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类数学

2024-05-16

五年制高职类数学(精选十篇)

五年制高职类数学 篇1

1 五年制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需求与论证

1.1 五年制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1.1.1 企业对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倾向基层外贸岗位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分析, 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就业能胜任的主要岗位依次是外贸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与报检员、国际货运代理员、外贸业务员, 采购员, 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岗位依次是:选择外贸跟单员的企业占68%, 选择国际商务单证员的企业占65%, 选择报关与报检员的企业占58%, 从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出企业用人单位在外贸相关基层岗位上会偏爱高职类毕业生。

1.1.2 企业录用高职商贸类专业毕业生重实践能力

从外贸企业招聘商贸类专业人才所要求的能力来看, 企业录用条件选择最多的前五项是诚信敬业、专业操作能力、外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创新能力。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 外贸企业首要看重员工的职业素养, 同时更注重员工的实践操作能力。

1.1.3 学校课程设置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从调研结果来看, 外贸、报关、报检企业更看重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处理能力, 在学校对商贸类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方面, 企业普遍认为在学习过程中, 商贸类专业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 突出实践教学, 重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同时, 加强英语教学和商务沟通教学, 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 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教育。

1.2 本地区用人单位调研论证

1.2.1 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从调研数据分析可知, 外贸行业需要的高职生更多的是基层操作, 在培养目标上必须结合外贸企业的需要、行业需要及地域需要, 把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能从事外贸、内贸企事业单位的单证制作、外贸跟单、外贸业务、国际货运代理等岗位要求,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在教学中, 课程设置需增加实践实训课程的比重,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处事能力, 注重把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和企业的需求紧密相结合, 以达到企业、学生和教学三者共赢局面。

1.2.2 优化课程体系, 重视实践教学

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 过去传统的“三段模式”, 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已不适应人才培养需要, 应从岗位需求出发, 以工作任务为引领, 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实践模块的教学, 从而实现培养目标。将职业考证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考证内容、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相融合。同时, 学校要不断完善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使学生在仿真与实境中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资源, 针对实践目的, 仔细安排教学流程, 精心组织教学, 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1.2.3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商贸类专业学生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社会适应能力、方法能力和动手能力三要素的整合状态。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从进校开始让学生体会到适应社会的紧迫感、危机感, 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包含从事商贸类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 要注重学会交往、学会做人, 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是方法能力, 是指具备从事商贸类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 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 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高职教育应把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作为特殊要求, 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 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

2 实践教学体系在五年制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1 教学环节中突出对学生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目前, 五年制高职的课程设置结构是由文化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段组成。从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来看, 占40%~50%左右。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理论授课为主, 进行“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讲练结合、做中学, 通过课题师生的互动, 让学生真正学会动手操作。

2.2 突出实践性技能的考核要求

传统的考核方式还停留在一份试卷就终结的状态, 无论闭卷还是开卷, 都已经落后于现今电子商务时代对商贸人才的需求。

实践教学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终结性评价模式,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侧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步成长, 通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项目的细分化、考核方式的灵活化, 科学量化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当前的跨国贸易基本都是通过网络完成整套流程操作, 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在电子商务方式下的外贸操作技能, 不仅能准确无误地制作全套单据, 而且要求在电脑上能快速地完成。

3 五年制高职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运用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五年制高职商贸类专业主要包括国际商务和商务英语两大专业, 而商贸实验班涵盖了这两个专业, 比较具有代表性。

商贸实验班从2010年开办以来, 已连续招生三年, 从每一年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来看, 更突出了实践性教学要求, 满足实践性教学目标。

3.1 教学目标明确

商贸实验班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 能熟悉财务、商务理论知识, 具有实际操作能力, 能从事财务信息管理、外贸报关与国际货运、市场营销、商务文秘等行业一线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

3.2 教学内容合理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市场对五年制高职商贸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等实际情况, 构建以综合职业素养、英语技能、商务技能、岗位技能等综合模块为主要内容的“模块化”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五年制高职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照层层递进的要求, 将经验获取过程划分为感性认知、模拟情境、企业实践三个层次, 设立了与之对应的“课堂实训+模拟实训+工学结合”三位一体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例如:《进出口贸易实务》这门课程,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通过案例、计算、小组模拟等教学环节, 完成实验报告。在讲完相关内容后, 会进行一周的集中实训, 配有《进出口贸易综合实训》讲义及配套软件, 安排学生在实训室中利用实训软件所构建的仿真环境, 进行任务式的大作业操作训练, 学生可单独或分组分角色进行商务模拟, 完成进出口和第三方的业务操作, 最后完成实训考核。另外, 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外贸企业进行外贸业务的短期实习。通过工学结合,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高营销、情报搜集、审证制单、租船订舱、报关报检等外贸业务操作能力, 提高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在外贸业务操作能力、职业素质方面与企业人员之间的差距, 为回校后的继续学习指明了方向。

3.3 教学评价充分

遵循“评教与评学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分别建立“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学生实践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重点考察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应成为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 而教师是评价学生的主体。学生定期通过学校的评教系统开展评教活动、教务处不定期听课、检查工作记录等。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 考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还要结合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模糊评价, 将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按照权重比例进行综合考评。例如:

3.4 教学管理完善

3.4.1 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控制

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必须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控制, 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可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 制定相应的实践性环节教学细则和实施方案, 明确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场地及教学进程, 明确专人指导、专人负责, 并进行统一布置, 使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各个教学环节真正得到落实。

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过程控制, 一方面使正在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按既定教学计划和目标进行;另一方面能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执行实践教学计划的能力和效率, 同时利用良好的反馈机制, 对实践教学活动中反映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研究, 并修订实践教学计划, 适时推陈出新, 使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充满生机和活力, 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和质量。

3.4.2 健全规章制度

为了更好地进行过程控制, 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规定相应的职责要求, 做到过程有实质、环节有保障、考核有标准, 尤其要寻求和建立一种更为有效、更为严格的考核办法。例如, 因病、事假等个人原因不能按时参加校内教学实践活动的学生 (公假除外) , 须由本人书面申请, 经系办审查同意, 方可不参加本次教学实践活动。缓修的学生, 将利用假期时间完成缓修。

3.4.3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校内“双师型”或“双师素质”专业教师的培养与引进, 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参加全国通用的岗位技能培训, 同时对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的企事业单位的专家以及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 在待遇、职称评审、业务进修方面加大政策倾斜, 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商务单证员、国际商务师等执业资格培训和考证以及有关国际贸易方面的比较前沿的一些培训, 比如《UCP600》的培训等, 从而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如今商贸类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 对于五年制高职来说, 应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五年制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通过专业人才需求与论证, 确立了五年制高职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本文以所在学校商贸类专业实验班实践教学为例, 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评价和实践教学管理四个方面, 分析了五年制高职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可行性。

关键词: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蒋筱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465) .

五年制高职类数学 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产学研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153-02

一些发达国家的产学研运行机制相对而言是很成熟的,他们很早就对此进行了探索,也创建了一些非常有特点的创新体系。但这些是他们按照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对于我国的情况可能并不适用。对我国而言,产学研结合教育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深入的环节,在这个方面开展得比较晚。虽然如此,推进速度还是算比较快的。现阶段有很多产学研的合作还只是局限于表面,一般情况下,企业只是给了一个实习的场所给学生。对于不同的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是不一样的,这跟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办学的思路以及经济方面的条件都有很大关系,这样也就意味着不同的经验模式只能加以参考借鉴。

1 国内外产学研研究的现状

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合作教育”的。1991年,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在上海正式成立;1997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至此,在全国范围内有28所高校陆续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工作,当然当时还只是在试行阶段。对我国而言,产学研结合教育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深入的环节,在这个方面开展得比较晚,但推进速度比较快。特别是最近几年,它的发展尤为迅速,在很多高职院校里面也得到了全面的推广。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它们是一种职业教育,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企业输送各种各样合格的人才,一旦与生产实践联系不上,就会导致教育达不到它真正的目的。所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跟各大企业之间要广泛地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这也是一条必须要选择的道路。在不同的院校,它的产学研教育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在最开始的时候,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教务长赫尔曼·施奈德开创,他于1906年在辛辛那提大学推行了第一个合作教育计划。1983年成立的世界合作教育协会,标志着合作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潮流[1]。麻省理工学院实施本科生科学研究计划,明确规定大学生的学习内容除了课程学习之外,还有科学研究方面的学习和任务;德国所谓的大学教育的第二次革命,就是指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过程;英国大学则实行工读交替制,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到与本专业有关的企业部门工作一年或两年,这已经成了制度[2]。实践证明,它是国际公认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另外,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产学研结合也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时制定各类政策加以鼓励和保障。

2 研究内容

机电类专业产学研运行机制的研究  对于高职院校的机电专业而言,它所要培养的就是能够适应社会的实用型的人才,所以必须要依照的就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里面的教育要跟企业实现很好的对接,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它的目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跟企业合作,进行产学研教育。产学研的运行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就是单元型合作机制,这个指的就是学校跟企业之间主要是以单个的项目以及单项的任务所开展的工作,按照这种方式,每一方只要负责自己的任务就可以;

第二就是股份型的合作机制,这是学校跟企业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所开展的一种合作方式,需要把学校跟企业两方所参与人员提供的资产作价入股;

第三就是跨越型合作机制,这也是为了一个特定的目标而开展的,学校或者企业其中一方依照市场机制进入到另外一方去,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实体。

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机电类专业师生培养的研究  高职院校跟企业在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过程中,要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内部去进行科学研究,并且进行一些科技创新类的活动。同时还要多多鼓励学生到企业当中去参加技术提炼,并且自发地进行科学研究。挑选一些在机电类专业特别优秀的青年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让这些教师到一些比较大型的企业以及高等学府进行研修。对于高职学校而言,可以采用一些激励措施,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内部去进行科学研究,并且进行一些科技创新类的活动。这样对于确保较高质量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使得科研的水平上一个台阶。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把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告诉给学生,这样的话就可以占领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尽量培养出一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对开展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

同时,学校还要采取一定的政策,以此来激励学生参加到具体的研发队伍当中去,特别是那些在专业方面特别强的优秀学生更要如此,让他们通过这样的合作与探究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使他们综合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3]。

企业里面一般不定期地会有一些技术开发的项目,或者是一些推广类的活动。针对这些,高职院校要组织一些有能力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去,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锻炼,同时也会对产学研的工作产生更大的兴趣,对于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对于现在的企业而言,他们缺少的就是现代的创新型人才,所以学校要依照市场的需要,对这些人才予以培养[4]。

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机电类专业建设的研究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必须要做好机电类专业的建设工作。学校跟企业合作的前提条件就是对所在的学科以及专业进行建设,它是一种基础。对于学校机电类的专业而言,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当中所设置的专业以及所提供的实习条件,根本赶不上技能的培养,并且满足不了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这就使得学校面临一种“招生难,就业难”的尴尬局面。这样一来就要求学校对所设置的专业进行调整,办学的目的要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对机电类专业进行建设的时候,要把专业基础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基础之上去提高专业理论水平[5]。在教学的模式上面也要进行相对应的调整,要依照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真正促进机电类专业建设。

3 总结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要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跟各大企业之间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深化机电类专业的建设,缩小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跟高职院校学校教育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实现高职院校跟企业的双赢。其他国家对于产学研的研究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可以对其加以借鉴,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模式。■

参考文献

[1]肖仁政,王作兴.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0(4).

[2]王雨华.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其机制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2(5).

[3]王艳辉,伍建国,王文红,等.机电类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07(1).

[4]吴岩.新理念新目标新任务:2009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峰会论文集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五年制高职类数学 篇3

百余年来, 我国历代政府对短学制高等教育的称谓和办学宗旨, 虽然有过不同的规定, 但其主流趋势是向培养“实务”人才方向引导的, 尽管直到1998年以前此类教育始终没有在整体上正式纳入职业教育体系, 但仍可以把它作为今天所称“高等职业教育”的一条主线进行研究。而从清末实业教育到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思潮与实践, 也正是我们今天实现高职教育模式转型的重要思想基础。事实上, 不同的历史阶段, 由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有着不同的认识,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 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教育改革也领先于全国。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1984年, 江苏省在全国率先进行五年制师范教育试点, 培养专科学历层次的小学教师;1994年教育部批准我省2所中专学校开展五年制高职教育试点, 1996年省政府又批准16所中专学校试点。此后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并创造性地推进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 初步形成了独具江苏特色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模式, 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为江苏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在校生近40万人;二是办学模式不断创新, 教学管理不断加强, 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办学特色不断显现, 经过十多年来的办学实践, 五年制高职的课程特色、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办学优势正在逐步显现, 当年试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中专校已悉数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 有的已成为国家级示范、国家级骨干学校、还有的已成为省级示范院校。

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优势突出五年制高职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 是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 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实践证明, 五年制高职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相互贯通和有机衔接, 由于招收初中毕业生, 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 进入专业教学与训练时间早, 从而有利于塑造学生的职业意识, 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由于五年一贯制不需要进行选拔淘汰, 有利于统筹安排教学计划, 避免了中职与高职衔接过程中因专业方向偏差和教学内容重复等造成的学时损耗, 从而增加了有效教学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由于学生五年连续学习, 从而有效地延长了职业技能训练时间, 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比较复杂的高技术和高技能, 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综合职业素质。

在五年制高职办学过程中, 学校积极推进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向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和学生为中心的能力本位方向转变。高技能人才需要一个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循序渐进培养过程, 这是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优势, 要按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训练规律, 统筹安排学生认识实习、企业实训、顶岗实习以及校内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 学校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 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方法, 如CBE (能力本位教育) 、双元制模式、MES模式 (模块教学法) 等, 重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设计, 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 坚持在“做中学”、“学中做”, 寓教于乐, 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养成质疑、探究的意识, 在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职业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总的来讲, 五年制高职教育非常有利于办出特色, 特别是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定位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审视:一是从社会需求上审视定位, 就是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 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 以胜任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 以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为落脚点, 以用人单位满意度为质量标准, 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二是从人才规格上审视定位, 就是要培养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应用型人才, 即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三是从学历层次上审视定位, 毕业生是大学专科层次, 颁发大学专科文凭, 与高中后的高职教育是一个层次的, 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职业技能要求必须达到大学专科层次的基本要求, 不能降低培养标准。特别是在技能训练方面要优于普通高职院校学生。五年制高职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特色鲜明, 已经成为江苏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亮点。

我校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

通过对国外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模式的比较分析, 我们认为:CBE、双元制模式、MES模式各有优势, 也都有有待改进之处。因此国内举办五年制高职的学校都有融合这几种课程模式形成一种综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趋势。但课程体系如何吸收能力本位、双元制”等课程模式的优点, 并形成适合国情、满足区域经济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和规格的要求, 这将是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这种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专业面宽;对原有课程进行重组, 形成综合性课程;突出职业能力训练, 在中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 进一步注入智能和创造性的要求, 并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我校从2005年9月开始开设高职汽车运用类专业以来对原有的课程重点进行了以下改革:

构建了“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鉴于原有职教课程模式存在的缺陷, 我们需要反思职业教育观, 探索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我们认为:知识与能力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 而是相互补充、互为条件的。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职业学校毕业生岗位胜任能力不强的问题也促使我国的职教工作者认真检视知识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并把目光投向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 试图从中吸取有益的成分。近年来, 我国的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从业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改革方面, 我国在借鉴德、英等国的模块课程基础上, 构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这种模块课程与原来的学科课程相比增强了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 同时继续保持了重基础的特色。在构建“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时, 改变了过去以教育专家和学校教师为主的方法, 建立了行业企业和学校合作编制课程的制度。同时, 在课程编制过程中增加了职业分析、岗位分析、任务分析等, 每一分析的结果都与模块课程中一定的目标相对应。所有这些改革都预示着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正在朝知识和能力兼顾的方向发展。

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由于职教的高度实践性, 学科本位的弊端无疑是很大的。强调能力本位的职业培训及其评估, 使受训者具备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这已成为各国职教课程改革的目标。虽然能力本位职教课程明显优于以知识为本的学科课程, 但这一课程体系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在今天一段时期的职前培训之后, 就可在某一行业内稳定就业的传统现象已不多见, 培训之后不断进行再培训才是适应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适时模式”。因此“能力本位”必须与职教“终身学习”的思想相结合, 而终身学习思想是基于“人格本位”这一基本假设之上的。“学习型社会”强调个体的学习机会, 在职教上体现了个体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职教课程开发应强调职教课程以完善个体劳动者人格、提高个体劳动者素质为目标, 要求用“人格本位”来充实与完善“能力本位”的课程概念与模式。这表现为强调职教课程应能使个体劳动者不仅具有应有的职业知识和技能, 还应具有健康的职业心理与职业道德, 能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业为“常态”, 视职业中的新知识与新技术含量的增加与变化为“常态”, 具有终身化职业教育思想, 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与自主创业的精神。在学习化社会中善于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提高自己的素质, 通过学知、学做、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共处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这才是职教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

教学设计原则突出能力目标的培养;课程的载体是项目和任务;以完整的工作过程来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行为主体是学生;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普遍对专业课程学习充满期待, 如何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程训练的内容, 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非常关键。因此, 在课程教学中, 直接引进企业的维修资源 (如工单、维修记录等) , 并结合通过企业参观等形式, 使学生体验课程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把握学生学习特点, 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一致。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特点, 在教学设计上采用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的任务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工作环境, 虚拟企业的工作任务开展现场教学, 使学生看得到、体会得到,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3) 工作任务驱动, 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结合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设计工作任务, 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任务内容, 指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 然后进行分析总结和技能展示, 使学生在学习中很好地体会工作的过程,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4) 工作学习相融合, 注重学生素质培养。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校外实训环节的实施, 构建了与生产工作环境相一致的教学环境, 聘请了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课程兼职实训指导教师, 这就为工学结合教学提供了条件。课程的教学设计中, 引入了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同时在实训过程中将认真负责、团队合作、客户沟通、整理整顿等职业素质融入到了教学模块之中。 (5) 基础课教学注重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为专业课程打基础为宗旨, 同时基础理论课教学根据学生情况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教学。

采用先进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 利用实训室设备建立硬件仿真教学环境, 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汽车仿真教学平台”“汽车维修专业特色教辅资源库”等软件仿真环境,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1) 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制作与课程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将训练过程进行视频化, 从而为学生在训练之余, 进行技能的巩固提供了环境。 (2)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教学。利用“汽车仿真教学平台”中提供的仿真功能, 模拟车辆保养的过程,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我校已有“景格”和“鹏达”两种虚拟教学试验系统。通过仿真训练, 拓展了实训硬件资源种类和数量, 降低了硬件设备的损耗, 提高了学生完成相关操作的职业技能。 (3) 运用网络课程平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及时修订教学目标, 补充教学资料, 丰富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中的教学录像、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源进行自学, 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的交互功能进行课程内容、维修技术等方面的讨论, 及时反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信息量大等特点, 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项目的教学特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提高教学效果尽可能是教学直观, 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1) 工学交替的教学设计模拟企业的实际任务为课程的训练项目, 构建适当的学习情景, 参照企业工作流程和相关标准实施各个任务, 从而实现工学交替的学习。 (2) 项目拓展教学方法。针对车型种类不同, 保养的操作流程不同的特点, 采用收集各类车型的保养工单方式,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企业的实际保养流程, 从而拓展各项目的实训功能, 为学生培养的可持续目标奠定基础。本课程在微观上采用了还原教学法, 通过还原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实施工学结合。训练上采用了的实例牵引、任务驱动等方法。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微观课堂教学中, 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 通过任务的解决实现必备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通过任务来驱动课堂教学, 在任务解决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 并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进行引导, 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4) 行动导向法。以行动导向六要素: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强调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 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提高教学效果。 (5) 加强校企紧密合作, 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专业建设发展。除原有的合作项目外, 下半年又导入丰田专业技术员 (二级) 课程培训体系并正式实施。与巴斯夫、欧亚伟业集团、苏州海格客车、阳光车仆、SPX、东来油漆等品牌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准备组织实施。本学年广开就业渠道, 新增企业10多家。完善校外实习管理, 建立企业走访制度, 已走访企业52家, 通过走访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毕业生现状及企业需求, 从而在保证校外实习质量的前提下完善专业建设。

教学评价与效果考评采取校企穿插培训, 学生自评, 教师和企业专家综评等多元化考评形式, 全面详细的检测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我们制定了详尽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 根据培训内容, 采取模块化教学形式, 每个模块都有若干实训内容和时间, 每个模块结束后还会组织讲评和实操表演, 加深学生内容学习的印象。在最后, 我们将每个模块串联起来, 让学生在规范和正确前提下自由组合和发挥布置流程。学生对内容有了整体的掌握后, 技能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我校汽车维护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 能满足社会需求并很快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据统计我校第一届汽车维护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已达到100%, 专业对口率高。企业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本校毕业生在汽车维修工作岗位上实践动手能力强, 肯吃苦, 留得住。我院定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 保持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交流, 不断改善课程设置。

根据高职院校双证制的要求, 本课程依托丰田考核制度及合作企业, 对在校生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目前, 已具有汽车维修工 (中、高级) 证书、汽车维护丰田技术员证书等证书的鉴定权力。课程的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强, 大部分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 通过了汽车维修中、高级工认证和丰田初级技术员证书。05级 (08届毕业) 学生获证率已达100%。2006级汽车维护丰田初级技术员考核通过率达100%。

改革的成效

我校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类专业根据国情和学生现状, 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模式, 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将能力本位及“双元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 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 借助特定的项目训练为主要形式, 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 以掌握相应岗位技能, 养成一定的职业态度并以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切实寻找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结合点与平衡点, 突破教师与教练角色、企业管理与教学管理分离的界限, 实现多方面、全方位的融合, 实现从传统知识观向当代知识观的转型。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平衡发展, 适应社会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 不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校汽车运用类专业的学生在江苏省和全国技能大赛中连续几年取得优异成绩佐证了我校教学模式要卢不断创新, 不断研究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新的教学方法的方向完全正确。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类专业教学模式要想将能力本位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的结合, 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对教学模式包括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不断地探索与发展, 与社会和汽车行业与时俱进是唯一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顾珺.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问题及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 2006.

[2]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5.

[3]陆根良.汽车修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科技信息, 2007, (23) .

[4]尹万建, 李祥峰, 马金刚, 赵飞.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的认识与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10) .

[5]张忠伟.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2) .

[6]陈玉华, 黄清源, 李学锋, 胡信华, 张勇, 梁尤谆.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 (1) .

五年制高职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架构 篇4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育;数学实践活动课;课程结构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59-02

【作者简介】1.陆广地,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宿迁经贸分院(江苏宿迁,223600)科研处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与课程改革;2.聂晶品,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0)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文化。

五年制高职教育在培养经济发展所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是实现工业立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文化基础课承担着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专业服务和公民素质可持续发展的多重使命。不可否认,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高职文化课程的实施存在难度,尤其是数学课程的实施遇到很大的障碍。例如,数学课程的难度与学生的薄弱基础之间存在落差;数学课程学习要求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矛盾;数学课程的重要性与学生的重视程度形成反差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所在的高职省级教改课题组通过努力,在理论联系实践、教学实验、调查研究、专家诊断等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高职数学实践活动课程。通过反复论证和修改,我们将成熟有效的经验提炼,形成课程体系。将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组成、实施形式、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分享如下。

一、五年制高职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组成

五年制高职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總体分为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是针对数学课程的辅助性学习,根据日常教学内容安排实践活动内容,目的是巩固知识、复习概念、深入理解数学内涵。形式包含故事类活动(数学故事、学子讲坛)、视听赏析类活动(观看数学家生平介绍的视频或纪录片等)和操作类活动(立体几何图形制作、幻方数独等),主要内容穿插在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或者在晚自习时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

第二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数学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根据需要分时开设,目的是拓展教学形式,在丰富多彩的综合活动中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其课程载体是人文数学课程、数学软件与实验、信息技术与学习整合实践、数学讲座、调查研究、数学研究性学习等。

第三部分开放性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把数学学习放在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使学生直面生产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主要渗透在学生课余活动、实习实训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以及每年定期进行的清明招募、国庆活动、一二九活动、学雷锋文明礼貌月、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中,以数学社团、共青团组织渗透相关数学活动、社会义务服务数学活动课程等形式开展。

二、五年制高职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形式

对于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提出和实施,许多同行提出疑问:原本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就存在实施困难,现在又增加一种新课程,哪里有时间来实施?数学实践活动课和原来学校正常开设的数学课程之间是什么关系?数学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兼顾正常开设的数学课程?教师工作量如何计算?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理解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含义。开设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本意是为了让学生换一种方式来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其课程实施方式有四种,有的是在数学国家课程中插入学习,有的是在课外拓展知识的学习中进行,还有的让学生分组开展课外活动,当然也有的通过调查、选修课讲座来进行。因此,这两种学习并不矛盾,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鉴于原有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过于封闭和理论化,我们的教学改革需要从实践出发展开教学设计,学会采用一些新的方式贴近生活、贴近生产。以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经过调研,笔者及课题组成员总结出四种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具体如下:

(一)选修课讲座形式

以选修课的模式开设一系列趣味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如数学的应用价值、中国古代的数学、计算机与数学、音乐与数学、数学家的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研究等,以这种学习形式开拓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目前学校已开展的活动有乡村丈量的工作调查、会计中的数学、数字诗的标准、数学符号的文化、中国数学家的贡献、中国古代数学、数字中的文化、数学与跨文化理解、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等。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提升其与外界的沟通合作能力。

(三)数学应用与设计性学习活动

学校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设备开展一系列数学应用与设计活动,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已开展活动有数学软件“几何画板”学习、校园绿化设计、制作几何教具活动、校园测量研究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规划、应用、建模的能力。

(四)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学校鼓励教师和学生走出校园、体验生活,开展了一系列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具体有全国中学生密码博物馆(国内唯一)参观、超市统计、苏北车市调查、沭阳火车站调查、沭阳花木产业市场调研、养老院参观等,使学生通过社会体验增加阅历、拓宽视野,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三、关于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反思

目前,我们设计的高职数学实践活动课程仅仅在本校实施,没有在其他学校和地区全面展开,其过程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观念方面。参与实验的教师通过科学探究和现实实验,能完全理解和接受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创新理念,认为数学课程迫切需要改革和完善,并且自觉自愿参与到校本新课程实验行动的大潮中来。但是没有参与实验与课题研究的部分教师在学理上没有亲身经历这种转变过程,他们仍习惯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同时,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备课工作量太大,许多教师不适应这种压力和挑战,观念上没有转变,导致行动上不积极,一定程度上影响课程的开设。这种困难我们也预料到了,正在通过编写教材、统一思想、加强备课指导和教学示范的方式解决。

第二,教师素质方面。数学实践活动对教师的教学素质要求比较高,有些知识需要教师继续学习,边学边教,然而有一些教师不爱学习新知识,总是用经验与老一套思路来完成任务,当然与这种创新的课程思路不配套。因为缺少相应的能力,在面对数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时不知如何处理和快速应对,这是课程实施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计划通过教师培训、校本研修、成立教师成长共同体来分步缓解难题。

第三,实践基地的安全方面。由于学校对安全问题的顾虑,对于学生外出实习、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限制颇多。我们也想过一些替代措施,比如走进校内一些部门进行替代实践、调研,但是仍然受到许多限制,有的基地无法替代、有的资源不能保证有效,使参与设计的教师心灰意冷,逐渐丧失了积极性。这方面的困难是共同的问题,需要数学教育工作者给我们指正和补充。

五年制高职类数学 篇5

一、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07级药学1班、2班, 药品经营与管理1班 (毕业班) , 2011级药学1班、2班, 药品经营与管理1班 (在校班) , 共计6个班级234名学生。

2. 调查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 先由老师将调查问卷发给学生, 现场讲解调查目的、意义、答卷要求, 3天后收回。发放调查问卷234份, 收回234份, 回收率100.0%, 有效问卷232份, 有效率99.1%。

3. 调查时间

2014年6月。

4. 调查内容

(1) 学生的基本情况 (性别、年级、学习成绩) ; (2) 学生的学习现状; (3) 教学方法的选择; (4) “无机化学”对工作的影响。

二、结果

1. 学生的学习现状

(1) 学生的化学基础。有57.6%的学生认为初中的化学成绩一般, 22.4%学生认为较好, 15.2%的学生认为很好, 4.8%的学生认为很差。可见, 刚入校时学生的化学基础普遍较薄弱, 提示进入卫生职业学校后需要针对学生的现状进行查漏补缺。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中发现, 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学业取得满意的考试成绩占30.4%, 为后继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占44.0%。选择“无机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中最感兴趣的课程的学生仅占12.0%, 可见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学习缺乏兴趣, 大多以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学习, 学习兴趣不浓, 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表现为不爱主动提问, 几乎不愿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等。学生在课外时间交流学习体会的次数普遍为5次以上, 并有近20.0%学生在10次以上, 可见学生还是乐于与他人交流、沟通的。

(3) 学生的重视程度。56.8%的学生认为学习“无机化学”课程较重要, 想要学好, 25.6%的学生认为很重要, 一定要学好。显示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度还是很高的, 都有想要学好的想法。因此, 需要老师很好地进行引领。

2. 教学方法的选择

(1) 教学方法。有58.7%的学生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最适合于“无机化学”的学习, 提示今后的教学中在讲解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应适度多开设实验内容, 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同时, 学生期待课堂气氛活跃, 多开展师生互动, 希望老师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并希望老师要合理使用多媒体工具, 不依赖、不滥用。

(2) 实践教学。学生都期待能更好地参加实践教学, 希望通过实践教学巩固理论知识, 同时增加师生互动环节, 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与指导不断提高操作技能。

(3) 教学内容。73.4%的学生认为教学重点应放在如何学好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指导, 加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现有教学内容108课时多数学生都能接受, 认为课时安排较为合理。

(4) 理论与实践考核。学生希望能合理安排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考核, 多数学生希望理论与实践考核的比例为1:1~2:1。理论考核试题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判断、填空为辅。

3. 无机化学对工作的影响

毕业班学生认为“无机化学”的知识、技能等对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工作有一定帮助。但在工作中, 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实践动手等方面职业素养的要求都较高, 在“无机化学”教学中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 结合本课程知识加强对这些方面的培养。

三、讨论

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 最不欢迎的是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 烦厌沉闷的理论说教、古板的板书, 大都希望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并结合项目教学法, 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项目,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让学生先自行沟通交流、搜集资料、设计方法, 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实践中共同探索、了解问题的所在, 然后再通过老师点拨, 解答学生尚存和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 锻炼学生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实践动手能力, 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起到学用结合、共同促进的效果。

教学中应尊重学生, 与学生经常交流, 时刻关注学生学习心态,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让学生时刻保持饱满的学习精神与探究欲望, 倡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思维。在教学中要创立情境, 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 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积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勇于与他人交流成果, 询问难题, 请求帮助,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阐述自己的学习困境, 教师要有倾听的耐心与包容的心胸。

每位老师要让学生能爱上自己所教的课程, 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追求, 不断改革教学方式, 不断倾听学生需求, 不断了解学生心声, 优化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手段, 使课堂变得活泼生动, 使教学形式丰富多彩, 让每个学生学得开心, 并乐意学好。在“无机化学”的教学中, 不要仅局限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传授, 更要融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需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学习平台, 在提高本课程知识技能的同时, 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交际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摘要:目的:了解五年制高职药学类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情况, 为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将调查问卷发至调查对象, 并讲解调查目的、意义、答卷要求, 3天后收回。结果:刚入校时学生的化学基础普遍较薄弱, 对“无机化学”的学习普遍缺乏兴趣;有58.7%的学生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最适合于“无机化学”的学习, 学生都期待能更好地参加实践教学, 73.4%的学生认为教学重点应放在如何学好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指导, 加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培养;毕业班学生认为“无机化学”的知识、技能等对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工作有一定帮助, 但在教学时更要注意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实践动手等方面职业素养的培养。结论:五年制高职药学类专业学生化学基础普遍较薄弱, 在“无机化学”教学中要不断改革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手段, 在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时更要融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需职业素养的培养。

五年制高职类数学 篇6

1“四级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形成背景

学校将办学定位确定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形成了“以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教务处为主、由各系主要负责人参与的“校企合作部”, 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分析、研究校企融合培养人才的模式、方法、找准办学定位, 明确办学方向, 使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 全面指导协调学校校企融合各项工作, 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 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相适应。

学校利用与政府联系广泛的优势, 全面落实服务地方行业的办学定位, 建立专业与行业联动的专业建设机制, 发挥作为江苏省建设教育协会理事长单位的作用, 各专业根据本专业的特点, 聚集了企业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行业知名人士、其他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专家, 建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 定期和不定期的研讨学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完善、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办学模式改革、项目化课程与教材开发建设、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工作提出建议, 使企业对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安排等方面得到及时的体现。

2“四级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内涵及主要表现形式

学校高度重视校企融合工作, 积极探索, 实施多元化的校企融合、工学结合方式, 依据各个专业的办学特点采取不同办学模式, 逐步形成了逐级递进、相互融合的校企合作体系, 真正搭建了学生、企业、学校的桥梁, 实现了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2.1 订单式

“订单式”办学模式实现了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密切的合作, 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教育专业教学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学生就业等问题, 一定程度地为高职教育注入了活力, 同时也为校企融合搭建了平台, 逐渐得到社会认可。学校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城市交通运输专业 (公交运营管理方向) 先后与香港中华煤气投资有限公司、常州公交集团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 并于2005年9月正式招收城市燃气专业 (港华班) 及城市交通运输“常州公交班”。两个专业的班级都是企业“冠名班”, 同时由企业提供奖学金, 让学生“着企业装, 做企业人”。出勤如出工, 上课如上班, 学习如做工。

学校还与江苏苏南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签署订单培养协议, 定向培养物业管理专业高技能专门人才。根据协议, 学校自2011年起每年招收30名物管专业学生, 组建成立“万科班”, 连续招收三届。苏南万科公司将积极参与物管专业课程改革, 及时调整项目设置, 定期选派专家为学生作专题讲座, 安排学生跟岗实习, 每学期末对学生进行专业考核。学生五年合格毕业后由苏南万科“照单全收”, 安排在本企业或优先推荐到集团旗下其他物业服务公司就业。校企双方还将在教师挂职锻炼、科研开发等多个领域开展校企深度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

2.2 工学交替式

学校物业管理专业在借鉴吸收国内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分别探索出“5+2”、“3+3”、“5122”等“工学交替”办学模式。“5+2”模式:即学生每周5天在校学习专业知识, 2天在物业服务企业跟岗实习;“3+3”模式:即高年级学生每周3天在学校学习专业主干课程, 3天在企业跟岗实习, 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规定工作规程参与处理客服专员、管理员、内勤、管理处主任助理等物业管理专业目标岗位工作。“5122”模式:即第1-5学期主要在校内学习 (中间穿插认识实习、行政人事事务管理、专项实习3个小实习) , 第6学期在企业进行跟岗实习, 第7-8学期在校学习, 第9-10学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2]通过多种模式教学实践, 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创新了“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受到了学生、企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与城市交通运输 (公交运行管理方向) 专业即采用了“3.5+1.5”模式:五年学制, 前三年半重在学校学习, 后一年半重在企业, 校企融合、共同培养;招生即招工的完全定单培养模式。

2.3 项目驱动式

学校与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的三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成为深建科在国内签订战略合作关系的第一所学校。依据协议, 校企双方本着“互利共赢和普及绿色建筑理念”的宗旨, 将在建筑制图、BIM建模、能效测评、模拟建模和项目秘书五个领域开展合作, 合作方式包括:学生顶岗实习、互派访问工程师、劳务派遣和项目分包、人才定向培养五大领域。目前学校与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同打造绿色建筑工程技术联合中心, 该中心将以共建新校区绿色示范楼为契机, 以实习培训、课程教学、专业设置和科研作为手段, 共同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校企双方将采用建设实习基地、人才定向培养等方式进行合作;中远期将以深建科在学校所在地成立的运营中心为平台, 在技术交流、人才培养及派遣、项目及学科创新等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2.4 校企共建基地式

学校通过企业投资或共同投资等方式, 校企联合, 与企业共同建设实验实训基地。香港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在我校投资建成实训操作场所, 并将天然气引入实训工位, 从而创设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的实训环境, 实现了零距离对接。每年由香港中华煤气总部派员进行考工与鉴定, 满足学生直接上岗要求。

学校还与香港中华煤气公司就新校区港华燃气实训室建设事宜达成一致共识。双方决定, 新校区港华燃气实训室建设将由校企双方共同投入, 建成后资源校企双方共享, 既作为我校燃气专业学生校内实训基地, 又作为港华燃气华东地区培训中心。该基地将根据教学、培训、考工的实际需求, 着力建设燃气具维修、燃气具安装、燃气管道施工、调压器实训、带气连接、燃气管道清管、置换、探管探漏巡线、客户服务、场站、燃气加气站等10大实训室。

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室, 学生在真实化生产的课堂中, 开展针对未来岗位的技能训练项目,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了提升,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3 建设类五年制高职“四级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践成效

3.1 提高了教学质量, 提升了学校办学声誉

学校实施“四级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利用企业的工作条件和职业氛围强化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 把专业人才教育课堂延伸到企业工作现场, 实现了工作育人的同时把学生的就业工作关口前移, 使就业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 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声誉。

《中国建设报》对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了专门的报道, 在当前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大背景下, 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却“不愁嫁”, 成为建设类企业纷纷垂青的“香饽饽”,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3.2 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群, 建立适当的学习领域, 模拟企业管理, 进行综合性教学, 教授学生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团队精神和遵章守时等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3]使得学生更早地接触了社会, 在实际工作中增长了才干。企业全过程参与学生培养过程, 使得专业紧跟市场、培养的人才好用能干, 得到了行业和企业的认可。因而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 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左右。

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 “四级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是全方位的, 不仅提升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也为企业提供了应用型技术人才,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

摘要:校企合作是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设类五年制高职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形成了“四级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真正搭建了学生、企业、学校的桥梁, 实现了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建设类五年制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黄志良, 王浩.建设类五年制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1 (2) :49-51.

五年制高职类数学 篇7

一、亟需改革和探索的英语类课程教学

各大职业院校在五年制专业的开展和设立上,各有特色,实际情况不尽相同。但是作为高职教育中的必修课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是作为中等职业教育部分的基础学习,或是与专业结合为职业技能课程,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英语课程研究与发展,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针对五年制高职人才的培养,英语类课程的研究和改革日显重要和迫切。

1. 教学现状分析。

五年制高职教育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入学年龄小,普遍在16岁左右。相对于以高中毕业生为主的三年制学生,他们的知识层面累积少,学习能力欠缺,自我约束和调节能力也较差,对未来职业人生规划没有想法。大部分学生在入学时英语基础就不好,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词汇量贫乏,语法知识混淆不清。以我院为例,2013年五年制高职招生141人中,有75%的学生英语单科成绩不能达到及格水平。英语课堂到课率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部分学生厌学弃学现象较为严重,甚至对英语学习出现抵触情绪。

2. 教材使用情况。

近年来国家大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各类针对高职英语教育的教材,也百花齐放,各显神通。相比传统的老教材,国家规划的大部分新教材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众多创新和亮点。但是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仍存在以下不足:如系类教材难易度不均衡,英语知识和岗位需求结合不紧,配套课件和试听资源缺乏,教材设计与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三级)和技能大赛脱节等等。学生认识不到英语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觉得课程学习只是为了考试需要,不符合实际需求。

3. 课程考核。

我院自2013年起已经开始在部分五年制英语类课程的考核中实行过程化考核,取消“一卷定乾坤”的传统纸质化考核模式。但是具体的考核方法还在摸索中。课程考核的目的不应该是否定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是应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重拾自信。

二、英语类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与探索

通过五年制高职培养中高职一体化人才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面对“越走越窄”五年制英语类课程教学困境,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势在必行。

1. 明确设置课程目标。

英语课程的设置,应当更加明确和有针对性。“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我院五年制的专业设置上,与三年制专业设置主要区别在头两年。完成两年的基本课程的学习后,五年制的学生可以部分选择进入其他专业和方向完成学习。因此,在英语课程的设置上,可以体现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基础”模块可以设置《基础英语》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在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中,可加入国家高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和A级考试的内容模块。学习内容囊括:1)关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环境下的简单交流;2)涉及生活中常见话题题材的阅读讨论(天气、学习、问路、购物、旅游等);3)基本的语法和句法知识;4)简单的应用性写作(留言条、邮件、通知等)。这样的课程设置可帮助和引导学生通过三级考试并拿到证书,符合五年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特点。在辅助推动学生提高过级率的同时,也为接下来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第二学年的专业模块教学设计中,参考了我院主要的专业方向,如:计算机技术、幼儿教育、商务与外贸、酒店管理、会计、营销管理、煤矿安全、建筑管理和烟花爆竹等,设置相应的职业英语课程。通过阅读、听力、口语交流、应用写作等方式,学习各领域常用的基本术语表达,掌握与职场相关的交际用语,对相关行业和发展方向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帮助学生在结束两年基本教育后想要继续的学习方向形成更清晰的认识。这个教学模块的有效实现还取决于教材的选择。教学必须选择真实实用的语言材料,真实的语言材料是学习获得语用知识可靠性的保证。只有体现和还原真实的工作环境,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实现“工学结合”,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 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黑板加粉笔”、“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五年制英语课堂的教学需求了。学生年纪小,基础差,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的教学和调研中,学生常常出现和教师“脱节”的现象。五年制学生,需要授课教师更多的耐心、关注和课堂互动。教师可采用“讲一讲,玩一玩,练一练,评一评”等方式,时时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到教师创造的学习情境中来。

五年制课堂的常见问题如下:1)学生注意力易与课堂“脱节”;2)学生抽象思维较差;3)学生学习能力不强;4)学生互动积极性不高;5)学生常出现“躲懒”情绪。针对这些现象,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指令,必要时需重复强调指令内容。教学课件要清晰直观,内容应明确且具有趣味性。教学内容要层层相扣,教学设计需注意重难点的讲解(可介入课前课后的微课程学习)。反复复习重难点。课堂实训任务设计应由浅入深,针对一个话题设计多层面教学活动,以在学生不反感的程度上达到反复练习直至熟练运用的目的。从“一卷定终身”的传统考核方式改为阶段性考核,改革考试评价体系,“以练代考”。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3.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体现多元化。

不得不说相较于三年制学生,五年制学生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耗费更多的精力,但是往往得到更低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这导致很多教师不愿意参与到五年制的教学中来。以本校为例,惯常的五年制教学质量评价主体通常由教师的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和督导评价构成。五年制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主体,应该要更加多元化发展,以鼓励教师对于五年制教育教学的探索和研究。促进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的良性循环。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考核比较,对教师的科研成果和课堂创新是否能够有更积极的鼓励,都是可以考虑的改革方向。

4. 学分制的改革探索。

有别于三年制学生,五年制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对他们在学习分数上有过高的要求容易使其滋生挫败感,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行为叛逆和其它恶性循环。但是正因为年纪小就进入了大学的学习环境,他们思维活跃,乐于尝试,渴望社会活动和专业探索。因此,可以考虑除必选修课程的学分外,将社会公益活动、职业技能证书和技能比赛等纳入学分的范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有益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专业潜能,扩大知识层面,提高学习的兴趣。

总之,五年制高职教育与三年制高职教育是有差异的,不能一概而论。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育教学,其改革道路还任重而道远。我们的教育是针对有需求的学生,还是应该更注重全面教育?怎样才能将更多的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五年制高职的专业设置应当放在一些特殊行业的相关专业,注重设置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年龄小,专业技能的掌握要求反复训练,培养时间较长、复合型教学内容的专业”。怎样在这些专业能力培养中体现英语教育的特色?等等这些,都是今后五年制英语教育中,有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摘要:英语课程的学习是高职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英语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了五年制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在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下,英语类课程应明确课程设置目标,将基础学习和资格证书、技能大赛、专业学习等结合起来,创新教学模式,改善课程评价体系。在英语类课程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和学生都应有相应的鼓励机制,互教互学互促。这样的良性循环应是未来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育,英语教学,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祁慰,郭丹.五年制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探索——以湖南益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

[2]莫东晓.关于五年制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3.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办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意见.2002.3.27.教职成〔2002〕2号.

[5]谈学梅.我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4.

五年制高职类数学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南京市某校卫生类五年制高职学生990人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南京市某卫生类高职院校1~5年级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3个护理班、1个医学影像技术班、1个康复治疗技术班,被抽取的班级全部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2 调查问卷

采用2013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个维度以及被调查者基本情况。问卷题型包括判断题15题、单选题40题、多选题18题和情景题7题。总分100分,3个维度总分分别为47、28、25分。80分及以上为合格或具备健康素养。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Epi 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双份录入,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分类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发放问卷990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976份,问卷有效率为98.59%。其中护理专业学生640人,影像专业学生160人,康复专业学生176人。该类学校招生以护理专业人数较多为特点,男生人数为79人,女生人数为897人,男女性别比为0.088∶1;最小年龄为15岁,最大年龄22岁,平均年龄为(17.34±1.40)岁。见表1。

2.2 健康素养情况

根据评分标准对学生的回答结果进行评分,同时计算各个维度的得分即基本知识和理念得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得分、基本技能得分。结果显示,22.44%的学生具备健康素养;健康素养的总平均得分是(72.89±8.24)分,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的平均得分是(36.47±4.26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平均得分是(19.07±3.07)分,基本技能的平均得分是(17.34±3.04)分。由表2中的合格率可看出,生活方式与行为合格率最低。

2.3 3个维度健康素养相关性分析

根据健康素养得分情况及3个维度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两两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由表3可见,各维度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注:aP<0.05。

2.4 不同特征调查对象健康素养状况及比较

2.4.1 不同性别学生健康素养情况及比较

采用卡方检验,男女生的健康素养总分合格率及维度1(基本知识和理念)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生健康素养总分合格率、基本知识和理念得分合格率均低于女生。而维度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维度3(基本技能)合格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2 不同民族的学生健康素养情况及比较

976名学生中汉族学生961人、回族14人、苗族1人,将回族与苗族合并为少数民族,不同民族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汉族、少数民族学生健康素养总分合格率及维度1(基本知识和理念)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少数民族健康素养总分合格率、基本知识和理念得分合格率均高于汉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维度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维度3(基本技能)合格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注:a采用Fisher检验。

2.4.3 不同年级学生健康素养情况及比较

因年级是有序变量,故采用趋势性卡方检验,就各年级之间的健康素养得分情况来看,随着年级的递增,在健康素养总分、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的合格率上呈递增趋势,如表6所示,表现为四、五年级的合格率明显高于一、二、三年级学生。

2.4.4 不同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情况及比较

因客观原因,笔者在研究期间,三年级影像专业和五年级康复专业学生不在校,数据缺失,笔者只对一、二、四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见表7,一年级护理、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3个专业学生的健康素养总分、知识素养、行为素养、技能素养的合格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二年级护理、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3个专业学生基本知识和理念合格率在3个专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Bonferroni方法)发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在基本知识和理念合格率方面高于影像技术专业;四年级护理、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3个专业学生的健康素养总分、基本知识和理念、基本技能的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护理专业高于其他两个专业。

注:a采用Fisher检验;b,c为两两比较结果,字母相同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母不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 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

探讨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表8为多因素变量赋值情况,分别以总健康素养和3个维度具备率为应变量,以性别、民族、年级、专业和自我健康评价因素作自变量,将年级、专业和自我健康评价这3个多分类变量转换成哑变量,性别和民族作为二分类变量,引入回归方程。

表9为健康素养和三维度因子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采用向后似然比方法,按α出=0.05检验水准,分别建立健康素养和3个维度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4个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民族、年级和专业为健康素养及3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注:P<0.05。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南京市某校卫生类五年制高职在校学生健康素养的现况调查,显示学生总体健康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健康素养3个维度的素养水平不均衡。学生的健康知识与理念在3个维度中水平最高,学生也普遍具备健康基本技能,但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最差。健康素养的3个维度,即健康知识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3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影响学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是性别、民族、年级、专业。男生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女生,汉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少数民族,是由于少数民族样本量小所导致,低年级健康素养水平低于高年级,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低于护理专业学生,在护理专业中,普通护理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低于英语护理专业。

发展五年制高职势在必行[10],卫生类五年制高职学校应在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行为的培养,改善健康教育模式与方法,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定期的监测与评价。同时,居民健康素养的提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从家庭与社区入手,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郭欣,王克安.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8):590-593.

[2]汤捷,苏胜华,刘贵浩,等.广东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3):376-377.

[3]肖璨,马昱,李英华,等.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5):323-326.

[4]宫献升,岳文,陈光耀.强化学校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素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0):122-123.

[5]CHISOLM DJ,BUCHANAN L.Measuring adolescent functional health Literacy:a pilot validation of the Test of functional health literacy in Adults[J].J Adolesc Health,2007,41(3):312-314.

[6]SANDERS LM,FEDERICO S,KLASS P,et al.Literacy and child health:A systematic review[J].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09,163(2):131-140.

[7]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Z].北京,2009.

[8]包雪鸣,季成叶,尹小俭.1985—2005年中国大学生体质变化趋势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7):3364-3376.

[9]季成叶,李勇.1985—2000年中国青少年青春期生长长期变化趋势[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3,14(5):271-275.

五年制高职类数学 篇9

关键词: 数学小组 课程管理 组织构建

职业院校的核心宗旨是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飞速需要,为适应社会需求,目前的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重心也由原来的单一化侧重专业教育转化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全面发展。为此,江苏省联合学院推出了学业水平测试促进并检验职业院校基础课程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寻找出更多适应课程改革和血液水平测试需要的辅助手段。经过长期研究和总结,我们摸索出一套合理而有效的数学课程学习辅助手段,即数学小组。我们先给出数学小组的定义:数学小组是指以提高班级整体数学素质与能力为目标,以数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有组织有规律有层次的数学活动的学习整体。数学小组的活动时间主要安排在课后,以实现辅助课堂学习,实现班级整体数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为促进数学小组的有效全面实施,我们对数学小组的主要特点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

一、数学小组的组织结构

学好数学课程的主要难度在于掌握合理而全面的数学知识框架和细而密的数学知识点。学习主体中每个人构件数学知识框架的能力不同,对知识点掌握的全面性也各不相同。每个班级中都会出现较好掌握数学课程学习方法的同学与相对较差的同学。因此,在数学小组的主导人由任课教师担任的前提之下,必须组织一部分数学能力较强的同学作为数学小组的核心成员,以形成教师——核心成员——一般成员的线性组织分配路线。核心组成员要密切联系与配合,不断提高核心组的整体数学能力,实现蛛网模式管理的有效与高效实施。

二、数学小组的构成时间

以班级为整体的数学小组的组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每一个数学小组的组建往往需要学习的时间,这是由班级整体的数学能力和学生的组织素养所决定的。在我们试行的几个班级中,数学小组的组织建立往往需要一整个学期。

三、学生的组织素养

高职院校学生的组织素养是在职业院校的生活中逐渐提高的。职业院校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对学生个体在学习管理和宿舍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在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生涯后会十分注重自身的组织素质的培养。不仅如此,职业院校还会提供更多的帮助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比如,大多数学生在职业院校的第一学期就可能有进入学生会参加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机会,而学生会的合理分工和细致规划也给了更多学生以培养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工作岗位。因此,大多学期生学生的组织素养在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中就可以培养起来甚至是达到良好的组织素养需求。

四、学生的数学能力分析

在对不同班级的数学成绩调查及每次考试的试卷分析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这是每个班级中普遍表现的结果。个别班级甚至出现了极大的数学能力差距。这些数学能力较差的同学在学业水平测试中极具劣势,急需在学业水平测试前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以应对今后的职业需要。数学小组的组织结构和功效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综合应用蛛网管理模式和主动性提高管理模式,提高班级整体的数学素质。

学生的学习需求:职业院校学生的数学能力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多数职业院校学生对自身的数学能力有着较高的需求。现在学校多个专业中采取抽样分析原则,针对不同专业的三个班级整体进行了关于“数学学习原动力”、“数学能力需求”、“数学能力的再提高”的三项调查,结果发现,调查整体48%的同学对自身数学能力的再提高有着强烈的诉求,50%的同学对自身数学能力的提高有较强的要求。整体表现为对数学能力再提高的高标需求。在如此高需的情况下,普通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有极大的空间应用数学小组的管理学习模式以满足学习主体日益增加的数学能力需求。

五、数学活动合理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保证数学小组的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合理安排数学活动便成为数学小组高效运行的关键。充足的活动时间是数学活动有效实施的前提,在调查过程中不难发现,职业院校的学习压力较高中或大学较小,有较多业余时间可供数学小组利用,晚自习、周末都可以作为数学小组进行数学活动的有效时间。在时间保证的前提下,我们将数学活动分层次分模式分阶段实施。数学小组的核心目的是促使班级整体数学能力的全面提高,所以数学小组的主要活动对象是数学能力处于班级中下游的学生。在以数学能力优秀的核心成员的带动下,将数学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层次分层,层次分解不需过密,只需要按成绩与能力分成两个层次即可。对不同层次的小组成员进行符合其能力范围与能力提升目标的不同模式数学活动,更有利于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提高数学能力。在整个学期的数学小组活动中,我们还统一将两个层次的数学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在学期前期数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在于促进本学期知识结构与前面所学知识结构的有效衔接与结合,促进学生数学框架的有效构建。学期中段数学活动主要内容则是加强练习和实际应用是实现对知识点的有效理解和记忆并灵活运用。而学期期末的数学活动则更注重对知识结构的巩固与再提高,实现数学能力的全面夯实与提高。

综上所述,合理有效地利用数学小组在提高班级整体数学能力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有效利用数学小组的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各项数学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数学小组的全面推广不仅能应对学业水平测试的考核要求,更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应对今后职业生涯中面临的各项挑战。

参考文献:

[1]黄秀旺.初中数学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2011(06).

[2]杨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研究[J].数理化学习,2011(11).

五年制高职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篇10

1. 课程设置现状

五年制高职教育旨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但是由于对其主要目标理解的偏差, 导致像数学这类的基础课程均被排除在外, 个别院校甚至怀疑设置数学这门基础课程的必要性, 仅仅设置一些技术类的课程. 事实上, 如果没有数学这类基础课程, 学生其他技术类课程的学习将会非常混乱和吃力. 个别院校即使设立了数学基础课程, 但是课时也被大大缩短, 这些都严重影响着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发展[1].

2. 学生学习现状

随着家长观念的转变, 职业教育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五年制高职在校学生人数持续增长, 这样就造成学生素质差别较大. 在数学这门学科上, 因为数学基础较差, 进入学校后数学这门学科的难度增加, 致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仅抱有考试通过的心态, 缺少主动学习的动力, 也影响着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发展.

3. 教材应用现状

目前五年制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应用的教材已经无法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 与市场需求差别较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 市场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 但是目前即使已经实现与市场对接的数学教材也缺乏实用性, 教材内容仅是以往的数学知识点的罗列, 内容呆板、生硬、缺乏创新性, 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影响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4. 教学模式现状

尽管我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已经开始向大众化方向发展, 但是五年制高职教育起步较晚, 大部分院校是通过转型转变而来的, 这就使得大部分院校还带有原有的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 导致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相脱离, 个别院校甚至原封不动照搬高等院校的数学教学模式[2]. 另外, 随着五年制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的增长, 数学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增长, 教师的课业压力明显增大, 教师无法抽身研究全新的数学教学方法, 这也是造成数学教学模式单一的原因.

二、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目前五年制高职数学的教学中, 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教学任务繁重, 教学课时较少, 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 教材的针对性不强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 学校开始加大基础课程的教学, 开始注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开始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分层模块化教学, 其可以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可以在不改变各模块内容的情况下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改变教学手段, 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专业的要求[3].

三、分层模教学教材的编写流程

1. 进行资料的搜集

明确新入校学生的数学的基础情况, 这可以通过入学时的模拟考试进行. 与系部教师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 研究分层教学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 了解系部的课程设置情况, 详细了解相关的专业课程教材.

2. 提取相关的数学知识点

详细研究每一门课程的专业教材, 明确教材之中存在的数学结构, 提取教材中涉及到的所有关于数学的知识点.

3. 获取关于数学知识的刚要

与各专业课教研室进行沟通, 对已经提取的数学知识点进行详细的筛选, 获取专业课教学所必须具备的数学知识点. 与各专业课教师再次进行沟通, 分析探讨已经筛选的数学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

4. 进行分层整理

将已经通过筛选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整理, 根据数学知识点的内在逻辑性和系部的教学要求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 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块.

5. 评估模块的适用性

将已经建立的数学模块提供给各系的数学教师, 让教师评估数学模块的适用性, 评估模块是否符合系部的数学教学要求. 如果符合要求, 就按照已经建立的模块进行教材的编写; 如果不符合要求, 则需要对模块进行修改, 修改后重新进行评估, 直至符合系部的数学教学要求为止.

6. 进一步编写模块内容

为保证数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 应充分了解系部核心课程的设置情况及专业课教学中所需的数学知识, 了解系部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 数学教师要及时与系部核心课程教师进行沟通, 了解课程设置情况、课程所需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一步改进模块内容, 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1. 实现分层和模块的有机结合

模块化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前提, 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 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模块化教学和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数学教学方式. 通过两种方式的结合, 两种方式之间相互组合优化,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求, 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数学知识的需求.

例如, 我校工科类课程的数学为3 个学年的课程, 第一、二学年每周4 课时, 第三学年每周2 课时. 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实行分层教学, 根据前两学年学生的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 课程内容为函数与极限, 微分方程等内容. 对于C层学生主要讲解一些基本概念, B层学生要在此基础上讲解一些基本计算, A层学生要在B层基础上讲解一些基本的定理及其复杂的计算. 其考核方法为卷面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设定卷面成绩为R, 调整后的卷面成绩为R1, 则B层学生成绩: R1= R, A层学生成绩: R1= 100 - ( 100 - R) × 0. 8, C层学生的成绩: R1= 60 + ( R1- 60R1) ) × 0. 8.

2. 以服务专业为基本前提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作为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文化基础课程, 数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后期其他课程的学习质量, 影响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 从总体上来讲, 五年制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基本目标是服务于学生未来的就业, 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 服务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所以分层模块化教学必须以服务专业为前提. 进行分层时应该坚持“素质第一”的原则, 对于处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 并进一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一步进行分层, 这就可以保障教学的完整性. 进行模块划分时应该适当拓宽模块内容, 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时候考虑其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能力, 体现“拔高”的层级关系, 使之与专业紧密结合.例如可以在导数概念之后加入变率的相关知识, 电器类专业的数学知识可以介绍傅里叶级数等相关知识.

3. 实行“一个突破, 一个衔接”策略

仅进行整体的分层和模块还是无法满足五年制高职数学的教学需求, 因此还应该采用“一个突破, 一个衔接”的整体策略, 一个突破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根据人才的实际培养需要制定全新的教学模式, 例如可以开展讲解课、探讨课、开放课、习题等课堂类型. 以上四种课程类型可随时进行与模块教学课程的融合, 可以是单一课程的融合, 亦可以是全部课程的融合. 一个衔接就是要实现与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数学水平的衔接, 精简教学内容, 强化基本知识的应用. 总结: 现代社会, 数学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工具. 我们也必须承认, 任何一种专业人才都必须具备数学思维, 鉴于此, 我们必须进行五年制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 创新教学模式, 全面提升五年制高职数学的教学质量, 最大限度地发挥五年制高职数学的社会影响力, 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摘要:在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中, 数学作为文化基础课, 不仅课时较少, 而且教师的教学任务重, 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随着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五年制高职数学发展的道路.以往的教学实践证明, 分层教学适用于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此次研究主要探讨分层教学在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数学,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邹成.高职数学的分层模块化教学研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1) :137-140.

上一篇:关联性证据规则下一篇:天然气减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