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

2024-05-08

武汉东湖(精选十篇)

武汉东湖 篇1

主持设计师:李益中、张广

面积:80平方米

主要材料:实木地板、白色乳胶漆、黑色烤漆、黑色镜面不锈钢、皮革、墙纸、灰木纹大理石

项目地点:武汉

竣工时间:2011年3月

采访

《中装》:小户型 (住宅) 的客户基本以年轻人为主, 所以在装修预算上会比较紧。在这种情况下, 您坚持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李益中:在这种情况下, 就要在较小的空间内处理好收纳功能, 实现小中见大的和谐与完美。针对年轻人比较开放的生活方式, 所以设计上要坚持一种开放的姿态。这种开放式的设计在其他中户型项目中也是适用的。

《中装》:与中等户型相比, 小户型在细节设计上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李益中:比如说在武汉复地.东湖国际样板房的客厅设计上, 我们采用了一种比较有创意的方式, 以一个加长的沙发将客厅和餐厅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在空间主色调的选择上, 我是采用了深色系的黑色, 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之。因为在很多小空间的设计中, 设计师通常都会选择一些浅色系, 这样整体的空间会很明亮, 所以空间感觉会比较大。我认为较深的色彩也可以表达一个开放的态度。比如该项目中的黑色调有一种都市感, 也融入现代当中点滴的怀旧情绪。

《中装》:小户型项目的设计风格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李益中:设计之初与客户的沟通和对其想法的理解, 结合我本人的整体感觉影响着小户型设计的风格。在我做过的一个最小面积的项目, 一个只有20多平方米的小户型设计中, 当时的设计以中性色调为主, 透过不同的颜色比重实现了一种现代、简约的风格。

本案的户型只有80平米, 设计师需要在如此小的空间内打造出集美感、功能、个性于一体的样板房, 且要保证整个环境沉稳大气, 实用舒服, 贴近人性, 而不是为了唯美而单纯的堆砌。

在客厅的处理中, 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 设计师紧贴原建筑的布局, 设置了超长沙发, 将餐厅和客厅作为一个整体空间去考虑, 这种无法界定的空间层次给每一个功能划分赋予了生命力。为了呼应长沙发的布局, 客厅另一侧设置了长尺度的电视墙, 为了不破坏整体界面的协调和统一, 黑色烤漆玻璃与电视屏融为了一个整体的纯黑界面。客餐厅地板使用了做旧的深褐色实木地板, 有着略显古旧的质感, 与皮革家具、罗马帘、饰有铜扣的装饰柜、墙壁上的复古相框和黑白影象共同营造出浓郁的怀旧气息, 但又与室内局部的高亮的不锈钢镜面、烤漆玻璃、斑马纹地毯、具有现代感的灯饰和摆件混搭出随意而个性鲜明的前卫感。

沙发椅背后入嵌了长条的暗藏灯带, 光带柔和的灯光反射突出了墙纸细腻的纹理、醇厚的色调, 结合天花射灯局部的高亮照明, 使得整个客餐厅的氛围温暖而迷醉。

户外阳台经过改造后成为一个可坐可卧的飘窗, 舒适的软垫与茶几让谈话、品茗、阅读都可以在此放松地进行。两侧暗门打开后可以作为藏书、储物的空间, 充分考虑了小户型设计中的实用性。

卧室面积稍显局促, 因此设计师没有选择覆盖整面墙的衣橱作法, 而是在衣橱的两端留有空隙, 可以放入绿植等装饰, 使得空间没有那么紧迫压抑。卧室电视墙仍使用大面积的深咖啡色皮革, 在接缝处细心的使用了交叉皮革拉扣的处理, 诙谐而有趣味。

武汉东湖游作文 篇2

一进入景区,我就看到了许多绍兴乌篷船,船老大头戴乌毡帽,坐在船上等待生意,我们来到的第一个景点是攀岩场,还有寒壁亭,进入到攀岩场要经过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颗颗露头的小石块,我数数了数一共有二十颗,好惊险!向河里望去还有许多的小金鱼,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泳。红色的小金鱼像是在“冬眠”,一动不动,恐怕是知道天气冷的原因吧!

进入第二个景点是万猴山,沿着一条石板小路,我看到小路旁边种着绿油油的竹子。我问爸爸,“为什么这里的竹子是绿色的,而普陀的是紫色的呢?”爸爸告诉我说:普陀的是紫竹林。我们继续向前走,看到了一个石桌子,石凳子都是蘑菇形状的,好奇怪,我试着坐了下去,还挺舒服的。

接下来的时间我和爸爸决定去攀岩,走上去就看见一个小告示: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我问爸爸:这是什么意思?爸爸告诉我,是景区工作人员提醒人们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和爸爸爬了一半的路程,就觉得身体不舒服,刚好有个休息亭,我赶紧拿出“脉动”喝了很多,爸爸也渴得厉害,但他的饮料在没上山前就喝完了,他很想喝我的饮料,我说要讲卫生,他最终没有喝到我的饮料,休息了一会,我们继续前行,很快来到了顶峰,看到了很多的竹篱笆,看到“禁止跨越”,不小心我脚下一滑,摔了一跤,把我的屁股弄“开花”了,到东湖后墩,到山对面还可以免费摆渡过去,看着这位热情的老伯,一天下来要来回一百多次,真辛苦,在听着别人的谈话声中我们走到了门口,结束了东湖之行。

武汉东湖10个免费名额等你拿 篇3

自古以来,东湖就是游览胜地,据史书记载,2000多年前,头戴峨冠、满腔忧愤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曾行吟在武汉东湖一带;楚庄王在东湖击鼓督战(清河桥古桥遗址);三国时期,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南宋诗人袁说友用“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赞美东湖;李白在东湖湖畔放鹰题诗;毛泽东建国后先后视察东湖44次,在东湖接待了64个国家的94批外国政要;朱德在50多年前写下“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的诗句;当代作家陈运和在其散文《长江,中国的肠;东湖,武汉的胃》中,夸奖“曾消化过多少历史故事,也健壮了一座城市肌体”。近现代还有九女墩、陶铸楼、屈原纪念馆、朱碑亭等历史文化遗址,均在此。

新近,为了迎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的到来,纪念爱国主义诗人楚大夫屈原,“东湖游船”组织了一次画舫上再现“屈原行吟”的活动——身着锦袍,手拿竹简的“屈原”站立于“东湖游船”雕梁画凤的画舫船头吟诗作赋,沿着沙湖水路巡游了行吟阁、沧浪亭、橘颂亭、屈原纪念馆……众多“屈原文化”的建筑和相关景点,让游客们“穿越”到了古代。

船行东湖,再现“屈原”巡游

现在,无论是武汉本地还是外地的游客,均选择乘坐“东湖游船”开始“东湖”游览的行程。首先,游客们乘船欣赏完“东方威尼斯”楚河汉街的水上风情,再驶入据称为亚洲最大城中湖的“东湖”看海,眺望绵延、广阔、优雅、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的最美“武汉天际线”。

“东湖游船”一直注意挖掘自身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寻找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打造、拓展旅游文化的新亮点和旅游产品的新模式。船上导游介绍;“东湖”行吟阁上的阁名取自《楚辞·渔父》:“屈原流放,遨于江潭,行吟泽畔”。行吟阁的正南方伫立着一尊白色的屈原塑像,屈原站在1米多高的大理石基座上,峨冠博带,翘首昂视。借“端午”到来之机,“东湖游船”在“楚河汉街”中心码头策划、举办了“屈原行吟”的文化互动式活动,该项文化活动还邀请了来自中国专业旅游媒体联盟单位成员、专业摄影家和许多热爱楚大夫屈原的游客,伴随着《离骚》中所描写的“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着古代服饰的“屈原”,乘坐张灯结彩,装饰古朴的画舫经过45分钟的水上“行吟”游赏,游船抵达了“东湖”磨山梅园码头。有来自“武钢”的一位游客感叹地对记者说:“今天,我们能够与世人仰慕已久的‘屈原’一起‘行吟’沙湖和东湖,内心中对楚大夫屈原油然而生了一种崇高、敬仰之情。”

触摸历史,感悟东湖之魂

“旅发投东湖游船”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公司将在“端午”节期间,推出“触摸‘楚文化’灵魂,重温‘屈大夫’精神”的文化互动游系列活动:首先,游客游览武汉地标、中国最具建设特色的“楚河汉街”——这儿是世界上最长的滨水商业步行街、现代版“清明上河图”;然后,再乘坐“东湖游船”开启再现“屈原行吟”文化之旅——船头立着头戴峨冠,身着宽袍,腰系阔带的“屈原”吟诗作赋。

据称,屈原对武汉“东湖”可谓“天长地久无尽时,此爱绵绵无绝期”,他来此地所写的“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过夏首而西浮西兮,顾龙门而不见。采鄂渚而返顾兮,挨秋冬之绪风。登大坟以望远兮,聊以舒吾忧心”的诗句,对“东湖”钟爱之情溢于诗句的字里行间。

船上的导游介绍:“东湖”33平方公里的水域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城中湖,其间散落着120多个岛渚,112公里湖岸线曲折绵延,34座山峰环湖林立,10000余亩山林辽阔葱郁。“屈原行吟”文化游活动期间,游客们乘坐“东湖游船”除了能够与“屈原”水中相伴相行,在轻松、优雅的古乐声中,在《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不过失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的吟诵声中……观赏包粽子、投粽子等中国传统祭祀文化习俗的展示,从中感受深厚的“荆楚文化”以及“屈原文化”底蕴。

同时,游客们还可以一路上观赏到诸多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和景点——落霞点缀的“长天楼”;高洁素雅的“碧潭观鱼”;鬼斧神工的“老鼠尾”;主席之爱的“梅岭一号”;人文之处的“武大凌波门”;魔力奇妙的“乌石”;八里磨山的“园中园”……其外,游客们还能够看到中科院水生所、电影乐园、汉秀剧场、放鹰台……还要穿过许多风格、样式各异的桥梁——双湖桥、烟霞桥、歌笛桥、云中桥、放鹰桥、沙湖大桥。除了日游,夜游景色更是吸人眼球,夜幕下灯火阑珊的“汉街”倒影播撒在摇曳的“沙河”水面上,制造出了一个炫目神秘、华丽斑斓的美丽奇幻世界。“东湖”的秀山丽水浸润、丰满了“屈原文化”, “屈原文化”又为“东湖”增添了耀人的光辉。

“旅发投东湖游船”在“端午”即将到来之时,组织再现“屈原行吟”的文化游活动,旨在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好“屈原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屈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内涵,发挥文化资源的整合效应和集聚效应,不断提升“东湖游船”文化软实力。让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东湖”,从中了解“屈原文化”——屈原求索、爱国精神,通过再现“屈原行吟”的文化游活动将这样一种种精神代代相传。

武汉东湖休闲旅游文化建设对策分析 篇4

一、武汉东湖休闲文化建设现状

东湖是武汉湖泊旅游资源开发的龙头,它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全国首批4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它更是武汉的一颗城市明珠。东湖景区及其周边的休闲旅游功能正在提升的进程中。

(一)东湖已有一定规模的休闲设施

东湖各个景区的游船数量充足,有豪华游轮、汽船、手划木船、橡皮艇等。景区内基本上具备完好的基础设施。行吟阁、鲁迅广场、长天楼、水云乡等,不仅体现着楚文化,而且这些古代式的建筑为景区增色不少。自行车租借点也有几处。落雁岛是武汉高校学生举办集体活动的最佳选择,可供烧烤、篝火晚会、同时也还有一些娱乐设施。磨山则拥有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被、别致的园中园和浓郁的楚风情园,是武汉市最靓丽的旅游休闲胜地。武汉欢乐谷开园至今吸引了很多游客,极大的激发了武汉市民的休闲热情。楚河连通了东湖与沙湖,汉街则依河而建,这种具商业、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步行街是武汉市的一个新地标,为武汉东湖的休闲娱乐氛围增色了许多。

(二)东湖的特色休闲活动

2006年以来,每年推出“春节民俗艺术游园会”、“梅花节”、“屈原暨端午文化节”、“七夕相亲文化节”等10多个文化活动。2014年元宵节也是西方情人节,主办方以灯为媒,举办了一场隆重的灯会,让广大游客既体验到节庆活动的欢乐,又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三)东湖现在的休闲氛围

东湖的休闲氛围可以从很多方面体现。景区中常有一些由退休人员组成的业余兴趣爱好团队演绎歌曲、戏剧、音乐等,或者进行体育锻炼,如陀螺、空竹等。这体现了人们对休闲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休闲方式在逐渐的创新。骑自行车环东湖游玩也成为景区的一大亮点,尤其在青年游客群体中是最方便最廉价也是性价比最高的游览方式。景区内的几大草坪也成了沐浴阳光和野餐的好地方。磨山和落雁景区适合大学生团体出行,在学生群体中也形成了一定的休闲氛围。

二、武汉东湖休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休闲观念没有深入人心

首先,大众还未形成正确的休闲观念。随着休闲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人们已经基本上改变了把休闲看成吃喝玩乐甚至游手好闲的陈旧看法,但是大众的休闲活动仍然没有转变过来,还是更多的停留在麻将赌博、看电视、购物等上面。休闲文化品位不高,知识含量低,难以提升城市的休闲形象。其次,休闲活动单一,休闲还未能进入大众的视野。汉口江滩、东湖、江汉路、光谷等是武汉市休闲娱乐的主要地区,然能够吸引市民踊跃参加的大众型活动则很少。武汉市休闲文化建设起步晚,各类休闲娱乐设施不足,宣传教育力度也弱,休闲产业并未占据主要地位,因而武汉市民的休闲观念还比较浅显。

(二)各种休闲活动之间协调性弱

东湖景区现存的休闲活动有许多,诸如自行车观光、游船湖面观光、垂钓、沙滩浴场等,但这些休闲活动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抢客、拉客、宰客等现象时常发生。各个经营主体团结性弱,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和信息传递。由于大部分娱乐活动是私家个体经营户,各自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且这些经营者的知识水平普遍低下,法制观念不强,也没有团结一致的意识,对景区管理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严重损害了景区的外界形象。

(三)景区宣传技术和力度不足

武汉市的传统旅游宣传总是围绕“一楼、一湖、一寺”为中心展开,未有大的创新,对于东湖的宣传就少之又少了。东湖在武汉市对外的旅游宣传中并不占据主要位置,这座拥有丰厚旅游资源的中国最大城中湖未能吸引大众的眼球,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名气远不如被古人称颂不绝的黄鹤楼。历年来东湖的文化挖掘定位于楚文化,殊不知东湖在历史上未留下什么痕迹,它的历史文化底蕴不深厚,这些强加的文化反而给人一种衣不合体的感觉。

三、武汉东湖休闲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市民休闲观念

加大宣传教育,引导正确的休闲观念。树立积极向上的休闲观,良好的自身文化修养和心态,是获得高质量休闲生活的关键。不仅如此,人们能否创造性地用自己满意的方式来度过休闲时光,还取决于必要的休闲技能、掌握休闲技巧、培养休闲鉴赏力等,这些休闲素质的培养需要居民日常休闲理论知识的积累、休闲文化知识的充实来实现。可以举办公开的休闲知识演讲比赛宣传正确的休闲观念;在一些公共场所可以张贴文明休闲生活的标语;利用媒体做公益广告。根据武汉的休闲文化特征,进一步深入开展旅游、艺术、体育、购物等多领域的休闲文化活动,同时推进大众化休闲活动的普及,开发一些形式新颖、参与性强的休闲娱乐活动。

(二)提高休闲活动的功能

对娱乐活动分类统一管理。首先,要在所区分各个景区的基础上再进行娱乐活动分类统一管理。例如,听涛景区内多种类型的游船,可分别按照游船性质的不同分别制定统一的价格,统一购票使用。集合多个小经营个体统一管理,限定他们的载客数量,公平的为其安排次序,这样不仅出游有规律,而且收入也平均,不会出现相互之间不合理的争夺战争。其次,要制定服务标准。质量往往是衡量价格的重要指标。若制定服务标准,督促各个经营者严格遵守标准提供产品,不仅便于景区的管理,而且也更容易使这些休闲活动扎根于游客的印象中。

景区及其周边休闲区域的资源整合。首先,各休闲区域之间的交通必须便捷。在东湖及其周边有特色的景区景点之间形成高效的交通网络。其次,突出有特色的精品休闲产品,开发一系列的休闲旅游路线。再次,加强各休闲区的竞争与合作,不断创新产品,从而加深休闲文化的内涵。

政府就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宏观调控职能。通过休闲事业的发展形成大众休闲文化,从而创新休闲业,引领休闲产业步入正轨。首先,政府需要根据市民的需求合理规划休闲设施空间结构,提供足够的公共休闲设施,协调多方面的利益。其次,政府需要调动市民的休闲积极性,为其搭建多样的舞台,创造各色各样的娱乐休闲活动。再次,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监督管制,为企业提供一个具有良好竞争秩序的市场。

(三)提高景区的宣传技术和力度

联合东湖周边的休闲区。要想打造东湖的休闲文化,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仅凭东湖自身来形成这种文化也是不可取的。这些围绕东湖而建的休闲中心间接的提升了东湖的休闲功能。在宣传中应联合多方力量,宣传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又不失东湖这个重点。联合宣传不仅成本低,而且范围更广,效果也更明显。此外,这种合作能够充分的开拓休闲市场,赢得更多消费群体的青睐。

利用节事旅游来扩大影响。节事旅游活动不仅可以塑造地区的城市形象、完善基础设施、优城市环境,还带动当地其他旅游景点的发展,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武汉东湖景区可以举办有影响力的大型休闲旅游活动塑造自己的休闲形象,例如,中国环东湖自行车大赛,不仅能够吸引广大的青年群体的加入,还能塑造景区的休闲形象。

四、结语

武汉东湖写景作文 篇5

星期六的早晨,我和爸妈来到东湖,观赏它美丽的景致。我们从梨园出发,这里是新修的东湖绿道的起点,随着东湖绿道往前走,就会看到优美的湖景,人们都在旁边拍照留念,纷纷赞美这美丽的湖景。道两旁的花草更是美丽,有各种不知名的野花、小草……

沿着绿道继续前行,就会看到一座雄伟的山,那是磨山。春天,山上的万物复苏了,有着楚风的楚天台开始热闹起来,我们爬上一级级的台阶,留下了一滴滴的汗水,终于上到了楚天台。在楚天台上,我们会看到磨山三面环水,饱受湖水的怀抱。从上往下看,湖水清澈见底,好像一面镜子,把周围的景物全部倒映在水中。

东湖绿道的终点是一座岛,叫落雁岛。岛上有许多长得郁郁葱葱的古树名木,上面枝繁叶茂,春光融融;岛周围的湖水是淡绿色的,像是被旁边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这一切都饱含着春天的生机!

武汉东湖 篇6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不断加快, 城市的面貌得以提升, 但也带来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 人们更渴望健康低碳的生活空间。绿道可以缓解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平衡生态环境, 从而为人们创造健康的生态环境和低碳生活空间。我国大部分城市地区已经建成绿道项目, 但部分地区在绿道建设中不注重绿道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 忽略了城市绿道建设在整个城市布局及空间体系结构中发挥的作用[1]。例如我国校园建设大多与周边环境分离, 没有与校园周边环境有机融合, 而校园开放互动, 不仅仅指校园打开围墙, 景观与城市绿道衔接, 而是更深层次的开放, 基于此, 对城市绿道与高校开放空间的互动进行相关探讨。

2 城市绿道和校园开放空间

2.1 城市绿道的概念

绿道是一种线状、连通、多功能、连续的绿色网络, 这些线性廊道具有生态功能。城市绿道的内容更加丰富, 承载功能更加丰富, 既要贯通城市与自然, 兼具自然生态与景观环境, 又要串联城市的公共空间, 能够满足人们的休闲、运动和日常交通需求, 还要作为城市慢行系统的空间载体, 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城市交通[2]。城市绿道由生态系统和人工系统组成, 生态系统包含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修复的环境;人工系统包括交通, 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校园开放空间是以校园非建筑用的空间, 提供游憩活动、安全步行的等功能的空间。具体一些, 开放空间包括各类广场用地、绿地、运动设施场地等[3]。

2.2 城市绿道与校园互动的意义

城市绿道与校园互动有助于连接校园公共环境与自然环境, 建立更舒适的城市休闲交流场所。校园的开放给城市绿道提供了交往空间, 也提供了文化的交流场所。城市绿道更带来触媒作用, 绿道建设可以带动周边区域的综合发展。绿道将不再局限于绿道用地本身的休闲、生态等概念, 同时会促进绿道周边用地功能的混合化发展, 满足人们的出行和交往等需求。

3 武汉环东湖绿道东湖南路段的实践

3.1 项目背景

东湖风景区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极其丰富。东湖在武汉城区内, 非常贴近市民生活。建设环东湖绿道以此优化东湖风景区内容, 激起东湖活力, 并提高武汉城市品位和市民生活品质, 幸福感。东湖南路段绿道位于东湖风景区与武汉大学中间, 为了周边社区及外来游客更好地参与东湖与武汉大学的互动, 也为了引导高校师生快捷、安全地进入东湖, 本次的项目实践打破院墙式的空间模式, 通过设定一定的开放空间, 让市民在体验绿道的同时, 体验学府的书香氛围, 让高校融入城市。

3.2 问卷调查

在东湖绿道实施前进行了问卷调查, 并通过问卷调查校园师生与普通市民, 为了解东湖环路现状的问题, 充分研究学校师生和普通游客的需求分析。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 其中有效问卷95份, 其中学校师生50份, 普通游客45份 (图1、图2) 。

根据问卷调查, 大家主要对东湖绿道慢行交通不完善, 缺少开放空间活动, 缺少人文文化交流, 缺少公共服务设施等问题满意度不高, 由于现阶段的东湖绿道相对不完善, 人群的停留时间并不长。而东湖南路不仅要满足慢行交通, 更承担城市车行交通的任务, 如果这条路改成全慢行道路, 可能会对城市交通带来拥堵问题。于是需要通过开放一部分校园空间, 将慢行道路引入一部分到校园边缘开放区域, 达到高校校园与城市绿道的社会共享。

3.3 基于规划设计视角的校园空间开放营造

局部开放武汉大学校园, 每隔500~800m设置主题区域, 东湖绿道与工学部科研区、生活运动区、艺术学院教学区相衔接, 市民体会校园的科技、艺术的魅力同时可以利用校园的运动场地锻炼身体, 将武大校园与东湖绿道在功能、景观、交通上融为一体。设置若干主题区再现武大人文氛围;通过视线规划, 感知武大经典景观, 营造沉浸感。

利用工学部教学楼前的开放空间延展至湖边, 向提供市民们休息、观赏及亲水体验空间, 同时通过设计文化展览将武大文化和东湖文化融为一体, 而开放临近湖边的操场和设施, 到达全民健身的目的 (图3、图4) 。

3.4 校园空间与城市绿道共享融合的SWOT分析

校园空间与城市绿道相融合, 市民和高校师生增加了活动空间, 更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校园空间在社会活动空间的延伸, 城市绿道扩大了活动场所, 如游憩休闲场所、运动场所。校园空间的开放与城市空间的互补, 有助于城市绿地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构建[4]。校园空间的开放, 不仅仅是绿道使用空间的增加, 同时是校园的文化信息的互动, 例如校园体育活动场地的开放化利用, 如校园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传播, 吸引更多的社会人群进行文化交流。校园的开放, 城市当地居民增加了与校园的接触机会, 感受校园文化以及校园便利, 其对校园的认可度变高, 由此实现学校品牌内涵的提升。

但校园开放空间也会带来问题, 将绿道这类城市公共部分引入校园, 必然会带来相互干扰的问题, 如交通问题和噪音问题, 而社会人员随意穿行校园也会对校园带来安全隐患, 这就需要高校完善校园管理与维护机制。

通过SWOT分析, 校园开放空间与城市绿道互动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 而学校以及社会一定可以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发挥优势因素, 克服弱势因素。根据校园现阶段的环境条件和校园进一步开放之后有具备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4个方面情况可总结起来[5], 如表1。

4 校园开放与城市绿道互动探讨

4.1 校园开放空间与社会共享是必然趋势

当今社会是开放与发展的社会。现在高校校园已经不再是被围墙阻隔的大学校园。社会对高校提出资源开放互动的要求, 实现高校物质与文化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利用。只有这样, 校园才能更好的与社会融合, 产生更大的综合效益, 校园空间的开放与共享是本来的必然趋势。

大学校园环境优美, 校园人文资源丰富, 因此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员进入校园之中。开放的大学校园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大学品牌的机会, 但是也要合理控制开放的区域, 加强管理, 不能影响校园师生的正常学习和工作。

4.2 促进校园开放空间与城市绿道系统的互动互融

校园开放场地与城市绿道系统应当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要实现校园与城市绿道系统两者良好的能量交换, 必须打破校园隔离现状。同时, 促进其校园与城市的交流。在空间上相互渗透, 打破传统的校园空间格局与城市整体格局分隔的状态, 扩大校园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联接度[6]。校园空间的边界区域往往是物质活动和交流发生最频繁的区域, 通过柔化校园与社会用地边界, 在校园边界创造出多样的交流互动方式, 形成一个缓冲地带, 设置多种活动, 更好的促进校园社区与社会的互动互融。

5 结论

城市绿地活动空间的相对缺乏以及大学校园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宝贵的开放空间资源让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校园来休闲锻炼。本文通过对东湖南路调查分析出现的问题, 以及对户外开放空间的调研观察, 利用SWOT方法提出可行性的优化策略。希望通过促进校园空间与城市空间融合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促进使用人群的广泛参与性, 完善相关的校园开放管理规章制度, 为管理者扩展设计思维, 目前关于校园空间开放共享互动的相关研究并不系统, 但希望可以对高校校园空间的全社会共享化研究提供借鉴。

摘要:指出了武汉环东湖绿道为城市休闲型绿道, 是城市生活环境优化的重要举措, 其规划充分利用东湖的自然环境, 来设置休憩娱乐设施并链接东湖周边景观, 改善城市环境、构建城市综合休憩带状区域、促进市民互动交流。特别是东湖南路段与武汉大学相邻, 局部开放高校, 加强高校与东湖的互动, 更增强多样化的文化气质和体验感受, 可实现高校开放空间与城市系统的互动。

关键词:城市绿道,校园开放,互动

参考文献

[1]赵罕.论与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J].智能城市, 2016 (7) :281.

[2]Ahern J.Greenways as a Planning Strategy[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5 (33) :131~155.

[3]林晓.东南大学老校区校园环境中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31) :15528~15529.

[4]赵成功.高校校园户外开放空间社会共享化探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15 (6) .

[5]袁牧, 张晓光, 杨明.SWOT分析在城市战略规划中的应用和创新[J].城市规划, 2007 (4) :53~55.

武汉东湖 篇7

水体底泥污染废弃物的处理是一个环境资源再生难题。湖底淤泥处理的重点是重金属和有机质,本研究对象为武汉市东湖通道工程产生的废弃淤泥。东湖曾作为自然排污区使用多年,城镇工业三废的排放使得东湖已形成一定厚度且分布较广的湖底淤泥污染层。底泥中的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属、氮磷为主的营养物质和难降解的有机物,组成成分复杂,若后期处置不当极易引起二次污染,严重者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淤泥中大多含有毒性较大的重金属元素,因此直接堆放与填埋不仅会导致土地资源更加贫瘠,也会污染地下水,破坏环境。

通过之前的分析研究发现,淤泥样品内富含水的硅铝酸盐,并具有大量的有机质,而且Fe的氧化产物含量较为丰富。利用这些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烧成制度,制备出轻质高强陶粒是淤泥处理的重要技术思路。

优质的轻集料对目前的建筑材料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轻质高强、保温隔热、耐火抗震、经久耐用等优良特性是目前材料发展的目标。尤其是优质轻集料应用于混凝土中,在保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大大减轻了其质量,节约了成本。

本文以武汉市东湖通道工程疏浚产生的淤泥为主要原材料,以粉煤灰为校正原料,根据陶粒焙烧过程中的膨胀机理,设计了不同烧成制度,以期以较低温度预烧获得优质的高强陶粒。

1 实验

1.1 原材料及其配合比设计

淤泥:武汉东湖清淤疏浚所得的湖泊淤泥,含水率66.4%,其化学成分见表1。

粉煤灰:阳逻电厂产Ⅰ级粉煤灰,其化学成分见表1。

%

根据研究[1,2],原料中难熔成分硅、铝氧化物之和与助熔成分RO、R2O总和的比值在3.5~10.0时,生产的陶粒较佳。控制原料成分:Si O2为55%~65%;Al2O3为18%~25%;Fe2O3+Fe O为6%~10%;Ca O+Mg O为3.5%~5.0%;K2O+Na2O为1.5%~4.0%;烧失量为3%~5%,较适合烧制高强陶粒[3]。并以m(淤泥)∶m(粉煤灰)=60∶40进行陶粒的成型和烧成试验。

1.2 实验方法

陶粒生产及烧成工艺:将粒度小于5 mm的淤泥烘干,粉磨过筛,按照m(淤泥)∶m(粉煤灰)=60∶40于球磨机混料均匀,手工搓直径不大于10 mm的料球在105℃条件下烘干2 h,存放待用。

陶粒的强度、表观密度和吸水率按照GB/T 17431.2—2010《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进行测试。焙烧后,用游标卡尺测量样品的直径,并计算每颗轻骨料的面积,按顺序在压力计测每颗轻骨料破坏荷载Fi,计算每颗轻骨料的强度σi,并计算平均强度σ作为陶粒强度。

基于以往研究[4,5],将预烧温度定为400℃,焙烧温度设定在1100~1250℃范围内较为合适。

2 结果与分析

2.1 预烧时间对陶粒性能的影响

在预烧温度400℃、焙烧温度1200℃、焙烧时间15 min条件下,研究预烧时间对陶粒性能的影响,结果见表2。

预烧是为了避免陶粒生料直接进入焙烧阶段时出现发气量太大的问题。在此阶段生料会脱出水分,使部分有机质挥发,并有一定量的α-Fe2O3晶相形成,为焙烧阶段做准备。从表2可以看出,预烧时间的改变对高强陶粒的性能影响不大,预烧时间在10~20 min,随着预烧时间延长,表观密度降低,吸水率增大,可能是由于预烧时间10 min时发气量太大,焙烧阶段陶粒内部发气量太大,从表面熔融相溢出,使陶粒外壳形成气孔,导致外壳不致密,强度较低。在预烧时间为15、20min时,各项性能有所提高,陶粒的外壳熔融相与内部发气较为平衡,但相比之下,预烧20 min效果较优。当预烧时间为30 min时,表观密度、吸水率有所提高,预烧时间长,有利于α-Fe2O3的形成,在焙烧阶段发气量增加,打破了外壳熔融相与内部发气量的平衡,因此,陶粒外壳开口孔增加,表面不致密,强度减小。

2.2 焙烧温度对陶粒性能的影响

在预烧温度400℃、预烧时间20 min、焙烧时间15 min条件下,研究焙烧温度对陶粒性能的影响,结果见表3。

焙烧温度在1100℃以上,陶粒进入焙烧过程,在此阶段,陶粒外壳开始熔融,内部发气量剧增,结果是熔融软化的外壳包裹内部气体,陶粒整体体积增大,达到膨胀的目的。由表3可以看出,焙烧温度在1100℃时,陶粒的外壳液相量与内部发气量形成都不足,导致外壳玻璃相未形成,内部膨胀效果较差,因此陶粒未能膨胀,强度较高;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陶粒的性质变化迅速,表观密度快速下降然后增大,吸水率一直下降,强度先减小后增加。因为提高了焙烧温度,陶粒表面熔化加快,形成更多的液相量,冷却时在陶粒表面形成了致密的玻璃层,在内部发气加快,促使陶粒体积变大,因此表观密度与吸水率降低。但焙烧温度到了1250℃,外壳产生了更多的液相量,并向陶粒内部回填,内部变得密实,且导致内部气体溢出,陶粒体积变小,因此表观密度增大,强度提高。

2.3 焙烧时间对陶粒性能的影响

在预烧温度400℃、预烧时间20 min、焙烧温度1200℃条件下,研究焙烧时间对陶粒性能的影响,结果见表4。

在焙烧温度为1200℃时,陶粒外壳液相量与内部发气量形成速率已经较快,原理类似于焙烧时间。由表4可以看出,随着焙烧时间的延长,陶粒的表观密度变化较小,吸水率一直减小,单颗粒强度增加。当焙烧时间为5 min时,陶粒的焙烧过程不完全,外壳液相量未完全形成,内部开始发气,陶粒开始膨胀,因此表观密度较低,但由于液相量不足,外壳有大量开口孔,因此吸水率大,单颗粒压强很小。在焙烧时间为10~15 min时,陶粒的外壳液相量与内部发气量较为平衡,15 min的时候较优。当焙烧时间为20 min,陶粒表观密度开始增大,可能是陶粒外部液相量产生较多,开始向陶粒内部回填,因此表观密度增加,单颗粒强度也提高。

2.4 不同焙烧制度烧制高强陶粒的XRD、SEM分析

通过上述研究结果,焙烧温度与焙烧时间是影响高强陶粒性能的主要因素,为验证该结论对2.2、2.3实验样品进行XRD谱图分析,结果见图1~图2。

由图1、图2可见,陶粒的晶相主要包含石英与莫来石,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莫来石的晶相衍射峰数量有所增加,已有的石英相衍射峰强度有所降低;随着焙烧时间的延长,无论是石英晶相或莫来石晶相,数目上变化不太明显,主要的变化是石英相的衍射峰明显减弱,而相反莫来石晶相都略微增强。因此可以得出,高温环境有利于莫来石晶相的形成,根据相关研究可知,莫来石的生成有助于集料强度的提高[6,7,8]。在设计烧成制度时,应严格控制好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相互协调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高强陶粒。

将粉煤灰掺量为40%、淤泥为60%、焙烧温度1200℃、焙烧时间20 min、预烧温度400℃、预烧时间15 min的条件下制得的陶粒进行SEM观察分析可知,在陶粒外层形成了一层致密的玻璃层,内部分布许多气孔(见图3)。

从图3(a)、(b)可以看到,陶粒外层气孔分布小而致密,能有效阻隔水的进入,并且一定程度上提高陶粒的强度,因此陶粒的吸水率较低,强度较为理想;从图3(c、)(d)、(e)可以看到,陶粒内部经过发气形成的气孔分布均匀,且很少是连通的,这种封闭的气孔进一步增强了吸水率低的特性,大大地降低了陶粒的表观密度。总的来说,该配比及烧成制度制备的陶粒结构性能较为理想。

3 结论

(1)通过对烧成制度研究可以得出,在粉煤灰掺量为40%、淤泥为60%、焙烧温度1200℃、焙烧时间15 min、预烧温度400℃、预烧时间20 min的条件下制得表观密度为1.182g/cm3、吸水率为3.64%、单颗粒强度为7.92 MPa的淤泥-粉煤灰陶粒。

(2)在焙烧制度因素中,影响轻集料性能主要是焙烧温度,其次是焙烧时间。要获得轻质高强低吸水率的轻集料,必须严格控制各因素,形成较为理想的结构才能保障性能的优异。

参考文献

[1]Riley C M.Relation of chemical properties to the bloating of clay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1951,34(4):121-128.

[2]陈惟时.混凝土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3]范锦忠.高强陶粒生产技术方略[J].房材与应用,2000,28(4):21-22.

[4]左演声,陈文哲,梁伟.材料现代分析方法[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5]钱觉时.粉煤灰特性与粉煤灰混凝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6]Tenorio Cavalcante PM,Dondi M,Ercolani G,et al.The influence of microstructure on the performance of white porcelain stoneware[J].Ceramics International,2004,30(6):953-963

武汉东湖 篇8

高风险、高潜在收益是风险投资的特点。国外学者对风险投资模式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 早在1991年William A. Sahlman等人在对美国有限合伙制的风险投资企业从税收、利润分配、IPO公开发行机制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时就证明了美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模式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有限合伙制”。Lerner 在1994比较全面完整的阐述了风险投资模式, 即由于受技术、资金和政策条件的影响, 风险投资可以分为以“官助民营”的私有投资集团为主体的美国模式、以“大财团和大银行”为运作方式的日本模式、以“政府参与、大企业联合”的政府创业风险投资行为为主体的西欧模式、以内外投资相结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模式等四种模式。而在有关风险投资退出模式研究上, Cumming and Macintosh (2001) 指出风险投资发展模式中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是最理想的创业风险资本退出方式。国内对风险投资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 2008年王刚、刘金林从市场、市场机制、市场制度三方面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风险风险投资业发展制约的因素, 提出了以政府和开放性金融相结合的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模式。2009年梁圣义、秦宇分析了我国发展风险投资政府引导基金的现状, 提出了我国政府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运行的三种模式。

总体来说, 国内学者对风险投资发展模式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都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研究经验。然而由于风险投资环境和载体具有特殊性, 因此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风险投资发展模式, 因此, 分析和探索武汉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风险投资模式显得十分必要。

2 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风险投资的现状

2.1 风险投资事业发展迅速

早在1987年东湖高新区就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尝试风险投资。到2000年前后, 相继成立了数十家风险投资机构, 并成功投资运作了马应龙药业、武汉健民药业、火箭股份、三特索道等优秀企业成功上市。随着中部崛起和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设立, 先后建立了“湖北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武汉普洛顿创投基金、农业创投基金, 在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下, 武汉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风险投资市场己经形成总资本超过50亿元的创业风险投资体系。

2.2 风险投资环境逐渐成熟

武汉是我国较早从事光电子信息技术科学研究的地区之一, 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内具有相当的人才和技术优势, 集中了武大、华中科大等19所高等院校, 56个国家级科研院所, 拥有如国家光纤通信工程研究中心等一大批国家重点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 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保、机电一体化、新材料、高科技农业等六大高新技术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良好的环境给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武汉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风险投资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 在全国已产生了一定影响, 但与京、沪、深等地区的风险投资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 武汉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迫切需要建设具有特色的风险投资模式, 来提升风险投资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从而提高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3 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现有风险投资模式分析

3.1 风险投资募资模式

风险资本是一种以私募方式募集资金, 主要投资于非上市股权, 或者上市公司非公开交易股权的一种资本形态。在美国, 私募基金往往由基金管理人出资一定比例, 成为拥有绝对控制权的一般合伙人 (GP) 。私人股本基金公司的控制权在GP手里, 他负责寻找投资机会并做投资决定。在我国的高新区, 主要指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 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 (PE) 。而私募股权投资运作模式主要通过借道外资银行或以股东借款的形式进行投资来解决境外私募股权基金问题, 此外信托代持股份、股权回购、收购控股内资投资公司的境内壳公司等也是常用的募资模式。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风险投资在募集资金方面, 绝大部分采用有限合伙制和公司制形式, 信托制和其他占很少一部分。因此, 武汉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应该在保持有限合伙制和公司制形式的同时, 逐步扩大信托制、股权回购、收购控股内资投资公司的境内壳公司等募资模式的比例, 不断完善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风险投资募资模式和融资渠道。

3.2 风险投资组织模式

目前风险投资主要有有限责任公司制、股份公司制、合伙制、金融机构附属和上市公司/集团附属等组织模式。风险资本采用何种组织形式,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风险投资效率的高低。美国目前最主要的风险企业投资的组织模式为有限合伙制, 日本的风险资本组织模式主要是金融机构附属。武汉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 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制的风险投资组织模式比例最高, 股份公司制和合伙制也占有一定比例, 相对而言, 采取金融机构附属和上市公司/集团附属等组织模式的较少。所以, 武汉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必要尝试增加采取金融机构附属和上市公司/集团附属等组织模式的比例, 丰富和完善武汉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风险投资的组织模式。

3.3 风险投资管理模式

由于国外风险投资起步较早,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 拥有大批风险投资和金融管理复合型人才群体, 辅以政府的政策推动, 逐步形成了优秀的风险投资管理模式。在武汉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绝大部分依然是“政府主导”, 主要采取投资&管理公司、投资公司、管理公司的管理模式, 而从示范区风险投资的从业人员来看, 具有科技技术、企业管理和金融资本运作背景并且有风险投资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与国内外发达地区仍然存在差距。因此, 武汉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应该发挥自身的区位和人才汇集优势, 充分利用投资&管理公司、投资公司、管理公司等模式来实现风险投资管理模式的市场化运作, 让投资&管理公司、投资公司、管理公司成为风险投资管理的主角, 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管理机制。

3.4 风险投资退出模式

顺畅的风险投资撤出渠道不仅有利于风险投资大幅度实现增值、进入良性循环, 而且是吸引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风险资本能否成功退出。通常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渠道有三种:首次公开发行 (IPO) 、并购 (M&A) 、破产清算。美国和日本的风险投资主要通过IPO和M&A来退出。而欧洲主要以出售给其他PE和交易出售为主的方式来退出。武汉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则主要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退出, 上市交易也占有一定比例, 通过清算等方式来退出的较少。在股权转让退出方式中, 原股东回购和转让给其他投资机构则是主要方式, 管理层收购、上市公司/企业收购所占比例较少。根据武汉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现实条件和我国目前风险投资的大环境, 对于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应以采取股东回购和转让给其他投资机构为主, 并以境外创业板块股票市场上市、中小企业板上市、境内的创业板上市和第三版上市为辅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而对于失败的高新技术企业, 可通过政策性的风险补偿使投资者在损失最小情况下退出。

4 完善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风险投资发展模式的对策

4.1 以政府政策扶持为主导

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引导, 美国、欧洲以及国内北京、上海、深圳风险投资的繁荣发展, 都与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对风险投资的强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不仅保障了风险投资业的稳定发展, 而且对风险投资活动起着助推作用。对于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风险投资而言, 其风险投资市场体系建设、风险投资运作机制等还不完善, 因而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需要大力培育风险投资支撑环境, 增加对风险投资的优惠政策, 设立相应的风险投资基金并进行支持, 从而推动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风险投资业发展。

4.2 以金融体制为支撑

良好的金融体系不仅能使风险资本更好的从市场上募集, 而且有利于风险投资的有效退出。国内外风险投资发达的地区都拥有非常健全的金融体系, 使得风险资本能有效筹集和变现。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应该大力推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市场建设, 积极支持和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信托公司以及风险投资公司等六类金融企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武汉金融港”集聚各类金融机构的作用, 不断完善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金融体制。

4.3 以创新产业为载体

国内外一流的创业园孵化了大批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产业的发展不仅营造良好的知识及创新氛围, 吸引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 也会带动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等高新区不断诞生的高新技术产业吸引着大量风险投资机构前来投资, 二者的相互依赖不仅带来了创业园区产业的发展, 而且推动了风险投资的繁荣。武汉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光电子信息技术的产业优势, 因此, 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 使高新技术尽快产业化, 以创新产业为载体, 来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

4.4 以人才汇聚为支柱

风险投资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投融资活动, 专业知识水平和投资经验在风险投资过程中显得特别重要。国内外高新区除了对专业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之外, 还从其他地区引进人才, 使之在风险投资领域占据人才高地。武汉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应充分利用武汉众多高校资源优势, 加大对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的培育, 大力引进许多高端科技留学人员和国际化人才来示范区发展, 同时不断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营造社会创新氛围, 吸引和鼓励高素质人才从事风险投资行业, 从而形成人才汇聚优势。

4.5 以中介服务为纽带

风险中介服务环境是高新科技资源成果转化的重要依据, 国内外高新区风险投资都加强了对风险中介服务机构体系的建设。例如日本设立了资金支援财团, 并通过建立中小企业金融公库等为中小型风险企业提供一些优惠贷款。上海市与苏浙两省合作成立了区域“上海风险投资服务联盟”和“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联盟”以及上海科技创业中心、上海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的风险中介服务机构体系。良好的中介服务体系能提高市场专业分工的运作效率, 而且利用独特的信息渠道降低了创业风险投资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就武汉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来讲, 充分利用投资管理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来实现风险投资管理模式的市场运作化, 让中介服务机构成为风险投资管理的主角, 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管理机制, 这将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的纽带作用。

5 结束语

风险投资是实现技术与资本对接的有效手段, 是当前解决高科技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和最成功的经验。武汉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良好的风险投资环境, 在完善的政府政策机制的保障下, 结合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身产业优势, 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的对接, 努力探索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有特色的风险投资发展模式是提高武汉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的必由之路, 也是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风险投资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

摘要: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风险投资的现状以及现有风险投资模式, 并据此对完善东湖高新自主示范风险投资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新区,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模式

参考文献

[1]William.A.Sahlman.The Structure and Governance of VentureCapital Organization[J].Journal of Finance Economics, 1991, 27 (4) :37-52.

[2]Joshua Lerner.The Syndication of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s[J].Financial Management, 1994, Vol.23

[3]Cumming, D.J.and Macintosh, J.G.The Extent of VentureCapital Exits:Evidence from Canada and the Untied States[J].Working Paper, 2001.

[4]王刚, 刘金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思路及模式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8, (4) :11-15.

武汉东湖 篇9

1.1研究意义

绿道是重要的生态廊道,通过绿道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串联城市散落的公共空间,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同时加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国内对于绿道的研究多集中在绿道的景观规划与设计[1]、绿道的生态效益研究[2,3]、绿道使用后评价[4,5]等方面,较少关注绿道选线的适宜性。目前的绿道网络的规划设计,往往通过设计人员的经验和专业技能来判断,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且不具有推广性,从而影响绿道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强大的空间信息分析处理功能和图形显示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将GIS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6]。利用GIS技术对东湖绿道进行科学合理的绿道选线,研究结果可直接为东湖绿道选线优化提升提供技术支持,也为类似的滨水区域绿道选线的规划设计及其他相关的分析决策提供参考。

1.2研究区域

武汉东湖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部,为华中地区重要的风景游览区,是中国水域面积最为广阔的城中湖之一。武汉决定将东湖绿道的建设作为提升东湖风景区旅游内涵,激发东湖活力,展示武汉城市形象的典范,因此研究武汉东湖绿道的选线非常必要。 本次研究选取的范围是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东到武广铁路,西至东湖路,北抵欢乐大道,南至老武黄公路一线,总面积约为62平方公里。研究基于东湖现状的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历史文化要素,结合城市总体绿道网络布局,定量分析东湖区域内现有绿道和潜在绿道,做出东湖绿道选线分析。

2.研究方法与资料采集

2.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GIS中的空间分析中的格栅处理和叠加处理功能,采用Mil er提出的适宜性生态分析法[7], 用多种因子叠加得到选线的适宜性分析,绿道路径设计中的适宜性分析研究方法,包括五个步骤:确定绿道的类型,因子的选择,因子权重确定,选线基本模型,选线模型修正。

2.2研究资料采集

本研究涉及到的资料包括:1:50 000武汉市主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2010—2020年)、武汉市绿地系统规划图(2010—2020年)、武汉市交通规划图 (2010—2020年)、1:500武汉市东湖地形图(200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人口数据(2010年)(来源于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和2011年武汉年鉴)

3.研究内容与基本结论

本研究对于绿道选线的模型建构包括基本模型和修正模型。基本模型使用的数据主要包括区域面积、 湖泊形状、土地利用类型、交通路线、景点分布、人口密度、文化设施分布等方面的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从中选出和绿道选线相关的因素作为绿道选线适宜性评估的定量分析备选因子,并对因子导入GIS转化为矢量和栅格图层进行叠加分析, 得到绿道选线适宜性评估,最后结合现状土地及其他经济社会因素做模型修正。

3.1确定绿道的类型

对于绿道分类,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形成条件和功能的不同,将绿道主要分为城市河流型、游憩型、自然型、风景名胜型和综合型五大类[8]。东湖绿道应该是串联城市散落空间,同时营造独特地域体验场所的多功能、多类型绿道。

3.2绿道选线因子的选择

本研究对武汉东湖及其周边资源进行梳理,结合武汉主城区绿道网络结构图和绿道网络布局图,确定东湖绿道为尊重城市空间东西连接山体,南北连接滨水,外圈层绿道的体系。在尊重城市绿道网络的基础上从自然生态、经济发展、交通布局、文化设施等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因子进行绿道选线适宜性评价。为了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合理,研究中采用计分的方式对因子的评价标准量化。评价标准设定为0-5分不同得分,其中0分是最差,5分是最好。

3.2.1自然要素因子

研究区域内山体、水域众多,自然要素丰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铺设亲水绿道,登山绿道, 可以增加绿道种类丰富性,同时提供亲近自然的线性空间。根据自然要素的种类,主要分为山体因子和江、河、湖等水体因子。研究区域中磨山、珞珈山等可以列为山体因子,以是否山体赋分。东湖、水果湖等水域可列为水体因子,以离水域的距离进行赋分。

3.2.2人工要素因子

研究区域内人工要素主要分为城市景观基础、潜在绿道系统、道路设施基础、交通接驳基础四大类。 城市景观基础因子可以划分为旅游风景区、城市公园绿地及其他重点功能区域。旅游景区以热力值来赋分。城市公园绿地以知名度、等级及面积大小进行赋分。重点功能区域以是否属于重点功能区赋分。潜在绿道系统以是否有废弃铁路、堤坝、步道、田野小路等赋分。道路设施基础以是否属于非高速路网赋分。交通接驳基础中轨道交通、铁路客运站、汽运客运站、公交枢纽站以邻近交通站点距离的远近赋分。

3.2.3历史文化要素因子

研究区域内的历史文化要素主要划分为高等院校、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特色节点及文保单位。高等院校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学校,以知名度、校园风景等赋分。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首义广场、昙华林等,以是否属于历史地段赋值。特色节点及文保单位包括黄鹤楼、宝通寺等,以知名度、文物等级和游客数量赋分。

3.3绿道选线因子的权重

在绿道选线的评价因子和各因子的评价标准确定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因子的权重。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原理是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对两两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作出比较判断,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以及对应特征向量,就可得出不同方案重要性程度的权重,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9]。研究中采用YAAHP软件计算绿道选线因子权重, 如图1所示。每个权重代表对绿道选线适宜性的影响大小,如图2所示。

3.4绿道选线适宜性的分析

研究中根据绿道选线的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权重,对各个因子进行量化,将每个因子的矢量图转化为栅格图,用GIS里面的栅格计算对各个因子叠加计算,可以得到绿道选线的适宜性分析。如图3所示,绿道潜在路径与叠加分值呈现正相关,颜色越深的区域表示得分越高,即绿道选线的适宜性越高,颜色越浅表示适宜性越低。

3.5绿道选线模型的修正

研究对接武汉众规平台,对市民的在线规划绿道意愿线路进行叠加。基于人口密度对接社区服务居民,以武汉主城区人口密度分布图为参考,结合人流汇集区域调整局部绿道选线路径。结合现状土地利用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居民休闲需求等其他经济社会因素对东湖及其周边区域绿道选线网络图进行局部调整。最后得到绿道选线模型修正后的图,如图4所示,颜色深浅和绿道选线可能性呈正相关,颜色越深表示选线评估值越大。根据该分析结果,将绿道的网络格局组织,保证了城市绿道的建设可以有效的串联城市散落的公共空间,对于城市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4.结语

本文通过GIS空间分析法将绿道规划中的自然因素、人工因素和历史文化因素等相关因素和AHP权重计算模型结合,用形象、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武汉东湖绿道选线的适宜性图形,进而为绿道选线提供决策支持,并在武汉东湖绿道选线中的得到有效的运用,得出科学合理的绿道选线,这是GIS技术与绿道规划结合的一个新的探索。

摘要:研究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确定绿道选线的研究方法,从自然、人文、交通等方面进行绿道选线因子分类,运用GIS的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得到绿道选线适宜性评估,最后结合现状土地及其他经济社会因素做选线模型修正。选取武汉东湖进行城市绿道选线分析研究,可以为武汉东湖绿道选线的规划设计及其他相关的滨水区域分析决策提供参考。

武汉东湖 篇10

一、东湖高新区品牌发展现状

东湖高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东南部。1998年10月, 原华中理工大学黄德修教授在考察了台湾等地的光电子产业发展后, 提出了要不失时机地迅速壮大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 建设“中国光谷”的构想。2000年3月, 许其贞等12名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大力发展光电子产业, 在汉建设‘中国光谷’”的提案, 被全国政协列为1331号提案。2001年7月6日东湖高新区被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 简称“光谷”, 同年5月10日, 东湖高新区光谷办明确以武汉东湖开发区发展总公司名义申请“光谷”商标, 但由于广东真善美集团提前抢注了第九类部分商品的“光谷”商标, 直到2009年3月, 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才裁定武汉有望完整拥有“光谷”商标。2010年, “中国光谷”商标被评选为“武汉市著名商标”, 高新区内企业总数已达2100多家, 上市企业27家, 获得省、市著名商标的有23家企业, 其中7家办理了国际商标注册, 注册商标共31件, 涉及100个国家。

二、东湖高新区品牌塑造SWOT分析

(一) 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

区位因素, 是高新区品牌的根植的土壤, 直接影响高新区投资环境的好坏, 进而影响高新区品牌的形成与演变。东湖高新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的三湖六山之间, 区内自然资源丰富, 生活环境良好。区内交通物流便利, 通信服务全面。宽带信息网遍布整个区, 已经实现网络数字化、企业信息化。

2、高新企业聚集。

东湖高新区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 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市场前景广阔, 具备区域品牌形成的市场环境。目前, 东湖高新区集聚了600多家研发机构、2100多家高新企业, 涌现了长飞光纤、烽火科技、多普达通讯、凯迪电力、中冶南方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此外, 华工科技、凡谷电子、人福科技、维奥生物等2 1家公司在境外上市。

3、文化底蕴深厚。

品牌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凝结在品牌上的企业精华。高新区文化孕育和丰富了高新区品牌的内涵。东湖高新区不仅拥有科教资源丰富的校园文化、富含高科技知识的商业文化、富有时代气息的创业文化, 而且拥有历史悠久的“楚”文化、以构建和谐为目标的社区文化、以创新为动力的制度文化、以及优秀的外来文化。这些独具特色文化的融合贯通, 形成了“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诚实守信、共建和谐”的东湖高新区文化。

(二) 劣势

1、企业品牌意识淡薄。

尽管东湖高新区已经拥有多个商标品牌, 但是驰名商标比重低, 企业树立商标品牌意识淡薄, 没有将自觉运用商标品牌战略参与市场竞争提到认识上来, 在市场推广和产品开发方面各自为战, 没有形成有效的高新区品牌。例如, 目前东湖高新开发区拥有企业达2000多家, 并已发展成为中国上市公司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但高新区内获得省、市著名商标的不足1%。

2、政府推动不到位。

东湖开发区着力于园区产业发展, 在园区硬件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力度大, 但忽视了产业发展内在规律, 没有充分发挥本地经济特色优势, 缺乏区域品牌认识, 区域品牌建设步伐缓慢。虽然东湖开发区内的企业经有关部门核准后可冠用“湖北”、“光谷”、“东湖高新”字样的字号, 但是政府对于如何打造高新区品牌, 思考少、投入少、规划少, 品牌宣传、产业引导、产品开发等配套措施十分薄弱。

3、产业布局不合理。

高新区品牌发展, 有赖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积累到一定阶段以后, 高新区品牌形象也随之提升。产业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需要合理的产业布局。目前, 东湖高新区大多数区内高技术企业与高新区内及周边的地方产业的后向联系少, 区内企业之间在业务上的关联度较低, 产业集群效应难以发挥, 高新区品牌难以形成。

(三) 机遇

1、经济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区域经济的竞争不仅是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的竞争, 更是发展环境和服务水平的竞争。武汉汇聚英才、人杰地灵, 拥有无穷的创新活力和良好的创新环境, 不仅高校众多, 而且科研院所林立, 科教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 居全国第三。经济全球化, 给东湖高新区品牌塑造带来重大机遇。

2、国家政策扶持。

东湖高新区自诞生起, 一直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00年被批准为APEC科技工业园区;2001年批复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2006年, 被国家列为重点建设的六大高新区之一;2008年, 科技部批准武汉成立全国惟一的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2009年, 东湖高新区获批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基地, 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于已经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的东湖高新区, 这些政策的提出为加快推进东湖高新区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为东湖高新区品牌塑造营造了良好环境。

3、产业梯度转移。

产业梯度转移是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 是一种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引入不平衡发展理论的思想, 运用梯度理论指导整体经济的区域划分及区域经济各自的发展, 表现为“东—中—西”顺序的梯度分布。2007年底, 国家加速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 武汉城市圈被批准成为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2008年东湖高新区占武汉市GDP 13.4%以上。产业梯度转移, 促进了东湖高新区产业, 加速了中部崛起, 也给高新区品牌塑造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四) 挑战

1、行业竞争激烈。

产业是品牌塑造的基石。东湖高新区以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机电一体化产业、环保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其市场竞争尤为激烈。自我国加入W T O后,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 国外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进入我国门槛降低, 高科技产品关税下降,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加剧, 自主品牌成长乏力。另一方面, 国内同行间竞争也给东湖高新品牌塑造带来冲击, 我国已建成的光电子成果转化产业基地除武汉外, 还包括北京、上海、石家庄、深圳和长春, 彼此竞争日趋激励。

2、人才优势弱化。

品牌塑造依赖于人才。武汉最大的优势就是人才优势, 在该区域50平方公里范围内聚集了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 0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所等56个省部属科研院所;65个国家重点学科。但是, 武汉的人才优势却在弱化。国外和沿海地区的一些大公司以优惠的人才政策、优厚的工资待遇、优良的工作环境在武汉地区广泛吸纳人才, 对东湖高新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导致了多年来人才“出”大于“进”。

三、东湖高新区品牌塑造的对策建议

东湖高新区品牌塑造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分析表明, 东湖高新区品牌塑造优势与劣势同在, 机遇与挑战并存。针对东湖高新区品牌塑造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东湖高新区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推行合理的品牌塑造策略, 提升高新区品牌价值, 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1、推行“1+N”产业发展策略, 塑造特色品牌。塑造高新区品牌, 必须树立“大产业、大园区、大品牌”的目标, 走“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整合传播, 抱团发展”的道路。结合东湖高新区实际, 可以推行“1+N”的布局模式, 强调“群体效应”, 即以光电子通信产业为主导, 以软件、激光、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为重点,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型产业集群, 塑造特色品牌。

2、建立健全高新区品牌服务体系, 提升品牌竞争力。高新区品牌是一个区域性的综合经济载体, 建立和提升高新区品牌涉及到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工作, 因此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高新区品牌服务保证体系, 落实好服务体系, 在消费者中建立良好的口碑, 使消费者对品牌的满意转变为对品牌的忠诚, 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3、政企联合规范产品包装, 营造品牌环境。品牌环境营造需要社会各方的努力, 特别是政府和企业。一方面政府主动完善产品包装管理政策;另一方面, 企业自觉执行产品包装管理政策, 在产品包装醒目位置上印制“光谷?优势产业”, 让人们产生强烈的品牌联想, 即“看到区域想到品牌, 看到品牌想到区域”, 实现高新区品牌与产业品牌、企业品牌的并齐发展。

4、建立完善的会议举办机制, 传播区域形象。建立完善的会议举办机制有赖于召开世界顶级峰会、持续举办“光博会”、升级专业论坛、引进高水平论坛, 拓展了全球化市场, 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地位, 促进城市再升级, 突显东湖高新区区域品牌。

5、构建高新区品牌传播平台, 打开国际市场。有效的品牌传播平台是塑造高新区品牌的重要渠道。东湖高新区可以实施“四个一”工程, 即一份具省内影响力的报纸, 一本具国内影响力的杂志, 一家电视台, 一个具国际影响力的网站, 全方位打造品牌传播平台, 积极主动宣传高新区品牌, 打开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岳勇.武汉.中国光谷[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区域品牌的内涵及其价值[EB/OL].http://www.p5w.net/news/gncj/201001/t2772934.htm.

[3]、武汉市科学技术局, 武汉市统计局.武汉科技统计年鉴2008[Z].2008, 8.

[4]、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武汉年鉴2009[Z].武汉:武汉年鉴社, 2009, 7.

[5]、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今日光谷[J].2010, (25) :10-13.

[6]、刘传铁.中国光谷产业坐标——武汉东湖高新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7]、湖北省政府研究室 (发展研究中心) , 湖北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 湖北省统计局, 湖北日报.2009湖北百强企业发展报告[N].湖北日报, 2009, 9, 27:9-10.

上一篇:生活从选定的目标开始下一篇:弯螺杆钻具