±24.19) pg/m L均同通过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翟海英[6]学者在《无创呼吸机治疗44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体会》中研究通过特殊护理措施护理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0.9%、HR为 (105.7±4.4) 次/min、RR为 (25.5±3.5) 次/min、Pa O2为 (66.3±3.4) mm Hg、Sa O2为 (95.2±2.9) %、BNP为 (456.8±24.9) pg/m L, 通过常规护理措施护理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77.3%、HR为 (115.9±3.6) 次/min、RR为 (31.3±4.4) 次/min、Pa O2为 (56.6±5.1) mm Hg、Sa O2为 (85.6±2.6) %、BNP为 (581.5±28.4) pg/m L, 同该研究结果较为相似。证明, 优质护理措施在呼吸衰竭患者通过呼吸机抢救中具有良好作用。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生活质量, 降低其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黄玉兰.37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30) :65-67.

[2]戴红双.对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3) :309-310.

[3]沈兴艳, 庞会娟, 史冬冬, 等.呼吸衰竭病人应用呼吸机抢救治疗的气道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 18 (4) :275.

[4]洪丽梅, 周宏宇, 刘学.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4, 31 (2) :184-185.

[5]李坚.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21) :3561-3562.

[6]翟海英.无创呼吸机治疗44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 2014 (3) :137-138.

[7]周怡.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4, 4 (12) :75-77.

呼吸机治疗期间的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全部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 女13例;年龄43~71岁, 平均 (57.2±1.8) 岁;对照组男16例, 女14例;年龄44~72岁, 平均 (57.2±1.9) 岁。患者全部行无创呼吸机治疗。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如观察患者病情、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器械的消毒、体位的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对呼吸衰竭的机制缺乏了解, 产生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 影响患者对医师治疗的配合程度。因此, 在进行治疗之前,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如耐心向患者介绍有关呼吸衰竭的机制以及危害, 告知患者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的原理以及效果, 提高患者进行治疗的配合程度。同时, 需要随时注意患者的反应, 尽量满足患者, 缓解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 (2) 健康教育:如耐心向患者介绍有关呼吸衰竭的机制以及危害, 告知患者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的原理以及效果[3,4], 嘱咐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注意事项, 向患者介绍面罩的佩戴方法。 (3) 饮食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营养状况, 合理安排饮食, 如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同时需要注意避免食用含糖量过高的食物, 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 加重患者的呼吸衰竭。 (4) 并发症护理:由于患者经常使用面罩, 鼻翼两侧经常受压, 会导致血液循环不通畅, 出现皮肤疼痛、红肿等现象;因此, 对于需要长期使用面罩的患者, 需要在鼻翼的两侧涂抹一些药膏, 减少面罩对鼻翼的摩擦以及损伤。但是注意部分颧骨突出的患者, 需要在鼻翼两侧加一些纱布进行垫高, 防止面罩出现空隙。对于出现溃疡的患者, 需要使用红霉素眼膏进行治疗[3], 同时需要及时换药以防感染的发生。对于出现腹胀的患者, 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使用鼻子呼吸, 尽量减少吞咽, 避免在吞咽的同时把气体吸入到胃部进而引起胃肠胀气。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行拟定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评价标准为:总分5分, 4~5分为十分满意, 2~3分为满意, 小于2分为不满意, 总满意度= (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通过比较两组血气指标, 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十分满意19例, 满意10例, 不满意1例, 总满意度为96.7%;对照组十分满意14例, 满意9例, 不满意7例, 总满意度76.7%。观察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优点是患者仍然可以进行对话和进食, 并且对机体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 治疗后期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相关研究显示, 无创呼吸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高碳酸血症以及低氧血症, 增加患者的通气量, 显著降低患者的气管切开率[6,7]。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说明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以及并发症的护理等,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 通过采取优质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并且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 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呼吸机以及优质的护理, 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质量, 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欧阳修河, 尹睿, 张颖, 等.参麦注射液对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严重呼吸衰竭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6 (71) :608-611.

[2]宋威蓉, 初巍巍, 王莉, 等.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5, 8 (9) :43-45.

[3]张颖, 张玉榕, 胡丽霞, 等.护理干预对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4 (12) :3624-3626.

[4]刘前桂, 郑曦, 李永杰, 等.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 2015, 36 (43) :56-58.

[5]Zhang Y, Li W, Yan T, et al.Early detection of lesions of dorsal artery of foo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high-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dical Sciences) , 2015, 29 (3) :387-390.

[6]彭敏, 黎雄斌, 吴格怡, 等.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47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 2014, 20 (27) :50-51.

呼吸机治疗期间的护理 篇7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预见性护理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肝癌起病隐匿, 绝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属中晚期, 并且多数合并肝炎、肝硬化等基础疾病, 所以手术切除率很低。目前医学界在肯定的非手术疗法中, 首选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TACE) [1]。肝癌介入治疗是利用介入放射学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血管栓塞[2], 阻断肿瘤血液供应, 使瘤体严重缺血坏死而缩小[3], 达到临床治疗肝癌的目的。预见性护理以病人为中心, 在病人的症状未显现前预测可能出现的潜在健康问题, 及时、主动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2年6月—2008年12月在我科行介入治疗的肝癌病人45例, 均经CT、B超等确诊, 全部为男性病人。年龄28岁~72岁, 平均50岁;行首次介入治疗30例, 2次介入治疗10例, 3次介入治疗5例。介入治疗前后给予精心护理, 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病情稳定出院。

2 操作方法

采用股动脉穿刺插管, 根据需插入的血管选用不同形状的导管, 在X线监视下将导管送入股动脉并注入造影剂, 确定导管到预定血管后经导管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化疗药物根据不同肿瘤选择栓塞剂, 多选用碘油10 mL~20 mL, 与抗癌药物乳化, 主要用于栓塞周围较小血管, 吸收性明胶海绵碎末用于栓塞中小血管。

3 预见性护理

3.1 心理干预

肝癌病人中所出现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 影响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护士应在介入治疗前后加强心理护理, 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积极宣传介入治疗的有关知识, 护士应经常与病人及家属交流, 了解病人的心理, 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 减轻和缓解病人的痛苦, 给予心理支持, 使病人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劝导病人精神放松, 不要过分紧张、悲观或激动, 以助调节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解除病人对治疗的畏惧心理, 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从而使其顺利度过术后反应期, 达到治疗目的, 促进早日康复。另外, 护理人员可以向病人多介绍一些成功病例, 协同家属一起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术前护理

术前给予病人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术前检查, 进行药物过敏试验、备皮、训练病人在床上大小便等;术前8 h禁食, 适当减少进水。如病人过度紧张,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3.3 术后护理

3.3.1 生活及饮食护理

术后病人患肢制动生活不能自理, 护理人员应做好生活护理工作。术后2 h以后可进少量清淡饮食, 第2天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类、低脂饮食, 进食时要细嚼慢咽, 不宜吃过硬、过咸、忌油腻、煎炸、辛辣及刺激性饮食, 防止病人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诱发大出血。鼓励病人每天饮水2 000 mL以上, 能加速化疗药和造影剂的排除, 减轻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另外, 化疗药物易引起恶心、呕吐, 指导病人待不适症状缓解后再进食。

3.3.2 穿刺伤口护理

术后用砂袋压迫穿刺点12 h, 病人卧床24 h, 患肢制动24 h, 防止穿刺点出血及皮下血肿发生。保持伤口清洁并每日更换无菌敷料;密切观察伤口处敷料有无渗血及愈合情况, 有无感染迹象等;4 h测量体温1次。术后密切观察血压、脉搏、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和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 病人病情稳定后次日方可下床轻微活动[3]。

3.4 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4.1 发热

肝癌病人在化疗栓塞术后常出现中等程度的发热。在术后第2天出现, 体温一般波动在38 ℃~39 ℃, 持续1周~2周恢复正常。对体温超过38.5 ℃的病人, 可给予药物降温, 发热过程可以持续3 d~7 d。增加病人的摄水量对减轻化疗反应、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TACE术后3 d内每天应保持摄水量在3 000 mL以上, 鼓励病人1周内都要多饮水, 饮食中增加粥、汤和含水分高的水果、蔬菜。如果消化道反应严重, 病人进食困难, 应该通过静脉补充足够的水分, 这样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发热反应, 且能增加病人术后舒适感, 减少因发热而引起的体能消耗[4]。

3.4.2 肝区疼痛

病人可出现右上腹肝区疼痛, 一般术后1 d~3 d出现, 3 d~5 d可自行缓解。术后注意巡视病房, 听病人主诉, 避免过多搬动, 注意观察腹痛性质、程度及部位, 以排除并发胆囊炎、胰腺炎的可能。采用移情、音乐、松弛、暗示等方法分散病人注意力。轻度疼痛者可不做特殊处理, 中度疼痛者给予口服止痛药物, 对剧痛者给予盐酸哌替啶止痛[3]。个别病人在栓塞术中即出现明显持续性肝区胀痛, 有时波及右腰及肩部, 呼吸急促或缓慢, 可以给予常规吸氧,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对症处理。

3.4.3 恶心、呕吐

多在术后早期出现, 轻者表现为恶心和干呕, 重者呕吐频繁, 吐出胃内容物甚至胆汁, 多数是因为化疗药物引起。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止吐药物是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 如恩丹西酮。如果没有特殊情况, 最好在TACE术后30 min~60 min静脉应用止吐药物, 对于过度紧张和预期化疗反应明显的病人, 可以考虑将止吐药物由治疗医师在化疗栓塞前从导管直接注入[4]。

3.4.4 呃逆

频繁呃逆会影响病人进食、休息和睡眠, 按压双侧足三里穴可减轻症状, 如无效可以试用以下方法[5,6]。穴位注射:维生素B1100 mg内关穴位注射, 如无效, 2 h后重复注射1次;阿托品0.25 mg足三里穴位注射, 采用强刺激法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

3.4.5 肝肾综合征

3.4.5.1 意识改变

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表情淡漠、嗜睡、烦躁或暂时性意识障碍。主要因化疗药物对肝肾功能损害所致。酌情补充血浆或人血白蛋白及维生素, 同时给予50%半乳糖苷——果糖糖浆、谷氨酸钠或谷氨酸钾, 4 d或5 d后症状逐渐消失。

3.4.5.2 肾脏损害

病人可出现少尿、尿素氮增高。嘱病人多饮水或大量静脉补液, 加速化疗药物排泄;可以口服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 防止药物结晶, 减轻肾损害;准确记录24 h尿量, 若24 h尿量<500 mL, 要及时告知医生。

4 小结

近年来, 肝癌介入治疗已普遍应用于临床, 加强预见性护理干预, 采取预见性措施对介入术前、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和疾病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和为病人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 减轻病人术前焦虑心理和术后不良反应, 提高治疗效果及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建华, 王小林, 颜志平, 等.腹部介入放射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55.

[2]高忠显, 许树旭.现代肿瘤诊断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7:189-191.

[3]叶胜龙.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评价[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2, 6 (3) :10.

[4]罗莎莉, 黄芳, 崔玉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静脉应用止吐药物的临床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0 (7) :28-30.

[5]张辉.穴位注射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呃逆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0, 16 (1) :34.

呼吸机治疗期间的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AECOPD的临床资料, 在100例患者中, 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分学会修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和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制订的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均有二氧化碳 (CO2) 潴留、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p H值下降等指标。随机将100例老年AECOPD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 其中治疗组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进行辅助无创通气治疗的50例, 男性30例, 女性20例, 年龄51~86岁;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并部分病人联合应用非无创通气治疗患者50例, 其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龄51~86岁。治疗后两组中治疗组的患者的情况良好, 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 与对照组具有明确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支气管解痉、祛痰、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并联合应用BIPAP呼吸机接口鼻面罩进行无创通气, 具体方法就是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来提供压力支持通气的方式进行通气, 选择合适的支持压力, 开始时的吸气压力采用6~8 cm H2O, 呼气压 (EPAP) 则从2~4 cm H2O经过5~20 min后逐渐增加到合适的水平, IPAP增加到16~20 cm H2O, EPAP增加到3~6 cm H2O, 笔者观察到经治疗后患者临床呼吸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予SPO2>90%、氧浓度35%~45%, 而且每天持续12 h, 连用2 d;而对照组则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祛痰、平喘、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及鼻导管吸氧等治疗手段, 而且其中有8例病人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同时检测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的症状及体征变化还有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1.3 护理体会

护理体会包括治疗前的护理、治疗中的护理及治疗后护理的体会。

(1) 治疗前的护理重点是给予心理干预的护理:首先应了解患者的病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程度及心肺功能的情况, 询问既往治疗方法及疗效, 然后决定并准备好适合于患者的呼吸机参数。同时需向患者陈述相关治疗知识, 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解除患者在接受鼻面罩治疗前的恐惧和抵触情绪。

(2) 治疗中的护理要决定鼻罩或面罩的选用及对通气程度的观察: (1) 首先要辅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 让患者自我感觉舒适为宜。面罩选择的时候, 需要松紧度适宜为度, 尽量选择组织相容性及密闭程度好的面罩, 根据病人的颜面形态、胖瘦、有无牙齿及是否张口呼吸等情况而定。 (2) 在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时, 需床旁给予多参数监护, 并以监测结果及患者情况来调整呼吸机参数, 根据自主呼吸强度及估计潮气量大小选用工作模式和起始的工作压力。 (3) 笔者选择的呼吸机在压力支持 (S/T) 模式下运行, 首先将氧流量调至4~5 L/min, 吸气压力 (IPAP) 调至从6~8 cm H2O开始, 呼气压力 (EPAP) 为3~6 cm H2O。无创通气均达到2 h/次, 达到12 h/d。间断期间使用双鼻塞吸氧, 氧流量设置为2 L/min[2]。 (4) 另外一定要保证病人与呼吸机的密闭及呼吸道的通畅, 严密观察病人意识及动脉血气分析情况, 遇到异常需及时通知当班医生及时处理。

(3) 治疗后护理: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束后的护理包括对患者的护理和对BIPAP呼吸机仪器的护理。 (1) 对患者的护理方面, 也需帮助患者取得舒适的体位, 将吸氧流量调至2~3 L/min, 然后测量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 并鼓励患者咳嗽排痰或协助拍肩咳痰, 适当饮水。同时, 因为老年AECOPD患者因为膈肌活动功能较差并且肺通气量下降而导致了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加重程度, 所以需给予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等加强呼吸肌功能的护理干预, 待病情缓解后再教会患者进行呼吸操锻炼, 以便进一步促进呼吸肌的功能的恢复。 (2) 对于BIPAP呼吸机仪器的护理上面, 首先要做好面罩及呼吸管路的消毒处理工作, 方法是用1 000 mg/L/d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次[3], 然后再用冷开水冲洗, 晾干后备用;每台BIPAP呼吸机应同时备用双份面罩和管道, 以便消毒时用。另外也可以给予专人固定使用的方法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

2 结果

2.1 两组血气分析对比

治疗组经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老年AECOPD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同时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后, 老年AECOPD患者自觉呼吸困难及胸闷气紧等症状明显缓解, 呼吸减慢, 动脉血气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对照组治疗后仅Pa O2有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余各项指标却无明显改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治疗组50例患者采用无创通气辅予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 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呼吸机使用的协调及气道的护理等;最后临床痊愈4例, 有效好转有效者45例, 因吸吸衰竭无法纠正而中止无创通气治疗改用有创通气1例, 死亡1例, 平均住院时间 (10±6) d, 其临床有效率达90%, 死亡率为2%;而对照组的5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部分辅予有创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最后临床痊愈1例, 临床症状好转为25例, 22例无效, 死亡3例;平均住院时间 (15±5) 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效率仅为50%, 死亡率高达6%。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在80例患者进行实验治疗时, 通过对面罩的正确选用及对Bi PAP呼吸机参数的正确设置、床旁严密监测观察气道通畅情况、对血气分析判断并及时调整相关参数、对患者实行心理引导及健康教育等多项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后血氧分压明显升高、血二氧化碳显著降低并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证明了通过利用无创性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 PAP呼吸机在辅助治疗老年AECOPD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通过实行必要有效的护理干预, 能让接受治疗的患者安全而顺利地接受呼吸机治疗, 并可取得显著的疗效, 提示了进行必要而技巧的护理干预在Bi PAP呼吸机辅助治疗老年AECOPD工作上的重要性, 得出了在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老年AECOPD时实行必要的护理干预是确保满意疗效的重要环节的结论。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在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老年AECOPD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护理时如何实行有效干预, 以便进一步促进无创通气的最大作用并达到迅速纠正老年AECOPD呼吸困难的效果。方法 采集该院100例老年AECOPD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设为治疗组 (n=50例) 及对照组 (n=50例) , 治疗组为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老年AECOPD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并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及对病人及家属实行系列健康教育、呼吸机使用的协调、气道的护理等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鼻导管吸氧等治疗手段, 部分病人甚至需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50例病例中, 有45例效果满意, 因病情危重改有创通气1例, 死亡1例, 有效率达90%, 死亡率为2%;而对照组50例病例中, 临床症状好转者为25例, 死亡3例, 有效率仅为50%, 死亡率高达6%。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迅速改善并纠正老年AECOPD病人重度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 提高病人通气质量, 减轻呼吸衰竭的程度。

关键词:BIPAP呼吸机,老年AECOPD,无创通气,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徐群荣.BIPAP呼吸机在慢阻肺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临床研究, 中外健康文摘, 2010, 5 (13) :128.

[2]吴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0, 8 (5) :1184.

呼吸机治疗期间的护理 篇9

【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对40例使用无创呼吸机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结果 30例顺利撤机,6例改为有创机械通气,4例放弃洽疗。结论 全面周到的护理是保证无创呼吸机治疗取得成功的有效保证。

【关键词】COPD;Ⅱ型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护理要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常伴有Ⅱ型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通气功能障碍引起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临床表现为明显的呼吸困难,紫绀,昼眠夜醒,甚至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该期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而无创呼吸机使用方便,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已经得到医学界的公认,而在治疗过程中全面周到的护理是取得成功的保障。对自2007年5月以来在我科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5月至2012年12月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经动脉血气分析确认为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60~83岁,平均62岁,用呼吸机时间最短5d,最长25d,均有不同程度的喘息,紫绀,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证,治疗上予抗感染、解痉平喘及无创呼吸机,病情稳定后改为鼻导管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

1.2 结果 40例患者,30例效果满意,顺利撤机,改为低流量吸氧,6例因病情恶化,改为有创机械通气,4例自行放弃治疗,总有效率达75%。

2 实施步骤

2.1 无创呼吸机的准备 选用美国伟康公司呼吸机,检查呼吸机性能是否完好,调试正常备用,管道是否漏气,湿化器内加无菌蒸馏水至水位线。床旁准备心电监护,中心吸引装置。

2.2 方法 置患者合适的体位,可选择半坐卧位,头稍后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患者颜面大小,胖瘦及依从性选择合适的面罩,若患者可以配合治疗,可选择合适的鼻罩,以方便喝水,吐痰及饮食。若患者依从性较差,或是初次使用,可使用面罩。面罩宜松紧适宜,既不能漏气,又要防止过紧导致患者不适,引起压疮。采用S/T模式,备用呼吸频率设置为16次/分,IPAP从8cmH20逐渐调至不超过22cmH20,EPAP从4cmH20逐渐调至8cmH20,IPAP与EPAP差不少于2cmH20,每2~6分钟增加1次。吸气时间1.2S。氧浓度在30%~45%,保持潮气量在5~10m1/kg,维持氧饱和度90%左右,采用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中途可短暂停止以进食和排痰。每天使用12~16小时,复查血气分析正常后可以逐渐撤机。

3 治疗期间的护理

3.1 心理护理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患者良好的配合至关重要。COPD患者病史长,反复发作,加上对呼吸机缺乏认识,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恐惧等心理而拒绝治疗[1]。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说明呼吸机的优越性,安全性和必要性,并使其了解自身病情,认识使用该治疗的目的,配合方法,鼓励患者树立治病信心,治疗中多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及时听取病人的倾诉,满足其身心需求,避免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不稳定现象。

3.2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神志、呼吸、循环等的改变并及时记录,特别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前2小时,应密切监测呼吸情况及血氧饱和度,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并评价疗效,及时与医生联系以调整参数,必要时改为有创通气治疗。

3.3 排痰的护理 无创通气病人的排痰主要通过自主咳嗽排出。保持口咽湿润,必要对口鼻腔吸引排痰。

3.4 呼吸机使用的护理 保持呼吸机使用时管道的通畅和清洁。及时处理呼吸机报警,呼吸机报警多为低压报警和人机对抗报警;无创通气允许少量漏气,人机对抗时指导病人配合等必要措施改善。

4 并发症的处理

4.1 不能耐度 主要原因有1面罩不合适,选择合适的面罩或鼻罩。2联机顺序出错,应先固定面罩,开机,再连接管道。3恐惧、害怕,应陪伴在患者身边,让患者感觉自己是有依靠的,我们是值得信任的。及时处理患者的问题。

4.2 胃肠胀气 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患者张口呼吸所致,由于气流压力较大,气体在进入呼吸道的同时,还有一部分气体进入消化道,可以指导患者闭口呼吸,在上机之前教会患者正确的腹式呼吸方法。在呼吸机送气的时候,做闭嘴吸气的腹式呼吸。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食后半小时再使用无创呼吸机。发生胃肠胀气之后可以给予腹部顺时针按摩。加用吗丁啉等胃动力药物,必要时可以胃肠减压。

4.3 面部压疮 主要是由于面罩型号不合适,固定过紧及长时间使用有关。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面罩,正确固定头套,松紧以固定后能伸入1~2个手指为宜。另外,也可以每4小时放松面罩1次,时间长短视病情而定,5~10min不等。对于面部较瘦容易发生压疮的,可以在上机之前给患者面部使用康乐保透明贴,或使用喜疗妥外涂[2]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我们要熟悉呼吸机的性能,注意同步性,关注患者的感受,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正确 指导患者人机配合,让患者有適应过程,及时满足其需要,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病情观察,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这样才能提高无创机械通气的疗效。以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柳莉、潘蝶玲、程辉.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3):47~48。

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治疗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近几年收治呼衰患者50例, 其中男性36例, 女性14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对比实验, 经过查验病例进行对比, 50例患者经过入院治疗后, 均有明显好转。

1.2 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

呼衰患者发病的基本原因有如下几种: (1)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比如脑炎、脑血管疾病、脑肿瘤等, 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 减损通气功能; (2) 神经肌肉疾患, 如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等都可以使胸廓扩张和收缩失去动力, 削弱通气量; (3) 胸廓疾患, 外伤、胸膜粘连增厚、大量胸腔积液等影响胸廓活动和扩张, 肺泡通气量减少和呼吸气体分布不均匀, 减少通气和换气功能; (4) 肺脏疾患,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上呼吸道肿瘤等, 增加通气阻力和呼吸肌负担, 致呼吸动力衰竭; (5) 肺血管疾患, 如肺血管栓塞、阻塞性血管炎等, 使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影响换气功能。

1.3 临床表现

呼衰患者来诊时症状轻重各有不同。患者发病的时间、急性和慢性呼衰表现不同: (1) 肺泡通气不足, 肺泡通气减少, 肺泡氧分下降, 二氧化碳分压上升, 肺泡-毛细血管分压差减少, 就可以诱发呼衰; (2)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会导致缺氧, 严重的比例失调会导致二氧化碳潴留, 从而诱发呼衰; (3) 弥散障碍, 肺内气体的交换是通过弥散过程来实现的。弥散量受很多因素影响, 氧的弥散能力仅为二氧化碳的1/20, 因此在病理情况下, 弥散障碍主要影响氧的交换, 产生单纯缺氧而致呼衰; (4) 氧耗量增加, 这是呼吸功能不足时加重缺氧的重要原因之一。

1.4 治疗方法

两组治疗分别进行对比观察, 回归性观察与50例呼吸衰竭患者相关临床病历资料, 按照临床医学治疗和精心护理, 并由专人对50例呼衰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体质量以及治疗结果进行对比观察, 得出结论, 同时详细记录结果, 对所得数据实行统计学处理。对于呼衰患者, 临床护士必须做到尽早观察, 迅速识别呼衰的症状及体征, 及时实施全程监护, 配合临床医生尽早使患者脱离危险。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建立数据库, 通过t检验和χ2查验进行分析,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我院50例患者进行的对比治疗与观察, 有47例患者经过治疗已经出院。

2.1 症状和身体评估

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有原发病, 除此之外主要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引发的多肺器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具体的症状表现为: (1) 呼吸困难:患者会感到胸闷、憋气、呼吸费力和喘息; (2) 发绀:当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时表现出缺氧的症状; (3) 神经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都会引起神经精神症状; (4) 循环系统症状:慢性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肺动脉高压, 可发生右心衰竭, 体循环淤血体征; (5) 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呼吸衰竭时肝细胞缺氧发生变性坏死或者肝脏淤血, 出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增高。

2.2 辅助检查

对患者进行动脉血气体分析:pH值小于7.35, PaCO2高于6.65kPa (50mmHg) , PaO2低于7.89kPa (60mmHg) , 作为慢性呼衰的判断标准。

2.3 心理社会状况

呼衰患者常有抑郁和焦虑症状。这是由于肺功能下降, 呼吸困难所致。

3 护理

呼吸衰竭病情变化迅速, 若不及时进行抢救, 可能会危机患者的生命。处理基本原则是在保持通气畅通的情况下, 改善和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及代谢功能紊乱, 从而为基础病变及诱发因素的治病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

3.1 一般护理

对于护士来说, 对于呼衰患者的一般护理主要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注意合理饮食;记录出入液量等。

3.2 综合治病的护理

这方面对呼衰的处理原则是围绕积极控制感染, 改善通气,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来进行。

3.3 药物治疗的护理

这主要包括呼吸兴奋剂治疗的护理和利尿剂治疗的护理, 根据用药进行观察治疗。

3.4 其他方面的护理

主要包括特殊治疗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护理 (出院指导) 。

4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 呼衰患者完全康复是完全可能的, 因此, 患者要放松心态,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这样才能有效地使病情得到康复。

4.1 争分夺秒, 就地抢救:实践证明, 对呼衰患者及早发现、早期的诊断和在院前抢救极为重要。

4.2 要严密观察病情,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4.3 做好呼衰患者及亲属心理护理, 因患者需要安静环境, 故不能让更多家属陪护, 避免情绪激动。

在给患者治病过程中医护语言应亲切、恰当解释病情。

4.4 病情严重时要给予特殊护理:

注意呼衰患者缺氧情况以及二氧化碳的潴留情况, 以及患者心理情绪的控制等。

参考文献

[1]冯正仪.内科护理学 (二)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上一篇:群体环境下一篇:生活服务类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