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考试

2024-05-03

多元化考试(精选十篇)

多元化考试 篇1

一、中职数学考试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考试是教育测量的工具,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同时它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必要手段。但我们大多停留在“应试教育”的理论性考试上,学生都是为考试而考试死记硬背,这样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真正从考试中有新的收获,而不是纯粹的简单重复,改革现行考试模式已是迫在眉睫,将成为一种趋势。建立以能力为本的多元化模式的考试体系,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真正发挥数学学习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当前中职数学考试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中职学校数学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新的考试模式,深化数学考试改革,尽力摒弃“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单一而陈旧的考试模式,突出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本位要求。但现行考试仍存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重知识考核,大多数考试还是以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的成绩为主要评定基础。与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较,现阶段中职数学课程的考试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 观念陈旧,定位不当。

在课程学习中,学生通常把考试仅作为能否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奖励、能否及格获得毕业证书的依据;教师只是将考试当做教学的一个环节,认为数学考试就是为了提高学生数学课程的成绩,导致学生就是为了分数,不重视知识的深刻理解,不会在知识学习中体会和提炼数学的精神、思维和方法。由于考试目的的错位,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分数而考试,学习消极、被动,难以起到培养能力和素质的作用。

2. 内容死板,形式单一。

从考试形式上,基本上还是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结合的形式。通过一系列改革调整后,平时成绩比例有所提高,占最后综合成绩的60%,期末卷面成绩占40%。但学生的平时成绩打分还是缺少科学客观合理的细化标准,一些教师仅是依赖几次课后作业成绩和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等就给个综合平时成绩;更有甚者,采取课上只要回答问题,不管对错就给分;有的是临近期末,教师根据对学生的大概印象,随意给分。期末考试依然沿用传统的“限时笔试”的形式,试卷的内容教材化,题型标准化,试题基本就是数学教材上的例题、习题的翻版,偏重于考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重点考学生的理论记忆能力,真正能突出实践性创新能力的考题都很少或没有,缺少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题型。这样的考试模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效果,导致学生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失去了研究数学的热情。

3. 管理欠规范,考教不分离。

考试管理缺少规范性,没有实现考教分离。大多数都是任课老师直接参与所授课程的期末考试出题、评卷、录入成绩和试卷分析等,这样就会导致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只等期末任课老师划重点复习范围,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弱化了考试的检验效果。

三、更新考试观念,实现考试目的的转变

对于数学教师来说,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很单一,认为数学教学只是单纯的对基本知识的教授,考试则是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可是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满足中职数学教育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明确考试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素质的有效手段,而非目的。注重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所以对他们的考试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实效性。新的考试模式要有可操作性,考试内容要科学合理,具有实践意义,考试方式要便于组织实施。在数学课程的考核方法上,不再“一考定结论”,要注重强调学习的过程,因为学习的过程更能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和进步的程度,既要重视“结果”,又要重视“过程”。

在保留传统笔试的基础上,针对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一些简单计算题型,可以利用填空、选择、判断等形式进行测验,以此考查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其次,所谓“殊途同归”,在形式上建立多元化体系,让学生能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就使考试不再拘泥于完全闭卷测试,更趋向合理化。

四、建立多元化的考试模式

根据数学课程的考核目标,应该为学生建立一种手段多样化、评价综合性的多元化考试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传统应试考试的基础上,保留科学合理的内容,通过丰富考试形式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的科学评价,从而使考试具有实践意义。

1. 口试考试。

针对学生特点,适当增加听、说、读的口试考查形式。例如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求和公式是解题的基础,公式记不住很难进行实际运算。在考察这样章节的笔试前,可以让学生先以两个人一组为单位记忆公式,互相督促,互相鼓励,然后在教师的监督下一问一答背公式,最后教师根据每个人的记忆熟练程度打分并记入平时成绩中。学生会轻松获得此部分的成绩,在点滴的成功中,增强了自信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2. 撰写数学建模小论文。

尝试与传统笔试不同的考试形式,配合教学内容、结合专业实际,分组完成数学建模小论文。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建模论文层次,而是通过这种形式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及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编写一些与所学数学知识相关的实际应用性题目,将班级内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3—5人一组,学生自选题目,根据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建立数学模型,在教师规定时间内完成,写成课程论文并上交评分。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间由原定的7月25日推迟到8月8日,请分析这个决定的主要原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搜集数据可以将其抽象成数学模型,用函数的单调性知识加以解释分析。这种考试形式是将所学内容与实际问题或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相结合。能体现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知识与方法整理归纳和组织,不同程度地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社会调查、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由单纯考核课程的知识转变为对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归纳与总结,学会了研究,充分调动了潜在的创新意识。

3. 实操考试。

数学学科具有使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专业学习,适当融入实践操作考试形式。例如在立体几何《柱、锥、球及简单组合体》章节学习后,请每组的学生搜集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组合体,将其抽象成数学模型,制作等比例几何体模型,并对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进行计算;如何用彩带捆扎礼品盒最牢固等,教师对实际操作进行打分记入考试成绩。这样的操作测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帮助学生建立了空间观念。

4. 利用网络丰富考试的形式。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在线考试系统应运而生。我们可以根据学情在网络中建立学校的数学专项试题库[4]。以题库为基础,融练习、测试和考试于一体,可以满足学生的课后练习、自测,以及教师组卷、考试、改卷和成绩分析的需求。针对每一次考试,只需给出难易程度、相应的题型、分值等选择条件,考试系统会根据设置条件自动选出试题,组成一份试卷。学生答题完毕确认上交试卷后,考试系统就会直接进行阅卷给出分数,进而提高了考试的客观性、标准性、公正性,实现了考试的现代化。

综上所述,改革数学课程考试模式势在必行。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与对象,保留合理书面的考试,增加口试、撰写论文、实操、在线考试等方式,对于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数学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中职数学课程教育理念的更新,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导向功能,从而推动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广全,李尚志.数学(基础模块)(上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76-77.

[2]杨彰发.改革数学考试模式推动素质教育发展[J].考试改革,1999(1).

[3]齐瑞国,徐鹏奎.高校课程考试的现状调查与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10(1).

多元化考试 篇2

战略

单选题

下列企业采用的成长型战略中,属于多元化成长战略的是()。

A.甲碳酸饮料生产企业通过按季更换饮料包装、在各传统节日期间附赠小包装饮料等方式增加市场份额

B.乙汽车制造企业开始将其原在国内生产销售的小型客车出口到南美地区

C.丙洗衣粉生产企业通过自行研发,开始生产销售具有不同功效的洗发水

D.丁酸奶生产企业新开发出一种凝固型酸奶,并将其推向市场

【正确答案】C

多元化考试 篇3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公开招聘 ;多元化考试

中图分类号 D693.63

Discussions on Diversified Test of Open Recruitment

i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LIU Dong1) WANG Kaili2)

(1 Institute of Tropical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CATAS, Haikou, Hainan 571101;

2 Spice and Beverage Research Institute, CATAS, Wanning, Hainan 571533)

Abstract The author starts to study the necessity of diversified test of open recruitment, and then further analysis some questions in diversified test. Some solutions such as establishing open recruitment and test legislation system, finding key and classification, us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 innovating text mode and introducing of advance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 open recruitment ; diversified test

目前,农业科研单位是中国农业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主力军,是农业优秀科研人才的聚集地,是增强中国农业综合实力的排头兵[1]。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关键靠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才在综合竞争中日益起到决定性作用,农业科技创新的每一步都与农业创新人才息息相关,如何把杰出的农业创新人才选拔到农业科研单位就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选拔农业创新人才不能靠个人的“伯乐相马”,因此,加快探索研究出一套更加多元化的公开招聘考试机制就成为重要的课题,从而使一批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德才兼备、善于管理的科研管理人才及专业化水平高、操作能力强的工勤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1 农业科研单位公开招聘多元化考试的必然性

1.1 深入落实政策的需要

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明确了公开招聘考试中考试内容的设置,应为招聘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公开招聘考试科目与方式应根据行业、专业及岗位特点确定。考试可采取笔试、面试等多种方式。对于应聘工勤岗位的人员,可根据需要重点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测试。这为农业科研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多元化确立了政策法律依据,有利于农业科研单位拓宽用人视野、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在进一步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中为“不拘一格降人才”提供制度层面的保障与支持。

1.2 全面考察人才的需要

针对招聘岗位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考察途径和方法,才能够全面测试应聘者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专业技术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高分低能”的情况出现,从而能够更公平、客观、科学地评价应聘者的全貌。这既能促使农业科研单位发现优秀人才,又能在技术层面上把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与此同时,优秀人才能够在合适的岗位上激发出巨大的潜能,全面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对应聘者做到有效地甄别,实现知人善任、人岗匹配。

1.3 树立考试权威的需要

考试的权威性集中体现在效度和信度2个方面,具有权威的考试是对内容、科目和方式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科学设计的结果。考试的多元化能够有效地规避以往农业科研单位单一的考试手段和试题内容不能充分反映考试者的真实能力,试题同一性强,针对性、专业性不够的现象。此外,在招聘环节上能够很大程度地弱化长官的意志化和评价者的主观随意性。从而从根本上强化考试行为的规范性、科学性,使得考试结果更具有说服力,进一步提升应聘者对考试结果的认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招聘考试的有效性和可信性,使应聘者能得到相对客观的评价,极大地树立了考试的权威。

2 农业科研单位公开招聘多元化考试存在的问题

2.1 在政策制度层面上,立法层次较低,内容不够具体,相关规定较少

迄今为止,《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是涉及中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仅有的一部,也是最高级别的部门规章,各地方人事部门出台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相关暂行办法是在此框架基础上制定的。然而,部门规章较之于法律、法规,是处于最低层级的法律位阶,缺乏像《公务员法》一样类似层级的权威法律。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中关于考试的部分,绝大多数是原则性的规定,太过于笼统,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而且与公开招聘考试相配套细化的规定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从而容易出现考试中一些环节无法可依,执行程序无章可循,具体操作无依据的现象,直接影响招聘结果的公平公正,甚至发生违法违纪的事情。

2.2 在实践技术层面上,考试方式相对单一,考试内容设置不合理,考试科目比重失衡

当前,中国农业科研单位在公开招聘实践中,采用的考试方式主要有笔试和面试,很少使用目前先进的测评技术——评价中心,考试方法相对单一。虽然笔试和面试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应聘者的知识和能力,但很难全面、客观地考察应聘者的全貌,其中应聘者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等更是难以测定。

笔试试题的内容更侧重于考察应试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个行业和岗位的题型大体一致,没有突出行业与岗位的特点,试题与岗位结合得不紧密。面试一般是采用结构化面试,其内容千篇一律、模式化严重、针对性差。招聘的结果常常是应试能力较强,但专业技能缺乏的应聘者被录用;而一些能力较强,但缺乏考试技巧的应聘者则被拒绝[2]。

考试科目过多地参照公务员考试或借鉴其它考试,存在重公共科目,轻专业科目的现象,从而造成成绩比重的分配失衡,专业知识的考试比重很低,导致一部分专业知识好,但公共基础差的专业型人才与农业科研事业失之交臂。

3 规范农业科研单位公开招聘多元化考试的对策

3.1 完善公开招聘及考试立法体系

进一步加快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法规体系的建设,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首先,应加快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及考试方面的立法;其次,要建立健全公开招聘考试笔试、面试、专业测试、评分等各环节具体操作的单项法规和具体实施细则,如《公开招聘程序法》、《公开招聘监督办法》、《公开招聘考试办法》、《公开招聘考试违纪处罚办法》等规定[3]。

3.2 明确重点,分层分类,差异组合

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农业科研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的多元化。对于农业科研单位3类岗位的人员而言,其岗位职责任务要求有所差异,其考察的重点及其组合也应不同,这就要求对不同应聘者采用差异性的招聘考试。首先,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与党政机关工作相比,政治色彩和行政性质很低;考试按照分类原则,对于专业技术岗位,农业科研单位更侧重考察专业知识素质和学术能力;对于科研管理岗位,更强调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对于工勤技能岗位,更注重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4]。因此,组织公开招聘考试的方式、内容及考试科目都应该围绕上述重点进行设计,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在此前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层,以求更有差异性、针对性地进行招聘考试,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例,专业技术类分为环境保护与土肥组、加工检测组、热带作物组和农业信息组等学科组;科研管理类分为科技管理组、基地管理组、人事管理组、党政管理组等类别;工勤技能类分为栽培技术组、仪器操作组、农机维修组、割胶技术组等种类。最后,在分层分类的基础上,以能力为导向,针对不同的岗位考试设置不同的科目和内容,明确笔试和面试的重点及关键要素,组织分类分层的差异化考试,科学确定成绩权重和分数线,以提高招聘的有效性,加强考试结果的可信性,实现人岗匹配。

3.3 创新考试方式,引入先进的测评技术

评价中心技术是一种人才选拔方式的综合体,它包括心理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案例分析、模拟会议、即席演讲等方式,是一个基于多维度、多方法、多专家的测评技术。评价中心技术能从多个方面对应聘者进行评估,包括政治取向、价值判断、个人品质、学术水平、应用能力和人际关系等内容。科学有效地使用评价中心技术,能够弥补传统笔试、面试考试方式的不足,丰富测评的手段,从而更全面、客观地还原和评价应聘者的全貌,将适合的人才选拔到适合的岗位上,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带来的好处。因此,要在完善考试方法,在笔试、面试的基础上,加快人才评价中心测试的开发应用,为农业科研单位招聘到优秀的人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翟 勇. 我国公益性农业科研的主要特征及管理机制研究[J]. 农业科技管理,2008,27(1):9.

[2] 马思凤.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问题与对策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1.

[3] 鲁晓辉. 我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问题及对策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0.

《旅游英语》考试方式多元化研究 篇4

近几年, 国家教育部启动了以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的高教教改工程。因此, 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 教师在课程教学方法上正进行着改革探索, 希望课程教学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同时, 也能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能反映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 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授课水平。同时, 通过创新的考试方式, 实现对学生更全面的评价。本文通过对《旅游英语》课程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其多元化考核对策。

二、分析《旅游英语》课程特点

《旅游英语》是旅游专业的应用型英语, 它与一般英语或其他专业的专业英语不同。学生通过对《旅游英语》课程的学习训练后, 能够直接运用到旅游行业中去, 是专门化的英语。因此,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旅游英语, 其课程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专业性强

《旅游英语》课程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职业专用英语。其中, 具有成型的专业词汇及专业语言结构模式。此课程要求学生贴近旅游专业, 掌握一定的旅游专业词汇和口语常用句型, 并熟悉本专业的文体形式。此课程强调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尤其是旅游信息传递的能力, 即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的能力。除此之外, 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必然会涉及到深厚的旅游专业知识, 旅游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及旅游景点、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资源等各种相关的知识。因此, 它的专业性很强。

2. 综合性强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产业, 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建筑、宗教、文学、艺术、园林等多学科的知识, 《旅游英语》课程内容也非常广泛, 涵盖了机场、车站及码头等旅游交通、酒店、旅行社、旅游风景名胜区、旅游购物等旅游六要素中的诸多内容, 因此它的综合性很强。

3. 实践性强

理论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 英语导游员的翻译工作特点之一就是运用能力强,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旅游英语理论知识并可以将其熟练运用于工作当中, 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导游员。

三、考试方式多元化探索

根据以上课程的特点分析, 对《旅游英语》这门课程来讲, 期末考试只采用一纸试卷是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因此, 应该运用多元化的考试标准, 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其中, 考试内容就要全面, 应该重视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考核, 以避免对单纯基础知识的考核。

1. 多元化考试形式

考评形式应该包括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查, 口试与笔试, 独立与分组合作相结合。笔者在2006级、2007级生态旅游专业班级尝试了分组实践活动, 并对各组表现进行考评, 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 准备积极, 由于集合了大家的智慧和能力, 又具有竞争性, 考评效果很好, 也起到了以考查促进学习的作用。

2. 多元化评分方式

我院多年以来推行:“综合成绩=期末考试×80%+平时成绩×20%”的评分方式。但笔者认为, 针对《旅游英语》课程的特点, 应推行多种评分方式, 适量增加平时成绩的份量, 以更好的鼓励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 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 以增强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

因此, 在平时成绩中, 除了包括基本的课堂出勤等条件外, 针对课堂上的表现, 应增加运用情景模拟表演的形式, 对学生进行考核, 使平时成绩增至总成绩的40%左右。

3. 期末考试内容的多元化

(1) 英语导游词写作及讲解

首先, 要求学生通过运用字典、相关书籍、网络等独自完成一个完整的英语导游词的写作, 包括欢迎词、欢送词和某一景点的导游讲解词。然后, 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室, 模拟讲解其内容。最后, 根据学生的写作及讲解情况, 评定出分数, 计入期末考试成绩中。

(2) 旅游英语关键句型口译

从教学中总结出旅游工作中的常用句型,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 列出所有句型, 并对每一位同学进行单独考核, 通过口译内容评定出分数。

(3) 情景模拟表演

情景模拟表演考核法在《旅游英语》课程考试中的使用, 集中在旅游饭店内的接待服务过程中, 可以使学生掌握旅游饭店中, 门童、接待处、问询处、客房、餐厅、康乐部等相应岗位的人才规格和要求;通过相应的情景所体现出的教学内容的改革, 使其更能体现面向市场的特色, 有利于旅游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真正考核出学生平时学习的真实水平, 从而也为学生到旅游饭店企业中定岗实习、工学结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 考试改革应是观念的改革。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 学生也要适应这种转变, 从重视知识的学习到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考试方式是一个指挥棒, 它会引导学生朝着教师希望的方向前进。因此, 对《旅游英语》课程运用多元化考核方式是很实用的, 它能有效地考核出学生英语运用的真实水平,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理论知识, 并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在旅游业工作中的交际能力, 使其能够适应旅游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 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精神。本文在分析《旅游英语》课程的特点基础之上, 提出《旅游英语》课程考试方式的多元化建议。

关键词:旅游英语,考试,多元化,情景模拟表演

参考文献

[1]邬维敏:英语情景教学方法初探[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2002 (6) :95-97

多元化考试 篇5

摘要:非学历证书考试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引导人才结构市场调节,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实现非学历教育证书考试多元化发展,以构建现代化的国民教育体系为出发点,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发展目标,为社会推荐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促进人才自由流动,推动我国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非学历证书考试;意义;问题;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各个层次的人士都在为工作而努力,有的为找到一份工作,有的为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都在不遗余力地忙着参加各种非学历技能考试,希望拿到更多过硬的认证,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获得更好的的工作和待遇。非学历证书考试如何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开拓发展的空间,引导人才结构市场调节,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非学历证书考试的.价值意义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兴起的非学历证书考试热,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意义,反映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情况,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非学历证书考试具有以下两个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非学历证书考试是指一些机构针对应试者进行的专业知识鉴定和能力甄别的凭证,是其知识和能力的证明,也是应试者找到工作的重要屏证。非学历考试能够对应试者提供很好的鉴定,也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速度不断加快,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求职市场上更加看重应聘者的职业资格和专业技能,也非学历证书考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非学历证书考试为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非学历正式考试是我国国民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我国教育培训的多元化发展,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也给每一个有追求的人士提供了很好地自我职业发展途径,给应聘者提供更好的就业凭证,也引导更多的人通过努力学习考取职业证书,以便更好地就业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能够很好地缓解就业压力,减少各种矛盾冲突发生。同时,开展非学历证书考试认证也是我国人才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有利于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我国非学历教育证书考试存在的问题分析

1.管理制度不完善,认证机构管理滞后

我国开展非学历证书考试起步比较晚,各种制度和体制不够完善,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是考试管理制度不完善,认证程序不规范。尤其是当前对各种非学历证书的管理不细致,管理权限和范围也未能足够明确,没有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对认证机构资质管理的制度,使得当前的认证市场较为混乱,认证机构良莠不齐,认证质量鱼龙混杂,影响了非学历教育考试市场,也影响力各种资质证书的社会公信度。

2.考试认证缺乏特色,综合服务性不足

实施非学历教育考试认证的目的是引导专业教育和自我职业发展,注重个性人才的选拔以及人才的个性潜能挖掘。由于当前的考试还在发展完善中,意在通过综合考试来更好地发掘应试者的创造性。由于起步晚,管理不完善,当前的认证考试缺乏专业特色,服务意识不强,还不能真正引导人才向特色化、多元化、高端化发展,不利于其长远可持续发展。

3硬件设施滞后,考试方式单一

非学历证书考试主要是对应试者进行专业技能鉴定,这就要求考试设施必须先进,考试方式灵活,真正对人才进知识和能力评定。传统的考试方式一笔试为主,只能考察应试者的知识水平,无法全面考核他们的技能水平,需要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通过严格的程序来考核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当前很多的非学历证书考试都是沿袭传统的笔试方式,以闭卷考试的方式检测应试者的能力,这种考试手段非常单一滞后,而且考试缺乏较高规格的硬件设施和场所,这是制约我国非学历证书考试的重要因素所在。

三、我国非学历证书考试多元化发展模式的思考

1.以人才质量为根本保障,建立健全考试管理体制

非学历教育证书考试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以社会认可为重要前提,以保障人才质量为根本宗旨。要想针对获得社会的认可,让应试者真正获得能力,找到工作,必须坚持以质量为唯一目标。当前我国的非学历教育证书考试种类繁多,考试的时间安排分散不统一,考试方式也各不相同,要想确保认证质量,必须从管理体制入手,建立健全各项考试和管理制度。因此,要真正做好非学历教育考试证书管理工作,制定严格考试管理程序,并且能够将各项制度落实和细化,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确保非学历证书考试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奖惩激励机制

由于非学历教育证书考试在我国涉及的范围非常之广,不仅影响应试者的工作,也影响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强化考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无论是考试的形式内容,还是考试的组织形式以及执行等具体工作,都需要专家和学者的参与,要求综合能力强、个人素质高的知识分子来参与其中。因此,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广泛吸纳更多的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专家学者加入考核队伍,紧跟社会发展实际,适时调整考试内容、方法和形式,为非学历教育证书考试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

3.完善非学历证书考试体系,提高考试项目含金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竞争力的人才必须具备高层次的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着就为我国的非学历教育证书考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市场,也考试提车了更好的要求,各种培训和考试机构必须结合市场发展需要,完善考试体系建设,高水平组织各种考试,不断提高考试的质量,增加证书的含金量。

大学英语多元化考试模式的探索 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考试,模式,多元化

1. 引言

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之相应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内容上作了很大的调整。大学英语考试被用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反作用力,即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考试的功能主要有评定功能、诊断和反馈功能、预测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但是现有的考试尤其突出了考试的评定功能,很少或者基本上没有考虑到考试的其他功能,这就使得应试教育一演再演,阻碍了素质教育的真正施行,也导致了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进而出现了考试中常见的作弊现象。因此大学英语考试模式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2. 从考试的功能谈大学英语考试改革

2.1 考试的评定功能要求大学英语考试加入口语测试

考试是用来评价、鉴定被测人在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否达到规定的标准和水平的一种方法。这就是考试的评定功能,是各种水平考试、资格考试和标准考试的依据之一。在测试大学生英语应用是否达标时,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我校对英语考试作出了调整:加大听力比例,增加了快速阅读。但是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试模式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评定能力不完善,突出表现在缺少口头语言应用能力的评定上。所以大学英语考试中应该加入口语测试,从而促使考试的评定功能完善化。

2.2 考试的诊断和反馈功能要求大学英语考试加大听说在考试中的比例

考试成绩能够检测出考生在知识和能力掌握上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而给学生提供改进学习的信息,同时也能为教师提供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信息。这就是考试的诊断和反馈功能。我在近十年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涯中,发现听说为大多数学生的弱项。然而听说是与人交流最重要的应用能力,所以加大听说在考试中的比例很有必要,以便师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真正做到以考促学,同时在日常的考试中给学生成绩报告单是极其必要的环节。

2.3 考试的导向功能要求大学英语考试模式的改革先行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考试的导向功能是指考试的要求“指”向那里,教师和学生就会“打”向哪里,以期达到考试的要求,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中国多年来一直奉行应试教育,因此推行素质教育就需要考试改革先行。考什么、考试模式的改革将会直接影响到教与学,所以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下,按照合适的比例考试就显得异常重要。合理的考试模式会使师生应考而教、应考而学,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2.4 考试的预测功能要求大学英语考试因材施考

主考者可以通过对应试者的考试,在了解应试者的现状的同时,看到应试者未来发展的趋势。从英语学习的长效性和连续性看,重点测试放在期末考试上存在很大的弊端,对学生的短期学习缺少监控,因而导致学生对自己学习状况缺少了解而少了方向,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测试模式应该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出现。测试的重点应该放在平时而不是期末。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根据语言的特点连续不间断地学习。

2.5 考试的激励功能要求推行适合时代要求的考试模式

衡量教与学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就是考试成绩,考场被认为是教师与学生展示成功的平台,优异的成绩通常意味着教与学取得了双丰收。优秀的成绩是教师教学的成功和学生学习的成就,正是这种“成就欲”能极大地激励学习者和教育者的积极性与上进心,使他们能够更加勤奋地学习和工作,这就是考试的激励功能。争取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无论对学习者还是教育者来说都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内驱力。所以考试模式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心理内驱力。

3. 大学英语考试模式的改革

3.1 大学英语考试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测试把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语法知识列为考查的重点,考查听力、翻译能力的内容偏少,对口语能力的考查仍为空白。传统的测试中考理解能力和语言语法知识的内容占55%,而语言运用能力,即听力、翻译、写作的部分只占到试卷总分的45%。为了迎合我国社会对高级人才外语综合能力的高要求,根据大学外语教学大纲和我院的教学特色,我们应该把教学和测试的重点放到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上,即加大听力考试所占的比例,并突破我院口语考试零的空白。

3.2 大学英语考试形式的改革

在考试的形式上,要改变以前平时+期末闭卷的考核方法,实行多项、综合、多种形式的全程性考试。考试用平时考核、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主要体现在包括作业、课堂表现、出勤率等方面,这部分在我院的实践中占20%—30%;阶段性考核,主要指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则是这门课程的终结考试。阶段性测试我院正在试运行阶段,它的加入使得考试形势更加符合英语语言学习的规律,从而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3.3 大学英语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

过去的考试是客观题占绝大多数,只有15分的作文题。这样的考试既不能考出学生的真才实学,又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考试改革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三基”知识,而且注意检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上课中就应该注重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淡化分数。我院考查课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考试课报告实际成绩按学分算。自然,这样的评价方式也使评分标准发生改变,标准答案受到冲击,突出表现在翻译与写作上,既然鼓励学生创新,自然不能按照统一的答案评分,答案应是多样化的。

4. 阶段性测试模式

阶段性测试是整个过程中最繁琐、最难的步骤,包括试题库的建立、成绩的给定、成绩报告单的发放、成绩的登记等。由于有了现代化的技术,这些工作可以借助计算机轻松完成。对每一单元的测试都有听说测试和笔试。只有在听说测试合格的基础上才能申请笔试。笔试的失败会引发又一次的听说测试和笔试。这样突出体现了听说能力的重要性。流程图如图1所示:

5. 多元化的考试模式的尝试

新生入学的大学英语测试很重要,根据各项应用技能的测试结果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等级,也就是很多学校现在采用的分级教学。阶段性测试包括每课听力测试、口试及笔试。可以借助计算机考试系统规定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测试。而且允许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重复测试。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可以分以下不同的模式。

5.1 学期成绩=平时成绩(20%)+阶段性测试成绩(60%)+听说测试(20%)

针对平时测试+阶段性成绩优秀者(90分以上者)免期末考试,只对其之进行适当的听说测试。这样既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又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5.2 学期成绩=平时成绩(20%)+阶段性测试成绩(30%)+期末成绩(50%)

对于平时成绩+阶段性测试成绩介于70到90之间者,通过三种不同的测试评定其学期成绩,使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够达到中等要求。

5.3 学期成绩=平时成绩(20%)+阶段性测试成绩(20%)+期末成绩(30%)+听说测试(30%)

对于基础偏差、学习有些困难的学生,既注重其更多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其听说应用能力的培养。除了3种不同的测试,对其外加稍低水平的听说测试,改善其“聋哑”英语的现状,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增强信心,打下基础。

6. 结语

大学英语多元化的考试模式能根据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促进教学内容改革的深化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此种考试模式的使用将会促进教师在大纲的要求下在教学内容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将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口语课程加入大学英语课程中将通过试点后全面展开。考试模式的多元化能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根本性变化,在这种考试模式下,原有的课堂讲述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以学生为主题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随之呼出;多元化的考试模式促进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与能力,这种考试模式能大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考试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型意义重大。改革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努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利用信息的手段,从学习理念上变单纯阶段性学习转向终身学习,知识性学习要转向能力性创新性学习。多元化的考试模式能够促进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变考试为学习过程,能够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项目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会秘书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座谈会”纪要[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3, (2) .

[3]教育部考试中心.能力考试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9.

[4]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5]张迎春等.对大学英语测试改革的探讨[A].戴炜栋编.中国外语教学法回顾、探索与展望[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6]王建武.利用四级测试数据对教学反拨之探讨[J].西安:外语教, 2006.05.

[7]吴启迪.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外语, 2004.

[8]吴滔, 刘县军.校内大学英语考试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分[J].教育与职业, 2007, (02) .

[9]吴长青, 张瑛.谈CET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文教资料[A], 2007, (03) .

[10]乔玉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英语考试改革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J], 2005, (05) .

高职能力本位的多元化考试模式探究 篇7

一、传统考试模式的优势与劣势

1. 传统考试“四多”“四少”现象

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活动多以考试来作为最终验证方法。传统考试模式目前存在“四多”和“四少”现象, 即闭卷考试多, 笔试考试多, 理论考试多, 统一考试多;开卷考试少, 口试、答辩考试少, 技能操作、实践考试少, 因材施教考试少。考试模式“四多”现象说明其简单易行, 而“四少”现象也说明需要更多的能力考试。

2. 传统考试模式的优势

传统考试模式中, 理论课考试以集中笔试为主, 实践考试多以上机操作考核为主, 这两种考试模式有着共同的特性, 即以试卷做为考试的载体, 以理论知识点或技能操作要点为主要考核内容, 集中统一命题, 考试答卷标准统一。这种传统的考试模式沿袭悠久, 是长久以来选拔人才和评定学业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它具有较好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因为试题统一, 所以考核内容难易程度一致, 标准答案统一, 所以评判依据一致, 一杆公尺正定差毫。这种传统考试模式具有较好的便捷性和广谱性, 能适应考生人数众多的客观现状, 能有效地节约资源, 且执行效率高、方便易行, 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完成考核。

3. 传统考试模式的劣势

目前在高职工科专业教学中, 考试模式存在了诸多问题, 譬如, (1) 学生考试导向错误, 考试目的只是为了获得分数、学分、证书或文凭, 偏离了对学习的价值取向; (2) 重视终结性考试, 忽视了形成性评价。考试多数一次性完成, 难以准确评价学生的综合水平, 更无法评判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3) 考试形式单一, 基本采用传统老套的试卷作为考试载体。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及个性化特点的考核, 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作应付式死记硬背, 学生对学习没有求知欲, 更谈不上“创造性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考试模式改革的主旨思想

1. 考试模式应体现“能力本位”思想

国务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人的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因此, 考核内容不应仅局限在教科书, 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应该灵活多样, 要能体现出学生能力的合理评价。

高职院校应主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以利于其今后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环境和企业岗位。职业能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1) 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指我们在职业活动中的学习能力、文字及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协调能力等等。此外还有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 以及抗挫折心理承受能力等。 (2) 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是高职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胜任工作岗位的专业能力。 (3) 职业综合能力。即国际上普遍关注的“关键能力”, 主要包括: (1) 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指运用数学和测量的能力、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运用外语交流的能力。 (2) 方法能力。主要指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准确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承受能力。 (3) 社会能力。主要指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 (4) 个人能力。主要指个人的社会责任心和诚信的职业道德, 以及爱岗敬业、认真负责、注重细节的个人品格。

2. 考试模式应体现“多元化”特点

考试模式多元化趋势主要体现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所实施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与培训 (GBET) 体系中。考试形式和内容都必须吸纳多方信息资源, 充分发挥学校主体、社会协作的作用, 多方面实施多元化考试制度的改革。考试模式的“多元化”应体现在参与考试评价的人员“多元化”、考试内容的“多元化”和考试形式和手段的“多元化”等方面。

首先, 参与考试评价的人员“多元化”, 应包括与课程实施密切相关的各类人员, 主要有:授课教师、学生主体、企业指导专家等等。授课教师需要在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各个细节作相应的指导及考核, 学生主体需要对自身及他人作相应的评价, 企业指导专家主要对学生的综合情况作考核点评。通过上述群体共同发挥作用, 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其次, 考试内容的“多元化”, 主要考核职业素养、理论知识、实践技能, 以及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第三, 考试形式和手段的“多元化”, 主要侧重在阶段性考试及组织形式上的多元特点。阶段性考试主要包括:日常测评、短阶段考试、长阶段考试及综合考试。日常测评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方面的考核与评价, 组织形式主要是由各级管理责任人 (车间负责人、线长、组长) 等负责考核学生平时的职业态度及职业能力。短阶段考试主要是针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试, 组织形式可采用闭卷、开卷、知识竞答等形式。长阶段考试主要是针对操作技能的考试, 组织形式可以是技能测试、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考核等形式。综合考试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考核。提供适量的自选题和创新能力题, 采用汇报答辩和创新设计等形式进行考试, 为优秀学生展示才华搭建舞台。

三、零件的三轴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考试模式改革尝试

遵循考试模式改革的主旨思想, 着力立足“能力本位”构建多元化特征的零件的三轴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考试体系。

1. 职业素养考评

零件的三轴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中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态度 (出勤、7S等) 、科学学习能力、组织或完成任务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根据以上几项制定日常评价考核表 (见表1) , 分别由学生自评, 由学生扮演的各级管理员 (组长、线长等) 互评, 由教师对特别学生 (有特别事件的学生) 点评。

2. 知识与技能考试

其中, 理论考试采用短段阶段考试方式, 一般安排在两个项目完成后进行, 采用闭卷、开卷或知识竞赛等形式;技能考试采用长段阶段考试方式, 安排在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之后完成, 分别参考苏州市劳动局中级职业资格标准和高级标准, 采用技能测试、技能竞赛及职业资格考核等形式。

3. 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考评

零件的三轴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考评汇报安排在整个课程的最后, 综合考试可采用汇报答辩或创新设计的形式, 特别邀请企业专家和学生及教师一起对各小组进行综合点评。

考试制度的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需要教师通透课程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拓展知识, 需要教师在整个课程实施中精密细致地安排各项考试, 需要教师具有极高的热情和耐心来坚持完成;同时也需要学生尽力配合, 特别是扮演企业管理人员的角色参与评定其他学生, 需要他们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持之以恒地客观公正地协作老师完成评价, 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其职业综合能力。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职教育考试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提出转变考试观念, 针对零件的三轴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构建一套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相适应的多元化的考试体系, 突出高职教育“素质、能力本位”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能力本位,多元化,考试模式

参考文献

[1]刘锁娣.职教探索与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10, (3) .

[2]尹金金.基于企业需求的关键能力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07, (6) .

[3]张健.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建构[J].高等职业教育评论, 2009, (10) .

多元化考试 篇8

考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要素之一, 也是评价教学效果、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采取恰当的考试考核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职高专教育考试主要有诊断性考试、形成性考试、鉴定性考试和素质测评。诊断性考试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专业背景, 常用于新生入学考试或教学过程中检查学生学习效果、诊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分析考试结果有助于因材施教的实施教学。形成性考试是指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随堂测验、单元测验、阶段性考试等。形成性考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 这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培养刻苦认真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教师通过考试结果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教学动态, 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鉴定性考试是一种总结性考试, 该类考试必须根据课程目标或有关标准对合格与不合格做出明确的界定。考试成绩是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及其能力的证明, 是学生获得学分的依据。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各种认证考试、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等都属于此类考试。鉴定性考试的成绩可以作为用人单位录用与否的依据之一。素质是内在的, 对素质的测评需要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和结果加以评定。素质测评是对外在的行为表现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做出评价, 指出成绩和不足, 并引导学生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2 目前国内高职考试的现状

目前高职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的方法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进展和显著的成果, 然而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考核方法的改革却明显滞后于整体教育教学改革。现行的考试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存在不适应的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考试形式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高职课程考试采用的形式主要有期末闭卷、期末开卷、口试、成果试 (课程论文、社会调查报告、作品等) 、操作试、计算机及网上考试、资格认证考试、观察考试。闭卷考试仍是是最常见的考试方式。科学、有效的考试应基于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与之相应的课程目标, 选择能够充分体现课程目标要求的具体知识、技能与能力, 恰当确定考核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以及技能与能力层次的要求, 保证考试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综合性。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考试内容的选取依据为教材或课堂所授内容, 因此考试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脱节。

3 选用加强平时考核的多元化考试方式

3.1 加强平时考核, 充分发挥考试的督导功能。

平时考核属于形成性考核, 在形式上有课堂练习、互动、小测验、试验、作业等。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和检验的内容方面灵活运用。每次考核都可以一定的比重加入课程总评成绩, 考核涉及的内容越全面, 越细致, 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加强平时考核, 步步监测学习过程, 使得学生的每一分都来之不易, 便可避免主要由期末考试决定学业成绩的弊端, 激励学生将功夫用在平时, 而不是期末突击。若采用传统的平时成绩占较少比重的考试方式, 仅仅靠期末突击也有可能侥幸过关;而若平时成绩占比较高 (比如70%) , 考期末突击肯定是不行的, 势必会激励学生平时下功夫, 提高学习质量。平时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起到检测的作用, 易于学生更早的发现不足, 及时赶上。同时, 教师也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改进教学。由于平时考核在形式上更为灵活, 实施也更加方便。为了促进学习, 提高学习质量, 可以加大平时考核占总评成绩的比重。当然, 加强平时考核需要结合规范、严谨的方法才能科学的评价学生的课程成绩, 这必然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因此, 加强平时考核, 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进取精神, 发挥考试的督导功能,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判定教学工作的成效, 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的改进教学, 保证教学质量。

3.2 选用能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应的课程目标的考核方式。

由于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例如, 有的课程理论性较强, 有的课程对技能的要求较高。) , 相应的考核方式的选取也应多元化, 期末考核的形式应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来确定。对于高职学生来说, 对专业能力的考核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 两种能力可分别考核。理论部分考核根据课程的特点可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案例分析、调查报告、课程论文等形式;技能考核部分可以过程式考核为主、根据课程的特点可采用作品、实际任务、动手操作、职业技能鉴定等形式。综合成绩除了依据理论部分期末成绩和技能部分期末成绩外, 还要依据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有助于更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 鉴别学生的差异性, 实现考试诊断功能, 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3.3 注重考试的反馈作用。

期末考核不应该是课程学习的终结, 通过考试, 学生可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对考试成绩分析, 可发现学生在知识体系、运用知识能力、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情况。教师对考试结果的分析有助于改进教学。师生交流, 共同分析成绩, 则会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4 通信技术专业考试方式改革

4.1 加强平时考核, 改变“重期末、轻平时”的评分模式。

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 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 坚持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所占比重由课程目标决定。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各占最终成绩的50%。平时成绩的组成及占比为:课堂表现40% (课堂提问、课堂讨论) 、作业的完成情况30%、阶段性测试成绩30%。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应加大平时考核所占的比重, 依据课程的特点可占到课程总成绩的70%或完全由平时的过程性考核决定。

4.2 考核方式多元化。

考核方式要多元化, 平时的形成性考核可以是作业, 也可以是自己设计制作的产品、发明、实践活动分析报告、课程论文、电子设计大赛成绩等。为鼓励学生积极实践, 可灵活设定考核标准, 例如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成绩优异可在总成绩中加10分, 获得专利可在相应的课程中加10分, 通过职业资格认证可加10分。改变评分标准的单一性, 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能更加全面的考核课程目标是否实现, 使考试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到标杆作用。

5 结论

加强平时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进取精神, 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和鉴别学生的差异性, 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判定教学工作的成效, 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的改进教学, 保证教学质量。注重考试的反馈作用, 有助于改进教学, 会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摘要:加强平时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培养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 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和鉴别学生的差异性, 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判定教学工作的成效, 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的改进教学, 保证教学质量。考试结束后, 重视考试的反馈作用, 有助于改进教学, 会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关键词:平时考核,教学目标,考试方式

参考文献

[1]戴远威, 姜文联, 何敏等.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13) .

[2]张妍, 谢声和.浅谈高职院校考试方式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 2012 (3) .

[3]韩素军, 高职院校考试方式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 2011 (29) .

多元化考试 篇9

(一)美国式开放招生模式。

开放招生是发达国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而采取的新招生模式。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是大学独立选拔制,各类大学均采用开放招生。考生申请高等院校入学时,须参加大学指定的社会考试服务机构举办的测验:学术评估测验SAT或高校测验ACT。学术评估测验SAT是美国教育测量服务中心(ETS)于1994年对原有考试制度改革后推出的新考试形式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新SAT是学术适应性测验,通过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估其是否具备大学学习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而高校测验ACT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测量他们是否具备在大学学习所必需的能力。除此之外,美国大学招生时还有其它测验,如心理学公司的大学资格测验、教育测量中心的中学与高校能力测验等,但现在SAT和ACT成为使用最多的考试,一般大学都要求入校新生送审两种考试成绩中的一种。

(二)欧洲的资格认定模式。

英国、法国、德国是主要采用资格认定模式的国家。所谓资格认定,就是指学生中学毕业只要通过考试,就可获得中等教育毕业证书,同时也取得大学的入学资格。

英国的A LEVEL资格考试:A LEVEL即普通教育高级证书,是英国的国民教育课程,也是英国学生进入大学前的主要测试课程。A LEVEL课程是与普通中等教育 (GCSE) 直接衔接的高级程度课程,在英国学生凭A LEVEL的成绩可直接报读大学。A LEVEL课程虽然源自英国,但目前已成为被150多个国家的数千所大学所认可的大学入学考试证书。

德国的高中毕业资格认定:德国的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只要通过考试,在获得高中毕业资格的同时,也取得大学的入学资格,可以直接到大学登记注册。高中毕业资格考试成绩采用分级制,从高到低至6级,大学和学生根据学分和兴趣双向选择。

法国的业士资格认定:法国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前就必须通过“业士考试”,它既是对中学结业的制约,又是“大学第一阶段的一部分”,能为学生打开大学之门。同时法国大学的招生制度比较灵活,招生对象不限于应届的高中毕业生,历届业士考试合格者或者具有符合所要求的经验某些专业的人都可申请入学。

(三)日中式统一考试模式。

统一考试是传统的大学入学考试模式,实行这种模式最为典型的国家是中国和日本。

日本现行的大学招生考试是“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和各大学的个别考试并行,通过这两种考试来综合考查考生的学力、能力和适应性等。“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由日本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判定考生在高中阶段的基础性学习的完成程度,各大学利用该考试主要是“判定考生是否达到了一定的学力水准”。第二次考试由考生报考的院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要求单独自行出题,主要考学术性的问题,有四大类型:个别学历检查、综合能力检查、专门针对职业高中和综合学科毕业生为对象的选拔考试、AO考试即招收适合自己校情的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第一次考试的成绩参加各校符合自己志愿的考试。虽然有两次考试,但是日本大学生的选拔完全由各大学独立自主进行,日本政府尊重大学的选拔权。

中国高考一直是以统一招生、统一考试、统一录取方式为主的,虽然近年来部分高校有了一定的自主招生权和命题权,但这种权利只限于某些专业,自主招生也有名额限制,占计划招生的5%,还不能构成独立的考试类型。

二、美英德法日中六国大学入学考试模式多元化产生的原因

(一)欧美的大学入学考试模式产生的根源。

欧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核心———人文主义的发展催生了自发式的多元文化。这种多元文化传统不仅影响了人们对教育内容的选择,而且全面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是欧美各国多样化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根源。

美国多元文化是在各国移民文化从冲突走向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各国文化之精华相互渗透、彼此交融,使美国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多样性的文化使教育内容非常广泛,因此大学入学考试内容既重视自然科学,又重视人文科学的发展。美国在教育上实行地方分权,联邦政府对教育没有直接的领导权。美国具体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由教育行政机关、州教育委员会、州教育厅长和州教育厅具体执行,这样也会对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产生影响。

(二)日中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产生的根源。

虽然日中两国以往都是以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为主,但是近年来日本采取了统一考试和自主招生并行的策略。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的泡沫经济开始破灭,使日本经济发展陷入长期停顿状态。为此,日本政府提出了“科技创新立国”的战略,“科技创新”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活力与创新力,从而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提出了要求。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要求它的体制必须灵活,同时必须放宽国家对高等学校的严格控制,使各个高等教育机构能够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并参与市场竞争。因此,日本的统一考试和大学自主招生才得以相得益彰。

而中国历史悠久的科举应试教育的余毒对当前中国高考制度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加上当前的现实困难,使得中国高考制度过于单一。对中国教育改革来说,只有多元化的思想深入人心并成为社会共识后,加之以有效的集体行动和制度保障,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才能全面实施多元化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

三、各国多元化大学入学考试模式对中国高考制度的启示

伴随教育现代化的到来,世界各国出现了多元化的大学入学考试模式。中国大学入学考试也应作出相应的适应性调整,当前出现了一些新的改革发展趋势。

(一)转变考试观念,树立科学的现代考试观,端正对考试目的的认识。

高校入学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为了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才的培养做准备。因此,高校入学考试改革要强化学生兴趣和学习能力的考核。

(二)选拔方式弹性化。

针对统一考试存在的弊端,各国在高考改革中普遍重视改进选拔方式,从注重单一高考成绩转而重视弹性化选拔方式。如目前我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以统一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为主,同时试行高校自主招生。教师面试制度值得提倡,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

(三)考试改革法制化。

以考试法规建设推动考试改革,这是各国教育改革中共同的做法。近年来,在展望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时,各国政府都以高规格的文献或法规予以重视。我国也相应出台了有关高考、自学考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等法规,以维护考试和考试改革的权威性、合法性。

参考文献

[1]于钦波, 杨晓.中外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比较与中国高考制度改革[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0.

[2]李克建.各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模式分析[J].上海教育, 2003, (13) .

[3]中外大学入学考试制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J].上海教育科研, 2003, (02) .

多元化考试 篇10

关键词:分类考试,校企合作,高职,多元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生产与服务领域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笔者认为若要真正贯彻落实这种“服务需求、就业导向”的精神, 在招考阶段就必须注重“企业参与”和“突出技能考核”。然而, 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分类招考改革的现状是:企业主体缺位, 并没有发挥其深谙市场需求的优势;70%的生源基于高考, 没有进行技能考核;30%的生源基于对口单招和自主招生, 在招考过程中偏重理论考试成绩, 技能考核不突出。

一、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中凸显的三大缺陷

(一) 忽略企业重要性, 分类招考参与主体不完整

目前, 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是以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为核心, 国家和政府为指导, 缺少了第三方———企业的参与。

从理论和实际运作来看, 一方面, 企业从事实际生产, 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他们更确切地知道岗位对职业人才的需求, 另一方面, 企业拥有精良的实训设备、实习基地和专业技术人员等丰富的资源, 这些优势可在人才选拔阶段实现重要价值。所以, 笔者认为企业能够协助高职院校在招考阶段将专业对于考生的选拔标准和岗位对于职工的选拔标准统一起来, 选拔出更具备职业潜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 高中教育多元培养之基未健全, 高职教育成为无奈之选

目前, 我省高职院校约70%的生源基于高考, 由于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的课程教育, 所以他们都是按专科批次被录取, 并没有进行专业技能考核。这种录取方式于高职院校而言, 几乎与本科选拔形式一致, 只是降低了录取分数线;于学生和家长而言, 进入高职院校是被本科院校淘汰的不得已选择, 而不是抱着学习实用技能的心态主动报考。由此可见, 缺少技能考核的招考方式并不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选拔原则, 也无形之中将高职教育置于了低层次的地位。

鉴于普招生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 所以对其招考的要求务必按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 而不可被本科录取模式同质化。

(三) 对口单招和自主招生偏重理论考试成绩, 技能考核不到位

就对口单招而言, 弊端主要体现在:一是专业综合理论的考核内容狭隘;二是专业重视度不够, 表现为专业课所占权重不高, 我省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分值比例为4:3, 将专业课置于从属地位;三是专业技能考核不到位, 由于物资缺乏和对市场洞察不够, 市教育部门的出题渠道多为“从教材中抽取”“将简单的笔试题化为操作题”等, 这些都导致专业技能考核成为入学考试的软指标。

就自主招生入学而言, 弊端主要体现在:偏重文化基础知识且文化基础考核内容过窄;简单地按照分数高低录取考生, 没有结合专业需求;面试时间短, 技能考核不突出, 难以把握学生的职业能力等。

二、以“提升高职地位”为保障, “推进高中教育多元培养”为根本, 奠定高职分类招考基石

(一) 重新审视高职教育的重要性, 提升其地位

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本是高等教育体系中并列的两个组成部分, 由于招录方式存在弊端, 使得高职教育在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地位远低于普通高等教育。只有重新审视高职教育的重要性, 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报考高职院校的积极性, 才能让高中教育的多元培养顺利实施。

对于提升高职教育地位的方式,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 高职院校也设立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 本专科生源的定位可借鉴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和职业学院, 分别侧重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与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 两种层次的录取依据均为考生的专业理论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其次, 高职院校本科批次的录取时间与普通高校的录取同步, 专科批次的录取时间与普通高校三本的录取同步。这样的改革能从真正意义上让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并驾齐驱, 从而让学生明白自己报考高职院校是为了学习实用技术而非无奈之选。

(二) 高中教育构建多元培养之基

高中教育不应当是围绕“本科升学率”进行的片面教育, 应当因材施教, 建立人才多元培养机制。具体而言, 学校可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和志向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学术类、技能类、体育类、艺术类等, 并在重视度方面做到不分厚薄。学生在高一阶段学习完公共文化课之后, 首先进行培养方向的分流, 对于选择技能类的学生, 需再进行专业大类选择 (就如选择学术类的需再进行文理科分类) , 例如, 计算机类、化工类、机械类等。专业大类的设置则由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结合各行业的专业人才需求量而定。高二阶段, 技能类的高中生除了进行基础文化课学习外, 还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操作学习, 他们参加高考的内容为公共文化课、专业课以及技能考核。高三阶段, 可在上学期利用1~2个月的时间安排学生进入与所选专业大类相关的企业进行预实习, 并安排校内外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指导, 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接受职业培训, 获得实践能力。

对技能类考生的培养, 除了上述按部就班的方式之外, 笔者认为可以选择某专业尝试“高中———高职———企业人才协同联合培养试验计划”, 该培养计划具体可实施为:三方共同制定高二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 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选派高职院校的教师和企业的技术工程师参与教学等;完成高二阶段的学习任务后, 由三方联合组织一次专业特色考试, 选拔若干优秀学生在高三阶段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该计划的实施不仅拓展了技能类考生的入学途径, 也促进了高中、高职及企业三者的衔接, 更在无形之中提升了高职教育的地位。

三、探讨校企合作改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形式

(一) 成立各行业理论考试指导委员会, 依据专业设置考试科目权重值

省、市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联合行业协会指导各行业与高职院校共建常态化的职教集团, 在职教集团牵头下, 成立各行业的理论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中的教师代表需要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名并得到行业协会的认可, 企业代表则由行业协会提名且得到教育部门的认可。理论考试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并细化本行业内各专业的理论考试, 包括文化基础课考试和专业理论课考试, 针对普通高考、对口单招、自主招生这三类生源制定与高中教育相匹配的理论考试大纲、考试科目。

在制定各专业的理论考试科目与设置分值时, 要将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结合起来, 一要使文化基础课的总分不高于专业理论课的总分, 二要依据各门科目的成绩对所报考专业的作用大小设置权重值。理论考试指导委员会需要分析不同专业、不同岗位所需的知识构成, 依据专业特色对各门科目设置权重值。对于不同岗位的知识构成, 笔者建议以“企业主导、高职院校协助”的形式对本行业中优秀技能人才的知识构成进行测试、分析, 得出合理的权重值。

(二) 成立专门的职业技能研究中心

以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的研究力量为依托, 以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为支撑, 校企合作成立专门的职业技能研究中心, 技能研究中心的两大任务是:技能考核命题的设置和技能考核小组成员的确定。

对于技能考核命题的设置, 应严格按照职业岗位真实工作过程及其任职要求, 对考核内容和职业技能水平标准进行研究, 尤其要明确技能考核重点。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并不需要学生立即创造价值, 而是让他们学习更高层次的专业技能, 所以, 高职院校的技能考核应当以考察学生的自我管理技能即职业潜能为主, 操作技能为辅。对于职业潜能的测试, 首先, 要确定测试的能力项目有哪些, 其次, 要确定各项能力值的参考范围。笔者建议技能研究中心开发出可以通过计算机执行的能力测试系统, 以保证公平性和效率性。

对于考核小组成员的确定, 技能研究中心可建立三方联合考评体系, 三方包括:校方专家、各企业的工程师、行业协会的专家。考核小组成员的具体名单由技能研究中心推荐, 由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审核, 所有考核小组成员在参与考核之前都要接受正规培训, 熟悉各项考核标准和考核纪律, 以确保技能测试的公平、公正、专业。

(三) 建立正规的技能考核基地

一般说来, 职业技能的考核若在相应的实际或模拟职业环境中进行, 考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和能力倾向会更真实地展示出来。所以, 笔者建议校企建立相应专业的技能考核基地, 让考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操作特定仪器, 以便更准确地考查学生在高中或中职阶段初步掌握的操作技能, 也从操作中观察学生的职业潜能。考虑到很多高职院校都有相同的专业, 诸多高职院校可以联合与企业建立各专业完备的面试基地, 将各校相同专业的面试集中起来, 这样不仅能优化面试流程, 节约资源, 也能使技能考核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 不再流于形式。

目前高职院校的分类招生考试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 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 都不能背离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突出对技能型考生的选拔和培养, 要真正落实这一点, 首先要完善分类招生改革的主体, 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其次要确保生源具备专业技能考核的基础, 高中教育要做到多元培养。此外,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分类招生考试改革,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方案, 从而为高职院校选拔更多的璞玉浑金, 最终培养人职匹配度高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文斌.高职对口单招的问题、成因及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 2010:28-2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多元化考试】相关文章:

多元统计分析考试答案11-10

多元化指标05-27

股权多元化06-02

收入多元化06-05

多元化兴趣06-06

多元化开发06-09

开展多元化教育05-21

多元化朗读评价05-07

班会主题多元化05-12

信息多元化发展05-15

上一篇:怎样抓好中学语文教学下一篇:业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