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

2024-05-16

无端(精选八篇)

无端 篇1

一、再读文本, 感受形象

师:在众多的事件中, 为什么“看瓜刺猹”给作者印象最深? (学生再次读书)

生:因为这件事闰土介绍得最具体。

师:何以见得? (学生从文中找到了闰土介绍看瓜刺猹的部分)

生:因为这件事作者觉得很惊险, 猹“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所以作者说“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师:从中看出闰土是怎么样的一个孩子?

生:勇敢机灵。

分角色读。男生读闰土的话, 女生读作者的话, 教师读旁白。

二、映带“无端”, 品读句子

1. 映带引句。

师:确实是有点惊险, 在作者眼中, 这个所谓的猹是怎样一种动物呢?

引读出示句子: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师:哪些词语不理解? (无端)

师:谁来帮帮忙?

生甲:我查过字典, “端”应选择“原因、起因”的意思, 无端就是没有原因。

生乙:无端就是没有根据的意思。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生乙:作者认为猹像小狗, 其实作者并没有亲眼所见, 只是一种想象。“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不正说明没有根据吗?

师:你们用了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真会学习。

生丙:老师, 作者说自己是一种“无端”的想象, 我认为是“有端”。 (课堂略有骚动)

师:大家别急, 说说你的意见?

生丙:你看, 作者是根据闰土的介绍而想象的, 更重要的是下文有一句——“啊!闰土的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你从这一句读出了什么?

生丙:之所以会出现猹是“状如小狗”的想象, 是因为作者整天“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就是无端背后的真正原因, 是作者的生活所限。表面上看, 作者说“无端”, 其实是暗示了他对生活现状的不满。

2. 品读句子。

师:你的一番话, 深深地折服了我和同学们。是啊, 作者貌似“无端”, 实则有端, 这句话深深点出了作者的诸多情感, 请同学们再读读, 可能还有新的感受? (生自由读句子)

生:我读出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在农村可以捉鱼、捕鸟, 真有趣。 (板书:向往)

生:我读出了作者对闰土的羡慕和对自己现状不满的心情。

师 (板书:羡慕、不满) 从哪里读出的?

生:对比。闰土在海边时, 闰土的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引读练习, 出示: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 而“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 而“我”……

闰土在海边时, 我们只看见……

3. 个性品读。

走进课文, 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读出这种向往、羡慕、不满的情感来。

4.

无端崖之辞 篇2

之一:无端崖之辞(没有什么依据的论断)

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

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民权县境内,一说安徽省蒙城县)人,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即使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之人认识境界。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1、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幔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译文】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玷污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请你试着为我表演一次。‟匠人说:„我曾经能够砍掉鼻端白粉,即使这样,但我施技的搭档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施先生死去之后,我没有施技的人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谈话的人了!” 【说明】

这是庄子路过惠子墓前讲的一则寓言。在这则寓言里,表达了庄子对惠施的怀念。郢都人信赖石匠,才能让石匠削去自己鼻子尖上的污渍,并且在石匠的利斧挥动之下,面不改色心不跳,对于石匠得以发挥卓越本领,信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告诫人们,要以诚相托,以心相印;信赖,能够产生力量。庄子讲这个故事的目的,不是为了介绍匠石的绝技,而是为了说明高超的技艺还须有相应的对手配合,以此表示对好友惠施去世的哀悼。

这短短的寓言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

嵇康:临刑绝奏《广陵散》

嵇康对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更深恶痛绝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与竖子们同流合污。所以,当他的朋友山涛向朝廷推荐他做官时,他毅然决然地与山涛绝交,并写了文化史上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心志。这次的绝交最是有名,也最是令人遗憾。山涛是个好人,只不过犯了的忌。嵇康根本不是可以做官的人,他自己在绝交书里说了。但是山涛并没有因此和嵇康结下梁子,却对他更有后世的恩惠。

司马昭最后下定决心斩了嵇康。那日,三千太学生惊动了繁华的洛阳。他们纷纷请命,要求朝廷放过嵇康。可这更加速了嵇康的死亡,加重了司马昭要除去他的决心。嵇康在临死的时候,十分从容。弹了一曲子,就是后世津津乐道的广陵散。

嵇康平静地弹完了这首再不可能现世的曲子。对儿子说:“巨源在,儿不孤!”巨源在,儿不孤!意思是,只要山涛伯伯在,你就不是孤儿!嵇康死了,山涛履行了他的诺言,把嵇绍养大成人。并把他带入仕途。

2、列御寇为泊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时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切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切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列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

译文: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表演射箭,把弓拉得满满的,放一杯水在左肘上,发射出去,箭射出后又有一只扣在弦上,刚刚射出又一只寄在弦上,连续不停。

在那个时候,他就象一个木偶一般纹丝不动。伯昏无人说:“这是有心于射的射法,不是无心之射的射法。尝试和你登上高山,踏着险石,对着百仞深渊,你能射吗?”于是伯昏无人就登上高山,脚踏险石,背对着百们深渊向后却退,直到脚下有三分之二悬空在石外,在那里揖请列御寇退至相同位置表演射箭。列御寇惊惧得伏在地上,冷汗流到脚跟。伯昏无人说:“作为至人,上可探测青天,下可潜察黄泉,纵放自如于四面八方,而神情没有变化。

现在你有惊恐目眩之意,你于精神已经疲困了!”

《庄子》里面曾经讲到,一个叫列御寇的人,就是列子,这个人很厉害,他能够驭风而行,驾着风在天上飞,所以说这样的一个能人,他会很多技巧。有一次他为伯昏无人表演射箭。列御寇心里很骄傲,他拿着一把良弓,稳稳的拉开了弓弦,然后在自己拉开弓弦的胳膊肘上满满的放了一杯水,大家静静的看着他,只见他嗖的一下,第一只箭就射出去了,还没等大家看清楚,第二只箭又射出去了,大家再一眨眼的功夫,第三只箭已经稳稳的在弦上了,那杯水纹丝不动。伯昏无人呆呆的站在那里看着列御寇,这时候列子内心充满了骄傲,他认为伯昏无人该表扬他了。但是伯昏无人看着他说了一句话,他说,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他说你就是为了射箭的技巧而射箭,你并没有考虑周边射箭打仗的环境,你没有做到不射之射,就是用你的心去发射。没有任何一个人打仗是托着一个水杯,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下的。什么是环境,是真正的较量呢?伯昏无人跟他说,登高山,踏危石,临深渊,我们一起去试试。他就带着列子登上了高山,踩着石头,走到悬崖边,伯昏无人倒转回身,退了几步,脚掌三分之二悬在悬崖外,做了一个长揖,在这儿请列御寇再来比箭。列子上来的时候是爬着上来的。他上来的时候汗水直流,脚后跟都是冷汗,弓都拿不起来了。这个时候伯昏无人跟他讲,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种气不变《庄子•田子方》。说人世间真正高明的人,向上可以看透苍天,向下可以看清黄泉,所谓挥斥八极,世界万象了然于心,在任何时刻可以做到神气不变,也就是神色磊落,胸中气定神闲。他说我看呢,现在再让你射箭,你能射中的可能性就太小太小了。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不要过分相信技巧。在生活中,技巧并不重要,我们内心的判断才是最重要的

3、【原文】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饨。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先秦·庄周《庄子·应帝王》 【参考译文】

南海的大帝名叫儵,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浑沌。儵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款待他们十分丰盛,儵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的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 于是他们俩每天为浑沌凿开一孔窍,花了七天凿出七窍,不料竟把浑沌害死了。

【寓意及启发】

事物皆有其特殊性,强求一律,反而坏事。一个人的本真是最重要的,不要试图去改变本真。

4、任公子为大钩巨缁⑴,五十犗以为饵⑵,蹲乎会嵇⑶,投竿东海,旦旦而钓⑷,期年不得鱼⑸。已而大鱼食之⑹,牵巨钩,錎没而下⑺,骛扬而奋鬐⑻,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⑼,惮赫千里⑽。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⑾,自制河以东⑿,苍梧以北⒀,莫不厌若鱼者⒁。

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⒂,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⒃,趣灌渎⒄,守鲵鲋⒅,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⒆,其于大达亦远矣⒇。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21),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22)。译文;

任公子为了钓到大鱼,制作了一个很大的鱼钩和一条很粗的黑绳子,用五十头牛来做鱼饵,独自坐在会稽山上,将鱼饵人投到东海,天天在那里垂钓,平心静气地等着大鱼上钩。这样过了一年,也没有钓到一条鱼。后来,有一条大鱼以来,蒋鱼饵吞食,牵引着鱼钩,沉到了海里,在海底翻腾搅动。白浪如山,海水震荡,声音恐怖的就象鬼神怒叫一样,千里以外的人听了,也感到恐慌。任公子钓到这条大鱼后,就将它分割开来,将其晾成鱼干,从浙东到苍梧山以北的广大百姓,都曾饱食过他的鱼肉。

后来,那些喜欢评头论足的人们,都惊奇的传说着这个故事。以此看来,拿着小小的鱼竿和细细的绳子,到小河沟来钓鱼的人,只能钓到小鱼罢了!在这种地方,用这样的工具,想钓大鱼,实在太难了!修饰浅薄的言辞以求得高高的美名,对于达到通晓大道的境界来说距离也就很远很远了,因此说不曾了解过任公子有所大成的志趣,恐怕也不可以说是善于治理天下,而且其间的差距也是很远很远了。

她告诉我们,目光短浅,贪图小利之人,是永远成不了大器的。

5、曹商得车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巷,困窘织履,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庄子·列御寇》 【译文】

有个宋国人,名叫曹商。一次,他受宋王派遣,出使秦国。临行时,宋王赐给他几乘车马。到了秦国,活动很得秦王欢心,秦王又赠他百乘车马。曾商返回宋国,见到庄子,自鸣得意地说:“当年身居穷街陋巷,贫困潦倒,编鞋度日,面黄肌瘦,这是我的短处。而今一旦凭三寸不烂之舌,打动万乘之主,受赠车马百乘,这是我的长处。”庄子听了,讥讽道:“我听说秦王有病,让医生诊治,实行论功行赏:吸脓吃疮的,可得车马一乘;舌舐痔疮的,得车马五乘。依次类推,治的病越肮脏,得车马越多。您大概总是为秦王舐过痔疮吧,为什么得到那么多车马呢?您还是走开吧。”

【题旨】越是谋取私利大,越是不择手段、卑鄙下流。

6、原文:

庄周⑵家贫,故往贷粟⑶于监河侯⑷。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⑸,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⑹,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⑺焉⑻,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⑼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⑽哉?‟周曰:„诺!我且南游⑾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若乃言此,曾⑿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⒀”

译文:

庄周家中贫穷,所以去向河监侯借粮。河监侯答应说:“行。我将得到封邑内的租税,得到后借给您三百金,好吗?”

庄周听了后气愤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道路中有呼喊的声音,我回头一看,是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在那里。我问他说:„鲋鱼,来吧!你是干什么的?‟回答说:„我是东海波浪里的鱼。您能有一斗一升的水使我活吗?‟我说:„行。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的国王,引发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好吗?‟鲋鱼气愤得变了脸色,说:„我失去了平常的环境,我没有生存的地方,我只要能有一斗一升的水就能活下去。你竟说这样的话,还不如早早到卖干鱼的市场里去找我。”

《庄子》

要点:

这个故事源于庄周借粮,但是监河侯却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要等到拿到金钱之后。庄子„忿然作色‟,立刻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来反击监河侯。这个寓言故事后来转化成一个成语:涸辙之鲋。庄子善于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这个故事是用来说明求助于人是困难的,统治者是虚伪的。

引导:

这个寓言故事后来转化一个成语:涸(hé)辙(zhé)之(zhī)鲋(fù)。

寓意: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不切实际的好话是毫无用处的。

7、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相而吓我邪(yé)?”

译文

惠子相梁

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它,发出(类似)„吓‟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鹓雏的故事里,鹓雏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使惠子自己觉得愧疚,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人物特点

张颂仁:生趣无端 篇3

对张颂仁的采访是在他北京的老宅子里进行的。这是一个老四合院,隐藏在背街的胡同里,颇有些“养在深闺无人知”的清傲和幽静。门外面是北京日常的市井之象,卖羊肉串的小摊子,坐在墙根发呆的老人和玩乐的小孩子,推开了门却是另一番天地。这是个保准意义上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而规矩,中线对称,进院、大堂、厢房、走廊都很齐备。屋子里到处都是极为有趣的老东西,但是摆放的并不多,显得很是大气。张颂仁穿着一袭藏青色的长衫和千层底的黑色布鞋坐在一把做工考究的老摇椅上,而我坐在他对面的一把紫檀木太师椅上,采访就这样开始了。

学者、策展人、商人,或者文化保护者。香港汉雅轩艺术总监、杭州中国美院顾问、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董事会主席、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亚洲艺术顾问等等。我有些难以把以上的头衔和这位气质儒雅面带微笑仿若私塾先生的张颂仁联系在一起,而对于类似这样差异的感叹也一直维持到了采访的最后。时空的差异,地理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和审美间的差异都被张先生兼容并收了。经历愈多,看得愈真,愈懂欣赏的他,是中国当代艺术与世界收藏市场的重要中间人,中国当代知名艺术家在海外的展览、推介,大都与他有关。而他的经历,似乎也代表着一大群现代艺术家和收藏家的相似经历。从留学海外,崇尚自由精神和西方文化,到回归中国古典经学,致力于保护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张颂仁在做的事与很多有着相同经历或者相同认知的现代艺术家与收藏家都相似,不同的是,他是走在最前面的那一些人,并且带动了后面的更多的人。更不同的是,他做为一个中国当代艺术与世界收藏市场的重要中间人,在把中国的好艺术品和艺术家带向国际舞台这个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梅须逊雷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张颂仁如同许多的当代艺术家一样,有过留学海外的经历,也有过一段时期的对于西方文化的崇拜。张颂仁说起艺术常以女人喻之。他说年轻时候觉得西方艺术好比一个“辣妹”,年轻,蓬勃,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中国的文化与艺术就好比一个古典女人“挂在墙上就好”。但是在被“辣妹”诱惑之后,他知道自己真正欣赏的是东方的丰富。他知道“辣妹”的魅力终究只是一时“我有时也会穿西装,但是这样的时间会很少。人的主要倾向会漫漫浮现出来。”随着年龄与阅历的见长,漫漫浮现的终究是男人的野心——“保留自己的文化,这是这个时代的我必须要做的事情,是我的天命。中国文化最迷人之处,在于它的分寸感和尺度感。只有中国文明才能判断世界文明。我认为我能在这里做一点功课。一般有我这样想法的人不会选择去做实事,大部分都是去做教书先生。而我还是相信文化要依靠实际的权力架构。才能成为影响社会的力量。”

“喜欢什么女人,与什么样的女人合得来,是两回事情。这就是成长。年少时,人总是受到大众审美的影响。而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你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东西,那就已经有一个选择。艺术也一样。西方的当代艺术对于中国文化的长河而言哪有那么重要。它被看得很重要,只是因为如今作品的高昂价格,我们不能这么骗自己。我不是看不起,对美女谁敢看不起?辣妹的新鲜刺激着视觉当然让人喜欢,可是那种感情比起对‘中国传统’的敬畏之情,还是相差太远。”摆脱了对大众审美的盲目依附后,张颂仁如他所说,开始为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建立国际形象。作为中国当代先锋艺术的推动者,是他发现了张晓刚、岳敏君、谷文达、刘炜、冯梦波、方力钧、王广义等如今扬名海外的中国艺术家。

1986年,张颂仁第一次把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拿到美国,意料之中的碰了钉子,美国同仁觉得这些东西在美国没有市场。1994年,张颂仁带着艺术家们参展圣保罗艺术展,人不多可是实力很强,他们是张晓刚、王广义、方力均,如今当代艺术中卖价最高的四大天王中的3个人。那一年,世界开始关注中国当代艺术。

1995年,威尼斯百年回顾展。是“中国当代艺术”在名利场上大为风光的一年,张颂仁与好友一直收藏当代艺术的香港富豪邓永锵大摆宴席,请来了戴安娜王妃。威尼斯人是见惯世面见惯王家贵族的欧洲人,可是面对戴安娜的到场依旧有万人空巷的场面。如今威尼斯还对那样盛况的一幕,念念不忘。

1996年,名为《追昔》的展览在爱丁堡展出,这是一个中国式记忆的作品展,而此后中国当代艺术价格一路飙升。在这段时间里,张颂仁是把当代艺术打包带到欧洲去的那个人,他显示出了某种大男子主义的掌控,“中国艺术家总是有一种西方情结,这个情结不消除掉,做不出属于中国的真正划时代的东西。当代艺术在1990年代介入欧美的文化舞台,但我是为了再走下一步一一恢复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必须消除向外的心魔,你才可以回到自己那里。”

士大夫式的生活

成功发掘出张晓刚、曾梵志的张颂仁是一位成功的拓荒者,但他却是一个不着调的生意人。对于数字的天生缺陷,加上嬉皮的一贯本性,让张颂仁做生意总是不着调:市场低潮时,他赚不了钱;市场最火时。他赚不来钱。“1997年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流向国际市场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大部分是从我这儿卖向二级市场的。”不过,往往他把艺术品卖出去后,他才发现,当年挂在苏富比拍卖的估价就翻了几倍。而他经营的双雅轩画廊虽然名声在外,却也没能使他成为暴发户。

张颂仁是一个成功的拓荒者,但却不是一个好的耕种者。他搭起了座桥,结果发现,很多人数着钱过了河,他却把自己留在了河岸边,两手空空。但张颂仁对此却似乎颇为无所谓,对他自己而言的理想生活,“闲”和“玩”是占着更大比重的。他向往着国画里头的士大夫生活,有可以玩的人,有很文化的游戏,有很棒的原野,有不受现代建筑污染的出色的园林——仿佛是《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场景——蓄养伎乐。广招宾客,宴饮歌舞。

无端 篇4

大致来说,写小说讲求起承转合,叙述一个故事讲求前因后果。或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或者两条线索同时展开“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有时甚至三条线,多条线,有分有合,等等。它们都有各自清楚的逻辑,但是,也有所谓的“无端”的小说,它缺少这样的逻辑。

何谓“无端”?“无端”一词最早出现于《楚辞》,《辞源》上注:“没有起点,没有尽头。”《庄子·达生》:“后将处乎不淫之度,而藏于无端之纪。”《史记·八二田单传》:“太史公曰:‘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就是讲它是一个没有起点的,没有终点的,没有非常确定的因果关系。[1]“无端”的小说就是小说在情节的展开、结构的安排上没有因果和本质的暗示。用文本的空缺或重复,使叙事线索复杂化,造成叙事的迷宫或圈套;用戏拟抽取先前文本中的关键性因素,达到戏弄、嘲笑的

在小说《奔丧》中,父亲殒没,家中儿女纷纷前来奔丧,在一向崇尚君臣父子伦理纲常的国度,父亲的死,本该是一件庄严而悲痛的事情,然而作家在叙述奔丧的过程中,从我们意想不到的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我”奔丧过程的叙述,另一方面是这奔丧过程中“我”的一系列回忆和联想。

“我”在奔丧中行为极为古怪,联想也十分奇异。“我”的古怪行为却与父亲的死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整篇小说都布满了在奔丧过程中很严肃的场合上“我”的这类怪念头和怪行为。这种种迹象表明,“我”有点不正常。

洪峰正是通过《奔丧》对既往认识以及价值体系进行破坏和颠覆,传统小说中的悲剧性事件在这里被洪峰加以反讽性的运用,使得“父亲”的悲剧性意义丧失和他的权威性的力量解除。“我”在奔丧过程中,一直不以现时社会上亲属对死者及其亲属应有的礼仪习俗对待之,而是以一个局外人的态度客观对待之。这样,哥、姐、嫂、妻等对死者按习俗处理的行为态度和心理,与“我”的局外人的态度作客观审视之间显出了对立。

洪峰在讲述故事时,强制性地拆除事件、细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读者难以得到通常小说有关因果、本质的暗示,和有关政治社会、道德、人性之类的“意义”。小说在开头叙述当姐来“我”家报丧时,“我看见我姐的两只大乳房跟屁股一样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抖着跑过来。我看清她的花衬衫湿了,两个黑褐色的乳头纽扣似地在胸脯上。我当时觉得姐应该戴上一只乳罩,这对她和她的亲人都好看”。这种结构安排,拓展了小说的表现力,强化了作家对于个性化的感觉和体验的发掘,同时,也抑制、平衡了当代小说中“自我”膨胀的倾向。

《奔丧》在结构方面追求一种自由联想式的开放叙事形式,重视“叙述”,关心的是故事的“形式”,即如何处理这一故事;把叙事本身看作审美对象,运用虚构、想象等手段,进行叙事方法的实验,并把实验本身直接写进小说中,与传统小说竭力创造与现实世界对应的“真实”幻象相反。在文体风格上,运用新奇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用想象来捕捉刹那间的感觉构成新的事实。“我”在火车上看到姐夫的睡态很生动,如一件艺术品,就想到“爹的遗体和遗容也同样会成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或许胜过‘思想者’,或许胜过‘米洛的维纳斯’,这个念头使我激动不已,使我恨不得立刻抵达故乡扑到爹跟前验证一下我的推断”。作家在叙述时注重于描写内心的纷争苦闷,而不将全力倾泻在外部事变的记述上。

这种“无端”的结构有一种弹性,有一种活动的空间。读者与“我”在行为经验上的悖背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他们之间感情上的共鸣,作家凭借艺术的手段将读者和“我”限制在一定的距离内,并不要他们完全地亲和起来,给读者留一条余地或者说阅读的审美空间。将其引进对自身所处的人性矛盾存在的思考和观察。作家的艺术手段就是将读者合乎规范合乎秩序性的世俗行为所抑制的潜在的逆反心理夸张地外化或者说自由化到某一个性形象中,并将其设置到通常的现实处境做为一种生命意志的实体显现在读者面前,提供一种眼光,一种契机,一种前所未有的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角度,使我们强烈地感觉到作家并不期求读者对“我”作一种伦理上的是非判断,因为作家向我们讲述的并不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伦理故事。

其实这种“无端”的表现和“有端”是分不开的。“无端”并不是什么都“无”,“无”非“无”,“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无”里有“有”的根据,有“有”的契机,有“有”的框架,那它又与什么相联系呢?“先锋小说”在它们的“形式革命”中,总是包含着内在的“意识形态涵义”。它们对于“内容”、“意义”的解构,对于性、死亡、暴力等主题的关注,也是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有关社会、人性的体验的记忆,以另外的方式向读者展开。《奔丧》中作家把自己对生命的总体构想以另一种方式体现在“我”对生命与爱的不自欺的领悟,真切地、毫不留情地贯注到“我”所展现出的阳刚之气、野性之美上。

在“无端”和“有端”之间,洪峰总是用一双审视人生的眼睛使我们的认识更多一些弹性,更多一些精神活动的空间,更多一些感悟,同时我们的视野也更开阔一些,离鲜活的真理更近一些。在“先锋文学”出现之前,中国小说一直以传统的方式进行写作。先锋文学突破了原有的思维方式,使中国文学现状发生了改变,为后来的许多作家提供了新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对于洪峰,史铁生最早给出了权威的评价:“洪峰主要不是想写小说,主要是在领悟死生,以便看清人的处境,以便弄清一个熟而又熟却万古不灭的问题:生之意义。”[2]

读洪峰的《奔丧》,我们仿佛离弃了日常生活的岛屿,在海上漂泊无迹,无所适从,作家用那近乎冷漠的叙事语调,以泥石流般的破坏力将我们的同情感击得粉碎,以幽默的方式表现人物“我”对自己的把玩,这样的叙事方式本身就是对读者阅读情绪和审美意向的最好调度。

参考文献

[1]王蒙.王蒙文存.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003.

无端 篇5

本网讯(叶青华) 看见两邻居打架,本想一心劝和,没想到好心当作驴肝肺,自己反被咬一口,遭无端起诉,要求与参与打架的人一起承担医药费等共计5275.2元。4月24日,江西省万安县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身体权纠纷案,一审判决被告张美琴赔偿原告刘华连医药费等共计3654.8元,驳回原告要求被告肖英秀(劝架者)、任金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诉讼请求。

经审理查明,11月15日下午18时左右,被告张美琴与丈夫任金华某因妻子说闲话中伤原告刘华连一事先后来到原告家门口,不久被告张美琴随即与原告发生争吵,在争吵过程中被告张美琴打了原告的嘴巴致原告鼻子出血,原告随即还手,继而双方互相扭打在一起。被告肖英秀想把两人劝开,但被被告任金华阻止。双方扭打一阵后,互相松手,并各自回家。事发后,连源村委会和万安县公安局窑头派出所均先后主持了调解,但均未调解成功。原告受伤后在万安县人民医院治疗,花去医疗费2441.2元,诊断为右第5前肋骨骨折。原告伤势经万安县阳光法医学司法鉴定所鉴定损伤程度为轻微伤甲级,误工休息时间为40天。现原告认为因调解未果,故诉至法院要求三被告共同承担医疗费、交通费、验伤及鉴定费、误工费以及本案诉讼费共计5221.2元。

锦瑟无端五十弦 篇6

答:1980年代不仅是中国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现代诗的黄金时代。中国现代诗(也称“新诗潮”)最好的作品基本都出现在1980年代后期,并且是呈井喷状;现代诗的重要诗人和理论家、评论家有不少就是当年的大学生诗人。推究其原因,应该是“文革”结束中国出现文艺复兴的那个时刻,高等院校里的大学生诗歌作者和诗人能得风气之先,并且他们文学的、思想的素养一般要高于社会上写诗的青年。

文学与思想的素养如何很重要。虽然“诗有别才,非关学也”,但完全靠青春期的激情和天赋的那点灵气也就是所谓的才气,昙花一现有可能,持续下去并且是写得越来越好的持续,则不可能。深厚的文学修养与思想修养,才能提供保证,包括对才气的持续提供保证。文学修养思想修养与才气的关系是个值得研究一下的课题。

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投身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革命生涯”。

答:有必要先说一下“大学生诗歌”起始年份。苏历铭说过,大学生诗歌运动,是“由1981年至1985年在校的学院诗人集体完成的。如果非要界定的话,我个人以为大学生诗歌运动起始年份应该是1 9 81年”。起始于1981年这个说法大致是准确的,因为在1981年大学生诗歌才开始有了声势,也就是有了引起社会注意的成绩。但酝酿期应该早一些,是从1979年就开始了——入校只相差半年的77级、78级大学生中的一些人已经开始写作和互相传看诗歌。其中部分作品在公开出版的文学杂志上的发表,最迟不迟于1980年。所以,如果不以初具规模地公开发表诗歌为标准,而包括开始写作的“酝酿期”,似乎应该说大学生诗歌起始于1979年。

作为一个特指概念,大学生诗歌止于1985年(即苏历铭所说的“1985年在校的学院诗人集体完成”)是对的。如果不作为一个特指概念,而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那么,大学生诗歌有开始时间,但基本不会有完成即终结的时间。

我在1980年底写了一首新诗(那之前写散文),发表在

次年5月号的《萌芽》上。暑假时又写了几首,投到《飞天》《安徽文学》等几家杂志,又都发表了,这才开始持续地写诗,陆续寄给了《青春》《山花》《百花洲》《诗刊》等杂志,都是一投即中——被发表了。其中,《诗刊》编辑宗鄂先生、编辑部主任王燕生先生、主持工作的副主编邵燕祥先生先后给我写信,依次通知留用、决定采用、参加《诗刊》第二届青春诗会(作品就是我投稿去的那几首)。但我因为临近毕业,忧心毕业分配去向,未能赴会,邵燕祥先生同意我以作品参加第二届青春诗会。

对于刚刚写新诗,并且只写了二十多首诗的我,1982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一组诗参加了“第二届青春诗会”并且在《诗刊》10月号“第二届青春诗会”专辑中发表;《苦难》等诗获得《飞天》大学生诗苑奖。——那时文学奖很少,省级文学杂志的奖很有影响的。记得同时获奖的有叶延滨等人。

问:当年,您创作的那首《苦难》曾经很受读者喜欢,能否谈谈这首诗的创作、发表过程?

答:《苦难》写于1982年3月11日。我出生于一个渔民家庭。因为祖父是富农分子,读了四年小学后被勒令退学,回家做渔民。到1978年参加高考,10月入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渔民和农民一样处于社会最底层,而且渔业劳动强度超过农业,加上在阶级斗争天天讲的那个年代,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我,比“最底层”还要低一些,所以,说身心都经历并且体验了苦难应该不是夸张。

写《苦难》这首诗时,是不是想起了自己童年、少年到青年时的这些经历?没有。至少是没有清晰地或者有意识地想起——这从《苦难》这首诗可以看出,写的是人的苦难,不是哪一个人的。但可以肯定,我身心经历过并体验过的苦难是潜在地发挥了作用的。没有经历过和体验到的东西,经历过但没有真正体验并且深刻体验过的东西,写成诗或者散文,一般只能流于浮泛,因为只能“想当然”。

《苦难》写出后和另外一首是寄给《飞天》的。那时投稿是如果三个月没有接到留用或者采用通知就可另投其它报刊。但满三个月没有收到回信,我就将它们和其它诗投寄给《诗刊》了。但9月初收到发表了《苦难》等几首诗的《飞天》9月号。阴错阳差地成了一稿两投,赶快发信给《诗刊》,王燕生先生回信说已让他们赶快撤下了《飞天》已经发表的这两首,如果再迟就已经开印,来不及撤了。燕生先生很委婉地批评了我。记得当时我还有些惋惜:因为这个缘故,10月号《诗刊》第二届青春诗会我的诗少发表了两首。当然,当时没想到,《苦难》这组诗后来获得了《飞天》大学生诗苑奖。

问:在大学期间,您参加或者创办过诗歌社团或文学社团吗?担任什么角色?参加或举办过哪些诗歌活动?

答:参加过一个全校性的叫“镜湖文学社”的文学社团。但这个文学社很快就奉命解散了。原因是那时尚不允许成立文学社团。

问:您参与创办过诗歌杂志或报纸吗?编印或出版过诗集吗?

答:是指在大学期间吧?没有办过单一的诗歌杂志或者报纸。只是一进大学就被校方聘为校报副刊和校方主办的文学杂志《赭山》的编辑,直到1982年7月毕业。大学期间没有编印或出版过诗集。

问:当年各大高校经常举办诗歌朗诵会,给您留下最深印象的诗会是哪几次?

答:我在校期间只有过一次文艺晚会有诗歌朗诵节目,

校方主办的。但我有事回家了,回到学校才知道我的诗和朗诵者都得了一等奖。奖品是一个当时价格大概是两块多钱的精装笔记本。

问:1980年代大学生诗人们很热衷的一件事是诗歌大串联,您去过哪些高校吗?和哪些高校的大学生诗人来往比较密切?

答:没有。您所说的“诗歌大串联”在时间上应该是198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吧。我在校时是大学生中有些人才开始写诗的时期,被社会公认为诗人的非常少。

nlc202309082349

问:当年的大学生诗人们非常喜欢书信往来,形成一种很深的“信关系”,您和哪些诗人书信比较频繁?在收到的读者来信中有情书吗?发生过浪漫的故事吗?

答:和许德民、潘洗尘等有书信来往。书信来往少的原因同上述。

问:在您印象中,您认为当年影响比较大、成就比较突出的大学生诗人有哪些?哪些诗人的诗歌给您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答:不局限于我在校期间(1978.10—1982.7),大致有王家新、叶延滨、高伐林、徐敬亚、王小妮、程光炜、赵丽宏、许德民、骆晓戈、韩东、吴稼祥、沈天鸿、张德强、熊光炯、吴晓、宋琳、张小波、陈东东、王寅、潘洗尘、陆忆敏、翟永明、李亚伟、周伦佑、柏桦、人邻、潞潞、张子选、周同馨、程宝林、骆一禾、海子、西川、沈奇、阿吾、苏历铭、曹汉俊、钱叶用、祝凤鸣、徐晓鹤等等。不可能列举完整,记不清了。

问:您如何看待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意义和价值?

答:那时的大学生诗歌是不是一个运动?我有些疑惑。那时的大学生诗歌确实是凡是大学,就都有许多大学生诗歌作者。但不一定就是一个运动。例如,那些年是全国、全民都为文学狂热的时期,但似乎不能说那时的中国有“全国文学运动”或者“全民文学运动”。“大学生诗派”这个说法也不准确,所谓“诗派”就是说是诗歌的一个流派,但大学生的诗歌没有作为同一个流派所必需的那些共同点。说它是一种文学现象可能更适合一些。

不是运动并不贬低那时大学生诗歌的价值与意义。“大学生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这些:

A.诗歌作为文学的最高形式,“选择”它的作者。相对而言,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是产生诗歌作者乃至诗人的最佳人群。而那一时期的大学生诗歌的作者人数和作品数量都可谓壮观——质量一般而言是需要有数量做基础的。有了壮观的数量,对诗歌观念与诗歌形式进行探索与创新的大学生诗歌,才在诗歌观念与诗歌形式这两个方面都获得了虽然不够成熟,但是属于突破性的建树,形成、影响甚至决定了中国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诗歌面貌,而且其影响现在还在延续。

B.“大学生诗歌”的出现晚于当时受到猛烈否定的朦胧诗,“大学生诗歌”的作者们几乎是天然地肯定朦胧诗,并且以自己的创作支持、护卫了朦胧诗,从而巩固了新的美学

观念的崛起,虽然他们也很快地就在具体的诗歌美学观念与诗歌形式上离开了朦胧诗。

C.诗歌美学观念的突破是整个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率先突破,也就是说,没有诗歌新的美学观念的崛起与巩固,就没有中国的新时期文学。A、B所述表明,“大学生诗歌”在这两个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D.“大学生诗歌”的作者中涌现了后来(离开大学校园后)对中国新诗做出贡献的一批重要诗人和评论家、理论家。

问:回顾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美好的回忆是什么?

答:我最大的收获是后来走出了自己的诗道路,并且建立了自己的中国现代诗学(参见我的《现代诗学》,昆仑出版社)。

问:目前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是继朦胧诗运动之后、第三代诗歌运动之前的一场重要的诗歌运动,您认为呢?

答:在回答“如何看待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意义和价值”时已经说到了——“大学生诗歌”是一种文学现象,“现象”是超越于任何“运动”的,因此它不在谁之前,也不在谁之后,它接受它选择后接受的任何“运动”的影响,也影响或者说对任何“运动”都可以有作用。例如“第三代诗歌”的主要诗人几乎都来自当时的“大学生诗歌”,理论观点也主要由当时“大学生诗歌”已有的观点发展而来。

这儿补充或者再强调一下的是:我认为这个“大学生诗歌”基本是与朦胧诗并起的——朦胧诗产生的时间早于“大学生诗歌”,但1980年朦胧诗公开面世之前,绝大部分大学生诗歌作者没有读到过朦胧诗。后来虽然部分人受到朦胧诗的影响,但也有部分人没有接受朦胧诗的影响,这些从当时的大学生诗歌可以看到。

问:当年您拥有大量的诗歌读者,时隔多年后,大家都很关心您的近况,能否请您谈谈?

答:谢谢直接认识和通过作品相遇的各位读者。

仍然在写作,包括写诗。我现在的诗与大学生时期的诗当然有很大变化,这变化从我2010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另一种阳光》,以及每年发表的诗可以看出,谢谢读者们仍然愿意读。

无端 篇7

单节管桩的桩长, 由于生产、运输、施工等原因, 经常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在施工时需要进行现场接桩, 一般需接桩1~2次。

传统管桩结构两端桩头是由端板和桩套箍组成[1]。端板除在整体张拉时起锚固预应力主筋作用外, 还在管桩与管桩接驳时起焊接连接作用[2];桩套箍是焊在端板上的钢板圈, 除在生产过程中起制止混凝土高速离心时漏浆的作用外, 还在施工接桩时起散热作用, 并阻止桩头受锤击时产生横向变形。

增强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以下简称增强型管桩) 是在预应力异形管桩的基础上研发出的新型管桩, 其侧壁设置了纵向及横向肋, 上、下节桩采用卡扣式连接和专用材料密封, 使桩成为一个连续、完整的整体, 与传统管桩相比, 明显地增强了桩体竖向抗压及抗拔承载力[3]。本文介绍了增强型管桩的快速接头技术, 并对其接头连接部位进行了抗压、抗弯等力学测试。此外, 还结合实际, 分析介绍了其工程应用情况。

1 增强型管桩的张拉装备

1.1 传统管桩端板和桩套箍存在的不足

传统管桩生产过程中, 通常要安装端板, 布料时, 混凝土会对螺旋筋产生阻力, 张拉后主筋延长但不能带动螺旋筋移动, 使距端部200~300mm处无螺旋筋存在, 导致桩体施工中易出现桩帽打碎现象。张拉时, 张拉板上的混凝土或张拉钢筋拉断均可造成端板的倾斜, 而影响桩的连接。另外, 端板比较笨重, 安装时劳动强度较大, 且端板的钢筋孔和滑道槽处会出现漏浆, 导致端面不密实。

喂料时, 由于桩套箍较宽, 混凝土难以直接到位, 须人工撬到位, 易造成混凝土的分离, 影响混凝土强度, 且桩套箍的尺寸不易控制, 生产中易产生变形、凹陷等质量问题。当桩套箍和模具不能完全啮合时便易导致漏浆, 且与混凝土粘结不密实时阻止混凝土横向变形的作用力就会减弱, 在运输、安装时也容易产生变形、损坏。由于上述原因, 桩头在施工时易被打烂。

1.2 增强型管桩改进后采用的措施

为了克服传统管桩端板和桩套箍存在的不足, 增强型管桩采用无端板局部内壁加厚技术。其配套的张拉装备和连接技术, 能较好地保证钢筋的均匀受力, 且可直接观察到桩端的密实度。张拉端设备由两块张拉板、定位板和定位套组成, 保证了桩端面的平整度。去除了原桩套箍, 采用宽为40mm的防护套, 有效解决了螺旋筋复位及喂料的问题。为防止由于张拉螺丝反复安装引起的螺丝孔磨损, 造成螺帽孔距超出误差范围, 在每个板孔上增设了经过热处理的镶套。去除了端板, 采用张拉螺帽, 保证主筋与张拉板、固定板之间的连接, 且利于力的直接传递。在打孔时给张拉板及固定板设置了分度盘, 以便将误差控制在0.1mm内, 保证接桩尺寸。在拆模时, 采用组合风炮, 使张拉螺丝能同时装卸, 避免了钢筋脱头现象。施工时, 为防止拖桩时着地部分的桩端面损坏, 在桩端安装了保护铁块装置, 且可回收利用。

图1为增强型管桩实物图。

2 增强型管桩的接桩技术

2.1 传统的接桩方式

传统接桩采用焊接接头, 一般是手工电焊, 待击 (压) 入桩的上端面离地面约0.8m时, 把待接桩吊至其上, 就位对中吊直后, 由人工对称进行焊接操作, 焊接时要求分2层施焊, 每个接头约需20min, 待焊缝自然冷却8min后方可沉桩。

传统接桩焊接工艺要求比较严格:端板表面应保持清洁, 端板坡口上的浮锈应清除干净, 表面呈金属光泽后方可焊接;焊条应采用E43或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焊接道数不宜少于3道, 内层焊渣清理干净方可施工外层, 焊缝高度以将端板周围的U型焊接口焊满为宜;当上下2节桩间因施工误差出现间隙时, 应用厚薄适当的铁片加工成楔形全部垫实焊牢。然而, 焊接工艺在施工现场往往得不到有效执行, 如:普遍存在没有进行除锈处理, 难呈现金属光泽;焊缝不饱满, 一般仅有2道焊缝;由于上下节桩施工误差, 坡口根部间隙一般大于2mm, 设置楔形垫片没有全部垫实存在空隙;焊好后没有在自然条件下冷却或冷却时间偏短就沉桩等现象。因此, 管桩接头处成了桩体的薄弱环节, 导致在工程中引发质量问题, 如:2004年杭州某项目, 由于雨天施工, 桩端板焊后无充足的冷却时间, 焊缝遇水脆断, 开挖5根桩后发现连接处全部断开。

2.2 增强型管桩的卡扣式接桩技术

焊接质量不良会造成不少隐患, 且还受天气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同时焊接工序耗时多、效率低, 使机械利用率降低和施工成本增加。因此, 为了改进连接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以满足钢筋张拉后桩体可靠对接和现行管桩对接检测标准, 浙江某公司研发出一系列管桩快速连接技术, 并不断改进, 目前已成功研发出第九代连接技术, 专利名为“多头快速强拉对接扣件及预制件” (见图2) 。

如图2所示, 该卡扣式连接技术的顶拉螺帽为内螺纹结构, 帽底中心开有钢筋孔, 钢筋孔的周边为钢筋镦头卡台。插杆为空心插接头, 中心开有钢筋孔, 钢筋孔周边也为镦头卡台。在顶拉螺帽内设置了压簧, 压簧的一端位于钢筋镦头卡台上, 另一端置有垫片, 保证了卡片的平整度, 中间螺帽旋接在顶拉螺帽内将锥形套上移定位。插接头头部呈球缺状确保了卡片的顺利到位, 卡片两面设有角度保证越拉越紧, 对接时与锥形套呈弹性卡接配合, 插接头尾部与张拉螺帽内螺纹连接。

插接头在下插时, 压簧的反作用力将其上顶, 中间螺帽限定了锥形套上移, 这时锥形套在压簧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将插接头紧紧地抱箍, 同时纵向钢筋端部的镦头与压簧相接触, 且通过压簧使纵向钢筋与所对接预制件内的纵向钢筋形成畅通无阻的应力传递。具体实施过程见图3。

增强型管桩卡扣式连接技术实现了两个快速强拉对接扣件能分别与钢筋两端卡接, 对接后钢筋能通过强拉扣件进行应力传递, 可满足现行管桩的对接和桩压入地下的检测标准。此外, 该连接技术还可适用于预制件外其它金属与非金属体间的对接, 特别是多头对接[4]。

2.3 增强型管桩连接件的安装程序

增强型管桩连接件的安装程序按参考文献[3]和文献[5]进行, 具体过程如下。

(1) 入土部分增强型管桩的桩头高出地面0.8~1.2m左右后, 检查桩体两端的制作尺寸偏差及连接件, 无受损后方可起吊施工。

(2) 卸掉上、下节桩两端的保护装置, 清理接头残物。

(3) 将插杆安装在上节桩张拉端的连接套上, 在上节桩固定端的顶拉螺帽里安装弹簧、垫片、卡片及中间螺帽, 并检测中间螺帽端面与插接头平台距端面的高度。

(4) 在下节桩端面安放足够的专用密封材料 (由环氧树脂、矿粉、芳香胺等按1∶2∶0.6比例组成) 。

(5) 将插杆与中间螺帽的轴线移到同一条直线上, 缓缓插入, 严禁碰撞。插接后密封材料宜溢出接口, 接口无缝隙。接桩时间应控制在15min内完成。因施工因素造成临时停滞时, 应在密封材料拌制后2h内沉桩完毕。

(6) 检查安装质量。

3 快速接头技术的试验论证

增强型管桩接头的连接强度不应小于其桩身的强度[3]。为了检测管桩连接部位的力学性能, 对其进行了轴心抗压、抗剪、抗拉和抗弯等试验, 试验过程严格按照参考文献[6]和文献[7]相关规定执行。

3.1 抗压试验

对两根增强型管桩试样进行抗压试验, 外径在400~340mm之间, 均由两根1.5m的桩试样连接而成, 承载力设计值为1257kN, 试验实测值在3583~3677kN之间。图4为增强型管桩连接件抗压实验图。试验结果表明, 试桩1加载至3960kN时, 底部出现斜压破坏;试桩2加载至3331kN时, 上端混凝土出现剥落, 下端混凝土被压碎破坏, 但接桩部位却完好无损。另外, 浙江大学实验中心对采用卡扣式快速接头技术连接的增强型管桩桩身进行了多次试验, 试验结果均符合要求。

3.2 抗剪试验

对两根直径在50~460mm之间, 桩长2.14m和0.76m的增强型PC试样桩连接成的桩体进行抗剪试验, 抗剪承载力设计值为186kN。试验结果表明, 两根桩的抗剪强度均大于223kN。

3.3 抗拉试验

对两根直径在500~460mm之间, 桩长为1.5m的增强型管桩试样桩连接后的桩体进行抗拉试验, 设计承载力为613kN, 经试验得出承载力实测值在794~837kN之间。同时还对2根直径相同、长度分别为2.14m和0.76m的管桩连接而成的试样桩进行抗拉试验, 试验图如图5所示。试验结果表明, 试样桩承载力均大于223kN, 大于设计值186kN。

3.4 抗弯试验

对由经卡扣式连接的多种增强型管桩进行抗弯试验, 试验实施过程见图6。结果表明, 极限弯矩均大于抗裂弯矩, 增大幅度在17%~72%之间, 且接桩处的抗弯强度也大于桩身的抗弯强度, 满足文献[6]规定的管桩接头处极限弯矩不得低于管桩极限弯矩要求。

4 工程应用情况

目前, 卡扣式连接的增强型管桩已经在一些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且技术与经济效益也较为理想, 以下为部分工程应用情况。

(1) 泰兴化工开发区的10000T油罐—1#罐工程, 桩径在500~460mm范围内, 桩长44.0m, 壁厚1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5, 总桩数81根。采用桩基应力波反射法检测, 检测桩数74根。检测结果表明, 58根桩桩身完整, 为1类;16根桩桩身有轻微缺陷, 为2类;未发现3类和4类。

(2) 杭州中海金溪园2号地下车库工程, 桩径在400~340mm之间, 桩长24.0m, 壁厚7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5, 总桩数49根。采用桩基应力波反射法检测, 检测桩数49根。结果表明, 48根桩身完整, 均为1类;仅1根管桩桩身存在轻微缺陷, 为2类;未发现3类和4类。

(3) 宁波镇海旧城低洼地段改造工程A1、A3地块, 采用增强型薄壁管桩和传统预应力薄壁管桩两种桩型, 外径均为500mm, 桩长21m, 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960kN, 进行现场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增强型管桩的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平均值为810kN, 而传统预应力管桩仅为475kN, 前者较后者高70.53%。

(4) 在台州市湖三食品有限公司新建厂房及浙江耀华建材有限公司工程等应用中, 对增强型管桩和传统预应力管桩进行了现场静载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卡扣式连接的增强型管桩的承载力较传统管桩提高了20%~70%。

5 卡扣式接桩技术的优势

新型卡扣式快速接头与焊接接头相比, 主要具有以下6个优势。

(1) 接桩快速。采用焊接每个接头的施工时间约需30min, 而用卡扣式连接技术不超过15min, 接桩时间缩短了一半, 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

(2) 接桩时无需电焊焊接, 避免了有害光线对人体的辐射。

(3) 可排除人为因素和天气条件的影响。焊接技术在雨天无法进行, 且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而卡扣式连接技术操作简单, 无明火操作, 在任何环境气候条件下均可施工, 施工质量可靠稳定。

(4) 防腐性和耐久性较好。在接桩时, 在桩端面安放专用密封材料, 解决了地下水对连接件的腐蚀, 且防腐性能优于焊接接头表面涂防腐漆的效用, 提高了桩端的耐久性。

(5) 减少了断桩。由于焊接接桩时高温造成端板材质的改变, 从而影响了端板的耐久性, 易出现桩体断筋, 遇地下水造成脆断的现象。采用卡扣式连接技术可有效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6) 综合效益好, 节省了焊机和焊条材料的费用, 防止了拖桩桩端的破坏, 采用的保护铁块也可回收利用。另外, 由于连接快捷, 工效和机械利用率相应提高, 从而节约了工程造价。

6 结语

(1) 增强型管桩取消了传统的端板和桩套箍, 采用完整的张拉、连接装备, 且能很好地保证钢筋的均匀受力和管桩的连接质量。

(2) 试验与实践表明, 增强型管桩采用的卡扣式连接技术, 施工方便快捷, 接头质量易于保证, 经济技术效益较为显著, 亦可适用于预制件外的其它金属与非金属体间的对接, 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价值。

(3) 在软土地区施工时, 桩体会产生回弹, 使连接处容易拉开, 相应的解决措施及完善方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阮起楠.预应力混凝土管桩[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2]蒋元海.《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标准简介[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06 (6) :32-34.

[3]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天海建材有限公司.Q/TH Z002—2009增强型预应力混凝土离心桩技术规程[S].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4]周兆弟.多头快速强拉对接扣件及预制件:中国专利, 200810060181[P].2008.

[5]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浙江省建筑标准设计结构标准图集:增强型预应力混凝土离心桩[S].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08.

[6]国际建筑材料工业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GB13476—199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9.

无端发火要防痴呆作祟 篇8

老年痴呆的病因、分类较复杂,并各有特点。血管性痴呆指因血管病变造成的痴呆,包括高血压性脑血管病。痴呆可发生于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连续的急性脑血管意外之后,个别人也可发生在一次严重中风后。有些梗塞灶可能较小,当时不会引起严重病变,但效应可累积。反复出现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最容易发生痴呆。

血管性痴呆早期往往以情绪不稳定为主,伴有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睡眠障碍、耳鸣等,可有近期记忆力轻度受损、注意力不集中,医学上称为“脑衰弱综合征”;而智能障碍往往被忽视,家人甚至认为没有什么问题,根本没想到老人已经患上了血管性痴呆。

痴呆是后天获得的智力、记忆和人格的全面损害,但没有意识障碍。在相应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基础上,一定要结合智力、记忆和人格三方面动态地观察,才能做出诊断。不过,作为家属,一旦你的亲人或者朋友出现不明原因的情绪不稳,尤其是持续一段时间,而且记忆力减退时,就要警惕血管性痴呆的可能,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最佳治疗效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无端】相关文章:

上一篇:高校美术欣赏课下一篇:黄河故道区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