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病

2024-05-05

两病(精选七篇)

两病 篇1

1 奶牛“两病”的主要症状和危害

奶牛“两病”是指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 分别是由布氏杆菌和结核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将“两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我国将奶牛“两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1.1 奶牛结核病

奶牛结核杆菌多侵害肺、乳房和肠。肺结核病牛病初症状不明显, 随着病情的发展, 症状才逐渐显露出来。一般表现为日渐消瘦, 精神不振, 咳嗽。在早晨、运动及饮水后症状会更加明显, 临床上最常见的结核病是肺结核。肠结核病牛多见于犊牛, 表现为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 顽固性下痢, 粪中混有粘液和脓汁, 迅速消瘦。肠结核会腹痛、腹泻和便血。

1.2 奶牛布鲁氏菌病

奶牛布鲁氏菌病的主要症状为生殖系统发炎、流产、不孕、睾丸炎、关节炎等, 潜伏期一般为14~180d。

2 奶牛“两病”防治的主要措施

2.1 规范调运, 严防疫情传入

凡调进奶牛, 必须取得输出地县级以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出具的“两病”监测报告及检疫合格证明、车辆运输消毒证明, 如跨省调入, 还必须到市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报批、备案, 实行“准入制”。奶牛调进后, 养殖场 (户) 应立即向市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或当地畜牧兽医站报检, 同时隔离饲养45d以上, 经市疫控中心“两病”检测, 确认健康后, 方可解除隔离。

奶牛场的奶牛都要佩戴耳标, 所有的奶牛都应登记造册, 及时记录奶牛免疫、存栏和调运情况。

2.2 做好疫情监测, 净化牛群

每年定期开展奶牛“两病”的监测检疫工作。布病检测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对于可疑奶牛用试管法凝集试验, 如牛受检血清凝集价≥1:100时, 判为阳性;凝集价为1:50时, 判为可疑, 可疑奶牛经3~4周后重检, 如仍为可疑, 则判为阳性。奶牛结核病用牛型结核菌素以皮内注射进行, 注射后72h后观察结果, 如局部有明显的炎性反应, 皮厚差等于或大于4mm以上者, 则判为阳性。通过“两病”监测, 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置”, 严防疫情的扩散蔓延。对发现的可疑病牛, 要加强监控, 进行隔离饲养观察, 同时尽快复检确诊。根据江苏省规定, 对确诊的阳性牛, 严禁疫苗预防和进行治疗, 要进行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3 落实生物安全措施

两病 篇2

为减轻城乡居民门诊特殊疾病和“两病”患者门诊医疗费用负担,根据省、市有关政策,结合我县实际,现将进一步推进门诊特殊疾病办理和“两病”门诊用药工作通知如下:

一、病种范围及待遇标准

(一)门诊特殊疾病

一类门诊特殊疾病:甲亢或甲减年内最高支付限额800元;

高血压病(Ⅱ、Ⅲ级)、Ⅱ型糖尿病内最高支付限额1000元。肝硬化失代偿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精神病(重度精神病除外)、帕金森氏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慢性病毒性肝炎(丙肝除外)、心脏病(肺心病、高心病、冠心病、风心病、扩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心脏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结核病、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癫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儿脑性瘫痪、支气管哮喘、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病综合症、地中海性贫血等疾病内最高支付限额1300元。属于居民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不计起付标准,按60%的比例支付。

二类门诊特殊疾病:恶性肿瘤、慢性白血病、红斑狼疮、器官或骨髓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血友病、重度精神病(以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为第一诊断)、丙肝、脊髓空洞症、脊髓蛛网膜粘连、结核性脑膜炎、交通性脑积水、肝豆状核变性、普拉德—威利综合征、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慢性肾功能衰竭门诊透析治疗费用限额530元/次,每周不超过3次。属于居民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按相应等级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费用比例支付,只计算一次起付标准。

(二)门诊“两病”

“两病”主要指未达到门诊特殊疾病诊断标准,且需要药物治疗的糖尿病、高血压。参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可以到具备条件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两病”认定,享受“两病”门诊用药待遇。属于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门诊用药,高血压每人每年最高可报销200元,糖尿病每人每年可报销300元,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的,每人每年最高可报销500元。

二、提交资料及办理流程

(一)门诊特殊疾病

对患有上述门诊特殊疾病所列病种且能提供一年内二级甲等及以上定点医院出具的住院病历(出院证)或疾病诊断证明书及相关检查报告单的患者,凭本人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到户籍所在地便民服务中心医疗保障窗口填写《开江县城乡居民门诊特殊疾病审批表》,由便民服务中心医保窗口工作人员统一将资料报送县医疗保障事务中心办理。

对无法提供相关资料的患者,由各乡镇人民政府、淙城街道办组织居民到开江县人民医院和开江县中医院进行集中体检(城乡居民门诊特殊疾病集中体检认定时间表附后),体检费用由申请人员自行负担。

(二)“两病”门诊用药

1.具有近一年内高血压(糖尿病)住院病历、疾病诊断证明书及相关检验检查报告等资料的,凭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直接到各乡镇、淙城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医保窗口提交资料,由窗口工作人员统一上报县医疗保障事务中心认定办理。

2.不具备本款上述情形且未办理“两病”认定的患者,持本人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到就近的具有检查认定资格的医疗机构(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或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相关专业在职临床医生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检查申请认定,由医疗机构统一上报至县医疗保障事务中心复审确认。

三、办理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城乡居民门诊特殊疾病办理和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用药政策的落实,事关参保居民的切身利益。请各乡镇人民政府、淙城街道办要明确专人牵头,组织村(社)干部严格按照《达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达市府办〔2019〕42号)和省、市医疗保障部门关于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有关文件要求,再次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讲解门诊特殊疾病和“两病”的政策范围、办理流程等内容。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困户、低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体,更要宣传到位,让具备办理条件的患者能及时享受到医保政策带来的实惠。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在做好宣传的同时,一定要认真落实门诊特殊疾病体检和“两病”认定工作,不得推诿或拒绝。

(二)明确办理时限

奶牛两病监测技术要点 篇3

一、布病

1.病名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人兽共患病。临诊主要表现有流产、睾丸炎、不育、腱鞘炎和关节炎。病理特征为全身弥漫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和肉芽肿结节形成。

2.采血部位

做好记录,并登记牛的耳标号,严格消毒,颈静脉采血。

3. 采血剂量

所有牛只采血3毫升。

4.判定结果

在阴、阳性血清对照成立的条件下,方可对被检血清进行判定,受检血清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者判为阳性(+),无凝集现象、呈均匀粉红色者判为阴性(-)。

二、结核病

1.病名

牛结核病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2.注射部位

将牛编号登记后,在奶牛左侧颈部的1/3处剃毛(3个月以内的犊牛在肩胛部),面积直径约10厘米,用游标卡尺测量术部中央皱皮厚度,做好记录,然后注射。

3.注射剂量

每头牛皮内注射0.1毫升牛提纯结核菌素。

4.注射方法

将牛保定好,用酒精棉球消毒术部。一手提捏起术部中央皱皮,另一手拿皮内注射器,在皮内注射定量的结核菌素。正确注射后局部应出现小泡。如注射有疑问,可另选15厘米以外的部位。

4.观察反应

记录好第一次注射时间,经过24、48、72小时观察和测定,局部有无热、痛、肿胀等炎性反应,并用游标卡尺测量术部皮皱厚度,做好详细记录。

5.判定标准

阳性反应:局部出现炎性水肿,炎性水肿呈弥漫性,皮厚差在4毫米或4毫米以上。可疑反应:局部炎性不明显,皮厚差在2.1~3.9毫米之间。阴性反应:局部无明显变化,皮厚差在2.0毫米以下。

三、扑杀病牛

在僻静处对病牛静脉注射50~100毫升敌敌畏乳剂扑杀。选离场区偏远地域,开挖2.5米深坑,底铺5厘米生石灰,尸体汽油焚烧,再覆盖5厘米生石灰,然后填埋,再用3%火碱消毒场地,最后在填埋处立醒目防疫标志。对相关用品、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坚持监测

1.布病坚持检测及分群隔离饲养。在布病的无污染地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引进家畜时需经产地检疫,并隔离观察2个月,在此期间要进行2次血清学检测,均为阴性者方可混群。

在疫区每年至少两次对易感家畜进行检测,如检出的阳性牛数量不多,应及早淘汰;若数量多淘汰困难或经济价值高的牛,应建立病畜群,隔离饲养,培育健康幼龄牛,逐步淘汰净化。阴性者作为假定健康畜进行多次检测,经一年以上无阳性出现者,可认为是健康群。

2.结核病的疑似牛立即隔离,60天后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为阳性,则及时扑杀; 若仍然为疑似反应,则间隔60天再复检一次,结果仍为可疑反应者,视同阳性牛处理。犊牛出生后20天进行第一次监测,到100~120天时,进行第二次监测,并填写好监测记录。凡连续两次以上监测结果均为阴性者,可认为是牛结核病净化群。

五、严格消毒

奶牛场(小区)大门口的消毒池内应置有效消毒剂,如3%~5%来苏尔溶液或20%石灰乳等。消毒药品要定期更换,以保证一定的药效。病牛圈舍流产胎儿、胎衣应深埋或烧毁,被污染的圈舍、场地、用具等用2%热烧碱液、10%石灰乳、5%克辽林进行彻底消毒,三天一次,连续三次。牛舍内的一切用具应定期消毒,产房在产犊前后各进行一次大消毒。秋季全场可用2%火碱溶液消毒,每周一次,方便实用。粪便经生物热发酵后消毒。

六、培养健康牛群

患病奶牛所生犊牛,出生后吃3~7天初乳,而后隔离饲养,喂前要对乳消毒或用健康牛乳。在8月龄时用血清学方法做两次检查,每次间隔2~3周,阳性者按病牛处理,阴性者以后每3个月检查一次。第一胎牛犊出生后1个月,血清学方法检查均为阴性反应、流产物检查阴性,再每隔6个月检查一次;直到第二胎出生1个月后,并做一次血清学和细菌学检查,均呈阴性反应时,才能认为培养健康牛群成功。

七、强化效果

定期开展兽医、配种员、饲养员及防疫员专业知识培训,加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进一步搞好环境卫生,严格做好消毒、隔离等日常动物防疫工作,强化监测效果。

八、人员防护

奶牛场(小区)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每年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有布病的人员应调离岗位,及时治疗。

(陕西省合阳县畜牧兽医局 段孝謀 刘萍莉 邮编:715399)

两病 篇4

1 奶牛两病的主要症状及危害

1.1 奶牛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在肺部组织中寄生形成结节, 随后变为干酪样坏死, 形成空洞。患牛渐进性消瘦、衰弱, 病牛除肺部外, 还有乳房结核、淋巴结核、肠结核等。结核杆菌按其治病性可分为人型、牛性、禽型, 但各型之间可相互感染, 人可通过空气及使用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品而感染。

1.2 布鲁氏杆菌病

布鲁氏杆菌病 (布病) 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或慢行传染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临床上以母畜流产、公畜睾丸炎、暂时或永久性不育及产奶量下降为主要特征。本病在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给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2“两病”检测材料

2.1 结核病

结核菌素奶牛皮内注射。

2.2 布病被检血清

采自农户、规模场 (户) 、贩运户的奶牛血清, 分离血清, -20℃保存备用。2010年监测奶牛布病4726份、结核4726份, 其中规模场 (户) 2459份、散户1160份、贩运户1107份;2011年监测奶牛布病6538份、结核6538份, 其中散户4186份、规模场 (户) 1459份、贩运户893份;2012年监测奶牛布病7151份、结核7151份, 其中规模场3266份、散户2383份、贩运户1502份。三年监测奶牛数量占大通县奶牛的63.7%。详见附表。

2.3 检测试剂

(1) 结核菌素, 购自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 (2) 布病。虎红平板诊断抗原、试管凝集抗原、阴、阳性血清,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RBPT) 抗原购自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试管凝集实验 (SAT) 抗原购自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3 检测方法

3.1 结核病

在牛颈中部上1/3处剪毛, 用酒精棉消毒后, 皮内注射0.1ml, 3月龄以内的犊牛, 可在肩胛部作试验。注射菌素前用卡尺测量术部中央皮皱的厚度, 作好记录, 注射后72h时判定, 观察局部有无热痛肿胀等炎性反应, 并测量术部皮皱的厚度, 作好记录。

3.2 布病

(1) 虎红平板试验方法。参照国标 (GB/T18646-2002) 执行[1]。将玻璃板上各格标记受检血清号, 然后加相应血清0.03ml.在受检血清旁滴加抗原0.03ml, 用牙签类小棒搅动血清和抗原使之混合, 每次试验应设阴阳性血清对照。 (2) 试管凝集实验方法。按照操作规程进行[1,2]。 (3) 检测程序。奶牛血清用虎红平板凝集实验进行初筛, 阳性者用试管凝集实验复检、确诊。

4 判定标准

4.1 皮内变态反应

阳性:局部有明显炎性反应, 皮厚查等于或大于4mm以上;可疑:局部炎性反应较轻, 皮厚查2.1~3.9mm;阴性:无炎性反应, 皮厚查在2mm以下。凡判为可疑的牛, 即在另一颈侧以一批菌素同一剂量进行第2次注射, 再经过72h观察反应, 仍为可疑则判为阳性。

4.2 虎红平板试验

等量的被检血清和虎红平板抗原混匀后2~3min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颗粒, 判为阳性, 无凝集现象判为阴性。

4.3 试管凝集试验

被检血清1:100稀释, 通过与比浊管对比, 标记出现“++”以上的凝集现象时判为阳性血清, 1:50稀释, 标记出现“++”以上的凝集现象时判为可疑, 可疑反应的奶牛经3~4周后, 重新采血检验, 如仍为可疑, 在判为阳性。

5 结果分析

3年共检测奶牛结核、奶牛布病22915 (头) 份, 检测奶牛数量逐年增加, 而患畜阳性率逐年下降, 2011年比2010年多检测奶牛1808份, 而阳性率下降0.07%, 2012年比2011年多检测奶牛618份, 阳性率下降0.04%。这说明大通县在奶牛两病防控上, 通过采取监测检测、及时淘汰阳性奶牛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后, 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根本上保证了奶源的安全。主要做到了如下几点: (1) 对检出”两病”阳性奶牛进行及时扑杀无害化处理, 粪便堆积密封发酵, 场地、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对可疑牛群跟踪调查, 就地隔离, 分区饲养进行复检, 加强消毒, 固定工具, 防止疫病传播。 (2) 对有污染的地区加大检疫、检测力度;对奶牛集中, 主要奶源供应地区的奶牛进行定点监测, 及时了解疫病, 做到防患于未然。此外还对可疑畜群的流动实行了严格的限制措施, 确保健康牛群远离病源。

6 奶牛“两病”防治对策

“两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 事关畜牧业健康发展, 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因此, 大通县狠抓奶牛“两病”监测, 采取检测、检疫、扑杀、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 逐步净化, 为确保全县人民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现就奶牛“两病”防治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大规模养殖场的监管力度, 加强养殖场的环境卫生, 制定严格的消毒程序, 引导养殖场沿着正规化、合理化、科学化的轨道发展;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奶牛调运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有关规定, 严格实行奶牛调运检疫审批和“准调”制度。 (2) 对有污染的地区采取以检测处理阳性畜为主的净化措施, 对可疑牛和检测阳性牛扑杀前的牛奶, 均需高温等无害化处理。可疑牛及检测阳性牛的胎儿、胎衣、排泄物均需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为了巩固“两病”防治效果, 防止疫情回升, 还要做好疫情监测工作, 随时掌握疫情动态。对种畜实行检疫淘汰制度, 减少传染源, 稳定控制疫情。 (3) 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加强对奶牛的检疫, 发放健康证, 养牛户凭健康证出售牛奶, 乳品加工场凭健康证收购牛奶, 起到追溯调查和“净化”奶源的作用。 (4) 加大赔偿力度, 经费落实到位, 及时扑杀。由于奶牛价格高、流动性大, 如不及时处理, 易造成疫源的扩散。如果畜群中传染源不彻底清除, 病畜长期保菌、排毒, 将会严重威胁健康畜群和人。 (5) “两病”防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在工作中要坚持采取, 以监测、检测、检疫、隔离、封锁、消毒、阳性畜扑杀综合防治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只要每年严格检疫, 按省级下达的布病监测任务, 合理采样、规范监测, 阳性畜严格扑杀深埋, 做到加强联防、畜间检疫, 注意疫情动态, 及时发现并扑杀病畜, 将疫情消灭在萌芽中, 达到预警预报、净化畜群的目的, 直至成为无病畜群, 确保奶源安全。

参考文献

[1]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 (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animal brucellosis) GB/T 18646-2002[S].北京.2009.

奶牛“两病”检测过程中的技术细节 篇5

1检测前工作细节

1.1 对牛只流动的控制

“两病”检测的目的是淘汰阳性个体、净化畜群, 预防疾病感染于人。 因此, 存在阳性个体的牧场将已有病原控制在病源地、 健康牧场不随意引进牛只是做好“两病”净化最重要的原则[2]。 对存在引进行为的, 无论是否在原产地做过检测, 场主一定要在引进之前上报当地动物检疫部门相关情况, 并做好隔离场的预备工作。 同时必须仔细与原所有者做好协商, 对引进后经兽医部门检测出现阳性牛的情况要有相应的处理措施和经济协议, 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1.2 对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驻场兽医、饲养员、挤奶工、配种员、 检测人员等密切接触人员要定期体检, 且上述人员不得从事其他畜禽养殖、屠宰、销售等工作[3], 以防止人员之间、人畜之间的交叉传播感染。驻场兽医和配种技术人员必须固定人员、明确工作岗位和工作程序, 有条件的可以制定操作规程, 并时时监督校正。对存在病情的养殖小区, 由于管理经营理念的差异, 更要注重上述技术人员工作行为的安全性, 防止场户之间人为的传播[4]。

1.3 现场检测前和牧场的沟通了解

检测前很有必要与牛场管理人员事先沟通, 了解场内牛群的以往病史、喂料挤奶状况、配种生产情况, 来确定合适的工作方案。同时, 在具体工作日之前检测者应提前进入牧场抄录耳标号 (掉落标识的要及时补充) , 对被检测牛只进行确认。 现场检测前要求检测牛的数量、位置如有变动, 场主应当提前告知。

1.4 检测者心态的调整

检测者要认识到, 注射结核菌素和静脉采样都是对奶牛的伤害, 不仅会使其生产性能受影响, 还会因其胆小敏感的性格引起害怕、紧张、急躁、爆怒等不良情绪和行为, 从而阻挠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绝大多数奶牛对于不熟识的人员抱有戒备心理, 所以检测者对被检测者 (奶牛) 要有心理预期, 冷静工作的同时做到不怕脏乱、不动气、不粗暴。

2检测现场注意细节

2.1 对不同牛只的保定

每个牛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生产生活方式, 但是牛的生物个性和特点基本相同, 做好与养牛人、 牛只的配合, 才能更好、更有效率地完成检测。牛群内首先应认识到头胎牛、 青年后备牛、犊牛的性格区别。头胎牛常有靠近时不断走动后躯、闭紧尾部的行为, 因此最好有两人两侧同时站位保定。青年后备牛的特性是不易接近, 在陌生人接触时跳动较多、 特别要避免其因敏感过度而踢人, 青年牛精力旺盛、踢腿方向随意、没有规律, 是最需要耐心和技巧的工作对象。 犊牛的特点是过于敏感和莽撞, 当有生人靠近时, 因其体形小会立即窜过牛栏直至根本无法前进而前肢伏卧在地; 由于牛体灵活, 邻近的犊牛会紧挨在一起, 同时移动或同时靠墙, 或紧靠牛栏;相对较大的犊牛会在有人接近时会不断走动、摇摆、钻出牛栏, 甚至挣脱铁链。 这种情况下两个人的配合是必要的, 助手可以在单独分开需要检测的牛只后通过挤压靠墙或靠牛栏的方式进行保定。 中小户的牛不论大小均不会轻易服从非场内人员的原位保定, 所以要求场主积极地配合参与保定、栓捆, 这是此类场户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 对徒手无法进行保定的可以采用牛鼻夹等工具, 或是用绳子吊空蹄子的方法控制其行动, 或是栓住牛角保定头颈部来进行结核菌素注射, 最终极的办法是整体保定。 虽然绝大多数成年牛脾气较为驯服, 但个体重量和力量很大, 被牛体挤压、甩头碰撞、牛蹄踩蹋的也是常事。 因此, 保持谨慎、平和的心理是最好的预防和补救措施, 检测人员被有意或无意伤害之后切不可以“牛脾气” 对付牛群从而影响心态, 否则将造成后续工作中意外的增加。

2.2 具体操作细节

检测前要对牛群进行唤起, 促其排便。组织者同时观察牛群精神、健康状况, 以及饲养环境等, 对当日的工作计划和预计要有梗概。 进行检测时要做好全身防护 (一次性防护服、手套、胶鞋) 。要注意血样采样人员的穿戴重点是防污, 而结核注射者由于需要靠近牛体, 穿着轻便、贴身、耐磨的防护服很有必要。 结核菌素要注意保温与回温。 使用结核菌素前应该利用保温器皿进行保管以保证结核菌素质量, 并在进行检测前提前回温减少对牛体的冷刺激。 在牛群赶起之后应对使用量进行估算, 防止浪费。进行结核菌素注射时, 检测者身体紧靠牛只, 待牛平静后注射。 注射后应可摸到绿豆大的小泡, 但个别牛皮肤偏厚, 即使注射正确也无小泡出现或小泡不明显, 而是呈略微凸起的小丘状, 要注意区别、以防重注[5]。 如注射部位本来有肿块, 要记录牛号、判断时做好区分。结核菌素注射重要的是控制牛只让出一定的安全操作空间。规模奶牛场现多为栏养, 牛只成排养殖个体之间活动空间不大。 进行有效安全的操作所需空间除了挤、赶, 就是等出来、钻出来, 遇到个性倔强的、 或者极其敏感暴躁的奶牛最好的办法是“等” (记录牛号, 越过后对其他的先进行检测, 最后通过合力绑定的方法解决) 。 尾静脉采样, 要尽量顺着牛脾气, 遵照“静进—安抚—抬尾—采血”的顺序进行。靠近采样牛时要放松心境, 从侧后方轻缓接近。对敏感牛在安抚时可采取抓挠肛门周围皮肤和尾根腹部的方法, 这样既可安定牛只, 又可以使尾部自然抬起。采样抽血前首先应对抽血针管密封性进行检查, 防止漏气。采血后针头要做短暂停留后方可拔除以便止血。 抽样后应将一次性采血盛血器的针头拔掉、 推杆拉至底部, 盛血器竖直安置在防掉落试管架内。

2.3 结核菌素检测顺序

结核菌素检测的注射部位一般选择较为顺手的牛体左侧颈部。 笔者注意到, 不少接受完注射的牛都会有先观察注射者, 待注射人员退出后若站立于其右后侧, 牛体后躯有向左侧移动的现象。 同时由于头部被栓只能移动后躯从而“让出”空间可以比较自如的进行操作。 这样的工作方向就是与牛的 “痛”侧转移方向相反的顺序, 可以较大限度的争取安全空间、 提高了效率。

2.4 简易操作平台的建立

对较大规模的牛场, 由于养殖棚多、过道较长, 而采样或注射结核菌素需要携带多样器械、 记录表并且还有使用过的棉球、 采血器针头等废弃物需要存放, 所以有必要将所有与检测相关的物品合理放置于一处, 随检测小组移动。 因此可以使用场内干净的料车、 平板车铺盖隔离薄膜后作为一个简单的、可移动的操作平台, 从而使操作平台的人员可以在完成后勤支持管理的基础上很好地控制工作节奏和完成质量。

3检测后的工作细节

3.1 确认牛群数量和样品

抽样完成后应当对牛耳标号再次进行检查, 同时组织者应检查采样量是否足够、是否有不合格样品, 最后由场兽医、畜主签字确认。

3.2 检测废弃物的处理

一次性防护服、 手套用完不可随意带出检测场点, 应做深埋或焚烧处理。 防护胶鞋、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必须当场清洗干净并使用单独的容器或包装袋, 用过的结核菌素瓶、剩余的结核菌素液要做好包装并带走。

3.3 定量注射器的清洗

定量注射器现场清洗后, 做彻底消毒前要将各零部件拆出分别清洗, 再次使用前要检查橡皮圈的密封性, 密封不好应立即更换, 可以用生理盐水湿润来检验和增强密封性

3.4 皮厚度的测量

结核菌素注射和皮增测量一般要求对同一批牛群做到同一人检测、同一人测量皮厚, 避免主观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皮厚和皮增测量值的确定应当以多次、多部位 (注射点附近) 测量后的平均值为准。

参考文献

[1]崔步云.中国布鲁氏菌疫情监测与控制.疫病监测, 2007 (10) :649-65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007.

[3]朱中武, 黄萍, 唐连飞, 等.规模化猪场猪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兽医杂志, 2009 (09) :31-32.

[4]唐耀平, 吴求生, 皮绍娣, 等.论养殖小区及其动物防疫监督.中国兽医杂志, 2006 (10) :63-64.

奶牛场“两病”的检疫净化措施探讨 篇6

1“两病”检测措施

1.1奶牛结核病检测按照国家标准(GB/T 18645-2002),使用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剂对场内所有的奶牛进行检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时间可根据各地实际工作安排而确定。通过检测如发现疑似病例,再进行复检测,如检测还是阳性的应进行扑杀,病牛污染物和尸体做无害化处理。

1.2奶牛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的筛选检测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可利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检,筛选阳性的再用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进行定性,两项检测有一项为阳性的可判定为阳性牛,二者均为阴性者,间隔一个月用同样的办法再精心复检,如有一项为阳性者可阳性牛。对没有防疫接种的奶牛如检测结果是阳性者,应按照规定进行扑杀并做好无害化处理。

2感染牛只的处理

对本场的牛群进行反复检测,对有布氏杆菌感染的牛场每两个月间隔检测一次,每隔3个月检测一次肺结核污染的牛场。一旦发现有感染“两病”或检测有呈阳性牛应及时扑杀,在扑杀前应在牛舍内进行隔离。对疑似“两病”病牛要进行隔离后再进行复检,复检合格者放健康群进行饲养,不合格者按照规定进行隔离,并加强牛舍的消毒工作,彻底消除该类疾病的传播。对没有没有隔离场的牛场,如发生阳性病例应就地进行隔离,有效采取控制传播蔓延的措施。奶牛养殖场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一旦发现“两病”积极配合或检测呈阳性的牛,无害化处理的及时剔除。感染“两病”奶牛,在检测之前发现的阳性牛奶应做无害化处理,禁止食用。对“两病”可疑牛在隔离期间所产的牛奶应进行高温处理方可利用。奶牛布鲁氏菌病测试呈阳性所生产的牛胎儿,胎衣,粪便排泄物等要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感染人类和动物的现象发生。“两病”筛查要按要求对全场进行,对筛查的阳性奶牛和可疑牛,病牛接触的牛床鸡食槽等用具每天进行一次消毒,饲养工作必须在消毒后方可使用,其病牛的粪便等排泄物应单独的收集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牛舍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和3~5d连续消毒,每天一次清理。奶牛场金属设施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消毒方式进行;食槽、工具、牛栏、吊顶、地板、墙壁、排污沟、产房等可用2%烧碱和5%来苏儿或氯剂等消毒剂消毒;20%生石灰对奶牛运动场地进行彻底的消毒;饲养场的剩余饲料和垫料可采取深埋发酵办法进行处理;污染的粪便可采取密封发酵或掩埋的办法来处理。

3培养健康犊牛群

每个奶牛场应建立一个健康的无“两病”的犊牛培育群,犊牛的牛舍应远离母牛群舍500m以上,饲养奶牛产下假设健康的牛犊,应设立专门的饲养管理,并使用固定的饲养工具,犊牛出生后用3%~5%的来苏儿进行消毒,擦干后放入犊牛饲养群进行饲养管理。其牛舍等饲养场地的环境要经常消毒,并对工作人员、工具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消毒。犊牛出生后应喂食健康的牛初乳5~7d,随后可喂健康的牛乳或经高温消毒的牛乳,每头犊牛应在固定的位置进行饲养,并设置专门的喂乳器并进行清理、消毒等工作,确保清洁卫生。犊牛在培养舍饲养6个月后即可转入大群牛群统一饲喂,在20日龄、100~120日龄和6月龄连续检测“两病”3次,发现阳性牛只应按照无害化处理规范进行处理,并对饲养环境进行有效的彻底的消毒。犊牛进培育室前、每次“两病”检测后及转群后,培育室都要进行一次消毒。没有犊牛培育室的奶牛场,犊牛出生后,应离开母牛群单独区域隔离饲养,并做好相应净化工作。

4奶牛场净化管理要求

奶牛在省内运输,要持有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方可出现运输,车辆进行必要的消毒。奶牛的跨省运输经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调出地的非疫区和跨省奶牛检疫审批等相关流程方可从事调运活动,奶牛在调运前30d内应调出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两病”检疫合格的相关证明方可装车起运。对于调入的奶牛必须经过超过45d隔离观察后检测合格后方可入群混养。奶牛场所有工作人员,要进行一年一次的体检,一旦发现结核病或布鲁氏菌病和布鲁氏菌感染的,应及时隔离治疗调离工作岗位。员工制服、用具应保持清洁,不能带出场地。

5奶牛场净化效果评估

经扑杀感染的病牛和阳性牛后的牛群可以假定为健康牛群,随后的时间内连续两次检测均为阴性的牛群可认为健康牛群。对健康的牛群建立健康档案,按照牛群的不同的情况设置编号,登记产地、出生日期、免疫接种情况、疾病检测情况及疾病暴发和治疗等情况进行系统的登记,做到有源可溯,有证可查,为奶牛的调运和接种等工作提供有力的证据。

摘要:奶牛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是影响奶牛养殖的重要的二种传染病,做好该类疾病的净化与控制对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奶牛场“两病”的检疫净化措施做一下探讨。

两病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2年1月—2015年6月对全市14个分中心105家医疗保健助产机构递送的新生儿标本进行检测, 共167 423例。新生儿详细资料由各分筛中心统一录入系统软件, 实行分中心管理机制。

1.2采血要求所有新生儿在出生满72 h并喂足6次奶后, 助产单位采集新生儿足跟末梢血, 滴入新生儿筛查专用滤纸片采集血斑3个, 血斑直径大于8 mm, 无污染, 无渗血环, 待自然干燥后, 放入防潮袋中, 置于4 ℃冰箱保存。县市级分中心于3 d~7 d内收取各采血单位血样标本并进行质控, 将合格的标本编号, 信息录入运城市新生儿疾病筛查软件系统, 并将血片递送 (EMS) 至运城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检测。

1.3筛查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新生儿血斑中的促甲状腺激素 (TSH) 浓度, 采用茚三酮荧光法检测新生儿血斑中的苯丙氨酸 (PHE) 浓度。测定仪器为Wallac 1420, 生产厂家为荷兰Perkin Eimer, 试剂为厂家配套试剂。

筛查标准:凡滤纸血TSH≥10 μIU/m L, 滤纸血PHE≥ 2 mg/d L为筛查可疑阳性, 可疑阳性指同一血标本连续2次试验检测结果均大于实验室所规定的筛查阳性切值, 由新筛中心召回进行确诊检查。

确诊标准:TSH筛查可疑阳性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 TSH增高、游离甲状腺素 (FT4) 减低诊断为CH, FT4正常诊断为高TSH血症;PHE筛查可疑阳性根据治疗前最高的血PHE浓度, PHE≥6 mg/d L诊断为PKU, PHE 2~6 mg/d L诊断为高HPA。对高TSH血症和高HPA进行动态观察, 对确诊为CH和PKU进行早诊断、早治疗, 避免智力低下的发生。

2结果

2012年1月—2015年6月全市共筛查新生儿167 423例, 确诊CH患儿77例, 检出率为46.0/10万;确诊PKU患儿28例, 检出率为16.72/10万;同时检出高TSH血症46例高HPA血症33例。

3讨论

据徐艳华等2009年的报道, 1985年—2006年共有13 229 242例新生儿参加了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筛查, 检出6 505例, 检出率49.2/10万。同时对13 666 750例进行了苯丙酮尿症筛查, 检出患儿1 170例, 检出率为8.6/10万[1]。我市167 423例筛查结果与全国检出率相比较, CH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KU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我市苯丙酮尿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据吕军等2004年全国调查显示, CH的检出率1/2 178, 各个省份的检出率差异很大, 最高的江西省达1/263, 最低的四川省为1/17 000。PKU的检出率1/11 105, 各个省份的检出率差异也很大, 陕西省为1/600, 而上海仅为1/85 313[2]。我市与陕西相邻, 与吕军等报道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据我省2013年“出生缺陷预防干预学术研讨暨山西省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缺陷监测”项目会上获悉, 至2013年9月底, 全省共筛查99.2 201万人, 共诊断PKU 215例, 先天性甲低428例。PKU检出率为1/4 715, 高于全国水平;先天性甲低检出率为1/2 318, 与全国水平持平[3]。我市“两病”检出率与全省水平相当。

据报道CH患儿如能在出生3个月内得到确诊和治疗, 80%以上的患儿智力发育正常或接近正常。PKU患儿如能在生后3个月内开始治疗, 其智力发育大多在正常水平上, 3个月~1岁开始治疗, 其智商 (IQ) 多在60以上 (IQ 90以上为正常) , 如患儿于1岁后开始治疗, 其IQ往往在60以下[4]。有人报告, PKU患儿在1个月内接受治疗, 可不出现智力损害, 半岁开始治疗, 智力可接近正常, 1岁以后开始治疗, IQ常在50以下。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有一PKU患儿, 在出生15 d开始接受治疗, 3年后IQ为94;另一PKU患儿于6月龄开始治疗, 至8岁半时 (小学三年级学生) , IQ仅为73。如果PKU患儿未经治疗, 95%的智力呈重度或极重度损害, 而这种脑损害又是不可逆的。由此可见, 新生儿疾病筛查对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新生儿“两病”我市是高发区, 应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新筛管理, 提高血片质量, 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成功进行。新生儿“两病”的预防工作已经卓有成效, 应增加新生儿疾病筛查新项目, 提高筛查覆盖率。新生儿疾病筛查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避免智力低下, 提高人口素质, 是利国利民的卫生事业,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大力支持新筛工作, 尤其是在遗传病高发地区一定要积极参与。

摘要:目的 了解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的发病率, 促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更好地开展。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运城市167 423例接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CH) 和苯丙酮尿症 (PKU) 筛查的新生儿, 于出生72 h后采足跟血制成滤纸干血片, 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片中促甲状腺激素 (TSH) 和茚三酮荧光法检测血片中苯丙氨酸 (PHE) 含量, Tsh值≥10μIU/m L或PHE值≥2.0 mg/d L的新生儿视为可疑阳性, 召回复查并进一步确诊。结果 所选新生儿中共确诊CH患儿77例, 检出率为46.0/10万;PKU患儿28例, 检出率为16.72/10万。运城市CH发病率与全国、山西平均水平一致, PKU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 新生儿“两病”我市是高发区, 应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新筛管理, 提高血片质量, 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覆盖率。新生儿“两病”的预防工作已卓有成效, 应进一步增加新生儿疾病筛查新项目, 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苯丙酮尿症,筛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徐艳华, 秦玉峰, 赵正言.中国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苯丙酮尿症筛查22年回顾[J].中华儿科杂志, 2009, 47 (1) :18-22.

[2]吕军, 杨青.我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开展及管理现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 20 (12) :720-722.

[3]高芳芳.山西一些市县出生缺陷新生儿筛查率不足55%[N].三晋都市报, 2014-9-2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两病】相关文章:

上一篇:肝内外胆管结石下一篇:继电器选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